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育的论文(精选16篇)

小编: 笔舞

护理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医疗科技的发展需求。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护理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护理教育WPBL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1)确定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是指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应达到的效果,即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参与讨论,能够通过心理案例情景分析和探究验证所学知识,建立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知,最终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增强助人自助的心理调适能力,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搜集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其关键在于案例,重点是案例的分析过程。出于教学的需要,案例教学法所选择的案例应具有实用性和典型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案例有其特殊性,某一个心理案例中通常会包括若干个心理问题,并且造成的问题产生的因素也是多元的。这些案例素材十分丰富,既包括心理实验、典型心理个案分析,也包括了学生身边的生活和思想实际等等。

(3)选择并制作案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将情绪与压力管理、人际交往及恋爱心理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我们在案例的选择上也将以上述重点、难点为依据,选择信息体量大且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案例。在选择案例的时候,除了要考虑所讲本章节的内容外,还要考虑课程前后的连贯性,以便学生能通过案例讨论分析系统掌握所讲授的心理知识。选好案例后,任课教师可以根据上课内容的'需要和案例篇幅、难度的需要,灵活选择视频、文字、口头阐述等案例形式,力求达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1.2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组建讨论小组。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针对案例进行自主探究、群体合作式的学习,讨论分析其中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办法。为了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适当借鉴“项目管理”的理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设立组长,设计组名、旗帜和口号。分组的时候,任课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们设置一些和上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情境选择自己队伍的成员。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学生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能够事先考虑到全体小组成员的包括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心理预期等关键问题,会大大缩短小组从组建到规范阶段的磨合期,从而促进后续的学习过程中的彼此信任、配合默契,使讨论活动能够更加有效进行。

(2)学生预习相关知识、熟悉案例。教师要充分研究案例,精心设计案例的问题。出于教学的需要,案例问题既要难度适中,又要和所学过的心理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同时还要对可能超出预计内容范围的一些问题有所预备。由于课时有限,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进度,任课教师应提前将文字、视频等案例材料给予学生,好让学生形成对心理案例的基本思考,提前做好准备。

2.2实施阶段。

2.2.1教师呈现案例,提出问题,实施引导。

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参与心理案例讨论的过程和把控上课节奏,任课教师要注意引入心理案例的时机。最好是在上课之初抛出部分心理案例,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继而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随着课堂学习的深入,再将心理案例的其他部分呈现给学生,用当节课所讲的知识进行分析,以加深学生对该理论的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此外,正如上文所述,案例教学法的案例呈现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如视频、角色扮演、口述等,而不同的方式各有其利弊。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和大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地使用案例呈现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互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根据实际心理案例和学生课堂中讨论的情况,任课教师可选择其中的关键点和争议的焦点进行反复的呈现,以达到提高教学实效性目的。

2.2.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其最关键的环节是案例的讨论过程。为了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提高讨论效果,要对小组内部进行责任分工,并要求小组成员根据不同的心理案例问题实时调整所担任的角色。通过分工协作,角色转换,小组中各个成员将自己的知识、见解转化为小组成员之间共享的学习经验,使成员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共同进步。另外,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任课教师要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讨论过程的重视而更加努力,另一方面,教师在监督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讨论时出现的偏差,予以及时的纠正和指导。

2.2.3开展班级交流讨论。

小组讨论结束后,各个小组将本组的观点和结论在班级进行分享,其他组可以对此发表看法,从而使全班各组在交流合作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认识。为营造一个热烈而又有序的课堂交流环境,任课教师要提醒其他小组认真聆听,做好笔记,同时以温和的态度对发言的小组做出正面评价和鼓励,甚至可提供一些物质奖励。这样使学生能更加感受到教师对于其观点的重视,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之后的讨论,此外能够保证其他小组保持较为高度的注意力,营造井然有序的课堂环境。实践表明,这种引导方式对于此后的课堂交流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此外,针对班级交流的过程中讨论偏题或陷入僵局的情况,任课老师不应立刻打断,因为离题、偏题也是一种思考问题的表现。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任课教师首先采取鼓励的方式,然后再告诉学生其思路过于发散,比较适合其他章节或其他学科的内容,可以留在课下与同学探讨,从而及时将学生引回正确的方向,使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交流能顺利进行。

2.2.4教师对案例讨论的总结。

案例的总结评价对于案例教学而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任课教师应及时针对学生的发言予以评价和引导,指出其表述不严谨或错误的地方,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得出正确的结论。对于能够提出创新性观点的学生,任课教师要鼓励其他学生学习其勇于探索的精神;对于有争议的观点,则要引导学生为自己的观点寻找正确合理的理论依据;对于明显错误的观点,研究者一般不会明确指出是哪个小组的观点,因为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观点,如果教师刻意指出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甚至整个小组的积极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护理教育中双轨教学实践论文

1.1缺乏专业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体系。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区护理人员培养体系尚不够完善。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以高等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及继续教育为主要形式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社区护士的学历已经达到本科甚至硕士水平。而我国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仍然以岗位培训和社区护理专业自学考试为主,虽然一些院校开展了社区护理课程或护理专业(社区护理方向),但本质上缺乏系统的社区护理教育体系。

1.2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学校学习阶段授课教师缺乏社区实践的工作经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照本宣科的问题,不能将社区护理的理念、实质传授给学生。社区实践阶段由于部分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太健全,从而影响了护生对社区护理工作的准确理解,很难达到在社区实习的预期目的。

1.3缺乏符合我国社区卫生工作特点的社区护理教材。

由于我国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的严重缺乏,目前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其社区护理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积累均不够丰富,社区护理教材的编写主要借鉴国外、预防医学的教材,所学内容有许多与原有的其他护理教材重复,难以突出“社区”、“护理”的特点,以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内容枯燥,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1加强师资培训。

目前在一个以临床护理教学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下,临床带教老师自身观念的转变和社区护理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促进我国现阶段社区护理教学的发展尤为重要。带教老师应充分认识到社区护理工作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强与社区护理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其中涉及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社区保健内容及保健制度、社区健康与健康促进以及社区重点人群如老人、儿童、妇女、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的保健及护理知识等。

2.2利用多种途径开展社区实践教学。

以整合优化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为指导,着眼于护理岗位需求,从一年级开始到三年级,利用暑期个人实践、社团活动、家庭访视、社区见习、社区实习等,深入社区,早期接触社区护理工作,开展具体的社区护理实践活动,并要求在活动结束后要写出详细的体会,然后进行交流,共同讨论,不断升华,有效地提高了人际交流的能力,并且在实践中能够认真理解社区护理的真实含义,以利于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培养她们对社区护理工作的兴趣。

2.3加强学生的基本社区护理技能培养。

社区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多学科的'理论知识,还应掌握社区护理的实际操作技能。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在注重临床护理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特殊人群护理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三、结语。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老年人的不断增多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发展社区卫生事业成为解决这一难题最切实有效的方式。积极开展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探索,采取相应的策略,促进社区护理教学的深化改革,努力为社区培养更多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综合实践能力较强的实用型、技能型、全面高素质人才,是社区护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护理教育WPBL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护理学基础》传统的教学方式大体上是采用的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所有的教学活动以教师作为中心,主要采用课堂传授的形式,学生只是对知识有个认知,这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主要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对其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考查,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中职卫生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的首要任务。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能让学生根据教师所选的案例,引导学生在具体实例面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相应提高。通过上面的分析,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最终要求是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使理论与实践很好结合起来。而开展案例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这一新式的教学法是否适合教学需要?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及相关的调查分析,对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进行比较,选择更切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方法。

1.案例的提出。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典型并有代表性的案例。案例的呈现要适应教学环境的需要,教师在教授前的十几分钟内要通过声音、文字、录像等多媒体的形式展现,使典型的病例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患者,女,尿潴留6h,膀胱膨胀,诱导患者排尿无效,患者现在急需解除痛苦。假设你是值班护士,你应该怎么做?在展示完毕后,先让学生们有几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再启发式提出相应的几个问题:(1)导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是什么?(2)如何操作?(3)操作过程注意的问题?(4)如何判断导尿成功?(5)导尿后如何护理及观察?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先进行自学。

2.针对案例,指导学生自学。

教师制定的学生自学的内容必须是与《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相关的内容,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资料室和网络进行资料的检索。在文献相对丰富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制定相关的实验报告册,以备以后学习之用。报告册中应该以病例的形式出现,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书写: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护士在对其患者进行体检后患者进行客观的评估,写出护理诊断意见、护理的目标和护理的措施等。注意在涉及每一项具体操作中都要涉及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对话,学生之间一方充当护士,一方充当患者,注意角色之间的互动。老师在评阅的时候也要注意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对话是否稳妥,这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

3.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开展课堂讨论。

教师将班级的成员分成多个学习兴趣小组,教师要对学生有意识围绕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每一个小组在班里发表看法的时候,全班其余的同学可以根据所学的《护理学基础》的相关专业知识,结合教师指定案例的病情,发表个人观点,当然也允许质疑争辩。如我们还以上面的导尿术问题为例。先让一个小组成员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主要从(1)导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是什么?(2)如何操作?(3)操作过程注意的问题?(4)如何判断导尿成功?(5)导尿后如何护理及观察?这几方面来谈,其余的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在讨论的时候要注意将问题的次序,对于同学们都有争议的'问题,可以拿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来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掌握好课堂气氛,对于争议很大的问题,要安排到另外的课时去进行,避免与教学任务相冲突。

4.及时进行总结。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各组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指出各组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如何使案例分析更加切合临床实际。要求同学在课堂讨论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针对案例分析写出收获及还不明白的地方,案例分析中涉及到的知识熟悉程度以及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来提高案例的分析等。

三、案例教学法的评价。

我们针对我校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相应的护理报告书写考查,年龄16~18岁。学生共计120人。分为两组,一组为传统教学法的学生,一组为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学生。在每章护理内容学习完毕后,向其发放调查问卷,共计120份,回收120份。问卷调查涉及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待案例教学法的态度:

(2)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3)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临床的应急反应能力及应用能力;

(5)语言表达及人际沟通能力等。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持赞成态度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更切合教学实际,能够将理论与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解决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持不赞成态度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学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认为“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更易毕业。我们在对学生的护理报告的书写要求是从病人的病因、临床症状、护理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来谈。对照两组发现,进行案例教学的学生组的优秀率为48%,良好占40%,及格占12%,没有不及格人员;传统教学法的优秀率为26%,良好占27%,及格占38%,不及格占9%.从这里很明显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四、结论。

(1)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护理学基础》的兴趣。

中职卫校的学生为初中毕业生,基础相对薄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很关键的。教师在呈现案例时通过多媒体,很形象生动的将案例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预设的情境中去思考,探索。案例教学法改天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自学时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开发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课堂的讨论也可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尤其是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环境,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3)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回馈社会,护理人员如何能在临床实际中做好本职工作是根本。案例教学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不仅锻炼了其资料检索能力,还能在自学过程中发现课本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面。自学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有选择的进行进修奠定了基础。

(4)案例教学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

中职卫校的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强,对自己的未来没能做出很好的规划。案例教学法中的模拟角色扮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所从事职业的工作程序,明白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基本的操作流程怎样才能做好等。因此,我们认为案例教学法是切合中职卫校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调查报告及考核发现,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系统掌握《护理学基础》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临床实际的操作能力,是值得在中职卫生学校推广的教学方法。

护理教育WPBL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生物课的教学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讲解法、发现法及程序法等。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应用,才能收效。在教学中常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加以运用,如用讲解法进行教学,中间也可穿插一些启发谈话、自学阅读、发现、实验、练习等方法,不过以讲解法为主。

程序题综合教学法也可叫主题分段教学法,它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可在各种学科及课的类型中加以应用,它是吸取著名的程序教学法的原理,结合我国目前的情况加以发展改进创立。程序教学(programmedinstruction)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根据雷西(教育心理学家)的自动学习机而创设的机械程序教学进行。它的原理是根据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桑代克的学习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这种教学机器又叫斯金钠教学机,后来又进一步发展用非机械的程序教材进行教学。程序教学法近年在很多国家中实地应用,效果显著。为了丰富我国生物教学内容,笔者加以改进,主要用非机械的程序教学法,结合讲解、自学阅读、观察演示、检测练习及问题解答等综合方法进行。

程序题综合教学法教学目的明确、逻辑性强、重点突出、循序渐进、学生积极性高,能认真学习,因材施教,反复练习,教师能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又能结合电子计算机进行。

程序题综合教学法的课时计划在课的类型、教学目的,教具上与其他教学法相似,但在教具上要准备程序题图表(可制成挂图形式)及学生答卷等。在教学过程中与其他教学法大不相同。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按次编写程序课题,注意重点难点,课本内容逻辑性等,列出问题。问题要具有吸引力,每一问题或图表作一分段主题挂在讲台上,也可将分段主题写在黑板上,比较节约,大的主题下也可再分小的主题,使学生思考和解答,然后叫学生自行按次阅读教材,使学生自愿或由教师指名答复,必要时进行讨论,再由教师正确总结解答,这样一个题目一个题目的提出,解答讨论总结将教材内容讲完。为了增强理解,反复练习,再由教师提出重点难点讨论讲解,最后可给题目答卷使学主进行书面解答,可使学生互相评分,这种教学法可不留给学生家庭书面作业。

现将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生物”(华师大、上海师大编写,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细胞”一节程序题综合教学的课时计划列下供参考。

1课的类型:

新课。

2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细胞”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异同以及细胞的分裂繁殖和生长。

3教具及器材:

程序题图表(可制成挂图形式)。挂图:虎克像及其自制的显微镜及软木细胞图,现代显微镜,动、植物细胞模式图,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图表,学生书面答卷。器材:西瓜、番茄成熟果实,白菜或青菜(小白菜)叶柄。模型:细胞结构等模型。

4教学过程。

4.1教师在组织教学后,可提问1~2个“绪论”中问题,如什么是生物学,怎样学好生物学等,也可不复习前课直接讲新课。

4.2教师按次出示程序题有关图表,并宣读程序题。

程序题(分段主题)1:细胞是谁人发现的?怎样发现的?怎样才能看到细胞?教师然后使学生阅读“细胞”一节后,讨论、解答、总结。

程序题2:动物和植物细胞结构有哪些?有何异同?教师使学生阅读(1)细胞的基本结构一段课文,然后结合细胞结构图表模型使学生解答,讨论综合题,这一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应加强学习。

程序题3:切割西瓜、番茄等果实时,流出甜味或酸味的汁液或切割白菜或青菜的叶柄流出汁液是从那里流出来的?使学生思考讨论,解答总结。

程序题4:细胞是怎样分裂的?使学生阅读(2),细胞的分裂一段文图(课本11页),进行解答讨论。

程序题5:细胞是怎样生长的?生物都能由小长大,这是为什么?细胞的那些特性和它们的长大有关?使学生阅读(3)细胞的生长一段,讨论解答总结。

程序题6:见课本,细胞的生长下,你知道吗?一段,使学生阅读解答。最后教师可对本课内容重点作一总结,也可出几个题目(书面答卷或板书)使学生解答,互相评分。

案例教学法护理教育论文

4月1日下午3:00,我院在办公楼三楼会议室进行了2015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安全警示教育培训,全体护士参加了此次培训。

会上,护理部封秀花主任对2012—2015年第一季度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了汇总反馈,对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意义、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类、分级及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了详细解读,同时对近年来发生的用药错误、压疮、管路滑脱、跌倒等多项不良事件进行了案例分析分享。

会上要求各科室进一步组织学习,真正认识并积极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加强和改进护理安全管理,增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将护理安全理念、态度和行为付诸于每天的工作之中,有效防范护理风险,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健康教育医院护理论文

摘要:目的对甘肃省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自拟调查问卷,对全省20家医院的行政人员、护士及患者进行调查,总结存在的问题,了解甘肃省医院健康教育现状。结果仅15%的医院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规划和工作计划;护理人员少、无任何考核与肯定机制、对健康教育重视不够、缺乏相关知识和沟通技能是健康教育难以实施的主要原因;91%的患者非常需要疾病治疗、康复相关的高质量的健康教育。结论甘肃省医院目前护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大多数医院没有规范的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没有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医院;护理;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一门涉及医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学科,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是检验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贯穿于患者从入院至出院的每一个环节。健康教育对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关系患者的恢复程度,但目前各医院健康教育都流于形式,没有规范系统地实施。为了解我省医院健康教育实施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规范化的实施方案,满足患者需要,推动医院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2],我们于3月至2月对省内20所医院护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找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实施建议,为制定甘肃省医院护理健康教育实施工作规范、工作细则、考核标准等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3月至202月在全省204所医院(其中三级医院37所,二级医院167所,注册护士40668人)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东、中、西、南4个区域抽取二级及以上医院20所,就其护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每所医院抽取100名护士、100名患者或其家属,采取自行设计的统一问卷进行调查。

1.2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甘肃省医院护士健康教育调查问卷,甘肃省医院护理健康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调查问卷,甘肃省医院患者或家属健康教育调查问卷。每部分问卷有若干问题,调查者逐条询问后如实填写,遇见被调查者不懂或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可不予回答[3~5]。

1.3资料质量控制。

对工作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和培训,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逐项核实,就存在逻辑错误的'资料进行再次收集,确保资料真实可靠。

1.4统计学处理。

将问卷录入excel表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

2结果。

2.1护理人员调查情况。

发放问卷份,调查护士949人,护师801人,主管护师250人;中专学历552人,大专学历1288人,本科学历160人;工作年限5年800人,5~658人,10年542人。通过调查,发现工作5~10年的护理人员及高学历护理人员能够利用自己的护理知识和工作经验开展少量健康教育工作,而护理人员少、无任何考核与肯定机制、健康教育重视不够、缺乏相关知识和沟通技能是健康教育难以实施的主要原因(见表1)。

2.2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调查情况。

调查医院20所,发放问卷20份,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100%。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医院不重视健康教育,没有将其列入医院规范的诊疗及考核内容中。

2.3患者或其家属调查情况。

90%以上患者希望医院能提供与疾病诊疗相关以及对康复起到帮助作用的高质量、效果好的健康教育。

3讨论与分析。

3.1存在问题。

3.1.1医院管理层重视不够。

医院管理层没有意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临床意义,没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建立健全规范的实施过程以及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所以,临床护理人员也难以认真、规范、有效地实施健康教育活动,仅从患者需要角度随意讲解,难以真正发挥健康教育在护理乃至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6]。

3.1.2没有足够的健康教育时间。

调查发现,不同职称、学历及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均认为没有足够的健康教育时间。说明护理工作繁忙、任务重、人员编制不足是影响健康教育实施的又一原因。

调查发现,护理队伍中28%的是中专毕业生,而有些高学历也是工作后通过继续教育取得的,所以部分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意识淡薄,且知识结构较局限,如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知识缺乏。现在的医疗是以人为本的医疗[7],医疗护理模式也需要发生转变,应以患者为中心,以健康为重点,实施高效规范的健康教育。

部分医院开展的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无个体化内容,仅为入院介绍、住院须知、手术须知等,教育内容、方式、效果有待于改善[8],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育内容教条,没有个体化内容,不能针对患者的病情及个人需要实施;(2)教育方法单调,无形象、通俗、高效的手段,仅是简单的说教;(3)缺少健康教育效果监督、评价体系。

3.2解决策略。

3.2.1加强医院管理层面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作为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投入少,治疗效果好,符合目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要求与趋势,对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患纠纷及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均有积极意义。因此,要转变护理模式,使健康教育根植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让患者享受高效、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医院应该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建立规范、科学、完整的健康教育程序及考核评价体系,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使健康教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健康教育贯穿护理工作始终,贯穿于患者入院至出院的每一个环节,而且制定效果评价考核指标[9]。

(2)病区。

应将健康教育内容程序化、日常化,分解到各班工作日程中,落实执行。护理部应该制定健康教育考核指标,对实施情况加以监督考核,并列入护理质量考核体系,以使健康教育逐步推进、深入开展。

3.2.2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水平。

(1)全面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满足患者需求。加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知识及技能培训,加强对护理人员尤其是护师以上人员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养一支能承担医院健康教育任务的护理骨干队伍。

(2)调查发现,部分护理人员学历低、工作年限短,掌握的知识偏重医学,缺少相关心理及健康教育知识,对健康教育认知不全面,教育意识淡薄[10],应引导其学习一定的健康教育技巧,理解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参加院内外培训、各种讲座重点对护师以上本科和大专学历护理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强化训练,使其基本掌握有关行为科学、传播学和预防医学的知识与技能,成为病区开展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

3.2.3解决护理人员少问题。

调查发现,健康教育时间不够,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数量不足,这也是医院长期存在的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院建院理念转变,需要逐步解决人员编制问题。同时,护理人员应该正视暂时的困难,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缓解工作压力,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尽管病区健康教育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但教育效果均不佳,内容形式都有待于完善。

(1)各科室及病区应该根据不同疾病、患者特点及要求制定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宣传手册、板报等,添置视听器材,如投影仪、幻灯片、录像和光盘等,选择适合的宣传方式,使患者获得规范、具体、完整、有效的健康教育。

(2)病区应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形式,制订专科疾病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强调入院后、手术前后、特殊治疗前后、特殊检查前后及出院前的健康教育。

(3)做好系统分析,开发适合工作实际的软件系统或将其融入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中,以实现计划与动态调整相结合、信息高效并符合个人喜好、规范且效果可靠的目标[11]。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医疗活动,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已成为医院管理的一部分。健康教育需要同评价诊断、治疗一样严格实施、评价考核,以尽快落实医院以健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主题。要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创建健康促进医院示范点[12],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共同行动,营造有益健康的医院环境,努力探索有效的教育形式,积累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参考文献:

社区康复护理教育论文

我国基层社区的护士大多文化水平在中专或中专以下,甚至有调査表明,当下大概有30%甚至更多的非护理专业毕业生也在从事社区护理的工作,而在上岗之前接受过社区护理上岗培训的更是不及60%。我国目前基层社区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仍处于一个低层次中。目前我国的社区护士大多都没有经历过有保障的系统全面的教育,致使其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并没有显示出其应该发挥的作用。培养出更多的具备良好素质和实用技能的全面人才,与社会体系相配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社区护理方面人才缺失、进步缓慢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才可能会带来社区卫生事业良性且迅速的发展。

1.2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社区护理事业无论是教育的起步还是整体的发展都比较缓慢,社会并没有相对的发展出高质高量的师资队伍以适应这种变化,因此师资队伍结构存在很多不合理性,例如师资缺乏、结构不合理、总体学历较低的现象。另外由于社区护理教育并没有引起社会上大多数人的重视,也很少有优秀的人才参与到社区护理工作中去,导致社区护理缺乏进展、相关领域知识缺乏更新、知识系统陈旧。

1.3实践基地尚不完善。

当下国内各大护理院校已经开始着手建设并且一步步完善社区护理的教学基地,各大院校的教学实践基地无论是在质还是量上都各有其可圈可点之处,但是也各有弊端,例如管理松散、没有实际作用的"挂牌式”等,对此行业内也并没有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这很容易造成相关的实践教学基地运作不规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不利的长远影响。除此之外,课程不完善、资金不充足也是导致社区护理教育发展不畅的主要原因。相比国内的社区护理教育现状,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对此都拥有非常完善的以髙校教育为基础、毕业后培训的培养体系,大部分的社区护理人员学历髙、素质好;政府的医保体制也为其提供了非常良好的运作情况。相对的,在我国乡镇等医保体系不发达的地方,医疗补偿不足已经成为了一个公共性的问题。正因如此,我国的社区护理发展更加举步维艰,同时也对我国高等院校的护理教育有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采编精致的护理教育论文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的发展,人文关怀越来越受重视。在高职护理专业中,逐渐增设了护理人文、人际沟通等人文课程。但是,高职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还有待提高。笔者认为,应在专业课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充分融入人文关怀教育,将人文理念贯穿在护生学习的始终,加强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注重培养其人文关怀能力,使护生更好地理解服务对象,以期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人文关怀。

一、中医护理的人文关怀特点。

1.中医护理的形成与发展蕴含人文精神。

中医护理历史悠久,与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中医学虽未明确将医、药、护进行区分,但是中医历来强调“三分治疗,七分调养”。“调养”即护理,所以中医护理实际上一直融合在中医体系内。早在原始社会,洞穴群居的人类就已形成“家庭式”的照护,达到减轻病痛的目的,后来提出了起居饮食护理、精神调摄、服药护理、养生和预防等。另外,中医史上还有一批具有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的“神医”。比如,东汉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每月初一、十五大开衙门,不问政事,在公堂上为百姓诊治疾病;明代李时珍,亲自采药、煎药,为患者喂药,关怀体贴病人;当代的邓铁涛、周仲瑛、朱良春等“国医大师”,他们品德高尚、医术高超,受社会广泛赞誉。

2.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与整体护理的一致性。

中医护理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护”。中医的整体观认为,人与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应把人看作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重视自然和社会对人生理、病理的影响。中医的整体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现代整体护理理念相一致。

3.中医护理方法多样,注重情志护理。

中医护理方法包括生活护理、情志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等。“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中医认为人的情志与健康和疾病关系密切,“怒伤肝、喜伤心、悲忧伤肺、思伤脾、惊恐伤肾”。临床护理时,可以通过疏导宣散、移情易性、情志相胜等方法,及时化解患者沮丧、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

4.中医护理技术体现人文关怀。

中医护理技术丰富多样,如艾灸、推拿、拔罐、刮痧、耳穴、足疗、贴敷等,具有操作简单、创伤性小、安全性好、疗效独特、患者乐于接受等特点。选取合适的操作,可以帮助患者有效地减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二、中医护理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

1.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灵活采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加强人文关怀理念的构建。介绍中医护理发展简史时,可通过小组讨论,收集介绍古今名中医悬壶济世的事迹,通过这些事迹,对护生进行感染和号召。中医护理方法,可用案例分析法,让护生针对具体患者,制订护理计划,给予生活上的照料,指导其饮食、煎药、服药,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疏导。中医护理操作时,可设置情境、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病房,进行拔罐、刮痧等护理操作,指导学生在操作前评估病情,协助患者摆放体位,保护患者隐私;操作中注意患者安全,询问患者感受;操作后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采用这些教学方法,让护生学会耐心倾听,关注患者需求,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安排见习,护士言传身授。

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安排护生到中医院进行见习。医院病房的环境设置、病床布置、标牌文字、墙面展板,都蕴含着人文关怀的元素。同时,临床带教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使护生耳濡目染。

3.走进社区,服务广大群众。

组织护生参加社会公益服务,如社区义诊活动,为社区群众进行健康宣教,开展推拿、拔罐、刮痧等操作。通过志愿服务,加强护生自我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人文修养。

4.及时评价,凸显人文考核。

在教学过程中,对护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在理论和操作考试中,加强人文考核;课程结束后,通过成绩分析、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人文教育的效果,从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通过在中医护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可以帮助护生强化人文关怀的服务意识,设身处地地理解患者的病痛和需求,更好地照顾患者,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满足今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满意程度。

社区康复护理教育论文

20xx年康复科是夯实基础的一年,20xx年则是康复科全面发展的关键之年。为了康复科的和诣发展、增强可持续竞争力,特拟定20xx年主要工作计划。

一、工作重点及工作思路。

20xx年工作重点是继续抓好门诊康复科运动作业疗法室建设;做好横向联合,拓展脑损伤、神经损伤等伤病的功能训练;稳定疼痛性疾病及颈肩腰腿痛疾病的诊疗工作;着力建设康复科病房、规范发展康复科病房管理;切实抓好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全面启动中医治未病、天灸、亚健康服务等工作;积极开展康复预防、康复治疗等全面康复、完善康复工作体系和服务网络,广泛联系各科专家传播康复信息,普及康复知识;加强业务学习,力争创出科室特色与品牌。

二、工作任务及措施。

1.定期到其他科室查房,了解病人康复情况,指导相关科室医师开需要的康复治疗项目,指导本科人员制定康复计划及实施。本科医师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适应证,向其他相关科室医师推介本科特色。

2.有计划对本科医师进行全面康复培训,做到康复理论和康复治疗技术每周一小训每月一大训,以提高每位医师的康复理论及康复治疗技术水平。

3.全面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吞咽障碍治疗,拓展脑损伤、脑瘫、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有计划地开展慢阻肺、心脑血管疾病等内科病的康复介入。

4.在院内外宣传康复项目特点,治疗效果,提高社会各界康复意识。通过病人及时反馈的意见与建议,及时改正我们工作当中的不足,以提高工作质量与服务。

5.对疑难病人进行科内讨论,以提高治疗效果增进康复医疗技术水平。

6.劳务酬金实行二级分配,以工作量为主,结合岗位工作、职称、病人满意度综合考虑。

7.加强住院部病人管理,实行有康复特色的病房管理模式。由科主任、护士长全面组织实施管理方案,科内人员分为病房管理组、现代康复组、传统康复组、康复护理组。

病房管理组:cc医生、cc医生负责管理具体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书写病案、康复评定、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现代康复组:由病房管理组分担一部分、郑cc负责进行物理治疗和作业疗法、言语矫治;由区淑环负责物理因子治疗。

传统康复组:周cc负责针灸、推拿、拔罐、小针刀、药敷等。

康复护理组:护士发挥康复护理优势,开展有康复特色的护理和康复宣教。

8.加强门诊管理,门诊为康复科的窗口,负责为病区输送病号。门诊医师接诊病人,开出治疗单或联系住院,交由科内统一安排,其他科室介绍病人到我科,由我科统一安排治疗。

9.加大科室人员培训力度,争取领导支持,协调科内人员到康复医学相关科室如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外科轮转,学习相关处理知识,加强科间联系。每年选派1~2名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10.积极引进高素质的康复人才,尤其是康复治疗师,按摩师,以利更好开展业务。

1.年度工作计划。

2.党支部年度工作计划。

3.护士长年度工作计划。

4.工程部年度工作计划。

5.工作计划。

6.连队党支部年度工作计划。

7.物业保洁年度工作计划。

8.护士年度工作计划。

9.2017村年度工作计划。

10.工作计划。

社区康复护理教育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人民对于康复社区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加强对社区内外环境和不同程度患者心理的分析,深入了解患者的需求,总结现有的问题,促进康复社区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为康复社区的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康复社区;环境;心理;需求;人性化。

引言。

1社区基础研究。

1.1相关理论概念简述。

(1)环境行为学理论。其主要是分析人的行为和外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并结合起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同时,还加强对人们行为的研究,从而对康复社区内外环境设计提出有效的指导建议。[2]人的行为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人的行为会对环境造成一系列的影响,环境也能够对人的行为造成一定的改变。所以,对于医疗康复社区内外环境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动态的平衡,使得社区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心理以及行为上的需求,使得患者的个人状况能够得到良性的发展,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2)人体工程学理论。人机工程学主要是针对人、机、环境三者。为了创造出对于人和机更加和谐适宜的环境,要深入研究人、机、环境三者的整体关系。在康复社区室内环境设计时,要充分体现社区是为患者服务的理念,针对不同的患者使用,能够让患者从社区内外环境的设计中得到其自身生理、心理和环境与设施的和谐关系。(3)医疗康复。医疗康复主要是指为了能够帮助不同程度的病、伤、残患者以专业的医学方案最大程度以及最高效地恢复的方法。

1.2康复社区内外环境要素。

康复社区内外环境设计涉及的要素十分广泛,包括空间、环境等要素。其中,环境要素最为重要,社区内外环境要素包括了一系列的相关因素,康复社区中所有的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营造出理想的康复社区内外环境。1.3使用者心理不同程度的患者意识和行为有所不同,人的意识、行为和环境存在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关系(如图1)。首先,人自身的需求和所处的特定环境影响其行为。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主要取决于自身因素和其所处的环境,当然,环境对于人来说也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三者属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社区康复护理教育论文

社区护理学并不是一门单一课程的学科,它是一门非常多样性的应用类学科,因此,针对办学层次方面,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片面的去强调理论知识,更多的要去考虑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实用性。很多高等院校也开设了社区护理的课程和相关的专业,在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的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社区护理方面的总体文化水平。但是在专业定向的方面,社区护理教育并没和临床护理等相关的专业进行非常细致的划分,还需要细化和一定的明确。

2.2师资队伍方面。

近几年,我国部分医科高校的教师以及相应的社区护理人员被派往在社区护理领域发展较为完善的发达国家进行实习和进修,部分有能力的单位也邀请国外相关领域的专家来我国进行培训和讲学,通过这样的'方式更新了教师以及护士的专业理念。?尽管目前基于我国实际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仍然不能大范围的实行,但是,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已经有了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2.3实践基地方面。

我国目前迫切的需要对实践基地单一局面进行调整和改变,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职能,拓宽社区护理服务范辑,提高整体社区护理水平。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基本上已经拥有了比较规范的社区服务中心,已经初步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比较标准的社区服务中心能保证髙校学生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实习,对未来的社区护理服务进行规范。也有一些教学改革比较先进的地区,在教学过程中已经进行了从学校到医院再到社区的一体化联合培养方案,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毕业之前进行几个月的护理实习,在实践中对社区护理进行规范化的教育。

3结语。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医学模式的进步和整个社会的变化对社区护理服务的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我国目前已经形成初步的老龄化社会,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将成为基层医疗体系的主要受众,这一群体的扩大对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作为基层医疗体系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卫生机构也即将成为这种压力最大的纾解,因此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社区护理人员也将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护理教育中双轨教学实践论文

1.1.1强化临床专业知识与能力。

理论课教师同时教授相关临床课程是对课堂和临床学习最好的结合方式。理论教师通过定期的教授临床或实验课程、参与临床进修学习来加强临床专业知识与能力。比如参加医院在职的、普遍的基本技能或者实践等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如临床护理核心课程、高级心脏生命支持等,能够保证教师掌握临床当前的标准、政策和程序。教师通过对学校和医院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链接。

1.1.2积累临床教学经验。

理论课教师需要阅读临床书籍,观看指定的临床技术视频,能够更好的将实践内容和理论知识、案例研究融合在一起。技能教科书通过提供具体步骤、应用实例和循证实践来说明理论概念。例如:当教授病人出院的相关内容时,技能教科书通常包含了出院计划、健康教育和家庭护理等。同样,理论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课堂讲稿、课程材料和当前研究的文献来支持帮助临床教师。这样能保证临床教师收集与当前理论相对应的适合病情的护理经验和计划。

1.1.3掌握课堂授课技术,融入游戏和艺术理念。

对理论教师来说课堂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手段。能够鼓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应用观众响应技术如互动课堂反应系统(iclicker),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益处。教师可以选择或设立问题,促进复杂概念的合成和应用,这有助于学生发展先进的推理能力。使用这种技术,教师可以立即澄清错误的理解,增强学生理解力。描述理论概念可以用视频和照片,例如:术后护理的授课中,放映一个关于病人自控镇痛设备的简短视频可以提供概念性知识、临床技能和床旁技术之间的相关联系。另一个课堂策略是使用电子病例系统来突出实践相关的特定主题,如记录评估数据,分析生命迹象的趋势,或检查医嘱用药等。

1.1.4虚拟仿真教学,引发学生反思和反馈burns。

发现理论授课中应用仿真模拟可以显著提高学习能力。理论教师进行模拟教学呈现课堂和临床之间连接。同样,模拟教学的经验教训可以反馈回课堂,包括模拟设计,实施和汇报会议。反思和反馈对学生理解能力是重要的,虽然理论课程内容紧凑,可能会限制学生反思的时间,教师可以应用网站的剪辑视频帮助学生思考全面的护理干预过程。教师应该与临床教师共享相关的网站,在与学生的临床讨论中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反馈。

1.1.5编排临床故事引入课堂,设立虚拟问题和情景。

邀请临床教师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临床故事与经验教学,或通过电子通信,使学生能够在多种经验和观点中有所收获。在教室里使用案例研究也能提供现实问题来促进批判性思维和临床推理能力。让学生完成一个场景或在线案例研究可以让学生把课堂的概念运用到实践中。临床教师分享这些案例可以帮助将学生的思路引入临床情景中。

1.2临床教师的策略。

1.2.1加强理论教学指导。

临床教师必须不断的努力,在复杂混乱的环境下,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时尽量多给以机会并平衡学生的多重学习需求。尽管许多临床教师都是投身于教学的医院护士,他们可能还没有对转变成教育者角色做好准备,需要理解怎样将实践经验与当前的理论课程相结合。应该给他们理论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请他们来听课,亲自了解主要的教学理念,观察一节课是如何进行的,并领悟学生的课堂管理。

1.2.2开展临床会议和讨论。

临床教师,尤其是新角色或兼职教师,经常需要参加备课前、后的临床会议。这些临床会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交流话题和反思性学习的机会,来促进理论概念与实践的连接。

1.3课程协调员的重要性。

1.3.1促进理论教师和临床教师间的有效沟通。

安排学校实训部一个教师作为学校和临床教师的协调员,协调员首要任务是促进理论教师和临床教师间的有效沟通。兼职教师刚开始接触教学,需要了解与护理教育相关信息,如教学程序、考试安排,教育技术。协调员为新任职的临床教师提供课程标准,包括评估工具和课程资源,如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在线视频等。网络课程资源共享是新任职临床教师掌握教学技术和适应教师角色的有效途径。使用整合的网络共享资源,包括临床表格、任务、模拟材料、护理计划,讨论等,确保临床教师和学生有同等机会获得资源。由于网络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可能花费很多时间,协调员负责承担这些网络资源的管理工作。

1.3.2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进度协调员需要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进度。另外,协调员负责提交实验室使用申请、设备/仪器申请。同时,协调员与其他实训工作人员一起协助新任职教师进行角色的适应和定位,对其进行虚拟仿真教学和给予任务报告指导。

1.3.3组织和安排团队会议。

协调员需要组织和安排团队会议(理论教师与临床教师组成)。每学期会议开始,协调员需要将新入职临床教师和有经验的导师相匹配,对临床课程设置提供建议与指导。临床会议前后预留一些时间进行头脑风暴讨论,鼓励临床教师带来新的想法和素材。会议结束时,分享学生课程评估的结果(理论和实践),并决定对该课程进行维护还是修订。整个学期,协调员负责与临床教师随时保持联系,确保解决特定问题。

2.总结。

大部分国家的护理教育面临着类似的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问题,不能将理论和临床有机结合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片段化。成功的将理论和临床衔接可能会对未来临床护理具有潜在的积极作用。

高等护理教育模式论文

国外跨文化护理教育研究热点集中在如何完成文化能力教育与现有课程整合,以及辅助教学策略探讨。一个具备文化护理能力的护士才能够与不同语言、文化、宗教、性别、种族、残疾、年龄的人进行有效沟通,所以,应该培养护生一系列技能、知识、态度、观点和实践能力以强化文化护理能力,建立积极的治疗性护患关系。文化能力教育目前在美国、澳洲等多元文化特点显著的国家已被视作正规护理本科教育项目的基本内容。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性文化能力学习策略,境外学习项目(studyingabroadprograms)或文化浸入(culturallyimmersion)可以将学生置于完全不同于自身文化背景的国外环境中,帮助学生理解健康与文化关系,有利于学生自身和专业能力的发展,增加文化敏感性(culturalsensitivity)和文化能力。reid-searl等对前往泰国进行志愿护理实践的澳洲大学生进行质性访谈,发现学生沉浸在完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护理实践,在当地医疗资源紧缺、设备落后的情况下,深刻体会到护理本质-照顾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文化渴望(culturaldesire)。

2我国加强跨文化护理教育的必要性。

2.1我国跨文化护理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

跨文化护理教育是培养并提高护理人员文化能力的重要措施,但基于我国普通话在全国的推广,目前我国护理教育领域尚未认识到跨文化护理教育的重要性,只在部分院校涉外护理专业零星开展多元文化护理等选修课程,以多元文化背景知识层面教学为主,无法真正培养护生的文化能力。有研究表明,我国护生对多元文化的态度及多元文化护理认识不足,亟待引入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探索有关多元文化护理课程的改革模式,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等。

2.2我国本土跨文化护理学习需求突出。

国外的.跨文化护理主要是从国家层面出发以不同国籍、种族的病人为研究对象,但从广义上说,多元文化护理既包括适应不同国家和种族的跨文化护理,也包括适应个体文化差异的跨文化护理。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分布广,方言、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各有不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外交流增加,地区间、境内外病人和护士的流动也趋于普遍,护士的文化能力对提升病人满意度和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十分关键,以广东省为例,赴粤就业的外省护士多遭遇过因为不理解粤语与不会说普通话的老年病人出现沟通障碍,而这种文化障碍多由护士个人克服,未得到高等护理院校和医院机构的足够重视和培训支持,增加了非粤语背景优秀护理人才在本地区就业的难度,笔者建议作为高校应认识到护理学生对跨文化护理的学习需求,了解他们在跨文化护理能力发展过程中认识、实践和情感方面的障碍,通过针对性的课程和培训增强其与粤语背景病人和同事沟通的自我效能感。

社区康复护理教育论文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总的康复医疗计划下,为达到全面康复的目标,紧密配合康复专业人员,对残疾者、老年病、慢性病而伴有功能障碍者进行除基础护理以外的符合康复医学要求的专门护理和功能训练。随着社会的发展,康复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康复护理技术是以康复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而设计,共包括康复护理工作入门、康复护理评定、康复基本护理技术及康复临床护理技术四个项目。

一、重点介绍康复医学、康复护理的概念和康复护理程序等内容,旨在使学习者对康复护理工作形成初步认识。

二是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评定,包括残疾评定、躯体功能评定、语言功能评定、认知心理评定和生活质量评定。

三、重点阐述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障碍、心理康复、康复工程技术、中医疗法等康复基本护理技术。

四、重点介绍脑卒中、颅脑外伤、脑性瘫痪、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病损等神经科疾病的康复护理,骨关节病、颈肩腰腿痛、截肢等运动科疾病的康复护理,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癌症、糖尿病等内科疾病的康复护理技术。

1)基础护理:康复护理首先应完成生活上的护理和有关基础医疗措施,即完成基础护理的内容。

2)执行医嘱:准确执行康复医嘱,这是完成康复医疗计划的保证。

3)观察病情: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和残疾的动态变化以及康复医疗的效果,及时向康复医生反映。

1)护理对象:康复医疗主要对象是残疾者和慢性病人,他们存在着各种动能障碍,这给护理工作提出了特殊的任务。要为患者多方面服务,尊重患者的人格,不论其残疾程度如何,均应一视同仁不能有任何岐视或厌恶。

2)护理目的:康复护理首先要完成与一般护理相同的目的,即使患者减轻病痛和促进健康。此外还要预防残疾,减轻残疾程度,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和活动能力,使病人早日回归社会。

3)护理内容:除一般护理内容外尚有:观察患者的残疾情况以及康复训练过程中残疾程度的变化。并认真做好记录,向有关人员报告。康复训练是综合性的,如药物、理疗、作为护理人员的'我们,要多观察、多和其进行沟通交流。躁狂的病人对其周围的人,包括同室病友以及周围的医护人员易造成伤害,当然也包括自身的安全。在情绪严重不稳定期,我们要更多的给予保护性约束。

精神科病人多是药物控制,所以对其服药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在精神科治疗上一定要防止病人藏药。如果病人藏药不吃的话,病情得不到基本的控制;如果病人把藏起来的药顿服,后果更严重,可以导致药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精神病人和一般的患者不同,他们没有自知力,连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也表述不清,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充分维护他们的自尊。

在精神科工作这么久,并没有感觉到他们可怕,反而更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和纷争,我的人格跟着他们简单起来,我会做一名合格的护士,不辜负天使的称号。

无菌操作技术和护理教育论文

无菌操作用于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组织或其它无菌范围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无菌制剂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

无菌制剂按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采用最终灭菌工艺的为最终灭菌产品;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为非最终灭菌产品。

1提倡洁净室中要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操作。

1.1发菌量。

洁净室内的发尘量,产品、材料等在运送过程中的发尘与人体发尘量相比,一般可忽略;发尘主要来自人,占90%左右。

动作时的发尘量一般达到静止时间3-7倍。

工作人员产生的污染:人类每分钟脱落约1000片皮肤(平均大小为30*60*3微米);人类的头发一直在脱落;人类以0.9m/s的速度行走时每分钟将产生5000000个大于0.3微米的微粒;人类静止和坐立每分钟将产生10000个大于0.3微米的微粒;人类在头部和躯干做动作时每分钟将产生1000000个大于0.3微米的微粒。

洁净室内当工作人员穿无菌服时:快步行走时的发菌量为900-2500个/min.人;静止时的发菌量一般为10-300个/min.人;躯体一般活动时的发菌量为150-1000个/min.人;无口罩发菌量:有口罩发菌量1:7~1:14;穿平常衣服时发菌量3300~6个/min.人。

一般规定洁净室内无菌衣人员的静态发菌量一般不超过300个/min.人,动态发菌量一般不超过1000个/min/人。

1.2相关规定。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修订版:第三十三条,参观人员和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特殊情况确需进入的,应事先对个人卫生、更衣等事项进行指导。

第二十条,洁净区内的人数应严加控制,检查和监督应尽可能在无菌生产的洁净区外进行。

第三十七条,操作人员应避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的表面。

第二十四条,更衣和洗手必须遵循相应的书面规程,以尽可能减少对洁净区的污染或将污染物带入洁净区。

第三十七条,操作人员应避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的表面。

第二十四条,更衣和洗手必须遵循相应的书面规程,以尽可能减少对洁净区的污染或将污染物带入洁净区。

2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违反无菌操作的现象。

使用过的手套乱放、脱去手套的手不经消毒便去开门、挤压工作服、奔跑、大声呼喊除非确实需要、灭菌后的西林瓶倒下,手臂伸在敞口的西林瓶上、戴手套用手接触表面及物料、在感冒或在其他疾病期间进入洁净室、在洁净室内戴首饰和手表、在工作台上滑动物品、靠在表面上、通过洞口、进出口或气闸进行交流、打喷嚏、触摸地板。

3原因分析。

无菌意识不强。

无菌培训内容多是微生物学对无菌操作少。

在设备出现小的故障时,操作人员会做一些非正常的操作动作,违反无菌操作的行为时有发生。

4解决办法。

反复进行无菌概念的培训,并根据生产实际,制定详细的无菌操作规程。

无菌操作人员的更衣可能是非常大的微生物污染风险,人体污染源在更衣过程中很有可能污染无菌服。

因此,两套无菌服非常重要,外面的无菌服要求严格做到在无菌的更衣室更衣,并且确保不被人体污染。

无菌室必须限定进入的人数。

人员数量应该经过验证证明对无菌环境的相关指标没有影响才能确定最大的人员数量。

洁净室人员的一切行为规范,都必须符合无菌操作原则,任何操作方式不得影响产品的无菌性。

非生产人员在更衣过程以及无菌生产区域的操作等很有可能会给无菌生产区域带来微生物的污染。

因此应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进入无菌生产区域,如果需要进入,应该经过仔细培训并有无菌生产区域人员带领和监控。

设备的正常运行非常关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是操作人员减少非正常操作的主要保障。

5讨论。

无菌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生产过程的高风险性,如何控制质量风险,是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必须强化操作人员的无菌观念,并对操作人员的无菌操作进行监督,建立操作人员的利益与产品质量挂钩的机制,是保障无菌药品的无菌性的有效方法。

由于操作规程中不可能事元巨细,必须建立良好行为规范。

关键区域的良好行为规范要求应包括:尽量减少进入洁净区的人数和次数;仅用无菌工器具接触无菌物料;人员在进入无菌区域前应用无菌的消毒剂(如酒精)消毒双手,待消毒剂挥发干后方可进入无菌区域;每次接触物品后应对双手进行消毒,晾干后进行下一步操作;进入关键区域后应定期检查着装;着装要求正确的洁净服尺寸,穿戴未破损的洁净服,不涂指甲油,不能化妆,不能戴首饰,不能混淆洁净服类别,不戴手表。

从减少微生物污染风险角度而言,建议戴手套和戴口罩在穿好内层无菌服之后进行,然后再穿上外层无菌服。

姿势的要求:使身体远离产品,不能挤压工作服,不能靠在表面上,身体站直以最小化破坏气流,保持手臂在腰线或以上。

动作要求:避免不必要的动作,当不参与工艺操作室,动作平稳、准确、平滑,不能奔跑,操作者应站或坐。

行为要求:不能触摸地板。

当有物品跌落,如果不会产生风险的话可以在清场时去除,在关键区域中的任何时候,双手都不应接触地面等。

讲话要求:不能通过洞口、进出口或气闸进行交流,无不必要的谈话,不能大声呼喊除非确实需要。

参考文献。

[1]周敏,曹江华,孟泉科.药品生产的风险控制策略探索[j].山东化工,(2).

[2]宁黎丽,邵颖.对眼用制剂无菌要求和灭菌工艺的思考[j].中国新药杂志,(9).

[3]李远文,宋志德.加强无菌制剂现场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安徽医药,(3).

[4]邵俊狄.无菌环境的粒子动态控制和监测[j].上海医药情报研究,(3).

[5]黄怀元.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管理探讨[j].中国药事,2009(1).

[6]陈震文,陈纪鹏.谈中药企业非无菌制剂的gmp认证[j].中成药,(8).

[7]徐影,何立波,刘小军.无菌制剂生产环境甲醛熏蒸灭菌的验证[j].天津药学,(4).

[8]缪德骅.总结经验,把我国的gmp修改得更好[j].上海医药,(3).

[9]王培,臧恒昌,曾英姿.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j].中国药学杂志,2011(13).

[10]霍秀敏.无菌制剂的灭菌方法和灭菌工艺的验证[j].药品评价,(6).

[11]白荣.无菌制剂生产中常见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医药,2007(2).

[12]郑珂.无菌制剂生产设备在线清洗与在线灭菌的重要性探讨[j].齐鲁药事,2009(5).

[13]丛佳.欧洲共同体gmp补充指南[j].中国药事,1990(s1).

无菌药品生产无菌保证的【3】。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最新出版的药品控制对于无菌生产的变化和要求最大,也对其提出了新的看法和认识标准,从而对药品的生产控制和产品质量提出了保证依据。

本文就无菌药品生产中各个无菌控制环节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工作和控制要点。

药品生产控制和产量质量有更好的保证,中国制药企业正面临着新一轮无菌控制水平提升的挑战;然而很多药企为了通过认证,不得不投巨资改造环境,并对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但是仅有硬件的更新还远远不够,如何正确理解“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按照法规要求合理地设计生产工艺,优化生产过程控制,顺利实现新版gmp的认证要求,从细节入手,切实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一、无菌药品概述。

新世纪以来,随着无菌药品的不断增多,相关企业和单位在工作中逐步对无菌药品的生产保证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认识,同时在工作中的过程不断提升整体无菌保证能力和控制水平,从而解决无菌药品生产中存在的各种操作风险和细节性问题,有效的控制其生产质量和效益,从而做到真正的实现无菌药品的生产要求。

1、无菌药品概念。

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包括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

2、无菌药品的制药要点。

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

生产人员的技能,所接受的培训及其工作态度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因素,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设计并经验证的方法及规程进行,产品的无菌或其它质量特性绝不能只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包括无菌检查)。

二、无菌药品生产保证研究。

无菌药品生产在目前的制药领域中最受人们关注,是当前制药领域中最为关键和重视的一部分和工作模式。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对于无菌药品的生产器械、工作人员和物料在生产之前都需要采用相关的灭菌措施和方法来进行灭杀和消除各种微生物与病菌,从而保证无菌药品生产的质量、持续进行,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同时有效的保障药品生产质量和药效要求。

1、生产原则。

药品在生产中,其最终目的在于为人类生活和身体健康提供高质、高效的药物体系,从而形成一套综合性、完善的制药体系。

因此,在目前的制药生产中,我们需要满足其使用用途和预定的功能发挥要求,尽可能的降低其中还有包含的各种微生物元素,使得其中各种微粒和污染物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控制与处理,从而使得其形成无菌或者没有其他污染的一种工作模式和工作体系,也是当前生产中最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一种内容方式。

无菌药品特别是各种输液、注射剂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其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的产品,因此要对于洁净区工作人员、工作环境以及各种设备和装置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在各种物料进入之前要提前做好处理和消毒、在生产的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原则在于防止各种污染源的产生与出现,特别是相关人员或者物料,更是要严加控制,建立严格的岗位控制理论和控制体系,从而使得无菌制药能够达到预计标准和要求。

2、生产工艺分类。

在目前的无菌药品生产中,将其生产工艺按照目前的设备和用途进行分析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第一类主要是采用最终灭菌工艺形成的最终灭菌产品,也是工作中最终形成的一种灭菌药品;部分药品在生产的过程中是以无菌生产为主的生产措施和方式。

3、生产控制要点。

3.1遵循国家规定要求。

在当前最新颁布的gmp规定和实施基础上,确保无菌药品的使用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以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也是工作中必须从生产管理抓起的一个工作重点模式,同时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牢牢抓住有法必依、照章办事和有据可查的工作模式,这种生产措施和工艺的应用对于实现无菌药品生产质量十分关键和重视,成为整个制药工程抓奶哥最受人们关注和重视的一部分。

在目前的制药生产工作中,做到相应的依法、执法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环节,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对于生产工艺的规定是通过从产品的设计、质量标准、生产、技术以及管理措施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总结和处理的过程,这也是目前管理工作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项内容和环节,同时也是实现生产控制的基础所在。

3.2生产工艺规程规范要求。

在目前的制药生产工作中,无论是新颁布的gmp还是传统的管理规范,都对药品的生产和包装提出了明确的管理控制要求和基础依据,这也是整个生产制药工作中主要的法律基础和法制依据。

无菌药品在生产工作中,所谓的药品生产主要值得是在规定生产一定数量或者需要的原始材料和包装材料商都需要注明各项注意事项和生产工艺,并且在经过批准之后其不得随意进行改变。

生产工艺规程是生产过程的指导性文件,它是编写岗位操作法和制定岗位生产记录表格的依据。

岗位操作法将工艺规程中的工艺条件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使生产操作程序更加明确,也就是说工艺规程对生产过程是指导性的文件,而操作法则是实现工艺要求如何执行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工艺规程是生产管理的核心,是章与法,是生产的依据,是gmp指导思想的体现;而操作法是如何执行工艺规程的方法与措施,是实践照章办事的步骤与程序。

生产记录则是执行规程、操作参数、执行结果的文字和数据的记载,是有据可查的重要档案。

它们三者构成生产管理的全过程。

4.1人员操作。

从事无菌操作的人员及进入的其他人员必须经过严格挑选,并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4.2时间要求。

微生物无处不在、而且是动态生长的,以几何数裂变繁殖。

因此时间限制是控制微生物数量所必要的。

注射用水在24小时内使用,已消毒用品用具在,48小时内使用,洁净区的废弃物不得堆积及时退出,减少污染。

三、结束语。

无菌检查不是也不可能拿一个批的产品百分百地检查,这样,含有少量微生物污染产品的批也有可能通过无菌检查。

无菌检查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无菌检验结果仅提供一个提示性的参考,无菌产品的无菌保证必须依靠生产操作的严格控制和验证,依靠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合理的工艺流程。

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的无菌产品将日臻完善。

社区康复护理教育论文

(1)生理与心理的内部空间设计。生理与心理的内部空间设计,是指满足患者精神方面的需求。当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不仅对生活中物质方面有所需求,对于个人空间、受尊敬等精神方面的需求逐渐强烈,不同程度的患者在生理及心理上的不同导致其个人生理与心理也有所不同。例如,可以使患者之间相互帮助,形成一个特有的小集体环境,使康复社区中患者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满足患者的需求。[4](2)内部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内部空间设计主要包括各种设施的布置和交通空间的设计。设施的布置设计主要是为了给不同的患者提供方便,康复社区中的各种设施与外部不同,为了方便不同患者使用,如将病房内的各种开关、按钮、桌子、把手等设置应该低于一般的高度。交通空间的布置主要有水平和垂直交通两种,水平主要指的是走廊、门厅等,走廊、门厅是水平交通的核心,可将其设计得容易制造出阳光、温馨的.气氛,水平交通可以不必设置得太过宽阔,但适当的距离中间应当设置有休息处。垂直交通要尤其注意楼梯坡度不易过大。社区内部环境的设计主要指的是室内装饰、色彩以及一些标识的设置。随着年龄的增大,患者可能出现行动不便的现象,所以墙面、地面等装饰最好采用防滑材料。室内色彩设计的主要作用是制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让患者有积极性和信心面对康复过程。标识的设置首先要遵循简洁、清晰便于理解的原则,要考虑到不同阶段、不同认知的人都能够理解,其次是标识的颜色,要注意与背景颜色区分。

3社区外部园区环境设计。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迫切需要加强对康复社区的设计与建设,从而更好地帮助众多中老年人得到适当的照料。但我国康复社区内外环境设计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成熟的体系还有较大差距,所以对于康复社区内外环境设计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杨亭玉.我国的社区老年康复中心建筑设计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

[2]江二翠.城市社区康复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4]龚翔荣.浅论社区发展的层双支持系统[j].行政与法,(04):1-7.

[5]郝晓赛.浅析社区老年医院康复环境设计[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07):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