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论文篇(优秀16篇)

小编: QJ墨客

范文范本是一种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本,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的方向和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范文范本可以是各种题材的作文、文章、演讲稿等,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范文范本的写作风格多样,可以是优秀的、经典的,也可以是新颖的、有创意的。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写作时有所启发。

科学论文

以现代自然科学观点看道家之“道”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本源的认识越加困惑,却找不到合适的哲学思想加以诠释。然而,道家思想却是个特例,它不但没有随科学的发展而变得苍白,反而因科学的发展而愈发生动。道家认为“道”是万物之本,而现代自然科学正可予“道”一个很好的注解。以现代自然科学观点来看“道”的本质、“道”的性质、“道”的运动和发展,以及人所持之道,既是新的视角,又是新的发展。

关键词:道家;道;自然科学。

很多自然科学家,尤其是物理学家,十分关注道家思想。他们往往把自己的研究领域或科学发现同老子的“道”相联系,并称从道家思想处获益匪浅。例如,著名英国科学技术史家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中对道家思想不吝笔墨,仅《道家与道家思想》这一章就约15万字。并在其引言中说:“道家思想中属于科学和‘原始’科学的一面,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194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本科学家汤川秀树也曾声言,“他正在对三十多种基本粒子背后的基本物质到底是什么而为难”时,由于想到《庄子应帝王》中关于“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的寓言时才想到这基本的物质可能就类似于混沌。“它可以分化为一切基本粒子,但事实上还没有分化”。而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则指出:“中国古代对物质结构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最基本的结构是粒子,粒子是可以数得出来的;另外一种看法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结构是连续性的。粒子的观念起源就是阳和阴。连续观念的起源是公元前600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他认为最基本的东西是永远摸不清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自然科学家(尤其是物理学家)钟情于道家思想呢?以笔者之见,正如英国当代大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所言:“哲学已经跟不上科学的发展。”[3]现代科学,尤其是现代物理学的突飞猛进,一方面向人类揭示出更多令人瞠目结舌的自然奇观,另一方面也让大多数原有的哲学思想变得苍白无力。特别是现代物理学,过去100年间将原有的理论大厦推倒又重盖,对“万物之理”的研究越深入,对自然本源的困惑也越多,然而却找不到可将其加以诠释的思想武器。但是,道家思想却是个特例,它对“道”的阐述不但神奇地可以与科学前沿相挂搭,而且“道”的影子也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愈发清晰。这不得不令我们惊叹于古人对自然哲学的伟大成就。以下笔者试着以自然科学的观点,对道家的“道”进行阐述。

一、什么是道。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庄子曰:“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很明显,道家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基础。然而,纵有一万个人读《道德经》,恐怕也会有一万种对“道”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道”就是老子抽象出来表示产生万物的精神力;还有的学者认为“道”就是“道理”,类似于朱熹的“理在事先”,即产生物质的是唯心的“理”。“唯心论”或许有一定道理,但若以现代科学的逻辑,“唯心论”却是说不通的。为什么呢?我们先从科学之“理”来说起。

首先讲什么是科学。《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以霍金的解释,科学其实就是人企图通过一系列规律及定律来解释世界。这与宗教有本质区别,因为科学之理超脱于神而存在。说上帝创世“只是增加了上帝由谁创造的问题而已”。在西方,一般认为最早企图为自然立法的是爱奥尼亚人(属古希腊文明)[3]。而中国则早在5000年前就有了阴阳八卦等朴素唯物主义学说。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5]而对于道家,至少有两个论点是贯穿始终的:第一,对于“道”这一世界规律存在和可理解性的坚信,否定宇宙由神权支配;第二,天地万物和人类虽然纷繁万端,但皆以“道”为最大共性和本源,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一致性、统一性[9]。也就是说,道家与科学的观点一样,都主张自然之本是通过客观规律对世界进行支配的。

那么,“道”是不是“理”呢?笔者认为不是。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注意,老子认为道是“物”,而且“先天地生”。老子又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既然生万物的是道,有生于无,而不管“一”、“二”、还是“三”,都是“有”,那么“道”只能是“无”。

在一些人看来,“无”就是什么都没有,这似乎与道是“物”的观点相矛盾。但是,若以现代物理学观点来看,则不难找到解答。第一,“无”本来就是个相对的概念。就算我们能抽走一个密闭容器内的所有分子,那么容器中依然会有各式各样的辐射和能量,还有无孔不入的中微子;就算我们能抽走这个容器内的所有物质,那么这个容器内的空间依然会不断地出现不停互相湮灭的正负粒子,即“真空涨落”。另一个例子,我们在地球上能用天文望远镜望见色彩斑斓的猎户座星云,但如果你真能实地探查一番的话,必定会发现那里什么也没有,因为那里物质的密度比我们能在地球上制造的最空的“真空”还要低。第二,现代科学,尤其是现代物理学认为“无中生有”并非不可能。霍金认为,宇宙很可能就是起源于一个膨胀超过临界点的混沌粒子[4]。以m理论为例,宇宙的可能性不止一个,事实上有无限多种可能性“合成”了现在的宇宙,宇宙起源于更高维“膜”上,“膜”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物质[3]。多重的宇宙本来应该是无限,然而它们却并不为实体所见,正是有无相生关系的最好注解。由上,“道”虽然是“无”,但它依然是物质,好比数字零表示“没有”,但作为一个字符,它依然是“有”,不可忽略。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个“道”字,在老子生活的时代,道已经有了“路”的意思。笔者认为,老子的“道”正是取的“路”的意思。那么,“无”也会有“路”吗?以现代物理观点,答案是肯定的。在量子力学中有一个很难解的效应,即两个分出自同一粒子的粒子,对其中一个粒子施加作用会影响到另一个粒子,而不论两者的距离dd即使是相距上百亿光年也一样。这种“不可理喻”的效应被爱因斯坦称为“幽灵”。现在来看,这种“幽灵”不正是一种无形的“路”吗?而这种“路”存在于不确定性主导的量子领域,正如老子所言:“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何况现代物理还认为万物的信息都储存在超维“全息图”中,即使物体落入黑洞信息也不会丢失[3](霍金为此打赌还输了一本百科全书)。如此,这样的“全息图”还真是通往万物奥秘之“路”,正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道的性质与运动。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令笔者想起了《易经》中的数理变化(二的零次方是一……二的.三次方是八,即八卦),如果没有“道生一”这句,确实颇有毕达哥拉斯“数即万物”的意味。由上我们可以看出,道家认为道是万物本源,然而要形成万物,还要经过一系列的数理变化,也就是“道”通过“理”来实现自己的作用。所以我们现在说的“道理”,应该是“道之理”,而不是“道即是理”(事实上,《道德经》中将道的功能称为“德”)。《道德经》开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如果我们将外在世界看作是“道”,也即“常道”,将科学看作“可道”,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公式:道=客观世界;可道=科学。这个公式表明:一方面,科学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可道”,并不是客观世界本身;另一方面,这种同时包含了客观与主观属性的“可道”又是人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的必然方式,除此以外别无他途[10]。

道既“可道”,而又非“常道”。联系上文提到的公式,也就是说科学可以认识世界却又不能订立普适稳恒的道理。老子似乎认为人的认识有一个限度,科学也一样,它不是全能的。相对于爱因斯坦毕生都致力于寻找可以解释万物的“大统一理论”,量子力学领域则接受了微观世界的不确定原理。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指出:“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或方位角与动量矩,还有时间和能量等),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告诉我们还不曾被测量的量子系统处于一个真正不确定的状态,说它处于一个特殊的未知状态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在量子力学领域,没有什么是确定的,粒子的行为只能以概率描述。不确定性原理正符合了道家“道法无常”理念。难怪曾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政道博士说:“从哲学上讲,‘测不准定律’和中国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颇有符合之处。”

量子力学另一个颠覆性的理论是其主观性,也就是说,观测者可以影响到客观实验的结果。用海森堡的话来概括就是:“在我们与自然的科学关系中,当我们必须处理只有用最精巧的工具才能深入进去的那部分自然时,我们本身的活动就变得很重要了。”对此,很多科学家和哲学家觉得无所适从,甚至陷入到主观唯心的怪圈当中。事实上,中国传统哲学自始至终都没有陷入物我两分的僵化境地,这点在道家体现的尤为明显。因而在人与外在世界的关系这一问题上,道家往往可以给今人以深刻启示。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人类世界里存在美与不美、善与不善、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等相对事物,对此我们都习以为常,但老子却认识到这些现象的本质。假设有一座十层楼房与一座平房,无论是否有人看到过它们,它们仍然会实实在在地矗立在地面上,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从这种意义上说,人的认识不会对外在世界或称作实在的客观性产生影响,然而当我们用高和矮去认识它们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尽管“高楼房”与“矮平房”仍然客观地存在于原来的处所,与它们被认识之前相比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高”与“矮”却是认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附加其上的主观因素[10]。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本来就在“道”之内,而且人本来就是一种“测量工具”,何况我们观测时往往要借助各式各样的精密仪器,这就注定我们不可能纯粹客观地反映客观事物。这大概就是“名可名,非常名”的真谛吧。

老子说“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也即是,道不随任何主客观事物而改变,它不断运动而永不停息。然而后面几句“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看起来晦涩难懂,而且随各人理解不同译法不一。那么,这个“大”、“逝”、“远”、“反”又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呢?笔者认为,既然有“字之曰道”一句,那么后一句必然是老子给“道”下的定义,也就是“强为之名曰大”。上文说过,道虽是“无”却无所不包,独立于天地而延展至无限,所以说“大”,一点都不为过。但是,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用形容词来命名“物”,不太恰当,实非不得已,故称:“强为之”。后面好几个“曰”字,应该可以理解为逻辑递进,但不是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考虑到道是“天地母”“先天地生”,所以这句应该说的是道的本质,道的逻辑衍生关系。“大”这个词,本来形容的是物质与空间,从现代自然科学角度来理解,宇宙的本初基质就是空间,上文提到空间貌似无物而实际上却也是一种无所不包的物质,是无限的“大”。不过,光有空间却是无意义的。自爱因斯坦发现广义相对论以来,人们知道时空是不可分割的一体。试想,如果没有空间事物的变化,时间又有什么意义呢?子曰:“逝者如斯夫。”“逝”字明显指的是时间,有了空间的变化,才会有时间的意义。时空一体,永恒发展,延伸至无穷,故曰“远”(“远”字既可以形容空间也可形容时间)。时空无限发展,于是我们遇到了“反”。

什么是“反”?老子曰:“反者,道之动。”也就是说,“反”是道的动力。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而这事物的本质属性却滋生了事物演化的动力。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物质都会向从有序到无序、由低熵向高熵发展。现代宇宙学也认为,宇宙初始阶段是低熵有序,而终结于高熵无序,两者互为反面。这正是任何事物都会向其反面发展的例证之一。同时,“反”在古文中有“返”的意思,也就是说,道的运动是周而复始,再加上上面提到的正反“箭头”,道便成了螺旋状行进的力量。纵观整部《道德经》,处处都体现着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

三、人之道。

老子曰:“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肯定人在自然界的地位,也就是“四大”之一,但是这“四大”却并非平级。其中,“四大”最高一级的是“道”,上文说过,道是万物本源,所以万物必须循道而行,人自然也不例外。老子曰:“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尊道”而“不敢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不强作妄为,以求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9]。而尊重客观规律,顺应客观规律,正是科学的精神。回过头来,我们或许会问:为什么先要法地、法天,然后才能法道呢?古人不比现在能掌握非常丰富的科学知识,他们不知道地球外还有什么。但是,身处农耕社会的古人会更深刻地意识到人对于土地的依赖,而且在低污染的环境下会体会到其它生物对大地的依赖。笔者认为,老子的“地”,可以看成现代名词“生物圈”,可以看成古人对生态系统的意像。现代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它主张生物与环境是协同进化的关系;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间通过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破环生态系统其中一环,就会引起整个系统的响应。同样,身为生物圈一员的人类,如果不尊重这些规律,随意破坏,则必然会遭到自然界的强烈反弹。人改变不了自己的生物属性,那么人就必须依存于生物圈,人就必须遵守生态学规律。所以“人法地”,人必须先顺应自己所处的大地,然后才是“天”(气象、天文等),因为“天”的影响,是通过“地”(生物圈)引起的。近代出现的全球变化问题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那么,人类未来应该怎样做,才是“顺天应道”呢?道家主张人应当“返璞归真”。庄子曰:“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又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也就是说,人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守住自己的本真,不强求妄为。那么,人究竟应该怎样守卫“本真”呢?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莫里斯认为:“科技进步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人类进化的速度,以至于人类根本来不及去适应它。”[8]莫里斯指出,人类的行为已经随现代环境而改变,但这种改变并不适应于我们经过千百万年进化的机体。于是,无怪乎现代人多半处于亚健康状态,因为我们的本性并不适合坐办公室看电脑,并不适合坐在铁皮里开车……我们的身体更适合山野间奔跑,丛林间采果……总之,我希望人类未来的发展能更多照顾我们的自然属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无论如何都不能脱离自然母亲,因为那里有我们的“本真”。

综上,以现代科学思想的角度来重新审视道家思想,道家这个古老的思想体系就会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出来。以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来看道家之“道”,会让我们以全新的方式来理解“道”之精髓,体味“道”之奥妙,并在当今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发扬“道”之精神。因为“道可道”正是科学的真谛。

参考文献:

〔1〕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m].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董光壁.当代新道家[m].华夏出版社,1991.

〔3〕史蒂芬霍金,列纳德.蒙洛迪诺.大设计[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4〕史蒂芬霍金.果壳中的宇宙[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c].商务印书馆,1977.

〔6〕周德丰,陆信礼.中国传统哲学历史观的理论成就及其当代价值[j].国内哲学动态.1985,(11).

〔7〕海森堡.物理学与哲学:现代科学中的革命[m].科学出版社,1974.

〔8〕德斯蒙德莫里斯.裸猿[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

〔9〕吕锡琛.论道家思想中的科学精神[j].哲学研究,2000,(4).

〔10〕韩吉绍,张鲁君.爱因斯坦、量子力学与道家[j].青海社会科学,2009,(3).

〔11〕丁原明.道家对于科学的价值[j].人文杂志,2006,(4).

科学小论文

卷烟仓库是烟草企业仓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卷烟产品的仓储、调拨及配送设备的保管和维护。可以这么说,卷烟仓库安全决定了烟草企业的命脉,决定了烟草企业职工的前程,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而目前,国内对于烟草仓库安全管理工作方法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本文通过对现行卷烟仓库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探讨和分析,为卷烟仓库的安全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1.卷烟仓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安全是企业所有工作的重心。仓库安全管理在烟草企业发展中占据了不可怀疑的重要地位。

1.1卷烟仓库安全管理是保证烟草企业效益的前提。

卷烟属易燃、易霉品,一旦发生火灾、被盗或受潮,就会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卷烟仓库容量不断增大,一旦出现火灾或被偷被盗等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为满足卷烟分拣、调拨等需要,卷烟仓库都配备了一些现代化设备,保管和维护好这些设备,严格规范操作,规避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能极大地提高卷烟配送效率,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并取得相应成果。

1.2卷烟仓库的安全保管是保证烟草物流顺畅的基础。

烟草物流从生产厂家出发,流向消费者终端,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仓储,只有保证仓库安全,才能保证整个物流顺畅。卷烟仓库安全管理,就是要及时发现并消除库内各种危险和隐患,有效防止灾害事故的发生,保护仓库中人、财、物的安全。

2.卷烟仓库安全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从事多年烟草专卖工作的经验,笔者认为目前烟草仓库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弊端和漏洞,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具体地说,有如下几方面:

2.1宣传力度不够,安全意识淡薄。尽管现代企业对于仓库安全管理都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人们对安全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其中包括麻痹和侥幸心理。同时,在宣传方面也不够到位,不少内容流于形式,致使员工安全意识不强。

2.2业务技能不精,应付突发事件能力较弱。由于缺少专业技能培训或经验不足,造成仓库保管人员遇到突发事件时不知所措或手忙脚乱。按现行管理制度,卷烟仓库都配备了相应的消防、报警等现代化设备,由于部分仓管人员没有认真学习相关的操作规程,致使某些设备不能正常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监管力度不强,隐患排查较为随意。有的烟草企业虽然建立了安全监管制度,但保留在纸上或会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中。如不能严格按订立的制度办事,不能突破关系人情束缚,不能及时到位的进行检查。甚至在检查中存在着隐患排查无序、随意的现象。

2.4仓库设置或配置不合理,潜在风险大。目前,卷烟仓库设置或配置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如仓库不是与主体办公大楼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而是后来改用的。再如仓库内设施的配置遵循了方便、适用的原则,而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安全性,存在潜在的损坏、丢失等安全隐患。

3.加强卷烟仓库安全管理科学对策。

笔者认为,要加强烟草仓库安全管理,可以采用搞好基础建设、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安保措施、狠抓责任落实、不断改进设备等科学对策。

3.1努力搞好基础配置,预防突发事故发生。基础配置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基础保障。改进和抓好设备设施,能从技术和硬件建设的角度保障安全,预防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应做到及时安装防火、防盗监控报警设施,配齐消防、通风、排潮设备,对库房用电一律进行阻燃处理,给分拣设备加装防护设施。

3.2加强安全知识宣传,提高仓管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会议宣传、厨窗宣传、通报批评或表扬、电视专题节目宣传、报纸媒体宣传等内容丰富化、形式多样化,对象广泛化的宣传活动,促使卷烟仓管人员增强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时刻敲响安全警钟,关爱生命,关注安全。

3.3严格库内调拨程序,确保货物安全运行。要对卷烟货物定点定位堆放,确保库内卷烟摆放不混乱,不受挤压;在堆放时要做到不得阻塞通道、不得阻塞消防栓和灭火器,做到库内卷烟完好无损、及时调进和调出、切实做到安全无障碍运行。

3.4强化安全培训,提高保管人员安全素质。单位应认真组织仓库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也可采取集中学、分散学、学中教、教中学的手段,促进安保人员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思想,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3.5狠抓责任落实,确保仓库安全工作无死角。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将责任落实到人。可根据仓管人员的具体分工和岗位性质,详细制订每个岗位直至每个仓管人员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工作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安全工作需要人人参与,但更需要有专人负责。

3.6突出安全检查,增强对安全隐患的监管能力。安全检查是安全措施是否落实的重要衡量手段,只有通过安全检查,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也才能针对各种漏洞加以补救和改进。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应突出重点,围绕防范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防范重大财产损失的基本要求,对事故多发部位、多发领域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不间断地排查治理。

总之,卷烟仓库安全管理工作始终是烟草企业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员工生命、企业财产的安危,也直接影响单位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应切实把它作为单位的头等大事来抓,使安全工作成为每位干部职工的一种自觉行动,发现漏洞,及时处理,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科学论文

写科学论文的关键是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推导合理(不能牵强附会、强词夺理),结论明确。同时文章要语句通顺、语言精练,可读性强。

一、提出问题。

想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想到达何目的,准备用何方法?

1、背景:

需求,包括实际应用方面的市场需求,提供新技术、新产品,创造效益;理论方面的,丰富理论知识与理论系统,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研究现状: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有待完善的地方,或未曾涉及到的问题。

2、提出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具体要做的事情(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3、拟采取的技术方案、技术手段、以及预期能得到的结果及其价值。

如果是开题,在此还需进行可行性分析。也就是说,前面两部分介绍了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这里就要分析如何做,有什么条件和基础(包括个人基础与实验设施等),能否做成?预计能得到什么结果而且有何价值?。

二、解决问题。

1、具体介绍解决问题的过程,所用的方法、手段,得到的结果。即,如何做,有何现象和结果,包括理论上的推导、计算结果与实验现象等。

2、结果分析与讨论。判断理论推导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充分、合理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对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与提炼。实验与理论的对比,结果与前人的对比。

三、结论。

简要列出研究工作得到的结论;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以及展望。

科学小论文

一天,我在一本科学书上看到糖水可以制作隐形的墨水,于是,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做起了实验。

我先把糖水调好,用毛笔蘸糖水在纸上写了“开门大吉”几个大字,然后把纸门晾干,什么都没有,我开始怀疑书了,最后,我用打火机稍微烧了一下,看见了一个“开”字呈现浅褐色的,我一见,欣喜若狂马上对正看电视的婆婆说:“婆婆,快来,我给你表演魔术!”于是,我又重新拿了一张白纸,写上“婆婆”两个大字,用吹风器把它吹干,就什么也没了,我赶忙问婆婆:“你信不信,我可以不用笔,用火能写出‘婆婆’两个字来。”婆婆,摇了摇头,显然是不信。

我找来打火机,烤了一会儿,可是烤得有点儿久,把纸不小心给烧了,婆婆笑了笑,我有点急了说:“别得意,你等一等。”我又在一张白纸在写了那两个字,然后晾干,这次我只是稍微烤了一会儿,字便显现了出来,我得意地笑着,婆婆赶快从我手中夺去纸翻来覆去地看着,就是不明白。

小伙伴们,你们明白吗,不明白,就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因为用糖水在纸上写了字后,晾干了,字形,图案,就会消失,火烤之后,字形图案会因糖分脱水,而呈现浅褐色。

动动脑筋,想一想除了糖水,还有哪些液体可以做隐形墨水呢?科学神奇吧!

四川成都龙泉驿区龙泉三小五年级:吴雨微。

科学小论文

二.查找资料带着疑惑,我查阅了许许多多的书籍,书上说,盐水的密度比清水大,而且当盐水的浓度增大,密度也会随之增大,只要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那物体就能在盐水中漂浮起来。这就是在盐水中鸡蛋比较容易漂在水面的原因。

三.实验验证为了证实书上的是否正确,我决定做一个实验。我拿出两个鸡蛋、两个装着水的杯子,一杯是浓度较大的盐水,一杯是清水,我把两个鸡蛋分别放在两个杯子里,装盐水的杯子里的鸡蛋慢慢上浮。而装有清水的杯子里的鸡蛋一直沉在水底,一动不动,丝毫没有上浮的现象。

四.结论实验证明,盐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壳的密度大,浮力足以可以让鸡蛋漂在水面,而清水密度不够鸡蛋壳大,所以不能让鸡蛋漂在水面。鸡蛋在清水里浮不起来,却漂在盐水面上,看起来好像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它悬浮在杯子中间,就好像人在死海游泳一样,死海浮力大,无论你有多下都好,总是会浮上来的,而在清水里游泳,会下沉的比较深,但当达到一定深度时,水就会有足够的压力便可以浮起来,不过这需要很深。这就是鸡蛋为什么可以在盐水里较易浮起来,而不易在清水里浮起来的原因。

科学小论文

我来到厨房问妈妈,说“妈妈你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吗?”妈妈听后一脸迷惑,我就想,算了,妈妈肯定不知道。求人不如求己,还是自己去找答案吧。我扫兴地走出了厨房。

我带着这个问题,翻阅大量书籍,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答案,书上说:如果一只蚂蚁从洞穴到外面寻找食物,它就会在路途上留下气味,然后返回巢穴用触角告诉其他蚂蚁。科学家证明:如果把一只蚂蚁在路途上留下的气味擦掉,那只蚂蚁就会在被叉掉气味的那个地方停留下来,从而证明了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我为了证明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特此做了个实验。用一根小树枝,在它的一头放上诱饵——小糖果。然后我把这跟树枝放在洞穴外,果然有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蚂蚁引到了树枝上。趁此机会我把树枝中间据了一小段下来,这是,蚂蚁就在这个地方嗅一嗅,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似的,在这一个地方一直停留了下来,最终还是没有回到家。我再一次重复上面的实验,发现蚂蚁都是这样,在那个地方一直停留了下来,由此证明——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所以不会迷路。我想:可不可以做一个蚂蚁警报器,只要蚂蚁在它附近,就会鸣叫,这样就知道蚂蚁在什么地方了。

经过这一次实验,我终于知道了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奥秘了,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生活中其实处处充满着科学!

科学论文

人本管理是一种现代管理思想,强调管理必须以人为核心,以做好人的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目标[1]。人本管理的内涵包括:人本管理在思想上强调人性需要的满足,以达成人性需要的满足为管理目的,尊重每一个人;人本管理注重管理者自身修养的提高,要求管理者以人为本,以礼待人,通过以身作则来影响被管理者,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人本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强调关心、理解和尊重他人,在尊重个人的基础上,凝聚人心人力;人本管理的方法注重通过教育和引导来达到管理的目的,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挖掘人的潜能。人本管理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现代组织机构管理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组织机构发展的内在动力。

2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管理的特点。

要将人本管理理念真正落实到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简称“科研机构”)的管理中,首先要对科研机构管理中特定的“人”进行准确定位,把握其特点。

2.1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特点。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简称“科研人员”)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他们所从事科研工作属于创造性劳动,更多地追求自主性,要求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在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安排上不愿受过多的束缚;他们更多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更广的个人发展空间,并希望得到组织的认可和尊重;他们追求自身发展,对知识的更新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迫切需求,对进一步深造学习、进修培训表现出强烈的愿望;他们关注自身所处的工作环境,当发现环境不适合自己的发展,很可能会另谋出路,有较强的流动意愿;他们的工作过程具有复杂性和不可控特点,过程监控、过程考核难度较大。

2.2科研机构管理者的特点。科研机构管理者一般都是本专业的学术专家,在成为领导前也都是科研人员的一份子,对科研人员在专业素养、心理需求、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感同身受,但由于缺乏管理学专业背景,在管理过程中往往不能充分发挥管理的激励作用,不能与时俱进地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导致科研人员在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上与科研机构相对保守的管理模式之间产生矛盾。

2.3科研机构基层管理人员的特点。科研机构基层管理人员(包括科研辅助人员)普遍没有系统的管理专业背景,没有接收过相关的岗前培训,在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上也鲜有深入探索,管理水平一般,创新意识不足;他们普遍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重视,工作任务繁杂,也得不到系统的培训,奖励竞争机制不健全,导致人员流动频繁,队伍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机构的总体发展。

3人本管理理念在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管理中的应用建议。

人本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人本管理是必要途径。科研机构领导需要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人本理念,把尊重和关爱科研人员的人本管理落在实处,推动科研机构管理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化。

3.1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人本管理是尊重和关爱人,不是无约束的迁就,其根本落脚点是有序的规章,科研机构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机构管理的核心内容,广泛听取建议和意见,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在岗位责任制、人员流动机制、科研竞争机制等方面严格执行公平、公正、公开性原则。在制度保证的基础上,高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管理工作,拓宽精细化管理覆盖面,将人本管理纳入互联网+时代。

3.2提高领导管理艺术。要发挥制度的最佳效用,决策者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科研机构管理者需加强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沟通、执行和决策等能力,注重人本管理理念的熏陶,加强沟通艺术。在此过程中,促进关系型心理契约的确立、树立人员的主人翁意识是领导艺术的重要环节。良好的领导沟通能增强科研机构群体凝聚力、能协调成员的思想和行动、是协调科研机构内部关系的重要环节、是激励成员的一种重要手段。

3.3重视不同人员的培养。科研人员普遍具有高学历,但高学历并不代表高能力,且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能力要求扎实全面;科研管理的信息化、高效化也呼唤着基层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科研机构在用人的同时也要养人,需有计划地组织业务培训,多层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重视不同岗位人员的深造,全面提升各类人员的专业水平、知识结构和综合素养,组建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懂技术、善管理、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稳定的团队。科研机构的发展需要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富有创新精神和科学管理能力的高级人才作为学术带头人,有计划的培养和选拔学术带头人在科研机构管理中尤为重要。

3.4完善职业发展规划管理。科研机构在整体发展规划的同时要充分了解成员的个人需求和发展意愿,为其成员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协助成员将个人的职业发展计划与组织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达到组织人力资本需求与个人需求之间的平衡[3],使之拧成一股劲向一个方向发力。以专业化、职业化标准推动基层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基层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鼓励其加入科研团队中为科研工作的高效高质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3.5实施有效的考评激励手段。科研工作不是短期内出成果的,因此摈弃原有的年度成果考评方式,以期间考评与年度考评相结合的模式更为合理。对于基层管理人员的考评也需要针对性地建立量化的指标体系,扩大评价的参与面,提高互评的频率,及时改进不足。此外适时采取负激励措施,实行岗位责任制与岗位流动并存,对严重影响组织整体发展的行为推行淘汰机制,给人以一定的危机感,促进成员自我提升。

3.6构建积极的组织文化。自然科学研究也需要根植于良性循环的人文“生态环境”,优秀的组织文化可转化为成员的内在行动力,促进群体凝聚力的形成。科研机构在推动制度建设、激励政策等改革的同时,也要抓组织文化建设,积极营造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和科学、民主、理性、开放的创新文化氛围,将组织价值内涵深入到每个成员心中,形成一股团队协作向心力,实现组织与成员发展互促共赢。

科学小论文

你们一看到题目就会觉得很好笑,想想看,鸡蛋怎么能捏呢?假如一捏,“咔嚓!”一声之后,鸡蛋壳儿就会马上破碎开来,流出蛋黄,黏糊糊的。“那可不一定哦!”这就是我的想法。

一天早晨,烈日当头,就连纹丝不动的大树都弯下了腰。我实在是无聊的没事可干了,就躺在床上看《十万个为什么》“人为什么会流泪?”……“用手捏鸡蛋为什么永远都不会碎?”我猛地坐了起来。“用手捏鸡蛋为什么永远都不会碎……”我一字不漏、一个一个字细心的读了下来。我吓了一大跳,书上说:“一个大力士能把砖块打碎。可有个人叫他把鸡蛋捏破,可大力士怎么也捏不破。”我看了半信半疑,决定找个机会试验一下。机会终于来了,一天妈妈买回一袋鸡蛋。我便向妈妈请求要一个鸡蛋做一次小实验。经过我的苦苦哀求,妈妈终于同意了。鸡蛋小小的,是呈椭圆形状。

我先拿来了一个碗,防止万一我用力捏捏过度了,甚至捏碎。接着,我把鸡蛋放在手里抓住。这时,我的心里“砰砰砰”的直叫。就怕万一鸡蛋碎了搞得满手是蛋黄。鸡蛋就要破碎了的一幕就仿佛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为了弄清楚鸡蛋是否会破碎掉,只好舍一下自己了,“恩!舍己就舍己吧!”我想。我紧闭上双眼,手用力一捏,然后等待着鸡蛋破碎的声音响起……但令我吃惊的是,当我睁开眼睛时,鸡蛋竟然没破。可是我还是有一点儿怀疑,准备在做第二次实验。

我又把手放在鸡蛋上,(这会儿我可是使用了两只手的力气),然后咬紧牙,睁大眼睛,使出全身的力气去捏鸡蛋。可是尽管我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可那只鸡蛋仍然是安然无恙。这件事还真让我既烦恼又惊奇呢!只得去问爸爸了。

爸爸听了我的话以后,笑着对我说:“这其实是一个科学原理。鸡蛋虽然很薄,但它是一个椭圆形的,当你去捏它时,它就把你使出的力量全部均匀地分布在鸡蛋各个地方,所以它能承受很大的力量。一些薄壳形建筑物就是运用这个原理建成的呀!”听了爸爸的话以后,我还真相信了书上的故事了。

啊!世界真的是很奇妙的呀!

科学小论文

我家买了两条小金鱼,一条是全黑的,黑的叫乐乐,因为它很快乐。一条红白相间的名字叫欣欣,因为它懂得欣赏,很好玩吧!他俩生活在鱼缸里,这个鱼缸可“非比寻常”。里面有山、花、树、贝壳、彩色石头……。很美吧!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它!

9月23日凌晨五点左右,我正要去喂食,我看见这么一个现象,我把鱼食撒到鱼缸里,乐乐吃了一点就不吃了。

9月23日傍晚5点15分,我看见鱼缸里的贝壳反过来了,小欣欣看见了,好像以为它——这个小贝壳要死了,连忙游过去,用它的头去抵,抵了近三、四分钟,它就不抵了,它游到乐乐旁边,用自己的尾巴扫了扫乐乐,然后互相碰了一下头,乐乐和欣欣一起游过去,把那块贝壳一起弄回原样了,这一点证明了“团结力量大”。

通过两次的观察,让我知道了人类有人类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语言,动物也有自己王国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这也告诉了我们,如果你不团结,那么你将一无所有,朋友之间的友谊真伟大。同时,我们也要多观察,多发现,但是不能因为你在动物身上作试验,就伤害小动物,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科学小论文

叮铃铃,上课铃一响,陆老师就神秘地告诉我们,今天要做一个小实验。

老师准备的材料一点儿也不复杂:一个玻璃杯,一个蓝色小纸环,一枚银光闪闪的硬币,一根筷子。我想:这么简单的的几样东西,能做什么实验呢?老师的葫芦里又装着什么药呢?同学们都很好奇。

实验开始了,我们瞪大了眼睛,有的甚至还站了起来。只见老师先把蓝色小纸环放在了玻璃瓶的口上,然后将硬币放在了蓝色小纸环的上面,老师问:“你们猜猜,如果我快速地把纸环挑到一边,硬币会跑到哪儿去呢?”同学们交头接耳,七嘴八舌地猜着。有的说:“应该会落在讲台上。”有人自信地说:“肯定会稳稳地落在瓶子里。”也有人说:“会落到地上。”还有人说:“老师力气大,硬币肯定会飞到窗外去。”大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陆老师见我们有许多的答案,微微一笑,说:“答案即将揭晓。”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屏息凝视,像一位狩猎者盯着自己的猎物那样。只见老师小心翼翼地把筷子穿过纸环,然后迅速用力一挑,“叮当”一声,硬币居然稳稳地落进了玻璃瓶里。猜对的'人欢呼雀跃,而其他的人还没缓过神来,嘴巴都张成了“o”形,大得可以塞进一个鸡蛋了。大多数同学还是觉得不可思议,觉得老师不是在做实验,而是在变魔术。陆老师决定让一位同学再来做一次。这位同学认真地按照老师的方法做了起来,硬币同样落进了瓶里,教室里沸腾了。

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终于明白了:原来硬币落到玻璃瓶里是因为惯性的作用。其实生活中处处有惯性存在,例如:我们快速跑步冲向终点时,人往往不能一下子站住,而会继续向前缓冲几步。再有我们乘车的时候,有时司机踩刹车时,乘车的人会不由自主的往前冲。这些都是惯性在起作用。老师还告诉我们其实生活惯性的现象有好的作用,也有惯性“惹祸”的时候。像乘车的时候,如果不抓好扶手,人就会因惯性的作用跌倒受伤等等。老师的讲解让我们不住地点着小脑袋。

通过这次科学小实验使我认识到了,科学的道理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将来把学到的科学知识发扬光大,服务社会。

科学小论文

可思议,一颗小小的绿豆能长成这么长长的、白白的豆芽?于是,我决定做一番实验。

绿豆发芽对比。

【实验原因】。

一天,在吃饭的时候,我家的餐桌上有一道菜是海带炒豆芽。妈妈说,这长长的豆芽是由小小的绿豆用水淋成的,而且还是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淋成的。我不太相信,第一:这小小的绿豆能长成长长的、白白的豆芽?第二:不是说植物生长少不了阳光吗,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豆芽能长好吗?带着这两个疑惑,我开始了我的实验,我把两把绿豆分别放在两个杯子里,一个放在有阳光照射到的阳台上,一个放在没有阳光照射到的卫生间里。看看它们俩到底会出现什么不同的情况。

【实验过程】。

实验正式开始:我先拿来杯子,把干净的脱脂棉铺在杯子底部,把头天晚上备用的自来水拿来慢慢倒进杯子,让棉花把谁充分地吸进去(这是样豆子时刻都有充足的水分可以吸收),然后把绿豆们均匀地撒在了棉花上,最后分别在两个杯子上标上了1号和2号,以便区分。我把1号放在了有阳光射到的阳台上,把2号放在了没有阳光找到的卫生间里,接下来的几天我就静观其变了。

第一天晚上睡觉前,我去观察了一下两个杯子的绿豆,发现他们好像喝了好多水,而且种皮下好像还有一点小小的突起,看样子,过不了多长时间,它们的小芽就要破皮而出了。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我对它们进行了生长情况的记录,下面是我记录的两杯豆芽的生长情况。

绿豆发芽生长情况实验记录表(附实验实录)。

【结论】。

通过5天的观察和记录,我发现绿豆确实能长成长长的、白白的豆芽来,但1实验杯里的豆芽跟我们平常吃的豆芽相差得太远了,芽胚紫紫的,叶子绿绿的,长长的,完全没有餐桌上吃的豆芽的影子;而2号实验杯里的豆芽呈淡黄色,叶子不长,根比较长,跟我们平常餐桌上吃的豆芽很相似。我成功地完成了这次实验,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阳光下的豆芽,它的叶子绿绿的,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不会仅仅停留在豆芽的阶段,以前我种植过绿豆,如果把它们种植在土里,它还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到时候还能收获长满绿豆的绿豆荚;而平常我们吃的豆芽是绿豆在没有阳光直接照射到的情况下生长的。所以,同样的绿豆在不同的环境生长,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生长状态。

科学小论文

一天,我在一本科学书上看到糖水能制作隐形的墨水,于是,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做起了实验。

我先把糖水调好,用毛笔蘸糖水在纸上写了“开门大吉”几个大字,然后把纸门晾干,什么都没有,我开始怀疑书了,最后,我用打火机稍微烧了一下,看见了一个“开”字呈现浅褐色的,我一见,欣喜若狂马上对正看电视的奶奶说:“奶奶,快来,我给你表演魔术!”于是,我又重新拿了一张白纸,写上“奶奶”两个大字,用吹风器把它吹干,就什么也没了,我赶忙问奶奶:“你信不信,我能不用笔,用火能写出‘奶奶’两个字来。”奶奶,摇了摇头,显然是不信。

打火机,烤了一会儿,可是烤得有点儿久,把纸不小心给烧了,奶奶笑了笑,我有点急了说:“别得意,你等一等。”我又在一张白纸在写了那两个字,然后晾干,这次我只是稍微烤了一会儿,字便显现了出来,我得意地笑着,奶奶赶快从我手中夺去纸翻来覆去地看着,就是不明白。

小伙伴们,你们明白吗,不明白,就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由于用糖水在纸上写了字后,晾干了,字形,图案,就会消失,火烤之后,字形图案会因糖分脱水,而呈现浅褐色。

动动脑筋,想一想除了糖水,还有哪些液体能做隐形墨水呢?

科学小论文

我在电脑上看了一篇关于摩擦生热产生静电的文章,上面说摩擦物品可以产生吸力的静电。我立马被吸引了,有这么神奇吗?我决定要亲自做这个实验。

我千方百计的邀请了我的特邀嘉宾——妈妈。首先,我拿出一张纸把它撕成纸片,将尺子摩擦几下,然后把尺子靠近纸片上方吸,纸片依旧懒洋洋地躺在桌子上。唉,失败!妈妈说,纸片太大了。

我把纸片撕成细小碎片,摩擦后又靠近纸片,纸片轻轻动了一下,我盯大眼睛,终于——失败,它又躺回了桌子上。妈妈说,摩擦时间不够。

妈妈递了一块布我,说,用布来摩擦尺。

子试试看。这次,我吸取前面的教训,使劲地用布来摩擦尺子,过了一会儿,尺子发热了,我立即用它靠近纸片,纸片先伸了伸懒腰,然后飞到了尺子上。“成功了!”我激动地一蹦三尺高。这时妈妈告诉我,摩擦后还能吸头发呢!我试了下,只见头发好似群魔乱舞般。我把尺子移到头发左边,头发就向左移。移到右边,头发听话地向右移。这简直太神奇了!

通过这次实验,我不仅学到新知识,而且还懂得只要有恒心,万事皆能成。

科学小论文

最近这几年,大家觉得天气一下子就变热了,原本凉爽的秋天现在几乎要到10月下旬才开始,8月份最热的天居然达到了40度以上。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人类自己惹的祸。

随着人类高科技发展进程越来越快,科学随之产生的副作用逐渐体现出来,全球变暖就是一个例子。天气炎热,在酷暑里泡空调成为了一项新的“业余爱好”,但人们可曾想过,空调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空调排放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甲烷,输送到外面,甲烷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气体。同时,空调还会浪费掉许多电,所以要尽量避免用空调,适当即可。

而另一个原因就是:二氧化碳!汽车尾气与工厂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最可能导致温室效应(即全球变暖)现在汽车逐渐增多,据有关方面统计,到21世纪,汽车在全世界已有7亿辆,大量的尾气严重影响着我们,咳嗽,喉咙发炎……最重要的是全球变暖。有人统计,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达到了20吨一年!中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排放量也有2。51吨一年!我们周围的环境在恶劣地变化。

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森林锐减,水资源破坏,生态链严重被破坏,大量土地贫瘠,水污染严重,据统计全世界10%的河水被污染,新鲜的淡水供应成了问题,同时由于矿物质被大量使用,燃烧出的co2气体导致了大气污染,同时臭氧层被严重破环,南北极出现臭氧层洞,加剧了环境的恶化。这样恶性循环的话,最终会导致人们的生活被严重影响。

这样一来的悲剧是什么呢?当然是显而易见了!天气加热,海平面上涨,南北极冰川融化,海滨城市,岛国被淹。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实验证明,以后300年,海平面将上涨半米多,这还是最乐观的数据。再过7年,全球变暖将会无可逆转地持续。更可怕的是,由于北极冰融化,降雨量加强,大量淡水汇入北大西洋,破坏了墨西哥暖流,一旦墨西哥暖流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将会下降5—8度之多,从而造成的影响,很可能引发新的冰河时期!想必大家一定看过《后天》这部电影,剧中的情景正是几百年后对我们地球的一个真实写照:龙卷风,冰层断裂,温度急剧下降,冰风暴,冻雨,地震,洪水,海啸……这并不是疯狂的幻想,如果人类不停止毁坏环境的话,这将成为现实!全球变暖不仅仅是天气变热,更会牵连出许多负面影响!

科学小论文

昌邑市饮马中心小学五年级一班姜海洁。

我做了一个迷你校车,它需要的材料有,木块,铁丝,小钢圈,两根钢条,(这些材料让爸爸找)剪刀,胶水,黄,白卡纸,彩笔,我现在就开始做。

首先,先把这四四方方的木块一头磨得很光滑,再在木块下面掏出两个半圆的小槽,把钢条放在小槽上再用铁丝固定住,装上四个小钢圈当车轮,再用另外两个小钢圈钉在木块的前,后来这个请爸爸帮忙,这个迷你小车的大体轮廓算是出来了。再用黄卡纸把车包起来,画上窗户,白卡纸当车牌,用彩笔写上车牌号,这个迷你校车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在这个迷你校车制作过程中,有一些小麻烦,但是处理好以后就很开心,因为是自己做的不管好不好都很开心。

指导教师:吕学贞。

科学小论文

星期日,早上七点,外面冷风一阵阵地吹,外面的人冷得要死,爸爸严肃地说:“今天这么冷,一定要多穿衣服,还要用热水洗脸。”我认真地说:“多穿衣服是一定的,但是用热水洗脸,我不答应。”爸爸生气地说:“你要冻死啊?不行,用热水洗脸。”我也生气了,楞是不答应。

后来我们父子俩决定请别人来说理,看是我的正确还是爸爸的好。我来到李爷爷家,李爷爷微笑地对我说:“什么事啊?”我说:“爷爷,早上洗脸用热水洗好还是用冷水洗啊?”李爷爷认真地说:“我知道,是用冷水洗脸好,因为冷水可以给你提高你的免疫能力。”我听了非常高兴,接下来,我去了王奶奶家,王奶奶与李爷爷的答案事相同的,王奶奶还说:“冷水洗脸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之后我又去了其他几位爷爷奶奶地家里,得到的`答案也是用冷水洗脸好。

回到家,我喜滋滋得向爸爸叙说我地“战果”,爸爸听了,任然不服。

之后,我就去看书,打开目录,查找冷水与热水的资料,书上说:寒冬腊月,一定要坚持用冷水洗脸,冷水不仅可以锻炼出坚强地意志,提高抗寒能力,同时可以预防感冒,并对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等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我把书上的资料告诉爸爸,可是爸爸任然不服。于是我和爸爸打赌,明天我用冷水洗脸,爸爸用热水洗脸,然后一起出去。

第二天,我和爸爸请出评委:妈妈和姐姐。早上八点,比赛开始了,我用冷水洗脸,“好冷!”身子也不自觉得抖了一下;爸爸用温暖地水洗脸,“好舒服啊!”哼,想引我用热水,不可能。

过了五分钟,我们一起走出去,凉风吹来,我一点也不冷,还很爽,而爸爸冻得要死,急忙跑回房间,我和姐姐笑了。妈妈和姐姐说:“冷水洗脸胜!“我很高兴,赢了爸爸。

这一次我懂得冷水洗脸好,虽然用冷水洗脸很冷,但是洗好后出门不会觉得太冷。从此,我们家每一个人都用冷水洗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