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教学设计(热门15篇)

小编: 梦幻泡

教学计划是一份详细规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等的文档,它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而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计划范文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希望以下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人教版二年级《雷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描写。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设计理念: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他们的已有经验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学习雷雨前的段落时,先让学生充分地接触文本,在读的基础上谈感受,学生的感受会更多。整堂课力求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学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压、乱、垂、沉、阵、蝉”;并能正确朗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2、通过学习生字,使学生掌握多种识记生字的方法。

3、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并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教学难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知并有感情地朗读雷雨前的描写。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2.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

请大家齐读课题。18:雷雨。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请打开书本八十页,听老师读读课文,从课文中你能听到些什么,看到些什么。(简单交流)。

2.你们真能干,听了一遍就知道了那么多!下面请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标出段落序号。相信你会知道更多。

3.课件出示词语(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下来、压下来)认读词语。(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板书:前、时、后。

四、研读课文,感悟情景。

(一)读通1-3自然段。

2.这一部分写了哪些景物呢?请自由地读一读,在书上圈一圈,圈完后和同桌讨论讨论。

3.谁来说一说?(板书:乌云、叶子、蝉、大风、树枝、蜘蛛、闪电、雷声)。

(二)交流句子、指导朗读。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个词知道的?

“黑沉沉”写出了云层很厚,从“压”中体会到乌云来势凶猛。“满天”乌云多。

“黑沉沉”你读的特别好,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乌云向我们压下来,大地一下子变暗了。谁也能向他一样读读。

满天你重读了,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这会儿乌云已经铺天盖地了。让人有些怕怕的。

师问:“谁能做个压的动作,”学生做动作后,

谁能再读读?我感觉天真闷啊,快喘不过气来了。---齐读。

(2).学生齐读后,师说:是呀,雷雨前,乌云密布,大地变暗,小朋友们都感到害怕,就连树叶和蝉好象也和我们一样。

引读:瞧----“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雷雨前没有一丝风,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天又闷又热,蝉一声也不叫。)。

下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一自然段,把这种静、闷的感觉读出来——齐读。

乌云向我们直压下来,这时谁又来了呀?它是怎么样的呢?指名说。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哪个词表明天气很快变化了?“忽然”

怎样是“乱摆”?做动作。对呀,你们刚才东倒西歪的样子就好象是“树枝在乱摆”,“乱摆”说明风很大。

谁再来读一读?谁也想试一试?

(4)引读:风太大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谁来当当这只害怕的蜘蛛,指名学生读。

“垂”是什么意思?(东西的一头挂下来)。

能换个词说说吗?(挂、滚、跳、吊、荡…)。

感觉到“垂”更显出蜘蛛的害怕,用最快的速度逃跑。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5)“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评:你不光看到了闪电,还听到了雷声,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这么响的雷,这么亮的闪电,该怎么读?(读得稍微快一点)谁来试一试?指名读。齐读。

这么响的雷,这么亮的闪电,小朋友可千万不要到外面去,要注意安全。

用“要下雨了,_____越来越______。”说句子。(充分说)。

2、齐读课文1-3自然段。

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天空中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忽然间狂风大作,紧接着电闪雷鸣,这个变化过程,就是雷雨前的景象,我们一起来读读看。要下雨了---满天的乌云---(教师引读)。

3、要下雨了,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我们的生字宝宝也躲进了他们的家中。

五、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指导书写“垂”a.怎么记b.看笔顺c.书空d.师范写e.生写一个f.比较g.在写一个,评价。

3.全班交流“压、乱、沉、阵、蝉”的记字方法,师范写,生学写。

板书设计:

前 1-3  乌云、叶子、蝉、

18、雷雨              大风、树枝、蜘蛛、

闪电、雷。

三水湾小学 邹莹。

教材分析:今天我上的课文《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根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分成三部分,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

教学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压、乱、垂、沉、阵、蝉”;并能正确朗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2、通过学习生字,使学生掌握多种识记生字的方法。

3、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并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教学难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知并有感情地朗读雷雨前的描写。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炎炎夏日,闪电雷鸣,声声蛙鸣,美丽彩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对雷雨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单元训练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要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表达能力。因此,在本课的预设中,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将文本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悟语言,体验情感。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雷雨呢?你在雷雨前、后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从课堂开始让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话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再进入文本,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三)品读课文:本课时安排了品读雷雨前的段落。

在品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时借助图片声音。并且以“要下雨了    。

越来越          。”的进行语言训练,并借此加深对课文第一部分的理解(即雷雨前的理解)。

四)识字教学。

在生字教学中,重点教学”垂”字,先说说记字方法,再看笔顺、书空,师范写然后生学写一个,比较再写一个,评价。教学尽量有层次,到位。

教学反思。

应该说这是一堂课经过精心准备的课,感谢全程关注我帮助我的所有老师。但因为本人水平有限,没有将课上得如预期那样好。自己觉得1.上课时没有放开,有些拘谨。甚至还说错了话2.教学过程中的衔接有些生硬。3.评价语匮乏,对孩子们如此优秀的表现,竟吝啬表扬。还有很多不足,请大家指出,我一定虚心接受,以后让自己多加锻炼,上出更好的课。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农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准备:

《乡下孩子》的课件。

一、板书课题导入:

指名说。

这是咱们眼中的乡下孩子,在他们爸爸妈妈眼中,乡下孩子有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节:

(1)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小节,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先完成这个填空:

示:乡下孩子是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

指名回答——齐说。

这时候你悠然而升起一种怎样的感情?(学生说)。

是呀,在妈妈的怀里,孩子多象一只欢快的小黄鹂呀!

自由练习,让老师也来体会一下温暖、开心、快乐的母爱。

指名读,加以评价。

女生一起读。

(3)出示: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指名说。

对呀,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快乐呀,刚才老师还看到有的小朋友边想边露出了笑脸,多灿烂呀,真象那盛开的野菊花,美极了!

男生一起读。

——拿起书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

2、学习第2节。

(1)乡下孩子的生活可有趣啦!请小朋友自由读读第2小节,看看他们平时都做些什么?

(2)生:他们在捉蝴蝶。

师:你们会吗?一起动作演示捉蝴蝶。

一只蝴蝶就能编织一个美丽的故事,咱们46只蝴蝶能编织哪些故事呢?

指名说。

一二两组的小朋友读读这句话。

(3)、生:他们含草叶吹歌曲。

师:多么婉转悠扬的歌声呀!老师听出了流水的声音。你们听见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这歌声飞呀飞呀,飞到了我们的身边。三四组小朋友读读这句话。

(4)朗读第二段。

乡下孩子的生活多有趣呀,我们快点加入他们,开开心心地玩一玩吧。

3、学习第3节。

(1)乡下孩子还是勤劳的孩子,他们在玩的同时帮爸爸妈妈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默读课文,透过精致的文字,你又砍刀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2)、生:挖野菜(老师加以描述)。

逮小鱼。

撑圆小猪的肚皮。

乐坏馋嘴的猫咪。

(3)、朗读(加以动作表情)。

(4)小朋友,(师指图)除了课文上的这些事,你还想做些什么呢?

板书:钓小鱼、拾稻穗、挖野菜、逮蚂蚱……。

(5)钓了小鱼,拾了稻穗、割了青草有什么用呢?你能照着课文里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吗?

出示:钓一桶小鱼,____________________。

拾一把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

挖一篮野菜,____________________。

捉几只蚂蚱,____________________。

(6)刚才我们是一句一句说的,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两三句吗?

3、学习第四小节。

请读读最后一小节,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

齐声有感情朗读第四小节。

(2)出示“旷野”词卡,师述:“旷野就是空旷的原野。”乡下在旷野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开心、快乐地读词语三遍。

(3)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繁华,但是这里有阳光,有旷野,孩子们多快乐呀。

1、乡下美,乡下的孩子更可爱,喜欢乡下吗?

让我们一齐读儿歌,把你的喜爱读出来,加上动作试试,我们就是乡下孩子,让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读好。

2、这么美的儿歌能永远记在脑海里该多好啊!

(1)小朋友自己试着背背。

(2)同桌互相背。

(3)齐背。

四、小结。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乡下去游玩了一番,感受到那里的孩子们生活(贴)是多么幸福、有趣、快乐,真让人羡慕。

五、作业:

“十一”长假快到了建议小朋友利用节假日,去周围走一走,看一看,把你看到的有趣的事告诉大家。

初二年级人教版语文教学设计

1.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归纳概括表述力的概念,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学会用实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实验探究的意识。

3.通过动手体验感受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归纳出力的三要素,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领略力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会画力的示意图,体会这种将抽象问题、复杂问题形象化、简单化的方法。

4.利用生活经验,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学生对自然有亲切感。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画力的示意图。难点: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方法:问题引领、探究、启发、讲解相结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今天老师要请大家欣赏一些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ppt)同学们喜欢这些照片吗?这些都是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看了这些图片,你还能想起与老师之间的哪些事情呢?(学生自由汇报)同学们,你们喜欢老师吗?(喜欢)课文里也有一群喜欢老师、爱老师的孩子们。他们把爱化成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的窗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一株紫丁香》。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词。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词,你们还记得它们吗?我们一起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认真听,如果他读得正确,请跟着他一起读。(开火车的方式读词语)。

疲倦:课文中谁疲倦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帮老师消除疲倦?课文中的同学们也有一个好办法,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同学们怎样帮助老师解除疲倦,边读边写出的读书体会。

三、体会敬爱指导朗读。

1、精读第三小节体会敬爱。

谁来说说他们用什么办法使老师消除疲倦的?(指名读课文)你从他们的办法中体会到了什么?还有谁能像他一样流利地读一下这节。同学们读得真流利,都是朗读小能手。孩子们用歌声帮老师消除了一天的疲倦,同时这也是孩子们栽下紫丁香时许下的一个愿望。

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__________,消除_________。

出示ppt:绿叶在校园沙沙,消除__________疲倦。

绿叶在田里沙沙,消除__________疲倦。

绿叶在_____沙沙,消除_________疲倦。

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在唱歌,听到我们的歌声,老师一定会感到快乐的;听了我们的歌声,老师一定会__________;听了我们的歌声,老师一定会__________。

谁能通过朗读让老师感到快乐、幸福......(指名朗读)还有谁能像他一样读得那么美?这么多同学都想读啊,想读得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多么优美的句子啊,我们把它背下来怎么样?谁第一个试一试?

2、精读第四小节体会敬爱。

谁来说说你找到的心愿?(指名读心愿所在的那一小节)。

请同学们用老师刚才教你的抓重点词和想象画面的方法来读一读这一下节,边读边写出自己的体会。(巡视指导)。

谁来读一读?(先说自己用的什么方法进行学习的,在读课文。)。

“花儿”是个儿化音在这里读“花儿”,跟老师一起读。(指名读)。

我们把“花儿”放到句子中,谁来读一读?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儿化音,谁能读准这些儿化音?(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朗读)同学们读得真棒!跟着老师再来读一读吧。

哪位同学能再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这节的?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能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吗?还有谁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体会?(指名读)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会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学习了,并体会到课文中同学们对老师的崇敬和敬爱。

3、自主学习第三、五小节体会敬爱。

孩子们还有什么样的心愿呢?打开书,默读课文,画出心愿。谁来说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样的心愿?(指名说)。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心愿读一读,你可以用老师教你的方法,也可用自己的方法来自学这一节,并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你喜欢的心愿?(先说学法在读)还有谁来说一说?(找3、4名同学)。

现在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把自己喜欢的心愿读给你的同伴听。并告诉他你的学法和你的体会。

4、小节。

同学们这株紫丁香美吗?你们喜欢吗?谁愿意通过你的朗读把它送给老师呢?其他的同学可以用你的动作把紫丁香送给老师。这首充满对老师敬爱的优美小诗,你能背下来吗?谁来试一试?(指名背诵)。

四、指导书写。

歌、牵。先观察注意什么,再说说写法。

五、

总结。

课文中孩子们把紫丁香送给了老师,帮老师消除一天的疲倦,我相信这是每一名同学的心愿,让我们带着对老师的挚爱把紫丁香送给每一位老师吧。(配乐齐背)。

人教版二年级《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插图及雷声录音。

2、有条件的可课布置学生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3、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指导书写:垂。

2.读通课文,清楚写作思路。

3.通过朗读体会雷雨前后的不同变化,随机推敲用词的准确性。

(一)导入。

1.雨有很多种,你知道有哪些雨?(板书雨)(学生自由说)。

3.读周记,写得不错,如果认真学一学《雷雨》,林煜瀚会写得更好了。

(二)读通。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中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后的景象?(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3.检查自学。

(1)读句子。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下来。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下来,逃走了。

一条彩挂在天空。

(句子难不倒大家,一起来挑战老师刚才提的问题吧。)。

(2)理思路。

板书: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1、练读,指名读,想想写到哪些景物?作者又是怎样这些景物的呢?

乌云。

叶子。

树枝。

蜘蛛。

闪电。

雷声。

不动。

不叫。

乱摆。

过渡:如果把这一段改为:乌云压下来,叶子不动了,蝉不叫,树枝乱摆……。

这样写好不好?(不好)好不好,比比才知道,我们来比较其中的几个句子。

2、句式比较:

(1)。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满天的:本课指空中乌云多。

黑沉沉:本课指乌云很厚、云很低、天色很暗。

*指名读,找出不同的地方。

*从满天、黑沉沉体会到什么?

*齐读。

(2)。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强调)。

(说明雨前天气不是一般闷热,而是十分闷热。)。

*不动与一动不动,不叫与一声也不叫,有什么不一样?强调了什么?

*为什么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蝉连动的力气也没有了,该怎么读?

(3)。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动画演示。

*“垂”字写出了什么?(蜘蛛逃跑时吊在细丝上的样子。)。

*指导书写“垂”字。

过渡:蜘蛛垂下来,慌慌张张地逃走了,可见雷雨前是多么可怕!让我们用声音把雷雨前的景象表达出来。

3、指导朗读。

师与全班对读 个别与老师对读 齐读。

1、说一说,从哪些词中看出雨下得非常大?

2、读大。点拨:雷雨把整个世界都笼罩起来了,漫天遍野迷蒙蒙的一片。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3、积累说话。

(       )越(  )越(  )。

4、引读最后一句,从哪个词感到雨慢慢变小?

4、齐读。

1、范读。

2、师生对读 同桌对读。

3、写了哪些景物?雷雨后的景色怎样?刚才逃走的蜘蛛现在又坐在网上了。

品读:

雷雨前蜘蛛紧张、害怕,慌慌张张地逃走了。

雷雨后蜘蛛那么悠闲自得,那么愉快!

1、雨后大自然的还有哪些变化?

天更(    )。

树更(    )。

路显得更(    )。

四、小结。

大自然真是奇妙,雨说来就来,下得如此之大,走得是如此迅速,雨后的景色又是如此美妙。大自然真是神奇!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课文在介绍鸟的有关知识的同时,还突出了人与鸟的朋友关系,意在让学生从小增强环保意识,懂得爱鸟、护鸟。

学情分析:

本班今年刚加入“引导自学”课型的实践,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基本能做到有步骤的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有分工,有合作。由于训练时间较短,组长的组织能力还有待加强,全员是否都能参与讨论还有待观察。本文条理清晰,语言也易于理解。学习时,孩子们可以结合插图,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感悟,感受鸟的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图文对照,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环节。

学生自学事宜。

教师引导事宜。

备注。

明确自学重点6。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2、图文对照,了解课文大意。

1、直接导入。

2、板书课题。

围绕重点自学15。

个人自学:

一读:读生字,读词语,读句子,标序号,读课文,不懂处标?

二查:通过查工具书解决自己不懂得疑问。

三记:观察字的间架结构,书空、描红、临写,好方法记字。

四想:默读课文,观察插图,想想鸟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备注:如果你的自学提前结束,请再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1、巡视指导,适时点拨。

2、重点关注学困生。

交流自学情况16。

(1)、读词语;

(2)、讨论自学时不懂得疑问。

(3)、讨论难写的字。

(4)、讨论课文大意。鸟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5)、组内分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1)小组代表提出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

(2)交流难写、难记的生字。

(3)交流课文大意。

(4)交流读课文。

1、巡视指导,关注小组讨论常规的表现(声音适中、坐姿端正、乐于倾听等)。

2、个别点拨,引导孩子说出心中的疑问。

3、随机正音。

4、关注学困生。

5、生字指导。

(1)、引导学生按结构给生字分类;

(2)、着重指导“玉、密”

点拨自学得失2。

1、小组展示课文朗读时,适当范读或领读、点拨,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2、学生说说课文大意,适时点拨,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难写字时适时点拨、范写。

4、根据学生疑难问题随机点拨。

巩固自学成果1。

1、同桌互查正确流利通读课文。

2、学生练写一手好字。

板书设计。

16、鸟岛。

鸟儿的世界。

鸟儿的乐园。

鸟儿的种类多。

人类的朋友。

人教版二年级《雷雨》教学设计

1、听声音,猜这是什么自然现象?(点名说)。

2、出示课题  18:雷雨,齐读课题(2次)。

师板书。

3、同学们的声音真响亮,跟我们的生字宝宝打个招呼吧。

(点名读——分小组读——齐读)。

二、新授。

请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描写雷雨?

2、汇报(师板书)边听边板书。

雷雨前、中、后的顺序写得。

3、真会动脑筋的小朋友们,请你们欣赏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什么影象(出示课件)。

4、我们先要闯第一关,才能进入学习课文。

第一关,考你的细心观察能力(出示两幅图)对比。

5、过关了,果然利害,课文就是围绕这两幅图来描写雷雨的,那么请同学自由读(1~3段),边读边划课文写了雷雨前什么景象。

6、出示图:请用一句话说(点名说)。

把课文中描写这幅图的句子读出来(齐读)。

(点名读)——请同学在句子中找出一个动词——点名说——全班来做一做这动作。

7、师解说“从压”可以知道乌云来势凶凶,很有杀气。

所以在这里要重读这“压”字(师范读)——点名读——男同学读句子。

8、出示表格:

9、因为天空给乌云笼罩着了,所以天气很闷热,请同学把说明天气闷热的句子画出来“-----”

(点名说——出示句子——齐读)。

出示句子(相比较)。

你认为哪一句好,请你来读一读(点名读——齐读)。

10、老师听出来了,你会把握词语的语感非常好,重读了“一动不动”,“一声也不叫”等词语,你们可能想表达“一动不动,一声也不叫”有强调作用,所以重读,同学们真会读句子,所以作者选择第一句。(板书:闷热)。

11、出表格。

12、大风来了,请女同学读第二段。

师复述,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

树上有一只可爱的蜘蛛,它有什么行动?(点名说)。

13、出示句子(齐读)。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说:这只蜘蛛它为什么不从树上爬下来,而是从网上爬下来呢?有谁知道?(点名说)。

师说:真聪明的蜘蛛,所以这句子中“垂”字用得好,因为说明蜘蛛很害怕,以最快速度离开。

师板书:大风。

(点名读,齐读)。

14、表格。

15、请听声音,听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点名说,点名读)。

谁能用“越……越”造个句子?

师(齐读句子):越……越……也是起调作用,而且句子用了两个越来越更能体现雨即将下了。

板书:闪雷鸣。

16、请同学根据雷雨前天气的变化朗读(1~3段)。

17、雷雨下起来了(请自由读课文4~6段)。

要求:雷雨是不是来得快去得也快,想想它的过程如何。

18、汇报。

师边听边板书。

(下起来了——越下越大——渐变小)。

(合作读——小组合作读——点名读)。

19、很快雨停了,请看图,说一说。

板书:清新(齐读第7段)。

20、出示表格(小组合作在书中找出答案)。

21、汇报。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上。

你觉得美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得出?你如何读好句子。

(点名读)。

提示:找个动词。

22、真会动脑筋,请你用“挂”造句。

23、汇报动物出来的情况。

24、听蝉叫的声音。

出示句子,蜘蛛又坐回网上。

师说:从这个动词“坐”字,可以体会到太阳出来了,天气很好,动物们都出来,从这个字可以知道蜘蛛很会享受。

25、齐读,听音乐。

26、请你高兴地读第8段。

27、问疑。

28、作业。

人教版二年级数独教学设计

先看看倍的字面解释(字典中的意思),抽象的意义学生难以理解,那么我们就给学生指明一个学习的方向———摆一摆。学生摆的现状又是什么呢?圆形有3个,三角形是圆形的2倍,学生可能多摆2个三角形;可能多摆2个3;也可能就摆2个2……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成资源,因势利导,科学评价,适时点拨,及时梳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发展。

体验—经历—积累,让学生真正从不会到学会。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倍的认识》一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悟一悟——试一试——做一做——练一练,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感知倍的意义,由浅入深的理解倍的概念。第一次操作——“你认为三角形是圆形的2倍怎样摆?”在摆中悟一悟,初步体验倍的意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操作中经历对倍的认知过程,逐步积累加深对倍的表象建立。这时从直观操作上升为抽象的线段图,实施了课堂的一次理性的飞跃,真实展现了学生从不会到学会的求知过程。

在预设与生成之间灵动,呈现课堂的真实本色。

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倍的认识》其设计是从学生的原始学习状态入手,“圆形有3个,三角形是圆形的2倍,怎样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选择,尝试、探究问题,教学过程是现场生成的,结果是不能完全预测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富有形的预设在无形的动态教学中生成。抓住“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这一知识的灵魂,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或及时引导,或适时质疑,或概括小结,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适时调控,充分利用,激活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2)5个2相加是多少?

1.出示例8(教师板书)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2.分析解答例8

学生可以答出:每个人浇4棵,有了3个人,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一个学生说,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贴小圆片.)

(2)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树应该怎么想?(学生回答:每个人浇4棵,也就是1个4棵,有3个人浇树,就是浇了3个4棵.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4×3=12(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

3.进一步理解例8算式的意义.

师问: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中的4表示每个人浇了4棵树,也就是一份是4,算式中的3表示有3个人再浇树,也就是有相同的3份,算式中的12表示3个人一共浇了12棵树,也就是3个4是12.)

4.讲解例9

(1)出示例9(教师板书例9)

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角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2)师:读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多少分应该怎样想?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列式?说说为什么? (分小组讨论)

(4)汇报解答方法.(小组同伴分工完成下面的任务:一人负责口头列式,一人负责板书列式,一人负责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5)再次说明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算式里的5表示每个扣子5角,3表示买3个扣子,一共是3个5角,要求3个5角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

(1)在规定的时间里,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能完成几道题就完成几道题.

(2)如果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了所有的题目后,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乘法解答的;这几道题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这几道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如果每一道题都能用两种方法解答,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1、乘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迅速的计算.

2、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

3、求几个几还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但是用乘法计算起来比用加法计算更简便.

人教版二年级数独教学设计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到测量长度需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厘米的字母表示法,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比较短的(限整厘米长)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的习惯。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谈话引入、探索新知、课堂练习、全课小结等几个有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结构完整,环节清晰流畅自然。教师注重借助教具,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操作法等,抓住学生认知起点,让学生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经历观察、实验、验证等一系列活动获取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形成认真务实习惯,发展空间感。

设计有效教学活动,建立1厘米长度概念。新课程中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考虑三个要素,即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在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这一教学重点中,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特点,有效利用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设计了猜一猜,即在脑子里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即在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的长度;比一比,即用手指比出1厘米长度;记一记,即闭上眼睛记一记1厘米的长度;说一说,即说一说生活中的1厘米。这样通过猜、找、比、记、说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学会运用。通过轻松的学习过程让1厘米的长度在学生头脑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同时也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设计开放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现代数学教育观把思维教育作为数学教育的潜在目的,把创新教育作为教学的新目标。因此,看一节数学课是否符合现代数学教育观,一是看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二是看学生活动的创造性。这节课,教师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定的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开课便由自己想办法量出课桌长度这样的一个开放式的设计导入。认识1厘米时,教师先后肯定了学生所找的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这一段是1厘米,2刻度到3刻度之间的这一段是1厘米,等等。这也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这些开放式的问题促进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思维方式的发展。

人教版二年级写字教学设计

1、初步掌握贝字旁和页字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则、项、财、贞、负、顾、顿、顺”,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二、教学提示。

1、复习前课内容。

(2)字底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新课指导。

(1)出示贝字旁和页字旁例字,或教师黑板上放大示范书写,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偏旁的异同点,让学生明白,只要掌握好贝字旁的写法,即可举一反三写好页字旁。要求:仔细观察每一笔书写的位置。

(2)教学贝字旁,可要求学生先仔细观察整个字形,并着重引导学生观察撇起笔处的位置。待学生明确贝字旁字形及撇的正确起笔位置后,即可让学生大胆尝试书写。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与字帖对比,找出不足。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感受书写时笔画之间的笔断意连。

在教学页字旁时,因为有了前面教学贝字旁的铺垫,只要引导学生观察首横的长短及短撇的位置,即可做到书写时的胸有成竹。

3、书写指导。

“写写偏旁”。通过练习初步掌握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贝字旁:第一笔为垂露竖,写横折时注意与竖起笔稍留空隙,两竖左右对称,撇为竖撇,在字中心点处起笔,顺势作点,与撇收笔处对称。

页字旁:首横宜短,保持“页”部瘦长“本色”,在短横中间出短撇,下部写“贝”,比“贝”字旁稍宽。

贝字旁和页字旁在整个字的运用中要注意“因字而异”。

“小博士”信箱。本节关键词是:“因字而异”,即偏旁部首分配到具体字中的形状要“因字而异”,如本课“贝”字作字旁时稍窄,作字底时稍宽。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明白类似的现象会在合体字中高频率出现,要求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三、例字指导。

“则”,左右结构,左右两部分基本等高等宽。四个竖划连同竖撇平均分割空间。力刀旁短竖位于字的中间偏上部位。

“项”,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左边处于附属地位,“工”改横为提,居于中间。

“财”,左右结构,右部稍大。

“贞”,独体字,贝作字底,字形偏宽偏短。短竖和下部贝字竖撇在同一条直线上。

“负”,独体字,贝作字底,字形偏宽偏短。下部撇和点的收笔在同一水平线上。

“顾”,左右结构,左右两部分基本等高等宽。

“顿”,左右结构,左右两部分基本等高等宽。

“顺”,左右结构,左右两部分基本等高等宽。左边三竖长短不一,紧靠在一起成一长方形。

人教版二年级数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8页《对称》。

教学目标:

依据从具体到抽像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画面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什么是对称。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剪刀、彩色纸。

设计流程:

一、看一看,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特地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大自然里的童话故事,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故事内容:在播放录像的过程中我边解说: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蝴蝶和蜻蜓发生了争执,都认为自己最漂亮,一朵小花给它们出主意:让它们一人分一半,组成的图形也许就是最漂亮的。

2、我让学生观察组合成的图形,发现和原来相比,并不漂亮。

3、师:像蝴蝶、蜻蜓那样,两边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就是对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对称。(板书课题:对称)。

4、举例。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有的是大自然中的对称对象,有的是人们受到这些对称现象的启发设计出的许多具有对称美的东西。谁愿意来说一说?(红领巾、衣服、裤子、人……)。

二、分一分,自主探索。

1、过渡: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又是怎样对称的?我们又怎样来证明它们是不是对称图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为了研究这些问题,老师特地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平面图形,你们瞧!

(出示:蝴蝶、杯子、青蛙、蜻蜓、钥匙、枫叶、菠萝、桃子图片)。

2、师:这些图形都是对称图形吗?你们想不想来分一分哪些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

3、学生动手分,教师巡视。

4、师:你们怎么知道这些图形是对称图形,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对折)刚才,你们通过折一折,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与同学说一说。

5、学生讨论发现,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三、找一找,提高认识。

1、师:现在,我们把折过的对称图形打开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有折痕)。

2、教师演示,对折一只蝴蝶图形。

3、师:对称的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

4、师:同学们,这些图形,通过对折,发现它们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它叫做“轴对称图形”。

四、辨一辨,深化认识。

1、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几位老朋友,它们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一会儿,它们出来的时候,如果你们认识它,就大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

2、师(慢慢地贴上正方形、长方形、一般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图形)。

3、师:在这么多老朋友里,有没有我们今天认识的轴对称图形呢?老师也你们准备了这些图形,请大家找一找里面的轴对称图形,折一折它们各自的对称轴,说一说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4、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5、学生汇报结果。

五、剪一剪,实践体验。

1、师:刚才有同学问老师,桌子上的彩色纸和剪刀,有什么用呀?现在,我就告诉大家,老师要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2、师巡视,指导学生把作品贴在黑板上。

六、说一说,拓展延伸。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对称。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这些对称的图形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美)。

课后反思。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结合新课标的精神,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的较为突出:

1.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

生活中有许多的物体(包括建筑物)是对称的,这样就很容易找到学生学习这个知识的生长点。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无论是从导入到探索新知,还是欣赏操作活动,我都注重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实践活动,营造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教学以播放录像激趣导入,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对蜻蜓等对称图形很熟悉,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探究“对称”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进行剪纸、折纸,人人经历剪的.过程,发现了只有对折后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而折纸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对称轴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极限思想。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3.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去经历、去体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

在探究“对称”的知识过程中,先让学生试着剪一剪,然后比较、演示,揭示“对称”的秘密,然后又通过画一画、猜一猜、折一折、举例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去体验、去感悟“两边大小一样”。

巩固应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再创造,学生举例说出了很多身边对称的物体,并指出了它们的对称轴,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还给了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较好地体现了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三课时(第69、70页内容)。

1.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镜子、教科书第71页的开放题、卡片

一、玩一玩镜子,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每人一面小镜子)

师: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书;我看到了黑板……

师:这是怎么回事?

二、引导探索,体验镜像对称的特点

1.出示教科书第6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这幅图画中,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六只天鹅?怎么岸上有树,水底也有树?

(2)生:下面的房子、天鹅、树是水里的影子。

师:(放大房子图)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吗?它们的方向怎样?

生:样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师:其实这也是数学知识,是一种镜面对称。(出示课题)

2.请学生用手中的镜子做游戏。

(1)发给学生只有半边图象的卡片,请他们想办法猜出另半边图象是什么?(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用镜子照;把卡片对折……

(2)用镜子照自己的脸并做各种面部表情,同时观察镜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变化。

(3)出示教科书中第69页的小朋友照镜子图(例3)

师: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镜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师说:“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照照镜子吧,好吗?”出示三面穿衣镜,请学生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学生说出镜子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笔。

我往左走,走镜子里的我往右走。

学生任意做动作……

三、运用拓展

1.判断。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教科书第71页第5题)

2.找朋友。

3.思考题:第71页第1题、2题。

(1)看镜子写数

(2)看镜子写时间

四、小结评价

师:看,照镜子、水面倒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数学知识,你知道了吗?

人教版二年级数独教学设计

这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抛硬币”的内容,这是“统计与概率”中的有关概率的知识,这是学生初次接触这方面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并升华为理性认识尤其重要。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不确定现象,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抛硬币,摸球,装珠子等游戏活动,来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构建。

在“抛硬币”的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猜测落地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体会这是不能事先确定的,所以在猜测过程中不一定猜准确,结合这一事例让学生理解当事件不能确定时,应采用“可能”来进行描述。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能够较好地理解不确定现象,但学生在自己进行总结时,只说了一种“可能”情况:有的`说:“可能正面朝上”,有的说:“可能反面朝上”。而没有说成:“正面或反面,这两种可能都有”,而我在这点上强调还不够。

第二个活动是进行“摸球”游戏,这个活动我分了三步完成,一是先让学生猜,我摸;二是分小组来摸;三是每个大组两个孩子上讲台来摸。第一步的摸球活动是在一个黑袋子里分别装上3个白球和3个黄球,让学生感受事件的不确定性,即从盒子里任摸一个球,有两种情况发生。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学生基本进入了角色,能够顺着教师的引导去思考问题了。有了第一步摸球活动为基础,第二步的摸球活动,大部分学生知道应该怎样操作了,所以老师不需要再强调摸球规则,只强调一下注意事项,学生便能顺利完成操作,而且操作既科学又快速。在这个环节中,我还采用了小组交流的方式要求人人都要用今天学过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你们组的摸球情况。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基本掌握了所学的内容。

最后还有一个装珠子游戏,是让学生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这个活动进行小结时,学生的回答都抓住了要点。

总的说来,这节课都是以“活动――猜想――验证――表述”的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感受事件的不确定性,并获得结论,能用相应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二年级写字教学设计

1、掌握尸字头和户字头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尼”、“启”、“尺”、“尽”、“尾”、“肩”、“扇”、“房”,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二、教学提示。

1、复习前课内容。先让学生写“社”、“补”两个字,写后评价,让学生说说写好“社”和“补”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然而再矫正书写。

2、新课指导。

出示尸字头和户字头例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字的异同。或教师黑板上放大示范书写,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要求:重点仔细观察长撇的形状和“户”字点书写的位置。

3、书写指导。

(1)“写写偏旁”。通过练习初步掌握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尸字头:这个偏旁分三笔写成。首笔横折稍斜,横稍长。第二笔再作一短横,使两横基本平行,由此两笔组成的框架稍扁,并内收。第三笔作长撇,为主笔,要舒展。

户字头:户字头与尸字头写法基本一致,首点为斜点,属“遥掷一点”,要注意点的位置与“尸”部的呼应。

(2)“小博士”信箱。本节关键词是:“重心平稳”。“重心平稳”是楷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字要平正,就必须注意重心的位置,尤其是字形偏斜,上大下小或结构不规则的字,更要重视重心的把握,如“尸”和“户”字,属于偏斜结构,是不易写正的字,在处理时,要重点突出长撇,把它作为整个字的支柱,这样,其他的笔画也容易把握了。

三、例字指导。

“尼”,属半包围结构,整体成梯形,底部竖短,弯钩适当写长,与撇收笔点齐平。

“启”,半包围结构,整体成梯形。上下两个“口”形要注意变化。

“尺”,独体字,撇为竖撇,捺放开,撇捺底部齐平。

“尽”,撇捺向左右伸展,底部齐平,两点写在竖中线上,注意呼应,中宫略收。

“尾”,半包围结构,整体成梯形。撇向左伸展,以让给下部“毛”更多的空间。

“肩”,半包围结构,撇较陡,点和“月”的中心线对齐。

“扇”,半包围结构,撇向左伸展,以让给下部“羽”更多的空间。点与第一个“习”的竖对齐。

“房”,半包围结构,撇向左伸展,以让给下部“方”更多的空间。上下两点在同一条直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