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集体教学活动教案(优质16篇)

小编: 碧墨

教学工作计划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的一份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安排。这是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它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秋游集体教学活动教案

为了让小朋友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作为老师的您可以好好制作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教案,提前备课!

设计意图:

平时孩子们会看到很多会滚的东西,孩子们的兴趣也非常大,我发现有些孩子会在地上滚来滚去,很开心,我想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尽情地滚,从而发展幼儿控制身体的.能力。

活动过程:

使幼儿体验控制身体定向滚动的感觉,体验滚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垫子若干或地毯若干,纸棒每人一根。

重难点:能控制身体定向滚动。

活动过程:

1.小马得儿驾。

幼儿把纸棒当小马骑在跨下跑跑跳跳。

2.纸棒骨碌滚。

比一比,谁的纸棒滚得远。

3.学做滚滚棒。

(1)纸棒会滚,谁会像纸棒这样在垫子上滚来滚去?请个别幼儿试一试。

(2)幼儿依次仰卧在垫子上,两臂上举,两腿并拢,向同一方向侧滚动,体会滚动的乐趣。

活动延伸:

滚动较熟练时,可用几条毛巾,靠垫做成障碍,使幼儿用力滚过去。

活动反思:

幼儿的胆子比较小,不敢将两臂上举,教师应鼓励幼儿用正确的姿势滚,而且要要求幼儿向右滚动和向左滚动都要练习。

秋游集体教学活动教案

活动主体:

管院注会q1132班。

活动地点:

马鞍山森林公园。

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27日。

一、活动意义。

为了促进班级同学间的交流,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丰富同学间的校园生活,增强同学们的'生活能力,培养同学们自主活动和能力,同时感受大自然美景,注会q1132班全体班委决定策划举行秋游,加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的活动。

二、活动内容。

前期准备。

1、组织委员对同学们进行询问,征询同学们的意见,于是决定马鞍山森林公园之旅。

2、10月21日在梅五楼下全体班委对秋游的程序和材料进行讨论并制定了有限的制度。

3、交通方式由租凭公司提供,并在10月27日7:30做大巴士前往。

4、根据办理的人数进行了分组,共6个小组,每组一名组长负责。

5、人员安排:

a、刘维星,六级、刘娟,郭凤萍勘察活动地点及场地租借。

b、谢冬冬联系包车司机。

c、张婵媛,刘娟,刘维星订烧烤用具。

d、聂晓,吴丽,刘娟,郭凤萍购买烧烤食材及调料。

e、每小组负责人解红霞,熊倩,刘娟,陈文娣,张婵媛。

f、所需用品:15把刷子,5包一次性餐盒及杯具,木炭,打火机,红薯,玉米,土豆,白菜,茄子,韭菜,青椒,馒头,酱油,食物油,盐,孜然粉,辣酱。

三、经费预算;

车费:400元含往来。

食物:馒头30元、青菜70元、肉40元。

酱料:50元。

四、活动进程。

(1)10月27号早上7:30在门口集合坐车,8:40到达目的地。

(2)同学们可自由活动,观赏风景,大饱眼福。

(3)11:00在烧烤区集合,每组以组为单位烧烤。

(4)14:00同学们分享成果,拍照。然后集体返校。

五、后期工作。

负责人将此次活动照片上传至微博。

秋游集体教学活动教案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下面是中班集体活动教案。

设计意图:

本周我们将进入“幼儿园的朋友多”的主题活动,在主题中有一个素材点是“朋友的生日”,生日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充满欢乐的代名词,“过生日”是一个孩子们都感兴趣的'点。但是,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对于同伴的关注很少,更不知道同伴的生日。但是,中班的孩子已经很喜欢和同伴交往,喜欢和同伴一起玩,也很乐意与同伴分享快乐,有很好的交往、合作意识。“过生日”可以让幼儿从关心自己的生日出发,继而关注同伴的生日,体验与同伴共处的欢乐。与此同时,我们教研组的研究重点是主题背景下的数活动。生日必然牵涉到生日日期,因此这一个素材点也正好可以作为数活动的载体,让幼儿初步的认识日历。因此,我设计了《朋友的生日》这一集体活动。

活动目的:

1、初步认识日历,并尝试在月历中寻找自己、他人的生日。

2、关注同伴,体验和同伴一起过生日的欢乐。

材料准备:

幼儿照片、投影仪、笔、纸、电视机、生日树背景。

活动过程:

一、了解月历。

1、你知道这是一棵什么树吗?

2、你知道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

3、谁能在大树上找到自己的生日呢?

二、幼儿贴照片。

1、有什么好办法找到自己的生日?

(1)先找到月份。

(2)然后再找日期

2、现在请你们在生日树上看看,你们都贴对了吗?(验证)。

三、游戏。

1、游戏请你找找我的朋友张老师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四、统计。

1、游戏做好了,我们来看看哪个月过生日的小朋友最多(最少、一样多)?

五、过生日。

现在是几月啊?有没有朋友过生日?我们一起给他们过生日好不好?

秋游集体教学活动教案

教材分析。

这次口语交际是进行秋游的前期准备,主要是讨论去哪,干什么,做哪些准备,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旨在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活动,既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又要引导学生明白做事要有计划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能说清楚,说完整。

教学目标。

1.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建议,评评谁的建议好,增强思考、表达、倾听、交流、计划等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清楚完整的表达、认真倾听、用商量的口气与人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建议;互相评议,评出最好的秋游计划。

教学准备。

1.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秋天美丽风景的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秋游路线资料或景点的照片。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景色宜人的秋景图。

2.老师提出交际要求。

3.小组讨论,师加入倾听并指导。

4.全班交流,提出修改意见,选出最佳秋游方案。

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说完整。用商量的语气说。

5.师总结,发奖。

秋游集体教学活动教案

活动目的:

能和同伴共同回忆秋游的快乐过程,乐意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激发幼儿喜爱秋天的情感,尝试用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投影仪、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引出交流的话题:你喜欢秋天吗?

出示幼儿秋游过程中的照片,共同回忆一起游戏的快乐情景。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交流,引导幼儿观察照片,回忆曾经高兴的事;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交流,引导幼儿听赏歌曲《去郊游》;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交流,鼓励幼儿跟着音乐用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快乐秋游的情绪。

欣赏老师的舞蹈,进一步感受秋游的快乐。

延伸活动。

大班美术教学活动教案

1、尝试用浸染法创作染纸图案。

2、学习用色彩变化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体验创作的乐趣。

3、发展创作性,胆设计出色彩变化的染纸围巾。

1、各种漂亮的围巾若干。

2、雪人图片,提供各种染纸作品,组织幼儿欣赏。

3、长方形、正方形的宣纸或餐巾纸,水粉颜料,颜料盘,旧报纸,抹布。

4、幼儿已学会基本的折叠方法。

5、音乐《铃儿响叮当》。

一、开始部分。

1、播放音乐《铃儿响叮当》。

幼儿围着各色围巾跳集体舞。

2、谈话,导入活动。

师:圣诞节来了,圣诞老人看到小朋友们的围巾很漂亮,想请你们忙制作一些特别的围巾送给雪孩子做新年礼物。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染纸围巾,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

师:这些漂亮的围巾和我们以前的绘画方法不同,小朋友猜猜是怎么做出来的?

2、出示浸染工具。

(1)出示餐巾纸。

提问:谁来想想用这些怎么才能做出一条颜色鲜艳的围巾?

(2)出示用颜料盘装的各色颜料。

师:这是我们用来制作围巾的颜料。

3、幼儿自由讨论。

4、与幼儿共同探索用浸染法染纸的过程及方法。

(1)折叠。

提问:怎样折叠能染的均匀鲜艳呢?来试试吧!

请幼儿到展示台上进行操作。

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发现折叠法有米字折、田字折、折扇折、任意折、卷挫折等。

(2)浸染。

把需要染色的部分浸入颜料中,发现浸在颜料中的时间长短与染色面积小的关系。

(3)平晾。

将浸染好的'纸慢慢打开,平放在旧报纸上晾干。

5、幼儿尝试染纸,创作各类围巾的图案。

(1)提醒幼儿注意色彩的搭配,使画面色彩明快、对比强烈。

(2)染好后,小心地将染纸打开,平放在旧报纸上。

(3)幼儿可尝试多种折染的方法,感受不同折染方法能产生变化无穷图案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举办“围巾展览会”,激发幼儿的成功喜悦,培养审美情趣。

幼儿手拿作品进行表演,教师用照相机拍下来,寄给圣诞老人,请他快来挑选出最美的围巾送给雪孩子。

圣诞礼物幼儿园教学活动教案圣诞礼物幼儿园美术教案

设计意图:

在我和幼儿做《小动物和大灰狼》的游戏时,我发现幼儿虽小,对不同性质的音乐也有了一些感受,但总是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针对本班幼儿的特点,也为了激发幼儿对自身感受和体验的有效表达,我设计了《小灰老鼠》这一活动,目的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理解诗歌内容和有关词语,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引导幼儿体验诗歌中几种情感情绪,培养幼儿的有爱协作精神。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表现手段,理解诗歌内容和有关词语。

2.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幼儿体验诗歌中几种情感情绪,培养幼儿的有爱协作精神。

活动准备:

1.教具一套。

2.录音磁带。

3.鼓.双响筒.沙锤各一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1.教师:“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猜猜,是谁来了?”(小灰老鼠)。

2.小灰老鼠又发生了什么事?

二、教师边演示教具边朗诵诗歌。

提问。

1.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2.诗歌中有谁?

3.小灰老鼠住在哪里?

三、根据情节,理解诗歌内容和有关词语。

1.小灰老鼠仔细听,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是谁的脚步声?请幼儿模仿。

2.大象先生的脚步声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学词:很重、很响、沉重。)。

3.白兔小姐的脚步声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学词:很轻、很快、轻快。)。

4小灰老鼠最后听到了什么声音?是谁的脚步声?有什么感觉?(学词:快乐、高兴、愉快。)。

四、出示鼓.双响筒.沙锤,请幼儿分辨想象它们都像谁的脚步声?并听乐器声模仿相应动物的脚步声。

五、放录音:教师演示教具,并体会小灰老鼠听到脚步声的不同情绪,理解词:寂寞、愉快。

六、引导幼儿懂得关心同伴,与他人友好相处。

活动延伸:

到小灰老鼠家做客,给它带去快乐。

幼儿美术构思教育教学活动:笔的梦工厂创意美术幼儿教案

设计意图:

笔对于大班的孩子并不陌生,在幼儿园里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笔,生活中也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笔,那么如何将孩子熟悉的笔设计成一堂生动有趣的活动呢?我在孙老师《神笔马良》的启发下,决定打破常识中孩子对笔的认识,带领孩子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自然中物品替代笔,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感受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重要性,激发孩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树枝代替笔,创造性的'进行绘画活动,感受自然之乐,激发幼儿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迁移想像,寻找其他物品替代笔进行美术活动。

3、在活动中,能注意画面的整洁和整体构思。

活动准备:

树枝、水彩、白纸、成品作品一张、事先找好一处小花坛并丰富里面的自然物品。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四周环境,感受自然之美。

t:小朋友,我们来到大自然,你觉得什么地方最美啊?

二、、设疑,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进行大胆的猜测。

教师揭示谜底。

t:原来是树枝!你们想不想试试?

三、教师交代用树枝作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t;那么用树枝怎样画画呢?小朋友只要将树枝沾上颜料、颜料不能太多,然后在白纸画出你想画的内容,注意画面的整体,不要将颜料沾到衣服上。

四、幼儿大胆的进行绘画,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五、展示幼儿作品。

六、迁移幼儿想象,寻找其他物品替代笔。

幼儿用自己找到的“笔”创作。感受乐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与指导。

展示幼儿用不同的“笔”创作的作品。

总结:小朋友,大自然真奇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地球装扮上漂亮的衣服!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美术教学懂得简单速写的方法,体验速写的快乐,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教案五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活动目标:

1、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2、初步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3、通过大熊猫的黑白对比、学习浓墨、淡墨的运用。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到动物园参观过大熊猫;大熊猫的图片资料、水墨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欣赏讨论。

1、你们喜欢黑色吗?

其实黑色也很漂亮又很有用,想一想我们画哪些东西的时候需要黑色?

2、欣赏大熊猫图片。

找找大熊猫身体上哪些地方有黑色。

二、师生共同讨论画法。

1、今天我们要用水墨画来画大熊猫。

墨可以调成淡墨、浓墨,那么大熊猫身上黑的地方用什么墨?

其它地方又用什么墨呢?

2、请个别幼儿上来试画大熊猫,大家欣赏讨论。(边欣赏大熊猫图片)。

大熊猫由哪些部分组成?像什么形状?用浓墨还是淡墨?

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范画。

三、提出创作要求。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大熊猫,有吃东西的,有睡觉的,有坐在地上的,有爬在树上的…….现在我们用画笔来给你喜欢的大熊猫照个像,照相前要先想好:大熊猫和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把大熊猫的动作也要照下来!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重点。

1、导刚入门的中班孩子掌握调浓墨、淡墨的技巧。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不同的熊猫形态。

3、提醒幼儿注意水墨画作画习惯,鼓励刚入门的孩子正确握笔。

4、引导大班的孩子用不同的水墨画技巧作画,并能用颜料添画背景,鼓励中班孩子向大班孩子学习。

五、欣赏评价。

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

活动目标:

1、能大胆的在竹筒上进行装饰。

2、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颜料、笔、竹筒、范例。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空心树,实心芽,千年不结子,年不开花。

师:今天啊,老师要请小朋友来猜一个谜语,小朋友细细的听好喽!(幼儿自由猜)。

2、出示旧竹子。

师:小朋友真棒。这么快就猜出来了。老师这里啊有一些竹子,你们觉得好看吗?

“怎么让它变的好看呢?”(幼儿举手回答问题)。

师:小朋友想了这么多办法,老师觉的都很好,今天呢我们学习一种新的绘画方法------竹筒画,就是在竹筒上话画画。

3、出示范例。

师:瞧,好看吗?你们知道老师用什么办法来装饰的吗?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竹筒(点、线、面)。

------这几个竹筒又是怎么装饰的呢?(风景、房子、春天)。

------再来看看这个竹筒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上下对称)。

------还有一个呢?我们看看(色块)。

(欣赏过程中,有区别的引导幼儿进行比较、观察)。

师总结:哦,原来我们可以用我们画线描画的方法用点线面来装饰,还可以把我们自己喜欢的图案、风景、关于春天的一些故事画上去,也可以用对称、大色块的方法进行装饰。

4、幼儿构思作画,教师观察指导。

师:如果你来装饰的话,你打算怎么装饰呢?(个别幼儿进行简单回答)。

师:我知道每个小朋友都很想去尝试了,但在小朋友装饰前,老师有几个要求:

竹筒画和在纸上画画不同,把它竖起来画,边画边转。

在装饰时,要注意颜色的搭配。

安静的在自己的座位上画画,不要走来走去。

5、作品欣赏。

师:你觉得哪个竹筒装饰的漂亮?为什么?

6、拓展活动。

师:竹子不但可以用来画画,还有很多用处,你们知道吗?我们可以用她来演奏歌曲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活动目标:

1、能用简单的线条,表现人物的各种动态。

2、懂得简单速写的方法,体验速写的快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幼儿作画工具人手一份(记号笔、卡纸)。

师作画工具一份。

活动过程:

一、师现场作画(添画),逐步出示。

1、师画圆,引导幼儿:你们看,这是什么?(逐步引导,方法同上)。

人物速写完成,师提问:他在干什么?(站着)。

那里看出来的?(脚)。

2、师:好玩吗?

幼:好玩。

师:那我们一起来画画吧。

引导幼儿师生共同手指作画。

二、了解速写的概念。

速写:就是用简单的线条快速地画出一个简单的形象。

三、师引导不同动态,幼儿作画。

1、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做动作,下面幼儿观察动作(手、脚的动作),师示范作画。

2、师动作,请幼儿提笔作画。

3、请一幼儿上来动作,下面幼儿作画。

4、请一家长上来动作,幼儿作画。

四、作品展示于黑板上,幼儿相互交流。

五、活动结束,师小结、评价。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手掌画的兴趣,初步学习用线条表现人物的动态。

2、通过文学欣赏、音乐及美术的溶合教学,激发幼儿的创作欲。

3、在听听、说说、学学、画画中激发幼儿的正义感。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准备:

1、电脑及课件。

2、印泥、笔、抹布人手一份。

3、背景画。

教学过程:

一、演示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提问:1、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为什么?

2、你想怎样帮助他们?

二、演示作画过程,激发幼儿创作。

1、引导幼儿观看电脑作画。

2、教师示范。

(1)技能要求。

(2)卫生要求。

3、个别幼儿示范。

三、集体创作,体验创作的成就感和正义感。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四、欣赏作品,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成就感。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金鱼的外部特征,感受金鱼的美。

2、尝试利用废旧材料制作金鱼,并能大胆地进行装饰。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金鱼若干条,金鱼图片。

2、范例三条。

3、废旧的光盘幼儿每人一个,水彩笔、各色粉画纸、各色自粘纸、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金鱼,导入活动。

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金鱼)。

二、了解金鱼的特征。

1、观察金鱼,了解金鱼的外形特征。

(1)金鱼是什么样子的?(它的身体是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

(2)金鱼的尾巴是怎么样的?它的尾巴有什么用?(播放《鱼游》的音乐,请幼儿模仿金鱼自由游动的动作。)。

2、欣赏金鱼图片,感受金鱼的美丽外形。

(1)这条金鱼怎么样?

(2)它美在哪里?

三、探索金鱼的制作方法。

1、幼儿观察范例,讨论它的制作方法。

今天我们也来做一条美丽的金鱼。(出示金鱼范例)。

你们觉得这条小金鱼怎么样?想一想它是怎么做的?它是用什么做的?(废旧的光盘)。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示范制作金鱼。

先找一片废旧的光盘,把它当作金鱼的身体;然后在纸上设计一条金鱼的大尾巴,画上美丽的花纹,剪下来后用双面胶把它贴在金鱼的头上;再画两只大大的眼睛,贴在金鱼的头上;最后为金鱼的身体设计上美丽的花纹。

四、幼儿操作。

1、现在我们一起来制作一条美丽的金鱼,想一想你想做一条什么样的鱼,尾巴是什么样的,身上的花纹什么样。

2、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制作,重点指导金鱼的尾巴和身上的花纹。

五、幼儿手持自己的金鱼在活动室自由的游来游去,互相欣赏。

大班美术教学活动教案

1、在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脸谱艺术的美,激发创作兴趣。

2、尝试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夸表现脸谱特征。

课件、水粉颜料若干,衣服若干件、各种水粉颜料,

尝试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夸表现脸谱特征。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为了让幼儿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挖掘和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美术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各种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欣赏作品来拓宽幼儿的创造思路,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在这次活动中,我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旨在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工艺艺术。以脸谱精致、绚丽、特的装饰风格来吸引孩子,引起创作兴趣,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一)观察讨论。

讨论:

小朋友取的名字真好听,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些,你们看!

师逐一出示红脸、这是什么脸啊!这个颜色的脸表示这个人很英勇,蓝脸、绿脸、黄脸(幼儿随画面一起说出脸谱的名字,教师边放课件边介绍每种颜色代表着人物的性格特征)。

2、刚才那些红脸、蓝脸、绿脸、黄脸我们都把它统称为脸谱。脸谱在我们的京剧中用的是最多的,我们来找一找脸谱与脸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左右对称,都有眼睛、嘴巴、鼻子、眉毛)哪些地方不一样(颜色不一样,脸分成几个块面,五官有了变化)。(引导幼儿讨论颜色如何变,五官有些什么变化,)。

3、教师示范,幼儿参与。

(二)联想创作。

今天我们一起来当艺术家,设计一张漂亮的脸谱,把它画在我们的衣服上好吗?

提示:

1、心里先想好,今天你要画一张什么颜色的脸。

2、化妆的时候要仔仔细细,千万不要把脸画得两边两样。

3、脸谱上还有许多弯弯的线,什么地方要涂眼影,什么地方要涂胭脂要告诉家。

4、你的五官变了没有,变成了什么?(相互欣赏幼儿作品,促进生生互动)。

5、颜色要有深有浅,找一找谁是艺术家。

(三)引导讲评,展示。

教师随机抽取幼儿作品,请幼儿介绍你画的是什么脸,

(四)、结束。

(播放音乐)教师引导幼儿把自己的作品系在身体的各个地方走模特秀。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感受徒手画魅力,培养学生的绘画情趣,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和成就感。

【学情分析】经过学习,对于徒手绘画的概念、以及徒手绘画的表现和空间的表达已经有了一定的的理解。并已经掌握一定的徒手绘画技巧,具备一定的线条表达能力,能简单的进行徒手画表现。

由于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训练比较少,还没有达到能把自己看见过的东西透过回忆和徒手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造型的准确性和空间的表达还不是很好。学生对于徒手绘画中的绘画意味性以往关注的不是很多。学生对于徒手绘画中的绘画意味性以往关注的不是很多。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徒手绘画的形式来描绘并创作自然景物的绘画作品。解决办法:通过教师的展示和示范来观察体会徒手绘画的创作过程。观察图片完成作品的构思,运用炭精条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能对线条和简单的明暗的控制,掌握一定的徒手绘画的表现技法。解决办法:通过赏析和评述名家作品来体会大师是如何对线条和明暗进行控制。经过自己的创作和老师的指导来完成徒手绘画的创作。

【教学过程】4.1【教学活动】【导入】。

(一)、回顾出课题教师活动:1.出示徒手绘画作品,组织教学。

2.教师询问徒手绘画的相关知识。(1)徒手绘画作品给你什么印象?

(2)徒手绘画主要是通过什么手法来进行创作的?3.出示课题——徒手绘画的线条表达(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1.学生欣赏徒手画作品。

2.学生回顾所学的徒手绘画知识,并简单作答。(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往线条、形体、明暗、空间等方面思考。)。

环节要点:1.注意调节气氛,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计意图:

1.创设学习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2.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动】。

(二)、学生尝试并展示作品教师活动:

1.请学生尝试运用徒手绘画的形式创作一张小的作品2.在实物投影上学生作品展示并作简要评述。学生活动:

1.学生体验徒手绘画运用炭精条在32开的纸张上进行徒手绘画的创作。2.展示自己的创作的作品,说说徒手绘画的体会。环节要点:

1.注意时间控制。

2.主要引导学生说说徒手画中的线条。设计意图:

(三)、名家名作欣赏教师活动:1.展示作品。

2.说说画面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主要是依靠线条和线条的组合)。

(1、达芬奇的绘画作品《手》——长短线条合用,直线为主加以明暗的辅助。给人一种稳定平静的感觉。)。

(2、梵高的绘画作品《树》——以短促的线条组合为主,给人一种激动跳跃的感觉。)。

(3、马蒂斯绘画作品《女人像》——以无序不规则的长短线条组合为主,给人以轻松天真的感觉。)。

(4、吴冠中的绘画作品——他以极少的线条表达出了一个平静的场景,给人以清新俊逸的感觉。

学生活动:

1.学生欣赏老师出示的图片。

2.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做分析和回答。

3.学生了解此创作方法主要依靠的是线条,大师也用此法。

环节要点:

1.赏析徒手绘画中的线条的本身的多样性,以及线线的组合的多样性。2.感受线条内容与画面的关系。设计意图:

(四)、作品创作1.出示风景照片。

2.展示和示范徒手绘画作品。

(教师简要示范两张不同风格)。

3.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个别进行辅导。学生活动:

1.根据风景图片学生尝试徒手绘画作品。环节要点:

1.注意示范时对线条控制讲解(疏密、粗细等)。2.注意线条与空间、明暗技法讲解。3.注意时间的控制。设计意图:

1.了解创设绘画作品中意境的重要性。

(五)、作品展示赏析教师活动:展示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的学生作品展示区展示作品。)并请同学们欣赏和评价。教师做简要的点评。(主要还是围绕徒手绘画的线条、线条的组合、空间透视、明暗等方面评价。)4.结束本课学生活动: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欣赏其他的作品并简要评述。环节要点:

1.根据实际情况来控制时间。2.注意引导学生欣赏和评述。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的信心和成功感。

2.进一步体会和赏析线条在徒手绘画作用。

课堂没有实录。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一课时)。

目标:

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

重点:了解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美术作品形式。教学难点:革命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1)作品欣赏: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硝烟》《胜利渡长江》。(2)介绍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创设和渲染学习气氛。

(3)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产生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之情,对美术作品有了初步了解。

2、深入理解。

(1)欣赏教科书中美术作品《启航》、《占领总统府》、《开国大典》、《太行铁壁》等革命美术作品。

问:你喜欢那幅作品?为什么?

以上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采用了哪些艺术表现形式?(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所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国庆典礼的盛况。场面恢宏,喜庆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栾,气度不凡。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开阔,红旗如海,**城楼金碧辉煌。画家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作者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造成强烈的对比,并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在写实手法的描绘中,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如透视和光影的处理都没有严格地按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素描要求,在画面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柱子,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强化画面主题和总体的需要,同时也适于中国广大读者的审美情趣。还应该提到的是,这些作品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抒情性。

董希文在他的写实油画中,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营养,如明快响亮的色彩、某种装饰意味等都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理想。

画家艾中信曾作过如下分析:“从构图到设色,从人物到场面,它的气派很足以反映泱泱大国的风度。董希文把主要人物处理在不到一半幅面的左侧,不仅是手法的大胆,重要的是他懂得构图的大局……《开国大典》的大块色彩,通俗易懂,看起来似乎简单,但这大红、碧蓝和金黄(缨络和菊花)是有意安排的。它把一个风和日丽日子里一个庄严热烈的场面描绘出来……”

徐悲鸿看了《开国大典》之后评价:“缺少一点油画特色。

这里所说的“缺少一点油画特色”,是指这幅画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中国传统画的手法和风格。但这恰恰被很多画家认为正是《开国大典》的成功之处。如果按传统油画用光和设色的手法去创作,这幅画就不会有这种热烈的气氛。

艾中信说:“《开国大典》在油画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油画新风貌。这是一个新型的油画,成功地继承了盛唐时期装饰壁画的风采,体现了民族绘画特色,使油画朝着民族化的方向发展。”

素描和色彩在作为油画中的主要元素在各个时期有各自的强弱地位,并不能一味的说哪一方多么的重要,并且近现代绘画在构图元素反面也有很深入的研究。

油画材料本身的特点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效果,这给了画家很大的发挥空间。个人认为油画的特点只能从跟其他画种的特点对比来说明。油画材料总的效果厚重饱满,可以描绘很逼真的效果也可以制造出丰富的机理效果,同时其也具有一定的透明性和迷人的光泽,这些是其他画种所不具备的特点。

油画以其特有的写实表现力和长于以现实主义方法表现社会性题材的特点,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风格、新内容的作品,如《开国大典》(董希文)。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

《开国大典》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艺术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艺术的表现,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讨论:艺术家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

你能体会艺术家在哪些方面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创作与探索?(5)试着从题材、构图、内涵来分析《母亲》。

3、欣赏评述。

第二课鲁迅。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学和艺术的关系,了解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2.用各种美术手法表现鲁迅的作品,并尝试以课本剧的方法探索表现鲁迅的文学作品。

3.进一步了解鲁迅作品的精神及其人格魅力。

4.设计一张封面。

二、重点:了解鲁迅生平事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了解鲁迅同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关系。学会欣赏、评述版画的主要表现语言和手段,具备综合探索的能力,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

难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分析欣赏鲁迅及其笔下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

三、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欣赏评述。

(1)教师放映录象《鲁迅》,让学生感性认知鲁迅的形象。

(2)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让学生谈谈对鲁迅的感受和评价。

(3)引入本课的学习,在欣赏评述中归纳鲁迅的相貌特征与精神气质。(4)发现另一个鲁迅。

2.加深理解,提升内容。

(1)出示课件,欣赏鲁迅的收藏和作品《火鸟》、《猫头鹰》。

能说说北大校徽的设计特点吗?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五四”前夜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对人的价值、尊严、个性与创造精神进行肯定与张扬的表现。简洁的形式诠释着北大的过去、现在与将来,成就了现代标识史上的经典作品。)。

“过去所出的书,书面上或者找名人题字,或者采用铅字排印,这些都是老套,我想把它改一改,所以自己来设计了。”

——鲁迅。

(5)分析《呐喊封面》。

暗红的底色如同腐血,包围着一个扁方的黑色块,令人想起他在本书序言中所写的可怕的铁屋。黑色块中是书名和作者名的阴文,外加细线框围住。“呐喊”两字写法非常奇特,两个“口”刻意偏上,还有一个“口”居下,三个“口”加起来非常突出,仿佛在齐声呐喊。鲁迅只对笔画作简单的移位,就把汉字的象形功能转化成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设计元素。

(6)分析《引玉集》苏联版画集。

版画家们的姓名被横排置入中式版刻风格的“乌丝栏”中,和左边竖写的“引玉集”三个大字相映成趣。圆形阴文的“全”字将方形构图打破,红底黑字的方框顿时便活络起来。封面最左边有一黑色边线,漫过书脊,充满整个封底。红与黑、与封面的白底形成强烈对比,是中国出版物的经典用色。

(7)分析《木刻纪程》、《三闲集》、《二心集》、《心的探险》、《桃色的云》等封面设计。

请你说说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有哪些特点?

4、作业练习。

1、在网络、书籍等载体上搜集和鲁迅有关的美术资料资料。

2、对自己的美术本进行封面设计。

第三课手绘校园风景。

(第一课时)。

一、目标:

1、了解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及徒手画的主要特点,懂得徒手画这一独特绘画表现形式与一般绘画的区别.

2、了解徒手画在不同场合的表达,交流功能,掌握徒手画的绘制方法,能利用基本形概括描述对象,能利用简练的线条创造视觉形象,增强线条的表现力,提高对线条的审美感受,表达对自然,对社会的感受与思想情感.

3、能够仔细观察,描绘校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徒手绘画的兴趣,提高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重点: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即用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

三、难点:透视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会运用简单的透视来表现空间的深度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欣赏各种风景以及本校风景:只要你主动发现,校园处处是美景。

2、感受。

仔细观察画面,你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同样宽的路,在画面里会不一样,为什么?(引出“透视”)。

*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透视现象?

*风景画是如何表现空间感的?(两张画进行对比)。

3、探究。

(1)欣赏系列风景画,研究问题。

平行透视:视点与画面处于平行状态的透视。

成角透视:画面与视线成一定角度的透视。

4、作业分析:

(1)欣赏校园风景(校园照片)。(2)介绍透视特点(近大远小)。(3)教师示范、讲解写生过程和步骤。

5、作业练习。

(1)、对校园的风景照片进行写生(2)、教师巡回指导。

手绘校园风景。

(第二课时)。

一、目标:

1、了解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及徒手画的主要特点,懂得徒手画这一独特绘画表现形式与一般绘画的区别.

2、了解徒手画在不同场合的表达,交流功能,掌握徒手画的绘制方法,能利用基本形概括描述对象,能利用简练的线条创造视觉形象,增强线条的表现力,提高对线条的审美感受,表达对自然,对社会的感受与思想情感.

3、能够仔细观察,描绘校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徒手绘画的兴趣,提高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重点: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即用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

三、难点:透视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会运用简单的透视来表现空间的深度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校园风景写生。

2、取景框的使用。

3、强调透视观察。

4、教师示范、讲解写生过程和步骤。

五、练习。

1、对校园的风景进行写生。

2、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标志设计。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警醒标志作品欣赏,对学生起到了安全教育功能。

2、通过标志设计练习,让学生了解标志的作用和设计原理及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标志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和特点。

难点:标志象征意义的表现,色彩在标志设计中所表达的特殊情感。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学。

猜一猜,这是什么?(各国公路零公里标志)。

2.深入教学。

(1)标志:现代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

特点:直观生动、易于识别和记忆。

(2)演示过程中,教师讲解标志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示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标志?这些标志都有哪些特点?(3)解读杭州城市标志。(4)标志的作用(传达信息)。

(5)标志的形式:根据基本构成因素,标志可分为文字标志、图形标志、图文组合标志。

(8)标志的主要类别:商业性标志(商品标志、企业标志)、非商业性标志(国家、城市标志、社会团体标志、交通运输标志、安全标志、运动会标志、旅游标志等)。

(9)演示一系列交通和公共场所标志。

第二课时。

1.教学设计。

(3)色彩对标志设计的影响:

a.原色配置:原色的颜色单纯、强烈、鲜艳夺目,艺术效果和传播效果显著。b.同类色配置:只选择一种颜色,依靠色彩明度的变化,如用桔红、桔黄、中黄、浅黄进行搭配,形成由浅入深的过度色视觉,能表达出动态感。

c.互补色配置:对比鲜明,图形格外醒目鲜艳,能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效果。

(4)作品范例欣赏。2.作业(任选一个)。

(1)为自己的学校或班级设计一个标志。

(2)根据学校的主题活动,比如学校运动会、学校社团文化节等,设计一个标志。

(3)为社区的艺术节、科技节等设计标志。(4)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课、校园环境标识设计。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环境标识设计的基本知识。2.初步学习以协作的方式进行整体设计。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美化生活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环境标识设计的基本原则,环境标识设计与环境的协调关系。难点:校园环境标识设计及其制作。

第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学。

当你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能帮助你快速感知方位的是什么?2.深入教学。

(1)环境标识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用较为清晰的文字、图象符号组合成人们易于识别的信息,用来传递信息或吸引注意力,以帮助对事物进行识别和判断。

作用:在现代越来越复杂的空间和信息环境中,使得陌生访客能够在最快的时间获得所需要的信息。(2)标识的种类及形式。

一、信息明确的路标、路线导向的标牌。

(4)识别标识:显示不同的场所,以供判断和选择。

(5)警示规则标识:引起人们注意,提醒人们可以做什么或不可以做什么。(6)装饰标识:美化和装饰环境。

3.课堂练习:设计一个“洗手间”的标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课前欣赏标识作品:与环境相协调的校园标识,不仅起到指向、警示等作用,还给校园增添不少亮色。标识上的图文设计怎样才能最佳地传达意图?(文字清晰、图形符号简洁、色彩醒目)。

2.小组派代表汇报前期的准备情况,大家共同讨论为学校环境设计的方案。(1)标识的内容。(2)摆放的位置。

(3)所使用的材料(以纸材为主)。(4)文字和图形的基本构成形式。(5)如何分工。3.欣赏优秀作品。

4.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副校园标识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第六课诗情画意。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树、石、云、瀑布的画法,体会山水画的意境。

难点:体会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创作具有意境美的山水画作品。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2.学习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初步掌握诗意画的创作步骤与画面意境的处理方法。

3.通过诗意画的创作练习,使学生理解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山水画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节奏感不同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播放一段古琴音乐,组织课堂教学。演示古代山水名家的精品范画,教师简要地介绍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作者生平,使学生对作品有较详细的了解。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山水画的线条、色彩、构图,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提示学生思考:现代山水画与古代山水画有哪些不同?分别表达出怎样的意境?

2.深入教学。

(1)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音乐,配上诗朗诵,朗诵内容为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等,感受诗词中山河雄伟的气势。

(2)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欣赏的意识,分别从绘画角度、历史背景角度、文化角度、作者的生平或创作心理角度进行欣赏。

(5)教师归纳。

总结。

3.布置作业。

让学生归纳出宋代山水画与现代山水画在表达意境方面的不同之处。

4.课堂延伸。

到美术馆、博物馆观看山水画作品,体会不同的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意境。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宣纸、国画颜料等工具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毛笔、墨、宣纸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回顾第一节课的内容,教师提示:创作优美的山水画必须先掌握山水画基本要素的画法。

(2)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树,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树的基本结构——由干、枝、叶组成,引出本课内容——树的画法。

2.深入教学。

(1)要求学生根据演示中对树的认识,结合生活中关于树的印象,用笔墨的形式把树表现出来。

(2)教师展示关于如何画树的教学挂图,使学生对于树的结构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3)教师从用笔、用墨、勾线、画枝、添叶、渲染等步骤详细讲解并逐步示范,使学生对树的画法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4)讲解树枝的画法,树枝一般可分为鹿角枝和蟹爪枝,并说明鹿角枝和蟹爪枝各适合于表现哪些树。

(5)讲解树叶的画法,树叶一般可分为夹叶和点叶,并说明夹叶和点叶各适合于哪些树。

(6)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布置作业。

综合运用画树的知识,观察自然界中树的样子,画出一棵树。

4.课堂延伸。

收集古今山水画名家作品,观摩其中树的画法。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宣纸、中国画颜料等工具材料。

(教师)关于山石画法的课件、毛笔、墨、宣纸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展示名山的风景图片,分为北方的山和南方的山两大类,请学生分析这两类山有何不同。

(2)教师画一山石,加以皴、染,请学生观察,山石就是山的模型,而山就是由山石组成的。引出本课内容——山石的画法。

2.深入教学。

(1)鼓励学生画出石的造型,根据学生的练习,有针对性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强调说明石的造型是不规则的,用笔应挺劲有力,用墨应干湿结合。教师边讲解,边做示范,让学生观摹。

(2)请学生讨论回答:北方的山与南方的山有何不同?创作时应如何去表现这些特点?

(3)教师作出总结:北方的山宏伟、雄奇、险峻,适合用斧劈皴表现,而南方的山多秀丽、平缓,适合用披麻皴表现,并分别就这两种皴法逐一作出示范。

(4)再次展示这两类山的图片,使学生对它们有更清晰的认识。

(5)要求学生进行画石的练习,并分别用斧劈皴和披麻皴表现,体会这两种皴法所表现出的意境。

(6)教师示范,用色、墨结合的方法给皴好的山石染上颜色。

3.布置作业。

用色、墨结合的方法表现山石。

4.课堂延伸。

有条件的地区,让学生对着周围的山、石进行写生。

第四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教师)教学录像、挂图、背景音乐、毛笔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播放背景音乐,放映表现黄山云雾的录像,请学生留意观察并说说各自的感受。

(2)播放一段表现瀑布的背景音乐,放映瀑布和溪水的录像,放映后让学生说说瀑布、溪水的特点。

(3)教师作出总结:云、水是山水画中表现意境的重要因素。

2.深入教学。

(1)放映表现黄山景象的录像,配上抒情诗朗诵,使学生体味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

(2)讲解云、水是山水画表现意境的重要媒介,介绍画云、水的基本知识,并作范画。

(3)综合山水画的知识,教师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并题上诗词,让学生观摩。

(5)请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谈谈自己学习山水画的。

心得体会。

3.布置作业。

选出几幅山水画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其意境的体会,分别题上相应的诗句。

4.课堂延伸。

了解某一著名诗人(如李白等)的生平、时代背景、思想情感,择其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根据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创作出一幅山水画作品。

第七课暑假生活记录册。

【重点难点】。

重点:封面设计、版面设计和整体设计方案。

难点:书籍整体设计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习封面设计、版式设计。

2.通过制作记录册,培养一定的动手能力和事先规划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对日常生活的点滴进行记录和感悟,进而懂得珍惜光阴的道理。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几本不同装订形式的书籍、纸张。

(教师)几本开本不同、装订各异的书籍、教学录像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以录像或幻灯演示书籍发展史,内容重点在于比较古代书籍与现代书籍在形式、装订方面的区别。

(2)提示学生思考:现代书籍与古代书籍相比,有哪些优点?

(3)演示“暑假生活记录册”资料图片,请学生回答:生活记录册与书籍有何区别?

(4)教师说明:生活记录册实质上就是书籍,引导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2.深入教学。

(1)请学生观察自己的书本,了解书的基本结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书的了解作简要介绍。

(2)教师示范一本标准书籍,详细介绍书籍的基本结构及其名称。

(3)请学生将准备好的整开纸对折,再对折……折六次,体会书籍开本大小的变化。组织学生讨论:哪些书适合用大开本,哪些书则适合用小开本?教师说明:根据特殊需要,还有异形开本的书籍。

(4)用实物或录像展示装订风格各异的书籍,让学生分析哪种装订方式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5)教师讲解装订知识及其技巧,并操作演示其中一种装订方法。

3.布置作业。

设计一本16开本空白的暑假生活记录册,并装订成册。

4.课堂延伸。

组织学生到印刷厂参观,观摩书籍的制作程序。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形式及内容的图书。

(教师)中外优秀封面设计图片、不同风格的内页设计的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课件演示中外优秀封面设计作品。

(2)请学生思考:封面设计包含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应该如何编排才能使形式美观?

(3)教师提问:封面设计与书籍内容应是一种什么关系?

2.深入教学。

(2)教师讲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思考:根据内容应采取什么形式的封面结构?

(4)展示一本标准书籍,请学生观察书籍内页设计的版式构成,教师讲解版式设计的构成及其名称。提示:内页设计应不拘形式,一切为内容服务。

(6)教师可演示一本简易生活记录册的制作。

3.布置作业。

在制作好的空白生活记录册上添加封面设计和内页设计,可用手写或粘贴的方法,制作成一本完整的生活记录册。

4.课堂延伸。

将制作好的暑假生活记录册放入学校展览橱窗内展览。

第八课北京故宫。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故宫藏品的艺术特色,认识我国传统艺术种类,体会古典绘画的魅力。

难点:理解传统艺术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博物院藏品的艺术特点及其价值。

2.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提高,从而能够独立欣赏一件艺术作品。

3.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热爱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录像放映故宫博物院影像资料,配上背景音乐和解说词,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师向学生介绍故宫的建筑历史、特点及功用,说明故宫在明清时期作为皇宫,体现出至高无上的皇权,现在被作为国家博物院,保存着为数众多的珍贵文物,包括大量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2.深入教学。

(1)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放映,让学生欣赏作品《千里江山图》。

(2)作品赏析《韩熙载夜宴图》。

教师分析作品形式及意义。

教师讲解:《清明上河图》作为一幅民间风俗画,描绘了北宋汴京清明时节各社会阶层的生活景象,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习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教师对故宫藏品,包括玉器、青铜器、瓷器、漆器等文物作简要介绍。

3.布置作业。

通过图书馆、博物馆或互联网,让学生查找、欣赏一些具有传统价值的中国画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九课巴黎罗浮宫。

【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雕塑、绘画的风格及艺术特征。

难点:美术作品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深远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罗浮宫内藏品的欣赏,初步了解欧洲古典艺术作品。

2.培养对艺术的热爱,提高多元文化的艺术修养。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罗浮宫的相关资料。

(教师)录像机、罗浮宫三宝图片等相关作品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将罗浮宫平面图通过录像放映出来,先整体放映,后局部放大,标出。

参观路线。

(2)带领学生网上游览罗浮宫。通过网络教学,首先观赏罗浮宫的建筑外观,然后进入博物馆内部。

教师逐一向学生进行讲解,重点讲解罗浮宫作为艺术博物馆的特征。

(3)教师提示:学习本课应与上一课的北京故宫联系起来,比较一下两者的区别。比如:同样因为是艺术博物馆而闻名,但罗浮宫作为中世纪城堡,故宫作为皇宫,其建筑风格迥然相异,所收藏的艺术品也有很大不同。

2.深入教学。

(1)展示罗浮宫的雕塑作品时,重点讲述作品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其在西方艺术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2)欣赏作品《荷拉斯兄弟的宣誓》,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绘画风格以及故事情节两方面加以关注。

(3)《自由领导人民》是一幅气势庞大的战争题材美术作品。在欣赏该作品时,录像放映法国大革命的影像资料片断,让学生体会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该作品的艺术特点与风格。

(4)利用录像或多媒体演示其他作品图片,并加以讲解。

(5)组织学生讨论欣赏后的体会。

3.布置作业。

(1)组织学生制作一个网站,内容以欣赏欧洲古典美术作品为主,然后在网上发布。

(2)以西方绘画与中国画的区别和联系为题,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表述。

大班美术教学活动教案

1、利用纸袋原型,通过画、剪、贴等技能,表现动物、人物。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利用纸袋玩偶进行游戏或讲故事。

白色纸袋、彩笔、剪刀、抹布、各种人物、动物的五官及玩偶范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出示纸袋小熊猫,以熊猫的口吻说: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小熊猫。今天,我是到你们班来找小伙伴的,请你们照我的样子做几个小伙伴好不好。

2、引导幼儿观察纸袋小熊猫的制作方法。

纸袋上部适当位置贴上小熊猫的'眼睛、嘴巴,也可以用彩笔画出来。在纸袋上面适当位置贴上小熊猫的两只耳朵。

纸袋两边中下部剪两个小孔,大小能伸进手指即可。

一只手伸进纸袋,大拇指和小指分别伸进纸袋两边的小孔,做小熊猫的手,纸袋玩偶就做好了。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下面请小朋友来为小熊猫做伙伴,老师这里有许多小动物头像,可以先看看他们长得怎么样,然后在想想你想做哪种小动物,用什么方法做。幼儿先看玩偶范例,然后动手制作,每个小朋友要尽量注意跟别人做的不一样。

励能力强的幼儿制作两个不一样的玩偶,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成作业。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师评价作品,可从五官位置、色彩的选用去评。

儿将玩偶套在手上,两两对话,学习用玩偶的口吻对话和表述。

将好的玩偶放在语言角内,供幼儿练习讲话,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培养相互交往的能力。

大班美术教学活动教案

丰富幼儿表达人物表情的语句和词汇,学唱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

欣赏、感受人物的脸部表情与五官变化,学习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色调表现人物脸部表情。

能与同伴用眼神、表情进行交流、合作,尝试把更多的表情编入儿歌中或变成歌词进行表演唱。

一、活动。

1、做照镜子的游戏,让幼儿在镜子里做出各种表情,进行自我欣赏。

2、轮流请幼儿把表情重复给大家看,互相交流、欣赏。引导幼儿边看边讨论人在喜、怒、哀、愁、调皮等不同状况下,脸部五官的变化,学习用语言进行描述。

3、教师有表情地朗诵《镜子里的我》,幼儿边听边用表情、动作加以表现。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还有哪些表情可以编到儿歌里去,教师要帮助幼儿记录下来。

4、复习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学习自由创编歌词,并带有表情地进行表演。

附作品:《镜子里的我》。

小小镜子真神奇,/天天跟我做游戏。/眼睛眉毛皱起来,/原来我在发脾气。

小小镜子真神奇,/天天跟我做游戏。/嘴巴两边向上翘,/原来我在咪咪笑。

二、活动。

1、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各种表情的表现特点。

2、幼儿自己选择表现方式(绘画、拼贴、泥塑等),绘制出自己最喜欢的表情。

作品展示和交流:把全班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幼儿猜一猜、学一学每一件作品所表现的表情,看一看与作画幼儿的想法是否一致。

小班美术教学活动教案

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幼儿们的观察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美术教学活动教案,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1、认识秋天的菊花,了解菊花别致的外形特征,感受菊花的美。

2、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工具和材料进行美术表现活动,激发幼儿的动手操作欲望。

3、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感受秋天、感受美。

1、ppt图片:菊花图片。

2、图画纸黑色卡纸、铅笔、胶棒若干。

3、音乐《童年》

一、导入活动,带领幼儿感受秋天的美。

师:菊花是什么季节开放的?你看见过菊花吗?你都见过什么颜色的菊花?

二、引导幼儿欣赏菊花ppt图片,观察了解菊花的特征。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一说。

师:这些菊花漂亮吗?

师: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花朵里面是什么?(花心)

师:长在花心周围的叫什么?(花瓣)

花瓣长得什么样子?像什么?(妈妈的卷发、面条、烟花)

花瓣长得都一样长吗?(里面的短,外面的长)

花朵的下面还长着什么?(花茎,花茎上还长着叶子。)

三、引导幼儿探索用铅笔卷菊花瓣的.过程,学习制作菊花的方法。

师:公园里要开一个菊花展览会,想请小朋友帮忙制作一些漂亮的菊花,你愿意帮忙吗?

师:看,老师帮你准备了一些材料。圆形可以做什么?(花心)各种颜色的纸条可以做什么?(花瓣)

师:这些纸条有的长有的短,短的可以做里面的花瓣,长的可以做外面的花瓣!

师:还有一个重要的工具,看,是什么?这个有什么用呢?(用铅笔把纸条卷一下,就变成了卷卷的菊花瓣了,这样就更像了!)

师:卷好的菊花瓣贴在哪里呢?(花心周围,先贴里面的短花瓣再贴外面的长花瓣)

四、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播放轻音乐《童年》)。

五、作品展示、评价。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教材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方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标准,审美意识也就逐渐形成.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欣赏活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清楚了解美术中绘画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绘画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难点:掌握绘画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的图片或事物教师:相关美术图片及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师生总结:绘画类、雕塑类、艺术设计类、手工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美术,走进绘画。

2、欣赏油画作品《父亲》、《开国大典》,请学生发表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明暗等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张利、靳尚谊等名家作品,感受油画的不同风格。

学生了解油画工具材料,师生共同总结油画特点:利用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充分地表现对象,达到丰富的色彩效果。

3、请学生说说对中国画的了解?知道有哪些作者,哪些作品,哪些作画技巧等。

欣赏作品《粒粒皆辛苦》、《鸳鸯戏水》,分析这两张画的区别,分别是人物画、花鸟画,写意画、工笔画。师生共同总结中国画的种类、特点。

4、介绍版画、水彩画.

先做简单的比较,再介绍版画、水彩画的各自分类及特点。

5、教师将课前准备的图片让学生辨别,也可结合教材中的作品,加强学生对画种特点的掌握。

6、对学生收集的作品进行分类,由同学相互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