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课后服务计划方案(通用12篇)

小编: XY字客

服务月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活动,它能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这些范文具有启发性和示范性,让你更清楚地知道如何写一篇优秀的服务月活动总结。

课后服务教师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深化学校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设施的育人价值,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遵照镇安县科教体局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布署,学校照顾学生及家长的需求,基于学校实际条件和办学特色,开发实施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教育服务,以支持儿童的成长、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二、组织机构。

成立镇安县第三小学课后服务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x、xxx、xx、xxx。

具体分工:

xx:负责全面检查督导。

xx:负责检查考核,协调落实各项细则。

xxx:负责课程安排及课后服务研究管理。

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组的课后服务相关事宜。

教研组长:负责协调本组课后服务课程落实。

三、服务原则:

1、坚持自主性:必须坚持学生自愿、家长申请为前提,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

2、坚持公益性:学校不能以弹性放学为由头,违规收取学生费用。

3、坚持校本性:学校将根据本校学生需要、家长需求、学校实际等情况,合理安排这段时间。

4、坚持多元性:以学校为主体,用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力量等支持,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

1、提供延时托管,辅导老师在教室指导学生主进行复习、作业、预习或课外阅读等,对学生进行作业个别答疑,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指导。

2、开展集体活动。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发展学生兴趣与爱好,增强学生体魄。组织学生集体进行阅读交流、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体育运动、劳动实践、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等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根据我校设施设备、师资条件,与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综合实践活动基地、青少年宫的合作情况,组织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或综合实践活动供学生选择,培养学生兴趣特长。

五、服务安排。

1、服务时间:20xx年春季开学后,学生在校学习日中午放学期间和下午放学后,六点前结束。

2、场地安排。

各班教室及各社团教室和学校操场。

3、人员安排。

学校教师为主,社会聘请人员补充。

六、服务费用:

1、收费标准。遵循“学生自愿、据实收取、及时结算、定期公开”的原则,实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制度,每生每课时2元,每学期最高不超过300元。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收课后服务费用。

2、费用管理。课后服务工作坚持“学校主导、因地制宜、自愿选择、非营利性”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及家长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家长,依照学校规定自愿提出书面申请,经班级或家长委员会通过后,与学校签订课后服务协议,学校统筹安排,统一组织收费,按学期预收,按课时结算,一期一结,不得结余、结转。

七、保障措施。

1、学校教导处制定完备的实施方案和预案,设置合理的课程,科学制定课程表,确定课程辅导老师,安排合理的服务时间,制订课后服务的课堂管理以及课后服务费用的考核细则,系统组织规划此项工作。

2、后勤组依据方案合理配置服务设施,确保人员、场地、设备全部到位,为学生提供安全、温馨的留校生活。

3、安全组建立建全安全责任制度,层层签订安全责任协议,确保课后服务的学生安全。

4、财务室依据镇科教发〔20xx〕27号文件精神,遵循“学生自愿,据实收取、及时结算、定期公开”,制定我校课后服务管理细则,建立专账、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确保课后服务工作顺利进行。

初中教师培训计划方案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提高新教师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校本培训、集中培训、自学引领、分科指导、检查考核等手段,努力激发参训新教师在师德修养、文化业务和专业成长等方面的综合提升。

二、培训目标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教育政策法规,熟悉课程标准,掌握教育教学常规,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履行岗位职责能力,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三、培训对象平塘县今年新招聘分入的全体新教师。

四、新教师校本培训内容与要求 。

1、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签订师徒结对协议书,通过拜师学艺,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新教师应积极主动争取指导师的帮助,在指导师的指导下开展教育、教学、教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2、认真备课、上课、辅导、改作与检测等,注意课堂信息的反馈,及时总结反思,每学期至少写好5篇字数不少于500字有一定深度的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出本学科试卷2份。

3、积极参与学校教科研活动。每学期听课至少20节,每学期书面评课稿至少1节,且每篇评课稿字数不少于500字。每学期至少上1节校级汇报课。

4、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班主任或协助班主任工作,坚持家访,做好家校联系工作。

5、每学期结束前,写好本学期校本培训心得体会或总结。

6、坚持自学,努力钻研。每学期至少阅读1本教育专著,并有不少于3000字的书面摘录或心得体会。每学年撰写论文或案例至少1篇(每篇不少于20xx字)。

五、新教师集中培训内容与要求。新教师集中培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识培训,二是学科培训。

(一)通识培训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的培训:

1、教育政策法规专题,通过学员自学,统一检测等方式使新教师进一步理解掌握有关教育政策法规,增强新教师以法执教的意识,遵章守法。

2、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新教师树立起真正热爱所有的学生,特别是每一位后进生,立志做一名光荣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3、班主任讲坛与优秀教师成长讲坛,通过小学、初中、高中优秀班主任讲坛与学科优秀教师成长讲坛等形式,聘请本县优秀班主任与学科优秀教师,现身说法,与学员直接对话,共同讨论,体验班主任工作与学科教师成长的成功喜悦,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提高德育能力与学科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德育与学科教学。

4、基本功(粉笔字、钢笔字、简笔画)培训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以培训与竞赛相结合,激发新教师参训热情。分批分班进行硬笔字、简笔画培训指导,布置相应学习任务,组织基本功考核活动与竞赛活动,以促进学员自学自练,提高书写水平,掌握教学简笔画基本要领,以完善新教师表达能力,提高教学技能。

5、现代教育理念培训(6课时)组织学员学习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阅读《走进新课程》,通过检测与交流等方式,引领新教师以学生为本,用新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学科集中培训学科集中培训根据各学科新教师人数,或独立或联合,灵活机动开展。

1、新课标解读(6课时)各学科班主任组织开展本学科课标解读,并通过学员自学,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本学科的特点要求,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实施新课程能力。

2、学科教学实践能力培训(12课时)各科班主任组织教育教学常规专题培训,结合观摩课堂教学,在备课、上课、议课、反思、组织课堂教学等常规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现场指导,尽快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工作能力。

3、读书交流活动(6课时)指定阅读《班主任工作艺术》,推荐阅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加拿大]马克斯•范梅南著)、《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著)、《多元智能》(加德纳)及学科相关著作,以学科班级为单位,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谈读书心得,提问答辩,使学员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教科研培训(6课时)以学科班为单位,通过授课形式,传授教科研的基本常识,论文(课例、案例)的基本格式和要求,形成科研意识,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尽快成为科研型的新型教师。

5、学科基本功评比(6课时)各学科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开展相应学科基本功考核与评比活动。

1、发挥校本培训主阵地作用。新教师应完成校本培训手册所规定的所有任务。新教师任职校应充分发挥培训主阵地优势,结合本校新教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严格完成校本培训的各项考核工作,完善新教师的培训档案,要为每位新教师选定一名德才兼备的指导教师,对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加强指导,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职业。

2、发挥集中培训的主导作用。教师进修学校要为新教师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搭建展示平台,让学员有更好的学习锻炼的机会。要充分发挥各研训员专业优势,对新教师进行直接的指导。要充分利用发挥全县现有优秀教师资源,通过他们现身说法,给新教师做示范引领。

3、开展远程学习。开通远程学习平台。通过网络远程教学方式,观看教学视频、文字材料等,学习掌握有关班主任工作艺术、学校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的基本知识,学科教学基础理论与实践知识,树立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与终身学习理念,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健康完善的性格特征,积极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更积极健康地影响和辅导学生。

4、发挥培训管理与考核的激励作用。通过培训管理手段与考核激励措施,比如基本功评比、教学新苗评选等,促进学员积极自修自练,有效完成培训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教育发展总体目标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发展为根本,以科研为导向,以阅读与课题为两翼,以实践为基础,落实《铜山县“教师阅读促进工程”实施意见》,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打造学校科研文化为方向,认真扎实地组织教师读书、研究,努力造就科研型学校、科研型教师,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作出积极贡献。特制订我校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胜任本职工作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使全体教师都具有一定的教育家意识,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乐业敬业和积极奉献的专业精神,崇高的师德;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及鲜明的人格影响力。

1、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2、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

3、提高师德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4、做好个人小课题的申报、研究等工作。

四、培训形式。

在校长室领导下,教科室联合教导处,通过专题讲座、问题研讨、观摩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培训与自练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学习的质量和实效性。

1、通过多媒体网络举办专题讲座。

2、运用多媒体网络收听收看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有关讲座、专题报告。

3、定期召开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开展以“三维目标”的青年教师观摩课比赛活动,“案例评析”、定期完成“反思教学笔记”、上课比赛,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和业务能力。

五、培训要求。

1、参加培训的教师必须按时参加培训,认真学习学科教学技能和查阅有关的科研论文和相关资料,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2、参加培训的教师必须做好培训笔记,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培训结束时上交培训学习心得。

3、评价考核。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听课、研讨、出勤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与业务考核挂钩。

初中教师课后服务计划

1、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2、知识与技能: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编写好“教案”。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初中各阶段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不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充分用足用好40分钟。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相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习障碍,增强学习信心,尽可能“吃得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8、落实帮教措施。

总之通过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尽的努力,想出各种有效的办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教师培训计划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广大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教学实施能力,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特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校本培训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坚持自培、自修为主,集中培训为辅,做到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和自学提高相结合,真正把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真正得到提高,为教学服务。

二、工作目标。

(一)通过集中培训,促使教师基本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技术、课堂多媒体操作、课件制作等信息化教学基本技能。

(二)通过集中培训和日常研训,促进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课堂信息化教学基本技术应用技能等,并能熟练运用博客、qq群、校园网站等网上教研方式与专家、教师之间进行研讨交流。

(三)建立全校信息技术教学在课堂日常教学应用管理评价机制,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进课堂信息化教学班班通。

(四)建立全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骨干教师人才队伍。

我校全体在职在岗教师全部参加培训。

四、培训及内容:

1.信息技术基础部分:教师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能较熟练地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能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运算。

2.信息技术应用部分:掌握多媒体课件设计基本知识,熟练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和资源库管理系统,能够制作多媒体电子教案。

3.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使用:能规范操作液晶投影机、视频展台等多媒体设备,能规范操作卡座、功放等教学音响设备,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音响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并掌握一定的多媒体设备与教学音响系统的日常维护知识。

五、培训方式及时间。

1、分散自学:教师要通过自学,基本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

2、集中培训:根据课程内容及参训教师的实际,采取集中讲授、操作练习、小组研讨、互相交流等方式,保证培训的实效,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3、培训时间:

20--年4月—5月,双周四下午三节课下。

4、学校考核时间:

20--年6月上旬。

课后服务教师教学计划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对全区有需求的中小学生提供课后服务,缓解部分学生家长接孩子难问题;利用有效时间和空间,提高全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人文、艺术和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延伸社区教育功能,进一步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

二、工作原则。

(一)自愿参加原则。课后服务工作坚持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惠及每一个有需求的学生家庭,家长自愿选择。

(二)统筹协调原则。课后服务工作与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与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外场馆设施、特色课程、师资力量等资源,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三)安全第一原则。各学校要建立课后服务工作安全保障制度,落实安全保障责任,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安全。

三、具体安排。

(一)服务范围。区属各学校在校小学、初中学生。

(二)服务时间。课后服务一般从周一至周五上午放学起至下午上学前、下午放学起至18时前两个时段。具体服务时间按照市教育局规定执行,不同季节可适当调整。

(三)服务对象。课后服务对象是本校在读的正常放学后按时离校有困难的学生(寄宿学生和乘坐校车的学生除外),优先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和中低年级学生等亟需服务群体。

(四)组织方式。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家长依照学校相关规定自愿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核后统筹安排,统一组织。具体安排由教育局牵头,学校负责,学校要充分利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课后服务原则上以一学期为相对固定期。

(五)服务内容。课后服务要因校制宜,量力而行,服务内容可以包括:。

1、在校午餐、午休服务。教育局、各学校要创设条件开展营养餐配送工作,要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就餐环境,建立健全食堂及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制度,设计学生综合实践课程。学校食堂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取得合法的食品经营许可资质,按要求配备符合条件的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要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安全各项管理制度并确保有效实施,加强对大宗食品原料供应商、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的日常管理,以及对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规范管理。同时,按市政府、市教育局要求建立集中用餐配餐制度。

在校午休服务一般安排在教室,或经过改造具备一定条件的图书馆、阅览室、多功能室、体育馆等场所,并均应具备消防安全使用条件。条件较优越场所应优先提供给低年级学生使用。

2、下午课后服务。安排学生在指定场所自主完成作业,把有效指导和控制作业量结合起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做好防控“小眼镜”工作;开展体育训练、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传统工艺等各类社团或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菜单式”服务;安排学生自主阅读或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观看适宜青少年的影片;组织开展专题教育或特色活动。

四、组织实施。

(一)教育局牵头,学校为主实施。各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主动承担课后服务工作,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要制定本校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服务时间、内容、组织方式、收费事项等,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同时应告知学生家长并在学校公示栏和网站上公布,方便学生家长自愿选择申请。

(二)加强队伍保障。鼓励学校教师发挥爱好特长、跨学科指导学生。支持各校组织社会专业人员、学生家长、高校优秀学生、退休教师等为学生提供各种专业化的服务,动员体育教练、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及社会热心人士等志愿服务力量,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提升课后服务能力。各学校要对参与人员严格把关。

(三)做好经费预算。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公办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教师面向学生开展课后服务核定补贴经费。教育局牵头,以年度教育事业统计公办义务教育中小学校在籍在校人数(学籍库数据)为基数,按生均每月35元标准,每年按10个月核定学生课后服务补贴经费,并将其纳入年度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所需经费按照区政府20xx年第11次常务会精神纳入财政预算,按照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区属学校所需经费,由区财政承担。

(四)人员合理取酬。教育、人社、财政部门在核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对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应当根据课后服务内容时长等情况,适当增核绩效工资总量;各学校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适当倾斜。根据学校课后服务开展情况,专项核定课后服务教师补助,纳入绩效工资总额管理,不计绩效工资基数,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分配。对学校外聘的参与课后服务的社会专业人员,可由双方协议确定有关劳务报酬,所需经费可从课后服务专项费用中列支。民办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按市政府政策执行。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教育局、文明办、发改委、财政局和人社局依职责负责课后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业务指导、政策支持和督查考核等,文明办、科协、公安、民政、文化、体育、团委、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和组织要积极配合,通力合作,协同推进课后服务工作。

(二)落实经费保障。区财政部门要依规保障课后服务相关经费,要制定课后服务经费管理办法,依法依规使用相关经费。课后服务工作经费可用于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水费、电费支出,消耗品购置,场地器材维护,购买社会服务和参与课后服务工作人员课时补助等。

(三)加强监督管理。各校要建立课后服务相关制度,加强学校课后服务的管理。财政补贴费用须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其他任何支出。教育局牵头,学校主要负责人是课后服务的第一责任人,学校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课后服务;严禁借机组织开展学科集中教学;严禁以辅差培优等名义组织或变相组织集体补课;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

(四)确保安全稳定。各相关单位要积极稳妥推进此项工作,根据不同的课后服务工作模式,安排足够数量人员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所有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人员须先经教育部门备案;教育局要组织学校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场地、设施设备和安保登记等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师生在校期间的安全和良好秩序;公安部门要加强学校周边治安复杂场所的安全检查,交管部门加强该项工作的交通安全疏导,确保学生离校安全。

六、其他。

寄宿制中小学校早晚自习费发放标准、经费保障和管理办法参照此实施意见执行。

课后服务教师工作计划

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坚持以和谐教育为目标,以学科发展为根本,以理论学习引领教学研究,借教学研究、教材研读促使教学改进,提高教研活动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以参加区的教材分析及教研活动为契机,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教研活动中有效试用《学生学业评价标准》,试点学校探讨《标准》的`有效使用及为市进一步完善《标准》提出建议。

2、以“常态练习课的有效设计与实施”为重点,组织开展练习课课型特点和基本模式的实践研讨活动,提高常态数学练习课的有效性(各校至少组织一次练习课有效策略(或模式)的实践研讨活动)。

3、以推门听课为手段,对学校进行推门听课,推动江高镇“有效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各校认真组织学习与实践《白云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学生学业评价标准》,结合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力求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有所突破。

4、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广州市__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鼓励学校、教师个人参与实践研究,指导教师关注数学练习(课)个案研究,及时积累相关研究成果,鼓励教师及时将研究的成果形成论文和案例,参加市、区在本学期进行优秀“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作品及成果的征集和评选活动。

5、通过理论学习、参加专家培训等方式开展学习,加强对新教材中“解决问题”教学的研究,并开展有效作业的实践研究(各年级备课组进行一次课外作业有效研讨活动)。

6、各校数学科组根据自己学校本身存在的问题与专业发展规划方向,提高学科组开展教研活动的质量,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启动广州市第x届优秀科组的创建工作。

7、各学校数学科组以及教师个人根据不同的层面的工作进行总结、回顾、整理,形成论文,参加白云区第x届教学论文年会的评选。

初中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和xx省4部门关于印发《xx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xx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的通知,及xx区4部门《关于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和xx区教育和体育局、xx区发展和改革局、xx区财政局、xx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解决学生放学后托管问题,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落脚点,以服务学生、家庭和社会为宗旨,着力破解学生放学后,家长下班前孩子难以接回、无人看护的问题。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厅〔20xx〕2号)文件精神和xx省4部门关于印发《xx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鲁教基字〔20xx〕8号)的通知,及xx区4部门《关于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兰教体办字〔20xx〕43号)要求,着力解除群众后顾之忧,使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自愿参加。以服务学生、家长为宗旨。本着家长自愿参加的原则,充分尊重家长需要和意愿,由有需要的家长自愿报名,接受课后托管服务。

2.坚持以学校为主体。课后托管服务由学校组织实施,在教育局的指导下和监督下进行,确保托管科学、规范、安全、有序。

3.坚持规范操作。各校在本方案指导下制定本校的实施方案,完善制度,落实责任,规范操作。以学生自习、为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辅导,以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为主。坚决不允许利用课后托管时间进行集体授课、补课。

4.坚持以安全为主。加强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发挥学生校园保险作用,切实保证课后服务期间学生安全问题。

(一)实施范围。

从20xx年春季开学开始,在全校全面实施课后托管。

(二)托管时间。

托管时间:星期一至星期四(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除外)下午4:25放学后至5:55(晚饭后延时服务至7:40),每周五下午17:05放学。

(三)实施步骤。

1.调查动员阶段:

学校成立课后托管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教师大会,做好教师动员工作,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

2.工作准备阶段:

学校制定课后托管工作实施方案及安全预案等各项制度,进一步明确托管工作职责分工,上报教育和体育局审核。结合学校实际确定特色活动科目、教师、场所等,为实施课后托管服务做好准备。

3.实施阶段:

课后托管开始实施,学校课后托管工作领导小组对托管服务全程监督管理,进一步明确职责,确保托管服务安全运行。教育和体育局也将加强对课后托管的过程性监管和指导,对学校课程设置和活动安排进行规范。

(一)师资力量。

学校管理和服务工作要由校内教师自愿承担,要筛选身心健康、业务能力精专的教师负责具体工作,学校和教师要签订责任状。

(二)课程内容。

采取作业辅导加特色活动课的形式,其中特色活动以体育、艺术、社团活动为主,将排球特色活动纳入其中。不得利用课后托管时间进行集体授课、补课,不得将课后托管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

(三)管理形式。

以“静态辅导+动态活动”为基本托管运行模式,主要以学校为主,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实施。

(一)托管经费来源。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要求,“各地可根据课后服务性质,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设定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的,应当坚持成本补偿和非营利性原则。按有关规定由省级教育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联合报省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执行。”基于我区实际,拟采用收取服务性费用的方式筹措课后服务经费。考虑我区的学校实际、教师工作量、家长承受能力等,同时借鉴其他县市的收费标准,我区收费标准拟暂定为每生每节3元(延时服务按照时间节点每延长20分钟收1.5元执行),按学期收取。

(二)托管经费的使用。

课后服务经费专项用于保障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所产生的开支,如参与课后服务的一线教师、带班领导、后勤保障人员的补助费和因开展课后服务而产生的水电费、开展活动所用设备和耗材的购置、管理运行经费及集体培训等。学校定期公示托管经费的使用情况,经费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三)托管经费的管理。

区教育局财务科、监察室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要确保托管经费专款专用。

是否参与课后托管服务,由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参加托管服务的学生,由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并公示确定后,学校与家长签订托管协议,按照本校工作方案实施。学校要成立课后服务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带班制度,每天由副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督促检查课后服务情况,同时设定专人以年组或者楼层为单位进行监管,做到全程有效监管,确保课后服务安全。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学生课后托管服务,事关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学校成立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工作的谋划、指导和监督。相关科室、年级、各班级要统一思想,切实把学生课后服务作为民生工程抓实、抓好,积极稳妥推进。

(二)强化学校主体责任。

学校要制定完善的服务方案和管理制度,负责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工作的具体实施,要成立组织机构,每学期要制定详细的课后服务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建立学生安全保障机制、家校联系制度、准入和退出机制、公示制度、课后看护日志等各项管理制度和机制,做到集中有人监管,活动有安全措施、进出有统一组织,保障工作安全有序开展,要建立信息平台,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托管的科学化水平。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学校要审核任课教师的辅导内容,并给予恰当的指导,确保课后托管服务让学生满意。要加强对参与课后托管服务教师的在岗培训,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三)加强安全管理。

要加强课程设置、活动场所、设施设备的风险预评估,同时积极协调保险公司,将该时段纳入校方责任险和学生校园意外伤害险的承保范围。各年级、班级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建立托管服务安全管理办法,做好活动安全预案,保障师生的安全,确保托管服务顺利实施。

(四)坚持利民惠民。

课后托管服务坚持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贫困家庭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给予适当的费用减免政策(以建档立卡为主的贫困学生,免费),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享受到托管服务,确保惠民实事落到实处。

(五)坚持家校协作。

加大宣传力度,增进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学校要在每学期开学,通过发放告知书、信息提示、召开家长会、签订托管协议和责任书等形式,明确学校、社会、托管人员和学生的权利义务,切实界定清楚责任、保障各方知情权。定期征求家长意见,及时完善改进课后服务工作质量。要建立以学校督导室为主,家长委员会参与评价的督导评估体系,切实加强课后托管的过程性监管和指导,对在检查和督导中发现的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初中学校课后服务费分配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校学生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幸福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无法按时接送孩子的难题,根据商科教体发〔20xx〕39号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系列文件精神,以服务好家长、学生为宗旨,把开展好放学后延时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切实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等方面资源,着力破解学校放学后、家长下班前部分学生无人看管的社会性难题。

课后服务范围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原则上为走读制学校。服务对象为中小学生,优先保障小学低年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群体的需求。

1、让每位家长放心。满足家长合理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不断提升我校公信力。

2、对每位学生负责。以“放学后延时服务”为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享受幸福、健康成长。

为确保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能够扎实有效开展,成立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董茂军。

副组长:刘玉清陈涛。

成员:办公会成员各班班主任相关科任教师。

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教务处,具体负责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明水学兼任办公室主任。

1、服务对象。放学后延时看管服务工作主要针对放学后家长接送困难、在家无人照料的学生。

2、服务主体。校内延时看管服务工作,由学校安排教师值日直接看管。

3、服务时间。放学后延时看管服务时间原则上为学校工作日下午放学后,一般情况下到18:00。

4、服务场所。学校教室、活动室、运动场等地。

5、服务内容。遵循教育规律,组织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活动,包括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等教育娱乐活动。

(1)快乐游戏课程。鉴于放学后学生刚从课堂出来,需要放松,缓解疲劳,因此要设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游戏课程。

(3)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等。

(4)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艺术、科技等形式多样、学校特色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和课外拓展训练。

社困课程共分三大类,即艺术类:唱歌、绘画、书法、手工制作;语言类:演讲、朗诵等;体育类:围棋、象棋、足球、田径等。

(1)调査摸底。开学后第一周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渠道向家长宣传上级有关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通知的精神。各班主任对家长下班晩、无法及时接学生放学的学生情况进行调査摸底,做好统计。

(2)家长申请。家长和学生有意愿参加延时看管服务的,在第二周由家长书面向学校申请,学校向有需求的家长和学生发放《延时看管服务申请书》。

(3)学校审核。第二周根据家长的申请进行审核认为属实后与家长签订《延时看管服务安全责任书》,明确看护的时间、形式管理要求,双方权利和义务等。对具备条件按时离校的,要在规定时间放学。

(4)合理安排志愿教师。根据家长申请情况,结合学校设立的放学后延时服务特色课堂,合理安排每日志愿教师的人数以及不同学科的教师,提高放学后延时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5)重新组班。将不同班级的参加延时服务的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组成规模不超过40人的“临时班”,设立“临时班主任”。放学后,临时班主任”将学生带领到相应场所,进行延时服务。

(6)无缝衔接。“临时班主任”负责接待家长,指引家长到“临时班”接孩子,家长孩子互相确认后,才能离开校园。

1、高度重视。各班主任及值班教师要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切实将放学后延时服务作为一项分内工作,组织好,服务好,真正让延时服务成为学校的实事工程。

2、健全制度。建立健全放学后延时看管服务工作相关制度,包括学生看管申报审批制度、家校衔接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志愿服务制度、检查考核制度,以及学生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理机制等,确保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3、规范管理。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条:

(1)、坚持“家长自愿、公益服务”原则,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

(2)、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不得将看管服务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不得进行集体补课或举办各种兴趣班。

(3)、不得与社会机构合作进行有偿服务。

(4)、看管教师要做好看管记录,详细记录每天看管情况。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救助并通知学生监护人,确保学生安全。

课后服务教师教学计划

“双减”政策实行,孩子在家的时间充裕了,怎么安排?“双减”政策后,怎样让自己的孩子脱颖而出?“双减”政策后,对家长有什么影响?充分思考之后,我竟心生欢喜,其实,这样的政策让家长的角色回归,家长更像家长了。但同时,也需要家长做一些调整。

一、要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

虽说现在有课后延迟服务,但是下班后就要全心全意照顾好孩子了。不像以前有课外班的时候,孩子下课就七八点钟了,有些家长把孩子送进课外班继续忙工作了,或者去见见好友,逛逛商场。现在不仅没有课外班了,家庭作业负担也减轻了,回家后孩子基本没有家庭作业了,空余时间变多了。这段时间怎样学习?做些什么呢?尤其是小学生自律性还不是很强,还不能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很好的规划,更需要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了。这就要求家长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社交,留出充足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二、学点教育理论。

培养孩子和谐全面发展,不只是关注学习成绩,需要家长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孩子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沟通,形成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既听从家长的教导又有自己的主见。建议家长多读一些教育书籍,像《非暴力沟通》《正面管教》等等,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育儿能力。家长要从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孩子一起成长。

三、建设学习型的家庭。

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场所,家长也是孩子的老师。家长的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处事方式都将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底色。家长要重视学习型家庭建设,陪孩子一起解锁生活新技能,陪孩子一起阅读,引导孩子参加到家庭建设中来,让孩子感觉到整个家庭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力量。家长要善于学习,不断学习,言传身教,让学习能力在生活中落地生根。

四、跟老师联系更加紧密。

以往,家长通过看孩子的试卷和辅导作业,可以了解到更多孩子的学习情况反馈,“双减”政策之后,孩子的作业都是在学校完成的,家长了解孩子学习上问题的机会减少了。哪部分的知识点暂时还没有掌握?还需要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只有跟老师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老师一起制定帮扶方案,才可以在家里做到有的放矢,重点指导。

“双减”政策落地,很多人调侃拼爹时代正式到来。有网友表示,“拼爹”拼的不是家长的学历、财力,而是家庭教育的理念、素养、水平和维护亲子关系的能力。家庭教育实质是生活教育,核心是让孩子成人。

小学教师课后服务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将推进和保障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作为“顺民意、暖民心”的民生工程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民生项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积极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主体功能,充分利用中小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推进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有效减轻中小学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属地管理。按照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各县市区政府是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主体,负责统筹做好本区域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

(二)公益普惠。课后服务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政府、学校、家长共同合理分担课后服务运行成本,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课后服务。

(三)自愿参与。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报名参加,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严禁拒绝有需求的学生参加。

(四)安全有序。各县市区和学校要落实安全保障责任,完善管理制度,确保课后服务工作安全有序、规范科学。

(一)规范服务时间。20xx年秋季开学后课后服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时间一般从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开始。义务教育学校原则上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晚于18:00,具体时间由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提供延时托管服务,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好家长接学生困难问题。有条件的初中,周一至周五可设晚自习(一般安排2小时以内,原则上不晚于20:30结束)。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二)规范服务内容。课后服务工作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后服务主要是安排学生完成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劳动实践,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学校要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具体服务内容由各地各校结合实际确定。不得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集体教学,不得上新课、补课和考试训练,不得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三)规范服务流程。必须坚持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原则开展课后服务,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育人活动。学校要充分听取学生和家长意见,根据学校资源状况和学生、家长的实际需求,制定课后服务工作方案,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备案。要通过家长告知书、学校公告公示栏、校园网、各类家校联系平台等方式主动公开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安全措施、收费事项等,为学生和家长选择提供便利,并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四)规范服务队伍。建设一支以学校教师为主、校外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的课后服务师资队伍。学校要善于挖掘本校师资的潜力,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的专业和爱好特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后个性化课程。在校内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可组织区域内优秀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支持退休教师、体育教练、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及社会热心人士、学生家长、高校优秀学生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专业化课程服务,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能力和吸引力。亦可与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社区活动中心等具备资质、规范的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联合提供服务。

(一)落实组织保障。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负责人为成员的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负责指导协调各县市区、开发区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属地课后服务工作的统筹管理。发改部门负责收费行为的指导,财政部门负责课后服务保障经费的落实、监督和管理,人社、财政、教育等部门负责对教师取酬进行监管。

(二)健全保障机制。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当建立政府指导、部门联动、学校主体、社会参与、家长支持的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要建立健全教育行政部门与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对课后服务工作的资源、资金、人员队伍等的保障力度和行为监督。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所有义务教育学校“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做好人员调配、服务内容安排、经费保障、安全管理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学期开学后立即启动开展课后服务。

(三)强化经费保障。各县市区、各校可根据所提供的课后服务性质,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切实保障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有效开展。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师资队伍,按照参与课后服务性质内容、时间等因素给予适当补助。在绩效工资以外,各级教育部门以学校为单位,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规模核定财政补贴总额,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经费用于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或其他相关人员补贴(补贴标准按实际参加教育服务每生不高于500元/年统一发放至学校,由学校统筹,偏远地区补贴标准上浮不超过20%)。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或提取课后服务管理费,不得从课后服务经费中列支其他无关费用,学校课后服务费用支出情况要定期公开公示。

(四)严格规范收费行为。要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将按规定权限批准的课后服务收费项目、标准等列入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主动向社会公开。各校要将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及投诉举报电话等内容在醒目位置设立固定公示牌、公示栏予以公示。未经公示或公示内容与规定政策不符的,不得收取课后服务费。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要减免费用。课后服务费必须专款专用,由各校根据开展课后服务的实际支出列支。严禁将课后服务费用于学校的其他支出,严禁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挤占课后服务费。每学期末学校要主动向家长公示课后服务费的收支情况。课后服务费原则上按学期收取,不得跨学期预收。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并收费。

(一)强化指导监督。各县市区教育部门要建立学校主责、社会参与、家长支持的工作机制,建立前期规划、中期检查、年度考核的监管机制,确保课后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进行。各县市区要将课后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学校的督导范围,作为学校参加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指标。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按要求提供课后服务的学校和个人,取消年度评优资格,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二)建立退出机制。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也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等第三方专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由各县市区教育部门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对出现服务水平低下、恶意在校招揽生源、不按规定提供服务、扰乱学校教育教学和招生秩序等问题的培训机构,坚决取消培训资质。学校要对第三方提供的课后服务内容严格把关。不得开展学科教学。防止将课后服务变成集体教学或“补课”。

(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各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加强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结合当地实际,综合考虑物价水平等因素,制定课后服务参与教师和相关人员补助办法和补助标准。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应根据当地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实际情况,相应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增核的绩效工资总量,专项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分配。对聘请校外人员提供课后服务的,课后服务补助可按劳务费管理,可由双方协议确定有关劳务报酬,所需经费可从专项经费中列支。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

(四)严格规范管理。严格执行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十严禁”,即严禁违背学生、家长意愿组织开展课后服务;严禁把课后服务演变为学科类集体教学、集体补课或奥数等竞赛培训;严禁增加学生作业量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严禁以课后服务为名违规收费、乱收费;严禁以课后服务为名违规乱发津补贴;严禁有师德师风问题的教职工参与课后服务;严禁有不良记录的机构和人员参与课后服务;严禁未按程序审核的机构和个人入校提供课后服务;严禁在课后服务时段“搭车”开展商业活动;严禁以开展课后服务为名,将学校资源提供给社会培训机构作为经营场所。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学校,视情节轻重将给予约谈、通报批评,并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加强宣传督导。学校要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的宣传动员,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要充分征求家长意见,要通过发放告知书、信息公示、召开家长会、签订服务协议等形式,明确学校、家长、指导人员、学生等各方权利和义务,厘清责任,保障各方知情权。各县市区教育部门、政府教育督导室要把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纳入经常性督导,责任督学要对责任学校课后服务时间、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措施等加强过程性指导和督查,确保课后服务工作规范有序。

小学教师课后服务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积极回应广大家长的呼声和诉求,优化学校服务和教育服务,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xx〕80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厅〔20xx〕2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xx〕98号)和《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苏教基〔20xx〕24号)要求,现就做好我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强化校内教育,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孩子放学困难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兴趣、促进个性发展、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各地各校、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提高政治站位,站稳人民立场,增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思想和行动自觉,高度重视并做细做实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积极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良好育人生态。

1.属地管理为主,部门合力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坚持市(县)区属地管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担负起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管理职责,同时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根据职责共同推进。

2.公开服务事项,主动接受监督。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要公开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安全措施、收费事项等,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3.坚持自愿选择,解决群众急需。学生是否参加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不得因此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4.发展学生素质,创新服务模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5.公益性质为主,加强有效监管。开展课后服务可采用政府的财政补助、社会支持、家长合理分担运行成本的做法,坚持公益导向,不得营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财政投入为主,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1.服务范围。课后服务的范围为小学、初中学生。

2.服务时间。课后服务一般从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开始,结束时间不晚于18:00。具体服务时间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规定,不同季节可适当区别。

3.服务对象。课后服务对象是本校在读的正常放学后按时离校有困难的学生(寄宿学生和乘坐校车的学生除外),优先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和中低年级学生等亟需服务群体。

4.组织方式。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家长依照学校相关规定自愿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核后统筹安排,统一组织。具体安排由学校负责,学校要充分利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也可与当地(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社区活动中心等机构开展合作,联合提供服务。课后服务原则上以一学期为相对固定期。

5.服务内容。课后服务要因校制宜,量力而行,服务内容可以包括:

(1)集中完成作业。安排学生在指定场所自主完成作业,并可进行学生作业个别答疑,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鼓励利用网络“名师课堂”等面向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辅导。

(2)学生社团活动。安排学生参加各种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和特色建设,开展覆盖面广的、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各类社团活动,可依托体育、科技、文化艺术等部门,充分挖掘和重点建设体育训练、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传统工艺等各类社团或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菜单式”服务。

(3)自主阅读交流。安排学生在阅览室等区域自主阅读或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4)组织专题教育活动。学校统一安排专题教育等其他有益活动。活动安排要体现实践性、体验性、自主性。

(5)其他根据学校特色开展的活动。充分发挥各类课程基地等学习场所的作用,促进课后服务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

1.制定实施方案。我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从20xx年春学期2月25日起正式实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经与当地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沟通后,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并于20xx年2月11日前报市教育局基教处。

2.学校为主实施。各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主动承担课后服务工作,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要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将开展课后服务的具体方式、服务内容、人员安排、容纳人数、社团活动菜单、收费事项等信息及时告知学生及家长,方便学生家长自愿选择,提出申请。

3.加强队伍保障。鼓励学校教师发挥爱好特长、跨学科指导学生。支持各地各校组织社会专业人员、学生家长、高校优秀学生、退休教师等为学生提供各种专业化的服务,动员体育教练、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及社会热心人士等志愿服务力量,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提升课后服务能力。各学校及相关机构要对参与人员严格把关。

4.人员合理取酬。各地人社、财政部门在核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对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应当根据课后服务内容、时长等情况,适当增核绩效工资总量;增核的绩效工资总量,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分配。对学校外聘的参与课后服务的社会专业人员,可由双方协议确定有关劳务报酬,所需经费可从收取的费用中列支。民办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纳入民办教育奖补政策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开展课后服务涉及城乡千万学生,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方方面面,涉及发改、财政、人社、公安、应急管理等各个部门的密切合作。市政府已将开展课后服务作为20xx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我市还将把课后服务纳入对市(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评的内容予以推进。各地要成立由政府牵头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开展课后服务的各项工作,确保安全稳定、群众满意。

2.落实经费保障。各地可根据课后服务性质,采取财政补贴、收取费用、社会捐助等方式筹措经费。收费标准按有关规定由市县价格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联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实行收费服务的地区,应对经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免服务费。

3.争取社会支持。充分依靠和发挥学校理事会、家长委员会的优势,参与课后服务的管理并提供相关支持。结合社团服务,争取社会各方支持,帮助建设各类学生社团,鼓励向学校捐赠社团专业器材、图书资料,提供经费支持和各类志愿者活动。

4.加强监督管理。各地各校要建立课后服务相关制度,加强学校课后服务的管理。财政补贴及收取的课后服务费用等须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其他任何支出。学校主要负责人是课后服务的第一责任人,学校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也不得以任何方式拒绝或推诿有困难学生参与;任何学校不得利用课后在校时间集体上课。要加强学生活动安全管理,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加强督查,切实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共同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

教师课后服务的实施方案

依据《天桥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为认真落实教育部、省、市《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制定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方案如下:

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尤其是随迁子女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办好有温度的教育。

(一)统筹规划,主动作为。

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是针对中小学生在学习日上学和下午放学后存在接送难、中午留校午餐及餐后管理等问题的。要优先保障低年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亟需服务群体。我校充分利用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统筹规划,积极作为,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政策的红利。

(二)课后服务,“自愿”为先。

课后服务要坚持“家长自愿、学校受托”的原则,事先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主动向家长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家长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向家长明确双方职责和课后服务有关事项,明确家长、校方职责,明晰双方权利和义务。

(三)服务形式不一,服务内容多样。

让每一个服务对象“早到可进校、进校有事做、做事有指导、晚走有管护”。活动以学校教师为指导和管理主体,同时充分发挥家长、义工及志愿服务者作用,参与课后服务工作。服务内容主要为: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活动、科普活动,以及开展拓展训练、社团兴趣小组活动等。根据我校现有条件无法保证正常开放体育场馆和操场,但是尽可能丰富班级图书角,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对个别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免费辅导帮助。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张盛新。

副组长:宗明杰。

成员:国明、徐西春、申晓妹、马华荣、张文谦、田艳、郑健、张琳。

领导小组分工如下:

张盛新(校长):制定方案,整体推进。

国明(副校长)、张琳(大队辅导员):负责课后服务各类社团活动等工作的开展。

徐西春(副校长):负责课后服务安全保障工作。

张文谦、马华荣、田艳、郑健:负责课后服务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对课后服务进行监督检查。

1.工作流程:本着“家长自愿、学校受托”的原则,按照家长提出申请——学校审核——调查通过——明确双方职责——签订协议等程序,严格工作流程。

2.根据《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试行)要求,一二年级每周26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0课时。结合相关政策及我校实际情况,本着优先保障低年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亟需服务群体的原则。课后服务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中午11:30——13:30提供配餐及课后看护工作。

(2)下午14:15——16:10为低年级学生中亟需服务的群体提供课后服务。

(3)下午15:40——17:00为中高年级亟需服务的群体提供课后服务。

(三)服务安全有保障,工作考核有办法。

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实行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包括值班领导、服务老师、保安、家长志愿者等,安全意识要强,责任心要重,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同时,学校要争取综治、公安、卫生、食药监督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消除在交通、场地、消防、食品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隐患,切实保障参加课后服务活动的学生安全。

学校要将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工作表现纳入绩效考核范围,给予适当补助,制定出课后服务工作考核分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