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模板14篇)

小编: ZS文王

在现代社会中,调查报告成为了评估和改进工作、研究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学调查报告

为了解新课改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我校的普遍现状,我们对我校小学部通过访谈、听评课、查看教案作业等方式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分析整理如下:

1、大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教学理念新,有一定的课改意识,“合作、参与”等新的课改术语能在课堂中频频出现,教师的角色行为相应地发生了转变。如:“谁来帮帮他?”“你同意他的看法吗?”教师能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到一定的运用。如“同桌互相读读,先左边读,再右边读,读得好了再表扬表扬”“老师跟你合作好吗?”“我们就来解决同学们的这些问题”三、四年的课改实验,的确给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一部分课堂富有亲和力,学生敢想敢说,生命课堂的构建越来越显著了。

2、多数教师能遵照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施教。江美老师的拼音教学课,师生关系融洽,把四声的拼读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引入汽车的行驶,生动贴切,学生爱学乐学;李亚红老师笑容可掬,一个微笑,一个眼神,让孩子神气活现,字词理解更是联系实际,如在教室里找一找,在图上看一看,在读中想一想,用动作演一演,用声音学一学,课堂富有生命的气息。总之,多数老师能在课堂中创情设境,通过游戏、故事,激励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教学能很好地体现以读为本的理念,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性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

1、教学理念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冲击。

尽管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一定的转变,取得一些较为可喜的成绩,但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传统教育观念仍占主流。

多数教师的教育视野不够开阔,不能从学生个体综合素养的培养中去关照语文素养。只盯着学生的字词划会了吗?意思会背吗?课文会背、会默写吗?只瞅着学生卷面上的成绩,不能着眼未来,阅读、感悟、朗读指导、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并不重视。

学生主体地位受到严重冲击。教师主宰课堂,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处处越俎代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已有运用和体现,但因缺乏具体的方法指导而流于形式。听、说、读、写训练还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不能较有效地进行指导。

总体来看,大部分教师理念相对新一些,青年教师普遍有一定的课改意识,角色行为体现了较浓的课改色彩;老教师虽然老,却因外出培训的机会多,课堂教学虽然传统,但能老中求新,有一定的课改意识;中青年教师因外出机会少,在传统的路上走得较远,角色转换不够到位,还有一部分中老年教师教学观念过于陈旧。

2、教研教改意识不强,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

农村村级学校教师人数少,没有专职语文教师,部分教师既教语文,又兼教好几门其他学科,平时教学任务繁重,自学、集体学习、相互听评课相对较少。现代教学手段未发挥应有作用,教师缺乏资源意识,同时,据调查80%教师未使用媒体教学,20%的教师只有在集体观摩时才使用。

由于缺乏学习、研究,加上教师基本功不过硬,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3、教学方式方法趋于传统,三维目标被机械割裂。

由于观念陈旧,素质不高,致使教学方式方法趋于传统。虽然多数教师认为在教学方式上应该采用现代理念倡导的参与式教学,但从课堂观察和访谈中看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强,教师讲得过多、过细,学生自主读书、讨论交流的时间过少,三维目标被机械割裂,教师重语文知识的讲解,重字、词、句的意思的讲解,把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课文肢解为孤立的字词句,而且字词句的教学只停留在会认会写的层面上,很少能联系语言环境理解,也很少讲求学习的方法,编儿歌、顺口溜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极少运用。拼音教学除能适当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外,教师一领到底,很少以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很少运用编儿歌、讲故事,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阅读教学中,教师一问到底,以问代讲,以问代读,问题缺乏针对性、启发性,挤占了读书、思考的时间。语文自身的魅力,教师的人格力量等没有充分调动,教学感受不到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文中优美的词句段很少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典型句式和写作方法,很少引导学生学习借鉴;美的画面、情感,很少启发学生在读中感悟,受到熏陶和感染;而是喋喋不休地讲解问答,过繁过细的分析,课堂缺乏生命的气息。如翠鸟的美、荷花的美,不能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听读想像,而是在简单的读一遍,提几个问题,找到答案后再齐读一遍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

4、朗读背诵及作文教学,缺乏指导,急待加强。

(1)、部班级唱读现象比较严重,教师缺乏引导矫正意识。一提要重视朗读,课堂上从上课到下课,齐读声不绝于耳,范读、领读、个体读、默读、快速浏览等很少运用,而且缺乏朗读的层次性和有效性指导。想像读、图文结合读、情读、欣赏读等被忽视了,而是浮光掠影泛泛一读,以为达到了朗读的要求,文章的情、神、色、味均化为乌有。

(2)、虽然决大多数教师重视背诵积累,但很少将背诵引进课堂,很少讲求背诵方法的多样化,而是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往往事半功倍。

(3)、访谈中,多数教师深有感触地说:“如今的作文教学太难,教师不会辅导,学生无话可说,胡编乱造、病句满篇、土话连篇,更有许多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只好让学生读背《作文选》。”细一分析,除了教师不会辅导,学生缺乏发现的眼睛、生活内容单一外,一方面贫穷落后的乡村生活和文盲半文盲家庭教育,使学生缺少一个良好文化氛围的熏陶,另一方面,学生课外阅读量、背诵经典诗文的数量和课标精神相比少得惊人。95%的学生把教科书、作文书及大哥大姐们读过的课本作为主要阅读内容。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文学名著农村学生几乎未曾见过。没有厚积,焉能薄发?作文教学确实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亟待开发的一块荒芜地。

1、加强培训学习及教学研究,切实转变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上级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各级学校要多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培训,进一步熟悉课改精神,加大教育科研力度。要多给教师“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的机会;教研部门要深入基层学校多听课、多评课,坚持“送教下乡”,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学校要利用仅有的电教资源,组织教师多观看光盘,多收看空中课堂,多组织观摩教学;广大教师要加强自学,向特级教师学,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多学习,多实践,多反思,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造性地教。只有广大教师在理念上受到充分的“洗礼”,才能较好地实现观念的转变、角色的转化,促进其专业化成长。

2、教学中要注重三维目标的统一,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废弃过去知识的传授方式和注入式教学,要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注重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既教书又育人,切实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奠基。

3、各级学校、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和背诵积累。开放图书室,动员家长购买图书,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积极开展班级读书会,同时要鼓励学生背诵积累经典诗文,增加语言积累,丰富人文积淀。

4、各级教研部门、学校和教师要把改进作文教学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作为两大课题,自上而下,形成合力,通力研究,形成适合农村学校较为科学、操作性强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经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5、教育行政部门要关注基层学校教师队伍年龄老化,人员紧缺,合理解决和分配人力资源。建议不应以学生数为定编标准,切实减轻基层教师繁重、繁杂的教学任务,以利于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

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阅读教学,并搞好阅读教学。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将造成很大的影响,在阅读教学的认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阅读教学没什么好的方法,带领和要求学生读书就是了,学生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实际上,在读的方法和读的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应对学生进行认真的指导,不然学生乱“吃”一通吃坏了肚子那就麻烦了。

我对平安县平安镇东村小学三至六年的学生在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材料、阅读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掌握了一些数据,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阅读兴趣不高。多数同学不喜欢看课外书,即使看的同学也相当马虎,做摘记的同学很少。另外,从同学们的阅读时间上反映出,同学们平时上课期间的阅读较少。说明同学们学习负担过重,这也应该是同学们不很喜欢的原因之一。再次,同学们交流也很少,作用不大。

第二,阅读对象单一。学生大多喜欢故事书,对其它的书涉猎很少,如文学书籍、科技书记和生活书籍等。虽然,这不能说不好,但我想我们教师,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积极的引导,把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书籍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健康书籍的海洋里健康成长。

据了解,小学生大多对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都不熟悉,文学积累薄弱,他们对文学作品故事的了解,大多都是从电视剧中得知的,如,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第三,阅读数量不够。从该校的情况来看,进行了课外阅读的仅有10%左右。就其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没有很感兴趣的课外书,这与本地区的经济环境,语文教师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二是和现在的考试制度关系密切,个别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这也直接的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健康成长。

第四,阅读环境较差。学校与家庭,教师和家长共同构成了学生的阅读环境。家长文化素养高,爱看书读报,对学生能起到积极而良好的影响。所以,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坏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文化素养很有关系。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文化氛围浓,书籍报刊丰富,那么学生有书可读,其课外阅读状况就好,反之,则无书报可看,课外阅读只是纸上谈兵。另外学生家长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爱读书看报,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力是很大的,反之,学生家长文化素养低,爱好庸俗,不读书不看报,沉醉与打牌酗酒,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一)改变阅读观念。

在对待阅读的问题上,有的领导和老师认为,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特别是读课外书会耽误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和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我认为,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要真正搞好学生的阅读学习和教师的阅读教学,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阅读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对待阅读教学。

(二)创造阅读条件。

要搞好阅读教学,必须具备必要的阅读条件,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必要的阅读条件,如安排好阅读所必须的时间,指导好阅读的方法和阅读书籍的购买等。没有必要的阅读时间,没有适当的阅读方法和必要的阅读材料,那阅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对于阅读材料的准备,可以让大家捐一点组成班级图书角,自己买一点互相交流着阅读,去学校图书室借书阅读等。另外,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作为学生的家长还应给自己的子女做好表率,带头进行广泛的阅读,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以便与自己的子女交流。

(三)开展阅读活动。

学校在开展阅读学习和阅读教学活动的同时,为了能更有效地提高阅读学习和阅读教学的效益,还应积极开展各种语文阅读活动和阅读竞赛等,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如讲故事、自办手抄报、写读书笔记等比赛活动。除此以外,班级语文教师也应在班级内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阅读学习、阅读成果展示等阅读活动。

(四)课内外阅读结合。

阅读,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它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把二者结合起来,既要搞好课内的阅读教学,指导好学生对课内经典课文的阅读学习,又要搞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如书籍和学习方法的的选择,时间的安排等。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为了更好地搞好我们的语文阅读学习和语文阅读教学,更好地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搞好语文阅读学习和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职责,这是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迅速提高。“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这是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于20xx年9月,对吐鲁番市胜金乡汉回学校语文课外阅读课程的教学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走访、与师生交谈、发放调查问卷和查看资料,对该校开设课外阅读课的情况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试图探求出有效的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1、难读。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学生的阅读面较窄。调查结果显示,165人拥有各类图书1426册,生均8.6册。胜金乡中心小学图书室学生用书18196册,生均12册。但是,由于学校开设课外阅读的空间相对较小,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一定的限制,致使阅读量相对不足,达不到预期效果。

2、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有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明显不平衡。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以《课外美文》、《阅读大综合》、《小学阅读》(素质教育小丛书)、《小学语文必背及精读古诗文选》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要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平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习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课外阅读课程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双赢”。

总之,经过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我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我认为课外阅读应该是一中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的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

20xx年6月,我校设计的课题《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获得了市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立项。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课堂教学的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20xx年秋季学期开始,我们设计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调查问卷(教师卷),对参加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做了问卷调查,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调查问卷,由我校《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组制作。问卷共设12道选择题和两道问答题。

20xx年秋季学期伊始,我们对全校教师做了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的问卷调查。调查过程共发教师问卷65份,收回58份,占89.2%。

a.问卷调查结果。

1.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很深的占17.2%,知道一些的占72.8%,一点儿不了解的没有。

2.认为提高课堂教学难度很大和没有难度的都没有,但觉得有一些难度。

3.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具有专业技能的占100%。

4.知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的占10.3%,了解一些的占89.7%,不了解的没有。

5.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知道得很全面占86.2%。

6.96.6%的教师知道怎样衡量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7.认为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占100%。

8.全面熟悉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的占84.5%。

9.全面熟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的占98.3%。

10.全面掌握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占82.8%。

b.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答卷情况来看,全体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很了解的却并不多,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已经提出来好长时间了,而我们的教师没有做深层次的研究,只是听过一些名教师的次数有限的讲解,缺少理论学习与研究。

大家都知道,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一些难度,但又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我们努力了,是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

大家也都知道,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师需要具备一些专业的技能,比如信息技术,只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它可以把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东西,用动画把它表达清楚;手工不能完成的东西,在它不是一件难事;情境的再现,是它最拿手的本领……它的直观,它的动态,它的过程的体现,它的时间跨越,空间的延伸,无不体现了它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上的魅力。

从答卷中,可以发现,大家都知道创设情境,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价值性原则以及趣味性原则,但从我们有些教师的课堂中发现,有些情境设计只有趣味,没有价值,这就失却了创设情境的意义了。因而,我们不但要了解它,更要用好它,使其产生比直接呈现给学生更大的效果,这才是情境设计的目的。

大家都知道,要想上好一堂课,就必须要仔细研究学生、分析学情,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增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有效。衡量一堂课是否有效,重要的一点,是你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没有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有没有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有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你的教学手段是不是最优化的。而教学的宗旨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影响一堂课有效性的因素很多,有教师教的行为,有学生学的行为,有教学目标的因素,更有评价的因素在里面,教学反思不能影响这节课的教学的有效性,但,它可以影响今后的课堂教学,反思的成功与否,对一名教师的进步与否,有着很大的关系,成功的反思,会真正做到“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更成功的起点。

从问答题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认识还是比较深刻的,有着比较新的教学理念。例如有教师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强化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创设真实自然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体验是使课堂有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有了积极的体验,才能够深入到问题的探究中去,只有探索,才有收获,有了成功的喜悦,才有进一步的探索与创新。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好的情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很自然的把学生引进自主探索知识的空间,是使课堂有效的有效方法之一。

老师们在答卷中也有一些好的建议,比如说请名师到校上示范课,请专家来校讲学,这些都说明了,老师们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欲,大家都有一颗要搞好教学的心,都想使自己的课堂有效、高效。也有教师提出,要加强课改理论、课程理念的学习,不断更新教学思想。这个建议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有效课堂的重视度,说明了,我们的教师是想研究教学的,他们也深深知道要想搞好教学,光有实践不行,还要从理论入手,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去检验理论。同时要不断的更新理念,紧跟课程改革的形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不落伍。有的教师还提出:要重视课堂上学生生成的东西,因为那里闪烁着学生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不断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说明了我们的教师已经在课堂教学上进行思考了,进行研究了,并且提出的想法较有深度,很值得重视与研究。

根据本次调查了解到的我校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我们认为,我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近年来,我校教师通过外出学习和请专家讲学,在理论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改进了教法,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高。不少教师还参加优质课比赛,在市级基本功竞赛中获奖。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所以,我们应当。

总结。

经验,扬长弃短,改革创新,通过深入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1.认真学习相关理论,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提高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的最佳途径,就是认真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比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美]加里·鲍士奇所著的《有效教学方法》、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堂教学艺术》、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课堂教学心理学》等等。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可以更好的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我们要真正的弄清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发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发展就其机制而言,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眼前发展和终身发展;发展就其主体而言,有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显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绝不仅仅限于教学的效率与效益,更不能把其窄化为“双基”和考试分数。一个人的发展与成才,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主要是靠自己学出来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教”的有效性和学生“学”的有效性的有机结合。发展也是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有清晰的认识。这节课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掌握知识的程度如何,要养成哪些行为品质,要使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什么样的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等等。教师在上课前都要非常清楚。整节课中,师生活动都应围绕这些目标展开。这就要求我们要很好地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这样才会使得所提出的问题有足够的针对性。才能真正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积极实践、探索、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理论要联系实际,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因而,我们要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探索中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在改进中,创新我们的教学方法。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课堂教学是在校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高效,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是否讲完了课时教学的内容,而是看学生是否真正学懂或者学得好不好,看学生是否体验到学习的兴趣。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有效教学关注的是:

首先是“学生”,教师的心里要有学生。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这是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更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只有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其创新思维的发展才能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同时,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思考的多样性,要始终把学生放在心里,也就是说要读懂学生。

其次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一方面是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情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在教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发展。第一个层次是新教师,他们的着眼点是完成教案。第二个层次是有经验的教师,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教学任务,并能处理一些突发性的问题。第三个层次是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研究表明,有很多教师直到退休还停留在第二个层次,仅仅是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关注自身的发展,没有进行研究。因此,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探索研究是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教师发展好了,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

第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读懂学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读懂教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读懂课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把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加聪明——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之一,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把方法教给学生。学生课堂自学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学习,同时指导学习方法,或者引导学生回顾用过的学习方法。例如:怎样看书,怎样抓重点,怎样用好例题,怎样勾画圈点,怎样筛选信息,怎样质疑解难,怎样梳理答案,怎样联系实际,怎样迁移应用等等,实践活动课还要讲清应注意什么事项。

第二,把课堂还给学生。当代教育理论认为,一节课应该把2/3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的讲解累计不要超过1/3的时间。

第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从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适应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要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外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运用听觉和视觉可接受知识的65%。如果把所有感觉器官都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将达到90%左右。再通过系统复习和记忆,学生就能够全面掌握学过的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坚持听、说、读、写、思、算相结合。

3.优化课堂教学,注重激励评价,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课堂有效教学的三个指标。学习时间是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时间用在学习上,千方百计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争取在相对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学习结果是关键:学习结果是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感觉得到有具体的学习收获。学习体验是灵魂:教师通过组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表扬激励,激发兴趣,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表扬激励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心情,好心情容易唤醒学生的上进心,上进心容易诱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内动力的发挥能使学生不断进步。

特别说明一点,潜能生尤其需要鼓励和表扬,对待潜能生,我们要用放大镜去看他们的优点和成绩,要利用一切机会对他们进行表扬,以使他们对学习提高信心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就得乐学。

教学是艺术,艺术是无止境的,要使课堂教学成为艺术创造的精品,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必须做到有意识地长期追求、探索、创新和超越。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看得更高才能做得更佳。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更新的挑战,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有效,高效而高质。

附: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调查问卷[教师]。

任教年级任教学科年龄教龄。

一、选择题。

1.您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a很了解b知道一些c一点儿也不了解。

2、在平时的教学中,你觉得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a难度很大b有一些难度c没有难度。

3、您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

a需要教师具有专业技能b一般教师都能实现c不需要技能。

4、您对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a知道很多方法b了解一些c了解甚少。

5、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有()。

a优化教学目标b增加课堂教学容量c优化教学结构。

d优化课堂教学的思路e优化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修养。

f优化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6、面对新课程改革,上好一堂课,需做好()。

7、从哪些方面衡量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8、利用信息技术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

d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9、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的有效性。

a教师教学行为b学生学习行为c教学目标d教学内容。

e教学方法f教学评价g教学反思。

10、课堂教学有效性应以学生的()为目的。

a个性发展b全面发展c终身发展。

11、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应从()出发。

a课程需求b学生的兴趣爱好c学生的需要。

12、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应遵循的原则是()。

a实用性原则b价值性原则c趣味性原则。

二、问答题。

1.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您有哪些认识?

2.您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调查报告

调查问卷(学生卷)17道题目调查问卷(教师卷)12道题目。

(二)调查方法。

以四年级两班为单位每个班级抽30名学生及三至六年级语文教师8人进行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四年级两班部分学生每个班级30人共60人,三至六年级语文教师8人。

(四)调查步骤。

3月9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一)学生问卷分析。

通过对学生问卷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我们看到显示有半数以上学生对朗读并没有热情,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表示喜欢朗读,这说明学生的朗读现状不容乐观;70%的学生对展示自己朗读兴趣不浓,大多数学生不愿展示自己朗读的原因是因为胆子小,害怕读错了;喜欢大声朗读的学生只占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怎样让学生喜欢大声朗读出来将是我们以后课题研究的一个难点问题;只有不到8%的学生被老师经常表扬他们的朗读,这说明我们老师在朗读指导教学中没有采用鼓励学生大胆朗读的方法;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是参差不齐的,其中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多字、丢字问题和语气停顿和感情朗读的问题;有85.25%的学生是因为紧张、胆怯和怕别人笑话而导致朗读中存在问题的;81.47%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自觉早读的习惯,但是仍有近20%的比例的学生不能自觉朗读,那么在以后的朗读指导教学中,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养成自觉早读的习惯;30%的学生能自主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朗读家庭作业,说明大部分学生有回家朗读的习惯。80%的学生在家不会主动朗读课文,可见主动性朗读是学生兴趣使然的结果,这也说明在语文教学和朗读指导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自觉性,是课题工作的重点。15%的人在家里根本不读书的,那么同样我们也看到只有21%的比例读书时间在30分钟以上,大部分学生回家读书的时间在15分钟以内。

(二)教师问卷分析。

通过多我校8位语文教师进行的调查和座谈,我们看到90%的教师能清楚说出《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自己所任年级段朗读教学的要求;都能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也知道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多数老师对朗读指导方法掌握和运用不够成熟,缺乏朗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对布置的朗读作业不能及时检查;检查方式也大多是小组齐读或集体齐读,没有实效性,究其原因是因为班次较大,朗读时间不足,检查难度大;对布置的课外朗读更是流于形式,家长督促不利,学生很少主动朗读;只有三分之一的教师会视情况进行范读;多数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理念落后,朗读技巧有待提高;除了偶尔在课堂上进行赛读,或配合学校搞演讲诵读活动,各班基本不举行与朗读有关的活动。

1、更新教育观念,重视朗读教学。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滞后,新课程标准未落实到教学中,出现了认识和行动上的步调不一,应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理解,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同时强化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地位,切实把课标中对朗读要求落实到教学的过程之中。

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其次,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锻炼学生用语言表达能力,以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保证朗读的时间,做到充分朗读。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很少,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蜻蜓点水般。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种外在形式或一个过渡环节而已。所以教师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问、答让位给读。

3、明确朗读的目的,调动全体学生参与。

纵观朗读教学,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估反馈,学生只是被动的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导致朗读事倍功半。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朗读要求和朗读评价都要因人而异,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

4、精选练点,注重朗读过程的指导。

教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指导,要切实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当点拔,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逐渐实践中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再通过比较读、示范读、评价读等多种方式吸收、改进、提高。要让学生了解,朗读的好坏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方面多下功夫,同时经过自己刻苦的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好。

5、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要给学生一桶水,教师要有常流水”,在教学中,教师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是搞好朗读教学的关键。要加强学习,积极采用各种方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才能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朗读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在小语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小学语文教学调查报告

20xx年6月,我校设计的课题《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获得了市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立项。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课堂教学的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20xx年秋季学期开始,我们设计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调查问卷(教师卷),对参加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做了问卷调查,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调查问卷,由我校《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组制作。问卷共设12道选择题和两道问答题。

20xx年秋季学期伊始,我们对全校教师做了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的问卷调查。调查过程共发教师问卷65份,收回58份,占89。2%。

a.问卷调查结果。

1.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很深的占17。2%,知道一些的占72、8%,一点儿不了解的没有。

2.认为提高课堂教学难度很大和没有难度的都没有,但觉得有一些难度。

3.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具有专业技能的占100%。

4.知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的占10。3%,了解一些的占89。7%,不了解的没有。

5.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知道得很全面占86。2%。

6.96.6%的教师知道怎样衡量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7.认为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占100%。

8.全面熟悉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的占84。5%。

9.全面熟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的占98。3%。

10.全面掌握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占82、8%b.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答卷情况来看,全体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很了解的却并不多,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已经提出来好长时间了,而我们的教师没有做深层次的研究,只是听过一些名教师的次数有限的讲解,缺少理论学习与研究。

大家都知道,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一些难度,但又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我们努力了,是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

大家也都知道,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师需要具备一些专业的技能,比如信息技术,只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它可以把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东西,用动画把它表达清楚;手工不能完成的东西,在它不是一件难事;情境的再现,是它最拿手的本领……它的直观,它的动态,它的过程的体现,它的时间跨越,空间的延伸,无不体现了它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上的魅力。

从答卷中,可以发现,大家都知道创设情境,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价值性原则以及趣味性原则,但从我们有些教师的课堂中发现,有些情境设计只有趣味,没有价值,这就失却了创设情境的意义了。因而,我们不但要了解它,更要用好它,使其产生比直接呈现给学生更大的效果,这才是情境设计的目的。

大家都知道,要想上好一堂课,就必须要仔细研究学生、分析学情,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增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有效。衡量一堂课是否有效,重要的一点,是你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没有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有没有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有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你的教学手段是不是最优化的。而教学的宗旨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影响一堂课有效性的因素很多,有教师教的行为,有学生学的行为,有教学目标的因素,更有评价的因素在里面,教学反思不能影响这节课的教学的有效性,但,它可以影响今后的课堂教学,反思的成功与否,对一名教师的进步与否,有着很大的关系,成功的反思,会真正做到“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更成功的起点。

从问答题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认识还是比较深刻的,有着比较新的教学理念。例如有教师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强化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创设真实自然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体验是使课堂有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有了积极的体验,才能够深入到问题的探究中去,只有探索,才有收获,有了成功的喜悦,才有进一步的探索与创新。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好的情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很自然的把学生引进自主探索知识的空间,是使课堂有效的有效方法之一。

老师们在答卷中也有一些好的建议,比如说请名师到校上示范课,请专家来校讲学,这些都说明了,老师们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欲,大家都有一颗要搞好教学的心,都想使自己的课堂有效、高效。也有教师提出,要加强课改理论、课程理念的学习,不断更新教学思想。这个建议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有效课堂的重视度,说明了,我们的教师是想研究教学的,他们也深深知道要想搞好教学,光有实践不行,还要从理论入手,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去检验理论。同时要不断的更新理念,紧跟课程改革的形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不落伍。有的教师还提出:要重视课堂上学生生成的东西,因为那里闪烁着学生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不断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说明了我们的教师已经在课堂教学上进行思考了,进行研究了,并且提出的想法较有深度,很值得重视与研究。

根据本次调查了解到的我校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我们认为,我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近年来,我校教师通过外出学习和请专家讲学,在理论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改进了教法,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高。不少教师还参加优质课比赛,在市级基本功竞赛中获奖。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

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所以,我们应当总结经验,扬长弃短,改革创新,通过深入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1.认真学习相关理论,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提高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的最佳途径,就是认真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比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美]加里·鲍士奇所著的《有效教学方法》、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堂教学艺术》、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课堂教学心理学》等等。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可以更好的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我们要真正的弄清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发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发展就其机制而言,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眼前发展和终身发展;发展就其主体而言,有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显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绝不仅仅限于教学的效率与效益,更不能把其窄化为“双基”和考试分数。一个人的发展与成才,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主要是靠自己学出来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教”的有效性和学生“学”的有效性的有机结合。发展也是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有清晰的认识。这节课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掌握知识的程度如何,要养成哪些行为品质,要使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什么样的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等等。教师在上课前都要非常清楚。整节课中,师生活动都应围绕这些目标展开。这就要求我们要很好地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这样才会使得所提出的问题有足够的针对性。才能真正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积极实践、探索、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理论要联系实际,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因而,我们要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探索中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在改进中,创新我们的教学方法。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课堂教学是在校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高效,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是否讲完了课时教学的内容,而是看学生是否真正学懂或者学得好不好,看学生是否体验到学习的兴趣。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有效教学关注的是:

首先是“学生”,教师的心里要有学生。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这是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更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只有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其创新思维的发展才能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同时,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思考的多样性,要始终把学生放在心里,也就是说要读懂学生。

其次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一方面是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情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在教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发展。第一个层次是新教师,他们的着眼点是完成教案。第二个层次是有经验的教师,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教学任务,并能处理一些突发性的问题。第三个层次是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研究表明,有很多教师直到退休还停留在第二个层次,仅仅是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关注自身的发展,没有进行研究。因此,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探索研究是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教师发展好了,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

第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读懂学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读懂教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读懂课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把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加聪明——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之一,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把方法教给学生。学生课堂自学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学习,同时指导学习方法,或者引导学生回顾用过的学习方法。例如:怎样看书,怎样抓重点,怎样用好例题,怎样勾画圈点,怎样筛选信息,怎样质疑解难,怎样梳理答案,怎样联系实际,怎样迁移应用等等,实践活动课还要讲清应注意什么事项。

第二,把课堂还给学生。当代教育理论认为,一节课应该把2/3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的讲解累计不要超过1/3的时间。

第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从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适应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要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外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运用听觉和视觉可接受知识的65%。如果把所有感觉器官都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将达到90%左右。再通过系统复习和记忆,学生就能够全面掌握学过的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坚持听、说、读、写、思、算相结合。

3.优化课堂教学,注重激励评价,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课堂有效教学的三个指标。学习时间是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时间用在学习上,千方百计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争取在相对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学习结果是关键:学习结果是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感觉得到有具体的学习收获。学习体验是灵魂:教师通过组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表扬激励,激发兴趣,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表扬激励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心情,好心情容易唤醒学生的上进心,上进心容易诱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内动力的发挥能使学生不断进步。

特别说明一点,潜能生尤其需要鼓励和表扬,对待潜能生,我们要用放大镜去看他们的优点和成绩,要利用一切机会对他们进行表扬,以使他们对学习提高信心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就得乐学。

教学是艺术,艺术是无止境的,要使课堂教学成为艺术创造的精品,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必须做到有意识地长期追求、探索、创新和超越。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看得更高才能做得更佳。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更新的挑战,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有效,高效而高质。

小学语文课堂的调查报告

为了促进我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为此对我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为小学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调查方法:访谈法;听课。

2、调查内容:

(2)学生方面: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

3、调查对象:学校的12名语文新课程实验教师及其学生。

(一)结果概述。

此次活动历时两个星期,教研组成员听了学校9名语文新课程实验教师的常态课,并与教师进行了访谈。

在听课及与授课老师进行的对话交流中,我们感受到大部分教师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面貌也正在逐步地发生变化:师生关系趋于民主和谐,教学方式悄然改变,教学评价趋向多元,教师探究、合作成为共识,校本教研崭露头角。

(二)教师方面。

1、教学目标。90%以上的教师能正确地定位和把握教学目标,

约40%的教师非常关注生成性目标。

2、教学内容:85%以上的教师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约30%的教师能创造性处理和使用教材,约20%的教师能合理、有效开发和补充语文课程资源。

3、教学过程。80%以上的教师的教学流程清晰,师生活动时间分配较合理,语文学科特点较突出。

4、教学方法。70%左右的教师能灵活运用教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和求知动力。25%左右的教师注重学法指导,能设计出质量较高的探索类问题和发散类问题。少数教师教法陈旧。

5、教学调控:80%的教师基本上是按预设方案(教案)组织教学,只有20%左右的教师能根据学情组织教学,50%左右的教师能采用多元评价。

6、教师素质。90%的教师有亲和力,教学基本功较强。从学历程度看,合格率100%。其中,中师2人;大专9人;本科1人。授课的12名教师,第一学历均是中师,第二学历(专科、本科)均是电大、自考或函授学习取得的学历,具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只有4人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因此,教师的专业文化知识不是很强。

7、教学特色。约40%的教师教学有亮点,有创意,约20%的教师有较明显的教学风格。

(三)学生方面。

1、参与状态。从参与的广度上看,50%的课中的80%以上的学生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40%的课中的50%左右的学生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1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很少参与或几乎没有参与学习过程。从参与的深度看,50%的课中的80%以上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40%的课中的50%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1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是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2、交往状态。约5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敢于评价自己、学生和教师,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10%左右的课中的学生几乎没有交往。

3、思维状态。约50%的课中的一部份学生敢于提出一些有挑战性与独创性的问题,并能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活跃,发散性思维得到教师的重视与培养。

4、生成状态。50%左右的课中的学生,大多数学习兴趣浓厚,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度较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效果较好,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一)结论。

1、教师教育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薄弱,有的还存在模糊认识。对课程标准解读不够,课程标准未起到应有的作用。评价方式欠完善且不尽科学。

2、教师的情感、价值判断与现代教育思想有一定差距,专业知识欠深厚,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理解不够。

3、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存在着矫枉过正的现象,对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创造性使用教材把握不够,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益。

4、教师的教研科研能力普遍较差,综合知识与知识结构尚不理想,只知埋头教书,不懂科学研究的现象还很严重。

5、教师对现代教育中自身的角色地位把握不准,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得到有效体现。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手段在现代教育中的应有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6、学生对语文学习相对缺乏自主性,语文学习过程中还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

7、学生到了二年级基本上掌握了一两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在综合运用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学习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8、学生在课堂中个性能得到一定的张扬,但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上的一些问题视若无睹,置若罔闻。

(二)建议。

1、识字和写字的要求还应认真把握。教材的识字量大,教学时间紧,课堂上注重了识字和说话的训练与拓展,而对写字的训练有所忽略,学生写字的质量应进一步加强。

2、教师的引导过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我们知道,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受课文的意境,感受语言、感受人文精神,才能真正完成学习任务。但在课堂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语言充斥着整个课堂,生怕学生不会,一开始就进行引导、讲解。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斥教师的分析讲解,只是要少说一些,让学生多些读书的时间,多些自己的感悟。这正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样。我们提倡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学习以及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师生在互动交流、教学相长中一起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3、“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多,但缺少“探究”的实效性。丰富多彩的教学组织形式,确实能焕发孩子们的学习激情。但“为形式而形式”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一堂课,几人“围成一圈”,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这就叫“合作学习”了吗?要关注合作学习,但什么时候合作,合作起来干什么,合作如何分工?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围绕一个具有挑战性或探究性的问题合作研讨?如何调控各小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如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静心倾听、交流、评价、发表个人见解,使探索富有实效?值得反思。

4、只注重学生的说话,而忽视了学生的倾听习惯。在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小手林立,学生发言积极,但其他学生却无视发言同学的存在,依然我行我素。特别是在低年级的课堂中,学生只管自己发言,而很少去关注其他学生,去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我们知道,学会倾听就是学会学习,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对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各项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密组织课堂教学,值得思考。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

四年级下册11课《小树死因调查报告》一课,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什么是调查报告,学习了这一课后,我让孩子们懂得了,要写一个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也就是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这五个基本的结构。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百花园三里面有一个语文大课堂,本次语文大课堂的就是要让学生去到社区、校园、村镇进行社会调查,然后也学一篇调查报告。我就想,我怎样引导学生做好这次习作呢?处于时间和安全的考虑,我不可能让学生自己到校外坚持几天的调查,我们的家长也不可能有时间陪着他们去,从老师的角度来考虑,我们也不可能用那么多的教学实践来去做调查,那怎么办呢?又不可能不做吧?我觉得学生重在参与社会调查,至于调查报告写得好坏,这不是最重要的,当然能写得出好的调查报告就更好,如果写的调查报告不是那么理想,只要我们的学生去写了,学会了调查报告是怎么写的,以后有了基础,不愁写不出好的文章,基于以上各种想法,我那天在课上让同学们观察身边的同学,发现了什么?然后我找个很胖的孩子,找了一个很瘦小的孩子,还找了一个高大不胖的孩子,我就让学生再次观察,发现了什么?最后我们得出共识,为什么有的孩子营养过剩,有点孩子缺少营养,还有的`孩子张得很健康?找到了做调查的原因,学生也非常的感兴趣,最后我就布置任务,每天晚上记录自己吃了什么东西,越详细越好,连续记录一周,再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我想做调查最好是找学生身边,每一个孩子都能触手能做到的事,而不要把调查的主题太大,还要考虑班上每一个孩子是否能都有条件去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人做调查,人人写调查报告。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亲自去体验,真正的做好语文大课堂的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范文

(一)“理性人”思考的选择。

占到一个好座位,你将不必因为找不到座位而烦恼,你将更容易看到黑板上的内容,你将感受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你将接近自己心中更加完美的学习状态。

(二)为获得相对利益而付出的成本。

直接点说,在当今社会,如果想得到你所需要的某些利益,你就必须付出相对的成本,这就产生了替他人占座的现象。往往当自己占座的同时,如果有多余的座位,帮好朋友多占几个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因此,当你帮他人占座后,得到的往往是积极的评价,更重要的是,遵循市场“等价交换”的原则,在某些合适的时候,他同样会帮你得到你某些需要的利益。

(一)从学校的角度来看。

1、教学硬件资源的扩充。

2、制定相关的占座政策。

3、加强宣传力度和思想教育工作。

(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1、加强自身的文明礼仪学习。

(一)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足。

(二)中国人的从众心理。

(三)“契约”的滥用。

小学语文课堂的调查报告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学习“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课不能备得太满,要给生成留有空间,要对各种情况做出预测。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善于课堂提问。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求索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勇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时间,在每堂课前、课后,都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提问,并实行学生无错原则,解放学生,大胆提问,课外也也尽可能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孔子在《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术:先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意思是说提问要由易到难,同样问题要先提容易解答的,通过对容易问题的解决,取得经验,树立信心,难题也回得到解决。

三、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适宜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以趣开头,精心设计导入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理解,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此外,教师应巧妙、适时地提问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认真思考,踊跃发言,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表扬学生,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课堂情景表演。

课堂情景表演兼顾了教学目标中认知领域、情意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三个方面,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它是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强化学生主体活动,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个人表演、小组合作、综合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文(或只是其中的词句、片断),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还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使学生在体悟中不断创新。

五、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尽可能使学生感兴趣,从而使学生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教材的重点和知识的深处,使语文教学在学生兴致盎然,积极思维的状态中进行。例如:教师在句子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发展思维的天地,引导他们学会多向思维,使他们的思维触角伸向更广阔的领域。

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从而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尤其是在低年级的学生中尤为必要。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最常用的方法是扩词、造句,还可以让学生们讲述一下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个字或某段话的,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说话,利于学生记忆生字,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主题活动,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互相间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此外,教师们还应该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便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

实践出真知,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实践、探索、创新的过程中,才能逐步找出更好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马列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本学期教学总目标和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本学期一年级教学总目标和要求:

(一)汉语拼音。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学生基本情况简要分析。

学生在学前班就已经初步接触过汉语拼音,但不系统、不规范、发音不够准确。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个别学生在幼儿时期就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大部分学生能认少量汉字;个别学生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能正确书写。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个别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部分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掌握抽象的汉语拼音,显然是困难的,也是枯燥乏味的,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力求做到汉语拼音的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汉语拼音。

2、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低年级学生容易记住一些具体的、形象的、有颜色的材料,所以在识字的教学中,将加强形象化、直观性,引导学生去学。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加上丰富的意象,学生就能掌握所学的汉字。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把阅读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再把课外阅读所得运用于课内,二者紧密结合,协调发展阅读能力。

4、在教学中,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勤于质疑发问,在问题、求解答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课文内容丰富,并有一定的悬念,可以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给学生创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去说。

语文教学心得。

今天,我到重庆市后勤工程学院礼堂参加了由全国教师教育协会、成都国基教育培训中心主办,重庆市九龙坡区教育学会协办的“20_小学语文高段课堂有效教学研讨会”。会议由特级教师赵志祥主持。

在简短的开幕式后,来自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特级教师窦桂梅为大家奉献了一堂精彩的《我的爸爸叫焦尼》。一开课,窦老师标准的普通话就吸引了我,他通过课件展示了《我的爸爸叫焦尼》的内容。在老师有感情的范读和同学的配合朗读下,学生了解了这本书的内容。接着她引导学生抓住书中反复出现的主人公狄姆的话“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和“这是我儿子,最好的儿子,他叫狄姆。”来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在这个过程中她引导学生多次观察课件中的图画,让学生图文结合加以感悟。通过这样的引导体会书中人物所表达的情感,另一方面又让学生了解这“简单的表达”也能表现“丰富的感动”。除了从文本、从读者这一方面来感受这本书简单表达的这种方式,她还引导学生从画家这个角度来感受这本书简单的表达。她提示学生从色调、道具等方面来观察图画,给学生指出了方向。其中最精彩的发现是一个女生观察到了书中爸爸焦尼的围巾是红色的,妈妈的围巾是绿色的,而狄姆的围巾是红绿交织的。她由此想到画家的意图是:狄姆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爱,他们的爱能给狄姆带来温暖。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呀!听课的教师齐声为她喝彩。

接着,听了窦老师的讲座“回到教学的原点”。她从三个方面做了演讲:

一、教学主张回到母语;。

二、课程建设回到儿童;。

三、团队引领回到教师。

通过她幽默活泼的讲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名师所作出的努力,也了解的窦老师精彩教学的支撑,更了解了作为一位小学校长带领着一个团队为小学语文教育所作出的贡献。在她的介绍中,我们详细地了解了清华附小编写的校本教材《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以及编写的过程和实践等。

在下午,听了由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小语教研员,全国优秀教师王文丽执教的《桂林山水》。王老师讲得特别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美加以体会。在分析了课文的结构:总分总之后,抓住“甲天下”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引领学生畅游了一番美丽的桂林山水。

接下来来自上海市的骨干教师戴建荣又把我们带到了荒凉的大漠边,领略了《古诗二首》。在戴老师幽默的讲授中,同学们跟着他采用了和平时不一样的方式吟诵,学习了《凉州词》和《出塞》。戴老师采用平、仄声声情并茂地教孩子们吟诵古诗。让孩子们在诵读中了解诗歌的意境。然后通过比较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两首诗。

在古诗教学后,戴老师做了“浅吟低唱学古诗”的讲座。他说:吟诵,说来玄妙,但如果你真的去接触了,你会觉得她是美妙的。我们不妨从“平长仄短,依字行腔,文读语音”做起。吟她千遍也不厌,我是相信这一点的。

小学语文课堂的调查报告

在不同的教育学者里,有效教学的含义各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即主体为学生,使教学达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目标,对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进行关注。

1.1让主体为学生。小学生的学习阶段仍处于依靠教师的阶段,教是为了不再教,学是为了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使学生发挥主体性,不再纯依靠教师的教授,开展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空间,也就是说,教师要放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的给学生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早日成才。

1.2高效利用教学时间。老师的教授时间是有规定限制的,在短时间内完成教授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提高效率则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科学的设计可以提高教学的高效性。在新课改的理念下,不仅可以在短暂课堂时间内进行学习,还可以在课外与校外进行学习。在设计教授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学习状况,适当调整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采取合适的策略,使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解决问题。

1.3评价标准。评价有效学习,应考虑多种因素。有效教学应以学生的进步与成长为起点,以语文的特点为依据,以时间、结果和体验为指标,建立评价标准。根据教材的目标,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突出学习重点行了,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最终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能否达到这一点是有效教学的评价之一。语文教育是最有活力的教育,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能够进行传统的教学,更要求教师能够对已有模式进行创新。通过新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联系起认知与知识,使学生的能力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教师应采取措施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激发,通过学生间的共同学习,使其得到共同进步。

2有效教学的实施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最少的精力取得最多的效果。教师应预先找出可能出现的困难,方便讲解有针对性的问题。因此,教师应不断发现有效教学的实施方法,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改进和提高。

2.1树立新型教学观。教育行为的调控和指导是通过教学观进行的。在现代教学观中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学习规律是更为重要,因此教学应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根据自己的经验把知识激活。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与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对学习的不同需求,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倡导科学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对现行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比如网络资源,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在丰富多彩的教学中增强。其方法可参照教师对“虎门销烟”的教授,在课程中,虎门销烟的视频向学生放映,这样不进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而且还能使得学生的爱国意识得到培养。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观念,遵照新的教学规律,发挥引导作用,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最终使高效教学得到实现。

2.2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形成,仅通过自己的想象对世界进行认识。他们的思维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只是在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的完成任务。当学习的目标和意义不明确时,会使学生的学习动力缺少,从而导致学生不想学习,这样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并且现在的小学生都是家里的宝贝,如果在教学中觉得自己不被重视,那么这样就会导致他们讨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给予关爱,而且与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学生知道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都是学习的主体。当学生们认识到他们都是主人时,他们就会主动和积极的学习,从而学生能够学习到每一堂课的知识。教师应激和死板书本的知识,选择精确的内容,重新整合知识结构,使课堂氛围更加积极向上,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在任何一节课中收获知识。

2.3科学设计教学课程。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和学科的特点,选择创新的教学方式,会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有效学习要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保障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参与学习;其次,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再次,学生的学习基础也要考虑,建立科学的教学框架,帮助学生学习。有效教学影响的不仅是教师的水平,更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密切相关。在教学课堂中,采用角色朗读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可以让其融入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入社会,进入大自然,让学生观察某一场景,教师在辅以描述,这样就能鲜明地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一副景象。因此,教授的内容应与生活相关联。教师不仅只教授学生知识,而且也应教授他们怎样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生活。

3结语。

有效教学普遍被大家认可的形式为:教师与学生通过通过彼此交流,将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发现新的体会,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最大化的发挥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这样才能使语文有效教学真正得到提高。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中必须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要追求和完善教学,在这过程中,教师能够提高专业水平,也能提高其幸福感,有了积极情绪的教师,也将提高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3]唐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浅析[j].新课程小学,2015,(8):58.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

我们有理由认为,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语言活动之一。半个多世纪以前,史蒂文斯发现高中教师平均每天在课堂上几乎要问400个问题。弗洛伊德从一个抽样调查中得出小学教师一天平均在课堂里提348个问题。贝拉克发现,在中学的水平线上,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是教师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我们的经验告诉自己,无论在哪一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可能是使用最为频繁也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方式。故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设计之优劣,对其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以上的问题和考虑因素本人在研究课题中进行了一次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调查。

(一)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12道题目。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式是以问卷调查形式对本校五六年级3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五六年级共31名学生。

(四)调查步骤。

3月15日问卷调查。

3月20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3月28、29日深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1、你认为课堂提问这种教学形式会帮助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吗?

选a占66%;选b占3%;选c占13%,由此可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清楚的意识到课堂提问能有效帮助自己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但仍有极少学生认为帮助不大。看来,从思想上帮助学生认识积极应答课堂提问是非常有必要的。

2、语文阅读课上,你是否主动举手发言?

选a占44%;选b占28%;选c占3%,选d占25%,数据显示,上课愿意回答阅读课堂提问仅占44%,其余学生则显示过于被动。可见,教师在教学阅读课,必须提升学生兴趣。兴趣是人们活动强有力的动机之一,它能调动起人的生命力,使大家热衷于自己的事业而乐此不疲。

3、上课选d或e的同学,你“不太愿意”或“非常不愿意”举手发言的原因是?

选a占12.5%;选b占25%;选c占9%,选d占6%,此题设置是针对上题不愿意上课举手发言同学的调查。数据显示,25%学生困扰他们回答问题的是口头表达有困难,剩余学生或是问题太难,不会回答;或是懒得动脑思考;或是缺乏自信,不喜欢出风头。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应兼顾问题设计巧妙,还应时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与表达习惯。

4、课堂上,你是怎样对待语文老师提出的问题的?

选a占38%;选b占25%;选c占3%,选d占25%,总是积极思考教师所提问题的学生仅占38%,经常积极思考问题和很少思考的学生各占25%。这组数据告诉我们,教师必须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设计教学问题,所设问题应突破旧有观念、陈旧理论的限制,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5、上题选d或e的同学,你为何“很少思考”或“从不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选a占12.5%;选b占41%;选c占6%,选d占9%。41%的学生认为对于老师课堂提问不知道如何思考,看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思考方法,特别是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应该给于适当提示。

6、你愿意回答何种形式的问题?

选a占31%;选b占19%;选c占16%,选d占3%。一部分学生喜欢回答以记忆为主的问题,少部分学生喜欢回答以理解或应用为主的问题。可见学生的课堂动脑思考习惯养成欠缺。

7、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你通常?

选a占22%;选b占50%;选c占28%。调查显示,过半同学能够在默读的过程中理解全文,在文章不懂的地方作标记。少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带着疑问浏览课文,也准备向老师提出自己疑问的地方,而对于只默读不思考的学生也占不少人数。可见,培养学生有效思考问题至关重要。

8、当老师要求你回答词句的意思时,你会?

选a占22%;选b占3%;选c占41%。绝大部分学生选择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组织语言进行回答,但要求同学互助或是主动查阅的写生却很少。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和团结协作的习惯。

9、在课堂上,你觉得语文老师提问后给你的思考时间?

选a占50%;选b占38%;选c占13%。一半学生认为教师给于学生思考问题时间比较适合,不过不少,极少部分认为不够充足。这部分所占比例较大,由此可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根据学情备课。

10、当你暂时回答不出问题时,语文老师通常会?

选a占44%;选b占6%;选c占28%,选d占9%,选e占12.5%。这组数据显示教师对于未回答问题的学生能够延长等待时间,重新解释,尽量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的这种处理方式是开明可取的。

11、当你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会?

选a占38%;选b占16%;选c占12.5%,选d占34%。对于学生所回答问题,教师必须能够严厉批评错误并加以纠正,但也存在仅是简单的“好”“很好”。学校教学中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具有激励机制的评价系统。

12、通过教师的提问,你能够?

选a占59%;选b占19%;选c占9%,选d占12.5%。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提问深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见必须提高教师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升华课本主题的高质量、高标准教学问题。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我们也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阅读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的进行学习。阅读教学不是简单的教授阅读知识而是要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掌握知识,让课堂变得更有趣。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对阅读课感兴趣,同时学生学习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会被激发出来。

2、教师应掌握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依据。

课程目标是问题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材料,它影响着教师问题设计的方向以及所设计问题的难度,问题设计要符合课程目标对学生在字词句理解、标点符号掌握等方面的要求,设计过难、过易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故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除应以语文素养为导向并反映广泛的教学内容,也应关注语文知识、阅读技能。同时由于课标对三个学段的阅读要求有梯度差异,学段的.阅读重点也不同,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要考虑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的要求。

3、教师应提高问题设计意识。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角色的定位为引导者、组织者,对学生的角色定位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论在备课、授课甚至是课后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辅助作用而不是将课堂完全交与学生,对学生学习的内容及其对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加以限制。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设计符合课程标准对年段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以及不超出教科书对学习内容的范围规定的问题。备课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日常工作,问题设计又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们特别是新手教师应该提升问题设计积极性,明确在备课的过程中精心准备问题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而不仅是经验丰富的教师、教科书编者等人的专利。

4、提升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的能力。

确定教学内容的能力即教师对课程标准、教科书的解读能力,学情分析能力以及应用解读、分析结果选择教学内容的能力;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的能力指根据所选定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的能力,包括分解教学内容确定目标,根据目标决定给定,根据目标与给定的差距明确障碍,以及通过选词、构句将问题用语言表述出来的能力。确定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的能力是教师问题设计能力最为重要的内容。为此,提高教师问题设计能力的关键应该是提高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并将其转化为问题的能力。

5、完善教师的日常问题设计实践。

一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流程。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等资料列出本学段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并绘制知识框架图;其次,将知识框架图中的知识点分配到本学段的教材中,根据教材中的选文内容、单元安排、助读系统确定教材中的每选文的教学内容的大致范围,并绘制教学内容分配表;最后,根据学情从教学内容分配表中确定学习内容。二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核心问题并预设辅助问题的过程。三是将问题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总之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将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一边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一边进行教学内容向问题转化的过程、策略等方面的深入探索,教学内容向问题转化的过程、策略等方面的深入探索,希望通过行动研究充实自己任教间的研究成果,并提高自己的问题设计水平。

小学语文课堂的调查报告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丛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经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此刻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这,是不是必须就是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式呢像这样教学,能否到达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抛弃!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所以,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1、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进取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象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进取参与的习惯。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必须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必须经常主动习字。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在历时数年的”土家族聚居区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中,笔者发现,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必须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2、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活力。

笔者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更赞同一种观点,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所以,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活力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进入“主角”,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拒绝伪读等等,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这种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机械重复的抄写。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很好理解,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语文,眉头都是皱的,语文课还怎样上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对语文的情,来自于趣,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兴趣,对完美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教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活力,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种提法,笔者很赞成:用让大爱温暖课堂!

3、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一、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

二、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资料等。

三、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

四、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会读书,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必须数量的字词。还有课外阅读量的到达。这些,就应当说是个死任务了。当然,不一样年段有不一样的要求。

从更广的视觉看,会读书,说到底是会学习。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训练方法。学生要经历很多的语文实践活动,才可能学好语文。新课程不再提语言文字训练,但训练肯定还是要的。是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总得以训来年为基础。某种意义说,实践何尝又不是一种训练所以,要从听、说、读、写。从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上,从合作学习上,从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上,经过指导,让学生习得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去运用,构成习惯,学生将受益无穷,有的将是终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构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本事。学生仅有具备了必须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笔者在平时,常用讲幽默、笑话、俏皮话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来观察学生的感悟语言的本事。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诚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总之,要多方式、多层次。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语文素养,让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得,读有所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让他们成为较好的阅读者,为他们建立语言发展的坚实基础,为学生未来的发展铺就成功之路。那么,小学朗读教学的现状究竟如何呢?为此,我对我校四年级部分学生及老师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分析,以期能为本次为课题提供第一手资料。

(一)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学生卷)17道题目调查问卷(教师卷)12道题目。

(二)调查方法。

以四年级两班为单位每个班级抽30名学生及三至六年级语文教师8人进行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四年级两班部分学生每个班级30人共60人,三至六年级语文教师8人。

(四)调查步骤。

3月9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一)学生问卷分析。

通过对学生问卷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我们看到显示有半数以上学生对朗读并没有热情,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表示喜欢朗读,这说明学生的朗读现状不容乐观;70%的学生对展示自己朗读兴趣不浓,大多数学生不愿展示自己朗读的原因是因为胆子小,害怕读错了;喜欢大声朗读的学生只占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怎样让学生喜欢大声朗读出来将是我们以后课题研究的一个难点问题;只有不到8%的学生被老师经常表扬他们的朗读,这说明我们老师在朗读指导教学中没有采用鼓励学生大胆朗读的方法;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是参差不齐的,其中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多字、丢字问题和语气停顿和感情朗读的问题;有85.25%的学生是因为紧张、胆怯和怕别人笑话而导致朗读中存在问题的;81.47%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自觉早读的习惯,但是仍有近20%的比例的学生不能自觉朗读,那么在以后的朗读指导教学中,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养成自觉早读的习惯;30%的学生能自主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朗读家庭作业,说明大部分学生有回家朗读的习惯。80%的学生在家不会主动朗读课文,可见主动性朗读是学生兴趣使然的结果,这也说明在语文教学和朗读指导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自觉性,是课题工作的重点。15%的人在家里根本不读书的,那么同样我们也看到只有21%的比例读书时间在30分钟以上,大部分学生回家读书的时间在15分钟以内。

(二)教师问卷分析。

通过多我校8位语文教师进行的调查和座谈,我们看到90%的教师能清楚说出《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自己所任年级段朗读教学的要求;都能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也知道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多数老师对朗读指导方法掌握和运用不够成熟,缺乏朗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对布置的朗读作业不能及时检查;检查方式也大多是小组齐读或集体齐读,没有实效性,究其原因是因为班次较大,朗读时间不足,检查难度大;对布置的课外朗读更是流于形式,家长督促不利,学生很少主动朗读;只有三分之一的教师会视情况进行范读;多数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理念落后,朗读技巧有待提高;除了偶尔在课堂上进行赛读,或配合学校搞演讲诵读活动,各班基本不举行与朗读有关的活动。

1、更新教育观念,重视朗读教学。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滞后,新课程标准未落实到教学中,出现了认识和行动上的步调不一,应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理解,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同时强化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地位,切实把课标中对朗读要求落实到教学的过程之中。

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其次,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锻炼学生用语言表达能力,以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保证朗读的时间,做到充分朗读。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很少,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蜻蜓点水般。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种外在形式或一个过渡环节而已。所以教师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问、答让位给读。

3.明确朗读的'目的,调动全体学生参与。

纵观朗读教学,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估反馈,学生只是被动的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导致朗读事倍功半。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朗读要求和朗读评价都要因人而异,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

4、精选练点,注重朗读过程的指导。

教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指导,要切实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当点拔,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逐渐实践中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再通过比较读、示范读、评价读等多种方式吸收、改进、提高。要让学生了解,朗读的好坏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方面多下功夫,同时经过自己刻苦的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好。

5、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要给学生一桶水,教师要有常流水”,在教学中,教师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是搞好朗读教学的关键。要加强学习,积极采用各种方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才能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朗读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在小语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1、小学四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汇总统计。

2、小学四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汇总统计。

3、小学四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8份。

4、小学四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