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当老师的心得(热门18篇)

小编: 碧墨

通过写下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轨迹和经验教训。通过阅读以下范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心得体会的写作要点和技巧,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第一次当老师心得体会

首先,站在讲台上面的感觉很不错,俯瞰全班,发现,真的和小学,初中,高中的老师说的一样——不管你认为你干的事情多隐秘,实际上,老师都知道你在干什么。这个发现还是要亲身经历才知道,110个人的大教室,90多号人听课,实际上只有中间六列位置的前5-6排才听课,确实令人很失望,而且,听课的人里面还有一半的人用迷茫的眼神盯着前面。

其次,我还真的照顾不了很多学生,现在开始佩服那些既能讲好课,又能照顾好学生,还能时不时用粉笔头往下扔的老师,那可是真正的一心n用啊!我光能顾及好自己的课上得怎么样了,其他的管不了很多了。

然后,备课真的很关键,果然是要是想给学生一杯水就要准备一桶水的量——这并不是什么师德啊,规范啊这样的高度,只不过,要是没有那么多的量,你都没法把课上下去。有两回,我都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话吧事情说清楚了。

以上是突然想到的,下个礼拜还有课,要是有人去看看我上课的情况就好了,一直想找个旁观者。

第一次当老师家长心得体会

作为家长,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迎来他们第一次当老师的时刻,是一件特别的事情。我心情忐忑地去上了孩子的第一堂课,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经验。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第一次当老师家长中学到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理解班级的多样性。

在孩子的班级中,我发现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家庭背景。有些孩子来自单亲家庭,有些孩子来自外地,有些孩子有特殊的家庭情况。这让我明白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需要不同的教育和关爱。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理解并接纳这种多样性,帮助孩子们在学校中融入,并鼓励他们彼此尊重和互助。

作为家长,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非常重要。在我第一次当老师的经历中,我发现老师是非常敬业和有爱心的。他们不仅教会了孩子们知识,还关注他们的情感和品德发展。我深刻地体会到家长和老师是孩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通过与老师的密切合作,我们可以互相了解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并共同制定适合他们的教育计划。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实现他们的潜力和梦想。

第四段: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

第一次当老师的经历让我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我和其他家长一起参加了孩子的课堂,深刻地了解到他们在不同学科中的优势和劣势。这让我明白到,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困难并及时采取措施来帮助他们。无论是和老师交流,还是给予孩子学习上的鼓励和帮助,我们都能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这次经历,我意识到学习除了是孩子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

第五段: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第一次当老师的经历让我更加意识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看到有些孩子非常自信地回答问题,而有些孩子则退缩和依赖其他同学。这让我明白到,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不应该过分干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而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性和决策权。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变得坚韧和勇敢,顺利地走上成长之路。

总结:

通过第一次当老师的经历,我学到了理解班级的多样性、与老师建立合作关系、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和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等重要的心得体会。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与老师携手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关爱,孩子们才能茁壮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

听永正老师执教《第一次抱母亲》心得体会

柏林首映结束后,《第一次的离别》收到了来自全球十几个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的邀请,影片受到国际影坛的持续关注与期待。

中国青年导演崛起两获国际殊荣。

《第一次的离别》的获奖,无疑是中国电影和中国青年导演的又一高光时刻,也为该片的柏林之旅画下了圆满句号。更为难得的是《第一次的离别》之前就已经斩获了第3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王丽娜作为一位初出茅庐的中国青年女性导演,第一次独立执导长片就两获国际电影节大奖殊为不易。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影片独特的艺术表达也代表了新一代中国青年电影人在国际影坛留下深刻足迹。亦如此前日本媒体《日本经济新闻》的评价“惊艳的作品,中国的新星崛起”。

柏林电影节评委会盛赞了《第一次的离别》在选题、拍摄、艺术表达等多方面独特的价值。

第一次当老师家长心得体会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很多第一次令人难以忘怀。而当自己第一次当上老师时,更是一种特殊的体验。作为家长,我有幸有机会像老师一样站在学生面前教诲,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对教育的重新认识。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力量和重要性。

第二段:感悟教育的力量。

在我当上家长后,我开始关注教育的重要性。当我第一次站在老师的位子上,亲身感受到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我看到了每个学生在进步,我看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我看到了他们在我的引导下逐渐成长。这种亲身经历让我更加坚信,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第三段:体会到教育的责任。

在担任家长的这段时间里,我尝试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我明白,作为老师,我肩负着培养孩子的责任,我要全力以赴地帮助他们成长。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后的辅导,我都要积极投入,用心耐心去引导他们。这种责任感不仅来自于对学生的关爱,也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第四段:充实自己通过教育。

在我当家长的这段时间里,我不断地充实自己。我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我参加了各种教育培训活动,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不仅传授知识,还从学生身上汲取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智慧。通过这次经历,我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成长和自信。

第五段:总结体会与展望未来。

通过这次当老师的体验,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我希望能够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传授给更多的学生。我相信,只有通过个体的教育改变,我们的社会才能逐步变得更加美好。希望未来的教育,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通过这次当老师的体验,我不仅增长了见识,也对教育有了更多的理解。我相信,只要有责任心,不断学习,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优秀的教育者。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不仅让我收获了快乐和自豪,更让我明白了教育的意义和使命。我希望自己能够永远保持着对教育的热爱和初心,坚定地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文第一次当老师

本站:老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为了浇灌祖国的花朵费心费力,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第一次当老师》。

老师这个职业在我心目中是无比崇高伟大的,它被世人称为“灵魂的工程师”。我曾经梦想长大以后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培育出一批批祖国的栋梁,可是没想到,就在今天,我和周彦彬就光荣地当了一回老师,为大家上了一堂品德课。

为了顺利地上好品德课,不辜负老师对我们的信任,我和周彦彬早早地做了准备,争取做到最好!

现在,所有准备工作都已就绪,就等下午的品德课了。终于等到了下午第二节课,随着一声悦耳动听的上课铃声响起,我和周彦彬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走上了讲台。我打开。

课件。

望着台下那一双双期待的目光感受着教室里安静的气氛我紧张万分内心不禁打起退堂鼓来等一会儿该如何讲课啊?心中的紧张一浪一浪地直袭我大脑。顿时我忘记讲课的词了脑子里一片空白如同千万架飞机在打仗一般“嗡嗡”直响。这时贺老师讲课时那泰然自若、优雅自然的样子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对呀我应该要像贺老师那样轻松地上课不应该这么紧张拘束!于是我保持着平静的心态和周彦彬一起开始讲课。幻灯片一张一张闪过和着同学们的读书声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

一阵轻快的下课铃声响起,品德课结束了。此时掌声响了起来,贺老师也向我们俩投来了赞许的目光。与此同时,我体会到了贺老师的良苦用心。贺老师这样做,无非就是要锻炼我们的能力,让我们切身体会一下,只有自己辛勤努力过,才能换来成功的甘甜!

第一次当老师

“我当了一次老师”。当你听到这句话时,一定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吧!我真的当老师了,在上第23课《最后一头战象》的时候高老师就跟我们说这篇课文的四个部分分别请四个小老师来为我们讲课。

下课后,我们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我们第二部分由我去讲。既然是第一次,就要好好把握这次机会,并且争取做个优秀的“小老师”。

课前,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把要在课堂上说的话、讲的知识统统写到了备课本上,那可真是一丝不苟啊!

上课铃响了,我的心跳在急剧加快。因为这节课我要当老师了有些莫名的兴奋和一丝紧张。毕竟这是啊!不过我已经准备好了。

我站在讲台上向下一看,四十双眼睛正在注视着我,我更紧张了,声音都有些颤抖。“无论怎样我都得往下讲”,我心里暗暗地想。讲了一会儿后,我已没有开始那么紧张了。我越讲越从容,越讲越精彩,每一个环节都处理得细致准确。看见同学们的都很棒,我也十分开心。

当我走下讲台时,我听到了老师和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回到座位上时,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感觉自己很勇敢。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果你付出了,就会得到回报。我付出的是汗水,得到的是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

的感觉真好,这段经历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一个人的一生中要经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的体验未必甜蜜,但是每个有意义的第一次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就应了“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这句话。

有了这宝贵的的经历,我信心倍增。今后我要继续努力,为自己梦想努力奋斗。

听永正老师执教《第一次抱母亲》心得体会

于永正老师来宜昌了,对于我们这些乡村学校的老师来说,真是天大的喜讯!我们这些教语文的后生晚辈终于有了难得的学习机会,终于能走进现场感受于老师的教学风采,聆听于老师的教学艺术。

于老师教的是苏教版的《第一次抱母亲》。于老师第一次和同学们见面的时候,学生们还不知道他是谁,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对我这样一个老老师多少有点失望”。他话语幽默:“你们一定希望来给你们上课的是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吧,没想到是一个连头发都白了的老教师。”他率先朗声笑了起来,这一笑,学生们都放松了,他也来了劲儿,开始了有趣的自我介绍:“我姓于,干勾于,干干净净的干,永远的永,正确的正,于永正,这就是我的名字,好记吗?”孩子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位和蔼的精神抖擞的头发花白的老师。于老师不愧是大师级的教师,他的话总是那么自然而又让人无法忘记地烙在心里,他说“课堂不是我的,是你们的,是学堂,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来研究。”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水到渠成,在了无痕迹中让学生知道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而这又是留给听课老师印象最深的地方,像这样的地方有太多太多。

长者的忠告于自然中流露。课堂上我们始终能看到一个循循善诱的长者在学生中真实、真诚地作为一个学习的同伴存在着。学生读课题时,他说“读得自然点”

;当学生声音偏大时,他说“声音再轻点”,“声音放低点”。一遍不行来第二遍,两遍不行再给出第三次机会,他要让学生真实的融入课文,要让学生感觉人间真实的那份情感,而不是做作,不是作秀,更不是表演。就这样,学生在于老师的一遍又一遍忠告下开始打开自己情感的闸门。在于老师打算点几名学生来读出全文的时候,他不是像分任务一样,分完便读,而是忠告同学们“好好珍惜这个机会”。短短一句话,让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因为于老师讲到了“珍惜”,多好的一个词,祖国的文字丰富多彩,于老师却能一语中“的”,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要在全场一千多名老师中好好珍惜这个机会,也好好珍惜和于老师在一起的机会。学生们记住了,做到了。于老师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教会了学生怎样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怎样珍惜给予自己的机会。像这样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用心去读”,“声音不要高”“速度不要快”“各人练各人的”。一位长者的忠告就在这种如行云流水之中充盈着,如碧波春风之中荡漾,如花蕾绿叶之中绽放,那种了无痕迹的芳香,让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受益匪浅。

师者的智慧于自然中流淌。于老师的课堂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这是我很早以前就在杂志上感受过的。我读过他写的文章,看过他上课的光碟,但是这次面对面的听课,还是给了我无限的激动和惊喜,这种激动和惊喜来源于他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的睿智和渊博。于老师的课堂有很多自己的名言,这是我从教以来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在学生们读书不够注意标点符号时,他告诉同学们“没有停顿便没有思考和想像”,还让同学们记下来,说这是真理,是方法,我想这在很大层面上受教育的是我们这些老师,告诉了我们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比别科的老师更善于思考和想像才行。他还告诉同学们“读书一定要关注细节”,是啊,智慧往往就蕴藏在细节之中,有时候细节往往是点睛之笔,要不张僧繇怎么把龙的眼睛一点龙便飞走了呢?所以画龙点睛讲的也是细节。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像这样的名言太多了,比如他说送大家一句话“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比如他告诉学生们“读书在古时候叫煮书,意在读书时就要像把书煮熟了一样放在心里,把书读熟,读透,读出滋味出来”,还比如“读书要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文字,一只眼睛看文字的背后”,于老师像这样智慧性的语言太多了,就像那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润人心田无声无息,却又叫人一生铭记。不知道是谁曾经说过:有些东西是可以让人一生受用的。我想于老师的名言就是这种东西中的一种。他那种师者的智慧和风范不愧是语文教学圣地里的一棵长青树。

轻风唤明月,泥土润芳香。师者善言行,育人了无痕。于老师在课堂上显现出来的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技艺、大家的风度,将永远在教学中提升我们的修养,滋润我们茁壮成长。

第一次当老师心得体会

我第一次收费的给人家补课,第一次连续跟人家讲两个小时的排列组合,第一次当家教的感觉。

她是一个很可爱的女生,第一次看到她时觉得有点招架不住,感觉她的打扮比我还成熟。

当我们坐下来,我说我们开始讲数列的时候,她说不是要讲排列组合吗,我瞬时傻掉了,昨天我认认真真的把高三时的数列笔记从头到尾都看了一遍,还准备了不少题目给她。我只好临时抱佛脚,好在有飞宇姐姐详细的笔记,要不然我要窘死了。后来的两个小时都过的很顺利,过了补课的时间,我和她随意的聊了起来,她似乎唤起了我早已封锁在心中的记忆,我跟她谈我们的课,我们的老师,我们的作业,我们的生活,我又揭开了自己的旧伤。

后来去找小李子,向他问起了雅全哥,成瑾姐姐。他跟我描述现在的高三,现在的课程表,现在的老师,现在的自主招生。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高三。

在一个人的时候我最不愿意的就是想到高三的任何事情,因为只要一想到,就无法从那些美好的回忆中自拔,想到他们的笑脸,他们讲话时的样子,还有他们上课的样子,对我的信任和鼓励,就让我觉得是我背叛了他们,是我背叛了我的高三,是我完完全全的辜负了他们。其实我很想他们,我很想回去看他们,但是。

我该怎么说呢,其实我是一个完完全全的逃避者…

第一次当老师家长心得体会

作为一位初次担当老师家长角色的人,我始终怀揣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经过多年的教育工作,我觉得是时候尝试一下成为孩子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了。我深知这个角色带来的责任重大,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因此,我展望着这一新的角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第二段:适应新的身份和角色(300字)。

当我第一次以老师家长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中间时,我发现很多事情都变得有些不同。孩子们对我充满好奇和敬畏,老师们对我的工作也表达了肯定和期望。我开始意识到,作为家长,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我努力研究各种教育方法和教学技巧,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并满足孩子的需求。

第三段:与其他家长的交流和合作(300字)。

在担任老师家长的过程中,我认识了许多来自不同背景的其他家长。通过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关于家庭教育的知识。我们共同面对和解决了一些教育问题,并互帮互助,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我意识到,作为家长,与其他家长的交流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不仅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也为自己提供了更多的成长机会。

第四段: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法(200字)。

作为老师家长,我发现我面临了很多挑战。有时候我会面临孩子们不听从我的意见的情况,有时候我也会面临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够有效的问题。不过,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来看待和解决这些挑战。我会花更多的时间观察和倾听孩子们的需求,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互动,找到更合适的教育方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也会向其他老师和家长寻求帮助和建议。

第五段:成为孩子成长的见证和收获(200字)。

担当老师家长的角色,最大的收获就是成为孩子成长的见证者。通过与孩子们的互动和教育,我看到了他们的进步和成长,我也成为了他们心中的重要人物。我深感自己参与到了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给他们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这种成就感让我有了更大的动力和信心,继续发展自己的教育事业,并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机会。

总结:

通过担任老师家长的角色,我不仅成为了孩子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也成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见证者。我意识到了作为家长的责任和重要性,通过与其他家长的交流和合作,我获得了更多的成长机会和经验。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我面临了挑战,但我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激励着我继续努力,为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改变和进步。

听永正老师执教《第一次抱母亲》心得体会

观于永正老师的课,宛如畅饮汉语言文字的大餐,他如一位资深的艺术表演家,将我国的语言文字用特殊的书页——活的课堂尽情演绎。于老师的课如同他的人一样,拥有大师的气质,大师的气度,大师的气派。课堂疏密有致,娓娓道来,时而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质朴洒脱,时而如激流险滩般情绪高昂,牵一发而动全身;为学而教,以人为本,贯穿教学,时而如一首动情的歌,时而如一首质朴的诗,一缕缕地轻拂学生的心灵,让灵魂诗意地栖息,让教学散出浓浓的至爱亲情,如涟漪、如晨雾般荡漾在台上台下,沁入学生的心田。

感动,就在那一刻,就在于老师用情感编织的两节课里。

首先,我感动于老师那慈祥的老者形象折射出来的阳光的心灵,他虽年已古稀,却精神分外矍铄,脸上始终漾着微笑;洁净得体的西装,矫健方正的步履,让人不由得想走近他,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和力。他是孩子们尊敬的长辈,更似他们的朋友,寥寥几句闲聊话,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仿佛和这群上课的孩子是老相识。教育机智让人折服!他执教的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散文《第一次抱母亲》,他极力用丰富的语言引导、点拨,让孩子们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走进母亲的心、走进自己的心,让他们为文中的母亲感动,为自己的母亲感动!

其次,我感动于于老师前瞻的教学理念,如他老人家所说的那样:阅读教学要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让他们触摸语言,语文的亮点在朗读里……到底该怎样读呢?让“读”占鳌头呢?于老师给我们做了最实实在在的示范。他让孩子们一遍遍地读,他一次一次细心地引导。如,他先让一个孩子读第一自然段,他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听的要求:“听别人读的时候,眼睛看着课文,耳朵注意听。”读后,他又简明扼要地点评:“你读得正确、流畅。但整体上有点慢,句号要停一会儿,题目读完后要停长一些,再换一种语气读课文。”于老师不厌其烦地引导,给孩子鼓励,看似与学课文无关紧要,其实,正是于老师在清晰地告诉孩子们该怎样读书。并且明确地告诉他们读书的方法,孩子们读的有进步了,如何让孩子们读再上台阶呢?于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范读。读毕,台下的我感动得流泪了,我分明看见于老师也被文章深深感动了,他的眼眶湿润了……有了于教师身临其境的范读,孩子们便不知不觉走进了文本。

为了让孩子们在读中学会赏析,他可谓独僻蹊径,引经据典,让孩子们学会思考,学会读出文章背后的内蕴,而这些脱口而出的经典名言,他用得那么自然、贴切。如,为了让孩子们体会母亲担负的重担,他说道:“歌德说,会读书的人,有两只眼睛,有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有一只眼睛看着文字背后。”接着,他反问学生:“用两只眼睛读‘重担’,想母亲挑的到底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沉浸在思索里,争相发言。在后面的赏析课文里,他多次用“两只眼睛”鼓励孩子们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而孩子们那发自肺腑的感言,高潮跌起,情感共生,应证了于老师匠心独具的引导。他不仅仅走在课文里,走在孩子们中间,更重要的是他总是不断地超越课堂,超越课文,并让教学无痕。在这时,我们则总能听到孩子们成长的拔节声!真的,宛如武侠小说里的武林高手,使用了让人见不着摸不透的招儿,却总把敌人打得一败涂地,赢得凯旋。于老师的招儿,如同“魔招”,给孩子们以陶醉,孩子们的思想活了,语文活了。其实,这招招式式看似奇绝却喜平,这就是于老师教出来的教学规律:“熟读、精思、博览、多作”。《第一次抱母亲》课堂上体现了前面的八个字。回想自己平时的教学,课堂上的阅读仿佛成了一种调料,一个环节而已,而不是像于老师这样扎扎实实,一步步地读书。

语文课姓“语”,语文老师也姓“语”。如何让中华优秀的文化在课堂上让学生内化,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像于老师那样是一个会读书的人,善于读书的人。于老师说孩子们要“煮”书,其实,我们语文老师更要煮书,奠定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样,才不至于在课堂上瞠目结舌,从而让自己多一份底气,多一份灵感。

我想,有了自己厚实的语文功底,也许,我们能欣喜地看到,被多彩的文化底蕴之风陶冶的孩子的心灵,一定会漾起无比美丽的涟漪。

第一次当老师作文

我从小就喜欢当老师,所以天天在家教弟弟学生字,可是弟弟太小了,还什么也不懂。所以,我一直在等待机会。

这不,机会来了。在我读五年级时,王老师举行了一个活动—阅读课由我们来上,听到这消息后,我不知道有多激动,我在座位上看着同学们两个两个的一起去报名上课,我也想啊!可是,因为恐惧,因为不够自信,因为不敢挑战自我。所以这个从天而降的机会,从我手中溜走了。今年,我抓住了机会,我不再恐惧,信心也加满了油,也敢自我挑战了,我与一位同学一起报了一节课,老师也帮我安排了一节课。

我和搭档一起完成好课件后,开始分工,搭档因为我是新手,所以给我选了些相对比较简单的题目给我讲。

回到家后我对着几本书和一支笔,从容地讲完了课件。可是,等我真的面对同学们的时候,我从一个本来充满了气的气球泄成了一个腌得扁扁的咸菜干。我的脚不断发软,我心里也忐忑不安,那时的我真的可以用龚琳娜的《忐忑》来形容我了。我对搭档说:“好恐怖啊!太可怕了!”搭档在这一行可是行家,什么风雨没见过,什么“灾难”没见过,只见她镇静的、从容的说:“怕什么,怕也给我站住。”

我手一抖,按下一个幻灯片,我读着题目,声音里明显夹杂着像见了大蟒蛇一样的心情,我硬生生的挤出一个微笑,“那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鸦雀无声。我又说了一次“那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沉默是金。我只好瞪着一位好朋友,希望她能解救我,没想到她还瞪回我。天啊!就在我快要崩溃时,一朵白云从一群乌云中飘起,而我就像是得到了玩具一样开心的小孩。可惜,好景不长,这朵白云刚一走,乌云又回来了。我终于体会到了老师遇到“沉默危机”的心酸了。搭档看不下去了,出面解决了这“沉默危机”,哎!我还是赶紧换人吧!

这是我第一次当小老师,虽然这两节课,我上的不好,可是我通过这两节课,不仅体会到了老师遇到“沉默危机”的心酸,还懂得了:对自己要信心,就是王者。

第一次当老师作文

放寒假了,妈妈打电话跟我说,她给我报了一个班。由于我的不是很好,所以我很害怕。

妈妈把我送到学校之后就走了。我走进教室,看见老师在教室里准备上课了,我马上走到座位上。老师先介绍自己,原来她叫可乐老师,因为她爱喝可乐。

我以为这节课要写,但是老师让我们画画,而我们需要画的人物就是可乐老师。同学们听完就画了起来。对了,忘了说了,可乐老师是一位女老师。她有一双乌黑光亮的眼睛,一个高高的鼻子和一个草莓般的嘴巴。她的头发短短的,个子不高,看起来一点也不凶。

画了很久,有人画完了,我看了看,教室里的同学都把老师画的千奇百怪,只有我对照着画了一个真正的老师。接着,老师让几个画的好的同学上台闭着眼睛继续画画,原来呀,她是要跟我们玩游戏呢!

下课了,我觉得上课真有意思!这个老师也很温柔,还不停地夸我画得很棒呢!

之前,我一直很担心我上不好课,没想到却上的这么开心。这就是我的第一节课,也是我最开心最兴奋的一节课。第一次与新老师见面,我便喜欢上了这个老师。

第一次当老师作文

今天虽然太阳高照,满天白云,但是我的心中却是一场暴风骤雨,电闪雷鸣,乌云遍天。

不幸的我,今天早上的第三节课,我被老师用震耳欲聋的吼叫声将我从舒适的椅子上轰到了罚站区。我心中顿时起了股愤怒的怨气,我不爽的瞪了老师一眼,不料被他看见,接着又听到了愤怒的声音,我从罚站区升级到了门口区。

我愤怒,当却不敢爆发出来,毕竟他还是我的老师,以后还要天天见面,“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他对我还有恩情呢,所以我不能这样对她。

我把怒气压住了,我本想做到以后再也不被老师批评可是老师实在太误会人了,愿望最终还是没有实现,第二天我就又被老师给请出去了。

误人子弟,我在认真的听课,老师看见我在写字,便又一次的把我给叫了出去。

这次我并没有生气,只是在埋怨自己“为什么我要在老师说话的时候写字,为什么别人不会,这是为什么……”

正像课文中的一样,谁都会犯错即使你是上等人物你也会犯错。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只有什么都不做的人才不会犯错。”

我们是学生,谁都会被老师批评。如果老师不批评你,这代表老师不管你,当你做小动作的时候老师会批评你,那是说明老师还注重你。

一定要相信自己,被批评并不代表你是坏学生,而是老师还注重你。

用正确的方式来想,你就会感受到不同。

第一次当老师作文

恍然间十多年的老师当下来了,似乎并未真正理解老师的含义。看到年轻的教师充满朝气的样子,便又忆起当初自己的那种干劲。

94年夏,满怀希翼和理想的冲动,我开始踏进小学校园――曾经不想为此付出一生的地方。年轻的活力、旁无他顾的生活情况令我将自己的全部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上了。虽然不幸教体育――这个自己最讨厌也最烂的专业,也兢兢业业去做。

很多计划、满腔热情就这样熔进去,第一个想法是将所有同学的名字记住,四个班,近二百八十名学生,记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没记住,后来也没有记的必要了。接下来,课堂常规的建设严格细密得让现在的我害怕。当我向各班主任要班级名单十张时,都很惊讶,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老师,说:“你要这么多名单干什么?体育课也要这么多名单吗?”我歉疚地笑:“为了上课时纪录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他们打分。”每节课下课前,我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给每一位同学打分,从课堂表现到课堂效果等等。所有在师范里学到的教学知识全都不折不扣地用了上去,像体育课堂上的几个过程,学生的运动量、运动密度,课堂时间分配、练习次数,甚至心跳次数,等等,都要记录在备课本上,课后还要进行反思,写后记。如此一来,引起了个别班主任的反感:体育课搞得这么认真干什么?现在想来,作为班主任,我倒是巴不得每一位任课老师都能如此认真呢。我知道那种严谨认真,在后来的教学生涯中是不再有了的,如果那时的这种精神能用在自己所喜爱的专业教学上,也定能做得很出色了。只可惜似乎是浪费了如此可贵的热情年代,也似乎是太相信别人、屈从于安排的缘故罢。

因为年轻,因为活力,因为不会将活力用在玩乐上,于是钻研起来,自己搞教学研究,却摸不着门道,小打小闹地做了一些,像体育教学上的课堂游戏教学的方法、规律等,做了一些问卷调查,情况分析,只是当时科研的气氛不浓,无人问津,也就隐退了。

最怀念那时旺盛的精力、充沛的时间,那应该是干事业的最佳期,每天都住在学校里,保持着师范读书时的那种作息,作为学生般的执着学习精神一点不缺。看到现在不一样的新老师,他们那种涣散的工作状态,有时真让人怀疑是不是社会观念变化太快了。

现在看来,那时或许是幼稚的冲劲、热情的空放,只顾了低头拉车,从无抬头看路(这种现象现在仍有,与自己的性格有关),但确实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那散发着火热情怀的青春,就这样我走到了现在的我,像一根燃烧了一半的柴梗,还将继续下去。

第一次当老师作文

人生中有千万个第一次,它们都是成长的足迹。而在这成长的道路上,不久前又我多了一个新的脚印。

拿着稿,嘴里默念着台词,瞟一眼钟——离上课还有两分钟。我已经迫不及待了,这节课将不同寻常——这可是我们的`主场。这节课,由我们来当“老师”!为了它,我和搭档三番五次凑到一起找资料、记笔记、做ppt,忙前忙后,费了不少心思,上节课不容易啊!

“大家好!”“同学……好!”呃,能不能有点默契啊?!我顿时红了脸,有些不知所措了。“统一大家好,再来一次。”搭档轻声说道。“好,三、二、一——大家好!”总算是稍稍挽回了点形象。

在四十多双眼睛的“注目礼”下讲课真的和排练时截然不同。心里有种莫名的神圣感,使我既忐忑又自豪。只有真正走上讲台,才懂得背后的紧张;真正拿起粉笔,才发现紧握的艰难;真正张嘴讲课,才了解吐出的一个个字有怎样的意义。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课堂逐渐活跃,之前的拘谨消散不少,我不禁漾起笑容。同学们积极地举手发言,思维尽情碰撞,擦出漂亮的火花。我骄傲地撑着讲台,这时搭档拍拍我,哭笑不得地埋怨:“嘿,留点给我说啊!”哈哈,一不小心我把讲台给霸住了!

四十分钟的课,眨眼间就即将画上句号。在亲身体验前,我从未想到站在三尺高的讲台上讲课竟然是非常幸福的,也从未想到上一节课要有做这么多的准备工作,有这么辛苦。

这新添的人生足迹,饱含收获。我有了“教学”经验,理解了老师的辛劳,懂得了老师在讲台背后的付出,这将让我会更加努力去好好学习,珍惜成长路上的每一个进步与收获!

第一次当老师作文

这几周,我们班开始了新的小老师活动。活动名额有限,爸爸和妈妈都鼓励我报名,让我好好练练演讲的能力。于是,我报了名,讲的古诗是《离思五首(其四)》。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活动开始后的第二周,我开始做起了古诗讲解的ppt,由于是第一次,所以我还不知道怎么做,需要爸爸帮忙。

首先是找模板,曾经沧海难为水一句里有沧海,所以模板中得有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中有巫山,所以模板中也得有山。有山有水的模板很少,终于,找了将近半个小时,找到了!接着是查资料,我从唐诗宋词品鉴公众号中找到了很多相关的内容。

我回想起了中国诗词大会中的提问方法从下列字中找出一句诗句,便学习着设计了问答的最后一题。最后,我开始试讲ppt,我把爸爸妈妈邀请进了瞩目后便讲了起来。大家好,我今天来讲一首我刚讲完就发现讲的太快了,只用了六分钟,所以我又在ppt里加了一些东西。

到了星期六,我把会议号发在群里,同学们陆陆续续地进来。过了十多分钟,我开始了古诗讲解。由于之前的努力练习,讲的内容我都倒背如流了。但是,因为是第一次讲,我还是有些紧张,读错了一些字,还差点忘了该怎么讲,要像老师们那样把课讲好真的不容易。同学们听的很认真,我也在非常认真地讲。时间像一辆火车,很快我便讲完了。听了同学的意见,我决定还要参加下次的小老师活动,并且加上一些拓展内容。

这一次的小老师活动不仅提高了我讲课的能力,还获得了很多同学的鼓励,也收获了不少新知识呢!

第一次当老师作文

早就开始羡慕那些当老师的人,每当看到老师在讲台上潇洒自如地讲课,心中就冒出一句话,“我长大了要当一位老师,让祖国的花朵都能成才”。

有一天,语文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个作业,明天让一位同学来讲课。我心中无比激动。心想,我一定要成为老师所说的“同学”,于是我便开始备课,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就去查字典或问老师,并且考虑怎样讲才讲的好。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第二天,老师便开始讯问同学们,我看着老师说:“我准备的不夠充分,如果讲的不好,请大家原谅我吧!”老师向我们看了看,他考虑了一会,便让我上去讲课。

我先让同学们“开火车”式地朗读课文,我在黑板上写出了几个问题,让同学们在文中寻找答案,而后让同学们分组探究讨论。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言联系实际生活谈了自己的感想。

大家不仅弄懂了课文,还写了简单的读后感,我感到说不出的高兴。

我又选了几篇写得好的作文读给大家听。被选中的作者听了后十分高兴,没被选中的同学表态要努力。

第一次当老师可以成功,得益于有充分的准备,真不愧是老师说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第一次当老师,我尝到了站在三尺讲台上的神圣滋味,它既锻炼了我的胆量和能力,也让我体会到了当老师的艰辛,这次讲课对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

我认为,凡事都有第一次。第一次当老师的成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而后不断努力,将来一定会圆了我的老师梦,我一定能成为一位好的老师。

第一次当老师作文

当老师,看似容易,其实很难。平日里,看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我觉得很容易;有时老师讲着讲着见大家听讲不专注就会生气,我觉得不应该。可自从我亲自当了一回小老师后,我的想法就改变了。

暑假时,白河的表弟来我家玩,他还没上小学,妈妈让我教他学点东西,我想:我可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教一个幼儿园小朋友应该没有问题的,于是便爽快地答应了。

我强忍着心中的怒火,说:“我们先把语文放一放,学数学吧:“一加一等于几”?这个我认为是个人都知道的答案,在我表弟那里却比登天还难,我说:“你看,一个手指再加一个手指等于几个手指”?他想了很久才艰难地说出了:“二”。我开心得一蹦三尺高。接下来,我开始教他五以内的加法,过程很艰难,但讲的时候他似乎都听懂了。

讲完所有内容,我打算检验一下自己的教学成果,擦掉了黑板上的内容,我开始提问:“五能分成几和几?”只见表弟嘴里一边嘀咕,手上一边比划,就是说不出答案。我快急死了,开始点拨他:“五能分成一和几”?他仍是漫不经心地嘀咕着,比划着,但说不出答案。此时,我的天空乌云密布,恨不得打他两巴掌,这时,我想起了妈妈辅导我作业时那种焦虑、愤怒、无助……五味杂陈的感受,想到我教一个学生都如此艰难,那么,老师面对五六十个基础不同,天赋不同的学生,偶尔生气、愤怒也就能理解了。我大声呼喊:“妈妈!”妈妈过来后,我带着委屈的腔调,双手合十,说:“求你了,你来教他吧,我不想教他了。”妈妈哈哈大笑起来。

这件事后,我明白老师是多么辛苦,多么伟大的人了。难怪自古人们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赞美老师无私奉献精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