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先锋会脱贫攻坚心得体会(模板15篇)

小编: 薇儿

党员心得体会是一种宝贵的资料,对于其他党员和组织的学习和参考具有重要意义。党员心得体会: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影响身边人

党员脱贫攻坚大会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数以千万计的贫困群众成功走出了贫困,实现了人生的新飞跃。作为共产党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参与其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力量。近日,我参加了党员脱贫攻坚大会,受到了深刻的启发与教育。在大会上,我深刻认识到扶贫事业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并收获了许多新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脱贫攻坚是一场政治任务。大会上,几位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讲述了他们的扶贫经历和感悟,让我深受触动。他们始终把脱贫攻坚与党的伟大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融入到扶贫工作之中。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扶贫事业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更是我们党的一项庄严承诺,是对我们党执政合法性的一种检验。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时刻铭记党的宗旨,将其付诸于行动,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我们要增强脱贫攻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大会中,街道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我们辖区的扶贫工作,同时展示了一系列的数据和案例。通过这些数据,我深切感受到中国扶贫工作的不平凡成就,也深感中国仍面临的深度贫困问题。在座的党员都被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纷纷表示将用实际行动去落实脱贫攻坚的重要决策,将自己奋斗的方向与国家脱贫攻坚战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始终保持脱贫攻坚的高度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三,我们要注重基层的力量和扶贫工作的具体实践。大会上,一位师傅级扶贫干部讲述了他在山区村落工作的经验。他用感人的事例告诉我们,扶贫攻坚工作最先要懂农村,要深入了解农户的实际生产情况、生活状态和心态,真正站在农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他还强调了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他们通过帮助农户发展产业,提高技能,开展文化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增强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通过这位扶贫干部的发言,我意识到要确保扶贫工作的切实有效,我们需要更多的优秀党员到基层一线,走进农户,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为他们提供贴身的帮助和支持。

第四,我们要加强扶贫工作的多方参与和精准施策。大会上,政府部门代表就扶贫工作的政策导向和实施路径进行了阐述。其中,精准扶贫政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一扶贫模式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贫困程度、不同贫困原因的差异,因地制宜采取精确有效的扶贫措施。政府代表指出,要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必须各方联动、多策并举,必须有精准的数据支撑,必须有高效的扶贫机构和办事方式。通过了解这些政策,我认识到扶贫攻坚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广大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我们党员要在脱贫攻坚中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更多的人走上致富路。

最后,我们要注重脱贫工作的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脱贫攻坚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长期任务,不能有丝毫松懈。大会上,组织者强调了脱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结束大会之后,我们将组织一系列的培训和学习,确保党员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动力和精神风貌。我们还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政策和举措,加强扶贫工作的前后衔接,确保脱贫攻坚成果能够持久巩固,让每一个贫困群众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

通过党员脱贫攻坚大会,我对脱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坚决执行党的决策和部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用积极的态度和实际行动投身到脱贫攻坚事业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年,让人回味、让人难忘,主因是脱贫攻坚第一年,为确保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大家在曲折和反复中前行,不敢懈怠、全力以赴,是辛苦的一年,最有意义的一年。除了做规划、填报表、宣政策、促进度以外,还要面对贫困户与非贫困、干部与群众的矛盾。有恼骚、有抱怨,更多的是理性思考,力争理顺一些思路、固化一些方法,确保来年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在当好“八大员”切实做好“九件事”基础之上,作为第一书记需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把握政治导向,还须在基层定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有的放矢开展自己的工作。首先在基层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接受基层党委政府监督管理,与基层政府建立好融洽关系,再次与村两委一班人协同作战,选准自己的位置,处理好村班子人员的关系。我们来村进行帮扶指导,还要顾忌村民对村主要干部的感受和看法,化解不利因素,平衡各方的力量,不与村主要干部抢风头,清清爽爽做人、兢兢业业做事,达到帮办不包办、补台不拆台,争做锦上添花之效果。

强化素质培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君欲事其事、必利其器”,作为选派单位的帮扶代表,第一书记的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不但基层工作经历丰富还要年轻同志,才能更好的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当然还可以在实践中去学习、在基层中去锻炼,练就成熟的品质、过硬的服务能力。第一书记的专业知识、扶贫政策、理论素养是通过培训才能得以提升,在各个部门(行业)组织培训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第一书记在驻村帮扶、扶贫帮扶、政策导向的培训至关重要,只有时常处于学习状态,潜心研习、不骄不躁,才能提升认知水平、思想境界,通过在基层的历练,最终成为一名践行服务基层的合格人才,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中坚力量。

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后备人才。

上级的惠民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基层干部是执行者,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根基,是政策落地的关键。随着政治环境改变,新常态的形成,基层干部的文化水平、能力素质、务实担当亟待加强,没有基层班子队伍的建设,就没有政策的有效执行,村民的利益落地更无从谈起,只有建设好一支能贯彻落实政策的队伍、培养切实为民服务情怀,适应新常态的基层干部,扶贫工作才不会拖后腿,扶贫成效才会明显。通过制定并完善《村级后备干部三年发展计划》、《提升基层干部服务能力方案》,吸引创新创业人士到班子中来,讲清基层干部发展空间及政策优势,强化新鲜血液的储备,培养年轻后备干部,优化队伍建设,建强基层组织,打造一支永不撤离的扶贫队伍,确保党在基层的坚强堡垒作用。

切实为民服务,打通村民“最后一公里”

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代办服务,坚持便民利民原则。让“等群众上门”变成“送服务上门”,“群众跑”变成“干部跑”、“多次办”为“一次办”,倾力解决村民“办事难、难办事”问题。鼓励村社干部主动前往帮助困难户家书写申请、代理办理生猪理赔、小额信贷、门诊报费事宜,询问村民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帮助的事宜,随着服务工作的推进,跟踪落实为民代办服务,完善相关机制,培养基层干部的为民服务情怀,形成良好的为民帮民氛围。

很多时候,村民希望被关注,小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或者关心。比如,村里土地占用事宜,一直没有能解决,刚去的时候村民闹得不可开交,通过多次调查、给予解释、相互沟通,他们的怨气消了,相反,能站在我们的立场思考问题!借助农村电商平台,帮助村民销售多余的农产品,解决农村土特产品难销售,实现村民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重要的是能帮助村民在网上购买的产品。

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要想致富首先修路”,体现了基础条件的至关重要性。老百姓关心的是道路、安全饮水、病塘整治、电力改造,只有做了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能让人信服,也是最能体验到的明显效果。对标“双七有”,村内的许多建设项目,几年努力皆是徒劳奔波,如今通过政策倾斜和帮扶单位的协调,全村的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了彻底的改善,电力、道路、卫生室、文化室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改造,村通“宽带网络和广播电视”已经实现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切实让无房屋、危旧房户住上了安全的好房子,以“敢叫日月换天地”的气势,抓村内环境建设。

多方创新创造,拓展发展新路径。

在“引进来”时更注重“走出去”,积极带领本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走进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拓展村民的视野,激发创新创造的动力,借助产业发展资金,科学规划本村增收产业,积极做大传统产业、大胆引进特色产业。只有村民观念变化,产业才能引进,村民增收才有希望,村民的日子才会好起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积极盘活村内的撂荒土地,鼓励村民流转租赁村内的集体资产,开发挖掘本村固有资源,激活村内的集体经济,整理联合相关领域的资产管理公司、农业农头企业,探索长效、科学的利益机制,确保集体经济增收。

借助订单农业,成立农业合作社,采用“村委、龙头企业领办”模式,创新启动村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开展无职党员定岗定责活动和党员志愿参加服务活动;通过建立村级微信公众号、微信交流群、qq群、手机短信等方式,加强与在外务工人员及党员的沟通联系。

提升治理水平,建设美丽新村。

发挥村公示栏、阅览室、远程教育暨农民夜校平台作用,改变村民的观念和习惯,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四好新村、环境优美村、法制新村”建设中来。积极探索依法治村新机制、新模式,推行法治新村建设,设立学法讲堂,成立“和为贵”调解室,邀请司法、人社、纪律检查等部门进行法治宣讲,提升村民的法制意识,强化道理内化约束力,引导村民集中学法、严格守法、遇事用法好习惯;坚持以“党建带党风,党风树民风,民风促村风”发展思路,内抓党员干部战斗力,外树干部形象,建设良好的村风民风环境;制定村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和村级治理水平相关制度,适时进院坝入农家进行宣讲,定期开展村民文艺表演活动,鼓励村民借书阅览,培养村民的好习惯、好风气,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脱贫攻坚党员心得体会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描绘了一个宏伟蓝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我积极参与脱贫攻坚行动,亲身感受到了党的政策和工作的巨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脱贫攻坚需要党员们身体力行。作为党员,我们要带头走进贫困地区,亲自了解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尽管贫困地区的环境条件常常艰苦,但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得以了解贫困地区的问题根源,并向上级汇报,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推动城乡居民脱贫中,党员们要亲自帮助他们培训技能、暖心解决困难、宣传有关政策,帮助他们掌握自谋生计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其次,脱贫攻坚需要提高党员的工作能力。脱贫攻坚工作既需要党员具备广泛的知识面,也需要他们熟悉多种工作技能。作为党员,我们要深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不断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只有在全面了解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在脱贫攻坚战中胜任自己的工作。在实践中,我们要大力发展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贫困地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同时,党员们要学会与各方面人士合作,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推动脱贫攻坚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脱贫攻坚需要党员用心倾听贫困群众的声音。贫困地区由于缺乏资源,常常面临各种困境。因此,我们要与广大群众保持紧密联系,了解他们真实的需求,及时解决他们的关切和急需。通过组织举办座谈会、走访等形式,我们可以听取贫困群众的各种建议和想法,并及时向上级和相关部门反映,以求得更好的解决方案。通过与贫困群众的深入交流,我们也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帮助他们自觉脱贫致富。

第四,脱贫攻坚需要党员保持良好的心态。脱贫攻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常常伴随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党员们要坚定信心,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我们要相信党中央的决策是正确的,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同时,党员们要时刻保持谦虚、务实的工作风格,不骄不躁地迎接挑战。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的担当和责任感带动全社会共同奋斗。

最后,脱贫攻坚需要党员们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宣传工作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党员们要以身作则,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贫困地区居民了解国家的政策措施,并指导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政策。同时,党员们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教育,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脱贫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工作,我们能够增强贫困地区居民的信心,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促使他们积极融入社会,发展自己。

总之,脱贫攻坚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事业,需要党员们全力以赴,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我们感受到了党的政策和工作的巨大力量。同时,我们也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员的作用,才能够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小康的实现与否,我们党员始终要牢记使命,奋发努力,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党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字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对脱贫攻坚这场关键“大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冲击,我们要有攻城拔寨的勇气和久久为功的定力,积极应对,以“三力”并行释放脱贫攻坚“和合效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实现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织密基层党建网,强化脱贫攻坚“引领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进行脱贫攻坚,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阶段,要最大限度降低疫情所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结对共建,强化“抓强补弱”作用,以先锋模范为榜样,以力量集结补弱项,在组织共建中打通专业人才向脱贫攻坚一线流动的渠道;要找准城乡统筹“发力点”,推动有利资源“下乡”,加快要素流动,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组织共建,共享资源、共管队伍、共谋发展、共商路线,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优势互补和互帮互助中达到“1+12”的脱贫攻坚成效,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脱贫攻坚中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战斗堡垒作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形成基层党建工作和脱贫摘帽工作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下好改革创新棋,提升脱贫攻坚“驱动力”。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紧扣脱贫主线,依靠改革创新,才能把精准扶贫引向深处,把脱贫举措落到实处。从雨露计划到光伏发电,从蹲点督导到驻村帮扶,从易地搬迁到小额信贷,从基础保障到产业扶贫……一系列紧密联系实际、完善发展思路、着力解决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在因时而动中“滚石上山”,啃下“硬骨头”,以创新手段脱贫攻坚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时俱进、切中要点。面对疫情造成的影响,我们要因势而变、因地制宜、化危为机,创建发展特色产业,将“产业链”规模化,“供应链”数字化,充分运用“互联网+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等战略,推动实现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少跑路”致富,按下“改革创新键”,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

绘制文化气象图,激发脱贫攻坚“内动力”。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精神贫困是导致经济贫困的根源。脱贫攻坚要立足根本,扶贫要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防止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因疫而弱。面对当前形势,可以通过开展线上扶贫宣讲会、线上产业技能比赛和“脱贫致富带头人”网络评选等多样化、全覆盖的文化活动,结合疫情防控,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发挥鼓舞人、凝聚神、增强志的“向心”作用,让文化扶贫带来的新风貌成为村民生活新常态,引领脱贫攻坚新气象,满足贫困乡村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让文化育民、文化励民、文化惠民和文化富民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勇气和信心,弘扬新风尚、传导正能量、提振精气神,树立清风正气,涵养乡风文明,形成文化攻坚之势,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提高党群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脱贫攻坚战曙光在前,更要不停顿、不大意、不放松,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手硬,以组织共建打牢基础,以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以文化扶贫增强后劲,防止因疫致贫、因疫返贫,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脱贫攻坚党员心得体会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3月底,省委省政府发动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利用4,5,6三个月时间,奋力冲刺,同时间赛跑、与贫困较量。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越需要强化党建引领,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坚决夺取最后总攻的全面胜利。

凝聚思想共识,树立必胜信心。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充分利用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方式,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提升脱贫攻坚履职能力,引导党员干部化任务为责任、化压力为动力,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脱贫攻坚战中。要充分利用院坝会、大走访、宣讲培训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传递真情、理顺民心,让贫困群众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坚定脱贫摘帽信心。

坚持尽锐出战,确保打法精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冲刺的关键阶段,必须调精兵遣强将,集中优势兵力投入歼灭战,让一批好干部、好党员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排头兵。兵法讲究“以谋为上,先谋而后动”,面对最后难啃的“硬骨头”,更要确保各项政策精准落实,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确保已脱贫户不返贫,着力补齐“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短板。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以及因病、因灾、因学等问题支出骤增的农户进行动态监测,提前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从源头上抑制新的贫困的产生。

强化责任担当,锤炼过硬作风。“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受疫情影响,有些扶贫项目开工推迟、有些地区种养殖产品滞销、有些贫困群众务工收入减少...面对重重困难,更需要党员干部扛起责任,勇于担当,敢于向身边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亮剑”,积极脱贫攻坚战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以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带领群众抢时间、补损失,如期交上一份高质量的、人民满意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放心答卷。

农村党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用新扶贫。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以白塔畈镇项冲村为例,镇村两级干部白天走访入户,在田间地头、山场茶园等处与贫困户交流,结合实际,与帮扶结对的万盛集团制定养鹅计划、发展光伏扶贫、通过村里种养殖大户带动群众、与石料厂签订协议雇佣具有劳动能的贫困户等切实可行地措施帮扶贫困群众,同时以大病救助、民政救助、雨露计划等方式帮助生病的群众和学生渡过难关,让贫困户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

用没用心和新,群众是有感觉的;被动扶贫和主动帮扶,群众是心知肚明;有没有将工作落在实处,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果会更加巩固,在攻坚战役中会取得绝对的胜利,更加会体现出基层干部的自我价值。

农村党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按照中央和省、市委部署,市红十字会结合工作实际,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机关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助力脱贫攻坚。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市红十字会每名党员干部人手一套学习资料,时刻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同时,召开党员学习会,在会上学原著、悟原理、相互交流学习成果,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市红十字会还前往肥东、肥西、长丰等地的学校、社区、医院进行走访调研,指导基层红十字工作,切实提高工作成效。

“两学一做”,关键在做。市红十字会切实将学习成果融入工作,扎实开展了“博爱庐州”贫困助学、白血病救助、公益书库捐赠、关爱失能老人、博爱送温暖、公益慰问等活动,充分发挥人道助手作用,助力脱贫攻坚。近期,市红十字会结合“5·8”世界红十字日和“5·12”防灾减灾日,开展救助贫困学生活动,传播红十字知识,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此外,还开展了应急救护培训、志愿服务、人道救助、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等各项活动。

通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市红十字会广大党员干部不断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形成了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立场坚定、勤奋扎实的工作态度,为进一步推进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党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字

201_年,让人回味、让人难忘,主因是脱贫攻坚第一年,为确保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大家在曲折和反复中前行,不敢懈怠、全力以赴,是辛苦的一年,最有意义的一年。除了做规划、填报表、宣政策、促进度以外,还要面对贫困户与非贫困、干部与群众的矛盾。有恼骚、有抱怨,更多的是理性思考,力争理顺一些思路、固化一些方法,确保来年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找准自身定位,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在当好“八大员”切实做好“九件事”基础之上,作为第一书记需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把握政治导向,还须在基层定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有的放矢开展自己的工作。首先在基层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接受基层党委政府监督管理,与基层政府建立好融洽关系,再次与村两委一班人协同作战,选准自己的位置,处理好村班子人员的关系。我们来村进行帮扶指导,还要顾忌村民对村主要干部的感受和看法,化解不利因素,平衡各方的力量,不与村主要干部抢风头,清清爽爽做人、兢兢业业做事,达到帮办不包办、补台不拆台,争做锦上添花之效果。

强化素质培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君欲事其事、必利其器”,作为选派单位的帮扶代表,第一书记的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不但基层工作经历丰富还要年轻同志,才能更好的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当然还可以在实践中去学习、在基层中去锻炼,练就成熟的品质、过硬的服务能力。第一书记的专业知识、扶贫政策、理论素养是通过培训才能得以提升,在各个部门(行业)组织培训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第一书记在驻村帮扶、扶贫帮扶、政策导向的培训至关重要,只有时常处于学习状态,潜心研习、不骄不躁,才能提升认知水平、思想境界,通过在基层的历练,最终成为一名践行服务基层的合格人才,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中坚力量。

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后备人才。

上级的惠民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基层干部是执行者,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根基,是政策落地的关键。随着政治环境改变,新常态的形成,基层干部的文化水平、能力素质、务实担当亟待加强,没有基层班子队伍的建设,就没有政策的有效执行,村民的利益落地更无从谈起,只有建设好一支能贯彻落实政策的队伍、培养切实为民服务情怀,适应新常态的基层干部,扶贫工作才不会拖后腿,扶贫成效才会明显。通过制定并完善《村级后备干部三年发展计划》、《提升基层干部服务能力方案》,吸引创新创业人士到班子中来,讲清基层干部发展空间及政策优势,强化新鲜血液的储备,培养年轻后备干部,优化队伍建设,建强基层组织,打造一支永不撤离的扶贫队伍,确保党在基层的坚强堡垒作用。

切实为民服务,打通村民“最后一公里”

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代办服务,坚持便民利民原则。让“等群众上门”变成“送服务上门”,“群众跑”变成“干部跑”、“多次办”为“一次办”,倾力解决村民“办事难、难办事”问题。鼓励村社干部主动前往帮助困难户家书写申请、代理办理生猪理赔、小额信贷、门诊报费事宜,询问村民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帮助的事宜,随着服务工作的推进,跟踪落实为民代办服务,完善相关机制,培养基层干部的为民服务情怀,形成良好的为民帮民氛围。

很多时候,村民希望被关注,小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或者关心。比如,村里土地占用事宜,一直没有能解决,刚去的时候村民闹得不可开交,通过多次调查、给予解释、相互沟通,他们的怨气消了,相反,能站在我们的立场思考问题!借助农村电商平台,帮助村民销售多余的农产品,解决农村土特产品难销售,实现村民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重要的是能帮助村民在网上购买的产品。

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要想致富首先修路”,体现了基础条件的至关重要性。老百姓关心的是道路、安全饮水、病塘整治、电力改造,只有做了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能让人信服,也是最能体验到的明显效果。对标“双七有”,村内的许多建设项目,几年努力皆是徒劳奔波,如今通过政策倾斜和帮扶单位的协调,全村的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了彻底的改善,电力、道路、卫生室、文化室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改造,村通“宽带网络和广播电视”已经实现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切实让无房屋、危旧房户住上了安全的好房子,以“敢叫日月换天地”的气势,抓村内环境建设。

多方创新创造,拓展发展新路径。

在“引进来”时更注重“走出去”,积极带领本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走进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拓展村民的视野,激发创新创造的动力,借助产业发展资金,科学规划本村增收产业,积极做大传统产业、大胆引进特色产业。只有村民观念变化,产业才能引进,村民增收才有希望,村民的日子才会好起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积极盘活村内的撂荒土地,鼓励村民流转租赁村内的集体资产,开发挖掘本村固有资源,激活村内的集体经济,整理联合相关领域的资产管理公司、农业农头企业,探索长效、科学的利益机制,确保集体经济增收。

借助订单农业,成立农业合作社,采用“村委、龙头企业领办”模式,创新启动村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开展无职党员定岗定责活动和党员志愿参加服务活动;通过建立村级微信公众号、微信交流群、qq群、手机短信等方式,加强与在外务工人员及党员的沟通联系。

提升治理水平,建设美丽新村。

发挥村公示栏、阅览室、远程教育暨农民夜校平台作用,改变村民的观念和习惯,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四好新村、环境优美村、法制新村”建设中来。积极探索依法治村新机制、新模式,推行法治新村建设,设立学法讲堂,成立“和为贵”调解室,邀请司法、人社、纪律检查等部门进行法治宣讲,提升村民的法制意识,强化道理内化约束力,引导村民集中学法、严格守法、遇事用法好习惯;坚持以“党建带党风,党风树民风,民风促村风”发展思路,内抓党员干部战斗力,外树干部形象,建设良好的村风民风环境;制定村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和村级治理水平相关制度,适时进院坝入农家进行宣讲,定期开展村民文艺表演活动,鼓励村民借书阅览,培养村民的好习惯、好风气,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脱贫攻坚战的党员心得体会

作为党员,参与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多年来,我深入一线,亲身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刻体会到了这项伟大事业的艰辛与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收获了宝贵的人生经验,也对党的扶贫政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体会到了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也汲取到了前行的力量。

第二段:奋斗目标。

党员在脱贫攻坚战中的首要目标就是摆脱贫困,让每一个贫困家庭都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发现关键是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和增收。通过帮助贫困户发展适合本地条件的产业,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从而逐步实现脱贫目标。同时,通过推动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使脱贫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段:关键措施。

在脱贫攻坚战中,党员的重要任务是贴近实际,找出解决问题的切实措施。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几个关键措施:首先,要重视产业发展,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我积极推动贫困户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农业、养殖等产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业规划,帮助贫困户建立起稳定的收入来源。其次,要侧重教育扶贫。我鼓励贫困家庭重视子女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提供资助和辅导,帮助他们打开通往更好未来的大门。另外,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积极参加村级组织的工作,引导农民群众走上致富路。

脱贫攻坚战是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但同时也是一项充满希望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党员的责任和使命感。作为党员,我们要把自己的目光放在贫困群众身上,时刻关心他们的需求,深入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困境。只有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采取更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同时,我们也要保持谦逊和真诚,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好的帮助。

第五段:展望未来。

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全体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党员,我深深感到了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坚守初心,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脱贫攻坚战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让每一个贫困家庭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党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字

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去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消费扶贫是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今年3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强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我省要培育建设一批消费扶贫平台,通过消费扶贫助力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今年6月30日第十个“广东扶贫济困日”到来之际,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贯彻落实好相关决策部署,紧紧抓住消费扶贫这个重要抓手,以更大的力度和创新举措,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政府、社会、企业和贫困户四方共同发力、形成合力。

消费扶贫的特点就是政府、社会、企业和贫困户四方共同发力、形成合力,通过市场手段,有效打破贫困地区农产品“产、供、销”壁垒,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帮助贫困户增产增收,构建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进而形成一个“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扶贫格局。

广东人民素有从善帮扶的传统。要广泛动员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以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干部职工积极支持、参与消费扶贫,发挥各自优势,履行社会责任,通过“以购代捐”“以购代帮”等形式,引导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菜篮子”基地,进一步扩大对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规模,提高持续消费力。银企配合商务部门开展“提信心、惠民生、促消费”活动,支持发放扶贫消费券、电子消费券,引导社会各界踊跃参与消费扶贫。充分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激发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培养市场竞争意识,大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此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层次的产品消费需求,从而为致富增收带来经济收益。

二、加大力度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消费扶贫与产业扶贫息息相关,发展扶贫产业是实现贫困户脱贫之根本。要立足于广东贫困地区自然环境、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自然条件以及自身优势打造扶贫产业,引导更多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通过产业帮扶提升贫困地区和人口的“造血”能力。

结合我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规划,大力发展种植产业及养殖产业等,坚持“农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帮扶模式,促进产业升级。以农产品加工和农村“双创”为重点,帮助搭建全产业链,打造形成从农户种植到合作社规模化种养殖,再到大型企业深加工,最终供应给平台和销售市场的链条,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积极拓展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大对贫困农户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补贴力度,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扶贫小额信贷发放,适当延长受疫情影响还贷困难贫困户的还款期限。

促进贫困地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引导贫困户开展诸如农副产品认种认养、微田园生产等服务,兴办乡村民宿,打造各具地方特色的旅游服务品牌。结合打造“粤美乡村”旅游品牌,深入挖掘贫困地区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民族手工艺品、传统农耕文化等资源,做好名人故居、古道古树的修复保护工作,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针对粤东粤北贫困山区红色资源丰富的特点,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

三、通过标准化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

消费端的搭建是消费扶贫的一个环节,长期持续的消费有赖于贫困地区农产品和服务提升水平和质量。大力推动绿色消费,必须实现绿色发展,加快贫困地区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体系建设,通过标准化逐步健全生产标准、产品标准和质量可追溯体系,通过在品牌标识、包装设计方面的改进,以贫困地区的生态优势、绿色信誉促进绿色消费。

依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各地市的农技站等,对贫困地区、贫困户进行技术帮扶,把农业技术、社会力量“引进来”,切实推进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全方位提高农民技能,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推动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进入珠三角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增强农产品持续供给的能力。同时,根据各地基础条件和区位环境,引导贫困户实现差异化发展,防止产业、项目同质化恶性竞争。

四、着力拓宽扶贫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和人口,一头连着广阔的消费市场。必须积极探索完善“互联网+线下零售”销售模式,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

线下推广方面,深入实施广东“消费扶贫直通车”工程,将产自贫困地区的优质农产品通过展销的形式,优先推广到机关、部队、学校、企业、社区、园区、商场,帮助农产品开拓市场,实现增值超值。广泛组织各地搭建消费扶贫交易博览会推介平台,设立消费扶贫专馆、专区、专柜及推广快递进村等,为社会各界购买扶贫产品、参与消费扶贫提供便利条件。

线上平台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平台,通过微博、微信、直播、抖音、众筹等形式,减少交易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销售效率,助力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可借助中国社会扶贫网、广东移动岭南优品、东西优选网和阿里巴巴“村淘”、腾讯“为村”等平台,开设精准扶贫优质产品网店,形成稳定的线上销售渠道。借助“农特产品+直播+电商+助农”模式,提高扶贫产品知名度,提升品牌价值。培训提高贫困人口使用网络的能力,为贫困户及村民讲解电商知识,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掌握市场信息,克服抗风险能力弱、容易跟风种养、销售渠道信息不通等问题。

五、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我省贫困地区仍然存在道路交通建设滞后、村容村貌需要改善、贫困户素质亟待提升、脱贫返贫风险高等问题,农产品运不出去、旅游消费引不进来,严重制约消费扶贫的效果。各级政府要加大扶贫财政投入,合理利用扶贫资金,加大珠三角地区通达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扶贫产业生产基地,完善边远山区物流仓储基础设施,铺设流通服务网点。深入实施环境改造工程,改善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让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乡村民俗、传统民歌、传统技艺等重新回到公众视野,发展乡村旅游,满足消费者回归自然、感受田园生活、体验乡村文化的需求。

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乘着实施“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大工程的东风,推动珠三角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让更多的贫困农户学子接受职业教育,提高技能素质。要巩固脱贫成果,健全完善贫困人口监测预警机制,对脱贫贫困户进行动态监测,确保脱贫户不返贫。加强对扶贫企业和贫困群众规范管理、教育,坚持诚信守法、品质为先,严肃查处消费扶贫中的欺诈行为和打着消费扶贫旗号敛财牟利行为,树立良好口碑,形成消费扶贫长期效应。

决胜脱贫攻坚党员心得体会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_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省、市、县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推进我镇脱贫攻坚工作,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三个落实”(落实帮扶对象、落实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项目)和“四个到位”(工作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为抓手,建立健全帮扶到户机制,采取一户一策,实施精准扶贫,确保低收入户如期脱贫。

二、目标任务。

20__年底,全镇实现低收入农户2948户、9314人,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130万元以上;培训劳动力不低于2350人;每名帮扶责任人走访、慰问低收入农户至少3次(1月30日前、3月30日前、9月8日前)。帮扶责任人走访慰问低收入农户时,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或物资帮扶,每户每年不少于300元(含物资折款),每年为结对农户解决1-2个生产生活难题。

三、工作举措。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了确保我镇扶贫工作有效开展,我镇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镇长、相关领导担任,成员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并单独设立了扶贫办,明确专人负责。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责、形成合力,认真落实扶贫帮扶的各项工作。

(二)继续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居委会支部书记、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所有在编在岗职工(含教师、居委会在编干部)为帮扶到户具体责任人,要定期走访慰问低收入农户,提供物资、资金帮扶;仔细研究低收入农户的具体情况,因地施策,因户施策,制定扶贫帮困的具体计划和措施;各结对帮扶责任人,要积极为帮扶对象“找门路、谋发展”,动态掌握帮扶对象的家庭情况,及时调整帮扶方式,实现脱贫对象增收脱贫,做到不脱贫决不脱钩。

(三)加强贫困劳动力培训。针对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的低收入劳动力,采取分类培训。对年纪轻、文化水平高的劳动力采取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以县经济开发区、工业园为依托,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贫困劳动力经技术培训后,就近介绍到园区企业就业,实现脱贫增收;对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的劳动力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做到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家庭至少有一人参加培训。努力实现无就业家庭充分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四)大力发展农业、工业、全民创业等项目,实现项目带动。一是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引进一些能人大户承包土地,带动当地贫困户就业;二是以镇有机稻米种植基地、蒙牛牧业、大楼木材产业带、全民创业园等为依托,成立农机、劳务专业合作社,优先使用当地贫困群众务工,促进脱贫增收;三是鼓励发展“三来一加”等创业项目推进脱贫增收,对有劳动能力,又有创业致富意愿的贫困群众,帮助寻找“三来一加”等创业项目,争取小额贷款,鼓励支持其自主创业;四是就近提供就业岗位推进脱贫增收。以我镇自行投资建设的重点工程、康居示范村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道路管护等项目为载体,就近选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工程建设,帮助其增加收入;对于招录的一些保洁员、道路管护等公益岗位,安排低收入农户家庭成员就业,促进脱贫增收。

(五)定期督查考核。镇扶贫办将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的对各居委会、各单位帮扶工作进行检查,对开展好的居委会、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对帮扶不及时、整改迟缓的予以通报批评,并建议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根据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决心,更高举起改革开放大旗。

在这里用了更高两个字,能够看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决心,并在后续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表明了坚定态度。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个历史节点上,对改革开放的最大致敬,就是创造新的更大奇迹;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书写新的辉煌历史。

二: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心无旁骛推动高质量发展。

纵观中国经济,“定力”二字贯穿始终。保持定力,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判断。有定力,就能沉得住气、稳得住神,不为外界所扰。有定力,就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不计一时得失。这样中国的经济肌体在新陈代谢中充满活力,中国经济巨轮在劈波斩浪中行稳致远。

三: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厚情怀,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总书记的心永远和人民牵动在一起,从吃饱穿暖,到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从强调物质增长到注重公平正义……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不断织就人民幸福线。

四: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使命担当,为伟大事业掌舵领航。

五: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宏阔格局,开辟大国外交新境界。

20__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_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__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眺望新的奋斗征程,一个个重要时间节点,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坐标。我们坚信,沿着100年伟大复兴之路、70年社会主义建设之路、40年改革开放之路接力探索、接续奋斗,一定能够再次写下无愧于历史的答卷。

脱贫攻坚战的党员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入话题,阐述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和当前取得的成就(约200字)。

脱贫攻坚工作是我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过去几年来,我国在脱贫攻坚战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这离不开广大党员的积极参与和付出。作为一名党员,我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战的紧迫性和历史使命,通过参与实践,感受到了脱贫攻坚战的残酷性和艰巨性。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第二段:阐述党员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的示范带头作用(约300字)。

作为党员,我们要率先垂范,做到先行一步,始终以身作则。在脱贫攻坚战中,我积极参与到驻村工作队的工作中,帮助贫困户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善生活条件。我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党的纪律和原则,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同时,还积极发动身边的群众,动员他们共同参与到脱贫攻坚中,形成合力。通过我个人的努力和示范,我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脱贫攻坚中,共同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脱贫攻坚战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其中难度与挑战不可忽视。作为党员,我们不但要面对党的任务和人民的期望,更需要面对贫困户的内心挣扎和不信任。一些贫困户在长期贫困的熏陶下,缺少对外界的信任和希望。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关心,去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困扰,帮助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另外,脱贫攻坚战还需要我们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于一些缺乏生产技术的贫困户,我们需要做好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第四段:强调党员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付出和收获(约200字)。

虽然脱贫攻坚战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对于完成这项历史任务的决心和信心是坚定的。在工作中付出了许多心血和努力。通过与贫困户的交流互动,我深感他们的无私与渴望。在帮助他们逐步走出贫困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希望与温暖,也感受到了内心的成就感和充实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习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并且提升了自身素质和能力。这些收获不仅为我个人成长带来了新的体验,更为党的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脱贫攻坚战是今天中国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更是党员肩负的历史责任。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勇于担当,勇于奉献,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付出,帮助更多的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通过参与脱贫攻坚战,我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我们作为党员的使命。坚守党的原则和纪律,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将是我们在脱贫攻坚战中不断前行的根本力量。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必将全面实现小康,建设富强的中国梦!

党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字

201某年,让人回味、让人难忘,主因是脱贫攻坚第一年,为确保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大家在曲折和反复中前行,不敢懈怠、全力以赴,是辛苦的一年,最有意义的一年。除了做规划、填报表、宣政策、促进度以外,还要面对贫困户与非贫困、干部与群众的矛盾。有恼骚、有抱怨,更多的是理性思考,力争理顺一些思路、固化一些方法,确保来年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找准自身定位,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在当好“八大员”切实做好“九件事”基础之上,作为第一书记需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把握政治导向,还须在基层定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有的放矢开展自己的工作。首先在基层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接受基层党委政府监督管理,与基层政府建立好融洽关系,再次与村两委一班人协同作战,选准自己的位置,处理好村班子人员的关系。我们来村进行帮扶指导,还要顾忌村民对村主要干部的感受和看法,化解不利因素,平衡各方的力量,不与村主要干部抢风头,清清爽爽做人、兢兢业业做事,达到帮办不包办、补台不拆台,争做锦上添花之效果。

强化素质培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君欲事其事、必利其器”,作为选派单位的帮扶代表,第一书记的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不但基层工作经历丰富还要年轻同志,才能更好的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当然还可以在实践中去学习、在基层中去锻炼,练就成熟的品质、过硬的服务能力。第一书记的专业知识、扶贫政策、理论素养是通过培训才能得以提升,在各个部门(行业)组织培训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第一书记在驻村帮扶、扶贫帮扶、政策导向的培训至关重要,只有时常处于学习状态,潜心研习、不骄不躁,才能提升认知水平、思想境界,通过在基层的历练,最终成为一名践行服务基层的合格人才,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中坚力量。

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后备人才。

上级的惠民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基层干部是执行者,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根基,是政策落地的关键。随着政治环境改变,新常态的形成,基层干部的文化水平、能力素质、务实担当亟待加强,没有基层班子队伍的建设,就没有政策的有效执行,村民的利益落地更无从谈起,只有建设好一支能贯彻落实政策的队伍、培养切实为民服务情怀,适应新常态的基层干部,扶贫工作才不会拖后腿,扶贫成效才会明显。通过制定并完善《村级后备干部三年发展计划》、《提升基层干部服务能力方案》,吸引创新创业人士到班子中来,讲清基层干部发展空间及政策优势,强化新鲜血液的储备,培养年轻后备干部,优化队伍建设,建强基层组织,打造一支永不撤离的扶贫队伍,确保党在基层的坚强堡垒作用。

切实为民服务,打通村民“最后一公里”

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代办服务,坚持便民利民原则。让“等群众上门”变成“送服务上门”,“群众跑”变成“干部跑”、“多次办”为“一次办”,倾力解决村民“办事难、难办事”问题。鼓励村社干部主动前往帮助困难户家书写申请、代理办理生猪理赔、小额信贷、门诊报费事宜,询问村民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帮助的事宜,随着服务工作的推进,跟踪落实为民代办服务,完善相关机制,培养基层干部的为民服务情怀,形成良好的为民帮民氛围。

很多时候,村民希望被关注,小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或者关心。比如,村里土地占用事宜,一直没有能解决,刚去的时候村民闹得不可开交,通过多次调查、给予解释、相互沟通,他们的怨气消了,相反,能站在我们的立场思考问题!借助农村电商平台,帮助村民销售多余的农产品,解决农村土特产品难销售,实现村民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重要的是能帮助村民在网上购买的产品。

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要想致富首先修路”,体现了基础条件的至关重要性。老百姓关心的是道路、安全饮水、病塘整治、电力改造,只有做了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能让人信服,也是最能体验到的明显效果。对标“双七有”,村内的许多建设项目,几年努力皆是徒劳奔波,如今通过政策倾斜和帮扶单位的协调,全村的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了彻底的改善,电力、道路、卫生室、文化室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改造,村通“宽带网络和广播电视”已经实现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切实让无房屋、危旧房户住上了安全的好房子,以“敢叫日月换天地”的气势,抓村内环境建设。

多方创新创造,拓展发展新路径。

在“引进来”时更注重“走出去”,积极带领本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走进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拓展村民的视野,激发创新创造的动力,借助产业发展资金,科学规划本村增收产业,积极做大传统产业、大胆引进特色产业。只有村民观念变化,产业才能引进,村民增收才有希望,村民的日子才会好起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积极盘活村内的撂荒土地,鼓励村民流转租赁村内的集体资产,开发挖掘本村固有资源,激活村内的集体经济,整理联合相关领域的资产管理公司、农业农头企业,探索长效、科学的利益机制,确保集体经济增收。

借助订单农业,成立农业合作社,采用“村委、龙头企业领办”模式,创新启动村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开展无职党员定岗定责活动和党员志愿参加服务活动;通过建立村级微信公众号、微信交流群、qq群、手机短信等方式,加强与在外务工人员及党员的沟通联系。

提升治理水平,建设美丽新村。

发挥村公示栏、阅览室、远程教育暨农民夜校平台作用,改变村民的观念和习惯,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四好新村、环境优美村、法制新村”建设中来。积极探索依法治村新机制、新模式,推行法治新村建设,设立学法讲堂,成立“和为贵”调解室,邀请司法、人社、纪律检查等部门进行法治宣讲,提升村民的法制意识,强化道理内化约束力,引导村民集中学法、严格守法、遇事用法好习惯;坚持以“党建带党风,党风树民风,民风促村风”发展思路,内抓党员干部战斗力,外树干部形象,建设良好的村风民风环境;制定村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和村级治理水平相关制度,适时进院坝入农家进行宣讲,定期开展村民文艺表演活动,鼓励村民借书阅览,培养村民的好习惯、好风气,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农村党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x月22日上午,全省脱贫攻坚总结推进会在成都召开。省委书记王东明出席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主持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求。

会上,省委副书记邓小刚宣读省委、省政府《关于表扬脱贫攻坚先进市、县的决定》,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建发宣读省委、省政府《关于表扬20脱贫攻坚五个一驻村帮扶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南部县、江油市、阿坝州、凉山州、成都市党委书记先后作交流发言。

王东明在讲话中代表省委、省政府,向长期奋战在脱贫攻坚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坚定贯彻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头等大事来抓,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坚决有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底的750万减少到272万,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4.3%。成绩来之不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中央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上下扎实工作、奋力拼搏特别是基层一线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的结果,也是省内外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

王东明指出,回顾这几年的历程,我们在推进脱贫攻坚中形成了许多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进一步深化了对做好四川扶贫开发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一是突出思想引领,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统揽全省脱贫攻坚工作。二是突出顶层设计,始终从实际出发确立和完善脱贫攻坚思路部署。三是突出精准要求,始终坚持识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四是突出问题导向,始终聚焦重点难点创造性开展工作。五是突出力量整合,始终注重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六是突出组织保障,始终层层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这些经验弥足珍贵,是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四川的具体化,是全省上下脱贫攻坚实践探索的结晶,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农村党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6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我市组织领导干部参观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和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革命传统教育活动,重温中国工农红军在乌蒙山区开展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和地下党在毕节的活动历程,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接受思想和精神上的再教育,动员全市上下回顾党的光荣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凝聚脱贫攻坚力量,坚定同步小康信心,努力打造试验区改革发展升级版。

市委书记陈志刚,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昌旭,市人大会主任吴安玉,市政协主席宫晓农,市委副书记李建,市委罗建强、周全富、王开俊、文松波、蒋兴勇、尹恒斌、王光友、杨小强,市人大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和党组成员,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市委党校、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参观。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是我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地。展厅里,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生动地记录了红军在黔西北的战斗历史。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重温了战火纷飞年代老一代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陈志刚说,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经常参观红色旧址,接受革命教育。他指出,重温革命历史,学习革命精神,提升思想境界,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领会“忠诚、干净、担当”核心要义。忠诚,就是对党的无限忠心。面对残酷的斗争、长征的艰难和生命的考验,老一辈革命家都敢于抛头颅、洒热血。干净,就是无私。老一辈革命家无论身居何职,衣食住行都简朴,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为官。担当,就是敢作敢当。敢于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贡献,敢于寻求真理、讲真话、办实事。老一辈革命家的这些崇高品质,永远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谱写了厚重的红色历史,铸就了不朽的革命精神。老一辈革命家一心为革命、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高贵品质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使我们的思想一次又一次得到升华,心灵一次又一次受到洗礼,是一堂震撼心灵、激励终身的无声党课。全市上下都要铭记历史启示,弘扬长征精神,认真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定理想信念,遵守党章党规,践行“两新”使命,为坚持“三大主题、建设四个高地、打造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升级版”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