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教案的板书设计(汇总14篇)

小编: 梦幻泡

教学工作计划是指教师为了完成学校年度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时间,制定的一份详细的计划。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

《乞巧》教案设计

1、同学们好,你们喜欢古诗吗?好的,我们一起来背背我们熟悉的古诗吧!(学生背古诗)经常把自己学过的古诗背给老师、亲人、朋友听一听是好的学习方法,因为温故而知新。

3、这是一首写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诗歌。这一节课,我们还要一起来学习另一首写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乞巧》。

二、初读自悟。

1、(课件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读出课题。(学生读题)(指导“乞”的变调)看看这个“乞”字,你会想到什么字呢?在书写时有什么不同?再来看看“巧”字,谁能用它组词。真了不起,,来请同学们举起右手,跟我一起写。(板书课题)再读读课题。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写的。(板书林杰)林杰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他六岁时就能写诗。

3、请同学们借助诗歌中的拼音,自由的把古诗读几次,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学生练读)。

4、读古诗有方法,古人有四声法,就是一二声的字读得慢一点、长一点,三四声的字读得快一点、短一点。

5、刚才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我听见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宵—霄,用点标出来)那这两个字的字形一样吗?(“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它是什么意思呢?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古诗)。

6、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课后注释和资料袋,一边读一边想,也可以小组进行讨论,看看自己能明白古诗的意思吗?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学习时再提出来解决!

三、品读鉴赏。

1、通过你们的合作学习,我相信你们对这首古诗有个大概的了解,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歌第一和第二行,想一想你能读懂什么?(生自由读诗)(相机理解“七夕”“碧霄”)。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把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人间的姑娘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她们个个都对织女的心灵手巧羡慕得不得了。

6、假如渡过河桥的织女的两个孩子想请你把人间姑娘们乞巧的情景画一幅画送给他们,你会画上一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说中体会“家家”、“穿尽”、“几万条”、动作“望秋月”

a、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指学生说,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乞求能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7、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四、熟读成诵。

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表现人间少女们乞取智巧的热烈场面,我被姑娘们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深深地感动了,我很想读读这首诗。(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也在音乐里自由的朗诵吧!

2、刚才我看见有的同学在读的时候都已经闭上眼睛,仿佛沉醉在诗情画意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来了?你们能背吗?一起背吧!(学生齐背)。

五、体验升华。

2、你还想为哪些人乞巧呢?你们愿意为张老师和在座的老师乞取什么呢?

3、好的,谢谢你们。那古代到底是怎样的节日景象呢?我这里有一组再现古代乞巧场面的镜头,请欣赏。乞巧场面欣赏。(配文)。

4、请同学们坐端正,闭上眼睛,默默地在音乐里背着古诗,静静地在心里为亲人、为同学、为老师、为朋友乞愿吧!(音乐)。

5、看着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我仿佛听到了你们心灵的话语,我相信你们的愿望一定会变为现实,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祝福他人幸福的人,自己同样能得到幸福!下课!

《乞巧》教案设计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它想象丰富、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1.学会“乞”等四个生字。

2.能字正腔圆地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渗透古诗学法,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4.适度拓展,增强语言积淀。

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课件。

1.平时喜欢读民间或神话故事吗?

2.课件出示:盘古开天地等民间或神话故事。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就跟其中的一个民间故事有关,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4.指导”乞”字的书写及读音及音变。

5.简介作者。

6.再次齐读课题,并质疑课题。

2.指名读。

3.(齐读)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

4.师生合作读,读出古诗的节奏。

5.再次齐读。

1.指几名读诗句,再齐读。

2.读了这两句诗,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比较“宵”和“霄”的异同,及今宵、碧霄的意思)。

4.读了这两句诗,你还知道什么?(引出牛郎织女的故事)。

5.结合动画师小结牛郎织女的故事,感受渡河桥及了解鹊桥的意象。)。

6.创设情境读。

1.天上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那地上的人们在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读出诗句。

3.诗中说的是哪种的乞巧方式呢?

4.通过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抓住几万条、尽体会穿的红丝线很多条,抓住家家体会乞巧节的人多)。

5.抓住”尽”字谈体会(师介绍织女作理解铺垫)。

6.所以哪怕夜深了,她们还是望着秋月不停地穿呀穿呀,那是为什么呢?

7.体会”望”的内涵,祈望幸福﹑渴望幸福……。

8.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9.难怪唐朝诗人崔颢看到这样的情景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引出崔颢的诗句)。

10.是啊,家家户户的姑娘都出来对月穿针,所以又有人把七夕节叫成了女儿节或少女节。在当时,民间有一首非常有名的民谣叫《乞巧歌》,它是这样写的。

11.生齐读,师生合作读。

13.让我们把自己美好的心愿都送到诗句当中去吧。

1.齐读。

2.指几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指导背诵。

同学们,像《乞巧》这样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呢?老师这边也有几首,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今天这节课不仅仅是激动更是幸福因为我和同学们一起渡过一节美好的古诗教学课,在古诗和故事的国渡里自由飞翔。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渡故事摇篮,同学们可以去搜集这方面的古诗和民间故事。在即将下课之前呢,老师还想送一句话给大家,这就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让中华民族的灿烂瑰宝——古诗、民间故事,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下课。

白杨语文教案和板书设计

课文分析:

《陋室铭》的体裁是“铭”。铭是古代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的文体,文辞精练,有韵,体制短小。课文的'主题是通过对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表现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己,事中见理,景中显情。其次,文章巧于用典。借“诸葛庐”等以自况,增强了文章说理的说服力,升华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陋室铭》。

刘禹锡。

君子之居。

环境——优美。

主人——高尚。

客人——不俗。

生活——高雅。

立论:山——水——室(类比)。

品行高洁。

论证:环境——清幽宁静。

生活——情趣高雅(衬托)。

结论:何陋之有(用典)。

安贫乐道。

设计理由:

设计一:

该设计以对联形式,突出课文主题。用楷体字突显对联,横批为“君子之居”,上联是“斯是陋室”,下联是“惟吾德馨”。《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我则化用前半句为横批。板书主体部分围绕课文内容,从“环境、主人、客人、生活”四个方面简洁的表现出“陋室不陋”的特点。在总结课文时,板书对联,点明主题。

设计二:

全文分三层:开头运用类比立论,类比即指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仙之于山、龙之于水既如此,则人之于室亦当如此,是以室虽陋而有德者居之,则不陋矣。其次说到“陋室”,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最后,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引孔子的话作结,表达了作者品行高洁、安贫乐道的志趣。

以上内容有应届毕业生网提供(仅供参考)。

文档为doc格式。

《乞巧》教案设计

1、能字正腔圆地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渗透古诗学法,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

福的情感。

3、将古诗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在荡漾激情的字里行间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课件。

1、同学们,老师这有些图片,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神话故事吗?(课件出示图片)。

2、小结:神话故事生动有趣,想象神奇,寄托了人们许多美好的愿望。

1、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话故事。(课件)。

2、这就是流传千古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听完故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与这个神话故事有关的一首古诗。

3、认真看老师写题目。(板书:乞巧)师提示学生注意“乞”字音变调。生齐读。

4、理解诗题。(1)区别“乞”和“气”,指导书写“乞”字。(课件)。

(2)给“乞”字组词,理解诗题。(课件)。

“乞”就是乞求的意思,那什么叫“乞巧”呢?哪位同学能将你预习所了解到的告诉我吗?

师:乞巧是七夕这天主要的民间活动,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5、简介作者林杰。(课件)。

1、听了林杰的介绍,很想去读读了吗?心动不如行动!那就赶快打开书翻到122页读读吧!(课件出示古诗)。

2、提出初读要求:请同学们把每个字音读准,反复多读几遍,把古诗读通顺。

3、学生自由读诗。

4、多种形式的读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齐读)。

【一读】读准确读后学生评议是否字正腔圆。

【二读】读得有节奏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合理停顿。师生合作读出节奏。

【三读】读出味道。

(一)月下同吟——“七夕今宵看碧霄”

1、理解宵——霄。

师: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课件出示:宵—霄)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宵”是晚上,“霄”是天空)。

2、师:(课件出示夜空图)你们看,这就是七夕的夜空!能形容此时的天空吗?诗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这样的夜空?(碧霄)。

3、师:每年的七月初七,星空闪烁,多么美丽的夜晚,让人遐想,让人想。

起那牛郎织女天上相会的传说。(板书:天上相会)古诗中哪句是描写这个情景呢?(课件)引读诗句:七夕今宵看碧霄(生齐读:七夕今宵看碧霄)指导朗读,“看”字轻读,读出不忍惊扰牛郎织女的感觉。

(二)走进神话意境——“牵牛织女渡河桥”

过渡:读着诗歌我们都发现了这里藏着一位姑娘呢,她的名字叫——(学生:织女)。除了藏着这位织女,还有一位男子,他的名字叫______(学生:牛郎)。

1、刚才我们听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见一面容易吗?为什么?(课件)他们在谁的帮助下才能见一面?(课件)。

3、师:让我们在读中再次体会牛郎一家团聚的的喜悦吧。(指导读——牵牛织女渡河桥)。

(三)吟咏千古乞巧一寸心——“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七月初七的夜晚,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喜相逢,那人间的姑娘少女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学生读)(课件出示三四行)。

2、师:在这七夕之夜,人间的人们正家家(学生接念——乞巧望秋月)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学生想象回答)。

3每个地方乞巧的方式都不一样,除了诗中提到的对月穿针的做法,你们还了解到哪些乞巧的习俗。(学生汇报交流)尽管她们乞巧的方式不同,但都表达了人们向织女乞巧的心愿,只因为织女有一双巧手,织女在天宫里不停地织着云霞,我们一起来欣赏她的杰作。(课件,出示彩云图片)。

4、你想用哪些词句来形容这么美的云霞?指生说。

是啊,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美不胜收,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织女的巧手,你们羡慕吗?(羡慕)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板书:人间乞巧)希望自己也有一双像织女一样的巧手。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也叫七夕节,女儿节。

5、师:乞巧节是古代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你能想象千家万户都在乞巧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吗?”(热闹的场面)。

6、师:你怎么知道人很多?是从哪句话读出来的。(家家乞巧望秋月)哪个词最能说明人多?(家家)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有的在小院里,有的在家门口,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课件)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想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难怪林杰写到——穿尽红丝几万条(课件)指导读。

8、师: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9、师: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人间企盼、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

师:我想,人间的少女们除了乞求手巧,还有许多的心愿要乞求。老师还带来了一首乞巧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课件出示民间的一首《乞巧歌》)齐读。

10、交流:如果这些愿望都能实现,我们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因此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课件出示)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指名读,齐读)。

11、其实,除了唐代林杰笔下的牵牛织女,历代许多诗人都曾被这个美丽的传说感动。(课件配乐出示历代诗人吟咏“牵牛织女”的诗句,引导学生读)。

虽然年代在变,但是人们对美满生活的追求依然未变。

(四)咏叹经典。

1、小结诵读:(课件)。

师:当七夕之夜我们仰望清朗的夜空,发出感叹。

出示“七夕今宵看碧霄”,生读。

师:站在这碧霄下,我们仿佛看见那茫茫的银河想起了——。

出示“牵牛织女渡河桥”,生读。

师:少女们仰起了头对月穿针这叫——。

出示“家家乞巧望秋月”,生读。

师:穿织出了多少美好的心愿——。

出示“穿尽红丝几万条”,生读。

2、师: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表现人间少女们乞取智巧的热烈场面,我被姑娘们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深深地感动了,我很想读读这首诗。你们能给个机会给我吗?(课件配乐)。

3、请同学们也在音乐里自由的朗诵吧!(课件)。

5、你还想为哪些人乞巧呢?你们愿意为林老师和在座的老师乞取什么呢?

6、好的,谢谢你们。我这里有一组再现乞巧场面的镜头,请欣赏。乞巧场面欣赏。(课件)。

机动环节:请同学们坐端正,闭上眼睛,默默地在音乐里背着古诗,静静地在心里为亲人、为同学、为老师、为朋友乞愿吧!(课件)。

看着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我仿佛听到了你们心灵的话语,我相信你们的美好愿望一定会变为现实,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祝福他人幸福的人,自己同样能得到幸福!下课!

乞巧。

天上相会。

人间乞巧。

乞巧教案设计【】

1、指几名读诗句,再齐读。

2、读了这两句诗,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比较“宵”和“霄”的异同,及今宵、碧霄的意思)。

4、读了这两句诗,你还知道什么?(引出牛郎织女的故事)。

5、结合动画师小结牛郎织女的故事,感受渡河桥及了解鹊桥的意象。)。

6、创设情境读。

教案板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水上交通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2、让学生学会水上救人的本领,成为一名有用的公民。

教学过程:

如今水上交通发展突飞猛进,不管是运输、出行,还是旅游观光,都需要乘船,甚至是划船。在水上交通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水上安全》。

1、讲解乘船的意外伤害事故,引起学生的重视。

2、了解乘船的安全知识。

乘船要做到二要三不要:

(1)二要。

一要乘坐证件齐全的船只。

二要乘船时听从指挥。

(2)三不要。

不要乘坐超载的船只;不要在船上嬉戏打闹;不要冒险乘船。

【拓展阅读】道路交通安全。

一、步行安全。

1.步行时,走人行道,靠右侧行走。

2.横穿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行走时,先看左侧车辆,后看右侧车辆。

3.设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绿灯亮时,可通行。红灯亮时,禁止通行。

4.设有自助式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要先按人行横道使用开关,等绿灯亮、机动车停驶后,再通过。红灯亮或显示“等待”信号时,禁止通过。

5.设有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区域,不横穿马路。

6.无人行横道与通过设施的区域,横穿马路时,要在确认安全后,再通过。

7.不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上打闹、猛跑。

8.不跨越各种交通护栏、护网与隔离带。

9.路面有雪或结冰时,防止滑倒,造成摔伤。

10.上学路上、校园内禁止穿暴走鞋与飞轮鞋。

二、乘车安全。

1.所乘车辆靠站停止前,不要向车门方向涌动。车辆停稳后,先下后上,按顺序上下车。

2.上车后,扶好或坐好,不故意拥挤。

3.乘车过程中,不把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向车外。不向车外抛洒物品。

4.乘车过程中,保管好自己的财物。

5.不在机动车道上等候车辆或者招呼营运汽车;在机动车道上不得从机动车左侧上下车。

6.不携带易燃、易爆、强腐蚀性等违禁物品乘车。

7.所乘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要听从司售人员指挥。

1.发生交通事故自己被困在所乘车辆中时,可击碎车窗玻璃逃生。

2.从所乘车辆中逃出后,要远离事故发生地点,防止因车辆着火、爆炸而造成的伤害。

3.逃生后要迅速报警或拦截车辆救助其他未逃生人员。

4.所乘车辆着火时,应先防止吸入烟气窒息,再设法逃生。

学会报警。

一、学会报警。

1.要熟记并正确使用各种求助与报警电话号码。

2.遇到意外事故、突发事件时,可拨打电话求助或报警。

3.拨打电话求助或报警时,要根据所报警种要求,讲清楚所求助或报警的内容。

4.报警时,要报出自己的姓名、住址或所在学校及所使用的电话号码。

5.使用普通电话、投币电话、磁卡电话拨打110、119、120、122(均为免费服务号码)时,直接拿起话筒即可拨通。使用手机报警时,也可直接拨打相应的号码。

6.空气中含有大量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时,禁止使用电话报警,防止引发爆炸或爆燃。

二、拨打110求助或报警。

1.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公安机关帮助时,可拨打110求助。

2.遇到盗窃、抢劫,自身安全受到威胁及发生车祸时,可拨打110报警求救。

3.正在发生或发现治安案件、刑事案件时,可拨打110报警。

三、拨打119报火警。

1.自己所在场所及周边发生火灾时,要尽快拨打119报警。

2.发现草场、山林着火时,可拨打119报警。

3.拨打119报警时,要讲清楚什么材料着火、着火地点及火势大小。

4.报火警后可在路口等候消防车,为消防车指引去火场的道路。

5.火势危及自己的生命时,要先逃离火场,再报警。

6.没有电话或消防队的地方,发现火情时,要及时报告有关人员或部门。

四、拨打122交通事故台。

1.发生交通事故时,可拨打122报警或向旁人求助报警。

2.发现所在或路过地点,发生交通事故时,可拨打122报警。

3.拨打122报警时,要讲清楚发生交通事故的准确地点、肇事车辆及伤害情况。

4.如肇事车辆逃逸,报警时要讲清楚车牌号码、车型、车的颜色及逃逸方向。

5.不在发生交通事故的现场围观,防止自己受到伤害。

6.发生交通事故需要求助时,也可拨打110。

五、拨打120与999急救。

1.自己、家人或他人发生疾病及各类伤害事故需要医疗救助时,可拨打120。

2.拨打120时,要讲清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所在地点及目前所处危急状况(如骨折、严重外伤、大量出血、呼吸困难等)。

乞巧教案设计【】

1、天上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那地上的。人们在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读出诗句。

3、诗中说的是哪种的乞巧方式呢?

4、透过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抓住几万条、尽体会穿的红丝线很多条,抓住家家体会乞巧节的人多)。

5、抓住”尽”字谈体会(师介绍织女作理解铺垫)。

6、所以哪怕夜深了,她们还是望着秋月不停地穿呀穿呀,那是为什么呢?

7、体会”望”的内涵,祈望幸福﹑渴望幸福……。

8、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9、难怪唐朝诗人崔颢看到这样的情景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引出崔颢的诗句)。

10、是啊,家家户户的姑娘都出来对月穿针,所以又有人把七夕节叫成了女儿节或少女节。在当时,民间有一首非常有名的民谣叫《乞巧歌》,它是这样写的。

11、生齐读,师生合作读。

13、让我们把自己美好的心愿都送到诗句当中去吧。

幼儿园教案板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流程:

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

(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5、教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6、完整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活动延伸:让幼儿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 神奇的玻璃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战胜大灰狼的办法,知道神奇玻璃的含义。

2、让幼儿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验哈哈镜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镜里的不同变化。

活动准备:   放大镜一个、凸透镜一个、《神奇的玻璃》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流程:

1、师生谈话:

(1)小朋友你见过什么样的玻璃?(幼儿自由讨论)

(2)小白兔也有一块神奇的玻璃,你想知道吗?(从而引出故事《神奇的玻璃》)

2、出示《神奇的玻璃》挂图请幼儿欣赏,老师讲述故事并提出问题:

(1)小白兔在玩时捡到了什么?

(2)他有什么惊奇的发现?

(3)猜想小白兔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3、出示放大镜。

请幼儿摸一摸,看一看,从而感知“玻璃”的神奇之处,知道放大镜能将物体放大,然后启发幼儿讨论:怎样利用这块“神奇的玻璃”战胜大灰狼。

4、看图书听故事。

老师播放故事磁带请幼儿边看图画边听故事《神奇的玻璃》,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然后提出问题:

(1)小兔子是利用什么办法吓跑大灰狼的?

(2)如果是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打败大灰狼?

5、引导幼儿发现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启发幼儿继续探索“玻璃”的神奇之处:看近的物体时,物体变大,离得远就会变小,而且物体是倒立的。这种“玻璃”就是凸透镜。

(2)组织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讲述:小朋友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镜子,请幼儿讨论;然后交流凸透镜在生活中的用途。

6、师生进行讨论:

小朋友知道了凸透镜的模样和用处,想一想你们还见过其他什么样的镜子?(幼儿讨论回答)然后老师总结:平面镜、凹透镜、哈哈镜等。

活动延伸:

小朋友你知道哈哈镜的用处吗?那我们去三楼的哈哈镜那里认识一下它吧,巩固对哈哈镜知识的掌握。

3 醒来后的惊喜

活动目标:  

1、能细致地观察人物动作、神态、表情特征,大胆想象讲述画面内容。

2、体验作品中父亲对儿子默默的爱。

活动准备:  

1、让家长帮助幼儿回忆与父亲在一起的趣事。

2、父亲、儿子的图片各一副

3、教学挂图、幼儿用书第3册的第29页。

活动流程:  

一、开始部分:

分别出示图片“父亲”与“儿子”,鼓励幼儿大胆猜想父与子之间发生的事情。

二、基本部分:

教师分别出示挂图或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根据需要进行提问:

(1)图1 假日的第一天早晨,儿子在做什么?爸爸和叔叔在干嘛?你从哪看出来的?

(2)图2 爸爸和叔叔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4)图4 设置悬念

a出示没有背景的第四幅画,请幼儿说说;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儿子,醒来后会有什么感觉?鼓励幼儿将自己“惊奇、大胆、浪漫”的情景讲给同伴听。

c教师看图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轻手轻脚”,并用动作模仿。知道假期到森林里玩正是儿子的心愿,这幅漫画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地爱,可以鼓励幼儿做个相亲相爱的动作。

三、结束部分:

结合自己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与爸爸之间的趣事,感受父亲对自己的关爱。

活动延伸:

怎样对父亲表达自己的爱

4 快乐的小公主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给予也是一种快乐。

2、了解让自己快乐的方法,生活中保持快乐的心情。

活动准备:   呼啦圈、《快乐的小公主》故事磁带、教学挂图《快乐的小公主》

活动流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呼啦圈”引入课题

2、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开心和不开心的时候,不开心会对身体不好,家人和好朋友也会担心,所以我们要让自己开心快乐,并把这份快乐分享给我们身边的人。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播放录音机,让幼儿听故事《快乐的小公主》,并提出以下问题: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公主住在哪里?她为什么不开心?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啊?

2)小公主后来找到快乐了吗?她是怎么找到快乐的?真正的快乐在哪里呢?

2、教师再次播放录音机让幼儿听故事《快乐的小公主》,借以加深幼儿的记忆。

3、教师出示挂图《快乐的小公主》,引导幼儿看图讲述故事内容,让幼儿了解让自己快乐的方法。

三、结束部分:

活动延伸: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讨论快乐的方法,帮助自己和他人,让所有人都获得快乐,在快乐中生活。

5 猴子学样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理解图意,乐意表达自己的理解感觉。

2.了解猴子爱模仿的特点。

3.通过老公公动作及表情进行故事表演,激发表演兴趣,提高表演能力。

4.学会遇事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活动流程:

1.出示猴子面具,它是谁?现在将有一群猴子在树上玩耍,它们发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到底是什么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5.出示图四:老公公又想出更好的办法使得帽子得以回返,什么办法呢?

8.表演故事:让幼儿用动作来表现某图片中发生的一件事。用帽子等道具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

活动延伸:将教具放到表演区,供幼儿分角色表演该故事。

5 小桃仁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了解小桃仁发芽的.条件和过程。

2、尝试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知道谁帮助了小桃仁,理解小桃仁成长的快乐心情。

活动准备:

1、有一定的植物发芽的知识经验。

2、故事磁带、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流程:

一、谜语导入:

1、谜语引出,幼儿猜出谜底“桃子”。“小朋友,你们吃过桃子吗,桃子吃完剩下什么?小桃仁怎么才能长成一棵小桃树?”引导幼儿讨论。听完了故事你就明白了。

二、老师向幼儿讲述故事,帮助幼儿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3、结合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体验春风、春雨、太阳光,老桃树对小桃仁的爱以及它们的不同对话。

(1)观察小桃仁,让幼儿萌发对小桃仁的喜爱之情。“突然有一道暖洋洋的亮光从泥土缝里射进来,这亮光是谁?”“太阳光照在身上感觉怎么样?”“太阳光又是怎么说的?”(引导幼儿说出太阳光的话,体验太阳光暖洋洋的)“啊,外面多么美,小桃仁又使劲挺了挺身子,出来了,它只觉得眼睛前面一亮,它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优美的情景,体会小桃仁的快乐心情。)小桃仁终于见到妈妈(老桃树)了,它的心情怎么样?它会怎么说,妈妈对它说了什么?(体会小桃仁见到妈妈的惊喜及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

(2)小桃仁在谁的帮助下变成了小桃树?

(3)它们是怎么帮助小桃仁的,小桃仁的心情是怎样的?小桃仁为什么要使劲挺直身子。

通过故事,让幼儿知道: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是种植的季节,农民伯伯都是在这个季节进行播种,植物吸收了空气、阳光和水就会大胆的生长,使劲的生长,到了秋季就会收获很多。

4、总结小桃仁发芽生长的三个必要条件。同时进一步让幼儿体会小桃仁是在众人帮助下成长起来的。“小桃仁是怎样变成小桃树的?小朋友们又是在谁的爱抚下长大的?(通过小桃仁的长大也能想到别人对自己付出的爱,体会爱与被爱的美好。)

5、幼儿再完整的欣赏故事。并且教师有表情的与幼儿互动的讲述故事,鼓励幼儿尝试将角色对话用恰当的语气表现出来。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春风、春雨、太阳光、桃树妈妈、小桃仁说的话。

三、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绘画小桃仁的生长过程,也可制作成连环画。

6 小狐狸画春天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说出故事中角色的简单对话,知道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2、懂得做事要认真、勤劳。

活动准备:  

1、小猴、小熊、小刺猬和小狐狸头饰。

2、教学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流程:

2、出示挂图:小朋友们看一看,图上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在干什么?小朋友们要仔细观察,然后用完整的话把挂图上的内容讲出来,好吗?给你们二分钟的时间,要珍惜时间奥,时间很快就会到了。

3、请几个小朋友讲述观察到的内容。

4、欣赏故事。老师也把这幅图编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要仔细听,老师还有问题要提问啊。老师根据看图讲故事,并提问:

(1)  故事中有哪几种动物?小猴、小熊、小刺猬是怎样迎接春天的?

(2)  小狐狸迎接春天的方法和朋友有什么不同?

(3)  小狐狸画的春天变成了什么样?小动物们种的树、草、花变成了什么样?

(4)  小狐狸为什么要哭呢?朋友们对它说了些什么?

5、再听一遍故事,老师大声讲你们跟着小声讲好吗?在讲的过程中着重引导幼儿描述小猴、小熊、小刺猬和小狐狸的简单对话。

6、学习使用“一排、一片、一丛、松土、施肥、浇水”等词语。让幼儿用每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7、请幼儿说说自己最赞成哪些小动物的做法?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不能懒惰,只有在春天辛勤的劳动,才能使春天变得美丽。

8、分角色表演故事。

(1)  听故事磁带,让幼儿分组分角色表演(一组一种动物,分四组)

(2)  让幼儿边讲故事边表演。

9、教师小结,结束教学。

10、活动延伸:

把头饰放在表演区,让幼儿继续表演故事,教师及时指导。

7 两个黄鹂鸣翠柳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含义,认真观察并用语言表述。

2、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投影仪、幼儿用书第2册、挂图四幅、有关录音带、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挂图,用美丽的画面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画面上有什么?它们分别在什么地方?”(逐幅画出示,请幼儿试着讲述上面有什么。也可打乱顺序请幼儿理解后排序。)

教师在幼儿充分讲述的基础上加以小节并引出古诗,引导幼儿理解古诗内容及含义。

(1)“请幼儿想一想这幅画画的是哪首古诗,请会的幼儿朗诵一下”

(2)与幼儿一起分析诗的结构:“这首诗共有几句,每一句有几个字”

小结:柳树上长出了翠绿的新叶,两个黄鹂在枝头欢乐的唱歌。

(4)用同样方式让幼儿自由讲述其他三幅图,教师小结引出古诗中的句子,并对较难理解的字进行解释。

二、放录音完整欣赏、朗读古诗《绝句》,充分感受诗的韵律美和和意境美。

三、教师利用课件简单介绍诗人杜甫和写这首诗的背景,激发幼儿创编诗的欲望。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他看到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心情非常激动,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写下了这首古诗。以后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到外面旅游时,看到我们祖国的美好山河,也可以试着编首诗。只要不断努力,等你们长大了,也许有名的诗人就会在你们中间出现。

四、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朗诵古诗,表现出诗人的欢快心情!

教案板书设计【】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识记是思维的基础,识记的80%来自视觉,而板书就直接作用于视觉;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需要一种依靠性图式,板书就是思维的一种直观表现形式。

1、板书的计划性。

数学课的信息容量大,因此,数学课的板书要有计划性,板书的计划性要做在课前,包括对板书的内容、布局、次序、色彩、大小等因素的整体考虑。课前无计划,课上板书就是随意的,随意性的板书就难以做到布局合理、主次得当,因而不利于刺激学生的视觉记忆。

2、板书的条理性。

数学课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因此数学课的板书首先要调理清楚,这不仅是数学教学思路的反映,也是数学思维的直观反映。有条理的板书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形成。

3、板书的刚要性。

繁琐的板书会降低教学的效益(一是浪费时间,二是形不成视觉的注意中心,不能有效地刺激视觉,加强记忆。)板书要体现纲要性的特点,纲要性的板书,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也能对学生的记忆起到提示器的作用。

4、板书的直观性。

数学思维要有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正确的直观印象能为学生提供思路(对几何教学尤如此)。

5、板书的艺术性。

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学中的板书必须讲究艺术。一方面体现在板书的整体布局合理又匠心独具的设计;另一方面对色彩的巧妙运用(单调的颜色可导致视觉疲劳)。

6、少而精原则。

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注意不能把大量时间放在板书上,防止舍本逐末。但重要的内容如公式、定理、题目一定要写清楚,图形要画准确。

找春天教案及板书设计

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

本课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前,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在儿童眼前展现了一个富有美感的春天,由此产生渴望“找春天”的急切心情。

课上,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激起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课堂上让学生放手自主读书,品味词句,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策略】。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教具准备:春游录像;生字词课件;课文插图动画;春天景物道具;画布。

3.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放录像,带领学生春游时的活动场面)。

1.小朋友,通过刚才播放的春游活动场面,你能说说在活动时你发现了什么吗?

2.学生自由表达,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2.同座合作,互相检查,不认识的字互相教一教。

3.过渡:刚才小朋友自学得很认真,在自学时,你们发现哪些字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大家读一读。

4.出示生字(屏幕打出)。

(1)小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2)交流识字情况。(说说哪几个字已经认识,不用教了。)。

(3)演示识字方法。

师:拿一朵花躲在身后,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躲)用“躲”字组词。

(4)汇报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画图认字(嫩)。

5.出示词语。(屏幕打出)。

开火车认读。

6.默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词带到课文中再读一读。做到不出声,读正确、通顺。

三、细读课文,指导写字。

1.指名读自然段。一边读一边评。

2.带着感情朗读。

3.指导写字。要让学生先观察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脱、冻、溪、掩、探、摇: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类学习。

野、躲、解:左右一样宽,笔画较多,重点指导。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4.学生交流。体会字体美观、规范。

5.教师范写。“溪、野、躲、解”几个难写的字。

6.学生仿写。在书上仿写两个,身坐端正,字写规范、美观。

四、轻声齐读,整体感知。

1.齐读,想一想我们跟随作者找到了什么?春天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板书图画,学生贴词语)。

2.学生交流。

3.学生质疑,合作研究。

五、朗读课文,扩展活动。

1.让父母当评委,朗读课文。

2.向父母介绍学习了《找春天》这篇课文学会了哪些字,发现了什么。

教案板书设计

顺排法:把黑板从左到右分成几块(一般三至五块)然后从左到右依次书写。在数学课中较长的定义分成几行避免由于一行过长而写歪,大题目写在黑板正上方,课题写在左边第一块上方。同时注意块与块之间的缝隙,每一块下方留一块供学生课堂板演,定理公式要写在醒目的位置,字要大,以引起学生重视。新授课一般采用此法。

树状法:从板面左方中间开始,向右方伸出几大主干,每一主干在引出几个小枝,形成树状。此法常用于复习课。

放射法:从板面中间开始向几个不同方向书写,形成放射状。此法适用于一题多解或多因同解及系统知识的复习。

图表法:用图表把知识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便于总结、易于记忆。公式较多的章节复习课多用此法。

作图法: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和几何课中几乎堂堂比用。

高中教案板书设计评分标准

课题(本节课的名称)。

一、教学目标(10分)。

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目标。目标要切实可行,可操作、可检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0分)。

本课题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以及难以理解或接受的内容。要求定位准确,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策略、方法与教学过程(60分)。

教学设计应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教学环节完整,包括师生教学和学习的全部活动、小结、练习等,这部分是教案的重点内容,要求认真、详细地书写。

要反映本节课的知识脉络,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简明扼要。

要求书写工整,汉字及化学用语无错误。

北京亮起来了教案和板书设计

1、巩固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

在朗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视频《首都北京》、视频《北京亮起来了课文朗读》、《北京亮起来了视频》、课前《北京欢迎你的歌曲》。

2课时。

1、课前几分钟播放歌曲《北京欢迎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课文的兴趣。)。

2、同学们刚听了一首歌曲,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吗?那么听了这首歌曲你们就会想到什么呢?(同学们畅所欲言)。你们对北京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说,师适时鼓励)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闻名世界的古都,你们想不想到北京去看看?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播放首都北京视频)。

看完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呢?(指名回答),白天的这些景物很美,那么当夜幕降临了,北京又有什么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视频《北京亮起来了》)。谁来告诉我,夜晚的北京怎样?(夜晚的北京亮起来了)那这节课我们继续走入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北京夜晚的景象的。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北京的灯光夜景并熟记文中的生字词语。

(1)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

(2)跟着动画巩固生字(先全班认读,再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利用动画解决学生的疑难。)。

(3)出示生字卡片,全班一起认生字并扩词。

(4)出示词语读一读。(先全班认读再开火车认读)。

1、整体感知课文,想一想:北京夜晚的特点是什么?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作者把夜晚的北京想象成什么?介绍了哪些地方的夜景?在课文中找到并圈出来(长安街;天安门;立交桥;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

3、结合学生的回答,让他们看看有关的画面品读(引导学生一处一处地发现问题理解。)。

重点围绕以下地方。

“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川流不息说明这里的车很多,多得像水流不断,每辆汽车的车灯都亮着,灯光一闪一闪的,从高处看,就像天空中无数星星构成的银河。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里的比喻句)。

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这里的灯光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看上去就像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把繁华的大街变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让学生自己思考:“为什么说是不夜城?”)。

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一束束灯光照着她,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这些建筑物虽然古老,但是当灯光成为他们的外衣后,就别有一番风韵。)。

看了这些画面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课文第一自然段说是“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了。

1、请同学们听一段故事:

2、小组合作想一想怎样当好导游给这位华侨介绍?(小组合作,推选导游来介绍。)。

听了小导游们的介绍,我不由得从内心发出感叹——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请你们也把这句话读一读。问学生要用什么语气来读?提示:最好能把对北京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师:课文学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对北京有了深入的了解,那么你们还想更多的了解北京吗?现在请你们来看看课后的我知道(男女生分别读“我知道”部分的一二段,更多的了解北京)。

1、学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把你最想说的话说出来大家共同分享吧!(学生畅所欲言,师:这么美的北京你们喜不喜欢?那我们就要热爱我们的首都北京,热爱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热爱我们的祖国。)现在我们来学唱一首歌曲,把你们对北京的爱,对祖国的爱表达出来吧!播放儿歌《我爱北京天安门》。

2、师总述:这篇课文从不同方面介绍了首都北京那灿烂迷人的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

把北京的夜景介绍给你的家人或朋友。

明亮辉煌。

初中语文《散步》的教案含板书设计

开课即展示翠鸟标本,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该课的教学采用了目标教学法,课前定标,质疑导学中达标,总结课文时查标,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有据可依。

恰当地运用了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画投影展现静态的翠鸟,vcd及电脑动画体现动态的翠鸟。鲜明的画面,动听的音响,迅速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去,同时又利用文字投影出示重点句段,从而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迅速结合。使得作者按顺序抓特点来描写翠鸟的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在该课的教学设计中,不仅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图画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自读勾划的良好自学习惯,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