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课堂范文(16篇)

小编: 雨中梧

通过研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积累一些好的写作素材和句型,丰富我们的写作表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思路。

[信息技术论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点滴

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若询问100名学生:“你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会有99人说“喜欢!”学生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把期望变失望,不管学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参差不起,教师都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

在教学中,我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给低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学生键盘上的字母不认识,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或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显著。

比如教学《电脑的组成》一课时,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除了有运算器外,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叫中央处理器,英文cpu。形象的比喻,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便学会了。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加上有的学生因为顾及到自己的语文、数学等成绩的'不理想,总会存在着担心、畏惧等心理倾向,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诱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指法》一课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感,组织学生操作比赛,课堂学习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我让学生通过指法软件进行练习,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还进行了指法和指法游戏的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紧扣学生心弦,使他们玩中练,练中学。下课后,有的学生还说:“下节课我一定要超过他……”更有学生说:“老师,我要和你比……”对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决的办法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还有时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耳染目濡,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三、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的乐趣。

实践操作是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在教学中,我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例如教学《画多边形》一课时,教师首先不是直接讲解画法,而是出示“五边形”图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同座合作画出“五边形”,根据自学要求,学生一步一步操作,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五边形”会画了,其它的三角形、七边形等等同样可以很快画出了,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学会了“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渐学会自学的方法,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了、新了,师生间的氛围和谐轻松,教学效果必然明显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想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探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将逐步走向成熟、趋于完善。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

随着我国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实践课堂教学正在改变千百年来教师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它生动形象的画面、直观趣味的演示、全新丰富的信息成为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改善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但对于相对贫困的西部农村学校而言,信息技术在其实践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辛苦也有欣慰,存在技术问题也有解决方案。现就如何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实践课堂教学的优势,我作为“中欧项目”、“国家远程教育项目”及“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的技术支持人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信息技术实践课堂教学略作归纳,愿与诸位同仁共享:

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界面、直观的演示、生动的画面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弥补了许多滞后的教学观念和手段,而且达到了传统教学无法企及的效果,无论从理解和记忆的层面,还是从高效和激趣的角度,皆实现了完美结合。特别是信息技术中电子白板的使用,更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易操作性,真正实现了孔子所倡导的“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成为教育信息化强有力的支持媒介。

信息技术实践课堂教学是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一味抵制和过度夸大都是不科学的。若教师一味追求课件的精美,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百度查询和复制,不仅会限制教师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和教育灵感的发挥,也会使学生由“营养不良”异化为“消化不良”而厌学,造成师生创新能力的严重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短时间内是无法修复和自愈的。因此只有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使用,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才能使信息技术扬长避短,彰显其应有的先锋引领地位。

1、必要性原则。

2、主导性原则。

高效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特定环境和氛围里,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人、人机对话和交流、讨论、合作等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教师、教材、媒体四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不能一味追求形式,离开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对象而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从而避免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尴尬局面。

3、选择性原则。

在使用信息技术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考虑到地方、民族和文化多元化的特点,有选择地设计和使用媒体,避免不良信息的侵蚀和污染。教师还要对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取其精华,剔除糟粕,达到修身悦目,去伪存真的教学目的`。

4、适度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各种活动的发生和保持,是以一定的兴趣为条件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具有支持作用。若过度使用信息技术将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疲劳和教师创造性的滞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交替使用的方法,调控和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始终保持在适度的临界状态,从而达到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反思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作为以动手操作和实践为主的信息技术课,一直以来都受到许多小学生的喜爱。然而如何抓住学生的这种兴趣,将学生的兴趣引入到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来,却也是件十分不易的事。

经过上个学期三年级和五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我发现,现阶段,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喜爱大多表现在爱玩游戏,喜欢上网聊天、看电影等等。尤其是五年级的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打字和浏览网页的知识之后,对于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经常缺乏积极性。

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能否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的吸引学生,无疑成为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考虑到小学生现阶段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觉得要想从本质上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欲望,让学生产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动机和内在的需要,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而不是毫无用处的,从而才能进一步让学生将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导入,在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因此我觉得要提高课堂的效率,首先要让信息技术的课堂“动”起来,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中的小主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开展课堂教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关键是看怎么玩,怎么在“玩中学”。把游戏引入信息技术的课堂,既满足了学生的爱好,也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将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寓于游戏之中,既让学生享受到了乐趣,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技能,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

例如三年级上学期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习指法的内容是非常枯燥的,对于三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如果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用不了几分钟就不愿意学了,更不用说强迫其进行指法练习了。因此,在教学中我并没有上来就讲指法,而是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这就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觉得学习指法是有实际意义的。在这种情况下,再来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就会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比较多,学生在学习程序知识时更是觉得枯燥乏味,不免上来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虽然学生本身对信息技术有很浓厚的兴趣,但对教师讲的关于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却丝毫不感兴趣,所以此时任凭老师怎样讲,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仍然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此,针对这些已经有了信息技术基础的学生而言,我大多采用“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展开教学,每节课都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学习任务制定一个学习任务,采用小组合作和竞赛的形式展开,满足学生的"发现"需要和创造的"成就感",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放手让学生学,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而教师仅仅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指导者出现。

既然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那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即可以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又可以进行示范演示。课堂上演示我们在课前精心制作的power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等课件,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教师再也不用为维持课堂纪律而花费过多的时间,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让信息技术的课堂“动”起来,不仅仅是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更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信息技术课堂作业反思

摘要: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大家也都在尽自己的能力想办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不仅仅只被网络吸引,不可否认,作业是检查课堂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各个学科都是如此,但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不同,他的作业仅仅是课堂的设计,因此课堂作业设计和评价就成为了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笔者就自己教学的体会和尝试对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设计和评价进行阐述。

对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的评价包含几个方面,其中一节成功的课程当中,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是检验一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很关键的一个方面,因为作业对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道德情感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作业既能考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又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独特性,因此在作业的设计与其他学科有些不同,主要以课堂作业为主(操作题),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机完成,所以如何让学生在充满诱惑的电脑前面能够认真的完成作业,这无疑是把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难点。同时,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所以作业设计就更显得重要,它要求教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寻求创新,并设计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的作业,从而致力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促进学生素质的个性化发展。

一、课堂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现状。

信息技术的作业大多是在当堂完成的,并且保存提交到教室机或服务器,不同于传统的作业,因此学生是否达到我们的要求,从作业的完成情况便一目了然,但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学生不能按要求很好地完成操作作业,这很大程度上也源自现阶段教师在布置和评价作业不够科学有关:作业完成率不高,小组合作中大多由一两个人完成,且抄袭、复制现象严重,创新不够,有些限于设备条件的落后,根本完成不了书本中所布置的作业,这样无疑使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长此以往,不仅在学生心中,信息技术作业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任务,同时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阻碍了学生创造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就目前教学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几下几个方面:

1、作业的设置不是偏难,就是过于简单。

对于高中生而言,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结果,但往往我们很多老师总是怕学生不会,讲得太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少,作业布置的非常简单,没有任何创新,学生很快完成作业,自由上机,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了一个假象的印象就是,信息技术课就是上网课,总想着你赶紧布置作业,完了就玩。

同时高中生中学生又有差异性,比如文科和理科,高二年级选修《算法与程序设计》,算法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是有难度的,也不感兴趣,但在这部分的作业设计,老师却高估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业设计偏南,尤其对于文科班的学生,往往一节课下还不能完成,师生都很不愉快,时间久了,学生怕上信息科。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习惯于布置统一的作业,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统一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及作业难度不能适应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快慢不齐的现象。学生没有发言权,只有执行、完成的职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过是为了作业而作业,很少有其主体能力的调动与投入,这样“统一”作业,遏制了学生学习创造能力的发展。

3、课外作业过于开放或没有课外作业。

有些作业无法在课内让学生完成,因此叫学生课外完成,而很多学生课外完成的作品都比较好,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课外有充足的时间,但另一个原因却是因为这份作业不是独立完成的,而是抄袭,或者由别人代做,这在作业检查的过程中很难反映出来。

再或者干脆就没有拓展作业,学生自己也不会主动去学习相关的知识,不能很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要使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应从学生的兴趣着手,找对适合他们口味的作业形式,设计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作业中获得愉悦和成功,做到学以致用。以下是几种作业设计策略,一起分享一下:

1、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

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有创意的新鲜事物,高中生也不例外。因此设计形式活泼、富有趣味的作业,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中,是学生喜欢的一种作业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一种好办法。

信息技术选修模块中的《算法与程序设计》,对于初学者来讲比较枯燥和难学。如何让这些算法和程序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不再觉得乏味。比如在讲第三章可视化编程当中的界面设计时,我们做了一个登陆框,先由老师示范一种方法,属性的设置,然后学生自由发挥,很多学生交上来的作品非常有创意,很不错,构图,色彩搭配合理,兴趣极高。又如在高一的课程当中,多媒体素材的加工与表达,学生设计的多媒体作品,体现了小组的设计思路,图片信息的采集也非常认真,展示的时候非常骄傲。由此可见,此类形式作业能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并在作业中获得愉悦和满足。

2、打破单一的作业形式。

学生在讲解本节课程内容时,为了作业方便提交,往往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作业内容,不让学生自由发挥,但是要知道学生的优秀作品是新课程的重要资源,在学生的很多奇思妙想的作品中,都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意识,这一过程既是一种启发,又是一种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无差生,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作业内涵,只要是体现学生真情实感的,并能围绕一定的课堂知识点的作品都是好作品。比如在兴趣小组的教学中,对于一些flash和photoshop作业,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做的不是作业,而是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作品。比如在讲flash遮罩的时候,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制作贺卡、制作对联、个人签名的设计等,将自己的想法结合所学的知识,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而不拘泥于一些形式。像这些既可巩固所学知识,又可基于理论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作业,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布置实践操作作业。

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一项重要目标,因此学生在自己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比如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让学生针对具体的实际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结果。只有学生自己实践操作过,才能对算法与程序有一个真正的理解。例如在“if选择分支结构”的课堂作业中设计诸如请解释选择语句的意思;请写出if的语句结构等的作业。显然,这样的作业,学生或许只会去死记,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若设计为:某超市为了促销,规定购物不足50元的,按原价付款,超出50元不足100元的,超出部分打九折,超过100元的,超出部分打八折,请你帮忙为超市收银员设计一个程序。这种联系实际的问题,不仅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使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他们的代码编写正确时,学生的成就感就得到了满足,促使他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相反,当他们的代码出错时,那么一种渴望成功的欲望会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探索和思考,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研究的能力。

4、尝试让学生自己布置作业。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设计好习题让学生完成,学生被动应付,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事实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主动。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作业中根据课堂知识,让学生自己设计题目,让他们加入作业题目的设计,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学生自己在设计题目的过程,就是一个自学的过程,一个深层次理解和思考的过程。另外在科学探究中最为重要的素质就是置疑能力。比如在讲《算法与程序设计》界面设计时,我演示了一个猜价格的游戏界面,学生根据我的演示和相关知识创造出许多漂亮的界面,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认可。因此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的题目还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5、作业布置体现分层。

学生之间接受能力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强调因材施教,这不仅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还要在作业中体现,作业设计也必须讲究层次性。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降低他们作业的难度;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从而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提高。比如每次的作业都会有两到三道题,必做和选做题(包含拓展题)。基础作业(人人必做)、选择性作业(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进行选择,可全做、或部分做)和拓展作业(难度较高,主要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基础作业的要求较低,;选择性作业可根据练习内容或题型设置多个题目;挑战性作业主要将本堂课知识点的深入应用,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我们都知道学生交了作业,如果不及时给与反馈,或不能给与适当的评价,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稀里糊涂,对优秀的同学来说,少了一次表扬肯定,可能会让学习的积极性打折扣;对良好的同学来说,不知道自己的作业哪些方面有不足,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对很糟糕的作业,也会对学生有个触动,让他在以后学习的时候更加努力。因此对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评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首先重视过程中评价。这是指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的评价指导,让学生得到反馈。信息技术作业是需要在课堂中完成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教师现巡视指导,在学生做作业的时候进行指点,或者把未完成的作业展示给所有的同学来评点,对学生的作业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这对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提高作业水平有着直接的作用。

其次是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指的是教师在学生完成上交作业后,对学生作业的情况做出评价,并让学生了解你对他的评价。主要以学生提交上来的电子作业的质量为依据设置等级评价标准,即把每一个学生的作业按照完成的程度分为3个等级:a、b、ca——学生的作业表现可作为典范。b——学生能够完成各种任务。

c——学生的进步是明显的,但并不能充分地完成各种任务。即当学生作业完成认真(针对多媒体作品和vb程序设计)或作业完全正确(针对选择、填空等基础题)时,就能得到a;当作业完成质量一般时,给予b;当作业不上交或是完成不认真时,则给予c。展示优秀作业,当学生看到自己作业变成了一个优秀的成绩时,很多同学都会有小小的成就感的,让学生得到鼓励。

再有就是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一般这个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够好,信息技术讲究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这就需要每个人尽心尽力,各展所长,作业的评价也来源于学生自身和小组内成员的互评,比如:我们在讲《旅行计划》时,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任务,作业完成后,根据各自的表现,在评价量表中打分,作为作业评价的一部分,公平公正,也避免某些学生不劳而获,获得大家的认可会让学生更有信心!

最后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评价。通过网络来评价反馈作业,会拓展信息技术学习的时间及空间,锻炼大家使用网络的技能,激发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提升信息技术学习的水平。

总而言之,课堂作业设计与评价在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越来越重要,是完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不可缺少的环节,注重课堂作业的设计与评价,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切实为教学服务,也更好地实现引导和训练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标,向着这个方向,一直努力!

信息技术课堂互助教学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团结互助是指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团结协作、共同发展。教师与学生教学也是一种互助的,共同进步。

在平时上课中,我经常发现一个班一部分同学早已完成任务,自主尝试探索新的课本内容;另一部分同学则动作慢慢腾腾,经常犯简单操作错误,任务一般完不成;个别同学甚至任务没完成,也在玩些其他东西。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根源就是差异性。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主要是因为最初的学习条件、理解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而造成的,只要给予他们适当、适时的帮助,再加上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每个学生应该都能达到信息技术课所规定的要求。但是由于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和学生基础知识、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要想采取班级教学形式的条件下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却有相当大的困难,因为同一个教师不可能同时兼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其实,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可利用资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好的同学来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学生的“小老师”,以促进各类学生的共同发展。

为此,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就实践着一帮一互助的小老师制度。即让一定基础的同学如果能快速完成任务,那么他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当“小老师”教会同组不会的同学完成任务。为此,我在安排学生上机座位的时候,也是特意将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同学与基础薄弱的同学安排在相临位置上。自从,实施了小老师制度,我也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帮助基础更为薄弱的学生了。同样,小老师们很乐意地帮助老师去辅导此文转自斐.斐。

课件。

园那些没完成任务的学生,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很光荣,认为自己可以做老师的好助手,在帮助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耐心。而那些没完成任务的学生也很愿意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因为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完成任务,有一定的成就感。为此,一堂课的效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作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把握好这种差异,从这些差异中如何找到教学平衡点,缩短学生间的差距,使每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当然这就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高水平调控课堂学习行为,关爱学生并及时把握他们的真实需要,在师生共同发展中彼此体验和享受学习的快乐。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教育也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性转折。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也将在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下,在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乃至教学评价等方面产生重要改变。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反思教育信息化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硬件和软件资源投入逐年增加。有了好的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和优质教育资源,如果束之高阁,得不到有效利用,这些设施和资源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要想使这些宝贵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就要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培训教师是关键。

我们认为,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中,应当是培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既要充分了解教师目前工作的难点和未来工作的需求,也应从教师发展出发,体现教师的个性化和专业化需求,进而确定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尤其是教师下载优秀资源,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方面加强学习让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绽放光彩。

二、资源积累很重要。

我们要结合各自的实际需要,认真做好教育资源筛选、下载、存储、分类和应用工作,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为本校资源库建设服务,为我们的教与学服务。

此外,我们要求认真做好对国家免费提供的教育资源的下载、存储和应用工作,并加大了对基础教育资源库、同步课堂、卫星数据资源建设力度,加快了资源征集、引进、评审与整合的工作速度,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网、教育电视台和教育网站每天免费播发大量教育资源。

我们要结合教学实际,采取重点攻关、合作攻关等办法集中力量自主开发教育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来源的多样化。

三、学科整合是基础。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学科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必须依赖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程度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成效。

“说”让信息技术课堂更精彩

何淑英。

[摘要]。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实施,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正逐步走进课堂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直观化,实现了音响与画面的动态结合,充分发挥音乐形象的感染作用,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的不足,既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

辅助。

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集文字、声音、影视、图像等于一体,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好的效果。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由静态到动态,由无声到有声、变抽象为形象,扩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广泛的知识。在音乐教学中,精心设制、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其独特的优点,如不受时间、空间、微观的限制,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切实地解决教师无法讲清课本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从而更好地为开展学生的素质教育服务。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愿望。

对学生来说,由于他们音乐修养不高,审美经验不足,因而对于一些音乐作品,特别是中外名曲、器乐曲的欣赏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久而久之,他们就觉得音乐欣赏课呆板、枯躁,进而敬而远之,以至造成终生缺憾。但如果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给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新颖和好奇的心情主动积极地去欣赏音乐,音乐欣赏课也会上的非常成功。

比如欣赏器乐曲《金蛇狂舞》时,首先出示影片,然后再放音乐,这样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相结合起来,融图画与音乐为一体。影片上相同的图形或色彩即表示乐段基本相同或完全相同。欣赏时,边听音乐边看影片,这样,作品的主题、调式和基本乐段的变奏、往复、发展及表现手法、乐曲结构、音乐形象便一目了然,学生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接着引导学生捕捉每一个跳动的音符,按照旋律流动的美,辅以形象动作来表现乐曲。比如随着乐曲的进行让学生用自如的摆摇身体、踏步、拍手等动作配合情感的表达和其节奏的进行,使学生不但了解音乐的旋律,还体验到音乐所表现的欢腾情绪,进而领悟音乐作品的主题。

由于运用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欣赏音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即使平时不喜爱音乐的学生,此时也会被欢腾、热烈的气氛所包围和感染。这样,他们逐渐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音乐的魅力诱导他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进而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操,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2、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欣赏音乐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要使学生理解音乐形象,首先须懂一些音乐基本知识,还须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通过“听”这个具体的感知手段,能准确地理解音乐形象。体会作品思想。音乐欣赏时,最好辅以其他手段。如果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这既适合儿童少年的心理特点,激发欣赏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例如,欣赏电子琴独奏《牧民的一天》中,乐曲的五个部分不一样,第一部分引子描绘草原清晨的景色,第二部分表现牧民愉快的放牧,第三部分表现草原上万马奔腾的景象,第四部分表现牧民们欢快的舞蹈,第五部分为尾声表现夕阳西沉牧民归家的情景。可是对于五年级小学生来说,草原对于他们是多么的陌生,牧民的风土人情是多么难以理解,学生光听音乐是很难理解各个乐段的内涵的。但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放映牧民在广阔的草原上放牧、骆驼在广阔无垠的沙漠上行进和蒙古族人民欢歌笑语翩翩起舞的场面,并配以音乐,学生就能理解到前者表现悠长辽阔而舒展的音乐形象,我们听后仿佛置身于无边草原和广阔的沙漠这样的大自然景色之中,理解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而后者是活泼、热烈而欢快的旋律,表现了蒙古族人民欢庆解放、庆贺丰年的喜悦心情等等。

二、信息技术在唱歌教学中的运用。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听录音磁带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的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例如学唱《说唱脸谱》这一课时,我向学生出示唱、念、做、打四大功夫的视频片段,我为学生创设看得见、听得到、感觉得到的京剧教学环境,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学生跟着视频示范念一念有音调的京剧韵白,看一看京剧的武打动作,做一做京剧的的表演程式,让学生体会到京剧的韵味。学生们在轻松,有趣的快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音乐教师自身京剧素养的不足这一难点,也让学生很快感受的到京剧这一国粹的魅力,自觉投入到学唱京剧这一活动中来,课堂也很快的成了学唱京剧、表演京剧的舞台,学生一个个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这些实践证明: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用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的美感,很好地调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

活跃课堂气氛。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以趣激思,活跃音乐课堂气氛。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最好是利用录音、录像、图片等现代教学媒体。因为通过录像,学生不但能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乐特点、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而且还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利用录音、录像的暂停、重放、快放功能,可以对学生进行听辩、鉴赏,还可以达到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目的。

例如,在上《雪绒花》一课时,我运用信息技手段,以欣赏电影片段为手段,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重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歌曲风格方面进行对比。我先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声》的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过渡到听影片中的一首歌曲《哆唻咪》,再用图片引出雪绒花,最后学生学会《雪绒花》后,再看电影片段,欣赏其中的《孤独的牧羊人》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认识《音乐之声》中三首优美歌曲,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学生更好地体验到作品的意境,领略了音乐的无穷魅力,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的中的运用,能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到音乐带来的美。更好地陶冶学生们美的情操。

三、信息技术在培养能力中的运用。

1、利用信息技术,发展音乐思维。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思维是十分可贵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

例如:我们在上《西洋管弦乐队中的木管乐器组》这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把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经过整理设计成一个“西洋木管乐器王国”,这里有各种木管乐器实物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乐器的外形结构。音色辨别的时候,只要点击任何一种乐器的图片,便可听到对应的这种乐器的声音,同时还有名家演奏这些乐器及名曲的mtv。让学生欣赏乐曲的时候,时而有音无画,让学生想象音乐中的情景;时而有画无音,让学生想象画中的气氛;时而音画同步,让学生感受音乐情感。信息技校的巧妙运用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赋于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使学生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力,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美的想象力,因此对音乐的表现也更加准确。

2、利用信息技术,拓宽音乐视野。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我们的传统初中音乐教育,教师们往往过分强调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看不到学生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的潜在本能,阻碍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的培养。那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我认为要让学生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合作的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也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美。

例如教学《装扮蓝色地球》这首歌曲时,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用跳跃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从音乐节奏方面去感受人们热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在上这堂课时,我将景色的视频录象设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被野蜂飞舞,鸟儿歌唱,太阳温暖,山谷葱茏,紫罗兰开放的大自然景色所吸引,把他们带入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意境之中。学生们的欢快情绪很快地被吸引而高涨起来,情不自禁随着音乐旋律表现出欢乐舒畅的动作情境。然后,让学生进行互相交流,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景”,通过目视、耳听、口唱,体动等多个信息通道自主学习歌词,去充分欣赏、想象和入情入境地体会歌词的意境。通过这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总之,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使传统课堂教学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扩大了信息,充实了容量,加快了节奏,提高了教学效率。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鉴赏体验紧密结合,水乳交融,让学生自己感受到歌曲中美的形象,获得美的体验,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想像力,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殿堂中快乐翱翔,是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课堂实录心得体会

近年来,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中越来越重要。作为一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深深体会到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一次信息技术课堂实录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数字化时代的知识,使我更好地理解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数字化化趋势,也让我对信息技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体会和心得:

第一段:信息技术带来了更方便的工作方式。

在实录中,老师介绍了各种有关数字文档处理的软件,如Office、WPS等。这些软件有着非常有用的功能,如排版、图表绘制、公式计算等,完全不用再为格式、排版而烦恼。并且,文件可以通过网络协作、同步,多人编辑同一份文档,不再需要在教室内互相传递、修改,使得工作变得大大的方便。

第二段:信息技术带来了大数据时代的机遇。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让数据变得更加重要和占据关键地位。现在,数据几乎是无处不在,各行各业都在使用数据。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可以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做准备。在实录中,老师介绍了数据的概念和数据处理的方法,让我们学到了如何有效地利用数据,洞察数据背后的价值,从而为我们学业和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第三段:信息技术带来了动态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如果企业或个人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可能会被淘汰。信息技术发展对于产业和市场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同时也在推动着产业和市场变革,更好的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在实录中,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如何看待市场发展和市场变化,为我们的就业和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段:信息技术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知识,像随时随地查找学习的资料,与老师或其他学生进行实时的课堂互动等。与传统教学相比,信息技术教育更加多元化,因此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这些学习方式让我们更富有思考性,更富有创造性,能够开拓新的路径,时刻追寻新的思路。

第五段:信息技术带来了无限的潜能。

信息技术虽然已经很先进,但它还有无限的潜力待挖掘。它可以打破人们的思维定式,拓宽人们的视野,让我们看到更加美好的未来。信息技术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贡献不可或缺,在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信息技术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总结: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我们应该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探索信息技术的潜力和应用,用其改变自己和社会。在信息技术充斥每一个角落的时代中,积极拥抱信息技术,让我们的创造性和生命力发挥到极致,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线上信息技术课堂心得体会

正在经历着业务和学习上的巨大转变,线上信息技术课程让我们不仅可以更容易地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还能更方便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和控制自己的节奏。在过去几个月里,我经历了许多线上信息技术课程,今天我想与您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灵活性的重要性。

线上信息技术课程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它的灵活性。我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学习,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安排学习计划。这让我可以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中轻松地学习新知识,而不用担心错过授课或不能到达教室。这种自由度也让我把重点放在我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上,并且可以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

第三段:社区中的互动。

尽管线上课程可能让人感到孤独或疏远,但其实并非如此。大多数在线课程都有一个社区,通过这个社区,我们可以与其他学生交流,这些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与我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这种互动可以让我们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广泛的观点,还可以让我们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第四段:学习升级。

在线教育上的课程通常非常高效,因为这些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将课程设计为最有效的方式,让我们快速学习并理解。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获得更快的学习升级。我们可以从一些最优秀的导师那里学习,而不受地域、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使我们的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第五段:全球教育。

在线教育不仅是在学习方面的机遇,同时也是连接全球的一种方式。它使我们与世界各地的学生和教师联系紧密,这些学生和教师创造出了绝对的知识和经验。这种联系可以带来知识的交流和创新的想法,并且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全球性的视野和思维方式,进一步拓宽我们的视野和领域。

结论。

总结来说,在线信息技术课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灵活性,更为接近我们所需要的的学习方式,还拓宽了视野,增加了贴近社会实际的实践机会,同时也给我们授予了更多进一步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在线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开放、充满活力和未来有无限可能的大道。

信息技术课堂实录

老师:那我就借用现代化工具帮我自我介绍了,请看大屏幕……(出示pp老师课件)。

同学:观看课件展示。一起唱歌《清晨》。

老师:歌曲唱完了,大家知道了老师的哪些信息呢?

同学:老师是来凤凰县xxx小学的。

老师是xxxx年出生的。

老师:你是从哪个内容中得知这个信息的?

同学:从一段文字中得到的。

老师:你是从文字中获取的这个信息。(并在黑板上写上“文字”)。

老师:还有哪些?

同学:老师做过一个关于凤凰古城的网站。

老师:你从哪里得知这个信息的?

同学:课件中播放的影像。

老师:你是从视频中获取的这个信息。(并在黑板上写上“影像”)。

……。

老师:小结: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都是多媒体信息的表示形式。

老师:这个介绍是用什么软件来制作的呢?

同学:幻灯片。

老师:那么你想不想也来制作一个幻灯片作品呢?

老师:你想做些什么?

同学:我想做一个介绍我们的学校。

我想做一个介绍我个人的情况。

我想做一个介绍凤凰古城的。

……。

老师:老师的简介中包括了丰富的信息,文字、图像、声音、景像,通过这四种信息,把我完整的介绍给大家。你们了解了我,我也想了解大家啊。听说在美丽的xxxx小学,有一个优秀的xx班,有……,要不今天这节课,请你们用四种类型的信息,来秀秀我们班,秀出我们的精彩。有没有信息?(板书:秀出我们的精彩)。

同学:有。

同学:我们们同学的习作。

我们的课外的活动。

我们班开展活动的照片。

……。

老师:你打算用什么设备来采集呢?

同学:数码相机、录音机、数据摄像机、电脑……[中国-]。

老师:在这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素材。(通过多媒体控制软件进行展示)。

老师:在选择素材时,同学们一定注意信息的筛选,注意哪些信息是有用,哪些是无用的。并安排任务整理素材,要求有目的的筛选素材。

同学操作:素材的筛选。

老师:展示同学整理、筛选的素材。

老师:大家看一下,是否缺少信息,能否现在采集补充呢?

教师利用数码相机现场采集图片,存入电脑并展示。

同学唱《清晨》,教师利用麦克风现场采集声音,并进行视听。

老师:展示教师的作品,你们觉得教师做得怎么样?

同学:好……,不好……。

老师:你们给老师打多少分?

同学:50分、100分、120分……。

同学开始制作。

老师:好了,接下来我们先分小组进行展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展示交流。

老师:我们先请“风”这一组上来展示。

同学展示作品。

老师:请你说说自身的想法。

老师:大家说做得好不好,打多少分?

同学:50分、100分……。

老师:为了鼓励,奖状一下,把这个“风”字奖给你。

老师:下面有请“雨”。

……。

我的感想:

这堂课,通过课件展示自我介绍,能让同学非常直观地认识到信息的四种基本表示形式。整课堂围绕着信息的采集、整理、处置、展示这一条主线进行,主题明确,条理清晰。自己很有个性的`课堂语言,风趣幽默,很受同学的欢迎,具有非常好的亲和力。课堂上气氛轻松活跃,同学具有非常高的学习积极性,在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同学在无形的操作中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具有非常好的学习效率。另外,在课堂中,也通过一些现代设备,如数码相机、麦克风,现场为同学展示了不同信息的采集方法,以和把采集的信息输入电脑的操作。同学对这局部内容非常感兴趣,也非常喜欢,不只使他们了解了信息的采集过程,而且使他们掌握了现代设备的使用方法。

信息技术课堂反思

努力地去学习。例如在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幻灯片的操作,在第一节课时,我就让学生欣赏教师制作的课件,从单纯的文字、单纯的图片到复杂的图片与文字混合,从静态的单张到动态的多张幻灯片展示。学生刚开始看到时都很吃惊,一个个都发出“啊!哇!”的惊讶声。“我们也能做出这么漂亮的幻灯片来吗?”这样激起学生心动,然后老师再开始讲授。随着一课课的深入,学生发现这些技巧自己也是能掌握的,让学生的心动趋向于行动,而教师只要再把这些目标分成一个个具体的环节。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唱主角,我则“沉”入学生中间,互相讨论,平等对话,一起探究。我一方面鼓励学生面对失败不气馁,冷静地理清思路后再尝试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急时给予帮助,针对性地请“成功”的学生上来演示,鼓励“能者为师”,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不服输的精神。学生学习兴致盎然,涌现出不少很有创意的作品。

既然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那么,在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时,我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即可以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又可以进行示范演示。课堂上演示是我在课前精心制做的powerpoint幻灯片课件,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我再也不用为维持课堂纪律而花费过多的时间,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电脑知识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们都非常喜欢上信息技术之门课程。我们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让其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师的期望,如何提高却是大家的困惑。由于学科不同,教学方法自然有差异,我仅谈谈对“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有效性”的一点感悟。

这里的“材”包括学生和教材。首先我们说说学生,由于家庭、小学教育及个人爱好等因素,造成学生信息素养差异较大,上课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信息素养的实际状况,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针对性地备课。其次我们说说教材,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造成教材内容经常跟实际使用脱节,而信息技术课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就要求根据我们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作一些调整,以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而不是生搬硬套教材。

虽然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比较感兴趣,但要想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还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平铺直叙的引入往往使学生刚上课就开小差了。如果每堂课都能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课堂的有效性会有很大提高。例如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提一个能引起学生思考、回忆的问题,播放一段新颖的动画等等,都可以是很好的引入方式,当然这些故事、问题、动画等都必须切合本堂课的主题,要能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引起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于情景引入的效果,有一次的课堂经历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在《走近因特网》这课,我用《三只小猪》的flash动画作为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认识掌握网络搜索技巧的重要性,激励他们学习的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时整个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一眼不眨地盯着电脑屏幕,关注着三只小猪因为网络搜索水平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命运,最终整堂课的有效性得到很大提高。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常用方法,通常是将教学任务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如果任务设计合理,就能使学生在解决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一个认知、情感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学习精神。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信息素养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我们最好采用分层任务教学的方法,设置符合各层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封闭型任务和开放型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使信息素养较差的同学可以通过完成封闭型任务产生成就感,避免因完不成相同任务而出现挫折感。而认知能力强、信息素养高的同学可以在完成封闭型任务的基础上再继续完成开放型任务,鼓励他们对所学知识作进一步的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从而提升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组织好课堂,让整堂课有序而不死板,学生活泼而不混乱,需要预先设计好教学环节,对引入、讲授、提问、练习、总结、展示、评价等环节的时间、内容都要有准确的安排。无论是讲解还是演示,教师都要与学生互动起来,产生良好的氛围,控制好学生情绪和课堂节奏,避免教师坐着操作讲解,更忌讳有气无力地平淡讲述。

总结评价作为信息素养的一部分,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高潮。评价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在学生互评前,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学生评价作品时大都只看作品本身,而很少关注同学完成作品的过程,往往会产生偏颇,打击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这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非常不利。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到别人的亮点和长处,尤其是在完成作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等,学会多方位全面地进行评价。教师评价作为对学生评价的补充和总结一定要恰当,应着眼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肯定性评价为主,指出学生的优点,即使学生最后的学习结果不够理想,也应鼓励其继续努力,并适当指出改进办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就感。对于老师评价的作用我深有感悟:我班上有位同学上课很专心,完成任务时也非常认真,就是完成的作品不理想,他自己对此很苦恼。为了鼓舞他学习的热情,我每次对他作品的评价总是给高分,并帮他分析问题所在。通过多次锻炼,他的信息素养有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得到了保护,课堂的有效性自然提高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创建和谐课堂,实施有效教学。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最精彩的课堂首先主角是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组织和激发下,思维火花四射!

信息技术课堂反思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丰富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更为新奇、全面和直观的学习体验。这就需要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起来,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需要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进行整合,将课程内容、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充分地整合起来,打造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实践进行了反思。

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信息教育不再将计算机作为简单的教学内容呈现工具,而是要将计算机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发工具。现代信息教育具有多种多样的现代化技术,能够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和超文本链接还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性。

小学英语教学的教育目的是让小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起来,也就是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和资讯技术,将其与课堂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激发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整合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完成小学英语的教学任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各种优势,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新奇和有效。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应该仅仅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其技术还应该成为课堂重要的教学因素以及学生的学习对象,要真正做到二者的整合就应该通过信息技术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更加便利。

要做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小学英语教师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首先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包括了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能够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教师需要具备信息设备的应用和操作能力,还要能够整合、选择和创新信息资源。小学英语教师要能够选择和优化各种新型设备,并采取合适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

小学英语教师还要对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以课程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为基础,使信息技术能够更好的融入英语课堂教学,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教学特长。

本文主要从小学英语的英语单词教学、英语课文教学、英语复习课程教学和英语课堂游戏四个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在这四个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中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单词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其喜爱新鲜事物,不喜欢枯燥、重复的学习内容。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单词教学时要尽量避免枯燥的单词记忆,以免让小学生感到厌烦,影响课堂的效率。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小学英语教师更好地进行单词教学,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英语单词,并配以色彩鲜明的实物图片、标准的英语读音甚至英语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笔者会将每个单元的单词表制作成一个ppt,每一个单词都用鲜艳的颜色标示出来,并配以实物图片和准确的发音,让学生看图片、听读音并进行跟读。当学生学会一个单词之后笔者还会对该单词进行扩展教学。例如江苏译林英语新教材中“clever”这个单词,由于该单词比较抽象,笔者就在该单词的ppt页面上画了一个“聪明的一休”这个形象,再配上“clever”的标准发音,让学生跟着图片的闪动进行跟读。当学生掌握“clever”这个单词之后,笔者又提出“clever反义词是什么?”进而再点开ppt画面上的反义词链接,链接到“foolish”这个单词的学习。这样的单词学习方法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听、看、读的能力,培养学生标准的发音,并且通过动感的节奏、鲜艳的颜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信息技术能够极大地拓展英语单词教学的课堂容量,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

传统的课文教学环节往往是教师先对课文进行范读,再让学生进行跟读,由于课堂教学但形式比较枯燥,学生很容易感到厌烦,学习效果得不到提高。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自主化、多样化的进行呈现,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来降低小学生的认知难度,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江苏省译林小学英语新教材6aunit1“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的`教学,笔者就将课文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来开展教学。笔者采取了一边逐句朗读课文,一边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情节片段的形式,让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感受,并将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多媒体图片来理解课文的意思,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表现出对该故事强烈的好奇心。在学生朗读环节,笔者先让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之后再逐一播放刚才的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根据每一幅画面来描述一个课文情节,最后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的方式完成课文的朗读。

复习课是小学英语学中一个重要的课型,能够帮助小学生巩固英语知识,形成良好的复习习惯。然而传统的英语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并不高,这是由于小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而对已知的事物都不再具有好奇心,课堂参与程度不高。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加快复习教学的教学节奏,并在复习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锻炼。

例如笔者将江苏省译林小学英语新教材6aunit3的单词制成一个ppt,每张图片都包含着一个单词的基本信息,或者是实物画面,或者是内容提示,让学生说出对应的单词。笔者还采取了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来参加看图说单词比赛,看哪个小组的学生说得又快又准,使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巩固对已经学过的学习内容的印象。

课堂游戏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技术可以极大的丰富游戏的内容,是课堂游戏与英语知识更好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利用authorware等软件开发新的课堂游戏,不断给学生带来新奇的游戏体验。例如在译林英语新教材3aunit1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主要人物,并根据不同的情境与周围人打招呼,笔者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学生能够拖动游戏人物来到不同的场景中,并遇到不同的人物,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说出人物的名字,并和不同的人物打招呼。学生对于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失败的学生还要求反复玩这个游戏,直到全部答对为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更改变了小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课堂节奏更加活泼,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更高。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小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英语素养。

[1]张爱云.将趣味游戏活动置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j].宁夏教育科研.20xx(01)。

[2]刘凯国.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思考与实践[j].陕西教育(教学版).20xx(03)。

[3]律美凤.身临其境乐在其中——让情境教学走进小学英语课堂[j].学周刊.20xx(10)。

信息技术课堂反思

这学期学习中英文打字,学习的首要任务是要训练正确的指法。因为指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打字速度。尤其是英文打字的时候,指法和打字姿势是相当重要的。学生要从一接触键盘就进行强化训练,使之型成习惯,否则以后要改变则很难。英文打字以正确指法和打字姿势为基础,在形成习惯和达到一定打字速度的基础上进入中文打字训练就水到渠成。因为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中文打字不必再花过多时候强调指法和姿势问题,而是重点在打字技巧和速度训练上。在速度训练上,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游戏形式的或比赛形式的训练。利用金山打字通或贤云打字软件等打字软件,可以满足小学四年级打字教学的需要。

信息技术线上课堂心得体会

在过去,学生们都是通过传统的教育方式来进修知识,然而,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学习。在线学习成为新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也开始推广线上课堂模式。最近我也参加了一些关于信息技术的线上课堂,让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还体会到了学习线上课堂的好处。下面就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时间更具灵活性。

在线学习方式可以让学习者更加自由地掌控学习进度和学习时间。这种学习方式的开放性使学生不需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和自主性。繁忙的学习和生活日程可以随意调整,因为学生不需要为了上课而做出额外的安排,没有交通问题和时间的浪费,只需要打开电脑就能够开始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二、互动性更强。

线上课堂采用了现代技术,如视频教学、网络互通以及社交媒体等,这些技术使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性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不仅方便了沟通和交流,更是减少了学习的孤单感。通过视频直播、实时互动和虚拟会议等技术服务,学生可以在网络中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实时互动和在线讨论,使得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性逐渐加强,学习更加丰富透彻。

三、学习资源更广泛。

线上课堂采用了网络技术,使得学习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学生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取全世界各地的优秀课程资源,还可以自由选择网上丰富的学习材料,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教育方式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让他们受益无穷。

四、有效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线上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成果。在线学习课程较为灵活,学生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及时复习与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因此能够深入了解自身的学习进度,从而使学习效果更加显著。线上课堂也能够拥有更广泛的互联网交互和互动的机会,这种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开放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五、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线上课堂学习,学生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中丰富、互动、多媒体等优势,这样学习的形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参与感。学生也能够更加兴趣盎然地阅读课程建议和互动参考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学习,感受到网上的音频、视频等资料相互配合、互动联动的比如,让学生不仅从纸面的文字中获取知识,还能从图片、音频、视频等形态中获得更多的信息,这也非常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信息技术线上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学习机会,使得学生可以体验更加灵活和便捷的学习方式。通过线上课堂学习,学习增长学生的视野和多元化思维能力,这种学习方式非常适合忙碌的学生,无论是工作学生、老年学生还是其他人群都能够从中受益匪浅。

信息技术课堂反思

本次课有一个新的突破就是电子白板的运用,虽然是第一次使用,但是它的辅助教学的功能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直接在文字上进行圈画,批注,点评使教学课件更具直观性,操作性,灵活性能够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大大方便了老师。但是,这还有个熟练的过程,否则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因操作不熟练,打乱了教学思路,反而影响了教学,成了负担。我在第一次试讲时就出现了类似情况,大大影响了我的教学情绪,打乱了教学思路。第二次,熟练后,效果就好多了。

总之,这次的教学,两个大胆的尝试,都让我受益匪浅,相信,日后的教学当中只要用心,就会有更多的收获,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当然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教师的引导太多,束缚了学生。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被老师积极、有效的调动起来。教师的语言还不够凝练、准确。我想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信息技术应用课堂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应用课堂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在过去的学习中,我收获颇丰,获得了很多有益于我个人和职业发展的经验。

第一段: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我们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早已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信息技术,老师可以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和掌握知识点。信息技术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便利,更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课是一种创新型、实践性强的课程。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程内容,更以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实践操作是信息技术应用课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软件、网络、多媒体等各种工具的应用来更好地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也让我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更广泛的体验和收益。

信息技术应用课堂浸润着现代化、多样化、创新化教学的理念,其教学理念和方法给学生带来了重要的变革。它通过提高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加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互动对话等方法,让学生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知识点。

第四段:信息技术对我的启迪。

在信息技术应用课堂上,我深受启发。我从中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到了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信息技术开拓了我对知识体系的认识和掌握。我通过课堂实践,熟练掌握了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操作方法,从而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第五段: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应用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更是一次开阔眼界和认知的机会。我从实践中学到的知识,我将会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乃至未来的人生中得到更多的实际应用。通过在信息技术应用课堂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我将更有自信和能力去迎接未来的挑战,迎接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