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心得笔记中班(精选16篇)

小编: 紫衣梦

幼儿园中班是让幼儿逐渐形成良好习惯和规则意识的时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可以参考其中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幼儿园中班教育笔记心得

小钟(快乐舞台活动室)。

今天快乐舞台活动的内容是:弯腰、转腰。我请孩子们欣赏音乐《小钟》,我问:“音乐里唱的是谁?”孩子们兴奋地说:“唱的是滴答滴答的小钟。”我便追问:“如果要我们用肢体动作可以怎样表现小钟呢?”

有的说:“我用两只手转圈作小钟里的时针和分针。”

有的说:“我盘腿坐在地上身子左右摆像我爷爷家大钟下面的摆动锤。”

(欣赏音乐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力,同时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用肢体表现。)。

孩子们说了那么多,于是我请他们欣赏我带来的舞蹈并提出要求:“看老师做了哪些动作?”我随着音乐跳了起来。

孩子们看后说:“老师做了左右摇摆的动作,你还朝左转朝右转了。”

我说:“你们看得可真仔细,你们说我做了左右摇摆的动作在舞蹈里叫‘弯腰’,我朝左转朝右转的动作在舞蹈里叫‘转腰’,记住了吗?”

(教师示范幼儿将所看到的动作说出来,我起到梳理的作用规范舞蹈术语,提高孩子们的舞蹈素养。)。

首先我请孩子们交叉盘坐,旁按手准备,出示图片两张。

于是,我请小朋友跟着图片做一做。我来回的巡视了一遍,发现大多数孩子已经知道弯腰的动作要领了。可是她们对转腰都没做到位,我便进行示范并强调:“转腰的时候,两手还是旁按手,手不动,是转腰时带动手也转过去了。”

(根据幼儿做的动作,我利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指导,让幼儿掌握转腰的动作要领。)。

幼儿听后,我再次巡回指导,发现天天在转腰时还是手在摆动,我手扶着他的肩,并请他转腰,手不动,用腰去带动。他成功了,我再请他自己做,他掌握了动作要领,他笑着对我说:“我会做转腰了。”

(针对天天的问题,我进行了个别指导让他感受到了动作的要领。)。

反思:

1、舞蹈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是用身体和节奏来表现思想感情的,因此,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的形象去启发幼儿。首先,示范动作要准确,节奏要鲜明,要用饱满的舞蹈激情去感染幼儿。如:在舞蹈《小钟》中,我将自己想象成一只可爱的小钟,并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表现出来,从而使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们也能更投入地进行表演。

2、幼儿舞蹈种类繁多,动作也各有不同,我在教幼儿新舞蹈时,先讲清楚动作的要求、规格和要领,并遵循有简到繁的教学原则,将组合分解成单一动作。较难的部分我分解成局部动作,然后经过局部练习、单一练习再进行组合练习。

 

幼儿园中班教育笔记心得集锦

壮壮小朋友每天到幼儿园的时候,总是哭着不让妈妈离开。而且哭闹的很厉害,是什么原因使他这么不愿意到幼儿园?我进行了调查:

问:你为什么不愿意到幼儿园?

壮:我不愿意睡中午觉。

我说:不睡午觉不好,会影响下午的游戏活动的。

壮:妈妈说:不睡中午觉。

问:妈妈真的这么说了吗?

壮;说了。

我说;如果妈妈真的这样说了,那是妈妈的不对,我明天会问你的妈妈的。

班级的老师说;在小班的时候每天到幼儿园的时候就哭闹。现在升到中班了和在小班的时候一样,每天到幼儿园总是大哭大闹,抓住妈妈的衣服或是头发不松手,根据着个情况,我同他进行了一次谈话:

“壮壮现在升中班了张大了,明年还要升大班上学,天天到幼儿园哭,多不好。班里的小朋友不哭,你一个人哭多难看,再说:老师和小朋友都不喜欢哭的孩子,你想让老师喜欢你吗?”“想”“好,我们从明天开始到幼儿园不哭好吗?”“好”“我相信壮壮小朋友会做到的,同时老师和小朋友都会欢迎你的,会和你交朋友的。而且我明天一定要找你妈妈谈话,是不是妈妈真的说不让壮壮睡午觉了,还要看见一个不哭不闹,高高兴兴到幼儿园来的好孩子。”

第二天,壮壮的爸爸送他到幼儿园,我看见他虽然没有哭,但是脸的颜色不怎么好看,而且还是躲着我进了自己的班级。

我找到了他的妈妈问了一些壮壮情况:“是你不让孩子睡午觉的吗?不是,壮壮不愿意睡午觉。他不愿意到幼儿园,为了让他到幼儿园我就同意了,没想到让小孩子骗了,钻进了孩子的圈套了。”

今天,我看到他到幼儿园没有哭,是因为我昨天批评了他,同时也提出了要求,孩子今天做到了,所以我向你了解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让我们一起来教育孩子。但是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分析是否正确、有理,不能随便答应孩子的要求,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思想情绪,以至影响孩子一天的学习、游戏活动。

幼儿园中班教育笔记心得

我刚刚接管这个班的保育工作时,也许孩子们不认可我这个保育老师,我对孩子们也不熟悉,所以每次在午睡之前,孩子们就像欢乐的小鸟一样,叽叽喳喳的,一时不能安静的入睡。怎么办呢?为此我也绞尽了脑汁,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都不理想。

有一次离午睡的时间还早,老师就让孩子们看电视,我突然发现孩子们出奇的安静,小眼睛都一眨不眨的盯着电视。原来他们都在看,《猫和老鼠》。既然孩子们那么喜欢猫和老鼠,我为何不利用这个游戏来让孩子们安静的入睡呢?于是我提前到休息室把孩子们的小被子弄成一个个小洞,然后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今天老师来和你们做一个猫和老鼠的游戏好不好?”孩子们一听说做游戏,可高兴了,“老师扮猫,你们都是小老鼠,现在小老鼠们都要悄悄的到洞里藏好,一会儿老猫要去抓老鼠,如果哪个小老鼠出声或睁着眼睛,老猫就会抓住他,把它吃掉。”我的话刚说完,孩子们都乖乖的,一声不响的走到休息室内,脱鞋、脱衣服,静悄悄的躺到各自的小床上闭上眼睛,等孩子们都躺下之后,我一边说:猫来抓老鼠了,一边走到了休息室,这时休息室内是一点动静都没有,孩子们都屏住呼吸躺在被窝里,一动不动,我也静悄悄地转了几圈,不一会,孩子们都安静的入睡了。从孩子们进入休息室到安静的入睡,前后只用了不到十几分钟的时间。没想到利用这个游戏,效果特别好。到了第二天吃午饭时,孩子们还迫不及待的问我:“老师,今天你还抓老鼠吗?”从此以后,只要老师说一声:“猫要抓老鼠了”孩子们都会很快的入睡。

幼儿园中班教育笔记心得

案例背景:

从教多年,每届总会碰到喜欢顺手牵羊的孩子,中班时班上接二连三地发生孩子丢东西的事件,我们用尽各种方法寻找失物和这个肇事者,并且对孩子采用了一些措施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希望我的浅见可供大家参考。

案例资料:

实录一:星期一早上,小陆满脸笑容地拿着非常漂亮的魔法棒对我说:“江老师,妈妈昨天晚上妈妈给我买的,漂亮吗?”我回答说:“真美!”说完她笑眯眯地找同伴玩去了。吃完午餐后,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安静地玩,突然一阵传来一阵哭声,我发现小陆哭着向我跑来说:“老师我的魔法棒不见了,妈妈会批评的。”问了所有的小朋友都说没看见,最后未能找到这个玩具。

实录二:下午离园时,我请幼儿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好等待爸爸妈妈“老师,我的玩具不见了”小璐小朋友带着哭腔着急地对我说,我赶紧召集幼儿问:你们有谁看到她的玩具呀?反复问了好几次,幼儿都说没看见,最终采用软硬兼施的方法还是未能找到小璐的玩具,事情就不了了之。

实录三:几天后小静的奶奶在接送时随口问我,是不是送了她孙女一个玩具和一条围巾,通过和小静奶奶的谈话,我了解到小静拿回家的玩具和围巾都是我们班幼儿的.

案例分析:

姓名:小静性别:女班级:中班年龄:五岁幼儿情况:小静长得漂亮又文静,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强,她的家镜富裕,爸爸妈妈在机关单位工作,但是妈妈在平阳工作基本上不在温州,爸爸工作很忙基本上没有过问孩子在园情况,平时由奶奶教育,奶奶对孩子比较溺爱、娇惯,动不动买玩具,可是奶奶总是不假思索无条件地满足她的要求,在幼儿园我经常发现她喜欢和带漂亮玩具的小朋友在一起玩.

对幼儿来说,当他见到一个他所喜欢的东西时,内心自然会产生一种需求感,而这种需要则促使他产生“拿”的行为。究竟这种行为算不算“偷窃”呢?从孩子对于所有权概念的发展来看,大约要到五六岁后才逐渐成熟;在此之前的顺手牵羊,只能算是无法有效控制欲望的结果,并不算是一种真正的问题行为。那么孩子顺手牵羊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1、物权观不明确。

年幼的孩子暂时还弄不清楚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在他的观念里,“只要我喜欢的就是我的”。在孩子还未说话时只要孩子手一指,家人就会迫不及待地把要的东西拿来,只要是孩子目之所及的所有物品都能够供他所取。

2、家长过分溺爱。

很多的家长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各种要求,不管合理或不合理,导致孩子心中没有是非标准,想得到什么就会毫无顾忌地拿。这类家长往往会默许孩子把公共财物拿回家,比如幼儿园的玩具、公园的花花草草等等,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有出息”的表现,也有的家长认为这是无足挂齿的小事,但长此以往却会养成孩子随便拿别人东西的不良习惯,渐渐发展成有意识的偷窃行为。

3、孩子缺乏关爱。

还有的孩子私拿东西并不是因为自己真正需要或喜欢,而是想通过这种行为得到他人尤其是父母的关注。这类孩子在父母无暇顾及其生活和情感需要的家庭较常见,孩子内心会产生一定的失落感,认为父母不注意、不关心自己,于是就通过故意拿小伙伴的东西,引起父母的关注。

4、家庭的不良影响。

我发现,许多孩子的偷拿行为与家长教育不当及家庭不良影响有关。有时,问题虽然出在孩子的身上,但根子却在父母这里。比如家长爱沾小便宜,在外面沾了小便宜,便在家里沾沾自喜,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悄悄地跟着学,随着沾小便宜的愿望逐渐增加,孩子往往也沾上小偷小摸的行为。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偷拿行为时,有的家长姑息不管,有的家长棍棒相见,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使孩子走向极端,滑得更远。应该说,孩子偷拿,家长是有责任的。

在本案例中幼儿的偷拿情况可能是奶奶溺爱和缺乏爸爸妈妈关爱的原因引起的所以我采取以下几个对孩子比较有效的措施。

案例措施:

一、加强与家长的密切沟通。

当幼儿出现这种行为时,我及时与孩子的妈妈取得联系。我登门家访,把孩子的具体情况如实向家长反映,同时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家庭教育方法,针对其生长环境找出问题的症结。为了处理好这个问题,首先我让小静妈妈了解孩子开始拿别人的东西可能是一时疏忽或欲望所致,但幼小的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很差的,他们很难自己意识到这种行为的错误,久而久之将形成难以纠正的不良品行,所以作为家长首先要认识到不能对孩子的此类行为抱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孩子小,不会有不良动机,没关系,甚至不闻不问,但是也不能对孩子的此类行为过于大惊小怪,骂孩子是小偷,甚至用打骂惩罚来进行所谓的纠正,这种做法不但不能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只能损伤幼儿的自尊心。

我们应该坚持正面教育,我向孩子的妈妈提了几点小建议:。

1、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让孩子体验小主人公丢失东西后着急的心情,感受不经同意随便偷拿东西给别人造成的麻烦和痛苦,以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掌握正确的行为。如给孩子讲“拾金不昧”的故事,帮助幼儿辨别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既坚持严格要求又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无论是何种情况都要教育孩子将拿走的东西物归原主,认识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2、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如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孩子认错,不要使孩子处于羞辱的境地,应该想办法使孩子在纠正错误中获得积极的感受,引导孩子自己主动地物归原主,然后肯定他主动认错的表现。

3、我们应该尊重孩子。为孩子准备他专属的日常用品,如碗筷、护肤品、拖鞋等,不要和其他人混用,帮助她建立“我的”的观念。如果可能的话,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房间内让她自己珍藏她的所有物,如果要拿取她的物品,也应该征求她的同意。帮助她建立这样的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没有经过他人同意,不可以随意乱拿乱翻。只有孩子的所有权被尊重,他才能学会尊重别人的所有权。如此,“顺手牵羊”的事也将不会发生。

4、平常也可带孩子上街逛百货公司或到杂货店购物要付帐时,不妨让孩子有机会体验“以钱易物”、“不是用钱买来的东西不可以拿回家”的实例。

5、树立家长榜样作用,家长要严于律已,不贪占小便宜,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当发现孩子把别人的东西拿回家时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教育,及时带着孩子将东西送还主人,让孩子从父母的言行中学会如何做一个诚实的人。

最后我提醒小静妈妈要有耐心,孩子在接受教育后,可能会有所进步。当孩子出现反复时,切不可急躁,既要批评,又要耐心说服,当孩子偷拿别人的玩具时可以对她说:“你要玩具不告诉我,真使我失望!”“你要玩具时告诉我,我们来商量!”如果她再偷拿,就说:“孩子,你又拿了别人的玩具,我说过不要拿。真叫我失望!”家长的态度和立场让孩子得到适当而应得的惩罚,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感到内疚,才会促使孩子自觉改正这种不良行为。

二、加强和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

作为老师的我们可采用以下几点教育方法:。

1、餐后活动时选择有关顺手牵羊的vcd谍片让幼儿观看或有关偷拿东西的图书,通过内容引发感想,通过正反典型的教育进行品德渗透,用简易、生动的故事打动其心扉,通过让幼儿表演故事等形式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笑声中受启发,使他们明辨是非,分清好坏,得到借鉴。

2、可以将物品拟人化,引发幼儿的同情心,告诉他:"玩具的家在这里,把它带到其他的的方他会不开心,会想爸爸妈妈,它会很伤心的,想想如果将你带到看不到爸爸妈妈的地方,离开家,你会怎样?有多不开心?如果你喜欢这个玩具那你就该做它的好朋友,带它回到家里,让它永远不离开爸爸妈妈,你想玩就在它的家和它玩."。

3、教师首先要真心实意地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些幼儿,尤其应该察言观色,及时掌握学生的心态,通过心理疏导进行教育,定期与其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及时了解转化过程,给予必要的指导和鼓励。

4、利用集体的关爱,使幼儿重塑信心.教育其他幼儿正确对待和热情帮助他们。让幼儿体察到教师的爱和善意,体验到集体的温暖,才会消除对立情绪,增强信任感,乐于接近教师并接受指导,乐于融入集体并从中得到教益。使其尽快解除心头之虑,使问题迎刃而解。

5、我们不能知法犯法,大张旗鼓的进行搜查。更不能息事宁人,助长孩子的不良行为的蔓延。

案例效果:

通过一学期的共同配合小静变化真得不小,虽然时不时还会重犯,但是通过我们的提醒,最后总是会物归原主,所以最后我总是找她谈心并鼓励她,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正面教育,学期结束时,小静就再也没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案例反思: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习惯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又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从这首富有哲理的诗里,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习惯决定人的一生,习惯铸就未来。习惯养得好,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帮助孩子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而且家长们也要反省家庭教育方式是否正确,此外,长辈们也要注意平时的言行,莫让自己没有原则的爱而害了孩子。

幼儿园中班教育笔记心得集锦

这学期,佳佳小朋友插入我执教的中班,刚进园时,我发现她不愿参加任何活动,以不主动和别人交谈,针对她这种孤僻的性格,我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1、佳佳她来自农村,刚来到城市不久。由于农村闭塞落后的条件所限,佳佳从小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熏陶。2、佳佳刚来到新集体,对周围的老师和同伴还很陌生,再加上乡村和城市两种生活环境、习惯的截然不同,使她难以适应。原因如此,造成了她的自卑、胆怯和自我封闭。根据以上分析,我采取了耐心细致的教育措施。

1、时间:2010.3.18。

情况:开学已好几天了,佳佳总是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呆呆地。

看着前方。今天,我又看见她在那儿傻愣着,就问她“佳佳,你喜欢幼儿园吗?”她瞪大眼睛摇摇头,用稚嫩的声音说:“我不喜欢幼儿园,我喜欢家里。”说完,就再也不愿和我交谈。

措施:针对佳佳这种不合群的性格,我首先想到的是一定要。

和她多亲近、多说话。于是,我经常抓住机会和佳佳聊天,内容大多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动画片,在不知不觉中,佳佳被我所讲的内容吸引,高兴地和我交谈起来。我还暗地里关照一些能说的幼儿主动和她说话,渐渐地佳佳能和小朋友一起快乐地交谈了。

2、时间:2010.3.26。

情况:游戏时,佳佳一个人坐在旁边看着,小朋友去邀请她,她。

就是不愿参加。我走过去问道:“你为什么不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呢?”佳佳说:“都是假的,骗人的,我才不愿意玩呢!”说完就一个人跑去看自然角里的小动物去了。

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强制性地让她参加游戏是不行的。于。

是,我就带着她去参观游戏角,向她介绍每个游戏的内容,让她知道从游戏中可学到好多的知识和本领,并能了解大人的生活和工作,我还引导她观看每个小朋友玩游戏时那投入,开心的神情,以及热闹的游戏场面,使她产生了想游戏的欲望。

3、时间:2010.3.27。

情况:佳佳到“理发店”转了一会儿,又出去了。我连忙追上。

去问:“佳佳,你为什么不去当理发师呀!”佳佳说:“我不知道怎样理发。”

措施:佳佳想玩游戏,但因为对社会活动缺乏了解,不知道。

怎样玩,我先让她观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游戏的,并和她的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多带佳佳参观周围成人的工作,获得有关知识。游戏时,我跟随她加入到各个游戏中,随时用角色的身份去指导她。这样,佳佳很快就熟悉了各游戏的内容和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那个孤僻的佳佳不见了。现在,她已。

是一个活泼可爱,对各项活动都能积极参与的好孩子了。

从以上的事例,我总结出一套较系统的教育方法,来帮助象。

佳佳这一类不合群的孩子融入到集体中来。主要归纳如下:

(一)建立亲密的师生感情。

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倾听他们的心里。

话,细心了解其真实的感受、想法,用真诚的爱去感化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呵护的温暖,卸下自我封闭的心灵保护层。

(二)尊重幼儿个性,因人施教。

作为教师,应注意教育对象的个别差异,每个幼儿的个性、

能力、心理都是独一无二的。老师应了解、尊重他们的自身水平,并以此为根据进行个别教育。在教育时,还要注意考虑幼儿的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等情况。

(三)注重循序渐进的一贯性。

对这种孩子进行教育,必须要有耐心,切不可期望一蹴而就,

而是要长期持之以恒,在每个生活细节中潜移默化地去改变幼儿的性格,对幼儿的点滴细微进步,都及时地鼓励,表扬,激发其与他人交往的自信。

(四)重视家园共育的一致性。

首先,教师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并和家长共同协商应采取的教育对策。同时,教师和家长应建立互动的双边关系,对孩子的表现及时互相反馈,保持家园教育的同步一致。

幼儿园中班教育笔记心得

“用爱来感动孩子,用心去和她们交流。”每个宝贝都是那么天真可爱,我要拿出爱心爱孩子,帮助他们成长。

刚接中班的时候,对这班孩子感觉很亲切。因为每个孩子见了我很高兴,很亲我。每天我陪他们上课讲故事,小朋友都很认真。户外活动和他们玩游戏,渐渐的我非常爱他们,他们也非常的爱我,我的付出有了回报。

一次户外活动,孩子们在玩轮胎。姿懿推了一个轮胎过来说:“陈老师坐下休息一会吧!我心里感到非常的温暖、很感动。幼儿在生活中要渗透每一个细节,拿出我们的爱去爱他们,我们的付出会有相同的回报的,让我们在爱的海洋里相遇吧!

幼儿园中班教育笔记心得

为什么我总是被“欺负”

实录:

分析:

由于受伤事件一直发生在浩浩的身上,于是我试着更多地去观察浩浩。没一会儿我就发现了问题。浩浩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在与同龄的小朋友交谈的时候,浩浩喜欢用手点着小朋友。这是一个很不礼貌的行为,难免有些孩子会对他进行“反击”。另外,仔细观察浩浩,我发现其实浩浩有点毛手毛脚,比如一个孩子坐在他的身边,浩浩喜欢用手碰碰人家。有的孩子会对这个行为出现抗拒性的推打动作,甚至出现咬人的动作;有些幼儿觉得好玩,也去碰碰浩浩,有时孩子的手脚重了,浩浩自己“打”不过那个孩子,他就会来告状。所以,就发生了浩浩经常来告状的情景和他经常会被“欺负”。

反思:

通过这次与家长的沟通,我切实感受到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与难处。但总的说来只要我是真心实意的,我相信家长能感受得到。而要做到与家长就个别孩子的探讨,就必须要仔细观察孩子,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而在沟通交流中,还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一味职责孩子的不足与缺点,可以有褒有贬,使家长觉得孩子在教师的心中是有闪光点的,这样家长会较能接受我向他们提出的建议与意见。

幼儿园中班教育笔记心得

案例:

涛涛自控能力较差,缺乏自信,说话、做事情都比别人慢一点儿,孩子们都不喜欢和他做朋友。为此,他很不高兴,常常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故意去做一些让老师头痛的事情。比如,无缘无故就跑出来大声说话,不愿遵守游戏规则。老师和他进行了交流,并鼓励孩子们和他做朋友,但效果并不见好转。

一次音乐活动中,老师要孩子们和音块做朋友。老师灵巧的双手简简单单地就将一曲“我的身体真有趣”敲得悠扬动听,但小棒拿到孩子们手中要敲出连贯的歌曲却显得很难。“老师,太难了。”一个被邀请上前试一试的孩子说道。老师接二连三的请了好几个孩子,但几乎每一个都遇到了困难。此时,涛涛已经忍不住走了出来,一边举手,一边大声喊着:“我要来玩。”老师轻轻地说了一句:“走出来说‘我要来玩’的孩子我才不邀请他呢,我喜欢坐在小椅子上,举手等待的孩子。”涛涛听完老师的话,马上坐回小椅子上,乖乖闭上了嘴巴,高高举起小手,依然一幅迫不及待的样子。看到涛涛愿意听从老师提出的要求,老师便对全体孩子说道:“这一回涛涛坐好了,还会举起小手,我们一起请他来试一试好吗?”孩子们欣然同意了。涛涛高兴的从小椅子上蹦起来,然后仿佛意识到自己跳起来的动作不太礼貌,于是又坐了下来,重新站了起来,这一回,他可是迈着端正的步子走到老师的身边呢。拿起小棒,涛涛看了一眼老师,发现了老师期待的目光,再看一眼其他小朋友,同样在他们的眼中看到了期望。“叮——咚——叮叮咚——叮叮咚咚叮叮咚”,美丽的乐句诞生了!老师高兴得搂住他,称赞道:“涛涛真厉害,抱抱你。”其他小朋友也雀跃起来,毕竟,涛涛是第一个尝试敲音块成功的孩子。“涛涛,请你把‘我的身体真有趣’完整的敲一遍,行吗?”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没问题!看我的!”涛涛带劲儿的回答着,满脸笑容。“老师再帮你请几个小帮手,和你一起来演奏。”于是,之前几个能够敲出节奏的孩子被再一次邀请上前。等大家都准备就绪时,老师承诺道:“要是你们合作成功的话,老师用钢琴给你们伴奏。”在之后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但敲出了完整的歌曲“我的身体真有趣”还能够边敲奏边演唱,这使得这次的活动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涛涛不但能够敲准节奏,还能够敲准每一个音。所有在场的老师们都为他的表现感到不可思议,而所有的孩子对于涛涛惊人的表演露出了羡慕的神情,涛涛一下子成了这次活动的主角。在活动结束的时候,他显得格外高兴,一个劲儿的向我们挥手说再见,从他上扬的嘴角和满脸的笑容,我们看到了自信。

分析:

涛涛原本是个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没有成功的体验,没有同伴的信任,对此他选择用一些极端的行为表示自己的不满,但越是如此,同伴越是不喜欢他。然而,在这个音乐活动结束的时候,涛涛满脸的笑容闪闪发光,我们从他身上找到了自信,这正是一个孩子自身价值的体现。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自身价值所在,有的因为善于表现很容易被挖掘,很容易被同伴接受并认可,也有的由于不善于与身边人们沟通交流,往往会被忽视,就像涛涛一样。这样的孩子如果长期被置之于一边,那么他的自身价值很可能就此被埋没,不再发光。然而,假如有一把铲子能够适时地刨开掩盖在他们身上的泥土,将那闪闪发光的宝藏挖掘出来,那么,他们很可能由此而改变。老师,就是这把铲子。通过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展现每个个体不同的状态,从而挖掘孩子身上独有的价值。不但如此,老师更要设法让孩子自己也意识到自身价值的可贵,建立自信,建立与同伴间的信任和友谊,不断将自身价值辐射开来,不断壮大。

在这样的一次音乐活动中,涛涛的自身价值初露锋芒,在得到同伴认可的同时,他找回了自信。由此,涛涛对于音乐活动的兴趣变得更浓了,相信在以后的音乐活动中,他会变得越来越出色。

幼儿园中班教育笔记心得

【案例描述】:

情景一:

早上的晨间活动,是孩子快乐一天的开始,我分给每个孩子一个皮球,启发孩子球的多种玩法。孩子们玩得可起劲了,却见陈子超小朋友一个人独自在教室里玩,怎么“请”他,他都不出来。小朋友有时和他一起玩活动时,玩着玩着他又一个人孤伶伶地。我走到他身边问道:“你为什么不和小朋友一玩,你看好朋友们都等着你。”“我不想玩”他翘着嘴巴说。“怎么啦!能跟黄老师说说吗?”“我不高兴,我想一个人在家里玩。”

在开学的这几天里,我都观察到子超的脸上,没有笑容。经过家访,知道他的父母都在国外,把他寄养在一位年迈的老人家称他为“伯伯”。那位伯伯是性格内向的老人,受他影响。子超也变地越来越内向。没有交流的空间。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特意每天都和子超谈谈心,让小朋友们多多找他玩。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不使用如“小朋友欺负你没有”、“老师今天批评你了吗”等语言,避免孩子在心理上总处于弱者或被动地位。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慢慢地子超的脸上有笑容了,有时和小朋友玩时都发快乐地笑声。有时还会跑到我的身边说:“黄老师,我喜欢你,喜欢小朋友。”“你快乐吗”“我到幼儿园,我很快乐,我很高兴。”

【案例分析】。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努力使每一名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我们尝试针对孩子的实际水平,适当降低标准去要求他、鼓励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会使孩子从不难获得的成功体验中获得自信,并争取更大进步。

教育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所以也找不到一种通用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只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我感觉到孩子的自尊心需要小心的呵护,或许你觉得孩子小,不懂事,教师过分一点也没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教师在孩子的生活中占居着特殊的地位,孩子通常从教师的言行中来判断老师对自己是否满意,教师鼓励性的评价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使他们终生受益,反之则会在其心灵中投下阴影。

1、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多表扬他,鼓励他,和他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他把对自己的依恋转移到老师身上,愿意和老师亲近,喜欢听老师说话,能高高兴兴来园。

2、教师应为幼儿多创造游戏的机会,在游戏中教会幼儿如何与别的小朋友相处,如何搭积木,如何游戏等,在游戏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记得赞可夫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

【案例描述】。

情景二:

片段一:一天,朱子妍正在进行晨间活动,高高兴兴地跑到“建筑角”准备拿积木拼搭,一不小心,一筐积木全倒翻在地上。范俊凯生气地大声说:“你怎么回事?!真讨厌!快把积木捡起来!”子妍呆呆地站着,悄悄地走到活动室一角的桌边……“我不喜欢幼儿园,我生气了,不高兴了!”子妍大声地哭起来。

片段二:一个丽雅走出活动室,恰好一个亮亮往里跑,亮亮把丽雅撞倒在地上,忍不住大哭起来。我忙跑过来,对说:“哎呀,亮亮不小心撞到你了。”接着我转向亮亮问:“怎么办呢?”亮亮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此时丽雅想哭又忍住了。我对丽雅说:“脸被泪水弄脏了,来,黄老师用纸巾替你擦擦。”我帮丽雅擦干净脸,整理好衣服后,说:“让老师看看,哟!真漂亮。”丽雅笑了。

【案例分析】。

从以上实录的两个片断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两个幼儿在遇到意外情况以后的心境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受到责备惊慌失措,一个得到安慰破涕为笑。可想而知,这两个幼儿接下去的情景:一个处于惊恐状态之中,而另一个则能以一种愉快的情绪投入新的活动。不同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正反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可见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关键的。

【案例反思】。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较正规地步人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起决定性作用。马斯络的五个层次需要的理论说明,当人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满足后,就会有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幼儿在心理方面有哪些基本需要呢?情感需要、独立性、自尊感、交往、被人接纳、获得成功、智力刺激。《纲要》也明确提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一.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为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同时,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该作深刻的反思,极力避免不经意中使幼儿稚嫩的心灵受到创伤。

幼儿从小家庭进入集体环境,会有许多不适应,如生活上吃、睡、穿脱衣鞋等自理能力差;情绪上的依恋,不熟悉老师、同伴、环境,产生不安全感;人际关系上的不协调,不象在家中可任意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独生子女没有和同伴合作、分享、等待、轮流着玩的经验,常会为玩具发生争吵哭打等不良行为、产生不愉快情绪;行为约束方面还不太理解集体的规则,不会很好地和老师同伴配合遵守,过多的纪律约束难以适应,缺乏自制力等。消极的适应会产生消极情绪,积极愉快的体验会产生积极的心理。师生关系和班级气氛会对幼儿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教师是关键。

二.建立良好的顺生关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努力接纳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恰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索式的师生活动。”纲要着重提出了教师应对幼儿尊重、理解,体验、感悟幼儿行为的要求。

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情操,能理解尊重幼儿,有宽容友爱的态度,有适当的感情表现,积极合理的语言动作等,使幼儿对老师充分信任,主动和老师接触,乐意听从老师的要求,以积极的态度培养自控能力。同时要形成民主、热忱、欢迎的班级气氛,创设良好的与同伴、老师交往的环境,满足幼儿内在的心理需要。实践证明,规范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相反则有可能给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使孩子向着不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教师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

在活动过程中发掘各人的长处,在得到同伴。老师的赞许和尊重的同时,感受到自己的集体中的位置,当幼儿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后会产生积极情绪,激发其主动积极地学习.教师要重视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特别对性格内向、胆小、活动能力和交往能力较差的乖孩子更不能忽视。

你期望孩子快乐吗?给他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他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他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他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他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他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他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给他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他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他一个目标,让他自己去努力。当你挪开双手,把孩子能做的事情还给孩子时,你会发现:独立的孩子很快乐!

此案例的成功之处—把爱的教育融入、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引导和鼓励孩子们用观察的眼睛发现“身边的爱”,用细腻的心灵体验到“爱与被爱的快乐”,记得有这样的句话——“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是生命与生命交往与沟通的过程”花有花的光彩,叶有叶的荣耀,根也有根的感受。做一名班主任,让我快乐。

做班主任很累,但我为每天能与这么多活泼的心灵接触而高兴,为每天能在不同程度上与那么多富裕思想的生命沟通而激动,为每天都能提升自己而兴奋不已。

幼儿园中班教育笔记心得

你是个很棒的宝宝。

在班级的日常活动中,老师大多喜欢“安静”、“乖巧”、“听话”的宝宝,可中班的宝宝们用俗语来讲,正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期,久而久之“调皮”、“捣蛋”的孩子就会容易被“另眼相待”。

每次写教育笔记,我总是不由自主的想出一个小主人公——刘磊磊。刘磊磊性格比较犟,并且不爱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容易从他身上发现问题。我记得他妈妈跟我说过:“我这个孩子性子犟,你不对他凶一点儿他是不会听的!”我听后笑着回答:“我来试试看!”

一次,我上课呢,有位小朋友刚从兴趣班回来,站在外面打不开门了,刘磊磊第一时间跑过去打开了门。我亲他一大口:“宝贝儿,你真棒!我看得出你是个乐于助人的乖宝宝!”我这一表扬,他一下子变得很害羞。时间一长,我发现他喜欢干一些让老师高兴的事情。比如:上课时,有小朋友打闹,他会主动去制止那些小朋友、看老师的杯子空了,去帮老师打一杯水等等。在他的心中,他知道,我只要做对了,老师就会非常喜欢我。

其实每个孩子天性都是善良的,只是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方式不同。换一种方式与其交流,结果也就变得不一样了。

幼儿园中班教养笔记

观察过程:

龙晓凤是我们班新来的一位小朋友,性格很内向,在幼儿园很少和老师小朋友说话。开学已经一周了,我拿出已学的字宝宝让小朋友来认,我先出示一张字卡对小朋友说,看哪位小朋友还认识这个字宝宝?”我一说完小朋友都很踊跃的把自己的小手举起来了,龙晓凤只是看了看我手上的字宝宝,我看着她说:“龙晓凤,你能告诉老师这个字宝宝怎么读吗?她缓缓地站起来,小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我不说话,我微笑地对她说:“不要怕,老师知道你是最棒的!”只见她小声地读:“蜜,小蜜蜂的蜜”我让小朋友为她鼓掌,表扬了她。

措施:

1、创造条件,让她多开口说话。

2、多鼓励她,并多开设一些谈话活动。

3、平时在班里我们老师也应该多和她交流主动接近她。

效果:

经过这一个月的观察,龙晓凤的性格活泼活泼开朗了许多,发现眼神里有了光彩,有时候还能看见她高兴的笑容,有时候点她回答问题,也不会向以前那么小声地回答我,和老师小朋友交流比以前明显多。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多对她引导,让她快乐成长!

幼儿园中班随笔笔记

班里的孟子茹小朋友每天的衣着都是干干净净的,看上去非常惹人喜欢。有的小朋友衣着邋遢,小手、脸蛋像是早上起床没洗过一样,脏兮兮的.每每看到这几个孩子,总是先把他们叫到办公室,给他们倒上热水,再帮他们一个一个的打上香皂洗干净,洗净之后,整个人看上去非常精神。有时候我就问这几个小朋友:“早上起床没洗脸刷牙吗?”“起床晚了,忘了……”总之回答的五花八门。

在班里,我就问小朋友们:“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不洗脸不刷牙的同学吗?”“不喜欢,不喜欢。”孩子们大声喊到。“既然不喜欢,那我们以后就得每天起床之后先洗脸刷牙,同学们你们说这样可以吗?”“可以。”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好,那下次我们比比谁是最爱干净的小朋友,谁又是最不爱干净的小朋友。”

自从我说了这件事之后,发现那几个小朋友有了很大的改进,比以前进步了很多,其他的小朋友也是更爱整洁了,我也时常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加油。有的小朋友,早上来到学校之后,先来跟我说:“老师,我洗脸刷牙了,而且妈妈给我擦了香香的雪花膏。”我说:“很好,老师很喜欢你。”

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必须让孩子们养成爱讲卫生的习惯,从洗脸刷牙到衣着。好习惯的养成不仅靠家长和孩子,更离不开我们老师的督促表扬。

幼儿园观察笔记中班

观察目的:让幼儿学会收拾整理玩具物品,不乱扔废弃物,不随地吐痰,不乱写乱画,能保持环境整洁。

收活动区材料了,结束的音乐响了起来,孩子们有的迅速行动了起来;有的还在继续做;有的做一下收一点,整个场面非常乱糟糟。有的孩子收放材料也放的乱糟糟,科学区的材料跑到了益智区;绘画区的白纸筐里塞满了孩子们画完的画,看到这种情况,我想我不能再大声指责了,因为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我带领值日生封他们为检查员,让大家去寻找问题。在反馈的意见中,有的是桌面脏乱,有的是收放不干净不整齐,有的是材料放错位置的。发现的问题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了起来。我提议到:“请大家一起想个解决的办法吧。”

最后有四种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一、区域标记做的大一点,方便看到什么物品放什么位置;。

二、离开区域时,回头看一下,发现不整齐要及时去整理;。

三、结束音乐放大一点,长一点,因为他们担心自己收拾得慢而音乐结束;。

四、绘画区绘画时铺上桌布,保持整洁。听了他们的想法,我为孩子们具有责任感和规则意识而高兴。

中班后期的幼儿已有了规则意识,并且已逐渐形成了自控能力,但是持久性不强,自主能力较差,只有提高他们对事物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才能让被动变为主动。

教育措施:

1.为幼儿提供自我评价收放材料,提高幼儿自主性;。

2.幼儿参与制定规则,提高幼儿参与性;。

3.增添“卫生检查员”,提高幼儿的责任心;。

4.调整材料摆放位置,便于幼儿活动;。

5.调整标记,便于幼儿收放。

幼儿园观察笔记中班

观察分析:

高_小朋友是我班的一名4岁小女孩,在园性格内向缅腆,见人总是低着头,不肯说话,户外活动时与小朋友偶尔有交流,但声音细细的,从不肯与老师交流或眼睛对视。每当老师主动与她交谈,她的眼睛就看别的地方,头也扭向一边。问她话,总是一言不发,一副可怜相;要不就点头,摇头。因为小班升到中班,班里的老师换为新的教师,我们以为她可能对教师不太熟悉,但她又告诉妈妈,说喜欢老师。家长和老师都对她这种能力缺陷非常着急。

观察内容:晨间活动。小朋友都自由的在各区角选择自己喜爱的玩具,我在活动室来回走动突然一双小手紧紧地抱住了我的腰。我扭头一看,原来是博宇。我想趁机和和她说说话,没想她一溜烟就跑掉了。

在户外游戏时,小朋友四散在活动区玩大型玩具、滑梯、蹦跳床等。高_和其她一些女孩子捡落在地上树枝、落叶。我一直注视着她,看她玩得挺开心的,而且还不时用眼角瞟我。如果我一看她,她马上就转移视线。我只好又假装没看见她。但她又总在我身边晃来晃去,总想引起我注意的样子。

原因分析:其实,据我们仔细观察,高_是一位很有灵性的孩子,接受能力比较强,也有自我表达的愿望,偶尔也很想向老师说什么,可喉咙里像咽了东西,嘴里艰难地发出“咕咕”声。但只要妈妈在身边,她就显得特别的活跃,不但爱说话,说话的声音也变得大了许多。据了解,高_和姥姥、姥爷住在一块。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妈妈在一所中学当音乐教师,平时比较空闲。一家人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尤其是妈妈,一有风吹草动,就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的,生怕摔着、冻着。因为担心安全问题,在家里高_大部分时间是一个人跟妈妈玩,很少出去与小朋友玩,或邀请同伴到家玩,由于社会性交往情境的缺失,久而久之,使她不知如何与别人建立交往关系,如果亲人不在身边就感到没有安全感,心理压力增加,总怕出错,不敢说话,表现出交谈的能力明显不如同龄孩子,行为胆怯,缺乏自信。

采取措施:

采取措施:从感情交流和接纳入手,采取针对性的方式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感觉到老师是和家长一样爱她的,增强心理安全感和自信心。

1、每天早上班上的三位老师总是笑脸相迎,向他问早上好,不管她回不回答,我们一如既往,鼓励但不勉强她叫老师。

2、有意识地增加他在班上的表扬率。高_的绘画与手工不错,美术活动时,我总是在其她幼儿面前找机会肯定她、鼓励她,表示对她的欣赏,让其她幼儿羡慕他、接受她、喜欢她,增强他的自我认可和信心。

3、多创造机会让她与人交往,一是通过参与分发碗筷、分发器械、收拾玩具等“工作”,让她体验劳动的快乐,增强她的集体荣誉感;二是采用幼儿自由组合谈话、看图画书等形式,让活泼开朗、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与她结对,带动她体验合作的乐趣,与同伴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开阔胸襟。

4、三位老师每天有意识地通过抚摸、拥抱等一些肢体接触,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在情感基础上,创造条件让她能与老师开口说话。

5、多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敢于放手让她与同伴玩耍,并多鼓励她就同伴交往中的趣事和体验与家长进行交流;带她参加一些亲朋好友聚会,让她观察成人交流的方式,通过“延迟模仿”效应,鼓励他与参与交谈。

面对一些某些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而性格又内向的孩子,老师一定要在充分尊重幼儿个性发展的基础上,主动与家长共同分析和查找原因,不能因为幼儿的看似“怪异”的行为而从感情上远离远他们,应给予他们充分的适应时间和空间,仔细观察和发掘他们的长处,在生活上体贴照顾的同时,了解和满足他们不同的心理要求,增强交往中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充分利用幼儿园这个有利的集体环境,选择一些合作型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有足够的交流机会,体验合作的快乐,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和合作交往的能力,让他们永远都充满自信,快乐成长。

获取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高_小朋友有了明显的转变。虽然还是不太与老师开口说话,但上课会举手发言了。每天见到老师总会害羞地笑一笑,或者在老师身边靠一靠。为集体做事也由被动变为主动了。而且也能与小朋友愉快相处,并且还有几个固定的好朋友。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还要持之以恒的关爱他,让他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幼儿园中班教育笔记

情景一:

早上的晨间活动,是孩子快乐一天的开始,我分给每个孩子一个皮球,启发孩子球的多种玩法。孩子们玩得可起劲了,却见陈子超小朋友一个人独自在教室里玩,怎么“请”他,他都不出来。小朋友有时和他一起玩活动时,玩着玩着他又一个人孤伶伶地。我走到他身边问道:“你为什么不和小朋友一玩,你看好朋友们都等着你。”“我不想玩”他翘着嘴巴说。“怎么啦!能跟黄老师说说吗?”“我不高兴,我想一个人在家里玩。”

在开学的这几天里,我都观察到子超的脸上,没有笑容。经过家访,知道他的父母都在国外,把他寄养在一位年迈的老人家称他为“伯伯”。那位伯伯是性格内向的老人,受他影响。子超也变地越来越内向。没有交流的空间。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特意每天都和子超谈谈心,让小朋友们多多找他玩。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不使用如“小朋友欺负你没有”、“老师今天批评你了吗”等语言,避免孩子在心理上总处于弱者或被动地位。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慢慢地子超的脸上有笑容了,有时和小朋友玩时都发快乐地笑声。有时还会跑到我的身边说:“黄老师,我喜欢你,喜欢小朋友。”“你快乐吗”“我到幼儿园,我很快乐,我很高兴。”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努力使每一名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我们尝试针对孩子的实际水平,适当降低标准去要求他、鼓励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会使孩子从不难获得的成功体验中获得自信,并争取更大进步。

教育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所以也找不到一种通用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只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我感觉到孩子的自尊心需要小心的呵护,或许你觉得孩子小,不懂事,教师过分一点也没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教师在孩子的生活中占居着特殊的地位,孩子通常从教师的言行中来判断老师对自己是否满意,教师鼓励性的评价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使他们终生受益,反之则会在其心灵中投下阴影。

1、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多表扬他,鼓励他,和他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他把对自己的依恋转移到老师身上,愿意和老师亲近,喜欢听老师说话,能高高兴兴来园。

2、教师应为幼儿多创造游戏的机会,在游戏中教会幼儿如何与别的小朋友相处,如何搭积木,如何游戏等,在游戏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记得赞可夫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

情景二:

片段一:一天,朱子妍正在进行晨间活动,高高兴兴地跑到“建筑角”准备拿积木拼搭,一不小心,一筐积木全倒翻在地上。范俊凯生气地大声说:“你怎么回事?!真讨厌!快把积木捡起来!”子妍呆呆地站着,悄悄地走到活动室一角的桌边……“我不喜欢幼儿园,我生气了,不高兴了!”子妍大声地哭起来。

片段二:一个丽雅走出活动室,恰好一个亮亮往里跑,亮亮把丽雅撞倒在地上,忍不住大哭起来。我忙跑过来,对说:“哎呀,亮亮不小心撞到你了。”接着我转向亮亮问:“怎么办呢?”亮亮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此时丽雅想哭又忍住了。我对丽雅说:“脸被泪水弄脏了,来,黄老师用纸巾替你擦擦。”我帮丽雅擦干净脸,整理好衣服后,说:“让老师看看,哟!真漂亮。”丽雅笑了。

从以上实录的两个片断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两个幼儿在遇到意外情况以后的心境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受到责备惊慌失措,一个得到安慰破涕为笑。可想而知,这两个幼儿接下去的情景:一个处于惊恐状态之中,而另一个则能以一种愉快的情绪投入新的活动。不同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正反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可见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关键的。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较正规地步人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起决定性作用。马斯络的五个层次需要的理论说明,当人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满足后,就会有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幼儿在心理方面有哪些基本需要呢?情感需要、独立性、自尊感、交往、被人接纳、获得成功、智力刺激。《纲要》也明确提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一.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为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同时,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该作深刻的反思,极力避免不经意中使幼儿稚嫩的心灵受到创伤。

幼儿从小家庭进入集体环境,会有许多不适应,如生活上吃、睡、穿脱衣鞋等自理能力差;情绪上的依恋,不熟悉老师、同伴、环境,产生不安全感;人际关系上的不协调,不象在家中可任意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独生子女没有和同伴合作、分享、等待、轮流着玩的经验,常会为玩具发生争吵哭打等不良行为、产生不愉快情绪;行为约束方面还不太理解集体的规则,不会很好地和老师同伴配合遵守,过多的纪律约束难以适应,缺乏自制力等。消极的适应会产生消极情绪,积极愉快的体验会产生积极的心理。师生关系和班级气氛会对幼儿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教师是关键。

二.建立良好的顺生关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努力接纳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恰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索式的师生活动。”纲要着重提出了教师应对幼儿尊重、理解,体验、感悟幼儿行为的要求。

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情操,能理解尊重幼儿,有宽容友爱的态度,有适当的感情表现,积极合理的语言动作等,使幼儿对老师充分信任,主动和老师接触,乐意听从老师的要求,以积极的态度培养自控能力。同时要形成民主、热忱、欢迎的班级气氛,创设良好的与同伴、老师交往的环境,满足幼儿内在的心理需要。实践证明,规范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相反则有可能给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使孩子向着不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教师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

在活动过程中发掘各人的长处,在得到同伴。老师的赞许和尊重的同时,感受到自己的集体中的位置,当幼儿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后会产生积极情绪,激发其主动积极地学习.教师要重视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特别对性格内向、胆小、活动能力和交往能力较差的乖孩子更不能忽视。

你期望孩子快乐吗?给他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他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他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他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他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他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他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给他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他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他一个目标,让他自己去努力。当你挪开双手,把孩子能做的事情还给孩子时,你会发现:独立的孩子很快乐!

此案例的成功之处—把爱的教育融入、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引导和鼓励孩子们用观察的眼睛发现“身边的爱”,用细腻的心灵体验到“爱与被爱的快乐”,记得有这样的句话——“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是生命与生命交往与沟通的过程”花有花的光彩,叶有叶的荣耀,根也有根的感受。做一名班主任,让我快乐。

做班主任很累,但我为每天能与这么多活泼的心灵接触而高兴,为每天能在不同程度上与那么多富裕思想的生命沟通而激动,为每天都能提升自己而兴奋不已。

幼儿园中班教养笔记

开学已经一个月了,我和我们班的孩子一样正在努力适应彼此。记得刚看到自己班的这些孩子时,只觉得他们个个惹人可爱,可是刚来幼儿园的那几天,让我手足无措,累得我满头大汗的也是他们。让我最头痛的就是吃饭和睡觉了。我们班大多数孩子都有挑食习惯,吃饭时不认真坐好喜欢离开座位往外跑和要人喂饭的坏习惯。由于是刚上幼儿园,为了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吃饱,在鼓励他们自己吃饭的同时,喂那些不肯吃的孩子吃饭。连骗带哄,使出浑身解数,这时的我体会到了作为老师所需要的的耐心。另一方面,也要跟家长沟通让孩子在家什么菜都要吃鼓励他们要自己动手吃饭;我采取了的糖果与奖励的方法。孩子觉得带着五角星回家是一件很骄傲很光荣的事。老师经常把五角星贴在宝宝的额头上,慢慢地孩子们知道了,五角星就是表扬听话、不挑食的孩子。然后就是睡觉,其实大多数孩子在家都有午睡的习惯,只是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一起午睡,周围的环境影响孩子,使孩子容易兴奋睡不着。最领我头痛的是,一些调皮的孩子睡床位不是聚集在一起的,我跑到左边哄时右边在讲话,我跑到右边哄时左边开始讲话,有时有些睡不着的孩子还喜欢站在床上,或跨到旁边孩子的床上影响别人,让我来回跑都来不及。于是,我采取了讲故事措施,抓住这点,当孩子无法安然入睡时我就通过讲故事来安抚孩子睡觉。为此我还找了一些孩子没听过的适合睡前的故事。

加强幼儿进餐习惯,使幼儿养成不偏食,进餐不讲话,不掉饭粒。加强幼儿午习睡惯,不吵闹,尽快入睡,鞋子摆放整齐检查幼儿手里没有危险物品,嘴巴里有没有饭粒。通过这些措施,现在尽量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吃好睡好,体会在幼儿园里的快乐,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养笔记:喜欢捏人的孩子。

前几天一位家长带着两岁的孩子过来咨询精英班的报读情况,我就带着孩子在活动区玩耍,让妈妈能跟老师详细的沟通孩子的情况。这个孩子挺好动的,喜欢奔这来奔那去,摸摸着弄弄那,看着门就直接推开门进去,给人的感觉有点不是特别有规矩,但是这也说明孩子的安全感挺足的,探索欲望也挺强。她妈妈反映这孩子就是好动过头了,带得特别辛苦,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她基本上不怎么说话。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怎么说话了,或者是在家话多得不得了,一去到外面或者学校,就不说话了,孩子究竟怎么了呢?照顾特到位、家里语种多、敏感怕生、触觉防御过当、理解和模仿的能力差、口腔肌肉或者发音器官发展不良都可能是原因之一,现今已成为较为普遍的问题。这个孩子为什么不开口说话,现在还无从考究,但是她的一个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并不怕生,我和她一起并没有太多的互动,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的陪伴下她自个儿玩得还算开心,虽然面部表情没什么变化。我就这样看着她玩,她玩着玩着,突然走过来笑着捏了我的手臂一下,并不是很大力,因为手指灵活性欠佳,所以她的捏好像是抓的感觉,当时我感觉有点奇怪,但以为是孩子表示邀请一起玩的姿势,所以就没特别注意。后来,她跑到活动区外面玩去了,我就走过去把她抱进来活动区,抱着她的时候她并没有不高兴、哭或者是反抗、挣扎,但是她又捏了我一下,这次刚好捏的是脸蛋,又是抓的感觉。这么短的时间内她就捏了我两次,这动作应该不是偶尔为之了,后来在跟家长的沟通中了解到,她妈妈说这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比较闹腾了,所以当她闹腾的时候妈妈就会捏她的小肚子一下,后来这孩子也养成了经常捏人的习惯了。

孩子一切的行为都有原因,不是她存心使坏,也不是她天生就会对人动手动脚,希望大人们能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