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优质17篇)

小编: LZ文人

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要求。导语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教案,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语文下苏教版模板教案

1、指导书写4个生字:“现、期、轮、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积累语言,初步培养语感。

4、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与人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课文第2、4自然段。

2、难点:理解猴子当选“万兽”的原因。

三、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谈话导入。

2、自由朗读课文。

3、梳理。

(1)哪些动物参加竞选?最后谁当选了?(发言。贴图。)。

(2)狮子为什么要选猴子当大王?

(二)、重点学习第2段(品读词句)。

1、品读重点句子。(他想到自己成了“万兽”,神气极了,立刻下令:“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和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1)比较,理解:“神气极了”

(2)观察插图,说话。(形象感知猫头鹰“神气极了”的样子。)。

(3)朗读、体验、表演。

2、品读“议论纷纷”、“叫苦连天”。

(1)创设情境,再现“议论纷纷”。

(2)启发想象,角色体验,理解“叫苦连天”。

3、小结。

(三)、学习第4段。(以读代讲)。

1、出示重点词、句。(激动)朗读。

2、启发想象,体验动物们的.苦处。

(四)、学习第4段。(表情朗读)。

1、看画面,师范读。

2、创设情境,引读。

3、学生练读。

4、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五)、学习第5段。(以读代讲)。

(六)、指导写字(现、期、轮、路)。

1、观察、发现。

2、重点指导“撇”在4个字中的写法。[(1)伸展(2)让]。

3、师范写,生练写。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2、3自然段。

2、引导学生体会丹顶鹤的色彩美和姿态美。

3、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珍惜禽类,激发学生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懂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课件)春天到了,它们唱着嘹亮的歌儿从南方飞来了。谁知道这种鸟叫什么?(丹顶鹤)你对丹顶鹤有哪些了解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6课:美丽的丹顶鹤。(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自由质疑)。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老师要考考大家。(出示词语)同桌互相读一读这些词语。指名领读,齐读。

3、逐个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通过朗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4、指名汇报。

三、精读感悟。

1、同学们,丹顶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回答:美丽、漂亮等)。

2、(贴图)这就是美丽的丹顶鹤,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的丹顶鹤什么样?(指名说)。

3、同学们说的真好,那课文是怎样描写丹顶鹤美丽的呢?

(1)请同学们看第二自然段,读一读、画一画,看看这一段写了丹顶鹤哪儿美?

(2)指名汇报。(羽毛——翅膀——脖子——头顶)[板书:色彩美]。

(3)出示练习:()的羽毛。

()的脖子。

()的翅膀边儿。

()的头顶。

(4)红白黑三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多美啊!谁能把这种美读出来?(指导朗读)。

师范读,再指名读。

指名评价:他们两个谁读的美?那你们想不想试试?读给你的同桌听。齐读。

(5)师:一身洁白的羽毛,配上黑色的边儿,再加上那鲜红鲜红的宝石,多美啊!真是一群“美丽的丹顶鹤”。让我们把丹顶鹤美丽的样子深深地记在脑海里。(引背第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丹顶鹤的颜色这么美,你们喜欢它吗?(喜欢)丹顶鹤还有许多逗人喜爱的地方呢!请同学们带着喜爱的心情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看一看这一自然段写出了丹顶鹤的哪些特点?找到之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读文,并思考问题)。

(2)这一自然段写出了丹顶鹤的哪些特点?(指名回答)。

(3)理解三“长”。(出示配图文字)你觉得它们这种姿态更像什么呢?(学生发挥想象)对啊,它不光腿长脖子长,就连嘴巴也长,就像一位身材苗条的少女一样,多美啊!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导朗读)。

范读,指名读。

(4)多么美啊!丹顶鹤还有哪些特点呢?

(6)(出示图片:展翅飞翔)这只丹顶鹤在——“展翅飞翔”齐读词语。

(7)丹顶鹤不论是引吭高歌还是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优美,因此作者就把这种美好的姿态称为(高雅)[板书:姿态美](出示填空题,引导学生背诵)传说丹顶鹤是神仙的旅伴,所以人们又叫它“仙鹤”,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关丹顶鹤的传说吗?(不知道)教师讲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天宫里的仙女看见嫩江的水又清又美,就脱下衣服到水里洗澡。洗呀洗呀,天黑下来了。仙女看不见路,急得没办法。这时有一只白鹤走过来,对仙女说:别着急,我送你回去,你坐在我的背上。于是,仙女坐在白鹤的背上,白鹤一直把仙女送到天空,仙女见白鹤这么善良,就想把白鹤留在身边,拿出许多金银财宝送给白鹤,白鹤什么也不要,她要回到养育她的故乡,仙女就从手上摘下一颗红彤彤的宝石,镶在白鹤的头顶上。白鹤返回到嫩江的草垫子上。于是啊!丹顶鹤的美名就流传到人间。人们也称她为仙鹤。)。

(8)丹顶鹤不仅色彩美、姿态美,传说也美。[板书:传说美]。

5、这么美丽而又逗人喜爱的丹顶鹤同学们想不想看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出示录象)看了刚才的资料,你想说些什么吗?(学生自由说)。

小结:是的,同学们,美丽的丹顶鹤由于人们大量的捕杀,以及对它们生活环境的破坏,使得我们国家只有800多只丹顶鹤了,我们该怎么办呢?(保护丹顶鹤,保护环境,告诉人们要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它们。)因此,人们为了保护丹顶鹤在我们黑龙江省嫩江流域成立了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使这里成了丹顶鹤的第一故乡,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保护丹顶鹤、保护珍稀的动物,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资料,看一看在我们黑龙江省还有哪些珍稀的动物。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词:草堆、特别、嘴巴、猎狗、脖子。

重点句子:

1、太阳暖烘烘的。鸭妈妈在草堆里,等她的孩子出世。

2、一只只小鸭子都从蛋壳里钻出来了,就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

3、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能找吃的。

4、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的过日子。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空,又惊奇又羡慕。

5、一天,丑小鸭出来散步,看见丁香开花了,知道春天来了。他扑扑翅膀,向湖面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白天鹅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文前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文前提示:你想知道丑小鸭有什么样的变化吗?这篇文章会告诉你。

2、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请教同桌或老师。

3、再读课文,思考:这篇童话主要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呢?

深读课文,感悟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文前提示的问题:丑小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学生交流,理解丑小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这个变化的。

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读书:

(1)由学生找出描写丑小鸭丑的语句,引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丑小鸭丑的样子。

(2)学生找出描写变成白天鹅后美丽的语句,引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读出白天鹅的美。

(3)以指名读、齐读、比赛读等形式读出丑小鸭前后的`变化,在语感上形成对比,体会丑小鸭变化前后的心情。

3、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真让人为她高兴。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的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找。(学生读课文的3――6自然段,思考)。

4、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感受丑小鸭发生变化的经过,体会丑小鸭当时的心情,教师借机引导学生感受丑小鸭的遭遇。(中间穿插朗读训练和朗读指导)。

5、回归整体,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从整体上深入感悟丑小鸭变化前后的心情。

6、引导学生谈谈读了这篇童话故事有什么感想,明白了什么道理。

7、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8、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欺负过它的那些人见到它会说些什么?丑小鸭又会对那些人说些什么?丑小鸭见到救过它的农夫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续编故事。

原文:

早上,尤拉醒了。他看看窗外,天气很好,于是想做点什么好事情。

他想:“如果马莎掉到河里,我就跳下去救她!”恰好马莎来了,她说:“尤拉,带我到山上玩吧!”“不,别打扰我想事情!”尤拉说。马莎委屈地走开了。

尤拉又想:“如果狼来抓小狗,我就开枪把狼打死。”正好小狗跑来了,它对尤拉抬起脑袋,摇摇尾巴:“尤拉,给我点水喝吧。”“走开,我正在想事情。”尤拉说。小狗夹着尾巴跑开了。

尤拉接着想:“如果奶奶不小心摔断了腿,我就背着她去医院。”正好奶奶在厨房喊尤拉:“小尤拉乖乖,帮奶奶刷碗吧。”“您自己刷吧,我的事情更重要!”尤拉大声说。

尤拉想来想去,想不出该做什么好事情,就去问妈妈。妈妈抚摸着尤拉的头,说:“你可以带马莎去玩,给小狗喝水,帮奶奶刷碗。”

字:掉、救、枪、该。

词:窗外、事情、委屈、摔断、厨房、抚摸、刷碗。

重点句子:

1、早上,尤拉醒了。他看看窗外,天气很好,于是想做点什么好事情。

2、他想:“如果马莎掉到河里,我就跳下去救她!”恰好马莎来了,她说:“尤拉,带我到山上玩吧!”“不,别打扰我想事情!”尤拉说。马莎委屈地走开了。

3、尤拉接着想:“如果奶奶不小心摔断了腿,我就背着她去医院。”正好奶奶在厨房喊尤拉:“小尤拉乖乖,帮奶奶刷碗吧。”“您自己刷吧,我的事情更重要!”尤拉大声说。

4、尤拉想来想去,想不出该做什么好事情,就去问妈妈。妈妈抚摸着尤拉的头,说:“你可以带马莎去玩,给小狗喝水,帮奶奶刷碗。”

一、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预习。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来说,首先掌握生字是学习的基本,教师应当在每天放学后,对小学生进行家庭作业的布置,使小学生能够提前预习下一节课应当要学习的内容,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借助拼音去读不认识的生字,对于重点生字应重点读,要做到能够自己独立的完成预习目标,在预习过程中,一旦发生困难便可以求助家长,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预习任务,教师应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询问小学生是否能够独立的完成预习任务,并且在预习任务的学习中有哪些困难。

之所以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预习,其一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预习任务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去读、去认,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来说依靠家长的帮助也能够完成预习任务,因此在今后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课外时间的利用,采用预习的方式正确的引导小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预习,从而达到最初的学习目标,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二、教师及时检查布置的任务。

教师每天都会给小学生布置任务,并且在第二天课堂上,及时检查前一天布置的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在每堂课后简单的布置一些认读生字的任务,教师可以先把需要认的生字写在黑板上以及用多媒体的方式利用投影仪展现出来,首先对班级里学习较好的学生进行任务检查,做到使每个学生都能轮流的读,而其他学生就可以跟着读汉字的同学读,这样不仅出色的同学能够掌握汉字,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也能够准确的掌握,教师完成了检查学生读字的任务,也间接的检查其他同学的掌握情况,一举两得。

在学生读汉字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读不准以及不认识的字给予及时的帮助,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任务的布置方式有很多种,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语文知识的关键就是熟练掌握汉字,汉字的积累对于今后的小学生语文学习至关重要,因此,在今后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布置任务的同时,也要做到能够及时的检查任务,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提高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

三、采用互助模式。

对于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而言,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因此互助模式被小学语文教师广泛利用。互助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教师帮助小学生学习,第二点,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学习,首先对于教师帮助小学生学习来说是最常见的,教师应充分的利用课外的时间,例如在每天上午、下午课间的时间,对小学生采用互助的模式,对于不认识不理解的知识给予讲解。

其次学生之间的互助也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因此会出现成绩较好以及成绩较差的学生,在班级里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应正确引导,以便能够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帮助,实行“一帮一”的学习模式。在学生掌握知识之后,教师还应进行检查,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会知识、掌握知识。因此,在今后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互助的模式进行教学,以便学生能够更加独立的完成语文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四、坚持复习。

复习是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关键,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时间来满足小学二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是远不够的,因此,课后复习是最有效的方式,坚持复习,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还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二年级学生经常会出现学完就忘的问题,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坚持复习,以便更好的巩固学到的知识。

能够完成复习任务的时间有很多,例如,在午休,课间,家里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引导小学生坚持复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今后就能够更加主动的复习,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从而提高语文成绩。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复习是巩固小学生语文知识的关键,要想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坚持复习是应提上教学日程的,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复习,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基本功训练点(锻炼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根据学生朗读基础较差的情况,把指导自能读书作为重点。

难点是背诵,要指导学生掌握按条理背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组描绘美丽秋天的词语。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秋天,品尝收获的喜悦。

二、看图说话,教给学生看图方法。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范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幅图画的,体会怎样说话才能最生动。

2.鼓励学生自己读一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3.检查自学情况。读词语、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开火车读词语;从词中抽出生字读一读。用多种方式记生字。

4.练习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和课文语言的准确。

1.师生接读课文,体会这段话的条理。

师: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学生读出(挂起金黄的灯笼)作者把金黄的梨子比作?依次读出苹果、稻海、高粱,体会作者语言的形象。

2.大雁为什么这么说呢?它在夸奖勤劳的人们。

板书:收获的季节!点处有播种才有收获的喜悦!

3.美读,背诵课文。

五、拓展练习:

1.画一画秋天的美景或者读一读描绘秋天的诗歌。

提供给学生材料《秋阿姨》看图说话,按顺序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听老师读课文,整体感知秋天的美丽。

2.读课文,学词语。

认读词语:

图画、梨树、灯笼、波浪、高粱、燃烧、勤劳。

3.说说怎么记生字:

图、梨、灯、波、浪、粱、燃、烧、勤、劳。

跟老师一起读课文,

4.用接读的方式理解课文。

谈自己的理解,体会秋天的美和劳动的关系。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理解背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四、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写柯里亚挖木匣。

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

(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

(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

(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

(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提出默读思考题。

(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

(2)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结果怎样?

(3)柯里亚开始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

3、讨论思考题。

4、指导朗读第二段。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怎样理解柯里亚最后说的这段话?(年龄小,步子小;年龄大,步子也大。)。

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课文写的是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木箱、挖木箱呢?

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伙伴们的话呢?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1、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2、指名说哪些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1、指名朗读,齐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

4、将课文中含有“仍然”“虽然”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5、指导口头造句,纠正不当之处。

6、将句子写下来。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文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3个生字,掌握“偏僻、勉强……”等词语;理解“才”在本课几个句子中的意思。

3、复习巩固把意思相近的段落归并在一起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4、了解童第周青年时期发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渗透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前预习:收集有关童第周的资料。

浙江地图。

必查词语:偏僻勉强发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偏僻勉强发愤”等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1。

4、体会童第周发愤学习的精神。(具体表现)。

5、正确抄写词语、生字。

教学过程:

一、析题。

一定要争气。

二、检查预习。

词语(可以随课文处理)读准“鄞”“勉强”

课文。

三、学习课文。

简单说说自己对童第周的了解。结合推荐有关书籍。

学习课文第一段。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理解“一面……一面……”意思并区别“一边……一边……”

口头造句。

四、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童第周那两个时期的事?那几个自然段是写同一件事的?进一步学习巩固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深入研究课文第三自然段。

1、质疑。

2、这一段是围绕那一句展开的?令你最感动的是什么地方?理解体会——朗读。

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有感情的朗读。

摘录句子。

深入研究第三、四段。

读一读,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刻苦钻研、反复实践)。

利用网上资源介绍童第周。

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难办的事,我们经过努力,也能办到。

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句话。

摘录句子。

四、小结并作业。

第二课时。

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体会童第周的爱国热情。

2、在句子中体会“才”字的用法。

3、默写童第周前后两此想的“一定要争气”的两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听写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二、学习第一节课留下的一部分。

(略)。

三、找课文中带有“才”的句子,并体会用处。

1、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与家境贫困、偏僻相呼应)。

2、童第周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成绩、基础差)。

3、校长要童第周退学或降级,经他再三请求,才勉强同意让他再跟办试读一个学期。(好不容易)。

四、作业质疑。

完成有关作业。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的要求,并在教学建议中再一次重申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观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了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到实处,把语文学习必备的好习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编入了教材,并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序列。笔者就此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习惯篇的教学说说个人想法。

何谓习惯呢?从字面上讲,所谓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见《现代汉语词典》第1348页)就个人而言,习惯乃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思想行为模式的固化。

哲学家认为:人的最基本的活动有两种,一是外显的实践活动,二是内隐的认知活动,这二者辩证统一。因此,习惯应包括可闻、可见的外在行为,以及指导和支配行为的相对不变的内在的思维模式。一个人在遇到问题时,自然要调用自己的已有的与问题具有相似性的知识和经验(即相似块),然后再通过具体有序的操作来解决。所以,好的习惯实质上是一个人在符合客观规律的思维模式的指导和支配下,经过反复历练而逐渐固定下来的操作技能的自动再现。这其中,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以及定型的操作技能内外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应当从这两个方面的建构入手。

先说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问题。列宁说过:规律就是联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间的关系。如何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联系呢?张光鉴先生认为:思维规律是每个人根据自己在社会中获得的直接实践经验与间接经验,在大脑中建构、储存起来的相似块,去对所要认识的事物或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推理、判断和问题求解的。人总是先从事物的形式相似入手,然后才去认识事物运动的相似、结构的相似、联系的相似,才能认识到事物千变万化中那些相对不变的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规律的认识。《相似论》曾明确指出:一般说来,应从事物的两个主要关系去认识和掌握它的本质:一个是从静态到动态相似过程去认识它;一个是从宏观相似现象与微观结构相似关系来认识它。(以上请参阅张光鉴等著《相似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30页和第21页)总之,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要从研究存在与思维之间的相似性入手,要符合自然之道。

接下来说说操作技能的建构问题。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一个人有意识的行为通常是由外界信息刺激和神经冲动引发的,是一种通过大脑的高级神经控制和运动神经支配若干肌群协调收缩而进行的有目的、合乎内外要求、有正常次序的运动,是一种思维模式支配下的生理反应。张光鉴先生在提交给思维科学第111次北京香山会议的报告中指出:人对不熟悉和没有养成习惯的事物进行再认识的反应时间约为2~3秒,最快也不少于1秒,但只要经过几天的连续强化训练,养成了初步的习惯,反应的时间就能缩短到1000微秒左右,就能使反应速度提高100倍以上。由此可见,人们对事物愈是熟悉、习惯的程度越高,反应速度或解决问题就越快,动作就越准确。这也就是钢琴家、舞蹈家、运动员为什么要对弹奏的乐曲、舞蹈动作、运动项目中的各种动作要进行日复一日的相似练习,以求获得快速反应的能力的重要原因。关于此,科学家、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也不会例外,他们都需要从小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阅读、检索文献资料的能力。没有熟怎能生巧呢?没有长期艰苦的锻炼,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培养非凡的直觉顿悟能力,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那只能是纸上谈兵了。因此我们认为,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样是一个由外显转化为内隐的过程。在外显认知阶段,人们为了认识和解决新的问题,必然要从自己的记忆仓库中调用大量的相似块来跟问题的解决方向、目标、环节,进行相似激活、相似选择、相似匹配、相似创造。在最初阶段,由于需要调用的信息量比较大,处理的时间长,必然会导致反应的速度相对较慢。但经过了无数次的相似重复,大脑就会产生易化和募集效应,就会使外显认知操作转化为内隐认知,形成快速反应通道,使反应的过程定型化、自动化、快捷化。章太炎先生说:学患其不习,既习矣患其不博,既博矣患其不精。偶有所得不可以为智,犹要自视若愚,愚三次,智三次,学始有成。章太炎先生在这里所说的习和愚三次,智三次都是在强调习惯养成的过程,而学始有成则是说习惯养成后的结果。可以设想:当诸多好的快速反应通道集于一身的时候,此人也就学始有成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了。

明白了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原理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问题了。现代教育理论和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习惯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第一,要充分认识习惯培养的长期性,持之以恒。

笔者一直认为:习惯的养成最为重要的是坚持不懈。从知识到智慧,由技能到习惯,绝非一日之功。许多人之所以能够在说话时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并不是他们认真、仔细地考虑了如何组织主、谓、宾语的结果;演奏家之所以能够用乐器奏出优美的旋律,也未必想到了怎样运用指法的;驾驶员在处理道理上的偶发事件时,头脑里不一定想到了该怎样刹车他们所依靠的都是快速反应的直觉。这种高度自动化的习惯反应是长期实践、多次相似重复运动的必然。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反复抓,抓反复,一丝不苟,持之以恒。许多语文学习的操作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要养成习惯却绝非易事。稍有懈怠,便会走样,甚至是半途而废。

第二,要充分认识习惯形成的两重性,扬善弃恶。

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习惯也不例外,既有使人受益终身的好习惯,也有遗误终身的坏习惯。因此,我们要在积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随时注意抵制不良习惯的滋生。好习惯如不能长期坚持,势必会由坏的习惯来取代。勤勉的习惯不能养成,必然归于懒散;工细的习惯不能形成,必将变得粗疏。其实,人人都有本能的嗜欲和惰性,而许多有害身心、遗患无穷的事恰恰能够满足人一时的嗜欲,迎合人的惰性。所以人们常会明知不对和无益,却硬是要身不由己地去做,久而久之,不良习惯就自然形成了。相反,许多可以受用终身,影响人的前途和命运的良好习惯,既不能满足人的一时嗜欲,更不能迎合人的惰性,不可能自然形成,往往需要下决心禁绝或限制某些本能的嗜欲,克服、战胜天生的惰性,自觉接受一定规矩的约束,愉快地投入某些带有强制性的训练,甚至要长期坚持与自己过不去。我们说,人既有个体的本性(个性),又有类的本性(社会性)。一般人都有从众的心理倾向。一种习惯如果已成为众多人的群体意识,那就会成为一种风气、习俗。家有家风,族有族风,班有班风,校有校风,风气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影响个人的成长。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我们不能总是消极地去逃避不良环境,而应当一起努力,从我做起,扫歪风,树正气,营造一个有助于养成好习惯的外部环境。

第三,要充分认识习惯培养的微观性,固本培元。

习惯的培养是具体的、微观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必须做个有心人,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我们所说的从大处着眼,就是要从习惯对人格塑造和终身发展的影响考虑。王尔德指出: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所谓从小处着手,就是从不起眼的小事抓起,以小见大。对此,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编张庆先生发表了很好的见解。他说:

语文教学的出路何在?我看还是要眼睛向下,固本培元。起点不妨低些,但训练一定要扎实,要求一定要严格。要把着力点放在加强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作文等训练上,放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素质上。要使过去被视为软的东西真正地硬起来。

这些看起来似乎是属于微观范畴的小事,殊不知宏观目标恰是通过这些属于微观范畴的小事来实现的,不去抓这些小事,素质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请参见张庆著《我的小学语文观》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版第103页)

最后,我们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为例,具体说说如何操作的问题。

这一册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是勤;第二是主动识字。前者侧重于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后者则侧重思想意识的强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侧重操作层面的内容,除了要注意具体方法的指导之外,也要重视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而对侧重思想意识培养的内容,除了要充分重视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之外,同样要注意操作技能方面的指导和练习。

比如勤一项,我们首先要带领学生读懂字典,明确字典的编写者是如何按照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编写的。你看,不论是什么样的字典,也不管是使用什么样的检字法,它首先是将数以万计的字(现象)按照一定的规格(或按照偏旁部首、或按照音序、或按笔画数量、或按照字形特征)进行分类;其次是从微观结构上对每一个字进行单元或层次(比如字形、注音、释义等)的分析;最后是以举例的方式,在分类分析之后,将其进行综合优化,以便于使用者迁移运用,解决问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读懂字典的过程是一个领悟编写者如何按照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编写的过程。教学的第二步是要解决怎样查,即形成操作技能的问题。关于这一步的教学,特别需要我们关注以下几点:第一,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教学中,我们不妨创设一个与实际的阅读高度相似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字典这位不开口老师的功能和魅力,让学生从心里明白为什么要学会的道理。第二,要通过实际的翻检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查找、检索的步骤、方法。正如陆放翁所说的那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许多方法是在实践中掌握的,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第三,要在日常的学习或生活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不断强化字典随身,只要是遇到了不认识或不理解(包括拿不准的)字,一定要动手翻一翻的意识。坚持这样做,久而久之,勤的习惯就一定能够养成。至于其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大同而小异,我们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有的东西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它却一辈子有用;有的东西一时有用,但它却一辈子无用。诸如勤、主动识字之类的习惯大概都属于前者。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助残的美好意愿。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目)目就是眼睛。是啊,我们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眼睛让我们看到红的花,绿的树,眼睛让我们看到清澈的小溪,湛蓝的天空,茂密的山林,空旷的原野。(配图)。

2、可是,有这样一位婆婆,她眼睛看不见了,出示:盲婆婆,多可怜哪!读词语盲婆婆。

3、不过有人给她送东西来了!出示:送给、的。什么呀?出示:蝈蝈。(出示蝈蝈图)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

4、齐读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真了不起,两个轻声一下子都读准了,我还想再听一遍。

二、初读课文。

1、过渡:这蝈蝈是谁送的?为什么要送呢?我们听听课文是怎么说的。看动画听配乐朗读课文。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画出生字词。

3、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

绿色邻居替乐呵呵您清波田野。

童年难忘领喜滋滋流淌往日唱歌。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齐读。

二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检查长句子。

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指名读,范读,比较。再指名读,齐读。

找别的长句子,画一画,读一读。

6、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注意长句子的停顿。

7、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婆绿。

1、出示生字,认读。

2、提问:你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你觉得绿字哪儿最容易写错?

3、师范写,生书空。

4、完成《习字册》。

5、评价学生的字。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有趣的儿童诗齐读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真了不起,两个轻声一下子都读准了,我还想再听一遍。

二、精读课文。

(一)第一小节。

1、我们已经好几遍课文了,(指课题)现在你知道这只蝈蝈是谁送的吗?

看图:邻居家的小男孩送蝈蝈时脸上什么样的表情?书上用了什么词?读好喜滋滋乐呵呵。

评:从你的笑脸,我能看出你是喜滋滋的。我听出乐呵呵的心情了。你读得真是喜滋滋的。

4、让我们一起喜滋滋地读好第一小节。

(二)第二小节。

1、(指课题)邻居家的小男孩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自读第二小节,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2、婆婆,我上学时,没人陪您。现在好了,这只蝈蝈可以替我给您唱歌,这样您就不会冷清了。指名读: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3、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那不上学的时候,文中的小朋友会怎样去陪伴盲婆婆呢?(他会自己唱歌给盲婆婆听。他会讲故事,为盲婆婆解闷。把盲婆婆带到田野里去散步。他会为盲婆婆捶背,把学校里有趣的事情讲给婆婆听。他会为盲婆婆干活,烧饭给她吃。)。

3、总结:多么善良的孩子呀!平时为婆婆唱歌、解闷;自己去上学了,仍然放心不下婆婆。特意捉了一只蝈蝈送给盲婆婆。

4、明明想到婆婆可以和蝈蝈做伴,可高兴了。谁来试着读读(评价引导:a你是笑着说的b您字读得真好,读出了对奶奶的尊敬和喜爱c想到蝈蝈可以和婆婆做伴,你很开心)。

5、老师来当婆婆,谁来告诉我这个好消息。先自己练练,(情景模拟a谢谢你,孩子,你想得真周到。b是呀,你可真是我的开心果,你不在我可真不习惯,现在好了,蝈蝈和我做伴了。c孩子,自己留着吧,你也一定很喜欢这只蝈蝈的。)。

6谢谢孩子们,老师刚才闭着眼睛的时候,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心里很害怕。可是听到你们天真,烂漫的声音我就觉得特别轻松,快乐。

瞧,婆婆听了你们的话也很开心,她正眯着眼笑呢!来,带着这分高兴的心情一起告诉婆婆这个好消息。

(三)第三小节。

1、(出示插图二: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小朋友,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蝈蝈的歌声多么美妙动听,快捧起书,轻声读第三小节。思考:婆婆听了蝈蝈的歌声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回到了什么时候?出示第三小节。

2、婆婆走进田野,佛看到了什么美好的事物呢?她又会想起童年哪些快乐的往事呢?请小朋友们再读第三小节,然后想一想。

3、交流:美丽的田野充满生机,婆婆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预设:小朋友,你们真会发现美,你发现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欢快的流淌,溪水可真清啊,清的一眼看到底?。读词:流淌的清波(评价:老师看到小鱼在游动了。真清啊!)。

你们想看一下美丽的田野吗?(出示:野外图。青的草,红的花,蓝的天,白的云,飞舞的蝴蝶,欢唱的小鸟,这就是婆婆儿时的乐园。)。

4、小朋友们,看,小时候的婆婆多可爱,她常带着草帽,赤着小脚丫,在田野里尽情玩耍。她会玩些什么呢?说话:婆婆会在田里!

6、你能读出蝈蝈给婆婆带来的快乐吗?(引导:你来到田野很兴奋,但声音大了,会把婆婆吵醒的。这句话是想象,读的轻柔,缓慢。给你个小建议,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读一读。田野是宽广的,有蝈蝈的歌声婆婆不再孤单,她特别快乐)。

7、蝈蝈的歌声给婆婆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婆婆开心吗?小朋友开心吗?你们开心吗?葛老师也特别开心,真是打心眼里喜欢这只蝈蝈。来喜滋滋地读好这段话,读出婆婆内心的欢乐。

(四)第四小节。

1、送完蝈蝈,小朋友该走了,他会怎么和婆婆告别呢?

2、恩,小朋友一边挥手和婆婆说再见一边还高声说。

指名读: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您听,它唱得多好,咯咯,咯咯,咯咯。

3、让我们都来做一只可爱的蝈蝈,带给盲婆婆更多的快乐,好不好?让我们一起来唱歌吧。读好:咯咯,咯咯,咯咯(提示:我们的歌声不美,婆婆听了不会喜欢的。我们先来训练一下吧。老师来当指挥,小朋友们看清楚老师的手,手在下面,你们就轻轻唱,这样就高声唱。我们要唱得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我们来试试,准备一下,准备好了吗?)。

齐唱,指名唱。

现在老师不指挥了,你们爱怎么唱,就怎么唱。能行吗?

(评价引导:a你们的歌声高低起伏,有滋有味。b歌声不断,快乐不断c你们的歌声清脆悦耳d你们真是一群会唱歌的蝈蝈)。

4、我们现在来读读第四小节,特别读好蝈蝈的歌声。

三、总结全文。

1、蝈蝈的歌声使婆婆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鸟语花香。她听着想着,心里充满了欢乐。让我们一起感谢大自然的歌唱家蝈蝈。感谢它给婆婆带来的欢乐。配乐全文。

2、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课文学完了,你们喜欢这只蝈蝈吗?你喜欢这个小朋友吗?

3、你觉得这个小朋友给盲婆婆送去了什么?

4、是啊,学了这首诗歌,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小朋友对婆婆无微不至的关爱,他给婆婆送了只会唱歌的蝈蝈,他把蝈蝈的歌声送给了婆婆,把欢乐送给了婆婆,更把自己真诚的爱心送给了婆婆。给婆婆送去了光明。婆婆开心了,他自己更开心。小朋友们请把你们的爱心撒向每一个人。因为你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会享受到更大的快乐。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1. 给“也”字找朋友,并口头组词。

2. 读生字新词。

3. 诵读字谜歌。

1. 析记字形。

(1) 认读生字:行、千、庄。

(2) 教学新偏旁。

(3) 说说怎么记住这几个字。

2. 指导书写。

(1)小许交流:怎样才能把“千、行、庄”写规范,写漂亮?

(2) 教师范写生字并重点指导。

(3) 学生随着音乐描、仿、临写生字。

1. 加偏旁组词。

也------( ) ------( ) -----( ) -------( )

2. 扩词。

行( ) ( ) ( )

奔( ) ( ) ( )

3. 选字填空。

池 驰

(1)鱼儿在( )塘里游来游去。

(2)骏马在草原上奔( )。

4.游戏猜字谜

教学后记:学生还是有些会将多音字认错。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1、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偏旁。

2、 初步了解一些基本字加个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其他字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 诵读谜语,理解谜语(字谜),体验猜字谜的乐趣。

1、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1、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和大家做个小游戏。

2、首先,我们来看图,出示(字盘)。

1、图上有什么?这叫“字盘”。

2、我们可以给“也”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变成不同的字。有趣吗?

3、这些都是一个族的字,叫字族。因为他们都有相同的部分,是什么?

4、要想做好游戏,我们首先来跟转盘上的这些偏旁交朋友。

1、 复习已学过的偏旁。

(1) 在这4个偏旁中,有的以前已经跟我们见过面了,你们能认出来吗?

(2) 学生认读,你还能说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3) 学生说一个字,老师相机用电脑课件展示。

(4) 说了这么多的字,看一看,想一想,“单人旁”和“三点水”分别代表什么呢?

(5) 老师小结。

2、 认读新偏旁“马”“土”。

(1) 这两个新偏旁跟什么很相似?

(2) 想一想,这两个新偏旁会代表什么呢?

(3) 怎么记住这两个新偏旁?

(4) 学生认读两个新偏旁。

1、“也”与四个偏旁都是好朋友,看,它们手拉手,变成了这些字,出示转盘一一转出生字。

3、学生自读生字词,老师巡视指导。

4、检查字音:

(1)出示生字词

(2)这些生字在读音上要注意什么?

(3)指名读词,齐读。

5、这几个字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结:这四个字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表示字音,叫声旁,另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叫形旁。像这样的字,我们就叫形声字。

6、做游戏,巩固识字。

(2)学生自转自读。

1、学习“奔”的偏旁。

2、看看练习1中生字笔顺表,自学生字笔顺。

3、反馈检查。(驰、奔、池、塘)该怎么写?

4、找朋友,你能给哪个字找朋友?

1、怎样才能把这四个字写美观呢?

2、学生说,老师做适当点拨。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

4、学生仿影,临写,老师巡视指导,放轻音乐。教学后记 :学生会学乱多音字“驰”和“池”。

苏教版二年级教案

1、使学生喜欢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抓住“自由、遥遥、得意洋洋、成天、勉强”等词语,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3、借助看图、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与文本、教师、学生进行对话,在充分的体验中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1、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2、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难点: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一、谈话激趣

1、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呢?

2、言有什么特点?

3、天,我们又来学习一则寓言。师板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后齐读。

二、质疑,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由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丢羊的?

2、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3、学多音字:圈

4、丢了之后,谁知道这个情况?(街坊、养羊人)他们分别表现得如何?

街坊劝说养羊人

1、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街坊的劝说可以看出什么呢?引导评议,齐读。

养羊人不听街坊劝告

1、坊真情的劝告,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2、学肯定式的反问名。

3、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4、养羊人的不听劝告可以看出什么呢?

5、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分角色朗读。

6、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什么呢?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7、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2)、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教学双重否定句式。)

(3)、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4)、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5)、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6)、能否从“后悔、接受、再也”这几个词悟出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五、体会寓意。

1、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3、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4、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二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初步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们看图片。(放大海的图片欣赏)说说你感觉大海怎么样?是啊,有只小青蛙它呀也很想去看看大海,可是它碰到了一座高高的大山(老师板画高山),那么它是怎样登上这么高的山,看到大海的呢?今天老师带小朋友走进《青蛙看海》这个童话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学生边说教师边在题目旁打问号。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讨论:青蛙看到大海了吗?怎么看到的?

2.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检查自读效果。

(1)自己读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双”、“展”、“失”、“善”:都读翘舌音,不读平舌音。

“苍”;读平舌音。

(3)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给生字找朋友。

三、再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四、初步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读后讨论、补充。

五、教学生字。

1.(出示词卡)读读生字。

2.在字形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登”:“”字头的三、四笔都是短撒,不要写错。

“吸”、“级”:右边的横折折撤是一笔,不要写成两笔。

“善”:中间两点不要出头。“展”:下面部分不能多一撇。

3.看课后笔顺表,自学生字并描红。

4.反馈检查。

5.指导写字。

6.教师范写生字。

7.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8.反馈,评析。

小学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朗读和背诵课文。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第2、3小节。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4、乡下孩子。

2、乡下孩子:农村里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3、理解词语。

欢唱:欢乐地唱。

编织:本课指编成故事。

含:将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

动听:好听。

4、各人练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含:上部“今”,不能写成“令”。

挖:右下部不能写成“九”。

串:下面一个“口”应比上面一个“口”宽些。

偏:左窄右宽。

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四、当堂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怀()灶()扁()。

坏()肚()编()。

3、完成习字册上本课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书空下列字的笔顺。

串猪曾编挖含。

2、说出下列偏旁的名称及含有该偏旁的字。

二、分析理解。

(一)1、指名读。

2、理解“曾是”。(曾经是,以前是)。

3、“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说明自己在幼年时就会在妈妈怀里唱歌了。)。

4、“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是什么意思?(这也是比喻,指自己幼年时就被爸爸背着到处跑。)。

5、野菊开在什么地方?

6、齐读。

(二)。

1、指名读。

(三)。

1、指名读。

2、“撑圆了小猪的肚皮”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逮了一串小鱼”就会“乐坏了馋嘴的猫咪”?“乐坏”是什么意思?

4、这一段体现了乡下孩子什么样的特点?

三、当堂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3自然段。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坏()出()里()。

开()动()上()。

四、课后作业:完成习字册上词语书写。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2、用“编织”造句。

二、理解分析。

1、指名读。

2、为什么要写“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

(为了说明乡下孩子这么聪明能干的原因是在于他们生长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爱到了培养的锻炼。)。

3、齐读。

三、总结全文。

这首诗讲的是乡下孩子生活富有情趣,他们聪明能干,正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成长起来。

四、指导背诵。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指导背诵,同学练背。

3、同桌互背,教师指名背。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基本功训练点(锻炼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根据学生朗读基础较差的情况,把指导自能读书作为重点。

难点是背诵,要指导学生掌握按条理背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组描绘美丽秋天的词语。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秋天,品尝收获的喜悦。

二、看图说话,教给学生看图方法。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范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幅图画的,体会怎样说话才能最生动。

2.鼓励学生自己读一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3.检查自学情况。读词语、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开火车读词语;从词中抽出生字读一读。用多种方式记生字。

4.练习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和课文语言的准确。

1.师生接读课文,体会这段话的条理。

师: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学生读出(挂起金黄的灯笼)作者把金黄的梨子比作?依次读出苹果、稻海、高粱,体会作者语言的形象。

2.大雁为什么这么说呢?它在夸奖勤劳的人们。

板书:收获的季节!点处有播种才有收获的喜悦!

3.美读,背诵课文。

五、拓展练习:

1.画一画秋天的美景或者读一读描绘秋天的诗歌。

提供给学生材料《秋阿姨》看图说话,按顺序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听老师读课文,整体感知秋天的美丽。

2.读课文,学词语。

认读词语:

图画、梨树、灯笼、波浪、高粱、燃烧、勤劳。

3.说说怎么记生字:

图、梨、灯、波、浪、粱、燃、烧、勤、劳。

跟老师一起读课文,

4.用接读的方式理解课文。

谈自己的理解,体会秋天的美和劳动的关系。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理解背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读优美语句,激发积累好词佳句的兴趣,丰富语言。

3,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勤劳创造美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读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仿写,描写秋天景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检查读书情况。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秋天的图画》,先跟我们的老朋友打声招呼吧,

(课件出示词语:图画、梨树、波浪、燃烧、勤劳、灯笼、高粱)。

2,师:谁先来?他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听“灯笼、高粱”轻声是否准确相机正音)。

3,师:一起读两遍。

4,师:整篇课文会读吗?(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评议是否正确、流利)。

二、图文并茂感受美.

1,看图说美景。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图(课件出示图)。图上有些什么呢?

你可以按照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说说,也可以按照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的顺序说说。

(2)学习第一句: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师:这是一幅什么季节的图画?你怎么知道的?

师:是呀,秋姑娘已经不知不觉地来到我们的身边,她还给我们带来一个好消息。

呢!(课件出示句子: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师:谁愿意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指名读,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

师:一起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全校的同学吧。(齐读)。

2,品佳句、析好词。

(1)师:我们的课文里就有一句话写出了图上的美丽景色,快到课文中找找一边读,一边用铅笔把它划出来。

(2)学生读找到的句子,课件出示第2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3)师:这句话里写了哪些景物,请读一读,想一想。

(4)师:这些景物是怎样的呢?这些句子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初步感受比喻句,颜色的词语的作用,相机理解“稻海”,借助插图认识“高粱”)。

(5)去掉颜色词语对比,深入感受色彩的美丽。课件出示“梨树挂起灯笼,苹果露出脸颊,稻海翻起波浪,高粱举起火把。”

师:读读这句话,你发现和文中有什么区别?加上表示颜色的词语好还是不加好?为什么?

(6)师:有了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把景物染上了丰富的颜色,图画更美了,句子也更美了,我们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赞美这美丽的秋天呢?(有感情朗读)。

(7)课件出示:“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师:红色的词有什么共同特点?那就让我加上动作再读一读吧。

师:谁愿意一个人来读读这句话,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8)指导背诵。

师:多么美的图画呀!让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句子牢牢地留在我们脑海里吧。老师想了两个办法来帮助大家:

方法一:课件出示我会填:

梨树()金黄的灯笼,苹果()红红的脸颊,

稻海()金色的波浪,高粱()燃烧的火把。

说说填进去的都是什么词。

方法二:课件出示我会填:

梨树挂起()灯笼,苹果露出()脸颊,

稻海翻起()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说说填进去的都是什么词。

师:你会背了吗?比比谁是背书大王。

3.悟情感。

师:真是好一幅秋收的美丽画卷,是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呢?大雁会告诉你们答案的。读课文找出答案吧。

师:为什么说是勤劳的人们画出这美丽的图画呢?

师:秋天里还有哪些美丽的图画是勤劳的人们画出来的呢?你想对勤劳的人们说些什么?

三、小练笔,仿写。

师:勤劳的人们画出的图画还有许多许多,老师就拍下了几张,让大家欣赏一下。

1.说图。

(1)课件出示苹果树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怎样的苹果?

(2)课件出示桂花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怎样的桂花?

2.练写。

出示水稻图、菊花图。

师:请你也来写一写秋天图画,可以写屏幕上出现的景物,也可以写自己看到的喜欢的景物。

3.教师巡视指导,读优秀作品。

板书设计:秋天的图画。

梨树。

创造苹果。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通过借助拼音、看图、观察比较等形式,读准15个生字的读音,识记生字词,正确书写“叼、肉”等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范读、指名读等形式,能读准字音,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好狐狸三次说的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引出课题活动一。

猜谜语。出示狐狸和乌鸦的贴图及板书。认识“狐狸”两个字。能读准“狐狸”的读音,“狸”在这里是轻声。(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补充课题,师质疑狐狸和乌鸦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新词。

活动一。

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己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反复读。标出小节序号。(完成目标一)准确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标出段落序号。(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自己读不好的地方听听老师怎么读。(完成目标一)。

活动三。

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含有生字词语,指名分行读,注意正音,利用文中插图、联系生活及上下文理解词语,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完成目标一)读准字音,理解“眼珠一转、一溜烟”的意思。(评价目标一)。

活动四。

出示含有“一”的词语,注意“一”的变调,读准含有“一”的词语。

(完成目标一)在“一棵、一眼、一开口”中读去声,在”一篇、一转、一溜烟”中读阳平。(评价目标一)。

活动五。

交流生字的学习,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并且说一说写这个字要注意些什么。重点指导“叼、肉、差”的书写,在理解“赔”字意思的基础上记住这个字,体现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练习。(完成目标一)学生自主识字学字,交流识字方法。能发现偏旁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棵”跟树有关;“赔”跟钱财有关;“脸”跟身体有关;“叼”跟嘴巴有关。认识新的部首,区别“美、差”两个部首。(评价目标一)。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注意正音纠错,课文能读得正确、通顺、流利,并带有初步理解的感情。(完成目标二)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会正确停顿,流利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评价目标二)。

倾听别人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完成目标二)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评价目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