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好玩的数字教案(通用18篇)

小编: 字海

教学工作计划是在教学工作中对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安排和计划的重要文件。以下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参考模板,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中班数学好玩的数字教案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四种几何图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能进行拼图。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动手能力。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5.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1.尺子、书本、魔法盒、三角形图片、正方形图片、长方形图片、圆形图片。

2.带有图形标志的篮子、范画。

一、组织教学,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孩子们,你们看,老师这有一个魔法盒我们来看看里面会有什么东西呢?教师第一次摸出三角版。提问: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呢?请幼儿依次上来摸摸,并提问:"你摸出来的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呢?依次在黑板上贴上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2.老师也给每一组的小朋友准备了一个盒子,请小朋友分别摸摸看,你摸到了什么?

让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提出要求;让幼儿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形状的图形宝宝。

3.引导幼儿观察,鼓励幼儿互相交流。

4.请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图形宝宝(形状)二、让幼儿动手操作--给图形宝宝找家。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图形宝宝一一对应放在篮子里。

3.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4.教师:小朋友们都把图形宝宝送回家了,那么,大家来看一看,宝宝的家是不是都找对了。

5.教师与幼儿一起检查,看一看有送错的没有。

三、开动脑筋--用图形进行拼图游戏。

1.出示范画,引起幼儿兴趣。

观看机器人、小金鱼、小青蛙等范画,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提问:

(1)小朋友,图上有什么?(机器人、小青蛙……)

(2)这些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拼出来的)

3.让幼儿积极回答,认真观察。

4.出示半圆形,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半圆形)

5.让幼儿想一想:它可以变成什么?怎么变?教师引导幼儿用添画的方式变成其他物品。(把半圆添画成伞或太阳等)

6.组织幼儿展开讨论:这些图形还能组合拼贴成什么?

(1)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发言。

(2)教师提问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让他们说一说这些图形还能拼贴成什么?

(3)教师归纳总结幼儿的发言,这些图形还能拼贴成小、小房子、小花、小树、小鸡、松树等。

7.幼儿动手操作,进行拼图游戏。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用多种图形添画或拼贴出与众不同的物体。教师指导个别能力差的幼儿拼出简单的东西。

四、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1.请几个能力强的.幼儿讲出自己拼出的是什么东西,它是由哪些图形拼贴出来的。

2.教师挑选出几幅拼贴的比较好的作品,加以表扬鼓励。

3.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

五、活动延伸:

1.让幼儿把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在区角活动中,继续进行拼贴游戏。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也是这种形状的。

本活动彻底摆脱了传统教学教师“提问”、“灌输”,幼儿“回答”、被迫“接受”的动口不动手的机械模式,注重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通过游戏寓趣味性、娱乐性于枯燥的数学活动中。宽松的认知环境的创设,使每个幼儿都饶有兴致,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偿试、探索、发现等活动。

其次,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材并制定目标,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秩序渐进地进行探索提供充分的条件,保障了幼儿认知过程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幼儿思维等能力的发展。

培养“完整儿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活动设计重视幼儿认知发展的同时,关注个别差异渗透了友爱互助,交流分享,表现自我,建立自信等品质的教育培养,真正使《纲要》精神走进了课程,落到实处。

中班数学好玩的数字教案

1、巩固对8以内数字的认识,感知6以内的数量关系。

2、积极、愉快参与寻找、辨认数字与感知数量的游戏。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1、课件"好玩的数字"

2、幼儿每人一套1~6数字卡片、每组一套6以内数字卡片

3、三块数字贴板

一、找数字

1、数字宝宝藏在了小朋友的房间里,请小朋友找出数字并说出它藏在哪里?(引导小朋友逐一找出藏在房间里的数字。)

2、引导幼儿逐一找出躲在火车上的数字。

二、数字朋友和图形做游戏

1.出示图形及数字图,请小朋友找出在长方形里的数字并把找到的数字在桌上排出相应数卡。

2、以同样的方式找出在三角形里和在长方形又在三角形的数字。

三、数字排排队

1、请小朋友观察出示的数字方格图,找出缺掉的数字?

2、分别说说每条队伍里的数字是按照什么办法来排队的'。

四、小组竞赛填数字以竞赛的方式请小朋友在答题板上贴出相应的数字。

五、扮演数字宝宝排队

1、请你们把数字卡片挂在胸前,看看自己拿的是数字几。

2、根据出示的数列顺序图,请小朋友按顺序分组排队。

3、检查小朋友站立顺序与出示的数列顺序图是否一致。

数学活动讲究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发现——思考——总结,而我恰恰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主体性,一味的主导孩子根据教师的流程来学习,轻视了孩子的“学”,在小结规律时,我的语言缺少规范性和严谨性和科学性,而这些是数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中,教师只注重集体,忽略了与个别孩子的交流,在很多细小环节的处理上还不是很恰当,值得在以后的活动中慢慢改进。

《好玩的数字》大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

数字无处不在,它们的存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数字在不同的地方代表着不同的意思。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以猜数字的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在猜猜、找找、说说、玩玩、画画中进一步巩固对数字的认识,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字的重要和有趣,从而激发幼儿探索数字奥秘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1、初步感受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的意义,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2、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多媒体课件、画纸和笔。

请幼儿猜一猜,说说是数字几?在什么颜色的格子里?

10个数字宝宝都被你们找出来了,那这些数字中哪个数字最大?哪个数字最小?

好的,小朋友把在格子里的数字都找出来了,接下好玩的数字要和你们玩游戏了,这些空格里面,都藏了一个数字,老师来出题,当你们知道答案以后,请举手告诉老师。

1、师:第一个空格里的数字是比1多1?

2、师:它的数量和它下面开的花一样多?

3、小狗叫几声,就是数字几?

4、飞来了几只蝴蝶?

这个的游戏我们先玩到这里,接下来如果老师要请你给这些数字宝宝排排队,你会怎么排?(请个别幼儿说一说,有从小到大的排法,也有从大到小的排法……)好,来看看,好玩的数字接下来要来排队了。

1、来看看,咦,这条队伍里面少了数字几呢?好,你来说,(请几个幼儿说说)我们来看看,3和5的'空格里应该是数字几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条队伍里是有……,那这条队伍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列的?(从小到大)。

2、第二条队伍,这条队伍少了哪个数字?我们来读一读这条队伍,这条队伍有什么规律?(从大到小)。

还有呢,再看老师再给它怎么排了?瞧,我把数字宝排成了一个()再看老师还给它排成了什么形状(),顶上的数字是?最下面的数字是?对呀,数字在排列的时候可以方位不同,还可以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好,最难的一个来了,看仔细了,我又排了一种,你能猜猜剩下的数字是怎么排的吗?哦,左边是从小到大,右边是从大到小。

你们太厉害了,把老师排的方式都找出答案来了,这几个数字宝宝是我们经常平时看到,听到和可以感受到的数字,你在生活中什么地方见到过有数字宝宝?平时你在哪里看到过这些数字?(请幼儿说说在哪在见过数字宝宝,那些数字有什么用?马路上有数字吗?哪有里有?)。

老师也在家里找到了哪些数字?这些东你家里有没有?这是什么?有时钟、有目录、有体温计、有止咳糖浆的量杯。它上面的数字有什么作用?(请幼儿说一说)。

总结:所以,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有时候数字会帮我们确定方位,有时候数字会告诉我们时间,有时候数字会告诉我们身体是否健康,有时候数字告诉我们一定的顺序。

好,那如果老师把数字用一种画画的方式画下来,会发生什么情况?你们想的出来吗?

我们刚才看了那么多有趣的数字画出来的画,你喜欢吗?那我们请你选一个你喜欢的,自已试一试,好不好,你喜欢哪个就把它画出来。

幼儿园中班《好玩的数字》数学活动教案

1、知道我们家乡的话是话,并能区分话和普通话。

2、能根据图片理解童谣的内容,并学习用方言念童谣。

3、感受童谣的节奏变化和押韵的乐趣,并激发对家乡的热爱。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重点难点:理解童谣的内容,学用方言念童谣。

一、话引入,引起幼儿学习兴趣。教师指导幼儿用话和客人老师打招呼,让幼儿初步感受话。

二、引导幼儿认识话,能区别话和普通话的不同。

1、引导幼儿认识话师: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刚刚说的是什么话吗?师幼用话和客人老师打招呼。

2、教师引入童谣,引导幼儿感受话和普通话的不同。

师:你听到了哪句有趣的话?

师:这和我们小朋友平时用普通话念的儿歌一样吗?

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理解童谣的内容,并学习每张图所对应的.话。

1、观察ppt2,理解并学习童谣第一句一、一、一,一啥个一?一只小猫跑得急。

2、观察ppt3,理解并学习童谣第二句二、二、二,二啥个二?二只小狗吹风凉。

3、观察ppt4,理解并学习童谣第三句三、三、三,三啥个三?三只小猪爬雪山。

4、观察ppt5,理解并学习童谣第四句四、四、四,四啥个四?四只老鼠偷吃油。

5、观察ppt6,理解并学习童谣第五句五、五、五,五啥个五?五只小鸭捉小鱼。”

完整念童谣,并介绍童谣的名字。

1、教师五张图一一出示,引导幼儿回忆童谣。

2、教师指图,引导幼儿连起来完整念童谣3、师介绍童谣名字。

问答表演。

1、教师答,幼儿问。

2、教师问,幼儿答。

3、集体表演。

结束,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家乡话的学习兴趣。

大班数学活动《好玩的数字》教案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课件。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第二关:折一折。

第三关:找对称。

第四、五关:画对称图形。

三、制作对称图形。

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幼儿操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本次活动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整个活动清晰流畅,能一步一步的引导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寓教于游戏中。活动中,我给予了孩子自己探索和实践的空间,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地位。当然在一些小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

1、在幼儿用笔操作时,应当让幼儿搬椅子上位,坐在小椅子上,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操作。

2、第一关当中三个图形应当有标记,这样有利于孩子准确的找到。

3、操作时,第五关画的图形有点复杂,可以适当的改简单一点。

1、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2、能正确的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3、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课件。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第二关:折一折。

第三关:分类。

第四、五关:拼搭对称图形。

三、制作对称图形。

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幼儿操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在教学设计时,我选择了通过观察京剧脸谱,发现图案的秘密:左右对称。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案是一模一样的,加深了对称轴这一知识的理解。在这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找图案中的秘密时,有的孩子只能找到其中一个比较有特征的图案,找不到其中蕴藏的秘密——左右对称,在我的再三启发和引导下,终于王思涵小朋友第一个找到了这个秘密——脸谱的左边和右边的花纹是一样的。在她的回答后,我引导幼儿一起来观察,脸谱的左边和右边是否真的是一模一样的,经过孩子们的一起观察下,左边和右边的图案是一样的,随后,我问孩子们:左边和右边一模一样,这样的情况我们叫它什么,你们知道吗?好多小朋友都摇了摇头,说不知道,但是邱邱小朋友举起手说:“这叫对称!”真棒!我及时给予了邱邱小朋友一个肯定的大拇指奖励给他。这样一来孩子们都懂得了左边和右边一模一样的图案,这样的情况叫做对称。但是光让孩子们知道这样叫对称还不够,应该还要让孩子们知道要找到是不是对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先要找到一条对称轴,因为找到了对称轴才能判别是不是左右两边对称。因此,我又引导幼儿怎样判别对称的方法:将图片对折后,引导幼儿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案是一模一样的。那么中间折的这一条线就是对称轴。

有了京剧脸谱找对称的铺垫,孩子们在老师出示的圣诞树、五角星、蝴蝶、螃蟹、雨伞、水壶、汽车、脚印等图形中找对称就非常的容易了,因此这个教学过程非常的顺利。但是在随后的作业时却产生了问题,我利用幼儿用书《数学》第40页《彩色蝴蝶》进行作业的练习。请小朋友在蝴蝶的身上找一找,把找到的数学题目计算出答案,然后再找找哪些答案是一样的,在一样的答案上涂上相同的颜色。由于数学题目上没有印上等于号,而且孩子们在以前的计算练习时都有在题目的后面印好了等于号,所以孩子们已经习惯了直接写答案,一个数字写下去,这样一来计算题的完整性错了,这也是我的一个疏忽,以后一定要在孩子们作业前把要求说清楚。

大班数学活动《好玩的数字》教案

1、巩固对8以内数字的认识,感知6以内的数量关系。

2、掌握数字的排列规律(大小排列、单数双数排列等)。

3、积极、愉快参与寻找、辨认数字与感知数量的游戏。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幼儿每人一套1~6数字卡片、每组一套6以内数字卡片。

3、三块数字贴板。

4、幼儿操作卡片。

一、找数字。

1、数字宝宝藏在了小朋友的房间里,请小朋友找出数字并说出它藏在哪里?(引导小朋友逐一找出藏在房间里的数字。)。

2、引导幼儿逐一找出躲在火车上的数字。

二、数字朋友和图形做游戏。

1、出示图形及数字图,请小朋友找出在长方形里的数字并把找到的数字在桌上排出相应数卡。

2、以同样的方式找出在三角形里和在长方形又在三角形的数字。

三、数字排排队。

1、请小朋友观察出示的数字方格图,找出缺掉的数字?

2、分别说说每条队伍里的数字是按照什么办法来排队的。

四、小组竞赛填数字以竞赛的方式请小朋友在答题板上贴出相应的数字。

五、扮演数字宝宝排队。

1、请你们把数字卡片挂在胸前,看看自己拿的是数字几。

2、根据出示的数列顺序图,请小朋友按顺序分组排队。

3、检查小朋友站立顺序与出示的数列顺序图是否一致。

中班数学好玩的数字教案

1、巩固对8以内数字的认识,感知6以内的数量关系。

2、积极、愉快参与寻找、辨认数字与感知数量的游戏。

2、幼儿每人一套1~6数字卡片、每组一套6以内数字卡片。

3、三块数字贴板。

一、找数字。

1、数字宝宝藏在了小朋友的房间里,请小朋友找出数字并说出它藏在哪里?(引导小朋友逐一找出藏在房间里的数字。)。

2、引导幼儿逐一找出躲在火车上的数字。

二、数字朋友和图形做游戏。

1.出示图形及数字图,请小朋友找出在长方形里的数字并把找到的数字在桌上排出相应数卡。

2、以同样的方式找出在三角形里和在长方形又在三角形的数字。

三、数字排排队。

1、请小朋友观察出示的数字方格图,找出缺掉的'数字?

2、分别说说每条队伍里的数字是按照什么办法来排队的。

四、小组竞赛填数字以竞赛的方式请小朋友在答题板上贴出相应的数字。

五、扮演数字宝宝排队。

1、请你们把数字卡片挂在胸前,看看自己拿的是数字几。

2、根据出示的数列顺序图,请小朋友按顺序分组排队。

3、检查小朋友站立顺序与出示的数列顺序图是否一致。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数学好玩的教案

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图案,使学生初步理解密铺的含义。

2、通过拼摆各种图形,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初步探索密铺的特点,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能力。

3、通过欣赏密铺图案,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的转换,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密铺的含义,知道哪些图形可以单独密铺。

教学难点:发现可密铺图形的特点,初步感知密铺的规律。

一、联系生活,感受密铺。

1、谈话激趣,谈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2、情境引入,感受数学的美。

出示含有密铺图形的小路、厨房、客厅、水立方的图片。

问:看完这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

3、通过观察图片,感知铺砖时要“无空隙、不重叠””

问:通过观察看到了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在拼摆时有怎样的特点?

4、揭示密铺的含义。

象这样无论什么形状的图形,如果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成一片,这种铺法在数学上就称为“密铺”,又叫平面图形的镶嵌。

追问:你是怎么理解密铺呢?

二、操作探究,体验密铺。

(一)单独密铺。

1、出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圆形。

预设:(1)长方形、正方形、可以单独密铺。

(2)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不确定。

(3)圆形不能单独密铺。

追问:你认为长、正方形能进行单独密铺,你能举个例子吗?

2、验证平行四边形。

手举平行四边形问:它能进行单独密铺?

预设:(1)有的学生产生疑问,不能确定能还是不能。

(2)有的学生根据个人经验认为能进行单独密铺。

动手验证,指名到实物投影处展示说明。

3、验证:三角形、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圆形。

(1)开展小组合作验证;

要求:1、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的方法进行验证。

2、有的图形能不能不拼摆就能判断能进行单独密铺?

3看、哪一组最先发现结论。

(2)班级汇报。

问:哪些图形能进行单独密铺,哪些不要能?哪一小组进行汇报?

指名汇报,得到答案:三角形、梯形、正六边形能单独密铺,正五边形、圆不能单独密铺。

追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结论的?

预设:1、通过拼摆获得答案。

(二)组合密铺。

发现吗?(引入两种图形的密铺)。

指名展示铺成的正五边形图案,观察有什么发现?

得到新发现:象这样,用两种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一起,也是一种密铺。

欣赏生活中布规则图形的密铺。

三、总结拓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呢?

学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中班数学好玩的数字教案

1、巩固对8以内数字的认识,感知6以内的数量关系。

2、积极、愉快参与寻找、辨认数字与感知数量的游戏。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2、幼儿每人一套1~6数字卡片、每组一套6以内数字卡片。

3、三块数字贴板。

一、找数字。

1、数字宝宝藏在了小朋友的房间里,请小朋友找出数字并说出它藏在哪里?"(引导小朋友逐一找出藏在房间里的数字。)。

2、引导幼儿逐一找出躲在火车上的数字。

二、数字朋友和图形做游戏。

1.出示图形及数字图,请小朋友找出在长方形里的数字并把找到的数字在桌上排出相应数卡。

2、以同样的方式找出在三角形里和在长方形又在三角形的数字。

三、数字排排队。

1、请小朋友观察出示的数字方格图,找出缺掉的数字?

2、分别说说每条队伍里的数字是按照什么办法来排队的。

四、小组竞赛填数字以竞赛的方式请小朋友在答题板上贴出相应的数字。

五、扮演数字宝宝排队。

1、请你们把数字卡片挂在胸前,看看自己拿的'是数字几。

2、根据出示的数列顺序图,请小朋友按顺序分组排队。

3、检查小朋友站立顺序与出示的数列顺序图是否一致。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数学活动《好玩的数字》教案

1、巩固对8以内数字的认识,感知6以内的数量关系。

2、积极、愉快参与寻找、辨认数字与感知数量的游戏。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2、幼儿每人一套1—6数字卡片。

一、找数字。

1、数字宝宝藏在了小朋友的房间里,请小朋友找出数字并说出它藏在哪里?

师:数字宝宝可顽皮了,今天他们都躲在了朵朵的家里,多多邀请我们去找找看。(引导小朋友逐一找出藏在房间里的数字。)。

2、引导幼儿逐一找出躲在火车上的数字。

师:他们又躲在了多多的玩具火车里,快来找找吧!

二、数字和图形做游戏。

1。出示图形及数字图,请小朋友找出在长方形里的数字并把找到的数字在数卡上指出。

师:又被你们发现了,数字宝宝找到图形宝宝做游戏。

师:请你们在数卡上找到出现在长方形里(三角形里)的数字。

师:接下来,请你们看仔细了,长方形和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大图形)。

2。找出三角形和长方形里的数字。

师:还记得刚刚长方形里(三角形里)的数字吗?

3、以同样的方式找出在长方形又在三角形的数字。

师:哪两个数字又在长方形里又在三角形里。

师:哪两个数字一直在长方形的外面。

三、数字排排队。

1、请小朋友观察出示的数字方格图,找出缺掉的数字?

师:做完游戏数字宝宝都忘记自己刚刚是怎么排队的了?

请你们帮帮忙吧!

2、分别说说每条队伍里的数字是按照什么办法来排队的。

小结:从小到大,从大到小,间隔法。

以竞赛的方式请小朋友在指出相应的数字。

结束:幸运大抽奖。

屏幕上摇的数字和你的数字卡一致时,请到达老师这边来领奖品。

数学活动讲究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发现——思考——总结,而我恰恰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主体性,一味的主导孩子根据教师的流程来学习,轻视了孩子的“学”,在小结规律时,我的语言缺少规范性和严谨性和科学性,而这些是数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中,教师只注重集体,忽略了与个别孩子的交流,在很多细小环节的处理上还不是很恰当,值得在以后的活动中慢慢改进。

数学活动《好玩的数字》教案

1.巩固对8以内数字的认识,感知6以内的数量关系。

2.掌握数字的排列规律(大小排列、单数双数排列等)。

3.积极、愉快参与寻找、辨认数字与感知数量的游戏。

2.幼儿每人一套1~6数字卡片、每组一套6以内数字卡片。

3.三块数字贴板。

4.幼儿操作卡片。

一、找数字。

1、数字宝宝藏在了小朋友的房间里,请小朋友找出数字并说出它藏在哪里?(引导小朋友逐一找出藏在房间里的数字。)。

2、引导幼儿逐一找出躲在火车上的数字。

二、数字朋友和图形做游戏。

1.出示图形及数字图,请小朋友找出在长方形里的数字并把找到的数字在桌上排出相应数卡。

2、以同样的方式找出在三角形里和在长方形又在三角形的数字。

三、数字排排队。

1、请小朋友观察出示的数字方格图,找出缺掉的数字?

2、分别说说每条队伍里的数字是按照什么办法来排队的。

四、小组竞赛填数字以竞赛的方式请小朋友在答题板上贴出相应的数字。

五、扮演数字宝宝排队。

1、请你们把数字卡片挂在胸前,看看自己拿的是数字几。

2、根据出示的数列顺序图,请小朋友按顺序分组排队。

3、检查小朋友站立顺序与出示的数列顺序图是否一致。

小班数学教案:好玩的糖

1、结合生活经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5以内的数量,提高幼儿点数、计数、匹配等数学操作能力。

2、训练幼儿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锻炼幼儿手指小肌肉,提高手的灵活性、协调性。

1、糖(幼儿每人15颗)、小篮子20只、保鲜袋幼儿每人5只(里面装有数量为1—5的点卡)

2、数字卡片1—5。

一、导入:

教师:小朋友,看看篮子里装着什么呀?(糖)

鼻子凑上去闻一闻,有什么味道?(很香)

你们喜欢糖吗?那我们先来玩糖,再来吃糖,好吗?

二、猜糖、夹糖游戏:

1、猜糖

教师:看看我的手里有糖吗?(没有)

请你闭上眼睛,我要变糖了。

2、(教师拿一粒糖放在手心里后)

好,把睁开眼睛,请你猜一猜我的手里有几粒糖?

你们可以在1、2、3、4、5这5个数里猜一个数)。

(幼儿猜对后请全体幼儿都拿出和教师一样多的糖)

(把糖送给猜对的那位小朋友。)

幼儿游戏数次

3、手指夹糖

现在,我们来玩夹糖。

准备好了吗?

开始——————停!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幼儿点数,并讲述结果“我夹了x粒糖。)

(提问:谁也夹了x粒糖?;站起来去数一数别的小朋友的糖,找一找谁的糖和你一样多?)

三、装糖游戏:

1、请小朋友把椅子下面的小篮子拿起来。篮子里是什么呀?

抓住袋袋的口,把塑料袋倒过来,数一数有几只塑料袋?

(幼儿点数塑料袋一共5只)

3、幼儿装糖,教师观察与指导。

四、买糖、品糖游戏:

糖都装好了,我想买你们的糖,行吗?

(我想买有x粒那袋糖)

结束语:还有一袋糖有几粒?(一粒)你喜欢吃糖吗?好,这袋就奖给小朋友吃吧!

小班数学教案:好玩的糖

1、结合生活经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5以内的数量,提高幼儿点数、计数、匹配等数学操作能力.

2、训练幼儿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锻炼幼儿手指小肌肉,提高手的灵活性、协调性。

糖(幼儿每人15颗)、小篮子20只、保鲜袋幼儿每人5只(里面装有数量为1-5的点卡),数字卡片1—5.

一、导入:

(集中幼儿注意,让幼儿产生新鲜感、好奇心,从而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猜糖、夹糖游戏:

(通过幼儿间的互动、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及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操作与探索和手、眼、耳朵等多种感官的协调、交互运用,反复感知5以内的数量,从而使幼儿对5以内数量的点数、计数在整体水平上得到提高。同时幼儿在猜糖和手指夹糖的过程中促进手和手指的小肌肉得到锻炼。)

1、猜糖:

看看我的手里有糖吗?(没有)请你闭上眼睛,我要变糖了。(教师拿一粒糖放在手心里后)好,把睁开眼睛,请你猜一猜我的手里有几粒糖?你们可以在1、2、3、4、5这5个数里猜一个数)。(幼儿猜对后请全体幼儿都拿出和教师一样多的糖)(把糖送给猜对的那位小朋友。)(幼儿游戏数次)

2、手指夹糖:

来,把手做成夹子(幼儿用两只手指头做“剪刀”状),伸到篮子里去夹一夹糖,能夹住吗?好,下面,我们来玩夹糖游戏,我来数“1、2、3”,你来把糖一粒粒夹到桌子上,老师数到“3”你马上停下来,然后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准备好了吗?好,开始------停!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幼儿点数,并讲述结果“我夹了x粒糖。)(提问:谁也夹了x粒糖?;站起来去数一数别的小朋友的糖,找一找谁的糖和你一样多?)

(幼儿玩夹糖游戏3-4次,每次停让幼儿先自己点数,并讲述结果“我夹了x粒糖一边操作一边讲述。”教师每次都要改变数数的速度)

三、装糖游戏:

(目的是通过幼儿积极的、主动的操作,让幼儿将圆点与实物(糖)正确匹配起来,提高幼儿匹配能力,并为今后学习数物匹配打下基础。)

(幼儿装糖,教师观察与指导)。

四、买糖、品糖游戏:

(教师买糖,幼儿卖糖。检查糖装得是否正确,再次点数5以内的数量。最后把一粒的那袋糖奖给他们,是让幼儿对自己的操作有一种成功感,愉悦感,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糖都装好了,我想买你们的糖,行吗?(“我想买有x粒那袋糖”)(收回4袋糖。)

结束语:还有一袋糖有几粒?(一粒)你喜欢吃糖吗?好,这袋就奖给小朋友吃吧!

三年级数学好玩教案

1、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四个具体实例,通过“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一、活动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1、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

质疑:数学书和练习本比,哪个大?你是怎样比较的?比较它们哪一部分的大小呢?

2、比较教师的手和学生的手

教师与学生对掌相击。

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3、比较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谁大谁小?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书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怎么理解并记住这句话: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活动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拿出附页2中已剪好的图5,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提示:这还只是你们的猜测,如何准确地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动手试试吧!可以借助你带来的工具哦!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画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法,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三、活动三: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活动思考: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各异。)

四、小结

1、安排图形面积与周长的区别的问题讨论,加强学生于对图形面积的理解。

2、通过学习,你对面积有了哪些认识?你还想知道哪些有关面积的知识?

五、作业:教材第44页第1,2,3,4题。

小班数学教案:好玩的糖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5以内的数量,提高幼儿点数、计数、匹配等数学操作能力.

2.训练幼儿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锻炼幼儿手指小肌肉,提高手的灵活性、协调性。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我们教室里什么东西最多呀?(糖果)你吃过什么糖?味道怎样?

师:糖果不但好吃,还可以用来和我们做游戏。

二、夹糖游戏:主要练习数数把手做成夹子(幼儿用两只手指头做“剪刀”状),伸到篮子里去夹一夹糖,能夹住吗?其他的手指不能帮忙哦。

1.好,下面,我们来玩夹糖游戏,游戏有一个规则,当听到铃鼓声,你开始把糖一粒一粒桌上,铃鼓声一停,你的手马上停下。

*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幼儿自己数数)用我夹了*颗糖回答。

2.请一个幼儿到展示台上数数,(要求手口一致),大家一起数。

3.第二次操作,提高速度这次你夹了几颗糖?谁也夹了*颗糖?(你们夹的糖是一样多的)。

4.第三次操作后:先数一数自己的糖,再看一看桌上其他小朋友的糖,看看谁的最多。

三、猜糖:点数师:猜猜我手上的图片上有几粒糖?你们可以在1、2、3、4、5这5个数里猜一个数)。

1.数一数证实。(可以请个别幼儿数或全体数)。

2.*粒糖可以用几个点来表示?

请一个小朋友把它送到*个点的下面,边送边说一句话:点宝宝我送给你*粒糖。

四、匹配。

谁来给这些糖果找朋友?(幼儿上来操作)并说:*粒糖果和*个点宝宝做朋友。

(幼儿遍操作边说:*只小猴子分给你们吃*粒糖果)。

(幼儿装糖,教师观察与指导)。

五、买糖、品糖游戏:

1.糖都装好了,我想买你们的.糖,行吗?

师:我想买杯子卡片上有*点宝宝的杯子里的糖,如果你装对了,我就用一个棒棒糖来买你的糖。现在请大家举起来。

请个别幼儿说说*个点宝宝应该装几颗糖。如果对了,奖励一个棒棒糖。

2.你们喜欢吃吗?糖吃多了可不好。那我们今天就选一粒自己喜欢吃的糖果吃吃,再选一颗大人喜欢吃的糖果送给他们吃。其余的糖果如果你想带回家给其他人一起吃可以,如果不想带回家的话,就倒在娄子了,下次继续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小班数学教案:好玩的糖

活动目标:

2、训练幼儿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锻炼幼儿手指小肌肉,提高手的灵活性、协调性。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我们教室里什么东西最多呀?(糖果)你吃过什么糖?味道怎样?

师:糖果不但好吃,还可以用来和我们做游戏。

二、夹糖游戏:主要练习数数把手做成夹子(幼儿用两只手指头做“剪刀”状),伸到篮子里去夹一夹糖,能夹住吗?其他的手指不能帮忙哦。

1、好,下面,我们来玩夹糖游戏,游戏有一个规则,当听到铃鼓声,你开始把糖一粒一粒桌上,铃鼓声一停,你的手马上停下。

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幼儿自己数数)用我夹了颗糖回答。

2、请一个幼儿到展示台上数数,(要求手口一致),大家一起数。

3、第二次操作,提高速度这次你夹了几颗糖?谁也夹了颗糖?(你们夹的糖是一样多的)。

4、第三次操作后:先数一数自己的糖,再看一看桌上其他小朋友的糖,看看谁的最多。

三、猜糖:点数师:猜猜我手上的图片上有几粒糖?你们可以在1、2、3、4、5这5个数里猜一个数)。

1、数一数证实。(可以请个别幼儿数或全体数)。

2、粒糖可以用几个点来表示?

请一个小朋友把它送到个点的下面,边送边说一句话:点宝宝我送给你粒糖。

四、匹配。

谁来给这些糖果找朋友?(幼儿上来操作)并说:粒糖果和个点宝宝做朋友。

(幼儿遍操作边说:只小猴子分给你们吃粒糖果)。

(幼儿装糖,教师观察与指导)。

五、买糖、品糖游戏:

1、糖都装好了,我想买你们的糖,行吗?

师:我想买杯子卡片上有点宝宝的杯子里的糖,如果你装对了,我就用一个棒棒糖来买你的糖。现在请大家举起来。

请个别幼儿说说个点宝宝应该装几颗糖。如果对了,奖励一个棒棒糖。

2、你们喜欢吃吗?糖吃多了可不好。那我们今天就选一粒自己喜欢吃的糖果吃吃,再选一颗大人喜欢吃的糖果送给他们吃。其余的糖果如果你想带回家给其他人一起吃可以,如果不想带回家的话,就倒在娄子了,下次继续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数学教案-好玩的豆子

设计意图:

“数的排序”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已有一定的认识,他们也正是学习、认识排序概念的时候,他们喜欢探究问题,并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活动《好玩的吸管》通过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吸管展开,幼儿在活动中不但能够进一步掌握数的排序,而且通过活动了解吸管的另一种玩法。

活动目标:

1、尝试学看图纸并有规律排列材料。

2、喜欢参加数学活动活动。

活动准备:

彩色吸管(2cm),彩色胶皮细电线,图纸,音乐。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2)出示项链,引导幼儿观察,探索规律。

师:项链是用什么做的呀?好玩吗?

师:你们会做吗?

师:你们都会做呀,那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串项链是怎样穿起来的?

(3)引导幼儿说出排列规律,教师将其画成规律图。

师:哦,原来他们是有规律的。

教师将其画成规律图。幼儿说规律。

2、画图纸。

(1)这里有许多空白项链的图纸,请小朋友先来为自己设计一条项链。

(2)幼儿介绍设计图纸,说规律。

3、介绍材料,幼儿操作。

(1)请幼儿根据自己设计的图纸,然后再到筐里找需要的吸管用胶皮电线穿起来。

(2)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三年级数学好玩教案

1、通过收集和欣赏各类徽标,体会对称与不对称的区别,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设计徽标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3、在设计徽标的活动中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运用对称、平移、旋转规律发挥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1、联系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丽图案。小小设计师

谈话:同学们,老师在课前收集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一组精美的图案)这些图片好看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案?学生自由回答。

2、激趣引入在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这样的图案,你们说,这样的图案设计起来容易吗?不过,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改变你的想法。(设计意图:把生活中有规律的图案以多媒体的形式动态展现,让学生感受到亲切自然,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美的产生,引发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索学习的兴趣。)

二、从图案到图形,认识图形的变换

2、动手操作,体验图形的运动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它们的基本图形,还知道了这些图形都发生了运动。这些基本图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呢?下面就请两个同学一组探讨一下,这些图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师贴出四幅基本图形)

三、独立操作,感受一个图形的变换

师: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几个图形的运动方式,它们都是通过那个图形在运动?(基本图形)下面请你从桌上的四幅图中拿出一个基本图形,把它放在前面看一看,它复杂吗?(不复杂,很简单),老师手中的这个基本图形它只有一笔,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图形,通过运动,就得到了这么美丽的图案,看来简约也能创造美,你们想不想用这个简单的图片自己来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课件演示一组图片制作过程)

师:请同学们选取自己的图片素材,运用学过的图形运动方式,设计出与老师不同,自己喜欢的图案。注意,在设计的同时,要思考你的基本图形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开始。师:谁手中有这样素材的作品也拿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分别展示4个基本图形呈现的作品。展示的同时,说出所设计的图形的运动方式。)

师:一个如此简单的图形,在同学们的精心设计下,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你们真是了不起!小黄狗把你们的作品送去了织布厂,可是织布厂的工人觉得你们的图案太小了,我们的布很大啊!接下来怎么办啊?谁来说说?(可以用基本图形平移)课件出示图样。

问:我们可以用哪个图形平移?(大的正方形图片)怎么平移?师:刚才都谁是这么拼的?接下来我们就现场拼一拼。

师:之前我们是把基本图形拿来运动,现在我们是把整个图形运动,这也就是说,我们把这么一个整个图案看做了基本图形进行平移,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比较方便)现在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基本图形,(指大的)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可是我要的布比这大得多怎么办?(可以把整块布进行平移或旋转)(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出难点。)

四、自主设计,尝试设计

师:老师只教了你们把基本图形进行运动,你们却能举一反三,这是一个很好地学习方法。刚才是老师给你们提供了基本图形,你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呢?课前那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课件演示制作过程。)师:先做出基本图形,接下来再做基本图形的运动。再看一组图片(课件展示)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同学都发了四张中间有复写纸的纸,你们可以把你们喜欢的图案画在上面,然后把画好的图案拼在大的正方形纸上。开始吧!(师行间巡视指导)师:如果完成了,可以涂上颜色,同座互相交流一下,告诉他你的作品是怎样运动出来的。(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新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这里是把美术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通过同学们动手画图,培养学生对设计产生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从而创造美。)

五、回顾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