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教案设计(热门22篇)

小编: 碧墨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基础,通过编写教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编写高中教案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以下是一些教研团队认可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数学教学教案设计有哪些高中数学教学教研总结

一、课前准备:

【自主梳理】。

1、形如的函数叫幂函数.

2、幂函数有哪些性质?(分析幂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像的特点.)。

(1)图像必过点.

(2)时,过点,且随x的增大,函数图像向y轴方向延伸。在第一象限是函数.

(3)时,随x的增大,函数图像向x轴方向延伸。在第一象限是函数.

(4)时,随x的增大,函数图像与x轴、y轴无限接近,但永不相交,在第一象限是函数.

【自我检测】。

1.指数函数是r上的单调减函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2.要使的图像不经过第一象限,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

3.已知函数过定点,则此定点坐标为.

4.下面六个幂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试建立函数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课堂活动:

课堂小结。

三、课后作业。

1.函数的定义域是.

2.的解析式是.

3.是偶函数,且在是减函数,则整数的值是.

4.幂函数图象在一、二象限,不过原点,则的奇偶性为.

5.若不等式对于一切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

6.若关于x的方程在有解,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高中物理教学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提出重力势能的基本定义,指出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为重力势能,接着引出在物体被举高的过程中,伴随着重力做功,然后通过分析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推导得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最后教材又安排了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以及重力势能是与地球系统共有的特点这部分知识,以便完善和加深学生对重力势能的理解。

新教材在知识安排上与老教材相比有很大不同。老教材在给出“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这一结论后探究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从而引出重力势能。而新教材对这一思想的引入采用的是逐渐渗透的方式。在对生活中生动实例的定性分析以后,引入重力做功,给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形式,让学生在阶梯式的学习中自己寻找“功与能量”的关系。提升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建立还需要时间。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逐渐引入抽象的物理概念。

重力势能是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的,但当时只停留在定性的分析上。新课应注意对知识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计算。

会推导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技能目标。

根据功能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学会从功能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

情感目标。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解释,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渗透社会公德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高空抛物的危害。

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及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ppt课件,装沙的小桶,大小质量各异的3个小球。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新课引入情景引入:

故事引入:在荒芜的海岛上,饥饿的小猴捡到了一个核桃,请同学们帮小猴想想,要怎样才能把核桃打开。

情景引入:纷飞的雪花一直是大家的最爱。我们爱它的白爱它的软,但是有时就是这看似温柔柔软的皑皑白雪却给我们带来灭顶之灾。——这就是雪崩。(出示幻灯片图片)。

提问:为什么漂亮柔软的雪具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是因为它具有潜在的能量,一有机会它就会把能量释放出来。我们把这种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定义:地球上的物体由于处于一定的高度而具有的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用ep表示。

提问:我们知道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那么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也就是什么样的物体具有较大的重力势能呢?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的做出猜测,并说说你的理由。

实验定性验证:(教师演示)。

将大小相同,装有相同水的瓶子从不同高度下落,使其穿过蒙有不同数量报纸的空桶,观察两个瓶子能穿透的报纸的数量。

将大小相同,装有不同水的瓶子从相同高度下落,使其穿进蒙有不同数量报纸的空桶,观察两个瓶子能穿透的报纸的数量。

师:那么我们可不可以通过重力做功来寻找一下重力势能的具体表达式呢?请同学们计算一下三种情况下重力所做的功。

质量5kg的物体自由下落10米。

质量5kg的物体从高10米倾角30度的斜面滑到斜面底端。

质量为5kg的物体从高10米的不规则斜面下滑到底端。

师:同学们观察上面三种情况下重力所做的功,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什么不同点吗?

师:通过上述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与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即:wg=mgh1—mgh2。

重力势能。

ep=mgh。

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wg=mgh1-mgh2=ep1-ep2。

重力做功wg。

(正、负)。

重力势能ep。

(增加、减少)。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物体上升。

增加。

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加。

物体下落。

减少。

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

2.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将质量是2kg的小球放在2楼的地面上,该球的重力势能是多少?一直g取10米每二次方秒,每层楼高3米。

师:大家得到的答案不同,主要原因是大家选择的高度起点不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参考平面不同。

从大家的计算可以看出,如果不选择参考平面,重力势能的值也是不确定的。所以选择参考平面应该是我们确定重力势能的第一步。

确定重力势能的方法:

选择参考平面——高度为0的面,也即重力势能为0的面。

在参考平面上方的物体高度为正值,重力势能也是正值;。

在参考平面下方的物体高度为负值,重力势能也是负值。+、-表示重力势能的大小。

参考平面的选取是任意的,一般从研究问题的方便出发来选择,很多时候我们选地面为参考平面。

例题:如图,质量0.5kg的小球,从桌面以上h1=1.2m的a点落到地面的b点,桌面高h2=0.8m.请按要求填写下表.(g=9.8m/s)。

参考平面。

小球在a点重力势能。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一、认识原核细胞的和真核细胞。

1、真核细胞:

2、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特征。

1、真核细胞。

2、原核细胞。

3、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导入: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有关细胞的主要特征,以及细胞的基本结构,今天我们就把细胞进行分类,学习一下有关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特点。

学生阅读【探究活动】认识一下有关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教师提问:

教师总结: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等生物。由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人类。

教师小提示:

区分细菌与真菌?

细菌和真菌都是个体微小的生物,细菌一般是杆菌、球菌等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等,真菌如:酵母菌等。

学生阅读课本,教师总结原核细胞的特点:

(l)细胞壁和细胞膜: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2)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的细胞器。

(3)核区:由dna分子组成。

区别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是依据构成该生物的细胞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也可以说是有无核膜,因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就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注意:(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不等于原核生物,原生动物是动物中最低等的类群,但它们都是真核生物。

(3)不是所有的菌类都是原核生物,细菌和放线菌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等)是真核生物。

细菌常根据形状分为:杆菌、球菌和螺旋菌,细菌常根据形状来命名,如大肠杆菌。也有的根据功能来命名,如硝化细菌、乳酸菌等。

学生阅读课本,总结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有较大区别,两者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仁有核膜、有核仁。

细胞壁主要由胞壁质组成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内膜系统简单复杂。

微梁系统无有微管和微丝。

转录与翻译出现在同一时间与地点转录在核内,翻译在细胞质内。

本节主要叙述了有关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特点以及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高中地理教学教案设计

3、举例说出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1、了解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公海等概念;

2、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举例说明建设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4、树立人类共同拥有一个海洋的意识,为今后开发海洋,保护海洋,促进人类与海洋的共生与协调发展打下基础。

1、区别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2、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海洋国土”,它不仅仅包括一国的内水和领海,它是一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eez)、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形象总称,是一个集合概念。

1、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世界性的海洋开发利用热潮,使得国与国之间的海洋矛盾和冲突日益增多。国际社会经20多年努力,于1994年通过并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解决矛盾与冲突提供了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行为准则。该“公约”规定:沿海国家在享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范围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我国的专属经济区面积有300万平方千米。

2、我国的海洋国情。

(1)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

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岛屿6000多个,岛岸线超过14000千米,中国的领海面积37万平方公里,可主张管辖的海域面为300万平方公里。

(2)我国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海水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海洋生态破坏加剧。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借助拼音,认识“叽、喳、蓬、跃、棱、巢、崭、牌”8个生字,会写“羽、领、捉、理、跃、蹦、灵、晨”8个生字。

(2)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课文。

(3)在阅读中积累“aabb”形式和“()的()”形式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活动中,创设活动条件,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并通过反复朗读和结合上下文、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有爱鸟护鸟的意识,并感受到“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和自豪。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随文识字,在阅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和学会积累词语。

难点:在阅读中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2课时。

五、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学写“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积累aabb形式和“()的()”形式的词语。

3、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有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主旨。

教学过程:

活动一:揭示课题、设置悬念,提出贯穿全文的三个问题。

1、板书课题:“红领巾”真好。

活动二:学生自主探索、主体参与,以学定教,解决主要问题。

1、出示课件,默读课文,通过边读边画边想找答案。

2、学生自主读文,读中感悟。随机教学,相机出示课件。

(1)指导朗读第一节。朗读中理解“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梳理、蓬松的羽毛”等词语。

(2)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词语你还会说吗?发散思维,积累aabb形式的词语。

(3)结合课件,多层次的朗读,感受小鸟的活泼可爱。

(4)通过阅读第二节理解为什么要爱鸟,抓住“扑棱棱、捕捉害虫、保护树苗”。

(5)相机出现生字“跃”,学生先观察,师范写,学生再练写,学习写好“足”字旁的字。展示写字成果。

(6)师生合作,有感情地诵读,并指导学生尝试背诵。

(7)观看课件,结合第三节读读、议议,说说怎样护鸟。

3、引导学生小结活动收获,检查学生的词语积累情况,完成课后练习题。活动三:深化主题、内化行为,课题延伸。

1、出示课后思考题,说说除了爱护小鸟,我们还应该爱护哪些小动物呢?

2、课外延伸:在生活中怎样用实际行动来保护自然、保护鸟类?为下一节课的语文实践活动作准备。

补充活动:整合教学内容,出示与课文整合后的儿歌,拓展阅读。

小鸟小鸟爱唱歌,

叽叽叽、喳喳喳,

拍拍翅膀扑棱棱,

蹦蹦跳跳真活跃。

少先队员来帮忙,

放鸟巢、树木牌,

鸟儿有了崭新的家。

小鸟小鸟真可爱,

我们都要爱护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写7个生字,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9个生字。

教学过程:(略)。

板书设计26。

爱护。

小鸟活泼可爱少先队员。

捕捉害虫保护树苗。

《“红领巾”真好》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学写“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积累aabb形式和“()的()”形式的词语。

3、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有爱鸟护鸟的意识。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引入课题。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课题中“红领巾”加上了引号,“红领巾”指什么?谁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带着这三个问题,快打开语文书,默读课文,边读边画边找答案。

(生边默读课文边做笔记。)。

二、朗读感悟,解决主要问题。

师:谁夸“红领巾”真好啊?

生齐答:小鸟!

师:对!“小鸟”是什么样的?请你来看看。(师出示课件)。

(生观看课件)。

师:课文是怎么样写小鸟的?你快读读第一节,自由读,有信心地同学大声读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试一试?请你来。

生:清晨,林中谁最快乐???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

师:你第一个站起来,奖励你一个红星!你是最勇敢的小朋友!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好,很有感情!把“可爱的”加重音来读。

师:请你也来读一读。

生:“可爱的”小鸟!

师:好,谁再来试一试。怎么样读出它的可爱来?

(一学生读)。

师:“快乐”那里为什么要读成“快乐ノ”?

生:因为是问号。

师:一起读读试试。(全体有感情地读)。

生:跳来跳去。

师:而且心情是怎么样的?

全体抢着回答:是很开心的!

师:谁能读出它蹦蹦跳跳,很开心?(个别生读)。

师:读得真好啊!一只可爱的小鸟在我们面前出现了。它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你来看看——(演示课件:小鸟梳理羽毛)(发现了学生在笑)师:你为什么在笑啊,请你来说说。

生:因为它梳理羽毛的时候很可爱。

师:真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鸟!(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板书“活泼可爱”)师:(课件出示第一节的内容)男同学来读读!读出小鸟的可爱来吧!请女同学认真听。(男生流利地读)。

师:我感觉到男同学读得非常地通顺。听听女同学给我们带来小鸟,看看是不是比男同学更可爱?请女同学试一试!(女同学摇头晃脑地读)。

师:你们看看“叽叽喳喳”这个词语,认真观察一下,它的特点是什么?生1:很吵的。

生2:四个字都是用“口”字旁的。(学生没有能够思考出来,教师指导给予提示)。

生3:是aabb的形式。

师:说对了!(板书aabb)前面两个字相同,后面两个字相同。我们以前学过的,你还会说哪些像这样的aabb的词语?(出示填空题,帮助学生积累)生4:蹦蹦跳跳。

师:真会学习!书本上就有。全班读一次。(生齐读“蹦蹦跳跳”)生5:开开心心、高高兴兴。

生6:快快乐乐。

生7:进进出出、明明白白。

师:有那么多,我们要学会记住它。

生1:捕捉害虫。(教师在演示课件,小鸟在捕捉害虫)。

师:树上长了很多的害虫。小鸟它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谁来读读。(一生读)。

生接话:绿油油、红通通(全体齐读“扑棱棱”)。

师:谁可以读出它是一只机灵的小鸟?(一生读)。

师:读得真好!小鸟它有什么作用?

生1:捕捉害虫(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然后板书:捕捉害虫)。

生2:保护翠绿的树苗。(师板书:保护树苗)。

师:小鸟的作用真大,谁能读出它地捉虫子的样子?(一生试读)。

师:我听出来了,又勤劳又机灵!你能再读一遍?(生再读)。

师:能够把树苗读得更翠绿一点吗?生抓住“翠绿的”这个词再读一遍。师:读得真好啊。他把“机灵的”加重音来读了,请第三组同学来试一试。第三组同学有感情地练读。

生:“足”字的一撇一捺做偏旁时变成一竖一提。(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里工整地范写)。

生1:第一个写得很端正,第二个的“足”字旁要改正。

师:观察得真仔细。请把你的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生拿书出来)生2评:写在田字格的中间了,笔画都写得很好。

师:嗯!大家向他学习好吧?小鸟又活泼又机灵,我们要保护它,你看谁来了?(师出示课件)。

生:“红领巾”!——少先队员来了!他们爱护小鸟,来放鸟巢、树木牌。师:哦,原来你们都明白了!红领巾就是少先队员!小鸟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谁愿意来读读这一部分?(一生读)。

师:如果你的声音能够响亮一点就更好的!谁再来读一读?

生:(大声地读)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红领巾“真好!

师:多响亮!谁能有感情的读读呢?

(生有感情地读)。

师:题目应该加上什么标点?怎样读?

生齐答:叹号。(生练读两种语气:句号和叹号。)。

师:谁再来夸夸“红领巾“?(请了四个学生读,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三、自主表现,回归课文深化主题。

高中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这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小说。本单元是小说单元,着重培养学生欣赏现当代小说的能力,欣赏的重点是小说的主题、结构和人物性格及描写技巧。

鲁迅小说以扶植国民、疗救中华为目的,在上个世纪的烟火中完美地体现了政治和艺术的结合,因此要把握它们的主题就不得不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创作意图,并从感受小说的艺术形象出发进行具体的分析。落实到《药》这篇小说,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一是主题的深刻性。辛亥革命的志士被杀,他的血却成了愚昧国民用来医治痨病的药引;二是双线结构中的人物塑造。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华老栓盲目迷信人血馒头的愚昧,透过血淋淋的馒头我们看到的是在看客围观中的革命志士的无辜被害。

二、教学方向。

据此,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探讨小说主题的深刻性。而要理解小说主题的深刻性,既要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又要联系作者的创作的意图,还要结合双线情节中人物的比照描写。

三、教法和学法指导。

学生合作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适当点拨,指导总结;

四、教学过程。

因此,安排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如下:

(一)朗读。

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获得对小说的感性认识。

(二)领会主题。

这一阶段只是在学生感性认识上的初步鉴赏。

我想,任何原始的、最初的状态可能比较粗糙比较稚嫩但却是最新鲜最珍贵的思维火花,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的开始。

可以设计成这样的提问:

“阅读完这篇课文大家觉得是悲剧还是喜剧?”明确:“悲剧。”

“那么悲剧的‘悲’体现在哪儿呢?”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以人物为立足点按照不同人物就有不同主题说大胆地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见解。比方:

“表现了华氏夫妇对儿子的爱,尽管可能是错爱”;

“表现茶客们的冷漠,不仅不对夏瑜的死表示同情反而认为他宣传革命是‘发了疯了’”;

“反映了夏瑜的善良和迂腐,竟劝起牢头阿义‘造反’”;

“表现了康大叔的野蛮凶残,见钱眼开,发死人财”;

……。

通过这种开放的自由的讨论发言,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发挥。

(三)教师总结。提供背景,启发学生通过课题《药》理解文章主题。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出示本文的背景:

1、本文写于194月25日,同年5月发表于《新青年》上,后收入《呐喊》文集中。

2、它是以19秋瑾被害事件为背景的。

提问:那么这在课文中有反映吗?

生答:有,夏瑜就是秋瑾的化身。

学生虽然已有所认识但可能对这两者的联系还不是很明了,因而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适当提示:“夏”和“秋”都是季节名词;“瑜”和“瑾”都是美玉。鲁迅这样安排不能不说没有用意。

3、辛亥革命之前之后,资产阶级进行了无数次的武装革命,但是由于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使广大民众在思想上麻木、愚昧、不觉醒,民主革命得不到响应,革命总是陷于失败。在这样黑沉沉的暗夜中,鲁迅“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呐喊自序》。秋瑾烈士的被害,鲁迅更感到“提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必要,鲁迅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创作了《药》。

设计提问:“药”是什么?这个“药”和谁有最直接的关系?

生答:“药”就是人血馒头。华小栓。

生答:夏瑜。

指名持此观点的学生答:“好像不是。小栓的死更让我觉得震惊。而且我想如果早去看医生也许有得救。是他们的父母不懂,愚昧无知才导致了儿子的死亡。”

生齐答:华夏的不幸!

教师:华夏就是中国,华夏的不幸就是中国的不幸!那么,我开头的问题“这个悲剧”到底是谁的悲剧就应该昭然若揭了。

生齐答:中国的悲剧!

以上是我对主题进行的相关引导。接下去是对主题的书面总结,由学生回答和我的板书集体完成。

华家不幸:群众的愚昧无知、冷漠。

夏家不幸:革命者不被理解的孤独和悲哀。

(可以提问:这些悲哀仅仅是他们个体的行为吗?下节课我们将就这个问题再做讨论)。

(四)布置作业:

1、以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为原型写一篇人物漫画。

2、阅读鲁迅相关小说,如《阿q正传》。

(五)板书设计。

华家不幸:群众愚昧无知、冷漠。

夏家不幸:革命者的悲哀。

五、结束语。

接下去两节课将学习小说情节、感受人物形象。需要注意的是,鲁迅作品中一贯出现的“看客”的形象,将由此带领学生去品味鲁迅作品批判国民劣根性的主题和鲁迅作品的民族性。

好,我的课就说到这儿了。

敬请指正!

谢谢。

京城有了民办男子高中

本课是“能说会写”中口语交际训练项目。本次训练意在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地进行奇思妙想,想象出一种自己最理想的东西来,并为此作了4点提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敢想,特别是敢说的能力。

设计理念。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交际情境,营造和谐、宽松的活动氛围,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积极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初步使学生具备查阅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2.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语言实践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开动脑筋思维,敢想、敢说,敢于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人。

3.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口语交际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能把自己想象到的'东西介绍清楚,并能说出特点和用途。

教学准备。

1.提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发明创造或科学幻想的图书、资料。

2.“一家三口因看电视而争吵的情境”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龙龙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同学们都很羡慕他。可今天这一家人却吵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大屏幕。(播放课件:龙龙一家人为看电视争执起来,妈妈要看电视剧,爸爸要看球赛,龙龙要看动画片。)。

2.龙龙想请大家来帮忙,帮他解决一下家里的矛盾。怎么解决?请大家想一想。(生想后自由发言)。

3.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假如有那样一种东西不就好了吗?现在,我们就以“要是有了它”为话题,请同学们来个奇思妙想,想象出一种你最理想的东西来怎么样?(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看看书里都提出了哪些要求。

2.生读完后指名汇报。

三、介绍资料,引出话题。

1.老师前几天已经布置大家搜集有关发明创造或科学幻想的书籍、资料,现在谁愿意把自己找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指名介绍)。

2.这些资料给了你什么启示?谁愿意说一说?(指名说)。

3.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些科学发明都是发明者先有了奇思妙想,再去动手实践才创造出来的。也有许多科学发明都是先从科学幻想开始的。

四、开动脑筋,奇思妙想。

1.同学们,你们想成为小发明家吗?那就请你们开动脑筋去想象,让想象插上翅膀去飞翔吧!把你最想要的东西想象出来,它也许就会成为你明天的发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2.播放轻音乐,让学生静静地思考。

3.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一下各成员的创意,准备汇报。

五、再创情境,表达创新。

1.同学们,现在老师就是某发明公司的负责人,现场招聘一位小发明家,你们愿意帮老师做小评委吗?看谁能成为我们班的小发明家。(交待口语交际要求:说清发明物品的名称、特点、用途,如果能配图说明就更好了。)。

2.小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推荐的发明,其他学生进行评议,师相机引导、点拨,注意肯定有独到之处的想法。

3.评选出小发明家,颁发证书。

4.老师真为你高兴!不过其他同学也不要气馁。只要你们善于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相信你们都会成为小发明家的。

六、拓展延伸,课外练笔。

由于课堂内时间有限,许多同学的奇思妙想都没有机会说给大家听。那么就让我们课后动笔把自己的创意写一写好吗?(得到回答后)那就请同学们回家后把你的发明想法写在日记里,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分享一下你的“发明”带来的快乐吧!

高中教资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模板

2019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蓝。”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2)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放”的写作指导教学过程。(20分)《荷叶圆圆》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蓝。”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本文围绕“荷叶圆圆”,分别写出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对荷叶的看法。本文善于运用叠词,如“圆圆”“绿绿”,富于音乐美感。善于运用abb结构,如“亮晶晶”“笑嘻嘻”“一朵朵”,增添旋律感。通过不同的小动物对荷叶的看法,写出了荷叶给世界带来的贡献。(2)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放”的写作指导教学过程。(20分)《荷叶圆圆》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蓝。”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本文围绕“荷叶圆圆”,分别写出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对荷叶的看法。本文善于运用叠词,如“圆圆”“绿绿”,富于音乐美感。善于运用abb结构,如“亮晶晶”“笑嘻嘻”“一朵朵”,增添旋律感。通过不同的小动物对荷叶的看法,写出了荷叶给世界带来的贡献。(2)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放”的写作指导教学过程。(20分)(一)教学目标读准、认识、正确书写生字,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知识与能力万能套用:通过学习,正确读写、理解......等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根据具体内容确定手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方式,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体会......方法。

万能套用写人记事的文章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通过......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写景抒情的文章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通过......刻画景物的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科普说明的文章通过朗读与体会,体会说明方法的妙处,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古代诗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手法,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古代文言文通过朗读与体会,积累文言文常识,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可参考课后习题)(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写作对象特点(人物性格特点、景物特点、说明对象特点)(2)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3)初步感受文言文知识。(4)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如何确定教学难点(可参考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刻画人物/景物/对象。(2)深入体会情感。(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理解主旨句的含义。

《荷叶圆圆》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蓝。”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本文围绕“荷叶圆圆”,分别写出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对荷叶的看法。本文善于运用叠词,如“圆圆”“绿绿”,富于音乐美感。善于运用abb结构,如“亮晶晶”“笑嘻嘻”“一朵朵”,增添旋律感。通过不同的小动物对荷叶的看法,写出了荷叶给世界带来的贡献。(2)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放”的写作指导教学过程。(20分)(2)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理解“躺、蹲、嘻”等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受到情感上的熏陶。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归纳不同小动物眼中的荷叶,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刻画景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荷叶圆圆》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蓝。”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2)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放”的写作指导教学过程。(20分)(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放”的写作指导教学过程。(20分)一、导入生字谈话导入,生活中常见的反义词。大—小,多—少,首—,引出“放”字。二、学习生字(一)明确结构1.2.教3.学生师黑板板书汉字观察“放”的字形“放结构,明确”4.教师带领学生写左半边“方”和右半“左右边“结构反文旁”。”。5.学生教师请学生上台在黑板上带领全班同学书写观察自己练习本上的书写,与教师黑板上的“放”字。“放”字的不同。明确(二)明确意思1.2.教师为学生明确“3.学生学生造句。联系生活,组词:放”字的意思。(放风筝、放牧、开放驱逐、流放)(三)拓展延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种结构的汉字?(跑、蹦等)。

“左窄右宽”。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2)如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5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15分)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珍珠鸟》是一篇散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与珍珠鸟相处的日子里,珍珠鸟逐步信赖作者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尊重、宽容之情,揭示了信赖往往创造美好的境界这一人生哲理。作者的观察细致,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理解。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2)如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5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15分)(2)如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5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蔓、雏、眸等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对小鸟的呵护,提高阅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喜爱保护小动物的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所揭示的生活哲理。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2)如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5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15分)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师:同学们,仔细观看老师播放的这段小视频,一会老师会提问哦!师:视频播放完了,有谁知道视频里的是什么鸟呢?师:你的手举的最高,你来说生1:珍珠鸟。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2:珍珠鸟小巧玲珑,羽毛的颜色很艳丽,叫声细细的婉转动听师:嗯,你说的真全面,是个科普小能手。请坐。师:谁再来说说珍珠鸟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师:你说生3:珍珠鸟都是成对出现的,而且珍珠鸟特别怕人师:嗯,看来你对珍珠鸟的了解也很深入。大家这么踊跃,那么今天我们的课堂也会非常精彩,今天我们跟着冯骥才先生去了解他和珍珠鸟之间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珍珠鸟》。设计理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紧接着对珍珠鸟的了解深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教学中,同时也使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为讲授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2)如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5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重难点,设计本课板书并说明理由。(15分)(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乡下人家》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本文语言优美,结构清晰,多次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展示了乡村生活的图画美。是一篇引导学生学习的佳作。(2)如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5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棚架、装饰”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想象,学习作者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村生活的图画美。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体现的自然和人之间的和谐。(3)依据拟定的教学重难点,设计本课板书并说明理由。(15分)设计理由:好的板书设计就是一部好的微型教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情的分析,加上考虑教学重点为感受乡村生活的图画美,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情。本次设计的板书力图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京城有了民办男子高中

教学目标: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早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

课前三分钟说话。

看过的同学当时的心情还记吗?是怎样的心情?

初读课文:自由读文,看看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否和你看到的画面一样。

再读课文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

检查字音。指生读字并组词,其他学生跟读。

识记字形。

猜字谜:

指导书写: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

(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8,习题1.1a组第1题。

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练习1、2(1)(2)。

课本p8习题1.1第2、3、4题。

五、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活动教案

1、突破传统的寓言解读模式,指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解读寓言。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研究探讨把握中心,深入领会文章内涵,要从文章中读出自己的体悟。

方法一引用“狼来了”的寓言故事:如果是一个人这样说你不相信,那么许多人说呢?许多人说的是真实的你可以相信,如果他们自己也没有辨别真假,你又何去何从呢?有一句值得思考的话:谎言说一千遍也就成了真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进而思考:面对历史流传下来的东西,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你的选择标准是什么呢?从寓言的解读导入对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的学习。

方法二由寓言本身的解读导入。

指导学生看课文题目:读、寓言。(寓言学生并不陌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寓言的理解。)钱钟书先生读《伊索寓言》提出了他的观点,你接受钱钟书的观点吗?你有自己新的见解吗?导入课文的解读。

课前预习,了解作者的主要情况:生平、作品、风格、主要成就等,自我体会文章,写出体会要点。钱钟书(1910—1998年),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他深入研究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的阅览和研究。融广博的知识和精卓的见解于一体是他的所有学术著作的一个共同特点。阅读课文要抓住这个特点。

依据方法一。

1、读文章的九个寓言故事,了解钱钟书的解读有什么共同特点?

提示:钱先生对传统的浅薄见解一一做了纠正,从新的角度提出了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见解。

2、思考这些观点与你自己以前读寓言的感受一样吗?并从文章中找出作者的观点。“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3、结合全文以及你自己的人生体会,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1)可以指导学生从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由每一段的关键句可以把全文大致划分为三部分:1-3自然段;九个故事;最后的结论。

(2)通过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如果把人类历史比做人的一生,古代乃是人类的童年时期,现代则是成人了。那么就容易明白,古代的《伊索寓言》为什么那么浅薄、幼稚、简单。同时成人是喜欢小孩子的。从而理解人们为什么喜欢《伊索寓言》又是在什么意义上喜欢它的。

(3)在引导的基础上学生自由讨论,思考作者观点的现实意义。可以精读最后一段强化理解。

提示:现代社会的人事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并不像寓言所讲的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情形要复杂得多,是非颠倒、善无善报、恶无恶报的情形是常有的。

生活在现代社会,要避免碰壁上当,头脑就不能那么简单幼稚。人事是复杂的,我们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才会有清醒的认识,才有适当的对策。

(4)在以上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思考:怎么重新审视寓言的“寓意”?可以从九个例子中选一到两个例子的解读来分析。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教师适当点拨,不拘一格。

4、深入探究。

(1)成人、小孩和寓言的关系。

(2)思考卢梭反对儿童读寓言与钱钟书反对之间的差异。

(3)对苍蝇的话“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的自我理解。

注意:教师在学生思维开发上做方法指导。

依据方法二:。

从寓言对人的教育作用角度思考:寓言果真能起到那样的作用吗?引出钱钟书的观点,再从结构上结合学生自己的人生社会体会入手解读文章。以下步骤同方法一。

引用20xx年高考作文题中“智子疑邻”的故事:。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的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的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的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做呢?谈谈自己的体会。

注意:要有新意,不要就事论事,应从新的观点角度解读;写出要点、文章均可,字数不限。

1、教学中一定要权责明确: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重新审视教学中学生的地位。

2、抓住关键的问题即要点指导学生进行理解探究,不纠缠小的枝节问题。

3、重点放在钱钟书先生对寓言的重新审视的思考方法上。(陕西/杨岩)。

高中教学设计

1.认识汉乐府民歌主要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认识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3.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

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具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诗中人物的对话极富个性,拟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进而理解全诗主旨。

第一课时。

1.简介乐府诗,简介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初读全诗,把握全诗情节。

一.导入。

谁记得,《木兰诗》选自何处?

提示:北朝民歌。

师:单元知识短文指出:“两汉及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古乐府民歌是文学史上的珍品,《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齐名,与之并誉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这是迄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叙事诗有相对完整的情节,有具体的人物形象。(板书课题)。

什么叫乐府呢?乐府诗是指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进行典礼和宴会上演唱。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本。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乐府诗的范围逐渐扩大,一些虽未合乐而袭用古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的作品,也统称为乐府。

二.初读。

1.圈画出读不准字,不理解的词及古今异义的词。

2.找出文中的十九个“相”字。(只作上记号,备用)。

3.标出全诗各自然段序号。

4.对照小序及书下注释读懂全诗。

三.把握情节。

1.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本诗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经过、结果吗?

例:东汉北朝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官焦仲卿之妻被焦母休后拒婚不嫁与仲卿双双殉情。

2.本诗共有33个自然段,具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请按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理清全诗情节。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第(1)段——(2)段开端。

第(3)段——(12)段发展。

第(13)段——(22)段再发展。

第(23)段——(32)段高潮、结局。

(33)段尾声。

(此时学生如未将第1自然段单独列出,教师不必强加,待到最后研读时再解决第1自然段的起兴问题。)。

3.师:请为每部分(包括每部分内的层次)拟一小标题。

生甲:“兰芝自诉”——“兰芝遣归”——“兰芝拒婚”——“兰芝殉情”——“合葬化鸟”

生乙:我补充一些小层次的标题:

兰芝自诉。

兰芝拒婚。

刘焦殉情。

合葬化鸟。

生丙:我拟的标题是:自诉;乞母;遣归;辞母;泣别;拒媒;逼嫁;死别;殉情;化鸟。

四.朗读全诗(教师大声带读,学生跟读)。

五.同桌互译。

老师译前提示一:正确理解“公姥”(偏指“姥”)、“作息”(偏指“作”)、“父兄”(偏指“兄”)、“父母”(偏指“母”)、“弟兄”(偏指“兄”)等偏义复词。揣摩的窍门是根据句意、文意理解偏指义。

提示二:注意有些词的古今意义差别。如:“自由”,今义为“自由自在”,古义为“自作主张”;“可怜”,今义为“值得同情”,古义却可作“可爱”讲;“却”今为转折连词,古义却有“退”,“回头”义;“要”今义为“需要、要求”,古义却可作“约定”讲;“适”今义为“适合”,古义有“刚才”义;“劳劳”今不用,古义作“怅惘若失”讲;“奄奄”今义作“气息将绝”讲,古义却可作“暗沉沉”讲。

教师巡回答疑。

六.作业。

课后整理本诗中“相”、“谢”、“见”、“迎”、“自”、“适”的用法。

第二课时。

1.学习本诗所用的铺陈、比兴表现手法。

2.了解本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3.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本诗塑造人物的手段。

京城有了民办男子高中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3、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规范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有成功的经历,请大家简单地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做什么事成功了,成功后感觉如何?指名述说。

2、大家说的都属于个人成功,有没有什么成功的事情是很多人甚至是几千、几万人努力的结果呢?指名述说。

二、创设情境。

1、讲述北京申办奥运成功那神圣时刻的画面。

2、记得这情景吗?谁看了,这是什么时刻?

3、看过的同学当时心情怎样?

三、初读课文。

1、激趣: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非常生动地描述了那感人的情景,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否和你看到的画面一样。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激动、自豪的语气)。

2、你从老师的读中听出了什么?

3、说说你们现在的心情,请带上这种心情朗读课文。

4、小组开火车朗读,比比谁能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

5、指名朗读,相机指导全班学生朗读。

6、老师听了大家的朗读非常感动。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称--我们成功了!(师生齐读课文。)。

高中教学设计

1、了解《星星索》这首歌曲的来源以及音乐情感表达。

2、歌唱的基础训练。

3、主要学唱并实践《星星索》二声部合唱。《星星索》二声部合唱的实践,并完整的演绎此歌曲。多媒体课件电钢琴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自学、讨论探讨、点拨释疑、运用迁移、作业布置一、导课: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探索和学习歌唱模块中《星星索》这个作品,相信同学们步陌生,我们在高一鉴赏中接触过这个作品,这节课又要学习些什么呢?一起来看一下学习目标(课件)。

1、基础练声(单声部和二声部)备注wu单声部的训练找声音的位置气息的运用,二声部的训练找和声的感觉,互相倾听另一个声部的声音,达到和谐的合唱音色。

2、带着调整好的声音一起来学习《星星索》。欣赏作品(问题:速度?出现次数最多的哪一句?)学唱“星星索”主要的一句,学习弱起节奏。介绍来源。3、4、5、小声跟唱这首歌曲,思考分成几个段落?(三个段落)了解这首歌曲的结构形式以及演唱形式?(克隆宗)深入了解这首作品,分段学唱这首作品。每一段的特点都分析出来并实践学唱。(饱满、圆润的声音,三连音、切分节奏的运用、高潮结尾部分的声音处理)6、7、低声部的学习,按照前面的练声曲进行演唱。两个声部跟伴奏实践。(情感的表达,声音的控制)。

三、总结。

通过合唱的实践,学习合唱的基础训练,带入歌曲的情感,更加丰富合唱的和谐美感。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方面:合唱的训练必须以声音训练为前提,前面的.学习中学到了呼吸、咬字、哼鸣等基础性的知识,把这些知识都运用到练声曲中,为合唱实践做好准备。

思维基础方面:高二的学生通过初中音乐和高一学期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音乐拓展思维方法和音乐艺术感知能力,但接受能力尚欠缺,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情感态度方面: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歌曲的演唱有助于学生们生活情感的表达,陶冶情操,帮助学生释放心中的负面能量,从而树立更好的三观情感。

效果分析。

经验中,歌曲的演唱有助于学生们生活情感的表达,陶冶情操,帮助学生释放心中的负面能量,从而树立更好的三观情感。提高了音乐拓展思维方法和音乐艺术感知能力,但接受能力尚欠缺,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合唱的排练过程让学生更加自信,更加热爱多元化的音乐。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歌唱·选修)第四单元《世界之光》的拓展与探究中《星星索》的合唱排练。

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节课主要讲解了这首歌曲的来源是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一首民歌,那里的人们生活在托巴湖地区,经常用“singsingso”的哼声做为划船时号子声,歌曲由此得名。充分体现了歌曲的地域风格。正是这种民歌的地域性比较突出,这首歌曲也表现出“克隆宗”的演唱形式,内容上从表现乡愁扩展到赞美大自然、歌颂爱情及反映各种生活情趣。了解了以上的背景,主要学唱这首歌曲的二声部合唱,在歌曲中找出相关练声曲,每个声部单独学唱,跟伴奏进行合唱实践,声音的控制,感情的表达,强弱的处理都在排练的过程中进行解决。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本章节是对世界各地区的民歌进行学习,不同的风格体验出不同的情感,结合作品讲解同声合唱与混声合唱的区别,并实践感受合唱的魅力。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

1.知识目标: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特性。

2.能力目标:进行有关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勇于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科技发展和学以致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说明酶的特性。

2.难点:酶的特性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让学生观看视频:“生物酶牙膏”的广告,并展示课前找到的生活中所用的加酶产品。教师总结导入新课:酶已悄悄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的应用如此广泛肯定跟其特性有密切联系。那么它究竟有什么特性呢?让我们来一起研究吧。

2.新课。

(一)酶具有高效性。

学生: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fe3+高许多,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教师: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正是因为酶的这一特性才使其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在洗衣粉中加入0.2%-0.5%的酶制成合成洗涤剂——加酶洗衣粉,其去污能力大大增强。

设疑:酶还有什么特点呢?

(二)酶具有专一性。

教师出示资料:

多酶片是消化酶制剂,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症,每片含胃蛋白酶不得少于48单位,含胰蛋白酶不得少于160单位,含胰淀粉酶不得少于1900单位,含胰脂肪酶不得少于200单位。

学生阅读后,讨论回答:

为什么许多加酶产品中的酶有多种类型?这说明酶还有什么特性?

学生:酶还具有专一性。

教师:专一性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学生: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举例解释酶的专一性。

学生:……。

教师进一步设疑:许多无机催化剂能在高温、高压、强酸或者强碱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酶起催化作用需要怎样的条件呢?引入探究课题:“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酶活性就是指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

(三)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由学生阅读加酶洗衣粉背面的使用说明:用温水浸泡后洗涤效果更佳。

教师:通过这个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吗?

教师:请根据所学知识作出假设。

学生:酶的活性可能受温度的影响。

教师:如何检验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呢?

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检验。

教师:大家说的很对。接下来就请大家分组讨论,设计该实验方案的。

讨论结束后教师可选择其中有典型错误的实验方案分析,引导学生讨论、质疑并寻找错误,最终完善该实验方案。

请学生根据此实验结论尝试构建数学模型:绘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函数曲线,并用语言来描述温度变化与酶活性的关系。

知识应用:水果、蔬菜在冰箱中保鲜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

教师出示资料:

经测定,唾液的ph为6.2—7.4,胃液的ph为0.9—1.5,小肠液的ph为7.6.

由学生做出猜想后,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转换成“ph能不能影响到酶的活性”。请大家在课下设计“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方案,并去实验室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实验。

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的预期结果,我们知道了酶的催化作用一般要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这就是酶的第三个特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酶的三个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及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同时还一起设计了“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方案。在实验设计中一定要控制好变量,避免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及结论。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

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

以细胞膜分子结构的探究历程为主线,动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并构建模型,体验科学的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情感态度方面。

二.教材分析。

本节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了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并安排了两个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在认识细胞膜结构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认识到可以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提出假说,假说仍然需要观察和实验来验证。随着技术手段的改进不断发现新的证据,原有的观点或理论还会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并归纳总结出生物膜模型建构的基本方法。此外,还应重点理解和掌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会运用该模型解释相应的生理现象。

三.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但是对问题探索的动力主要来自对相关问题的好奇与有趣水平,目的性不十分明确。所以教师的思维导向就显得十分重要。本节课利用科学史实验资料,设计学生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进行基于资料和问题的课堂探究活动。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按照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达到一定深度,使学生顺利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难点: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引入新课。

2.讲述膜的磷脂排布。

3.演示电镜照片。

4.演示实验过程。

5.引导构建模型。

高中设计教案

1、学会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

2、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与情趣诗意之美。

3、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深入挖掘探索过程中的怀疑和想象精神。

【教学难点】。

探讨标题的独特内涵。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学时数】。

第二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设计】。

1、导入:茫茫宇宙,充满奥秘。仰望星空之时,会有许多遐思,有没有外星人存在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文章的写作宗旨“探索宇宙的奥秘”。)(板书)。

2、问题一:探索宇宙时,应该具有什么精神?

勇于怀疑富于想象(板书)。

(设计意图:以两种精神作为文章的切入点,抓住文章的关键。)。

3、问题二:文中的哪些段落体现着作者的怀疑和想象?

想象的内容“外形有无差别”“社会形态是否一样”“智能生命”“文明现象”(板书)。

和我们儿时的好奇是一样的,我们常常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实我们还可以说“。

宇宙辽阔无垠,很可能天外有人”。

4、问题三:宇宙有边疆吗?宇宙有中心吗?

讨论两分钟:

一部分同学认为“宇宙没有中心,没有边疆”因为“宇宙辽阔无垠、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另一部分认为“宇宙有中心”因为“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还有一部分比较全面认为“宇宙有已知的中心也有一致的边疆”根据“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和“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地汪洋之滨”。

小结:所谓边疆中心都是对宇宙探索已知范围之内,未来还要我们这一代继续探索,那么中心边疆也会随之变化。

5、问题四:分析文章某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语言特色?

这样的段落虽然并没有体现怀疑和想象的精神,但它们为怀疑和想象提供了一种知识的背景,或是怀疑和想象的结果。同时运用准确而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得科学知识离我们不再遥远。

6、问题五:统观全文,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宇宙的奥秘?

继续开拓是职责,未来取决于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寻找我们更为美好的家园。

未来(板书)。

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体会抒情和议论的语言,并和解说词的特点联系起来,采用这样的语言方式会更贴近关注的心理,引起共鸣。

7、总结文章写作的重要特色,领悟本文写作的深远意义。

8、布置作业:

任选一个你喜欢的题目,查阅资料,撰写一篇科学小品。

“宇宙群星知多少”“如果发现了生命星球”“地球的未来”

【设计】。

外形有无差别。

探勇于怀疑。

索社会形态是否一样。

宇未来。

奥智能生命。

秘富于想象。

文明现象。

高中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借助资料大致的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

2、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抓住小说梗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而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把握人物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快速浏览课文,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讨论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性格,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和永不打垮的精神,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2、提高学生对人生中成功与失败的辨证认识。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与鲨鱼搏斗的场面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

2、品味语言,深入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内在精神世界,努力探索作品中永恒的精神力量,以及海明威的小说创作原则。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快速浏览课文,把握小说主要情节。

一、导入新课。

海明威曾说:“我总是试图根据冰山原理去写作。冰山显现出来的每一部分,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的,你可省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东西,这只会使你的冰山深厚起来。这是并不显现出来的部分”。

那么没有显现出来的还有什么呢?

二、作者介绍。

海明威(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辉煌的一生。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最为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三、关于《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的情节并不复杂: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

四、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写了老人与鲨鱼的几次搏斗?然后填写下表:

学生讨论,明确:

在世俗的眼光看来,老人也许是一个失败者,但在海明威笔下,他却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硬汉子”,是一个无论在怎样艰苦卓绝的环境里,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奋勇抗争的勇士,是一个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的人。他是一个失败者,却是一个失败的英雄,老人的价值在追捕马林鱼、与大海、鲨鱼的抗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第二课时。

详解作品内容;理解老人的矛盾心理,正确把握老人形象及其意义。

一、内容详解。

根据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情节,可把全文划成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后来它就慢慢地沉了下去),老人与第一次与一头鲨鱼的搏斗。

但老人不愧为捕鱼的好手,他用鱼叉十分准确的“攮”中了鲸鱼的最软弱的部位――脑子。鲨鱼“肚皮朝天”“慢慢地沉了下去”。

这一部分,以鲨鱼的巨大勇猛来衬托老人的勇敢,一个高大的形象就在与鲨鱼的搏斗中刻画出来了。

第二部分(“它咬去了大约四十磅”-他连一只鸟儿也看不见),写老人杀死一条鲨鱼之后的心理活动。

当马林鱼被鲨鱼咬去大约四十磅肉时老人还不曾沮丧,甚至很英雄地想着:“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海明威就这样借主人公桑提亚哥的话表达了他自己认为在当时人们应有的生存信念。

在这一情节中,老人又插入了棒球好手狄马吉奥勇战对手的一幕,这些都增添了他必胜的信心。后面一系列的情节都是老人的内心表白,一个是与大海与大鱼的对话,一个是自言自语,说给自己听,一个是自己心里的想法。这些都围绕一个中心走,那就是不能放弃信心,按老人说法就是“不抱希望才蠢哪”。在与鲨鱼的搏斗之后,又是老人内心的激烈斗争,是自己信心与毅力的较量。

第三部分(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钟头-也许结果会很好的),写老人与两条星鲨的搏斗。

一条鲨鱼被打死了,又来了两条鲨鱼,而且是贪婪残暴的星鲨,气氛又紧张起来,我们不禁又为老人担心起来:老人还能战胜这两条凶猛的鲨鱼吗?你看那老人,身手多么矫健啊!眼光多么敏锐啊!头脑又是多么清醒啊!两条鲨鱼很快地杀完了,可是马林鱼的肉也被它们吃掉了好多。老头又是多么的心疼!在与两头鲨鱼的较量中,我们看到了老人的智慧与勇敢。

这一部分的描写与第一部分一样都是详写,从鲨鱼出现写起,写了与鲨鱼搏斗的整个过程,也写了搏斗之后的老人的心理状态。我们注意到老人还是个乐观主义者:什么也别去想它,只等着以后鲨鱼来到吧。进入了下一个部分。

第四部分(“下一个来到的鲨鱼是一条犁头鲨”-“鲨鱼才又向他扑来”),与犁头鲨的战斗。

这一部分是略写,重点不是写老人与鲨鱼的搏斗,而是写杀死那头犁头鲨之后的老人的自言自语。经过了两番与鲨鱼的搏斗,老人称手的刀子没有了,读者已经注意到,老人在筋疲力尽之后,又失去了刀子,可以说在以后的搏斗中很难再取胜了,可老人不这样想:“我还有鱼钩呢”“只要我有桨,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法去揍死它”。你看,这样一个老头儿,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这也正是他战胜鲨鱼的法宝。

京城有了民办男子高中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

2、流利、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申奥成功的主题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2分)。

(出示奥运会标志)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生:奥运会)奥运会的全称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运动会。

你知道奥运会有哪些比赛项目吗?(你们了解的还真不少。)奥运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是非常光荣的。那么能举办奥运会的国家更是实力强大的,奥运会的举办会给这个国家带来很大的荣誉。因此很多国家的城市都想申请举办奥运会。(播放课件幻灯片)这么多国家城市要申办奥运会,那么如何决定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呢?这就要通过国际奥委会开会投票选举决定。

举办奥运会也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在十一年前1993年中国北京曾经申请举办的奥运会,在最后的投票选举中,北京仅以两票之差,输给了澳大利亚的悉尼,确实非常可惜。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气馁,不断地建设祖国,我国的实力一天天的强大,北京也成为了举世注目的美丽城市,北京继续申办的奥运会。

(二)、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哪一天的情景吗?投影书上插图指名说。

2、(点击出示句子: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办20奥运会成功了。)啊,北京终于成功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吧。(齐读课题)。

这个喜讯传来,中国十三亿的儿女是多么的自豪啊。今天就让我们去看看全国人民是如何欢度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的。(播放申奥成功的课件图片:

解说词:207月13日的夜晚,亿万双眼睛在电视机前等待着萨马兰奇最后的宣布,当他说到年的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时,在场的中国人都跳了起来,热情地欢呼着。顿时,喜讯传遍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纷纷涌上街头庆祝,北京更是成了欢乐的海洋。工人、学生、老人,小孩都挥舞着国旗,热情地高喊着: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人们相互拥抱,击掌。国家领导人也来到了欢乐的人群中。北京度过了一个欢乐的不眠之夜。在电视机里,我们赢了,我们成功了的字幕一遍遍的放大。)。

3、过渡:课文用生动的语言记下了这振奋人心的时刻,让我们一起走入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吧!

(三)、自由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读一读,你可以请教下面的树叶朋友,也可以请教身边的同学或者查查字典,难读的字可以多读几遍。

2听录音机范读,看看你们有没有读对读准。

3、读准确后同桌互相读“我会认”里面的生字,碰到对方读错了马上帮助改正。

(四)、自学交流。

1)、这一课我们要从树叶朋友那里认识一些新的生字。看看你能不能读准确。指名读同学当师领读,读得准和喜欢的生字。他读的准确,大家就跟着他一起读。

2)指名读、齐读生字。

3)自由读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交流,回答。

你们真能干,成功手势做出来表扬自己。

5)指导书写。

匹笔顺横撇竖弯钩竖折。

泪:这个字我们怎样记住它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吗。

(五)、指导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带着成功的喜悦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2、把你喜欢读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一听。(我还听到有同学读到这样的句子:(配图)。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约好,但做出了同样的事情。

涌:就是像潮水一样快速地冲过去。因为人们听到这个好消息太激动了。都急着要去街上庆祝。

(喜讯、欢乐的海洋)指名读,齐读。

2、(点击出示第二段:天安门广场聚集了几十万群众。人们挥舞着国旗,在欢庆的锣鼓声中一遍遍高呼:“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

让我们走进这欢乐的海洋,加入到庆祝的队伍中吧。瞧天安门广场多热闹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兴奋激动的心情读一读吧。

指名说。指名读让我们一起高呼吧!

指导朗读: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你的心情吧!指名读--小组读--全体朗读。

3)快看,中央领导人也来到了人群中,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来到欢乐的人群中,与大家同欢呼,共歌唱,把庆祝活动推向了高潮。)学生读:与大家同欢呼,共歌唱,把庆祝活动推向了高潮。

五、总结,朗读全文。

1、同学们,年7月13日的夜晚确实是一个不眠的夜晚,祖国的每一个儿女都为申奥的成功而感到自豪和激动。申奥成功了,中国人成功了。2008年全世界优秀运动员将会来到中国北京参加奥运会,奥林匹克的旗帜将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出示句子: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将在中国高高飘扬。)让我们骄傲地告诉世界:(齐读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将在中国高高飘扬)。

2、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称--我们成功了。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课外延伸。

有机会同学们可以找找有关中国与奥运会的资料,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争取能为2008我们的奥运会出点力。

高中语文教案设计

设计思路:

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述的比喻,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同时,落实重、难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虚实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以及熟读、背诵,切实掌握。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策略性知识。从必修教材整体模块安排线索看,第一册第二单元是古代叙事散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是古代写景散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是古代议论散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是古代传记,第五册第二单元是古代抒情散文。

《劝学》位于必修三第三单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古人的襟抱与睿智,体会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宝贵。同时要有质疑问难的精神,要大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提高思考能力和议论能力。

2.知识结构体系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朗读课文和梳理翻译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思想内容进行探讨,正如单元教学目标所要求的,阅读时要多琢磨文章立论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说服力量。本节课就是要引导学生思考本文论证的特点。

3.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教学内容标准清晰的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本课就是通过对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文本进一步解读,从而学会举一反三,由课内到课外,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所面对的学生已步入高中学段一个学期,尽管他们基本具备了利用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对于文言文阅读,他们大多有畏难情绪,不感兴趣。他们思维活跃,表现意识和合作意识都比较强,对高中学段的语文学习充满了期待。他们不喜欢静态的知识讲授,更喜欢将知识的学习、能力的训练置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思维状态,敢表达,爱表达,从而让学生热爱上语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荀子及其思想核心;。

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包括掌握劝、见等实词的意义,积累通假字和三个文言虚词。

提高学生诵读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应持态度的论述。

学习比喻、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讲析与指导归类,学生可以了解有关荀子的基本常识和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通过诵读学生可以纠正不良发音并培养语感,并养成诵读文言文的好习惯。

通过讨论学生明确并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应持的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必须要做到积累、坚持和专一的道理。

引导学生端正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即要善于从学习中寻找快乐,要乐学、好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诵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以及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2、教学难点:

在诵读中落实本文的文言语法知识教学。在诵读中渗透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掌握全文比喻和对比论证的特点。

五、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

(一)教学媒体的选择。

本课教学过程中利用幻灯片,录音机为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简约实用。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

本节课以单元回归为导入前奏,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综合运用“问题探究”、“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指导性策略”等教学方式方法组织教学。让师生在探究学习中增进与文本的默契感,从而使课堂呈现和谐的师生和生生关系。

【教时安排】。

用两课时教完。课前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课文。第一课时,重点弄通文字,初步理解内容。第二课时,理清层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研究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作者,解题;。

2.正音正字;。

3.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4.翻译课文。

教学步骤。

导人新课。

用儒家学派的先贤孔子、庄子的学习理论引出荀子的学习理论。

一、知人论世、解题。

1.简介作者:(见导学案)。

2.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劝勉”的意思。

繁体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正音正字。

指导学生处理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给6个通假字、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点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并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学生对照注解,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2.翻译课文。

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

高中地理教案设计

1、了解gis的基本构成。

2、了解gis的基本功能,理解gis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3、会使用常见的gis产品,能使用电子地图查询所需信息。

gis基本原理;了解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导入:探索活动:问题:gis是如何做到预防犯罪的?(学生答)其操作过程是什么?

问题:gis具有哪些功能?空间分析(犯罪的空间分布),模式分析(犯罪案件与其它因素的相关性),趋势分析(分析哪些地方可能发生案件),决策应用(分配警力)。

一、gis。

1、概念: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系统。

2、功能:

制作电子地图数据采集。

空间查询数据分析。

空间分析决策应用。

模拟空间规律和发展趋势。

3、工作流程:如p96图。

4、构成: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其中软件是核心)。

gis与其它系统的区别。

gis有别于dbm。gis具有以某种方式对空间数据进行解释和判断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数据管理,这gis是能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的dbms,gis必须包含dbms。

gis有别于mi。gis要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库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mis则只有属性数据库的管理。

gis有别于地图数据库。地图数据库仅仅是将数字地图有组织地存放起来,不注重分析和查询,不可能去综合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和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它只是gis的一个数据源。

gis有别于cad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cad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gis:突出空间数据,反映的信息为地理信息。

二、gis应用:(可以解决的.四类基本问题)。

1、与分布、位置有关的基本问题。

显示了gis对信息空间表达的功能,它实际是回答了以下两个问题:

(1)对象(地物)在哪里?

(2)哪些地方符合特定的条件?

2、趋势分析:

传统地图:某个时间的空间特征与属性特征。

gis:可以表示空间特征与属性特征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因此:可以分析该地物的发展趋势,即回答:从何时起发生了哪些变化?

3、模式问题:

对象的分布存在何种空间模式?即揭示各种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gis由许多图层组成,每图层都表示不同的地理因素,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的融合表示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三层数据:交通、人口密度、商业网点分布。

通过图层的融合可以看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其用途:决策商业网点的布局。

4、模拟问题:利用数据及已掌握的规律建立模型,就可以模拟某个地方如具备某种条件时将出现的结果。

即回答:如果……将如何?

高程与被淹没地区的关系温室效应与海平面上涨的关系。

三、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功能的应用:

电子地图空间查询空间分析空间模拟趋势分析决策应用。

1、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电子地图、查询。

2、规划:决策应用。

3、道路交通管理:查询——决策应用。

4、抗震防灾:分析模拟。

5、环境管理:分析、决策。

案例:gis在抗击非典型肺炎中的应用。

168.160.224.167。

板书设计:

教后感:

高中地理教案设计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增强学生面临地质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3、读图获取信息能力。

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组,使搜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各类资料。

【教学过程】。

【课件演示】唐山地震图片,有配音。

【学生回答】略。

【课件演示】主要地质灾害目录。

【观看录像】地震基础知识。

【提问】地球为什么会有地震呢?

【学生回答】(板块边缘,地壳不稳)。

【观看录像】地震发生的原因。

【教师总结】知道了地震发生的原因,我们不难知道世界地震的分布。

【观看图片】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图”和“六大板块的分布图”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补充】我们很容易看到地震带来的直接危害,而实际上,地震常常会带来其它一些间接危害,这些间接的危害往往造成更为惨重的损失。例如地震引起的火灾,引发的瘟疫等等。

【过渡】刚才我们看了世界地震分布图,事实上世界火山的分布和地震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火山的基础知识。

【播放录像】“火山的基础知识”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总结】科学家们之所以提出休眠火山,正好说明了我们对于火山喷发规律的不甚了解。要确切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科学研究。

【过渡提问】为什么意大利,日本是火山活动频繁的国家?火山喷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课件演示】展示板块碰撞的动画。

【分组讨论】火山喷发也是破坏性很大的地质灾害,但是,除了危害之外,火山喷发有没有有利的方面呢?请举例说明。

【课件演示】对火山喷发这种地质灾害应该有正确的评价。(1)从灾害的角度看(2)从资源的角度看。

【承接过渡】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危害非常大的地质灾害。它们分别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和岩浆活动在地表的体现,而另外两种地质灾害同样不容忽视。这就是滑坡和泥石流。

【课件演示】请大家看下面的这组图,思考后面的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我们应该积极的防御,尽量减少这些危害造成的损失。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质灾害的发生也十分普遍。

【动画演示】请大家观看我国的地质灾害图。

【提问】这么多的地质灾害似乎有些耸人听闻,但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实,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防御呢?请大家观看下面的录像,看看日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播放录像】日本地震灾害的防御。

【分组讨论】在地震多发地区的人们,应该如何防御地震?(分地震前,地震来临时和地震发生后三个阶段各应该做些什么事?)。

【教师总结】请参考扩展资料“地震发生时的应变”,接着总结地震灾害的防御措施(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