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心得体会(专业24篇)

小编: 薇儿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宝贵财富,是对我们成长历程的总结和概括。下面是一些心得体会的范文,其中包含了一些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孩子们最好的微笑教育

早晨,太阳慢慢升起,阳光照在睡眼朦胧的脸上,缓缓睁开了眼睛,又是新的一天!

已经7点了,赶紧起来,快速穿好衣服洗脸刷牙,看着镜中的自己,嘴角勾起一抹笑容,每天都要给自己一个微笑。吃完早餐后便出门呼吸新鲜空气。

走在小路上,树叶和小草都沾上了露珠,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不停的眨着眼睛,在叶子上摇摇欲坠,最后还是掉了下来。我喜欢大自然,喜欢到田野里散步。于是,我穿着运动鞋在田野之中走动,稻子上也有许多的露水,所以我的鞋子和裤脚都湿了,但我却不以为然,依旧悠闲。

走进树林,鸟儿叽叽喳喳地闹着,仿佛因为我的到来,都活跃了起来。随着我轻快的脚步,脚下的沙沙声也如同一首首乐曲响着。在这竹林里,看见了一种淡紫色的野花,很漂亮。因为我比较喜爱种植物,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挖走带回家。

由于我还要去买东西,所以我便坐着公交车到镇上去买东西。在公交车上,有位老奶奶上了公交车,可车上的位置已经满了。这位老奶奶也就只好站着,于是我便让了座,让老奶奶坐在我的位置上,然后我自己站着,老奶奶连忙向我道谢。因为我很少帮助他人,所以被老奶奶感谢,脸还是有一些红,但我的心里还是很开心的,毕竟帮助了这位老奶奶。助人为乐的感觉也不错。

其实吧,给自己一个微笑很简单,只要乐于帮助他人,心情自然也就好了起来,做令自己开心的事,自然也会笑起来。

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度过,不要有忧愁,不要有烦恼,就这样平平淡淡的,挺好。

给孩子们最好的微笑教育

微笑是一股清泉,滋润我的心田。考试前过渡紧张甚至恐惧,我想是常见现象,我也不例外,如何克服呢?我自从看了一篇课外文章——《给自己自信的smile》后,我找到了方法——微笑。试前,我会对着镜子说:“加油!我能行!嗯哼!”对自己微笑了一下,我便找到了自信的风帆。

微笑是一缕清风,吹动我的心弦。我这几日头疼得厉害,整天无精打采,我无意中翻了翻《读者》,见到了一个用微笑战胜疾病的青年,我这才领会到一个自信的微笑的力量之大。我想:这点小病不算什么,比起书中提到的白血病轻多了,不值一提。于是,我又给了自己一个自信的微笑。

相信自己,给自己一个微笑!一个自信的微笑!它会让你在失望中找到曙光,让你在黑暗中看到黎明,在无助中得到帮助……微笑,成功的使者;微笑,自信的伴侣;微笑,挫折与苦难的敌人;微笑,人生的真谛……它会成为我航行的动力,希望的源头,驶向理想与成功的一叶扁舟。

让世界充满微笑,让微笑点亮人生,让自信永驻心田!

给孩子们最好的微笑教育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下面小编带来关于的给孩子们最好的微笑教育叙事。

一直以来,我总喜欢板起一块脸面对学生,尤其是学生犯错的时候,我更是吝啬自己的笑意。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错觉,我成了不会笑的老师。本学期就曾有一位学生天真的问过我:“刘老师,你为什么不喜欢笑呢?”可能是当时心绪有些烦躁,就冲口对着这个天真的学生说:“我敢笑吗?我不笑,你们都还表现不好,那么我笑了,你们岂不是要翻天!”我的回答,让那个学生悻悻地走了。事后,我很为自己说话的唐突后悔,同时我更在问自己:为什么学生会认为我不喜欢笑呢?其实,我在课堂上是很随和很民主的,从不板起一块脸批评学生。课下,只要学生不犯错,我自感都是笑容可掬的。既然如此,为何会给学生这样的错觉呢?读到周然的随笔,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是的,我没有想到,我严肃的表情竟然会让学生感到惶恐,甚至还在逃避中宁肯丢掉诚实。庆幸的是周然还保持着一颗美丽的童心,她还有勇气去寻回被我的严肃表情所挤掉的诚实。我在想,倘若当时我的表情是舒展的是不断变化的,我相信周然就不会陷入到失去快乐的矛盾中。换句话说,是我僵硬麻木的表情无形剥夺了周然几天的快乐,还险些让她把可贵的诚实抛弃了。而类似周然一样被我的冷漠与严肃封锁了快乐,陷入到莫名的惶恐中的孩子绝对不止她一个,他们就只有忍气吞声承受着。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与其说我是用僵硬的表情树立所谓师者的尊严,还不如说我是再用麻木的专制“杀人”,因为教育需要包容,而我却时不时地用我严肃表情亵渎着包容。让我们学会笑吧,尤其是学生犯错的时候,更要慷慨的把真诚的笑意留给学生,因为老师的笑对学生来说就是阳光,就是雨露,就是博大的包容,就是美丽的情怀!

要把孩子教育好的心得体会

我是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家长,教育孩子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这个信息潮流的时代,家长们不得不承认教育孩子变得更加困难。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努力,我们需要为自己的孩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如何将我的孩子教育好,并收获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第二段:塑造孩子的性格。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性格,并正确的塑造他们的性格。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然后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例如,我的大女儿比较内向,我就鼓励她参加一些社交活动,逐渐培养她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此外,我们还要教导孩子做事情要有耐心、谦虚、诚信等改造有良好品德的人。

第三段:普及孩子的知识。

现在孩子们有很多途径获取知识,如书籍、电视、网络等,但是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监督孩子的学习内容和进度。我们要鼓励孩子多读书、注重语文教育,可以通过阅读启发孩子思维、长知识、领略人生。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孩子的专业学习,例如语学、数学、科学,让孩子们可以在学业和兴趣爱好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第四段:教育孩子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在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也反映了一个人的做事风格和品质。因此,家长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了解何为爱、信仰、道德等重要的人生观。我们需要用身教来教育好孩子、告诉他们分对错;让孩子知道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对以后的人生很重要。

第五段: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是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孩子早期的生活中,我们需要给孩子设定一些好的处事准则。例如,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规律作息。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服从指挥、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变化,渐渐地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结语。

教育孩子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任务。但如果我们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孩子就有更多机会去成为一个健康、积极、能干的人。我非常感谢这个过程中学到的经验和体会,也希望那些有孩子的家长能够参考我的经验,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注,让他们健康成长!

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通过学习刘林亚巡视员关于“双减”政策的解读,结合“学____。

悟思想抓实事开新局”总结其核心理念是立德树人此需要从自身家庭做起认真学习全面理解。

立,即家庭是第一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家庭与学校联合施教,政府及社会进行支持指导服务。

德,未成年人应有之大德,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培育出家国情怀,即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家庭,再加之身体素质、文化修养、生活技能、行为习惯等。

树,即发扬家教传统美德,弘扬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遵循教育规律。

人,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我们将以自身家庭为单位,将”立德树人”全面理解并把握,从而更好的将”双减”政策学习落实到位。

要把孩子教育好的心得体会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被认为是父母责任之一,再加上社会要求父母对孩子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经常会有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产生疑惑和困惑。但是,它是最重要的责任之一,因为它是能够帮助孩子处理他们的行为、思想和情感的方法。教育好孩子是艰巨而卓越的工作,它需要老师和家长两者的协调配合,以实现最佳结果。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要把孩子教育好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正文-合理的期望。

首先,父母们需要有一个之所以的期望。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高,甚至超过了孩子的天赋,使孩子承受沉重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不良的后果。对于每个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健康发展和快乐成长。父母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和技能,充分挖掘和发挥孩子的潜力。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创新和自我探索,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培养出自己的思考习惯和独立人格,以充分盈利他们的未盥。

第三段:正文-健康的沟通。

其次,提高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以建立良好的信任和支持关系,这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当家长可以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感,听到他们内心的声音时,可以解决许多问题,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家长应该尽可能多的与孩子交流,并以平等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尤其是当孩子提出问题时需要认真倾听,不要在心理评价孩子的说话,倾听后也要给予明确的回答和建议,让孩子感到自己非常重要。

第四段:正文-示范行为。

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样板,因为孩子往往模仿他们父母的行为和思想,反映出他们本质上属于学习动物。孩子看到父母身体健康、灵活聪明、有礼貌、心平气和,就会深深模仿。同时,如果父母能够以正面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如何与人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孩子在面对外界的时候更加从容,更加自信。因此,在家庭生活中要热衷阳光、积极、乐观,传递良好的价值观,不断强调我们应该关注他人和社会。

第五段:结论。

在总的阅读中,我们强调了如何教育好孩子的三种要素。他们分别是:合理的期望,健康的沟通和示范行为。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因此每个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只要我们将重点放在这三个要素上,充分倾听孩子的话语,做出合理的期望,并通过自身的身体健康、积极乐观的表现来影响孩子,就可以更好地教育孩子,帮助他们茁壮成长。在孩子的成长阶段,父母将是他们最重要的榜样和支持者。

要把孩子教育好的心得体会

教育好孩子是每个家长最重要的责任之一。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也是家庭的未来。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质量一直都非常关注。在过去的几年中,我通过对孩子的亲身教育和心理研究,总结出了一些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体会,希望能对其他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第二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步。首先,父母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因此,我们不能期望每个孩子都按着同样的路走。我们需要了解孩子,并根据他们的个性和特点来制定教育计划。其次,父母应该明确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因此,我们需要在教育孩子时,注重他们的长处以及帮助他们克服不足之处。第三,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品德修养,并在教育孩子时注重教育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情感教育。

第三段:注重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步。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在这里,他们会接受到最初的素质教育,家长要做好家庭教育,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里应该注重孩子的品德修养,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和道德观念。同时,家长需要时常和孩子沟通,与他们交流情感,并与他们一起参与到家庭事物中来。

第四段:注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孩子的兴趣爱好是孩子自己的选择,父母应该支持孩子的爱好,让他们在自己的兴趣领域中发展自己的特长。同时,家长也应该鼓励孩子多尝试新事物,不要轻易放弃。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有助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并且在未来的学习和事业中有所作为。

第五段:慢慢教育,坚持不懈。

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和恒心。要想让孩子成为有品德、有文化、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家长需要付出很多心力。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而充实的过程,我们需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向正确目标发展,并且在教育中坚持不懈。我们不能只看到孩子犯错误,忽视他们的进步和成功,我们更要通过鼓励和赞扬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总结:

通过这些年的教育,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孩子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只有建立合理的教育模式,同时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和个人发展,才能够使孩子成为品德高尚、知识丰富的人类精英,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希望我的心得分享,能对其他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提供一些帮助。

给孩子们最好的微笑教育

在香槟湖园区的户外草坪上,竖着一块简简单单的用木条钉起来的木板墙,木条和木条之间有着一条条缝隙。户外活动的时候,孩子们会拖来一筐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这些“乐器”都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收集来的锅碗瓢盆或其他生活用品,有金属的,有塑料的,也有其他材质的等等。每个“乐器”的把手上面都有一个挂钩,孩子们玩的时候可以把这些材料一个个挂在自己想挂住的地方,然后选择用金属的或者木头的小棒进行敲敲打打,活动结束的时候,再把这些材料取下来放在框里,送回材料存放的地方去。

很多时候,在交流和观摩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设置的时候,我们也会发现很多类似的地方。但很多时候,我们也会非常遗憾的发现,很多户外游戏环境的设施和材料给孩子们留下的自主空间太少了。比如我曾经在好几所幼儿园也看到这样的打击区域,但上面的供孩子们敲击的各种材料都被用螺丝钉一个个固定在了支架上面,孩子们只能是对于敲击工具进行一下选择:是用金属的还是用木头的,其他别无选择。当然,还有其他活动的环境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比如投掷活动,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所有的目标设置也都是固定不变的等等。

幼儿园的游戏与其他游戏的不同首先就在于孩子们游戏的环境和材料并不是随意的呈现,而是园所和老师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精心选择和创设的。但很多时候,我们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上做的有些过了头,我们常常会奔着最直接的那个目标而去,把环境创设直接做到了最后一步。就像这样的打击游戏一样,我们往往觉得是要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发展孩子的上肢动作练习,于是在创设环境和投放材料的时候,就只考虑到孩子们上肢的敲击动作,觉着能够满足这样动起来的需求就可以了,给与孩子的环境就不再需要他们做其他的事情,他们往往就像个游乐场的游客一样,只需要按照固定的流程过一遍即可。但这样的环境往往不是孩子们的游戏环境,而仅仅只是一个训练或练习的环境而已。因为留给孩子的自主空间太少,环境中的变化因素太少,所以对于很多固定的设施与材料,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会感兴趣,因为新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他们过了这个新鲜劲后,发现他们无法更多的与环境进行互动,无法掌控环境中的更多因素,无法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进行调整和变化的时候,兴趣也就会慢慢的消失掉了。

很多时候,在户外环境中创设中,我们不仅仅是要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能够玩的地方,还要细细的考虑和体验一下孩子们可以怎么玩?可以怎么更好的玩?孩子们今天的玩和明天的玩之间是否有变化和提升的空间?考虑好哪些设施与材料需要进行固定,哪些设施和材料可以不需要进行固定。固定与不固定的区别就在于后期是否可以进行变化,是否可以跟随孩子的兴趣转移而变化,是否可以跟随孩子的能力发展而变化。固定的设施与材料更多的是考虑可以为孩子们的游戏和活动提供空间和游戏支架的作用,而不固定的设施与材料与固定的设置与材料之间的结合,往往就会生发出千变万化的游戏环境。而当我们把这种结合中孩子们可以自己来进行的空间留给他们时,生发就就是千变万化的游戏了,因为孩子拥有了自主和自由的权利,便会有着不同的创造产生和愉悦的感受。

至于设施与材料的固定与非固定之间的比例,是按照三七分配,还是**安排,或者一半对一半的比例,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能够想清楚为什么要创设这样的一个游戏环境,这样的游戏环境孩子们可以做些什么?能够从中获得些什么?然后在做的过程中,把握好尺度,有所为有所不为,把孩子能做的空间留给他们自己去做吧,因为他们不仅是户外这个游乐场的享用者,也完全可以成为游乐场的建造者,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游乐场。

【本文作者:王彦(微信公众号:幼儿体育)】。

最好的教育心得体会

在拜读完于洁老师的《最好的教育在哪里》后收获颇多。本书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出一线班主任在与各类学生的相处中进行的各类形式的教育。以最真实的状态,还原最真实的心灵沟通。案例后的反思,是一线班主任们在实践中的真实心情再现,也是百转千回里的挖掘与深思。

在班主任的工作中,爱的情感是第一位的,爱是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最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于老师认为“心拉近了,一切都近了”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学生才会信任你,老师才会深入的走进学生,帮助他。有时老师就是一个润滑剂,要让学生理解家长的良好用心,让家长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仔细想想,我们不就是一直在遵循这一原则去做吗!青春期的烦恼、学业的负担、同学间的交往这些问题成为成长中的困惑时,学生自然愿意向他们信任的老师吐露心声。然而要让学生信任可非一朝一夕的事。我觉得爱学生的主要表现有:

1、为师者自身的素质,包括自身的性格,修养等。努力练就平易近人的性格,生活中保持积极阳光的情绪和心态,不要把生活情绪带到工作中,尤其是学生身上。学会控制不良情绪,学会调节。

4、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包容学生上。允许学生犯错误,但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的时期,尤其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个人意识强烈,往往会以个人为中心,当事情与自己的意愿想法矛盾时,就会有不冷静的举动。如顶撞老师、一意孤行,对老师的话充耳不闻,甚至会有让老师下不来台无礼的时候。此时我们就不能再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来,作为班主任应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了解事情真相后也要尽快让学生冷静下来。对学生的处理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应对,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控制情绪,理智面对问题的能力。

我班现有一男生,爱美,情绪冲动毛病多切固执,经常有让老师下不来台的时候,反省后又能主动道歉。对于这样的学生,我想说:对他的包容就尤为重要了。包容它的莽撞,包容他的自我反省,包容并等待他在行为反复中的进步与成长。我觉得这样与他,他会记得你的好的。

最好的的教育还是育人的教育。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即培育人才,既要培育人的才干,又要培育人的美德。特别喜欢那个“园丁”与“花朵”的比喻。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学生就是成长的幼苗。幼苗想要开出美丽的花朵,既需要园丁为它施肥、浇水、锄草、松土,还需要适当地修剪、打叉、喷药、捉虫;既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也需要风霜雷电的磨炼。传授知识仅仅是老师工作的一小部分,就好比施肥和浇水,还有很多更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悉心去做呢。而仅仅施肥和浇水两项,也有很大的学问。花的品种不同,时期不同,需要也不同。可以说一株小苗能否开花,开出的花是否美丽,和园丁的每一分劳动都有很大的关系。漫步于花圃,触目所及地是各种奇花异草,五颜六色争奇斗艳,在极尽视觉享受的同时,我们会叹服于园丁的栽培艺术。而园丁的栽培艺术,正应是老师们要学习的教学艺术!有句诗说得好,“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我想这应该是教育之理想写照吧。

教育毕竟不是工业,不可以流水线式地生产;教育似农业,需要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终于明白最好的教育是朴实无华的,它就在我们教师的生活里,最好的教育是充满希望的,它就在我们教师的教育信仰里,最好的教育就在我们教师的爱心里,它就在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里,最好的教育它就在我们学生的成长里。

最好的教育,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无处不在!路漫漫兮其修远兮,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我将继续向在座的同仁们学习,汲取前辈们的经验努力求索在奔跑的路上。

给孩子们最好的微笑教育

一直以来,我总喜欢板起一块脸面对学生,尤其是学生犯错的时候,我更是吝啬自己的笑意。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错觉,我成了不会笑的老师。本学期就曾有一位学生天真的问过我:“刘老师,你为什么不喜欢笑呢?”可能是当时心绪有些烦躁,就冲口对着这个天真的学生说:“我敢笑吗?我不笑,你们都还表现不好,那么我笑了,你们岂不是要翻天!”我的回答,让那个学生悻悻地走了。事后,我很为自己说话的唐突后悔,同时我更在问自己:为什么学生会认为我不喜欢笑呢?其实,我在课堂上是很随和很民主的,从不板起一块脸批评学生。课下,只要学生不犯错,我自感都是笑容可掬的。既然如此,为何会给学生这样的错觉呢?读到周然的随笔,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是的,我没有想到,我严肃的表情竟然会让学生感到惶恐,甚至还在逃避中宁肯丢掉诚实。庆幸的是周然还保持着一颗美丽的童心,她还有勇气去寻回被我的严肃表情所挤掉的诚实。我在想,倘若当时我的表情是舒展的是不断变化的,我相信周然就不会陷入到失去快乐的矛盾中。换句话说,是我僵硬麻木的表情无形剥夺了周然几天的快乐,还险些让她把可贵的诚实抛弃了。而类似周然一样被我的冷漠与严肃封锁了快乐,陷入到莫名的惶恐中的孩子绝对不止她一个,他们就只有忍气吞声承受着。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与其说我是用僵硬的表情树立所谓师者的尊严,还不如说我是再用麻木的专制“杀人”,因为教育需要包容,而我却时不时地用我严肃表情亵渎着包容。让我们学会笑吧,尤其是学生犯错的时候,更要慷慨的把真诚的笑意留给学生,因为老师的笑对学生来说就是阳光,就是雨露,就是博大的包容,就是美丽的情怀!

给孩子们最好的微笑教育

世界上有一种花永不凋谢,那便是微笑。留点微笑给自己,会发现世界如此美丽。

——题记。

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在一次试验中烧毁了他的实验室和他的全部资料。当那些世俗的人们向他投来鄙视的目光时,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留给自己一个自信的微笑。在一次次的失败面前,他没有退缩,始终保持着一个乐观的心态,最终,他成为了世界发明大王。所以,当遇到生活中的挫折时请留点微笑给自己。

留点微笑给自己,他可以激发你的潜能。微笑是一股清泉,它可以滋润你的心田。

在一本书上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刚参加工作后几个月,就被查出患有癌症,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选择用微笑面对生活。结果,他的生命之花又重新开放。

留点微笑给自己,它可以改变你一生的命运。

贝多芬留点微笑给自己,将【命运交响曲】这支震撼人心的曲子辉煌地书写于历史之页上。鲁宾孙留点微笑给自己,在孤岛上度过了9年。

留点微笑给自己,你会从容的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乐观的迎接挑战。

教育孩子最好的五种口气

一、出外做客或家中来客人的时候。

孩子都喜欢听好话、受表扬,而不希望在客人面前现眼。因而当父母带其外出做客或家中来客人时,孩子的言行会不自觉地“规矩”起来,平时的许多劣性也会自动隐匿起来。家长如能抓住这个时机,在客人面前适度表扬孩子的优点,他将会引以为豪而继续发扬。

二、有较大过失的时候。

孩子在犯了大错或闯了大祸的时候,大多会产生畏惧感、负罪感和内疚感。此时,他们比平时更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也容易虚心地接受批评。父母若能抓好这一时机,在充分理解、同情和体谅的基础上,帮其总结经验教训,循循诱导,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反,父母若抓住孩子“闯祸”的辫子不放,横加责骂,没完没了,却会适得其反,使其破罐子破摔,无心思改。

三、遇有困难或失败的时候。

孩子在校运会上因故没能拿到名次,在最沮丧的时候如果所听到的不是父母的鼓励,而是“也不看看自己是不是块料”、“没得本事瞎逞能”的讥讽,他必定对父母没有好感,以后对体育也很可能再无兴趣。相反,在孩子考试失利时,父母不是训斥,而是首先肯定其已经尽到了努力,然后再引导他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帮助他及时补救,使他走出困境,孩子定会因感激而自觉地加倍努力。

四、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

当孩子对某一事情如绘画、弹琴、踢球等产生浓厚兴趣时,往往产生积极追求的欲望,他们会自觉地去寻求知识、去刻苦努力。父母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选择,而不应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逼其去做不愿做的事,学不愿学的东西。聪明的父母大多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帮他们入门,发展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正确、科学的引导,教其平衡发展,夯实知识基础,厚积薄发,少走弯路。

五、某种不良行为刚刚露头的时候。

大量事实证明,孩子养成恶习往往与第一次发生不良行为时未能及时得到指正密不可分。很多孩子做了错事,往往主观上并未意识到。家长若能在孩子的某种不良行为刚刚露头的时候,紧紧抓住这“第一次”不放,及时地对其进行明辩是非、详陈利弊的教育,必能帮助孩子打下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

六、学校教师来家访的时候。

教师家访是孩子最不安的时候,他们唯恐父母在教师面前将其说得一无是处。有些父母正是有教师来家访便告状,一味指责,想借教师的威严来教训孩子,结果引起孩子反感,进而以后对父母的话不管好坏一概不听。如果家长在教师来访时,先将孩子在家的优良表现向老师汇报,则容易博得孩子的好感。在此基础上再以希望的口气委婉地指出其缺点和不足,孩子一般乐于接受,并在日后的行动中积极改正。

七、孩子受到委屈或挫折的时候。

当孩子没有做错事而被人误解,或好心办了坏事而被人责怪时,他们往往认为别人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因而由于委屈而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此时家长若能以冷静、宽容和理解、同情的态度帮助孩子分析前因后果,帮助他挽回局面,使其得到客观公正的对待,孩子必然会产生感激之情。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总结教训甚至训诫的话孩子都能听得进去,也乐于接受。

八、新时期开始的时候。

任何一个被认定的“坏”孩子,在其失足或犯错之后也都存在着悔过自新的本能。如果家长在他们立志发奋、决心从头做起的时候抓好时机,对其进行教育和鼓励,必能有效地促其变好。这种时机便是各种新时期刚刚开始的时候。如:考取新的学校、新的学期开始、期中考试结束之后、刚刚换了班主任、刚刚当选为班干等等。这种时候,孩子会有一种新鲜感、希望感,容易产生强烈的“从头开始”“好好学”以求得到教师、家长或别人承认和肯定的内在动力。此时家长若能因势利导,定能“旗开得胜”。

九、有重大集体活动的时候。

大多数的孩子都不希望自己在集体活动中因为乱了大局、坏了大事而在同伴面前出尽洋相;相反,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受人褒赞、受人夸奖。家长可以巧妙地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抓住搞大型活动(如校运会、艺术周、参观、春游等)的大好时机,适时地对孩子进行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团结互助等教育。

十、他人或自己取得成绩、做了好事的时候。

每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都有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共性。因而当朝夕相处的同伴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时,他们表面上可能装得满不在乎,其实心里却在暗下决心一定要追上和超过对方。而当他们真的取得了成绩或做了好事受到夸奖时,更会以此为动力,精益求精,好上加好。因此,父母应善于抓住时机,对其进行指导,向孩子提出适当的目标要求,促其将一时的热情转化成持久的行动。

大学网小提示:家长如果能处处留心观察,准确捕捉教育的最佳时机,适时地对子女进行引导和教育,也完全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内容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教育孩子的十大最佳时机,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读最好的教育是爱心得体会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也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的基石。而作为教育的主体之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最好的教育绝非仅仅在知识的传授,而在于爱心的培养。爱心是人类最基本、最珍贵的品德之一,其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最好的教育是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爱心教育来培养孩子。

首先,爱心是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人。父母的爱心是孩子能否真正接受教育的决定性因素。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心时,会感到被接纳、被理解和被尊重,从而愿意接受教育。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缺乏关心和爱护,孩子就会感到被冷落、被忽视,进而对教育产生抵触心理。因此,父母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心,将爱心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用爱心去关怀和引导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其次,爱心是教育的动力。教育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耐心。而爱心正是激发和支撑父母去付出和坚持的最重要的动力。当父母看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点点进步,或是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这种成就感和喜悦会让他们更加激发对孩子的爱心,从而更加努力去教育和引导孩子。爱心同时也是父母在教育过程中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一种动力。只有用爱心去面对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做到矢志不移,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另外,爱心是教育的良药。孩子的成长不仅涉及到智力的发展,更关乎品德的塑造和情感的培养。而爱心是对品德和情感进行引导和培养的最佳良药。通过爱心教育,父母能够在引导孩子行为和态度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素质和情感能力。父母要以身作则,用爱心去影响和感染孩子,塑造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情绪管理能力。只有在爱心的熏陶下,孩子才能够得以全面的发展,并在未来扮演好的社会角色。

最后,爱心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孩子成为有为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然而,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孩子拥有优秀的智力和能力,更需要孩子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尊重他人的爱心。只有具备爱心的人才能真正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才能够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并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努力。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充满爱心,让他们从小就明白和感悟到爱的力量,将其融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综上所述,最好的教育是爱心。父母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心,将其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幸福。同时,爱心也是父母在教育过程中付出和坚持的动力,以及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良药。在爱心的引导和熏陶下,孩子才能够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成为有为的人。所以,作为家长来说,爱心是最好的教育,也是孩子成长的最佳滋养剂。只有用爱心去教育,才能让孩子在未来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教育孩子最好的五种口气

所有的孩子都会暴怒,发脾气,生来就缺乏对沮丧的忍耐力,他们天生就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什么。

如果单纯为了让小孩停止哭泣,而满足他所有的要求,只会教会他,哭泣和耍脾气是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一种最佳手段。一方面障碍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动力的开发,另一方面,没有机会把孩子的自我为中心改造成社会责任感。

如果是不会说话的小孩哭。

1、先看看他是不是饿了,累了,烦了,尿裤子了;。

2、如果不是,就尽情的让他哭,释放,哭完后亲吻他,抚摸他,给他玩具玩,但不能让他看电视。

如果是会说话的小孩。

1、引导他用语言代替哭闹,疏导情绪;。

2、如果他继续哭,那就由他哭个够。他失去关注,释放完毕,自然就不哭了。

3、如果在家哭,就告诉你的孩子,可以哭,但不能打搅别人,设立一个哭泣专用房间。去那个房间尽情哭。

备注:千万不能因为孩子一时的哭而屈服。屈服一次就惹来后续无数的麻烦,同时不要在意外人的看法。忍受小时候的哭闹,总比上学后和长大后遇事还继续不停的哭闹耍脾气好,孩子小时候经历一时的挫折,没关系。

《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教师,自知读书甚少,尤其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更是很少涉猎。今年暑假,在学校要求下,耐下性子开始阅读常生龙先生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不想无心之举却收获颇丰。下面仅就我感触最深的两点谈一谈。

一、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虽然素质教育已提倡了多年,但是考试制度仍让我对分数看得很重,对于考试经常出现的题目我会反复讲,多次练,即便这样仍然有不少学生记不住,考试丢分,我也因此常常责怪学生不认真,不用心。

读了《怎样让学生爱上学习》一篇,我才明白原来是大脑的自我系统在作怪。得不到学生自我系统的关注,无论老师讲的怎么卖力,知识如何重要,老师的讲解却根本无法进入他的认知系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充满情趣的讲课方式比教材内容更重要。

二、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习惯于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我,很想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也多方尝试,但效果一直不理想。

阅读了常先生《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一文后,我有所顿悟。首先要让学生对每节课充满期待;其次将课堂上的话语权让位给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再者让坐在教室里的每个学生都充分的互动交流,而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参与的氛围和课堂文化上来,让学生与手头的学习内容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常生龙先生的这本书将精髓提炼、升华,并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与实践,让阅读与工作的有机结合。我会继续认真研读,用其中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冬日的暖阳透过窗梗投射在书桌上,寂静的暖意挑逗着房间的寒气,我触摸着、温暖着、尽情的享受着这“幸福”的周末时光,窗外不是飘来热闹的说笑声,打破这周围的寂静。寂寞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个人的寂寞。我独坐在窗台,凝望着手机群中的写作通知发呆。书桌上透过书页,一行小字映入眼帘:“坚持不懈的阅读,就是与最美景致的一次次的邂逅。”是啊,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摸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我再次翻开了那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

打开浸着墨香的书籍,发现这些似曾相识而今又经推敲修订过的文字,在作者亲切的“让我们读书吧”的自序中,浏览了被作者精心架构的五个小专辑,分别是“教学即创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即支点”、“变革即未来”,既有课堂教学和学生成长的研讨,也有教育名家教育启迪与唤醒,更有世界顶级国家教育成功的秘诀。足见作者的用心。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文集,而是内在有着严密逻辑联系的教师阅读图谱。每当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时,总有一本书在那里等着我,给我启迪,让我豁然开朗。现将阅读感受总结如下:

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是应当是我们所有当教师最美的梦想,于永正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告诉我们:当师生融为一体时,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教育真的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们必得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在许多师生共处的日子里,自己也曾在课堂之外,经历过带着学生去野炊、去参观实践园等实践活动,活动后我立即整理拍照文字,记录活动专辑在教室里展示交流。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习作也取得来前所未有的成功。几年的时光过去了,学生们每次提起那段难忘的经历都激动和兴奋好久!

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也曾有过像于永正老师那样,在自己或长或短的教学生涯内,有过留给学生串串珍珠版精彩活动的难忘痕迹,也曾有过充当童心未泯教师的幸福体验。教育生活原来可以这么幸福的过,沉淀许久的教育梦想再阅读的体验中再次被点燃!

二、阅读刷新了我的课堂教育观。

教学是一门充满艺术的创新科学,对教学技术的研究,对教学方法的探讨,对学困生的转化,对提升教学质量策略,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给我启发最大的是教学技巧中“按部就班技巧”和“走动技巧”。

期中考试前,各级各班在授课完毕都在做试卷刷题,办公室内琳琅满目的各科试卷像小山似的排满了课桌,不得不感叹:真有点高考加工厂的硝烟弥漫!我也加入这场刷题的“战役”,生怕自己跟上步伐而影响全局,又到了评讲试卷时间,读后感()学生等着公布答案,往试卷上填写,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刚刚讲过的内容,依旧是错误百出,给答案,被动接受,再纠错,再出错,更过的时候抱怨学生怎么没记性!何曾想过,对于那些浅显易懂的内容,并没有注意教给学生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流程。也难怪学生看似在课堂上似乎听明白了,等到动手时又无从下手。在阅读中,我注意到了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技巧:“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前提是让他们把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流程,在此基础上再去自由发挥。如果把复杂的技能分解为若干任务,把复杂的技能分解为可以操作若干步骤,这样遇到问题时学生能在这个过程就会逐步提升。”按照这种方法的思路,我分专题制作了课件,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巩固此类赏析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学生的准确率有了很大提高。原来课堂教学充满了挑战,技巧和艺术无处不在!

在三尺讲台耕耘,支点在哪里?如何再能让教室里每一个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你拥有整个教室?往日上课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七八十人的教学大班,拥挤的座位,狭窄的过道,侧着身子勉强通过的尴尬,让我时常把讲台作为支点,是不是的画弧线运动。视野的限制让教室里学生的动态不能及时尽收眼底。每次转身板书或低头伏案写字,总听到台下窃窃私语声,抬头凝视或刚做迈下脚步的动作,顿时鸦雀无声。我在心暗暗发誓:“看我逮着机会怎么收拾你们!”困惑了许久,问题依旧没有解决。直到我有一天带着读书任务阅读到《阅读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中国莱莫夫在《教无不胜:卓越教师的49个秘诀》中提到的“走动技巧”,才恍然大悟:“教师要在上课开始的前五分钟内,让学生意识到你已经拥有了整个教室的任何位置。”接下来的课堂上,我拉开了教室的座位,从讲台的踱步到台下的关注,不时在后排座位处停留,俯下身子点点学生的书写,鼓励的伸伸大拇指,做一个加油的鼓励!或在想要开口说话的男生旁边做一个禁止说话的暗示。随着关注度的提升,教室里窃窃私语声消失了,我心里掠过从未有过的幸福感!

三、阅读完善着我的师德素养。

“用柔软的眼睛看待孩子,愿意为了孩子而改变,找出任何一种和他深层对话的可能,那么您会发现您身边的孩子,正在开始学会微笑,那潜藏在内心的热情,也即将会大大地发光,大大地发热。”

没有了解,就没有有效沟通,没有有效沟通,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教育。教师和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是相影响的伙伴,是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蹲下身子,就像一堵墙,为学生遮挡风雨;教师弯下腰来,就像一座桥,引领学生走向智慧彼岸;教师挺直腰板儿,就像一把梯子,引导学生攀登科学高峰。

带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感动与激励的点点滴滴自己也许做的还太少太少。也正如郭振先生所言:“教师有没有文化主要不在于教师的职称、职位,而在于教师有没有高尚的师德、丰富的学识、生动的个性、感人的故事在学校流传。”

在此书的阅读中我的师德修养也在完善。

费尔巴哈曾经说过:“你的第一责任便是使自己幸福,一个使自己幸福的人,也就能使别人幸福。”阅读之美,美在感悟;阅读之美,美在积累;阅读之美,美在常读常新。阅读能够促使教师的自身成长,丰富教师的教育智慧,使教师享受教育成功带来的幸福。做一个幸福乐教的园丁,做一个自己幸福,也能给别人带来幸福的人,那就好还是让我们来读书吧!

教育孩子最好的五种口气

以前人们夸一个孩子,经常说“家教好”,现在这个评价用得越来越少了。家长们说得更多的是孩子“奥数拿过冠军”、“外语(课程)口语是多少等级”。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会人格的成功标准,却渐渐忽略了自然人格的流露。

可我依然很喜欢“家教”这个词,因为它是一种耳濡目染,是一种长期的人格养成。对中国人而言,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基地。孔子提出一个人的学习要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入则孝,出则悌”,就是讲家庭教育;第二阶段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说的是社会教育;第三阶段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说你前两个阶段都完成了的话,就可以去学习文献知识了。我们现在是反过来了,在学校接受了很多年教育之后再去接受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呢?往往被我们忽略掉了。

《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暑假时在球馆里见了一位老友,她工作出色,精明能干。但她那天却满脸愁容,一见面她就摇头叹息:“很有挫败感,做母亲真失败!”原来她说服中考后的儿子每天傍晚陪她去打羽毛球,因为孩子的身体发育都不好。谁知去了两天就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任她怎样游说,儿子就是不跟她出来打球。“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爱运动?为什么怕苦怕累?我真烦恼。他在家里玩游戏上网几天几夜不睡觉也不觉得累!以前我叫他干什么他都去做。现在越大越难教。”

我的孩子比她儿子大几岁,也曾经犯过这样的毛病,现在则比较积极跟着父母天天出来运动健身。之前我们也花了很多心思和时间陪运动,于是心平气和地与老友分析:

“你别生气,别操之过急。现在的学校教育基本是智育第一,头脑发达,四肢无力,宅男宅女越来越多。体育运动也要有兴趣有毅力,并养成习惯。而且必须从小培养。现在十多岁才注意培养他爱好运动,是比较难一些。运动的好处要耐心讲解,自己说服不了,就请他爸出马,双管齐下,保证事半功倍。他不愿意跟你,说明他长大了,你可以鼓励他找附近的同学玩。同龄人容易沟通好玩。父母也要做榜样,坚持运动,身教胜于言教。”

过了两天再见老友,不见她身边的儿子,但见她有了笑容:“今天他愿意跟同学去打球了。因为他爸昨天帮他洗了脑!我自己也来打球,为他做榜样!”

我恭喜她,孩子不用做你的尾巴,你自由啦!老友很感慨:“现在孩子总是对着干,不听话。不去夏令营,不去旅游,不去探亲……什么事都我行我素。”其实我的孩子也曾有过他们的“通病”,我自己也在不断学习寻找“良方”,孩子总算开心平稳地度过了叛逆的青春期。

我发现做家长的失落都是自己找来的。我们做父母没有陪着孩子成长,没有跟着他们身体心理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教法,总是把17岁的孩子当作7岁的样子去教育。对孩子居高临下,追求完美,处处干涉,缺少耐心和宽容。小时候这些方法似乎管用,但一到孩子独立独行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不是孩子对手,以为付出的一切付之东流,懊丧灰心挫败相继而来。管不了孩子,就唉声叹气,或者放之任之。

其实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我们发现小时管得越严,反叛越厉害。其实孩子叛逆有时并不是坏事,是他成熟的标志,与你思想背道而驰是他独力思考人生的开始。如果他永远是你的应声虫,你更担心。到了孩子读中学了,就不能再以权威的角色管教孩子了,应该顺其自然,耐心倾听,适时点拨。正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伊建莉所说:“不管”是最好的“管”。

《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收录了常龙生对50本书阅读后阐发的感受。常龙生来坚持每周阅读一本书并写一篇读后感,十年如一日。本书是在500多本书500多篇读后感中挑选出来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自有自己的独特感悟。

一、教师离不开阅读,读什么书很重要。在这个书籍浩如烟海的时代,读一些根本书籍是捷径也是正道,围绕对应主题,思考相关问题,相信一定收获多多。

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说不上走弯路,但确实存在某个阶段阅读内容缺失现象。常生龙局长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涵盖了教师需要阅读的不同类别的好书。每个专辑里的选书作者都是精心挑选的,比如在“教学即创造”中,作者选取了名家于永正的《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我的为师之道》。于老师是大家公认的当代教学名家,他的课堂如行云流水,与学生互动亲切自然,于自然出显功夫,学生学得开心也学得扎实。作者从于老师书中提炼出“自己先变成孩子”的学生观、“遵循教育规律”的教学观、“要时刻以身示范”的为师观。没有说教,道理自然深入人心。再如《教室里的电影院》是课程开发层面的,《教室怎样与学生说话》是师生沟通层面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是教学方式层面的……多角度阐释了“教学即创造”的现代教学观。

读最好的教育是爱心得体会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而在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爱心。只有爱心,才能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开启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动力。在我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爱心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能够引导学生迈向成功的道路。

第二段:耐心如水的教育。

在教育的过程中,爱心体现在对学生的耐心和关心上。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潜能和特点各不相同。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像水一样的耐心,去发现学生的潜能,并用心去培养他们的个性。只有真正关心和尊重学生,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第三段:宽容为怀的教育。

爱心的教育还体现在对学生的宽容和理解上。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犯错、会闯祸,他们需要的是宽容和理解,而不是严厉的斥责和惩罚。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用宽容的心态看待学生的错误,耐心地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并提供正确的指导。只有在宽容包容的环境中,学生才能积极探索,自信地发展自己的潜力。

第四段:关注个体的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因此,在教育中,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尽量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兴趣,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只有真正关注个体,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从教育中得到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第五段:以身作则的教育。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以身作则,用我们的行动表达对学生的爱心。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和人格的塑造。我们要以正面的榜样影响学生,让他们从我们身上获得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只有用我们的爱心和行动,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结尾:

爱心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它能够温暖学生的内心,激发他们自身的潜能。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像水一样耐心关怀学生,宽容理解他们的错误,关注他们的个体需求,以自己的行动影响他们。只有通过爱心的教育,我们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道路。

《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一个青年来到城市打工,不久因为工作勤奋,老板将一个小公司交给他打点。他将这个小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业绩直线上升。有一个外商听说之后,想同他洽谈一个合作项目。当谈判结束后,他邀这位也是黑眼晴黄皮肤的外商共进晚餐。晚餐很简单,几个盘子都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两只小笼包子。他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外商当即站起来表示明天就同他签合同。第二天,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席间,外商轻声问他,你受过什么教育?他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父亲去世后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个儿的事就中……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端起酒杯激动地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

一个人受过苦,便知道珍惜;一个在贫寒中长大的人,不会不知道勤俭的重要;一个自小就知道努力做事的人不会不对自己和他人负责……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在贫穷中什么也学不到并进而失去人的自尊。

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孩,在一所极普通的中专学校读书,成绩也很一般。她得知妈妈患了不治之症后,想减轻一点家里的负担,希望利用暑假这两个月的时间挣一点钱。她到一家公司去应聘,韩国经理看了她的履历,没有表情地拒绝了。女孩收回自己的材料,用手掌撑了一下椅子站起来,觉得手被扎了一下,看了看手掌,上面沁出了一颗红红的小血珠,原来椅子上有一只钉子露出了头。她见桌子上有一条石镇纸,于是拿来用它将钉子敲平,然后转身离去。可是几分钟后,韩国经理却派人将她追了回来,她被聘用了。

一个在爱中长大的人,他最好的回报也是爱。当爱促使一个人去做他很难做到的事情时,这足以证明爱的力量!

而在一件很细小的、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上也能体现出对别贴和关心的人,他所受到的爱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

有一个岗位需要招人,先后来了四位应聘者。在招聘条件一栏中,有一项条件是必须具备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前三位应聘者都称自己有类似的工作经验,但面对应聘者的考问,很快显示出自己对这一行的无知。最后来了一位男学生,他坦率地对招聘者说,自己不具备这方面的工作经验,但对这项工作很感兴趣,并且有信心经过短暂的实践后,能够胜任它。招聘者毫不犹豫地录用了他。此后他和那个招聘者曾经有过一段对话,那个招聘者说,有很多求职的人在介绍自己的情况时并不诚实,而他为什么能够诚实相告呢?他说小时候有一次他捡了钱,奶奶问他时,他撒了谎。奶奶朝他的屁股上重重地打了一下,然后告诫他:"穷不可怕,只要你诚实,你就有救!"他说他永远记得奶奶说的这句话。试想一个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只能依靠骗来取得众人信任的人,他能行得远吗?一个诚实的人,其实是最需要勇气。他必须敢于面对事实和真理,在别人含含糊糊、唯唯诺诺的时候,勇敢地指出真相。

诚实比一切智谋都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它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教会学生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希望《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能成为广大教师的良师益友。

【阅读有感】。

作为教师,应该对教育关注,我精心拜读了张平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后,感慨良多。这本书从交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的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很多名人也都对这个问题发表过自己的观点,法国罗曼罗兰说过: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前苏联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名家们为探索教育真理,穷其一生精力,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着最好的注解。在这个社会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拜金主义甚嚣尘上,很多人看不到精神教育的方向,尽管人们生活已大大改善,温饱已不是问题,但竞争却更为激烈,于是考好大学,找好工作,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最直接的目的,家长、老师、学生本人也在这条路上辛苦地攀爬着,分数成了衡量一切的根本。尽管有那么多的教育家现身说法,诉说着教育的本质,但社会依然急功近利,学生们为了分数,依然辛苦。

我目前在援藏,受援单位是一所普通的完中,学生基本来自县镇村,条件大多一般,考好的高中以及考上大学更是他们祖辈们几代的期望,但自小家庭条件、教育条件实在有限。那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除了努力提高他们的分数外,还应该做些什么呢?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生存压力如此之大,我觉得,我们首先要教会(更准确的说是给予)孩子自信。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就会精神抖擞,对一切都积极努力,乐观向上,乐于接受挑战;孩子缺乏自信,她就会在任何事情上面前表现出柔弱、恐惧心理,从而失去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影响自身的发展。自信的孩子,学习会有动力,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因为这份认识,会加倍努力,即使成绩暂不如人意,也会保持良好心态,在学生时代,这份心态,会促使他们积极努力的去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进入社会,相信自己能将自己从事的工作干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自信不是在得到之后才相信自己能得到,而是永然相信自己能得到。它是人的意志和力量的体现,也是一个人最值得骄傲的心态之一。

那么如何给予孩子自信呢?首先我们自己要有良好心态,告诉孩子,努力学习,有好分数,敲门砖就会多一块,就会硬一些。无论成绩好坏,分数高低,努力学习的行为本身,就是在锻炼自己。教师有良好心态,就会包容、理解所有学生,有了理解、包容,学习好的自会更加努力,学习不如人意的,也不至于自暴自弃,或压力山大而导致心理问题。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会心情愉悦,接受知识就快,即使差生,也会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走,更容易接受正能量的熏陶。

除了自信,我们还要教会学生自尊自爱。学生有了自尊,懂得了自爱,就会自律,就会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如何教会学生自尊自爱?身教大于言传,成长中的孩子最烦单调枯燥的说教,我们要亲身垂范,要无言的教育,我们自己也要自律自爱。平时,还要多和学生沟通,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用心倾听孩子心声,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效引导学生亲历体验,在亲历体验中懂得什么是自尊,什么是自爱。

我们还要保护学生的自尊。成长期的孩子,没有完人,我们不能随意撕开学生不好的一面。面对有缺点的学生,只能用心交流,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有心人,关注从教育细节入手,身体力行。

和学生有了心的交流,也会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体会到师生平等,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会去尊重别人,平等待人,更会体验到独立人格的尊贵和老师的真爱之心。在了心与心的愉悦中,学生醒悟了;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的思想升华了,灵魂净化了,成绩自会提高。

给予孩子自信,让孩子懂得自尊自爱,懂得尊重别人,在我看来,这就是教育孩子做人的根本。有了这个根本,无论社会竞争多么残酷,生存压力多么巨大,孩子都会行走在正确的路上;孩子的路没有走偏,成才也就指日可待。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对最好的教育的一点基本认识。在教书的这条路上,在日常教学中,我正在无怨无悔、身体力行着。

教育孩子最好的五种口气

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7。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19。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20。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24。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

25。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27。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29。让孩子正确树立心目中的偶像。

《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自己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它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教会学生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一位哲学家说:“一个随外在力量而行动的人,就是奴隶。”一个现代人,首先必须具备独立精神和独立能力。独立,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构成,是人能够立足于社会,发挥其潜力的基础。

也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生活。这句话一点也不错。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就会精神抖擞,对一切都积极努力,乐观向上。我们家长对孩子有信心,就会觉得孩子时时在进步,到处是优点。

相信自己能把学习搞好,积极努力的去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是学习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将自己从事的工作干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的,是事业上的自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假如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会做什么事情都无精打采,打不起精神来。教师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的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

假如孩子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处世乐观进取,做事积极主动,乐于接受挑战;假如孩子缺乏自信,那么他就会在任何事情面前表现出柔弱、恐惧的心理,从而失去了很多学习锻炼的时机,影响本身的开展。

书中讲了这样一段故事,一位优秀的教师在一个学期内就把一个全校成绩最差的班带到了全校第二的好成绩。当有人问他是怎样教这些所谓的差生时,这位教师这样的答复:事实上我没有做什么特别的补习,我只是每天上课前对我的学生说,你们每个同学都可以获得好成绩,只要你每天监视自己多做一道习题,多背一个单词,多考一分。事实上,我的学生们每天都向着小小的目的不断前进,一个学期下来,成绩自然就上去。确实如此,激励孩子其实很容易,只要适当的鼓励孩子,让孩子产生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孩子的自我激励也就产生了。这是一段我最喜欢的故事,因为我自己也常常面对这样的班级,有时候心里着急,就喜欢批评学生责备学生上课不认真,回去不好好做作业,甚至经常疑心学生的成绩都是作弊得来的,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鼓励学生建立学生的自信是最能改变一个人的方法可是却无法在实际中去做到呢,也许是因为我们这些成年人在工作的同时在责任心之外,不可避免的有功利的心,考试的排名,每一次的质量分析,中考压力,多年来象大石一样压在我们的心头,我们总是浅笑着说淡化排名,可是社会上却又特别重视的是学生的成绩,所以每次看到学生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忽略他们的纯真、心爱。

他们所成长的环境,他们叛逆之后隐藏的无助与孤单,为什么有时候看到这些学生都会觉得腻烦呢,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学生的成绩不好,在应试教育的畸形压迫下,我们有点无奈的把学生成绩优秀作为工作中是否有成就感的标尺,所以我们给自己定下了宏伟的目的,然后把压力转嫁给我们的学生恨不得只用几天就把他们教成聪明非凡,所以看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不要小看一分,不要忽略最细微的进步,不要忘记了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心的一项事业。教育是对生命的关心,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由衷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动力,因为,自然界中最能打动与震撼人心的就是生命创造的奇迹。假如古人都能说出不为五斗米折腰,那么今天的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也要坚持不要只为中考成绩而去工作!

选取书中我最喜欢的话来阐明我对什么是最好的教育的理解: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鼓励!这就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我想这就是世界上所有的教育方法所要到达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