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活动总结(实用12篇)

小编: QJ墨客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教训进行总结和反思的过程,有助于个人和团队的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参考。

乡村振兴活动总结

按照安排,现将20xx年度相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是加强对干部员工的思想教育。以打造学习、服务、党建、文化团队为抓手,多形式开展好员工思想宣传教育工作。二是积极发现问题。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提醒教育、谈话警示,对公司干部员工做出通报处理3人次;对xx村村组干部进行集中谈话3次、个别谈话6人次。三是健全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了公司管理制度,制定了绩效考核标准,每月进行严格考核,作为评先选优、绩效发放、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xx月xx日公司20xx年度总结表彰会上,对公司管理层、部门负责人进行综合测评和专项党风廉政测评;xx月xx日xx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述职测评会上,组织村组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进行了民主测评。

(一)公司经营管理方面。主要取得三个方面的成果。

二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xx月份前完成了部门、人事、薪酬改革,出台了业绩评价和考核标准,健全完善了各项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完成了多测合一资质增项和乙级测绘资质升级换证工作。全年从人才培养、设备配套、质量管理、降本增效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全年开展清收清欠专题活动,做优做活“死账”“坏账”。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全年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

三是企业文化建设增辉添彩。通过建设学习型团队、打造服务型团队、建设特色企业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公司发展合力。

(二)驻村工作方面。20xx年xx月以来,何局长、周局长、吕书记、梅书记10次到xx村,推动资金、项目、责任“三个捆绑”工作落实,我作为第一书记,主要抓好“五个推动”。

一是推动“强组织”。通过向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汇报,上争资金30余万元用于xx村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升级;推动并组织成立了xx村第一届乡贤理事会,并于腊月二十八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积极调动村“两委”积极性、主动性,做到帮办不代替、到位不越位。

二是推动“固成果”。建立72户脱贫户防返贫常态化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组织16名帮扶责任人共同抓好脱贫户结对帮扶工作。

三是推动“兴产业”。加强与乡贤理事会成员、优秀企业家、成功人士的沟通交流,做好产业的规划发展,20xx年底新发展银花种植100余亩,20xx年计划种植红粱600亩、花椒100亩,同时,指导并用好村级集体资源。

四是推动“共治理”。协助抓好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培养文明乡风,协助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五是推动“办实事”。协助优化村级公共服务,推动落实教育、医疗、卫生、饮水等政策。

20xx年在局党委的领导和关怀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断强化自身的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践行好“每一名自然资源人走出去都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同时,在公司经营管理和驻村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市委市政府十二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八不准”规定,并严格执行好请示报告制度,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和工作纪律。

乡村振兴活动总结

近日,甘州区南片乡镇组织开展了一场精彩的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区级宣讲比赛。比赛现场,参赛选手从书记讲情怀、代表讲历程、群众讲变化三个不同角度,讲述了自己的感悟体会,抒发了对党的崇高敬意和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无限热爱。像这样激发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的“村内练”“乡内比”“县内赛”等不同规格比赛,全市已累计开展500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3.2万人次。

今年以来,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全市各县区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创新方式方法,紧扣工作重点,持续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不断提升基层干部服务群众能力水平,有效增强农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

如何让“练兵比武”更富成效?

我市通过学政策、补短板,问需求、办实事,综合考、晒成果进行“作答”。

全市各县区严格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返贫监测帮扶等当前重点工作抓学习、强基础,形成上下衔接、互学互促的联动机制。通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培训班、驻村帮扶工作例会、“队长讲政策、队员说村情”视频讲解活动等,不断强化干部理论基础。通过在田间地头学、现场观摩学、实地讲解学、讨论交流学、知识问答学,不断提升干部实践经验。目前,已组织开展各类学习、培训2315场次。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第一书记、乡镇包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干部注重在现场“练兵”,坚持在“广袤天地”间锻炼和提升自我,做到了在田间地头看发展变化,在农户家中讲政策标准,营造了比拼赶超、争优学先的浓厚氛围。各乡镇组织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包村干部在谋划推动重点任务落实中拓思路、强本领、长才干,通过组织观摩学习,听取发展报告等形式,对照他人找差距、相互打擂亮本事,进一步开拓了视野、明晰了思路,达到了互学互鉴谋发展的目的。各县区组织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村支部书记等活动对象在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练兵强技,通过亮成绩、展风采,树信心、展未来,充分展现乡村发展的生动画面。

通过问民意、问困难、问需求,全面了解掌握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农村改革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掌握群众在产业发展、持续增收、住房、饮水、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困难和需求。通过查政策落实、查矛盾纠纷、查风险化解,排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础设施配套、稳岗就业、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等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存在的矛盾纠纷以及风险隐患。目前,开展政策宣传498场次,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245件,解决急事难事345件。同时,鼓励“书记讲”,采取书记述职、交流发言、即兴演讲等方式,着力检验村干部“说”的能力。开展“知识赛”,采取知识竞赛、问卷调查、知识测试等方式,着力检验乡村干部政策知识储备的“深”度。6月23日至24日,组织召开全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重点工作观摩推进会议,对6县区24个示范点进行观摩点评,通过“晒工作、评亮点、谈心得”,“晒”出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的新成绩,展现特色亮点工作,检验了乡镇党委书记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汇聚起乡村振兴新动能。

年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总结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法典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xx县司法局以民法典宣传月为契机,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以“民法典进农村”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全面构建“1+2+3+n”的全民普法大格局。

一场考“典”,抓住“关键少数”

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县司法局和县普法办编制了《民法典专题考学测试题》,组织各镇各单位开展民法典专题考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和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两屏”齐宣传,“典”亮美好生活。

为进一步扩大民法典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县司法局协调各镇各单位,利用金嘉超市、康德广场等公共场所大屏幕和led屏滚动播放“民法典”宣传短视频和宣传标语,利用农村大喇叭播放“民法典”音频,把民法典的声音不间断传送到农村,打通民法典宣传“最后一公里”。

三贴近宣传,同步齐诵“典”

5月20日,县司法局联合各有关单位在钱东镇举办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的集中宣传活动。采用贴近人民群众的方式方法,现场发放宣传资料、设置诵读台,送典入户活动三同步,向群众解读《民法典》《反有组织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传授防范养老诈骗知识,针对群众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深入浅出进行讲解,引导群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让群众身体力行,现身诵典,引导大家一起来学习民法典、宣传民法典,化身民法典宣传员,领略不一样的“法律盛宴”,进一步增强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举办n场法治讲座,“典”燃学法热潮。

充分运用村居法律顾问平台,让法律顾问律师深入村居、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围绕群众日常关注的重难点问题、围绕青少年的权利义务等,对民法典相关知识、违法行为的自我防范、加强自我保护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生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断提升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

西部乡村振兴活动总结精选

我镇在区委、区府坚强领导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我镇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立足镇情,精准发力,全力推进“经济、生态、人文、幸福”四个高坪特色乡镇创建,现将该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围绕五个方面,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是“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我镇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成立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江洪同志任组长,镇长欧建、人大主席江振声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在农办负责乡村振兴日常工作。确保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一)抓特色产业发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不断发展壮大优势产业。

1.产业布局不断完善,把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全力推进玄顶村花椒基地1400亩、瓦店村中药材基地500亩、高峰村李子园300亩、月台村和冒咕村粮油基地500亩、冒咕村柑橘和桃子等水果300亩以及新兴村竹鼠生态养殖。

2.多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实施“三变”改革,实现青山绿水为金山银山,冒咕村在2019年被评为“三变”试点村、市“绿色新村”,实现生态优美、农户增收,推进冒咕村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提质增效;成立冒咕村、高峰村综合服务社,实现了农业、服务业的融合;“小川东道”提档升级,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新修文化墙2堵,休闲亭、茶铺、商铺等4个,修复古道石板2000米,安装移动公厕3座。沿途栽植行道树、风景树、果树等树苗8000株,形成集采摘、休闲、娱乐、饮食于一体的乡村游发展典范。

3.耕地利用效益提升,实施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200亩,水稻保险500亩,全镇家庭农场及专业合作社达到26个,其中区级龙头企业1个,农业经营主体69个。

4.加速生态建设,2017年全镇在原森林覆盖率48%的基础上新增退耕还林2018年2800亩,2019年2150亩、农村“四旁”植树800亩、农田林网和特色经济林新造250亩、农田林网和特色经济林改造400亩。共实施营造林6400亩,目前森林覆盖率达56.6%。生态河长制工作有序进行,狠抓了污染源清理、入河排污口普查活动,开展工业、生活、农业农村面源、河道内源“四大”污染集中整治,制定了一河一策,责任明确,治理到位。

(二)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1.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协助开展大安公路高坪段9公里、瓦莫路5.3公里、茨玄路7公里、升级改造。推动新建和升级改造灌火路、堰黄路、李白路和天唐路“农村四好公路”12公里。

2.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位于新兴村的重点水源建设工程麻柳冲小一型水库项目已开工建设,实现自来水主管网全覆盖。为保障群众饮水安全,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瓦厂沟水厂、青龙水厂现已移交鑫发集团,麻柳冲水库现已开工,瓦厂沟水厂启动户户通二期工程、青龙水厂户户通三期工程正在实施,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统筹。

3.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环保、市政、公路、河长制多部门通力合作,统一管理,避免了管理上的推诿、扯皮现象,形成了“户清扫、专人保洁、镇集中处理”的环卫模式,制定村民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使村庄环境管理走上规范化、长效化轨道,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

4.加大镇容镇貌综合整治,乱搭乱建彩钢蓬、遮阳伞,车辆乱停乱放、摊点乱摆乱放等“顽疾”得到明显改善,修建青龙、冒咕公厕3个,统一规范天宝场店招店牌,实施天宝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持续推进青龙场镇农贸市场、停车场、文化广场和休闲步道建设。新添置路灯89盏,安装公路沿线栅栏5.6公里,确保场镇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

5.农村综合环境明显改善。新修泥结路4公里、便民路4公里、实施玄顶村产业路3.5公里,推进冒咕村“美丽乡村”、“绿色新村”建设,实施高峰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

(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加大了招商引资,不断培育壮大超市、商贸等协同发展,着力繁荣城乡市场。

2.加大农贸市场基础建设和污染整治;。

3.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发展邮政、中通、顺丰等物流站点3家。

4.实现电商、金融、超市“三进村”,成立电子商务便民点8个,打造市级电商2个。在确保市场秩序稳定、规范有序前提下,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四)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1.大力推进精准脱贫工作,今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48户、437人,实施危房改造c级12户、d级57户,投入扶贫资金86余万元,解决85户建卡贫困户的四配套问题。

2.农业惠民资金、社会福利资金精准落实到人到户,民生救助资金,应救必救,应保尽保。农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48余万元,水库移民直补资金8余万元,生态效益、退耕还林资金254.8余万元。发放城乡低保金335余万元,残疾补贴、临时救助、特困供养救金67余万元,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150余万元,合作医疗保险参保11652人。

3.农村承包地确权工作正在顺利实施中,依法依规、化解矛盾纠纷,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度,现已完成前期指界、勘验、绘图工作。

4.强化扶持引导,现有家庭农场10个、专业合作社16个。

(五)生态美村建设开始启动建设。

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不断完善农村水电气路讯房等设施升级改造,今年在全镇投放837户卫生厕所指标,统一免费实施,引导农民开展公厕革命,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社投放、村收集、镇转运。持续开展退耕还林和国土绿化行动,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实施村级公路沿线植树造林,现我镇的冒咕村评为市级绿色新村,切实筑牢生态屏障。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市政、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2.贫困面大,因病因残因智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产业弱、人才缺。

3.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面广、管理人员少,设备设施简陋,需进一步加大投入。

4.出台奖励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投入到乡村振兴中来。

5.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的带头辐射作用有待提高。

“乡村振兴”战略活动总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利用专业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知识,调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我们选择在暑假空闲时间,对自己家乡周边的乡村进行实地调研与分析。

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的社会实践与以往的都不相同,组队是在线上,讨论也在线上,除了实地调研,其他的工作都在线上完成,虽然实践队员不能面对面的交流,但是依旧出色的完成了每个人的工作。在实践活动开始前,我们先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查询,然后共同完成了问卷的制作,并在网上发布。接着实践队员每天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实践调研,并完成记录和实践报告新闻稿。在实践过程中,每位队员都会遇到大小不一的情况,但是都被一一化解,在实践过程中锻炼了自己,也成长了不少。为使更多的村民能够了解到国家颁布的乡村振兴战略,队员走街串巷不断地在村民中间宣传国家战略,帮助村民更好地了解国家政策。在实践活动的最后,队员自发在村庄中打扫公共设施,为美丽乡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经历了此次的社会实践调研,以及走访调查,实践队员更加深入了解到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这次的实践活动是实践队员了解社会、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我们大学生也可以用自身的实践行动去关心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为乡村的振兴奉献自己的一份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贫富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

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由于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特别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カ军。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增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和农村产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文化振兴是灵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人文之美。如果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是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真正的灵魂。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不仅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进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传承好乡村文化,增加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及其产业。还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生态振兴是根本。“录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能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由于前些年农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无疑为农村生态振兴带来了更多的难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解决。必须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索农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

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必须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根据培训班安排,6月8日至11日,第三组学员赴浙江先后考察了__县荻__村、__村,__市__村、__村,__县__村,__区__村、__镇,__县__村、__村、余村等地,通过现场观摩、入户调研、研讨交流等方式,对所到村庄的产业发展模式、工作推进方式、市场运作形式等进行深入了解,基本达到了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经验的目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经验。

考察过程中,我们亲身体会到,浙江各地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所到之地村村如画、处处皆景,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兴旺发达,一派生机盎然景象。客观来讲,__在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人文积淀等方面同浙江各区县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但经过深入思考,我们与浙江最大的差距还主要体现在发展理念和推进方式上,这方面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规划引领标准高。各考察点所在的市县(区)把规划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依托高水平设计团队,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规划理念上,充分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不贪大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__村邀请__省美院参与村庄规划设计,孝义文化成为贯穿古村落建设的主题。__区__村委托绿城设计团队(gad)打造的“杭派民居”,成为山水相映、入乡随俗、就地取材、低碳环保的诗画江南样板。在规划体系上,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龙头,全面制定涵盖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的规划体系,实现了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资金化。在规划执行上,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建设。所到之处,没有发现有私搭乱建等行为,很少有与整体环境不协调的建筑,做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__县余村以“竹海景区”定位纳入天荒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科学布局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坚持一张规划管到底,关停污染企业,加快旧村改造,实现了村民建房、村庄发展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得到了有效实践。

(二)产业融合业态新。所到村庄在业态发展上都力求创新求异,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突出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的结合,跳出了“景点体验”这种传统模式,精心打造多元新业态综合体,实现了三产的有机融合。__市__村采取引进农业企业、集中流转土地、统建大棚出租的方式,大力发展铁皮石斛产业,推出铁皮石斛文化养生健康旅游路线,带动餐饮、民宿、农产品销售近3000万元,实现了从经济薄弱村到“铁皮石斛特色村”的华丽转身。__县__村以“产居相融悠然碧门”为定位,利用现有的竹制品产业,突出文创引领,搭建电商平台,培育网店30余家,电商销售年交易总额近1亿元,实现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淳安县下姜村成立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精品民宿,打造“群众观教育培训基地、彩色农业观光体验基地、旅游休闲清凉度假基地、传统手工艺品加工基地”,“下姜逐梦”荣膺__湖旅游新十景。__市__村依托下山移民新村,建立民宿接待中心,对村民进行规范化培训,遵循统一管理、个性化服务的经营模式,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

(三)精细管理环境美。__生态环境本来就十分优越。本次考察所到之处,映入眼帘的都是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卷。更难能可贵的是村民在生态环境保护上高度自觉,无论是考察沿线还是所到村庄,不管是河道沟渠还是道路两旁,视野之内几乎看不到生产生活垃圾,这与当地政府的精细管理和群众的环保意识密不可分。__县__村早在20__年就率先推行垃圾不落地试点,实行“定点投放、定时收集”,每天早上垃圾清运车到村里收集垃圾,村民自觉分类倾倒,在收集过程中均做到“垃圾不暴露、转运不落地、沿途不渗漏、村容更整洁”。__县环溪村探索“中国式”垃圾分类——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两类,村里大街小巷分类设置黄色、蓝色垃圾箱,每家每户统一配发分类垃圾桶,引导农户分类倾倒,分类处理。值得一提的是,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环溪村采用太阳能微动力技术,实施自动化控制运行,生活污水经过节水池、无动力厌氧池、三格人工湿地、沉砂池,最后的出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污水处理与村庄美化、环境绿化得到有机结合。

(四)文化增色底蕴深。文化是一个地方最能够打动人心、嵌入记忆的符号。浙江各地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成为对游客最具吸引力的“软实力”。当地政府把地域文化作为提升内涵的灵魂,不遗余力的进行精准定位、深入挖掘。__县__村作为千年历史的“孝义第一村”,在建设发展中打造古风荻浦的品牌文化,重点挖掘古孝义文化、古戏曲、古造纸、古树木四大特色古文化。深澳村着力加强古村落保护和利用,坚持修旧如旧,不搞大拆大建,擦亮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品牌。环溪村以周敦颐后裔族据地为依托,传承爱莲文化,弘扬廉政文化。__区__古镇充分利用江南地区明清古建筑群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优势,依托古镇千年文化积淀和山水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旅游,建设影视基地,打造运动休闲产业。特别是浙江各地在民居保护和文化展示中既突出原真性,又实现差异性,既在外部改造上展示地方风格和特色,又在内部装修上融合现代生活方式,做到了简约而不简陋,乡土而不老土,实现了传统风貌与现代设施有机统一。如__村把猪圈、牛圈修缮改造成具有乡村特色的猪栏茶吧、牛栏咖啡屋;__村十二间房民宿利用旧厂房打造充满后工业主题气息的艺术民宿,成为民宿界网红。

(五)多元参与机制优。纵观浙江各地乡村建设,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推进,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共建理念贯穿于发展建设之中,是__模式成功的主要因素。政府主导,就是在规划编制、资金整合、项目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做好基础性工作。__县、__县都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实行以奖代补,主导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村庄整治、产业培育、改水改厕、下山移民、农居改造等建设项目。农民主体,就是突出发挥村规民约的自治作用,把重大决策、规划蓝图交给群众民主决策,不断激发农民群众、农村集体的主人翁意识和建设主体作用。社会参与,就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美丽乡村的新机制。__市__村和__村、__县__村无不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产业经营、旅游开发,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市场运作,就是要尊重市场规律,通过公司与农民或农民合作组织合作等方式建设村庄、经营村庄,让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__县__村以村级开发6%留用地入股新建商业楼宇、标准厂房,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60余万元。

二、启示和思考。

当前,全区上下正在深入推进思想大解放,推动工作大提升。__之行,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正确理念的引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只有摒弃陈旧观念,厘清错误认识,才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征程中轻装前行。

(一)克服妄自菲薄的思想,勇于作为。浙江经济基础好、自然禀赋好,乡村建设起点高、起步早,与之相比我们确有不少差距。但是__作为__主城区,生态环境、地理位置优越,山水特色、人文优势明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应该更有信心。

(二)克服等待观望的思想,主动作为。不能把上级政策倾斜、资金投入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条件。要摒弃“等、靠、要”的错误思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有限资金,主动谋划、创新推动,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尤其是调动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有序作为。乡村振兴非一日之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乡村建设也不是简单的城市化,推倒旧居建设整齐划一的移民小区。要将精致设计、精致建设、精致管理贯穿乡村建设的始终,有序推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三、工作建议。

从这次外出学习考察的情况和浙江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探索与实践来看,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个全面的、综合的、统领农村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政策要求严、利益关系多、推进标准高,紧密结合__实际,系统设计,协同推进。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突出规划引领。邀请国内一流规划编制团队,高起点编制全区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进一步细化确定全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点和建设时序。编制规划要避免走过场、撑场面的形式主义,注重与其它各类规划融合,努力实现“多规合一”,形成城乡一体、相辅相成、互促共进的规划体系和建设思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于重点村庄,建议试行农村住房建设带图审批制度,提高现有《农宅户型设计标准图册》使用效果,严控建筑风貌。

(二)坚持示范带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撒胡椒面”,一哄而上。要结合全区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重点做好城区周边、景区附近、公路沿线、江河沿岸村庄规划建设。加强与__本地高校合作,每年选定一批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规划建设管理的试验示范,不追求固定模式,因村制宜,突出特色,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从而以点带面,形成重点示范、梯次开花、竞相发展的乡村振兴生动局面。

(三)加强产业支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要充分发挥__生态环境良好、人文底蕴深厚的优势,加强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养老、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不断增加群众收入。要树立经营村庄的理念,最大限度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借力社会资本,运用市场机制,把各村所具备的生态环境、乡土文化的优势转化为发展的显势,盘活存量资产,利用闲置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四)注重生态治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农村垃圾、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作为乡村生态治理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农村垃圾处理要围绕推行垃圾分类和建设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开展工作,引进和应用成熟的垃圾处理技术,基本实现对农村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农村污水力求接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不能接入的,参照__村模式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村庄绿化重点加强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要通过评选美丽庭院、文明家庭,设立“垃圾兑换超市”,引导村民培育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乡风。

(五)促进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要坚持“利用是最好传承”的理念,注重发挥文化资源经济属性,以散落在广大乡村的古建筑、古民居为依托,大力发展具有__特色的文化产业,打造精品民宿、修学研学、摄影写生、古道穿越等一批新型业态,实现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的转变。要深层次挖掘村庄文化元素,加强村庄文化阵地建设,把弘扬传统美德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让乡土文化回归乡村,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尚,真正让人“看得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六)整合各方力量。整合涉农政策、资金、项目,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调节和激励作用。制定农村建设工程以奖代补办法,本着“村民自筹、财政奖补、项目整合”的原则,对重点村的厕所改造、村庄绿化、民居改造、清洁能源利用、文化建设、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项目进行奖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引导农民利用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等平台,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达到投工投劳、出资出智共建美好家园的目的。

20__年,__市在省委的统筹领导下,克服疫情、台风等不利因素影响,聚力推进、保质提速,三农发展势头良好。

一、提振县域产业,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完善。

一是农业产业集群有序推进。推进__x吨特仑苏核心工厂和x处万头牧场建设,启动__二期建设项目,推动皓月肉牛养殖基地、小拉哈和牛全产业链项目落地。

二是龙头带动作用逐年提高。一口猪公司成功晋级国家级龙头企业,__米业等x家公司晋级省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数量达到__x家。

三是赋予产业增收动能。开展农产品+天猫等网络平台活动,累计销售额突破____万元,带动农产品线上销售量同比增长__%。

四是特色产业发展迅速。__县大银鱼养殖面积扩大到__万亩稻蟹综合种养面积x万亩以上,特色养殖产量力争实现__万吨,同比增长x%。

二、改善农村环境,打好三年行动收官战。

一是重点任务提速推进。抢抓疫情后施工黄金期,建成生活垃圾处理站x座,乡转运站__座,村分拣中心__x座建设农村室内厕所____户、菜园革命示范村__个、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站x处。

二是规划编制有序实施。编制__市__民居设计图集,全面完成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推进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完成村庄规划的村__个。

三是四季会战持续攻坚。压茬推进四季行动,以村屯内环境集中整治、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秋收后环境整治、探索形成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为重点,清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__x万吨,绿化村屯__x万亩。

三、促进乡风文明,基层宣传阵地持续发力。

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宣传。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工程,开展某某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网络主题活动。

二是文化四季风吹进农家院。组织开展全民k歌百湖百姓音乐会金色田野等系列活动,开展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__x余场次。

三是城乡结对共建文明。围绕提高村民文明素质、促进乡风文明、整治村容村貌、帮扶脱贫攻坚四个方面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共建活动,全市__x家文明单位共投入资金____万元,援建项目__x个,帮助农民__万余人。

四、补齐设施短板,农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乡村基础设施持续投入。投入____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__x处;硬化农村公路__x。x公里;乡镇和建制村均已实现客车通达;改造危房____户。

二是乡村公共社会事业有效覆盖。中小学基本实现楼房化,中心小学基本配备了物理等实验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__x%。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____万人。

三是乡村各项服务不断完善。开展农技推广线上培训__期,受益农民__x万人次。建成__个综合文化站,__x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__x个文体活动广场。

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教育资助、学校改善等工作,顺利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工作,现__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将扶贫部门的贫困家庭信息库与学生学籍库进行数据比对,确定受资助学生范围。同时,结合扶贫信息库动态调整的特点,组织各乡镇中心校对区域内贫困学生不间断进行排查,提高受资助学生信息核对的准确率,让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覆盖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确保资助无遗漏。__学年纯农牧民子女就读大中专学费资助__人,资助资金__.x万元;建档立卡特别(中职)资助学生共计__名,共计资金__万元。

二是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按照“六长”责任相关要求,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建立摸底排查机制,加强对各乡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请假进行摸排;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做到“一生一案”,确保做到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

三是加大改善办学条件力度。__年投入资金__.x万元,新建__县第二幼儿园、宜牛乡中心校教学楼、续建__县洛须九年一贯学校等项目;针对我县冰冻期长、雨季长、施工期短等制约工程建设的弱点,同时为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我局明确提出“学校校长为学校项目工程现场负责人”,并安排局机关干部职工到学校担任项目工程现场代表,监督工程质量,督促工程进度。

四是落实普惠性幼儿园支持力度。现有单设幼儿园x所,附属幼儿园__所,均属于公办幼儿园,村级教学点__个;__年投入幼儿保教费__万元,实现普惠性幼儿园全覆盖。

二、下步打算。

一是扎实开展资助政策宣传。通过宣传手册、明白卡、宣传栏、致学生及家长资助政策一封信、主题班会等多形式、多维度进行宣传,确保全社会对政策全知晓。

二是建立教师“一帮一”帮联制度。安排教师与每一名贫困学生、农村低保、孤儿、残疾学生等学生进行“一帮一”联系帮扶,定期进行走访,向家长宣讲政策,及时了解学生就学情况和受助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三是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配置向农村学校倾斜和支持力度。提高教学装备水平、教育信息化水平和师资水平,大幅度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农村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乡村振兴活动总结

12月16日,城关镇采取知识竞赛和访谈问答等方式,开展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镇党政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各村党组织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各村参赛人员及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参加活动。

知识竞赛设置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三个比赛环节,内容涵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要求、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产业就业、乡村建设等。比赛现场,由各村党组织副书记、驻村工作队成员等组成的“擂台选手”激情作答,真正比出了比武打擂的“火药味”,比出了竞相发展的“精气神”,比出了“后进赶先进,先进争一流”的浓厚氛围。

“本村攻坚期间发展了哪些特色产业,这些产业现在怎么样了?”“2021年以来与已脱贫户利益联结机制是怎样的,实际带动增收效果好不好?”……工作访谈现场,各村党组织书记围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村级访谈提纲,紧扣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饱满的热情,阐述了本村发展的短板弱项和思路前景,表明了自身存在的差距不足和履职决心,真正做到了乡村振兴工作思路“一本账”、政策措施“一口清”,锤炼了遇事不躲、遇事能办的过硬本领,达到了增进交流、明晰差距、鼓劲加油的目的。

通过开展“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进一步引导镇村干部把党的科学理论铸入灵魂、融入血液,鼓足干事创业精气神,挺起担当作为铁肩膀,争做乡村振兴政策明白人、服务群众知心人、业务操作的内行人。

下一步,城关镇将坚持把“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疫情防控和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任务落实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一支敢啃“硬骨头”、善于“吃苦头”、能打“攻坚战”的镇村干部队伍,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强保障。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灵璧是奇石之乡、钟馗故里、垓下之战古战场,素有“奇石虞姬钟馗画,灵璧三宝甲天下”之美誉,辖区总面积2125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30万,耕地211万亩。20xx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社区)308个,20xx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934户94986人,建档立卡贫困村73个,贫困发生率为8.11%。20xx年全县7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xx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灵璧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经过历年的动态调整和动态管理,现有建档立卡脱贫人口30246户97023人(不含监测对象中的脱贫户)、监测对象20xx户6942人,其中今年新增监测对象27户121人。20xx年、20xx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位居全省“第一方阵”,2名扶贫干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13名扶贫干部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一)聚焦责任落实,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防止返贫致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不断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先后40次通过县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会议,切实用于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及时调整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高规格成立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个工作专班,构建“1+5”领导机制,班长均由县委常委担任,并由政府副县长担任副班长,明确工作职责,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部门合力共为、镇村推进落实”的工作体系。三是强化部门会商。48家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先后10余次会商协同推进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形成了协调配合、资源共享、高效运转、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四是强化镇村力量。拉紧责任链条,夯实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责任,明确2名党政班子成员分管有效衔接工作;重组乡镇乡村振兴工作站,配备308名村级乡村振兴专干。五是强化督导调度。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先后调研有效衔接工作xx次,发现问题28个,解决问题28个;制定《灵璧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监督工作清单》,常态化开展有效衔接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监督检查;先后8次组织人员深入镇村一线开展督导调研,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督促整改。

(二)聚焦政策落实,保持政策总体稳定。一是抓好衔接政策解读。大力开展政策宣传,组织政策专题培训191场次,不断提高乡村振兴系统干部政策业务水平;通过干部入户、媒体宣传、政务公开等方式开展政策宣传,提升群众政策知晓率。二是抓好财政政策衔接。20xx年乡村振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83亿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0719.65万元、统筹整合其他财政涉农资金76xx.8万元),共安排基础设施类、产业扶贫类、就业脱贫类等项目495个,有力推进了乡村产业发展。三是抓好金融服务政策衔接。扎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建立健全提前预警机制和风险补偿金制度,坚持日通报、周调度,20xx年发放小额信贷资金2956户1.43亿元,落实贴息资金947.91万元。四是抓好土地政策衔接。继续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省内交易政策,统筹安排不少于5%新增建设用地转型计划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五是抓好人力智力支持政策衔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计划、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聘农村教师等263个;培训农技人员1xx人,选派科技特派员88人,引进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70余人。

(三)聚焦工作落实,全力推进重点难点。一是持续开展动态监测帮扶。建立健全网格化监测、信息共享比对、分类帮扶、定期评估等机制,组建3687个网格,配备5172名网格员,构建全覆盖四级网格化防返贫致贫监测体系,累计比对住房、教育、医疗、救助等预警信息4161条,排查并解决各类问题xx59个;新增监测对象27户121人,分类制定帮扶措施92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二是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目前,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人口务工170人,占搬迁劳动力的80.57%;实施特色种养有38户,对不能外出务工人员,通过发展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三是持续加强衔接资金和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库,储备项目2111个,概算投资8.97亿元;20xx年度下达我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07亿元,涉及项目495个,截至目前项目开工率100%,完工率98.79%,支出率97.47%。我县20xx至20xx年共投入扶贫资金27.36亿元,形成资产xx.06亿元,已全部录入国办系统。四是持续实施“一体四联”消费帮扶。认定公布企业164家、产品261个,26家企业成功注册832平台,上线农副产品76个,今年累计帮销产品5.7亿元。

(四)聚焦成果巩固,持续提升脱贫成效。一是落实控辍保学机制。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累计发放困难学生资助资金2980.47万元、受益学生55183人次;“雨露计划”发放资助资金735.15万元、受益4895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6.12万人,无一例失学、辍学现象。二是落实防范因病返贫致贫机制。全面落实健康帮扶综合医疗救助政策,实现“一站式”即时结算,切实解决“因病返贫”问题,全县家庭医生签约5万余人,脱贫人口就医共计受益39.32万人次。三是落实住房安全保障。建立常态化住房安全保障动态监测、保障、协作机制,开展群众住房安全和危房改造质量“回头看”行动,逐户排查群众住房安全隐患,逐一开展住房安全鉴定,积极推动问题整改,20xx年完成危房改造任务181户,保障了群众住房安全。四是落实饮水安全长效管理。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今年投资2976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41处,实现了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五)聚焦问题整改,确保问题动态清零。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针对中央巡视整改、20xx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省年中暗访、20xx年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查、市年中督查等各级各类反馈问题,分别成立专项整改推进领导小组,严格按照“谁分管谁负责”原则,常态化开展一线督导、一线调研。二是强化部门协作。多次召开县直部门会商会、座谈会等,修订完善方案、研究细化举措、会商解决问题。三是强化排查梳理。组织县乡村组四级网格员5172名,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开展全面排查,形成问题台账,建立“四项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四是强化挂图作战。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工作,主动对标对表,针对中央巡视整改反馈脱贫攻坚方面问题1个,制定落实整改任务3条,已完成整改;针对20xx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共认领和排查各类问题6个,共制定落实整改任务17条,已完成整改;针对省暗访反馈问题,共认领3个问题,制定落实整改任务13条,已完成整改;针对20xx年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查,共认领9条问题,制定落实整改任务24条,已完成整改;针对市年中督查反馈问题,共认领11条问题,制定落实整改任务27条,已完成整改;针对市42周-44周及47周反馈问题,均制定整改方案,均已完成整改。

(六)聚焦多元帮扶,构建接续帮扶体系。一是接续县级领导联系帮扶。坚持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制度,县级领导划片包干20个乡镇(开发区),实行责任捆绑,指导联系乡镇有序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二是接续驻村帮扶。全县向77个选派村,选派第八批驻村工作干部233名。三是接续定点帮扶。及时调整充实帮扶力量,全县共有各级帮扶责任人6840人,实现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全覆盖帮扶。四是接续县域结对帮扶。深化交流合作,今年以来两地主要领导互访4次、挂职交流干部16人;开展镇村结对共建,实施“南菌北移”“北猪南供”“两园共建”,落实帮扶资金1600万元。

(七)聚焦乡村发展,全面开展五大行动。一是开展特色产业提升行动。立足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以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为引领,深度谋划特色产业项目,投入产业发展衔接资金1.65亿,实施到村项目40个、到户产业项目6897个;巩固建设特色种养业园区74个;持续开展光伏提升行动,累计开发光伏公益岗1.11万余个,今年新开发光伏公益岗1401个,今年累计实现光伏收益6631.90万元。大力推进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灵璧县杨疃镇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建设,打造“一核一带三园”的总体空间格局,计划建成24间智能温控菇房、9条发酵隧道,12月底正式投产运营。二是开展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提升行动。今年以来,举办线下、线上招聘活动200余场次,送岗上门5000余人次,印发就业岗位信息手册(折页)3.5万余份,抖音直播带岗、微信招聘20余次,延续支持扶贫车间务工奖补政策。同时,用好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中“务工月监测采集外出务工情况模块”,实时监测务工数据,目前务工人数为3.67万人,占20xx年底脱贫人口务工就业的104.56%。三是开展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高标准推进农村改厕、垃圾处理、品质提升等工作,已排查整改问题厕所2506户、新建砖砌式户厕8000户、新建成改厕服务站点15个;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理汪塘2632口、沟渠1501公里、无功能建筑3.3万平方米,着力打造特色产业村、党建亮点村、文明示范村。四是开展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围绕高标准农田、中小河流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加强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实施县乡路升级改造项目、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项目、自然村通硬化路及联网路项目等92个;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87个;新建桥涵闸泵站184座,疏浚大中小沟44条;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五是开展公共服务水平提升行动。进一步提升城乡教育、医疗、养老服务水平,持续推动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97.23%,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6.69%,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7.8%。20xx年实施校舍维修改造等项目218个,智慧学校建设实现农村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餐工程惠及全县农村10万余学生。健全农村低保救助制度,进一步落实落细兜底保障措施,今年累计保障农村低保对象47.96万人次,发放低保资金1.85亿元。

(一)“四制并举”织牢防贫“保障网”。建立网格化监测机制,创新建立“村组—村两委—乡镇—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职能部门—乡镇—村两委”工作流程,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位,共组建3687个网格,配备5172名网格员,对网格内所有农户实时跟踪、常态监测、及时预警、落实帮扶措施,构建全覆盖网格化防返贫致贫监测体系,累计排查并解决各类问题xx59个。建立信息共享比对机制,充分利用防返贫信息监测系统,每月与住建、医保、教育、公安等部门比对信息,实现数据共享,针对重大疾病、大额报销、家庭重大变故等人群开展全面筛查,对接中国社会扶贫网、水滴筹等公益性发布需求平台,累计发布预警信息4161条。建立定期评估机制,运用大数据做好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筛查预警、数据比对、联合会商机制,部门间数据共享、统筹协作机制正常运转,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每月对监测户集中开展评定工作,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新增监测对象27户121人。建立分类帮扶机制,针对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研究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强化帮扶救助,因户因人施策,及时安排帮扶资金项目,分层分类做好救助,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对新识别监测对象制定帮扶措施92条,筑牢兜底保障防线。

(二)探索农业资源绿色生态循环新模式。灵璧县是农业大县、全省畜牧十强县,适合栽培食用菌的农作物秸杆(麦草、玉米秸、玉米芯等)及禽畜(鸡、牛)粪便丰富,全县黄牛存栏量4万余头,产生粪便约60万吨。我县立足于黄牛养殖和食用菌种植产业主导特色产业,以杨疃镇食用菌产业链为基础,形成园区“畜禽养殖+加工—畜禽粪便+废菌棒—有机肥—农作物”的综合利用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禽畜粪便经3次发酵产生食用菌基料,基料全部用于培育种植食用菌,利用后的菌渣,经生产加工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果蔬葡萄、火龙果、番茄等产业基地,产出绿色有机农产品,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目前,杨疃镇拥有24间现代化温控智能化双胞菇房,占地2.42万平方,年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2万吨、畜禽粪便8万吨,每平方产双孢菇30公斤,全年种植8个周期,预计年产量5806吨、年产值约5000万。同时以双孢菇种植生产为核心,在五大振兴上联动出击,以辐射带动全县产业发展,形成特色明显、效果显著和可推广可复制的乡村振兴灵璧样板、灵璧模式。

(三)探索“一体四联”消费帮扶模式。牢牢抓住消费需求升级机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探索“一体四联”模式,以地方馆为主体,联结企业专馆、智能专柜、商超专区和果蔬联盟,打通保脱贫户收益、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利益联结的阻点,立足产销对接、产销匹配,实现利益共享、市场共赢,营造以消费帮扶促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实现多方面帮扶举措融合并进的生动局面,全县累计销售帮扶产品12.4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智能专柜直连直报目标。

(四)“多措并举”筑牢小额信贷风险防范“防火墙”。县级成立金融扶贫服务中心,镇级设立金融服务工作站,村级设立金融村官,在首创“一自三合”金融扶贫模式的基础上,深入推广“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模式,不断完善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联农益农强农机制。通过加强贷前调查、贷后管理、协助营销等手段,建立小额信贷风险预防、化解、处置机制,实施“一张大保单”保险保障、提前一个月提醒预警到期贷款、风险补偿金“兜底”、逾期乡镇末位调度、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等措施机制,全过程全时段加强风险防控化解。今年7月6日至10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委托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围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领域开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年度工作跟踪监测》《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数据监测》两项课题研究,首站来灵开展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持不懈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切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再上新台阶。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x月x日省国土资源厅出台了《关于发挥国土资源支撑保障作用促进乡村振兴的意见》(鲁国土资发[20xx]8号)明确提出,“深度调研诸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打造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启动了我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工作。省国土资源厅已将诸城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项目上报自然资源部争取作为全国试点。

围绕服务“三农”和“五个振兴”,以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为路径,发挥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作用,通过“一个库、一个平台、多个应用”建设,形成乡村振兴“一张图”,助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诸城模式”升级版。主要内容是:

一是更新我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整合我市涉及乡村振兴的专题数据,形成乡村振兴“一张图”综合数据库。

二是建立乡村振兴“一张图”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聚焦生态振兴,开发自然资源与生态景区信息服务系统;

聚焦文化振兴,开发美丽乡村文化旅游信息服务“一点通”;

聚焦人才振兴,开发乡村人才信息服务“一点通”;

聚焦组织振兴,开发生活社区信息服务“一点通”和提升对接我市党务管理信息服务系统。

省国土资源厅领导专家先后来我市进行了五次调研,广泛征求镇街(园区)、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及社区群众意见,不断丰富完善诸城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总体设计方案,使其更加切合诸城市实际,突出诸城特点。

x月x日下午省厅测绘处xx处长带队,来我市进行了建设内容深度对接,会议梳理核实了各部门单位数据清单83项,增加了社区、景区、园区“三区共建”和“诸城模式”内容,增加了208个社区全景影像制作。第二天又分三组展开调研,一组召集社区办、农业局、经管局等单位详细调研数据提供、内容采集和系统建设等问题。另两组深入南湖区、龙都、枳沟三镇街(园区),走进社区,同社区干部、群众及田园综合体企业等面对面交流,补充完善了总体设计方案。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我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桑书记、刘市长多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提出了指导意见。成立了刘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局。近日,市政府又专门组建了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工作班子,承担部门单位工作协调,参与“一张图”建设。所有参与的部门单位及镇街(园区)都落实了一名科长或分管领导作为工作联系人,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其中智慧办、农业、畜牧、人社、文广新、旅游、国土七个部门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全程参与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工作,办公地点在国土局。

一是尽快完成项目立项、招标。目前,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需市政府批准项目实施,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技术服务,项目总预算1750万元,建议尽快落实立项招标,批复拨付项目配套资金。

二是每周与省国土厅对接一次,汇报工作进展,接受省厅指导,加强协调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列出推进时间表,落实责任人,实行挂图作战。近期主要加快完成数据梳理表提报,对接省国土厅推进7个示范应用系统技术设计。

乡村振兴总结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顺利在叶寨、李竹园等村实施省级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万亩示范片建设,成效显著。做好小麦绿色防控并完成小麦病虫草害防治3.6万亩;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2.2万亩,配套种植优质专用小麦品牌粮项目顺利实施完成。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严格按照“自主购机、带机申请、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户”的程序进行操作,直补到户。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稳定粮食生产,减少玉米种植,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推进蔬菜、果木经济快速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已规范运营,农残检测体系已覆盖规模农业生产企业、农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年抽检样品400多个,为农业安全生产提供第一道保障。

(二)精准脱贫持续深入推进

全镇1380户贫困户3126人通过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已脱贫1356户3047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继续实施产业扶贫增收主要措施,20xx年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已申请村集体项目8个,涉及4个行政村,申请项目资金240万元。全镇具备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扶贫条件的贫困户计划申请到户项目318个,xx月底前申请并能实施的项目162个,申请补贴资金73.03万元。在疫情期间,已申请实施贫困户种养等产业到户项目133户358人,申请资金达601750元。各个扶贫项目已全部复工复产。镇通过多种措施把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的损失力争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美丽乡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我镇已累积投入资金5700余万元建成西刘等四个美好乡村和xx居委会一个集镇建成区,节约土地300余亩,道路、排污、亮化、美化、绿化及其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基本建设齐全。全镇村村通、户户通道路硬化覆盖所有村庄,达130余公里。拆除修建各类危桥涵50余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改善

整合各项资金累积投资入资金3700余万元对全镇9个村56个自然庄168条沟塘进行疏浚整治,打通了水系,整治了黑臭水体;在上级专家指导下,正在对9家较大规模养殖场进行规范整治改,同时对全镇养殖场进行彻底排查,分类整治。积极实施农村“三大革命”,以美丽集镇、美好乡村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通过污水处理厂及三格式化粪池解决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全镇各村垃圾实行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保洁覆盖到各个村庄。从20xx年开始遂步进行户厕集中改造,目前全镇户已改造户。对于群众不满意的改厕问题,按照区整改操作要点,已摸清底数,建立问题台帐。全镇20xx年以来财政新建厕所4886个,其中存在问题厕所1791个。问题排查整改切实做到一户一厕,一户一策。整改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截至目前已整改问题771个,尚有1020个正在集中整改,确保在xx月底前完成整改任务。

(五)乡风文明逐步提高

镇村不断开展好人评选和好儿女、好婆媳、孝老爱亲、爱岗敬业等评选及表彰话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农村形成尊老爱幼、右邻和睦、移风易俗良好风气。

(六)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深入开展乡村民主法制建设和扫黑除恶工作,不断深化平安建设,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完善办事公开程序和制度,办事服务管理不断优化,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步提升。不断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解决信访和矛盾纠纷问题能力不断提高。持续加强安全生产警示教育活动,深入排查消除隐患,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我镇乡村振兴还存在道路交通、农田、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等短板,部分公共服务配套等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村环境整治仍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解决,需建立长效机制。新时期、新发展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社会维稳工作压力仍然较大;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部分村基层战斗力还不强,仍需加强党组织建设。

下步工作方向,将按照乡村振兴总要求,强化党的领导,加大产业发展带动,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切实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为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履职能力及业务水平,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8月11日,龙华镇乡村振兴主题大培训第一期培训班在镇党群服务中心农家党校开班。龙华镇党委书记曾宇山出席并作开班动员讲话,党委副书记陈银萍、党委委员卞晓天、全镇22个村(社区)“两委”干部、党建指导员、党建联络员参加培训。

镇党委书记曾宇山在开班动员讲话中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实施基层干部主题培训意义重大,这既是贯彻落实上级指示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就办好培训班,他强调,一要把思想统一到“想干事”上。要做到“想干事”,首先就得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二要把能力体现在“会干事”上。要做到“会干事”,就得吃透、弄懂政策。三要把目标落实到“干成事”上。做强村富民的“引路人”。勉励参训学员将学习与实践融会贯通,勤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据悉,此次培训班做到培训对象、培训师资、培训内容“三精准”,为深入推进全镇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镇党委以村(社区)“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为重点,靶向施训,覆盖龙华镇村(社区)“两委”干部、村(社区)“两委”储备人员、村民小组长280余人,以此提高龙华镇各村(社区)基层干部队伍的实战能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为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精心安排理论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授课经验丰富的县委组织部、县委党史研究室、县财政局等讲师群培作为授课教师,采取领导干部讲政策、专家学者讲理论、业务骨干教方法、先进典型传经验的方式,辅以讨论交流、案例研讨。

此次培训为期四天,培训班精心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体系,聚焦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宅基地改革政策解读、基层矛盾化解、党务实用知识讲解、农村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突出实践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专业化能力水平,提升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工作本领。

通过举办此次培训班,帮助我镇农村基层干部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履职尽责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参训学员纷纷表示,今后将对标对表上级部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中,为实现龙华镇全面振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按照《清水河县创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村三年行动计划暨20xx年实施方案》(清乡振组发〔20xx〕3号)文件要求,结合全县健康帮扶工作实际,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按照《清水河县创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村三年行动计划暨20xx年实施方案》目标任务,我县创建3个示范乡镇和50个示范村(其中,示范样板村20个)。3个示范乡镇卫生院均能按照“清零达标”要求达标;50个示范村中,固定卫生室36所能按照“清零达标”要求达标,巡诊服务8个,乡镇卫生院所在地有6个。示范乡镇、村能够按照“基本医疗有保障”达到要求。

(一)制定工作计划,建立整改措施。

1、卫健委与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商,制定并印发了《清水河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做好20xx年乡村振兴健康帮扶重点工作的通知》,下发各相关单位,按照要求逐项给予落实。

2、制定并下发了《清水河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落实各级督查、督导、调研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和《清水河县卫生健康委员会落实20xx年国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20xx年度盟市党委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方案》文件,举一反三,对标制定了整改措施、确定了牵头股室、明确了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

(二)加强签约服务,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1、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户籍在我县的常住人口按照“应签尽签”的原则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入户摸排、随访,建立大病(30种)、重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病(自负费用超过1万元/年)台账,于每月3日前上报县卫健委基层卫生股,基层卫生股汇总、审核后于每月5日前上报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便于精准识别因病致贫返贫监测户。

2、组建了16个县、乡、村三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按照县医院每季度深入基层不低于一次(其中,全年残疾人和卧床不起患者服务率达到10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基层不低于每月一次(其中,每季度残疾人和卧床不起患者服务率达到100%),村卫生室、服务站按照随叫随到的原则,进行长期处方、出诊、家庭病床、慢性病随访、老年人管理、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履约服务。按照“应签尽签”的原则,签约易返贫致贫重点检测对象7073人,签约率100%。按照“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的.原则,累计慢性病履约3807人次,帮助代购药品66人次。县医院配合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所有脱贫人口和未消除风险边缘易致贫人员、突发严重困难户中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1821人进行了“两病”认定。

(三)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人才服务乡村零距离。

1、县医疗集团根据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情况,长期派驻了10名工作人员,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一管理,有效缓解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不足的问题。

2、从县级医疗机构抽调临床、中医、检验、超声、放射等35名专业技术人员和医保、医教、财务、药械、信息、护理、院感、公卫、行政、后勤、质量管理和花粉监测10名管理培训人员,组建了9个对口帮扶团队,与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对口帮扶,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需求,服务基层。

3、持续加强“名医工作室”和“中医馆”建设,提高基层服务水平。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建立了“名医工作室”和“中医馆”,县卫健委统一规划了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名医工作室”和“中医馆”的坐诊专家,制定了专家服务补助。上半年累计专家出诊3xx人次,接诊1448人次,开具处方1017人次。

围绕实现农村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继续巩固卫生院(室)“清零达标”成果,常见病、多发病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建立健全常态化全员人口签约服务机制,推动健康帮扶工作的有效落实。重点打造示范样板村,总结经验,逐步向全县推广。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蓝图,为xx镇加快建设美好乡村提供了基础保障,注入了强大动力。特此我镇成立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党委中心会议上传达学习了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根据镇委领导小组统一安排,现将我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我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例如xx大力推进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由“输血”变“造血”的产业扶贫路、村民致富路。从20xx年到20xx年,xx村联系在外发展成功人士回乡创办xx食品有限公司,从事农副产品和小食品加工,产品销往江浙;村通过招商引资,创办了xx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首期开发200余亩,主要生产红心猕猴桃和夏黑葡萄,着力打造生态农业体验园,为周边居民及市民提供生态旅游服务;xx列发农业有限公司在xx农科院提供技术支持下,从长春引进冬桃种植,种植规模达200亩;申请产业示范基地项目。

“生态宜居”不仅对村庄的生态环境有更高要求,而且也要求整个农业走绿色发展道路、整个农村的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另外,就是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农业,让城里人有一个好的休闲去处。从这些角度来讲,生态宜居要求是很高的。

近年来,我镇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乡村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例如xx村实现了村组通公路,后几年规划是实现路通田间地头。20xx年拟修建6条水泥路,总投资达161万元,已获上级部门批准。由于属丘岗地形,抗旱能力弱,因此村“两委”在修建沟渠上下足了功夫,目前共修建沟渠5条5。8公里,挖塘35口,解决了群众抗旱难问题。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对全村所有配电台区和农网进行了改造,基础设施问题得以基本解决。

农村垃圾对水、土壤污染不可忽视,强化责任,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列入绩效考核;聘请有关专家和当地群众代表,共同制订当地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人畜粪尿、生活垃圾、危害性垃圾严格分类,科学设置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站;建立长效监督检查管理机制,对垃圾随意投放、破坏环境资源者的举报,要给予保护和兑现奖励。大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探索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经营模式和长效机制,努力推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我镇为认真贯彻落实移风易俗精神,引导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更新思想观念,革除陈规陋习,遏制不良社会风气,推动社会风气向善向上向好转变,引导广大乡村群众形成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是通过会议促落实。召开专题会议布置活动,要求镇村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推进移风易俗深入基层、扎根农村,共同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要加大在美丽乡村建设点和建成区宣传力度,鼓励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户带头示范,引领文明乡风。二是加大宣传浓氛围。镇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led滚动播放等多种形式开展文明宣传,同时上门发放倡议书、签订承诺书,利用赶集日现场宣传等多种形式,不断浓厚氛围,强化群众思想认识,促使基层群众对移风易俗形成深刻印象,提升文明程度。

“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我镇围绕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为着力点,不断加快土地流转力度,助力产业发展升级,确保农民致富增收。十九大已经明确,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对于农村经济来说,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制度障碍,导致农民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现象。此次明确了土地承包期限,对于稳定民心,促进土地流转均有非常大的正面作用,我们看好未来土地流转进一步落地后的市场前景。例如宏林的永盛家庭农场,主要经营项目有水稻、小麦、蔬菜种植。这些新兴的家庭农场的.发展,不仅弥补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空白,还成为了当地致富路的‘生力军’。

对于“生活富裕”,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一个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另一个是对于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要实现脱贫。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规划。到20xx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我镇大力兴建农业,提高经济发展,打响脱贫攻坚之战。例如xx村带领村民致富,坚持发展。村“两委”结合村情,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办xx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加工工人达60余人,其中贫困户6人,月平均工资3000元,贫困户年均增收3万以上,实现了稳定脱贫;创办了xx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用工达到45人,其中就有10户贫困户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镇帮助申请产业示范基地项目,村协调21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入基地季节性劳动,人均可望增收3000元。近年来,xx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以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