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精选16篇)

小编: 翰墨

优秀作文应该注重形象的描绘和生动的写作,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一篇好的作文可以启迪我们的思维,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吧。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3、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4、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5、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6、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7、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0、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11、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寸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黄鹤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劝孝歌》。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腾公天下》。

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论语》。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破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百闻不如一见。——《后汉书》。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光《报任安书》。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中华传统美德舜的故事中华传统美德100句

舜帝陵庙遗址舜生在平阳西南数百里一个小小村落的农家中,他的体形有非常奇异的地方,他眼内瞳子都有两个,他的掌心纹路象个“褒”字,他脑球突出,眉骨隆起,头大而圆,面黑而方,口大可以容拳,龙颜面目角,取名叫舜,舜是一种花卉,他的号就叫华,排行老二,就叫仲华(与“中华”谐音)。可惜不久他母亲去世,他后母性情悍戾,尤其是他的弟弟象出生后,就更没有好日子过了。舜在家中常只能看着后母所生的三个儿女喝饱吃足,他只能枵腹而寝。然而不管后母如何待他,他总是笑脸相迎、谦谦如也。有一年冬天,气候大寒,舜身上还只穿两件单衣,瑟缩不堪,邻里秦老汉实在看不过去,出面干涉,并希望虞家能送舜去读书,但家中却坚持要舜放牛,好在教书先生善良,在秦老汉的帮助下,舜一边放牛一边学习,他从先生那里知道:一个人虽有聪明睿智之质,经天纬地之才,仁圣忠和之德,但是“学问”二字终究是不可少的。要求学问,必须读,要能读书,必先识字。他也悟出为人要诚实,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这年过了残冬,舜已经十六岁了,生得高大,俨如成人,从此开始艰辛的耕作,后母规定他一天到晚都必须劳作,连中餐也不准回去吃,有人问他,他答道:“农家以节俭为本,一日两餐足矣,何必三餐?”他渐渐得到当地人的敬重和称誉,但舜无缘无故被三次逐出家门。这其中日子虽然清苦,但舜却加紧学习,包括师事八岁的儿童蒲衣子。他从蒲衣子那里学到许多运动的道理,包括足的容宜重,手的容宜恭,目的容宜端,口的容宜止,声的容宜静,头的容宜直,气的容宜肃,立的容宜德,不偏不倚,无懈无情。

也就在这时尧帝已深知舜的为人,终于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出嫁前尧帝嘱咐两个女儿:“大凡为妻为妇之道,总以‘柔顺’二字为最重要。男子气性,刚强的多;女子气性,假使也刚起来,那就不好,夫妇之间不可能事事都能同心协力,遇到这种情况,为妻的总要见机退让。”完婚之后,舜带着两个妻子回见父母,想不到遭到父母的拒绝,而他那后母生的弟弟象见到两位嫂子的绝色姿容,竟起了不轨的心思。娥皇女英嫁给舜之后,过起了艰苦的生活。像念着两位嫂子的美貌,常乘舜不在家的时候找嫂子闲谈,希望用吊膀子的方法来勾引嫂子,娥皇女英是聪明人,但不敢得罪他,怕他在父母面前说舜的坏话,越是如此象便越是有心,竟觉得只有杀死舜,才可将嫂子抢到手。象通过母亲叫舜去修房子,去疏通井,然后放火烧屋,用泥土封井,妄图把舜烧死,把舜封在井中闷死。每次娥皇女英都通力合作把舜救了出来,舜总是不记前嫌。

在这一系列的事情中,尧对舜更加欣赏,终于尧把舜召到京城,开始委舜重任,舜大举推荐人才,舜于是“宾于四门,纳于大麓,烈火风雷不迷,虎狼腹蛇不害。”于是尧死后,舜即位为天子,定都于蒲阪。

舜勤政爱民,为加强中央与各地的联系,他规定各部落君长定期来蒲阪朝见天子一次,天子也照例前往全国各地巡狩一次,每次除了大臣随扈以外,娥皇女英都随行照顾他的起居,三人同行,恩爱非常,舜左右逢源,二女雨露均沾。这年盛夏来到洞庭湖,因天气太热,娥皇女英就留在洞庭湖中的君山,舜继续南巡。

这晚,女英忽然梦到了舜帝,不象个天子模样,坐着一辆瑶车,有霓施、羽盖拥护着,自天空降下来,对她说,自己已经不在人世,大家不要悲伤,人生在世,总有一日分散的。女英醒来,非常焦灼,惦念舜帝,急急告诉娥皇,娥皇口中虽说“妖梦是不足为凭,只怕你平日挂念极了,做的是心记梦,你放心吧。”但内心也十分焦灼。不久,果然传来了舜死在苍梧山的消息,还带来了舜帝给娥皇女英的遗嘱:“汝戒之哉!形莫若缘,情莫若率。缘则不离,率则不劳。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听到噩耗,觉得一切希望都已不存在了,那么多年的艰苦奋斗,那么多年的恩爱相亲,都一去不复返了。娥皇女英浑身哆嗦,哭了好几回,身心受着火一般的煎熬。娥皇女英一天比一天悲伤,健康也受了损害,眼泪渐渐地哭干了,一滴一滴的鲜血从眼中流出来。这晚浓雾渐渐地把整个君山罩住,天空中闪电一道急过一道,云越积越厚,天空好象要倒扣下来,突然间狂风卷着暴雨呼啸而来,洞庭湖掀起层层巨浪,都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倒。娥皇女英一片至诚的思念、悲痛终于感动了上天,天神将她们流出的眼泪,流出的血泪都一点点收集起来,都把它们洒在洞庭湖君山的翠竹上。在这狂风暴雨中,娥皇女英突然间头脑是那样地清醒。突然间明白好象舜正在召唤着她们,两人都好好地修饰打扮了一番,就像是迎接远行归来的舜一样,携手投入洞庭湖中。顿时风停雨住,波澜不惊,君山上那丛丛翠竹都浸染上斑斑点点的泪迹,成了二妃对舜帝一片至情的象征。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8、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鸛鹊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要做好这一点,首先要做好弘扬中华美德,这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华美德这一方面我们都可以做到的。在学校了见到老师问好,有礼貌,于同学团结友善,学习生活上勤俭节约,在社会中,多为他人做好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我们只要想做,一定会做到的!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本身就要有一正确的观念,从子身观念意识上做到弘扬中华美德。

现在社会的现代化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要不要保持中华美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问题。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把传统价值思想体系中德优秀精华发扬光大,把它和现代化结合起来。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鬓繁的国际交往带来了许多外来的价值观念。“麦当劳文化”正在侵蚀着中国文化。对于西方文化,我们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选择和改造,要丢起一切腐朽落后的,或者我国国情不符合的的价值观念。弘扬中华美德就是要振奋民族精神,抵御一切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的侵蚀,树立健康的社会主义美德。

当前我们这样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迫切要求加强中华美德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中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点。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对最初步的道德教育要求却不清楚,不实行:不能判断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的东西,有的甚至还受到社会上丑恶行为的影响。因此急需告诉他们中华美德是什么,让他们知道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又是在中华美德的哺育下壮大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要建设祖国,振兴中华,需要身体力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名利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今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

弘扬中华美德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要从小做起,成为社会建设的骨干,因此我们必须有健康的价值观念,树立健康的社会美德。让我们一起奔向现代化吧!

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体系中传承至今的最基本的合理内核。孔子以知、仁、勇为三达德为基础,第一个构建了完整的道德体系;孟子以仁、义、礼、智为四母德,将其扩展为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的“五伦十教”;此后儒者,有“四维”、“六行”、“八德”、“三纲五常”之说等等。除儒家一系列完备的道德体系而外,道家的贵生、法家的理性、墨家的节用等,都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内容,形成了中华道德伦理的丰富多样和博大精深。在此,本文旨在浅议与今天道德建设密切相关的五大传统美德。

一、仁爱。

仁的核心是“爱人”。孔子认为仁者应该同情、关心、爱护、尊重、帮助他人,时时处处以己推人,为他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想,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主张由亲爱亲人进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由己推人,由内而外,由近及远,层层向外递推,最终达到“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孟子·梁惠王上》)的境界。中国古代思想家不仅把“仁”视为做人的基本准则,他们还往往希望把“仁”的精神渗透于政治运作过程之中。在先秦时期,孟子曾大力提倡“仁政”,提出了一整套仁政的方案。《礼记·礼运篇》中更设计了一个洋溢着仁爱精神的“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一幅人与人相亲相爱、和睦融洽的美妙图景,也成了古往今来人们孜孜追求、无限向往的社会理想。“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体现了仁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宋初名儒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传统儒家仁爱精神的升华。

二、诚信守义。

在道德体系构建上,中国古代各派学者都对信予以不同程度的重视。人们往往把信与忠、诚合称为忠信、诚信。其中儒家对“信”最为推崇。在儒家看来,信是“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以子思、孟子为代表的思孟学派更把诚、信的伦理原则上升为天道,认为天道是真实无妄的,人道作为天道在人类社会的体现也同样应该是真实无妄的,“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孟子·离娄上》)。作为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信的基本要求是真诚相待、诚实不欺,讲究信誉,信守诺言等。孔子有云:“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论语·阳货》)。如果不以诚挚之心待人,言行不一,翻云覆雨,则会产生信任危机,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儒家重视、提倡信,要求人们能够言行一致,但并不是把言行一致作为绝对的行为戒律,僵化地套用于人际交往之中,讲信必须要以义为标准去衡量。《中庸》说:“义者,宜也。”这里的“宜”大致取适宜、合理的意思。孔子曾提出“见得思义”的主张,即在利益面前,要首先考虑是否应该、合理的`问题。这一思想并不否定人们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但是要以义作为衡量其行为的标准,此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讲信有违大义,则宁愿食言。儒家讲信,注重的不是其形式,而是其精神实质。如果离开道德的标准,片面地强调信,很容易导致对道德责任的否定,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

三、修己慎独。

中国有“正人先正己”的古训,强调人人从我做起。“正己”不仅是修养自身,也是对社会负责。儒家尤其注重自我道德修养,把个人的“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点。儒家直接开启了“修身为本”的观念,使道德主体自觉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在中国传统社会诸多的自我道德修养方法中,“慎独”最能体现道德的主体意识。“慎独”,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一个特有的范畴,也是独具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见于《礼记·中庸》:“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独也。”大意为,没有比在那些不易察觉的地方更能表现出君子人格的,也没有比细微之处更能显示君子风范的,君子,不需要别人来约束自己,不会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放纵自己。慎独是高度自觉的道德操守,“诚于中,形于外”,“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礼记·大学》)。“慎独”把道德规范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使思想信念与行为举止纯然一体了。

四、精忠爱国。

中华民族素有一种对国家、民族、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为家国同构,国家社会与家庭自我本为一体,共生共存、息息相关,没有国家社会,便没有家庭和自我。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一种精忠爱国的浩然正气和崇高民族气节。在中国传统道德中,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历来被视为“大节”。在封建社会它往往与“忠君”相连,“忠君”背后是深层的国家意识,因为君是国家的代表。这种精忠爱国是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每当国家民族处于危急之际,人民都要起来保家卫国,反抗侵略,不惜以身殉国。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没有消亡,与这种爱国主义传统密切相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蔺相如“先国家而后私仇”,“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临终“示儿”,辛弃疾“夜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他们身上都闪耀着精忠爱国传统美德的光辉。

五、谦和好礼。

谦和好礼是古代中国人立身处世的一种美德,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作为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根源于人的恭敬、辞让之心,出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它和仁德相互联系,内容相当丰富。作为社会制度有“礼治”,作为伦理秩序有“礼教”,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有“礼节”、“礼仪”,作为个人修养涵养有“礼貌”,处理与他人关系有“礼让”,作为个人修养实践,它表现为“谦”、“和”二德。谦者,谦虚、谦让也。集中体现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不争,人际关系中相互尊重。“和”作为君子的重要品德,体现在待人接物中表现为“和气”;体现在人际关系中被称为“和睦”;体现为价值取向是“和谐”。由和睦家庭、和谐邻里开始,终致协和万邦。中国历史上许多故事,如“将相和”、“三顾茅庐”等都体现了谦和之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博大丰富,是现代中国伦理道德的源流,对于我们今天完善自身道德人格,维护社会秩序、增强国家凝聚力,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这些优秀传统伦理道德,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应尽职责,也是我们人格完善的必由之路。

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都要讲诚信,都要有责任感。它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每个人从小讲诚信最起码的标准。

一个人只要讲诚信,别人才会赞赏他,尊重他,亲近他,在有困难时才会帮助他。否则,人们将不会信任他。

北宋词人晏殊,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晏殊的诚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以诚实的珍贵品质取得人们的信任。

俗话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就是说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都难追上,所以我们说话要算数。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得4瓶啤酒,尔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这就证明了讲诚信的重要性。

希望我们每人都讲诚信,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6、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7、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8、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9、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0、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1、凡是有良好教养的人有一禁诫:勿发脾气。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诚信是心灵与心灵间最默契的对话。

4、诚无老幼,有诚可嘉;信无大小,有信则誉。

5、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6、诚信铸就申城之美,世界共享玉兰之香。

7、诚信档案是最大的财富,失信记录是最痛的耻辱。

8、勇敢对于保持美德是十分必要的一种气质。

9、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

10、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中华传统美德舜的故事中华传统美德100句

九嶷山舜源峰的北边有一个孤单的小石山,石山下面有一个小岩洞,因为这个小山其形如象,故名“象岩”。传说这座象形石山,就是舜的弟弟象变成的。

象是舜的后母生的,后母为了让她的亲生儿子得到娥皇、女英,多次指使象去陷害舜,都没有成功。舜虽然知道了其中内情,但是对父母还是很孝敬,对象也如同胞手足一样亲热。这样就使象感动得又后悔,又惭愧。

后来舜帝要南巡,象便对舜说:“哥哥,让我跟你去吧!”舜帝想到弟弟从小娇生惯养,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吹不得风,淋不得雨”怎能吃得苦?便对象说:“弟弟,我这一去不知有多长日子,而且到南方那种荒凉的地方去,道路遥远,你怎么受得了?还是留在家里好。”

象说:“我再也不愿跟母亲在一起了,我过去对你不起,我现在愿意分担你的艰苦。”

舜帝见弟弟态度诚恳,便答应下来。

头七天,他们遇到了暴火日头,茅草晒得要冒烟,石板上能烫熟鱼虾。

象被晒得火烧火燎,起了一身水泡。舜帝劝他:“弟弟,这日头你受不了,快转回去吧!”象说:“哥哥,我不怕!”

第二个七天,他们遇上了一场暴风雨,茅草打得爬了地,飞鸟打得断了翅膀。象一身淋得透湿透湿。舜帝劝他:“弟弟,这么大的风雨你受不了,还是转回去吧!”象说:“哥哥,我不怕!”

第三个七天,他们遇到一座大山,悬崖峭壁,连猴子也难得攀上去。舜帝又劝他:“弟弟呀,这山高路远,你受不了,还是赶快转回去吧!”象没有说话,却第一个向山上爬去。

这样走啊,走啊!一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这一天来到了洞庭湖边,只见波浪滚滚,天水相连,湖面百鸟飞翔,湖中鱼群戏水。舜帝见了不禁赞叹道:“好一个鱼米之乡!”

这时象指着湖水说道:“哥哥,你看这水多清多明,我真想下去洗个澡!”

舜点头说:“去吧,洗去一身污垢,会更有精神。可不要走远了,洗一会就上来。”

象下到湖里,洗了一会就上了岸。说也奇怪,象的皮肤变得油黑发亮,四肢变得又粗又结实了,一下成了一个身高八尺,腰圆体壮的大汉子。舜帝看了,心中好不高兴!

又走了七七四十九天,他们来到一个大山前。刚刚爬上一个山坳,突然听得一阵呼呼的风声从右边的崖石里传来,接着一只吊睛白额猛虎出现在不远的山路上。象说:“哥哥,你到那石头后面去,让我去收拾那大虫!”说着折了一根大树枝,迎面向那老虎走去,舜帝哪里阻拦得了!那老虎吼了一声,就朝象猛扑过来,象急忙闪身躲过;老虎又将尾巴一扫,象又闪开;这样闪来躲去,老虎几番扑空,渐渐地减了威风。这时只听象大吼一声,乘个空儿举棒向老虎的后腿打去,老虎惨叫一声,两条后腿被打断,一个翻身,骨碌碌滚下了万丈深沟。

舜帝这才放下心来,对象说:“好险呀!想不到你有这般大的胆量,这般大的力气。”

不久,他们来到九嶷山的消韶峰下。山下一块大平地,长满了齐胸高的荒草,一条河水从九嶷山里流出来,穿过平地,向北流去。舜帝赞叹道:“这是个水足土肥的好地方,如果开垦出来,老百姓就可种出好多粮食!”

象看到哥哥时时关心着老百姓,便说:“哥哥,你先走吧,我留在这里开垦荒地,给老百姓种庄稼,然后再去找你。”

舜帝听了,高兴地说:“好!”

“哥哥,你要多加小心,有什么危险,你就返回来找我。”象有些不放心。

舜帝高兴极了,亲切地说道:“弟弟,你在这里开垦荒地,可要注意休息。至于我,你放心好了!”

舜帝离开了消韶峰,继续向南,朝九嶷山的腹地进发。

象就在消韶峰下辛勤开垦耕种,饿了吃些野果、烧只野兔、喝口山泉,累了就躺在枯草上歇息。日子一天天过去,象耕了九百九十九亩田地,从不叫声苦,可心里老挂念着哥哥。

一天,忽然传来一阵轰隆哗啦的巨响,只见一股股黑水从九嶷山中汹涌而来,眨眼间小河两岸就被黑水淹盖了。这股黑水一直流了三天三夜才消退。

原来舜帝在九崖山里与一条作恶多端的巨蟒搏斗了三天三夜。那黑水便是巨蟒的污血。舜帝杀死了巨蟒,消除了大害,自己也不幸身亡。

消息传来,象悲痛万分。想起自己过去对哥哥不起,想起哥哥对自己的宽容和教导,一边痛哭,一边向九嶷山里奔去。由于过度劳累和悲痛,他没能到达目的地,便倒在路上再也没有起来。

象死后,化成了一个石象。他前肢跪下,低着头,长长的鼻子直插地里,朝着远处的舜源峰伏拜。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1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4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15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5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15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15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54、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5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1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5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5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16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61、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162、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

16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16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6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6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16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中华传统美德作文

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也许就是道德的宗旨吧!

今天我听到一条新闻:一个反黑暗分子8年打倒一名官员。8年啊!整整8年才打倒一名官员,他历尽了千辛万苦,甚至妻离子散。只为人民服务,在采访他的时候他说:“我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该以身作则,为人民服务,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便是反黑暗与黑暗之间的道德差距。

就象莎士比亚说的:“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上天生下我们只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因为我们的德行尚不能推及他人,那就是等于没有一样。”

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成的以儒家为主,以孔孟为代表的道德。人自我完善的过程是:自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作为炎黄子孙,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中国这条巨龙腾飞在世界的天空,我们会让全世界仰望!

中华传统美德作文

中华民族悠悠50的历史长河,闪耀着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创造的璀璨文明。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的美誉着称于世。我们做为21世纪的少先队员,做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应珍惜祖先们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继承祖先们的优良传统,让礼仪洋溢在书声琅琅的校园里,让礼仪永久地保存在中华大地。

现在,有许多同学追求名牌。高档。华丽的衣着。在我的班级里,就有许多同学穿著名牌的衣服向同学们炫耀,或对一些衣着不时尚的同学进行比较,以此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我认为小学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快乐学习,而不是与同学进行一些攀比。我们小学生只要着装得体,符合学生身份就可以了,我们应用礼仪,知识来完善自己的形象,而不是用时尚,华丽的衣着来衡量自己的形象。

同学世朝夕相处的亲密伙伴,更是携手成长的友好同路人,我们对待同学,应该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同学之间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不要把错误推向别人。它就像润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迹。互相理解,宽容待人,才能使班级更团结,友谊更深厚。我们要对每一个同学都给予尊重,与周围的同学和睦相处。(天津管通建材-管通文学)。

让我们挑起传承礼仪的使命,无负于未来,无负于这教育我们的美丽校园,让我们为这“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去追赶形象的春潮,沐浴礼仪的阳光吧!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一书,告诉了我许多人生道路上的道理,教会了我怎样做人。特别是《增广贤文》中的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深有感触。

面对时间的奔流不息,古往今来,珍惜并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是大有人在。古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把“五更鸡鸣”之时,当作“男儿读书之时”;鲁迅先生则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他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有个重要的秘决,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少时家道中落,父亲重病卧床,他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避免影响学业,他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后来回忆此事,他说:“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所以在他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

我的同学在学习中,利用课余时间通读了四大名著。问他有何经验,他说:“我是把玩耍、上厕所的时间都挤出来看书的。”

时间老人无时无刻不悄悄从人们身边溜过,谁也没有力量阻止他悄然逝去的步伐。就像一首诗所写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但是,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愿意,时间是可以支配的。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一样:“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相反,那些终日无所事事、随随便便浪费时间的人,时间老人留给他的只能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时间是最公正的',时间就是生命,我们一定要爱惜时间。

中华传统美德作文

一天的课间休息时,我去洗手间,出来之后,我习惯性地洗手。这时,一名同学大开了水龙头,把头钻进水中,然后又把头拿出来,水龙头没关,那名同学的头犹如狗尾巴似的甩来甩去!

我看见墙壁上贴着“节约水资源,紧关水龙头”十个显眼的大字,再看看那名同学的举动,我叹了一口气!

然后伸手把水笼头关紧了。

节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它包含着我们中国人的形象,风貌。还表现了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当你没有关紧水龙头时,你是否想到了那些缺水地区的情景;当你开着计算机、空调、电扇、电视时,你是否看到了停电时恐惧的画面;当你看见一套十分漂亮的衣服,父母舍不得买,而你又嚷着要买的时候,你是否又想到了父母挣钱的辛苦!

少买一个玩具,少吃一次零食,甚至少用一根笔芯,你都能节省下一点儿,当这些不起眼的一丁儿、一点儿、半分、半毛积累起来时,你会发现你拥有了一大笔财富!

让我们一起手牵手,肩并肩,把节俭的美德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文档为doc格式。

中华传统美德

五千年的沧海桑田,五千年的华彩乐章,演绎了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与辉煌。3月12日下午,我们在艺海电影院观看了一场大型综艺音舞诗《中华神韵》,这是一场演绎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音乐舞蹈盛宴,很完美的阐述了中华传统美德。

从演员们的表演中,我不禁联想起:我国是一个文化古国,早在远古时代出现了许许多多伟大的诗人和闻名中外的诗:李白的《静夜诗》;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孟浩然的《春晓》;杜甫的《春夜喜雨》……除了诗人,我国古代还有举世闻名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

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我们的科学家们已经实现了古代人们的梦想——飞天梦和奔月梦。

看完这台演出,让我明白: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是正在燃烧的火焰,我们必须学好文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将雄雄燃烧的火焰,一代代传下去。我相信,我们伟大的国家的将来必定是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

中华传统美德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中华美德熠熠生辉。

中华美德体现了矢志爱国,体现了善待自然,体现了宽以待人,体现了尊师重道。

爱国是高于一切的美德,正是如此,我们中华民族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成为中华美德的最高音。邱少云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他埋伏在茅草堆的时候,敌人使用了燃烧弹,火苗随着风由茅草烧到了邱少云的身上。这个时候,只要他从火里跳出来,在地上打几个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可是他却没有这么做,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国家的安危,他却任火在他身上乱蹿。

是什么使他做如此举动?是爱国的美德,是一种深切的情感,是一种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善待自然同矢志爱国一样,一直被人们所推崇,也是中华美德的重要体现。我们青少年要从我做起,改进个人的环境观念和环境行为,齐心协力,使我们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永远有清洁的河流,茂密的树林,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和悦耳的鸟鸣所环绕。

宽以待人也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在我国,有不少诗人,学者用富有哲理的名言佳句来赞美宽以待人这一美德。

“见人之过如已有过”、“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知”,由此可见,宽以待人是人与人相处时的重要问题。

宽以待人是我们民族美德的精华之一,而尊师重道义何尝不是呢?

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矢志爱国、善待自然、宽以待人、尊师重道的事迹如中国的瑰宝,数不胜数,我们要发扬中华民族的闪光点——美德!

传承导语:我国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号,五千年来一代传一代。今年,一个对全中国人民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年度,更应该向全世界拿出我们的文明礼仪,发扬我国传统......

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明,孕育和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悠久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内涵与德行气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始终都是屹立于世......

2000字【第一篇】立足今天,回看历史,流转的五千年时光如在眼前。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未中断的伟大文明。在这五千年中,我们伟大的祖先创造了无数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