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汇报(实用14篇)

小编: 紫薇儿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之间形成和谐、友好、互助的关系,共同构建一个团结稳定的社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民族团结的范文,请大家参考。

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为进一步贯彻学习中央和我市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精神,更好地做好我市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中共山南市委员会山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南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山委〔2019〕91号)文件要求我局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目标,狠抓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工作。以《实施方案》为重点,不断提高全局职工素质,认真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现将我局2020年创建民族团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我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解释,贯彻落实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精神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新西藏”的讲话内容,认真学习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内容,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宣传活动,开展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局面。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创造,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目标。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把民族团结教育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结合起来。同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扶贫帮困、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起来。

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主要内容。

1、层层动员,广泛发动。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局认真贯彻学习牢固树立“三个不离开”、“五个认同”和“五个维护”的思想及时组织干部职工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动员,局领导亲自作动员讲话,并作出周密安排部署要求每位党员干部在实践中努力做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的带头人。在全局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解释,同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采取个人自学与单位组织学习、学后讨论、谈体会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多种行之有效的民族团结活动。不断开展民族团结的新局面,我局以平安山南建设宣传活动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建设、民族工作和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结合我局实际,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既陶冶各族群众的精神生活,又使广大人民群众受到很好的教育。通过典型引路,大力表彰先进,不断推动我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向纵深发展。

4、以扶贫帮困为重点。切实为群众大办好事、实事,不断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新篇章。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始终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赞歌。开展扶贫送温暖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以实际行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思想。不断推动民族团结向纵深发展。我局党支部、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部署、大张旗鼓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全局职工团结奋进,真务实按照当前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努力为各族群众谋利益。进一步把民族团结进步与自己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重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和难点、热点问题入手。切实为他们排扰解难,扎扎实实地办好事、办实事。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办好事,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深入的有效途径。是做好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努力进一步开创我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

 

 

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1.局机关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题学习会,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

2.党支部结合“两学一做”组织全体职工集体学习,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自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知识,教育和引导各族干部职工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适时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知识竞赛活动,巩固学习效果,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3.在确保全局干部职工集体学习的同时,要求各科室、局属各事业单位加强科室学习和个人自学,开展学习心得交流。自觉养成“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的良好习惯。

4.在局机关布置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提高干部职工对“创建”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活动的自觉性。

(二)服务中心。

1.结合民政任务,紧紧围绕婚姻登记、社会救助、社区治理等民政工作,扎实推进xxxx年各项民生任务落实,切实保障民族地区和谐发展。

2.积极开展学法用法活动,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宪法》、《党章》、《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干部职工法制观念和法治能力。

3.扎实开展维稳工作,组织干部深入下访接访,坚持信访维稳工作常态化,积极排查解决各种可能影响民族团结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4.注重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民政干部政治理论、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搭建平台发挥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三)氛围营造。

1.结合“创建”活动,组织职工开展一次“民政一家亲”文化活动,鼓励职工在书法、绘画、摄影、诗歌等文化领域展现才华、陶冶情操。

2.活动“创建”中,结合_周年活动,组织党员开展丰富多彩党建月活动;组织职工开展我与x共成长主题活动,活跃单位气氛,丰富文化生活,增强团结友谊,促进单位和谐。

3.结合扶贫攻坚帮扶联系工作,深入联系帮扶村、共建社区广泛宣传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及科技知识,提高各族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和致富的能力。全心全意为当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基层群众切实感受到“创建”活动带来的实惠。

4.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促进各族群众团结进步的先进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示范带动作用,增强各族群众共同发展的能力和信心。

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工作汇报是工作人员向上级汇报工作的书面材料。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近年来,民勤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全县各项重点工作,按照“突出一条主线、打造三张名片、实施四项工程、做到五个结合、做实六项工作、推进八进活动”的“134568”工作思路,统一思想、持续用力,绘制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民生幸福的美丽画卷,全县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昂首阔步行走在建设美丽幸福新民勤的康庄大道上。

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民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群众工作范畴和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完善体制机制,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织密组织领导“一张网”。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镇、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宣传报道、督查指导、项目协调4个小组,全面加强创建工作组织领导。各镇各部门单位分别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从上到下夯实组织基础。绘好体制机制“一幅图”。召开县委常委会、县委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会,定期听取民族工作汇报,分析研判民族工作形势,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责任,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制定“责任状”“时间表”和“路线图”,切实做到部署、落实、考核三到位。下好严督实导“一盘棋”。对创建工作开展常态化指导,组建3个创建工作督导组,细化督查方案、测评指标、资料清单,对全县各镇各部门单位创建工作进行全覆盖、精准化督导检查,有力保证了创建工作规范开展、有序推进。

始终坚持“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全面推进”工作思路,在各领域和行业选树先进典型,积极培养民族团结进步“擎旗手”“排头兵”,有20个集体(个人)荣获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模范集体(个人),示范引领民族团结工作纵深发展。深入开展“八进”活动,在乡镇,开展与少数民族群众“结对子”“手牵手”“心连心”主题活动,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生产,提升幸福指数。在机关,将民族政策、法律法规作为日常学习和教育培训重点内容,开展专题学习65场次,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民族工作水平。在社区,打造示范街(巷)道10条,加强改进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积极解决劳动就业、医疗保障、子女就学、法律援助等实际困难,推动各族群众相互嵌入式融合发展。在学校,开展手抄报、书画作品展、征文、演讲比赛、主题队会、文艺汇演等教育活动300多场次,教育引导各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企业,打造民族书屋2个,民族工作室3个,建立同心广场1个,宣传长廊1处。将民族团结有效融入员工教育培训和企业文化,全力维护少数民族员工合法权益。在连队,以重联建促融合为主题,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等系列活动,努力营造军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在宗教活动场所,常态化开展“党亲国好法大”“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实践活动和“四进”“三学一做”、平安宗教场所创建活动,深入挖掘和弘扬宗教界团结和睦的积极理念。在家庭,通过层层评选,培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家庭6个,营造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民族团结良好氛围。

始终坚持将宣传教育作为着力点,全力促进创建活动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开展。扩大社会宣传覆盖面。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在公园、广场、宾馆、旅游景点设置宣传铁艺100多件,在政务大厅、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摆放宣传展板520余块,利用出租车灯箱、公交车站台广告播放标语700多条,在城区及各镇主干道醒目位置悬挂横幅600多条,在窗口行业和公共场所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发放宣传纸杯、护裙、抽纸2万余份,对民族团结实行全覆盖、立体式宣传教育。强化网络宣传渗透力。在“绿洲民勤”和“民勤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宣传专栏,登载创建工作动态信息1000余条,制作完成反映我县各行各业创建成果的专题片28部,利用广播电视、“快手”“抖音”等媒介常态化播放宣传,掀起创建工作热潮。提高对外宣传影响度。积极与中央、省级媒体对接联系,在武威日报刊登创建文章2篇,在“中国统一战线杂志”登载文章(信息)4条。全县上下举办歌咏比赛、摄影大赛、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各类主题活动110余场次,开展送科技、送医疗、送法律、送文化“四下乡”38场次,营造人人关心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推动创建工作持续升温。突出宣传阵地牵引力。在少数民族群众较多的企业和学校分别设立民族工作室、民俗文化展览室和学生艺术活动室,精心打造“一厅一园一街两馆”(一厅:民族团结进步展厅;一园:人民公园;一街:苏武沙羊美食街;两馆:防沙治沙纪念馆和乡村记忆博物馆)宣传教育阵地,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实现以宣传促团结,以团结促发展,推动形成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探索创新“创建+”工作模式,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创建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结合。严格落实兜底救助政策和教育、医疗、住房、饮水、交通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完成“两类学校”改造19所,新识别危房改造102户,投入资金2286万元,完成14个镇209个社的自建饮水改造提升工程,输送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1.4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286个,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382人,提升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形成了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携手奋进的生动局面。创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将生态示范区建设融入创建工作,科学防沙治沙,推进节水行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导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植树治沙、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国土绿化行动,累计完成人工造林78.48万亩,工程压沙28.4万亩,通道绿化1232公里,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创建与产业发展相促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动员全县各族群众支持参与产业发展,引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以蜜瓜、茴香、果蔬和肉羊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全县蜜瓜、茴香、果蔬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0万亩、13万亩、15万亩。做精做优以风光核多能融合为主的绿色低碳工业,年内实施工业项目22项,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02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9.03亿元。做特做响以沙漠旅游为主的文化旅游业,推进苏武沙漠和石羊河两大景区建设,打造全域旅游特色品牌,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后劲。

始终坚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创建工作全过程,引领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用文化的力量浸润人心、引领风尚。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依托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摘星小镇、红旗谷、乡村记忆博物馆等旅游景点,释放文化资源经济和政治效益,树立民族团结样板。深入挖掘沙井文化、苏武文化和乡村历史文化内涵,开发民勤毛毡、民勤骆驼客、民间彩绘和民勤刺绣等特色民俗文化。举办苏武山朝山会、金刚岭山庙会、民勤曲子戏等传统演出活动86场次,切实增强广大游客民族团结意识,进一步传承非遗文化、展示民俗文化,赓续民族团结根脉,夯实民族团结和谐的群众思想基础。

始终坚持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使少数民族各项合法权益充分得到保障。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建立流入地与流出地“两头对接”机制,加强“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双向服务、双向管理,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坚持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坚决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在饮食、节庆、婚嫁、丧葬等方面合法权益。走访慰问少数民族困难家庭68次,发动非公经济人士“一对一”帮扶少数民族困难家庭12个,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发展。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建立县级领导接待群众信访工作制度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依法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充分认识到做好民族工作,增进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搞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按照年初召开的省、市相关民族工作会议的要求、任务和目标。采取各种形式认真组织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并结合我县民族团结稳定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的实际,研究制定方案,全面安排部署全县民族团结工作。

(二)健全机构,充实人员。

为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人员变动调整充实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全县13个乡(镇)也相应地调整充实了领导小组,由乡(镇)党委副书记或副乡(镇)长分管民族团结工作,补充配备了民族工作专(兼)职干部。同时,县、乡(镇)继续完善了《施甸县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处理预案》,成立了群体性事件调处领导小组,有力地保证了全县民族团结稳定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强化管理,落实责任。

按照“党政动手,各尽其责,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的原则,结合我县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实际,县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受政府委托民宗局与乡镇签订了《施甸县xx年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书》。民族工作繁重的乡(镇)与村(居)委会签订责任书。使目标责任落实到基层,工作任务分解到个人,形成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任务细化、工作量化的有效管理机制,促进了全县民族团结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四)严格考核,明确奖惩。

县人民政府周密制定全县民族团结工作考核办法,细化考核内容,纳入行政效能考核,量化评分标准。年初组织召开全县民族宗教工作会暨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考核表彰会,传达省、市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xx年我县民族宗教工作,安排部署xx年全县民族团结工作任务,对各乡(镇)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情况进行了综合考评,对民族团结工作开展较好的乡(镇)给予表扬,对民族团结工作开展不够扎实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五)紧扣热点、难点问题,认真排查各类纠纷和隐患。

我县境内居住着21种少数民族,民族问题较为复杂。一年来,我们深入调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尤其对人口较少民族村卫生状况及地方性疾病发病情况作了重点调研,了解我县人口较少民族村发展中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不断探索发展的新路子、新途径。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始终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及时处理民族地区的各类纠纷和隐患,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帮助。为做好民族地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全县xx年纳入财政预算的民族机动金6万元,宗教专项经费7.04万元,乡(镇)也安排相应的责任制专项经费。实现了一年来矛盾纠纷和隐患为零,由于各种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得到及时排查调处,全县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促进了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市民委的帮助下,积极向国家、省民委争取项目,扶持发展我县10个人口较少民族村。为实施好每个项目,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经常深入10人口较少民族村,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工作。我县xx年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建设项目共涉及4个乡镇,6个村委会,11个自然村,受益农户1344户,6891人。项目计划完成总投资435.693万元,其中:上级补助315万元,农户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120.693万元。主要有:姚关镇陡坡村大寨自然村村内道路建设;摆榔乡文化广场、菠萝寨文化室及大中村民房改造工程;酒房乡垭口村卫生室建设;酒房乡垭口村村内道路硬化;木老元乡龙潭村村内道路建设及木老元村大寨子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工程。经过对人口较少民族项目的建设扶持“民族团结示范村”已起到了增进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会及加快布朗族人脱贫致富的示范,已成为施甸县“人口较少民族”扶贫开发工作的示范工程,受到了省、市、县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七)结合今年是民族政策宣传年第三年,加大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民族团结法制意识。

县委、县人民政府把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管理知识列入党校干部培训内容,由县委、县人民政府分管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或县民族宗教事务部门主要负责人专题授课。通过学习和宣传,使广大干部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对民族团结工作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以及增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利用我县“天天过大年”少数民族节日,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增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xx年,县、乡(镇)组织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5期2160人,开展民族团结月(周、日)宣传教育活动6次,受教育面达62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

(八)抓好“人口较少民族”扶贫工作。

我县布朗族脱贫任务十分艰巨。按照xx总理对解决人口较少民族贫困问题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结合人口较少民族生产生活现状,县委、县人民政府统筹规划、整体部署,在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坚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原则,集中力量,整合资金,综合推动,基本解决我县人口较少民族贫困问题。前期以解决群众温饱为主,完成就地脱贫的村寨安居房建设,实施水、电、路、广播电视改造、学校、卫生院等建设项目;如今是巩固完善,以改善群众生产条件为主。县级领导分别挂钩乡、县民宗局干部分别挂钩10个村民委员会实施整村推进。

在中央、省、市、县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做好xx年度项目督促检查、验收工作,共完成施甸县xx年度民族专项资金项目共涉及6个乡镇,11个村委会,17个自然村,实施项目3个。项目计划完成总投资512.123万元,其中:上级补助361万元,农户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151.123万元的验收工作。在抓好上年项目实施的同时,经认真调研和论证,年内积极为少数民族地区向省、市民委完成项目申报“甸阳镇西山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扶持项目”等少数民族发展资金618万元。通过我局领导不懈努力,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目前到位424万元,并经这些民族扶持发展项目的建设,切实为我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促进全县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常牧镇各族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用勤劳和智慧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路上前进,全镇干部群众相互团结、尊重不同的信仰、包容不同的文化,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呈现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幸福画卷。

(一)以夯实基层组织“促”创建。

以强化组织建设为总抓手,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一是提高党员干部素质。镇党委依托各类培训资源,组织农牧区村干部、人大代表等参加党性教育、乡村振兴、基层维稳等各层面培训班31期101人(次),联镇县级领导深入我镇大力宣讲各类政策法规及党的十九大精神8场(次),镇党委班子成员授党课25场(次),进一步强化了责任担当意识。二是开展“大党建+”行动。以“党建+维护稳定”为基础,整合上岗查达毛崖壑驻守点党员资源,成立临时党支部,在掌握群众思想动态,搜集维稳信息、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以“党建+武装”为举措,组织优秀民兵到上岗查驻守点开展整组训练,积极投身参与巡山工作,切实为维护虫草采挖期间的边界和谐稳定贡献力量;以“党建+乡风文明”为载体,通过在拉德村推行“十不三戒两少一承诺”村规民约,选树先进典型等形式,引领全镇各村形成勤俭节约、文明和谐的新风正气。三是打造周屯村史馆。以“党建大提升、民族大团结、文化大繁荣、社会大发展”为主线,依托周屯村独特的屯边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资源禀赋,建成周屯村史馆。旨在让老年人记住乡愁,让青年人励志奋进,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让党员接受党性教育。

(二)以强化宣传教育“抓”创建。

镇党委始终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有机结合,不断筑牢各民族和睦共处的思想基础。一是加强宣传教育。结合中央1号文件、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采取召开党员大会、群众大会,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幅、发布微信公众号、发放民族团结宣传墙历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二是依托载体宣传。以“五星级文明户、村”创评活动、“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为载体,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家庭活动。截至目前,全镇共评选五星级文明户973户,2018年评选“好婆婆”“好儿媳”37人;在各村开展下载安装“守望相助”藏语言文字客户端手机平台活动,让群众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浏览到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在《青海日报》《海南报》《今日贵德》、各级微信公众号推送全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

(三)以加强文化交流“助”创建。

近年来,我镇以文化建设为统领,以举办多种形式的民俗特色文体活动为载体,营造文化大繁荣的浓厚氛围,积极发挥文化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凝聚人心、彰显活力的作用。一是群众性文体活动精彩纷呈。坚持以群众为主体,鼓励引导群众在春节等重要节庆日开展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多措并举加强相邻村社睦邻友好;梅加、卷木、豆后漏、吾隆四村的“团结饭”,结束了四村的水轮纠纷;梅加、下岗查等村的老年人联谊会,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镇营造了尊老爱幼的社会正气;拉德、岗查贡麻等7村联合举办的“民族团结杯”赛马会吸引了甘南州和黄南州等3州8县12个乡镇的参赛选手参赛,进一步弘扬了传统民族体育文化,加强了毗邻乡镇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二是民间协会蓬勃发展。积极鼓励民间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各类协会欣然发展。截至目前,已注册成立弹唱、谚语、拉伊等民间文化协会和赛马等传统体育协会共4个,为传承和发扬宝贵的民间文化奠定了基础。

(四)以推进脱贫攻坚“强”创建。

我镇把推进脱贫攻坚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实实在在的民生变化取信于民。一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以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新建扩建23个村级办公综合服务用房和文化活动室。曲丹峪集镇建设基本完工,便民服务中心、兽医站、养老院、污水处理站等配套设施进入后期收尾阶段,曲丹峪民族寄宿制小学正式投入教学。二是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定居。按照“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基本原则,2017年我镇共实施易地搬迁35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2户,已全部搬迁入住,入住率为100%。今年,我镇计划完成以牧业9村为主的703户易地搬迁安置工作。三是加强培训教育。为进一步激励和鞭策贫困户克服等靠要思想,截至目前,已实施农牧民技能培训28期1240人次,培训工种涵盖藏绣、烹饪、挖掘机、泥瓦工、钢筋工、汉语夜校等,通过实用技能培训,让群众千方百计多渠道、多形式增收、创收。

(五)以维护社会稳定“保”创建。

我镇作为全县地域面积最大的乡镇,边界线长达136公里,草山地界纠纷矛盾突出,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平安边界创建工作,把维护稳定作为全镇中心工作之一,全力化解本地区影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矛盾和隐患。一是深入排查,调处矛盾。针对上岗查片区与同仁县兰采乡边界纠纷遗留问题,通过上级部门的共同努力,去年12月底,曲玛塘地区法定界线内涉及同仁方的土地平稳、顺利的完成了移交工作;积极调处了我镇与尖扎县贾加乡公牧区修路纠纷、尖扎县尖扎滩乡公牧区破坏网围栏事件;成功调处了镇域内拉德与周边六村的草山边界纠纷;化解处理了吾隆与梅加村水源纠纷等影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矛盾纠纷。二是积极作为,签订睦邻友好协议。分别与同仁县兰采乡、尖扎县尖扎滩乡、贾加乡、多加办事处签订了《民族团结进步共创共建协议书》,达成了共创平安边界、共建美好家园的共识。三是信息共享,加强沟通交流。针对草山边界维稳隐患,坚持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综治维稳力量,保持镇、村两级随时沟通协调,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通情况,掌握维稳工作的主动权。四是依法推动宗教寺院工作。扎实开展“寺规僧约”规范年活动,多措并举抓出成效。结合开展宗教用品规范管理、寺院矛盾排查化解、高僧大德与党同行服务社会等专项活动,有效的改善了寺院周边的环境,防范了寺院矛盾隐患,增强了高僧大德服务社会的意识。

经过全镇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2018年,镇机关、上兰角村、斜马浪村、周屯村被命名为州级创建示范单位、示范村,拉德、切扎、色尔加等12个村被命名为县级创建示范村;我镇荣获全省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荣获全国最美家庭1户,全省最美家庭2户,全省“五好和谐寺院”1座。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一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打造进展缓慢,尤其是牧业村示范点打造难度大;二是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打造过程中,创新不足、方法欠缺,亮点不多;三是地界纠纷矛盾突出,影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下一步,我镇将严格按照《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精神,从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创建工作水平,群策群力,形成创建合力,集思广益、丰富创建形式,积极打造切扎村、下岗查村、下兰角村3个州级示范村,努力在全镇形成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实施意见》(青教党组[20xx]49号)和《全州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区活动实施方案》(果教工委[20xx]36号)精神,积极努力做好我校民族团结工作,特制定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宗教政策,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创建活动,进一步熟悉民族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加强团结意识,弘扬民族精神,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加快发展“双语”教育、为教育系统争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做出积极贡献。

三、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围绕加强民族团结,大力推进宣传教育。

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作用。通过主题班会、集体学习,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富有内涵的宣传教育活动进行“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民族团结、维护稳定”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主题班会等宣传教育活动。做到有学习安排、笔记、心得等。总之,要营造出浓厚的宣传氛围。

(二)围绕教育中心工作,大力开展创建工作。

1、成立创建领导小组。

组长:仁增(校长)。

副组长:孙春娥(教务主任)陈世超(少先队辅导员)。

成员:才保、魏廷德、索旦、吉保、昂杰、艾志吉、加宝、

周毛、才增、张成龙、阿吉、格尕卓玛、江日杰、尕忠。

2、组织师生学习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及民族法律法规、民族基本知识等内容,做到四个结合。

(1)、学习与“开学第一课”相结合。

(2)、学习宣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积极发掘民族团结素材,充分利用思品、语文、社会、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进行民族常识教育。

(3)、利用思品课进行宣传教育。

(4)、学习宣传与学校活动相结合。利用学校组织的活动进行宣传教育。

3、结合学生特点,开展系列载体活动,深化教育内容。

(1)充分利用板报、主题班会、观看教育片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2)、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进一步增强师生的民族团结意识,牢固树立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思想。

(3)、开展以“尊重其他民族,各民族友好相处”、“爱我班玛爱我中华”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组织学唱《一家亲》歌曲及爱国金典歌曲,激励广大小学生立志成才,发奋图强。

(4)、结合少数民族及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各类文化体育、走访慰问和联谊活动。

(三)、建立健全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1、学校书记校长是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具体工作由教务主任负责。学校要强化对班主任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组织实施的责任。

2、建立民族团结工作信息报送制度,每月至少上送一篇信息,要及时挖掘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亮点和经验。

四、活动安排。

1、各班出一期“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板报设计活动。

2、开展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

3、组织全体教师集体学习“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9月份:。

1、开展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

2、组织全体教师集体学习“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3、组织各班观看教育片“幸福的向日葵”。

1、各班召开以“学习民族传统文化”为内容的班会。

2、组织全体教师集体学习“我国对民族有哪些政策”。11月份:。

各班级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四个一”活动即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看一部以民族团结为内容的电视片,开一次民族团结主题队会,办一期民族团结板报。

1、收集整理民族团结档案。

多贡麻乡寄宿制小学民族团结工作领导小组。

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和新疆“三史”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推进我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我市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以“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为根本任务,以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为重点,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切实增强广大师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使党和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使民族团结教育深入到广大师生的心中,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提高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重要意义的思想认识,促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

三、基本原则。

以教育教学工作推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与水平。把主题实践活动同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起来,同维护民族团结、结合起来,同繁荣民族文化、实现共同进步结合起来,同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使创建活动更加富有民族特色和学校特色。

四、活动安排。

学校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相结合,与民族重大节日相结合,以开展的各项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创建活动辐射到课内外、校内外,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活动形式,促进、家庭、社会和谐稳定,使活动取得实效,学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创建活动:

(一)在教师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1、利用全体教职工大会集体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创建活动的目标和任务。组织老师通过看视频、邀请民族专家讲座等形式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宗教事务条例》、《清真食品条例》等知识,使教师具备民族知识进教室进课堂的能力,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认真学习文件,领会活动精神,在学习的基础上,指导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2、利用“民族团结教育月”、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民族重大节日,开展民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让教职工进一步了解民族风俗、风情和相关民族知识。

3、在教师中开展民族宗教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使教师,特别是汉族教师了解民族宗教知识,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打下基础。

(二)在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1、在学生中开展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以及增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开展国情讲座。

2、拓宽课堂教育渠道:结合思品、科学、语文、艺术等学科课程,强化民族常识教育。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地域分布特点;各民族在文化艺术、发展等方面的特色和成就;各民族对祖国大家庭的发展所作的贡献,增进各族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让民族教育走进课堂。

3、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

(1)民族教育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2)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3)结合六·一庆祝活动以及建党95周年“红歌大合唱”等活动,歌唱民族团结与进步歌曲。

(4)在学生中开展诵读中华古诗词活动,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学校橱窗、宣传栏等宣传宣传民族英雄人物,背诵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等。

(5)民族知识广播讲座。

(6)开展主题为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

(7)开展“童心向党、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征文、民族团结教育手抄报、民族故事、书法、绘画作品征集活动。

(8)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活动。

(9)组织开展诗歌吟诵表演活动。

(10)召开家长会,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邀请宗教局干部对学生进行民族知识专题报告会等,在师生中普及民族宗教知识。

(13)组织学生到白碱滩区清真寺参观访问,了解少数民族历史,了解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加深民族团结教育。

五、组织领导。

学校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制定民族团结工作实施方案,精心组织落实。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丛红阳任组长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确保活动取得成效。

组长:xx。

全面负责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全面部署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实施。

副组长:xx。

协助校长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具体负责各部门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成员:

xx负责在教师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xx具体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负责在学生中开展系列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xx为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提供物质保障,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湖北省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广泛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我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根据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和鄂民宗发[20xx]3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广泛组织各族群众,凝聚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促进沔城回族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造和谐沔城,创建旅游名镇。

二、创建范围与目标。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示范单位、示范社区、示范村、示范经营户创建活动为载体,努力构建基层民族工作网络,积极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示范社区、示范村、示范经营户活动的过程,变为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过程,形成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强大社会舆论和良好社会风气。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5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单位、社区、村、经营户),并实现示范基地组织机构健全、服务和管理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完备、生态和人文环境良好、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设目标。

三、考核验收与奖励。

3年内,对示范单位、示范社区、示范村和示范经营户的确定,采取各单位、村委会、居委会申报,镇政府审核推荐,省民宗委考核验收的办法进行。

考核验收每年一次,凡通过考核验收的示范单位、示范社区、示范村和示范经营户,由省民宗委授牌并给予一定经费补助,同时在省委、省政府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时,可优先申报模范集体。省民宗委还将以适当方式,对组织实施创建活动有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彰。

四、组织领导。

组长:王桂峰沔城回族镇人民政府镇长。

副组长:魏国权镇委宣传委员。

副组长:蔡宜良镇工会主席。

成员:郑学文镇党政办主任。

周洁镇纪检、宣传干事。

冯兰枝镇经委主任。

潘万军镇农委主任。

唐万柏镇财办主任。

蒋习富沔城回族镇回管会主任。

蒋海堂沔城回族镇中心学校、回民中学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和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为了保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各单位、各村(居)委会要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和领导,结合实际成立创建活动工作专班,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亲自抓,具体负责人抓落实的创建活动工作机制,确保创建工作卓有成效。

五、工作要求。

1、搞好宣传,树立典型。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提高各族人民群众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认识,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创建活动实际,通过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等方式有目的地发现、培养、树立先进典型,并及时加以宣传推广。

2、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单位的密切配合和通力合作,共同推进。在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和村,要建立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广泛吸收各方面参加的创建工作网络,积极组织各族群众开展创建活动,不断推动创建活动向深度、广度发展。

3、明确责任,强化保障。为确保创建活动落到实处,镇政府将把创建活动纳入民族工作的目标责任制,把任务分解量化,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及时收集活动开展情况,定期不定期检查督办,并进行通报,帮助解决创建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创建活动有效开展。

4、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重点做到"五个结合",即创建活动要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创建湖北省旅游名镇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乡村相结合、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相结合,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推动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县总工会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供销社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为契机,结合供销工作的实际,认真开展系列创建活动,取得良好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 保障有力

群雁高飞头雁领,只有领导重视才能保障有力。###供销社党委始终将民族团结摆在优化位置,经常商讨、谋划民族团结工作,全力支持、政府及创建办提出的工作要求。尤其是创建示范县工作开展以来,社领导一直关注相关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

团结进步模范创建活动日常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2.机构人员经费到位。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所需经费由财务组承担,确保经费到位,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近三年来,每年的相关经费约万余元。

二、宣传教育 营造氛围

###供销社注重加强对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以先进的理论引导干部牢牢团结的理念。

一是不断创新宣传活动载体。每年都制定民族团结创建宣传活动计划,做到有方案、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设置固定的民族团结宣传栏,利用每月开展的“道德讲堂”为载体,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便民春风行动、向身边的民族团结先进人物学习、民族团结进社区等活动,。

二是坚持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结合县局中心组学习,统一由党支部安排每季度不少于1次的专门民族政策学习,包括三史、四个认同、五观和六史等内容。同时借助听讲座、滴灌式教育等形式开展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为确保学习效果,我社还不定期进行民族团结知识测试,促进团结创建工作。

三是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征文、知识竞赛、演讲、图片展、板展,组织干部观看民族团结题材的电影。结合网络进行团结宣传教育,开展为民族团结先进人物网上投票活动,弘扬民族团结精神。开展“我为民族团结献一策”活动,鼓励干部积极参与民族团结创建工作。

三、政策落实 干部拥护

2

我社坚持不折不扣地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拥护。

一是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

二是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倡导各民族相亲相爱。

三是坚决维护###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将民族团结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相结合,教育各族干部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坚决贯彻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决策部署,严防因民-族-矛-盾引发纠纷和信访事件。自我社成立以来,没有发生有损民族团结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人和事。

四、评选选优 树立标杆

树起一面旗,引领一群人;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身边的模范最能激发人、引领人,为此,###供销社坚持以正面教育入手,结合创建“文明单科室”和争当“民族团结先进科室”、等争先创优活动,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社结合工作实际,按照评选模范科室和个人的标准,组织开展“文明科室”、民族团结先进科室、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模范家庭等树典型活动,同时积极向、政府和上级单位推选先进典型。

与此同时,我社还大力开展学习先进人物活动,以先进的典型塑造人。坚持不懈的开展“学先进、找差距、比作风、比干劲”活动,学习买买提江吾买尔、李元敏、郭敬义等先进人物,并对照检查自己,查找不足,极大的激发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每年年底,我社都要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县社优秀工作者、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以身边的先进带动身边的群众,形成先进带后进,后进争先进的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五、扶贫帮困 激发民族团结正能量

《县总工会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学校创建民族团结工作汇报范文

如下:

一、学校党支部先后3次召开会议,研究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就有关工作提出安排意见,并制定了《加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反分裂教育责任书》,随后学校党支部与各处室、各班级签订了责任书。

二、学校根据《教育局加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反分裂教育责任书》有关规定,我校也制定了《责任追究制度》。根据调查,我校未发现有不利于民族团结的问题,学校内部也没有出现反动宣传现象。

三、为了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教育,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我校首先召开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了有关民族团结的上级文件,向全体教职工下发了部分宣传材料,学校党支部办公室举办了一期板报,学校教务、政教处召开班主任会议,对班级民族团结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各班级利用周一班会召开了“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据统计,全校召开主题班会3班次。学校召开少数民族团结学生代表座谈会,班级与班级之间建立“结对子”制定,全校已结对子15对,为保证民族团结工作顺利进行,党支部建立党员联系班级制度,将全校近3名党员分配到全校各班,建立了党员联系班级制度。班级内建立了民族团结公约,并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评选文明单位和文明个人的必要条件。目前,学校已评出文明班级12个,文明学生1多人,文明教职工近3人。

四、做好斋月期间的工作,是保证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为做好此项工作,我校在斋月来临之前,专门召开教职工大会,做出安排,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对学校食堂伙食进行检查,保证学生生活质量,学生宿舍加强检查制度。

五、学校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班会,全校3个班级、学校2次先后与我市五中、十三中开展学校与学校、班级与班级结对子活动,两所学校的领导到会讲话,初一年级和初一(4)(6)班的学生参加,并演出文艺节目1多个,并互赠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纪念礼物。最近学校与我市都办联系,赠送扶贫衣物5件。

六、本学期开展结对子活动,党员与班级,学校与外校,学生与学生结对子,效果良好。

七、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在周一进行,教职工大会在周三召开。

八、我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高一年级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召开主题班会12场,高二年级开展禁毒教育,召开辩论会3场,各班选代表4人参加,学校政教处对主题班会进行认真评比,评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8个,学校还举办“预防艾滋、远离毒品’图片展一次,学校向全校师生发放《预防艾滋教育手册》上百份,教育面广、形式多样,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特别是有些主题班会开得非常成功。

九、在加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反分裂教育方面,我们的做法是十分有效的。一是领导重视,二是制度健全,三是责任明确,四是班级落实,五是宣传广泛,六是检查到位,七是奖惩明确,八是突出重点,九是寓教于乐,十是加大投入。

当然也存在不足之处:

一是个别师生还不重视,参与意识不强,二是个别班级的主题班会组织准备不充分,效果不是很好,三是结对子的工作还需进一步扩大,四中学生中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五是学校树立的先进典型的事迹宣传还不够广泛。

总而言之,这次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组织得力,内容丰富,措施到位,效果良好。我们将深入持久地开展好这项活动,使民族团结之花开遍校园内外。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汇报

今年我局民族团结工作以第30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为切入点,立足实际,结合“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活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展了以“肩并肩、爱国情”团结共建,“手拉手、兄弟情”结对帮扶,“根连根,骨肉情”温暖入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1、领导重视。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把民族团结工作纳入交通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与交通业务工作相结合,使民族团结工作真正融入到我局工作的方方面面。

2、组织机构健全。

我局民族团结工作能做到由领导班子进行会议讨论,由办公室制定工作计划、

活动方案。

做到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加强组织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及组织功效。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我局民族团结工作完善了各项。

规章制度。

形成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3、注重宣传。

积极组织会员学习,利用学习、横幅、公交车张贴标语等形式,加大宣传民族团结工作力度,在全局上下提倡“团结、友爱、互助”的民族团结精神,体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齐头并进共发展。

4、活动开展。

开展了民族团结徒步活动,我局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要搞好民族团结工作,不光在上班工作时间,还要在职工的业余闲暇时间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活动。今年夏天,通过组织,自愿报名等方式举行了民族团结徒步活动。在活动中,大家深刻感受到了团结、互帮、互助的重要性。通过此次活动,全局干部职工对民族团结工作都有了一个更高的认识。

开展了民族团结运动会,在万物复苏的春夏相交之际,我们交通系统和财税系统共同开展了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的运动会,同时这也是一次深刻体现民族团结精神的运动会,我局四名少数民族同志中有三位参加了此次运动会,其中两位少数民族同志还拿上了名次。

开展了“手拉手、兄弟情”结对帮扶活动。交通局为下岗职工艾显目提供了机关卫生清洁一职,并为其缴纳五金和发放工资。每逢佳节,单位还会给她家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让她时刻能感受到来自组织和党的关怀。

5、

下半年工作计划。

(3)继续发扬、宣传有关知识。

(4)加强与帮扶对象的联系,更详细的了解他们的困难,争取开展更全面,更细致的帮扶活动。

山西省是少数民族散杂居省份,有53个少数民族成份近12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0.35%,呈大分散、小聚居特点。由于处在连接我国东西部回族带的中心地区,我省少数民族人口总量虽少,但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全省有42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分布在6市22个县,除1个蒙古族聚居村外,其余都为回族聚居村。有近百个少数民族相对聚居的社区、学校、企业。每年有近3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我省求学经商务工。

20xx年以来,我省牢牢把握民族工作主题,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抓好日常和平常工作,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力的促进了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一、强化基础建设,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加强领导机制建设。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将民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初步形成了民族工作研究机制。在省领导协调下,省民委兼职委员单位进一步加大了对民族工作的支持。省民委建立了与少数民族代表人物联系交友制度,委主要领导定期与市、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联系,形成了联系沟通机制。20xx年,省人大听取审议了省级政府关于全省民族。

工作报告。

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做好民族工作“重在平时、重在交心”作为衡量干部队伍建设的标准,通过聘请高层次领导、专家授课、与中国社科院合作举办民族宗教知识系列讲座、请省民委兼职委员单位开办系列讲座、到民族工作先进省、市学习考察等方式强化对党政领导、民族工作干部、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省民委建立了与市、县两级党政领导联系沟通机制,共同推进工作。同时,各级党委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全省现有少数民族市厅级干部4人,县处级120余人。省、市、县三级少数民族代表、委员均超过了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数。

三是加强基层建设。不断推动基层执法主体建设,推动市、县建立健全管理网络和两级目标责任制,初步形成了“主体在县,延伸到乡,落实到村,规范到点”的工作格局。按照“工作任务重、工作有特色、经费缺口大”的原则,省民委逐步加大对市、县(市、区)和社区、聚居村创建活动工作经费支持。

二、强化宣传教育,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基础。

全省各级党委宣传、统战和政府民族工作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探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途径和方法。20xx年,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委印发了《关于贯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交流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我省创建活动的通知》,对全省创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20xx年,广泛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活动,召开了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交流会,命名了首批18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并授牌;20xx年组织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评选活动,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先进事迹,全省有6个集体、8名个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营造了“民族一家亲”的和谐氛围。

一是集中开展宣传。全省连续12年集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手册、开辟“民族团结专栏”、组织知识竞赛、制作播放主题宣传片、微电影等方式,加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强化少数民族群众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和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群众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搭建活动平台。以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民族文化健身活动、民族节日庆祝等重大活动为平台,不断扩大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影响力,全省各市通过开展“民族文化艺术节”,“比团结、比发展、比贡献”竞赛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征文比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书画作品展、民族团结进步演讲比赛、清真食品烹饪大赛、慈善募捐等活动,拉近了党委政府和少数民族群众、少数民族和汉族群众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各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争当先进模范的热情。

三是突出“六进”活动。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积极动员各族群众广泛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学校、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学校创建丰富多彩,全省大中专学校积极为少数民族学生搭建成长平台,组织多种活动,促进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沟通交流,不断增强学生们的民族团结意识和集体归属感;长治市组织开展了“民族大团结、共筑中国梦”青少年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把创建活动作为学校教育主旋律,围绕“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主题,组织藏班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开展汉藏学生手拉手、举办藏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在各族学生心田播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使他们从小感受、理解、学会了民族尊重、民族平等、民族进步的真正内涵。今年,学校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社区创建活动蓬勃开展,20xx年长治市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代表人物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在民族宗教界开展“一岗双责”社会履职活动,组织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分组包片少数民族聚居社区,通过建立工作机制,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团结稳定工作,当好少数民族群众的“连心桥”、“稳压器”和“暖心人”。一年来,成功化解各类社会矛盾30余个,整合帮扶资金90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10余人。同年,长治市城区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省属国有企业把创建活动纳入企业精神文明一体化考核,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建工作机制。在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营造团结氛围、助推企业发展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农村创建富有特色,翼城县北关村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村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六进”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共同进步,构筑了各族人民共促团结、共谋发展、共建和谐的良好局面。

四是高度重视对口援疆工作。20xx年至20xx年,省财政拨付资金6.55亿元实施援疆项目61个,提高了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增强了受援地内生动力,促进了民族团结,为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全省各地坚持创建活动与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相结合,与维护社会稳定相结合,坚持把重点放在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上,放在温暖人心争取人心上,让少数民族群众切实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既激发了少数民族群众促进民族团结、参加祖国建设、服务回报社会、维护和谐稳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增强了少数民族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依赖和信任。

一是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加快少数民族聚居村脱贫致富步伐。五年来全省累计投入专项发展资金7009万元。42个聚居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一村一品”种养殖产业初步形成,科技培训机制更加完善,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xx年全省少数民族聚居村农民年人均收入为5262.4元,特困村由20xx年的10个减少为8个,3个村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村。全面落实国家扶持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全省29家民品企业近3年享受国家优惠利率贴息资金2.35亿元,生产补助和技改贷款贴息1270万元,有效提升了企业服务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能力,20xx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1.24亿元,完成纳税1.83亿元。依法推动清真食品业健康发展,20xx年,全省清真食品业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清真食品加工企业19家,拥有全国驰名商标2个,山西省著名商标5个。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物质基础。

二是积极促进少数民族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实行少数民族学生中考照顾政策,积极改善民族小学和山大附中西藏班办学条件,投入专项资金,帮助西藏班学生改善学习生活条件。注重涉及民族团结文艺作品的挖掘和创作,新编历史剧《傅山进京》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取得了优秀成绩。精心培育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成绩突出。

三是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全省形成了在重要节日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慰问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和救济困难户的关怀慰问工作机制。依照国家有关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公民恢复民族成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将回民公墓列入其中,予以保障;依法加强清真食品监管,各市都成立了清真食品安全工作领导组,建立了清真食品监督员队伍,太原、阳泉、晋中、晋城等市将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群众的肉食补贴列入财政预算,维护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创新服务管理,做好流动少数民族群众工作。

我省始终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作为开展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坚持在“平时”、“交心”上下功夫,从组织领导、工作原则、工作机制等方面安排部署,努力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赢得了各族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

一是加强保障机制建设。省委、省级政府20xx年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来我省务工经商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20xx年颁布实施了《山西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参加社保、子女入学等方面依法依规作出了安排部署;20xx年成立了山西省新疆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工作小组,建立了山西省新疆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全省各地各部门也制定了具体的贯彻措施,为做好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工作、促进流动少数民族群众待遇平等,维护其合法权益,提供了组织、政策保障。

二是坚持服务为先。各地各部门坚持服务亲情化,管理精细化,实现了单一管理向服务与管理并重的转变。通过成立少数民族联谊会,建立少数民族服务站,发放联系卡、结对帮扶、举办文体活动、走访慰问等方式尽力为流动少数民族解决就业、就医、就学、司法等方面的困难,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阳泉市创立了“12345”工作法(“1”是紧紧抓住流动人口中的代表人士;“2”是依靠市伊协和清真寺;“3”是落实清真肉食补贴待遇享受、就业培训服务、子女上学入园服务;“4”是建立市、县(区)民宗部门上下协调,与有关部门左右协调,输入地和输出地协调,与相邻市县跨界协调四大协调机制;“5”是实现引导入寺、引导遵纪守法、引导社区发挥作用、政策咨询引导、引导依法维权,实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立体化、全覆盖);晋中榆次区在繁华市场为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划片设立专门的经营场所;临汾市建立健全由民族、公安、工商、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伊协和外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参与的外来少数民族联谊会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外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进行政策、法律法规和城市管理规定的培训,提高外来少数民族依法经营、文明经营和服从城市管理的自觉性。长治市开通“民族一家亲”微信服务平台,形成了“三必清、三必谈、三必帮”的“三个三”工作法(即:强化沟通,做到“来源地清、暂住地址清、职业清”;强化联系,“每周一次电话联系、每月一次见面联系、每年一次座谈联系”;强化服务,做到就业困难、办理手续、生活困难必帮),20xx年被国家民委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五、强化日常督导,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底线思维,坚持依法行政,经常性地对全省民族团结创建活动进行督导,培养典型、推广经验,加强日常不稳定因素排查,及时清除隐患。各级各部门完善了应急处突领导机制和工作预案,在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全力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我省已连续多年未发生较大规模涉及民族因素的群体型事件。

总之,我省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注重发挥学校、乡村、社区和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应该看到,创建活动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活动进展不平衡,大部分单位活动开展手段单一,创新不足,拓展延伸不够等等。同时,山西面临走出转型新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在发展过程中,加快推进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大发展,是事关全省转型综改和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课题。因此,大力营造各民族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不断加强对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的领导,引导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共同进步,任务艰巨。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将在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上下功夫,以“圆好团结梦,追寻发展梦,实现中国梦”为根本任务,更加有力地推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加有力地推动民族工作社会管理和服务创新,为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学校创建民族团结工作汇报范文

学校是省教育“9+3”计划、“百校大战”50所重点建设的项目学校之一。学校依山而建,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校园位于龙里县城北龙瑞山下桃园——贵新高速公路龙里出口处,是一所全日制公办职业高级学校。是“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单位”、“国家星火带头人培训基地”、“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贵州省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贵州省安全文明单位”。是首批50个“贵州省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贵州省教育扶贫百校基地”。是贵州省第152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黔南电大龙里工作站所在地.校园占地面积266亩,建筑面积68000㎡。学校现有教职工203人(其中专任教师179人),在册学生4616人。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为对广大师生进行更系统、更全面的民族团结教育,今年,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活动,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我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简要汇报如下: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学校不断加强管理,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完善运行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管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加强全面协调,促进落实。二是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列入学校计划,同时专门出台了《龙里县中等职业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工作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实施办法与途径,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行统一安排。

为使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一是利用校园广播,每天中午、下午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和热爱祖国的宣传教育,党的民族理论宣传教育,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宣传教育,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宣传教育。二是制作宣传栏进行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各民族的民风、民情和民俗,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三是以专业部位单位举办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讲座。让广大学生在了解民族知识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四是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以营造浓厚的氛围,形成了强有力的宣传声势,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深入全校师生心中。

开展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关键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想更好地对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是关键。因此,我校一方面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定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一系列民族教育相关文件精神,使广大教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政策,增强全体教职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业务培训。为了提高教师民族团结教学业务水平,学校专门对全体教师进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专题讲座。各教研组结合《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新课标的要求,定期组织各科任教师进行业务学习,进一步细化各学科、各年级的民族团结教育的渗透点、结合点,适时融入、补充和延伸,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民族团结方面的教学,是深化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民族共同发展,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一是利用主题班会活动时间,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的新活力。二是学科教学注重渗透。在各学科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的素材,学校主要采取学科知识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方法实施教育。教研组根据各学科的特点,组织专题研讨,深入发掘民族团结教育渗透点,分解任务落实内容。重点是将民族团结相关知识融入德育教学过程中。

2014年以来,学校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一是举办“节庆”活动,增进交流、互助感情。引导学生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传统习俗,利用本地区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重点节日,开展民族文化展示和民族传统体育竞赛,促进各民族同学们的交流和沟通,增进和谐互助的感情。二是利用校园网络,组织观看民族团结视频资料,组织学生回家收看有关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片,了解我省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三是班级出版以“民族团结教育”、“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理论知识”等为主题板报。宣传民族团结相关知识、本地区民族文化传统。四是利用音乐课组织学生学唱民族歌曲,学跳民族舞蹈,积极学唱、传唱民族团结歌曲,充分展现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创和谐的精神面貌。五是开展“我爱家乡”民族团结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通过参与社区活动,深入了解民族地区民俗风情、发展变化。

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活动,学校全体师生增长了民族知识,提高了民族意识,融洽了民族氛围,深切地感受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树立了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培育下,民族团结教育之花正开遍校园。

虽然我校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过程活动中进行了积极有效地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一蹴而就,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去思考、去实践、去解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认真听取各位领导及同仁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客服困难,积极创新,努力使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民族团结教育的工作汇报民族团结教育的教案

我校地处尼勒克县最东部,学校始建于1974年。20xx年合并为一所汉、哈合校的一贯九年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55亩,目前有17个教学班,在校生762名,小学557人,初中2xx人。寄宿生241人。教职工70人,少数民族教师38人,大专以上学历30人,党员32人,少数民族党员15人。双语幼儿园221人,共设5个班。学校是一个由汉、哈、回、维、蒙等多民族师生共同组成的民族团结大家庭。

近年来,我校荣获了获自治区教育科技系统“模范职工之家”、“收费达标校”、“六个好学校党支部”、“先进党组织”、“绿色学校”、尼勒克县民族团结“先进集体”、教育工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我校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始终把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提高师生民族团结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管理为抓手,落实工作职责。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政治性、政策性强。学校不断加强管理,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完善运行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和规范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加强全面协调,促进落实。二是健全工作制度。制定并完善了《教职工政治学习制度》、《学校维护民族团结与稳定的责任追究制度》等相关制度,形成了责任明确化、工作具体化、校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具体抓的良好工作格局,有效促进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三是认真组织实施。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列入学校计划,同时专门出台了《种蜂场九年制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实施办法与途径,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行统一安排。

二、以宣传为手段,营造浓厚氛围。

为使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一是在“看”上下功夫。学校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学校还制作了“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展板,每学期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板报是班级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二是在“听”上下功夫。学校利用校园广播站每周一次大力宣传各民族知识,宣传各族人民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及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广大学生在了解民族知识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以营造浓厚的氛围,形成了强有力的宣传声势,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深入全校师生心中。三是在“宣传月”上下功夫。学校以每年的五月“民族团结教育月”为契机,把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举办演讲比赛、民族团结手拉手活动、主题班会,利用黑板报、广播站等宣传媒体,大造声势,使宣传教育活动有声有色。

三、以培训为平台,提升教师素质。

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是关键。一方面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一系列民族教育相关文件精神,使广大教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政策,增强全体教职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业务培训。为了提高教师民族团结教学业务水平,今年,学校专门聘请了县民族宗教局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专题讲座。各教研组结合《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新课标的要求,定期组织各科任教师进行业务学习,进一步细化各学科、各年级的民族团结教育的渗透点、结合点,适时融入、补充和延伸,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创建民族团结工作简报

按照团党发[201z]1号文件精神,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营造各民族共同团结友爱,共同学习进步的良好校园氛围,团小学紧紧围绕“弘扬团结友爱美德,共建和谐美好家园”这一主题,认真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

团小学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简报3月10日团小学召开了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动员大会,党支部书记陈xx做了动员讲话,并组织学习了“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三史”的教育,会后94名教职工进行了发族团结教育政策理论考试,使全体教职工进一步熟悉民族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加强了民族团结意识。

团小学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教育活动,4月21日上午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全体师生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学校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抓紧抓实,要求党员、少先队员带头做民族团结模范。同日,各班级开展了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班会并以板报形式来宣传、教育民族团结相关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民族团结意识,牢固树立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的思想。

县民政局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计划

2022年,我局将以***总书记对民政工作、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对老龄工作的批示指示精神为总指引,以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标兵和高水平建成精准保障、幸福颐养、人人慈善、和谐自治、暖心服务五个标杆区为总目标,以问题为导向,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一方面多跨联动,打破各条线边界,实现救助、养老、未保、社会工作、慈善之间的多元互动,提升民政整体工作水平。另一方面项目推动,对上积极争取试点改革项目,争先进位,实现工作项目化,项目节点化,节点责任化,推动__民政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全市前列。

一是切实履行兜底职能。完善主动发现机制。依托省级“_+_+_”大救助信息系统高额医药费预警等功能,主动发现存在特殊困难但本人不具备申请能力的对象,将“沉默的少数”纳入救助体现精准救助,实现共同富裕“一个也不漏”。提高社会救助服务效能。继续推进审批权限下放工作,明年完成_个街道的下放,实现审批下发全面推开。健全急难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街道(镇)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强化临时救助和突发公共事件困难群众急难救助,及时化解人民群众遭遇的各类重大急难问题,最大限度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事件发生。

二是切实做好基本养老服务。明确中心城区_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引进周边已经运营成熟、服务有效的第三方承接运营。谋划余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内标准化老年食堂建设,完善“标准食堂+助餐点+送餐服务”的老年助餐体系,进一步提高享受助餐老年人数。加快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依托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到____年底建成___张以上。扩大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范围。支持有需要的普通老年人家庭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逐步推动由“兜底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以慈孝二期建设和区级养老机构谋划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我区养老机构硬件档次。推动____年省民生实事工程失认知症照护专区建设,床位占比不少于我区公办养老机构床位_%。继续推进康养联合体建设。建设定位清晰、职责明确、上下联通、转接有序的康养联合体,____年建设_-_家。

三是切实做好困境儿童关爱。推进全区___多位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的关爱、帮扶工作,开展系列活动和结对帮扶等,并对有需求的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干预等工作。

四是切实推进殡葬改革。一是狠抓标准化建设。加快推动《__区殡葬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落地。实现公墓经营国营化。各类新建公墓必须由各级国资建设运营并管理,不允许个人承包。现有公墓在承包期满后,也应由国资经营管理,不得再续租。推动生态化、园林化公墓建设,打造_-_个示范性墓园,树立殡葬服务的标杆。二是狠抓规范化管理。明年计划制定出台我区农村公益性墓地(含骨灰堂)的管理办法。对农村公益性墓地(含骨灰堂)的管理职责、墓地的规划与建设、墓地的审批和管理等进行规范。三是狠抓监督整治。对殡葬服务窗口进行经常性专项监督,确保真实、准确地掌握情况。对群众关注的殡葬服务单位收费问题、公墓建设中的违法违规问题、殡葬服务单位的办事流程问题和内部管理问题联合各相关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群众身后丧葬服务规范。主要是联合区发改物价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我区的殡葬服务机构开展检查。

一是打造多部门参与的为老服务场景,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对标***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观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居家养老整体水平。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六个老有为目标,突出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与教育局、卫健局等合作探索老小共融全龄友好交互、家庭养老床位、一站式健康舱、一键式就医、学习陪伴快乐社交、长者明星演艺培育等多跨服务场景。一是在环境上提升。以“活力养老”及“快乐养老”为宗旨设计包括logo墙背景、功能导视、指示牌、防撞条等在内的统一居家养老服务视觉识别系统,通过扶手、坡道、智能化适老电子设备、适老家居等硬件及办公桌椅、公共桌椅(沙发)、装饰画、窗帘、绿植、玩偶公仔等软装改造打造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内欢乐友好的长者活动氛围,吸引更多健康活力老人参与活动及学习。二是服务质量上提升。整合提升原有各中心(站点)资源及设施,制定各类服务内容及规范,通过课程体系标准化、项目合作体系标准化、为老公益组织标准化、模块场景体系标准化因地制宜选择服务形式,进一步提升站点个性化服务能力,努力打造以活力老人为主体,涵盖全部老人的居家健康活力养老服务框架,为老人提供多样化、普惠型基本养老服务。

二是聚焦困难群众,打造精准保障、人人慈善的多跨慈善救助场景。全面落实省委袁家军书记“谁该帮、帮什么、谁来帮、帮到哪、帮得怎么样”的批示精神,打造社区+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社工+慈善组织的多跨联动的社会救助场景。以深化“爱在__”慈善救助行动为主,以“暖心服务、爱在__”工作理念,引导社会力量立足自身专业特点和独特优势,对政府现有救助资源和救助政策无法覆盖以及政府救助后仍未摆脱困境的人员提出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开展生活帮扶、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涵盖物质和服务等多方面精准的、立体的、分层的“物质+服务”需求帮扶服务。

三是以线上线下“居民会客厅”建设为抓手,打造“人人自治”的基层社会治理多跨场景。全面落实***总书记“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的批示精神。以实施社区服务大厅亲民化改造提升为切入点,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进一步强化社区与居民、社会组织等互动融合,推动社区服务模式向邻里化、亲情化转变,让“居民会客厅”真正成为社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功能大客厅。制定社会工作站标准运行模式,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以乡镇(街道)为主阵地,以服务需求为导向,推动专业服务开展,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推动基层各方联动,更好发挥社会工作在基层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__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贡献力量。

四是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市级改革试点,打造具有__辨识度的民生治理品牌。大力推动省级创新实验区建设、“幸福码”延伸、养老人才培育场景、补领结婚证、“_易养”特殊老人关怀场景等省市改革试点工作,在机制创新、能力提升、队伍打造等方面不断发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创设出具有__辨识度的民生治理品牌,在全省全市打响__的名号。

一是双向培养,党建业务同频共振。为了不断满足新时期民政工作需求,全力培养综合型民政业务人才队伍,我们将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政治素质教育和条线业务培训,确保党建和民政工作同频共振、双向促进。一方面,打造“情暖__”党员益行活动。立足养老服务、困难帮扶、社区治理、儿童关爱、专项服务民政特色,拟订方案,依托全区党员干部力量,为困难群体服务。同时,深化“北民先锋”党建品牌建设。根据各科室重点工作,做实做细“北民益学、北民益助、北民益行、北民益老、北民益童、北民益事、北民益社”七个子项目,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把党建工作与实际业务紧密结合起来,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另一方面,多元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制定系统性、全面性的业务培训计划,各个科室、下属事业单位根据工作内容,对街道(镇)、社区(村)的基层民政工作人员进行政策、实务培训,提升民政服务水平。

二是双线培育,干部队伍提质增能。打造一支与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民政干部队伍。多形式强化政治素养,以周二夜学、科长说、微型党课等形式开展中央,省委、市委、区委精神学习贯彻和__民政新发展理念大讨论,强化民政理论知识;以课题调查研究和年轻干部导师活动为抓手,深化工作实务能力。多渠道强化为民能力,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载体,拓展为民服务水平,努力营造开拓创新、奋勇争先、争当标兵的氛围,为市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作出突破性、创造性贡献。

三是多跨共进,专业人才优选优培。一方面,加大社工人才培育。完善社工职业准入,健全全区统一招录体系,探索建立考生后备资源库和后备人员缺额补录制度,适度向具有一定工作年限、实务能力强的人员倾斜,并通过强化传统培训、实施社工导师计划和“培力营”活动,加大省市级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和市区级社工导师培育力度,打造更趋合理的社工队伍结构。同时,建立社工考核机制,奖勤罚懒,激发工作积极性,形成__社工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加大养老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养老服务人员和养老护理员知识和技能培训,将法律知识、职业道德、从业规范、质量意识、健康卫生要求和心理学、营养学等方面内容贯穿全过程,提升康养服务人员实际操作技能及综合职业素质水平,暂计划年度培训___人次,年新增持证护理员__人以上,每万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达到__人以上。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汇报材料锦集

近年来,民勤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全县各项重点工作,按照“突出一条主线、打造三张名片、实施四项工程、做到五个结合、做实六项工作、推进八进活动”的“134568”工作思路,统一思想、持续用力,绘制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民生幸福的美丽画卷,全县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昂首阔步行走在建设美丽幸福新民勤的康庄大道上。

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民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群众工作范畴和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完善体制机制,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织密组织领导“一张网”。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镇、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宣传报道、督查指导、项目协调4个小组,全面加强创建工作组织领导。各镇各部门单位分别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从上到下夯实组织基础。绘好体制机制“一幅图”。召开县委常委会、县委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会,定期听取民族工作汇报,分析研判民族工作形势,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责任,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制定“责任状”“时间表”和“路线图”,切实做到部署、落实、考核三到位。下好严督实导“一盘棋”。对创建工作开展常态化指导,组建3个创建工作督导组,细化督查方案、测评指标、资料清单,对全县各镇各部门单位创建工作进行全覆盖、精准化督导检查,有力保证了创建工作规范开展、有序推进。

全力维护少数民族员工合法权益。在连队以重联建促融合为主题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等系列活动努力营造军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在宗教活动场所常态化开展“党亲国好法大”“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实践活动和“四进”“三学一做”、平安宗教场所创建活动深入挖掘和弘扬宗教界团结和睦的积极理念。在家庭通过层层评选培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家庭6个营造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民族团结良好氛围。

始终坚持将宣传教育作为着力点,全力促进创建活动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开展。扩大社会宣传覆盖面。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在公园、广场、宾馆、旅游景点设置宣传铁艺100多件,在政务大厅、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摆放宣传展板520余块,利用出租车灯箱、公交车站台广告播放标语700多条,在城区及各镇主干道醒目位置悬挂横幅600多条,在窗口行业和公共场所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发放宣传纸杯、护裙、抽纸2万余份,对民族团结实行全覆盖、立体式宣传教育。强化网络宣传渗透力。在“绿洲民勤”和“民勤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宣传专栏,登载创建工作动态信息1000余条,制作完成反映我县各行各业创建成果的专题片28部,利用广播电视、“快手”“抖音”等媒介常态化播放宣传,掀起创建工作热潮。提高对外宣传影响度。积极与中央、省级媒体对接联系,在武威日报刊登创建文章2篇,在“中国统一战线杂志”登载文章(信息)4条。全县上下举办歌咏比赛、摄影大赛、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各类主题活动110余场次,开展送科技、送医疗、送法律、送文化“四下乡”38场次,营造人人关心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推动创建工作持续升温。突出宣传阵地牵引力。在少数民族群众较多的企业和学校分别设立民族工作室、民俗文化展览室和学生艺术活动室,精心打造“一厅一园一街两馆”(一厅:民族团结进步展厅;一园:人民公园;一街:苏武沙羊美食街;两馆:防沙治沙纪念馆和乡村记忆博物馆)宣传教育阵地,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实现以宣传促团结,以团结促发展,推动形成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探索创新“创建+”工作模式,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创建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结合。严格落实兜底救助政策和教育、医疗、住房、饮水、交通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完成“两类学校”改造19所,新识别危房改造102户,投入资金2286万元,完成14个镇209个社的自建饮水改造提升工程,输送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1.4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286个,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382人,提升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形成了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携手奋进的生动局面。创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将生态示范区建设融入创建工作,科学防沙治沙,推进节水行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导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植树治沙、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国土绿化行动,累计完成人工造林78.48万亩,工程压沙28.4万亩,通道绿化1232公里,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创建与产业发展相促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动员全县各族群众支持参与产业发展,引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以蜜瓜、茴香、果蔬和肉羊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全县蜜瓜、茴香、果蔬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0万亩、13万亩、15万亩。做精做优以风光核多能融合为主的绿色低碳工业,年内实施工业项目22项,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02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9.03亿元。做特做响以沙漠旅游为主的文化旅游业,推进苏武沙漠和石羊河两大景区建设,打造全域旅游特色品牌,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后劲。

始终坚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创建工作全过程,引领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用文化的力量浸润人心、引领风尚。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依托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摘星小镇、红旗谷、乡村记忆博物馆等旅游景点,释放文化资源经济和政治效益,树立民族团结样板。深入挖掘沙井文化、苏武文化和乡村历史文化内涵,开发民勤毛毡、民勤骆驼客、民间彩绘和民勤刺绣等特色民俗文化。举办苏武山朝山会、金刚岭山庙会、民勤曲子戏等传统演出活动86场次,切实增强广大游客民族团结意识,进一步传承非遗文化、展示民俗文化,赓续民族团结根脉,夯实民族团结和谐的群众思想基础。

始终坚持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使少数民族各项合法权益充分得到保障。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建立流入地与流出地“两头对接”机制,加强“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双向服务、双向管理,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坚持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坚决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在饮食、节庆、婚嫁、丧葬等方面合法权益。走访慰问少数民族困难家庭68次,发动非公经济人士“一对一”帮扶少数民族困难家庭12个,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发展。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建立县级领导接待群众信访工作制度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依法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