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端午诗歌心得体会(案例20篇)

小编: 念青松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和分享自己的经验,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指导。以下是一位优秀学生的心得体会,通过他的经验和总结,我们可以学到很多。

端午的诗歌

放逐了龙舟。

夏日里阳光,晒透了季节的'脊背。

那悲凄的哽咽。

为谁而泣。

风儿倚着面庞。

一遍遍地催,飘来的粽香。

沁人心脾,醉倒了一江豪情。

却难为诗人品味果腹的珍馐。

流传数千年的供奉。

依然把习俗,刻在一个节日的心头。

这不该是悲情的纪念。

一缕缕艾烟,熨平了心头的皱纹。

唱一句楚辞,便有一丝慰藉。

人生的告别未必如此怆然。

浅吟滋润肺腑的心曲。

端午诗歌心得体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等,而端午诗歌则是记录和传承这些传统习俗的一种重要形式。我最近阅读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诗歌,深受启发和感动。通过读诗,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端午节的文化意义,同时也体会到了诗歌带来的情感冲击和审美享受。

第二段:对端午诗歌的深入理解。

端午诗歌通常以描绘端午节习俗、表达人们情感为主题,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抒发诗人真情实感的方式,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有一首诗写道:“南风吹尽满江红,草长莺飞两岸路。赛龙舟艰苦劲,粽香传历史书。”这首诗通过描写赛龙舟、草长莺飞的景象,表达了对端午节习俗的喜爱和推崇之情。另外一首诗则写道:“挂艾草,驱瘟鬼。包粽子,祛疾病。吃五色,增健康。本节感受,人人知。”这首诗则非常直接地传递了端午节习俗对健康和驱瘟驱鬼的寓意。这些诗句往往简洁明了、意境深沉,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端午节的美好氛围。

读端午诗歌让我深感其中蕴含的情感冲击力。端午节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热情的节日,而诗歌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这种欢乐和热情传递给读者。一首描写赛龙舟的诗歌中写道:“奔涛激浪中,英雄勇夫身。擎楫憾巨浪,争相前进。”这些绘声绘色的描写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赛龙舟的激情和奋斗精神。另一首诗描述了包粽子的过程,让我在读和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亲情和团圆的温暖。这些情感冲击力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也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读端午诗歌给我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诗歌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独特的节奏和韵律,以及意象和表达方式,创造出独特的艺术美。端午诗歌以简短优美的语言表达了端午节的美好和情感,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以及审美上的享受。一首描写粽子的诗篇中写道:“端午包细腻,粽子香飘溢。糯米浸芳香,桂圆香为鬼。荷叶包情怀,真情诉千言。”这些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让人心生向往和喜悦。读诗的时候,我仿佛置身于包粽子的场景中,闻到了粽子的香气,感受到了荷叶的触感,以及亲人团聚的温暖。这种审美享受不仅让我陶醉其中,也让我更加向往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第五段:总结。

通过阅读端午诗歌,我深感诗歌的力量和独特魅力。端午诗歌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记录了端午节习俗,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传递了情感和美的享受。读端午诗歌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读诗还带给我丰富的情感冲击和审美享受,让我对诗歌这种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相信,通过阅读和传承端午诗歌,我们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爱和温暖,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歌带来的美的力量和思考的启示。

端午诗歌

端午到,挂香包;吃粽子,放鞭炮;家家户户真热闹;艾蒿高高门前舞,驱邪气,防五毒;高高兴兴过端午。祝您端午节快乐!

一天又一天,

不知不觉的又是端午节,

不知不觉的又是怀念屈原的日子。

采一把艾香抱一包粽子,

艾香浓浓的勾起我对你的爱,

粽子鼓鼓囊囊的包裹着,

我对你深深的情。

远去的是一个节日,

留下的是记忆的爱。

一年又一年,

不变的是一个端午节,

不变的是我对你的思念。

五千年的历史随着我的思念远去,

远去的不是历史,

而是一个民族魂,

一种不屈不挠民族精神。

我把一首诗歌鸣唱,

我把一个故事传诵。

有水的地方就有古乐龙舟,

有人地方就有醉人的艾香。

就有甜蜜的粽子,

你一口我一口,

甜了我饱了你远离了他。

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水,

谁清谁浊?

只放一个个清脆的.粽子,

看能否与世沉浮。

汨罗江畔,长影枯槁,

早在文字里凝固。

女人与水都在沸腾,一唱三叹。

而你,渔夫敲碎过的灵魂,

湿漉漉,曝晒在江边,

搁置千年。

惟有石头,你怀中唯一的厚重。

以最顽劣的姿势,

日夜守望,在秭归的梦里。

听江风号叫,千帆竞争,

只等一张炽热的网。

打捞,在这黑了又黑的夜空。

在这日夜奔腾的江面,

为语言作一次清洗,

为目光作一次长久的铺垫。

绿色的粽叶,

香糯的米,

浸透挂念。

沉甸甸,

粒粒相拥,

数不清的甜,

裹紧满满暖暖的祝福。

象绿色的小船,

升起绿色的心帆,

依着一个软绵思念。

乘五月的暖风,

悠悠远远,

驶出我蓄满叮咛的心湖,

走向你的心岸。

离骚笑,

江水涛。

千年心事谁知晓。

雄黄骄,

夏阳傲。

岁月无情催颜老。

艾蒿到,

健康抱。

平安人生万家要。

粽子吆,

龙舟闹。

端午节诗歌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端午的诗歌

回忆几千年前岁月。

那是战国时代楚地,

诞生的伟大的先哲。

汩罗江滔滔奔流,

一直唱着,

八百里洞庭作证,

那不是故事,

荆山作证,

那感天动地的壮举,

轰轰烈烈,

历尽沧桑,

赞歌却从未断绝。

啊!

《离骚》的幽怨,

你不肯与世沉浮;

啊!

《九歌》的真情,

你对故国挚爱如火。

啊!

《九章》的悲愤,

那是你,

拼搏的宣言,

曾经使——。

山川震撼,

草木摇落……。

端午诗歌心得体会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有许多不同的方式来庆祝和纪念,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创作和背诵端午诗歌。通过接触和学习这些诗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同时也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智慧。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于端午诗歌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端午诗歌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独有的艺术魅力。这些诗歌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常常使用富有节奏感的韵脚和寓意深刻的象征手法。在诗歌中,我可以感受到作者用几笔短短的文字勾勒出的丰富意境,让人们仿佛置身其中,领略到了端午节的盛况和特殊氛围。比如《竹枝词》中的“腾腾八面龙蛇水,绣带儿捎将四五”,这一韵脚让人感受到了龙舟比赛时水波翻腾的场景,诗歌中的形象细腻而生动。

其次,端午诗歌也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情感力量。在这些诗歌中,不乏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母亲的长恨子,怨随子终身。这是屈原写给母亲的诗句,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愤之情。这种情感的传达,让我感受到了屈原对于国家的热爱和对于不公正的愤怒。同时,端午诗歌中也表达了人们彼此之间的亲情和友情。比如《书议端午诗表兄友,寄诗次中秋还复附屈直龙江春日之作平闵生德卿二中故人》中的“龙绾霓瑞裴回绕,凤庾昙栢弥标摇”,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此外,端午诗歌也蕴含着智慧的火花。通过对于这些诗歌的学习,我不仅了解到了一些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还发现其中蕴含着一些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比如屈原的《离骚》中有着“人生岂无归欤”的呐喊,表达了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申鹰》中的“卧龙深锁复仇未雄,一个千秋恨不同”,则表达了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于往事的留恋。这些诗句启示了我在生活中要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也要珍惜眼前的时光和人际关系。

最后,端午诗歌也让我意识到了文化传承和保存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很多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被遗忘和淡化。而通过创作、学习和传唱端午诗歌,我们不仅可以让这些文化得以传承和保存,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到其中蕴含的文化魅力。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根源,只有通过传承和保存,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为我们的文化赋予新的内涵和价值。

总结起来,端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而端午诗歌则是这个节日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学习和接触端午诗歌,我不仅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力量,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智慧和思考。端午诗歌不仅让我对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还让我思考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在这个现代化快节奏的社会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而通过学习和创作端午诗歌,我们可以让这种传统得以传承和保存,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和欣赏到其中的独特魅力。

端午的诗歌

何止只是一种淳朴的愿望。

薪火相传的记忆里。

曾经负载过多少孜孜以求的梦想。

那一粒甜甜的糯米。

曾默默地咀嚼过多少沉重的心房。

有多少曾经的执着。

在历史的天空中踽踽独行。

那一声长长的叹息。

曾激荡起多少长长的涟漪。

汨罗的江水。

长长地穿过秦汉的大地。

淘尽了多少铮铮的柔肠。

轻轻的。

捧一册薄薄的论语。

踟蹰在屈子的离骚中。

那千古的名言里。

又会有多少无奈的感慨与惆怅。

端午节诗歌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

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端午的诗歌

在这芳草青青的岸边。

我在默默地把他祭奠。

站在静静的汨罗河畔。

看流水悄无声息向前。

他不屈的生命和灵魂。

一直牵引着我的视线。

《离骚》《九歌》和《天问》。

修明法度,主张内举能贤。

崇高的理想和不悔精神。

熔铸成宏伟绚丽的诗篇。

一个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表达了人间的希望与悲欢。

对国家对民族的涓涓之城。

深深叩动每个读者的心弦。

他创作的两种文体让人震撼。

抒发出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可与日月争光,似星光般璀璨。

留给后世的积极影响极其深远。

忧国忧民的一代才子屈原。

是我国古典史上的不朽典范。

最后,满怀忧愤之情慢慢走远。

在我们心里竟站立成永恒纪念。

端午节诗歌

那是诗魂最后给世人悲壮的吟唱。

在汩罗江边轻身一跃。

却将离骚留给后人长考。

路漫漫乞上下而求索。

舞一曲壮歌长剑。

让楚国百舸争流。

用艾草香熏过的角黍。

伴随着九歌里旋转的韶舞。

汩罗江啊,你是否仍然在沉思。

奔流不息的绿水。

和岸边的萎萎芳草。

穿过时空隧道寄来了汩水上美丽的思情。

包裹着岸边屹立的那颗头颅中的粒粒心事。

那是诗人瑰丽珍奇的琼佩。

雄黄已经发散开浑厚的酒香。

菖蒲把屈原的美德颂扬一曲。

豪壮的悲天悯人的音律。

在中华大地上数千年荡气回肠。

纵是千帆追逐也难以弥补的细节。

就让震耳发聩的鼓声催动龙舟。

让屈子的情感穿越时空。

像是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

将我们可爱的中华民族照亮。

端午节诗歌

闻兰香兮子纷芳。

江河涌流诉愁怅,

不入俗流正则郎。

高冠长佩兮江上,

香草美人兮何方。

时不吾与兮流放,

漫路求索著华章。

高洁兮白霓为裳,

威壮兮举射天狼。

天问我兮何万象,

登昆仑兮作九章。

皎皎江水千年淌,

万古英杰雄过往。

浩瀚兰仓雨淅爽,

愿效正则为义亡。

端午节诗歌

绿豆糕,它们一再提醒我:

端午节就要到了。一切看上去。

都很熟悉,和。

往年一样。

后天就是6·1儿童节。

再过七天,就是农历五月初五。

孩子,天堂里有没有儿童节,玩具。

和书本?有没有粽子和。

鸭蛋?

当我睁着眼睛,看着。

这些琳琅满目,可口的食品。

我看到的却是,被埋在楼板下。

干裂的唇,和再没机会。

赶上这个儿童节的孩子们,那。

无人背的花书包,还有。

坐在路边,痛哭的。

父亲。

我合上眼睛。

那些小巧的粽子,又在。

眼前舞蹈,那些粽子。

原为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如今又承担起,祭奠。

汶川地震中遇难的。

亡灵。

这个即将到来的。

就是,另一个。

追思的。

鬼节。

睁开眼睛,闭合眼睛。

我看到的每一只棱角分明的`。

粽子,都是一个夭折的孩子。

光着糯米一样洁白的身子。

包裹在,棕叶的。

清香中。

端午节诗歌

端午即事。

作者:文天祥。

诵读:王灿。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

作者:文秀。

诵读:彭大吕。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小重山端午。

作者:舒頔。

诵读:沈星。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减字木兰花竞渡。

作者:黄裳。

诵读:任亦轩。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作者:黄庭坚。

诵读:陈可凡。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端午日。

作者:殷尧藩。

诵读:梁依琳。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作者:陈与义。

诵读:小鱼。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七律端午。

作者:老舍。

诵读:同同。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南歌子游赏。

作者:苏轼。

诵读:邓蓓宁。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作者:顾太清。

诵读:李小白。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端午节诗歌

端午节要来了,传承千年,我们可否深思过,当年汨罗江边上英魂的情怀。

一、《端午节的怀念》佚名。

回到吃粽子的家里,

回到挂菖蒲的门前,

回到飘满艾香的城市与乡村,

回到屈原纵身的一跳,

一条止于湖南的河流,

却流经中国每一个人的心灵。

打捞也罢,求索也罢。

龙舟再快,也不过是,

时间的一枚梭子。

自发地一个节日。

几千年地打捞,

几千年地存在,

应该比什么都重要都深刻。

一个伟大的主题,

一个伟大的身影,

一个痛苦的问号和句号,

一块问路的石头和一颗,

求索的头颅,

至今伫立江边。

汩罗江,一条永远流淌着,

诗歌的光荣与梦想的河流。

二、《在端午,聆听》心曼。墨香。

菖蒲行走,艾草联欢。

陈爱,掬捧经年的。

泪。藏进衣角,挂在旧时的月勾。

往事如水,取出,

《离骚》的厚重,在失衡的雨季,

层层叠叠。将无奈引入巢。

五月,一首诗站在门外,

不由自主地昂首。

兴奋粒粒粽香,往下的诗句,

在一段段记忆话潮。

此刻,汨罗江,

被一枚叶子,带进尘世的杯盏。

不用泪,不用愁。

只愿诗意如故,

把苦涩泡淡,枯叶喊绿。

曾经包裹的忧心,经过千年洗礼,

再去聆听,龙舟小调。

画面上早已积满了;幸福。

一个朝代的寒,被另一个朝代暖和,

三、《端午》一点尘埃。

菖蒲,艾叶,

粽子,雄黄酒。

用一根草绳连着,

牵出一段历史。

屈子、

楚怀王、奸臣。

组合在一起,

就是明星与黑暗的交锋。

时代远了,

汨罗江水浅了,

就是那纵身一跃。

水光照亮后人,

永远记着自己丈量爱国的深度。

四、《品味端午》一个自在人。

汨罗江水的呜咽,

已被历史的风雨淹没。

撕开粽叶,

抚摸千年暗伤,

触及不到诗人心跳的律动。

美人,香草。

在岁月的河流中,

与天问一道被渐渐漂白。

自从“江陵端午祭”,

申遗成功,撕开粽叶,

只见一具具空壳。

到处都是新鲜的伤口。

没有滴血。这一天,

我们依然和祖先一样。

包粽子,吃粽子。

但动作越来越迟缓,

越来越无所谓,

离骚已经包进了粽子。

有谁为千年之后,

再纵身一跃。

五、《端午的雨季》鲲鹏紫藤。

总是伴着细雨。

屈原的想念,

三千年,

挥之不去。

汨罗江的水,

流到心底,

都是思索的雨季。

绕过雨季,

一个伟岸背影,

握着求索的冷剑。

回望天际,

倚天,

长啸,

长髯飘飘,

怅然伫立。

良久,

翩然而去。

六、《端午节想你》554304175。

一天又一天,

不知不觉的又是怀念屈原的日子。

采一把艾香抱一包粽子,

艾香浓浓的勾起我对你的爱,

粽子鼓鼓囊囊的包裹着,

我对你深深的情。

远去的是一个节日,

留下的是记忆的爱。

一年又一年,

不变的是我对你的思念。

五千年的历史随着我的思念远去,

远去的不是历史,

而是一个民族魂,

一种不屈不挠民族精神。

端午节诗歌

我精心挑选了十六个汉字。

排成短信,

发送给,

十个住在我手机里的人。

直到那天黄昏,

没见一个汉字归来。

今天我突然想到,

就象我那天吃掉的粽子,

直到现在,

还没有被排泄出来。

十二、《今年的端午节》火火。

今天就嚼一只粽子。

电视里正讨论着,

塑化剂的风暴。

而岳阳楼仍在,

洞庭湖却已口舌生烟。

端午节诗歌

就这样到来。

在我口袋开始干涸的时候,

在楼价无论怎样调整还如不倒翁的时候。

来了,艳阳高照。

来了,梦如火烧。

在硫酸铜的颜色里。

淡淡的苦涩,

在蒸煮翠绿的粽子之后。

翻江倒海,胃肠贴地。

在看到那翠绿是硫酸铜的渲染之后。

而大地张着干渴的大口,

没有了淋漓的风貌。

天空拧着枯竭的奶罩,

无力偿还大地的泪泡。

后来,梦的汛期就决堤了。

电视新闻说:南方旱区大部降雨。

张了几个月的大口弥合了,

过于狂喜就咬断了好几处路桥。

洞庭湖又开始荡漾,

岳阳楼又开始笙响。

我嚼着那只翠绿的粽子,

对端午对明天又有了渺想。

想那蜡的味道,

想假我如蜡,内心的温热应该可以煨干几个五月?

十三、《五月端午节》雪域野子。

一壶雄黄酒,

一碗浓浓的熬茶。

带有草芽香的,

手把羊肉。

香柴花的芳香中,

悠然地醉去,

这就是草原人的端午节。

五月的草原,

是少女圆润的乳房。

山花烂漫,

情歌翻飞。

蓄势而发的骚动,

被动情的云雀衔起。

季节合欢的序幕便,

被轻轻拉开……。

公牦牛,

剑一样刺穿了远山的沉郁。

咂足奶水的羔羊,

惬意的睡在了山坳间。

布谷鸟发酵千年的伤感,

催动着疯长的庄稼。

只是一点雨珠,

击伤了农妇坚实的守护。

不觉处,

那是熬煎身心的思念。

每一块河石,

都锈满了绿苔。

翡翠与珍珠铺就的河道,

舞动着,

山溪优美的锅庄舞。

有一中力量。

在骨骼间传动。

有一中诱惑,

牵引着登高的欲望。

真愿登临那最高的冰峰,

好吮尽江南的粽子,

那绵绵悠长的甜香。

十四、《端午情》沙尘。

是谁打翻了桌上的雄黄酒,

浇湿了整片大地。

白娘子的哭泣,

在山谷回荡。

锅里,

喧腾一片。

棕儿不因沸水而散落,

只因心中那怀念而奉献,

粒粒谷香惹人垂涎。

庭外,

欢声一片。

孩童们不因耀阳而惆怅,

只因胸前那香囊而喜悦,

阵阵芳香耐人回味。

门前,

忙碌一片。

菖蒲,艾蒿不因炎热而低头,

只因盼望那游子而等待,

片片青绿述说乡愁。

湖面,

震声一片。

龙舟不因湿漉而停留,

只因追寻那伟大的人儿而奋进,

朵朵浪花激起了爱国的情怀。

十五、《端午情思》江河月。

门前菖艾插在两旁,

满街粽子徐徐飘香,

龙舟竞渡的鼓点正在敲打,

今天——又是一个端阳。

艾叶透出的气味,

叩开千家万户的门窗。

横扫着人们心中的尘埃,

展现了一张追的思情网。

粽子那鼓鼓的胸腔,

象沉甸甸的哀思满仓。

人们闻到的不是糯米香气,

而是民族灵魂的张扬。

看江上龙舟竞发,

操橹者个个疯狂。

争先恐后地比拼速度,

为的是抢拈一柱祭香。

滔滔东去的江水,

贮一曲永远的忧伤。

千年风雨洗不去,

爱国气节的显彰。

三闾大夫今何在,

谁曾拷问过楚怀王。

屈子傲骨铸“礼魂”,

灵魂煮沸汨罗江。

不必看“天问”的注脚,

仰古之情早已“涉江”。

《离骚》《九歌》的韵律声里,

文人志士正在深情吟唱。

十六、《端午节》何心雨。

是平凡的一天,

一日又一日,

一年又一年,

一直推移到这一天。

没有花开得艳,

没有果结得甜,

没有人问候,

也没有人抱怨。

一忽儿,

火红的樱桃啊,

它玲珑地甜,

酸得你的舌尖直痉挛。

阳光在收割着漂浮的云朵,

又在交织着通透的绿荫,

彩蝶飘舞在光波里,

甜蜜涌溢在心海里。

打成结的'粽子,

被花喜鹊衔着,

飞到高处,

驻了翅羽,

迎着阳光献给你。

艾蒿的香味顺风飘来,

吉祥的气色显耀在门楣,

鸟雀唧唧喳喳的,

在小孩子的腕上一晃又一晃的,

天使在地母的怀里撒娇呢……。

十七、《端午节缅怀先人》阿涛。

沅湘流水急又深,

一波一涌痛揪心。

屈子抱怨永沉去,

满腔热血淌江中。

“楚辞”激荡浪千层,

“离骚”响彻峰万重。

棕子五月裹信念,

龙舟竞技勉后人。

十八、《端午是一条河》朱文科。

端午是一条河,从楚国流过。

两岸荒草凄凄,夕阳也落寞,

无家的人请喝杯雄黄酒壮行,

有家的人请插上菖蒲于门口。

端午是一条河,让菖蒲染过。

忧伤是潮起潮落,碧绿不是过错。

没有爱情的人请捧起诗经,

追逐爱情的人请登上龙舟。

端午是一条河,在龙舟上晃过。

宁静是鸟的翅膀,也有鱼的静默。

爱我的人请接受虔诚的祝福,

恨我的人请倾听河洲的九歌。

端午是一条河,停泊于在河之洲。

有多少疑问要问天,离骚只是传说。

生者请记住这条河的乳名,

逝者请忘掉五月的污浊。

十九、《端午雨魂》榆社王跃东。

有一个声音,在轻轻的呼唤着、呼唤着。

这呼唤声,把我从梦中牵到岸边。

听,那天籁之音,从悠远的天边走来。

从群燕环抱的雨帘中的古塔走来,

我睁开眼帘,静静的看着窗外。

一股艾荻的芳香,从门缝中扑面而来。

并携带着清晰的雨气——。

我久久的看着窗外,窗外已然亮白。

透过窗帘,依然能看见那阴阴暗暗的光芒。

感到那呼唤声就在身边,就在我心里。

更悠、更长。我轻轻的叫醒妻儿,

撑开伞出了家门。门外到处散发着诱人的艾香。

我很懒,懒的从来没有早早出过家门。

只有端午之魂呼,登古塔、唱大风、云飞扬。

我在雨中寻找着,寻找自己的灵魂,

小雨细细的,我摸着,嗅着,吻着。

已然感到心中振颤的弦律。环抱古塔的小燕子,

随着舞曲在飞翔,就像一只长号而悠长。

我突然停下登梯的脚步,展开双臂拥抱着雨魂,

忽然,一种悟性由心而生。人生如走斜坡,要么滑下去,

要么攀上来,这就是雨魂的呼唤。

二十、《端午》山人。

那是从撕裂的肺腑里传出的哀伤,

那是诗魂最后给世人悲壮的吟唱。

在汩罗江边轻身一跃,

却将离骚留给后人长考。

路漫漫乞上下而求索,

舞一曲壮歌长剑,

让楚国百舸争流。

用艾草香熏过的角黍,

伴随着九歌里旋转的韶舞,

汩罗江啊,你是否仍然在沉思。

奔流不息的绿水,

和岸边的萎萎芳草。

穿过时空隧道寄来了汩水上美丽的思情,

包裹着岸边屹立的那颗头颅中的粒粒心事。

那是诗人瑰丽珍奇的琼佩,

雄黄已经发散开浑厚的酒香。

菖蒲把屈原的美德颂扬,

一曲豪壮的悲天悯人的音律,

在中华大地上数千年荡气回肠。

纵是千帆追逐也难以弥补的细节,

就让震耳发聩的鼓声催动龙舟,

让屈子的情感穿越时空。

像是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

将我们可爱的中华民族照亮。

端午节诗歌

揉搓着惺忪的睡眼。

妻温柔地在我手腕系上她编织的彩带。

母亲已早早的准备着节日里团聚的家宴。

我轻轻地推开门。

夏日里几声清脆的布谷啼叫。

我痴痴地踱到屋后那棵奶奶亲手移植的樱桃树下。

欲红欲坠的小果团团在雨后的晨曦。

我的思绪却飞向那遥远的童年和端午——。

爷爷捋着胡子喝着五月五的浓茶。

奶奶铁锅里烙着刻着花纹的小饼。

父亲一成不变的随着乡俗去插柳条。

母亲在奶奶的叮咛下为我和弟弟手上脚上。

系满五颜六色的丝线。

山花烂漫的小径上。

我拉着顽皮的弟弟去近邻的庙上。

看那似懂非懂的大戏。

一根冰棍。

一瓶小香槟汽水。

一根酥脆的麻花。

一本小摊上买的连环画。

我童年的记忆。

我童年的端午。

几滴泪水,我没有记起缅怀诗人屈原。

猛然间,我意识到应该去瞧瞧爷爷奶奶那杂草丛生的坟冢。

端午节诗歌

甜甜的夹着酸.

似乎是在细细地回味,

历史的沉淀.

孩子不知屈原,

叽叽喳喳.

把枣核吐在地上,

把艾蒿扔在炕沿.

为了那信念,

点燃了烧毁黑夜的火.

展开了迎接白天的旗,

微笑消失在浪花间.

五月是火红的日子,

五月是鲜花盛开的日子。

民族精神之花,

在千年古国又逢春天。

内蒙古杭锦后旗三道桥刘文忠。

端午节诗歌

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节诗歌

想起母亲偷偷系在。

手上的五彩绳。

在我们熟睡中。

塞进耳朵里的蒿叶。

想起父亲清扫庭院。

踏着晨露。

采摘回来的蒿草。

想起那满怀悲愤。

投江明志的屈大夫。

想起那个。

青史留名的申胥。

这万千思绪。

是因为。

每逢佳节。

倍感思念的惆怅。

又是一年端午。

一样的漂泊。

一样的怀念。

我便在彷徨的晚风里。

寻一缕安静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