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桂林四年级(优秀15篇)

小编: 碧墨

优秀作文是在深入思考和多角度分析的基础上,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表述和阐释的产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四年级桂林山水课文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导游词四年级

各位游客朋友:

据史料记载,早在金、元时期,开封就建有包公祠,历经金、元、明、清历代。现在的包公祠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点,它于1983年在原址上恢复重建,是海内外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资料最全、历史最为悠久的包公纪念场馆。包公祠由大门、二门、照壁、碑亭、二殿、大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灵石苑、假山等组成,它凝重典雅,具有浓郁的宋式建筑及园林风格,它不仅是开封、也是中原旅游区的重要景点。

好了,现在请大家随我往里面参观。这是包公祠的二门,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门头悬挂的这块匾额,”德昭古今”四字,表明了历代人民对包公清正无私的无限敬仰,也是对包公精神最好诠释和写照。大家再来看这朱漆红门,这其实是封建社会严格等级制度的体现,是权威的象征,在古代它不是普通百姓可以用的,红门上有门钉,建筑上称做“沤钉”,它数量的多少直接反映了不同的地位和等级。比如说,皇帝的宫门上是九钉九带,也就是九排门钉,每排九个,因为九是最大的奇数,而奇为阳,阳世即人间,九钉九带表示唯我独尊的帝王之尊。皇帝以下王公大臣按职位高低依次减少,包公是北宋时的重臣,所以门前也是带有相应级别数量门钉的。

往前看,前面一座石墙遮挡了大家的视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照壁。它的作用一是遮挡人们视线,不让人直视正堂,使庭院更显曲折幽深;二是阻止传说中不会转弯的小鬼和煞气的进入,保佑主人家吉祥平安。但是,这种色调灰青、图案简洁明了的照壁却不多见,这使得包公祠更加的庄严肃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包公祠的中院,这里安静幽雅,花香四溢,我们看到东西两边各有碑亭一座,东边碑亭内是明朝人胡谧在公元1473年为开封府重修包公祠而写的《包孝肃公祠记》。碑文开头就说“开封府故有宋包孝肃公祠,盖祀其知开封时功也”,意思是开封府原来就有宋朝包孝肃公的祠堂,是以祭祀来纪念他担任开封知府时的功绩的。请大家再看这里,“祠在府治厅事北,创始未详,岁月历金、元以迄我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包公祠在开封府衙办公大厅的北面,始创年月不详,但经历了金、元等朝代,直至我们明朝。这就充分证明了开封包公祠的悠久历史。西边亭子石碑上刻的是1988年河南大学教授于安澜先生写的《重建包公祠记》,这也是人们对包公深切怀念的最好见证。

下面请大家随我来参观各个殿堂,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有关包公的生平事迹、清政美德以及种.种神奇的传说。

这里是包公祠的二殿,展出的是有关包公的正史资料。包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卒于宋仁宗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享年64岁,据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包拯少年家贫,28岁取进士,历任知县、知府、监察御史、转运使、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御使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并出使过契丹,死后谥号“孝肃”。他的政绩和特点主要是:执法如山、铁面无私、关心民苦、为民请命、努力改革、兴利除弊、严惩贪污、廉洁清正。包拯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从根本上说是从维护和强化北宋王朝的长治久安出发,企图用抑制和相对减轻剥削的方法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其统治。但他的某些主张和作法在当时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有关包公的故事和传说自我国宋、元时期就在民间流传开来。至今,已形成了内容极为丰富多彩的包公文学艺术形象,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在这里,我想请问各位朋友,大家心目中的包公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不是面如黑炭,高大威猛,头上还有个月牙呢?其实啊,这只是我们心目中包公的形象,那么历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请看这幅手捧牙笏、身着官服的全身画像,画像线条清晰如新,人物神情生动,它逼真地再现了包公当年的风度和仪容,原来,包公的庐山真面目是这样一位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呀!那为什么传说中的包公是黑脸呢?大家知道包公的故事宋代以后就被搬上了舞台,戏剧家们按照包公刚毅的性格,用黑色脸谱来展示包公铁面无私的高大形象。久而久之,包公黑面威猛的形象就牢牢的树立在人们的心目当中了。这幅画像是清代石刻的完整拓片,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和艺术杰作。从铭文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清朝光绪年间,粤东督学徐琪道经合肥包公的后代家中,看到了一张珍藏的包公画像后,非常激动,决定捐资把画像镌刻到玉石上,并赋诗赞颂,供后人观瞻纪念。

令人感动的是包公晚年留下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公的铮铮铁言,表明了包公疾恶如仇,清廉治家的高贵品质,让子孙后代永远牢记家法,恪守祖训。真可谓:“留言训后嗣,清廉树家风”了。家训的内容由于它的词正言切、大义凛然,被载入《宋史》和《能改斋漫录》等书中。

古人曰:“诗言志,歌咏言”。包拯进京前写了首明志诗,也是唯一留下的一首诗作:“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从包公这首诗的意旨、气势和遣词练句上,我们可以深切地品味到诗如其人,使一个大义凛然、正气冲天的包公跃然纸上,包公上报朝廷,下安百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终于成就了这位扬名千载的杰出人物。

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开封府题名记》碑,碑上记载着北宋从建隆元年到崇宁四年,147年间183位开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包拯为第93任,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时年59岁。从这块碑上我们可以看到,包公的任期是从嘉佑2年2月到次年6月。在开封府任职一年零四个月。大家看,碑上所记比较有名的历史人物还有寇准、范仲淹、欧阳修等,但唯独包拯的名字已模糊不清,这是因为千百年来,前来参观此碑的人们总要情不自禁地触摸或指点包公的名字,天长日久,竟在石碑上摸出了一道深深的指痕。这种现象在南宋时就曾有人记述过,“开封府尹题名,独包孝肃姓名为人所指,指痕甚深。”这充分反映了包公是多么受世人的尊敬和爱戴。

这边“齐山”二字是包公在北宋至和3年任池州知州时,亲笔留下的真迹,字迹至今仍清晰可辩,右侧的题款——“宋刺史包拯书”,系后人误刻。

这是包公逝世后的墓志,是1973年合肥市在清理包公墓地时发现的。墓志铭的作者是吴奎,曾与包公同朝为官。它为人们研究包公提供了最为宝贵的资料。此碑高122厘米,宽120厘米,这里是原碑拓片。

好了,现在我们进入了包公祠的后院,这座青烟袅袅,清心雅致的院子坐落着大殿和东、西配殿。首先让我们进入东殿,这里以蜡像和壁画的形式展示了有关包公的演义故事和历史传说。这组群塑蜡像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铡美案》,蜡像形神具备,栩栩如生,正向大家展示着一个脍炙人口的感人故事。大家看,公堂之上,包公不畏权贵,执法如山,手托乌纱,下令行刑,宁肯丢官罢职,也要为民除害,怒铡忘恩负义,杀妻灭子的驸马陈世美,替秦香莲母子伸张正义。你看那皇姑、国太手指包公,盛气凌人,以权压法,企图救下驸马。可陈世美有皇权撑腰,虽被拿下仍不服气。秦香莲领着一双儿女,表情复杂,内心充满了绝望、仇恨和渴望的情感。朋友们对包公的三口铜铡都不陌生吧,相传这是包公陈州放粮时仁宗皇帝所赐,龙头铡用于皇亲国戚,虎头铡用于贪官污吏,狗头铡用于刁民恶棍。请问,那铡陈世美使用的是哪口铜铡呢?对了,是龙头铡,因为他是驸马。据说这铜铡是由皇帝的三道御札演义而来,结果变成先斩后奏的三口铜铡了。

这幅仿古画叫《开封府盛景图》,它场面恢宏,描述了南衙开封府的壮观情景。画面的正中央是开封府大堂,整个建筑布局严整,气势巍然,却没给人以森严和畏惧的感觉。因为包公上任后改变了衙门的作风,允许告状者直入公堂,由自己陈述是非曲直。另外,一般的衙门的照壁内是不许闲人进入的,可这幅壁画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人正行走在其中,有的还津津有味的在观看墙上的布告,似乎又在为包公惩治了某个贪官而欢欣鼓舞。

这是一幅北宋时期的水磨图景,它的名字叫“闸口盘车图”。图中河旁的闸口上有一座官营的磨面作坊,水磨正在转动磨面,周围有许多苦役在忙着搬运干活,在左上磨旁的茅亭中是监督干活的官吏,一苦一乐,对比十分鲜明。在画面的右下方是一座酒楼,前面搭有“彩楼欢门”。整个画幅细致工整,反映了北宋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参观西殿,这里以模型和壁画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包公的历史故事及清德美政。这些壁画表现的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包公故事,如:“端州掷砚”、“陈州放粮”、“国法无亲”、“怒铡亲侄”、“重开惠民河”、“出使契丹”等,故事曲折生动,集中反映了包拯居官清廉、爱国忧民、铁面无私的高贵品质。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包公这里得到体现。他不仅是一个断案如神的清官,在治国方略上也卓有建树,闪烁着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光芒。这里除壁画历史故事外,还展示有宋代官轿、官船等水路工具,包公的官服以及开封府模型等,请大家随意参观。

来到大殿我们看到,“正大光明”四个浩气凛然的大字下,包公蟒袍冠戴、端坐于方背靠椅,劲正如松,巍然如山。包公方面阔额,长髯飘胸,有凛凛不可予夺的威严风仪,他双眉微蹙,若视若思,常怀以悠悠报国为民的忠正心胸。请再看他的双手:一手扶椅、一手握拳,在平稳自然的虎威中,似乎又能让人感到一种呼之欲起的动势和力威,令人肃然起敬。这是集历史、思想、艺术和传说于一体的包公的传神写照。这尊铜像高一丈零六寸,重2.5吨,古香古色、端庄肃穆,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大家看包公铜像的帽翅,是不是感觉比一般的宋代官帽上帽翅要长一些呢。这又是一个传说啦,当时仁宗皇帝对包公非常器重,每天视朝时都想见到包公商议朝政,可包公的个头较矮,文武百官朝拜时,皇帝很难一眼见到,便特意嘉奉给包公较长的帽翅。仁宗皇帝对包公的恩宠不仅在生前,包公死后他还亲自前往包家吊唁,并停朝一天,以示衰悼!而且还特别恩准包拯做为陪葬大臣葬入宋陵之中。关于包公的严肃,开封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包公笑比黄河清”,人们要想看到他的笑脸,居然比黄河水变清还难。

大殿两侧陈列着反映包公真实生平和清廉品德的文物典籍。这里有四幅彩陶壁画,“不畏权贵”、“体恤民情”、“清正廉明”、“秉公执法”,形象地表现了包公刚正不阿,拒理力争的可贵精神。包公作为家喻户晓的清官形象,在人们心目当中矗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为世代敬仰。

走出威严肃穆的包公祠大殿,让我们解开思绪,放松一下心情。现在大家来到的是包公祠的灵石苑,这里湖光粼粼、清新秀美,与祠堂的威严肃穆相比更增添了一些雅致,一边是包公湖的波澜壮阔,一边是小桥流水、锦鲤卧波,让人别有一番情致。好了,大家可以在这里拍拍照,漫步包公湖畔,随意欣赏一下宋式园林的别样风情。

“春秋有序人民不亏时彦,宇宙无极伟业尚待后贤”。好了,游览过包公祠,相信大家对包公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了吧!各位朋友,包公祠的讲解就到这里结束了,谢谢大家!

我想去桂林作文四年级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我这次暑假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要说起桂林,让我最难忘的还是桂林的庐笛岩。

这天,我们乘坐飞机到了桂林市。一到那儿,导游就带我们到著名的庐笛岩。一进洞,只觉得一阵凉风朝我们迎面扑来,好似夏天已离我们远去。“好凉快啊”我忍不住叫了起来。里面黑乎乎的,伸手不见五指。我们继续往前走,远处,几盏微弱的灯光若隐若现。据导游介绍,遮盖庐笛岩原先只是一片汪洋大海,一年又一年,海水干涸了,就自然形成了这么多凹凸不平、形状各异的岩石。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我们走到了一块岩石旁,导游问到:“你们说说这像什么?”“像一支笔!”“像一朵蘑菇”大家都展开了想象力。“像一把雨伞!”我大声喊到。“上面尖尖的是伞头,长长的那根是伞的把柄。”所有的人朝那块岩石看过去,导游也微笑地点了点头说:“还是小朋友的眼力好啊!”

再走一段石子路,我们把头一低,只见一座立体的长城出现在我们的眼前,那情景可壮观了!远看就像连绵不断的山峰,雄伟的万里长城闪现在我的脑海里。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冰淇淋”前面,刚好是夏天,嘴巴又干燥,一看到美味可口又逼真的超大“冰淇淋”,在几盏微弱的小灯照耀下,它显得栩栩如生,馋得我直流口水,恨不得一口咬下去。但我只能咽了咽口水,忍下了嘴里的馋劲........

天色已晚,我们才慢慢地走出出口。庐笛岩,你让我留连忘返,让我舍不得离开。啊!大自然的神奇真让我惊叹不已!

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1.通过观看图片,感情朗读,说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2.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方式写话。

一、复习导入

(1)《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第一)

本课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是什么意思?(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下面我们就来观赏桂林的山是什么样的山,水是什么样的水。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单独读课文,并请同学回答:这一段讲了什么?(漓江的水)(板书)(老师让该同学自我评价,读得好不好?)

2、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一边观赏影片,一边进行。)

(1)作者一开始就直接写漓江的水吗?(没有),先写什么?(大海西湖)为什么这样写?(对比)(板书)相比较:结果是什么?(还是漓江的水美)(指出前半句用赞叹的口气,后半句用惊奇、惊讶的语气)

(2)漓江的水这么迷人,它究竟美在什么地方呢?(特点)

a:静(板书)静到什么程度?(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觉)

b:清(板书)清的怎么样?(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视觉)

c:绿(板书)绿成什么样子了?(一块无瑕的翡翠)(想象)

出示卡片,讨论:什么是翡翠?无瑕又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什么句?(玉石;没有斑点;比喻句)

(3):真静啊……都用了三个真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真清啊……(热爱、赞美)句式相同又是一组什么句式?(排比句)

真绿啊……强调漓江水的特点,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赞叹的感情来。(让学生轻声读、找感觉)(板书:对比、排比、比喻;热爱、赞美)

(4):指导背诵(图画法、串连法)

(5):小结:这样的水只有漓江有:看!作者观察的多么仔细呀!表达的多么生动具体呀,同学们不妨也学学他的这种表达方法,相信会收获不少。

(二):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桂林的山

1: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写桂林的山。

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可适当动笔操作画出直观图)

2:指导朗读(惊奇的语气)

3:指导背诵。

三、总结

多美的山呀!奇、秀、险,再加上又静又清又绿的水环绕其中,中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整整83公里,一路如此,荡舟其中,就像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除了桂林,还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像长城、故宫等等;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要想建设祖国,为中华民族争光,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

这样静、清、绿的水,绕着这样奇、秀、险的山,让人领悟的是桂林挡不住的诱惑。同学们,让我们怀着无限的向往齐读《桂林山水》。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思考、练习2、3题。

四年级桂林山水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语言与多媒体辅助,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通过朗读传达热爱祖国锦绣河山之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理解重点词句并积累优美的语句;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课文2、3两节的排比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句式,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突破口: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1、师: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乘着木船荡漾于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板书课题:齐读。

2、先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桂林山水的神韵。

(媒体出示)欣赏桂林山水的画面。

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板书:甲天下)理解“甲天下”

3、能把这句话读出天下第一的的味道来?

生读,后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请生大声朗读全文。

要求:

(1)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找一找,作者在游赏完桂林的山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你把这句句子找出来。

2、交流句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板书)。

说说对此句的理解。

3、师小结过渡:

人坐在小船上游玩,就感觉在画中一样,那感觉真是太美了。接下来,就请大家随着老师用你们美的心灵,美的眼睛去感觉桂林山水美的神韵。先来感受漓江的美。

三、感受漓江的美。

1、师配乐朗读第二小节,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2、师:听出来了吗,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3、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抓住静、清、绿的特点)。

4、指导朗读。

读出静、清、绿的感觉来。

(练读、指名读、齐读)。

5、迁移句式,完成填空。

(1)万里长城真长啊,长得()。

(2)西湖的水真(),()。

6、有感情地朗读。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感受一下漓江的美。

过渡:感受完漓江的美,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桂林的山。

1、明确学习要求:小组学习第三小节,说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可用小组内喜欢的方式读,如可以读读画画,可以边读边想象桂林山的样子,也可开展朗读比赛等。

2、交流。(媒体出示该段内容)。

抓(奇、秀、险)用相关图片帮助理解。

3、在感情地朗读。

桂林的山的确有它吸引人的独特魅力,师引读第一句。谁能把它的这种魅力感染给大家。

五、小结升华。

1、师引读4小节。后接着引读: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问:这幅画是谁画的?

3、小结:大自然用它那绝妙的彩笔为我们描绘了这么美妙的一幅画卷,有多少人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老师和同学一起随着音乐朗读这首诗。

六、布置作业。

1、你出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2、搜集桂林山水的图片,办成小报,张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教学反思:

入境入情和谐统一。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要求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设境激趣,触发美。

“感人之心,莫先乎情”。课始,教师精心设计导语,并适时配上绚丽多姿的画面,创设情景:“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波浪滚滚的辽阔大海,—望无际的良田沃野,星罗棋布的岛屿湖泊……而我国南方有以山清水秀的风景而闻名于世,尤其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教师以饱满的精神,亲切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灵,以“师情”动“生情”,以“师情”激“生情”,师生的情感融洽地交织在一起,学生沉醉其间,为桂林山水的奇秀之所动、所感,油然产生美的遐想,心驻神往,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潜心品读,体验美。

儿童的心灵最敏感,他们能准确捕捉到教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因此,教师以美的语言作为美的品德的载体,深入学生幼小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朗读的方式感染学生是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种重要手段。例如:在读“波澜壮阔”一词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浩渺无边的大海图,引导学生用雄壮、浑厚的重音朗读,让他们感染到大海喧闹的动态美;在读“水平如镜”这词时,则要求学生用轻柔的声音读西湖的水,让他们感染到那种无声无息的恬静的美。文中的排比句是重点朗读部分,教师采用接力读法,形成—浪高—浪的感觉,特别透过包含感情的“真”字,领会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而且,排比句有它的节奏美,读起来又流畅,又有气势,这更衬托出桂林山水的美。

儿童的思维是直观的、形象的,他们的注意常常指向那些能引起兴趣的对象。课文语言的音韵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上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到审美的愉悦。

三、抒情表达,深化美。

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人们在欣赏各种美的事物而产生美感时。总是有赖于直观的形象,只有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它内在的本质,从而得到情感的愉快。在教学时,教师以图像为主来展示形象美,欣赏景美。例,教师在讲解中根据课文描述演示录像,如,有的山形像一位老人伸展双臂,满脸笑容地欢迎八方游客;有的像大象贪婪地吮吸着清凉甘甜的江水;有的像一只高大的骆驼眺望远方;还有的像初生的新笋充满生机……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充分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让学生头脑中构成—幅幅栩栩如生的美丽图画,引人入情入景。学完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赞一赞眼前的桂林山水,学生激情高涨:“桂林山水,人间仙境!”“桂林山水是一颗灿烂的明珠。”“桂林山水真是风光如画,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般。”……语言训练能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秀丽多姿,从而产生炽热的爱国之情。

桂林旅行记四年级作文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你到过桂林吗?游过漓江吗?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们整理的桂林旅行记四年级。

作文。

供大家参考!

国庆节到了,我和爸爸去桂林旅游,我被桂林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

桂林的山千奇百怪.象鼻山像一头伸着鼻子饮漓江水的巨象,骆驼山像一头骆驼正在过江,螺蛳山太像螺蛳了。九马画山很奇怪,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神态各异的神马,我只能看出山上有三匹神马,可爸爸却能看出有十一匹神马,听导游说当年周和陈毅元帅都亲自来数过神马。我对爸爸说:“桂林的山真是让人想像无穷啊!”

桂林漓江的水碧绿碧绿.漓江水绿得像一条青罗带,漓江水清得可以看见河底的鹅卵石,山峰倒映在水中,船好像在青山的顶上行走,在这漓江里坐着竹排,漂一漂、看一看,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啊!

桂林的溶洞形态各异。有的像一把金钥匙,有的像一尊佛像,有的像一个大大的灵芝,有的像一个大瀑布,还有的像冰淇淋,有一个很有趣,导游说像一只老鼠正在准备偷吃蜂蜜.桂林的溶洞真的是太奇妙了!

桂林真是一个“山青、水秀、洞奇”的好地方啊!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你到过桂林吗?游过漓江吗?

暑假的一天早晨,爸爸妈妈带着我坐上飞机去桂林旅游,我的心愿终于达成了。

到达桂林,我们首先游漓江。登上豪华游船,船慢慢地航行。觉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看不见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让你可以看见江底的鱼虾在嬉戏呢!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你看,江边有些小朋友在捉鱼,有的在戏水,还有的在游泳,高兴极了。

啊!象鼻山,我高兴地叫起来。象鼻山多像一只大象走累了,在漓江喝水。我环视了四周,这里的山,形态万千,有的像老人、有得像仙女、还有得像骆驼。看到我眼花了乱。眨眼间,已经是中午时分了。

吃过午饭,导游带我们去游银子岩洞。到了银子岩洞,我感到银子岩洞非常凉快,好像坐在空调房间一样舒服。灯光照亮了整个岩洞,天然的大松树,全身都是水晶,闪闪发光的。最有趣的是孙悟空大闹水晶宫,是孙悟空把小鱼的头埋没了,又把海星埋没了,并吓跑了龙王,孙悟空还在哈哈大笑,笑它们胆小呢!真有趣!

游完银子岩洞,我们还游了伏波山、芦笛岩、七星公园……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坐上飞机依依不舍的离开桂林,结束了愉开的旅程。

俗话说得好,“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光甲桂林”这个星期我的一家去桂林旅游。

我相信桂林美丽的山水,美丽的景色也不用我介绍了吧!的确美丽的桂林只能用八个字来形容,山青:如象鼻山,远远望去一头青绿色的大象正在用鼻子在喝水;水秀:如漓江的水,被群山衬托着,水底的海草清晰可见;洞奇:如银子岩,他里面真是“银”碧辉煌,还能从动石的样子中编出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呢;石美:如九马画山上的岩石,可以凭着自己的想象,看出九匹千姿百态的俊美的马。

桂林山水甲天下,但我却对哪儿刚开的愚自乐园很感兴趣,愚自乐园是香港的一位大富翁建成的。一开始,我们参观了一些雕塑,有雕塑“水火之间”,可以从它的样子和倒影中知道水火可以相融,直曲可以相融的道理。还有雕塑“把鞋子留在桂林”,它可以表达名人蔡根对桂林的依依不舍。

但是最后一个景点让我们十分惊讶,十分新奇,原来这是所厕所。这可不是所一般的厕所,它是用三百万造成的被人称为“水晶宫”。三百万一个厕所,一定是干净、漂亮、全自动!

这次游桂林,我不仅目睹了桂林山水,也让我看到了桂林最好的厕所——水晶宫。

四年级语文教案:桂林山水

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点。

2.背诵全文。

3.检查生字、新词。

4.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1.读文,看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点画下来。

特点:奇(拔地而起,形态万千)

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2.结合课文解释: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渐高上去,而是仿佛从地面上突然高出来的似的。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连: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连绵起伏,接连不断。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奇峰罗列:罗列:排列。奇形怪状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有的像,有的像……

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挡着这一带。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耸立着。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练习朗读(可小组中互相读)读出桂林山的特点和喜爱之情。

板书

4.小结:作者在观察桂林山时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时又用了什么方法?

观察:抓特点。观察时注意了山的形与色并进行了丰富的想象。

描写: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读起朗朗上口,富有诗韵。

朗读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说一说。

1.朗读练习。

2.熟读后再练习背诵。背诵时先求熟练,后求有感情。

1.抄写字、词。

2.背诵全文。

游桂林四年级作文

桂林市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城市。它的旅游历史非常悠久。只要一听说桂林这两个词语,想必国内外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回应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也许,你会不信,但是就在去年夏天,我亲自去了游玩体验,果真它的称号真的不是浪得虚名的,美哉了,让人又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

看,从远处看桂林的确也是一个商业化的城市跟别的城市美什么两样。但是一旦到了漓江,那如诗如画的美景让你目不暇接。它的水非常纯净,像是经历了万物的洗涤那样,是那么的波碧清泉;像是天上美丽的仙女正在欢快地沐浴,让人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像是人的泪水,愈益清明......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啊。还有那一条条缓缓停留在漓江水中央的小舟,瞬间浮现了一幅精美绝伦的幅,它在游走着,动荡着。像是一位仙女在两岸之间翩翩起舞,使人的视线目不转睛的注视着这美丽的画卷。只有真正的身临其境,才能尽情享受那山清水秀的奇妙之处。

听,那是游人的嬉笑声、拍照下、吵闹声、脚步声......连城一片,使得这恬静的人间仙境顷刻间像一座拥挤热闹的都市。

走:我们从漓江开始缓缓乘游到阳朔开始下船的过程中,这些美景至今仍把它深深给依恋着,像是一部电影正在播放着。游走漓江没有马路,我们乘坐漓江上的竹筏小舟,缓缓的划动,看到波光粼粼的水面被这小舟划动而激起了浪花,像被我们追赶一样。这时候,我看到一条小鱼儿它在欢快地游动着,一会儿露出了头,我仿佛听到它呼吸的声音,但是一会儿就消失不见了,生怕我们捉它而逃之夭夭了。其实,这美丽只是一个瞬间而已。但是,正是这个美丽的瞬间,使得这恬静的景色添加了几分味道。在动和静之间淋淋尽致对漓江的美进行了一次完美的概括。

闻:一阵微风吹过,我仿佛闻到了波波碧水的味道,似乎甘甜可口,像是早晨那滴纯露,滋养生津,又好像是早晨新鲜的空气,让人十分舒服。在十几座重重叠叠的山之间,像是一排排演奏的乐队,兴高采烈欢迎我们这些高级贵宾的驾临,为我们献出悦耳动听的音乐。

总结:不管是哪个角度看,它的美不可言喻。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景色,总能让人陶醉,让人目不转睛。所以,不管你有什么烦恼,只管静静地欣赏,无需说多么好听的话,内心便感到十分满足,你的烦恼也会随之烟消云散。

我想去桂林作文四年级

俗话说的好: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去年夏天,我们全家一起去桂林游玩,我有幸用一周时间要亲身感受,亲眼见目睹一下美丽的桂林山水。

我们坐火车、汽车的一路颠簸,欣赏着一路的美景,经过长途的跋涉,终于到达了美丽的桂林,当地的导游迎接了我们,向我们介绍了桂林的由来,桂林以她的美丽和美誉迎接着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人们,我还见到了各种肤色的外国朋友们。

第二天,我们就坐上了大轮船来游漓江,导游告诉我们,漓江的的山水是靠三分看,七分想。漓江的两边都是高高的美丽的石山,各种各样的形状,突兀林立,什么八马画山,象鼻山啊等等,一一展现在游客的面前,我们人民币20元的背面上就是桂林的山水美景。我还在那里拿着20元人民币留下了照片呢。两边的树木葱葱茏茏,倒映在水中,水中有山,山中有水,组成了一副美丽的山水画,人在画中游,真是美妙极了。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阳朔西街,古老的建筑和不同于别地的风格吸引着每一个来这里的人们,古老而传统的各种商品,容在现代人的眼光里是那么的和谐而宁静。看的我们全家都陶醉了,连老外都对我们国家的传统商品都恋恋不舍,连竖大拇指。我们还买了许多小商品,我记得我最喜欢其中的一组扇子,大中小共三把,大的扇起来可带风了,把把带香味,加上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香气,并带有一丝丝的甘甜,真是妙不可言啊!

美丽的桂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真是不虚此行啊!如果有机会我还要来这里。

桂林导游词四年级作文

这次,我看到了桂林那里的水比别处的更清澈,空气是那么的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阳光是那么灿烂。使我总想多看几眼,表示我满心的愉悦。

我们到桂林后先来到了伏波山。据导游说漓江前几年发生过洪水。一到了这座山边上,立刻就平静了下来,那波浪好像被这座山降伏了似的,所以取名为伏波山。我们来到门口,看到了一副雕像,那是伏波将军骑着骏马,拉着弓,剑已经射出去了,想当年,伏波将军带兵打仗,打到了桂林,一拉神弓,射出一支神箭,一箭穿三山,第一座山——象鼻山,第二座山——月亮山,第三座山——穿山。为桂林人解除了危机人们为感谢他便为他塑一座雕像。

走进伏波山,我看到伏波山的岩石似如刀削,相当陡峭,相当有气势。伏波山里面有块似剑石,这石可和一般的石头不一样,它与地面有一条几厘米的小缝隙,传说是被伏波将军试剑时削掉的,传说试剑石每与地面相接一次,桂林就出一个状元。如今桂林已经出了六个状元了。

桂林真是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游桂林四年级作文

张艺谋导演,600多群众演员,独一无二的真实桂林山水的背景舞台,绝对是中国特色。晚上八点,朦胧夜色中,漓江成了一个大舞台。演出共分五个部分“山歌・红色印象”、“家园・绿色印象”、“情歌・蓝色印象”、“渔火・金色印象”和“盛典・银色印象”。

“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哎那边和……”熟悉的曲调从朦胧的夜色中缓缓飘出,弥漫在江面上,流淌在空气里。在歌曲唱完之后,现场又归于一片静默。瞬间的静默突然被万缕光明打破,引起一片惊叹。

接着,几十位渔民排着整齐的队伍,划着小竹筏滑过水面。就在他们蹲下又站起的一刹那,整个水面突然间火红火红的,是演出者拿出了藏在水里的红绸,他们随着节奏舞动,变幻着各种造型:宛如海上起伏的波涛。快乐的舞蹈感染了这片山水,也感动了岸上的观众。

过了一会儿,黑暗的水面里飘来一弯金色的月芽,仔细一看,一个身披纱巾的“月亮女神”斜躺在月端,然后在“月亮船”上翩翩起舞。最后,她又斜躺在月端飘然而去,融入那随着歌声闪烁的粼粼波光里。

还未从上一个节目中回过神来,远处“飘出”的亮晶晶的少女就又吸引了眼球。她们用光的魔术一个、两个、三个……依次亮起的民族服饰犹如一只只萤火虫,逶迤着向我们延伸过来。几百人的队伍形成一个“z”字铺上水面,又暗又明,反复多次,惊叹不已!

…………。

《印象刘三姐》勾画出世界上唯一的梦幻漓江胜景,展现了一幅广西独特山水、风俗、世情的连绵不断的画卷。带个人们的是震撼!

四年级桂林山水课文

《桂林山水》一文作者用富有诗意的优美语言,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把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使没有去过桂林的人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受到了美的陶冶,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在文中运用的大量的修辞手法。

一、排比美。

文章的二三两段运用了同样的写法。“漓江的水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这种排比的写法,形象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一个“真”字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叹。句式上的严谨,增强了朗读时的语势,也能加强表达感情的力量,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二、比喻美。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和“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运用这样的比喻生动逼真地再现了桂林山的千姿百态和色彩明丽,展示出了桂林山的静态美,使读者更加领略到桂林山水的壮美景色。

三、对比美。

作者在写漓江水时与大海、西湖相比,这些景物人们都比较熟悉,甚至有的曾经游览过西湖、大海,作者用“从来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充分表达了作者看见漓江美景时的惊喜与赞叹之情,也更加引发了读者的兴趣,使人产生一种立刻就想去观赏一番的冲动。

四、引用美。

“桂林山水甲天下”,一个“甲”字,写出了桂林美景在世人心中的地位,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往下读的感觉,真是“一字妥贴,顿然生辉”呀!课文结尾处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既照应了开头,使文章内容更加融为一体,又仿佛把读者带入美景之中,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阅读本文可以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仔细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要吧学到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

于是很自然地产生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欲望。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

二、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

作者并不先直接写漓江的水,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后用一个“却”字转折,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

接着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用“感觉不到流动”突现“静”;用“能看见江底的沙石”体现“清”;用“一块无瑕的翡翠”形容绿,而后以自己坐在木船上的感觉,再现漓江之水的风姿。

三、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

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其中运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

四、文章的末段描绘了山和水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加上空中的云雾,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点缀其间,交织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游桂林四年级作文

早就听说过“桂林山水甲天下”,上一年我去桂林,领略了桂林的独特风光。

来到了桂林,我吵着闹着要去看桂林的漓江,因为我早就想来观赏漓江的静·、清、绿。

桂林没有大城市那样喧哗,但静有时也是一种享受,这是桂林的独特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桂林导游词四年级作文

桂林是美丽而又神秘的,她的“七多三少”的特色也有中外游客欣喜的总结。那就是:山多、洞多、新开发景点多、酒店多、旅游商品多、游客多、旅游从业人员多;高楼少、工厂少、污染少。通过在桂林的旅游,想必您会有同感,并对桂林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桂林的山水是自然而又美丽的,桂林人民是热情好客的,远方的朋友们,您们辛苦了!在桂林安心、尽心、开心地旅游,多呼吸一下桂林清新的空气,多饮几口桂林甘甜的泉水,多游玩桂林新开发的景点,多品尝桂林当地的风味小吃,多购买桂林的名优土特产品,那样您会对桂林有更多、更美、更好的印象,从而获得美好的感受和享受。

这样的山和这样的水加起来怎么能不使人流连忘返?今天导游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下次还来桂林玩,我在这里等着你们,再见!

桂林山的景观四年级作文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这次来到桂林,才真正领略到桂林风景的美。

桂林的山真奇呀。我攀登过黄山,玩赏过香山,却从来没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这一带的山像身背竹篓的老人,像正在写字的钢笔,像在吃草的大象,像在爬山的乌龟……千姿百态、形态万千,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九马画山,九马画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使我至今难忘;从前有个小孩,非常懒惰,并且还爱在自己觉得不妥的地方加上一两笔。一天,他跑出来玩,见座山壁光秃秃的,很不妥当,就拿着画笔画了九匹马,因为他很懒惰,九匹马中有的画了头,没尾,有的只画了尾,没头。后来人们为了记住这个有趣的故事,故命名“九马画山”。建国初期,周总理与朱元帅来桂林游玩,到了九马画山,周总理在三分钟内看出了九匹马头,二匹马尾,朱元帅在三分钟内看出了七匹马,所以就有人说,谁如果能在三分钟内看出了九匹马,长大便可成为总理,如果能在三分钟内看出七匹马,便可成为元帅。我看出了六匹马,表姐看出了四匹马,妈妈在三分零30秒内看出了七匹马,我们拍手叫好。

桂林的溶洞真美呀。比如在芦笛洞内,有各种奇特的钟乳石,泥塑和水中映相。我印象最深的是自然形成的钟乳石,从洞顶直到洞底,因此得名为“顶天梁柱”。还有泥塑的简易的万里长城,从山海关到八达岭之间非常美妙逼真,把一小根蜡烛放到山海关与八达岭城楼上当做烽火,从远处看,像是有一人在举着火把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另外“杨贵妃洗澡”,这一水中映象我最喜欢,在洞顶上,借助微弱的灯光,模模糊糊映出杨贵妃洗澡时的欢快情景。

漓江的水真清呀。坐在轮船上,来观赏漓江的水不禁让人称绝;她清彻见底,不见一丝杂质,尤如一面镜子,把绿水、怪石映入其中,她又如一位身穿绿衣的少女,安静地、凝神地注视着我们,此时,真正体会出漓江水的清、静、绿。

漓江还给人们增加了不少收入,漓江江底的沙石,很光滑,捞上来,把它们雕像成工艺术品,价值连城,一个很小的工艺品就十元钱。漓江,她像一位善良、无私、默默奉献的母亲,把自己一切宝贵的东西全部奉献给了子女们,把她优美的景色献给人们,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桂林,我爱你那柔美的风景,更爱你慈母般的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