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师心得(热门22篇)

小编: JQ文豪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思考和行动的回顾,对于未来的成长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启发。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教师心得和启发字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片面强调赏识教育,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处于不能管、不敢管,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由于缺乏保护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为学生管理问题发生了纠纷,学校和老师几乎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屡屡被送上被告席。即使是学生家长无理取闹,学校和老师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让步。很多教师感到非常无助,甚至“谈管色变”。《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撑了腰、壮了胆,使大家扬眉吐气。

作为一名家长我是全力支持的!不过个人认为,教师对教育惩戒权,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惩戒权,并不是什么尚方宝剑,也不是灵丹妙药,教师即使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教育惩戒权有其特定的含义,不含体罚、打骂、辱骂,对其理解要准确。可见,没有具体实施细则的惩戒权,教师如何去用好是个难题,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因为惩戒失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家长们而言,首先是要信任、支持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现在是科技时代,孩子们的认知都比较成熟,平时的小惩小戒对于他们来说无关痛痒,本身就是懵懂无知的时候,教师再不严厉起来,真没救了。家长们忙于工作生活有几人能真正教育引导好自已的孩子,只能把希望寄托于学校,因此我个人认为《中小学生教育惩戒规则》的制定是有必要的。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出自于“爱”那么首先教师教育也从“爱”入手,对学生的惩戒一定要出于“爱”的目的,并且事后要让学生知道。如果为了惩戒而惩戒,让学生感受不到你的关心、爱护,你的惩戒不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造成师生敌对,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家长要理解: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最好的。

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标杆树立在哪里,使得教师能够真真正正地站起来管理学生。在教师社会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对于那些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让他们知道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的。教育惩戒权的意义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惩戒,因此,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把学生治服。还有一句话,学生犯点错误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如果一个教师能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真正服你,那么,这个教师也无需用教育惩戒权来为自己壮胆。

每一位教师也是某个孩子的家长,希望家长和校方相互信任、配合共同把一个个小幼苗浇灌、培育成参天大树的过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好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以百年树人之心培育学生,虽然路程曲折漫长,但从细微处入手,从小小的班级开始,适当施惩戒,奖罚并行,终会成就参天的树林。

实训心得体会小学教育教师

作为小学教育教师,我们热爱这个职业,秉持教育初心,带领着一群年轻生命走向光明的未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训是其不可或缺的一环。经过实训,我们对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能够更好地把握教育教学的方法。

第二段:收获体会。

在实训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灵活应用。我们经常口头上说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实现起来难度并不小。因为即使是同年级、同样的课堂内容,每个学生的基础和学习风格都是不同的。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可以以不同的方案、方法和策略去应对孩子们的学习需求,做到针对性教学,使每个孩子都能够真正参与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第三段:实践探索。

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面临某些不愉快的场景,例如学生对于我们的教育方式提出质疑、学生无意中对我们的评价产生影响等等。但是,这也是一种锻炼的过程。通过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探索最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第四段:反思总结。

实习期已歇,我们即将迎来的是一季又一季的教学实践。在新的教学环境中,尽管会遇到一些难题,但是我们拥有过去实习的经历,从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技能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和反思教学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应对课堂的各种情况。

第五段:构建教学希望。

终归希望我们能够成为孩子们心中的阳光照耀着他们的成长路程,让他们在我们的教育下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时光。我们的职业,在孩子们的未来道路上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加强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共同构建更美好的教育未来。在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地探索教育的奥秘,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孩子们带去更多的希望和力量。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教师心得体会八百字

中小学校园,需不需要一把“戒尺”?老师可不可以对学生进行惩戒?又该如何使用?……记者从教育部官网获悉,教育部近日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规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规定,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旨在把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更好地推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规则》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规定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明确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强调了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管理权、评价权的具体方式。《规则》强调,实施教育惩戒应当遵循教育性、合法性、适当性的原则,“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

《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同时,根据程度轻重,《规则》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一般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轻微的学生,包括点名批评、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增加额外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课后教导等;较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较重或者经当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学生,包括德育工作负责人训导、承担校内公共服务、接受专门的校规校纪和行为规则教育、被暂停或者限制参加游览以及其他集体活动等;严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且必须是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包括停课停学、法治副校长或者法治辅导员训诫、专门人员辅导矫治等。

《规则》强调,教育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不同性质的行为,明确禁止了七类不当教育行为,划定教师行为红线,规定了对越界教师的处罚方式,方便各方监督。同时,《规则》也强调学校应当支持、监督教师正当履行职务,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教师无过错的,不得因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而给予其处分或者其他不利处理。《规则》还明确了教育惩戒的相关救济程序,并鼓励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形成育人合力。

《规则》将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下一步,教育部将积极指导推动各地、各校贯彻落实《规定》,依据《规则》健全教育惩戒的实施、监管和救济机制,让学校、教师会用、敢用、慎用教育惩戒,让家长、社会理解、支持、配合学校、教师教育和管理,共同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教师学习心得体会感悟

3月1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正式施行。该规则在明确中小学教师可行使多种教育惩戒手段同时,也为惩戒权划出了“禁区”“红线”,同时赋予学生、家长申诉的权利,并强调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大部分教师和中小学生均表赞同。

“我和同学们一起根据规则有关内容,制定新的班规。这让班级管理更加有底气。”广州荔湾区南塘大街小学六一班班主任李雅斯在惩戒规则实施首日已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学习。

南塘大街小学六一班莫晓璐说,规则实施首日,有同学上课吵闹,老师先是提醒劝阻,对仍不听劝阻的同学,老师增加他的作业。

“我觉得罚抄写,罚背书,罚做卫生,只要不是太多,是可以接受的,不能接受的是打骂等体罚。”多名小学生告诉记者,大多数同学认可规则确定的惩戒方式。

部分教师感觉进行教育惩戒时更有底气了。“以前有调皮的孩子,我们请家长协助管理,家长说让我们罚站,但学校又不允许。现在明确了规则。”一位五年级小学班主任对记者说。

同时,记者了解到,对规则明令禁止“因学业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指派学生对其他学生实施教育惩戒”“身体伤害,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等“划红线”内容,大部分教师和中小学生均表赞同。南塘大街小学六一班学生谭晓洛说,最担心因犯错被孤立,严禁“刻意孤立等间接伤害身体、心理的变相体罚”这条规定让他放心了。湖北小学家长张女士则表示,“适当增加额外的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的规定比征求意见时“适当增加运动要求”更稳妥。

“不好管”等问题无法短期内消除。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有规则做“靠山”,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好管”“管不好”的问题恐仍无法短期内完全消除。

多名教师表示,学生个体感受差异大,拿捏惩戒“度”稍有不慎,对学生、教师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规则规定,为避免危险品入校,可翻看学生书包。但我担心一旦误判,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李雅斯说。

平衡“合规惩戒”与“责任焦虑”难。“教育惩戒可能引发部分不可预见的情况,教师惩戒力度和处置方式如果把握不好,可能会引发家校矛盾,还可能对教师造成伤害。”广州沙面小学副校长黄宏杰说。

“有些学生心理十分脆弱,一旦惩戒后发生了自残、自杀、抑郁等情况,教师很难说清楚责任。”为多所学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的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曦说,厘清惩戒行为责任的前提,是在教育惩戒中实现“过罚相当”,但当前“过”与“罚”是否相当却难以量化,这成为落实规则的一大难点。平衡与家长教育理念的分歧难。多名受访中小学校长表示,部分家长见不得自己孩子接受任何惩戒的“玻璃心”往往成为依法行使教育惩戒的重大障碍。

有老师告诉记者,规则规定对“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或者不服从教育、管理的”可以实施必要惩戒,但“故意”一词难以确定,容易引起教师和家长间争议。常见的情况有因家长擅自免去孩子作业引发的争议等。

最适合的惩戒方式需不断探索。

多名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强调,教育的目标始终是立德树人,即便惩戒也要尽量“小惩大诫”、因材施“惩”,这要求教师们不但要依规“好好管”,更要设法“管管好”。

“比如有学生出现不文明用语或行为,让他们背论语可能比简单罚站更有效;对于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也应考虑采取不同的惩戒方式。”李雅斯认为,合规是前提,最适合的惩戒方式仍需要教师根据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探索。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陈先哲建议,要对广大教师群体进行普法教育和规则的学习教育,提升相关培训效能,全面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博士后谈子敏表示,应建立教育惩戒权的监督、救济机制,如在学校中建立方便、简易的学生投诉通道,利于学生维权;明确惩戒权不当行使给学生造成侵害时的法律救济途径;对于教师依规行使惩戒权而遭受处罚的情况,也应建立相应的权利救济机制。

“家校互动是很重要的,充分沟通有助于消除矛盾,形成教育合力。”黄宏杰建议校方应做好惩戒行为备案以及效果跟踪记录,以便家长全面掌握情况,教师也能通过这些记录更好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采用最优教育手段。

教育惩戒权都有哪些新变化?

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罚。

幼儿园小朋友和特殊孩子不适宜实施教育惩戒。有些惩罚,老师不可用。

新规则提出了“八不准”,比如禁止“身体伤害,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变相体罚”“侮辱学生人格”,明确了惩戒和体罚之间的“红线”。惩罚熊孩子也要“家校协作”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教师

近日,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教育惩戒权成了热议话题。

的确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片面强调赏识教育,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处于不能管、不敢管,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由于缺乏保护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为学生管理问题发生了纠纷,学校和老师几乎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屡屡被送上被告席。即使是学生家长无理取闹,学校和老师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让步。很多教师感到非常无助,甚至“谈管色变”。《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撑了腰、壮了胆,使大家扬眉吐气。

面对即将被赋予的教育惩戒权,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教师教育惩戒权入法的提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还是非常认可的,而且呼声很高,本站普遍有些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真正为教师代言,以后惩戒学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气壮,不再怕家长和公众的说三道四。不过个人认为,教师对教育惩戒权,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惩戒权,并不是什么尚方宝剑,也不是灵丹妙药,教师即使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教育惩戒权有其特定的含义,不含体罚、打骂、辱骂,对其理解要准确。可见,没有具体实施细则的惩戒权,教师如何去用好是个难题,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因为惩戒失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教师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惩戒权就可以让学生服你,即便以后立法允许教师可以使用惩戒权,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使用,而不是任性而为。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教育惩戒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这也是每个教育人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育是出自于“爱”的,对学生的惩戒一定要出于“爱”的目的,并且事后要让学生知道。如果为了惩戒而惩戒,让学生感受不到你的关心、爱护,你的惩戒不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造成师生敌对,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再者对学生的惩戒一定不要在自己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进行。教师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学生着急老师不急,等情绪冷静下来再进行处理。这样处理时就会更理智,更能把握分寸,不至于有过激行为,范文参考网不会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另外对学生的惩戒要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进行。我们的古人说过“扬善于公堂,规过于密室”。这也应该是我们惩戒学生的准则。对学生惩戒尽量单独进行,惩戒目的是教育学生遵规守纪,使其知错能改。如果在公开场合对学生实施惩戒,会使学生失去颜面,容易造成师生敌对、冲突,或者学生干脆“破罐子破摔”,越来越难管。

教育惩戒实施方案,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标杆树立在哪里,使得教师能够真真正正地站起来管理学生。在教师社会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对于那些品质恶劣的学生管不得,教师的人身安危甚至缕缕被学生侵犯,这就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方案,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保证教师的人身安全。对于那些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让他们知道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的。教育惩戒权的意义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惩戒,因此,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把学生治服。还有一句话,学生犯点错误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如果一个教师能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真正服你,那么,这个教师也无需用教育惩戒权来为自己壮胆。工作总结范文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还是用平常心来看待教育惩戒权吧!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教师心得

教育惩戒实施方案,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标杆树立在那里。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的。教育惩戒权的意义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惩戒,因此,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把学生治服。

第一,需要统一思想。惩戒是教育的基本手段,要理直气壮地谈教育中的惩戒问题,要对我们过去全面否定惩戒的错误做法拨乱反正。

第二,教师惩戒权的落实需要保证足够的可行性与包容性,尤其是在惩戒权与违规体罚的界限认定上,应给足够的包容。

第三,地方教育部门与学校需要理直气壮地支持老师的惩戒权,给予必要保护,而不是一味处罚教师。

第四,需要家长与舆论的理解与支持。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教师心得

近期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充分体现了“依法治国”理念,以及国家对教育惩戒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对祖国下一代的精心呵护,也是国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实施教育改革的新举措。

通过认真学习《规则》相关条款内容,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的一种具体方式,也是其履行义务的充分体现。惩戒不是目的,本着教书育人的大原则,要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

我们作为学生家长充分理解、支持、配合学校、教师教育和管理,对规范内容的限定性、可操作性和合法性没有异议。在《规则》规定和授权范围内,充分征求家长意见,配合制定适合学生发展教育规律的班规或班级公约,明确教育惩治范围和分类,做到客观公正、合法合规,使教师教育惩戒学生有章可循,并对家长和学生公开公示,也可起到警示提示的效果,解决了老师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学生这一突出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开展相关工作,为更好的实施相关规则做好心理准备,共同努力创造和谐、人性化和法制化的教育生态。

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标杆树立在哪里,使得教师能够真真正正地站起来管理学生。在教师社会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对于那些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让他们知道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的。教育惩戒权的意义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惩戒,因此,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把学生治服。还有一句话,学生犯点错误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如果一个教师能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真正服你,那么,这个教师也无需用教育惩戒权来为自己壮胆。

每一位教师也是某个孩子的家长,希望家长和校方相互信任、配合共同把一个个小幼苗浇灌、培育成参天大树的过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好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以百年树人之心培育学生,虽然路程曲折漫长,但从细微处入手,从小小的班级开始,适当施惩戒,奖罚并行,终会成就参天的树林。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教师学习心得体会感悟

日前,教育部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该《规则》将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规则》主要有哪些内容,记者采访了市教育局相关人士。

《规则》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规则》明确,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强调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管理权、评价权的具体方式。《规则》强调,实施教育惩戒应当遵循教育性、合法性、适当性的原则,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

《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同时,根据程度轻重,《规则》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一般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轻微的学生,包括点名批评、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增加额外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课后教导等;较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较重或者经当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学生,包括德育工作负责人训导、承担校内公共服务、接受专门的校规校纪和行为规则教育、被暂停或者限制参加游览以及其他集体活动等;严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且必须是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包括停课停学、法治副校长或者法治辅导员训诫、专门人员辅导矫治等。

《规则》强调,教育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不同性质的行为,明确禁止了七类不当教育行为,即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超过正常限度的罚站、反复抄写,强制做不适的动作或者姿势,以及刻意孤立等间接伤害身体、心理的变相体罚;辱骂或者以歧视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学生人格尊严;因个人或者少数人违规违纪行为而惩罚全体学生;因学业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因个人情绪、好恶实施或者选择性实施教育惩戒;指派学生对其他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其他侵害学生权利的。以此划定教师行为红线,规定了对越界教师的处罚方式,方便各方监督。《规则》也同时强调,学校应当支持、监督教师正当履行职务,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教师无过错的,不得因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而给予其处分或者其他不利处理。《规则》还明确了教育惩戒的相关救济程序,并鼓励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形成育人合力。

雏鹰实验小学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和规范学校、教师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近期,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并于2021年3月1日执行。

学校召开领导班子会,于麾校长带领班子对“教育惩戒”的定义、行为,结合教育实际工作进行详细的解读,对实施教育惩戒应当遵循的原则、实施教育惩戒的情形、实施教育惩戒的方式与方法、学校制定校规校纪的依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习。

在教职工大会上,祝洁副校长为全校教师解读《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教育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不同性质的行为,明确禁止了七类不当教育行为,划定教师行为红线,规定了对越界教师的处罚方式,方便各方监督。教育部制定颁布的《规则》,回应了社会关切的教育热点问题,对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进行了详细的规范,旨在把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为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惩戒提供了充分的法律法规依据。

各学年、学科组召开教师座谈会,通过学习和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做好学习笔记,分享感受。每一位老师都深刻领悟到,惩戒不是树立威信的法宝,而是以教育为出发点,在有法可依的范围内达到教育的效果。

《规则》出台之后,给了老师教育教学中的安全感,在实施惩戒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正当权利都需得到维护。惩戒是教育的一种方式,要坚持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同时惩戒也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管理权、评价权的具体方式,教师实施教育惩戒应当遵循教育性、合法性、适当性的原则,“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学校应当支持、监督教师正当履行职务,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教师无过错的,不得因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而给予其处分或者其他不利处理。此外,在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到双方权利的同等保护,这也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

学习之后,受益匪浅。充分体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敢用惩戒权,善用惩戒权,慎用惩戒权。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正确地惩戒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适当地惩戒教育还有利于保障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教师在实施惩戒时,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反省自身错误。

组内老师在认真学习了《规则》后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通过交流,最大的感受就是:规则出台,让大家心里会一些底气,对教育惩戒进行定义,明确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惩戒的方式,这样在处理起问题时我们有规可依。其实在日常跟家长的沟通中,不少家长也认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应当包括惩戒部分,因此《规则》的出台也让家长对孩子可能受到的惩戒更加清楚,这样也可以减少与学校之间的纠纷。但规则是冷的,而我们面对的学生是鲜活的。所以我们仍要有爱心、有温度,要用教育智慧来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爱是前提,惩戒是手段”。惩戒是为了完善孩子,使他们变得更好。如果一个孩子的成长阶段,不管其行为的正确与否,遇到的全是表扬,那么这个孩子在将来遭遇挫折时,有可能就是手忙脚乱,被动无措。在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老师用一定的方法制止和消除学生不当行为,锻炼学生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是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

《规则》的颁布,回应了社会比较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也是第一次以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规定,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明确规定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学校、教师实现教育、管理、评价的具体方式保障,是一种教育方式,是一种具有育人属性的方式。组内老师在讨论时都不约而同谈到:在以前教育惩戒没有度,到现在孩子犯了错,老师不知如何处理,这个规则的出台很及时,为教师依法依规进行教育惩戒提供了依据,也理清了惩戒与惩罚之间的边界,对惩戒的实施范围作了更明确的界定。我们更应当重视家校协作,积极与家长沟通,使家长理解、支持和配合,形成合力,一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通过学习,促进了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适当保留对学生的惩戒,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也能有效促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与行为规范。让学校和教师会用、敢用、慎用教育惩戒,让家长和社会理解、支持、配合学校及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共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营造“文明、整洁、健康、温馨”的翔园。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教师心得体会

的确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片面强调赏识教育,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处于不能管、不敢管,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由于缺乏保护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为学生管理问题发生了纠纷,学校和老师几乎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屡屡被送上被告席。即使是学生家长无理取闹,学校和老师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让步。很多教师感到非常无助,甚至“谈管色变”。《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撑了腰、壮了胆,使大家扬眉吐气。

面对即将被赋予的教育惩戒权,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教师教育惩戒权入法的提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还是非常认可的,而且呼声很高,普遍有些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真正为教师代言,以后惩戒学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气壮,不再怕家长和公众的说三道四。不过个人认为,教师对教育惩戒权,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惩戒权,并不是什么尚方宝剑,也不是灵丹妙药,教师即使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教育惩戒权有其特定的含义,不含体罚、打骂、辱骂,对其理解要准确。可见,没有具体实施细则的惩戒权,教师如何去用好是个难题,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因为惩戒失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教师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惩戒权就可以让学生服你,即便以后立法允许教师可以使用惩戒权,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使用,而不是任性而为。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教育惩戒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这也是每个教育人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育是出自于“爱”的,对学生的惩戒一定要出于“爱”的目的,并且事后要让学生知道。如果为了惩戒而惩戒,让学生感受不到你的关心、爱护,你的惩戒不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造成师生敌对,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再者对学生的惩戒一定不要在自己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进行。教师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学生着急老师不急,等情绪冷静下来再进行处理。这样处理时就会更理智,更能把握分寸,不至于有过激行为,不会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另外对学生的惩戒要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进行。我们的古人说过“扬善于公堂,规过于密室”。这也应该是我们惩戒学生的准则。对学生惩戒尽量单独进行,惩戒目的是教育学生遵规守纪,使其知错能改。如果在公开场合对学生实施惩戒,会使学生失去颜面,容易造成师生敌对、冲突,或者学生干脆“破罐子破摔”,越来越难管。

教育惩戒实施方案,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标杆树立在哪里,使得教师能够真真正正地站起来管理学生。在教师社会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对于那些品质恶劣的学生管不得,教师的人身安危甚至缕缕被学生侵犯,这就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方案,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保证教师的人身安全。对于那些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让他们知道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的。教育惩戒权的意义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惩戒,因此,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把学生治服。还有一句话,学生犯点错误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如果一个教师能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真正服你,那么,这个教师也无需用教育惩戒权来为自己壮胆。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还是用平常心来看待教育惩戒权吧!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教师心得体会八百字

教育惩戒权在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的争论、呼唤、讨论中在2021年3月1日和大家见面了。

最近一段时间,围绕教师体罚学生的争论也是一浪又一浪。《规则》将对教师惩戒权的使用原则、使用范围、使用方式,作了详细的规定,对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我们每一位老师要好好学习,慎用、敢用、会用教育惩戒,教育学生不让位,家长也应该学习规则,理解、支持、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不越位。

《规则》让学校、老师有了惩戒权,但我们教师一定要谨记,教育惩戒的初衷是"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惩戒不仅仅是赋予学校和教师的权力,更应该是一种教育方式,通过“惩戒”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一切不以教育为目的的惩戒都是一种流氓行为。

我们提倡有温度的惩戒。作为教育工作者,不管什么教育手段,保护好孩子身心健康是前提,健康是“1”,其余为“0”,有了“1”,“0”才有意义。因此我们的惩戒,一定要关注学生的身心,要因人而惩,要尊重学生,不能侮辱到学生的人格。细看《规则》有明确的规定,不得因学业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惩戒只能使用在学生不良行为上。学习上的后进生是不可避免的,对学习不好的学生,老师还是要多多鼓励,花一点时间为孩子补缺补差。调皮捣蛋,不愿学习的孩子,老师在惩戒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孩子申辩的机会。社会很复杂,孩子很脆弱,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留守儿童、贫困家庭等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的,教师的惩戒更多的要让“爱”挽救的往往不是一个孩子而是几个家庭。

教育要家校合力,校闹是一种病态,家长要理解并配合学校一起教育孩子。知识的学习学校教育大于家庭,但对孩子品行的影响,家庭教育十分重要。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行为习惯的养成,大部分就是模仿得来。《规则》中对惩戒权的适用范围就是在学生的行为上,要让孩子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是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引导,长期督促。孩子受到适当的惩戒,家长也不必要心痛,成长的过程,不可能只有鲜花,你不可能为孩子挡住所以的风雨。教育只有宽严相济,有奖有惩,孩子才能在人生的路上不偏不倚,健康向前。家校良好的合作才是教育最美的风景。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教师心得体会八百字

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这可以说是教师们最希望看到的一部法规。长期以来,教师们最头疼的就是在实施教育惩戒的时候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一旦和孩子的家长产生理解上的矛盾,那么就很可能让教师处于弱势的地位。

这部《规则》详细的规定了能够实施惩戒的具体情况,同时又对教师严厉禁止的行为,做出了非常细化的规定。《规则》既充分保证了教师的权利,也充分保证了学生不受到体罚以及变相体罚。

个人觉得在这里面对于罚站的时间的规定,体现了一种人性化和严谨性。既可以对孩子起到惩罚的作用,又可以防止因为过度罚站,引发孩子健康上面的风险。有了具体的时间规定以后,如果教师按照时间规定对孩子进行惩罚,孩子出现了晕倒或者是健康上面的状况。在责任划分上面也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最大限度地避免校闹。

可以让教师,真正做到,慎用惩戒,敢用惩戒,擅用惩戒。

同时,家长也不用担心,教师惩戒孩子的时候会用体罚的方式,因为相关的规则已经明确规定了教师不能采用的惩戒方式:。

1、严禁击打、扎针。这意味着戒尺,教鞭等,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惩戒教具,正式退出历史舞台。2、严禁过度罚站、机械抄写。这保护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同时又呼应了教育部之前关于禁止机械性重复作业的相关规定。3、严禁辱骂。教书育人,如果对学生采取人格上的辱骂,那么这样的教师妄为人师。这是对教师个人道德上面的规范。4、严禁连坐。因少数人而惩罚全班这种心理上的压制性惩罚,损害公平性,也伤害同学团结,被禁止。5、严禁因为成绩惩戒学生。进一步贯彻鼓励教育为主的教育方法,呼应减负政策。6、选择性惩戒。维护了教育公平。7、指派他人惩戒。避免教师借刀杀人式的惩戒行为,避免实施惩戒的学生心理畸形发展。8、其他一切损害孩子身心的方式。为整个法规留了一个可控空间。

本人为这部《规则》的颁布送上一个赞,它详细规定了教师的行为,也保护了孩子的利益,既贯彻了减负的政策,也维护了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条文中的一些细节,体现了规则设计者的智慧。也为现在比较紧张的家校关系,起到了调停的作用。相关部门也可以根据这部规则,在矛盾发生的时候,做出更科学的判断,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小学教育心得

李泽阳同学从九月一日进入城北小学318班以来,在学习、生活、身体、待人接物等各方面进步很明显。从自己不起床到自己准时起床,从要爸妈穿衣服到自己主动穿衣服,从不愿去学校到自己问着要去学校,从不会写不会算到现在会写很多字认识很多字还会算简单加减法。作为父母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心里高兴也踏实。

孩子成长教育有好老师,也要有细心耐心的家长。六七岁的孩子模仿性强,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起着直接的影响。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要孩子做到的事,家长一定做到。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家长要放下架子和孩子交朋友,多用商量的语言,比如说“来,爸爸跟你一起看这到底是为什么”。应设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果家长常教训孩子,势必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和厌恶感,逆反心理。

家长要有忍耐力和足够的耐心对孩子。莫把工作生活当中遭到的烦恼向孩子倾诉,把孩子当成发泄桶。孩子调皮起来说什么也不听,常让家长恨不得伸手就给两巴掌。做为家长只能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不能一味表扬或一味批评。表扬时不要说得完美无缺,批评时不能说得一无是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教育时意见要统一。孩子有缺点,一方批评,另一方却袒护,还为此争吵,这种情况对孩子没有好处。会让孩子是非难辨。

对孩子溺爱的父母不能掌握感情的分寸,只满足孩子需求,忽视对孩子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对孩子缺乏客观评价,父母被爱心蒙住了眼睛,看不到孩子的`弱点,导致孩子自我评价歪曲,形成唯我独尊、为所欲为的缺陷。

父母整天担心孩子的健康、饮食和行动安全,免除孩子的家务劳动,并替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或必须做的事情,如穿衣、整理书包、做作业等。责任全由父母承担。这些做法使孩子失去很多锻炼的机会。能力得不到提高。孩子会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问题增多。

家庭与学校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要一致,一定不能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不是,在师生之间制造隔阂。否则家庭与学校形成两股力量,损害孩子的心理发展。

父母争吵、打骂,易使孩子形成孤僻、冷漠、凶狠等性格。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智力开发、个性塑造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不尊重他人,甚至对他人持有敌意;如果父母得过且过;如果父母不能坚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如果父母经常抑郁、牢骚满腹,悲观失望,喜怒无常,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父母缺乏耐心,固执己见,缺乏自制力等,那么家庭气氛就会紧张、压抑,父母的弱点最终都会通过孩子这面镜子折射出来。

以上是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些许看法,愿与大家交流!

小学教育教师随笔

截止到今天,已经放假有六天了,说实在的,还真是挺想那群娃娃的。不过那群娃娃应该不太会想起我这个他们“不太喜欢”的老师。

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喜欢玩,喜欢自由,不喜欢拘束,不喜欢写作业。而我给他们的恰好是他们不喜欢的东西。

于是在之后的教学工作之中,我可能对他们要求严了一些。在一次学生的日记里,学生这样写到“我喜欢数学老师,喜欢英语老师,有一点点喜欢语文老师,这段时间他总是皱着眉头,如果他再多些笑容就好了。”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我还专门给这篇日记照了相。孩子们也喜欢对他们好,对他们微笑的老师。

我也想对他们笑,也想跟他们玩耍,可是成绩呢。目前我的教学经验尚浅,还不能很好地把握住教学的度,现在还不能一边跟他们做朋友,一边有很好的教学成果。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所以,对不起孩子们,如果开学之后我还教你们的话,我或许会更严厉。但你们要知道,这是对你们好。即便,你们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只要,你们能好好学习。

小学教育心得

常常会听到从家长的口中说出这样一句话:“你怎么这么笨!什么都都做不好。”也常常会从老师的口中听到:“某某某,这这问题都回答不出来!真是太笨了!”是的,从小到大我听过无数句,小时候因为一件事没做好“收获”了来自父母的嘲讽,二年级因为数学乘法口诀没有背出来,被老师叫到讲台上当众批评!庆幸的是这些并没有给我的成长带来严重的影响,可能是我天生性格比较大大咧咧前面听后面忘!可是有的生性敏感的孩子,可能会因为一句句打击就此失去自信,一生就生活在这些阴影中。

直到自己成为一名老师之后,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一直避免自己出现负面暗示这样的字眼。我明白这些话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一直给到孩子的就一句句积极的暗示,既使他可能做的不够好,但是保留孩子的自信向上的性格比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更为重要!有篇文章《暗示的力量》中有句话说的很对,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就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相反,如果对孩子存在偏见,或者总是说些负面的话,孩子就有可能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总是在不经意间,给我们的孩子施加了无数的不良的心理暗示。

说到这里让我不由得联想到前几周发生的一件事,一天中午孩子们都在安静的用餐,突然有个孩子走到我面前向我报告说:“老师,郭佑恩哭了。”我马上走过去,蹲下来一看他眼里噙满了泪水,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他看到碗里有青菜,而他不愿吃青菜就委屈的哭了。于是,我便安慰到:“郭佑恩,小朋友是不能挑食的,青菜是非常有营养的,吃了青菜你就能长高高了!”听了我的话他的情绪有点缓和,断断续续的说道:“老师…我妈妈说了…我吃青菜会吐的!”听了他的`话我非常震惊,我不知道是不是在家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妈妈和他说了这样的话,因为在上学期他是不挑食的。来不及想这么多,我接着说:“可能你听错咯,妈妈说的是宝宝最爱青菜了,能把所有的青菜都吃光!青菜见到你都害怕了呢!”听了我的话他抬起了头问我:“是真的吗?”我连忙给了冲他点了点头:“老师相信你最棒,这些青菜对你来说绝对是小菜一碟!”只见他擦了擦眼泪,一会儿碗里的饭和菜就吃了个精光!

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听了太多消极的暗示,觉得自己就是个失败的loser不管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成功。我们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是一个懵懂的幼儿,我们害怕被否定,却总在无意间给予他人消极的暗示。望我们能够共勉,不管是面对孩子还是成人,不管他们够不够优秀请给予他们积极的暗示,说不定你的一句话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小学教育教师的论文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受管理对象成长阶段、思维认识、行为能力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环境复杂,需要教师树立师德形象、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参与、优化教学模式、与家长建立联系等方式,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增强管理的有效性。

一、学校扭转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步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步入了创新创业的浪潮中,各行各业也开始运用“互联网+”模式重构企业的发展模式。当然,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对于学校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模式等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并革新改进原有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建立起更加有效的管理方法。加强教师队伍的创新意识,通过邀请专门的互联网公司的导师来学校做演讲,开办讨论课程,老师在每周的上课之余可以积极去参加这种会议和课程,通过观看视频、ppt、演讲和分组讨论等的形式,让教师逐步认识到互联网对教育管理的积极意义,帮助老师去了解现阶段孩子们的心理活动状态和特点,让教师逐渐将互联网的优势发挥到教育教学管理中去,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并拓展思路。定期组织参加课程的老师进行学习谈论,互相交流沟通,分析班级的特点并提出更加新颖的教育管理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其次,要想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就要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氛围,先破后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吸收原有教育管理方法的精髓并加以改进,将传统思路与创新型思路完美结合,从理论变成实践,选择试点班级进行尝试,并不断改进思路、拓宽视野。为了使对学生教育的管理连贯起来,建立长期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首先,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将此事视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并安排学校管理层去具体解决,通过运用责任制和竞争上岗的方式对学校的管理层进行投票选举,先让其在全校宣读自己的管理方案,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确定自己的教育管理目标,每个学生都有选举权,让权力在透明中运行,同样,任课老师的选拔也可通过学生的评价体系进行公示,这直接影响到老师的年终评优和奖金额度的发放。管理,不仅仅是上级管理下级,也可以是下级管理上级,通过双方互通有无的交流,从而改变原有死板守旧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二、家庭和社会提供后勤保障,为小学教育管理保驾护航。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爱玩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对小学生教育的校内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对校内管理进行延伸和拓展,才能真正改变教育管理的传统陋习,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家庭是学生温馨的港湾,小学生最多的时间是待在家中,所以家长对小学生教育管理就起到了关键的桥梁作用。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定期交流和沟通,建立家校通,可以用微信或qq等形式实现。老师每天所讲内容和布置的作业,家长都可以通过视频课程或课件等内容进行了解,对学生不理解的内容家长可重新进行指导。家长和老师可以组织课外娱乐活动进行多次沟通,比如可通过微信群组织家长们带领学生去植物园进行植树活动,在雷锋纪念日组织一次社会实践,回家后由家长指导写一篇周记或感受,通过这种不断交流和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文字能力,对社会实践工作做得好的老师和学生予以奖励。最后,对于小学生的校内校外安全隐患问题,学校和家庭要予以高度重视,这个时期的孩子防范意识薄弱,家长可以通过建立的微信、qq群看到每天班车的时间和车次数,对于住校的学生,老师和宿舍管理人员应格外重视学生的安全情况,每天定点定时记录并查看人数,进行汇总上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处在相应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管理中,所以,对于小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的改进和发展,要不断提高社会的重视度和关注度,促使社会相关教育部门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通过向有关教育机构进行定期汇报和总结学校的创新管理模式,使教育部门予以重视,建立有效的福利政策和多姿多彩的社会活动,为小学生的发展提供温床。再者,社会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为小学生提供各种书籍报刊杂志的免费阅读,提供种类繁多的学习的平台和知识库,供小学生进行了解和观看,社会执法监督部门要密切关注和督查学校周边不法分子的情况,保证小学生的出行安全。吃穿住行,都是教育管理的一部分,只有多方面、多领域多管齐下,才能真正从根源上解决小学生教育管理的单一性,从而提高小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效性。总之,少年强则国强,从古至今,对学生少年时代的培养十分重要,对教育教学的管理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创新,应用先进的教育模式,对原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进或剔除,利用好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驾马车,对小学生进行全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教育管理,从而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管理方法的有效性,为小学生的学习营造优秀师资和教学力量,为小学生的不断成长保驾护航。

小学教育心得

今天上课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班级里有几个比较调皮的孩子,上课总是不认真唱歌,但经过这几周对他们进行的鼓励教育,孩子们的表现已经很不错了。可是这节课上课却一直说话,或者就是做小动作,根本不怎么唱歌。上课期间也有提醒他们注意纪律,但发现效果并不好。

下课后,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在想该怎么让他们重新认真的上音乐课。我分析了这节课的内容,课程安排的问题没有什么问题,采用的小组比赛方式也和以前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他们班里调换位置了。原来这些调皮的孩子是在二三组的二三排位置,当我坐下弹琴时,一眼就能看到他们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但现在他们的位置换到了靠近墙的第四组的`位置,常常会注意不到他们,所以在他们表现不好或者好的时候都没有及时给予反馈,因而开始自己做自己事情,或者说废话。

通过这次上课,我明白对于班上的后进生,往往需要我们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心。孩子的本性都是很善良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你给他们多大的期望,他们的未来就有多大的可能。教育学上的教师的期望说,你对孩子的期望或明或暗的都会传递给学生,学生们不知不觉地就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上课时,遇见特别让人头疼的孩子时,我们应该做的是先给自己一个信号:他们还是孩子,他们的未来有很大的潜能。我要相信,他们可以做的很好!这样的暗示,第一会让老师的心情平静下来,避免说出过激的言辞,其次也会给孩子的一个更好的教育方式。

小学教育的心得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防灾意识,增强自护自救能力,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5月12日,__属小学,开展“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为主题的防灾减灾日安全教育知识宣讲活动。

宣讲活动中,结合本校实际,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通过组织学生召开“全校安全会”“安全知识问答”“现场演练”“主题班会”等形式,寓教于乐,大力普及灾害自救互救知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各类灾害的防范意识,提高他们应对灾害的逃生能力,检验学校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的目的。

防灾减灾工作不是一时一刻一朝一夕之事,我校认真总结经验,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学校防灾减灾能力和学生的避灾自救能力,确保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

小学教育教师的论文

教育事业的改革促进着学校和教师更加注重在教育中融入素质教育的理念,因此也更加看重对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增长。在幼儿教育当中,要秉承将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将教育内容蕴含在其中的要求。幼儿的年纪导致他们每天会花费更多的时间用在游戏上面,这也就说明了在幼儿教育当中需要将教学内容混合在幼儿每天的游戏当中,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游戏中锻炼到自身的技能,获取一些有用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容易引起幼儿的反感,能够让幼儿在活动中找寻到快乐,促进教学成效。在现阶段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中,游戏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创造了有利于教学的良好氛围,实现了知识技巧教学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双赢。

2、用讲故事的表演形式开展幼儿美术教学。

2.1、用讲故事的形式提升幼儿绘画的兴趣。

在幼儿园大班的美术教学中,幼儿教师要充分分析当下幼儿感兴趣的点和他们当前能够接受事业的最高限度,通过分析幼儿本身的生长环境和他们表现出的喜爱事物来选择最恰当的故事提升幼儿绘画的兴趣。幼儿教师只有本身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幼儿大班的美术教学成效,开展更加有趣的游戏美术教学活动。因此,幼儿教师可以选择当下幼儿最喜欢的故事,将其融入到美术教学的内容当中,通过表演和讲述故事的方式让幼儿们来进行绘画作业,完成自己有趣的绘画作品。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讲述“狮子王”的故事,在讲完了小狮子加冕为王的故事之后,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扮演的形式,用道具来装扮成狮子王(装扮自己或者选择一个小朋友进行装扮)。让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幼儿教师提供的装扮道具来画出你们心目中的狮子王。同时,幼儿教师还要注意在其中教授给小朋友们一些绘画技巧和对狮子的简单认知,如:狮子的毛发是卷卷的、眼睛是圆圆的、嘴巴是大大的、牙齿又白又尖,还有着像半月一样的耳朵。这样的描述会在幼儿心目中形成一个狮子的具体形象,然后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把狮子王画出来。这种将美术教学蕴含在日常游戏当中的教学形式有效地提升了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提升了自我的实践动手能力,开发了自己的创新思维。

2.2、用讲故事的方式发散幼儿绘画的思维。

除了利用讲故事的游戏方式来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以外,还能有效地拓展幼儿的绘画思维,使幼儿将自身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发挥到绘画当中。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本身已经在很多渠道当中听过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不管是童话故事和神话故事都有了一定的认知。因此,单纯讲故事的形式只能很简单地吸引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们参与到游戏绘画当中,所以,幼儿教师要启用全面的故事教学方式,让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自己来创造全新的故事,并且将其绘画在自己的作品当中。

例如传统的改编故事,根据幼儿男女生的不同可以让他们创造出不同属性的故事,男生更多愿意改变具有战斗性质的有趣故事,常见的是将奥特曼和外星人联系在一起绘画出一起打斗的故事;而女生则会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诸如灰姑娘婚后的美满结局或者小美人鱼不再变成泡沫的圆满结尾。这些创造性的故事因幼儿本身喜好的故事不同而出现个性化的差异,幼儿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幼儿创造出的有趣故事,对幼儿绘画的故事进行客观的点评,分析幼儿在故事绘画当中表现的有趣内涵,提高幼儿的绘画技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用趋向于游戏化的绘画内容开展幼儿美术教学。

3.1、绘画内容从幼儿喜爱的题材中选择。

传统的幼儿园大班美术课程教学是幼儿教师安排绘画内容,而游戏化美术教学的模式则更多要求幼儿教师将这一选择权交还给幼儿。因此在游戏化的幼儿美术教学中,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们本身来选择绘画的内容,让幼儿们根据当天游戏的内容来绘画游戏的场景,使得绘画的内容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表演歌舞等方式促使幼儿选择和开发更加有趣的绘画内容,使得幼儿在美术课程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提升。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变得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这种教学方式也表现出更加尊重幼儿学习当中的主导地位,将适合大班年龄层次和阶段的内容充分运用到绘画当中,拓展了幼儿的绘画题材。

3.2、绘画的题材呈现出多样化的游戏性。

最后,幼儿园大班美术课程的教学绘画题材也应该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游戏性。在传统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中,幼儿教师更多趋向于教授幼儿们绘画技巧和绘画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对幼儿绘画实践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因此,现阶段游戏化的幼儿美术课程教学应该呈现出多样化的游戏题材,让幼儿们通过游戏题材着手进行绘画,在题材中展示出多元化的特点和发展方向,让幼儿们利用在学习生活中充足的游戏素材完成绘画任务,将幼儿内心当中爱玩的天性发挥到绘画教学当中,促使幼儿提高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其和游戏联系在一起,更加愿意参与到绘画任务当中,提升自我的绘画能力。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中,游戏教学模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游戏对于幼儿园大班开展美术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有效地完善现阶段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的方式,将幼儿学习美术课程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达到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越.游戏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现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张海凤.游戏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现状探讨[j].青年作家,2015,(6):149.

小学教育心得

没有上这个课的时候,对这课一点兴趣都没有,也觉得不是那么的重要,因为我上小学的时候这个课一点都不重视,也感觉离得有点远,也没有什么好学的。

当我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发现我的想法是错误,简单的。随着是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科学技术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上课之前,我也是简单的看看内容的,可是我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老师上课不是一直按照课本的顺序来上。但是,我做了笔记,在笔记中,我又发现了老师是总结了书本上的知识,通过一讲一讲来完成一个课时。

我最喜欢看的就是老师给我们放得视频,我觉得这是教学当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也充分了利用到了学校的多媒体技术。每一节课的视频,又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做好一名好的科学教师,你就必须要有课前充足的准备,很好的耐心,很好的引导学生的.沟通,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想法能力,还有创新能力。这是在教学中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同时,我发现在大城市里,更注重小学科学课的开展,在偏远一点的农村,一般是不会开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学设备不齐全,教学条件落后,老师本身的能力不足,这也反应出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之间的差距。不过,我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学科学课一定会不断的发展开来。

上了这么多节课了,我也深深的明白了,小学科学课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心得

互相帮扶即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彼此都有他人借鉴之处,都有值得他人学习的优点。培育学生的互相帮扶意识,可以让学生懂得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道理,并能服务于他人、社会。

农村学校一般处于偏远之地,交通闭塞,网络信息还存在很多盲区,学生对各种信息不能及时了解和收集,不利于学生辨别是非能力的培育,和谐与人相处、真诚待人之理更是缺乏。通过调查发现:85%的农村小学生均偏“留守孩子”,自幼养尊处优,备受“隔代亲”的呵护,缺乏亲生父母的管教,加之“独生子女”相当普遍,致使他们养成了自私、孤僻、自以为是等不良习气。

另外,部分教师没有理解教书育人的真正内涵,侧重于走“教书匠”之路,忽视了园丁功能。可见,培育学生帮扶意识已迫在眉睫。

为了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让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帮扶观。我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实践,发现了以下几种帮扶策略能扭转这一僵局,以共互勉:

一、教师引领、学习帮扶。

农村学校80%的班级中,学困生约占15%。为了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我总结出了以下帮扶方法:

(一)把全班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组中两名优生和两名学困生,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最好的学生任组长,另一名优生任副组长。在课堂上两名优生主要帮助学困生理清思路。批改作业(练习册)时,组长和副组长相互批改,然后每人批改一名学困生的作业。教师时常跟踪性查阅发现:每名组长都是通过各种渠道把每个问题都学懂了才批改他人的作业。学生们在长期的帮扶中,不仅学困生得到了帮助,而且也促使了优生不断的进步,还探索出了一些让学困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的方法。

(二)着重教学设计,抓住学困生特点,设计小组合作、竞争学习。如:小组间“找位置”、猜卡片、猜拳等让学困生产生兴趣的游戏活动。

二、雪中送炭、感动帮扶。

个别学生,学习优秀,备受宠爱,不与不讲卫生,学习较差,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接触,致使其自命清高,性格孤僻,帮助他人的意识不强。为了让这些学生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增强帮扶意识,我班师生共同探讨,总结了以下有效策略:

1、师生共同总结出这些学生学习上的不足,让几位学习优秀的学生常常关注他,并帮助他,力争让他体会到帮助了他人、自己也在不断的进步。

2、生活独立性强的学生时常跟踪、关注他在生活中的“短板”,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让他们体会到被他人照顾的温暖。

3、根据该生的不足,树立榜样,老师和学生一起给他讲道理来感动他,让他体会到被人尊重,被人称赞的快乐。

三、共享成果、评价帮扶。

随着网络媒体的现代化,学生能通过电视,网络信息了解到很多关于帮扶的作用。课上,教师围绕相关知识,让学生讲出案例,如: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搀扶,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等。分别找几位学生对案例进行评价。然后生生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加以引导,在学生脑海中产生帮扶意识。长此以往,就能让学生养成互相帮扶的习惯,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将会受益终身。

四、有意为难、挫折帮扶。

学生间偶尔发生因不彼此帮扶而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出现有意刁难事件。语文教师或班主任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这些不愉快的事情都写在日记本上,规定一周或一月进行查看,受到了那些挫折,并进行反思。因不愿帮扶他人,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了本不该产生的严重后果,可以启发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这样,比教师在学生没有帮扶意识的情况下,直接要求学生彼此帮扶的效果更为良好,更能使学生深刻的认识问题。

五、专题表彰、加热帮扶。

部分学生性格内向,虽有帮扶之心,却没帮扶之“胆”,导致很多方面没有得到有效发展。针对这部分学生:

1、教师要时常加以开导,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讲述帮扶他人能得到哪些益处,具有哪些优越性。

2、为其营造良好的帮扶氛围,让其试着去帮助他人和接受他人的帮助,持续的、逐渐的进行改变。

3、家校合作,开展表彰活动,以此来表彰他们的良好事迹,从而激发他们帮助他人的热情。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是学生第一任教师,一言一行都能令其受到影响,所以父母要常与学生沟通、交流,矫正学生行为习惯上的不足之处。老师对学生的培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老师要时常学习,时常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帮扶意识进行研究。父母和老师要互相支持、共同合作,才能抓住时机,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互相帮扶的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帮扶习惯,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为了学生,为了德育,为了社会,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关注学生间的互相帮扶情况,努力提高学生互相帮扶的意识。

小学教育心得

我是xxx的家长。我的孩子今年二年级了,她从入学以来,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下,很快地适应了学校生活,渐渐地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成了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在此,我对各位老师的辛勤教育和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表示衷心的感谢。

教育孩子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造就了孩子良好学习习惯。而一个人拥有一个好的习惯,它将使人终身受益。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家长是老师的助手,在此就孩子的成长教育谈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每天孩子放学回家,都是询问沟通学习作业和学校学习情况,然后开始做作业。在做的过程中,告诉她按课本和老师课堂讲的认真独立的思考,有实在不会的问题再告诉家长。在检查作业有马虎大意错题时,总是细致耐心告诉她避免以后犯类似的错误。休息时间保证孩子的睡眠每天至少9小时到10小时,不让孩子在学习上打疲劳战.

现在孩子接触信息的途径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有时他们提的问题,难免把大人难住。家长有时就通过教材或网络查找答案。双休日两天除了完成作业外,家长会在天气好时带孩子出去玩,这样既锻炼身体又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一举两得。我们要求孩子干事情要认真。孩子做完作业,我们会给她检查一遍。发现她字写得潦草,会要求她擦了重写。有时候,她很不愿意,但不能心软,得让她记住,如果第一次做不好,要负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干事情一定要认真,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现在家长都知道对孩子不能过分宠爱,不能为满足孩子的.要求,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在行为上难以约束自己,最终导致自控能力差,没有上进心,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随着孩子的长大,生活上的一些小事(睡觉前自己整理好书包和收拾餐具等),我们也都会让她去做,有时也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想让她明白不但要读好书,而且要学会生活和关爱每一个人。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我们同样有这种心理,但我们不会强迫她寒暑假去学她不喜欢的事情。尽量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做到爱好广泛,做事认真,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近年对儿童的犯罪案件屡屡发生,在电视节目看到相关案例时,总是细致告诉孩子科学的安全保护注意事项,有情况及时向家长和老师讲.父母更要随时关注孩子的行动,时常通过电视新闻法律法规案例讲解儿童安全常识保护及交通安全/人身安全教育,教会孩子车祸、窒息、溺水、中毒和火灾等儿童意外事故的处置方法。

忠告各位家长一句:孩子做作业时我们不要在她旁边看电视,玩电脑。要给孩子一个安静读书学习的环境.我们家凡是孩子爱读的书刊,家长都尽量先浏览翻阅一下,防止不良信息的出现,也方便与孩子交流沟通。在家里为孩子营造的是一个和谐、轻松欢快的氛围,把孩子当成朋友,建立起和孩子沟通的平台,以便能掌握孩子的真实想法。我们知道孩子在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某些方面的不足,正在努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积极主动学习能力.多提高动脑动手能力。教孩子养成“不耻下问/勤于思考”的好习惯,独立思考,善于分析难题等良好读书习惯,在一些作业疑难问题讲解上及时将原理思路方法告诉子女,力争使其明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后遇到相似的问题就可以自主思考解决了。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可怕的,哪怕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我认为:如果能找到适当的时间跟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那么这种努力一定有收益。作为孩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最好。我不求孩子办大事,但求脚踏实地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结果,但必须重视过程。孩子考砸的时候,帮她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后的考试作业中不犯类似错误,学习不断有进步,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总之,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许多,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平时应做到有一颗爱心,还要细心、用心、耐心。我相信只要我们家长能做到这几点,再加上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心,我们的孩子未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这是家教的最重要任务,当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我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发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孩子的成长还离不开学校这片沃土,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培育。还希望家长和老师共同对所有孩子都悉心呵护,使孩子的明天更美好!

小学教育教师的论文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将课堂上的教学目标目标融入生活中,让学生觉得课本上的知识不再是死板的、抽象的、或者说是与自己无关的,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服务。

那么,怎样才能把生活中的需要和课堂结合的恰到好出,以下我的几点实践和思考:

一、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本身是技术课程,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科学有效的把生活情境与课本知识联系在一起,布置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学习,然后把生活中的问题带入课堂解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搜索引擎的内容时,要求学生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了解搜索引擎的相关知识。如果直接讲授,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搜索相关内容,学生虽然也能掌握,但不会应用于实际,有关搜索技巧难掌握,更不要说是应用了。在教学中我设计的是让学生分组,用两类不同的搜索引擎(全文和目录)搜索有关世界杯的相关资料。这部分内容操作性强,学生也因为课堂活动贴近生活,而产生浓厚的兴趣,集中精神,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学生在搜索过程中因为学生使用的搜索关键词不同,搜索的内容又有差别,可再根据不同学生的搜索的内容,让学生比较、体会搜索的关键词和效率之间的关系。教师再讲授如何提炼关键词,学生就很容易就能掌握搜索技巧的相关内容。通过联系生活,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觉得学习内容与生活是相通的、有用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都较以前有较大提高。

二、注意观察生活,引入生活联想进行教学。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往往都有很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于一些理论知识有时会感到枯燥无味、晦涩难懂。而且课堂知识的学习、巩固,与生活密切相关。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生活经验,把现实生活知识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能够让学生产生相关联想,保持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扩散思维能力,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

例如在讲授网络协议相关知识时,可类比生活实际“寄信”,学生对寄信过程都比较熟悉。可以将整个寄信过程划分为用户、邮局、运输三个子系统。寄信人和邮局、邮局和运输部门都有约定。网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也会经历类似的过程。网络也分为若干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数据在各功能层中传输时,各功能层之间也有相应约定。网络协议就象网络通信中的共同语言,保证着通信的顺利进行。这样两者类比教学,学生对“层”和“协议”的概念、作用会有比较深刻、形象化的理解,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更牢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生活经验正反对比,让学生比较“寄信”过程和网络数据传输过程有什么不同。在这样的正反对比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考。

三、结合生活实际,组织教学内容。

课堂即生活,生活即课堂。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与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对生活中问题的兴趣往往大于对课本内容的兴趣。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以郅用。

在讲授tcp/ip协议时,要求学生掌握dns服务器、网关、子网掩码、ip地址的设置方法和作用。可把此部分内容转变成解决上网故障的过程。教师实现将局域网内的`一台计算机按要求设置为不可上网,让学生参照另外一未故障的计算机的设置参数按步骤解决。比如在讲授dns服务器的作用时,可先知道学生用ip地址上网,然后再输入域名。当然输入ip能访问网络而域名不可以。教师再指导学生设置dns服务器后,再通过域名访问网络,学生设置完后能访问。此时学生基本都能明白dns服务器不设置,通过域名无法访问网络,大部分学生甚至已经知道dns的作用是负责ip和域名的转换的,教师只需稍微指点即可完成此部分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既学到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果一台计算机无法上网该如何解决。同时,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充分参与,人人动手、思考。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可以将课本上的知识恢复起生活活力,把讲授知识变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学生可以将课本知识外延到生活,获得对知识完整的认识和体验。

将课题教学生活化,可以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把学生注意力最大的吸引到课堂。但对于教师而言,要将生活引入课堂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加强思考,结合教学内容和显示生活的联系,才将生活和课堂教学合理结合。将生活引入课堂不是凭空能想象出来的,也不是把生活上的经验往课本内容上生搬硬套。只有依靠平时的日积月累,才能在课堂上对生活中的事物信手拈来,运用合理、运用自如。

其次教师要走近学生,以学生的心理看待学习。对于同一事物,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层次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教师要把生活拉入课堂,就必须注意学生能够理解什么,他们需要什么。要以学生的心态观察生活,结合课本思考,只有注意了这些,才能做到科学的把学生的生活情境与课本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头脑中展现熟悉的生活情境。引用内容也才会受学生欢迎。

第三在课堂上要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由于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知识的理解可能与教师事先准备的有差异,有时学生的课堂反馈可能会出乎老师的意料,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还是搜索引擎的例子,有部分学生在搜索过程中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也搜索到了所需要的内容。学生此时就搜觉得搜索过程不用太在意关键词的提炼。教师可适当提高搜索难度,让学生搜索《再别康桥》英文译稿,需要调整关键词,加入英文单词。如果不调整关键词,学生搜索将会费时很多。这时学生就能体会到关键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随时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对学生的回答或疑问给予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并做出适当解释。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理解偏差的要补充讲解或改进方法,迅速采取应对策略。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我们应该以新的课程理论,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生活化课堂教学,不受课本知识的禁锢,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起来,给学生更多的感悟机会,更多的体验生活的机会,成为课堂中的主人,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充满生活气息的思维活跃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