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中秋节(热门21篇)

小编: LZ文人

优秀作文应当注重语法和拼写的准确性,以提升整体的文章质量。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些优秀作家的作品,它们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和借鉴。

中秋节来历介绍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并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之后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境,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中秋节来历介绍

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中秋”二字,始见于《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按照我国古历法的解释是:“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称“中秋”。十五日夜,当一轮明月悬挂中空,人们望着玉盘般的明月,自然会想到家人的团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而人们又把中秋节称为“团圆节”也就成了中秋节的来历。

月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物体呢?干百年来,曾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思与猜想。《唐逸史》中,记载了唐明皇夜游广寒宫的故事。故事说八月十五日夜,鄂州人罗公远与李隆基一块在宫中赏月,他对玄宗说,愿同陛下一起去游月宫,说完就将拐杖向空中掷去,化为一座银色的桥。罗公远请玄宗一同登桥,走了数十里,来到一座大城门前,玄宗抬头见匾上写着“广寒清虚之府”,只见几百个白衣仙女,在宽阔的庭院里翩翩起舞,奏着霓裳羽衣曲……这个传说,反映了人们对月亮的向往,也是最初的中秋节的来历。其实,月亮是一个荒凉、坎坷、万籁俱寂、没有生命的星球。月球基本上是一个圆球形,直径为3476公里,相当于地球的四分之一。其表面积是地球面积的十四分之一,差不多与亚洲面积相等。体积只有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它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在月球上走动,谁都会轻飘飘的,一跳就可以跳六七米高。

古人云:“一片冰心在玉壶”。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月球上还有水冰,而且北极地区的水冰是南极地区水冰的2倍。近年来,美国科学家采用“月球勘探者”探测器探测月球,发现月宫里藏有水,按照目前用中子光谱仪测量可达到的月面深度0.5米计算,月球上水的总储量大约在1100万吨到3.3亿吨之间。月球水冰的发现,将极大地激发人类登月的愿望,加快人类开发和利用月球的步伐。

当地球在月亮和太阳的中间,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全部对着地球时,我们就看到“满月”,也称之为“望”。这时我们所见的月亮面最大,月亮也应是最明亮的:

八月十五这天,正值秋分前后,太阳光差不多垂直地射在月亮上,因此月亮反射的光线较强;同时,地球上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空气中的水汽较少,吸收和反射光线的能力大大降低,空气的透明程度也较好,月光能顺利地照到地面。在晴朗的夜空,悬挂着一轮圆月,这时的月亮看上去就显得分外明亮了。

杜甫(712_770),唐代伟大诗人,他在《八月十五夜月》中秋节的诗句中写道: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前两联睹月兴叹,以象征团聚的八月十五之圆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后两联状写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显出满月之明亮,下字奇险,立意新奇,别具一格。再如他的《月夜忆舍弟》中秋节的诗句: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在思乡人的眼里,故乡的月色格外明亮;兄弟们因战乱离散已久,无从得到他们的音讯。怀念之情一层一层递进,感人至深。

白居易(772—846),唐代伟大诗人,他在《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秋节的诗句中写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此诗作于他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引出空间的变化,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露出感情的迁移。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郁闷和愁苦。

李商隐(812一约858),唐代杰出诗人,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生。他的两首中秋节的诗句中秋咏月诗词格调凄清: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第一首中秋诗词通过嫦娥的孤寂处境衬托了诗人的凄凉心境。第二首中秋诗词写深秋之夜,青女素娥与月中婵娟比赛谁更耐冷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孤独凄清的情怀。

张九龄(678_740),字自寿,一名博物,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后世称之为“开元贤相”、“岭南第一人”,他的《望月怀远》中秋节的诗句写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中秋诗词。起句“海上生明月”虽全是写景,却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次句“天涯共此时”,触景生情,转入“怀远”。从月出东山到月落乌啼,漫漫长夜,更兼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故而生“怨”。

三四两句,以怨为中心,“情人”与“相思”,“遥夜”与“竟夕”相呼应。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气候更凉,寒露也沾湿了衣衫。相思不眠之际,有什么可以相赠呢?一无所有,只有满手的月光。不如睡去,好在梦中与她相聚。诗至此戛然而止,令人唏嘘回味。

中秋节介绍

中秋节就要到了,20xx年9月19日中秋节是一个中国传统大节日。这个节日是团圆,走访客户的好日子。所以中秋节如何送礼,中秋怎么送礼就是在这段时间一直困扰很多人的一个大问题了。下面小版介绍一部分20xx年中秋送礼方案精选:

中秋节送礼方案一:

中秋节如果不知道送什么,我相信送月饼总不会有错,中秋节本来就是全家团圆的日子,月饼代表着团圆,而且更有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每个家里都会准备月饼,所以中秋节不管你送什么样的礼物一定少了月饼这个主角。

中秋节送礼方案二:

中秋节事先和拜访的人打好招呼,不要给对方措手不及。给双方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尴尬,让收礼人有个心理准备,让收礼人会感到你很懂事,会很舒服的,然后带着自己准备好的礼品,礼物登门拜访即可。当然主要是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相信过节送个礼,会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

中秋节送礼方案三: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送中秋节礼物,可以在朵拉盒微信商城里挑选一件合适的`礼物,我们给您提供一些送礼的方案,绝对解决您送礼的一些难题。希望20xx年这些送礼方案真的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秋节介绍

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

广东——潮汕,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广州,中秋节在广州有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每逢中秋节,各家要用竹条扎灯,灯的开头多样,不果品灯,也有鸟兽、鱼虫灯,也可砌成字灯。到了夜里,就在灯内燃烛,下面再联结许多小灯,用绳系在竹竿上。然后将竹竿插在房屋高处,如平台、屋顶或高树之上。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也叫“竖中秋”。

江南——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

上海,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安徽——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

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另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介绍

中秋将至,各月饼厂家大张旗鼓又开始高调占据各大超市卖场最佳位置。但每年均有关于月饼食品安全的新闻,又让人不敢轻易出手。高端营销推广平台鹿豹座特为各位网友准备了一些挑选月饼的小窍门,助网友们挑选到放心的月饼。

中秋迎来,挑选月饼赠送他人是比较流行的,中秋月饼品种多,有高档的`,也有中低档的。今年是月饼新标准正式实施的第一个中秋,新标准明确,使用核桃仁、杏仁、橄榄仁、瓜子仁、芝麻仁等5种主要原料加工成馅的月饼可称为五仁月饼。此外,莲蓉月饼的莲蓉类馅料中莲子的含量应该不低于60%。

1、中秋节怎么挑选月饼:观其色,看其像

首先是月饼的块型大小均匀、周正饱满,薄厚均匀、花纹清晰、表面无裂纹、不露馅。月饼形状是否规范,色泽是否均匀,花纹是否清晰,并查看是否有焦糊和霉变现象。新制作的月饼色泽鲜亮,外表油亮,口感绵软。陈旧劣质月饼色泽不正,暗淡不亮,发污发干。

2、中秋节怎么挑选月饼:包装

一定会清清楚楚的标注食品各方面的信息,包括商标名称、商品名称、含量、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产品执行标准号、卫生许可证号等,购买的时候一定要正反面看一下这些信息,避免购买到三无产品。

3、中秋节怎么挑选月饼:色泽

优质月饼表面金黄色、底部红褐色、墙部呈乳白色,火色均匀,皮沟不泛青,表皮有蛋液及油脂光泽。劣质月饼表面生糊严重,有青沟、崩顶现象。

4、中秋节怎么挑选月饼:气味

质量新鲜的月饼,能散发一种月饼特有的扑鼻香味,由于原料不同,皮馅香味各异。劣质月饼皮粗馅硬,咬之可见白色牙印,发霉变质,有异味。

中秋节挑选月饼温馨提示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目前网购已成为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比较青睐的消费方式。高端营销推广平台鹿豹座温馨提示消费者:网购无法看到实物,月饼的生产日期、厂家、配料等具体情况也无法确定,在邮寄过程中也无法保证良好的保存环境,可能出现变质问题。对于网购月饼,消费者应更加谨慎。切勿轻信各类宣传和吹嘘。购买月饼时要注意查看生产企业全称,建议选择一些规模比较大、有一定信誉度的生产厂家和正规大型的超市商场购买,对散装月饼必须慎重选择。不要轻信无糖、低脂、素馅、不添加香精、不使用色素、不含防腐剂等宣传。

中秋节的歌曲介绍

3.但愿人长久——邓丽君。

4.等抹到月圆——王瑞霞。

5.故乡的云——费翔。

6.回家真好——刘德华。

7.家乡的月亮——宋雪莱。

8.今宵多珍重——陈百强。

9.凉山的月亮——阿果。

10.明月心——叶倩文。

11.水月——于涛。

12.亲爱的.你怎么不在我身边。

13.月亮挂在天——腾格尔。

14.月亮湾——林依轮。

15.月亮粑粑。

16.大团圆——蔡幸娟。

17.我是一颗秋天的树——张雨生。

18.月光闪耀。

19.月亮惹的祸——都是。

20.中秋——刘婵桢。

21.明月千里寄相思——邓丽君。

22.月夜相思曲——陈小云。

23.月圆——郑希怡。

24.花好月圆——眉佳。

25.回家——王杰。

26.蓝月亮——阿果。

27.水中月——小虫。

28.思乡曲——彝人制造。

29.天涯共此时——熊天平。

30.相约月圆时节——宋祖英。

中秋节来历介绍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元旦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中秋节的习俗是拜月,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节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节的习俗介绍

我国有20多个少数民族过中秋节,节俗异彩纷呈。壮族习惯于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饼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灯,以测一生的幸福,并演唱优美的《请月姑》民歌。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箫,一起合跳《农家乐舞》。仡佬族在节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头公牛,将牛心留到他们称为“八月节”的中秋夜祭祖灵,迎新谷。侗族的青年人则在这时郊游、欢会,称为“赶坪节”。第一天是芦笙会,第二天对歌。小伙子都要化装,向心上人表达情意。傣族则是对空鸣放火枪,然后围坐饮酒,品尝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和干黄鳝,谈笑望月。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人员汇齐后,大家互赠月饼、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畅饮米酒,举行盛大的调声对歌演唱。

手把桂花酒,举杯邀明月。民俗专家指出,除了赏花赏月,中秋节还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赏灯同样是中秋佳节值得品味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秋将至,上海豫园商城内各种灯饰早已将亭台楼阁装扮一新。夜色下,多彩的灯光将嫦娥奔月的景致映照得十分逼真,整个豫园商城宛如一个梦幻的月宫仙境。游园活动期间,游客可以参与玩花灯等互动游戏体验中秋传统习俗的乐趣。

“虽然比不上元宵节大型灯会那么热闹,但中秋赏灯也是这一传统佳节的习俗之一。中秋节和春节、元宵节一起被认为是我国三大灯节。”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仲富兰说。

专家介绍,我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有中秋举办花灯会的习俗。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中,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都形成了树中秋、放天灯等习俗。

花灯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还常常配有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工艺的一种展示。在广州、香港等地,“树中秋”活动就是将彩灯高竖起来之意,璀璨的彩灯不仅使节日的气氛更加浓厚,还成为城市独特的风景线。而所谓“放天灯”,即孔明灯,用纸扎成的灯,灯下点燃蜡烛,热气上腾便可使灯飞到空中,引人欢笑追逐。

“灯象征着希望。中国传统节日中赏灯非常流行,正表明中华民族对生活的乐观、对未来的期盼。”仲富兰说。

然而今天,我国不少传统习俗在商业化大潮下面临被淡忘的尴尬。民俗专家对此指出,要保护和发扬传统习俗,需要有创意的推广,要结合现代元素来重新发现传统习俗的魅力。

中秋节来历介绍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领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为中秋节。又因此夜皓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来历介绍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xx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xx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来历介绍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记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技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以具雏形,唐时,中秋节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展(公元七百八十五——约八百二十七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急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缠魂园,故曰中秋。”

中秋节将至,祭月,赏月,拜月,缺一不可。据礼记记载,拜祭月神之时,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还要设立香案。而月饼和西瓜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并且要将月亮神摆在太阳的方向,全家人按照顺序祭拜月亮。并且团圆月饼一定要大小均匀。早在宋代之时,中秋赏月的风气已经盛行开来。直至今天中秋之时,一家人欢聚一堂,欣赏圆月,是必不可少的风俗文化。在湖广地区,还存在着中秋之时,用竹条扎各式各样的灯笼。绑于露台之上,高高悬挂。与灯笼相关的习俗还有猜灯谜这一项活动在中秋月圆之夜也颇为盛行。

这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了,月饼浓浓的香气伴着家家喜气洋洋的气氛,使人感到惬意极了。而也就在这天晚上,我也将同爸爸、妈妈一齐,品尝美味的月饼,观赏这天的中秋之月。

在丝丝小雨的洗礼之后,人们期盼已久的、美丽的夜晚最后到来了。家家都灯火通明,喜气洋洋。我也同爸爸妈妈一齐,其乐融融的聚在了阳台边上。再看桌子上,也摆满了水果、零食、糖果以及中秋必不可少的月饼。我们一家子也一边吃着月饼、美食,一边观看中秋晚会,时不时也注视一下天空,看看月亮出来了没。

中秋之夜,这月光好似也格外的皎洁。月亮撒下了银白的月光,它就犹如轻纱一般,铺盖了整个大地,为大地换上了一件新衣。月光透过树叶,星星点点的洒在大地上,显得宁静而美丽。

中秋,合家欢聚的日子;中秋,全家团圆的日子。这个中秋,我与爸爸妈妈欢聚在了一齐,得到了许多欢乐及幸福。

中秋节的来历介绍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阶段,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为秋季,农历的八月在秋季的中间,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八月十五正好在秋季的中间,所以便称为“中秋”,也称“仲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为它的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为“八月节”、“八月半”;又因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亮,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以“月”为内容的,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等。中秋节这一天的月亮格外晶亮、圆润,被人们看成是合家团圆的象征,因此,又被人们叫做“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至于中秋节食月饼这一习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明代史学家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饼盛况时写道“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饼中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书中还介绍了当时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北京皇宫中供月使用的月饼“从下至上直径尺余,重有两斤。”后来随着历代的演变,月饼的品种及花样越来越丰富,制作工艺更新,风味更多,八月十五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古老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传统。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介绍中秋节作文

今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夜,静悄悄的,一阵凉爽的风穿过我的窗户,轻轻地抚摸我的脸;我站在窗前,痴情地望着十五的月旁。

窗外,黑色的天幕上,稀稀落落的点缀着几颗星星,他们害羞似地躲在云纱后面时隐时现,在群星的陪伴下,一轮满月微笑着注视着人间,她的笑容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祥,在这样的微风中,大地好像一个甜睡的婴儿。妈妈回来了,买了一些月饼。我和妈妈一边吃月饼一边看美丽的月色,月光如水,水光如乳,每一片绿叶都披着梦的轻纱,每一朵鲜花都绽放着朦胧的微笑。草中不知名的虫儿“唧唧”地响成一片,谱写一曲“月光曲”。

珍珠一样的露珠,伴着月色滴落下来,空气里顿时充满了一种醉人的芬芳。

中秋节的夜晚多么迷人啊!

介绍中秋节的作文

第一次让我感到月是如此的神圣与高洁,中秋节来临之际,不禁让我回想起小时候的圆月,我那时用稚嫩的双手拿着两块月饼,我拿起月饼对着月亮说:“月亮真圆啊,不知道是不是跟月饼一样的美味。”外婆听到后笑得合不拢嘴,那时,估计是月饼吃多了,于是便去喝水……一不小心却发现大水缸里居然也有一个月亮,于是赶紧拿着脸盆盖上,怕它飞走。

介绍中秋节作文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汉服中秋《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中秋节从2008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嫦娥传说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中秋节也称为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文档为doc格式。

介绍中秋节的作文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迎来了——的中秋节,开学后的第一个小节日。我真的很开心!可以和家人团聚。

中秋节的第一缕阳光从窗帘后面射来。推开窗户,我说:“新的一天开始了。”之后开始穿衣,洗脸,梳头,祝福父母。这是击鼓第一天的第一声敲门声。我高兴地跑去开门。原来是我妹妹。他带了两盒月饼。当我和父母一起做饭时,你可以闻到一股香味。饱餐一顿后,我们出去购物、购物、玩游戏和看电影.月亮好圆,我说。要是月亮能吃就好了,我真想吃!我流口水三千尺,想看看月亮有多甜。大家听说我会写诗都笑了,我们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中秋节给我带来了家人之间的温暖。放假真好!

中秋节的习俗介绍

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

广州的树中秋——中秋节在广州有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每逢中秋节,各家要用竹条扎灯,灯的开头多样,不果品灯,也有鸟兽、鱼虫灯,也可砌成字灯。到了夜里,就在灯内燃烛,下面再联结许多小灯,用绳系在竹竿上。然后将竹竿插在房屋高处,如平台、屋顶或高树之上。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也叫“竖中秋”。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南京——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你知道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本站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介绍中秋节的来历,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如今,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介绍中秋节的作文

中秋节作为传统的团圆节日,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香港有舞火龙,安徽有堆宝塔,广州有树中秋,江苏、云南等地区的中秋夜晚,妇女们一般是外出在月下游玩,她们或者互相拜访,或者举行盛大的文艺活动,这一风俗当地叫做“走月亮”。在我们闽南地区,“博饼”则无疑是当地最盛行的一种民俗庆祝方式了。

相传300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逢农历八月十五月圆之夜,满怀反清复明的将士们总是思绪万千,思乡的情结也涌上心头。郑成功为了缓解将士们的思乡之苦,就命部下一个名叫洪旭的军官发明了这款博饼游戏。这样一来,全体将士在中秋佳节不仅可以喝酒赏月,还可以博饼狂欢。后来,每逢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博饼”就作为当地民俗流传下来。

当初,每会月饼总数是按照各级科举制度的头衔制定的。因为九九八十一是天子之数,七十二是亲王之数,而郑成功曾被封过延平郡王,属七九六十三之数,而六十三恰好又是个吉利数字,因此,全会月饼共计六十三块。按博饼规则,奖品便设状元1个,对堂(榜眼)2个,三红(探花)4个,四进(进士)8个,二举(举人)16个,一秀(秀才)32个。

博饼作为历经百年的民间习俗,至今仍然可以给人们带来乐趣。这不,就在今天晚上,我们班的师生们也开展了这样一场博饼的趣味活动。只听突然一阵喝彩“对堂”,寻声望去,原来是池雨轩博了一个对堂,大家正为她喝彩呢。好不容易轮到我博了,同学们齐声叫道“状元——状元——状元”,于是我走到桌前,手捧骰子,在手心抖了抖,然后对着手心窝轻轻吹了一口“仙气”,只听见叮叮当当的声音,骰子落入碗中,全场一片哗然。哎,我居然只掷了个“一秀”。当然我还是寄希望于下一次机会,结果第二次仍然掷了一个“一秀”,虽然我心里有些小小的失望,但想想“一秀”也有奖品嘛,心情很快得到了安慰。

介绍中秋节的作文

我,圆圆的小脸蛋;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明亮的小眼睛,小鼻子小嘴巴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我。

我的个子也不高,从外貌上看起来小小的,因此,同学们总喜欢叫我小xx;但是,我的内心可不小呢,丰富多彩,小小的心灵装满了大大的世界,就让我来告诉你们我的故事吧!

我渴望变成大人,渴望大自然的美好,我最想去的国家就是俄罗斯了,俄罗斯很大,那就应该很美丽吧,我在想,我长大后就要在俄罗斯去度假,度一个美好的.假。我很喜欢自己制作东西,自己装扮房间等等,我还想在长大后当一个经理,主要是装饰房间等等,呵呵,下来就介绍介绍我的爱好吧!

我喜欢唱歌、跳舞,就是像明星那样,我也常常穿着妈妈的衣服拿着话筒在我家的客厅像明星那样的又唱又跳。我也很喜欢运动。

我又是一个多面性的人,在朋友面前我爱卖萌,爱笑,爱耍耍小脾气,在同学面前我爱搞恶作剧,爱哭,还有点小脾气,在老师面前我爱卖乖,爱委屈,在家长面前我爱撒娇,爱任性,爱大笑,在没有人的时候只有自己的时候不爱说话,不爱东张西望,不爱嘻嘻哈哈,不爱走来走去,不爱放声大哭,爱发呆,爱回忆,爱微笑,爱无声哭啼,任眼泪流过那胖嘟嘟的脸庞,在只有我一人的时候,我看起来像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其实真正的我,只会在没有人的时候出现,我会把微笑留给别人,把悲伤留给自己,我很重情,我会因为一件小小的事就哭,我也爱忧郁,典型的忧郁女生。

怎样,这就是我,你想与我成为朋友吗?

我有许多爱好。但最让我喜爱的还是看书。我喜爱阅读,不单是它能教我许多知识,它还能我心情愉快,变的开朗活泼。一天,我在学校处的很不愉快,百般无厌地回到家。见到父母亲,因为心情不好,而跟他们大吵一架。这时,心情落到了最地层,我躲在房间,无意中翻开一本逗你笑一笑的笑话书,书里又浮县出我百看不厌的的笑话。不一会儿,我就被这本书逗笑了。我的心情仿佛又好了许多,回忆起刚才对父母亲的不不对,真实惭愧不已呀!

这就是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男孩。

嗨!大家好,我叫陈劲阳,今年9月1日正好9岁。

我有乌黑的头发,一双小小的眼睛,双眼皮,直直的眉毛。一张小嘴总爱说个不停,有一件小事,我就要说半天。我的身高1米40厘米,身材不胖也不瘦。

我喜欢自己的名字,因为它有特殊的含义。“劲”字是:妈妈想让我健康有力气。阳的意义是:爸爸希望我每天心里都有阳光,有自信。

我不但会跆拳道,而且还善于主持公道。有一次我看见一位大哥哥把崔伊彤绊倒了,他不但不道歉,还骂崔伊彤自己不小心。看到了这种情景,我立马冲上去,一脚就把大哥哥踢倒了。我严厉地说:“你还敢不敢欺负弱小?”他说:“不敢了。”崔伊彤笑容满面地走过来,说:“谢谢你!”我说:“不用客气,朋友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这就是我,一个坚强勇敢的帅小伙。

中秋节介绍的作文

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家,古人经长期观察认为,月亮的.运行同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祭月就成了祈祷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祭祀活动。

《周礼》中就有“中秋献良裘”“中秋夜迎寒”这样的话,记载了当时中秋之夜击鼓赋诗以“迎寒”的活动,周天子每年秋天都要举行“夕月”仪式。当然,这一记载中的“中秋”只是单纯的月令时间,并无节日之意。

春秋战国时,日月神分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最早名常羲)演变而来。

北魏、隋唐以来,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人们为了祈求月神为农业发挥有利作用,或为了庆祝丰收,答谢月神的保佑,便更加重视祭月、拜月礼俗,现在北京的月坛公园就是明清中央政府祭月的坛场。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在祭月拜月的同时,又出现了赏月的习俗。晋代文献中已有中秋赏月的记载。

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大约是在唐代。是由仲秋时节的月神祭祀发展而来。实际,纵观华夏诸多传统佳节,或早或晚,多由节令演变而来,由纪而祭,由祭而庆。

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

到了明清,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中秋上升为与新年、清明、端午并重的民俗大节,节俗活动丰富多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圆之日,又是亲人团聚、团圆之时。自古以来,团结、团圆、庆丰收,就是中秋节的主题。因此,中秋节又称“团圆节”,由家人团聚、团圆、和睦相处,达到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中秋节,是不折不扣的“祭月之节”“月神之节”“团圆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