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文献(优质17篇)

小编: HT书生

范文范本可以给我们提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社会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摘要:鲁迅的古典文献研讨是鲁迅学术研讨的主要构成部门,整顿古籍又是他文献研讨的基本。《古小说钩沉》《嵇康集》《汉画像集》《会稽郡故书杂集》等,集中表现了他晚期研讨的特色。他对不为主流所看重但有价值的小说文献、美术文献和处所文献却倾泻极年夜的热忱,停止连续赓续地研讨,并获得了丰富结果。鲁迅以严谨的立场对史料停止精密的梳理,以“不为清儒所囿”的立异的校勘办法,超出了传统学术研讨的范式,不以校勘为目标,而是把它当作研讨的一种手腕。对史料的汇集是为了撰写《中国小说史略》《华文学史纲领》而停止的学术预备,这一切都使得他与普通的辑逸和整顿迥然有异。

中文摘要2-3。

abstract3。

绪论6-10。

二、辑补完备丰厚35。

一、辑录缘起39。

社会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任大鹏.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牟少飞.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3]巴里·布赞.美国和诸大国[m].刘永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4]陈丛梅.农产品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5]赵小平.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研究[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2012.

[6]刘慧平.农产品质量法律规制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7]孙小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传递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8]赵荣.中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激励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9]刘冬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10]钱永忠,王芳主编.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法律法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11]王伟.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司法鉴定专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2]邓少军,樊红平.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与农产品认证[j].中国农业资源与划区,2013.

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不同的生活体验会对思想观念有不同的影响。中职学生中也有这样一些迷茫的少年,他们是经历了长期应试教育影响后的“淘汰产品”,他们在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变形记》给教育工作者带来很多启发和思考。

《变形计》第八季之《少年少年》的廖洪毅一直感念在他饥寒交迫时为他送第一顿饭的老奶奶。在因给猪治病四处借钱,老奶奶递过来仅有的15元钱时,这位平日里一掷千金的富家子再次被感动哭泣。这是典型的教育心理学“南风效应”的应用。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著名的寓言,说的是北风和南风比赛,看谁先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就证明谁更威猛。北风刮起了猛烈的寒风,行人为了抵御寒风的侵袭,裹紧了衣服。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不自觉地敞开大衣,最终南风取胜。“南风效应”告诉人们温暖胜于严寒。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夏日寒”。教师教书育人,建立好的师生关系,是好的教育的起点。教师日常的关心体贴,嘘寒问暖,非常容易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心近了,学生就能向教师敞开心扉。经常性的沟通交流会促进教师教育手段的贯彻和执行。

《变形记》中的城市孩子大多数与父母关系极为紧张。有一位母亲伤心无奈地说:“有的孩子是来报恩的,我的孩子是来报复的。”为什么母(父)子成仇?仔细观察,他们的父母经常指责、训斥甚至打骂孩子,等到孩子长大了,对抗开始。所以父母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孩子都会犯错,父母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和纠正孩子的错误呢?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的“衣食父母”,教师对学生犯错后的处理方式决定着师生关系的走向。鉴于学生已经经历了父母“野蛮粗暴”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批评惩罚也是苍白无力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用“四颗糖果”的故事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要用宽容去对待学生的错误,用奖励替代惩罚,发现学生行为的闪光点,要尊重学生,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

瓦尔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学过文学和油画,但是因为没有天分,表现平平,老师们认为他是平庸之才。化学老师看中他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把他引领上了化学的道路,使得他在化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变形记》第八季《远山的抉择》中也记录着同样的一个故事,主人公城市少年高泽文利用英语特长,给农村孩子当起了英语老师,受到学生的欢迎。在这个过程中,那个老师眼中在课堂上不是沉睡就是扰乱课堂、逃课的问题少年,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找回了自信。瓦尔赫的成功和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都有其强项和弱项。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为普通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提供建立自信和多元发展的机会。可以结合学校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辩论、演讲、手抄报比赛、主持主题班会、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让同学认识到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特长,增强学生适应生活和走向社会的自信心。

一个人接受了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使其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在转变学生行为规范的时候,可以借鉴“门坎效应”,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目标,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再加上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然后逐步提高目标的层次。综上所述,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漫长的反复的过程。教师在施教时,要耐心、细心,同时还要有乐观的态度、积极恰当的行为能力。如果你把学生看作恶魔,你就如同生活在地狱;如果你把学生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

摘要: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心理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分支学科和研究方向之一,它所包含的一些理论对英语教育有所启发,对词汇学习、话语理解和英语的学习方法等方面大有裨益,对我们学好英语、教好英语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词汇表象模型;语言处理模型;认知发展模型;英语教育。

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心理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分支学科和研究方向之一,被称为是心理学的第二次革命。认知心理学以明确阅读、计算、推理、下定结论等人类各种认知活动的构造为目标,特别是明确语言信息处理过程的构造,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语言从根本上支撑着人类的认知活动,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而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探讨了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及其规律,因而把认知心理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和实际的英语学习结合起来将会大大增强学习的效果。

一、词汇表象模型与英语教育。

所有语言掌握的基础都是词汇的掌握,那么,第二语言(外语)词汇的掌握构造是如何形成的呢?认知心理学者佩维奥就这一点提出了通晓两国语言的双重编码理论,通过这一理论就可以得之,比如通晓汉语和英语的人,会把“狗”放在汉语系统,把“dog”放在英语系统,而把狗的形象放在形象系统里,于是,在这三个表象之间就形成了坚固的联系,看到狗就应该同时联想到“狗”和“dog”两个单词。那么,学习英语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呢?因为“狗”这个汉语单词已经掌握得很好,所以看到狗当然会马上说出“狗”,而且,如果已经学习了“dog”这个英语单词,把“狗”翻译成“dog”(或反过来)也并不困难。但是,如果让他们看狗,然后比较他们说“狗”所用的时间和说“dog”所用的时间,哪个会更长呢?如果在英语课上,让中国人很充分地练习把狗的形象和“dog”联系起来,他们就会和通晓两种语言的人一样,在说出“狗”和“dog”的时候应该没有时间差。不过,如果是按照传统的“语法译读法”的方法,说出“dog”所花费的时间就会比说出“狗”所花费的时间长,这是因为,在“语法译读法”中,虽然“狗”和“dog”之间形成了联系,但是“dog”和狗这一形象却难以形成联系,因此,看到狗的时候为了说出“dog”这一单词,必须要先翻译成“狗”,再把“狗”翻译成“dog”。

二、语言处理模型与英语教育。

在认知心理学的语言处理模型中,人们为了理解语言,假定以下各种语言处理是必要的。

(1)词典性处理:即对构成句子的每一个单词的处理。例如,为了回答:“wastheproposalfatheredbyjohn?”这一问题时,你必须知道“father”什么意思,词典处理就使得这种理解变为可能。

(2)句法性处理:即利用句法知识解析句意的处理方法。例如:我们能够判断“onwhenamthatbent.”这个句子不成立,这就是句法处理。

(3)语义学处理:即利用语义学知识解析句意的处理。例如,colorlessgreenideassleepfuriously.(chomsky)[束定芳,现代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p47]这句话,从语法角度讲没一点错误,但是,对于有正常的英语语感的人来说,就会判断这句英语不自然。这种判断就是语义学性处理。

(4)语用学性处理:即根据说话的文脉,解析说话人的意图的处理。句子的意义并不总是和一个说话人在某一场合通过使用这一句子所要表达的意义相一致。孤立地看,“heisafinefriend”总是表示了“他很够朋友”这一意义,这是它的句子意义,是永恒的,没有时间性的。但是如果在你处于困境时,某人却舍弃不顾,拂袖而去,你对别人说“heisafinefriend”,你所要表示的意义和句子的意义则截然相反。这种理解就是语用学性处理。

原来的英语教育中,主要着眼于词典性处理、句法性处理、语义性处理的教育,好像一直没有形成语用学性处理的教育,如果是这样,今后应该更加重视语用学性处理的教育。语用功能是指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中运用适合交际环境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言语效果,它与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语境不同,同一个话语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语用功能,所以在英语教学中的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当中为了能够正确的理解话语,还是要重视语用性处理,更好得掌握英语这门语言。

三、认知发展模型与英语教育。

美国心理、教育学家杰罗姆·布鲁纳主要对教育作出了杰出贡献而闻名于世,为了说明智力的成(发展),布鲁纳提出了再现表象这个概念,他把再现知识的模式的发展分为动作性表象模式、映象性表象模式和象征性表象模式这三个阶段,也就是三种不同发展水平的认知结构。有适合较大年龄孩子的成长阶段的指导方法,也有能够让低龄儿童理解高级教材的可能,同时布鲁纳认为小时候,以适合其年龄阶段的样式学习某些教材,之后以高级样式再学习那些教材的时候,就变得很有帮助了,例如,当孩子学习集合概念的时候,如果孩子处于活动性表象阶段的话,就通过玩“拿椅子”的游戏来学习集合概念;如果孩子到达印象性表象阶段,就利用积木等具体实物来学习;最后如果成长到象征性表象阶段了,就利用计算公式和符号等抽象性的样式来学习,像这样,对于同一教材,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让他反复地学习,这样的学习指导方法,恰好可以比喻为螺旋阶段,也就是说,似类于螺旋上升那样,从低级逐步深化学习进入高级阶段,如果把“螺旋式课程”的构想适用在英语教育中,就像描绘圆锥侧面螺旋形状轨迹那样展开。首先从听开始,在反复学习说、读、写的同时,不断获取语音法则、语法、文法以及词汇等领域的知识,慢慢地步入高层次水平。

参考文献:

[1]许雪梅。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英语教学词汇释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5,(11)。

[2]束定芳。现代语义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p47。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p15。

社会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6.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5.

[3]张法.中国艺术_历程与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3.

[5]王瑞成、宋清秀.中国文化简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1.

[6]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3.

[7]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7.

[8]孔六庆.中国画艺术专史_花鸟卷[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8.

[9]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2.

[1]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11]张建军.中国画论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8.

[12]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5.

[13]顾丞锋.西方美术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8.

[14]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5.

[16]李泽厚.华夏美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1.

[17]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18]朱狄.当代西方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7.

[19]邓福兴.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

[2]徐书城.宋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

[21]邓乔彬.宋代绘画研究[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6.

[22]华彬.中国宫廷绘画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3.

[23]周义敢,周雷.千古奇帝一宋徽宗传[m].黄山:黄山书社出版,.

[24]颜娟英.美术与考古—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5.

[25]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

[26]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上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27]薛永年.中国美术·五代至宋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5.

[28]薄松年.中国巨匠美术丛书—赵佶[m].北京:文物出版社,.

[29]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二十世纪学术要籍重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4.

[3]潘运告.宋人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31]潘运告.宋人画评[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32]潘运告.明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33]潘运告.清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3.

[34]潘运告.清人论画[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4.

[35]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济南:山东画报山版社,22.

[36]李泽奉、刘如仲.古董鉴赏藏书——古画鉴赏、书法鉴赏、文房四宝鉴赏[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5.

[37]杨福音.墨分五彩——金枝玉叶[m].长沙:西冷印社出版社,23.

[38]徐忠平.漫长的`冬季之苦与挽歌——一个画家的手记[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4.

[39]李峰.中国画构图法则[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5.

[4]王颂华等.哲学与艺术[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

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

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要求大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医学学习具有繁杂性、广博性及发展性等特点,这就要求医学生应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医学生自主学习的构成因素,通过对医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阐述自主学习在医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在于教育,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教育质量。当前,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的功能多样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高等教育的育人模式已从教师主体化逐渐转变为学生主体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势在必行。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的科学,具有严谨性和发展性特点,这就要求医学生必须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职业属性。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通过对医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自主学习在医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为医学师生找到一种高效的教与学的方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西方学者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将自主学习作为一个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纵深的研究。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教育学者和心理学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自主学习。教育者关注自主学习的执行实施、效果与保障,继而提出教学方法的改革。心理学学者研究自主学习的行为学、心理本质。大学生自主学习具有自主性、主体性、创造性等特点,充分体现了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从教育心理学上讲,自主学习是学习主体(学生)自主确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调控学习过程,并且及时对自主学习进行评价和控制的一种深度学习能力。因此,大学生自主学习应为在良好的学习动机下自主确定学习内容、自主确定学习计划、自主调控学习策略、自主评估学习效果。

医学教育专业性强、学习内容复杂,需要医学生不仅掌握课堂上的学习任务,更需自主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通过调查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结果显示医学生在高等教育学校的自主学习活动,无论学习动机还是学习行为,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分析医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以及针对不足寻找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1自主确定学习内容。

医学生在高校学习的课程,较其他专业而言,显得多而复杂,要求死记硬背的东西亦繁而难。医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必须具有适当的学习动机。笔者前期研究提示医学生学习动机不足,表现在医学生的求知欲不足、职业需求的不足以及问题敏感性不足等方面。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外界,如个人的前途及职业需求、家长的期望等,认为学习是一件不得不做甚至被逼着做的事情的学生占相当大一部分。自主确定学习目标是学生在教学目标范围内,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任务,不脱离学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医学生面对琳琅满目的医学教材,有时感到无所适从、无处下手。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而外界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学生放弃了自主学习。在小规模的学生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能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但由于不能有效确定学习内容,或者在确定了学习方向后中途感觉效果不佳,没有很好地实施自主学习。医学生自主确定学习内容,首先要明确学习任务、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根据自身认知水平和实际条件,结合可利用的外部资源,制定学习内容。其次,在自己的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驱动下确定学习任务,在适当条件下,使外驱力内驱化。高校教师应注意对医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新课的开设阶段,明确介绍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适时引导医学生对医学专业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意识到所学知识对未来前途的意义,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持久内驱力)。高等学校亦应激发医学生学习动力,使外部压力能够转化为内部动力。从外部社会环境入手,对就业市场的需求作出及时敏锐的反应,并将就业需求信息反馈至师生,让学生了解到专业知识的价值及自身知识体系的不足。

2.2自主确定学习计划。

高等教育特点之一就是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比较充裕,大学生需自行掌控自己的学业,课堂结束不是学习活动的终点,而是起点。医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面广泛,有宏观的与微观的,有生理的和病理的,亦有不断更新的。因此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对医学生尤为重要。自主学习计划的执行需要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学习兴趣。通过问卷调查,相当一部分的医学生对医学的兴趣并不大,而是诸如“不挂科”、“个人的前途”、“他人的肯定”等外在因素强迫自己不得不学习,甚至一部分医学生对医学不感兴趣,学医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期望”。还有一部分医学生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后,刚开始斗志昂扬,一段时间后开始感到迷茫。另外,一些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是有计划的,但是在执行起来缺乏自制力,经不起网络游戏等诱惑。医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要与自身的特点相匹配。首先要结合自己的学习习惯,还应考虑到自己的学习条件、学习环境等因素。其二,学生的自主学习计划应遵循课程教学规划,制定与教师教学进度相协调的学习计划。在时间上,不能与教学时间相冲突,要有一定的弹性和可控性。再次,制定目标明确的学习计划应具有针对性,将总的目标细分为一个个子目标,计划的完成度容易检查,最好可以量化。制定的学习计划既要保持一定的难度,又是可以通过努力达成的目标。教师应在课程伊始发布教学大纲,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自主学习计划,评估计划可行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摆在重要位置上,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制定学习计划,适度督促学生完成学习计划。高校应该为学生执行自主学习计划提供有利条件,如开放自习室、增加图书资源、开放电子资源等。

2.3自主调控与评估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学习主体自主调控学习策略以及评估学习效果。学习策略一般指的是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调控,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自我评估是指学生能动地对自身的自主学习进行回顾、总结与评价。当一个学习任务结束后,学生根据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和学习效果等,通过思考与评价,可进一步适时调整学习计划,优化自主学习策略,有利于自主学习水平的提高。通过问卷调查,医学生普遍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自己课后在教室或图书馆学习,自我调整及自我评估的意识薄弱。再者,面对繁杂、层次多样的医学知识,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有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并不顺利,遇到困难,不是想方设法去克服,而是回避甚至放弃。在自主学习效果评价方面,缺乏意识,亦缺乏有效方法。医学生应结合课程特点以及自身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自由学习时间加以科学管理,保障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效率。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改掉不良习惯,减少外界干扰,培养自己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医学生完成一个学习目标,针对学习效果,及时总结及调控学习方法。其次,医学生应该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自我效能感。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调整自主学习策略,适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学习进步予以反馈及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归因。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已使人们跨入学习型社会,“学会学习”已逐渐取代了“学习什么”,“终身学习”成为人类与时代发展的需求。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合理选择学习内容、科学制定学习计划、调控学习策略以及评估学习效果的过程。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肩负守卫人类身体健康的使命,而医学内容博大精深且不断发展更新,在大学学习的内容远远不能应付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因此,医学生自主学习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卫生事业的要求。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通过访谈与调查的方法,阐述医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并分析其对策,为医学教学改革寻找有益思路。

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

在当今教育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的时代背景之下,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也随之增大,这就要求教育心理学的服务范围和应用范围有所扩大,能够更多地应用于儿童课堂之外和学校之外的日常生活,发展“亲民”的教育心理学。

将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能够助于理解和总结教与学双方的心理活动及互动规律,推动教育者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和受教育者更好地进行学习活动。儿童期是指从出生到成熟这一时期,是人接受教育塑造自身的关键时期。随着时代潮流不断变化发展,教育心理学不仅应该关注在儿童的课堂教学、学校教学的应用,也应关注其在儿童“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学情境下的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其研究重点在于将心理学的知识体系及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之中,包括设计课程、改良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以及帮助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上的各项困难和挑战。

教育心理学中应用较广的.几大主要理论包括:信息加工理论(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分析了信息从外部输入大脑,经过加工阶段,到产生外显反应时所经历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人是通过认知表征的过程来获得知识、实现学习的。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建构主义理论(知识的理解只能有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学习也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社会学习理论(学习有两种途径:一种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的过程即间接经验的学习,强调观察学习)、人本主义理论(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未来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教育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围绕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这就在理论上使得它的大部分应用与课堂和学校有关,而事实上也是如此。目前在我国教育心理学更多地只是服务于学校和课堂,并且应用者多为教育工作者,这种单一的服务范围局限了教育心理学应用的广泛性。

教育是全社会的和终身化的,是全人类的,贯穿社会发展的始终,随着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等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的服务对象应扩大至全社会以及各个年龄阶段。与儿童相关的教育心理学更是应该渗透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全面地发掘儿童发展潜力,促进儿童心理、品德、智力和思维能力、身体素质等全方面的发展。

导致教育心理学与实际生活难以很好地结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我国教育心理学产生较晚,较多参考西方架构,相关研究比较注重理论,在实践方面的注意力小,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总体不高,对于教育心理学的日常应用意识不高,普通民众对于教育心理学了解程度低,对儿童的教育更依赖于学校与经验,这也导致儿童自身对于应用学习策略的意识不高。

3.1对教育工作者而言。

儿童的智力发展较快,求知欲旺盛,性格可塑性大。将教育心理学应用于课堂以外的地方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课下生活有更多的关注,这有利于:促进教师更好地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将课堂与课下良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使得教学效果具有延续性和系统性;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关注学生的心理和个性发展,及时发现问题和舒缓压力。

3.2对学生而言。

儿童的记忆力从无意记忆转向有意记忆,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儿童时期的学习多以培养思维能力、语言语感和掌握基本常识为主,懂得一些简单的教育心理学相关内容如学习策略能够将学习过程清晰化、更易于评价,同时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也利于其更好地把握课余活动与学校活动之间的关系。

3.3对于其他相关人员和社会而言。

儿童的情绪直接而外露,性格可塑性很大,抚养者和社会掌握部分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减少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迷茫与失误,正确发挥社会和家庭的教育作用,同时能够配合好学校教育,减少矛盾与冲突。

(1)提高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意识,普及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要建立我国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基本范式,使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有自己的独特和稳定的内容,并且研究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和学校学习活动,同时提出具体可行的实践方法。

抚养者和其他社会人员文化素质等水平不一,要选择合适易懂具体的教育心理学相关内容,对非教育工作者进行宣传,使之掌握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应用。

(2)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相关理论和实际技能的培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理念,不固守传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儿童时期人的感知觉敏锐性显著提高,但是注意力不够稳定,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提高其心理暗示的手段,重视眼神、表情、肢体语言等对儿童的影响。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桑标.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王滔.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的问题透视[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28(1).

[4]杨延昌.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社会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2]邓雪:论企业员工满意度的提升[j].商业研究,,(3)。

[3]周文霞:管理要正视人性的特点[j].中国人力资源管理,2000,(3)。

[7]杨莹等:员工心理受权与酒店服务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5,5(20)。

[8]徐洁:浅析现代酒店客房管理员工的人性化策略[j].管理研究。

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职业教育师范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应用性的课程。案例故事法是来源于案例教学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系统分析了案例故事法在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中的五个步骤:自由写作、编写案例故事、讲或听案例故事、讨论和总结,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案例故事法;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

职业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心理学分支课程,目的是为职业院校培养合格的队伍[1]。然而,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心理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学效果不佳。案例故事法是案例和故事的结合,是基于案例教学法提出的一种提高教学技能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编写案例故事、讲故事和讨论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案例故事教学法根源于杜威的反思学习理论。杜威提出个体与环境之间互动的经验对于学习者比较重要。通过运用故事教学案例,给学生提供对所学知识反思的机会。虽然对案例教学法的研究较多,但是以“案例故事法”为关键词搜索知网发现,案例故事法的研究几乎为空白。因此,根据案例故事法的五个步骤将案例故事教学法融入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中,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职教师资队伍做好准备。

自由写作阶段主要是学生案例故事写作过程的热身,可以跟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这个阶段,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在自由写作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呈现一些案例故事,并让他们自己写下可能遇到的问题。在自由写作结束后,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由学生报告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别的学生可以提出建议。

自由写作后,开始编写案例故事。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编写出一个真实情境下的案例故事。以“学习动机”这一节内容为例,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缺乏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编写一个职业学校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案例故事。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只有职校生对所学专业感兴趣,才能激发其内部动机。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认可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不同的学生缺乏动机类型不一样,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动机结合自身的体验编写案例故事。案例故事需要有事实,还要呈现问题,此外在细节上还可以建议学生从人物的性格和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对话等这些方面入手。

编写完案例故事后,再次将学生分组(跟第一次分组不一样)。每个小组中分配三位学生,一个负责讲案例故事,一个重点记录和听故事,另外一个学生负责监控时间。每五分钟为一轮,一轮结束后,三个学生轮换角色。讲故事的学生需要大声讲出案例故事,别的学生不能打断其讲故事。讲完以后参与者总结出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案例故事讲述者和倾听者之间应该多交流。在课堂中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技能,并促使他们参与别人的案例故事。

一些研究者认为讨论是案例故事教学的重要环节。皮亚杰提出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可以促进知识的内化[2]。案例的讨论对准教师的职业发展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学生可以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自由发表自己对案例故事的观点。讨论以6名学生为一组,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学生的案例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相关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你对这个案例故事还有没有别的观点?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始终围绕案例故事进行讨论。同样以学习动机这一课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所呈现案例中不同学生动机不足的原因。如有的学生缺乏内部动机,对职业教育没有认同感,觉得职业院校地位较低。另外一些学生没有外部动机,觉得职业院校毕业以后收入不高,企业不认可等。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有的学生可能是低层次的需要没有满足,如家庭经济困难、吃不饱、穿不暖。而有的学生则是缺乏相对高层次的需要,如缺乏父母的关心与爱。针对不同学生写的案例故事,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如何根据诱因理论,归因理论等来提高该案例中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

老师需要对学生案例故事进行分析总结,分析理论在案例故事中的运用。教师在总结中要对每个学生的案例故事及课堂表现作出合理的评价。学生也要对自己案例故事的情况进行反思,可以在个体层面反思也可以集体反思。前者包括自我问询,后者包括同伴间相互经验的交流。集体反思因为涉及跟学生或老师的外部对话,比自我反思程度更深。总结与反思是案例故事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既可以巩固案例故事教学法的成果,还可以为以后的案例故事教学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2]jeanmoraljudgmentofthechild[m]。simonschuster,1997.

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

教育心理学目前在教学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将介绍教育心理学在技校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具体主要表现在完善教育心理学研究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和加强各层次运用这三个方面。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的,将理论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检验是进步的方式,将教育心理学运用在技校的教学当中,因为技校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教师有不同的经验和方法,再加上各种学科的复杂特性,为教育心理学的实践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与具体情况不断结合,教育心理学研究系统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1]。这些不断加以完善的理论指导,更加丰富了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让它在实践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促成了良性循环。

技校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首先培养学生的基本品质,使其成为一个优秀的公民,其次在学业上要有学有所长,成为专业技术过硬的技术工人。为了能够达成这一目标,对学校的教师在教育心理学上的掌握和整个学校的管理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将教育心理学运用到技校的教学过程当中就逐步帮助学校达成了该目标[2]。技校对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停留在书本的理论层面上,必须逐步在实践操作中理解并提高。目前在技校中开展实训课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在实训课程中严格遵守教育心理学中提出的各项要求,如,保证自我体验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等。在实训课程中具体体现为,虽然教师在课程中起到指导的作用,但是课程当中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计方案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分析和论证,在这个过程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更快更好。

教育心理学认为,只有学生真正从心底认为所有的内容是有意义的,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课堂效率[3]。在技校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但是教师不再仅仅按照传统的方式照本宣科,而是首先向学生说明这节课的意义,以后哪些工作会用到,是哪些重要工作内容的基础知识,学生不再为了考试而学,逐渐明白自己为了将来的工作应该进行学习,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提升了,教学水平也提高了,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掌握了重点和难点,能够更加轻松地做到有侧重点的学习。

为了使学生能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格公民,技校在注重学生专业课学习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教育心理学中,要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丰富德育教师的教学技巧。在这个过程中仍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在教授专业课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传授德育课程,将两者不断结合,使内容不因空乏而无趣,使学生在日常的工作中也能想起教师的具体要求,这对学生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有较强的技术水平,才能成为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

(四)教师素质。

教师是与学生接触非常频繁的人,教师的素质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造成影响,因此非常重要。将教育心理学引入教师的管理系统,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让学生看见榜样的力量,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在技校教学当中各个层次都有具体的指导意见,而职业培训作为学校和社会的重要衔接之一,也受到了重视。在职业培训的过程中,在学生刚入学时,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如果学校有一定的条件应当组织学生去真正的企业上岗实习,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会更加领悟理论和指导的意义;在学校也可以开展职业培训的讲座,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听取真正的企业人讲述工作过程中的规整制度,为学生进入岗位提前做好准备[4]。

在技校中开展英语教学一直是基础课程的重点之一,将教育心理学切合实际地应用到英语教学当中,注重英语教学与所学专业的密切性,不同专业之间的英语教材可以进行改动,使其更加适合本专业的学习,这样的英语教学有更强的目的性,也有更大的意义,教师在教学当中也要和未来职业联系起来,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看见所学知识在将来工作当中的用处,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教育心理学在技校教学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完善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系统、深化了教育改革和在各个层次中取得了效果这三个主要方面,为技校的教学工作提高了质量和效率,应当继续深化应用,不断完善和推进。

[1]张锦伟,张华。技工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研究[a]。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6:16.

[2]晏莉,张锦伟。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和对策[a]。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6:10.

[3]张生弟。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技工院校学生职业指导[a]。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6:18.

[4]张薇。打造学生积极心态提升教学活动质量:积极心理引领课堂教学活动的探析[a]。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6:5.

社会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张桂玲.试论我国健身健美操运动的发展趋势[j].鸡西大学学报.(06)。

[2]蒋桂凤,黄祁平,唐双阳,万艳平.健美操对机体补体活性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05)。

[3]周涛,夏环珍.普通高校健美操教材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8(05)。

[4]孙莉莉,黄鸣霞.谈对高校女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培养[j].浙江体育科学.1996(03)。

[5]李孟军.高校女大学生对健美操认识情况分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04)。

[6]孙凌云.对高校俱乐部内健美操教学的初步探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5)。

[7]陆善芬.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对策[j].体育科技.(04)。

[8]马玉梅.关于高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03)。

[9]程小虎,孙竟波,周伟章.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调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8(05)。

[11]杨向明.安徽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

[14]唐照华,李遵.论健美操的价值观[j].体育学刊.(01)。

[15]凌晨.高校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之管见--首届“大印象”杯全国大学生健身健美操明星大赛调研报告[j].安徽体育科技.2003(02)。

[16]章玮.大学生体育健身认知行为的调查研究[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02)。

[17]封雷.高校女生健美操选修课情况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5)。

[18]陈丽珊.关于拓展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的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3)。

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精选】

为了有效提升在教育工作的质量,需要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教育心理学在开展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塑造融洽的师生关系、采用高效的教学方式等措施,运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能获得更好的成长。本文就教育心理学知识在进行学生教育工作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人才培养;教育工作;教育心理学。

现阶段爆炸式的信息发展以及电子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学生能在生活之中接触到较多的外界信息,在最近的十几年间表现出了更加成熟的特点,其思想、思维等方面也有了独特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也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学生教育的过程中不再仅仅采取严肃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工作,更需要教师能积极的使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学生培养,并在学生教育工作的过程之中通过对学生心理特点、心理规律的掌握,从根本上提升教师在教育工作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成长过程之中大部分的时间处在学校之中,可以说学校的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校不仅承担着对于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培养工作,同时也承担着对于学生在其人格以及思想方面的塑造工作,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展开教学工作的时候,除了要能全面的做好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教育工作之外,还要通过对学生心里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来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之中,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教育心理学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而是为了使学生能学到更多的基础知识,将大部分的时间以及精力投入到课程安排以及相关教学工作之中,所以也就导致一部分的教师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学习以及研究工作进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的情况。教师将主要的时间以及精力都投入到知识教育工作之中,这是一件较为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在没有对学生心理方面知识有所掌握情况下展开教学工作,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此外,当教师掌握了一定的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时候,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之中还需要教师能根据自己所教师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调整,因为在学生成长过程之中的各个阶段,学生在心理学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才能进一步的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2.1塑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现代实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及开始积极的倡导在进行教育工作的时候,在师生之间营造良好的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样不仅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也能进一步的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并且在教育心理学的范畴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高校教育工作展开的基础,对与学生在其心理成长、情感发展等方面都有较为重要且突出的影响。在传统的教育工作之中教师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一直都是处于一个主导地位,并且由于教学工作之中的课程安排、教学节奏、教学内容都是由教师来设定,所以也就成为了教学工作的主体,在我国展开素质教育之后,倡导将课堂换学生,让学生课堂的主体,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未能完全的落实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式,这样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展开,所以在掌握了教育心理学关键点之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能放下教师的“架子”,融入到学生之中去并和学生打成一片,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并且为了能有较好的效果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恰当的时间之中主动的接触学生,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其次,在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还要能从心理学角度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所了解,比如处在十四周岁到十八周之间的学生,一般也处在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具有身体各方面具有成长发育速度较快、个人思想感情丰富、在情绪方面有着较大的波动,所以教师在和这一阶段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也要付出更多耐心,更加细致的和学生进行交流。再次,经过心理方面教育学家的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对于学生期望程度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有重大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教师对于学生能有较高的期望,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就会表现的更加用工,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相对的如果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程度较低,那么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在学习方面积极性不高,所以为了使学生潜力能全面的得到激发,教师在教学阶段要了解到每个学生在其个人能力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分为各个难易程度不同的部分,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使得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表现较好的时候,采用口头表达的形式建立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这些方式就能在塑造融洽师生关系的同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在较为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下掌握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好的成长。

2.2采用高效的教学方式。

在过去的传统模式教育之中,经常会出现教师在讲台上奋力讲解相关知识,但是学生在课堂上却没有能全面的吸收、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这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和教育心理学相违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以及吸收都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之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比如在大中专院校,大中专生是指在经过义务教育后因为成绩平平上不了高中再进入大学深造的这些学生,可以说他们是在九年义务阶段被忽视的人,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学生在校被老师忽视、被同学轻视,在家被父母打骂,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与自豪感,于是致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而在大中专院校,课上每节课教授的知识量大,留给学生发言的时间少之又少,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在学习中是被动的心理暗示,时间长了这种被动心理更加明显,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自控能力,课上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不高、记忆力下降、没有学习兴趣想学学不进等等。一般在成人教育教学中,由于学生已成年,社会中他们有过工作经历就有实践的经验,他们有一种深入了解专业知识的强烈渴望,如果教师还是采用指导式教学,则教学照样达不到理想效果,反而使学生学习专业的激情减退。从以上看来,要达到教育教学目的,必须在教育策略与教学方法上有创新。启发式教学是现在教育界公认的好的教育方法,它是采用了教与学中的心理位置的互换方法,达到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的要求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的目的。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发现,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在学生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来对教育系统进行优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们要更好地运用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来进行教育教学,使得他们的身心的发展与外在环境和谐一致,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1]兰文杰。中学教育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2]王燕。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2011(9)。

[3]周军。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2010(1)。

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精选】

随着儿童心理学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幼教的作用,一个孩子从小受到的影响对他以后的人生影响重大,俗话说的好,“三岁看到老”。因此,新时代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学前教育心理学》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内容相对来说要枯燥乏味一点,这样使得学生学习《学前教育心理学》积极性大大降低,为此根据新的改革教学内容,采取一系列形式来提高《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堂实效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心理因素的运用,要教好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当下学前教育心理学越来越走向正轨,成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不少大学也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由于学生大都停留在书本上学习,对幼儿的了解是少之又少,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兴趣。本文从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创设教学等活动,以此改革课堂教学,来提高《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堂的实效性。

由于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不一样,有些学生可能会受到情感状态的影响,并没有静下心来,往往达不到有效率地听讲,那么此刻就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好时机。总而言之,教师若每天重复一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没有根据学生的状况而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学习的效率往往很低,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智慧教学,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并运用一定的策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比如,对于讲解《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中的作用》这堂课时,如果教师完全生搬硬套对着书本上的知识点讲解,并通过做题,复习和巩固知识点,由于《学前教育心理学》内容、概念比较难以理解,若单方面地要求学生机械性记忆,往往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只有当学生理解了,并有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才能在他日工作后,很好地教授幼儿、影响幼儿。除此以外,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亲和力,让学生敢于亲近,一名教师教学是否成功,从学生的课上和课下表现便可以看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调动课堂氛围,可以举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为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比如在讲解幼儿品德心理这节知识点时,首先可以让学生课前查阅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特点,并做成手抄报。如果说直接告诉学生,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示,幼儿的道德认识是具象的,对“好”与“坏”的概念,主要是模仿老师和家长的态度,家长认为好的,幼儿就会认为对的,反之则会认为是错的。

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提问,从而教师做出指导,这种高度互动模式,一改以往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课的传统教学方式,只有当学生主动学习,才是学生获取知识最好时机。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学前教学心理学》内容,设置符合学生的活动情景模式,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将一些学前教育心理学案例,让几位学生在讲台上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再由几位同学进行点评,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氛围,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其中有一次进行这样的活动时,有位学生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位学生特别善于总结,思维特别的发散,从多个角度对其他同学讲的心理学案例中,进行总结归纳,并且归纳得有理有据,通过对他优点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这位学生学习的兴趣稳步提高,毕业后跟踪调查发现,该同学在一所知名幼儿园当校长。因此,设置活动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前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应该视为一件好事,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要关注学生的提问。每个学生由于心理认知、思维方式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就不一样。由于知识面狭窄,自然而然会产生各种困惑,或者是有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便是一个很好的指路人,对待学生的疑问,要学会倾听、耐心倾听,从学生讲述的内容中迅速明白学生所表达的意图,从而做出针对性的回应。对有偏激想法的学生要给予纠正,避免让学生走弯路,做好引领学生、启发学生的工作。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教师要善于倾听并及时做出回答,有利于学生走出心理困惑区,并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形成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喜欢老师、尊重老师的心理下,喜欢这门学科,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堂的实效性。同时,教师可通过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更好地改善教学方法。

每位学生都有成就感心理,因此举办丰富多彩的知识竞赛就可以起到满足学生成就感心理的作用,这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通过竞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由于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学生大脑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经过在竞赛中运用和实践,可以加深学生对《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理解,避免了该学科的枯燥乏味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样的竞赛活动也是锻炼才能的过程。比如通过开展故事王大赛、舞台剧大赛、教案设计大赛、幼儿歌曲弹唱大赛等竞赛活动。充分展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过硬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学生树立自信心。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幼教的高度重视,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就必须采取一系列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启迪学生,做学生的领路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让学生掌握书本内容和提高专业技能,还要让学生更加充满智慧、博学、有能力,以此培养优秀人才,成为学生人生中的贵人。

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特别是在初中英语学习中。那么,如何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每位中学英语教师所要面临的棘手问题。本文从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源出发,然后对症下药,利用心理学理论来解决问题,运用心理学原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达到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学;英语教学;英语学习。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新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界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相关调查发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学习心理压力大、情绪不稳,自控能力差,心理承受力低,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稳定,难于应付挫折等,并且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考试作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者伤人的现象。所以,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显得格外突出和重要。

下面,笔者就从自身的英语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与做法。

一、目前学生在英语学习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由于学生不同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以及对语言的情感意识、兴趣、感悟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存在的差异,导致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就有了差异。尤其到七年级后期,会产生明显的两极分化:学得好的学生,越学越轻松,一路领先;学得差的同学则越学越差,基本听不懂、不会说,更别说读、写了。这种现象,不但影响了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而且也会影响到学生对其他学科学习的信心,这些英语学习困难生,往往由于英语成绩差,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反过来又严重地制约了学习英语的效果。

英语学习困难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下:

1.焦虑心理:有的学生因英语越来越差,思想包袱沉重,顾虑重重,惶恐不安而产生焦虑,上课时提心吊胆,怕被教师提问,思想难以集中。有的学生则一到考试就紧张,甚至伴随失眠、忧郁症状;考试时心神不定、茫然出神,甚至不停地出汗,不经严密思考就匆匆作答,整个考试过程一直处于紧张失控状态,不少学生陷入焦虑与学习不好的恶性循环之中。

2.自卑心理:学生一旦英语学得很差,就会觉得英语深不可测,似乎听、说、读、写对他们来说像是天方夜潭,有的学生由于一次次英语考试失败,又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感到没有希望学好英语,丧失信心,看到英语书就头疼,认为自己太笨了,别人比自己聪明,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他们总觉得自己处处低人一等,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对教师的提问感到害怕,怕同学嘲笑,回家,怕家长责骂;在思想上悲观、失望、无所适从,其结果进一步加重了自卑心理。自卑心理导致无端地怀疑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信心严重不足,总认为别人都比自己强。

3.学好学环无所谓心理:有的英语“学困生”一旦落后太多、考试成绩太差,教师和同学会或多或少地冷眼相对,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体会不到“温暖”的“学困生”就会有被“遗弃”的感觉而破罐子破摔:上课不听讲、呼呼大睡或大声喧哗、扰乱正常的课堂秩序,甚至还会顶撞教师等等。有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和免受教师、家长的责备,在学习上表现为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这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意志薄弱,对学习丧失兴趣,自暴自弃,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混日子。

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采取如下教育措施来解决英语学习困难生的心理问题。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自卑焦虑心理。

(1)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给学生安全感。

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怕受教师责骂、批评。为了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消除他们的胆怯、焦虑心理。我们教师要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话语权,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课堂内外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个学生,并热情地关注他们的成长。例如,课堂学习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笔者不是见错就纠,更不是急躁的责备,而是微笑着鼓励、耐心地指导。因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当学生在课堂上不胆怯,不拘束,敢于犯错,才会主动学习。所以,笔者从不会罚学生抄写n遍,或者不背书不交作业就留校,笔者会以宽容为本,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但绝不是一味的迁就。积极鼓励学生,表扬他们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让他们感到能在学英语上有所作为。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我们教师只要给了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宽容,那我们就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就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学生则能安心热情地学习、主动地思考,由此就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

(2)关爱学困生,给学生更多选择,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平时在教学中,要对学困生有所偏心,多给予关爱。上课时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不仅避免他们走神分心,而且可以让他们表现自我,树立信心;课下多辅导,加强他们记忆力的培养,教给他们学习英语的方法;布置作业时,可以选择较容易的题目让他们做,使他们不致畏难而退;设计测验和考试题目时,可以分两套试题,一套题难度较大,一套题难度较小,让学困生做难度较小,使他们也能得高分,从而重拾信心,赶上班级队伍。我们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关爱学生,同时也要从生活、情感上关爱我们的学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爱的存在。从而唤醒他们学习的兴趣。

(3)加强家校交流,让关爱无死角。

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足的,面对学困生的压力,我们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协同家长给学生创造相对宽松的校内外环境,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他们的心理,走进他们的内心,减轻他们的自卑和压力,让学生能够从容地学习、乐于学习。

2.发挥学困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动机是驱动英语学习的动力。英语学习是一份十分艰苦的过程,保持正确与持久的动力是学好英语的前提。重视内部动机,也就是要重视学生本身的兴趣,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知识,而不是被动学习。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内部动机,学习就成了人的精神需要,学习行为成了自觉、自愿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习效果定能显著提高。

(1)让学生体验成功,使其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它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应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成功与否并无绝对标准,好的考试成绩、正确地回答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圆满地完成了练习等等,这些点滴微小的成绩均可视为成功。这种成功引起的满足和兴奋可以产生继续得到满足的需要,一次成功的体验又可推动第二次成功,多次成功会使学生增强自信心,逐步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一定阶段内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如每天记多少单词,或阅读几篇短文,或完成一篇完形填空等等。教师在这样做时,一定不能忘记提醒学生把目标不能定得太高,否则,如果达不到目标的话,会挫伤学生的信心,使其丧失学习兴趣。当学生确立了合适的目标,并取得成功后,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在英语教学中鼓励学生在完成同层次作业的基础上,尝试高一层的作业,这便是挑战性任务。如:学会一个单词,就让学生用这个单词造句;当学生学会一个话题时,就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写一篇作文。因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智商不同、语言表达能力不同,听力能力不同,如果以统一的目标来要求他们,他们的主体作用就发挥不出来,因此必须还要从每个学生的需要出发,制定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使每一个个体都能“跳一跳,够得着”,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个体的能量达到最高水平的发挥。

(2)激发兴趣,使其主动学习。

每个学生其实都有一种上进的欲望,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受到教师的表扬,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所以,几乎在每一次批改作业时,笔者都会记录学生各个方面的优点,然后在课堂上表扬。不管什么样的学生都能或多或少地得到笔者的表扬,从而强化自己的良好表现,因为学生能够从教师有意无意的表情、态度、语气中感受到亲切、温暖与良好的期待。由此在学生身上就出现了一种效应:教师愈赏识学生,学生愈信赖教师,亲近教师,就愈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取得教师意想不到的进步。

(3)充分利用真实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遵循反映论原理,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情趣和潜在智能,促进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各方面素质都得到提高。如笔者在教学“shopping”时,让学生从家中带来不同的物品,同时引导学生设计货币,把教室布置成商店。在组织教学时,多采用对话、角色扮演、模仿录音中的读音等形式。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巧用教育心理学,从“心”开始,用“心”来教,才会培养出具有良好健康心理素质的好学生,才能使学生爱上英语,才能使学生爱上学习。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龙观中心学校315100)。

汽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光的流逝也许是客观的,然而流逝的快慢却纯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当自己终于可以从各种考试、找工作、毕业论文的压力下解脱出来,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时,我忽然间才意识到,原来三年已经过去,到了该告别的时候了。一念至此,竟有些恍惚,所谓白驹过隙、百代过客云云,想来便是这般惆怅了。

可是怅然之后,总要说些什么。大学三年,生活其实很简单,只是一些读书、写字和考试的周而复始。如果把这种单调的生活看作一场场循环的演出,那么我只是一个安静的演员。这篇毕业论文也称不上什么精彩的台词,只不过是这种循环演出即将告一段落时的谢幕词。我在这里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专业指导老师――宁利群老师。这篇毕业论文从开题、资料查找、修改到最后定稿,如果没有您的心血,尚不知以何等糟糕的面目出现。我很自豪有这样一位老师,您值得我感激和尊敬。

感谢和我共度三年美好大学生活的××××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全体同学。感谢职业技术学院所有授课老师,你们使我终身受益。感谢所有关心、鼓励、支持我的家人、亲戚和朋友。谢谢您!

汽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在本论文即将完成之际,谨此向我的导师xx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本论文的工作是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李老师以他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这些使我受益匪浅,并将成为我终身献身科学和献身事业的动力。

在攻读硕士的这三年里,导师不仅为我创造了优越的科研和学习环境,使我得以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自由翱翔,同时在思想上、人生态度和意志品质方面给予了谆谆教诲,这些教益必将激励着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

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

自从人类迈入新世纪以来,国际的竞争日趋加剧,无论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还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高校思政课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而人的心理活动对高校思政课的成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校思政课中要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进行创新,以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曾经明确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大学生才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之材,高校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引导下,高校思政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整体上来看,高校学生的思想信仰以及价值观是积极、正面的。然而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信息发展日益膨胀,各种思想价值观互相交融,这对于思想活跃、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社会阅历有限的高校学生来说,如果不加以引导,容易在思想上产生迷惘甚至走入歧途,这就给高校思政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心理学与教育的产物,符合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因此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以教育心理学为突破口,着眼于高校学生的思想实际,探讨有效的教学途径。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心理科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主要是研究教学情境中的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如今已经有着百年的历史。而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存在心理规律的。笔者认为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学情境中的教师与学习情景中的学生以及他们在互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国内外有许多教育者都高度地重视受教育者的心理因素,并提出合理运用这一因素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教与心理学是伴随着教育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旨在通过了解人性,改变人性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可见,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二)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内涵及价值分析。

现代心理学认为,在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大概占75%,而心理健康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高校许多大学生并没有对思政课地学习引起重视,他们觉得只要背背知识点,考试能通过就行了。这样并没有充分地发挥思政课教学对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而教育心理学和高校思政课有着共同的教育对象、构成要素和人才培养目标,两者关系十分密切。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应该与时俱进,充分运用教育心理学,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尊重他们的想法,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准确介入,通过影响人的思想或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提高思政课教学有效性进而实现德育目标。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将教育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及时了解,充分把握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各种思想动态,找出问题症结所在,从而有的放矢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

(一)有利于拓展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思路。

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一度被忽略,他们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无法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学生行为符合传统行为模式和价值体系要求会得到肯定和鼓励;反之,不符合要求便会受到惩罚和批评。教育心理学认为任何一个教育者都没有否定学生的权利,它更多的是强调对学生的理解、尊重、信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个体差异与学习需要等,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拓宽高校思政课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政治观念、法律观念和法律观念。

(二)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科学性。

当下许多高校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原则、方针和举措,这些经验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在教育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课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反之,效果不太理想。同时,教育心理学中感觉、直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心理规律方面的知识,可以使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激发学习热情。所以应以教育心理学为突破口,结合高校思政教学经验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提炼、总结,使高校思政课教学更科学。

(三)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强调产生思政理论体系,而忽略了学生最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而通过教育心理学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结合,全面了解高校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与性格差异,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思想动态与情感变化,利用教育心理学中的知觉、想象、记忆、思维等规律,不断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从而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进行学习,激发整个课堂的活力。同时,教育心理学提倡运用认知分析、行为分析、情感分析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这也是值得高校思政课教学运用的,通过借鉴、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能够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教育力,从而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伟大的瑞士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在人的一生中要在他固有的人格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它的多样性、连贯性和和谐性。”高校思政课便可以通过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达到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的多样性。而运用教育心理学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既能够拓宽教学思路,又可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增强其教学效果。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运用势在必行。其中,教师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取得实效性的主导因素,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关键因素,而外界环境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一)思政课教师自身的完善。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教师理念等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经做过研究,研究得出教师应该具备“仪表良好”“态度友善”“品行良好”“尊重学生”“兴趣广泛”“有忍耐性”“宽容”“幽默”等特征。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培养教师特征,学生认可教师,才会主动理解和把握教师传授的知识。首先,教师要注重仪表、简单、大方、端庄,树立在学生心中的“威信”。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成功的第一步。其次,教师要具备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自己的个性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教师良好的思想作风、生活习惯和言行举止也能够增强在心中的地位。同时,教师还要合理地培养期望效应,以学生能承受的为底线,不能给学生过大的压力,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当学生犯错时不能乱发之气,而应该虚怀纳谷,有包容之心。当自己犯错时,要勇于承认错误,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二)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高校学生思维活跃,对知识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思想、价值观交叉融合,给高校学生的思想活动带来巨大的冲击,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不能再局限在“是什么”层面的教学上,而是深入引导学生探索“为什么”和“怎么样”,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自觉性,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其次,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出发进行思政课教学。学生由于家庭、遗传、环境等不同,其生理和心理发展也不同。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分类,因材施教,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制定一个更高的目标。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要为他们量身制定符合他们水平的目标,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同时还要注重态度理论的运用,在态度形成与转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了,懂得利用周围环境、群体意识以及网络资源影响学生的认知,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时耐心细致地开导。此外,还要注重情感教育理论的运用,注重激发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三)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

在高校传统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的情况下,运用心理疏导的方式不失为弥补现有思政课教学方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心理疏导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言语或者其他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解决学生的心理疑问和思想困惑,引导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一方面,以宣讲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如对大一新生进行环境适应、人际关系、自我评价等方面内容的疏导,对大二、大三的学生进行道德心理的调节,对大四的学生进行就业心理问题地指导,给学生传授缓解心里矛盾的技巧,解开学生的思想困惑。另一方面,以对话说理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在与学生面对面的对话交谈与信息交流中,找出学生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使学生心服口服,形成积极健康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平等关系,体现民主的对话交流,以取得学生的信任。它应该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通过学生的倾诉和教师地引导,从而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使学生能够乐于接受的方式,打造学生爱听、老师爱讲、学生受益、老师提高的高校思政课堂。

(四)提升教学环节的艺术性。

伟大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确,在思政课教学中,学生只有对该学科的学习产生了兴趣,教师才有可能实施有效地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环节的艺术性是当前思政课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播放历史题材类影片《生死抉择》《冲出亚马孙》《谷文昌》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等;通过激情的演讲,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享受思政课教育内容带来的乐趣;理论联系实际,客观、公正地剖析实际问题,将枯燥的思政课教学打造成具有艺术性的公共课程,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环节的艺术环节。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不断地提升思政课教学课件制作水平,选择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到思政课与生活息息相关,要珍惜老一辈革命者为今天美好生活所做的牺牲,从而帮助学生塑造人格、树立远大的志向等。

(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作用固然作用,但是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学生要改变对这一课程的偏见,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与行为,还要学会克服学习障碍,通过正确的学习策略,获取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知识。首先,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塑造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高校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勇于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在自我剖析中重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在完善自我的前提下,结合教师的有效引导,提高自身对高校思政课的学习兴趣,怀着对高校思政课的兴趣,内化为高尚的理想信仰,自觉追求高尚的思想道德,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实现个人价值与自我价值。其次,学生还要善于学习,成为真正的策略型学习者。具备丰富的学习策略,并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相应的学习策略;在没有教师、家长以及他人的监督情况下,也能够有效监控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学习行为符合学习目标;养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有效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这种学习品质对学生今后的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呈现出新的特点、新的问题。近年来,教育心理学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教育心理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和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作用,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当然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完善,提高教学素养,从而有效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1]许贺,李洪。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工作思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机制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6)。

[2]牛江永。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

[3]张孝凤。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7)。

[4]王兆云,李小梅,王新刚。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研究——基于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分析[j]。科技信息,2013(23)。

[5]齐晓颖,刘立伟,赵婷。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及其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8)。

[6]张彩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视角[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9)。

[7]唐剑。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例探索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