精选四年级数学物体观察教案(案例15篇)

小编: 字海

四年级教案需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具备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四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习,而且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起点。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运用表象,发展观念。

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熊猫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出示例1情境图:

1、情境模拟。

(1)看一看: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

2、运用表象。

(1)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2)辨一辨:课件任意出示上图中的一张熊猫照片,判断是哪个座位上看到的,请快速站到相应的座位旁。

3、自主迁移。

找一找: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观察,看到熊猫玩偶的头顶。等等)。

4、反思提升。

(1)启迪反思: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归纳提升: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模拟、方法迁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观察者与熊猫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由实物到形状图的转化,明确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连一连。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观察推理: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大卡车的哪一面?分别是右边的哪幅图?

(3)独立解答:学生各自在书上连一连,然后汇报,同时课件显示答案。

2、站一站。

(2)活动判断:课件分别出示茶缸前、后、左、右四个不同位置拍的四张图片,学生想一想在哪个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站到相应的位置。

3、填一填。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练习十六第4题)。

(2)想象推理:有三名学生分别站在3个序号所在的位置,为城楼拍照,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哪个位置拍的,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3)交流汇报:学生回答后显示照片的序号。

4、猜一猜。

(1)课件依次出示:电脑的背面图、盘子的底面图、茶壶的顶面图、兔子的背面图、储蓄罐的侧面图、闹钟的正面图。

(2)大胆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分别是物体的哪个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激活经验储备,经历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大胆猜测、合情推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着智慧的挑战,负载着丰富的体验,学会数学思考,感受数学美。

(五)全课总结,迁移延伸。

1、畅谈收获。

2、小结延伸。

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今后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那样只凭某一方面的了解来判断,这是不准确的,必须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来观察,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设计意图】课尾小结呼应课始,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向课外,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2、能结合具体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和合作意识,培养初步的辩证唯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学准备。

课件配图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形状的物体。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一、情景创设。

1、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2、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二、问题探究。

1、讲解每个面的名称。

2、板书:正面、侧面、上面。

3、拿出物体变换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4、组织学生互相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三、体验感悟。

1、学生试说,老师纠正强调。

2、学生齐读每个面的名称。

3、学生按照老师摆放说出不同的面。

4、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2、口算。

3、连一连。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的《资源与评价》。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养学生辩证、缜密的数学思维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大胆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幻灯片、玩具小熊、水杯,长方体盒子。

一、思维碰撞,导入主题。

学生活动:将长方体盒子放在讲台上,让三名学生分别站在长方体盒子的不同面,把各自观察到的盒子的形状画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抛出疑问,引发冲突,促使学生思考。)。

生:因为刚刚三名同学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1、教师转动身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2、拿出玩具小熊进行展示,让学生简单感知小熊的正面、侧面、背面。

(二)从不同的四个面观察玩具小熊。

课件出示观察要求:a、静静的观察,静静的思考。b、请4位同学观察汇报,“我在小熊的()面,我看到了小熊的()”。

1、原位观察,交流,指名汇报。

2、换位观察,四名学生每次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座位,直至回到原位。每换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汇报。

讨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小熊后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

3、师:同学们,老师课前还给小熊拍了照片。幻灯片依次出示四个面的小熊照片,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这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4、试一试练习巩固指名汇报,全班评价。

(三)观察上下认识上面、下面感知物体。

师:除了前面,后面,左边,右边,还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师:猜一猜他们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出示图片)。

配一个练习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问,完善探究。

师:老师拿出杯子,顺时针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

师: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察杯子后,有没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分享?生: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样的。

引导学生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四、全课小结,课后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获吗?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五、书本练习,课堂作业本练习做,反馈。

板书设计: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让学生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使学生感受对称美、渗透美育。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教具学具:

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说一说本单元学习了那些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分层练习。

1、练习十六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

2、练习十六第2题。

判断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练习十六第3题。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数学书,分别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然后再书上连线。

4、练习十六第4题。

观察老师准备的图片,分别看看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练习十五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做练习你学到了什么?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以后再观察物体的时候,要多从几个方向看一看。

四、课堂检测。

再往桌面上摆一个立方体,让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看到的形状与上次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说出看到的具体形状?

(2)分别把你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教师逐个检查。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和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判断所给图画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3、通过观察、操作,能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

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1、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3课时。

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

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抽生的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燕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子记下来,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方交流。

师抽生把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2、完成39页例2及做一做(展示评议)。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完成练习八第3题。

《观察物体》数学四年级教案

1、通过从下面、上面以及不同侧面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使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察。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

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学具盒

出示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让学生观察,说说从下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视图。

接着追问:还可以怎样摆?

让学生试一试,再看一看。

学生分组展示不同的摆法。

集体交流:你能找到摆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发现: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是正确的。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3)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4)通过活动,能正确辨认从物体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熊猫玩具、汽车玩具、小黑板、动物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0)播放多种动物叫声的音乐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动物,同时问:“低估是怎样猜出来的?”

(11)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是什么动物。

(12)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么猜出来的。

二、探究新知。

(2)学生画看到的熊猫形状。

(3)展示图画。请小组长把本小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大家画的熊猫形状都不一样?

(13)请同学们交换位置再观察,再画一画所见到熊猫的形状。

三、应用拓展。

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汽车玩具摆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自己所看到的汽车形状。教师同是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

四、评价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放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正面。

侧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后面。

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同时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心理需求。

第二、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第三、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观察物体的结果。

第四、注意建立物体与视图间的联系。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具体---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学习过程。

2.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3.通过学习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特征。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教学难点;对直线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合作交流获取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彩笔、线条、图钉、小电筒、直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线的认识(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线吗?(黑板边、书本边、铅笔盒的边......)很好,看来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线中,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在数学中也一样,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直的线。

二、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感知直线、线段和射线。

(一)认识直线。

1、同学们知道孙悟空手里拿的武器叫什么吗?(金箍棒)对,谁说说金箍棒有什么本事?(能变长变大)并请学生说金箍棒是向哪个方向变长的?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金箍棒在不断变长,说一说它到底能变多长。

2、你能用最简单的线条来表示这种无限延伸的感觉吗?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用笔画一画。

3、学生分组汇报,并说一说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并介绍直线的特征: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

4、介绍直线的表示方法及读法,并请学生也给自己的直线标上名字。

(二)认识线段。

1、出示挂图(铁路和人行道)请学生观察,使学生感知:铁路一眼望不到头,我们说它象直线一样,而人行道上的斑马线,能看到两头。

2、请学生也用线来表示其中的一条斑马线的样子,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的想法。

4、介绍线段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三)认识射线。

1、用小电筒射向学生,请学生仔细观察。

2、让学生独立想办法用线表示出刚才看到的现象,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在黑板上画射线。

4、让学生自己讨论:射线的表示方法及读法。教师强调:射线ab和射线ba不同。

三、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1、请学生自己分别画出三种线,并用字母表示它们。

2、做教材15试一试的第一题。进一步体会直线和线段,并知道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但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试一试的第2题。让学生观察讨论发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四、巩固练习。

p15看一看量一量第1、2题。

让学生先猜测,再动手量一量。猜对的给自己得一颗星,画在这道题的旁边。

五、课结。

今天学到什么?(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可以给予补充)。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养学生辩证、缜密的数学思维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大胆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幻灯片、玩具小熊、水杯,长方体盒子。

学生活动:将长方体盒子放在讲台上,让三名学生分别站在长方体盒子的不同面,把各自观察到的.盒子的形状画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抛出疑问,引发冲突,促使学生思考。)。

生:因为刚刚三名同学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一)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1、教师转动身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2、拿出玩具小熊进行展示,让学生简单感知小熊的正面、侧面、背面。

(二)从不同的四个面观察玩具小熊。

课件出示观察要求:a、静静的观察,静静的思考。b、请4位同学观察汇报,“我在小熊的()面,我看到了小熊的()”。

1、原位观察,交流,指名汇报。

2、换位观察,四名学生每次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座位,直至回到原位。每换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汇报。

讨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小熊后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

3、师:同学们,老师课前还给小熊拍了照片。幻灯片依次出示四个面的小熊照片,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这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4、试一试练习巩固指名汇报,全班评价。

(三)观察上下认识上面、下面感知物体。

师:除了前面,后面,左边,右边,还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师:猜一猜他们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出示图片)。

配一个练习上面、下面。

师:老师拿出杯子,顺时针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

师: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察杯子后,有没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分享?生: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样的。

引导学生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获吗?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板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

4:00离校。口算出我们每天的在校时间。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计算同一日内经过时间的问题,今天我们要继

续学习有关经过时间问题的计算。(板书课题)

1.出示例3,学生读题。

提问:求经过时间的问题的计算,我们可以借助于什么方法?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在黑板上画直线图。

提问:题里用的是什么计时法?

一艘轮船从南京开往南通,什么时候开出的?是什么时候到达的?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在直线图上标出。

提问:这艘轮船一共行驶了多少时间?你是怎样想的?

指出:这艘轮船从第一天出发到第二天到达目的地,经过的时间是由两部分合起来的:从第一天22时到24时经过了2小时,又从第一天24时(也就是第二天0时)到8时经过了8小时,所以一共经过了10小时。

追问:一共行驶了多少小时?是由哪两部分时间合起来的.?

2.做练一练。

提问:从第一天18时到第二天10时,经过的时间是由几部分合起来的?是哪几部分了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说说每一步是怎样想的。

1.练习十第7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是怎样想的。

指出:求两天间经过的时间,要先算出第一天用了多少小时,再加上第二天用了多少小时。

2.判断下面的每一种说法对不对。

(1)20时就是晚上10时。()

(2)0时就是晚上12时。()

(3)一、三、五、七、月是大月。()

(4凡是单月都是大月。()

(5)凡是双月都是小月。()

(6)8月30日的后一天是9月1日。()

3.练习十第8题。

怎样算出一共放假多少天?

请大家算一算,一共放假多少天,告诉老师。

4.练习十第9题。

向学生说明在生活里经常出现时间问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写出来,然后口答每次时刻。(老师板书)

让学生说一说,第二、三次取信时间各是下午的几时。

5.练习十第10题。

让学生填在课本上,然后口答。要求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6.练习十第11题。

让学生填表中的数,然后口答。

提问:这两列火车到达的时间有什么不同?在计算运行时间时,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始的时刻到24时经过的时间,再加上第二天所用的时间。

1.练习十第6题,直接填在书上。

2.练习十第12、13题。

课后感受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学生在练习中经常会在减不够的时候倒过来计算的,尤其是在跨2天的经过时间计算上,还是有点问题。也许是我讲的并不是很清楚吧。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2、能结合具体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和合作意识,培养初步的辩证唯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学准备

课件配图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形状的物体。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一、情景创设

1、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2、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二、问题探究

1、讲解每个面的名称

2、板书:正面、侧面、上面

3、拿出物体变换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4、组织学生互相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三、体验感悟

1、学生试说,老师纠正强调

2、学生齐读每个面的名称

3、学生按照老师摆放说出不同的面

4、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2、口算

3、连一连

4、观察一个物体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的《资源与评价》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养学生辩证、缜密的数学思维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大胆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师:同学们,老师想给同学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第一个人摸到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一)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1、教师转动身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2、拿出玩具恐龙进行展示,让学生简单感知恐龙的正面、侧面、背面。

(二)从不同的四个面观察玩具恐龙。

课件出示观察要求:

a、静静的观察,静静的思考。

b、请4位同学观察汇报,“我在恐龙的()面,我看到了恐龙的()”。

1、原位观察,交流,指名汇报。

2、换位观察,四名学生每次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座位,直至回到原位。每换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汇报。

讨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恐龙后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

3、师:同学们,老师课前还给恐龙拍了照片。幻灯片依次出示三个面的恐龙照片,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这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4、试一试练习巩固指名汇报,全班评价。

(三)观察数学课本的上下认识上面、下面感知物体。

师:除了前面,后面,左边,右边,还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师:猜一猜他们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配一个练习上面、下面。

师:老师拿出杯子,顺时针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

师: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察杯子后,有没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分享?

生: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样的。

引导学生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巩固练习。

1、摄影展览,连一连:

小猴子照出来的是:

小兔子照出来的是:

2、下面个图分别是在车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3、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连一连。

4、连一连,并说一说分别是从电视机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5、说一说分别是从电视机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获吗?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板书设计: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观察对象我让学生体验观察的过程,体验当从不同位置观察对象时,他们看到不同的形状,能够正确识别从正面、侧面和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操作和观察能力,初步树立空间观念。同时,学生的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活动是初中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这一教训在这一点上更为突出。课前,我反复学习教材和现有的多媒体课件,总觉得有些不足。后来,我发现无论多么直观,都没有具体的物理直觉。所以我跳出了课件和教室的局限,决定把学生分组,安排座位。整个班级以活动、物理观察和实践为主。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分成四个不同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并告诉每个人自己观察到的形状。这样,就有了分歧,让不可理解的人进行换位观察。通过物理观察,学生们发现他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不同的形状。并积累了从正面、侧面和背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识别经验。

本课程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讲授。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索和相互交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数学课是一门小型活动课,它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提问中,让学生最初感觉到他们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不同形状的物体。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进一步体验不同位置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想象站在物体不同位置的人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然后确定观察图形。本课程教学结束后,再次给学生提供与合作伙伴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习合作、交流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活动形式。在最后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和提升学生的空间概念。

活动1:让学生正确识别物体的正面、侧面和背面。

活动2:观察小猴子的不同面部后,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侧面、上头部、下头部和背面的理解。

活动3:通过带学习辅助工具的小组活动,让学生体验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活动4:通过照片确定从哪个方向?站在适当的位置。

活动5:开展进一步的活动,通过照片和站立姿势确定谁看到了它。

四年级《观察物体》教案

1、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学生能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3、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学、交、练、导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小正方体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出示复习题,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独立完成,落实自主学习的任务。同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预习作出方法指导、信心鼓励和时间要求。

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展示不同的摆法。

小组合作

教师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

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二是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解。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正。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