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定律评课稿(优秀16篇)

小编: GZ才子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和艺术价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精品范文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评课稿

一、口算。

8125=1-0.48=2.651=0.2500=。

2.54=3225=1216+816=。

二、运用运算定律填空。

0.42.1=○0.4。

(12.34)2.5=○(2.5)。

(8+0.4)25=25+25。

9.8124=(-)124=-。

三、简便计算。

0.125640.681013.265.7-3.260.7。

55.699+55.61.252130.819.625-(4.379+9.625)。

3.425.7+4.33.428.7511-8.759.9212。

四、用数学。

3、张阿姨家平均每月用电25千瓦时,照这样计算,她一年用电多少千瓦时?

4、李叔叔买了25箱饮料,每盒1.7元,一箱有8盒,共需要多少钱?

文档为doc格式。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评课稿

听了张老师的《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的这节数学课,我又有了心的收获,张老师那清晰的教学思路,有层次的教学设计,亲切和蔼的娇态,简洁的语言,对我启发很大。

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也是一个难点。在计算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能正确合理的计算,还要掌握灵活的计算方法,张老师这节课正是在学生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这些定律使计算简便。

张老师这节课很成功,我觉得这节课有三大特点:一是实,二是放,三是活。

1、课前复习扎实有效。因为数学课的课前复习很重要,它可以为新课做充分的铺垫与衔接,吧前面零散的认知集中一点,便于学生在新课中类比活应用。

2、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信息创设情境,充分利用上节课王叔叔骑自行车这一故事的延续,引出新课,生成一个连贯的情境,让学生在感知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3、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具有时效性,在合作中充分给学生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倾听,互相补足,达到了人人参与的目的。

1、教师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选择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再交流中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灵活化,合理化。比如例题中学生们一共想出了6种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对比,学生自己就可以找到简便的计算方法,也达到了这节课运用定律的教学目的。在这节课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是,张老师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时能细致观察,耐心倾听,洞察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点拨,帮助学生讲清算理,也让其他学生听的明白。

本节可通过放手,让学生经历了学习的过程,体验了学习的快乐,也互相学习了各自的思维方法。

开放性的练习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这节课虽然是计算教学,可是学生都动起来了,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等一系列活动,把知识进行了理解和升华,知道了如何运用定律使计算更简便更快捷。

通过普通计算方法和运用定律方法的对比,学生会眼前一亮,使枯燥的数学活起来,孩子会发现,数字交换位置合并起来会如此的简便快捷,都想想出不同于其他同学的算法,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学的很开心。

2、习题设计活性化。比如,第一题是基础练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第2、3题选择和找朋友,具有多样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整节课教学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学的轻松愉快。

建议:课堂中完成的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应该有代表性,层次性。

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进一步掌握乘法的运算定律,会根据题目的特征,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提高学生应用乘法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一)口算训练。

课本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二)揭示课题。

上面这组口算25400、425等题目,你认为这些题目还在哪一类计算题中经常出现?学生回答后引出课题应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计算练习。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要进一步搞清三个运算定律的意义,并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三)分类练习。

乘法运算定律有哪些?用文字叙述并用字母表示,回答后。

完成书本第二题。

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批改,教师巡回检查。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1)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书本第3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先观察,提问:这组题目的简便计算要应用什么定律?把。

怎样的数结合在一起计算比较简便?中间两题该怎么办?学生回答后,同桌合作。

(2)应用乘法分配律为主的简便计算。

书本第4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观察,根据题目的不同特征,你能把第4题分成不同的几。

类?学生回答,教师板演。同时说明应用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特别强调4(2530)不要与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的题目相混淆,教师补充一道对比题:4(25+30)。

接着由学生按分类的顺序进行计算,完成快的同学自批后再列举同一类中不同形式的题目。

全部学生完成后校对,同时请编题的同学汇报。如;

第一类:24125第二类:9956。

第三类:125(8+10)第四类:19956+56。

每类中各选择1道典的题目,由学生完成。

3、综合练习。

(1)课本第5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先观察、质疑:上面6个题目中你对哪些题目的解法还有。

疑问?同学之间相互质疑、释疑,教师适当引导。然后计算各题。全部学生完成后校对。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333774+113666999999+999。

学生根据板演讲解思路与理由。教师反馈出示1442+1458,思考:把这题改编成第1题的形式。(2821+1458或1442+7116)。

4、应用题。课本第6题。

(四)总结。

(一)作业《作业本》[15]。

运算定律说课稿

《乘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单元主要讲授的是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而本节课着重讲授的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是学生掌握了加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教学的。正确的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可以加深学生对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同时,在今后进一步的整数的乘法、有理数的乘法,实数甚至复数的乘法都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学好乘法交换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和桥梁作用。

乘法交换律的学习与之前所学的加法交换律类似,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是乘法运算律不仅有助于加深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还能使计算简便,所以需要学生理解记忆。本节课的讲授应注重从学生生活情境的数学问题引入课题,并充分利用之前所学的加法交换律,由学生来归纳。

依据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乘法运算定律的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增强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学习,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并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二)教学难点。

乘法交换律的推导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

1.情境教学法: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会主动探索、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这样安排有利于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讨论法: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合作交流,各抒己见。这样既能启迪思维,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同时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观察、分析法:观察、分析、概括发现是本节课的亮点,在授课过程中努力体现“观察-初步结论-举例论证-概括规律”的教学流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探究等有效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以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并让学生观察发现数学问题,指明列式,说明列式依据。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的情境来发现数学问题,而且还可以指出列式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同时由学生来观察、分析图中信息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二)生成原理。

接下来我会通过“发现问题-举例验证-概括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首先尝试发现已知算式之间的联系,大胆提出猜想,得到初步结论,然后进一步发现类似的数学算式也具有这样的等价关系,最后将以上算式的规律抽象概括,并充分利用学生之前所学的加法交换律适时引导概括得出乘法交换律的表示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发现问题、举例验证来发现归纳乘法交换律,对于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难度不大。再加之学生刚结束了加法交换律的学习,而乘法交换律和加法交换律有很多相似之处。只要将研究加法交换律的方法迁移过来,学生就比较容易探究出乘法交换律。

(三)深化原理。

下面我会就学生所学的`加法交换律和今天的新知识乘法交换律之间进行比较,有利于发现乘法交换律和加法交换律之间的异同点,实现知识的迁移。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发学生思考,继而由学生来探究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这一环节教师充分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应用原理。

在这一部分我会要求学生用前面所得到的规律来探究变式练习:一道填空题、一道判断题,指名判断并重点指出错误原因来加深学生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练习题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整个过程都是在学生自主探究中完成,可以使每个学生的学生更具活力,也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成就感。

(四)小结作业。

回顾这节课的学习过程,请多个同学谈谈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设计意图:小学的课堂应着重让学生体会知识的获得过程,并能真正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

25×4=4×25。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a×b=b×a。

以上就是数学经典说课稿《乘法运算定律》,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运算定律说课稿

999×27+333×19。

38×48+96。

1999+999×999。

先读一读、议一议、做一做。

第一个练习。难度不大,只要他能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就能直接做,第二个练习,是学生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通过判断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算定律运用的正确性,第三个练习,需要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先要利用积不变来转换成有相同因数的算式,再利用分配律简便计算。

纵观全课设计,我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始终,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体会到整理知识的好处,感受到简算的优越性,使本节课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简便算法的能力。

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教材第66~67页运算定律、规律,及其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二第68题。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里学过的运算定律和一些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1、口算。

7.2+2.8 42.5 812.5 34

1-0.8 56+44 0.50.2 10-3.7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今天,我们复习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学过的一些运算定律和运算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些定律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学会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方法。

1、整理运算定律。

(1)出示第66页表格。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板书填表)谁能用数举例并用字母式子来说明加法交换律?(根据口答板书填表)

(2)对下面这些运算定律,大家都能这样举例和用字母表示吗?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填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2、应用运算定律。

(1)提问:运算定律有什么应用?

指出:应用运算定律,可以根据算式里数的特点,使一些运算简便。这样,就可以又对又快地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下面就分析一些题里数的特点,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

(2)做练一练第l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出简便计算的依据和为什么这样算。

1、出示第66页最下面两题。

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填写符号。指名口答,老师板书。指名说一说每个等式表示的意思。

2、提问:你知道减法和除法计算时,哪些情况可以应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吗?指出:计算连减或连除时,如果两个减数先加或两个除数先乘,可以用口算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就可以顺着用这两个规律使计算简便;反过来看,如果把减去两个数的和转化成连减或者除以两个数的积转化成连除来计算,能直接口算的,可以反过来用这两个规律使计算简便。

3、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先看数的特点,再说依据什么来计算的。

4、做练一练第3题。

(1)做加、减式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怎样想的。提问:从这里的计算,你发现什么时候可以用这样的简便算法?加、减接近整十、整百数的时候用简便算法可以怎样想?指出: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时,可以先看做整十、整日的数计算,然后根据应该加上的数,确定再加上或减去几。

(2)做乘法式题。

出示乘法题,让学生思考怎样算简便。指名口答,老师板书,井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1、说说下面题里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简便。

0.8+4.6+0.2+5.4 12.5 2.50.84

9.6-5.7+0.4 6.31.4+3.71.4

2599 341-103 418+297

159+102 253-98 490352

2、改错。

出示练习十二第7题。让学生改在课本上。指名口答,老师板书改正,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这堂课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指出:我们在式题计算时,要注意先看清题目,分析数据的特点。如果数据符合一些运算定律或规律,能用简便算法时.一般应用简便算法,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6题后五行。

家庭作业:练习十二第8题。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评课稿

今天盛老师的课让我收获颇丰。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特色:

课堂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去计算,让学生去观察,让学生去比较,让学生去举例验证,让学生去逐步抽象,培养学生用符号表示举不完的例子,让学生体会不完全归纳的思想,体会数学符号感。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我们的课堂只有引导学生不断的去思考,静静的思考,然后交流,让学生在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这种学习才有意义,才有思维力。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思维活动开展的条件,多途径思考是规律发现的保证。盛老师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分析,提出列式计算的几种方法。然后,引导观察比较、发现几个算式之间存在的关系,最后引导学生举例验证,把特殊的数学现象推广到普遍的数学实事,从而归纳出加法的几个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的发现,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到繁、有特殊到一般,学生在列式、计算、观察、比较、验证中理解和掌握了定律并形成共识。

练习的每一道题设计的比较合理,每一道习题深入钻研,对于重点题目重点分析,丰富学生的认知,整合两种运算律,进行推广应用,体会学习运算律的作用,可以进行简便运算,整个练习有层次型,有深度,扎实有效。

整个过程,在问题情境中深入,在充分的举例验证中展开,通过多次的对比,逐步抽象出不同等式的共同数学特征,最后在运用中巩固深化了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认识与感悟。

运算定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鞠躬)我是小学数学组几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运算定律》,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我想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加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中第一课的内容,通过让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后,再学习乘法运算定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节成功的课,不仅在于对教材的把握,还有对学生的研究。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的阶段,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但自控力稍差。因此本节课将注重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数学课堂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牢牢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及教材的编写特点,充分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我确立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及其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抽象、概括、总结出加法交换律,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为认识、理解加法交换律及其含义,并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能抽象、概括、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为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新知,并在探索过程中掌握本节重难点,同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设备,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

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来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上课我便用多媒体播放有故事“朝三暮四”的情境视频:

同学们,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则小故事我们来看一下,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位老人,他在家里养了很多很多的猴子。有一年碰上粮食歉收,老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地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们听了都高兴了起来。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这群猴子其实每天吃到的橡子是一样多的,学生会发现可以用3+4=7(个)也可以4+3=7(个)来表示,我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因为3+4=4+3所以两种吃法不同,结果每天吃到的橡子的总数量是同样多的。继而引出本节课课题——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

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猴子相关的内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究,感受新知。

上午骑行的路程+下午骑行的路程=全天一共骑行的路程。

下午骑行的路程+上午骑行的路程=全天一共骑行的路程。

若果用算式表示的话即为40+56=96(千米)(板书)“40+56”是用上午骑的40千米加上下午骑的56千米)还可以用56+40=96(千米)(板书)“56+40”是用下午骑的56千米加上上午骑的40千米。继而引导学生得出,同样的一个问题,可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两道算式都表示把上午骑的距离和下午骑的距离加起来,所以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这说明我们可以用“=”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板书:56+40=40+56)。

紧跟着我会在再次学生提问,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发现呢?组织学生3分钟时间同桌交流一下这个问题。学生会得出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规律具不具备普遍性呢?在其他的加法算式中是否也是成立的呢?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验证。最后总能得出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规律是成立的,向学过抛出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一般用字母a+b=b+c来进行表示。

以上教学活动采用让学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全程参与中不仅掌握新知发展能力培养的推理能力,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巩固练习,强化知识。

我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以闯关的形式将课本的习题展现在多媒体上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这样设计能增加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查看他们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小结。

我将此环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性总结,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情感体验。第二部分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情感性总结,我会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表扬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五)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会让学生在课下和家长交流今天的收获和感受,从而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并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一个好的板书应该是简洁明了整洁美观,重难点突出,能够对学生理解本节知识有一定的强化作用,因此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鞠躬)。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较好,可运用这两个定律对一步加法和乘法进行验算。基本能够灵活运用。

然而对于加法、乘法结合律则运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则更为糟糕。细想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生现在只是能够认识,弄明白这三个运算定律,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意义。(除了少部分思维敏捷的学生之外)第二,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算式,并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提出了不少的考验,如42x25,运用运算定律计算这个算式,很生很多是把25分为20和5,这样即使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但较之把42分成40和2相比,有很大的出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25x4得100这个重要的因素造成的。这里简单的描述为数学“数感”吧,还有125和8得1000一样。第三,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

综上所述,解决办法只能是多讲多练,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体会应该如何运用运算定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材104页的例4以及相应的习题,学习的是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有限个例证使学生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的过程,并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能力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德育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迁移的认知规律,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简单的多媒体,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

1、教学时,我创设了春季运动会的情景,通过有激励性的四项技能竞赛情境导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使学生自觉地进行小数加减简便算法的探索活动,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

2、我结合学生原来的生活经验,大胆放手,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学生独立自行计算,发展学生的个性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从求选手总成绩不同的算法中比较、悟出整数加法定律在小数计算中同样适用。通过情境中特设计的两道都能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和一道不能简便计算的数据,使学生在有限个例证中证实了初步构建的数学模型,懂得能否凑成整数是判断小数加减算式能不能进行简便计算的依据。

4、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缺陷:如本课教学内容有数字的特殊性,如何根据学生生活创设趣味性、有效性、真实性的最佳的教学情境;计算课应怎样驾驭课堂既体现自主学习,又不枯燥乏味;在独立探索中有困难的学生应怎样及时引导和帮助,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抛砖引玉,提升自我教学能力,是我本节课的目的。教海无涯,又因本人水平有限,本课堂教学难免存在着许多不足与问题,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指点迷津,多多指正。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讲授的是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乘法运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学生对于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较好,可运用这两个定律对一步加法和乘法进行验算,基本能够灵活运用。然而对于乘法结合律则运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则更为糟糕。

细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学生现在只是能够初步认识,弄明白这三个乘法运算定律,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学生不能正确的分析算式并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尤其是乘法分配律,它是乘法和加法的运算定律,学生忽视运算符号,极易把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混淆。

第三,对于乘法分配律,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不会灵活处理。

综上所述,学生并没有深刻体会到运算定律带来的方便,解决办法只能是多讲多练,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体会应该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也就是如何做题。等待讲解了下节内容简便运算之后,我想学生会得到一个明确地感悟到原来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简单,这样,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自然就会去运用了,而且会十分的感兴趣。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通过对简便计算方法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定义、定理、定律、性质、法则等等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学好《复习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对学生今后的计算起至关重要的效果,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做法。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进行计时计算训练,把每次完成计算的时间写在卷面上,学生们都有一种好胜的心理,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所以,一上课,我首先来一个口算计时计算比赛,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接着提问:你们在计算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口算题比较简单,学生在尝试了胜利的喜悦后,激情澎湃,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接着,通过填空、判断、口答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理解,再结合例题,让学生说说容易出错的地方,引起学生注意知识的联系。然后进行综合、提高练习,练习由浅入深,并进行计时,学生饶有兴趣。

在练习中,我要求需要帮助的同学举手,并给予适当的提示,每完成一道就同桌交换批改,然后说出有错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既有教师对知识的预设,但更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动态生成。

学生知识生成过程中,既有效的,也有的.是无效的和费效的。因此如让学生知识生成过程中拔乱反正,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的课题。练习简便运算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每道题的特点,思考能否应用运算律或其他已经学过的规律使计算简便,然后计算,并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方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我们常遇到一种简便的方法和一种原始的方法学生往往是喜欢原始的繁杂的方法去完成练习,而简便的方法却不用。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会对学生说“你觉得那种方法好你就用那种算”。这样造成了很多学生都认为老办法好,更适应自己去练习。而对新的、简便的方法弃之不用。从而造成了这类学生对新知识不接受。有些人常以新课标的道理说“学生喜欢用什么方法去完成就用什么方法,在他心目中这种方法是最简便的,无需去干预。”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明明有直道,为什么要去走弯道呢。为了让学生能掌握并使用这种简便的方法了,我安排了一场比赛,在计算能力相当的两组学生中,一组用老方法计算,一组用新方法计算。看谁计算的又对又快。结果是很明显,用新方法做的同学早就计算好了,且正确率很高。而用老方法做的同学还有一半以上没完成。孰优孰劣一比便知,学生都看到了其中的优越性。

本节课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所学知识,发展了能力,同时也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情感得到满足。但这节复习课却使我明白今后应充分尊重学生,应跳出思维定势,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具有以生为本的理念,课堂才有生命,才不会留有遗憾!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只设计了两个环节,(1)复习运算定律,(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在复习运算定律时,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表示运算定律,为下一步的灵活运用奠定了基础。

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等,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开始时学生对简算还挺感兴趣,毕竟简算可以摆脱那些繁琐的四则混合运算了,也不用竖式计算了,可是随着简算类型的.不断增多,学生开始对一些类型混淆了,特别是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混淆的最多。随着简算方法的多样化,简算的准确性也大打折扣。简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特征,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

上了这节练习课后,学生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简便计算的方法也掌握得比较好,所以我认为“简便计算”的教学必须遵循“以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计算能力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计算教学不仅要使小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四则运算,还要求小学生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恰当地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选择合理的灵活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使计算简便。在这样的计算过程中,既要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也要注意发展小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灵活性。同时计算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专心,严格细致的学习态度,善于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计算仔细,书写工整和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小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小学生观察,记忆,注意,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就显得异常重要。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就感到很困惑,觉得非常简单的知识小学生学起来却感到很困难,总是没能达到老师自己想要的效果。

小学生的计算离不开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内容,而掌握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1、乘法分配律与结合律易混淆

为了计算简便,解题中要训练学生合理运用运算定律,灵活解题。而在运算定律中,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非常相似,所以导致学生很容易混淆。如:25×7×4时,小学生总是把它当成分配律来计算,变成25×7+25×4或者25×7×25×4,不能理解概念。结合律的概念是,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对概念理解不到位,导致在做题目时,老是出现错误。尤其乘法分配律是一个特别难理解的一个定律,比较抽象,而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一个过渡时期,因此他们对概念的理解有点困难,总是会忘了后一个数也要和那个数相乘。如:(125+8)×4,他们总是会变成125×4+8。并且特别容易把它与乘法结合律混淆,所以导致教学比较的难。

2、运算中添括号与去括号时,运算符号的改变与不改变分辨不清

如讲括号的作用时,难点是添括号、去括号时括号里边运算符号的变化规律。如:15-4-2=15-(4+2)与20÷4÷5=20÷(4+5),但是很多学生觉得因15+4+2=15+(4+2),所以应该15-4-2=15-(4+2),因为20×4×5=20×(4×5),所以应该20÷4÷5=20÷(4÷5)。这就需要让小学生在充分的计算实践的基础上,自己归纳应该怎样变化,并且知道为什么?因为定律是建立在法则的基础上的。加不加括号,用不用运算定律,最后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这条原则是不变的。只有小学生在熟练应用运算定律、括号后,积累了大量计算经验(如:4×25=100)的基础上再教简算才会显的自然、简单。简算是有效利用运算定律,括号使计算变的简单的一种计算技能,有时可直接口算,而不会改变计算结果,运用简算可提高计算速度。简算不单是在做简算题时才用,是可以随时使用的,这一点也应让小学生清楚。

3、运用乘法分配律逆运算易出错

为了计算简便,要灵活运用定律,而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却是一个难点,小学生难以理解。如计算3.4×0.125+4×0.125,本来小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得出,可是小学生很容易出现错误,(3.4+4.6)×0.125×0.125或者是直接计算,不会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但是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快,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出一些不同等级的题目,可进一步深化,挖掘学生的潜能,可以让学得快的同学拓展思维依次出示:1.25×0.34+4.6+0.125和3.4÷8+4.6×0.125这样,就不会让学得快的学生觉得无聊。还有在教学中要尽量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小学生都认为:我知道按顺序做是比较方便的,但这样就没有运用运算定律,就不是简便计算!也有的小学生:“我根本没仔细看过题目,因为是简便计算嘛,所以拿上来就运用运算定律。”这种错误是由于小学生不正确的简便意识所造成的,他们认为:简便计算一定要运用运算定律,否则就不是简便计算!

由于不看题,本来直接算括号时,算式会更加的简便,但是有些小学生却认为要用运算定律,式子才会简便。因此利用乘法的分配率,虽然最终答案是正确的,但是导致算式多走了弯路,反而不简便了。

我们在学习简便计算的一个很明显的标志就是“凑整思想”。“凑整”就是利用运算定律凑成整十整百,从而达到使计算简便的效果。但“凑整”必须建立在正确并熟练运用运算定律的基础上,不能盲目地追求“凑整”,一看到可以合成起来凑成整十整百的,就不顾算式的特性,强制性的“凑整”,变成了为“凑整”而“凑整”,造成知识学习的机械性。有些题,由于受数字的干扰,小学生容易出现违背运算法则的思想错误,盲目追求“凑整”。

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算定律教学这一部分,教材在编排上安排的课时较短,内容既少又简单,题也典型,教材只是告诉你教什么内容,并提供范例,发挥都在于教师,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一步一步的来,一条一条的说明。所以,在上课时,检查教学效果发现小学生都掌握的不错,都会运用,可是一到他们自己课外去做时,就不会运用了,因为在前面他们学习了四则运算,从而形成了思维定势,一下子比较难改变过来,还停留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在上课时,由于老师一直在强调所以才会运用,而到了课后没有人跟他们说,就不知道怎么使用了。如:56×37+56×63,他们只会按照以前所学的从左到右的计算顺序去计算,不知道使用简便计算,灵活的运用到课堂中来。小学生很难转变所学的知识,所以导致在教学时比较困难。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讲的是综合运用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我讲的第一节课,课前虽然做了很多准备,但是到了课堂上还是觉得不够充分,做教案和课件时所想到的情况远远不足以应对同学们课上所做的反应,比如一道题的解法,我准备三种,但是学生就可能想出十种、二十种,甚至更多。这就需要我在课上随时注意捕捉同学们的想法并理解和解决引导。虽然上课时我并不紧张,但是在应对同学们的种种想法解题思路时还是很局促。在讲到这节课的重点:计算李叔叔骑行总路程时,需要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这里我只讲到了原式之后的第一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第二步四个加数两两结合,最后得出结果比按步骤计算要简便,却没有想到同学们早已经把四个数按原来顺序相加的原式省略掉了,直接就是交换位置之后两两结合的式子了。直接导致这样讲定律的运用时就不知如何下手,很是被动。

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一定会注意将课前的准备工作做的很细致才行,方方面面要想到。尤其注意跟随一些接受能力比较快的学生的方式用比较“方便”的方式来思考问题进而注意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引导他们;还要注意不能忽视部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同学,其实讲课大部分时间是要将给他们的,只要他们能接受,能听懂,那么这堂课就差不多达到目标了。

课堂刚开始同学们非常积极,可能因为本身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对于同学们来说都不是很困难,掌握的比较好,所以会很乐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能大家对于我这个新来的老师比较好奇,课上想表现自己,所以还比较活跃。但是毕竟小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在课堂进行一段时间后就不再像开始那样气氛活跃了,仅仅是一部分平时一贯活跃的同学继续对我提出的问题积极回应做答,其他同学不再积极,甚至可能开小差了。对于集中同学们注意力这个问题,以后应该及时注意同学们的反应,适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强调一下注意听讲,比一比谁坐的好,谁反应快哪一个小组领先等等方法来吸引同学注意力;也可以通过表扬做的好的同学来激励其他同学,多鼓励少批评。

经验还需慢慢摸索,逐步积累,每堂课都可能暴露出问题。我一定会在以后的课堂上注意这些问题,争取讲好每一节课,让每个学生都学会。

我觉得王春风第一次讲课还是不错的,能分析自己的不足和自己以后注意的问题,老师能不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扑捉信息引导,甚至纠正或利用学生的错误来完成重难点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实习老师开始不可能做得很好,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根据教学目标,自己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

1、口算竞赛。

目的:检查同学的计算情况,同时从中引出定律,为新课作铺垫。同学进行口算需要观察数目的特征,然后在心里以灵活简便的方式,迅速、准确的计算出来,这样心口合一,又快又准,日积月累计算的能力就不时的提高了。从而培养了同学对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同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2、创设情景,尝试自学。

具体做法是:让同学先尝试探索,教师引导。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培养同学的探索能力,应贯串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创设买文具的情景,把教学内容放到一个同学非常熟悉的情景中,同学通过尝试计算,自觉地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迁移到小数加法运算当中,从比较中得出简算方法。这样同学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3、课堂练习。教师根据同学的实际生活背景,出示三组学具,分别有三件、四件、五件,让同学计算它们的总价。同学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自主选择题目,进行相关的练习,达到满足不同层次同学的需要,教师从中了解同学的掌握情况。

4.概括简算的步骤。当同学学完新知,让同学根据出简算的步骤,可以培养同学运用结构的学习方法,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拓展练习。包括两个小题。(1)、判断能不能简算。主要强化同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同学计算时能根据题目灵活应变,防止同学陷入思维定势,误以为学了简算,就什么题目都要用简算。(2)、开放题。为同学提供了思维的方法,有利于让各类同学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