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化教学心得体会(模板18篇)

小编: 琉璃

心得体会是一个人对所学和所思的自我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吸收和应用知识。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实用的心得体会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好地总结和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要使学生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就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心思和精力,重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多下功夫。根据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心理特点,可以将游戏引入教学中。游戏是儿童天性的自然流露。把游戏方式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维护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学游戏的应用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接受更多的是“教与学”“讲与练”等呆板的教学方法,将游戏作为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会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数学的魅力。同时,教学游戏是对生活和现实知识的模拟与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对小学生的合作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计算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灵活多样的游戏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智力发育的影响,由于学生注意力稳定性较差,面对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以及单调刻板的计算题时,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针对这样的状况,灵活设计一些具体的、活动的教学情境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时,小学生对于花样繁多的人民币是难以集中精力去逐个认识与记忆的,如果通过创设“猜价格”游戏来教学,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示一些学生常见的生活用品让学生竞猜,教师先给出价格的大致范围,然后给予“高一点”或“低一点”的提示,让学生竞猜。同时注意课堂气氛的调动,鼓励大家踊跃发言,让“潜力生”也敢于发言。这一游戏的设置不仅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学生对人民币知识的学习与认知。

(二)渗透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往往需要多人的合作,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游戏教学中是较为常见的。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的有机设计与游戏设置,重要的一点是渗透出一种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分工合作精神与合作探究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图形的学习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矩形等图形的认知与转换过程,团队协作更能提升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如何利用已知的图形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分解导入成为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好地破解这一教学难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我是村长”的分地游戏,每一个小组组长扮演村长的角色,将本村所共有的一块平行四边形土地进行划分,鼓励学生探索用“剪”和“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通过合作得出相应答案。经过小组内部的讨论与分工,将原本复杂、抽象的图形转化成了生活中的土地模型,学生很快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进而得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游戏设计,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创新意识。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且在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和个性特点。教学时,教师应亲身参与、亲自动手、努力思考,以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游戏的设计要贴近于学生的现状,能够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延伸教学范围,培养其计算能力与审美创新意识。如,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中,学生需要对加法知识进行延伸与创新,组织“拼图”游戏。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学生十分喜爱的游戏图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小图案构成的,鼓励大家积极发言。随后,将不同的图案代表不同的数字,让学生去充分观察与思考。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图形代表的数字,引导学生计算整体的数字之和,从而得出答案。最后,给每个学生发一个教学箱,里面放置各种游戏图案的组成部分,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且每一个图形上面附有文字,组织学生进行拼图大赛游戏,看哪一组拼出的`图案最丰富、数字之和最准确等。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游戏的有机设计和创新设置,能够较好地将生活场景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利用教学游戏的互动性、娱乐性等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其合作精神与数学意识。经过教学游戏的创新与延伸,原本比较抽象与复杂的数学模型,也会变得更为亲切、简单,学生爱上数学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一)游戏内容非常丰富,如何选择好的游戏项目,如何通过游戏来有效组织课堂,是教师应重视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课堂教学的需要出发,精选某些典型的游戏内容,可以对其进行适当改编,不仅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还应该有一定的挑战性;好的游戏不应该过早揭示谜底,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较高的兴趣。因此,游戏教学应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不应局限于一堂课中,准备充足的游戏时间,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应参与到游戏中去,对学生的思想及活动进行有效引导,创造良好的游戏氛围,才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二)不要让数学游戏代替一切,要注重“有趣”和“实用”相结合,数学游戏不能只停留在游戏表面,游戏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教学服务,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旨在鼓励和推动学生参与数学。

数学游戏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是小学数学教育的进步性尝试。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应用数学游戏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心理以及特点出发,做好游戏的设计工作,把握游戏应用的时机,才能达到最终的理想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只重简单的几何知识的传授,偏重于计算。现在新课程强调要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和生成,大量增加了几何教学的内容。依据这些变化,新教材也作出了较大的调整。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魅力,从而联系生活进行“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应注重生活性。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应注重操作性。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应注重探究性。

1、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

生:学校的东面是少年宫,南面是电影院,西面是火车站,北面是汽车站。我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的。

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生1:我想去人民公园玩儿,人民公园在学校的东北方向。

生2:我想去儿童公园玩儿,儿童公园在学校的东南方向。

师:你们说的很好,其他小朋友谁也想来说说?

3、小结:师生一起归纳并记忆四个方位。

4、认识指南针上的8个方向,并制作方向板。

师:在我们生活中,辨认方向还有一个很好的工具,你们知道是什么?(指南针)。

师:对,是指南针。指南针的用途可大了,有了它,我们就不怕在海上、森林里迷失方向。我们要感谢指南针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更要感谢指南针的发明者。你知道指南针是哪个国家发明的吗?(中国)。

谈话:这是一个指南针,红色指针指向北面。你能根据指南针给出的一个方向来确定其余七个方向吗?先想一想怎样填更准确、方便?再在书上填一填。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请小朋友自己制作一个方向板。

利用方向板确定教室里的四面八方。

提问:你现在面对的是哪个方向?(东)。

师:请你根据实际的方向调整你的方向板,平放在桌子上。

找朋友游戏。

周围的同学分别说说坐在他的哪面?

师:随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根据一个给定的方向来确定其它方向的?

生:根据给好的北方,先把东、南、西填上,然后西和北之间就是西北,东和北之间就是东北,西和南之间就是西南,东和南之间就是东南。

生边说,师边点击课件。

师:你真聪明,学得真快。

5、在平面图上变换参照物辨认方向。

生:学校在体育场的西北面,因为学校在体育场的西方和北方之间。

师:你们能像老师这样也提出一个辨认方向的问题吗?

生1:人民桥在体育场的什么方向?

生2:人民桥在体育场的东北方。以体育场为中心,人民桥在体育场的东和北之间,所以是东北方。(大家鼓掌)。

生3:学校在公园的什么方向?

生4:(宋全)……。

1、爱心行动。

师:同学们当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现在有几个小伙伴在参加完运动会之后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出示课件)。

2、吃水果。

生1:草莓园在大门的东北面。

师:以草莓园为中心谁来说说草莓园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各是什么果园?

学生回答。

师:以你们自己的果园为中心,你们果园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面各是什么果园?把你们的指南针放在桌子的中心用它来帮助你们,小组内议一议。

各小组交流发言。

生1:我认识了4个新的方向: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生2:我会按照方向来玩跳棋游戏。

生3:我会在平面图上判断方向。

我们已经能够在平面图上熟悉地认识了8个方向,在现实生活中这8个方向你们也能认识吗?(因为教室里贴有“东”、“南”、“西”、“北”的字,肯定会有学生举手的。)。

谁来说一说,教室的西北面在哪里?

全体小朋友起立,伸出右手指向北面,伸出左手指向西面,两手同时向中间拍一下,这时手就指向西北面。(教师示范)。

伸出右手,指向西面,伸出左手,指向南面,两手同时向中间拍一下,手指向……。

你们会用同样的方法找到教室的东南和东北面吗?

全体同学向后转,找东南,伸手,拍!找东北,伸手,拍!

同学们对教室里的八个方向也搞清楚了。

答:“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于以上理念,我构建了这样的教学模式。

1、从学生经验出发,探索新知。

2、结合自制方向板,整理概念。

3、发挥主动性,突破难点。

4、回归生活,应用提高。

认识方向这一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学会辨认方向在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之一,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的价值。通过本课的教学,将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生活的空间,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为后面认识路线图和测定方向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这一课中主要采用了“联系生活,直观教学”的方法。因为“认识方向”是《数学课程标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加强内容之学生的空间观念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学生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要将视野拓展到生活空间,要重视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的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同时紧密结合教室内学习小组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学生间的位置关系等,让学生置身于直观而又现实的情境之中,通过学生互述自己所处的位置,来进一步理解这四个方向,加深对新知的认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想像、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了有序思考的意识,发展了他们的空间观念。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了学习自信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并结合方向位置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反映,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这次教学技能培训内容丰富:有专家的理论讲座;课堂的互动合作;课堂听课观摩;课题研讨;课堂实践授课等等,这么丰盛的大餐,我们要以空杯的心态来学习。通过这十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多,也更进一步了解了数学教学技能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下面就说说我这些天学习的一点点收获吧。

开班的第一节课劳文格副主任就跟我们讲:“要以空杯的心态来学习。”是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进步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更是一个真正的教师。

平时教学中,我知道了小学数学备课都应该备什么,都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但具体在实际操作中该怎样去落实,还是很模糊的。通过这次培训活动,听李岳山老师和张国红老师的讲座后,我真正弄清了有效教学准备活动的流程是:课标的解读与教材分析——学生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教学处理及策略选择——展示教学预案。先说一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从中挖掘教材中蕴含丰富的资源、数学方法,还有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9加几的教学内容,既是复习了前面所学的知识“数的组成”通过复习得出新知“用奏10法学习9加几”,又为后面要学的“连加”作铺垫。所以我们备课时一定要弄清知识点前后的内在联系,才能备好课,因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同时,我们可以借此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在怎样的总目标的指引下具体落实到课堂上的目标?我们的教学到底要使学生形成怎样的能力?另外,从其他几块的准备中,我还知道了我们的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特征,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使他们受益,形成他们的一种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有效。

听了朱咸晟校长的课及他的讲座,让我真正理解了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既有教师的“动”,更有学生的“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教学过程的互动、合作,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在练习中出示几幅分数图,问:你看这几幅图能联想到几分之几?生说时,可让学生用手势来表示这些分数,强调表示分子的手要放在上面,表示分母的手要放在下面。这样一来就把整个课堂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也开心。同时,这样的互动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及意义的记忆也很深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在参加这次教学技能培训后,我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接受了一次洗礼,同时,也应该点燃我思想的火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尽我所能,学以致用。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不断地站在不同的高度上审视自己,要求自己,完善自己。从而让孩子们喜欢我的数学课堂,做一名学生喜爱的数学老师。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汇聚在“东南大学的礼堂”,聆听名师和专家的教诲,吸取教育的营养,我每天总是感觉我的手耳不够用,总是想把大师们所讲每一个观点,所上的每一节课,所讲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心上。还好整整二天半的学习,我也把笔记本记得满满的,收获颇多。

现在回到学校看着自己的学生,回想着这二天半的学习内容,我的心得体会记下来,与同行们交流。

数学课堂应该主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是就教数学知识而纯粹教数学知识,还是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从郑毓信教授的报告《走进数学思维》和张齐华老师的观摩课《交换律》中,让我感悟到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现就张齐华老师的一节《交换律》来看名师是怎样上数学课的,首先张老师从语句中的词语不能交换谈起,比如说“我骑马”不能说成“马骑我”等,此时话题一转,引入数学方面有些情况是能够交换的,从而引入了课题。呈现两数相加,交换两加数的位置和还是相等的。接下来就开始让学生进行验证,想办法证明“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按理说当学生举出很多例子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下结论了,可张老师并没有那么做,而是出示了两位学生所举例子的情况。一个学生全部举的是一位数与一位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情况举得例子很多,而另一位学生只举了三个例子,分别是28+9=9+28132+25=25+132等等,张老师启发学生,问到:“同学们,你们认为老师更欣赏哪位同学的举例”,于是学生就开始想,并说出了理由,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了在举例证明的过程中,不是例子越多越好,而是所举的例子应该全面,我想通过这样的训练对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张老师是从理论的高度来上这节课的,从数学方法论来思考这一问题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了加法交换律。

可这时张老师并没有停止学生的探索,而由此引发学生思考:“是不是只有加法有这样的交换律呢?”,于是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猜想,有的说“在乘法中,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有的说“在除法中,交换除数与被除数的位置,商不变”,有的说“在减法中,交换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差不变”……,这时张老师说:“同伴们,你们现在有这么多的猜想,那就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吧!”。学生就开始了第二次探索,自己寻找例子,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在证明的过程中学生又明白了,如果是错误的猜想,就只需一个反例就可以证明了。最后学生获得的结论是乘法有交换律,加法有交换律。这节课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了“加法、乘法”的交换律,我想更重要的在学生的心里留下的不仅仅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而是对策略的`认识,对不完全归纳法的认识,虽然学生不明白这是什么方法,但是在以后的学习中是很有帮助的。在这节课中学生体验到的是探索的乐趣。正如郑毓信教授所说的那样,通过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最终达到会用数学进行数学思维。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数学

第一段:导入引言(200字)。

数学是一门智力与逻辑相结合的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它扮演着培养他们思维、逻辑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角色。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感教学是一项充满挑战又有着巨大意义的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灵活应用教学方法(200字)。

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风格,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方式解决数学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不仅鼓励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帮助他们发展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能力。此外,我还经常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游戏化教学等方式,使数学知识更加真实生动、有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这些灵活应用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效提高了他们的成绩。

第三段:重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200字)。

数学学科是一个基础相互联系的体系,每个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发展都需要从基础开始。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包括加减乘除、分数、几何等。我坚信“新知识建立在旧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巩固和讲解,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自信心,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启发他们的逻辑思维,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0字)。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在我的数学课堂上,我努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我尝试设计富有创意的教材和教学活动,通过引入有趣的数学问题和挑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另外,我也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这些方法,我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200字)。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良好的平台,让我通过尝试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法,我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然而,我也认识到教学工作没有一劳永逸的“最佳方法”,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教学目标。因此,我将会持续不懈地努力,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我们真的是一群幸运儿,有幸走进xx市特级教师黄xx老师的“大问题”课堂与讲座,让每一位亲临的老师们感受到“大问题教学”的魅力!感慨良多的同时,也使我受益匪浅。

黄老师的一首教学版《心太软》,既道出了学生的心声,更加剖析了现在教学中的教状:教师讲解太多,学生既学会了依赖,也有不少的怨言。接着指出课堂变革应该以学为核心,以不教之教,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堂上只有问题才会让学习发生。

黄xx老师精彩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堂教学帮助大家梳理了今后课堂改革的方向和思路,建立“对大问题教学的认识”: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导向,鼓励探究;课堂以学生为核心——学生在前,教师在后;紧扣教学的本质——想大问题,做小事情。

心里有了学生,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倾听。《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精彩课堂,让我感受到黄老师是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他带着朋友般的热忱与亲切聆听学生的发言,给孩子留足表达的时间;善于听出学生的言外之意,发现学生错误中蕴藏的智慧。在整堂课上,学生是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黄老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伙伴。在学生有疑难,需要帮助时,他才伸出援助之手,稍作点拨或引导,但绝不越俎代庖;在学生急于回答问题而欠考虑时,黄老师的一句“等一等”、“我想采访一下”,有意识的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同时又并没剥夺学生畅所欲言的权力。

精彩的课堂教学后,黄xx老师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讲座——微格研修活动。黄老师请上了40位听课老师到台上暂时变成学生,在模拟的课堂中和黄老师进行10分钟左右的片段教学,黄老师以“倒数的认识”为例展示了“大问题”的应用和效果。

微格研修分为两个片段,第一个片段展示了“大问题”的提出。课堂伊始,黄老师问:“对于“倒数”你有什么问题?”老师们像学生一样向黄老师提问,其中不乏怪异刁钻、含糊不清的问题,目的就是想看看黄老师是如何应对?这恰恰是老师们平时经常遇到的问题,而黄老师轻松对答、一一化解,把大家所有的问题归结梳理清楚成两个问题:“什么是倒数?”和“怎么求倒数?”这让我不禁感慨黄老师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是多么值得我们其他老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去学习;第二个片段黄老师邀请了一位老师来模拟刚才的片段,过程中黄老师从学生与教师双重角度悉心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进行了指导和点评,给予鼓励和帮助,为我们展示了微格教研的程序与操作方式,对参会老师特别是从事教研工作的老师以一定的启示。

纵观黄xx老师的课堂与讲座,能从触及数学本质的大问题出发,给学生的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留下充分的探究空间,关注学生的差异发展,全面落实“四基”;对于我们教师,启示我们寻找自己的大问题,把握问题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指向学生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活动经验,“把对儿童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实现理想的“生命化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20xx年9月12日和16日,邹平县小学数学教学能手评选课在我校举行。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观摩了来自不同学校的10节数学优质课,每位参赛老师在课堂上各具特色,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充分感受到了小学课堂教学的特点。总结以下几点: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角的认识》一课的老师,让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角,教师创设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学生们纷纷行动起来,满怀热情地投入到了学习当中。教师趁机让学生指一指教室里的角,学生则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在找出角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角”,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出:尖尖的、有两条直直的线,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位教师清晰的思路,精美的课件,简要的讲解,无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小的张慧娟老师执教的是《方向与位置》,课前交流后,老师立即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老师第一次来开元小学,迷路了,分不清方向,哪位同学能帮帮老师?此设问不仅自然的引出了课题,而且调动了小学生乐于助人、好动好奇的心理,孩子们的“帮”意很浓,却掉进了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圈套”里,让孩子们一步一步走向本课的的学习目标。此种情景的设置,让学生在“助人为乐”中学到知识,不可谓不巧。由此我也认识到,教师的设问,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学生们会非常乐意参与教学,这种设问不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在课上,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或学具,通过让学生摆、画、算,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崔晓云老师执教《周长》时,教师引导四名学生在教室走一走,鼓励学生摸一摸数学课本、课桌面的周长、画一画练习本的周长等活动,使学生直观感知、主动参与,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耿静老师执教的《奇妙的变化》更体现了这一点,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分数概念之后,让学生拿一张纸折一折,表示几分之几,学生兴趣盎然,在动手操作中,再一次巩固了分数的概念。不但活跃课堂气氛也加深记忆。

印象最深刻的是张统武老师执教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一课,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画面,老师设问,从图上你发现了什么?此设问较简单,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来,教师接着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立即板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继续追问,你能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这下可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索欲望,更多的方法呈现了出来,此时的教师真正体现了做到了“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学生展示验算结果后,教师进一步提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喜欢啊一种?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学生很快总结出了规律,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学生运用自己总结的规律,每位学生都感到了成功的激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给学生指出了方向,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可以自主思考,也可以同桌互助;学生的思维是主动的,他在自己深入思考探究的同时更渴望和同学交流碰撞。

当然参赛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是自己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教师设置问题太宽泛,学生根本不知道教师的意图,导致学生回答无从下手,耽误了宝贵的教学时间。个别教师教学设计零碎,一节课下来,让人感觉不知所云。上课的时候会拘泥于成案,生成不促。把自己的思维固定于已经事前准备好的教案,没有跳出这个思维的禁锢;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上有所欠缺,点拨不到位等等。都为自己以后的教学敲响了警钟。

总之在这次优质课评比中,老师们符合儿童心理的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巧妙的板书,精彩的教学设计,处处体现教师的匠心独具,值得我深入的学习反思。通过这次听课,它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今后我将通过这条捷径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来帮助我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我是大庄子小学的刘坤,19xx年毕业于静海师范,30年来,我一直默默无闻的坚持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与各位老师们进行探讨和交流。

魏书生曾说过:"采百花,酿自己的蜜",这一句话,深深影响着我,鞭策着我,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活动中大胆实践。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和学习,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的教育方法,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让自己能有一桶水去浇灌我们的花朵。

1、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不懂就问,合作学习,自我评价等等。像学习语文一样,学数学,也要勤做笔记,做批注。

2、让学生学会做课后作业:

指导学生在做课后作业前,先浏览课本,复习课本上的知识点,然后在开始做作业。这样可以减少很多错误。

3、让学生及时纠错:

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纠错本,将每天作业或练习中的错题及时记录下来,并简单描述错误产生的原因。每当一个单元学完时,学生就可以对照自己的纠错本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避免了盲目地进行复习。

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学习的保证。在接手这个班之后,我就培养了一批班干部,作为老师的小助手,在班内确实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尤其现在一个数学老师带两个班级,班干部就更为重要了,同时班内对每位同学的学习、作业、纪律等情况设立积分表,看谁积分最高,就对谁进行及时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偏爱后进生,严爱优秀生,博爱中等生,组建"一帮一"互助组,使各类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高,是提高整个班级数学成绩的保障每个学期,我都会在班里成立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里各有一套领导班子,他们各司其职,又互相竞争,互相学习,当然也互相牵制。既锻炼了人才,又避免养成某些班干部骄傲自大的情绪。同时班内对每位同学的学习、作业、纪律等情况设立积"优"表,看谁的优达到了要求,就对谁进行及时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班干部培养好了,就由他们协助,持之以恒的地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然,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深感自己的不足和能力的欠缺,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对优质教育强烈需求的家长群以及性格各异的学生。所以我会经常向周围的每一位同志学习或讨教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几年来,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对我们的学生受益非浅,对我们的教师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充分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下面我谈一谈我们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那么教师如何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亲近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呢?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根据知识特点的不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课时,教材给学生提供的超市买玩具的情景是学生一般都经历过的,容易从中提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便于调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必要的反思,从而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关注了知识过程的呈现,探究性的学习、合作性的研究更多地出现了,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计算,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这些设计使数学学习摆脱了机械乏味技能训练,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探索和思考,对知识的应用也变得灵活。

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设立了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学生不仅能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而且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机会。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摒弃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评价方法的转变。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要求评价注重过程,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有“尽力则行”的要求和评价,既承认个人的局限又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别人,因为努力是每一个愿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种结果却不是我们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淡化“区分”,突出“转变”,追求每个学生在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上的进步和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正如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专家斯塔弗宾所言:“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的现状和进步。

四、师生关系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注重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感谢工作室给我这个机会,参加了历时两天的教学观摩活动。让我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理论境界,更品味到了一位教师的快乐与满足。

本次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请来了国家级的数学特级教师牛献礼、刘松、樊玉、叶鸿琳进行展示课并针对授课内容进行了讲座。四位专家带给我们的展示课非常精彩,不仅设计新颖、思路清晰而且理念新颖、教法灵活。不仅为我们充当了授课的样本,更向我们传达了他们的教学理念:核心素养!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们阐述着核心素养的含义。专家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经验和感悟分享给我们,深入浅出、幽默风趣。使我对数学教学、对教师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牛老师从理解对应关系找到间隔数和树棵树的关系入手,以独特的视角,讲授《植树问题》这节课。通过点段之间的对应关系建构植树问题模型,设计思路新颖。课堂上学生通过推理—猜想—验证充分经历了一次思维之旅。从开始的拘谨到发现乐趣,尝试探索,到收获成功和快乐。他们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数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个人学习数学之后,即便这个人未来从事的工作和数学无关,也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所以我们的教学过程不能只重视结果,而应该重视过程教育,培养学习智慧。培养学生用数学观察、思考、表达世界的意识和能力。我们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会了,我们还应知道学会不等于会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本质上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他人的讨论和反思,逐渐养成的一种思维习惯。我们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完全依赖教师的讲授,而要通过问题引领和驱动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要为学生提供悟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想明白,而不是教师去讲明白。牛老师的课为我们做出了一个典范。整堂课他没有去想办法帮学生区分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而是淡话类型,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推理、验证,让学生理解对应关系,从而建立模型。通过练习验证了学生真正理解了植树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刘松老师为我们做的培训内容是《核心素养下数学课程的整合与拓展》。他告诉我们何为整合与拓展,如何整合与拓展,并通过《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复习课阐述自己的主张。

时代在发展,作为教师如果不求思变总有一天会像公交车售票员一样被时代淘汰。未来教师要做读懂学生的分析师,要做重组课程的设计师,要做连接世界的策划师。没有未来教师,就没有未来教育。我们要让教学真正发生。当下的孩子绝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在授课前必须做好调查,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否则就是无效教学,就是“空转”。

樊玉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我们应该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思考我们一节课的师生状态,我们和学生的生命价值是否被漠视过?这样的教学意义何在?我们改如何改变,让自己的存在产生意义?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樊玉老师用一个词语来解读这个问题—表现力。我们和学生都要拥有表现力,把自己的优势变大,做到教师教的开心学生学得开心。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有目标、有方向、有方法,不能做一个不思进取之人,苟且度日之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更有吸引力,让上课成为诱惑,寻找自己的亮点,发挥我们最大的优势。做一名学生喜欢、懂教育、会教书、会生活的老师,从而使自己享受教育、享受美丽。

叶鸿琳老师的讲座让我清楚:对儿童来讲,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尝试、探索、犯错、优化的过程。对老师来讲,数学教学需要思考的只有一个问题:如何帮助学生认识数学学习。我们要相信儿童,给他们思考的时间;给他们解释方法的机会。我们不要用自己的经验去评价儿童的能力,他们的笨方法可能是开启思维的起点。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数学

第一段:引言(150字)。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数学教学一直是我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培养兴趣、灵活运用(250字)。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常常被学生视为枯燥和难以理解的科目。为了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看法,我采用了多种方法。我会通过趣味的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此外,我也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生活实例和课堂练习,我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并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加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本质。

第三段:启发思维、深入理解(250字)。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数学概念。为此,我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我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还会引导学生通过绘图、制表、叙述等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以此来促进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记住知识,更能够深入理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第四段:因材施教、个性化辅导(250字)。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学习数学上的需求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在课堂上,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行即时调整。对于那些理解较慢的学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辅导和解析,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而对于理解较快的学生,我会提供更多的拓展练习和挑战性的问题,以满足他们对数学的进一步探索。通过个性化的辅导,我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高学习效果。

第五段:知识运用、学以致用(300字)。

最后,我认为数学应该是学生能够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不仅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我会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比如计算购物费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计量问题等。通过这样的实践应用,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同时,我也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项目实践等方式,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跨学科的学习中,培养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总结:通过以上的实践和总结,我明白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材施教,注重知识运用,这些都是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摸索和探索的重点和方向。希望我的心得体会能够对其他小学数学教师有所启发,共同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要使学生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就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心思和精力,重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多下功夫。根据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心理特点,可以将游戏引入教学中。游戏是儿童天性的自然流露。把游戏方式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维护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应该从发现问题开始。但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学生不会问问题,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根本不能问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基于这一认识,有些老师就不再让学生提问题,而仍然“手牵手”的领着学生思考,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提出问题。因为在教学双边影响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教师。

这种认识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总习惯于找客观原因,而忽视了主观原因的分析。学生不能问有价值的问题,这正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培养和提高的.,也是我们教学任务之一。学生的提问真的都没有价值吗?关键是我们教师能不能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理出问题思路。

大港九小郭倩老师执教一年级“8、7、6加几”。郭老师是一名工作一年多的青年教师,而学生也是不到一学期的一年级新生,但在这节课上,我看到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闪光,看到了教师捕捉学生问题的智慧,看到了有价值的问题。教学片段如下:

情境图:8名小朋友到公园游玩,需要买8张票,又来了5名小朋友,一共需要买几张票?教师引领学生观察主题图,列出算式8+5=。

师:你们能用摆小棒的方式算一算需要买多少张票吗?

生:能。

师:那同学们轻轻地从文具盒中把小棒请出来吧,自己试着摆一摆。

生独立操作。

师指名汇报。

生1:(边摆边汇报)因为8加2等于10,所以把5分成2和3,把2给8之后就凑成10了,10再加3就等于13。

师:听明白的同学举手。

部分学生举手。

师:有问题要问的同学举手。

又有部分学生举手,师指名提问。

生:为什么不摆一根小棒呢?

生1:因为去凑10。

师引导:你听明白了吗?这里不是9根,所以要用两根去和8凑成10。

生:为什么不加5呢?

师:听明白他的问题了吗?

生1:8加5就不能很快算出得数了。

师引导学生梳理此问题。

师:你能再说一下你的问题吗?

这名学生再次表达自己的意思:为什么不加5呢?

师:我想你的意思是用8加2凑成10,再用10去加3,而为什么不去加原来的5,是吧?谁来解释一下。

……。

学生的两个问题都问到了知识的核心部分,但表达不是很清楚,教师没有错过机会,而是帮助学生慢慢的梳理问题的实质。在老师的进一步引导和梳理下,问题逐步呈现出来,“为什么要分成2和几”“凑10后为什么不去加原来的数”,这两个问题都是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受思维定势影响而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而又是我们备课时不容易涉及到,因为我们一般都是从知识的层面理解并设计教学的。应该说在这节课中学生非常主动的参与,积极思考,教学效果很好。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应该明白,学生问问题的能力不是与生具有的,尤其是问与学习相关的、有价值问题的能力是欠缺的,因此,需要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帮助学生理清问题思路,并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视角进行评价,帮相互学生逐步学会问问题,逐步能问出有价值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传统的认知理论多认为只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学才会用到实验,实际上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实践活动来进行。数学知识因其抽象性,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形象性的描述、实物显示和现场模拟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形象感知,体悟抽象的概念,进而熟悉和掌握所学内容。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样需要确立实验意识,强调实践模拟的重要性,借此变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简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更新观念,深刻认识教学方式变革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水平所具有的重大意义,自觉参与到教学方法改革的活动中去。同时提高创新积极性,勇于探索,寻找实验方式,从传统的单一的讲解、演算模式中跳出来,采用包括实验、实践在内的多种教学方式,使数学教学更为丰富、生动、形象。

小学生因其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形象思维比较活跃,抽象思维相对贫乏,对逻辑性强、内部关系复杂的内容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多采取一些实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例如,《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就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把握数学概念。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师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概念。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感知,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最后让学生知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必须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最终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内容。

在导入时可采用故事引入的方式,让学生讲《乌鸦喝水》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体积”的概念比较生疏,教师要加强学生对体积概念的认识,可以通过让学生做两个实验强调体积的概念。一是把小石块放入有水的烧杯中,观察水面的变化,说明石块占据空间。二是把大小不同的2个石块分别放入水面等高的2个烧杯中,观察水面的不同变化,来说明石块大小不同,占据空间大小也不同。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橡皮、文具盒、书包的大小,来说明物体所占空间有大小,从而加强“体积”概念的教学。教师教学《体积单位》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计量长度和面积用什么单位,然后说明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具、模型、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对这些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明晰的表象。例如,用一颗蚕豆、一个粉笔盒来近似地表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大约有多大,也可以让学生用身体的某一部分帮助记忆体积单位的大小,使学生形成表象,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际操作来明确――“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本节课设计的练习,在学生理解体积概念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实际认识和怎样用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的知识,为下面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作准备。

实践能使教学回归生活,使数学与实际紧密结合。所谓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具体地接触数学问题,在实践中尝试解决问题,进而有效地巩固数学技能。应该说,借助实践巩固学生数学技能,是最具意义的教学方法。例如,讲《角的认识》,这是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学习射线和直线,故重点应放在射线知识的构建上。可以先从生活经验出发,用一根绳子引出线段,再进一步认识线段的特点。教师用学生常玩的激光灯,先投射到墙壁上出现一个亮点,这个亮点与灯泡之间此时是一条什么线?接着慢慢将亮点移到窗户上,投射到窗外,这时射出的光线还是一条线段吗?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那个亮点已经无限向外延长了。学生通过看亮点移动,发现射线的特点是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再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射线,画射线,加深对射线的理解,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角”做好铺垫。学习直线时,可以直接从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体会直线的特点。由于有了射线做基础,学生对学习直线自然轻松了许多。学完三种线的联系与区别后,笔者让学生在五秒钟内过一点画直线,比一比能画多少条?从一点出发画射线,看谁画的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画射线,从无数条中选出其中的两条组成角,顺利引入本课的重点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找“角”、画“角”,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筛选出其中有价值的两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自觉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并能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引入实验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小学生乐意去学数学,更能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文贵,王光明.教育实验与数学教学[j].数学教学研究,1994,(3).

[2]卢高东.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n].教师报,20xx-5-27.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20xx年4月11日至4月12日,我有幸到xx市xx中学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此次的观摩学习时间只有两天,共听了5特级教师的现场课,4场特级教师的精彩讲座。参加完活动我感觉还是有很大的收获。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时xx市xx小学xx老师的一节《数与形》,这节课是人教版教材改编后六年级上册新增加的内容。我们学校小学数学组曾在一起谈论过此节课的教学设计,可能当时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并没有深刻领会其中的意义。所以大家的思路都局限在教案中。连引课都觉得不知该用什么引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家也都觉得这课上起来有难度。可是,当我听完xx老师的.课后,真的是茅塞顿开,一切都清楚了。李老师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是充分的相信学生,告诉学生数学很神奇,要有大胆的想象,更重要的是要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教会学生的是一种数学理念和数学思想。李老师这节课从愉快的谈话引入,学生真的是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还有xx附属小学副校长xx老师的《数学游戏》课,也是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真正体现了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这些老师的课给我感触最深的地方是,老师们上完一节课并不是很在意要得到一个什么定律或是一个结果,而注重的是学生掌握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恰恰是我们平时上课时所缺少的。

课上的精彩,讲座同样是让我们受益匪浅。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想法,我觉得都很值得我们学习。什么样的课堂才是自主课堂,学生是不是学有兴趣,学有主见,学有伙伴等等这些都是自主课堂的表现形式。余老师在说到,她是把自己上课出现问题或是不顺畅的地方在经过反思后写出一些教学小故事。还有就是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方法多种多样并在一起交流时,老师肯能会很高兴,但是儿童的特征导致他们在听取时,信息的流失量也很大,课后应该让学生把课上的方法进行回忆并把记忆最深刻的写下来等。我觉得这些好的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我就不在一一阐述了。总之,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在上每节课前,一定要做到能真正的了解自己的学生,对教材一定要研究透彻。不一定非要把知识目标和结论体现出来,更多的是让学生有自己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现在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如何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众所周知,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而传统的备课重点是备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是从教师讲的角度,而不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备课。这也是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种理念给我们老师上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备课理清思路。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更要备“学生怎样学”,要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去备课。备课时首先要考虑这切课准备安排几个学生的活动,每个活动怎么安排;其次要考虑在活动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第三要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或遇到哪些问题,老师怎样进行调控,怎样评价等;然后把以上安排写出来,作为教师课堂上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一个基础准备。即使如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再进行补充备课,写出自己执教的体会和疏漏失误,记下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样的备课才是我们倡导的,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例如第二册第三单元加减法“青蛙吃害虫”活动:首先让学生看主题图,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是让学生借助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并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说一说,算一算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第四个活动是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老师要进行巡视指导,并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把握教材要从全局着眼,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系统地分析教材。首先在理解《标准》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了解全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和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还要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的认识结构,只有到了这一步才算把握了教材,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寓繁于简。例如:图书馆一课,主要是教学“两位数加几”,这是本学期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根据《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实现算法制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良好的思想习惯和合作意识。教学目标是学会两位数加几的进位加法并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这样来把握教材,教学才会得心应手,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上去,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课本中相对次要或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例如第一册第三单元“看电影”一课,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看图说一说、算一算;例2是画一画、填一填。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景中学习有关“8”和“9”的加减法。我们可以以例1为重点,师生共同探讨得数是“8”的算式。对例2(教学得数是“9”的算式),老师要大胆放手,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涂一涂,说一说,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做,学生不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抓好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要从整体着眼突出单元的教学重点。数学教材中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全新的知识。教学中就应把很少一部分是全新的知识。教学中就应把这“新”的一点突出出来,作为教学的重点。突出重点不是只抓住重点而舍弃非重点,教学中把教材重点孤立起来的做法是不恰当的。教学新知识就必须注意提用生的已有的旧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转化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突出重点。

我们在教学教程中,要依据《标准》的精神,结合本地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下面提供几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建议:(一)可以根据情况重新调整知识的顺序;(二)可以结合本地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提出能达到同样教学目的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三)可以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体现知识的整体效应,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数学思想方法。(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补充或删减有关教学内容,但是也应注意,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不要随意降低或拨高教学要求。

教学中的智力因素很丰富,例题中有,习题中也有年级教材中有,中低年级教材中也有。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这也是符合《标准》基本理念要求的。教材中很多地方都标明让学生“试一试”、“说一说”、“想一想”、“拼一拼”等等,这里面就包含着智力因素,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例如第一册《搭积木》中例题2就包含着很多智力因素,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在观察相碰撞求和图后,如果有的学生这样想:一辆车和一辆车相碰,那么他可以说出12+6=18、12+4=16、12+3=15、6+4=10、6+3=9、4+3=7中的全部或部分;如果有的学生这样想:三辆车同时相碰,那么他可以说出12+6+4=22、12+6+3=21、12+4+3=19、6+4+3=13中的全部或部分;如果有的学生这样想:四辆车同时相碰,那么他可以说出12+6+4+3=25。类似的例子太多了,几乎每页上都有。我们在教学中就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推理、迁移等能力。如果这些内容教师不让学生去“试一试”、“说一说”、“折一折”、“想一想”、“做一做”,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全新的知识去讲解,就达不到教材对学生智力培养的要求,就不能体现教材的编排意图,就达不到教学目的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是指包括全体学生的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在适应社会发展总需求的前提下的个性发展和不同学生在各自原有不同基础上的有所发展。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对人的发展的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发展的主动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现代人的发展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激发、导向、选择、调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是指包括全体学生的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在适应社会发展总需求的前提下的个性发展和不同学生在各自原有不同基础上的有所发展。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对人的发展的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发展的主动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现代人的发展的基本特点。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习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条件和归宿。学生要在数学活动中获取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转化成数学能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尽管由于学生的年龄小,他们的有所选择,有所弃舍的能力还处于启蒙与培养阶段,但是,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律等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形成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仍然是一个能动加工过程。学生对于课堂上各种信息的接收,并不是照相一样复印下来,而是一个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又由于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局限性,不仅要考虑教具、学具、教学软件所提示的数学道理的科学性,也要考虑其直观形象性、趣味性,以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

学生要主动地学习小学数学,需要形成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也应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如在课后,自己会主动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哪些是重点,哪儿易错,哪儿易混,从自己的情况出发,该记的记一记,该弄明白的弄明白,该琢磨其中道理和奥妙的要去琢磨,再来做一些练习题。还可以预习第二天要讲的知识,预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自己明白什么,更在于自己不明白、不太理解的是哪些,以便来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在课堂上,要会听,对老师讲的要听得出过程,听得出重点,听得出结论。实践证明: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就减少了学习数学的障碍,就会自觉地、主动地在头脑中建立起由数学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其它认知结构,把所学知识变为“我的知识”。所以,对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从学生入学时做起,坚持不懈,抓紧抓好。

过去人们把数学的基点始终仅放在研究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如今伴随学生认知活动的发生与发展,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动机与目的,习惯与意志等各种非智力心理因素,与学习活动中的智力活动相互联系与作用,起着激发、导向、选择与调节的`作用,构成了复杂的心智活动。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和教学中的“发现”因素,尽量地发展学生的潜能,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的问题,应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自己解决。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找到正在探讨的问题,鼓励和相信学生能够解决问题,以促成学生的主动发现。同时要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重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先作课前准备,上课时可由学生登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解题思路,让所有的学生都经过“一听一讲,互相议论”的过程,最后再由教师结合所学内容,对学生提出的种种观点和方法加以讲评,肯定成绩,纠正错误,联系课程,归纳结论。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活的数学知识,又具备运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使知识与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增强了学生走向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意识与适应能力。总之,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智力与能力、思想品德与良好习惯的协调与充分发展。

在今天,单纯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已成过去,三机一幕也在还未普及的时候便又被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所更新,接下去更吸引人的是网络教学。如此多的教育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更新,使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关于教学技术的选择空间。随着人们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同一个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在集体教学中注意到个别发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教学过程的中心,老师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了解学生的状况,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必要。因为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承认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形式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就一个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与那部分知识,这段时间与那段时间,学习的效果也有高低快慢之别。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需要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与运用知识的状态,平等地看待每个学生,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发展,这是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正是教无定法的体现,也是学生个性与发展的差异性所必需的。所以,要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关键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只有抓住教学中的本质问题,分析学生学习中的差距,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促使学生得到较好的发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所以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行为,这已成为课堂教学的迫切任务,在学生的创新活动中,也要照顾各个水平的创新,不断鼓励他们进取。创造是学习的魅力所在,也是现代化课堂教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要使教学富于创造性,往往从问题开始,好的问题是创造的源头。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实践证明,注重知识之间的正迁移,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向质疑,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注重问题的多向求解,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等,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数学教学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教给学生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以及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这样,学生更能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成功地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创造性,让我们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实践与探索,力争在数学教学园地上有所收获和提高。

作者简介:李清萍?女?39岁?中共党员?从事数学教学10余年,教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同事的好评。我喜欢跟孩子们一起走进数学课堂,享受着数学的神奇,我深爱这一职业。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前几天,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6节课,聆听了6场讲座,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

这次学习给我的触动很大,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备课。

xx老师在他的讲座中说到几点:。

1、备课时,要把握数学本质;。

2、把握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模型、变中不变等);。

3、重点引发学生数学思考,要让学生在数学概念的学习中长见识,悟道理。

(二)课堂上的'深度对话。

正如xx在他的讲座中谈到的“课前三问”:学什么?为什么学它?我们要学会什么?让学生有准备地学,让学生转变思想,学会学习。

xx老师的一句话“做最好的自己,自己培养自己”让我印象深刻。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有良好的素质才能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学过程来,调动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数学课不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先贤说“吾日三省吾身”,我们也许做不到那样,但是见贤思齐,经常反思依旧是让我们快速成长的最佳途径。在xx老师的讲座中便提到通过“反思自己的课和通过别人课的好坏”来反思自己。我觉得这一点尤其重要,在自己讲过每一堂课后都要反思自己的优缺点而不断改进,学习;在每次听完别人的课时,好的地方借鉴学习,不好的地方要引以为鉴。

在这次外出学习中,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另外,印象较深的是老师们主张把一切还给学生,即主张:学生能自己探索发现的,教师不提醒;学生能通过思考描述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总结出规律的,教师不告知等等。课堂中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出现分歧,允许学生出现自己预设中没有的问题,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课堂的原生态味儿十足,这也充分展现了深厚的教学功底,课堂上临时应变的能力很强。

短短的观摩学习已结束,但我会把优秀教师当作追赶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我会以此次观摩活动为契机,继续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学,组织教学,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孩子们呈现一堂堂精彩的数学课,让孩子们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的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