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作文的句子(通用三篇)

小编: 文轩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点评作文的句子篇一

高考作文评价属于终结性评价,制订了具体的可操作的评分规则,并基本保持稳定。每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都应该熟悉作文评分标准,这有助于我们规避错误,写出思想内容正确,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的应试作文,夺取高分。

应试作文获取高分的方法和策略是多种多样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我们平时重视思维和语言训练,灵活地运用各种获取高分的方法和策略,就能写出符合要求的应试作文,取得高考的好成绩。

【方法点睛】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二、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20xx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50分 内容25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较单薄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没有什么感情感情虚假

表达25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体较工整 基本符合问题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难辨

发展等级10分 深刻(10-9) 丰富(8-7) 有文采(6-4) 有创意(3-0)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结构新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说明:

1.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2.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3.缺题目扣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 分。

4.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三、作文评分具体操作六点规定

(一)评分的基本原则

1.评判一篇作文的等级,尤其是基础等级分的类别,要以题意、内容、结构、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综合考虑,不能只抓一点而不及其余。

2.每篇作文的“基础等级分”与“发展等级分”之间,基础等级中的“内容分”与“表达分”之间,通常具有一致性。但也不可简单地、机械地对等硬靠。凡“内容分”和“表达分”不在同一等级内,两者的级差不要超过两个等级(如内容为一等,表达不应低于第三等;反之,亦然)。

3.实行“双评制”,一篇作文须由二人独立评分;对同一篇作文的评分,两人差距过大而又难以统一的,交由阅卷组组长或质检组评定。

(二)关于对“题意”的理解

1.凡是在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范围内,或谈情感与认知的关系(认识事物受感情亲疏远近的影响),或谈情感与行为的关系(处理问题受感情亲疏远近的影响),其中的关系,可正可反,甚至与所供寓言的寓意不一致,只要立意正确,言之成理,均可视为切合题意或符合题意。“切合”与“符合”的区别,在于论述的深度和广度。对“感情”的理解,不必局限于寓言中的那种“亲情”。

2.文章只要与“感情”或“认知”两者中的某一方面有一定联系,而未论及两者的关系,可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3.与所供寓言、所定话题、所设问题丝毫没有关系,另立话题,视为“偏离题意”。

4.题意不是判定基础等级分的惟一标准。切合题意的作文,不一定就是内容上的一类文,还应考虑中心是否突出、感情是否真挚等因素。

(三)关于表达的把握

1.文体可不限,但对考生自选的文体,应根据文体特点,评判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采用特殊文体(如诗歌、剧本等)所写的作文,判分应慎重。

2.表达若有可取之处,即使偏离题意的作文,也不宜轻率判为四等。

(四)关于“发展分”的评定

1.12个评分点,不求面面俱到,要求作文有“亮点”,有“精彩”之处,根据“亮点”的大小、精彩的程度,如确能反映有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即可给高分直至满分。

2.凡属抄袭、宿构之作(须经确认),基础等级判为四等,不给发展分。

3.凡内容和表达均判为四等,写作基本功确实很差的,不给发展分。

(五)关于“扣分”的注意事项

1.缺少题目,扣2分。

2.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3.字数不足800字的,每少50个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字数不足400字,结构严重残缺,已判为四等卷的,字数可不另扣分。

(六)关于几个技术性问题

1.文后打分包括“内容分”、“表达分”、“发展分”、“扣分”(视情况而定)和“总分”等几项,如“20(内容)+20(表达)+8(发展)—2(标题)—1(错字)=45”。

2.先由第一评卷人在文后打分,第二评卷人在其下方根据自己的判断再打分,并由第二评卷人把平均后的得分分别填到“评分表”和卷首相应的得分栏内。

3.评分表下的“扣分栏”中填写所扣总分,扣分之前不打“—”号。

4.在每一本第一份试卷的“评分表”中两人签全名,余者签姓即可,签名不可太潦草。

四、等级评分标准给平时写作的'影响

对比20xx年(20xx年未印发,可视为与20xx年同)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可以看出有几点变化。框架上的变化是基础等级的8点由一体分成了两个4点,分别可视为内容和表达(取用试卷后边评分栏的分类标示)。这样使评卷时打分更有依据。

(一)评卷标准细节上的几处变化

1.字体:是基础等级的一等卷中关于字体的要求由“字体美观”改为“字体工整”,二等卷中由“字体端正”改为“字体较工整”,这些变化对书写规范而“书法”水平不高的同学是一福音,它基本上排除了高考作文中的“书法”分。“工整”意味着书写规范就可以了。这一变化影响分值可能不会太大,但是范围宽广。

2.文体:对文体的要求由最末列提升到了首列,并且二等卷中由“大体符合文体要求”改为“符合文体要求”,这说明在文体能力上提高了要求,加重了分量:这可能是针对现在的学生作文普遍存在“文体不清”的现象修订的。

3.发展等级:项目用词变化大,内容也随之更改。⑴“深刻透彻”改为“深刻”,可能考虑到“透彻”要求不切实际,且标准不好把握;所领内容之第3条由“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改为“观点具有启发作用”,用语显然更清晰明确。⑵“生动形象”改为“丰富”;所引领内容去掉“善于描写”和“记叙生动”,可能是考虑和“有文采”的内容重复了;添加“材料丰富”。⑶“有创新”改为“有创意”,显然是因为“创新”的说法过于笼统,且把这一项和“有文采”的位置对调了一下,有意降低了这一条的重量,也许他们意识到要中学生大搞创新多少有点不切实际吧。

评分标准的这些变化,反映出高考作文在文体上要求提高,文体特征不明显的肯定会受影响;更注重内容上丰富、有创意,而不是形式上的花样和创新;字体工整是关键,不要求美观,当然,这一点因人而异,不过,可以告诫考生的是:一张美观的书写卷面对评卷人的潜在影响永远不能忽视。

(二)高考作文的“硬伤”

1.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教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提供材料型作文,要求阅读所给材料,自拟题目写作,阅卷教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如20xx年的高考作文材料是一篇关于“诚信”的寓言故事,虽有限制,但范围较广,有很大的灵活性。可是很多考生却简单地采用了“诚信”作标题。采用这种题目的,一般不会得高分。在高考评卷中被评为优秀作文的如《难舍诚信》《诚信》《扔掉“诚信”之后》《不诚不信不为过》等,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另一种情况是无标题,可能是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8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教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

2.审题。供料作文、话题作文的主旨和寓意往往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有些考生认为大家都去这么想,这么看,写出的文章岂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于是绕开这一主旨,别辟蹊径,结果造成立意偏差,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提供的材料固然要认真审查,而命题者在提供的材料后,提出的要求、注意事项等也应视作“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这样看,片面理解,轻视后者,那么审题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如20xx年的高考作文,材料之后有一段提示:“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这个提示给了考生若干限制,但这个限制是有限的,它同时也给了考生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因此,考生要通过审题懂得哪些内容受限制,哪些又不受限制,从而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在限制中求发展,充分表现出自己的写作才能。可是有的考生却漠视这个限制,不照章办事,所写内容完全抛开“诚信”,自作聪明,另起炉灶。

点评作文的句子篇二

人的一生中总是会遇见某些对你意义深刻的事,或人或物,而我们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遇见中成长起来,收获经历,收获感动。

以前的我是个安静、听话的孩子,做什么事都默默无闻。我不爱说话,也不喜欢参与各种集体的活动。每次同学叫我一块玩时,我总是笑着拒绝。渐渐地,大家也都把我遗忘了,仿佛我是这个班里的一粒尘埃,细小且微不足道。我本以为我会一直这样生活下去,直到她走进了我的生活。

(写“我”安静、沉默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写老师改变“我”的性格作辅垫。)

她是我们初中的新班主任,和蔼可亲,第一次看见她便深深喜欢上了她。她的那一双眼睛望着我时,好像在鼓励我一样。也许是她发现了我的沉默和安静,竟要我在元旦庆祝会上朗诵一首诗,这本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对于我来说却是第一次,我开口想要拒绝,但望着她期盼的眼神,我还是把那句话给悄悄咽了下去。

(老师竟要“我”当众朗诵诗,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回到家,我脑子里一片空白,想到要读一首那么长的诗,就感到恐慌。怎么办?到时候怯场开不了口那就惨了。我在家里练习了一遍又一遍,听到的也只是结结巴巴的声音。

一次,当我在教室里小声读着时,忽然有人说:“读得还不错啊,继续努力,读到这个地方时的感情应该是哀伤的。”我吓了一跳,一回头,却发现是她,我一下子就慌了,赶忙闭紧了嘴巴。她又说:“你要是有哪些地方不懂的,可以到办公室来问我,任何时候都欢迎。”说完就走了。我好久才回过神来,想着刚才她说的话,就笑了,她说我读得好呢!于是心里便有了信心,有了勇气。想着她的话,一遍一遍大声地读着,经过我的努力,这首诗我已经相当熟练,都快背下来了。每当我有问题时,都会去问她,而她的回答,她的笑声便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

(是老师的鼓励当“我”有了信心,有了勇气。)

站在台上朗诵时,看到她鼓励的眼神,想着她的话,我便不紧张了,全身心地在投入,享受着其中的感动。当我读完时,台下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我终于获得了成功,也明白了她的良苦用心。

若不是她,也许我不会成功。若不是她,也许我还是那个沉默的孩子。我感谢生命让我遇到了她,让我走过了阴雨的天气,就像阴雨一遇到太阳就收获了闪亮动人的彩虹。

(结尾点题,揭示主旨。)

点评作文的句子篇三

我在西餐厅里张望,很快就看见了一张幸福微笑唤我名字的脸。“在这里!这里。”母亲伸手招我过去。

坐定,听母亲絮絮叨叨,大意就是你怎么又瘦了这么多,最近过得好不好,成绩如何,会不会有压力……诸如此类。

我尽力牵动脸上肌肉让自己笑得十分愉快自然,对她说:“先点菜。”

母亲恍然大悟,赶紧去点菜。一边点一边问我要不要多要些什么,嗓门很大,我十分尴尬地连声说不用。

气氛渐渐变得自然起来。我开始慢慢有条理地与她交谈,谈到未来时我忍不住高兴地滔滔不绝起来,要一个人住,不结婚,旅行还有工作……说得这样开心,我忽然止住了,因为母亲的眼里流下泪来。

“头发弄到眼睛了。”母亲流着泪笑,望着她发红的眼睛,我心里忽然有些难过。

母亲在我6岁时就丢下我和父亲离去,我不想说她带来的不快,但与她见面时心中却隐隐有憎恨。毕竟她就这样丢下我,让我很长时间都曾怀疑她根本就不爱我。

可是……可是当看她落泪时我忽然明白,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真正悲哀的是孤身一人的她吧?没有丈夫孩子,见面也是少之又少,对彼此的了解甚至不及班里不太熟识的同学。

忽然间想拥她入怀,珍惜所有相处的一点一滴。

她已经老了。四十出头的女人是否还可能找到终生的伴侣?更何况她已不能生育。

她对我并不坏,殷切和关心以及长久不在而造成的不知所措我都能看到,但我从来都认为那是她欠我的,从来不曾想过珍惜。

珍惜……看她用纸巾擦眼泪的时候我继续滔滔不绝。

母亲啊,以后一起住一起旅行好不好?

母亲啊,你是不是也过得很好没有压力?

……

母亲啊,我爱你。

所以我在心里悄悄承诺,要珍惜与你在一起的每一瞬间。

把它们都铭刻在心底。

点评

爱在细处,文中母亲的“微笑”、“絮叨”、“大嗓门”里尽是对“我”的爱,作者很敏锐地察觉了,细腻地刻画了;痛在深处,“我”不再是懵懂无知的孩子,看到了母亲背后的孤苦人生,母爱因此而显得深沉,文章也因此而特别感人。

平实之中不乏精彩,简练之中更添细腻,“忽然止住了”、“忽然有些难过”、“忽然明白”、“忽然间想拥她入怀”,四处“忽然”的心理转变显得那么真切,那么自然。不再是怀疑,而是明白;不再是憎恨,而是珍惜;不仅是珍惜,更是要铭刻!篇末的点题升华令人感动,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