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麦哨教学设计(模板20篇)

小编: 紫薇儿

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的。如果你对编写教学计划感到困惑,不妨参考下面的教学计划范文,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附:表格内容说明。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1.学习目标描述。

精心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的内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技能、学习风格等。

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并能在线阅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

(1)学习资源的类型包括:

网络课件:适用于知识点的辅助教学网络课程:整门课程的教学。

专题学习网站:某一专题的学习和研讨案例库:典型个案的分析。

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等等。(2)学习资源内容要点及来源。

简要说明每个学习资源的名称、网址及主要内容。(3)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

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4)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

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四、学习情境的创设1.学习情境的类型。

情境的类型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或其他。2.学习情境的设计。

五、学习活动的组织。

支架式学习: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

抛锚式学习:指根据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竞争:教师先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不同的学习者“单独”完成,看谁完成得最快最好,然后教师对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论,其他学习者也可以对其发表意见,各自任务完成后,就意味着总任务完成。

辩论:协作者之间围绕给定的学习主题,先确定自己的观点,接着在一定的时间内借助虚拟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以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甄别,选出正反两方,然后双方围绕主题展开辩论,观点论证充分的一方获胜。通过辩论学习者可对问题进一步理解。

伙伴:指协作者之间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结成的伙伴关系。

问题解决:根据确定的问题,多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学习小组,根据学习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最终成果可以是报告、展示或论文等。

角色扮演:指由不同的学习者分别扮演指导者和学习者的角色,由学习者解答问题,指导者对学习者的解答进行判别和分析。角色可以互换。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有新的体会,还会增加成就感和责任感。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是指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网络资源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的形式。可按时间关系或空间关系进行设计。时间关系指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即教学程序、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等;空间关系则主要指教学内容的层次关系、教学过程的逻辑关系等。可按建议图标绘制,也可使用inspiration或mindmanager等工具,创设教学流程图。

六、学习评价的设计1.测试形式与工具。

2.测试内容。

教师指导活动的评价:对教学活动组织、学习资源利用和教学过程指导的评价;

支撑服务系统的评价:针对技术水平、教学功能、资源提供和咨询服务的评价。

七、备注。

填写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包括参阅的文献、借鉴的案例,以及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帮助过自己)表示的感谢和其它要说明的事项。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语文园地四

17、触摸春天 18、永生的眼睛 19、生命生命20、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21、乡下人家22、牧场之国23、古诗词三首 24、麦哨

语文园地六

第八单元

29、语言两则 30、文成公主进藏 31、普罗米修斯 32、渔夫的故事

教学进度:

时间 教学内容

第1 –3周 第1单元

第4 –5周 第2单元

第6 –7周 第3单元

第8 –9周 第4单元

第10 –11周 第5单元

第12 –13周 第6单元

第14 –15周 第7单元

第16 –17周 第8单元

第18 –20周 全面复习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 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 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3. 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 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 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胜:超过)

3. 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 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 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 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 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小学语文人教版麦哨教学设计

1、认识8个生字,重点识记“嚼、裹、肺”等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孩子自读自悟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能有感情朗读。

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

【教学准备】。

课件、麦哨(实物)。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引课题。

1、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同学们,第六组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清新淳朴的乡村生活画面,你们喜欢吗?课前老师从网上搜了一段录像,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乡村生活。

2、交流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印象或感受:怎么样?谁愿意谈谈你对乡村生活的印象或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看课件个别读生字新词。说说有哪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或是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注意“嚼、裹、肺”的读音与字形。(卡片)。

3、检查读课文情况,按自然段个别读,及时正音。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上面的问题。

4、交流初读收获。

(1)指名读描写“麦哨”的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读准多音字“和”、“应”。

(2)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

(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呼应”着吹一吹,忽高忽低,再请两组同学演示吹。)。

(3)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随着学生回答,板书:欢快柔美)。

(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4)男女生合作有感情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配乐)。

(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三、细读课文,点题明理。

2、小组内交流(湖畔割草的孩子淳朴可爱,盛夏的田野美丽亲切,孩子们活动丰富多彩和天然饮料“茅茅针”。)。

3、指名读读、谈谈,进一步了解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

(服饰美、景色美、味道美、丰收乐、玩耍乐)。

四、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语句也是那样的美。

1、默读课文,画出你做喜欢的部分,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

2、交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谈感受,随机指导朗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c、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d、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的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五、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1、老师带来自编的一首小诗,听老师读,大家再一起来读读。

2、作业。

(1)把你喜欢的描写生动的句子,积累到“读书笔记”本上。

(2)阅读选读课文《可爱的草塘》。

小学语文人教版麦哨教学设计

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读中悟情、悟中促读。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读两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田园风光的美好,重点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重点)。

3、积累语言,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你知道乡村的孩子们平时都做哪些活动,过着怎样的.生活吗?

2、读题,今天我们就随着麦哨声,一起走进乡村,走进乡村孩子的生活。

(关注孩子的学习起点,创设学习情境,为进一步走进文本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正确字音。想一想:课文写了几次麦哨?除了麦哨还写了什么?

2、交流反馈。

(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不仅两次写了麦哨,还写了孩子们的生活与田园风光,为下一步体会前后呼应结构形式与麦哨的暗喻意义埋下伏笔。)。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出示开头:“呜卟,呜卟,呜……”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是谁吹响的?

3、反馈交流:

(1)“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a、读一读,谈感受。

b、孩子与月季花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c、有感情朗读。

(2)“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

a、读一读,谈感受。

b、读出孩子们无拘无束的快乐。

(3)“玩累了,喊渴了,不知是谁一声招呼,大家采集起……从舌尖直沁肺腑!”

a、读一读,谈理解。

b、如果你玩累了,喊渴了,你都喝什么?

c、齐读,读出天然、纯朴、无拘无束的快乐。

5、交流反馈:

(1)“金黄的油菜花谢恶劣,结出了密密的嫩荚……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a、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田园风光的美)。

b、作者又是如何表达这种的美?(从色彩、种类、样子等角度,采用比喻、排比的方式)。

(2)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a、有感情地朗读。

b、那麦穗儿又在唱着什么样的歌?

(孩子们的欢快离不开美好的田园风光,也正是这美好的田园风光养育着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作者用优美丰富的词语,传神形象的表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对这幅图的感受不是讲出来的,更多的是在对整体反复吟读中去体会意境的美。)。

6、出示结尾部分:“呜卟……传得很远、很远……”齐读。

(前后呼应是本文写作上一个主要特点,对这一特点的理解需要融会到具体的语文学习中,而非孤立的解说。)。

四、总结全文,提升主题。

2、读写结合:麦哨吹响的是________。

3、作业:摘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是段落,并能说一说理由。

(再次回归整体,对文本主题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板书设计]。

麦哨欢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柔美。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诗歌学习重点是要熟读成诵,在朗读和背诵中去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学生进一步体会加上修饰部分可以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1.会认12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投影仪、卡片、轻音乐伴奏带、图片、古筝曲。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

1.小鹿、泉水以为别人带来了快乐,从而自己也感到快乐。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中是在以帮助别人为快乐中度过的。(出示:雷锋画像)看,他是谁?板书:雷锋叔叔,他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他呢?板书:你在哪里齐读课题。

2.对“雷锋叔叔”的了解随机识记书写:“锋、叔”二字。

简介雷锋的生平。了解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题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识记:标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想想:结合“我知道”中的两条消息,想:雷锋叔叔,在哪里?(讨论)

讨论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师生流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1.配乐诵读。

2.学生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小老师领读生字。

(2)小组开火车读。

(3)认读生字词语:

雷锋、叔叔、曾经、泥泞、脚窝、年迈、荆棘、花瓣、晶莹、寻觅、需要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水彩颜色把词语在文中涂出。

(5)扩词。

(6)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生字记住的。

(7)同桌互相检查,读全对的给他画上一滴小露珠。

(8)指名分节读诗歌,正音。

三、写字指导

1.观察我会写的字,说发现。

2.范写以下几个字:

滴:右半部,不要写成“商”。

洒:不要写成“酒”。

泥:字右下的“匕”先写撇。

泞: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3.学生练比,教师巡视指导。(播放古筝曲)

4.展示交流:

范写“冒、迹、滴”。

“冒”字要注意结构。上面部分要写得扁以些,现面的是个“目”,要瘦一些。 “迹”字要注意“亦”中的竖撇和竖钩不要些成两个竖。 “滴”字的右边注意不要写成“商”。

四、认读新词

(投影出示)冒着泥泞脚窝足迹年迈洒下汗滴寻觅终于献出爱心荆棘

五、重点识字

(读不熟的字放到句子中记一记)

六、同桌互读,打五角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听写生字。

2:给“冒、迹、迷”扩词。

二、朗读感悟

1.读范读入境。(播放轻音乐、出示图片)

(1)听:脱离课本,看图、倾听。

(2)想:就听到的内容展开想象。

(3)思:沿着“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我们听到了什么。

2.悟

(1)练读(四人为一组)

(2)汇报(小组比赛汇报朗读)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第一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急”。第二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缓”(体现情感的起伏)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后面的诗句提高音调。(全文的感情基调:深情地)

(3)配乐朗诵。(全班,再一次感悟)

(4)感悟明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在哪里。”表层含义:雷锋叔叔时时处处想着别人,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一课时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1、同桌互相检查

3、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11、新型玻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

2、提醒同学哪些字最容易写错。

三、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玻璃?

四、学习夹丝网防盗玻璃。

1、默读第一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写夹丝网防盗玻璃特点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夹丝网防盗玻璃的作用的句子。

2、汇报。

(指导用“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说话)。

3、自述夹丝网防盗玻璃,要求说清特点和作用。

4、总结学习本段的方法。

四、按照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的3至5自然段。

1、小组学习。

2、汇报交流。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美好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从文章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里感受;激发学生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思想感情。

1、同学们,当老师表扬你时,心情怎样?

2是啊,受到表扬,我们的心情是高兴的、快乐的,但是有一种快乐,不但表现在脸上,还表现在心里,这种快乐便是给予。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 板书课题,理解“给予”意思,理解课题意思。(课题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齐读课题。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3页,自由朗读这篇文章,边读边想:文中写了谁给予谁快乐?

3、同桌交流:看看谁找到的答案最多。

4、全班汇报:生说,教师副板书

( )给予( )快乐

保罗 男孩和弟弟

男孩 弟弟

保罗哥哥 保罗

教师小结,表扬同学们会读书并问:在这些答案中,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谁给予谁快乐?(男孩给予弟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哪句话中读出男孩想把快乐给予弟

弟?并把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画下来。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汇报:你从哪句话中读出男孩想把快乐给予弟弟?

学生读画的句子,教师重点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1)指一生读这段话,谈体会。

(2)男孩和保罗的想法一样吗,你能说说他们的不同吗?

(3)生说,教师填充表格,请同学们观察表格:这两个人的想法仅有一字之差,你能

找到吗?(学生找到“有”和“当”)

(4)你能读出他们的不同吗?找两位同学读,读出不同。师生分角色读,男女生合作

读。

小结:男孩虽然小小年纪,但是当他看到这样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时,他想到的不是自己拥有,而是想到要奉献给他的弟弟;当他听说保罗有一个给予弟弟新车的哥哥时,男孩想到的不是想有一个这样的哥哥,而是想当这样的哥哥。听了男孩的这句话,保罗大吃一惊,可是,更令他吃惊的还在后头呢。

2、品读第11自然段,体会男孩美好心灵

(1)出示11段内容,指一生读。

(2)大家都来读读这段话,老师相信会读书的你一定能读出自己的体会。

(3)指生读,谈体会。引导学生从男孩的心情以及对弟弟的关爱方面谈。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男孩的快乐心情以及对弟弟的关爱。

3、在这之前,当男孩请求保罗把车开到家门口时,保罗怎样想?

现在,听了男孩的话后,保罗明白了什么?

生接读课文“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 师:三个人一起走向了圣诞前夜,(出示圣诞夜景)瞧,圣诞节的夜晚流光溢彩,圣诞树在璀璨的灯光下显的更美丽了,上面挂满了一份份美好的祝愿,欢声笑语溢满整条街道,望着这美好的一切,从没出过门的小弟弟很快乐,他第一次坐上了漂亮的汽车,第一次到过了他从没到过的地方,第一次看到了他从没看到的景物,所以今晚的他一定很难忘。

男孩和保罗为什么难忘?

小结:男孩因为帮助弟弟,让弟弟坐上汽车,看到弟弟快乐,男孩也很快乐,所以今晚的他也很难忘。

保罗呢,被男孩的品质感动、感染,帮助兄弟俩坐上汽车,看到兄弟俩快乐,他也懂得了帮助别人是快乐的,最重要的是,他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不能说说现在理解的“给予”的内涵。

2、自古至今,人们都把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当作美好的品德,有许多人,也在像文

中的男孩一样,像保罗以及保罗的哥哥一样,默默奉献着爱心。

出示名人名言,指生读。

3、生活中,书籍中都有许多关于奉献,关于给予的故事,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

给你的阅读材料《爱心树》,然后思考,大树为什么很快乐?

学生读后,交流问题。

4、总结:大树因为给予男孩帮助而感到快乐,他的爱心同样让我们感动,希望同学

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多给予别人一份帮助,多给予别人一丝关怀,自己也收获一份真正的快乐。

5、推荐阅读:

《给,永远比拿愉快》

《爱的教育》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中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十月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先辈的呐喊,也是新中国前进的号角。多少人浴血奋战,多少人赴汤蹈火,为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从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都要为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想起新中国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

二、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已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赏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在学生说时进行指导。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4.读、议课文。

(1)出示课件(欢庆场面),引导观察: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读后面四行,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组展示自已送给祖国妈妈的礼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2.马上要到国庆节了,我们一起来《欢庆》。

二、再读入情

1.让学生看图找句,练习朗读。老师借图指导。

2.指名读,学生评,互相读、互相评,直到背诵。

3.看图自由轻声地背诵,指名背诵。

三、识字。

1.出示生字,给生字找朋友,看谁找得多。

2.介绍经验识字:

加一加:大——庆只——帜南——献 编儿歌

四、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亿”右边的“乙”字折笔处应尽量向左,弯笔要尽量舒展;

本诗的朗读教学重在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朗读,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们有朗读的兴趣,产生朗读的激情呢?在教学时,除了让孩子们看生动的影音资料外,老师进行示范朗读外,我设计了让学生进行诗朗诵。进行分工合作,排演朗诵的方式吸引学生。 首先,我让学生进行练习,先达到熟练,流利在此基础上,才请了四位朗读较好的学生上台,分给他们一人一句朗读的任务,然后最后四句则是齐读。在各自明白了自己的朗读任务之后,我组织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本诗的朗诵。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朗读的快乐。

小学语文人教版麦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教学准备:

powerpoint课件、笔管一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手握一支笔管,但不让学生看见,向里吹气,发出哨声。

同学们,请你猜猜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想知道吗?那我们要来个20xx年妇女节的约定,我就告诉你们。(师生约定,听到哨声马上安静)。

2、老师这个哨子是用笔套代替的。如果老师用麦秆来做哨子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麦哨”。(板书课题:麦哨)。

3、质疑。

接下来我们自己就来学习《麦哨》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提示,轻轻读一读。

学习提示:(1)读通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并仔细观察字形。

(2)思考:结合课文插图,想想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学课文。

3、反馈:(1)自由练读词语――指名读读词语,纠正字音――齐读。

(2)说说课文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可以结合课文插图说说。

(3)欣赏夏季风情。

(4)同桌互相说说,比比谁说得更美。

吹哨组织。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品读课文1-2段,7-8段。

1、刚才,大家听到了笔套吹出了哨声,那么,麦哨的声音又是如何的呢?边读课文,边找找描写麦哨声音的段落。

2、投影出示,学学麦哨的声音。

3、自由读读,想想课文出现两次麦哨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中读懂什么?

4、反馈,朗读指导。

(二)品读课文3-6段。

那么,声声轻快、柔美的麦哨,乡村的孩子是怎样生活的呢?

1、轻轻读读课文前面的学习提示。(出示)。

学习提示: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看看文中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再对同学说说喜欢的理由。

2、根据学习提示学习课文,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指导相应段落。

第三、四段:

句子理解:

(1)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2)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篷篷的种子。

(3)句式训练:声声麦哨,吹得_________。

(4)相机结合朗读指导。

第五、六段:

句子理解:

(1)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2)乡村孩子是怎样生活的?

(3)你想对这些孩子们说些什么?

(4)相机指导朗读。

声声麦哨,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课外延伸。

乡村的生活多美好啊!其实,正如课前第一句话所说,古人描写的乡村生活也是非常富有情趣的,大家课后可以去读读课文117页的古人描写乡村的诗句,进一步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作业:把课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摘录在自己的本子上。

小学语文人教版麦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4、学习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抓住色彩描写的写法,进行仿写练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课文插图和课文重点语句段落)。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看,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

(这是美丽的乡村,田园上,远处的麦子黄了,近处的绿草地上,几个孩子在快乐的玩耍着。)。

2、欣赏到如此美丽的乡村美景,你想了乡村孩子的生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乡村孩子的生活,去倾听他们那一声声欢快柔美的麦哨吧!

(这节课我们学习24,《麦哨》板书课题)。

3、看课题,什么是麦哨?看到课题,你想说什么?

(麦哨是用麦秆做成的哨子,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以麦哨为题?课文写的是怎样的麦哨声呢?课文还写了什么内容?与麦哨有关吗……)。

4、好,我们带者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听田园欢歌。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2、同学们,都预习过了吗?把你学会的生字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吧。

3、学生交流后汇报。

出示本课生词课件:看看认识他们吗?(学生自由汇报对生字的成语的积累,发现的多音字,读!另外还有几个难把握的字音的词;全文共8个自然段)。

4、检查读文情况,了解文章的结构。

5、交流,读通相关段落,边读边画出描写麦哨声音的词语。

6、读了课文,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麦哨声吹出来?(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我们男女生合作着吹一吹,这哨声应和着,忽高忽低)。

7、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8、有感情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你能读出这麦哨的欢快、柔美吗?

10、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这种首尾呼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三、细读品味,赏田园画意。

1、过度: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请大家自读自悟,边读边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小学语文人教版麦哨教学设计

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读中悟情、悟中促读。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读两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田园风光的美好,重点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重点)。

3、积累语言,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你知道乡村的孩子们平时都做哪些活动,过着怎样的生活吗?

2、读题,今天我们就随着麦哨声,一起走进乡村,走进乡村孩子的生活。

(关注孩子的学习起点,创设学习情境,为进一步走进文本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正确字音。想一想:课文写了几次麦哨?除了麦哨还写了什么?

2、交流反馈。

(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不仅两次写了麦哨,还写了孩子们的生活与田园风光,为下一步体会前后呼应结构形式与麦哨的暗喻意义埋下伏笔。)。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出示开头:“呜卟,呜卟,呜……”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正确、流利、读出麦哨声的波浪起伏与欢快柔美)。

(2)这是谁吹响的?

3、反馈交流:

(1)“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a、读一读,谈感受。

b、孩子与月季花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c、有感情朗读(读出一群欢快、活泼、可爱的孩子)。

(2)“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

a、读一读,谈感受。

b、读出孩子们无拘无束的快乐。

(3)“玩累了,喊渴了,不知是谁一声招呼,大家采集起……从舌尖直沁肺腑!”

a、读一读,谈理解。

b、如果你玩累了,喊渴了,你都喝什么?

c、齐读,读出天然、纯朴、无拘无束的快乐。

(集中精力从描写孩子们的外表、游戏内容等极具有生活气息的内容入手,通过研究词句,结合自己生活体验,有感情朗读等多种方式感受孩子们生活的欢快。)。

5、交流反馈:

(1)“金黄的油菜花谢恶劣,结出了密密的嫩荚……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a、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田园风光的美)。

b、作者又是如何表达这种的美?(从色彩、种类、样子等角度,采用比喻、排比的方式)。

(2)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a、有感情地朗读。

b、那麦穗儿又在唱着什么样的歌?

(孩子们的欢快离不开美好的.田园风光,也正是这美好的田园风光养育着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作者用优美丰富的词语,传神形象的表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对这幅图的感受不是讲出来的,更多的是在对整体反复吟读中去体会意境的美。)。

6、出示结尾部分:“呜卟……传得很远、很远……”齐读。

(前后呼应是本文写作上一个主要特点,对这一特点的理解需要融会到具体的语文学习中,而非孤立的解说。)。

四、总结全文,提升主题。

2、读写结合:麦哨吹响的是。

3、作业:摘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是段落,并能说一说理由。

(再次回归整体,对文本主题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板书设计]。

麦哨欢快。

柔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全国小学人教版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学习相关词语。

2、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3、初步了解课文的结构,大概意思,了解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几个特点和太阳和地球及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查找太阳的相关资料,用一句话描述太阳。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谜语:一个球,圆溜溜,雨天无,晴天有。早从东方起,晚在西山落。

2、指名猜(师板书:太阳)齐读课题。

3、师:从古到今人们对太阳都有不同的描述,你会怎样描述太阳呢?(指名学生说师适时指导)。

4、师:同学们描述得真好。太阳的奥秘是无穷的,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说明文,去了解太阳更多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的情况。

读生字,读词语。指导重点生字的写法。开火车分段读课文,正音。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用简短的话概括(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帮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学习太阳的特点。

1.太阳公公听说我们要了解它,很高兴,特意赶来了,你们听-。

(指名一学生扮演太阳公公)“同学们,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

引导提出:“我只知道太阳的三个特点是:远、大、热,但它远、大、热到什么程度并没有说清楚,所以我觉得太阳公公说的话不清楚。(师进行鼓励,进入下一环节。)。

3.分组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喜欢的特点进行重点学习,并分为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学习。结果,想学习”远“的分为一组,想学习”大“的分为一组,想学习”热“的分为一组。

4.汇报。

(1)学习”远“的学生汇报: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师引导:不错,你读出了重要的部分,能不能就这个内容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这个内容说清楚的。(学生不知该怎么说。)。

师引导理解:一亿五千万公里有多远?课文中怎样说的?

走--三千五百年,飞--二十几年。

学生看小黑板做口头练习:

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引导学生发现()里面填的是数字,通过数字具体说明,我们对太阳的”远“就了解了。所以我们知道了:在说明某一事物的时候,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

师板书:列数字。

师:写太阳”远“这个特点还用了其他什么方法,找找看。

”还运用了写传说故事的方法。“。

(2)学习”大“的学生汇报:课文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130万个地球等于1个太阳。(对学生能说出列数字的方法进行鼓励。)。

这时学生顿时领悟了,大声说道:”拿地球的大小来和太阳作比较。“。

对学生的细心观察进行鼓励,并进行小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师板书:作比较。

(3)学习”热“的学生汇报:(此时,学习”热“的学生有了以上学习的基础,回答问题就相对有条理)课文在写太阳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师:那中心温度是多少呢?我们一起动手算一算。

片刻,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一千八百万度。

教师再进一步引导:真有一千八百万度吗?

这时有学生强调:是估计,太阳温度太高了,人们无法进行测量,所以是大概的数。

师进行鼓励:同学们注意了”估计“,特别好。说明你们读书很细心,那看一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说明太阳“热”的特点还用了什么方法?用钢铁与太阳的温度作比较,说明了太阳的温度真的很高。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里也有一种说明方法,你能试着说出来吗?学生可能会说出比喻,可以适时指出,在说明文中,这应该叫打比方。

5、教师让学生一起读一读描写太阳大、热特点的段落,感受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四、练笔。

1.教师写一个”月"的象形字,让学生说出最早这个字指的是什么?(生答:月亮。)同时教师演示课件:用图画的形式出示有关月亮的资料:

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骑自行车要400天,坐飞机要200天,49个月亮等于1个地球。

先让学生说出资料上月亮有几个特点(远、小)。

(师出示的资料为程度差一点的学生保底。)。

让学生自由说出课前查阅的有关月亮的资料。(学生用课外知识再次进行交流。)。

2.生进行练笔。

要求:选取月亮的两三个特点写一写,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争取把月亮的两个特点说清楚。

板书设计。

远(列数字)。

太阳的特点大(作比较)。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读单元学习提示,看看从中可以知道什么?

1、生活是一本书。

2、学习本组课文的方法。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注意有哪些生僻的词语和不容易读好的句子,一会儿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词语和句子。

(1)交流字形词意。

(2)屏幕出示词语检查。

(鱼饵、鲈鱼、操纵、鱼鳃、翕动、皎洁、嘴唇、沮丧、抉择、告诫、实践)。

(3)把课文中难读的句子读通顺。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4、再来读一读课文,想一想“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为什么坚持要“我”这么做。

(老师出示关于鲈鱼捕捞开放日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5、默读课文的4-9自然段,看看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提示:如果课文里有合适的词语能概括出作者的心情,你就把他画出来;如果没有这样的词语,你可以自己找出合适的词语来概括,把这个词语写在书边上。)。

6、交流学生概括的词语,指导朗读相应的语句。

(重点指导读出“急切、难过、依依不舍、沮丧”的语气。)。

7、完成书后练习题二。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了作者当年放掉大鲈鱼时的那份无奈和沮丧。课文中还有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下节课我们交流这些句子的含义。

(提示学生抄写本课要求写的字,下节课听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

1、我小心翼翼地将鱼竿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2、当我一次次面临道德的是与非的选择时,就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

3、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听写后对照屏幕自查改错)。

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1、指名读课文第二部分(后三自然段)。

2、默读思考,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自己试着体会其中的含义。

3、交流语句及自己的理解。

(1)体会第一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

(2)体会第二句:当我一次次……。

思考:“我”失去的是鲈鱼,但“我”得到的是什么?

(3)在“我”人生的旅途中,不止一次遇到诱惑的时候,“我”会怎样做呢?为什么?(引读最后一句话:“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

三、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呢?课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有启示?请你把这些语句摘录到笔记上,还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小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再加上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我把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正确读写:弈秋教诲俱学弗若曰矣。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情感目标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教法学法。

1、教法:范读领读、点拨教学。

2、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四、教学流程。

1、警句引路、导入新课。

2、范读激趣、领读通文。

3、熟读成诵、疏通文意。

4、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5、合作探究、读书明理。

6、迁移训练、练读古文“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新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方法的积累。

在进行第一个教学环节时,我先出示以下警句:三人行,必有我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请学生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些警句的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告诉学生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她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而现代的教育家也在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我先范读课文两遍,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然后领读,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让学生自由练读,达到熟读成诵。让学生自读自悟,并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贯通全文。弄懂每一话的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借助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再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全班交流时提出与同学研讨。在全班交流时,我采用点拨教学法,适时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最后指名说全文大意,我相机指导学生疏通文意。学史可以明智,而明智的关键就是能从古文中明白一个道理,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因此,在教学第五个环节时,我先出示两个问题: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然后分小组讨论解决第一个问题,弄懂两个人学习效果的不同是因为学习态度不同,得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达到读书明理的目的。处理第二个问题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努力实践新课标“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的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我在讲完课文后将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读文言文。这些文言成语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又为学生熟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板书说明。

我的板书简单明了,通过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得出两个相反的学习结果,对比鲜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充分揭示了课文蕴涵的道理。

全国小学人教版语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体会作者的感情。

4、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课前准备:ppt、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各种各样的鸟类,谁能给我们介绍几种?(生答)。

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新的鸟类朋友,先请大家欣赏一下。(播放课件)。

欣赏完了图片,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翠鸟》,来学习一下这种鸟类的美丽姿态和特点吧!

2、老师板书,一起手空。(提示:翠字上边是羽毛的羽,不带钩,下边十字这一竖不要太长,别把上边的两个人分开。

3、齐读课题--《翠鸟》。

二、交流资料。

1、课前老师布置了一项预习作业,让同学们搜集一下翠鸟的资料,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介绍一下?(学生交流资料)。

2、老师也给同学们搜集了一些资料,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谁能把它记下来。

三、小组合作学习。

1、翠鸟给大家带了很多小礼物,不过有个要求:谁完成的任务好就把他送给谁,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有哪些任务吧。(出示学习目标)。

2、有了目标,接下来就按照我们的学习要求展开学习吧。(出示学习提示,学生交流,教师巡视)。

四、检查生字词。

同学们刚才学习讨论的非常认真,下面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哪一个小组任务完成得好。

出示生字、词语,小组代表朗读,点名读、齐读,学生纠错。

2、看来生字词语大家掌握的非常好,老师相信课文也一定读的很棒,让我们把优美的朗读送给其他同学吧。

指名分段朗读。适当点拨、正音。

五、研读课文,体会翠鸟的外貌和活动特点。

1、同学们读的真美,谁能说一说读完后翠鸟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交流第二个问题)。

生:颜色鲜艳或美丽、小巧玲珑会捕鱼。

2、看,老师这儿也有只翠鸟,你觉得它美吗?美在哪里?

师:说的真不错,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把翠鸟写的这么美吗?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段。

生:自由朗读第一段。

(生:书上先写了翠鸟的爪子,接着写了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然后写翠鸟的眼睛,最后写翠鸟的嘴。)。

作者按照这样的顺序写出了翠鸟哪些美丽的特点呢?

生:作者用比喻写出了翠鸟的美丽。

4、谁能通过朗读把翠鸟的美丽读出来?指名读、同桌读、全班一起来读。

5、大家刚才读得精彩极了,老师认为你们一定记住翠鸟的美丽了,让我们一起来闯下面这关“我会填”。能填上的同学举手。你来试一试。

6、翠鸟不仅长得美,它还有一绝招不知道各位同学知道不知道?--生:捕鱼。

文中哪几段是写翠鸟捕鱼的呢?生:二三自然段。

7、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二三段,将描写翠鸟捕鱼动作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可以做一下批注。

交流:你认为翠鸟捕鱼的动作如何?生:敏捷。

同学们你认为哪句话最能体现翠鸟的动作敏捷呢?

(1)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杆上了。

师:什么是“疾飞”?翠鸟在“疾飞”中,又能“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说明了什么?

疾飞”是指飞得很快的意思。这句话充分表现出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2)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师:这句话描写的小鱼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机灵。

可是这么机灵的小鱼都逃不过翠鸟--(锐利)的眼睛。

(3)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出示:翠鸟离开桅杆,很快地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指导朗读:读一读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个?

在这里巧妙地运用比喻句让我们更形象得感受到了翠鸟的速度之快。除了比喻,还有哪里不同,蹬字有力度,能够感受翠鸟的速度之快。同学们体会的真好,谁能把第二句来读一读?谁再来试一试,我觉得他的速度只是一般快。

翠鸟可真是捕鱼能手啊,连老师都佩服!现在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确实感受一下翠鸟是怎样捕鱼的吧。(播放翠鸟捕鱼视频)。

翠鸟可真厉害啊,让我们拿起书一起再来品味一下翠鸟那敏捷的动作吧,齐读二三段。

8、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翠鸟的外形与它的捕鱼本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交流,教师课件展示)。

六、感受喜爱之情,启发保护意识(交流第三个问题)。

1、同学们,看着这小巧玲珑、动作敏捷的翠鸟,你们有什么想法吗?(饲养一只)。

看来,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你们和小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你觉得,能不能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呢?文中老渔翁的一番话我认为很有内涵,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同学们你们现在的想法是什么?(同学们的种种想法,都缘于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但是我们要爱护鸟类,和鸟类做朋友。)。

听了你们的交流,小作者的脸也红了,他也打消了饲养翠鸟的想法,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愿意读文中最后一段话的同学请站起来。

(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多么善良而又真诚的孩子啊,翠鸟们听到你们的话语特别开心,看:他把礼物送给大家了。(小组奖励)。

七、课堂小测。

八、布置作业。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低年级阅读教学是母语教育起步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她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因此我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力争让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人。

三、教法。

《课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衡量语文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志。语文中的阅读教学要以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真钻研文本,诵读文本,触摸语言,达到“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在读中体悟语言之精妙,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全身心地沉浸在语言环境中,“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唯其意”,从而知其味,得其趣,悟其神。并树立“生活即语文”的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我还主体地位于学生,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抓住父亲的话联系实际进行的重点品悟,少讲精读,读中感悟,课中明理,情感熏陶,感悟人生。

四、学法。

“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了给学生的“点金术”授人以渔。我着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精读领悟,讨论理解及运用,读、思、议、说、悟的方法学习。这样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我认为一年级识字教学应该让学生先认字,然后在认识字的基础上学会写字。因此,我将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重在引导学生熟读古诗,理解古诗诗意,认识11个生字,而将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作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时,我采取以下步骤:

首先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再借助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在学习生字这一环节中,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分组读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胶片给学生学习和记忆生字的方法。第三个环节是诵读古诗,理解诗意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六、教后反思。

认真反思本节课,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由于学生年龄小,课堂上不时地乱动、坐不住,而我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紧紧停留在表面,缺乏实效性和趣味性。

2.由于时间的限制,对个别学困生关注不够,他们参与还不够积极、主动。

3.课上对学生的即时性评价,仅停留在口头褒扬阶段,实效性不强:

4.时间把握欠妥当,前松后紧,使得后面的教学草草了事,自己也临时对预设的教案进行了调整,连板书设计也未能按计划完成。

5.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唱读的纠正: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今后打算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认真学习《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合理的三维目标,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并突破重、难点。

2.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具、学具的准备,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备好课为上好课奠定基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3.用新颖、灵活的教法来指导学生轻松、愉快的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变学会为会学、变不爱学为爱学、乐学。

4.教学中尽最大努力关注学困生,对他们多提问、多鼓励。要进行分层教学、分类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5.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真正做到师评、生评、生生互评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6.每上完一节课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和心得体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反思中不断完善,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有所提高。

7.多和带同头课的老师交流,并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他们的丰富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8.业余时间多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专著,用新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不断地充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形式和目前的工作。

总之,自己教龄短,缺乏经验,还请各位老师在评课时,给我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帮助我今后努力改进,更好、更快地成长。

小学语文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5、中彩那天6*万年牢7、尊严8、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第三单元。

9、自然之道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1、蝙蝠和雷达12、自然的启示语文园地三。

第四单元。

13、夜鹰的歌声14、小英雄雨来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17、触摸春天18、永生的眼睛19、生命生命20、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第六单元。

21、乡下人家22、牧场之国23、古诗词三首24、麦哨。

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6、全神贯注27、鱼游到了纸上28、父亲的菜园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29、语言两则30、文成公主进藏31、普罗米修斯32、渔夫的故事。

教学进度:

时间教学内容。

第1–3周第1单元。

第4–5周第2单元。

第6–7周第3单元。

第8–9周第4单元。

第10–11周第5单元。

第12–13周第6单元。

第14–15周第7单元。

第16–17周第8单元。

第18–20周全面复习。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胜: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人教版小学语文丰碑教学设计

1、了解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由于衣服单薄而被冻死的感人故事。教育学生学习他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会本课生字,学习新词。会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7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7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为何称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为何称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7个生宇,学习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三)练习读熟课文,完成预习要求。

二、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三、教学难点。

分段,概括段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碑”是一种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志的石头(边说边板书:碑)。所说的'“丰碑”(边说边在“碑”前板书“丰”)意思是高大的石碑。我们这课所说的“丰碑”是一块高大的石头吗?是什么呢?请大家齐读课题。

学生大声朗读课题。

(丰碑)(板书:丰碑)。

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找出本课生字和自己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二)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准自己不认识的字及生字的读音。其中,老师特别要指导如下几个字音:劣;润;覆。

3、记清字形。

出示幻灯片练习判断。学生刚学会的字,印象是最清晰的。多加练习,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牢记正确字形。

4、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冰坨:冰块。坨,成块或成堆的。

装备:配备的机械、器材、武器、被服等。

开辟:开创,打开新的境界、通路。

恶劣:(环境、态度等)很坏。

残酷:凶狠无情。

袭击:军事上出其不意的进攻。本课指敌人出其不意地进攻我们的部队。

严峻:严厉,严肃。

倚靠:身体靠在物体上。

神态:精神态度。

镇定:不慌张,沉着。

安详:指人的表情平静,动作从容。

抽动:本课指脸上的肌肉不自主地收缩颤抖。

军需:军队所需的给养、被服、装备等。

湿润:潮湿而滋润(多指土壤、空气等)。本课指眼睛被泪水打湿。

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业绩、精神等。

5、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艰难(艰苦)率领(带领)辨认(辨别)。

覆盖(遮盖)装备(配备)。

开辟(开拓)思索(思考)抖动(颤动)。

严峻(严肃)。

反义词:

严寒(酷暑)镇定(惊慌)湿润(干燥)。

6、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分段和归纳段意。

学生先各自读课文,读完后,左右两人一组,互相听取意见,商量如何分段及概括段意。讨论出结果后,举手发言。

7、明确课文结构,归纳段落大意。

分析课文结构,归纳段意是本课的难点。要教给学生分段的步骤:

(1)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看看是怎样安排材料的,找找分段的依据。本文记叙的是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文章先介绍行军途上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又介绍了还将遇到的更多的困难,然后介绍了军队中被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最后是作者的想法,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因此,这篇文章可以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分。

(2)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与各段的关系。比如,第2自然段讲的是红军将要遇到的困难和将军的思索,与第一段冰天雪地的艰苦环境的实际描写不能合为一段。

(3)确定分几段。按这个步骤给本文分段。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第一段(第1自然段):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第二段(第2自然段):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第三段(3~13自然段):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第四段(14自然段):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8、学生按分好的段读熟课文。

自由组合4人小组,每人读一段,一个同学读时,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读的好与差的地方,提高对方的熟练程度。同时,了解、感受文章四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详略之分,进一步体会军需处长的感人之处。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读熟课文,体会军需处长的感人之处。

全国小学人教版语文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假如》是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23课,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他们的朗读感悟能力,从而突破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

3、尝试模仿课文写简单的诗句。

二、方法目标:

在朗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及各小节的不同语气,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高尚的同情心、爱心和人文关怀。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和创作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朗读,感悟语言。

2、难点:读出各小节的不同语气。

五、教学策略:

这首诗内容不难理解,但是各小节表的感情色彩的细微差别要让学生体会并朗读出来不容易。所以,采用多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以范读、领读为主要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六、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七、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假如你现在手里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最想做些什么?

3、你们的愿望真好!有这样一位小朋友,他也想用这马良的神笔实现自己许多美好的愿望,是那些愿望呢?让我们走进《假如》这首儿童诗中,去感受小作者那美好的心愿。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课文中的小作者,要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读课文,看作者有哪一些美好的愿望。边读边画出文中新出现的生字宝宝,自己试着拼一拼,读一读,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问题读课文)。

2、老师要检测你们认读生字宝宝的情况,谁来准确、大声的领读这些生字宝宝?(强调读生字的要求。)。

(1)老师重点指导“场”和“哭”;(2)学生写字。

3、读的不错放在词语中会读吗?(课件出示词语)。

良()好缩()小寻()找。

食()物健康()操()场。

4、记一记:用你的“识字法宝”来识记这些生字宝宝好吗?(引导学生用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等方法识记生字。)。

5、你们的识字方法很好,闯过了识字关,让我们走入诗句,理解诗句。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认真的听老师读课文,思考小作者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强调听读的要求)。

幻灯出示配乐朗读。

2、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小作者的三个美好的愿望。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我一定给不幸的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愿望?体会理解诗句:

a.没有太阳,小树会怎么样?有了太阳呢?通过对比理解太阳对于小树的重要。指导读出小树因为有了太阳高兴地语气,没有太阳很可怜的语气。大家练读。

b.树上的小鸟饿的直哭,也需要我们的关爱。(强调关爱,深化主题)小鸟需要什么呢?小鸟有了谷粒高兴吗?饿的哭泣时可怜吗?应该用怎么样的语气来读?指导感情朗读。

c.小作者真有爱心,帮助了小树和树上的小鸟,还有一位不幸的小朋友西西也非常需要我们的关爱。读课文看看,是因为什么?指导有感情朗读。

3、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小作者有三个美好的愿望,有了马良的神笔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让我们带着一片爱心,再读全文,读出这首诗的节奏美,音乐美,读出小作者纯洁的爱心。(部分回到整体)。

4、朗读比赛,加深感悟。

同学们读的非常投入,我们请几位同学进行当堂的朗读比赛,读出你们的爱心,读出你们的感悟。

(四)拓展。

1、小作者就只有这三个愿望吗?你从哪里看出还有很多愿望来的?

引导学生找出文章最后的六个点。(讲解这六个点的标点符号叫做省略号,认识省略号的作用。)。

3、引导学生逐步补充: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失明的人();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干涸的沙漠();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学校因患风湿病脊柱严重变形的马爷爷();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学校里因为出车祸腿部受伤的徐老师();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妈妈();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

假如……(一步一步放手,充分发挥想象,认识到爱心无处不在。)。

4、是啊,爱心无处不在。世界因为爱才如此美好!让我们都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5、充满爱心的通读全文,达到背诵。

(五)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都表现的很投入,读的很有感染力,回家后有感情的读给妈妈听,送给妈妈一份开心,就是给妈妈的关爱了。

(六)板书设计。

小树--太阳。

23假如小鸟--谷粒关爱他人。

西西--好腿。

[《假如》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