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实验设计进展(通用20篇)

小编: XY字客

阅读范文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和写作的角度,让我们更加有创意和独特。为了更好地展示范文范本的特点和优势,小编特别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

优化化学实验设计初探论文

自从环境问题出现以来,全球性环境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人类渐渐深刻地认识到了人与环境的相互依赖以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会对人类所造成灾难的严重性,因而向全人类传达环境保护理念就显得至关重要,环境教育正是在这样的处境下应运而生并迅速被支持和推广,同时,化学教育成了生命科学、能源科学与环境科学的重要领域,其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等多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1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目的。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将环境教育纳入高中化学教材中,以课堂教育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环境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悉知化学教育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微妙联系,学会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一步探究并解决环境教育中存在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对增强学生环保能力及社会责任感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可以让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不注重环保的后果会何其严重,让学生由学习而感悟,最终努力积极的加入环境保护的队伍中,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该有的力量,这是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我本人对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目的浅显分析。

2分析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

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此三个版本的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都比较丰富,应用了大量的图片、表格、调查研究和课后习题等方式进行环境教育的内容细化,化学学科与环境教育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且环境科学和技能培养的知识占有一定量的比重。能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将环境教育落到实处,将化学学科和环境教育有力地连接起来,并能产生切实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作用,关键还是在于化学课堂教育的成效,以化学课堂教育为基础,以增加环境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化学选修课为主要渠道,再结合相应的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和成立内容多样的环境保护兴趣小组来组合进行环境教育,这是目前化学教育中环境教育的主流教育理念。高中化学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内容比较务实,能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的观察研究,触发学生关于环境保护的强烈感知和意识,能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工业和环境污染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伤害,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由此循序渐进的为学生介绍绿色化学,从而凸显化学学科与环境教育的关系,以及化学学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

在高中化学学科中,化学实验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这一点毋庸置疑,学生不管对化学学科有没有兴趣,对化学实验绝对兴趣盎然,化学实验环节作为化学学科中具体化学反应的直观展示,能较好的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更直接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能有效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相关知识点印象,这单纯对化学学科知识教育来说是比较科学的教学手段,而通过化学实验为学生传达环境保护的教育理念,也是在环境教育的`基础上,用化学实验的手段来实现的。比如做有关化学有害气体产生的实验,在化工厂里某个生产环节会产生较多的臭氧,而臭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多严重学生心里的概念是模糊的,而化学实验恰好可以直观的为学生展示臭氧对环境的伤害具体严重到何种程度,即化学工厂产生的越来越多的臭氧会逐渐使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导致极地冰川融化,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使北极部分冰川融化,这将对极地动物,尤其数量不多的北极熊带来灭顶之灾,而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长期生存的场所,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最终会给人类带来无法预计的损失;当前,随着工业经济的崛起,也加剧了化学工厂的兴建,在国家各级政府的监督与督促下,化学工厂新建需要满足相对多的条件,国家环保部门也比较重视化工厂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尽管如此,有些化工厂在通过不断的整改建成以后,生产过程中总是难免有伤害环境的情况,况且部分化工厂根本就不符合国家兴建及生产要求,我们不难见到,在有些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经常会有散发着难闻气味的臭水沟,水的颜色通常是彩色的,若这些工厂坐落位置靠近饮用水源,那其排污必然会影响到居民的饮水质量,试想其后果会怎样的严重,况且这样的实例以前层出不穷,引用水源遭到污染直接影响人类健康,而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化工厂的污水流入江河湖海,势必引起水生物的大量死亡和灭绝,如此伤害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人类健康的行为千万要不得。诸如此类化学工厂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伤害情况,都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得以体现,化学实验可以模拟一个微型的化工厂和微型的自然及生态环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可以直观地看到非标化工厂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再用实际实验进行同比例思维放大和延伸,就会清楚地意识到环境保护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化学实验有相对较强的实际性和震撼作用,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这就使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发挥出了真正的教育作用。由此可见,化学实验与环境保护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能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将其两者进行有效结合,就可以实现提高学生环保意识,促进学生环保观念的教育目标。

化学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能否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更是化学教学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绿色化学”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化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环保理念,时下,与发达国家相比,“绿色化学”教育理念传入国内时间尚短,还未能达到完全普及。又根据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一,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区别明显,所以,经济条件良好的地区,相对完善的化学实验配备保证了相应的教学质量,而经济条件落后或偏远的地区,教学设施的缺乏导致学生很少有化学实验实践机会。针对经济相对落后,教学设施不完善的地区,在化学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简易装置来替代专业的化学仪器开展实验。生活中可用做化学实验的简易装置很多,通常都是些废弃了的可回收利用的物品,例如:废弃电池、药品的塑料盒包装、医院用过的输液管以及输液瓶和注射器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收集简易装置,经过消毒之后,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装置,这样就可以满足一些基本化学实验的要求,学生能亲自操作实验的目标也得以实现。况且,收集制作简易装置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实验性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促使学生节约资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5现行三个版本化学教材中实验内容的分布对比情况。

现行三个版本的高中化学教材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教材中设计的化学实验个数最多,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教材中所设计的化学实验个数最少,此二者之间对比差异较为明显,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实验的个数比例相差不大。化学学科中的每一个化学实验都是在化学理论基础上,对理论知识的实训操作演练,实验的过程即主观知识客观化的过程,充满了实践意义,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化学学习与化学实验相互辅助,相互促进,以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不仅如此,每一个化学实验的过程都是学生对自然的探究过程,甚至会延展至无数个探究过程,利用学生积极思考,富有创新及动手能力的优良特质对学习内容进行无限扩展,并乐于探究科学的真相,如此,将会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提高,这也符合新课标下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摘要: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途径。目前,多媒体、电脑、互联网、信息技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网络覆盖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的同时,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角色等许多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创新。翻转课堂的学习以网络为基础,是网络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通过把翻转课堂教学法引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分析应用并进行翻转课堂教学。pbl教学要求学生先掌握一定的知识,再进行项目推进。pbl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因材施教,提高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翻转课堂;实验教学;pbl;大学物理。

实验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改革的成败与否,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物理学科是一门实践科学,因此,大学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实验教学改革呈现多样化趋势[1-3]。利用视频实施教学,在多年以前人们就进行过探索。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角色,通过重新规划课堂教学时间,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模式的改革创造了条件,形成新改革模式下的学习氛围[4-6]。翻转课堂的本质不是视频教学,而是对教学流程的重组,其关键在于学生在课前进行了有效的自主学习,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和学习。本文以大学物理实验为基础,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实施的教学研究,旨在培养独立的创新型人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它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pbl教学通过设计实际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7-10]。本文通过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法的优势和实施方法,并以热电偶的定标和测量为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最后指出翻转课堂与pbl教学有机结合,进行因材施教。

一、翻转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翻转课堂是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而不必把对基本知识的掌握限制在课堂上,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时间进行有效控制,能重复学习没有及时掌握的内容。这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开展讨论课和举办小型讲座,有助于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翻转课堂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传统教学模式侧重教师的教,而翻转课堂侧重学生的学,同时也强调教师如何来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如果学生不乐意学习,教师和家长怎样创造条件激励学生学习。

二、翻转课堂的实施。

1.视频的制作。教学视频要具有针对性,一个问题对应一个视频,每个视频只有几分钟的时间,长的也不超过十几分钟。这样视频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自我进行有效控制,便于学生学习时集中注意力。视频还要具有暂停回放功能,方便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时进行回放或者查阅资料。2.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传统课堂教学偏重“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而吸收内化由学生课后独立完成。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变得迟钝而有挫败感,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事实上,学生要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重点是他必须有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探究型行为是吸收内化的重要表现,而探究是以问题为前提的。课堂以学生为本,以自学、质疑、探究为手段。因疑而去解疑,解疑而成内化。一切皆由疑生悟,真正成为了学生内化的动力。教师在学生将知识内化的过程中发挥导师的作用。3.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为了掌握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学习完教学视频后设置了小测验,每个小测验给学生三次做题机会,以最高分计入平时成绩。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检查,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没有掌握的学生可以重复观看,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点。教学视频也便于学生以后查找、学习和巩固。评价手段的提升为教师了解学生提供了方便。

三、翻转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本文以热电偶的定标和测量为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实验教学和指导。热电偶的重要作用是制作温度传感器,是用电压来表示温度,这样便于我们应用示波器或电压表来测量。1.课前任务设计。认真复习电动势的基础内容,深入了解热电偶的温差电动势。认真预习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认真观看提供的视频,完成思考题,设计实验数据表格,拓展对实验的理解程度,构想设计实验。

3.课上任务设计。课前教师总结课前教学平台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做出点评,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课堂上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操作,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小组发言,谈一谈对这堂课的学习体会,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评价小组表现,给出相应的分数。如果学生课前学习状况不理想,可以增加教师讲授这一环节,讲授主要知识点。

4.学习环境设计。使学生处于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小组间友好互助,教师先做一个引导,从制作温度传感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动机、情感、意志,使学生学习时间维持良好的状态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5.评价设计。评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动手实践及分组讨论的过程中观察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当堂察看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课后作业批改能够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问题.对于言谈举止大方得体的学生以及逻辑清晰的学生要加以表扬,以增加其信心.对于思维不是很清晰的学生要给予引导和鼓励。

四、存在问题。

翻转课堂首先要求老师创建教学视频,这对老师借用科技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是一大考验。做视频对老师来说是很费精力的一件事。在课堂上把握教学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仅要注意组织好学生,还要在教学上有所改变,老师也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活动的能力。学生自主探索空间的大小,关键在于老师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在设定问题的时候老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让学生有空间去解决问题。

五、pbl教学。

pbl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与专业相关的科学知识。pbl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应用,因此,教师要设置能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情境,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从而达到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当今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11,12]。

六、结语。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已经知道翻转课堂是通过创建教学视频,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在学生储备了一定的知识结构后,我们就可以利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基于问题和兴趣激发学生探索世界,创造未来,培养出当今世界需要的人才。

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仿真实验可以起到缓解实验室硬件资源不足、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作用,并营造多元化教学模式;尽管仿真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通过实际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讨论了物理仿真实验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和科学实验的重要部分,在物理学的创立和发展中物理实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在推动其他科学、工程技术的发展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大学物理实验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收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理工类各专业学生进行科学试验训练的重要基础。它的目的是:(1)培养学生的以下几方面的科学实验工作能力:即正确使用仪器、进行测量、出来数据、分析结果以及撰写实验报告等,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科学的思想和方法;(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使学生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严格、细致、实事求是、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爱护国家财产的道德品质;(4)培养学生善于动脑、乐于动手、讲究科学方法、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等科学习惯。总之,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实验基础。

(一)由于学校扩招及多很实验设备耗资太大、实验室不能购买等原因,很多高校实验室存在仪器设备落后、实验项目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不利于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

(二)每个实验开始之前,都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但是学生在写预习实验报告时,往往是照抄照搬教材上的内容,对于实验原理、设备、操作步骤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根本没有用心去阅读并体会,这样的应付性劳动,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一)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物理仿真实验是虚拟环境下进行的实验,实验仪器主要是虚拟仪器,只需购置计算机等少量的硬件资源和软件《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即可开设实验。《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分为三部分,包含了凯特摆测重力加速度、核磁共振、螺线管磁场及其测量、检流计的特性、单透镜物理实验、分光计实验、空气比热容比测定、电子荷质比的测定、杨氏模量、迈克耳逊干涉仪、牛顿环测量曲率半径、介电常数的测量等丰富的实验内容,只要将仿真软件安装到计算机上,就可以进行软件里面的任何实验,这就解决了实验室仪器设备落后、实验项目单一的问题,而且由于有丰富的资源,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开发实验,故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有些实验仪器比较昂贵,易于损耗,普通高校一般难以开出。而仿真实验能营造一个虚拟的实验环境使无法开设的实验得以开设,学生只要在装有《大学物理仿真实验》软件的电脑上就能进行整个实验的操作,并且能看到测量结果完成实验。由于是在虚拟环境下进行的实验,所以不存在仪器设备的损坏,操作者的心理压力小,更乐于去动手,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仿真实验是一种新的实验方式,它利用计算机把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内容、教师指导和学生操作有机地融为一体。如果学生在做实验之前没接触过该实验仪器,很多学生就会拿着书与仪器的部件一一进行对照,甚至在不清楚仪器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的情况下而进行了错误的操作,导致实验中断、仪器损坏。仿真实验中实验仪器的关键部位能够拆卸,增强学生对仪器功能的熟悉和使用方法的训练。而如果课前学生通过仿真实验进行预习,对实验所用仪器的整体结构建立起直观的认识后,那么上面损坏仪器的情况出现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比如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实验,每台仪器近乎万元,让学生在对仪器毫不熟悉的情况下直接接触实验仪器会增加仪器受损的风险。所以我们首先进行分光计的仿真实验教学,学生通过仿真实验的学习,对仪器的结构和调试技术有了整体认识,而通过计算机操作,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巧,然后我们再让学生去做相关实物实验。而对于实验难度较高的实验,也是先进行仿真实验教学,再进行实物实验,如此就缩短了做实验的时间。通过仿真实验的学习后,学生对实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在进行实物实验时会感到心中有数,操作起来更轻松,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营造多样化教学环境。我们学院专门拿出一间计算机机房作为物理仿真实验室,每周周一至周五开放,学生可以随时去进行实验操作。如果学生自己拥有计算机,便可在课外继续实验亦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学,为学生对实验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带来了方便。计算机仿真实验使实验教学走出实验室,克服了实验教学长期受到场地、课时限制的困扰,使实验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学生能够充分的学习和掌握实验教学内容,这也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实验,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对于实物实验,实际操作中由于仪器的缺陷、实验环境以及人为不当操作等因素的影响,致使结果误差较大,从而影响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仿真实验采用虚拟的实验环境,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实际中存在的各种不利因素,实验结果较准确,所以通过仿真实验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的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是对传统实验一个有益的必要的补充。

三、仿真实验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尽管仿真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仍具有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仿真实验中的仪器相对比较精确,使学生不能通过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环节训练来体验和分析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在使用仿真软件的过程中,对仪器的操作主要是通过鼠标点击来实现,缺乏真实感,并且缺少实际动手的机会,从而减少了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实验故障并排除故障的机会。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清楚的知道,仿真实验不能完全取代实物实验,为了更好的教学质量,最好的办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将仿真实验与实物实验相结合,正确处理好仿真实验与实物实验之间的关系,开创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使仿真实验在教学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由此,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组成。

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科学内容含有三个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作为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奠定物理学和发展物理学的基础,中学物理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通过物理实验的教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探求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并且使其受到正确的思想教育。可见,要达到物理教学要求,就得在物理教学中重视实验。本文笔者就物理学中的实验教学作一些探讨。

一、用简易实验器材代替标准的实验器材。

中学生对事物的推理和判断必须建立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实践的基础上。对于使用他们认识程度以外的知识得出的结论,总会使他们怀疑,认识过程较长,因此在实验时我们教师必须尽量选学生熟悉的、简易的、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实验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加快学生的认知过程。

如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用橡胶棒或玻璃棒做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就设计了一个简易实验,即叫学生课前准备一根包装带(长20厘米左右),学生感到很神秘。一到上课,教师在讲述电荷的知识以后,由学生人人动手做下述实验:把手边的包装带撕成两根(甲、乙),用左手执包装带甲,右手自上往上勒,结果奇迹出现了,下端被撕开的包装带”怒发冲冠”(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用右手的拇指或食指去靠近会出现吸引现象(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用同样的方法可以使包装带乙带电,然后把甲乙两根包装带的下端靠近会出现相互排斥现象。实验完毕后学生很快地认识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规律。实验后回味无穷,甚至课后有的学生仍在做上述实验。这样加快了对物理知识的认知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影响极深、记得牢。

二、补充实验诱导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中学生的分析和推理一般都是建立在数学原理和浅显直观认识上面的。对于较复杂没有实验辅助的抽象思维,他们是很难完成的。在现行的课本中有些原理没有具体的实验,只是讲了前人的实验经过。这些得出的结论学生很难理解,且知识很易回生;所以只能死记硬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障碍。若补充一些类似前人的实验,即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给学生创造了认识问题的便利条件。如”马德堡半球”实验学生看到图中那种宏大规模的实验感到可望而不可及。如果我们把这一实验用一段胶管连接两支针管来替代,用两个人向着两个方向拉针管的活塞,只要针管不损坏无论如何是无法拉出任何一支针管的活塞的。在实验时还可以把其中的一支针管活塞与顶端留部分空隙,移动一支针管的活塞则另一支针管的活塞也相应移动,表明了大气压的作用,证实了大气压的真实存在。

这种补充实验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依托,有了推理阿题的依据,就会根据这种实验提出和抽象出更多的问韪,无形的推动了教学的进展,提高了素质教育。

三、增加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学的发展速度将大大提高。而实验课上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执教者时刻想到要引导学生的兴趣这一点是很容易做到的。如”水不善于传导热”的实验可在试管内水的底部放一尾小鱼,加热试管上部的水沸腾了而试管下面的鱼还在自由自在的游动。在讲不善于导热的物体时可以将一张新的纸币沾上汽油点燃,当学生看到一团火焰迅速燃烧时,把这一团火焰迅速夹在书中,火焰熄灭后,打开书纸和币安然无损,用手触摸纸币温度很低,说明纸是热的不良导体。在讲”热传递”时,把棉线绕在铁棒上,演示烧不断的棉线的实验,通过经常保持做以上类似的实”验,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自然而然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四、尽量增加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加以总结和思索得出的。所以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重视观察和实验。我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而且实验中所用的器材尽量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目的就是为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思想。比如:在学习光的反射这一课时,我利用了常见的泡沫塑料和竹签来分组模拟演示光的反射现象;在学习浮力的利用这一课时,利用橡皮泥来分组寻找使密度大于水的物质浮于水面上的方法;利用萝h来演示”空心法”增大可利用的浮力。通过这样的一些实验,不仅传授给了学生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总之,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质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能为将来学习物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大力推广加强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优化化学实验设计初探论文

因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环境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决定了新课标以高中化学教材作为环境教育载体所具有的现实可操作性,这是其他学科无以媲美的。目前三个版本的高中化学教材在编写内容上都是依照新课标要求进行编写的,都是为了尽可能的体现新课标的主体思想,而环境教育是新课标必修模块中的重要内容,所以此处就针对不同版本高中化学教材中环境教育在化学实验设计中呈现形式进行分析。

(1)各版本高中化学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呈现形式的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可见,三个版本的高中化学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内容都以丰富的栏目来呈现,但是栏目数量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人教版应用的栏目数量最多,而鲁教版应用的栏目数量最少,通过对比可以见得,其中人教版教材在扩宽学生环境知识面上的作用要优于其他两版。同时,人教版教材应用了相对较多的“实验类”栏目来进行内容呈现,这类栏目有很强的实践性,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来研究实验现象,探究科学的真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积极思考能力。

(2)创设环境教育情境任何学习只要在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就会变得有效,知识具有情境性,也正是情境中通过对话和合作产生的,只有呈现在情境中的知识,才能与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共鸣,才能有效扩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形成独特的见解,促使学生用化学的思维和方法去正确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通过对三个版本教材的对比分析可见,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都应用了环境教育情境创设的方式来呈现环境教育内容的,而在情境设置上,两版教材都比较注重环境教育情境设置的真实性、直观性和可操作性等,这即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能实现新课改的教育愿望。

7高中化学学习在环境保护中的实际应用。

“学以致用”是教学目标的重点之一,将学识灵活合理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这是教育部门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学与用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学以致用”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将知识的作用进行有效发挥。通过化学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再结合实际,就可以将环境保护的理念落到实处。比如用“绿色化学”的环保理念,对化工厂的污水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首先要明白污水的危害、当今化工厂污水的处理方法以及污水的处理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际证明,经过多次处理的污水,氮和磷的含量依然很高,直接在自然水域中排放,将会带来赤潮,直接饮用的话,可能会造成人体中毒现象,这都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而将化学的学习内容贯穿在化工厂污水处理的问题中,可以从原理上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将问题科学合理有效的进行解决。

8结语。

极投入到实验中,在实验中重视环保教育,要以身作则践行环境保护的理念,要逐步建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公民为己任而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数学实验教学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颁布,核心素养的落实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需要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生物实验教学为例,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4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设计实验教学。

21世纪以来,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教育界的热点话题。2013年5月,“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重大项目正式启动;2014年3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提出“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2016年3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意见稿)》向社会公布,意见稿中列出了9大综合素养;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新时代背景下生物学教学中的学生发展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教学环境之间存在矛盾,教学工作需要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教师的教育供给与学生的教育需求要达到平衡,即教育教学需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教育改革过程表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新时期我国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因此,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理念,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以生物实验教学为例简单分析了在教学设计中如何融入核心素养,进而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改革。

1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

1.1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可分为18个要点,其基本内涵[1](见表1)不同的学者对核心素养的内涵有不同的定义,如邵朝友等人[2]认为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通过学习某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而习得的重要观念、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喻平[3]认为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知识理解”“知识迁移”和“知识创新”3个层面。李霞[4]认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各学科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各学科课程中的具体体现。从以上学者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科核心素养需要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强调了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形成。

1.2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学科核心素养的出现容易让人误认为是不是培养了学科核心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自然地形成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到底有什么对应关系呢?辛涛[5]指出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但保证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也有利于体现学科的特色与价值;如果处理得不好,可能会强化各学科的特色,造成学科和学科之间更清晰的分离,这既不符合现在国际上学科之间融合渗透的`趋势,也在客观上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变成抽象的言词,而非撬动课程改革深化的杠杆。马云鹏[6]指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全部总和并不等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方面,学科教学虽然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而在学校的学习也只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一个阶段;另一方面,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具有各自学科的特征,反映各学科所应该具备的本质的内容。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殷春阳认为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逻辑关系中,二者应该是统一的,统一于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未来发展的个体,而且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该是处于上位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构建和完善的,而由于学科核心素养还包括其自身的学科特质的内容,可能有的内容不能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直接对应,但是,学科核心素养应该是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指向的。因此,目前普遍认为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由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解而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不是学科核心素养的简单相加。核心素养是跨学科素养,任何核心素养都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可以完成的。任何学科都有其对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共性贡献与个性贡献。学科的育人价值主要在于对特定核心素养的贡献,这是需要不断明晰化的过程。只有明晰本学科在特定核心素养形成和提升上的教育意义,揭示学科与核心素养的内在关联,才能发现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

2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及组成要素。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经过学习后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由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构成[7](见表2)。

3生物实验教学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意义。

首先,生物学课程从课程性质上来说既属于学科课程,又属于科学课程,也是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生物学课程作为科学课程,不仅要传播科学的事实和概念,更要体现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因此科学探究实验是高中生物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提供了极佳素材。其次,学生在亲自动手实验过程中能深刻地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并且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同时实验过程中形成了严谨的逻辑思维,通过分析实验结果与得出结论,学生形成了相应的生命观念。例如,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实验中,学生通过参与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运用观察法和数据分析法,直至最后探究出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规律;学生既提升了科学探究能力,又运用了科学思维解决问题,同时形成了“进化与适应”的生命观念。此外,除了探究性实验外的其他实验也能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制备真核细胞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运用了模型与建模的方法说明了细胞在结构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了科学思维;“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的实验可以使学生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念。可见,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生物探究实验设计论文

电工仪表是用于测量电路中的各种电参量(如电压、电流、功率等)和元件参数(如电阻、电容等)的仪表,分为指针式仪表和数字式仪表2大类。其中,指针式仪表是利用指针在表盘上的偏转程度来对被测量的大小进行指示,具有简单直观的优点。实验要求:设计一个指针式直流电压表,量程分为100mv、1v、10v、100v4档。

2动态元件参数的测量。

作为电路中的动态元件,电容和电感参数的测量方法有多种:交流电桥法、rlc串联谐振法、电压法、时间常数法等。实验要求:用3种以上的方法测量电容和电感的参数。实验方案举例:用时间常数法测量电容的参数。将电阻r和被测电容c串联,构成一阶rc动态电路,以幅度为us的脉冲信号作为输入信号ui,合理地选择电阻r的'值,用示波器观察uc的波形,使电容c两端的电压uc。

3数模转换器的设计。

由于数字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在自动控制、自动检测以及其他许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用数字电路处理模拟信号的情况也更加普遍了。为了能够使用数字电路处理模拟信号,必须把模拟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数字信号,方能送入数字系统(例如计算机)进行处理。同时,往往还要求把处理后得到的数字信号再转换成相应的模拟信号,作为最后的输出。可见,数模转换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电路。同时,在很多情况下,它还是构成模数转换器的基本单元。常用的数模转换电路(d/a转换器)包括t型电阻网络d/a转换器、权电阻网络d/a转换器、权电容网络d/a转换器、权电流型d/a转换器、开关树型d/a转换器等,它们都可以用电阻、电容、开关等常用的电工元件来进行设计。实验要求:设计两种不同的数模转换电路,以4位二进制数字信号作为输入,通过电路将其转换为对应的模拟电压。

4放大电路的设计。

放大电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电子电路,在电子技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分立元件构成的放大电路中,起核心作用的是三极管或场效应管;在电子技术中得到普遍应用的集成运算放大器,也是以三极管或场效应管为基本单元构成的。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交流小信号模型可分别用电流控制的电流源(cccs)和电压控制的电流源(vccs)来表示,因此,在没有实际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情况下,利用受控源这一基本的电工元件,同样可以设计出各种放大电路。实验要求:利用受控源设计一个2级放大电路,要求电路输入电阻大,第1级电压放大倍数为-30,总的电压放大倍数为600。

5结束语。

电工技术综合性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电工技术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促使学生了解电工技术的实际应用,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上述综合性实验内容已在国防科技大学电工技术实验室得到应用,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以及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

生物探究实验设计论文

摘要:实验设计是实验教学重要的一环,是成功地进行实验的前提。从实验设计的目的、材料、方法三个环节描述实验设计的过程,目的要“明”、材料要“精”、方法要“妙”。结合具体案例进行阐述,提出实验设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达到培养兴趣、拓展知识、锻炼思维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设计;目的“明”;材料“精”;方法“妙”

爱因斯坦说:“一个美妙的实验,通常要比我们头脑中提取二十个公式更有价值。”我们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小学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分析三大部分。实验设计部分重在依据科学知识和学生实际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实验设计要求设计者根据实验的目的、要求,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对实验仪器(材料、装置)、方法和步骤等进行设想和规划,要求思维有序、缜密。同时也要求设计者引导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参与进来,体验实验设计的整个过程。那么怎么进行实验设计呢?我认为它应符合人的科学探究思维的一般过程,即明确实验目的――思考实验所需材料――确定实验方案。

一、目的“明”才能有的放矢。

实验设计首先让学生明白实验目的`。为了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实验目的,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引导学生仔细审阅实验题目,通过把握重点词的方式来明确实验目的。如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光的传播》一课有“证明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可以认识到重点词明显就是“光”和“直线传播”,其中“光”既是主语,又是实验对象,“直线传播”是要通过实验验证的现象。二是教师展示实验题目,学生思考后积极发言进行讨论,教师点拨纠正,让学生正确确立实验目的。

二、材料“精”才能物尽其用。

良好的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基础和保证。选择实验材料时,首先考虑从实验室获取,但很多小学科学实验材料从实验室不易得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制教具,从生活中获取简易的、实验现象明显的材料。比如,小学科学教材《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选择材料是铜球,加热用酒精灯,冷却用冷水,观察方法用铁圈套铜球。这个实验有两个弊端,一是铜球温度很高,易烫伤学生,有危险性;二是加热时间比较长。因此,我将实验材料改为pp-r塑料,因为pp-r塑料热膨胀系数远远大于铜的热膨胀系数,实验现象特别明显。再如教材《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我把马铃薯改为葡萄,在烧杯中就可以做。这样既节省实验用品,实验效果又明显。

三、方法“妙”才能一目了然。

(一)充分利用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

对照实验是提前控制“因”,然后观察“果”;对比实验是通过对“果”的对比,让学生发现“因”,探究性更强一些。在实验设计中我们要有意识地采用这两种方法。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苗的诞生》中的实验采用了对照实验,适宜的温度、水、空气等诸多条件中,每次只能改变其中的一项。需要指出的是,为了节省时间,可以一次设置多个样本,根据排列组合的原则使样本间条件有所区别,最后通过将样本两两对照得出结论。本实验要求设计记录表,能对浇水量、光照时间等进行记录。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课后对自行控制变量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研究,激发兴趣,巩固知识。

(二)改进实验,一切为了效果。

实验设计时,参照课本、参考书、网上所设计的实验方法,从各角度思考,找出它们的优缺点,结合自己的设计确定最优方案。比如“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中,教材中提到森林中的光线直线传播,但缺点是远离生活只能想象;观察教室窗户中的一缕光线,实施起来也有困难。为此,我设计了利用激光笔大角度倾斜打在黑板上的方法,很方便地证明了光的直线传播,效果很好。

(三)方案周密,预知可能的败笔之处。

实验设计时,对可能影响实验效果的不利因素要提前预知并加以避免。如五年级上册《风的形成》一课中“风的形成”实验,学生需要制作自己的实验箱,在实验设计阶段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事项:实验箱密封效果一定要好,任何地方不能漏气,否则蚊香的烟会溜走;实验箱要有一定的高度,否则点燃的蜡烛会引起燃烧,不安全。

实验设计过程是个锻炼思维的过程,通过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让他们掌握实验设计用到的基本方法,比如对比实验和对照实验等;让他们培养合作精神,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总之,教师在实验设计上下大力气是值得的,能让学生体会到实验科学的魅力。

优化化学实验设计初探论文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2.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3.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4.加强实验、深化概念。

高中化学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可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通过观察培养和教给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使抽象要领具体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5.抓住关键,精讲多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处处设防,讲得过细过全,也不能盲目让学生泛泛做题,以做代讲,而应抓住关键,应用启发式,讲其当讲,练其当练。讲则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练则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摩尔浓度一节,一是讲清定义、导出数学表达式;二是做好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三是引导启发学生掌握有关摩尔浓度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精选习题,通过练习加深对摩尔浓度概念及有关的理解和掌握。

6.抓住典型,探索规律。

要使学生学好高中化学,不再于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多,重要一环是要引导学生抓住典型,总结归纳,这能使学生在点多、面广的化学学习中自己去获取和掌握知识。如通过一题多解或多题一法总结规律,把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发散开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物探究实验设计论文

近几年随着高考对学生能力考查要求的提高,以及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近年高考生物试题实验分所占比例很重:(26分)占36%,(30分)占41.6%,(21分)占29.2%。所以生物实验题做的好差将严重影响生物高考的成绩。

二、生物实验题的类型。

1.实验完善题:主要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假设、实验材料、实验结果、实验步骤等内容完善。

2.实验改错题:一般是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材料等的错误改正。

3.实验分析题: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分类:(1)验证性实验即已知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唯一,实验按正确实验结果的方向设计;(2)探究性实验即实验结果未知,预测结果多种,一般采用对照实验探究。

1.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即要探究或验证的生物学事实。一般是实验题目或实验题中要求解决的问题,如验证甲状腺激素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其就是实验的目的。还要注意确定实验目的显示和检测方法。

2.明确实验的原理。实验的'原理即完成该实验步骤(操作)所需理解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道理。如“用斐林试剂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原理是: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加热煮沸出现砖红沉淀。

3.明确实验条件。完成实验必需的实验材料,用具、仪器、设备、药品等。通过分析实验材料,启发得出实验分组数、实验目的显示检测方法。

(1)操纵好实验变量(自变量):实验变量即引起实验目的要达到结果的变量。控制好实验变量,使实验变量单一,研究的实验变量在实验中只能唯一。

(2)检测反应变量。反应变量(因变量),即实验的结果,根据原理或实验材料去检测。

(3)控制好相关变量。相关变量即也会影响实验结果的非实验变量,该变量也要控制好,否则也将影响反应变量。

5.设计实验步骤:(一般为三步)。

(1)控制相关变量(实验变量),并编号。

(2)操纵实验变量(相关变量)。

(3)培养、检测、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6.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1)验证实验只有一个正确结果,根据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2)探究实验预测结果多种,根据不同结果分析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1.科学性原则。实验设计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即实验方法步骤要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或原理。

2.单因子变量的原则。相关变量都相同,而实验变量只有一个因素。

3.对照性原则。在实验设计中,通常要设置对照组,鉴别实验中控制的实验变量之间的差异,对实验结果有更强的说服力。

题目:蛋白质的空间构型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等会使蛋白质变性。现提供: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碘液,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等材料用具。请你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实验原理:(略)。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

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解题思路:

1.实验目的:探究乙醇对蛋白质活性的影响。通过淀粉酶对淀粉催化作用的结果显示,再通过碘液来检测。

2.实验原理:略。

3.分析实验材料,得出应做两组实验,实验结果的检测方法相关变量的控制方法。

4.实验设计思路:(1)实验变量:有无乙醇。

(2)反应变量:淀粉被不同处理后的淀粉酶催化结果,用碘液检验的现象。

(3)相关变量:ph值、温度,各种物质的量等这些都应相同。

(4)实验步骤要科学规范。

答案:实验步骤:

(1)取2支试管,编上a、b号,然后向a、b试管各加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再向a试管加5滴蒸馏水,向b试管加5滴无水乙醇,最后再各加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2)将2支试管摇匀后,再同时放入适宜温度的温水中维持2min。

(3)取出a、b试管,各加1~2滴碘液,摇匀并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

(1)a试管溶液不变蓝,b试管溶液变蓝,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2)a试管溶液不变蓝,b试管溶液不变篮,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最可能的实验结果:a度管溶液不变蓝,b试管溶液变蓝,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之我见论文

摘要:实验设计是实验重要的一环,是成功地进行实验的前提。从实验设计的目的、材料、方法三个环节描述实验设计的过程,目的要“明”、材料要“精”、方法要“妙”。结合具体案例进行阐述,提出实验设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达到培养兴趣、拓展知识、锻炼思维的目的。

爱因斯坦说:“一个美妙的实验,通常要比我们头脑中提取二十个公式更有价值。”我们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小学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分析三大部分。实验设计部分重在依据科学知识和学生实际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实验设计要求设计者根据实验的目的、要求,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对实验仪器(材料、装置)、方法和步骤等进行设想和规划,要求思维有序、缜密。同时也要求设计者引导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参与进来,体验实验设计的整个过程。那么怎么进行实验设计呢?我认为它应符合人的科学探究思维的一般过程,即明确实验目的――思考实验所需材料――确定实验方案。

一、目的“明”才能有的放矢。

实验设计首先让学生明白实验目的`。为了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实验目的,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引导学生仔细审阅实验题目,通过把握重点词的方式来明确实验目的。如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光的传播》一课有“证明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可以认识到重点词明显就是“光”和“直线传播”,其中“光”既是主语,又是实验对象,“直线传播”是要通过实验验证的现象。二是教师展示实验题目,学生思考后积极发言进行讨论,教师点拨纠正,让学生正确确立实验目的。

二、材料“精”才能物尽其用。

良好的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基础和保证。选择实验材料时,首先考虑从实验室获取,但很多小学科学实验材料从实验室不易得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制教具,从生活中获取简易的、实验现象明显的材料。比如,小学科学教材《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选择材料是铜球,加热用酒精灯,冷却用冷水,观察方法用铁圈套铜球。这个实验有两个弊端,一是铜球温度很高,易烫伤学生,有危险性;二是加热时间比较长。因此,我将实验材料改为pp-r塑料,因为pp-r塑料热膨胀系数远远大于铜的热膨胀系数,实验现象特别明显。再如教材《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我把马铃薯改为葡萄,在烧杯中就可以做。这样既节省实验用品,实验效果又明显。

方法“妙”才能一目了然。

(一)充分利用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

对照实验是提前控制“因”,然后观察“果”;对比实验是通过对“果”的对比,让学生发现“因”,探究性更强一些。在实验设计中我们要有意识地采用这两种方法。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苗的诞生》中的实验采用了对照实验,适宜的温度、水、空气等诸多条件中,每次只能改变其中的一项。需要指出的是,为了节省时间,可以一次设置多个样本,根据排列组合的原则使样本间条件有所区别,最后通过将样本两两对照得出结论。本实验要求设计记录表,能对浇水量、光照时间等进行记录。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课后对自行控制变量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研究,激发兴趣,巩固知识。

(二)改进实验,一切为了效果。

实验设计时,参照课本、参考书、网上所设计的实验方法,从各角度思考,找出它们的优缺点,结合自己的设计确定最优方案。比如“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中,教材中提到森林中的光线直线传播,但缺点是远离生活只能想象;观察教室窗户中的一缕光线,实施起来也有困难。为此,我设计了利用激光笔大角度倾斜打在黑板上的方法,很方便地证明了光的直线传播,效果很好。

(三)方案周密,预知可能的败笔之处。

实验设计时,对可能影响实验效果的不利因素要提前预知并加以避免。如五年级上册《风的形成》一课中“风的形成”实验,学生需要制作自己的实验箱,在实验设计阶段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事项:实验箱密封效果一定要好,任何地方不能漏气,否则蚊香的烟会溜走;实验箱要有一定的高度,否则点燃的蜡烛会引起燃烧,不安全。

实验设计过程是个锻炼思维的过程,通过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让他们掌握实验设计用到的基本方法,比如对比实验和对照实验等;让他们培养合作精神,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总之,教师在实验设计上下大力气是值得的,能让学生体会到实验科学的魅力。

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摘要:为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需要,在我校教学项目的支持下,对大四专业实验课程半导体物理实验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旨在侧重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通过两年的实践,教师和学生普遍感觉到新实验教学体系的目的性、整体性和层次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调整,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增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验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因为其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更由于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1,2]。实验教学分为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两部分[3,4]:基础实验面向全校学生,如大学物理实验、普通化学实验等,其主要任务是巩固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和规律的理解,旨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知识储备[5,6];与基础实验不同,专业实验仅面向某一专业,是针对专业理论课程的具体学习要求设计的实验教学内容,对于学生专业方向能力的提高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7~8]。通过专业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解决生活中涉及专业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开展专业创新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9~11]。

1半导体物理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半导体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专业电子材料与器件工程方向必修的一门专业实验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制备及测试方法的实践操作能力,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后续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毕业工作实践。通过对前几年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发现该专业毕业生缺乏对领域内前沿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由于没有经过相关知识的实验训练,不少毕业生就业后再学习过程较长,融入企事业单位较慢,因此提升空间受到限制。1.1教学内容简单陈旧。目前,国内高校在半导体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大同小异,基础性实验居多,对于新能源、新型电子器件等领域的相关实验内容完全没有或涉及较少。某些高校还利用虚拟实验来进行实验教学,其实验效果远不如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我校的半导体物理实验原有教学内容主要参照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对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所设置,受技术、条件所限,主要以传统半导体物理的基础类实验为主,实验内容陈旧。但是在实验内容中添加新能源、新型电子器件等领域的技术方法,对于增加学生对所学领域内最新前沿技术的了解,掌握现代技术中半导体材料特性相关的实验手段和测试技术是极为重要的。1.2仪器设备严重匮乏。半导体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制备、基本物理参数以及物理性质的测试原理和表征方法,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开发设计与研制奠定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专业实验的教学内容应随着专业知识的更新及行业的发展及时调整,从而能更好的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实验内容的调整和更新需要有新型的实验仪器设备做保障,但我校原有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绝大部分生产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长期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少仪器因无法修复的故障而处于待报废状态。由于仪器设备不能及时更新,致使个别实验内容无法正常进行,可运行的仪器设备也因为年代久远,实验误差大、重复性低,有时甚至会得到错误的实验结果,只能作学生“按部就班”的基础实验,难以进行实验内容的调整,将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教学中。因此,在改革之前半导体物理实验的实验设计以基础类实验为主,设计性、应用性、综合性等提高类实验较少,且无法开展创新类实验。缺少自主设计、创新、协作等实践能力的训练,不仅极大地降低学生对专业实验的兴趣,且不利于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半导体物理实验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2半导体物理实验课程改革的内容与举措。

半导体物理实验开设时间为本科大四秋季学期,该实验课与专业理论课半导体物理学、半导体器件、薄膜物理学在同一学期进行。随着半导体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对半导体物理实验的教学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求这门实验课程不仅能够通过对半导体材料某些重要参数和特性的观测,使学生掌握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制备及基本物理参数与物理性质的测试方法,而且可以在铺垫必备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拓展学生在电子材料与器件工程领域的科学前沿知识,为将来独立开展产品的研制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1实验基础设施的建设。20xx年年底,基于我校本科教学项目的资金支持,半导体物理实验教学团队通过调研国内外高校现行半导体物理实验教学资料,结合我校实验教学的自身特点,按照创新教育的要求重新设计了半导体物理实验内容,并根据所开设实验教学内容合理配置相应的实验仪器设备,新配置仪器设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品质优良,数量合理,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由于作为一门专业实验课,每学年只有一个学期承担教学任务,为了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做到实验设备资源的不浪费,计划成立一间半导体物理实验专属的实验室,用于陈放新购置的实验设备,在没有教学任务的学期,该实验室做为科研实验室和创新创业实验室使用。通过近三年的建设,半导体物理实验专属实验室———新能源材料与电子器件工程创新实验室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实验室为电子材料与器件工程方向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全院本科生的创新创业实验设计提供了基本保障,更为重要的是该实验室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半导体物理实验的原有教学条件,解决了实际困难,使得半导体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不仅加强了学生对专业核心知识理解和掌握,而且启发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2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半导体物理实验是一门72学时的实验课,在专属实验室建成后,按照重视基础、突出综合、强调创新、提升能力的要求,逐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和创新能力,构建了“九—八—五”新的实验内容体系,包括如下三个层次(表1)。第一层次为“九”个基础型实验,涵盖对半导体材料的物理性质(结构、电学、光学)的测定,通过对物理量的测量验证物理规律,训练学生观察、分析和研究半导体物理实验现象的能力,掌握常用基本半导体物理实验仪器的原理、性能和测量方法等。第二层次为“八”个提高型实验(综合、应用性实验),学生通过第一层次的实验训练后,已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应用性实验培养学生将来利用设备原理从事生产或者技术服务的能力。第三层次为“五”个设计创新型实验,学生需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多学科内容,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创新研究,通过设计型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组织和自主实验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基本的科研素质。每个基础型实验4学时,提高型实验8学时,创新型实验12学时,规定基础型为必修实验,提高型、创新型为选作实验。九个基础型实验全部完成后,学生可根据兴趣和毕业设计要求在提高型、创新型实验中各分别选做一定数量的实验,在开课学期结束时完成至少72个学时的实验并获得成绩方为合格。

2.3实验教学方式的优化。在教学方式上,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之前老师实验前的讲解转变为学生代表讲解实验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并补充完善,在整个实验安排过程中,实验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逐步过渡至设计和研究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内容形成连贯的实验梯度教学体系,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发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实验考核机制的改革。目前大部分实验课的成绩由每次实验后的“实验报告”的平均成绩决定,然而单独一份实验报告并不能够完整反应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对实验内容的熟悉程度。因此,本课程将此改革为总成绩由每次“实验”的平均成绩决定。每次实验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三部分,实验开始前通过问答以及学生讲解实验内容来给出实验预习成绩;实验操作成绩是个团队成绩反映每组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以及组员之间的相互协助情况;针对提高型和创新性实验,特别是创新性实验,要求以科技论文的形式来撰写实验报告,以此来锻炼本科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通过三部分综合来给出的实验成绩更注重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方面的考核。

3半导体物理实验课程改革后的成效。

半导体物理实验在我校本科教学项目的支持下,购置并更新了实验设备建立了专属实验室,构建了“九—八—五”新实验内容体系,并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机制,教师和学生普遍感觉到新实验教学体系的目的性、整体性和层次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调整,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增强,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中学生实际动手的机会增多,对知识的渴求程度明显加强,为了更好地完成创新设计实验,部分本科生还会主动去查阅研中英文科技文献,真正做到了自主自觉的学习。通过实验课程的教学,学生掌握了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数据处理的图表制作,了解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具备了基本的科研能力,也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利用新购置的实验设备建立的实验室,在做为科研实验室和创新创业实验室使用时,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依托本实验室,20xx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3项,20xx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4项。

4结语。

专业实验作为学生继续攻读研究生和进入社会就业前的重要实践和创新能力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专业实验的教学内容应随着专业知识的更新及行业的发展及时调整,做到与科研紧密衔接,为学生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与企业零距离接轨,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

当代艺术设计的状况和进展论文

(一)主导性设计在时代物质基础上的演化。

在任何时代的各种设计思潮中,总是有某种设计理念自觉或不自觉地占据着主导地位。而这种主导性的设计理念从根本上说是受当时的物质创造的制约,与主流的哲学精神相一致的。例如我国在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社会,人们靠天吃饭,流行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占主导的是以朴素的有机论为指导的手工业设计;而近代西方工业构成主义设计的产生(以包豪斯为代表),是与人类社会由自然经济进入工业化时代,尊崇科技理性的时代精神相一致的。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国内工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观念深入人心,西方的工业构成设计才正式引入我国并得到广泛传播。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应与中国社会由工业化走向信息化的总进程相一致,这就必然地要步入一个发展的转型期,工业设计理念的地位随着“知识经济”和“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将被充满活力的“信息设计”所代替。

(二)信息设计和有机设计理念。

信息设计是对信息时代设计文明的简称,其具体内涵非常丰富。首先,现代科技提供的数码信息平台使设计工具由鼠标和键盘代替了画笔和纸,设计材料和语言由可视形象变成了看不见的程序、编码、软件芯片和数字化的操作。其次,设计研究的对象范围空前扩大,研究对象包括:网络设计、数字媒体设计、虚拟现实设计、数字化产品与环境设计、数字娱乐设计、数字化艺术表现设计、三维数字动画、多媒体应用艺术设计等。这些变化表明了建立在高新科技基础上的信息设计是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彻底的转“型”设计系统。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充分认识这一深刻的设计变革,更新观念,积极投身于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强、拓展信息设计课程设置,为现代艺术设计人才的成长提供强大支持。信息设计的形成首先表明了设计在时代物质基础上的演化,同时,艺术设计作为人类精神思维总在自觉不自觉地寻求着“合理”的文化、价值观作为自己的指导理念。一般来说,主导的设计理念总与一个时代主导性的哲学观念相呼应。而在我们的时代,由于对科技理性的崇拜所产生的哲学贫困,导致主导性的设计理念也捉襟见肘,设计界同仁正为此进行不懈探索。在近期《美术观察》上,梅映雪撰文深刻指出在信息社会走向有机设计的内在原由和本质特征,认为有机设计的理念是与当代有机论取代机械论的哲学主导潮流相一致的,其区别于其他设计的本质特征可简括为有机统一、内生协调等几方面,具体讲要做到“张扬生命个性”、“回归自然本体”和使国际文化“多元优化共生”。这种有机设计理念是科技理性时代人们反观自身的困境做出的人性呐喊,表达了一种以人为本的深沉的生命力,天人合一的境界和积极融入世界文明的胸襟。有机设计理论值得我们在艺术设计教育实践中进行进一步地探求。

二、从民族的走向国际的。

(一)设计的民族性与国际性。

在现时代,民族艺术与国际艺术仍有着很大不同。不同民族艺术有不同的特色,但国际更强调同一的成分。时下流行的“越是民族的越是国际的”这种观点显然有失偏颇。在我国实行开放的市场经济并日益广泛而深刻地融入世界的今天,艺术设计要有从民族到国际的理念,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图形语言的易感觉、无国界性),来传达中国人的文化精神、价值理念,让世界了解我们。我们倡导艺术设计从民族的走向国际的,就是希望中国的艺术设计以独特的.民族特色表达超越民族的国际性精神,为我国积极融入国际大家庭做出贡献,而这里面需要有世界艺术文明因子的参与。

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脱胎于传统的工艺美术设计,又是从引入西方的包豪斯设计理念开始的,所以从它产生起便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系统的左右下,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至今未能形成自己的设计理念和体系。但同时,这又为我们的艺术设计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艺术设计要走向国际的关键一环是广泛吸收世界各民族的设计文明,根深才能叶茂,扎根的土壤传统文化不是唯一,世界上一切优秀的设计文明都是。传统的艺术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底蕴文化,是原初的文化氧气,灿烂的古代文化滋养着我们,使我们确认自己。面对国际化趋势,艺术设计首先要立足于本民族的深厚的文化背景,设计理念,这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最易于了解的东西,同时将各民族有生命力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文化中,作为本民族精神有机体的一部分。

三、从单纯的专业技能培养走向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设计的学科价值有赖于设计者综合素质的提升,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设计内容和形式的全面发展但长期以来,艺术设计教育偏重于对学生进行片面的专业技能培养,而轻视对其进行专业技能以外的人文素质的提升。我们知道艺术设计是为一定的功能、内容赋形的艺术,没有对设计形式深层支撑的功能、内容的深刻把握,设计就会失去创作的根基和源泉,而流于模仿,也使艺术设计失去了在当代人文社会学科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跨学科研究中的话语权,因此设计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专业技能教学。设计艺术的学科前途将由从事设计的人自身来决定,只求如何获得技能、如何获得商业利益的所谓“设计教育”是无法真正进入高等教育学科行列的。

(二)设计教育的核心价值:确立积极的价值观和创造性思维在设计者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积极的、正确的价值观和创造性思维现代艺术设计已经越来越广泛地深入到生活中,作为无处不在的直观的易于理解的意义系统,其承载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对人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积极的价值观才能使设计富有生命力,对人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和谐人类社会与环境自然;而颓废丑陋的价值观却使所谓的“艺术设计”成为视觉垃圾,严重的会歪曲、毒化人的心灵。所以好的艺术设计作品首先要求设计者要有很高的人文素养和积极的价值理念。艺术设计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其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正确价值理念的熏养。具有创造性思维是设计者综合素质的又一关键,是艺术设计教育的另一核心价值。设计的本质是创新,“设计的内涵是一种永远没有重复的思想和一种创造的意志”,模仿不是真正的设计。真正的艺术设计要在创新中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在创新中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新鲜的史料、视角与方法;同时,艺术作为一种独立创新的精神思维形式,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引领生活,是其最高价值。没有了创新,就没有了设计。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艺术设计蓬勃发展的保证。

四、从个人表现走向为人民服务。

(一)“设计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当代设计价值取向。

在设计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着追求个人风格忽视服务对象、追求外在形式忽视功能内涵、追求艺术效果忽视生产成本等不良现象。针对此,《美术观察》发起了“设计为人民服务”的论坛,在讨论中指出“设计是一种文化,是解决生活中不同层面问题的文化”,要“为提高生活质量而设计”。叶萍提倡法国式的“溶化在生活中的平民化的设计。”

(二)使课堂创作与社会相结合。

“设计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要求学生深入社会,了解人民的需要,使学生深入生活的教育方式会使人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人民需要有较强的感受力,而不是冷漠的,这是设计创作的不竭源泉。在市场经济社会,艺术设计主要是通过设计的产品为大众服务,因此,为商业需要、消费者需要或为公益需要而设计与为人民服务是一致的。课堂创作走向市场、社会,可以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人们的现实问题来促进学生设计水平的提升;可以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他律意识,深入体会艺术设计的宗旨,是设计走向社会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演习。

五、从科技经济崇拜到以人为本的设计走向。

(一)科技经济时代与人的存在状态。

我们处在一个科技物化的时代,科技不但实现了对环境自然的深度征服,同时又以其强大的改造力量侵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占据着我们的思维,促使着人们对科技的崇拜;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又处于强大的经济网络的笼罩下,消费主义盛行,人类处在一个被商业竞争的魔力所驱使,把不断刺激消费欲望作为核心任务的经济社会,增长着对经济和消费的崇拜。由于这种科技经济崇拜,使自然环境受到了甚至是不可恢复的破坏,人可能在最根本的意义上失去自己的家园;由于这种崇拜,使人对科技经济的掌握变成了科技经济对人的控制,人附属于科技和经济,人的本性受到严重压抑;由于这种崇拜,使人类偏离了生活本质的轨道。

(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这样一个尊崇科技经济的时代,人类自身和生活于其中的自然变得如此渺小,“以人为本”是科技经济时代人们反观自身困境发出的人性呐喊,“设计最应该以人为本,一切设计都应该为人,以人为目的,为人民服务。简言之即艺术设计应更多关注人类生活于其中的自然,关注人类的生存方式,反映人性需求和提供精神滋养。最近赵农针对设计领域一味追求“包装”和“个人风格”、“经济利益”的现象提出,“我们的设计应该关怀大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应该以高质量的产品设计体现对人的本质关怀。”反对“盲目追求高成本高投入,却忽略了人的生存利益需要,人的意义被压缩到最小”的设计。鲁晓波教授指出今天的人类面临大量问题,如核威胁、生态环境破坏、资源耗竭、人口膨胀、贫富悬殊加大、战争威胁、公德缺失等,提出“人类已临险象环生的困境。要走出困境,需要新的文化选择。设计应该在新的文化建设中发挥其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应该摈弃掠夺自然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扬弃以人为中心的‘反自然’设计观,;应该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切实解决和前瞻把握,引领人类回到原点,重塑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是对人类负责,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重要诠释。艺术设计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并对其进行人文精神、人文情怀的熏陶,才能保证我们的艺术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境界。

药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论文

中医历来比较重视宏观和整体的观察,缺少对微观结构和各种代谢方面的研究,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把传统的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中医现代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现代中医进行科学研究需要的是既要掌握传统的中医研究方法,更要对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有所了解和掌握,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开设《中医综合实验》课程,对中医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具有中医药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都有莫大的益处。

《中医综合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独立、综合运用多种实验方法和技术开展中医理论实验教学和中医课题研究的能力。通过《中医综合实验》课程教学过程的实施,使学生学习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医学研究的探索者。将达到以下目的:。

(1)有助于加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巩固,增强感性认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3)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对科学研究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等。

药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论文

论文提要:阐述在中医院校开展中医综合实验教学的意义、目的,以及如何构建的一些设想。认为中医药教育必须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开展中医综合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十分重要的手段,是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医药高等教育理应如此。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医药教育必须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除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临床实践技能的学习外,还应当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而开展中医综合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十分重要的手段,它将成为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药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论文

配合中医相关课程开展中医理论的实验教学,例如:中医诊断四诊客观化教学实验(舌的微循环观察、舌苔脱落细胞学检查,脉图描记和分析等),中医温病学相关实验(营分证病理造模实验等)以及中医基础、方剂、伤寒等方面的诸多实验,均可由各教研室依据自身学科特点提出实验教学计划,由中医综合实验室具体实施完成,以加强学生对中医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巩固,提高教学质量。

建议首先在我院研究生《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中,除讲授理论外,给实验课一定学时,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实施完成一个小型课题,包括选题、课题设计、实验准备、实验实施、指标测定(含生化、病理、分子生物学、生理等)、统计数据、分析讨论、撰写研究报告等,选题范围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选择,充分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组织小组、班级讨论,教师评讲,通过这一过程的完成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对科学研究的学习兴趣。为保证实验课题的成功及在短期时间内完成教学实验,最后实施的教学课题仍然由教师确定,选择易实施、模型稳定、指标测定可操作、反复验证了的中医小型课题让学生自己完成,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地运用多种实验方法研究中医课题能力的目的。在研究生实验教学取得一定经验基础上,也应当对本科生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为研究生培养输送优质生源。同时,适应社会对医学人才高标准的需求。

加强中医综合实验教学理应成为我院当前教学领域改革的重点和主攻方向,中医综合实验教学的实现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在取得学院领导及各教学相关部门重视和支持下,制定中医综合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及大型、精密仪器操作规程等;制定教学实验计划和撰写实验讲义。目前,该实验室可以先构建框架,利用我院已有资源,由中医各教研室主要负责组织教学、设计思路,动物室、药理教研室、形态和功能实验室以及图书馆共同参与实施,人员由以上教研室教师及实验教师兼职组成,待有一定基础后,逐步实现实验用房、设备、人员配套,由专职教师及实验人员组成的独立的综合性实验室,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医综合实验室体系。

中医综合实验室教师和实验人员除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外,必须加强相关学科的学习,其要求教师不但有广博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基于我院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中医综合实验教学首先应当对我院青年教师进行师资培训,加强青年教师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以便更好地开展中医综合实验,为中西医结合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组织学生开展中医综合实验时,应当注意实验过程的可操作性,成功性,简捷性,规范性,反复摸索建立成功的实验教学模式,规范实验操作规程,为保证实验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中医综合实验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把此课程纳人学校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体系,保证教学经费和相关配套设施的投人,建立教学考核制度和师生双方的激励机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迅速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医综合实验教学的开设是当今中医药教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加强中医综合实验教学势在必行。

NaOH与CO2的创新实验设计论文

稳定农资价格,就是对于农民朋友购买农资的第一个保障,不至于花费太多,同时对批发零售各个环节进行调查监控,核定并公示农资销售价格。可以尝试建立农资直销网络,联系化肥生产经营企业实行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将化肥营销网络延伸到乡村,降低农资流通成本,为人们节省资金。

1.2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要加强农资市场的管理,尤其是在备春耕期间和夏播期间,一定要切实做好农资市场管理工作,这就要求各个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主动出击,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给农民朋友营造一个放心购买农资的健康环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缺斤短两、哄抬价格等坑农行为,同时强化物价监管调控,由物价、工商、公安、乡(镇)政府等组成监管调控工作组,准确把握农村市场商品价格,杜绝哄抬物价的行为,适时监管农资价格走势。因此加强农村经济环境监管力度,强化物价监管调控,营造健康放心的农村经济市场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十分重要,不可小视。

2、积极推进农业产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和利用农业信息网络的能力。

现在大多数的农村已经具备了使用网络的条件,因此在网络信息时代,农村发展也要跟上步伐,逐渐优化资源配置。在推进农业产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在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建立网络连接,普及网络知识,让人们逐渐的熟悉网络的使用,走进网络信息时代。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农业科研成果、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传递给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以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流通和消费。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业产业信息建设方面,国家和政府也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可以组织一定的培训。农村环境决定熟悉网络计算机的人才并不是很多,所以应该从基础做起。

3、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农村经济要从多方面考虑。首先,应该培育当地土地流转市场,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土地流转对于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性认识,然后要明确管理机构,规范流转行为,充分发挥村集体在土地流转中的主要作用;其次,要加强农村经济环境监管力度,强化物价监管调控,营造健康放心的农村经济市场,确保农民朋友的利益不受侵害;再次,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和利用农业信息网络的能力,农村经济发展也要与信息时代接轨。

作者:毕明伟单位:大安市四棵树乡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当代艺术设计的状况和进展论文

民间美术是一种劳动人民的艺术,是民间生产者自己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美术实用性的艺术形式,它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种类、精湛的技艺和原有的民族特色,为当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当代艺术设计和民间美术一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两者之间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民间美术是当代艺术设计的源头,给予艺术设计颇多的灵感,当代艺术设计也为民间美术提供了文化艺术的借鉴,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当今社会,只有依赖于传统的民间美术设计的设计风格,才能占有市场大的份额,民间美术的哲学理念和美学底蕴也成为当代艺术设计不可或缺的发展平台,才能设计出最有特色和创新的设计。

(一)民间美术概述。

我国传统文化十分丰富,其中民间美术就是一个蕴藏着艺术设计的宝库。在人类长期的进化历程中,除了形成特定的语言文字之外,特定的民风、民俗、民艺也是凝聚民族成员,形成不同群落的关键因素。在不同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各民族的节日、宗教、仪式、服饰、器具、饮食等都在集中的对比中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有了最典型的形式。使每个民族的人们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民族的特殊气质。民间艺术是一个民族普通劳动群众的审美意识在生活中的结晶,是一个群体在一个特定时期内形成的观念和情绪。而民间美术毫无疑问是民间艺术的一部分。由此看来,民间美术是植根于民间艺术,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广大普通群众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因此民间美术有质朴率真、与生活联系紧密、生命力旺盛等特点。我国的民间美术分布范围广泛,所包含内容五花八门。在代代的传承和发扬中,潜移默化地使广大人民群众耳濡目染、心领神会,最终和自己的血液融为一体。我国民间美术风格迥异,种类繁多,其中不乏许多具有原生状态艺术魅力的艺术品,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功能和风格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

随着工商业高度发展而派生出来的艺术形象设计被称为现代艺术设计,也有人称之为工业设计。它是通过形象的标志性、时尚性、美观性等特点将现代审美意识扩展到工业产品中,以增进商品的流通,是工业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具体来讲,所谓的现代艺术设计就是利用具有冲击力的形象语言为商品代言,使之成为人们脑海里标志牲的记忆,从而开启人们的消费欲念,影响物质生活。现代艺术设计所囊括的内容是十分广阔的,例如,城市的规划,楼房的设计,家用电器的生产,衣着鞋帽的制作,食品的包装等。人们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一样都离不开它,现代艺术设计已经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在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经济在不断发展,艺术理念也在不断地深化,当代艺术设计的繁荣给了我们许多美的享受,其旺盛的活力成为当代文明的表现形式之一。作为当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艺术设计一出现便蔓延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新的材料等给了我们一个新的生活体验。虽然当代艺术设计已经有了飞跃的发展,但是仍旧存在许多尴尬问题。从艺术设计的历程来看,当代设计理念大部分是采用别国的模式,中国特色的设计思想还没有形成。由于当代设计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因此寻找和确立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设计理念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如何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获得认同,如何在保持和世界文化相关联的基础上保持中国自己的特色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以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的文化资料来进行当代艺术的设计是当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当代的一些设计已经融入了民间美术的一些元素,例如,著名的香山饭店就借鉴了江南水乡的一些美术的元素,青砖、黛瓦、粉墙都给当代的这个设计添设了传统文化情愫。世界级的一些设计大师也不断地把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应用到设计作品中。历史上的每个时期都给设计一定的灵感,作为拥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民间美术是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三、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当今国际化和经济化的不断发展中,具有经济需求的产品才能获得其应有的价值,由于民间美术虽然具有极强的民间特色,但是局限性也很强,无法适应当代社会人民不断变化的需求。因此充分了解二者的关系具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能够使得二者更好地相辅相成。

中国民间美术拥有五千年的久远历史,而且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民特有的美术表达和思维方式,同时也提供给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灵感和设计元素的源头。古老的中国美术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沉淀了深厚的传统民间技术的稳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素养,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全球观念不断加强,传统的民间美术已经满足不了当代的社会需求,毕竟传统的民间美术存在一定的时代和发展空间局限性。如果民间美术想要继续把其根本传承下去,就需要和当代艺术设计理念融合在一起,或者是当代艺术设计在拥有悠久社会结构的民间美术这一有利优势下,找出民间美术能够与现代艺术融合的元素,使得民间传统美术焕发新的生命,同时也能得到我国民间社会的认可,创造出更多的文化、社会基础。民间美术表达着我国劳动者的信仰、道德和希望观念,这些不管经过多少时代的洗礼都一样有其存在的意义,因此将民间美术中的部分元素与时代的气息和先进的技术设计等结合,必定能够创作、创造出新的时代艺术感,增强其当代设计创作的卖点。

高科技、先进材料的当代艺术设计能够充分地与民间美术的造物思维和审美情感等艺术精华相融合,并最终真正表达出当代艺术设计理念需要具有很高的民间美术造诣和充实的当代艺术设计知识。这个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表现出民间美术创造和传承了民间文化的根髓。当代艺术设计主要提倡“自然回归”和“全球化”,在不断追寻一种简单、朴素、自然的艺术和材料境界。民间美术在表现艺术上使用的是自然的材料,保持着质朴、自然的美术表现手法和艺术气质,这正是当代艺术设计的追求。但是民间美术在其他方面的表现手法却无法满足国际化经济发展需求和当代美术设计的时代性融合,无法使其融入我国和国际各国的生活环节。

当代艺术设计是民间美术能够得到进一步发扬和创新的沃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民间美术只有创新,否则难逃消失的后果。在艺术设计多元化、国家化的今天,简单地、单纯地崇尚民间美术已经变成一种怀旧和盲目的认同。从艺术设计的角度看,应该将民间美术的特有精神和元素融合在当代设计中,使其焕发新的生命,使得民间美术更具时代感。很多当代人虽然得到了科技信息的物质文明,但是仍然向往民间文化的浓郁民间气息,这也就是民族文化情感和民间精神的载体,也正是人力永不停止地创造出具有民间美术的时代升华性的艺术品。例如,当代包装立体造型中,沿用了“圆”这个传统造型模式,“岁岁团圆酒”,通过三角酒瓶的不断拼接,形成了完美的“圆”,主要带给消费者美酒佳肴,品味亲情、友情、团圆、幸福、人生、成功,充分地与消费者产生共鸣。

(四)民间美术社会结构坚固,当代艺术设计色彩运用灵活。

民间美术的色彩在民间世代相传并历经悠久历史,蕴涵着中华最基本的民族文化内涵,最终获得了很坚固的社会文化结构。这个对于当代艺术设计的创意、创造来说,无疑是一种启迪。我国设计师既要走向世界又要通过这让世界认识中国,因此我们要多用当代的色彩多元化、多样化、先进化来发扬传统民间美术的精髓。当今的艺术设计师追求色彩来表达设计理念,使其表达意义更丰富,同时也能闪现出灿烂浓厚的东方民族韵味,在“个性纷呈”的国际化社会中找到当代艺术设计发展的方向和色彩的丰富性,使其更国际化和具有时代性。艺术设计的色彩运用较为灵活,与民间美术相比,缺乏坚固的结构。但是,不管是哪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韵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有几种艺术形式争相斗艳。但是最终的趋势却都是要有不同的色彩并存而止。

四、结语。

民间美术涵盖了中国传统审美哲学的理念和中国悠久的历史底蕴,是当代艺术设计一个不可或缺的瑰宝,引导着我国当代艺术设计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民间美术和当代艺术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当代艺术设计离不开中国民间美术赋予的灵感和创意理念,中国民间美术也为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注入了新的血液。具有多元素的文化价值和意义的民间美术应当是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需求。在宏观的角度来看,把握民间美术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特有的民族特色,用新的角度和眼光来审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美术,研究其造型图样,发掘其涵盖的历史文化含义等,并且结合当代艺术设计的理念,设计出新民主的样式,是我国当代艺术设计不断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应当更具有民族风格、融入民族文化,以民间美术为基础不断地发展。

药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论文

药学专业英语对药学学生的就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现行的传统教学方式更侧重知识灌输和讲解,学生对药学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较为薄弱。在对目前药学专业英语的教学情况总结分析后,基于药学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需求的调查情况,就如何从词汇、听、说、读、写全方面提高药学专业英语的实用性教学展开讨论并提出浅见。

学术论文。

相关信息。

等各方面的专业活动[2]。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采用多样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药学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运用能力,增强药学专业英语的实用性成为了迫在眉睫的新要求。

本文将以我校药学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内容的现状和需求调查为基础,针对如何完善和改进药学本科生的专业英语实用性教学做细致探讨。

一、我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校药学专业所开设的药学专业英语课程为专业选修课程,供大二至大四的三个年级学生选修,每学期开课36学时(2个学分),每次选课人数在20人左右,近80%的选课学生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任课教师均有多年海外留学工作经历。该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药学专业词汇、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药学前沿技术、药典及药事管理、国际药学教育、出国留学以及就业前景与技巧等,并结合药学相关课程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细致讲解。成绩的评定采用多元化机制,包括期末考试(60%)和平时成绩(40%)。学生的平时成绩主要来自课堂前的5分钟专业演讲,学生自主选择与药学相关的主题、自主设计内容进行演讲,之后会由任课教师予以简短点评;对课堂上积极参加讨论发言、与教师互动较多的学生予以平时成绩加分。期末考试为开卷模式,主要考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中英文药学专业材料的理解和翻译能力,允许学生使用词典。

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该课程努力做到对药学学生在专业英语词汇的熟练掌握以及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如词汇——讲授药学专业词汇,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药学专业词汇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记忆;读——专业文献阅读方法的介绍侧重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听——部分课程如药学前沿技术、出国留学、就业技巧等内容采用全英语教学;说——课堂前的专业演讲,部分需要纠正的发音问题;写——专业文献的写作指导以及对专业内容的翻译训练。

然而,由于目前课堂的教学方式仍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活动属于知识灌输型,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也仅仅是知识而已,理论性较强,却未能较好地实现学生对药学专业英语的活学活用,实用性较弱。因此,以提高药学专业英语的实用性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亟待开发和实施。

除此以外,我校药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其他各门专业课程时,均有接触到专业英语的机会。学院要求每一门课程考试用英语出题的比重必须超过15%;任课教师在课堂上也会在相关知识点后标注英语注释。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有效呢?通过调查显示,仅有20%的药学学生认为该方法可以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专业英语,较为有效;65%的学生认为该方法可以帮助记忆一些词汇,但是并不系统;15%的学生表示这样的教学方法专业性不强,并未起到应有的帮助和效果。

二、我校药学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需求调查。

作为教学的主体对象,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期望及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针对目前课程所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和完善。为此,笔者对我校药学专业学生针对药学英语的学习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13份,涵盖了大一至大四的药学学生。

我校药学专业学生本科毕业后约30%的选择出国留学深造,30%的选择在国内攻读研究生,剩下的学生中有相当大的比例都会进入国际知名药企从事相关工作。参与调查的学生中超过80%的认为专业英语会在其日后的学习工作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从专业英语的学习目标上,超过67%的学生认同应当是在词汇掌握以及听、说、读、写中全面开展药学专业英语的学习。

结合目前我校药学专业英语所教授的内容,笔者对药学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素材进行了调查和统计。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否选修过药学专业英语,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容青睐程度都颇为一致,按其顺序依次为:医药专业英语词汇、学术文献检索、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药学专业留学就业、药学专业知识、药物研发等。同时,调查显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更受学生的欢迎,尤其是增强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度的教学方式广被学生所推崇。当学生们被问到“怎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学习药学专业英语”时,超过70%的学生选择了文献阅读讲解,4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课堂讨论、演讲、团队作业、讲授等各种教学方式。

对照药学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的认知与需求,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显然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充分利用本课程的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参与本次调查的大一学生中,超过90%的学生表示会考虑选修药学专业英语这门课程。为此,如何进一步设计和完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更好地满足药学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实用性需求,成为了课程设计者面临的严峻挑战。

对药学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目标与要求的调查,提示我们对于现今的药学专业英语教学应当面向学生所要求的实用性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用性教学的主导思想是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应突出学习者的参与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师作用的指导性和教学方式的实践性[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采用“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型教学讲授课程,不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体会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同时,英语本身作为语言工具,就是需要通过不断练习以达到逐渐熟练的程度,这就要求在药学专业英语的教学中也应注重将课堂内有限的'教学时间充分延展到无限的课堂外,使课程突破学时少的局限性,增加和巩固学生学习相关内容和方法的应用频率,使学生活学活用。因此,就如何充分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从词汇、听、说、读、写等全方面地提高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质量和实用性,笔者提出以下设想。

1.词汇。药学专业词汇大多源自于拉丁语与希腊语,根据其构词的规律性,大多可由词根、前缀、后缀组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词根与词缀进行着重记忆。其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能够通过剖析词根和词缀来推断相关专业生词,这样学生所能记忆的就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所学到的词汇,而更多地可以将此技能扩展到今后可能面临的文献阅读的专业知识理解上。此外,专业英语具有其特殊性,在普通英语中常见的词汇,在专业的药学领域中会有其特定的对应术语或两栖词汇,如“administration”一词,在不同药学学科分支中意义也不同,其在药理学中常表示“给药、服药”,而在药事管理领域常注解为“行政管理”;又如“positivecontrol”这一短语,在药学实验中应为“阳性对照”,而学生经常会译为“正性控制”。这些专用术语都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着重指出,尤其是可以结合文献阅读精讲部分专业词汇,使学生在特殊语境中领悟词汇在专业英语中的特指意思。除了在课堂以讲授的方式教授词汇以外,还可以将《英汉/汉英药学词汇手册》等专业英语词汇手册推荐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使用。

2.听。在现有的基础上,可继续采用如药学出国留学及职业规划、药学前沿技术等内容的全英文授课。这些内容在语言上的特点是带有部分专业英语,但也有很多普通英语的元素,这可以使得学生比较容易听懂和接受。且这些内容对本科学生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方向及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都有很大的帮助。不少学生就是在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对未来有了进一步的目标和计划——毕业后选择就业的学生从此获得相关就业信息,选择继续深造的同学能仔细思考读研的专攻方向。此外,对于特别专业的学习内容,可以考虑使用与药学专业知识相关的原版视频、音频,如药理学的抗心律失常药的介绍,可播放一段4~5分钟的英语短片,在反复播放后,教师对其中所出现的生词、专业词进行精讲,然后再播放。这个过程可以使得学生体会精讲前后的区别,尤其是讲解后的重复播放,对学生理解内容和学习专业词汇、提高专业英语听力水平都有很大帮助,同时还应多鼓励学生有选择性地参加自己所感兴趣的国际学术讲座或报告,将课堂的专业英语学习拓展到日常生活学习中。

3.说。“哑巴英语”的问题在日常英语使用中是大多数人面临的尴尬景象,而在专业英语中显得尤为突出。然而在实际的国际学术交流中,能够用流利而专业的英语表达又显得格外重要。不少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往往就是因为蹩脚的英语口语,在各类国际会议上因为无法完整和自如地展示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而吃了很大的亏。为此,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发音纠正和演讲技巧的训练。应当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坚持每次课堂上让学生轮流进行演讲,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发音进行纠正,并通过演讲中设计交流互动增强其他学生的参与感。除了纠正发音外,也应适当添加演讲仪态、语速、眼神交流等实用的技巧,鼓励学生自如地将专业英语说起来。同时,还应增加课堂讨论的环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就某一个药学问题或某一篇文献用英语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推选小组代表进行发言。这样的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4],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又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得到训练和提高,还可以使学生与学习伙伴在合作中实现任务目标。

相关信息。

的阅读水平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需要针对本科生阅读水平和特点进行课程设计。首先可采用《science》或《nature》等周刊中与生物医药相关的科普文章或科学新闻作为入门专业阅读素材,这些文章的语言较为平实,相比专业论文而言使学生更容易读懂。在此基础上,可逐渐加强学生对专业文献摘要的阅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来自药学不同分支领域的专业文献进行精读,从段落、句子、词汇由粗到细地逐一进行讲解和剖析,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教会学生正确地阅读药学专业文献并养成良好的专业文献阅读习惯,但整个过程对帮助学生掌握词汇、阅读文献、学习写作都具有实用的价值。

英语论文。

相关信息。

的写作格式及要求,为学生使用英语写作并发表专业论文打下基础。此部分在课堂中主要以讲授的形式教授,但是还应注重课后的写作练习,通过练习纠正学生在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和不足。可采用类似于纠正发音的方式,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逐词逐句的点评和更正。这样及时的反馈更有利于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专业英语书写,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再将作业作为“差事”,而是作为真正能学习和进步的载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听说训练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发音进行纠正,也可以在学生演讲完毕后对其演讲内容、构思及仪态等各方面进行点评。又如在写作练习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写作加以点评并予以修改。根据班级的人数情况,可以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地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帮助学生指出错误和不足,这对学生正确掌握和使用专业英语的各项技能裨益良多。

最后,在课程考核形式上,也应该以实用性为导向。专业英语虽然是一门选修课程,却是一门可终身学习的课程,其重要意义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考察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课程的设计本身就希望学生能主动、轻松地学习。由于每个学生本身的英语基础有较大的差距,在评分上就应该考虑结合小班教学的优势,针对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后所取得的进步进行等级评定,可采取平时成绩结合期末考试的形式给出总评,而且可适当加大平时成绩占总评的比例,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期末负担,而更侧重于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平时成绩的评定主要以课堂演讲、讨论表现、课后阅读、写作翻译等练习为主,可适当加大其占总评的比例;期末考试以笔试为主,题型可以包括听写、中英互译、专业短文写作等。这样,成绩的评定范围涵盖了药学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词汇等各项内容,能较为完整地体现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结合目前学生对药学专业英语的实际需求,笔者此处所提出的提高药学专业英语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综合考虑了课程的教学特点,以期全面地提高药学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固然,其教学效果还需要通过实践而体现,课程设置也将不断地优化和完善。但是在教学手段和内容上加强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以及专业知识的主观能动性,甚至还能提升学生在今后毕业时面临的就业和升学的竞争力,并且从中终身获益。

药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论文

本文结合药学相关研究方向,从教学步骤、教学形式和考核方法三方面对药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教学改革实践。

综合设计性实验是一种由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主题和条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的实验[1]。

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

设计型实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能进一步体现,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

可以预计,在将来的实验建设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必将加大。

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甚至自行安排时间,进行多学科综合设计性实验将会成为以素质教育为本的新型教学方式[3]。

1药学实验的现状。

当前药学教育重视理论课程的教学,而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

实验是研究的灵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源泉,更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理论知识的教学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操作。

但是,长久以来,实验课没有得到学生和教师的足够重视。

学生努力读书只为了能够通过理论考试,而实验操作的优劣无关学位和成绩。

做实验对学生似乎就是照方抓药,所以,这就使得实验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事实上,实验教学环节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纽带,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知识的创新有相当重要的作用[4]。

当前的药学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设计性实验项目较少。

对不同学科学生缺乏针对性,学科单一。

并且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设计性实验已被多届学生做过或是随着学科研究的深入而过时,设计性实验又回到了照方抓药的老路上去了。

目前设计性实验较难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与验证性实验相比,教学成本较高,花费教师的精力也较多。

故设计性实验的发展也受到一定影响,教师也不乐于开展设计性实验。

2.1教学步骤。

教师提前几周给学生布置设计实验的题目,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行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出实验方案,其中包括实验原理、仪器、药品和实验步骤等,要求他们利用图书馆及internet网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然后筛选、归纳,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前提交初步的设计报告并列出参考文献。

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1.2讲评与讨论,确定设计路线。

教师在仔细审阅学生的设计报告后,要在课堂上做一个讲评。

讲评时注意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安全性。

实验原理、操作程序必须与化学理论和实验规则相一致。

大多数实验方案,在不违背此项原则的前提下都应给予肯定,尤其对那些设计思路清晰、细节完备或有建设性的方案要给予高度评价。

对于不同实验方法,可提示各自的利弊,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学生所设计的实验方法要切实可行,选用的实验药品、仪器、设备应在学校实验室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否则应引导学生选用一些有同等效果的替代药品。

实验设计要尽量避免有毒药品和有危险性的操作,告诫学生安全绿色是进行一切化学实验的首要条件[5]。

教师讲评后进行课堂讨论。

可请设计有特色的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思想,也可大家自由讨论,畅所欲言。

通过这样的形式用一个人的灵感启发集体的智慧。

2.1.3实验操作。

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开始实验,根据实验中出现的情况去补充、修正自己的设计方案。

2.1.4总结。

根据实验情况,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和技巧心得进行交流,并写出总结报告。

2.2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方面改变以往由教师主讲,学生“照单抓药”的教学模式,改为启发式、开放式综合性自主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科技和药学事业的发展,药学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越来越深入。

但是传统的药学实验教学内容多为理论教学的验证或孤立的单元操作;教学方法多是指导教师详细讲解,学生“照单抓药”;在学科角度上,长期以来一直是各自为政,本学科以外的其他药学知识涉及深度和广度不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体现出系统性和连贯性。

在本次教改实践中并非单一学科的实验,而是至力于开展药剂、药物分析、药理、药物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实验。

学生在药物化学实验室合成的药物,将会进入药剂实验室配制成各种剂型,然后将该制剂用于药理实验,而药物分析实验则至力于监控原料药、成品的质量。

在多学科的`综合实验中,学生能够完整地了解到药品的生产和质量监测流程。

2.2.2开放式的实验平台。

在本次教改实践中,各实验室随时向学生开放。

学生保管实验室的钥匙,根据自己的课程时间,自主安排实验进度,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工进入不同实验室负责不同实验环节。

人才并非可以通过统一的流水线被生产出来,死板的统一模式是素质教育的障碍。

给学生多一点自主,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同时,学生自主负责实验室的安全、卫生和研究进度,这种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有帮助。

2.2.3团队合作。

独立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二者并不矛盾。

在综合实验中,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调可以使实验顺利进行,提高效率。

通过这样的实验对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教育,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2.3考核方法。

设计性实验的考核我们主要贯穿这样一个原则:淡化结果,注重过程。

与以往重视测定结果的精确性,并主要以此来评价学生成绩的做法不同,对于设计性实验我们更重视学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出,而测定结果只作为考核的次要因素。

学生在设计方案中是否有独到新颖的想法,整个实验思路逻辑是否清楚,实验过程是细节严密还是顾此失彼,整个实验报告书写是否规范,结果是否可信等都是评定设计实验成绩的重要因素。

考核中要充分鼓励和肯定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敢于挑战、主动学习、大胆创新的精神,及由此带来的思维水平和实践水平的全面提高。

3结束语。

综合设计性实验打破了传统由实验教师确定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学生被动接受并实验的实验教学模式以及单一的(下转第58页)(上接第14页)学科限制,由学生结合各学科自己选择和设计实验,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探索热情,强化实验创新意识,增加学生对新知识新思想的渴求,推动科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对高校素质教育模式的建设有积极的意义[6]。

所进行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涉及范围广,所研究内容涉及天然药物化学、质量标准建立、结构解析、药物代谢、药剂等多方面。

让学生在学习基础性、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学以致用,亲自设计一个实验,从一个操作者变成一个设计者。

设计方案的实施过程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过程,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要分析、思考、判断,并反复实践才能解决,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庆松,孙林,侯燕芝.浅谈综合设计性实验在医学生物学教育中的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7(2):37.

[2]殷秀慧,朱团.设计性实验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科技资讯,(1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