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大班(案例18篇)

小编: JQ文豪

幼儿园大班是孩子们初步了解社会文化和生活常识的时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兴趣爱好。希望以下的幼儿园大班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总结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情况。

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

摘要:幼儿教育环境是幼儿教育的前提条件,制约和影响着幼儿教育的发展。这里的幼儿教育环境不仅指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还包含了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和宏观的社会人文环境。所以,在幼儿教育中,不仅要为幼儿创设多样化的幼儿园教育环境,还要营造温馨健康的家庭环境,更要创设融洽和谐的宏观社会人文环境,使幼儿在多元开放的环境中自由发展,快乐成长。

关键词:创设;幼儿教育;环境。

幼儿是发展尚不成熟的个体,主要思维形式还是具体形象思维,由此可见,人的年龄越小受生存环境的影响越大。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强调了环境对人一生发展的影响。以幼儿为主体,创设多元开放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对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至关重要。多元开放的教育环境为幼儿自我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也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生活氛围,在这种时机和氛围中幼儿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和思考。幼儿教育环境包含了幼儿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和宏观社会人文环境,三个方面相辅相成,是幼儿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

一、创设多样化的幼儿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一)创造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物质环境。

首先,要丰富幼儿教育活动的材料环境。当每个孩子以自己的“特有路线”学习时,操作材料是学习的媒介,教师要精心安排,巧妙提供操作材料,孩子通过对材料的反复操作,以自己的方式探索未知,积累经验。加德纳指出:“要想知道个体人脑的活动,就必须提供能够激发单一智能或多种智能的机会。”这里的“机会”就是指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材料,因为操作材料能引发孩子大量的、不同的学习探索活动。其次,要营建清新舒适的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加德纳认为:在学前期应该尽量向幼儿提供机会,他们往往就是在这一阶段和年纪,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和能力最强的领域。这里的机会就有赖于幼儿教师创设的特定教育环境,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启发幼儿的多种能力。在活动室内,教师要开设各种自选活动角,以便幼儿自由、自发地深入到活动中,如在“图书角”中激发幼儿语言文字能力、视觉空间能力;在“自然角”中激发幼儿感官的敏锐性,发展自然观察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在“结构角”中激发幼儿的空间、身体运动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等。

(二)营造快乐和谐的幼儿园精神环境。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一种隐性的心理环境。幼儿园应该积极创设良好的园风园貌,营造“幼儿园是我们共同的家”的浓厚氛围,幼儿与教师之间团结友爱,教师尊重幼儿个性并与孩子形成稳定和谐的“亲子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使空气中洋溢着快乐温馨,这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情绪情感和个性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二、建设有良好家风的温馨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生活中关系最密切的生长环境,幼儿就是一面“镜子”,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反映家庭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建设有良好家风的温馨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家长应该把幼儿当做个性发展的主体,摒弃功利,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能想当然地为孩子“谋划”未来。其次,父母要营造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和教育过程中统一教育思想,团结一致的教养方式也很重要,自由又充满爱的教养方式更容易培养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教师要通过建立家园电子平台、家访、家园交流册、家长学校等多种家园共育方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指出: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社会环境是幼儿密切接触的一个生动有趣的大课堂,是达成园内外教育力量整合的最佳途径。让孩子们走进校园、农场、社区等场所,进行参观劳动、联谊表演等活动,使幼儿了解社会,进而理解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受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感受爱与被爱的幸福,感受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激发孩子对生活、对生命、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案例:小博士幼儿园是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所属幼儿园。依托农林高校的人文环境,幼儿园享有独特的学院资源,幼儿在学院日光自控温室观察植物的发芽生长,自己动手种植采摘;在棚网式养殖场里孩子们观察猪、鸡、兔子等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奶牛产出牛奶及消毒灌装的程序。孩子们到汽车驾驶学校参观体验,初步了解交通规则和简单的交通标识,既增长交通知识又接受了安全教育。孩子们走进农林街社区进行义务劳动、帮扶老人,参加学院和社区的节日演出等。宏观开放的社会环境展现了真实的生活氛围,使孩子体验到了愉悦的情绪,积极表达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幼教改革的深入,幼儿教育环境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幼儿营造身心快乐的活动天地,让孩子徜徉在金色的阳光中,走进学校,走进社会,以健康的心态不断造就自己,迎接各种挑战,使孩子获得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

[2]joya。palmer。21世纪的环境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

实际上,常规它本身不是目的,也不是仅仅为教师完成自己预设的教育活动提供便利,它不应单纯是为教育活动提供服务,而更是应为幼儿主体服务。我们所提的常规教育,它的根本价值和终极目的应在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我们不能用孩子心灵、想象的自由来换取所谓的整齐划一的常规纪律。

幼儿园教师实施爱教育论文

在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正日益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处于青春期成长中的幼儿,有发展成长中的许多困惑。这些困惑如果不能及时予以疏导和帮助,将会对幼儿的成长及适应社会形成不利。因此,“发展性”教育在幼儿园的实施刻不容缓。在这里,笔者将就此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发展性”教育的概述。

“发展性”教育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把幼儿园教育中若干要素,按照幼儿教育的规律与原理,以及幼儿发展的规律与需要,加以科学合理的组织,并转化为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幼儿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发展性”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基于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人类个体出生后必须经过一系列发展阶段才能走向成熟,在幼儿阶段,这是个体加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在幼儿园会出现短暂的不适应,表现为哭闹、紧张、恐慌与不安,这些都会影响到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如何运用“发展性”教育来改变这一现状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发展性”教育在幼儿园的实施途径。

“发展性”教育在幼儿园实施是势在必行的,实施的途径也是多元化的。在这里,我想先举一个幼儿厌学的案例,看看在“发展性”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究竟可以采取哪些途径:在苏州某幼儿园,有个叫彬彬的大班幼儿,他是班上很不起眼的幼儿。但以前他上小班和中班的时候,都是教师眼中的乖孩子、好宝宝。可到了大班,由于他父母的离异,他的性格也随之变的内向了,表现在平时寡言少语,对教师和同伴的交往态度也变的很尖刻。不是攻击其他的幼儿,就是对教师布置的教学内容强烈抵触,不配合。渐渐的,同伴们都疏远他,教师也开始冷落他。在这种情况下,他居然有1个月都借故生病不上幼儿园。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幼儿自卑症,以前他是乖小孩,得到教师的宠爱、同伴的羡慕、家长的呵护。然而进入大班,他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他的情绪低落,在家得不到爱,在幼儿园他同样也没有得到。所以他不喜欢幼儿园,不愿意来上课。我认为,这个幼儿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障碍。如何运用“发展性”教育多元化的途径来帮助这位幼儿呢?笔者在这里归纳了几点:

(一)教师与幼儿的交流。

教师与幼儿的交流是师幼互动的基础,师幼间如果缺乏交流,那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刚才例子中的幼儿彬彬,在大班出现问题以后,就开始不愿意主动和教师讲话,甚至对教师产生恐惧心理。这也是导致彬彬自卑的关键因素。因此进行“发展性”教育,关注每一个个体发展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学会尊重。

人是需要被尊重的。幼儿也有被尊重的需要。随意伤害幼儿的感情,扼杀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那么这个幼儿就会失去学习积极性;在进行发展性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尤其不要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师幼间要互尊互爱。

2、学会鼓励。

幼儿还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所以情感的冲动性很强。一旦受到批评、冷遇就马上情绪低落、失去积极性。而教师的激励可以成为幼儿的动力。鼓励是设身处地去感受幼儿的喜怒哀乐,理解幼儿各种行为表现的动机,以鼓励性振奋性的语言来重新唤起幼儿的自信和希望。

刚才幼儿自卑的例子,我们就可以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告诉他其实他是最棒的。老师一直都是最喜欢他的.。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尽可能多的关心和呵护,让幼儿觉得在幼儿园可以得到关爱,可以得到安慰。结果显示当幼儿听了老师的鼓励和引导后,状态日趋的改善,并且在不久之后,他的情绪也恢复了正常,又变回原来那个又乖又聪明的彬彬了。笔者认为,这种“发展性”的教育不光对彬彬现在,对他今后的学习生活也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教师运用尊重和鼓励相结合的方法,对激发幼儿的自信和乐观向上的品质有相当好的效果。

(二)幼儿互动。

1、游戏中的互相帮助。

幼儿园,游戏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玩游戏这样的交往互动中,幼儿可以得到言语信息的交流、思维火花的撞击和情感体验的传递。[2]在游戏的互动中,幼儿能够不知不觉得到帮助并达到共同发展。

2、人际上的互相关怀。

幼儿阶段,归属感已经很强烈了。幼儿中人际交往也是个人归属心理的需求。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幼儿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幼儿通过集体活动中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获得集体规范、伦理道德和各种学习生活能力。

彬彬的自卑,我们可以运用幼儿互动,也就是通过游戏上的互动帮助和良好人际关系,来帮助彬彬摆脱自卑的障碍。教师可以动员全班幼儿,亲近彬彬,并且给他鼓励和帮助。在一个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环境里,能够使彬彬体验到归属感以及幼儿园的快乐和温暖,这样,在全班幼儿的互动帮助下,他很快找回了自信,他笑容又回来了。

因此,幼儿之间的互助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让每个个体都能体会到集体的温暖,笔者认为这是幼儿达到共同进步的捷径。

(三)家长辅导。

家庭是幼儿教育的启蒙环境,家长的言行举止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成长。上面例子中的彬彬从小班到中班都是老师眼中的乖小孩,所以家长寄予她很高的期望,给予他的爱也很多。但当家庭发生重大事件,加上他在大班的表现滑坡,家长的心理反差太大,一时无法适应,错误的以为是她主观上的不听话,并且一腔怒火都发泄在孩子身上,把孩子当出气桶是。如此过重的压力,只上大班的彬彬小小的心灵是很难承受的,这也是导致他自卑的重要原因。所以,家长要配合幼儿园开展“发展性”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育者先受教育。

家长应该重视自己文化素质的提高。积极只动地参与各种渠道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如进修自学、家长学校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为子女树立“勤劳好学”的良好榜样。这样,孩子眼中的家长就是有素养讲道理的,他们也会相应的配合家长的努力,使自己健康成长。

2、注重言传身教。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模仿他人就是从模仿家长开始的,家长的言行、思想、品德、作风都会对孩子的人格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家长应该对自己的言行有高度的重视,不在孩子面前争吵,不把孩子当“出气桶”,努力创造和睦、向上、公平、爱学习的家庭气氛并坚持正面教育。

3、学会和孩子的沟通。

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实际是几个生命的碰撞。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提供了表达爱、交流思想感情和增进相互了解的机会。家长要在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并帮助他们扫除内心的阴霾。每一位家长在和孩子沟通上,不要满足于初见成效,而应该学习教育的艺术,不断提高沟通的层次,使亲子关系达到更高的境界。

在这里,我们依然来看彬彬自卑的例子。教师得知彬彬这样的家庭状况,通过家访,希望家长能运用“发展性”教育提供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后来,我们很欣慰的看到,家长态度的转变,从先前的不理解、不耐心、非打则骂的态度,转变为关爱孩子了,并且每天都抽出时间和彬彬沟通谈话。渐渐的,彬彬的情绪稳定了,又变成一个可爱的乖孩子了,彬彬和他家长的脸上都展现出了灿烂的微笑。

因此,家长应该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家长,还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要尽量意识到自己应该自觉的把各种教育溶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配合学校开展的“发展性”教育来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修养,在无形中为孩子树立榜样、在沟通中掌握孩子的信息,更有效的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总之,幼儿时期的发展对人一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了解幼儿心理素质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以后,就要对症下药,坚定“发展性”教育在幼儿园开展的必要性,并采取多元化的实施方式来达到“发展性”教育的目的。愿“发展性”教育能真正为幼儿们的成长提供一些切实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吴玉国.教会幼儿向同伴学习.[j].学科教育,(8):61.

[2]周玉荣.浅谈同伴交往互动的语文教育功能.[j].学科教育,(8).

[3]张玉勤.试析人际交往与教育价值.[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5(4).

[4]沈扬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幼儿心理健康.[j].广西教育,(31).

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

幼儿园的教师,是除去父母以外,第一个带领孩子去认识世界的角色,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对孩子的观念、思维、性格及习惯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也是关乎孩子未来学习与发展好坏的核心环节,所以家长与教育行业对于幼儿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作为幼儿教师,其自身的知识素养、教育心态及课程意识等多方面的素质,是教育部门和家长最为关心的方面,特别是在课程意识上,教师只有对孩子的心理活动及性格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对课程设计方面有足够的敏感度,能够设计出更加有趣、更加有实效性的幼教游戏活动,才能够真正得到教育部门及家长的认可。

一、课程意识的内涵。

课程意识主要指代的是教师对于课程的敏感程度,其中包含着对课程资源的研发意识与课程理论的自主构建意识、一个教师自身课程意识的强弱,通常决定着其教学质量是否理想,也决定着其教育改革工作的效果。

二、教师课程意识与幼儿主题游戏教育。

(一)现今主题游戏教育的现状与重点。

主题游戏的教育模式,自开始在幼儿园教育当中进行运用,便得到了较好的回馈,教师依据不同课程主题,可以选择相应的趣味游戏,让孩子在玩乐当中,学到更多知识,这是对于孩子来说最为有效的教育方式,但主题游戏的设置是与教师自身的课程意识息息相关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有所了解,能够合理的依据幼儿的兴趣进行游戏设置,才能使主题游戏教育发挥其真正的效果,但如果教师的游戏设计偏离了主体或失去了趣味性,便会适得其反,不但无法让学生兴致勃勃,也偏离了课程的本身主旨。

(二)优秀主题游戏教育的基准。

主题游戏教育的应用逐渐广泛,但并不代表所有幼儿教师都能够对主题游戏教育进行合理的利用。而设计不合理的主题游戏教育,甚至会降低孩子的兴趣与热情度,所以教师需要深入了解,优秀的主题教育应当符合哪些基准,其一是教师对幼儿阶段学生的兴趣及需求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设计出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游戏及活动,让孩子深入其中。其二是尊重学生意愿,调节游戏内容,在教育当中,学生是永远不变的主体,所以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对孩子不喜欢或不愿参与的游戏,要找出其不受欢迎的原因,并进行及时的调节。其三是游戏要有所创新,孩子对于已经了解而且参与过很多次的游戏,兴趣度会大幅降低,所以教师就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创新思维及课程意识,设计出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新游戏,让孩子每天都以趣满满的状态参与到课程活动中。

(三)主题游戏教育的最终目的。

主题游戏教育是教育改革过程中,教育部门、教育机构及教师队伍,对幼儿时期学生的各方面特色进行充分分析之后,得出的高效幼儿教育模式,依据幼儿时期孩童的。特点来看,其普遍具有爱模仿、爱动、思维图像化、好奇心强等特征,而利用这些特征,开发出能够创建教学情境,促进孩子想象,提升孩子兴趣度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玩乐中获得更多知识,便是主题游戏教育的最终目的,比如在大班课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商店”主题的游戏,找出在“商店”中销售各种物品的小朋友,给予其相应数目的产品卡片及钱卡片,之后让其他扮演顾客的小朋友到商店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让作为商家的小朋友,对自己的“商品”进行销售及推荐,并在“顾客”购买后,给其找出零钱。在这样的玩乐中,孩子不但能够体验到小店员与小顾客的角色扮演乐趣,也对经商小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这样寓教于乐的课堂,不但孩子喜欢,教师教起来也更加顺利。

(四)主题游戏中的教师能力提升。

主题游戏的教育模式,不但对于孩子来说是很好的教育方式,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拓展其教育思维,提升其课堂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想要让学生爱学,首先就要提升自己对信息的洞察力与敏感度,比如教师发现许多孩子最近都十分喜欢的动画或玩具,便可以作为主题,来制定出符合孩子兴趣的游戏,这样会让孩子更加喜欢。其次,教师还要着重提升自身思维的清晰度,例如在环保主题之下,教师就应当找出促进孩子环保意识,帮助提升孩子环保理念的游戏,避免偏离主题。最后,教师还要对自身的把控能力进行提升,幼儿时期,学生的秩序意识并未建立,所以在游戏时,教师要对秩序进行掌控,避免游戏场面一片混乱的问题。只有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才能给孩子更好的课堂。

【结语】。

课堂意识,是教师的教育意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主题游戏教育,是对于幼儿园学生最为有效的教育方式,时代发展加快,社会对于教育业的要求也更高,所以幼儿教师只有提升自身的课堂意识,对游戏教育进行进一步的改善,使其更加符合孩子的兴趣及发展需求,才能打造出更加有效的幼教课堂。

【参考文献】。

【1】吴光东。论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机制及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1)。

【2】汤慧丽。困境的呐喊――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的缺失与重构【j】.当代幼教,(7)。

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一生都在奉行着爱的教育,其致力于建造真诚、和谐以及博爱的教育的氛围。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就更需要加强爱的教育,让幼儿能够从小处于真善美的环境中,对幼儿进行爱的关怀,让幼儿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也会用充满爱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一、营造充满爱的教学氛围。

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对事物进行体验的时候,主要是依靠自己的主观感受,在主观感受的引导之下幼儿才会接受他人的意见,因此为了让幼儿体会爱自己、爱他人的内涵,就需要在整个园内营造出充满爱的氛围。师:同学们,最近我们班的乐乐同学病了,已经有一周没有来上学了,你们想乐乐同学吗?生1:非常想,我和乐乐最要好,我买了新的故事书还想和乐乐一起来看呢。生2:是啊,我还要和乐乐一起做游戏呢。师:看来同学们都非常想念乐乐,我刚刚和乐乐的妈妈通了电话,乐乐后天就可以来学校了。为了庆祝乐乐回到学校,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呢?生1:可以做些什么啊?我们又不能代替乐乐生病。师:生1同学还挺幽默的,我们虽然不能代替乐乐生病,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给乐乐举办一个欢迎会呢?欢迎乐乐健康归来。生: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生1:那我可不可以给乐乐表演节目呢,前段时间我刚学习了一个舞蹈,乐乐还没有看过呢,我想表演给他看。生2:我还可以给乐乐拉小提琴。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多啊,真棒。看来同学们已经将乐乐当做了我们这个班级大家庭的一员,我们要对这个大家庭中每个成员用爱来进行对待,学会善待他人,这样他人也会用同样的爱来回报我们。通过让幼儿齐心来举办生日会,这样就会在班级中营造出一种爱的氛围,让幼儿对自己所在的班级充满归属感,用爱的眼光来看待同学和教师,怀着爱心进行成长。

二、体验充满爱的传统文化。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爱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朋友的爱、对家乡和对祖国的爱等,因此教师就可以将传统文化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利用节日来开展爱的教育,让幼儿从小对传统文化有较强的认同。师:端午节快到了,你们想怎样度过端午节呢?生1:在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会在一起做粽子,感觉非常的温馨。生2:我奶奶会给我做香包,佩戴在身上,感觉特别漂亮。师: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端午节的时候还有什么风俗呢?生1:我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生2:在端午节的时候还要赛龙舟呢,我在电视上看过赛龙舟的情景,感觉特别有气势。师:看来同学们对端午节的了解还是挺多的,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者屈原而设立的。那么同学们知道屈原有哪些事迹吗?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幼儿面面相觑。)师:没关系,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来学习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以及纪念屈原的缘故。在我国古代是有春秋这个一个时期,在春秋以前就有端午节了,但是当时的端午节是一个祛病防疫的节日,后来因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了,所以就变成了纪念屈原和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的时候,一边吃着粽子,一边对屈原进行回忆。生:那屈原为什么要投江呢?师:这主要是因为屈原很爱自己的国家,就给国家的君主提出了意见,但是君主不听取屈原的意见,也不重用屈原,因此屈原就以死明志,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爱。教师利用端午节来进行引导,让幼儿对端午节的来源进行了解,然后幼儿就会理解屈原身上那种爱国主义情怀,幼儿就会从小在心里埋下爱国家的种子,长大也能够爱国家。

三、实施充满爱的实践活动。

教师还的可以让幼儿参与一些实践过程,在实践中来体会爱。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过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幼儿在活动中就能够了解自己身上的责任,会用爱心来对待他人。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同学们都想好去哪里玩了吗?生1:爸爸妈妈带我去旅游。生2:爸爸妈妈带我去游乐园。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幸福,有爸爸妈妈的爱。但是有一些小朋友没有爸爸妈妈,他们和你们一样大,住在孤儿院里面,也没有爸爸妈妈的爱,因此今年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老师带你们去看这个小朋友好不好?生:好,我们愿意去,这些小朋友太可怜了,我要帮助他们。师:同学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非常棒。生1:老师,我想把我的故事书送给那些小朋友,我有许多故事书,我可以和那些小朋友分享。生2:我可以把我的油画棒送给那些小朋友,他们就可以画美丽的画了。生3:我把我的漂亮裙子送给他们。师:同学们真是有爱心的天使,那些小朋友一定会非常开心的。教师让幼儿去孤儿院里面去进行献爱心的活动,幼儿在实践中就会发现自己其实一直被浓浓的爱包围着,幼儿也会伸出自己的手去帮助那些小朋友,去践行自己的爱心。综上所述,幼儿园的教育主要是让幼儿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而爱的教育是不可缺失的,在爱的引导下幼儿才会怀着温暖善良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世界。

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

摘?要:提问是支持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有效工具,其本质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本文对当前语言教学中的提问现状进行简单梳理,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以期对语言教学有一定启发作用。

关键词:语言教学;有效提问;幼儿语言。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语言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在语言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一、当前语言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分析。

1、提问过于简单,缺少启发性,问题缺乏思考价值。

如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中问:“母鸡萝丝是不是去散步?”“母鸡萝丝聪明吗?”虽然幼儿能很快做出正确回答,但不用思考,更不需要做出思考和探索。这种缺乏启发性的问题,无助于幼儿思维发展。另外,这种封闭性问题也是教师习惯的提问方式,“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种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尤为普遍,无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

2、提问缺乏目的性,直接表现为不会提问。

有的教师只是把提问当作课堂教学的必需部分,而对为什么要提问并不是很明确。其实,好的提问,可以考查幼儿是否理解了新的内容,把握教学的进程;可以引发幼儿思考,更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保持对教学活动的高度投入。因此,在提问之前,老师首先要明白提问的目的是什么,即是为了引发兴趣还是为了引发思考,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

3、提问过于笼统,幼儿不知如何应答。

提问的内容概括而不分明,难以表达确切的意思。如在生活经验提升的环节问及孩子的感受,老师往往很难把握,如问到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这一提问的内容包括范围比较广,幼儿感到无边无际,结果重复提问几次,幼儿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或者答非所问。

4、提问缺乏层次性,幼儿难以形成系统思考。

有的教师在提较难问题之前缺乏简单问题的铺垫,没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例如在多数语言活动中,老师讲完故事后,会就故事的内容进行提问,如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里有谁,结果怎么样,他们都做了什么等等。让孩子思维跳跃,一会思考开头一会思考结尾。教师缺乏对故事进行系统的梳理,没有形成问题层层递进的意识,也无法养成幼儿由分到总的思考习惯。

5、提问的形式单一,问题高度重复。

每次教学活动提问都是一个模式,没有变化。有些教师凡是故事教学都是“三部曲”,即讲完故事后便问:故事的名称叫什么?故事中有谁?它们在干什么?每次的形式、程序、内容几乎都一样,这清一色的提问很难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二、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提问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开启幼儿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沟通教师和幼儿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只有对提问进行巧妙的设计,并加以灵活运用,才能达到提问的应有之效果。有效性提问应遵循以下5条原则。

原则1:问题要具有开放性,给幼儿思考的空间。开放式问题的特点,是答案不固定、不确定,能给幼儿更多思考的空间,更多推理、判断、假设、分析的机会。开放式提问比封闭式提问具有更强的导思功能。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应鼓励教师尽可能地多提“为什么、怎么样”等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幼儿动脑思考,培养幼儿思维品质。

原则3:提问要有递进性,引发幼儿层层思考。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教师在提问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如在《聪明的小鸡》的教学中,教师提问“小鸡出门遇到了谁?”“小鸡遇到狐狸之后,它是怎么做的?”“它们都进行了哪些比赛?小鸡为什么要和狐狸进行那些比赛呢?”“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鸡?”这样逐层递进、由浅入深地提问,最终让幼儿明白故事的发展过程,从而总结出小鸡的性格特点。通过层层分析、步步深入的问和答,使幼儿进入顺畅的思维轨道,从而形成系统思考能力。

原则4:提问应具启发性,激励幼儿的思维。如果将一些故事中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为“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你身边有这样的事吗?结果如何”,孩子们的答案就不会仅仅局限于故事原文,他们可以凭借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大胆想象,认真思考,拓展思维。如《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中,将“故事中都有谁?他们都经历了哪些事?最后母鸡萝丝成功摆脱狐狸了吗”改为“母鸡螺丝是怎样摆脱掉狐狸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如果你是母鸡萝丝,你会怎么做”,引导幼儿经过分析、推理,将故事中的角色经历和生活中的自我经历联系起来。这样的提问,不仅能引导孩子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且加深了孩子对问题的理解。

原则5:提问要有多样性,从内容到形式要有新意。单一性的提问,孩子不需要做过多的思考,容易造成孩子思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多样性的提问即为突破常规的问题、预想后果的问题、替换取代的问题等,则能使幼儿学会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开阔思路,形成多种答案,并在一定程度上增添活动的情趣,激活孩子的情感与思维。提问还可以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复习性的内容可以用抢答式进行提问,如“为什么叫淘气的小狗?”探索性的提问可用争辩式,如“哪种垃圾是可回收的,哪种是不可回收的?”鼓励孩子通过辩论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轮答式、齐答式、追问式及补充式等形式。

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方式、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需要我们教师在不断实践、反思中调整与改进提问策略,让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让师幼关系和谐,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福建省仙游县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学前教育得到蓬勃发展,然而全国各地以及西南地区还有很多幼儿园无户外活动场地、硬件软件设施不达标、对幼儿园投入的玩教具设备不够,大都以资金困难、条件限制等理由对幼儿教学设施设备投资少之又少,使得幼儿园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困难重重,特别是教玩具的缺失使教学活动变得乏味无趣。如何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如何改变幼儿园“小学化”或“盲目跟风”的教学方式?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除了给予孩子关心关爱外,自制玩教具的有效运用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我们的教育资源极其贫乏,学前教育发展相当滞后和缓慢,教育质量不高,教育发展不均衡,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周边的丰富“废品”,根据本地区孩子生活的实际状况,创造、自制一些符合本地区、本民族孩子年龄特点的玩教具。如利用纸箱、塑料瓶、盖子、布料等废旧物品制作的车子、喷壶、积木、象棋等玩教具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特别在教学和游戏中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制作,既可以增加幼儿的活动兴趣,又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自制玩教具成了幼儿园老师的一项工作法宝,也是近年来许多幼儿园作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因此,自制玩教具对幼儿园教育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下面结合自己长期的实践教学经验,简析如下:

一、自制玩教具解决了幼儿园玩教具稀缺的困难。

在国家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全国各地在各乡镇建设了一大批幼儿园,较好地补充了公办幼儿园资源不足的现状,解决当地存在的“入园难”问题。但幼儿园教育光有这些硬件设施还是不够的,幼儿园不仅需要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更需要的是老师们锐利的眼睛去发现、挖掘周边的“废旧”物品,并发挥自己的创意制作成很多不同作用和玩法的自制玩教具,这些玩教具可以在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中使用。自制玩教具不需要太大的玩具,也不需要多么贵的制作材料,只要我们平常使用的一些日常用品,如:箱子、旧报纸、药盒、卷纸硬壳、石头、纽扣、树叶、竹子、瓶盖等等都可以。例如:我们老师设计的《好玩的瓶盖》(如图1所示)就具有开动脑筋的玩具之一;我们以各种大小不一、高矮不一、形态不一、颜色各异的瓶盖为主要制作材料,以彩色即时贴、铁丝、扭扭棒、小木棍等为辅助材料。通过对各种瓶盖富用创造性地改造,结合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及发展水平而制成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系列玩具。

同时也可以根据本地的材料自制一些有教育意义实践的玩教具。我曾自制的《造新房》、《小小编织机》玩教具曾荣获全国一等奖,本人荣获全国自制玩教具能手称号,这些作品体现了苗族人民的聪明智慧也让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从小学习祖辈们的聪明才智和民族文化,这对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就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还有,乡镇幼儿园的老师们可以利用周边的石头、木头、松果、竹子、泥巴、细沙等自然材料自制或直接投放给孩子们玩,这些材料简单、环保,容易找,质量安全、成本低廉,经济适用,孩子们喜欢,还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看!这是我指导帮扶幼儿园自制的一组户外运动器械玩具,11月份参加在浙江温州举行的全国第三届幼儿园优秀玩教具荣获全国二等奖。

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就可以研究出很多有教育意义的玩教具,这些看似简单教玩具其实就是我们老师的教材、孩子参加游戏活动的道具(为防止“小学化”,不准订幼儿用书),这些通过老师的心灵巧手加工后制作出的玩教具运用在教学和游戏活动中,解决了幼儿园玩教具稀缺的困难。

二、抓住幼儿好玩特点,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兴趣。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可以抓住这一关键点,运用自制玩教具来抓住孩子好玩的心理,把要学习的主题贯穿在教学和游戏里,让孩子产生愉悦的心情,在欢声笑语中掌握知识技能,把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转变成有趣好玩的玩具使用中,就会取得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因为孩子只有在产生兴趣的情况下才会主动去学习,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而且幼儿园的孩子专注事件的时间很短,我们只有抓住孩子的特点及需要,组织活动起来才不吃力。现在外出旅游的机会可以说很方便了,但对于黔东南的。小朋友来说不是人人都有条件去实习这个愿望,因此学习到有关于风景或者建筑的主题时只能通过观看图片、想象之类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效果很差,没有亲身体验,看几张图片就没有兴趣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运用拼图的游戏进行,让幼儿观看整幅图的形状,然后跟着拼图的景区路线找到景点,再请幼儿说出所到地点名称,并把景点的特色以图片或实物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就体验到这些美丽风景区。这看似简单的教学,却远远比干巴巴的讲解效果更适合幼儿,而且这些工作是我们一线老师根据自己的条件,灵活地自制一些有助于教学的玩教具,简单又实用,很受孩子们喜欢。

三、在教学和游戏中锻炼幼儿的动手动脑实践能力。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同年龄的孩子喜欢的玩教具是不同的,小班孩子喜欢的是大件、颜色鲜艳、美观的玩教具,而中大班的孩子喜欢的是半成品的玩教具,他们不仅喜欢运用老师制作的玩教具进行游戏,还喜欢积极地参与,从中懂得“废品”也可以再次被利用制作出很多好玩的玩具。很多孩子天生就好动坐不住,如果把这种好动行为转变成自己动手制作,不失是一件好事。孩子的脑子里总是会有很多奇思妙想,这就是孩子们所谓的“创意”。只要有想法再加上实践操作,这对孩子的成长有极大的意义。对于不好动的孩子,老师可以把制作玩教具的过程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孩子们亲眼看到整个制作过程,并耐心地解答孩子提出的“十万个为什么”,这个过程也是孩子了解和学习的过程。比如,去年我园老师进行玩教具比赛过程时,我们就当孩子的面进行操作,有些孩子不太关注老师在干什么,而是喜欢围在老师旁边热情的“帮忙”,小嘴巴中不断问着不解的问题。制作完后,好多孩子还会主动要求老师将剩余的材料送给他们,第二天他们会将模仿老师制作的玩教具带来幼儿园向老师展示。通过这一举动我们发现老师制作的过程也是幼儿学习、观察的过程,更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孩子们对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玩教具,自己玩起来兴趣更浓厚,满意度更高,自己更加自信和快乐。

四、增强教师技能,夯实教学基础。

根据新出台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要求,“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和条件,也就是说音乐、美术(手工)、舞蹈、弹琴、讲故事等技能,样样都要精通,才能全面地做好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导者。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知识经验才能更好地为幼儿服务。自制玩教具的制作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锻炼观察力和创造力,增强教师的技能训练,夯实教师的专业基础。自制玩教具有利于教师组织幼儿活动、有利于幼儿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平常的工作中就会认真注意地去做一个“废品王”,只要视线能目击到的废旧物品就有可能成为有用的教玩具材料。当然,幼儿园得有一间储藏室,随时做好材料收集的准备,并做好消毒卫生工作,每学期开学时要召集老师们来对材料进行分类,利用纸盒、竹子、瓶子、盖子、木棍、石头等材料加工成教师组织活动的教材。同时,在制作的原则上要求老师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经验,认真、仔细、耐心地钻研“教具材料”,充分地挖掘出它的使用价值和教学潜能,制作出适合本班幼儿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的玩教具,为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样,即能保证幼儿学习成果,又能增强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夯实教学基础。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幼儿教师应该将自制玩教具作为组织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教学技能,提高自身的洞察力和制作水平,发挥设计制作、巧妙运用自制玩教具的科学性、安全性、多样性、灵活性与创造性,为幼儿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生活环境,满足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多种发展需要,增强幼儿废旧物品再利用的环保意识,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乡镇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更应该利用好周边的丰富“废品”,为孩子做一些有效、实际的玩教具制作,让我们的“玩具教材”能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给孩子们的游戏活动增添欢乐、带来智慧。

【参考文献】。

[1]林茅。重视对自制玩具的研究[j].学前教育,(03)。

[2]毛菊。幼儿教师玩教具制作现状审思[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04)。

[3]范元涛。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

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小编整理

幼儿。

情感教育。

教师行为。

渗透。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规程》把情感教育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手段,从理论到实践确立了情感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特殊地位。

良好的情感不仅有助于幼儿积极的人格、个性品质的形成,还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并为其良好的社会交往提供动力基础。相反,消极的情绪,如紧张、恐惧,忧郁和烦恼、暴躁等往往使幼儿处于压力之中,影响与同伴交往的质量。幼儿良好的情感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需要成人特别是教师有意识、精心培养与指导的,因此,情感教育在幼儿情感发展中非常重要。然而,目前仍有部分教师还模糊、错误地认为情感教育不及知识、智力发展的重要,因而缺乏情感教育的敏感性,不能自觉地、有意识地为情感教育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

笔者举几个幼儿教育事例来分析现阶段对幼儿情感教育的缺失:

事例。

1、一个幼儿园老师因为一个四岁的幼儿上课时爱说话,就用胶带封住了他的嘴巴,不许他说话。这个个案尽管是比较少的例外事件,但幼儿园普遍的现象是不许幼儿自由说话。

事例2:一个三岁多一点的孩子因为好动,被幼儿园老师罚站,老师不仅严励地斥责了他,还不许其他小朋友与他玩,于是,那个孩子便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

事例3:到了节日,孩子们观察到老师收到的礼物,也观察到送不同礼物得到不同的待遇。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师生关系的疏近,感受到老师的偏爱,也感受到现实的不平等。事例4:某幼儿园小班的一位家长向带班教师反映说,孩子的中午饭没吃饭,教师听后不高兴,便在以后进餐时故意给这个孩子盛超过其饭量的饭菜,并要求他必须吃完,结果是孩子受委曲。教师错误的行为给幼儿情感造成极大的伤害。

幼儿期的情感是最为纯洁的,最自然的,也是最真实的,正因为这样,幼儿期的情感教育是最为危险的,稍有不慎,就会破坏幼儿自然的情感流露,妨碍幼儿生成积极的人格品质,从而不利于其一生的发展。试想如果儿童被限制了自由表达的机会和权利,那种压抑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同样,在不平等的教育生活里,幼儿是不可能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的,也不可能形成积极的行动。一个自尊从小受到严重打击的幼儿,怎么会积极地尊重他人。孩子是多么的无辜,在他受到伤害的同时,还不能悟出迁怒与他的原因,幼儿的情绪识别能力差,难以理解和识别教师的情感需要,情感反应,也极有可能导致误解教师的情感状态和反应,加上受言语发展水平的限制,难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导致极端的表现方式,于是采用发脾气,大声嚷嚷及攻击其他小朋友等不良行为,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身体力行,以榜样的言行进行渗透教育。

(二)言传身教,以娴熟的教育技能进行渗透教育。

孩子的情感是容易被激发的,他们对成人情感表现的敏感程度,有时往往出乎我们的预料。有人作过一个测试,如果向孩子要某种东西,在说要的同时,也配合头部的偏侧动作和友好表情,有80﹪孩子会把东西给你,因此,在我们在教学与生活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的语言和表情在和幼儿情感交流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不同的提问类型,将使幼儿产生不同的情感反映。如:孩子刚学游泳时,有畏惧心理,教师如果光说别害怕,效果可能不大,若用自我暗示语言说:“我是一个勇敢的孩子”“游泳池是一个让我开心的地方。”又如:文中开头所举的那两个“上课爱说话”和“好动”的孩子,教师首先要宽容他们,因为“好说”和“好动”都是幼儿年龄特点所具有的表现,教师若改变方式配以和气的表情说,“你看×××小朋友上课是怎么样的?”及告诉他们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和基本的一些学习常规,其效果就会截然不同。鼓励、正面诱导的语言能激起幼儿积极向上,跃跃欲试的活跃情绪。相反,经常批评、指责、讽刺挖苦的消极语言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消极情绪,这会增加情感教育的难度。

这比简单的批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三)大爱无疆,以满腔的师爱进行渗透教育。

幼儿教育是一种爱的事业,孩子们情感脆弱、敏感,需要教师奉献出自己无私的爱,尤其是那些胆小无助,怯懦或丧失自信心的孩子,他们由于在不同环境中造成不同的心理,更需要教师爱的滋润,也需要通过爱的教育激发他们爱别人的情感,使幼儿由开始爱自己的父母,爱生活中熟悉的集体和老师成为将来爱祖国、爱人民、爱周围一切美好的人和事。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抚摸动作,都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因此,教师应将爱心化为实际行动,如:教师坚持每天抚摸每个孩子的头,坚持蹲下来和孩子说说话,做到把自己的爱平均分撒给班上的小朋友。如:给贫困孩子送温暖:给他送玩具、衣服,发动家长结对帮助他,像妈妈一样带他出去玩等。孩子感受到教师爱的同时也学会了爱周围的每一个人。

总之,我们教师就应该像绵绵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与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感染幼儿,使幼儿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尊老爱幼,使幼儿逐渐形成了关爱他人的健康情感与品德,从而使幼儿的情感更加丰富、健康。我们要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精神感化幼儿,使我们的爱延伸至尽情、尽性、尽意、尽心,使幼儿都能成为一个富有爱心,至情至性的孩子。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第11期《我们教给孩子怎样的道德》。

2.中国知识出版社,《幼儿园管理百科全书》。

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

在教学诊断中,“学”是诊断的标杆,学生学得好才是一节好课;“教”是诊断的对象,诊断要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治,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幼儿园的教学诊断要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通过观察幼儿的“做”来评价幼儿的“学”,通过幼儿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让教师在“教中学、学中教”,以提高课堂质量。本文以中班语言课——《认识反义词》为例,对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并提出建议性策略。《认识反义词》是一节大多数老师都熟悉的课题,通过对这节课的诊断,可以更为清晰地发现教学理念与方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1.课堂实录。

上课铃声响,老师在幼儿前面的桌子上摆上很多教具:“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和大家做一个游戏,让大家从这些玩具中找出意思相反的东西并说出来。看看谁找得好、找得快!”于是,幼儿一起拥上去,七手八脚地寻找。

一分钟后,有的幼儿拿一个玩具;有的拿出两个无关的东西;有的幼儿在玩具面前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下手……看到小朋友们没有顺利地找出两个相反的东西,老师有点着急了。

老师又说:“下面说说手中有什么相反的东西?”幼儿七嘴八舌叫起来:“我有两本书,一本大的、一本小的。”老师似乎找到了安慰,微笑着夸奖了这个幼儿一下。

2.教学诊断。

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老师没有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办事情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有认清中班幼儿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是没有按照思维规律来教学。在课堂的引入阶段,老师直接让幼儿从教具中寻找“意义相反”的东西,什么叫做“意义相反的东西”呢?这对于中班幼儿来讲有点难了。另外,老师在幼儿还没有搞清楚什么叫做“反义词”的时候就让幼儿找“反义词”,这无疑不符合逻辑。

3.教学矫治。

如果这样开始教学,效果一定要好得多:

老师先拿出一对玩具——大球与小球,问:“小朋友们,这两个球有什么区别?”幼儿一定能答出:“一个大,一个小。”

接着老师说:“大和小,它们叫做反义词。还有:高和矮、胖和瘦等,都叫做反义词。”然后,让幼儿再到桌子上的一对教具中,寻找反义词。

这样的教学一方面符合中班幼儿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按照“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规律,幼儿就能够顺利地开始反义词的“寻找”了。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处于初级阶段,在学习新语言的过程中能调用的经验很少,与教师的经验与理解力的差距极其巨大。所以,教师一定要认清楚中班教学的起点与目标,把握好教学的最近发展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要精挑细选一些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及语言,同幼儿进行交流互动,才能形成良好教学关系。同时,教师要精通幼儿的学习规律,遵照思维规律办事,坚持从具体走向抽象的思维逻辑,才能够打通幼儿思维的通道。

可见,教师对课堂掌控能力的不足,看似简单,实质上隐含着教师对教学对象与教学规律把握的缺陷,只有认真理解这些基本规律,才能够得心应手,否则再多的课堂教学阅历也未必能够取得大的进步。为此,建议老师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后,重新阅读《幼儿心理学》等书籍,一定有别样的收获。

1.课堂实录。

经过刚才的“不顺利”以后,课堂秩序有段混乱,教师也明显不自信了,调动幼儿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意志受到了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加强了对课堂的控制”。“控制”从点名发言开始:“小朋友们坐到位置上不要讲话,下面听老师说。”

“王淼,你说你找到了什么反义词?”王淼“啊”了半天,说不清楚。“张一丹,你呢?”张一丹说:“我……我手里的是大本子和小球!”老师点点头,说:“大本子的‘大’和小球中的‘小’是一对反义词,很好!你们还发现什么反义词?”有几个小朋友陆续说出了几个,但不是非常准确。

于是,老师将教具重新摆放一遍,大声地说:“黑与白是不是反义词!大与小是不是反义词!就像这样找!”“这两个铅笔一个长一个短,这里面的反义词是‘长和短’;这两长纸一张是白的一张是黑的,里面的反义词是……”幼儿才开始作出正确法反应:“白与黑!”接着,“直与弯”“哭与笑”“胖与瘦”……课堂的气氛终于缓和了。

2.教学诊断。

在课堂的开始,老师就一直试图让幼儿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幼儿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让课堂充满着“幼儿的身影,幼儿的声音,答案让幼儿说出来。”但由于没有把握好课堂的起点与思维的规律,老师的引导不到位,幼儿的表现不如人意。在这个“教师加强控制”的环节中,老师充分发挥了引导的作用,幼儿得以逐步领悟“反义词”的规律,说出了很多反义词,教学的效果开始显现。这反映了教师的引导对于教学过程的重要性。

幼儿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成为课堂的“配角”,但是过于强调教师的“配角”地位,使得课堂失去了教师的科学引导,这样的课堂根本无法发掘幼儿主体的潜力。上面这个片段中的师生互动过程,二者都兼顾到了,但是幼儿的主体性潜力并未得到足够的发掘。

3.教学矫治。

我们先看看另外一位老师是怎样上的:

老师在幼儿基本把握反义词的规律,并能够正确找出几个反义词之后,让幼儿再到桌子上给教具们配对,并说出自己发现的反义词,“看哪位小朋友说的多!”老师对找出反义词的幼儿进行激励表扬,并对没有找出来的幼儿进行帮助:“你请一位小朋友帮帮你找一个,并谢谢她!”于是有很多同学帮他出主意,找反义词。

老师接着让幼儿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小朋友们发现有哪些反义词呢?”于是,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很多反义词。

在这个老师的教学中,教师用激励的方式引导幼儿的积极性,这是对主体性的第一次激发;然后,让幼儿去帮助没有找到反义词的幼儿,既让幼儿学会了寻求帮助与帮助别人,也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这是对主体性的一次升华;最后,老师让幼儿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反义词,把教学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从生活体验中发掘教学的素材,这是对幼儿主体的全面落实。这种基于主体情感、经验以及兴趣的教学思维,能够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的“学”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评价教师“教”的重要标杆。只有良好的学依赖于教师对幼儿主体性的全面激发与保护,也依赖于教师科学的引导。有一些教师认为主体性教学就是让幼儿活动最大化,这是一种误解。没有教师科学引导的课堂,学生的主体是表面化的,内在的东西不会被发掘出来,而没有内在思维、情感激发的课堂是没有深度的。激发主体积极性与体验性的最好方法就是结合“实践”,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学习从实践开始符合教学的思维规律,“做中学”是幼儿园教学中值得推广的教学切入口。

1.课堂实录。

老师接下来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在磁性黑板上贴上了很多的图片,分列成为两列,教师指定幼儿到上面去用粉笔将这些想法一次的图片连起来,同时说出:“我找到的反义词是什么!”游戏内容与前面通过实物找反义词的难度查不到,幼儿的积极性及其高涨,效果也不错。但是,在幼儿连起来图片并说出来的过程中,出现了几个小的插曲,很值得回味:

有一个幼儿把两个笔筒连起来,说:“高和矮!”这时候,下面一个幼儿喊起来:“是深和浅!”老师笑了笑,点点头,没有说话。

有一个幼儿把一个红色的毛巾与绿色的手帕连起来,说:“红与绿!”

有一个幼儿把一个方形的积木与圆球连起来,说:“圆和不圆!”

有一个幼儿把两本薄厚不同的书连起来,说:“大与小!”……。

老师的脸又红了:“小朋友们……红与绿不是反义词,记住哦!”

2.教学诊断。

这几个问题非常考验老师的教学智慧,第一个学生提到的“深与浅”是一个非常智慧的答案,老师完全应该对这个幼儿进行极高评价,并由此激发其它幼儿开展“就同一对物品”寻找两个以上反义词的活动,如:两个人之间的“老和少、胖和瘦、高和矮”等,进一步发掘幼儿的思维,培养扩散性思维的能力。

对于“红与绿”“圆和不圆”“大与小”这样的问题,作为幼儿园的老师不一定都要去当时就解决,因为根据幼儿的年龄经验以及语言局限性,向他们解释这些问题不一定适合。“实录”中老师的一句“小朋友们……红与绿不是反义词,记住哦!”显得无力而又苦涩,其实不如放下这个问题,这反而是合理的。

当然,我们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让幼儿多想一想,例如:两本薄厚不同的书,老师可以让幼儿想一想“有没有新的反义词?”如果幼儿说不出来,老师可以代劳一下,这样至少可以扩展幼儿的词汇量。

3.教学矫治。

课堂的核心是思维,幼儿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依托,教师要善于从形象思维开始,通过各种图片、实物、生活实例等作为思维的载体,促进幼儿去想象、回忆、总结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不失时机地让幼儿多“想一想”。只要在课堂上幼儿能够去“想”,无论结果怎么样都是宝贵的,无论幼儿想的对不对,教学都是成功的。

在这节课的课后,有一位听课的老师一直与上课的青年教师纠缠“红与绿、圆和不圆、大与小”作为反义词的对错问题。课后单纯去探讨反义词的知识时可以的,但是如果这位听课人把这几个词的不到位作为课堂的科学性缺陷来指出,这其实是另一种对幼儿教育的无知。幼儿的学习过程最主要的不是知识学习过程,而是思维方式与情感经验的启蒙过程,幼儿主动的思维、积极的情况与良好的兴趣,远远比知识的深浅与严谨性重要。

从以上课堂教学的过程来看,年轻教师的教学基本理念是科学的,能够主动激发思维,以生活基础为原点开展各种活动。但是课堂的节奏以及逻辑性上存在不足,这反映教师对教学规律以及幼儿思维的把握需要进一步强化。建议通过学习类似,开展“具体-抽象-具体”的微格教学训练,把握幼儿的思维规律与能力,能够让她的课堂得到较快的提升。

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

“古有孔夫子,今有陶行知。”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理念中,倡导得最多也是最为基本的就是“爱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幼儿园的孩子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幼儿园教师肩上所肩负的这份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教育背后的神圣意义更不由言说。要做到师爱,就要了解孩子的需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鼓励,给孩子一片自由自在成长的天空,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师爱;幼儿;快乐。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滴。曾经听过一位苏州名教师的讲座,她说:“教师是一个不平凡的职业,如果你不热爱自己职业,我劝你乘早离开!”我想,她在说这句话的同时,在内心也同样充满着对自己学生的责任感以及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强烈的使命感。

一、在教育实践中,寻找师爱的真谛。

作为幼儿园教师的我们,面对的孩子们正处在一个对社会、同伴、他人启蒙的阶段,幼儿园教师对孩子们的关爱、话语都将影响着孩子的认知和内心。在从教的这些年里,我也感受到了许多弯下腰,真正接近孩子后,我给孩子带来的温暖、快乐!1。给孩子暖心的爱。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是:“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陶行知先生伟大的人生格言也在激励着幼教工作者,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时间,为孩子献出满满的爱。在幼教工作中,在面对最纯净的孩子们时,这样的伟大的爱,也能变成一种相互的爱。离园的时候到了,孩子们陆续被各自的家长接走。但是我发现家长们领着孩子并没有急于离开,而是在帮孩子整理身上的衣物。我反思着离园前,我为什么不提前帮孩子整理呢?于是,每次离园前,我都会抽一点时间,从头到脚看看孩子,帮助他们整理好衣裤。家长来接孩子时,看看没有什么可整理的,露出欢喜的表情,那一刻有一股暖暖的爱在心中流淌。2。给孩子平等的爱。我们班初入园就能不哭闹,适应幼儿园的日常作息,十分乖巧,这使老师对他的关注少于那些总是哭闹、情绪不安的孩子。这天,早晨来园时,皓皓奶奶告诉我,皓皓说,老师是不是不喜欢他?他举手了,可是老师却叫其他小朋友回答问题。自此之后,我便对皓皓多了一些关注,不仅请他上课时回答问题,还表扬他坐得神气。晚上回家后,我收到了皓皓妈妈给我发来的一条短信:老师,皓皓回家说,今天是他上幼儿园来最高兴的一天,谢谢老师的关心和照顾。读到了这条短信,我的心里也淌过一丝暖流。其实,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但是,老师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却换来了孩子极大的快乐。我们应该更平等地关注每个孩子,多给他们一些爱和鼓励,让他们更快乐的成长!

二、在教育反思后,发现师爱的意义。

1959年11月20日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指出:“儿童有被尊重、热爱和理解的权利。”从尊重人权到尊重儿童的权利,是人类社会的一大飞跃。只有真正尊重了儿童,给儿童他们需要的爱,才是符合儿童正常发展,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和人格的基础;才能产生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井然有序的条件;才能真正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获得职业幸福感的愉悦。1。给孩子足够的爱,促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成人的关爱下获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可以使幼儿情绪安定和愉快,也是帮助幼儿建立起与他人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础。”对于新入园的小班孩子,只有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以后,他们才会感受到幼儿园的美好,把幼儿园当做自己的第二个家,把老师当做自己的妈妈和同伴。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只有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以后,他们才能建立起对幼儿园秩序、规则的认同感,有信心与同伴之间友好相处,得到社会认同感和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只有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以后,才能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使孩子自然而然地拥有学习的动力,为他们向着更高更广阔的天空飞翔而壮实臂膀。2。给孩子足够的爱,使幼儿快乐学习。传统的中国式学习和教育是以规矩和方圆定教育,将学习的方式统一在一条道路上,让所有的受教育者沿着同一条道路前行。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学者的个性、特点、特长都被限制,使得受教育者都变成了同一版本的翻版,学习的道路也尤为艰辛,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3。给孩子足够的爱,让幼儿快乐度过成长关键期。秩序的关键期、情感的关键期、空间、时间的关键期,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在幼儿时期有很多,这些关键期如何得以顺利度过?这都依赖于家长和教育者的爱和自由。只有用爱为孩子关键期的成长奠定夯实的垫脚石,孩子的未来才能向着健康、阳光的方向发展,我们今后的社会才能更文明、更进步!

三、在教育生涯中,坚持走师爱的道路。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了爱,孩子便无法成长,没有了爱,教师的工作便失去了意义。其实,从教的这些年里,能给我心里留下暖意的事情远远不止以上的三件。我相信,只要我坚持着自己对孩子的爱意,对孩子的关爱,对幼儿教师这份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会有源源不断的暖流流过我和孩子的心田,孩子自由成长的天空也一定会更明亮、广阔!

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

幼儿不诚实性格的养成是由于幼儿缺少担当、害怕被惩罚。幼儿的不诚实性格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一些家长为了使幼儿进行某种行为而随意哄骗、许愿但不兑现,导致幼儿对家长缺少信任,长此以往使幼儿自己也养成了不诚信的性格。另外,一些幼儿教师教育方法不当也会使幼儿说谎,幼儿做错事后为了躲避惩罚而说谎的现象频频发生。

2、幼儿内向的性格。

具有内向性格的幼儿不在少数。内向性格的幼儿不善于与人交往,对幼儿长大成年后进入社会极为不利。内向性格的幼儿寡言少语,不善于表达自己,遇到问题通常自己解决,不愿意与人分享,长此以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幼儿长大之后在团体合作中会表现得较为吃力,不易融入集体,对其未来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3、幼儿胆小的性格。

一些父母经常在幼儿面前打架、吵闹,逐渐使幼儿养成了胆小懦弱的性格。幼儿入园后一旦被其他幼儿欺负会加剧其胆小性格的发展。幼儿胆小性格并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也不利于与他人交往。因此,幼儿胆小性格是制约幼儿成长的问题之一。男孩子胆小、懦弱的性格使其缺乏责任感,没有担当意识。

4、幼儿冲动的性格。

幼儿冲动的性格对幼儿的成长极为不利。冲动主要表现为对事情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就下判断而采取行为。很多事实证明在冲动时做出的行为大多是不正确的。幼儿的冲动主要表现为与他人相处不融洽时采取暴力等措施来武力解决。这种冲动的性格不利于幼儿学习知识,对其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1、幼儿诚实性格的培养。

诚实指人的言行与内心保持一致,对幼儿进行诚信教育就是让幼儿说真话,犯错误要敢于承认,不撒谎、不逃避责任。幼儿诚实性格是在后天的教育中形成的。“曾子杀猪”的故事广为流传,曾子为了保持与幼子之间的信任,用实际行动予以证明,值得各位家长学习借鉴。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真诚信任,唯有此法才能使幼儿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幼儿教师同样需要对幼儿真诚,这样才能赢得幼儿的信任,培养幼儿诚实的性格。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幼儿敢于承担错误。

2、幼儿外向性格的培养。

外向性格的幼儿在处事风格上更加积极活跃,喜欢与他人交往,善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痛苦与快乐。幼儿外向性格的培养需要有意识地进行。

(3)采用正确的教育办法,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时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性格特点,多与内向的幼儿沟通,帮助其融入集体,逐渐养成活泼的性格。

3、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

勇敢指不怕困难、为了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人的勇敢和自信心是克服一切障碍的基础。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需要从小进行,家庭教育对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尤为重要,父母应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其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养成勇敢的性格。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可以从在集体面前讲话、表演方面进行。家长可带领幼儿经常参加户外活动,让其选择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户外实践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幼儿跟随家长一起克服种种困难,能使其逐渐锻炼坚毅勇敢的品质。第一,通过榜样力量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培养。幼儿勇敢的性格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养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成人对幼儿的教育是通过榜样的力量完成的,幼儿通过对成人行为的观察,耳濡目染逐渐养成幼儿勇敢的性格。例如:幼儿的父母是一个勇敢的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其父母言行的模仿,也逐渐也成为勇敢的人。另外,在教育方式上,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办法,避免其在日常工作中随意指责、嘲笑甚至恐吓幼儿,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避免幼儿养成胆小、懦弱的性格。第二,创造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机会。幼儿的良好性格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勇敢性格也不例外。所以,家长和幼儿教师需要为幼儿创造一切培养勇敢性格的机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第三,通过对文学作品逐步引导幼儿成为勇敢的人。幼儿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向幼儿介绍文学作品中勇敢的人物形象,向幼儿讲解何为勇敢、何为鲁莽。例如《西游记》的讲解中,家长可以将孙悟空的勇敢和猪八戒的鲁莽结合,让幼儿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4、幼儿冷静性格的培养。

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摆脱冲动性格,逐步培养幼儿冷静的性格。幼儿冷静的性格在幼儿学习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幼儿大多好冲动,冷静性格对幼儿是一种较高的追求,但对幼儿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幼儿静心思考,使幼儿逐渐养成冷静的性格。四幼儿教育中性格塑造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其性格的养成由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幼儿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家长和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本文从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现状谈起,进而从四个方面阐述幼儿性格存在的问题,即幼儿不诚实的性格、幼儿内向的性格、幼儿胆小的性格、幼儿冲动的性格。最后揭示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对策。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与幼儿教育息息相关,通过本文的探索旨在使更多的人关注幼儿性格塑造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

摘要: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中最早接触的实质性教育,对于人一生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今对于适龄入学的儿童不管是在学校的选择上还是学校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都普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注意。很多家长对于孩子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这也给了很多的幼儿园巨大的压力。他们根据家长的需求不断改变教学计划,让幼儿的学习最大程度地满足家长的需求。但我们不难发现,幼儿教育小学化在当今的社会越来越严重,当家长看到孩子在短时间内的巨大进步时固然很高兴,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孩子应该循序渐进地学习的道理。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让当今的幼儿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其改革也充满了阻力,本文将根据当今幼儿教育的现状,对如何让幼儿教育回归本真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本真学龄前教育小学化。

一、幼儿教育的现状。

从当今的幼儿教育现状中,我们不难发现,学龄前教育小学化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抢夺生源,过多开课。

当今的幼儿教育由于不在义务教育的范围之内,有很多的私立学校,而且幼儿园的竞争压力较大,所以出现了争夺生源的现象。而受生源压力的影响,各个幼儿园都开展了所谓的特色学科,让家长一看便感觉到耳目一新,十分的有用,从而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该幼儿园学习。但是由于幼儿园的水平不一,对一门课程的开设并没有科学根据,很多时候都是仅根据家长的需求便随意开设,而幼儿究竟能否接受,是否愿意学习就无从知晓了。所以,现在的孩子大多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并不是那么认真。这样教师会责怪孩子掌握能力差,或者精力不集中,而不从自身来寻找原因,思考这样的课程是否适合学生,有没有超过学生的接受范围,让学生产生压力,所以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幼儿童年的一种变相摧残。

(二)私设学校,良莠不齐。

幼儿教育在人一生的作用及其重要,很多家长为了选择一个好的幼儿园,不惜花高价钱,请好的教师为孩子进行专门的辅导。但有的家长对于这方面不甚了解,认为幼儿只要能接受超前的教育,不管是在哪个幼儿园都可以,这样的思想就导致了社会上各类幼儿园层出不穷,而幼儿园的开设受的管制较少,所以也造成了当今幼儿园良莠不齐的现状。很多的幼儿园仅仅是在形式上打造成贵族幼儿园,而在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以及日常餐饮住宿的安排上都十分不专业,而正是由于这种不专业的幼儿园,让幼儿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他们一再的追求教育超前,让幼儿能尽早接受更多的学龄前教育,使得幼儿早早地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对其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不当。

幼儿教育应当注重动手实践,让他们能够在亲身的实践中去感受日常所接触的事物,从而对该事物产生一种概念,培养幼儿的思维方式,让他们能够在这种实践中得到一定的启蒙。而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现象让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将重点放在了课堂知识的讲解上,例如拼音的读与写,英语单词的记忆,且课后的作业也越来越多。细想我们这辈人在童年时期所接收的教育,跟现阶段相比简直有着天壤之别,但是不乏有优秀的人才产生,所以,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并不在教育超前这个问题上。如果仅仅通过课程的提前来提高幼儿对知识的掌握能力,那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会让学生产生倦怠心理,对于幼儿园的教学心生抵触,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这对日后的发展是一种非常消极的影响。

二、学龄前教育小学化的负面影响。

(一)剥夺孩子的自我成长能力。

幼儿在这一阶段尽管需要教师或者家长引导,但是通过调查分析,幼儿在这一时期实际上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可以通过亲身体验身边的事物,去形成一种概念,并产生一种定性的思维方式,而很多时候这种能力是在乐趣中养成的。而大量的知识教学则剥夺了幼儿的这种乐趣,让幼儿在很早的时候就面临着各种作业的压力,很难通过自我成长来获取能力和知识。

(二)让幼儿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但是若在该玩的时候剥夺幼儿这种权利,而是让他们去做不喜欢的事,试想这样的结果会好吗?幼儿越早接触知识,就会越多地对知识产生抵触心理,况且现在的教师为了达到目的而设置各种各样的课程,确实给了幼儿过多的压力,让他们体会不到童年的快乐,从而影响日后的学习和发展。

三、关于幼儿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回归本真,在游戏中学习。

社会给予家长的压力我们不可否认,当社会已经趋向于一种这样的形势时,我们不能总是抱怨,而要不断地发现和发掘解决办法,让幼儿教育能够在回归教育本真的同时,又能尽量满足家长和社会的要求。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找到释放孩子童真的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与游戏有机结合,并采取相应的奖励机制,并不是通过强制的教育方法,而是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例如组织日常英语的读写比赛,通过多媒体或者教师现场展示各种日常用品,让幼儿来用英语表达,谁表现得好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在这种奖励机制下幼儿就会变得积极,对学习产生兴趣,又能让他们在游戏中收获快乐。

(二)注重过程,忽视结果。

很多家长非常在意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根据教师的评价来判断他们的能力和成绩。然而很多时候教师对于幼儿不能每个都照顾到,对于孩子某些成长的细节都不清楚,最后给了家长一个综合评价,家长仅仅通过这个评价去判断孩子的好坏。这实际上是非常错误的,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幼儿园在进行评价时应当注重他们学习的过程,看其是否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取得进步,而不是在仅仅重视结果。我们应该从过程中看到幼儿的成长,哪怕一个小小的细节也是进步,在这个时候应当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只有这样,幼儿才会不断进步,而只注重结果的评价起不到积极的作用。

幼儿教育是幼儿的启蒙教育,当前的幼儿教育不管是教育形式上还是教育内容上都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业面临着巨大的阻力,我们一线幼儿教师应当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根据幼儿的本性,让幼儿教育不断适应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董志伟,张振平,赵国秀,彭贤智。我看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j].河北教育:综合,2010(z1).

[2]江城。必须遏制幼儿课程小学化现象[j].教育文汇,2010(1).

[3]李大维,刘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4]李传赞,孙逾。遏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浅议[j].新课程:中,2011(2).

[5]王攀。难改幼儿园“小学化”[j].成才之路,2009(32).

[6]高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及对策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2009(6).

[7]刘兰英,杨振强。幼儿教育小学化:让谁欢喜让谁忧[j].青年教师,2010(8).

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小编整理

转变传统的幼儿园教学管理思想与观念,提升幼儿园教学管理能力势在必行。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转变理念是提升幼儿园教学管理的基石,并对提升幼儿园教学管理的策略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向教育提出了现代化的要求。而现代化是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21世纪的孩子与过去的孩子相比,他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宽,求知欲越来越强,他们聪明、好动、调皮、好探索,不喜欢受老师、成人的束缚。我们需要对幼儿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传统的幼儿园教学管理思想与观念,提升幼儿园教学管理能力势在必行。就此问题我们进行了相关探讨。

一转变理念是提升幼儿园教学管理的基石。

二、独具个性特点的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都受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任何个体的发展都不是与世隔绝的。这是一种全新的儿童观,这种儿童观是建构幼儿园教学管理新理念的基础。新的儿童观对幼儿园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与合法权益。儿童与成人一样,其人格的价值是等值的。

二是发展儿童的独立个性。就个人的发展而言,养成独立的个性是形成创造能力的原动力,是开拓进取品质的心理基础。开展幼儿教学管理活动,首先要了解、理解儿童,承认儿童有他们自己观看世界的方法,独特的需要。其次要在尊重幼儿的需要、兴趣的基础上,满足幼儿在情感上、身体上和心理上的需要。

(2)全面兼顾,树立和谐的发展观。儿童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不断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全面的发展过程。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儿童。就幼儿教学管理而言,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特点,儿童之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而且年龄越小,差异越大,他们发展的优势领域、发展的起点、发展的速度和最终达到的水平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他们的思维特点、学习方式也各不相同。在教学管理活动中,要特别注意的是,幼儿的探究具有尝试错误性。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往往由于自己知识经验和认识特点的等方面的原因,出现与教师期望的教育结果或答案有一定的差距,甚至是背道而驰,需要教师的正确对待,教师要认识并理解,这是幼儿发展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对此,教师要有耐心,尊重这一现象,同时能从幼儿的错误回答中寻找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引发幼儿获得正确的认知,得到真正的发展。

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教师将从由上而下、从目标到幼儿转向由下而上、从幼儿到目标来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实施既定的工作计划。在此教学过程中,因为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教师必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深入了解幼儿及其生活,创造性地进行工作。而创造活动所需要的自主空间更大,因而幼儿园教学管理也必须转变职能和方式,适当放权,把重点放在给教师支持和服务教师上,支持教师进行自我管理,为教师提供适当的自主空间,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优化硬件,树立整体环境观。《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可见,环境是现代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除了创建平等、和谐、宽松的心理氛围以外,还包括物质环境的支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幼儿园也应当为教师提供充分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让教师能利用网络、多媒体和其它电教手段,为幼儿提供更为立体、全面的信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树立起一种整体环境观,将凡是能有利于幼儿教学活动开展的内、外部因素综合起来,创设适合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动态的、全面的、开放的环境。

二提升幼儿园教学管理的策略与实践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

幼儿园教学管理主体是有多层次的,能否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最重要的还是要抓好幼儿园自身对教学的管理。

幼儿园教学管理水平是直接与教学建设的水平和实施成效联系在一起的。而幼儿园对教学的管理中,最基础的要素就是教师。只要紧紧抓住教师这个突出因素,教学的实施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简单地说,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对教学内涵、目标、内容、教法、幼儿学习特征的研究,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幼儿园对教师的培养可有如下做法:。

(1)加强幼教师资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素质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纪,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意义。教育的成功,奠基在学前,师资是关键。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有赖于幼教师资的培训工作,因而十分有必要不断完善幼儿教师培训制度。幼儿教师的进修与培训是教师队伍进修与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的进修与提高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它与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幼儿教育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加强幼教师资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素质是幼儿园教学管理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2)用多种方式更新、转变教师观念幼儿园有必要引进多种教育理念,如多元智能、整合课程、创思等教学理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教师外出进修,或把专家请过来,听取讲座介绍,更新知识和观念。同时到各地的幼儿园等取经交流,积极帮助教师们转换观念、提高技能。

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和内容。同时通过会议手段使得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交流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内容,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是否合适,教学进度是否需要调整等方面。幼儿园管理者在了解师幼情况和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不能仅停留于交流与反馈,还要加强后续管理工作,尤其是针对教师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开展扎实有效的研讨和培训,开辟并拓宽各种教学研究的渠道,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以此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三多元化评价机制,完善教学管理的有效手段。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中,教师要协调和处理好教学管理活动方案、教学管理活动实施效果和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结性评价。老师常常在意刚开学时为了了解孩子的基础现状才进行诊断性评价,然后就是学期快结束了开始了解孩子这学期发展的终结性评价。而对于孩子在探究领域的状况,知道得很少,对于孩子每次探究行动中学到了什么发展和怎么学到的,重视不够。所以,评价机制就应该针对运动性、大范围、客观性的理念,学会关注并评价孩子们在校范围活动中他们的智力能力的表现。通过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全面分析和把握他们的发展现状,从而真实客观地促进老师素质的提高和孩子的发展。

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

[提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应该看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全面身心并重。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我们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处于关键期的幼儿来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进行心理的自我保护更是十分重要。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阶段,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作用发挥的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教师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教师忽视的幼儿则经常自暴自弃,形成一种自卑感反社会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太少所致。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教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无论孩子美或丑,也无论聪明或愚钝,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用我们的爱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走近幼儿,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多给幼儿一些关怀与微笑,分享他们心中的快乐,分担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与不安。同时教师对幼儿的爱需要贯穿于各类活动的始终,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让我们以自己的爱和真诚鼓励幼儿学习爱和真诚,用爱心呵护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良好的心理,也可使幼儿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心理观念得以纠正。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各种不良预兆,教师要及时纠正,积极防治。如“问题家庭”的孩子,心灵上都受到过创伤,若缺少正确的引导,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群、胆怯、多疑等消极心理特征。因此,对这一类幼儿要多施爱,从而有效地防治此类幼儿的心理扭曲。又如,身体发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儿。此类幼儿往往自卑、敏感、多疑,若我们不注意、不关心他们,就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迹而变得仇视社会,淡漠人生。因此,对这一类幼儿千万不能取笑、不能嘲讽。同时,对这类小孩子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特长,如乐器、画画、书法等等,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成绩,这样他们因有了某方面的兴趣或特长而会逐渐产生优越感,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因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日渐开朗,从而形成一种积极正常的心态。

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特别重要。

家庭是幼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目前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资,而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长甚至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还他两下。”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在幼儿园表现很好的孩子,到了家里却对父母、长辈发脾气,蛮不讲理。这就要求家长要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通过看书、学习、与幼儿老师沟通、听关于幼儿教育的讲座等,让自己了解幼儿的心理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以便采取有利的措施,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工作,真正达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参考文献:

1.刘维良。心理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m).华文出版社。20xx.49页。

2.冯丽静。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m).广东幼儿教育出版社。20xx.25页。

3.杨凤池。让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m).深圳新胡同出版社。20xx.137页。

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

摘要:

幼儿教育是一项学问深远的教育,随着家长对于早教的重视程度提高,幼儿过早的接触音乐、游泳、数学等项目,虽然培养了人才,但是很容易忽视孩子的兴趣,适得其反。笔者认为,对于幼儿基础教学和技能学习过程中,游戏的开展有助于幼儿个性的培养,增加其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就目前幼儿教育中游戏开展现状展开分析,阐述了这一教学方式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

幼儿教育;游戏教学;实效性;措施。

幼儿教育阶段的教学效果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为此,应在这一教育阶段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尤其是针对传统教学中过于满的内容安排,进行改革。游戏是孩子喜欢的教学方法,在幼儿教育中,结合游戏这一教学方法,应制定完善的教学措施,才能推进教学的开展。幼儿教学应正确的选择游戏的形式,游戏的内容,将其与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以推动我国幼儿教育的顺利发展。

一、幼儿游戏形式的选择。

有效形式的选择要从幼儿的需求出发,正确选择幼儿游戏,使游戏能够激起孩子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完成教学目标。具体应从幼儿的兴趣和与教育内容相关两个方面入手。

(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形式。

孩子的兴趣是教育的起点,只有满足兴趣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幼儿阶段,错误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孩子走神,甚至是哭闹。因此要正确发挥游戏的作用,使游戏符合孩子的心理,我国大量的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些适合孩子的教学课程,当然幼儿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之一,还应在教学中针对孩子的个性正确地运用,对游戏内容进行调整。一方面使游戏具有可行性,不可难度过大,要对孩子起到激励作用。使孩子既可以独立完成,又可以通过伙伴们的相互帮助完成,总之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

(二)选择与教育内容相关的游戏形式。

游戏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教学目标,虽然幼儿阶段学生要学的东西本应不多,但是依然要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正确的游戏形式,使其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如选择看图识字,可以选择与孩子年龄段相符的图片内容,并且采用举手竞猜的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起到引导和助推作用,完成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同时,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游戏较多,应正确分析,采用具有指导意义的游戏,并采取游戏的形式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二、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教学内容调整。

对于幼儿教育中的游戏,应采用合理的内容,当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对游戏的重视程度,并且要与教学相结合,明确教学目标,并丰富教学内容。

(一)游戏教学应明确教学目标。

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幼儿的发展和喜好,来调整基本的教学内容,才能使教学更加合理,保证其执行效果。游戏固然重要,但是不能贯穿始终,否则浪费孩子的精力,又不利于其知识的掌握。

(二)游戏教学应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对于幼儿阶段的教学内容,应坚持多样性,游戏不断的变化才能满足幼儿的喜好,并且在内容选择上应循序渐进,不应起步就选择过难的游戏。根据幼儿的年龄,游戏的选择也应不同,发挥游戏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另外游戏还应体现团队的作用,独立完成的作用,要具有多个环节,丰富的内容才能保证这一教学效果。

三、明确教学对象,提高游戏的针对性。

对于幼儿教育中的游戏,应具有针对性,明确教学对象是幼儿,从幼儿的特点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合理,教学的形式多样化,因此明确教学对象是游戏教学实施的基础。从这一角度出发,对于幼儿游戏教学做出如下要求和调整。

(一)游戏教学应以幼儿为主要对象。

将幼儿作为主要的对象,可以保证教学效果。一方面,将幼儿作为教学对象才能促进下一步教学的实施,也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在游戏和其他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始终从幼儿的需求出发。对游戏的足够重视不代表所有的教学内容均以游戏开始和结束,而是要灵活运用,教师除了通过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还应对幼儿学生具有指导和管理能力,保证课堂纪律和学生的安全,是以幼儿为对象的教学要求之一。将幼儿作为教学对象也是其兴趣被挖掘的主要手段,每个幼儿具有自己的兴趣,尽早的挖掘孩子的兴趣,对于其特长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游戏教学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不仅在幼儿阶段,小学阶段,甚至在高中阶段均使用,但是幼儿阶段也处于特殊阶段,游戏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十分重要,重复的游戏最容易使孩子失去兴趣。当然,教师的重点还应放在孩子的应变能力、思考能力提高上,而不是刻意的去编制游戏,经过验证的游戏可以根据现实需求进行适当的修改,甚至可以引入,只要能够满足幼儿需求,并且能够促进教学的发展便可以应用。

(三)分层次的进行教学。

我国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这一部分,尤其是家长,甚至将早教作为培养孩子的唯一出路,这种过于重视的教育使得幼儿教育走入误区,现代很多幼儿园开始大量的学习英语,游泳甚至是钢琴等教学内容,对于这种现象应正确对待,一方面教师和家长都应认真对待这种现象,根据孩子的能力去选择项目,并且尽量不要多项选择项目,要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不偏离主方向的基础上去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才符合幼儿教育的发展。

四、总结。

幼儿教育阶段,游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游戏过程中,应注意方式和内容,才能符合教学发展的需求。教师作为重要的组织者,要对游戏正确的掌握,并对幼儿起到引导作用,顺利完成游戏,并在游戏中掌握教学内容。

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小编整理

发现创新火花培养创新能力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幼教事业得到了迅速健康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创新”又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的,传统的教育已经在不断改革和完善,素质教育逐渐代替应试教育。这也是教育中的“创新”。教育要发展,离不开创新,可见创新的重要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材的一个关键。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只学“答”,不学“问”,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往往做的是死学问。

创新总是和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确立人的主体探索思想,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人的认识过程才能活跃起来,创新精神和能力才能有所发展。瓦特因对蒸汽冲动水壶盖好奇而质疑,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狗流唾液好奇而质疑,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勤于动脑,敢于质疑的“小问号”,勤于探索,独具慧眼的“小发明”,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小能手”。幼儿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应该在充实孩子文化科学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充分利用兴趣这个“启动器”的作用,想方设法点燃儿童探求新知的思想火花,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随着他们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他们的活动能力大增强,知识经验也逐渐丰富,这一切都为幼儿发展创新能力提供了可能。幼儿已经有了创新能力的萌芽,又值智力发展与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幼儿期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1、巧妙创设情境·。

有利于创造的环境氛围,实施创造性的教育,这样的环境与教育正好是和创造学生的需要,可以使创造型学生如鱼得水。应以创造者的身份进入设置的课堂情境中去。为孩子创设敢想善思的创造性学习的良好情境。

然产生的灵感所带来的快乐时,无不感受到美的熏陶,成为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巨大源泉。

2、允许插话。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基的幼儿教育,强调营造有利于形成幼儿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造意识、创新精神等动力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幼儿产生了心理安全感和获得了心理自由时,最有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和表现。

课堂教学生,在教师对孩子疑难进行解答,或对某一知识进行讲解,或对某一学生答问进行评价时,有可能遇到孩子插话,试对某一观点有不同意见而进行反问,这都是教风民主,气氛融洽的真正体现,也是学生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得以培植的活土,是学生独立个性得到特征。

善于观察,认真分析„„。

容之心来看待幼儿的各种创新行为,使幼儿敢想、敢说、敢探索、敢创造。诚然,发现问题,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对孩子们来讲是比较困难的。但只要我们加以培养,久而久之,他们就敢在课堂大胆质疑了。

3、鼓励质疑问难。

对孩子们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鼓励,使孩子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无论是课上、课下或是课后从“敢问”到“善问”是一个飞跃过程。教师要不断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认真研究孩子思路,教给他们提问方法,以带动全体,积极参与,促进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和谐、融洽、健康的人际关系,使幼儿乐于和善于表达或交流思想和情感,保持自己的个性,使幼儿巨大创造潜能发挥出来。

泳。”“你怎么会觉得蚂蚁不会游泳?”为探个究竟我继续追问。他说:“在动画片上看过蚂蚁过桥,有人躺在桥上,它不小心掉到河里,却很使劲抓住了人的衣服,爬到了人的肚子上才过了桥。要是它会游泳,它就不怕掉下水嘛。”于是,我们与其他孩子商定抓只蚂蚁试试看,通过试验,我们发现蚂蚁真的不会游泳。从这件小事中,我看到保护孩子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并加以正确引导,让孩子在观察探索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

4、启发创造想象。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无论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喜欢幻想,富于想象,他们的创新思维常常是由创造性想象引起的。

我也曾用一段很精彩,感人的导语,把孩子们引入情境,结合插图,让他们根据画面《司马光砸缸》中司马光的目光,神情,动作展开想象。这样,不但为孩子提供了想象材料,而且提供了想象空间。培养了学生想象力,遇到困难动脑筋想办法,进行了创新思维的训练。

因此,创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且要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以上所谈到了四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大胆提倡创新,积极开展创新活动都是我们幼儿教师应该做到的,也是在幼教事业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小编整理

摘要:艺术教育活动时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以艺术教育活动为契机,通过一系列的艺术教育活动,让幼儿受到真、善、美的有效熏陶,感性经验得到丰富。

关键词:幼儿;艺术教育;策略探究。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艺术教育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特别强调应通过艺术教育活动去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体验艺术审美的快乐。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艺术对一个人生理与心理的调节作用将使人受益终身,尤其是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潜能的开发,将有益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完善与发展。

一、让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学会自我表达。

艺术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审美艺术的教育。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认为每一个人都会有自我表现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通常都会利用自己的声音、肢体语言通过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去表达内心的独特感悟、独特体验与独特理解。值得一提的是艺术教育并不是靠简单、机械、重复的去反复操练,艺术教育重在培养幼儿对艺术的情趣,重在鼓励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我、张扬自我,甚至去超越自我。教师应鼓励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敢于表达,勇于表达,善于表达,积极宣泄自己的情感,使幼儿的需要得以满足,并以愉悦的心情去表达对艺术教育活动中出现的真、善、美的事物的赞美,使幼儿的内心世界更丰满,身心更愉悦。比如,在以《我要自己走》为主题的艺术欣赏活动中,一位教师先让幼儿欣赏了多媒体课件《我要自己走》,幼儿们通过对这首小诗的欣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生活需要学会自理的强烈愿望,与小诗中所描述的情景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而幼儿们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强烈的情感共鸣完美取决于执教老师对幼儿的示范朗读,多媒体画面的恰当呈现加之幼儿们的真情投入,幼儿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我要自己走》的艺术欣赏中,同时,执教老师适时地鼓励幼儿对小诗《我要自己走》进行形象地拓展,鼓励幼儿去放飞自己的想象,为幼儿构建充分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广阔平台,幼儿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这毫无疑问地会对幼儿人格的完善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让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铸就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泼、开朗的性格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具有强烈的促进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既表现在外显的行为表现上,又表现在幼儿能敢想、乐于发现创造等内显品质上。在艺术教育活动中,一位教师引导幼儿们进行艺术创作,要求幼儿从美术创作入手,将美术创作作为艺术活动的主要对象,又融合入文学的、音乐的艺术,让幼儿们进行以“画一画自己”的美术创作,为了这一美术创作活动开展得鲜活灵动,执教老师让幼儿们利用自己事先准备的镜子首先去仔细的观察自己,观察自己的头发、脸部、手、腿等身体部位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并提醒幼儿们面对镜子大胆尝试表演各种各样的滑稽可笑的动作,让其他幼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这些滑稽可笑的动作。幼儿们热情高涨、兴致勃勃,就是平时胆小、文静、性格内向的幼儿们此时也会乐此不疲,不断地对这些滑稽可爱的动作加以品头论足。艺术教育活动中现场一片沸腾,幼儿们欢呼雀跃。接着,执教老师带领幼儿们欣赏《镜子里的我》这首轻松又诙谐的歌曲,幼儿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艺术地享受,艺术地进行美术创作,幼儿们创作的美术作品一定会姿态万千,令人惊叹。这样的艺术教育活动对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无疑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三、让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抒发积极向上的情感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前儿童的情感的发展是由低级情感向高级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让幼儿通过一系列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地表现自己的情绪,能够主动初步地感受社会生活中美的情感。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地将音乐欣赏与文学、美术的合理因素融入其中,让幼儿在艺术欣赏活动中迸发内心的强烈的情感体验。比如,在以《圣母院》为主题的艺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恰当地将《卖火柴的小女孩》作为背景,让幼儿们产生同样的感受,这就是产生凄凉同情之感。让幼儿获得对《圣母院》这一艺术欣赏活动的真切体验,从而让幼儿的人格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并为幼儿人格的健全与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艺术教育活动时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以艺术教育活动为契机,通过一系列的艺术教育活动,让幼儿受到真、善、美的有效熏陶,感性经验得到丰富。创造美、表现美的情趣得到激发,艺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为幼儿努力构建表达自我、张扬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让幼儿在这样的舞台之上尽情地表现,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创造、大胆地表现自己对艺术教育活动的独特感受,独特理解,独特体验,鼓励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学会自我表达、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努力让幼儿铸就活泼开朗的性格,抒发对艺术教育活动的强烈情感,从而使幼儿的人格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小编整理

有一次户外活动回来,孩子们可能太兴奋了,在教室里大喊大叫安定不下来。一会儿还有外宾要来参观呢.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同时又能保持这种良好的情绪,我避免采取强迫命令的方法,而是朝着大家用双手把耳朵捂了起来,装着忍受不了噪声的样子。有几个比较安静反应较快的小朋友也学着我的样子捂起了耳朵。不一会,全体都安静下来了。

用这种“暗示法”来启发教育个别幼儿,也能收到良好效果。一次午睡时,别的幼儿都睡了,只有侯文阁小朋友仍一如以往不愿睡,而且这天特别不安静。我就与另一位教师按事先商定的,互相“犯愁”地看着,一个说:“哎呀!真急人,侯文阁不爱午睡,这对身体可不好啊!”另一个说:“是呀,侯文阁是个好孩子,可就是不睡午觉,怎么办呢?”„„侯文阁听见了这一对话,大眼睛扑闪了几下,果然动了心,对我说:“老师,我也睡。”我赶忙一边夸奖他,一连安置他睡下。他终于睡了个好觉。而且逐渐习惯午睡了。

事(包括有个小动物无故哭了一场)不满意,决心“下一次”改正了。第二天早晨,当我把张莹从她妈妈手中接过来后,大概出于习惯,她又想哭了。我赶快高声说了几句别的话,转移了一下她的注意力,然后装作突然想起似的,亲热地凑在她耳旁悄悄说:“张莹,昨天老师讲的故事好听吗?老师先去照顾别的小朋友,等会儿再给你讲故事听,好吗?”她点了点头,虽然眼里又有泪了,可终于没有掉下来。我在接待别的孩子时,也一直没忘记向她点头、微笑。她每天早晨都要哭闹一场的毛病,终于改掉啦!

给每个孩子信心。

徐冬云。

思思是个能歌善舞、聪明美丽的小姑娘,深得教师和小朋友的喜爱,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孩子们都以能和思思坐在一起为荣。一天语言课后,只听蒙蒙叹口气说:“我要是思思多好,什么都会„„。”

这固然是老师激励孩子们的一种手段的结果,但又何尝不是传统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误导的反映呢?老师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顺利地组织教学,常常以某一个在老师心目中能干出色的孩子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不可否认,这种激励方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久而久之,对其他小朋友来说,却可是一种误导,容易使多数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对思思这样的孩子而言,也很有害由于长期处于重视、关怀的位置,往往丧失判断是非的能力,更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有的甚至形成某种心理压力,心理脆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

作为幼教工作者,首先在观念上要更新,要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不能千篇一律,以同一个标准去衡量要求每一个不同的幼儿,以防扼杀幼儿个性。

作为成人,应帮助幼儿发现自己的长处,树立信心,并知道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另外,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使其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成功感、自信心。逐步形成“我行‘我能做到”的意识。

当然,树立“榜样”并不是一概否定,在适当的条件下,还是能起到激励作用的。只是作为“榜样”的对象,不能只固定在少数孩子身上,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榜样”,关键是老师的教育观念是否更新,是否以一颗爱心去观察、关爱每一个幼儿。老师以一个信任的目光,一次温柔的抚摸,一名鼓励的话,都会使幼儿产生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成为产生强烈的成功欲望的动力。

放飞孩子们的想像力。

郑泽。

大人教孩子,常常用标准答案,即大人的是非观,却不知这标准答案往往会使孩子失去灵性。鲁迅先生早己指出:“孩子的世界,与大人的截然不同。”

“文革”中,有一位幼儿园的阿姨考孩子:“你最亲的人是谁?第一个孩子答:“妈妈。”

阿姨说:“不对”。

第二个孩子答:“奶奶。”

阿姨说:“也不对。”

第三个孩子答:“姥姥。”

阿姨说:“还不对。”

孩子们说:“老师,那是谁呀?”

阿姨答:“是毛主席。”

那时候,不能说这位阿姨的这个答案不标准,只不过那是大人的,却不是理智未开的孩子们的。

也是一位幼儿园的阿姨考孩子:

“花儿为什么会开?’’。

第一个孩子说:“她睡醒了,她想看看太阳。”

阿姨问:“还有谁说?”

第二个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阿姨又问:“还有谁能说?”第三个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更漂亮。”

这位阿姨接着又问了三四个,都没有答出标准答案。她手里握的标准答案是:“花儿开放,是因为春天来了,到季节了。”然而,这位阿姨放弃了标准答案,因为她感到孩子们的回答都很精彩,想像力很丰富,她要走进孩子们的世界里。当孩子们问她:“老师,我们答得对吗?’’她说:“答得都很好。老师有一个答案,你们愿听吗?”孩子们齐声喊:“愿一一听—。”她说:“花儿特别懂事儿,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她的小脸儿,笑啦!”于是,她和孩子们都欢乐地笑了。她走进了孩子的天地。

是在真实基础上的想像力。在真实的基础上,放飞想像力,就不只是教孩子的事了。

本文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