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数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19篇)

小编: 雅蕊

在教学反思中,我们需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审视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些教师们进行教学反思时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认识小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认识小数”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虽然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一、课前调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数。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小数的存在,超市里,商场里,饮料瓶,书,自动笔的铅,身高,体重……等等。因此,我设计了一份调查表,主要是调查超市里的商品价格,并记录下来,希望让学生体会到小数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如实调查并认真记录,为课上的知识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导入环节――创设情景引入小数。

三、学习过程――联系实际认识小数。

1、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数学。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无不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超市中的商品,介绍自己收集的商品价格,介绍自己的身高等,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承载着小数,现实中孕育着小数,体现了新课程重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理念。

2、还学生课堂的主动权。

1)先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最多的`小数就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一些。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理解情境中的三个小数的含义,再独立完成课本88页的题目,然后说一说自己调查的商品表示的是几元几角几分,学生理解的就比较扎实了。在了解了小数的含义之后,我让学生找了找身边还有什么地方出现过小数,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小数无处不在,作用重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小数的兴趣。

本课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进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难点知识,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不仅把学习的时间、空间留给了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课,却有不断进步的课。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不断反思,不断提高,让自己的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认识小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读写小数也相对简单,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认知。

本有一个教学设想,是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一些数,让孩子们去分类,再引到新课的教学上,后总感觉这样教的痕迹太明显。于是,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看出,教者关注学生的实际经验,没有把学生当作容器,没有把学生对于小数的已有认识当作学习新知的障碍,而是把这种累积的经验作为进一步学习的资源。正如奥苏伯尔所言:“让新知之舟泊在旧知的锚桩上”。

二、采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教者适时地采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看书自学、讨论交流、互相问答,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重视实践活动——动手操作。

教者让学生“找身边的小数”,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实物的长和宽,由不满1米而想到用分米做单位,并由1米=10分米的进率,联系分数的含义,用十分之几米表示几分米,进而引出零点几米的小数。这样的巩固练习,是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源头和需要出发,初步知道小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师结合讲解小数的含义之后,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进行观察、模仿、比较、归纳,并进行了两次针对性很强的练习,由具体的长度单位转化到一般的十进制分数,让学生在经历有序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中逐步感知小数的含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现反思如下:

首先,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

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米作单位的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在教学用米作单位表示几分米的小数,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让学生体会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老师适时作出点拨,得出几分米可以写成十分之几米,同样可以写成小数。又通过让学生在米尺上找一找、说一说,在实践操作中理解感知小数的含义。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设计试读小数、找身边的小数、组数比赛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这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小数的读法,。我原先想通过学生试读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区别开来,使这两部分的读法有了不同,但教学时有两个学生有错误的读法,我及时让其他学生去发现,利用这些生成资源使得学生深刻的了解了小数的读法。

在整个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

板书的目的是为促进更有效的教学,在板书上再进行一些修改,,并在教学时注重教师语言与板书同步进行,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板书,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把重点、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处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认识小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虽然小朋友们是第一次学习小数,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既然是初步认识,那么这个度该如何把握呢?本节课,我将教学的重难点落在:能认、读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整节课,从“生活情境”起始,引领学生走进“数学里的生活课堂”。

上完课,反思了很多,也对几个方面颇有感触:

一、从实际生活中精选数学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本节课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数学。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从学生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超市中的商品,说说你在生活中见到的小数等,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承载着小数,现实中孕育着小数,体现了新课程重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理念。

二、让生活经验在数学知识中发生、发展,并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与他们所学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本节课通过鼓励学生读小数和启发探究式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本次课堂中发挥了积极的正迁移作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同时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比如,运用1米的直尺这一学生熟悉的实物,根据米和分米间的进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经过“观察-猜想-尝试-初步认识-运用-。

总结。

-深化理解”这一系统过程,顺利完成了由整数、分数到小数的自然过渡。并通过拓展练习,提高了学生将理论认识升华为实践的能力。

三、

在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中让学生回归生活。

学生的生活环境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学生自身熟悉的、新奇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中“活”的教材。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生活知识与经验积累,设计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题目。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为基础,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小数,感悟小数。在生活实际中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体现了数学回归生活的理念。

课堂总是遗憾的艺术,会给人以收获,也会让人反思自己的不足。

1、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尽管我在努力地给学生创造种种合作学习的机会,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时由于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不够,导致有些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再者,还是扶得太多,放得不够。比如:在学了1分米=0.1米后,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得出3分米的小数表示法,而不用再一步一步加以引导。在这里还可以多加一个7分米,使得寻找发现的时候更容易一些。

2、重难点的突破上。

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我让学生对“1分米=0.1米”和“3分米=0.3米”寻找发现。这一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快的理解小数的意义。但在上课过程中,只是“匆匆忙忙走过场”,没能真正突破重难点,导致有的学生还不是很理解小数的意义。

我想,每上一节课它能留给你、教会你很多的东西。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去建构和谐氛围,创设合理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认识小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认知。

本有一个教学设想,是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一些数,让孩子们去分类,再引到新课的教学上,后总感觉这样教的痕迹太明显。于是,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看出,教者关注学生的实际经验,没有把学生当作容器,没有把学生对于小数的已有认识当作学习新知的障碍,而是把这种累积的经验作为进一步学习的资源。正如奥苏伯尔所言:“让新知之舟泊在旧知的锚桩上”。

二、采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教者适时地采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看书自学、讨论交流、互相问答,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重视实践活动――动手操作。

教者让学生“找身边的小数”,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实物的长和宽,由不满1米而想到用分米做单位,并由1米=10分米的进率,联系分数的含义,用十分之几米表示几分米,进而引出零点几米的小数。这样的巩固练习,是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源头和需要出发,初步知道小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师结合讲解小数的含义之后,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进行观察、模仿、比较、归纳,并进行了两次针对性很强的练习,由具体的长度单位转化到一般的十进制分数,让学生在经历有序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中逐步感知小数的含义。

认识小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无不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超市中的商品,介绍自己收集的商品价格,介绍自己的身高等,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承载着小数,现实中孕育着小数,体现了新课程重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理念。

2、还学生课堂的主动权。

1)先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最多的小数就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一些。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理解情境中的三个小数的含义,再独立完成课本88页的题目,然后说一说自己调查的商品表示的是几元几角几分,学生理解的就比较扎实了。在了解了小数的含义之后,我让学生找了找身边还有什么地方出现过小数,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小数无处不在,作用重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小数的兴趣。

本课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进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难点知识,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不仅把学习的时间、空间留给了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课,却有不断进步的课。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不断反思,不断提高,让自己的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认识小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认识小数”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和以往的自然数和分数有着不同的特征,学生通过这节课需要把生活中常见的这类现象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生活中的小数怎样读写,有什么含义,与整数有什么区别等等这样的问题,是需要在这节课上解决的,但是限于学生年纪较小,不可能带着这样明确的目标来学习这节课,采用一味地告知,势必引起孩子们“厌恶”的情绪,这就要求老师在这节课上,通过教学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总结,自主归纳出小数的知识,这样得来的知识才是自己的,才是能够保留的。从常见量的关系入手,探索小数的含义。利用人民币元与角的关系,首先让学生利用既有经验,“1角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1角”的前提下,复习分数1/10元的含义,进而引入小数,告诉学生1/10元还可以用小数表示,让学生尝试分析1/10元的含义。接着从1-9角的分数与小数关系中,得到结论:十分之几元就是零点几元,零点几元也就是十分之几元。结合米和分米的关系,模仿刚才探索的过程,再次巩固这个结论。脱离这两个单位,总结出一般性结论。在这两次探索过程中,探索一学生初次接触,探索起来存在困难,这是老师就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教会学生如何探索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探索二中,学生把刚刚学到的经验及时应用到新的情景中来,自主发现并总结出来结论,这样的结论才是学生自己的,这样的结论更容易内化。两次探索的关系是有扶有放。类似于此的是例题与“试一试”的关系,书中的“试一试”是对例题所要呈现的知识点内容的补充,这就决定了“试一试”不同于巩固练习,它是需要细化处理的。本课中,在用米尺测量文具盒长度的过程中,从刚开始只给刻度0和1,到把1米平均分成5等份,再到把一米平均分成10等份的过程中,学生三次思考并回答这个文具盒的长度是多少米,课堂上三次出现不同的答案,直到最后一次提示给出,学生仿佛才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自己也反思发现前两次并没有把1米平均分成10份,从而巩固新学知识。而教师,在三次提示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生的答案做出判断,而是让学生在老师不断地提醒中自己进行判断,并说明失误原因。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在自己思考,自己纠正。有了自己思考的参与,从对比中得到的结论,更加牢固地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认识小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第7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下面是我对《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我讲授了小数的认识和比较小数的大小两个知识点,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其中有得也有失。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的,所以在教学上也体现了一个难点。

在初步认识小数前,我估计到了有个别学生可能会在小数的读法上出现跟整数一样的读法这种错误。在课堂上果真有几个学生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读成几十几,比如:有的学生把18.46读成十八点四十六。针对这种情况,我让读错的学生多读几次,直到他读对为止。课后还叫成绩好的学生在黑板上写几个小数考考,以使他们达到学会的目的,这样一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我用课件演示购物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哪个商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引导学生说出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其一是把小数变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来比较;例如:比较4.90元和5.10元的大小,有的学生把4.90元变成4元9角0分,把5.10元变成5元1角0分,然后进行比较,因为4元小于5元,所以4.90元小于5.10元。其二是先比较整数部分,然后再比较小数部分。例如:比较2.55和2.62的大小,学生先比较整数部分,2与2相等,然后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5小于6,所以2.55小于2.62。再如比较4.56和3.83的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4大于3,所以4.56大于3.83。第二种方法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因此我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多说,以达到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巩固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还采用了一生提出问题,请另一生帮助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在练习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引出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独立试算、讨论,从而掌握比较几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

存在的不足之处:

1、鼓励性语言不够丰富,没有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2、有的地方老师讲得太多,还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2。让学生熟记小数的组成部分。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亲历小数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认识小数,并熟记小数的组成部分。

1、(出示图片1)观察图片说一说这几种水果的价钱有什么区别?你能分一下累吗?

2、(出示图片2)师:分成的两类有什么区别?你能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3、师:同学们很棒,前面的是我们学过整数。后面的就是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的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什么叫小数。

1、像2.091.455.2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2、中间的“。”叫小数点。

(二)小数的组成。

1、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有小数?(播放超市图片)。

2、你能根据图片中的内容说一说小数有那几部分组成吗?

3、小结:小数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找出下面数中的小数。

0.23167.412.8590247.900.36。

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请你试着写一个小数。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小朋友们平时逛超市有购物经验,他们对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和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在这节课中,我感觉也有很多不足:这节课中我虽然努力放手,让学生多自主学习,但有时当学生说不出来,还会急于讲述,“放”得还不够。主要用的不是本班学生对学生了解不够,怕出问题。

总之这节课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的生活很丰富,他们很善于观察生活,教师应把学生的生活当宝贵资源,充分利用,通过已有认知引导新知。课堂上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师生、生生间的共同探讨交流、讨论、才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认识小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片段: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小钉子,谁能用米尺帮老测量一下呢?

生(上台测量):这个小钉子正好是1厘米。

师:1厘米是多少米呢?

生1:1厘米是1米的1/100,是1/100米。

生2:1厘米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这样的1份就是1/100米。

生1:00.1米。

生2:0.10米。

生3:0.01米。

师:能为你精彩的创造说一说理由吗?其他同学也可以评价评价。

生4:我觉得不能用00.1来表示1/100,因为“00.1”和“0.1”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是“000.1”也还是0.1。

生1:我是在小数点的左边多写一个“0”,意思是让“1”往后挪一位,好表示1/100米。

生5:那也不能在小数点的左边添“0”啊,应该添在小数点的右边,我同意生3的说法。

生2:我是这样想的,“0.1”表示1/10,那么我用“0.10”表示10个“0.1”,也就表示了1/100。

生6:不对,10个0.1应该是1米。再说,“0.10”的“1”和“0.1”的“1”位置没有变,还是表示1/10米。我也同意生3的说法。

生3:“1”写在小数点的右边第一位表示1/10,那我就把“1”写在小数点的右边第二位表示1/100。所以我写成0.01米。

……。

师:同学们的辩论太精彩了,现在你知道1/100米还可以写成――。

生:(齐)0.01米。

……。

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教材关于两位小数的引入是这样的;“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1厘米,1厘米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确实,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本身就是已经规定的,我们似乎只要“告诉”学生就行了。可是如何让学生去真切的体验、深刻的感悟呢?上例中,我让学生尝试创造,交流评价来沟通小数与分数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小数的产生以及小数的内在意义。如果一开始就否定生1和生2的想法,会让一部分同学受到挫折感,会丧失继续回答问题的勇气。

引导学生以1厘米是1米的1/100为突破口,这样能比较顺利的得出后边的4厘米是1米的4/100,9厘米是1米的9/100,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两位小数可以表示百分之几的数,继而得到4/100还可以写成小数0.4,9/100还可以写成0.9。因为两位小数0.01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学生学习后面的知识非常积极。

创造小数让学生充分暴露了自己的思维,学生经历了用小数表示1厘米的过程,理解了0.1、0.01、0.001的意义,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并在创造交流中感悟着“数位”“计数单位”“小数意义”等知识,享受着成功创造小数的乐趣,引发对问题的不断深入的思考与认识。这样教学,学生明白小数和整数一样都遵循“十进制计数法”的计数原则,有利于学生对数的认识。这为我教学下一课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认识小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对《认识小数》整个单元所有知识点的一个考核,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采用了以练习为主,讲练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以练为手段,强化各类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内化为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次检测题目比较全面和综合地考查了本单元的重点知识,题目形式多样,而且出题灵活,注重学生对各知识点进行思考、筛选和应用。

从题型的分类上,主要有以下几大块:

一、填空题;

二、判断题;

三、选择题;

四、小数的改写;

五、操作题;

六、解决问题。

其中,重点考查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和将大数改写成以“万”和“亿”作单位的小数以及近似数。

对于数位顺序表,也有相应的题目来考查,比如将题目设计在填空和判断题上,让学生充分把握题目的提问性上。

大部分学生基本上都能比较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但对形式多样的题目考查设计上,却没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似乎还没反应过来。

对于求以“万”和“亿”作单位的小数的近似数时,一部分学生仍然没能较好地掌握,看题粗心。

今后应加强学生对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进行训练,这对于学生快速地判断和应用所学知识点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的第一节课,在学生二年级时已经掌握元、角、分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第一次接触小数,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却不止一次的有过接触小数的经历,所以对学生而言,小数是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落在: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学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在教学中,以下几方面是我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方面: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丰富的购物经验,因此本节课从“逛超市”这一熟悉的场景导课,以元、角、分为背景,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表示单价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什么是小数?小数的读、写方法等等内容无法进行探究学习,于是我适时地采用了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通过关键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对小数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设置了三个层次的闯关练习,难度逐步提升,在独立写、同伴议、动手摆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对小数浓厚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了学生对小数的进一步认识。

本节课在以下方面做的还不够好:

1、教学语言不够简练,环节之间的过度不太自然,课堂上的评价性语言较少,对于学生精彩的回答缺少带有激情的评价。

2、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对于学生当堂生成的知识资源没有很好的把握。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进一步学习小数。

2、借助直观模型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加减法。根据这一特点同时结合三年级下册借助购物情境学习了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

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新课的预习,有意识的培养并训练学生的自习能力。从作业反馈的情况看来,对于一些如两位小数大小的比较,两位小数的加减等这样有章可循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学的掌握情况还比较可喜的。

第二,教学充分联系了实际,通过引导学生不停的“举一反三”,使教师能在第一时间里了解到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有效教学。

第三,教学环节设计紧凑。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的提高,学习能力的增强,我有意识地调快了教学的速度,使课堂更加紧凑,提高了学习效率。

从作业反馈出的情况来看,粗心大意的情况普遍存在,今后还应着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认识小数”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小数》教学反思。虽然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一、课前调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数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小数的存在,超市里,商场里,饮料瓶,书,自动笔的铅,身高,体重……等等。因此,我设计了一份调查表,主要是调查超市里的商品价格,并记录下来,希望让学生体会到小数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如实调查并认真记录,为课上的知识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导入环节——创设情景引入小数

三、学习过程——联系实际认识小数

1、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数学。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无不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超市中的商品,介绍自己收集的商品价格,介绍自己的身高等,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承载着小数,现实中孕育着小数,体现了新课程重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理念。

2、还学生课堂的主动权。

1)先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最多的小数就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一些。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理解情境中的三个小数的含义,再独立完成课本88页的题目,然后说一说自己调查的商品表示的是几元几角几分,学生理解的就比较扎实了。在了解了小数的含义之后,我让学生找了找身边还有什么地方出现过小数,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小数无处不在,作用重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小数的兴趣。

本课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进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难点知识,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不仅把学习的时间、空间留给了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课,却有不断进步的课。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不断反思,不断提高,让自己的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认识小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读写小数也相对简单,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本有一个教学设想,是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一些数,让孩子们去分类,再引到新课的教学上,后总感觉这样教的痕迹太明显。于是,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看出,教者关注学生的实际经验,没有把学生当作容器,没有把学生对于小数的已有认识当作学习新知的障碍,而是把这种累积的经验作为进一步学习的资源。正如奥苏伯尔所言:“让新知之舟泊在旧知的锚桩上”。

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教者适时地采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看书自学、讨论交流、互相问答,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者让学生“找身边的小数”,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实物的长和宽,由不满1米而想到用分米做单位,并由1米=10分米的进率,联系分数的含义,用十分之几米表示几分米,进而引出零点几米的小数。这样的巩固练习,是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源头和需要出发,初步知道小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师结合讲解小数的含义之后,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进行观察、模仿、比较、归纳,并进行了两次针对性很强的练习,由具体的长度单位转化到一般的十进制分数,让学生在经历有序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中逐步感知小数的含义。

上完这一课,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有些地方老师讲得太多,还不敢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观察、讨论、思考的时间空间太少太窄,缺少生生之间的互动,很少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2、教学语言还不够严谨,语言表达不够干净利落,在听学生的发言上还不够专心,有的学生明明说的很到位,可能不是我想要的,我给忽略了;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怕会占用时间,没有加以有效的引导和分析。课堂语言的感染力还需加强,要将数学这么较枯燥的学科教活,不仅要有精巧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学充满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较少用激励性的语言,学生的精彩发言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这不仅是对一个孩子的肯定,更是对她的言行的肯定,为别的孩子树立起了良好的榜样。

3、备课不够充分。在备课过过程中,光备我如何去上,很不考虑学生如何去学的过程。在教学中,没有顺从学生的思维,一味的牵着学生走,学生虽然学到基本知识,但思维没能得到有效锻炼。

4、整节课容量较大,教材轻重处理不科学。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写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内容多,教学时又想尽量面面俱到,对概念的辨析,小数所表示的意义存在遗憾。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这次学校开展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课后领导一起评课,对我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给出了很有帮助的建议,从中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下面就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总结如下.

在《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我主要讲了小数的读、写、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生活中的小数几个方面的内容。在认识小数时,我先出示了整数,再出示了小数,让孩子感觉到小数点是小数的重要标志,在读小数时,我先尝试让孩子自己读,因为孩子有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他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但读小数重点是让孩子感觉到整数部分的读法和小数部分的读法是不同的,但在这一部分,我抛出了问题:“谁来说说整数部分的读法和小数部分的读法有什么不同?”可是却没有深化这个问题,没让孩子自己探索出来,就一步跳过了。

由于在讲小数的组成时,我强化了小数点的位置及写法,所以孩子在写小数时顺利过关。

在课上,我把小数的数位放在了最后,课后我反思,觉得应该把小数的数位放在认识小数的各部分名称之后,这样孩子先有了十分位、百分位……的认识,在后面元、角、分的教学中就可以直接表示为小数的整数部分表示元、十分位表示角、百分位表示分,就不会像课上所说的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元、第二位表示分,交换位置后教学用语会更准确。

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课上我也着重讲了生活中的小数,都是孩子身边的小数,很贴近生活,充分让孩子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了小数对我们的生活大有用处。

由于本课重点是小数的读写法,所以在最后练习时应加上组数,这样这堂课才会更完美,课前我也寻思加上组数的练习,但害怕孩子掌握不牢固,所以又删去了,加上了另外的练习,但另外的练习在这堂课上没有组数那样精彩。

通过这次上课,我认识到自己还需磨炼,还要多看、多学、多想才能上好每一堂课。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1)师:看来我们真的会读小数了,也知道了商标上的这些价格了,那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板书:1/10元)师:我把1元平均分成10张一角,其中的一张就是一角。这一张是这十张的几分之几?也就是一元的几分之几啊?好,说明1/10元就是多少?板书=1角(课件出示)。

(2)0.1元表示什么意思知道吗?(板书)生:一角。师:好,1/10元和0.1元都表示是1角,,所以他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让我们一起来说一下,0.1元就是(1角)。

(3)教学0.1的写法。

(4)0.3元表示什么意思呢?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呢?师:所以0.3元就是3/10元,0.3元是几个0.1元?也就是几个1/10元(板书)。

(1)师:我们知道了0.3元就是3/10元,也就是3角,那么0.01元表示什么意思呢?生答:1分师:为什么是1分,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把1元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分,也就是1/100元。

(2)师:0.03元表示什么意思呢?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4)比较0.10.3和0.010.03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点。(怎样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怎样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1)商标上的这些价格到底表示几元,几角,几分,你们知道吗?老师这里有四种商品,他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请拿出桌上的这张表格并填写,要求是:先轻轻的读出这些商品的价格,然后再填写它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2)学生报填写的结果。(先读这些价格用小数表示是几元,再说说是几元几角几分)。

反思:

孩子们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读写小数也相对简单,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表示价格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于是我适时地采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交流,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结合生活中的元角分的数字让学生来读写,使学生很容易地接受了知识。在此基础上,直接把本课时的重点也放在了从元、角、分中来得出分数,小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形象的一元硬币和十张一角的纸币。让学生说其中的一角是十张一角的几分之几,也就是一元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建立起了小数的模型。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结合学生的兴趣,从贴近学生生活出发,灵活选取素材。这样对教材的修改更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中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案例中,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超市商品价格开始,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情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成了学生创造灵感的空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案例中,学生从给商品价格分类,到观察数字特点,认识小数,到通过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认识小数的意义都是水到渠成,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交流讨论,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真心体会到小数的意义和价值。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绝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多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让学生学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

当探究进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时,教师不急于求成,而是充分信任、肯定学生,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当学生投入到自己乐于探究的活动中,非常乐于用自己的方法来自主探索知识时,就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我在三二班上了一节《认识小数》的课。新课伊始,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场景:妈妈去超市买了3.45kg的苹果,一支铅笔0.85元,一支水笔2.60元,小女孩的身高是1.3米,小男孩的体温是35.6摄氏度。这些生活场景中都出现了小数,这些数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

我先让学生大胆尝试读这些小数,有的孩子一下子就读对了,有的孩子读错了,但在听别的学生读的时候及时进行了纠正。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慢慢的发现小数的读法:小数点左边的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的读法一样,小数点右边的数和电话号码的读法一样。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数,比如: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它的高度可达3.5米,重可达5.25米;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非洲鸵鸟,它的高度可达2.75米,一只鸵鸟蛋约重1.5千克;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它的高度可达5.8米。

根据生活常识可以得知1角=0.1元,出示了一张1元,1元可以换10张1角。可以形象的把这些一角看成长方形,也就是一个大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10个小长方形,进而让学生找到0.1元,并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通过涂色,你想到了哪个分数?”孩子们很快说出1/10,进而得出1角=1/10元。根据这两个等式可以得出1角=1/10元=0.1元。

接着引导:“老师的水杯高是1分米,你能在这个1米长的尺子上找出1分米吗?”1米长的`尺子被分成了10段,因为1米=10分米,所以1段就是1分米。借助尺子,学生很容易得出1分米=1/10米=0.1米,2分米=2/10米=0.2米。“你还能找出哪些相对应的小数,试一试写在你的题卡上。”学生在题卡上写,老师巡视。然后出示所有可以表示出来的小数以及分数,并让学生试着发现其中的小秘密,提高学生对小数的认识。

最后用一道题进行拓展:全国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3米。你能在这个尺子上找出1.3米吗?学生们发现尺子的长度只有1米,不能表示出1.3米。于是,学生们共同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再加长一把尺子,再把这把尺子平均分成10份。在第二把尺子上找出0.3米和第一把尺子的长度合起来就是1.3米,1.3米=1米3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