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数学教案(热门24篇)

小编: XY字客

教案的评价应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二年级教学也在不断创新,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教案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世纪的密切关系.

2、学会用2到5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解决除法的简便性.

3、体会乘法,除法的互逆关系.

4、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拓展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的空间.

教学准备:

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鞭炮的声音。

电脑出示课件主题,板书:小熊开店。

小熊请我们进去了,我们来看看小型的店里有些什么东西?那位小朋友跟大家说说(电脑出示课本主题图)。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你都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二、问题探究。

1、算一算:买4辆坦克要多少钱?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4×5=20(元)或5×4=20。

2、20元可以买多少辆坦克?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20÷5=4。

3、深入探讨:20÷5还可以怎样计算呢?

独立思考,个人汇报。

4、

三、体验感悟。

1、老师的问题。

1)独立思考,列式计算2)学生反馈。

3)将答案写到书上。

4)解决“买什么东西,正好用完24元?”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的问题。

互动活动:小组内提问、解答,说说所用的口诀。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提醒大家边想口诀边计算)。

1)独立尝试2)交流,说说所用的口诀。

2、练一连。

1)小鸟回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

2)蚂蚁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说说所用的口诀。

3)动物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比比看,那个队做得快!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27页。

板书设计。

4×5=20(元)或5×4=20口诀:四五二十。

20÷5=4口诀:

二年级数学教案

1、在丰富的感性认识3的乘法口诀,然后记住3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类推、概括、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各式和样的练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争先的优秀品质。

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记忆和运用。

对“数学故事”的理解、表述和解疑。

挂图、乘法口诀卡片。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谁能说说你会用自己的这双小手做些什么呢?”

“这是一个周末,方方想给自己的好朋友每人送一辆自制的三轮车,就把各个零件拿出来进行组装,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帮他算算,一共需要几个轮子吗?”

二、问题探究。

三、体验感悟。

1、拿小棒摆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用几个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吗?编制口诀?

3、板书:1×3=3;一三得三。

4、组织学生摆2、3、4、……个三角形,写算式,编制口诀。

四、实践应用。

“练一练”

1题:找朋友。

2题:找规律填数。

3题:动物运动会。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10页。

需要几个轮子。

1×3=3;2×3=6;3×3=9;3×4=12。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

3×5=15;3×6=18;3×7=21;3×8=24。

三五一五;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这节课学生掌得不错,记忆方法也能掌握。口诀大部分同学能在课堂上背出来。应用方面还有欠缺。

二年级数学教案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画出对称轴。

2、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各色彩纸。

能够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一) 情景引入(听“小故事”)

(二) 认识对称图形

1、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当学生说出“两边一样”时,再出现课件演示,一个图形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象这样的图形就叫对称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称图形”,这里还有一些对称图形,还有一些剪出来的。(飞机、鱼、龟)

2、 动手剪对称图形(讨论怎样才能剪出对称图形)

b、 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画一画、剪一剪,剪出一个自已喜欢的对称图形)

c、 学生展示自已剪的对称图形

(三) 认识对称轴认识对称轴(每个对称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你能不能给这条折痕取一个名字?)

对称轴(师画虚线)

(四) 巩固练习

1、 欣赏对称图形(你能列举生活上的对称图形吗?)

2、 p68(做一做)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小鱼的对称轴在那)对称轴有横的、还有竖的)

3、 p70第2题(4人小组)折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来。

4、 p70第3题,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五)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习到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教案

1、引出乘法,介绍读法和写法。

师:4个2相加可以写成乘法算式:42=8或24=8

师:比较一下,用加法算和用乘法算有什么不同?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用乘法算比较简便。

教师: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

让学生齐读2遍。

2、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师:“×”叫乘号,乘号两边的数都叫乘数,乘得结果叫积。请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2×4=8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说完后,师板书。

再让学生互相说一说,4×2=8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应用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页“试一试”中的练习题。

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让学生认识小鸡被分成5组,每组4只,要求一共有多少只,既可以用加法算,也可以用乘法算。

接着,让学生在书中填写。

最后,让学生讨论: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通过全班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乘法算比较简便。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这些知识的?

引导学生说出:知道了相同加数相加,用乘法算比较简便,知道了怎样读写乘法算式,知道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等。

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材第31页例3,以及练习七第7~9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种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感知旋转现象,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像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们叫做什么呢?

判断: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呢?能不能举例呢?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小结:像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练习七第7题。

师:是我们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你们知道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吗?同学们先独立看看,再想一想。

学生独立看题,并判断、思考。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哪些是平移现象,而哪些又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旋转现象,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8题。

课件出示3个钟面图。

分针走到“3”的时候是几分?(15分)。

分针走到“1”的时候是几分?(5分)。

那么分针走到“10”的时候又是几分呢?(50分)。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9题。

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小组合作,用圆片制作一个数字转盘。

两人一组游戏,每人各转两次,计算出两个数的乘积,比比谁的积大。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出示紫荆花图,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对旋转现象有了那些了解呢?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旋转是在生活中不同与平移的另一种现象,他们的特点是围绕一个点转动。我们常见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旋转现象就是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的旋转,所以如果一个物体的旋转方向和钟表的指针方向一样,我们就说它是顺时针旋转,相反地,我们就叫做逆时针旋转。

二年级数学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轻松掌握并运用关于6、7、8、9的除法知识。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掌握6789的除法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谈话:冬天到了,小鸟们从北方飞回南方过冬了。这个冬天它们准备住在温暖舒适的“长颈鹿”宾馆。

小鸟:长颈鹿先生,您好!我们有42个小伙伴,想住在你这儿,请你安排房间吧。

长颈鹿:每间客房可以住6只小鸟,我要为它们准备几间屋子呢?

教师:同学们,请你帮助长颈鹿先生来算一算吧。

教师板书:42÷6=7(间)。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板书:48÷6=8(间)。

教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够利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除法问题。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看谁做的好就奖励他一朵小花。

1.p82练一练1后,投影出示反馈。

2.p82练一练2后,投影出示反馈。

3.小动物回家。

天已经黑了,住在长颈鹿宾馆的小兔和小鹦鹉旅游团也要回自己的房间休息了。请同学们猜猜看,它们该进哪个房间呢?p83练一练3。

4.猫捉老鼠。

游客们都进入了梦乡,可是,尽职尽责的猫保安却坚守自己的岗位,保护游客的安全。快看,小偷老鼠出现了,我们一起来帮猫保安捉老鼠吧。

每个口诀写出了几个算式?(4个)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5.餐厅里的故事。

看书p83“数学故事”你从故事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今天,在“长颈鹿宾馆”里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我们能干的小朋友们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你们高兴吗?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呀!

板书设计:

长颈鹿和小鸟。

42÷6=想:六(七)四十二。

48÷6=想:六(八)四十八。

二年级数学教案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

一、激情导入。

1.幻灯片播放正方形、长方形图片,吸引兴趣。

2.在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你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二、实际操作,验证猜想。

1、观察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们有什么特点呢?你有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吗?同桌交流。

2、操作验证。

(1)拿出自己的学具,用自己的办法验证。

(2)把自己的猜想和验证向小组汇报。

3、反馈。

(2)对长方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边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怎样来证明?正方形的边你会叫它什么?

(4)正方形的角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怎样来证明?

4、归纳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练习:

1、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再把这个长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再说说它们的特点。

2、在书上p64第7题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说说小青菜提的问题。

3、完成书上p64第4题。先自己拼一拼,再与同桌交流一下。

(1)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再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三、课堂小结。

向同学们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习题。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

二年级数学教案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期于的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

用辨认方向的主题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

制做方向板的卡纸。

二次设计

一、复习

二、新授

3)引入。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4)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顺着教师所指的4个方向观察)发现剩下的4个方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在两个方向的中间。如: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学生讨论后回答:少年宫在西面和南面的中间,电影院在东面和南面的中间,动物园在北面和东面的中间。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

学生讨论后得出:图书馆在学校得西北面。少年宫在学校得西南面。电影院在学校得东南面,动物园在学校的东北面。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得出这些名称的。

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

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3.试一试(小组活动)

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

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四.练一练

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教师让学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标。

借助中国地图,对学生进行识别方向的训练,教师说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在图中将其指出。

教师让学生懂得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并在图中指出北京的位置。再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中找出家乡的位置,并说一说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家乡的什么方向。

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书中的几个问题,并将答案填在书上,学生做,教师巡视。

最后,还可以利用中国地图,问问学生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请其他学生回答。

五.实践活动

让学生带上表格及方向板到校园中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观察地点面朝方向西北方向东北方向西南方向东南方向观察后,到班级交流观察的结果。

五.你知道吗?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六.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二年级数学教案

1、经历分橘子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试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试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课件。

一、问题引入。

课件出示14个橘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如果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教师板书)。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师:从题目中你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生:每盘放4个橘子,总共有14个橘子。

师:题目要求我们要怎么分?

生:每盘放4个(平均每盘放4个)。

师:那题目要我们求什么?

生:14个可以放几盘。

师:根据这些信息,谁知道该怎么列式呢?

生1:从14里减去3个4等于2,所以可以放3盘;(14-4-4-4=2)。

生2: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还剩2个。

生3:可以用除法运算列算式:14÷4=3(盘)……2(个),说明可以放三盘,还剩2个。

3、教师与学生合作摆一摆,验证以上结论是否正确。

4、介绍用竖式解决以上问题。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14÷4=3(盘)……2(个)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每一步的含义:

先写“厂”,表示除号,把要分的14个橘子,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把每盘的橘子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写好后,按下面的步骤用竖式计算。

一试商:14除以4,商是几,写在哪?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3,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14的个位对齐。

四检查:看看余下来的数是不是比除数小,并说说竖式上的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4页的第3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

1、初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世纪的密切关系.

2、学会用2到5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解决除法的简便性.

3、体会乘法,除法的互逆关系.

4、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拓展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的空间.

课件、教具。

一、情景创设。

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鞭炮的声音。

电脑出示课件主题,板书:小熊开店。

小熊请我们进去了,我们来看看小型的店里有些什么东西?那位小朋友跟大家说说(电脑出示课本主题图)。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你都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二、问题探究。

1、算一算:买4辆坦克要多少钱?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4×5=20(元)或5×4=20。

2、20元可以买多少辆坦克?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20÷5=4。

3、深入探讨:20÷5还可以怎样计算呢?

独立思考,个人汇报。

三、体验感悟。

1、老师的问题。

1)独立思考,列式计算2)学生反馈。

3)将答案写到书上。

4)解决“买什么东西,正好用完24元?”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的问题。

互动活动:小组内提问、解答,说说所用的口诀。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提醒大家边想口诀边计算)。

1)独立尝试2)交流,说说所用的口诀。

2、练一连。

1)小鸟回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

2)蚂蚁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说说所用的口诀。

3)动物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比比看,那个队做得快!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27页。

板书设计。

4×5=20(元)或5×4=20口诀:四五二十。

20÷5=4口诀:

二年级数学教案

p96、97、98。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单位)和统计表,能提出问题。

3、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是重点。

2、进一步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是难点。

图、表等。

1、让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二十二1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举手自由口答。

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学生提出问题

在此基础上,师生重点解决问题

3、小黑板除数统计表、统计图

(1)学生在树上独立完成

(2)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

(3)师质疑: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统计停车场每种车的数量,把解决问题和统计知识综合进来,巩固所学统计知识和解决问题,体验怎样收集信息。

1、出示97页2题

(1)同桌观察理解

(2)独立在书上完成

2、互相纠错评价,教师巡视辅导。

3、质疑: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数正字来收集信息。

1、p97页3题4题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统计。

(1、2、3组做3题,4、5、6组做4题)

(2)展示师生互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去调查收集数据,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出并回答一些问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景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周长的含义。

理解周长的含义。

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景,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在体验、交流中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一)描一描、画一画:

生一起唱“郊游”这首歌,天气越来越凉爽,美丽的秋天已经来了,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图片,向欣赏一下吗?(出示课件)。

师:这些树叶漂亮吗?

师:大脚看这些美术作品中的树叶漂亮吗?(出示课件)。

师:美术大师说这些树叶的形状全是一笔划出来的。

师:想不想把刚才那些漂亮的树叶的形状描下来呢?

师: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开始吧!

师:大家描的都很漂亮,谁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一下是怎么描的?描完后,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的。(表达得非常清楚,请回)(实物投影)。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片树叶,谁愿意来描一描呢?说一说你的描法。

问:他们的描法一样吗?

生:不一样。

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的,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我们把这一周的长度,就叫做树叶的周长。

师:同学们,树叶的.周长我们都找到了,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教材45页,第一题)你能描出他们的边线吗?下面请同学们从三幅图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幅,用彩笔描出它的边线来。(谁愿意到前面来描一描)(实物投影)。

咱们来比一比,看谁描的又对又快!

师:同学们的话化水平可真高,这么快就妙好了!

同学们,我们刚才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叫树叶的周长。现在,我们描的这些图形的一周叫图形的……(周长)。

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出示课题:周长)。

关于周长,你想知道那些知识呢?

生1:什么是周长?

生2:周长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生3:在生活中,哪里有周长?

生4:周长有大小吗?

很好!大家都是善于提出问题的好学生,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认识周长!

(课件出示:周长的定义)到底什么是周长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二)找一找、摸一摸。

要求: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一起找一找,摸一摸他的边线,找出它们的周长来。谁来说一说你们找到的结果?可以边说边指一指。

师:看这个图形有没有周长?(出示,一个角的图形)。

生:没有,因为它有开口。

师:也就是说不是封闭图形,就没有周长。

(三)量一量。

找个小裁缝量一量,(说一说量的方法)。

师:根据这个结果,你估计一下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谁来说一说自己的腰围?

看来,同学们的腰围大约在60厘米左右。

(四)算一算。

同学们,我们的腰围是圆形的,我们可以直接测量出它的周长,那这些图形我们可以直接测量出他们的周长吗?(出示:教材45页,第二题)。

生:不行。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他们的周长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题目要求,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量一量、算一算他们的周长。

(出示结果,集体校正,强调出:三角形的周长是三条边的长度和。长方形和梯形的周长是四条边的长度和)。

(五)比一比。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咱班同学既善于观察又爱动脑筋思考。那前几天,老师在准备教具的时候遇见一个有关周长的难题,你们愿意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出示:教材45页第三题)。

师:这是两张一模一样的正方形纸片,你们说他们的周长一样长吗?(一样)。

结果老师从其中的一块上减去这么一小块,变成了这个形状,你说现在他们的周长还一样吗?(生讨论,汇报结果)。

师:大家的眼里真好,老师对大家真是既佩服又感激,谢谢大家!

(六)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周长,并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你有什么感受吗?

二年级数学教案

1、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

2、使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一、复习千米、吨。

1、第做109页的第7题。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吨是多少千克?

随着回答,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1吨=1000千克。

2、做第109页的第8题。

让学生想一想什么东西的高大约1毫米(1分硬币),什么东西的长大约1分米。然后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长。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0题。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4千米=()米,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师再说一遍推想过程:因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

接着,教师再板书出:5000千克=()吨,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它的推想过程。

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0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推想过程。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1题。

先让学生把相等的数量用线连起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道理。

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1、做第109页的第9题。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个图形下面板书图形的名称。

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写在黑板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说,如先说边的特点,再说角的特点,或每个图形分别说。最后使学生看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教师只说明题意,让学生在点子图上任意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巡视,看学生画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画完以后,要说出是怎样画的对画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应给予表扬。

3、做第109页的第10、11题。

教师:什么叫一个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做第10题。要求量的时候,精确到整厘米。每量一边,在边的旁边注上该边的长度。算完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注意纠正学生中的错误。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

教师可以根据班里的情况,让学生准备两张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纸。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指出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求长方形的周长是求哪几条边的和,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对想出不同解法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3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和口头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将下面口诀补充完整。

()九二十七五()四十五六()四十八。

四()三十六()九六十三八九()。

2.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24÷8=28÷4=。

师: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学习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出示课件例2。

1.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有3行气球,每行9个)。

2.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3×9=27或9×3=27。

5.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27÷3=9或27÷9=3。

6.小组探究算法,说说你们各自的想法。

总结:我们在计算除法算式时,看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

四、巩固练习。

1.以开火车的方式,合作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2题,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3.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3题,看谁先采到蘑菇,并指名回答用到了哪句口诀。

4.完成教材练习八第6题。直接用除法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拓展提升。

1.(2)×9=(18)(答案不唯一)。

2.(27)÷(3)=9(答案不唯一)。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知道了除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八第8、9题。

板书设计: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3×9=27。

27÷3=927÷9=3想:三九二十七。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借助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经验帮助学生学习新知。

不足之处:这节课因为有上节课的基础,要把充分的探究学习过程交还给学生。

教学建议:多做一些相应的练习,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

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p23例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

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4。

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

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

(二)、完成第23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

(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

五、随堂练习。

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第3页“分苹果”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

显示20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

b.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20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20÷5=4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20÷5=4。

二年级数学教案

(1)结合具体情境中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的运算意义。

(2)让学生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在探索口诀的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工具。

课件。

1.情景导入。

碰碰车、水上游船、猴子爬树……。

出示课件中的游乐场。

游乐场中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看到了吗?

生1:看到了过小火车、碰碰车……。

生2:玩过小火车的有20人。

生3:碰碰车上也有8人。

……。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是数的。

生3:我是算的。

板书:2+2+2+2=8。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怎么用乘法计算。

2.探究新知。

学习第47页例1(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飞机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用数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的3+3+3+3+3=15。

c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看出来?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很容易看出来,但班内还有个别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所以,任何问题都要从易到难。

汇报:每个加数都是相同的。

学习第47页例1(2)。

出示课件中的例题图片。

a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火车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用数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的4+4+4+4+4=20。

c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看出来?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汇报:每个加数都是相同的。

学习第47页例1(3)。

根据上面所讲,请同学们自学这个例题。

汇报:2+2+2+2+2+2+2=14。

小结: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乘法算式:2×7=14或7×2=14。

师:我们以前学过加号、减号,这个左斜右斜的×就叫乘号。

提出要求:谁能把上面的几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谁来挑战?

师:你们知道乘法算式怎么读吗?

指名回答,师生更正。

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

3.教学“2×7=14”的意义。

小组讨论乘法的意义。

汇报结果。

师总结:“2”表示相同的加数,“7”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4”表示相同加数的和。7个2相加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7×2=14,这里都表示7个2相加。

讨论:如果更多的2相加,例如8个、12个……又该怎么写呢?

学习第48页例2。

师:同学们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数字叫什么名字吗?

5+5+5=15。

5×3=15。

3×5=15。

3和5都叫“乘数”,“×”叫乘号,“15”叫积。

4.课堂练习。

把48页做一做独立完成,然会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更正。

5.拓展提升。

加法算式:xxxxxxxxxxxx。

乘法算式:xxxxxx或xxxxxx。

b.把练习九的1、2、3独立完成。

课后小结。

提问: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师生总结:

a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简便。

b左斜右斜的×就叫乘号。

c第一个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第二个乘数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等号后面的数表示相同加数的和。如:2×7=14,7个2相加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7×2=14,这里都表示7个2相加。

板书。

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数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5个33+3+3+3+3=155×3=153×5=15。

7个22+2+2+2+2+2+2=147×2=142×4=14。

2×7=14读作:2乘7等于14。

7×2=14读作:7乘2等于14。

5+5+5=15。

5×3=15。

3×5=1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级数学教案

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他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4、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认识图形。

1、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认识图形,了解用途。

1、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小组互相介绍。

3、小结学习情况。

1、小组汇报:

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

2、归纳板书:

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

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

(1)小组交流。

(2)汇报评议。

1、连一连。

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涂一涂。

按要求画一画。

3、想一想。

请你接着画下去。

4、数一数。

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

二年级数学教案

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空间观念。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2、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现在班里大部分学生都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对学习较为感兴趣、有信心。学习充满热情,能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活学活用。学习习惯方面,学生能够课前做好准备,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发言、思考,声音响亮。但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爱搞小动作,需要及时提醒和引导。

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线段的特征。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哪些体育活动?为什么?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大家要多参加。

3.出示图片,你能给图上的这些线分一分类吗?为什么这么分?

4.你能把弯弯的线变直吗?

活动2【讲授】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操作,把弯线变直。师指出,拉直的这段线就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2.观察线段图,线段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汇报: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3.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4.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线段,举例,学生找线段。

活动3【活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一张长方形白纸上你能找到几条线段?你能再变出一条吗?学生折纸,师说明折痕可以看作一条线段。同桌比较折出的线段,发现什么不同吗?得出结论:线段有长短。

2.线段可以测量吗?怎样测量?学生说测量方法。

3.出示一横一竖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学生通过测量发现同样长。

4.测量书中第五页三条线段的长度。汇报,订正。

5.总结线段的三个特点: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活动4【练习】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出示图形,分别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2.连接两点能画出几条线段?学生动手操作,汇报。三个点呢?完成书第五页做一做的第二题,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四个点呢?两种方法不遗漏。一种是从外到内,一种是从一点出发。按照这两种方法完成五个点,每两个点画一条线段,能画出几条线段,是什么图形。

4.消防员接到任务是怎么样迅速到达的?房间的管子是直的,滑下来可以节省时间。

思想教育:他们的工作很辛苦,我们应该尊敬他们。

5.为什么乘坐电梯?因为电梯的运动轨迹是直的,省时省力。安全教育:乘坐电梯时要注意安全。

活动5【测试】及时反馈,发展思维。

1.填空:线段是()的,有()个端点,()量出长度。

2.选择:下面哪些是线段?

3.量一量下面图形的边长,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6【作业】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数学书第九页第6题,第7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

1、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例题插图,投影等。

一、激趣导入。

1、小兔妈妈买了10个萝卜,小兔一天吃了7个,还剩下几个?

2、小免妈妈买了10个萝卜,小兔上午吃了2个,下午吃了5个,还剩下几个?

小结:刚才的题目,都是求它吃了几个后还剩下几个,大家都反应很快,真是不错。今天我们就要用刚才这股热情来解决一些实际。

二、互动探索。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1、教师引导:图书馆里的书架上共有民间故事书185本,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

根据这些信息,你准备解决什么问题呢?怎么解决呢?

对于学生的回答要进行评析。

教师引导:要解决“还剩多少本这一问题该怎么办?

你能想一个办法吗?想好后试着将算式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和你的同战术交流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36+52=88(本)。

教师追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2、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比较。

重点突出每种解法先算出的表示什么。

这样从不同的方面,选择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但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我们在解决有些像今天所碰到的这类问题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中第1题。

出示情境放大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

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解答时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中第2题。

出示情境图。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指名两个板演。

集体评析。让板演的同学说说解答时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小朋友做了哪几种颜色的花。

做了黄花24朵,紫花15朵,做的红花呢?那么做的红花跟黄花、紫花有什么关系?

现在你能列式求出做了多少红花吗?

独立解题。指名口答,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新的想法?

五、综合运用。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

小鱼游(认识三角形)。

1、知道三角形的主要特征,即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2、根据三角形的特征在图中找出形状与三角形相似的小鱼。

3、乐意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活动重点、难点:

认识三角形的主要特征。

知道三角形的主要特征是三角形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活动准备:

三角板、小黄兔2只、萝卜1个、蘑菇1个、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若干、正方形纸每人一张、学生每人一个三角形积木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小黄兔过生日。

师:今天是小黄兔的生日,早晨小黄兔高高兴兴地从家里出来,它要去采蘑菇,走着走着它看到一个大萝卜,小黄兔拔起大萝卜继续往前走,走到蘑菇地里采了一个大蘑菇高兴的回家了。

2、观察小黄兔的出行路线。

请小朋友将路线用线连起来,观察是什么图形(三角形)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图形,学生每人一个三角形。

(1)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充分让学生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2)教师小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组成。

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4、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每人一张正方形纸,通过自己对三角形的认识,用正方形的纸折叠成三角形。

5、复习三角形的特征。

(2)观察图形拼图,找出三角形,数一数用了几个三角形?(3)请学生在周围环境中找出三角形物品。

(4)完成课本20页《小鱼游》找出小河里三角形的`小鱼,并把三角形的小鱼圈出来。

让学生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一个三角形。课后小结:本节课以《小黄兔过生日》的故事引入课题,通过连接小黄兔所走的路线游戏以及其它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由三条边三个角组成。

二年级数学教案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

3、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重点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难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一、故事引入。

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阅读书本p112鸡兔同笼的故事,能用你自己的话表述一下题目的意思吗?

二、探索新知。

1、阅读p113例1,根据书本提示,会用列表法求出鸡、兔各几只吗?

(完成课本表格。)。

2、假设笼子里都是鸡或者都是兔,脚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能列式解决吗?

(会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自己动笔,尝试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只数的问题?

(有困难的可参考书本p114)。

4、用假设或者解方程的方法解决p112“鸡兔同笼”问题。

(1)方程解:

(2)算术解:

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解:假设都是鸡。

根据鸡兔共有94只脚来列方程式2×35=70(只)。

2x=4624÷(4-2)=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5、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便?

友情小提示:

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用方程解更直接。

6、阅读p114阅读资料,了解下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115“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p116练习二十六第1--5题。

2.拓展提高:练习二十六第6、7题。及p117“思考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二年级数学教案

1、根据现实情境,通过游戏,进一步识别简单几何体。

2、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初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4、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把简单的.数学问题用游戏放之于现实情境中应用。

一些简单的几何体。

以问题情景为中心,引导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学习。

一、问题情境。

师:你知道了四种物体名称,我们来研究一下它们的数学问题。

研究一下。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分组讨论)。

二、建立模型。

1、分组研究讨论。

学习要求:

(1)讨论这些物体摆放的不同。

(2)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的研究结果。

2、汇报交流,初构模型。

师:物体间位置可以用上下左右来分析,在小组中交流、汇总的基础上讨论出结果,明确空间关系。全班确定一下其空间位置关系。

3、情境迁移,再构模型。

情境呈现:几个几何体积木。

你说我摆,同桌互相进行游戏,随着空间位置关系确立,其积木的个数可以随之增加,说和摆的身份可以变化。

三、解释应用。

1、说一说,写一写。

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正方体(正),圆柱(圆),球体(球)。再同桌互说,并用单个汉字写下来。再用空间位置关系来说。(其形状只要大致正确即可)。

2、看一看,填一填。

让学生自主完成。

3、摸一摸,说一说。

这是一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把操作活动与表达结合起来,可以是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结合名称再支摸出相应的物体,这一活动可以分组进行。

4、看一看,数一数。

对本题的解答有一定难度,可以用搭积木的`方法先协助解答。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2、前后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

3、自选一场景,进行位置关系的描述。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这学有所用。

2、关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体验,强调理解和感悟。

4、力主营造一个宽松、和平、温情的学习环境。

二年级数学教案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运用连减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口算卡。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开火车计算。

2、计算。

80-25-1775-(17+13)。

(二)探索新知。

1、情境导入。

(1)出示p77页运白菜图。

(2)理解题意,提出问题。

图上画的是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3、集体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850-256-288850-(256+288)。

=594-288=850-544。

=306(棵)=306(棵)。

引导:

以上几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计算时要注意进位问题和退位问题。

板书:连减。

4、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p77页“试一试”

(2)全班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78页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要求计算正确。

(2)全班交流。

2、完成第2小题的练习。

(1)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2)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解决问题。

3、完成第3题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进行全班交流。

4、完成练习题4的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1)第1小题,周三、周四里程表上时间相同是因为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

(2)引导学生认识求小军的爸爸哪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时,要计算出相邻两天的里程差。

(3)交流时,引导学生认识两种解答方法。

a、用题2求出的每天里程数相加。

b、周日与周一的表中数相减。

(四)全课。

(五)作业:

756-368-132840-(60+580)。

788-(138+262)1000-36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