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实用14篇)

小编: FS文字使者

读后感是对书籍的感悟和思考的表达,是读者与书籍之间的心灵交流和对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并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教育思想。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陈校长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贯彻。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陶行知曾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课程课改确立了以幼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了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探究,学会表达,致力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生活教育从一日活动开始,作为老师,要有生活教育的意识,追踪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回应,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经验,丰富情感体验,发展认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学生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而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动态的,随环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学生们自编小报,自己写稿,自己设计版面,幼稚的作品中体现着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尽可能好的实效。

《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

最近,我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学》。越读,我越觉得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十分先进,并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越读,越觉得他的教育方法具有很强的实效性。读完之后,感觉倍感振奋,一些埋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死结”似乎正在逐渐地解开,象一团凌乱的毛线,忽然找到了线头,正在一丝丝地理顺。

在我们老师的眼里,每天几乎都只看到后进生:今天早上迟到了2分钟,昨天晚自习总是要讲话,值日工作做的不到位,作业没完成,忘记订正了……。所以,越看越不顺眼,越看越有气。每天脸都拉的老长,时不时发一顿火,训斥学生,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结果学生也产生了逆反心里,做什么都觉的没劲,一副上课死气沉沉,下课生龙活虎的反常现象。

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我们不仅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的过程。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时空仍然熠熠生辉,闪耀着教育智慧的光芒,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实践。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读后感作文

今年的老师节与往年不同。往年总是学生们给老师送礼物。可是今年,在老师节的前夕,我们却提前收到了老师送给我们的一份特殊的礼物。

事情的经过还要从上周五的主题班会说起。

随着老师节的到来,同学们都在琢磨着该送老师什么样的礼物。这不,主题班会还没有开始,教室里早已叽叽喳喳吵翻了天。有的说送一束鲜花,表达我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有的说不如送一些营养品,让老师补补身体;还有的说送一些“喉宝”,让老师保护保护嗓子;后来有人说干脆送一些钱,让老师根据需要自己想买啥买啥……正在这时,我们的班主任言午许老师(这是假小子付家男给老师起的外号,“嘻嘻”),背着一个大背包,一步跨进教室。他回头朝门外看了看,便急急忙忙关上了门,转身来到讲台前,摘下背包,小心翼翼地放在讲台上。同学们被他这怪异的举动弄得满头雾水。六十多双眼睛齐刷刷地注视着他,仿佛六十多个巨大的问号。老师看穿了盐城癫痫治疗到哪家医院好我们的心思,笑着对我们说:“每到教师节,老师总会收到同学们送的许多礼物。今年我也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一份奇特的礼物。”

听说老师要送礼物,同学们顿时炸开了锅:

“老师要给我们发奖了!”说话的是小灵通冯子楷。上次,我们班代表学校到市里参加比赛拿了一等奖。市里不仅给学校颁发了锦旗,据他说还发了一笔不菲的奖金。

“俗,太俗!动不动就是钱,来点有创意的好不好?”胖嘟嘟郑子豪自命清高,转过脸却嘻皮笑脸地对老师说:“您老人家知道,我们小孩子家家的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营养。我想您送我们的一定是麦当劳的餐票!”

“切!”胖嘟嘟话音刚落,立刻招来同学们的一阵耻笑。

要说有水平的,还得数学习委员赵晓晓,三句话离不开学习:“老师送我们的肯定是精神食粮。我猜应该是精美的图书!”

此时,假小子付家男早癫痫病在发作时有规律吗?已按捺不住了:“老师,您就别卖关子折磨我们这幼小的心灵了!”

“是啊,老师,您就告诉我们吧!”同学们纷纷哀求。

老师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故弄眩虚地说:“既然大家不愿再做脑保健操,我就揭晓谜底了。不过,这件礼物有点害羞。所以,在我请它出场之前,还希望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喊三时再睁眼好不好?”

“好~~~”同学们乖乖地闭紧了双眼。不多时,只听老师大喊一声:“一、二、三!”

“刷~~~”顿时,六十多双眼睛烁烁放光!

“咦?啊?咳!”

原来,老师的手里拿着一张纸,一张崭新的a4纸!教室里立马又炸开了锅:

“老师,您也忒扣门了!全班60多位学生,您就送我们这一张破复印纸,每人分手指盖那么大一块能干什么用呀?”首先发难的是假小子付家男。

“是怎样治好癫痫病啊老师,你要是真想送我们复印纸,赶明儿我让我老爸给您送一箱来。这也太寒碜了!”小老板财大气粗,见不得这么小气。

“唉~老师,您这件‘珍贵’的礼物我可不敢要。您想如果我要用它来擦汗,万一弄伤了我这漂亮娇嫩的小脸蛋儿,那不等于是毁容吗?”万人迷李梦娇一边嗲声嗲气地说着,一边用兰花指捋一捋鬃角的长发。

“吵什么吵?老师既然送我们一张白纸,肯定有他的道理。乱哄哄的成何体统?没一点规矩。”小诸葛装腔作势的这番话把老师也逗乐了:“同学们,这的确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但是同学们只要仔细观察,就一定能发现它与众不同之处。”

“它平整光洁。”

“它洁白无瑕。”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说得好!”老师赞许地点点头。他的表情渐渐地严肃起来:“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送礼风:过节要送礼、办事情要送礼、昆明癫痫病专业医院见领导要送礼、见有权的人要送礼、办什么事情都要送礼。当然,师生、同学、朋友、同事间相互送一些小礼品,可以加深彼此间的感情,增加彼此间的友谊。但是,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花重金送礼。这股歪风,败坏了党风,带坏了民风,侵蚀着祖**亲的肌体。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国家发展继往开来的重任。希望大家都要像这张白纸一样,拥有一颗纯洁无暇、光明磊落的心灵!”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读后感作文

自从阅读【陶行知】之后,我便不忍释卷,书中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吸引着我,那一句句感人的名言震撼着我。从陶行知这位‘万世师表’的圣人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也学到了很多很多。

从陶行知身上,我学到了尊敬师长。陶行知自幼聪明好学,邻近的一位塾师认定他长大以后必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私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陶行知赶到私塾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陶行知怕打扰他们,就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私塾的每一人,也感动了我。那么寒冷的冬天,他在雪地里站了一节课,就是为了不影响老师上课,不影响同学们上课。这是一种先人后己的精神,时时处处地为别人着想,心中时刻怀着对老师的尊敬精神。

从陶行知身上,我还懂得了乐于助人和尊老爱幼。陶行知小时候,曾经为程四奶奶买锅。回来时,天黑了,本来难走的山路就很不好走,可老天又下起了大雨。他把锅送到程四奶奶手里时,浑身上下都湿透了。陶行知就是这样让人尊敬的人。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思绪万千:陶行知爷爷留给我们的仅仅是这一本书吗?不是的,他留给我们的是滋润我们心灵的传统美德,是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对照的感人行动,是他那流传的不朽功绩。

《陶行知》的读后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孩子的爱心是师德的制高点。“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的。

格言。

他在创办晓庄学校的时候就多次说:“晓庄是在爱中诞生的”他一生爱学生,爱教育,爱祖国,爱真理他的平民教育思想,他的乡村教育思想,他的普及教育思想,他的抗战教育思想,他的民主教育思想,无一不是他对人民巨大的爱的体现!我们以诚为本,我们以爱为怀,我们热爱学生,我们热爱教育,我们像陶先生那样拥有了这样的境界,我们的教育就是无往而不胜!在幼儿园这个家里,我既是孩子的老师又是他们的朋友,给每个孩子爱,让孩子知道你喜欢他是做老师的艺术孩子有两个家白天的家在幼儿园,老师就是他的妈妈所以她们和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老师的一个微笑的赞赏、一个关注的目光、一个信任的点头,在他们眼里都是一种“爱”事实也证明:孩子在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以后,常常会在学习中产生更大的动力;在学习中产生更大的动力;在行为上出现明显的趋善性当孩子有痛苦和不幸时,老师的同情和开导使他们得到慰籍;当孩子有缺点时老师的公正和帮助,使他们从中获得信心例如,我们大班本学期转来一位从外地来的孩子,听不懂普通话,自己说的是家乡话有几次把大便也拉在裤子上,但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细心地告诉他,什么时候想上厕所都可以去,不可以拉在裤子上,会生病的,他低下头又点点头,我摸摸他的头,给了他一个微笑,从那以后再也没有拉在裤子上了在许多活动中,他无法用适当的语言来表达于是我仔细观察他的眼神动作,逐渐领会他的意思同时让活泼开朗的孩子陪他一起玩在游戏中我教他说,鼓励他多说普通话,有机会就让他在大家面前表演,使他感受到说普通话的快乐他也在互学互玩中获得了许多开口的机会和乐趣又如我班的范祺儿一开始拒绝画画于是我握着她的小手慢慢地启发她小手动小笔也会跳舞,就会变成小树、小花,还可以变成许多许多当她指着画,高兴地告诉我“美丽的花园里小朋友在跳舞呢!”时,我由衷地为她自豪,孩子的想象力真丰富,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表现。

奉献是师德的着重点,陶行知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一生放弃了多少个人成功的机会,毅然来到人民之中,来到孩子之中。他常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工作的很多方面必须依靠师德来完成,一位教师如果没有一点奉献精神,是永远不可能成为一流的教师。把我们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活里,这才是尽了教师的天职。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在经济高度发展的新时代,尤其要求我们要向陶先生学习,学习他的奉献、学习他的无私、学习他的无畏,学习他的无悔……与时俱进是师德的发展陶先生不断提出:要与时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我们的职业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与生活一起前进,才能做一个好教师;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新方法,才能成就一种对学生有影响力的师德。教师的好学与上进本身就是学生成长的强大影响力,陶先生在《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中说:“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我想好学的教师最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要想学生好学,必须老师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只有教师不断发展,学生才会有不断发展的力量。

陶行知读后感

《陶行知传》一书以生动的事实展示了一位教育改革先驱者敢探新理得道路,其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实践精神,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我们具有极大的启迪作用。他以真实的形象凸显了一个具有浓烈的爱的楷模。读了这本书,不仅使我汲取了营养,也使我的灵魂得到了净化。

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在教育一线冲锋陷阵的老师,读这本书感受最深刻的是陶先生身上所折射出来的美好品格。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德立教,爱满天下”是中国教育工作者奉行的箴言,不管过去还是将来,他都是师之楷模,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的典范。尤其是在这个浮躁功利的社会中,我们老师一定要守住教育这片净土。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难缠的学生或家长,也会遇到一些非议误解甚至中伤。就在今年学期初,学校按照上级要求安排学生保险事宜,我把通知发到班级群里。没想到一位家长在群里说我收的是什么补习费。这种没凭没据的诬陷让我觉得很气愤,我在群里对收费情况作了详细的解释,并希望家长能主动配合学校工作。可没想到那位家长居然连续几天给我发送一些带有不雅内容的视频链接,我感到非常气愤想报警,甚至想让他的孩子调离我班。这件事给我很深的伤害,我们校长很重视,通过和村里协调,由村主任出面妥善处理的这件事。后来我平静下来,想到孩子当着这样的父亲(孩子的父亲游手好闲,好喝懒做又品行恶劣,已经离异)也是极其不幸的。因为家庭的变故,父亲的负面影响,这个孩子平时衣着邋遢,没有好的行为习惯,甚至有学生反映过这个孩子曾几次偷窥女生厕所,学习成绩很差。也是经过这件事之后,我知道了孩子身上的这些问题根源在于家庭的影响,父母的失责,作为孩子的老师,我怎么能放任不管呢?从那之后,我更加关注关心这个孩子,孩子的姑姑和爷爷奶奶不止一次的对我说,没想到我能这样宽容大度,不但没有因为家长的过失行为怀恨,反而对孩子更好了。的确,这个孩子在我的格外关爱下,变化很大。这件事也让我有了很大的感触和收获,我觉得我的心灵又得到了一次净化。有了“爱满天下”的支撑,我也时刻告诫自己“爱,再多些,好吗?”对工作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就能以更饱满的热忱拥抱我所挚爱的教育事业,就能克服工作中的任何困难。

陶行知读后感

好书就是好人生的导师,它时时处处都在启导着你的人生,为你披荆斩棘;为你铺路建树;为你剔除人生的“棘”。人离开了好书就是放弃了追求好人生,放弃了向往新未来,就等于放弃了鲜活的生命。

与好书形影不离的人就会远离贪心,不再自命不凡,而是大智若愚。有好书相伴的人生,更会因物质世界中的贫乏,才恰恰可能在其心灵世界中谨慎地恪守着己欲,竭力使其欲望与能力相平衡,不贪欲;对其喜好的事物更具持久性,见异思迁的可能性就很小;由于物质的欠缺而更接近灵魂深处,并因生活中点滴获得而对命运多一份诚谢,从而更能保持一份难得的内心的感恩、宁静与平和;从而认真做事,规矩做人,成就好人生。

苏东坡诗曰:“旧书不厌百回读”,这“旧书”就是读书人最心爱的书,是读过不知多少回的书,也就是能给人的灵魂乃至人生以启迪,并成就好人生的好书。

我早已深切地感悟到一本好书对人生是多么重要。在临大学毕业之际,《陶行知文集》就成为指明我迷茫心路,乃至成就而今好人生的一本好书。从那时,我就走出了困惑中的我,清除了前行的屏障,改变了人生的追求,顽强地直面挫折,不断走向一条鲜亮的人生之路。

当我在从教生涯中一次次遇到困难时,每每想起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哲理明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我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正是它改变了我的追求,改变了我的人生。

正是这本书,我才理清了人生之路;正是这本书,我才看清了人生之望;正是这本书,我才扬起了人生之帆;正是这本书,才成就了我好人生。这本好书就是我美好人生的导师,是这本好书为我点起了一盏好人生之光明永恒的灯。

好书,就是好人生的导师!

《陶行知》读后感

说起陶行知,我们一定熟悉不过。他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传承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下面是《陶行知》读后感,仅供参考。

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

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

”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

“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

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

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

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

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

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把孩子扔在一边,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习跟不上,有时我真的不忍心责备他们。

想想自己的孩子每晚几乎都在自己的看护下做作业,再想想他们,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呢?教育本来就要用爱去浇灌,心与心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

最近拜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他的教育思想在我的脑海里更加清晰起来:“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陶行知的思想,读来更加耐人寻味,让我更明白了教育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需要挖掘的,教予学生死的知识,不如让学生自己从实践中去领悟……从书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位人民教育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陶行知用他的一言一行实践了爱的教育。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我从事的是英语教学工作,有很多知识都是需要反复训练才能养成的,是需要刺激——强化——再刺激——再强化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教育要具有恒心,要具有信心,要反复抓,要抓反复。

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真正具有“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那“生活即教育”的工作就能够做细,做实。

在实际教学中,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提供更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让其在观察、实验、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中,主体参与自主探究。

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后续学习作准备,同时让其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

课堂上虽然也知道不能以“教师”自

居,不能搞“一言堂”,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共同进步;但面对调皮的“小捣蛋们”,往往还是缺少耐心,当他们太调皮时想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让学生乖乖地听从不再惹事生非,但总是事与愿违。

特别是望着个别学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顾的神情,真让我一筹莫展。

让我们做民主教师,创设融融的师爱氛围,培养高尚的人格修养。

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

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我们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学习。

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知识,多和孩子们相处,和他们做好朋友。

而不再只是他们的老师。

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最近拜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他的教育思想在我的脑海里更加清晰起来:“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陶行知的思想,读来更加耐人寻味,让我更明白了教育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需要挖掘的,教予学生死的知识,不如让学生自己从实践中去领悟……从书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位人民教育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陶行知用他的一言一行实践了爱的教育。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我从事的是英语教学工作,有很多知识都是需要反复训练才能养成的,是需要刺激——强化——再刺激——再强化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教育要具有恒心,要具有信心,要反复抓,要抓反复。

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真正具有“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那“生活即教育”的工作就能够做细,做实。

在实际教学中,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提供更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让其在观察、实验、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中,主体参与自主探究。

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后续学习作准备,同时让其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

课堂上虽然也知道不能以“教师”自

居,不能搞“一言堂”,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共同进步;但面对调皮的“小捣蛋们”,往往还是缺少耐心,当他们太调皮时想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让学生乖乖地听从不再惹事生非,但总是事与愿违。

特别是望着个别学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顾的神情,真让我一筹莫展。

让我们做民主教师,创设融融的师爱氛围,培养高尚的人格修养。

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

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我们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学习。

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知识,多和孩子们相处,和他们做好朋友。

而不再只是他们的老师。

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教学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学思想,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和教学论。

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开始在《教学合一》一文中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他说:“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主张教学合一,反对教学分离。

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学论的起点。

离开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谈不上有教学,这是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

教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主观地“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因为学生的禀赋不同,接受能力各异,教学方法也不能强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同时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学生。

这是他主张“教学合一”的理由。

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是在他看到国内“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阐明了他的教学主张。

这一主张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如果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地学习,主动地探求,教师只管“教”或“教学”,也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再则,世界上“新知无穷”,学生不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探索新知的本领,也不能适应未来的生活,学生不能永远跟着教师走。

“教学生学”,就是教学生自己会学,这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思想。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领导者、组织者,也是知识的传播者,处于主导地应,理应发挥主导作用。

但这种主导作用必须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前提,否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发挥。

“教学生学”,也体现了这一思想。

这就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对矛盾,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下得到统一,正确地反映了教与学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还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诸因素,这也要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下统一,所以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一面教,一面学”,深入掌握教材内容,以促进知识的转化。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

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陶行知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

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这一点对于我们现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的!

《陶行知》读后感

对于陶公,当教师的没有谁会不知道。正如《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这本书序中所述“一个不读陶行知、不学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但是,在当今广大中小学教师中,只知陶公其名,不识陶公其人,不明陶公其说者,的确大有人在。这其中就包括我。虽然知道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但对于他的教育思想只是一些片言只语的记忆。对于他的教育思想的深刻认识及高尚品格的崇敬则是在这个暑假阅读了《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才产生的。

《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这本书,旨在引导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熟悉陶行知,认识陶行知,走向陶行知,走近陶行知,走进陶行知,进而用陶行知的人格精神激励我们教师,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们教师,用陶行知的研究成果服务我们教师,促使我们教师更好地看世界,看社会,看教育,看学生,看生活,看人生。读完此书,收获颇丰,不仅让我详细地了解了陶公的教育思想,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添加了更为丰富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更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伟大教育家高尚灵魂所带来的强烈冲击。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是陶公职业理想,也是陶公的终身追求。他从投身教育的那一天起,就没有把教育当作谋生的手段,而是始终作为一项事业并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但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只是把她当作了谋生的手段。所以,工作时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强大的动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果我们多教师都能像陶公那样把教育事业看成一件大事来做,怀着一颗赤诚之心,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情,而且不是一时,而是永久有益于世的,那么,我们的教育事业该是如何的一片灿烂呀!做教师的要有教育情怀。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毕生教育实践的写照。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他反对体罚、讽刺学生,他说:“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当代教师,我们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应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殉私情。而且我认为,现在的孩子个性强,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对他们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真心理解、尊重学生,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这份爱,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做教师要有一颗善待每个孩子的心。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陶行知对教育、对师生的谆谆教诲,也是他身体力行的做人准则。真教师才能培养真人才,我们教师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作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将教人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塑造能服务于大众的真人作为培养目标。做教师的一定要有真善美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陶公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伟大的教育思想,更在于他高尚的情操,值得我们敬仰并膜拜的情操。

《陶行知》读后感

《走近陶行知》这本书,使我深受启发。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一个视事业高于一切,无私奉献、不畏强暴的陶行知爷爷。

陶行知爷爷小时候曾和同学谈论过长大以后干什么,一个同学说:“我长大以后去外国当专家,在外国定居。因为中国实在太穷了。”陶行知爷爷却不以为然,他说:“无论中国再穷再落后,但毕竟是自己的国家。”一个小孩子能说这样的话,可见陶行知爷爷是多么爱国。

陶行知爷爷一生热衷于教育事业。一次演讲时他说过,如果强迫学生学习即使学了也是学而不化,如果学生能自愿地学习,就能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陶爷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对《四块糖》这个故事特别有印象,还记得事情是这样的:一天,一个叫王友的男生用泥巴砸了另一个男同学,陶校长看见了,连忙制止,叫王友放学后来他的`校长室。放学了,王友来到校长室,见陶校长还没来,便默默地等着。

陶校长来了,他掏出一块糖对王友说:“我叫你放学后来我的校长室,你很准时,所以我奖励你一块糖。”他又说:“我刚才叫你别砸你就不砸,说明你很懂事,我再奖励你一块糖。”王友很是疑惑。

陶校长又说;“我已经了解了事情,是那个男同学先欺负女同学的,你用泥巴砸他说明你很正直,我再奖励你一块糖。”王友伤心的哭了,惭愧地说:“陶校长你打我吧,即使他欺负女同学,我也不能用泥巴砸他呀!他毕竟是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呀。”陶校长又奖励他一块糖果。就这样陶行知爷爷用了四块糖就让王友认识到错误,他的这种教育方法真是奇特有效,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陶行知爷爷的故事深深的教育着我,我要向他学习。原来的我很瞧不起自己的祖国,嫌中国不发达。但我读完《走近陶行知》后,知道了要想让中国发达,就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陶行知》读后感

一段时间以来,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读后感。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启发的是陶行知先生的两段名言:

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与以往传统教科书有很大改变,多以学生生活、活动为主,但是每个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认知情况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不同。教材内容是死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来创新教材,自主创新“活教材”,以实现创新教育。

2.“六大解放”:

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

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

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历久弥新。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造之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谓极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无不闪烁着创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的渗透与运用,会让课程改革更好地发挥出实效,促进新课改的推进。

《陶行知》读后感

前几天我读了《陶行知的“四块糖”》,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陶行知先生当小学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室去。

陶行知先生连续掏出了四块糖给了那位男生,但是,陶校长先生掏出的不是区区一块糖,而是四块糖。原因是第一块糖是那位男孩比陶行知先生先到办公室,第二块糖是陶行知先生令他不要打同学,他立即住了手,第三块糖是因为他打同学是因为那个男孩欺负女生,第四块糖是因为那个男孩已经认错了,奖励给他的糖。

陶行知先生以“发糖”为奖励,而且这四块糖有着的宽容之心,一个男孩在校园里拿砖头砸人,无论有什么理由,也属于严重的违纪行为,正如结尾:孩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改变,无知可以变成有知,单纯可以变成复杂,莽撞可以变成老到,粗鲁可以变成细腻,怯懦可以变成勇敢,小气可以变成大度,蛮横可以变成理智。变与不变,大变与小变,既取决于自己,也取决于家庭和学校。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会创造无数的奇迹。因为宽容是一服灵丹妙药,能够在关键时刻,矫正学生的人生之舵。

陶校长的那“四块糖”,虽然很渺小,也很微不足道,但是,让那位男孩吃在了嘴里,更甜在他的心里。

男孩自己犯了错误,得到的竟是表扬。

陶校长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正是因为他的宽容、理解与教导有方才矫正了一个学生的人生之舵。

《陶行知》读后感

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每当读到一段精彩之处,总是感到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或者娓娓道来,或一脸严肃。先生说“以教人者教己”是根本的方法之一,先生也正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先生的言行理论对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最明亮的指路灯。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课堂上虽然也知道不能以“教师”自居,不能搞“一言堂”,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共同进步;但面对调皮的“小捣蛋们”,往往还是缺少耐心,当他们太调皮时想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让学生乖乖地听从不再惹事生非,但总是事与愿违。《陶行知选集》里要求教师“眼睛向下”,放下架子;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先生在著作中也想到这些难管的小孩,他谈到了解决的.办法(一)难管的孩子多半不是劣童,也不是真正的坏蛋,这个态度要立定,否则你主观上咬定他是劣童则一切措施都错,便越管越难管了。(二)仔细考虑他所以难管的原因,在源头上予以解决。(三)体力充沛,无法发泄的,有时捣乱,可以多给他一些机会劳动或干体育游戏。(四)先生也得检讨自己的功课教法是否合乎学生的需要程度。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思索。

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辟了同一条改造中国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立志做第一流的人物,“不能舍身实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生活教育”学说是从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富有时代特色,受到进步教师和劳苦群众的欢迎,引起了世界教育家的注目。直到今天,陶行知所创立的“生活教育”仍很中肯、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这一方面说明陶行知视野的宽广,研究问题的深入,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界旧习惯势力之大,老教育观念改变之难!。

陶行知始终把社会看成一个整体,把生活看成一个整体,把人看成一个整体。把人的一生看成一个整体,也把教育与生活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待。他指出“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因此由于生活的内容是全方面的,故而教育也应体现出全面性。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我们教师所学习所要作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园丁的梦境,常常是花的芳香,叶的浓荫,教师的梦境,常常是雅甜的笑脸,朗朗的书声。”“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研读,让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教师工作,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创设融融的师爱氛围,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近期我阅读著名著《陶行知文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作为一名教师我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一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他提倡生活就是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成为敬业爱岗、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创新务实的教师,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认真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可以采用的做法是: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是我们学习、研究、继承和发展的永恒的课题,是创造型教师及专业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

成语义不容辞: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又如: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