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每一位冬奥参与者心得体会(优质18篇)

小编: XY字客

写心得体会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在思维和语言上都有积极的影响。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灵感和借鉴。

致敬每一位冬奥参与者学生作文

每一个工作者辛苦付出保障精彩赛事,今夜是回馈他们的感恩时刻。

21岁的清华大学本科生孙泽宇,手提一盏灯笼,站在他熟悉的舞台——“鸟巢”中央,被祝福和掌声簇拥。他和其他五位志愿者一起,作为一万八千多名冬奥志愿者的代表,在现场收到了满满谢意。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创了“向志愿者致敬”这一环节,从此成为奥运会闭幕式传统。而今这一幕再现“鸟巢”,跨越的是流转光阴,永恒的是严寒无法侵袭的温暖和口罩难以阻隔的微笑。

孙泽宇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标兵志愿者,他在开幕式上的一声“welcome to china(欢迎来到中国)”,让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回忆起来忍不住热泪盈眶。18岁的莫德将“中国人的友爱与好客”记在心里。

同样站在台上的燕山大学本科生张鸿博,过去十几天在崇礼的寒风中,坚守赛道入口处的岗位,无数次重复证件检查流程。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她从未抱怨。“冬奥志愿者的工作很有魅力,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还能学到很多知识。”她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经历,认为有机会入选志愿者非常幸运。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微笑成为世界难忘的记忆;2022年,这些“蓝色身影”依然是“双奥之城”最好的名片。体育竞赛、场馆管理、语言服务、新闻运行等41个业务领域,无处不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屏幕上,一帧帧笑脸,定格了冬奥会上一张张自信、从容的青春特写。

负责核酸检测的“大白”、身背医疗包并脚踩雪板的滑雪医生、指挥交通的工作人员、食堂餐厅的后勤保障人员……冰天雪地里,无数建设者、服务者、管理者默默奉献,让赛场上每一次拼搏呐喊都更加掷地有声。

环节最后,志愿者们一同点亮手中的灯笼。刹那间,观众席泛起朵朵红色爱心,整个场馆化为爱的海洋。

爱的交换,深情似水。

致敬每一位冬奥参与者作文

随着国家体育场奥运火炬的渐渐熄灭,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在人们的不舍目光中正式落下帷幕。16天前,北京冬奥会在“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和“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图景中徐徐展开。昨晚,人们会聚在“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题下,向北京冬奥会告别,也向参与了这场体育盛会的每一个个体告别,并表达期待与善意。

在这16天里,我们看到了一位位老将的优雅谢幕,也见证了一个个冰雪新星的崛起。他们在给普通观众带来激情与尖叫的同时,也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何谓“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在这16天里,冬奥健儿和他们身后的保障人员,共同组成了北京冬奥会的完整图景,也为全世界的人们呈现了一场精彩、卓越的冰雪盛会。现在,这场万众瞩目的体育盛事的帷幕已缓缓落下,此时此刻,要向所有人道一声“辛苦了”。

以奥林匹克之名,致敬和感谢每一位“参与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才让北京冬奥会变得独一无二。也因此,不仅要感谢那些全力以赴的运动员,也应该感谢每个认真参与其中的人,感谢每个关注这场体育盛事的人。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也感谢他们所展现出的开阔胸襟和气度。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有了每个人的支持与助威,北京冬奥会才得以呈现得如此成功。

赛场之内,运动员、教练、艺术家、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志愿者们会聚在一起,共同为世界奉上了一场场值得欢呼的比赛。

赛场之外,普通民众被一幕幕细节所打动:他们为四赴冬奥终夺冠的齐广璞感到欣慰,对“一人代表一国”的海地选手理查森·维亚诺肃然起敬,为8次参加冬奥会的49岁老将、德国选手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因送上热烈的掌声,更为阿什莉·考德威尔与徐梦桃的拥抱而热泪盈眶……他们,也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支持和保障着冬奥会的顺利进行。

就在北京冬奥会闭幕的前几天,不少冬奥会的“参与者”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他们的经历。从运动员到志愿者,从每一位服务冬奥会的工作人员到每一位普通国民,人们手持各种冰雪元素,并沉浸其中,回味着这场体育盛事给这个国家、给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民带来的喜悦与感动、勇气和力量。而当人们回味以及为那些美好的瞬间喝彩之时,也在思索这些美好为自身所带来的`一些细微变化。

以志愿者为例,从选拔到培训,从正式服务赛事到冬奥结束,一幕幕动人的场景打动着每一个人。而当他们终于完成保障任务、携手从滑雪大跳台上肆意地滑下之时,我们能感受到冰雪运动带给他们的雀跃,以及完成赛事保障工作后的“如释重负”。

他们在冬奥赛场内默默付出的同时,也在“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氛围中收获了友谊,这是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人们团结在“五环旗”下,为奥林匹克运动所消弭的偏见而喝彩,也期待着一个“团结友爱、公平竞争、相互理解”的世界。

当然,我们也要感谢那些为冬奥会运动员们画上一幅画的小朋友们。他们用自己纤细的笔尖,描绘出了一幅幅看似稚嫩、实则动人的场景,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带去了一份最为真挚的友谊,传递着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朝气蓬勃的中国样貌。

在这场安全、绿色、简约的冬奥会中,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与全世界冰雪健儿的全力以赴相得益彰。诚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言,“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中国人民给我们的温暖、能量、好客与支持。”相信这也是每一位参加北京冬奥会冰雪健儿的感受。

冬奥会完美闭幕,我们感谢每个参与其中的人员,感谢每一位普通国民。感谢他们的密切配合,也感谢他们的喝彩与欢呼。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给予了这个国家更大的勇气和力量。

致敬每一位冬奥参与者感悟

北京冬奥组委17日在志愿者主题的发布会上表示,致敬每一位冬奥参与者,镜头后的你们都是英雄!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说,2008年,志愿者让世界印象深刻,如今这些“蓝色身影”依然是“双奥之城”最好的名片。从2008年到2022年,十几年间,志愿精神不断深入人心,志愿服务融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事实上,我们的幕后英雄不仅有热情洋溢的蓝衣志愿者,还有身穿防护服不厌其烦每天为大家做核酸检测的医务人员,背着医疗包、脚踩滑雪板的滑雪医生,还有为我们提供语言服务的翻译、包括在今天现场的同传们……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北京冬奥会的每一个角落。”严家蓉说,“北京冬奥会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首个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它的组织和运作,既需要强大的领导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也需要一个又一个专业水平高超的幕后英雄。正是每一颗螺丝钉精准、高效地运转,才保障了赛会有序、安全运行。我想致敬每一位冬奥参与者:镜头后的你们都是英雄!”

北京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滕盛萍介绍说,北京冬奥会共录用赛会志愿者一万八千多人,其中北京赛区占比63%,延庆赛区占比12%,张家口赛区占比25%,35岁以下青年占比94%,成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赛会志愿者服务涵盖体育竞赛、场馆管理、语言服务、新闻运行等41个业务领域。

北京冬奥组委各相关业务领域为赛会志愿者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包括证件、制服及装备、餐饮、住宿、交通、医疗、保险、物资、空间等各方面,保障了志愿者没有“后顾之忧”,安心服务。

当天的发布会上,志愿者魏伊宁还与大家分享了参与冬奥志愿服务的感受。她说:“很多媒体朋友问我,今年不能回家过年,会不会觉得有一点难过?我的回答是,对我来说这将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新年。两年来全世界都在和疫情做斗争,因为冬奥会我们彼此连接在了一起,我们都知道此刻的相聚是有多么不容易,我们彼此陪伴,彼此激励。”

“你们想要带可爱的‘冰墩墩’回家,但是在这里我还想送给大家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就是来自冬奥会志愿者的温暖。”魏伊宁说。

致敬每一位冬奥参与者心得体会

北京冬奥组委17日在志愿者主题的发布会上表示,致敬每一位冬奥参与者,镜头后的你们都是英雄!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说,20__年,志愿者让世界印象深刻,如今这些“蓝色身影”依然是“双奥之城”最好的名片。从20__年到20__年,十几年间,志愿精神不断深入人心,志愿服务融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事实上,我们的幕后英雄不仅有热情洋溢的蓝衣志愿者,还有身穿防护服不厌其烦每天为大家做核酸检测的医务人员,背着医疗包、脚踩滑雪板的滑雪医生,还有为我们提供语言服务的翻译、包括在今天现场的同传们……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北京冬奥会的每一个角落。”严家蓉说,“北京冬奥会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首个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它的组织和运作,既需要强大的领导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也需要一个又一个专业水平高超的幕后英雄。正是每一颗螺丝钉精准、高效地运转,才保障了赛会有序、安全运行。我想致敬每一位冬奥参与者:镜头后的你们都是英雄!”

北京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滕盛萍介绍说,北京冬奥会共录用赛会志愿者一万八千多人,其中北京赛区占比63%,延庆赛区占比12%,张家口赛区占比25%,35岁以下青年占比94%,成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赛会志愿者服务涵盖体育竞赛、场馆管理、语言服务、新闻运行等41个业务领域。

北京冬奥组委各相关业务领域为赛会志愿者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包括证件、制服及装备、餐饮、住宿、交通、医疗、保险、物资、空间等各方面,保障了志愿者没有“后顾之忧”,安心服务。

当天的发布会上,志愿者魏伊宁还与大家分享了参与冬奥志愿服务的感受。她说:“很多媒体朋友问我,今年不能回家过年,会不会觉得有一点难过?我的回答是,对我来说这将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新年。两年来全世界都在和疫情做斗争,因为冬奥会我们彼此连接在了一起,我们都知道此刻的相聚是有多么不容易,我们彼此陪伴,彼此激励。”

“你们想要带可爱的‘冰墩墩’回家,但是在这里我还想送给大家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就是来自冬奥会志愿者的温暖。”魏伊宁说。

致敬每一位冬奥参与者作文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再次惊艳世界,无数次激情忘我的奋力拼搏。无数个催人泪下的感动瞬间,在眼前划过让我们不舍得和这届欢乐的冬奥会说再见。

其实最不舍得“离开”的是可爱的运动员们,伴随着经典乐曲《欢乐颂》,他们入场尽情欢呼,现场真的成了“大party”。

在运动员入场式结束后,主持人用多国语言,连说了三次“请运动员们落座观礼”,而很多网友听出闭幕式现场的主持人是大家熟知的新闻联播主持人康辉。

据央视新闻报道称,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因现场气氛热烈,康辉中文播报时不得不连说三遍“请运动员们落座观礼”。康辉说闭幕式上运动员真的很兴奋:“大家对北京冬奥的印象很美好。我提前做了准备,但没想到会这么长时间。”

此外,现场共有三个语种6位主播互为备份,闭幕式前康辉提前补英文练发音,只为完美呈现!

冬奥会一开始,赛事本身就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对中国“人权记录”的抗议并没有像一些活动人士所希望的那样成为现实。相反,很多运动员都对中国赞不绝口。“当你真正遇到这里的人并与他们交谈时,”代表马耳他参赛的美国滑雪板运动员斯皮特里称,“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美国运动员布朗克赞扬了中国的新冠防疫程序,称这是“与美媒笔下完全不同的真实中国”。

致敬每一位冬奥参与者作文

就在北京冬奥会闭幕的前几天,不少冬奥会的“参与者”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他们的经历。从运动员到志愿者,从每一位服务冬奥会的工作人员到每一位普通国民,人们手持各种冰雪元素,并沉浸其中,回味着这场体育盛事给这个国家、给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民带来的喜悦与感动、勇气和力量。而当人们回味以及为那些美好的瞬间喝彩之时,也在思索这些美好为自身所带来的一些细微变化。

以志愿者为例,从选拔到培训,从正式服务赛事到冬奥结束,一幕幕动人的场景打动着每一个人。而当他们终于完成保障任务、携手从滑雪大跳台上肆意地滑下之时,我们能感受到冰雪运动带给他们的雀跃,以及完成赛事保障工作后的“如释重负”。

他们在冬奥赛场内默默付出的同时,也在“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氛围中收获了友谊,这是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人们团结在“五环旗”下,为奥林匹克运动所消弭的偏见而喝彩,也期待着一个“团结友爱、公平竞争、相互理解”的世界。

当然,我们也要感谢那些为冬奥会运动员们画上一幅画的小朋友们。他们用自己纤细的笔尖,描绘出了一幅幅看似稚嫩、实则动人的场景,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带去了一份最为真挚的友谊,传递着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朝气蓬勃的中国样貌。

在这场安全、绿色、简约的冬奥会中,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与全世界冰雪健儿的全力以赴相得益彰。诚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言,“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中国人民给我们的温暖、能量、好客与支持。”相信这也是每一位参加北京冬奥会冰雪健儿的感受。

冬奥会完美闭幕,我们感谢每个参与其中的人员,感谢每一位普通国民。感谢他们的密切配合,也感谢他们的喝彩与欢呼。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给予了这个国家更大的勇气和力量。

致敬每一位冬奥参与者作文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说,2008年,志愿者让世界印象深刻,如今这些“蓝色身影”依然是“双奥之城”最好的名片。从2008年到2022年,十几年间,志愿精神不断深入人心,志愿服务融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事实上,我们的幕后英雄不仅有热情洋溢的蓝衣志愿者,还有身穿防护服不厌其烦每天为大家做核酸检测的医务人员,背着医疗包、脚踩滑雪板的滑雪医生,还有为我们提供语言服务的翻译、包括在今天现场的同传们……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北京冬奥会的每一个角落。”严家蓉说,“北京冬奥会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首个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它的组织和运作,既需要强大的领导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也需要一个又一个专业水平高超的幕后英雄。正是每一颗螺丝钉精准、高效地运转,才保障了赛会有序、安全运行。我想致敬每一位冬奥参与者:镜头后的你们都是英雄!”

北京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滕盛萍介绍说,北京冬奥会共录用赛会志愿者一万八千多人,其中北京赛区占比63%,延庆赛区占比12%,张家口赛区占比25%,35岁以下青年占比94%,成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赛会志愿者服务涵盖体育竞赛、场馆管理、语言服务、新闻运行等41个业务领域。

北京冬奥组委各相关业务领域为赛会志愿者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包括证件、制服及装备、餐饮、住宿、交通、医疗、保险、物资、空间等各方面,保障了志愿者没有“后顾之忧”,安心服务。

当天的发布会上,志愿者魏伊宁还与大家分享了参与冬奥志愿服务的感受。她说:“很多媒体朋友问我,今年不能回家过年,会不会觉得有一点难过?我的回答是,对我来说这将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新年。两年来全世界都在和疫情做斗争,因为冬奥会我们彼此连接在了一起,我们都知道此刻的相聚是有多么不容易,我们彼此陪伴,彼此激励。”

“你们想要带可爱的‘冰墩墩’回家,但是在这里我还想送给大家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就是来自冬奥会志愿者的温暖。”魏伊宁说。

生命的价值就是在于奉献,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透过本次的冬奥城市志愿者培训课程,详细讲解冬季奥运的历史脉络与至今的发展,与为什么北京能成为“双奥之城”的缘由与典故,各式详尽的课程另我受益良多,迫不及待的想将其运用至岗位。此外个人深刻地体会到,我们每一位志愿者的言行举止,都并非代表个人,而是一个团体。

志愿者的表现将会体现全体人民的素质与文化,感谢社会给予我们如此宝贵的服务机会,我们要用专业与热情让全世界看见,在2022冬季奥运会时,在北京最美的风景,除了山水佳境外,还有中华人民的温暖人情。

致敬每一位冬奥参与者作文【】

在18日上午结束的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中,“青蛙公主”谷爱凌不断刷新高分,展现绝对实力夺得冠军,以两金一银为自己的首届冬奥会完美谢幕。19岁的她也成为第一位在冬奥会3个不同的自由式滑雪项目中都获得奖牌的运动员。

顶着上轮失误的压力,张可欣在第三轮比赛中刚出场就拿出高难度动作,结果出现失误,摔倒在赛道上,医护人员入场诊治后,张可欣滑离赛道,希望张可欣无碍。

本届冬奥会,中国队在女子u型场地技巧项目上实现了4人满额参赛,选手是清一色的“00后”。除了谷爱凌一骑绝尘,队伍的整体实力也具备了与全世界高水平选手一较高下的实力。张可欣在平昌冬奥会拿到该项目第9名、2019年世锦赛第8名,本赛季世界杯排名第4名。而出生于2003年的李方慧则在2020年冬青奥会与谷爱凌一同出战u型场地技巧,收获一枚银牌。

致敬每一位冬奥参与者的作文

2月7日中午12时,17岁的中国选手苏翊鸣凭借第2轮88.70分的成绩,获得该项目银牌,为中国队创造了该项目历史最好成绩!决赛中,苏翊鸣的高难度震惊全世界。他连续两轮完成了1800五周转体动作,创造了历史。

苏翊鸣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东北有着独天独厚的滑雪条件,爸爸苏群从事滑雪教学工作,妈妈也很热爱滑雪。在他4岁的时候,爸爸苏群在家里带娃,正好朋友叫着爸爸去滑雪,他既想滑雪又得看着孩子,索性就带着孩子一起去雪场。一开始爸爸是抱着他滑雪,然后他站在爸爸的板上,到了后来,他开始自己独立滑雪。初次接触滑雪的他,就表现出很大的喜欢,爱上了这项运动。

如今,他也成了许多滑雪爱好者心目中的偶像,对此,他想与大家分享的心得就是:

致敬每一位冬奥参与者作文

“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我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这是一种源于同情心或者真正的人类的智慧的温良。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它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中国人的精神》。

场外,繁星漫天;场内,冰面如镜,映照出大千世界,以及中国至高无上的队魂。

1000米短道速滑比赛即将开始。

发令枪打响,所有的选手都如离弦之箭般冲出,领先的是一位中国身影——武大靖。看他与他人差距越来越远,所有人都在等待这个奇迹。然而因场地原因,比赛中途叫停。

那就是,“我为你护航。”

时光倒流回前四年的平昌奥运会……。

任子威说:“只要我和武大靖一组,我一定会保护他。”

“四年前,你初出茅庐,全力护我;四年后,我体力耗尽,全力护你。”

于是就见任子威如同惊龙一般,独占鳌头,把世界抛在身后;紧随其后的李文龙拖着那断了的冰刀,默默地为他保驾护航;武大靖的身影却愈来愈远,只为拖住别国选手,让队友全力以赴。

时光荏苒,但承诺永不褪色。

他们知道,历史和人们只会记住摘得桂冠的选手,他们也懂得,多少年来的刻苦练习,也是为了那一枚凝聚着所有荣誉的金牌。但是在这关头,他们只为托起自己的队友。

因为,只要你赢,我也不算输,我们代表的,是中国。

比赛结束,任子威夺得金牌。

“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得冠军的不一定是我,但必须是中国”

“他身披国旗,却回望队友;他虽未摘桂,却如释重负;他满脸笑容,有如小孩子”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你可以永远相信中国人薪火()相传的精神。

我的运动,我的奥运,我们的中国精神,一直在!

致敬每一位冬奥参与者作文

2022年,注定不同寻常的春节。冬奥会与新年一起,绽放出不一样的精彩。这也是我第一次离开家过年。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我收到了来自老师,同学,同事和家人的多重祝福。父母的家书给我深深的鼓励,同学的关心给我难忘的回忆,老师的关切给我浓浓的祝愿。同事的帮助给我坚定的底气。

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虽然过年没有办法回家和家人们团聚,但是在冬奥村,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和大家一起度过中国新年,一定是不一样的记忆,有别样的风采。冬奥村的一草一木都在冰雪中披上了新衣。

我还参加了驻地的`新春活动。冰雪的盛会,与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一起度过,我收到了感到无比的自豪。

致敬每一位冬奥参与者作文

“鸟巢”的“大冰面”上,十二生肖造型的巨大“冰鞋”载着孩子们飞舞滑行。巨大的中国结衬托下,伴着《欢乐颂》的旋律,各代表团运动员迈着欢快步伐入场。

参加了北京冬奥会的近3000名运动员中,许多人来自冰雪运动传统强国,他们在北京续写传奇;也有不少人来自冰雪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能够站上赛场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印度唯一的运动员、墨西哥30年来首位参加冬奥会的花滑选手多诺万·卡里略……他们用热爱和坚持,有力诠释了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主场作战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以昂扬的面貌闪耀冬奥赛场。申冬奥成功时,冬奥会100多个小项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小项中国从未开展。而今,7个大项、15个分项“全项目参赛”的目标已然实现,曾经“冰强雪弱”的中国首次雪上项目奖牌数超过冰上项目,更以9金4银2铜共15枚奖牌,创下历史最佳成绩。

致敬每一位冬奥参与者作文

伴随着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送别》的曲调,365位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普通人手捧柳枝,汇聚在场地中央“折柳寄情”,以中国人特有的浪漫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依依惜别。十几天的精彩,见证了人类群星闪耀,点燃了无数激情梦想。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评价道,“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再次书写了奥林匹克历史崭新的一页。这场冰雪体育盛会不仅搭建了体育健儿光荣与梦想的舞台,更促进了各国民众相知相交,凝聚起“更团结”的力量。

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自2015年7月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以来,中国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重重困难,确保了北京冬奥会如期顺利举办,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名运动员在奥运五环的召唤下汇聚一起,同场竞技、美美与共,共同践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让世界共享奥林匹克的光荣与梦想。北京冬奥会已是一届载入史册的奥运盛会。

这是一届中国味十足的冰雪盛会。北京冬奥会恰逢中国春节,“冰雪白”邂逅“中国红”演绎别样精彩。从惊艳世界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受到运动员热捧的传统中医诊疗;从演绎中华之美的“冰丝带”“雪如意”,到活泼可爱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北京冬奥会用中国元素巧妙刷新了世界的审美,展现着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与此同时,从细致安排的赛事组织到“分钟级、百米级”的气象预报,从冬奥村里丰富的美食到细致入微的防疫举措,中国全力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冬奥健儿提供舒心、温暖和便捷的服务,生动体现着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与热情好客。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见证了中国与冬奥的“冰雪奇缘”,也向世界呈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这是一届影响深远的冰雪盛会。冬奥会首次来到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举办,北京也成为全球首座“双奥之城”,为奥林匹克运动镌刻下辉煌一笔。中国代表团收获了9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创下参加冬奥会历史最佳战绩。而在赛场之外,“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成为现实,极大地推动冰雪运动的跨越式发展。巴赫高度评价,中国在冬季运动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开启了全球的冬季运动新时代。

这是一届团结合作的冰雪盛会。奥运会是运动员的主场、全人类的盛会,承载着人类共同梦想,寄托着和平进步的追求。从“welcometochina”到“thankyoubeijing”,从中外运动员的相互激励到多国选手赛后互送礼物,从各国网友的点赞致敬到志愿者的寄语祝福……北京冬奥会期间,不断上演团结友爱的故事,为身处疫情寒冬的各国人民带来了温暖与希望,让奥林匹克精神更加熠熠生辉。通过一段段视频和文字,这些代表人类团结友谊的温暖故事,也传送到世界各个角落,搭建起更多相知相交桥梁,让世界各国如同朵朵小雪花共同构建成一朵大雪花,紧密团结在一起。

致敬每一位冬奥参与者作文【】

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东道国来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接近于两个多欧洲的人口,有我们中国参加的奥运会才是盛大的国际体育盛事。更有意义的是,2022年世界冬奥会和残奥会将在北京举行。去年冬奥会和残奥会的吉祥物揭晓,“冰墩墩”和“雪容融”脱颖而出。

冰墩墩,他寓意深刻,“冰”象征着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冰墩墩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着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于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左手中的心形图案,代表着我们国家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冰墩墩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雪容融名字的寓意同样深刻,“雪”象征洁白、美丽,是冰雪运动员的特点。“容”意喻包容,宽容,交流互鉴。“融”意喻融合、温暖、相知相融。“容融”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通过残奥运动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体现了通过残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制作。灯笼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他是欢乐喜庆节日气氛和“瑞兆丰年”喻意的完美结合,表达了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享有的办奥理念。

我喜欢你们,冰墩墩和雪融融。

致敬每一位冬奥参与者作文

北京冬奥组委17日在志愿者主题的发布会上表示,致敬每一位冬奥参与者,镜头后的你们都是英雄!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说,,志愿者让世界印象深刻,如今这些“蓝色身影”依然是“双奥之城”最好的名片。从20到2022年,十几年间,志愿精神不断深入人心,志愿服务融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北京冬奥会的每一个角落。”严家蓉说,“北京冬奥会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首个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它的组织和运作,既需要强大的领导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也需要一个又一个专业水平高超的幕后英雄。正是每一颗螺丝钉精准、高效地运转,才保障了赛会有序、安全运行。我想致敬每一位冬奥参与者:镜头后的你们都是英雄!”

北京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滕盛萍介绍说,北京冬奥会共录用赛会志愿者一万八千多人,其中北京赛区占比63%,延庆赛区占比12%,张家口赛区占比25%,35岁以下青年占比94%,成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赛会志愿者服务涵盖体育竞赛、场馆管理、语言服务、新闻运行等41个业务领域。

北京冬奥组委各相关业务领域为赛会志愿者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包括证件、制服及装备、餐饮、住宿、交通、医疗、保险、物资、空间等各方面,保障了志愿者没有“后顾之忧”,安心服务。

当天的发布会上,志愿者魏伊宁还与大家分享了参与冬奥志愿服务的感受。她说:“很多媒体朋友问我,今年不能回家过年,会不会觉得有一点难过?我的回答是,对我来说这将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新年。两年来全世界都在和疫情做斗争,因为冬奥会我们彼此连接在了一起,我们都知道此刻的相聚是有多么不容易,我们彼此陪伴,彼此激励。”

“你们想要带可爱的‘冰墩墩’回家,但是在这里我还想送给大家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就是来自冬奥会志愿者的温暖。”魏伊宁说。

致敬每一位冬奥参与者作文【】

20时04分许,伴着《欢乐颂》的旋律,各代表团运动员迈着欢快的步伐走向舞台中央。

2分37秒348!北京冬奥会首个金牌日,武大靖脚下的冰刀第一个冲向终点,为中国队在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中锁定金牌。“王者之师”踏冰来。“我爱你,中国……”首都体育馆内,五星红旗被高高举起,中国红点燃全场。这,是自豪。

张家口崇礼云顶滑雪公园,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中,谷爱凌强势夺冠。成绩揭晓那一刻,分列第二、第三的两位加拿大选手与她紧紧相拥。一个拥抱超越胜负,诠释奥林匹克精神。这,是温暖。

花滑赛场上一身青蓝的羽生结弦,甫一出场就尝试了4a动作。很遗憾,因未能控制住重心,他落冰摔倒。落幕之际,他轻轻摸了摸脚下的冰。这,是感动。

致敬每一位冬奥参与者作文

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正式拉开帷幕。

“我们之所以能有如此难忘的经历,都要归功于热情好客的东道主——全体中国人民!目前,中国已有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中国冰雪运动员取得了巨大成功,确立了冬奥会带来的积极影响。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闭幕式上,再一次对北京冬奥会做出高度评价。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气势恢宏的传统元素贯穿始末的话,后的北京冬奥会,我们不需要再仅仅依靠宏大场面讲述中国故事。从传统的节气生肖,到现代化的高科技呈现;从京张高铁跑出的中国速度,到冬奥餐厅“从天而降”的美食,甚至接地气的韭菜合子,都成为引人瞩目的标签。

赛场之上,历经“双奥”洗礼的中国体育人尽显自信与大气。开、闭幕式旗手高亭宇纵情豪言,“现在不破奥运纪录,好意思拿冠军吗!”17岁的苏翊鸣在无缘冠军后微笑面对,反而恳请外界终止对裁判的批评。

赛场之外,国人对竞技场上成败胜负更为豁达。14年前,我们对刘翔的退赛曾经充满遗憾,甚至不乏批评之声;如今对运动员的理解更充满人文关怀——“想给苏炳添一块奖牌”、“劳模孔凡影辛苦了!参与就是胜利!”

包容的背后是与日俱增的自信,自信的来源,是中国日新月异地发展和变迁。以科技和绿色为依托,无论是各种技术应用场景日益融入生活、“基建强国”的强大能力、“碳中和”冬奥成就蕴含的理念,还是协同发展的澎湃动力,最终都落实成普通百姓触手可及的获得感。

伴随着14年前那场“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鸟巢一代”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充满活力的中国;当14年后又一场“无与伦比”的冬奥会落下帷幕时刻,一个全新姿态的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在依旧充满活力、依旧热情好客的同时,变得更加从容、更加自信、更加强大。

致敬每一位冬奥参与者作文

随着梦幻五环缓缓升空,“鸟巢”回响起熟悉的《我和你》,时空仿佛瞬间穿越回前的那个夏天。

那个夏天,我们为健儿的出色表现动情欢呼,为中国更积极地融入世界激动雀跃,成为全体中国人无法磨灭的集体记忆。当闭幕式上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罗格称赞,“这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很多人泪水打湿眼眶。

14年后的今天,又一场“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在“鸟巢”落下帷幕。从世界健儿的出色发挥,到无微不至的赛事组织;从“北京有全世界最美丽的冰场”,到“闭环内是全球最安全的地方”;从赛场内外无处不在的黑科技应用,到志愿者朴实真挚的笑脸。伴随冬奥成功举办,北京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双奥之城”。

6年多的筹办,16天的展现,北京履行了申办时的庄严承诺。一届既简约、安全,又精彩、非凡、卓越的冰雪盛宴,成为向世界交出的最好答卷。在疫情阴影仍笼罩全球的当下,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给予中国更多自信,更向全世界传递出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决心。

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正式拉开帷幕。

“我们之所以能有如此难忘的经历,都要归功于热情好客的东道主——全体中国人民!目前,中国已有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中国冰雪运动员取得了巨大成功,确立了冬奥会带来的积极影响。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闭幕式上,再一次对北京冬奥会做出高度评价。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气势恢宏的传统元素贯穿始末的话,14年后的北京冬奥会,我们不需要再仅仅依靠宏大场面讲述中国故事。从传统的节气生肖,到现代化的高科技呈现;从京张高铁跑出的中国速度,到冬奥餐厅“从天而降”的美食,甚至接地气的韭菜合子,都成为引人瞩目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