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模板15篇)

小编: 琉璃

事迹材料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表达清晰准确,力求突出事实和结果,避免空泛和废话。如果你对事迹材料的写作还有一些困惑,不妨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

典型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王立彬,男,汉族,中共党员,生于1974年10月,中共党员,本科文化程度,2006年4月参加工作,现任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党委副书记。自农场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以来,该同志立足岗位,主动作为,坚持每周至少3天走访贫困户,严格按照农场"三个一"的要求并制定脱贫措施,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用真心扶真贫,用真情扶真困,帮助贫困户脱贫。

第五管理区区直辖4个居民委,1143户,2771人,是友谊县三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其中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户,40人,2015年初开展贫困户精准帮扶后,现有贫困人口4户,8人,脱贫16户32人。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王立彬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第五管理区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五进十出"工作法,在严格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居委会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社区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出的20户贫困户名单在管理区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农场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依托项目,解决贫困户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排除万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落实项目资金40余万元;新修区直道路3公里,维修区直主道2公里,新修公共厕所3座,为行动不便的贫困户修建小型厕所7座、室内厕所3所。得到了管理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

王立彬同志带领社区干部,配合驻村工作队和农场领导,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是2015年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致富能人"来村里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使管理区群众在获得土地流转租金的同时,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二是引导群众在发展养殖业做文章。引导贫困户联合在外务工的成功人士返乡发展养殖业,目前管理区养鸡、养鹅、养羊户逐渐增多,群众增收明显,尤其是有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养殖脱贫致富。

四、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王立彬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

对那些见人"不抬头、不说话"自卑的贫困户。王立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明白如果解决不好,这些人很有可能走到社会的对立面。为此他同驻村工作队一起,经常到这些"精神贫困"的贫困户家中,同他们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协调解决现实困难,帮助寻找致富门路,联系外出务工。通过精神扶贫,那些自卑的贫困户现在见人也热情了,一些生活问题得到了解决,找到致富门路的收入增加了不少,一些贫困户年内就能脱贫。

目前王立彬书记与管理区"两委"班子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同县扶贫工作队和管理区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

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张焕青,女,汉族,系大名金滩镇上马头联办小学教师。我1998年8月到我校工作以来多次被上级学校表彰,我坚守教育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怨无悔,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生。在我心里,只有一个信念:用心教学,做一个负责人的教师。用爱育人,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在别人眼里,我是那么的普通平凡,但是,我的故事却很感人。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负责辛庄村的教育扶贫工作,和其他老师一起,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摸实贫困户资料,得到群众,同事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我严格按照教育局,镇中心校下发的名单,同时甄别新出现的贫困学生及时上报,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的11名贫困学生名单在学校长期公示,并宣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排除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从开展学生资助工作起,均将学生各类资助金及时,顺利送到学生家长手中。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也曾遇到难处,有的家长领取了资助金,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上级调查时说不清其中的种种情况。为了避免家长因其他因素说不清楚领取情况。影响我校的资助工作,我不怕麻烦,一次次的讲解,直到听明白为止。做到了工作细致扎实,受到上级,同事,群众的一致好评。

对于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里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里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因此,我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困户的心里疏导。采取精神扶贫。在每次调查走访贫困户时都给于贫困学生鼓励,教育。如我村一个学生以前学习不努力,成绩一直不太好,自从我们深入走访,和孩子们谈心之后,这个孩子深受感动!现在,孩子的成绩也提高了,并且很懂事,还说将来一定好好报答父母,及各位帮助过的每一个人,还要感恩祖国!

在日常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各级领导的相关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勤俭节约,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无违规违纪现象。作为一名基层扶贫一线教师,我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上级的赞赏,赢得了全校教职工的一致好评。

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xxx,男,生于1989年6月,满族,中共党员,2012年10月到凌海市扶贫统计监测中心工作,主要负责数据统计监测工作。由于人员少,他还参与扶贫办其他业务工作和日常管理等项工作。在工作中,他服从领导,听从指挥,认真钻研业务,克服人员少,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等困难,在他的带领下,他所负责的数据业务,没有出现纰漏,是全地区业务尖子。为扶贫办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接地气摸实情,科学制定脱贫计划。

在风华正茂的年纪,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农村扶贫工作当中;在青葱正盛的岁月,他无怨无悔地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到扶贫工作岗位八年来,他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同事、战友,成为了一名业务骨干、老同志。他始终认为,扶贫办是脱贫攻坚的“参谋部”,是全市工作的“排头兵”,必须苦练本领,吃透弄懂“精准”二字的含义。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他克服扶贫办工作量大人员较少的现状,不怕苦、不叫累,在扶贫办领导的带领下,作为负责数据业务的骨干,他始终坚持“下乡风雨无阻,见面不落一人”的原则,进村入户、嘘寒问暖,每天一身土、一脚泥已成为常态,入户了解情况,核查贫困户“三上墙”、档案,对乡村扶贫工作进行耐心指导,已经成为乡镇扶贫干部心目中的业务大拿。在掌握全市贫困人口基本情况的同时,为扶贫办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扶贫策略和切实可行的脱贫计划出谋划策。

勤沟通多协调,为脱贫攻坚提供科学依据。

2017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精神,严格按照“六个精准”和“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要求,结合《辽宁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内容,在村和乡镇初步上报扶贫对象的基础上,该同志与公安局、住建局、编委办、市场局、社保局等多家部门反复沟通,对车辆、房产、工作、工商注册、城镇养老保险等方方面面信息进行筛查比对,确保精准扶贫对象严格符合建档立卡贫困户要求,经过他们耐心细致大量地工作,最终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并指导乡镇进行系统录入,将贫困户名单进行长期公示,并将市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监督。通过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所有程序环环相扣,为扶贫单位提供了基础信息,同时也为贫困户脱贫提供了科学依据。

办实事解民忧,赢得干部群众一致认可。

为了使贫困对象识别更加全面精准,结对帮扶更加细致周到,通过周密调研,市里建立了脱贫攻坚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这是一项庞大的组织人力和业务工作的总动员。他经常加班加点,对乡村进行业务指导,到基层进行手把手培训,时间来不及,就用电话、手机联系,那段时间,他自己的手机变成了办公电话,在他和同志们的辛苦努力下,全市创新发挥“网格化+微信群”作用,建立网格群277个,建立脱贫攻坚网格单元3097个,1143名网格员对所有贫困户全方位、全覆盖无缝对接。让动态掌控更加直观具体,日常管理更加规范有序,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管理关口前移。贫困群众对各项扶贫政策更加直观明白,各项扶贫工作落实和帮扶实实在在,简单直观。他还带领同志们经常开展调度、督促,实现了网格员按要求入户,报送有效信息162余条,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187项。当贫困户住上明亮舒适的新房、增加收入摆脱贫困,面对记者喜极而泣,感谢党和政府之情溢于言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各项检查验收,推进政策、项目和资金落实,哪里都有他的身影。在督导督查工作中冲锋在前,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检查,得到了市里领导和贫困群众的一致好评。

立足岗位职责,无悔奉献,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抒写了一名年轻的基层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先锋本色!

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成纯光先生,不忘故土,情系家乡,心系教育,他扶贫助教的先进事迹主要表现在:

2006年至2007年为洪塘营瑶族乡中心小学捐资wwww70万元兴建了一栋综合性大礼堂和硬化了1300平方米的操场;同时还捐赠了价值20万元的电脑和图书,用于改善洪塘营瑶族乡中心小学办学条件。

2010年为洪塘营瑶族乡设立了助教助学奖,以后每年注入3—5万元资金,用于奖励扶助在本乡从教的贫困优秀教师;用于奖励扶助在本乡就读的贫困优秀学生和进步学生;用于奖励扶助在本乡就读后考入县重点中学和重点本科的学生。他设的这个奖推动了瑶乡教育的发展。2011年又加注入4万多元。

2011年4月份成纯光先生及家人荣归故里,莅临洪塘营中心小学和洪塘营中学指导工作,又捐给洪塘营中心小学1万元用于校园绿化。现种的桂花树已成活。我想再过几年,洪塘营中心小学将是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美丽校园。

情系瑶乡教育,让老师安居乐业。2011年5月份。成纯光先生在电话中又问到了老师住宿情况。当得知有些教师在校无住房,又恰逢政府投资兴建教师周转房,于是,他又提出捐资近35万元用于建教师周转房。让老师在瑶乡能安心工作,愉快的工作。

成纯光先生以上此举志在育才兴德,倡导先进的教育方法,以期家乡名贤辈出,其行功不可没,需以示弘扬。立作榜样。

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xxx,男,汉族,1964年9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1984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阿荣旗农牧局工作。该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扶贫工作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扶贫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勤学思考、精准识别,不断提升扶贫工作能力。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xxx同志积极学习上级扶贫相关政策、参加扶贫培训,强化帮扶意识、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为了准确把握他所包扶堆粮山村曹守礼、卢国喜等4户贫困户基本情况,多次上门走访,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施策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深入村里调查研究、摸底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意见。同时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和该村的实际情况,帮助村里制定了年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帮扶措施,使帮扶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有效的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有力的改善了包扶村的集体经济。并且他同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实事做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甘当后勤“服务人”。xxx同志利用堆粮山村自然优势,结合专业知识协助农牧局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购买40只鸡雏,他亲自组织养殖户集中到村主任家为其讲解如何科学饲养鸡雏、怎样预防疾病、选配饲料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能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他自掏腰包拿出550元钱购买中草药种子让贫困户种植;记得2016年6月22日早上8点正在下乡去堆粮山村途中xxx突患心梗住进医院治疗,住院一周后他就要求出院,因为心里惦记自己帮扶的贫困户还有工作没完成;还积极参与全旗贫困户编写《科学养殖手册》;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着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热衷于扶贫工作事业的坚忍不拔精神。

找准路子,依托优势,发展扶贫产业。xxx同志带领村干部,驻村引领队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是2018年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致富能人”来村里流转土地,发展中草药种植,使堆粮山村群众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二是引导群众在发展养殖业做文章,积极参与旗里扶贫产业(发展肉牛养殖),xxx同志在2018年8月前往澳大利亚为我旗挑选安格斯肉牛。

求真务实,急群众之急,为群众办实事。2016年初xxx同志刚到堆粮山村时,看到村里从村部通往四组的路缺一座桥,他暗暗记在心头。与局领导汇报后,经多方协调为该村新建一座12米钢筋水泥桥,目前已建成达标验收投入使用,切实解决了群众出门难的问题。针对该村五保户、低保户居住条件差的问题,他与村两委一同与旗民政局沟通协调后将李春英老人送到公费养老院。目前,xxx同志正与村“两委”班子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同旗扶贫引领队和乡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今明两年,将重点实施两个项目,发展中草药种植业和养殖业,帮助贫困户搬离“穷根”。他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就是这样一个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和服务群众的真感情,用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情系农村,情系农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是xxx同志奋斗目标和永远追求。他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献爱于农村,服务于农民。在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创造幸福生活的进程中,时刻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真正本色。

【典型】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完整

-->。2014年10月受组织选派到颍上县十八里铺镇古店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任第一。

书记。

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20xx年5

月改任扶贫专干。任职以来,他坚持吃住在村,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落实。

脱贫。

政策,帮助古店村强班子、带队伍,理思路、谋发展,定规划、争项目,为古店村的脱贫致富和持续发展倾注了心血、付出了真情。

并提出了“强班子、夯基础调结构、兴产业”的。

工作。

思路,为古店村的发展明确了方向。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三年多来,已记不清流了多少汗水,加了多少次班,吃了多少桶泡面。记不清多少次冒着高温、酷暑,狂风、暴雨,大雪、严寒,行走于贫困户之间。村里的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

情况。

住址所在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联系人等信息他都了如指掌,比包片的村干部还熟悉。

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将奋力冲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是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我们众志成城全力抗击肺炎疫情。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一个人都是战士,一往无前,义无反顾。而在这场防疫攻坚战上,少不了的是他们的身影,他们走村入户的身影,他们来回奔波的身影,他们就是扶贫驻村工作队。

“既然担起了这份职责,就要竭尽全力”,这是积石镇加入村扶贫驻村工作队成员韩毅龙常说的一句话。他既是一名普通的机关干部,也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在派驻成为扶贫工作队成员到现在,从一头雾水“零基础”到熟悉村里一草一木,了解脱贫群众家庭生活,这是时间带来的量的转变,更是经历带来的“质”的转变。学习政策知识、走访群众了解情况,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宣传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解决脱贫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无数个白天是和村干部在田间地头、在群众的炕头上聊生活、聊发展,无数个夜晚是和队员在党员活动室想思路、拟计划,无以计数的周末是往来于脱贫户的家与活动室。挂横幅,发传单,填明白卡………,这是他作为一个驻村工作队员的职责,送政策、送温暖,脱贫致富,这是他作为一个驻村工作队员的目标。他无时无刻不认为,能给脱贫群众带去党和政府的关怀,能给脱贫群众带去温暖是一种崇高的使命,是一种无上的光荣,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他是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但是始终有一群“不平凡”的人在等他,在看着他,让他觉得时间如此匆匆,都不够自己为他们做到更多,也是党和政府的脱贫攻坚这项伟大的政治工程,让他的人生从此走向不平凡。就如他自己所说的那般,“从宣誓入党的那一天起,鲜红的党旗根筑在我脑海,从扶贫驻村那一天起,‘他们’在心中”。

春节伊始,一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斗全面打响,在习总书记发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的号召,全国上下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响应号召,走向战场,与病毒搏斗,与时间较量。而作为基层一线的驻村工作队队员放弃了节假日休假,第一时间冲锋在了防疫第一线。坚守一线争当排头兵,脱贫攻坚的“帮扶人”,摇身变成疫情防控的“守护人”。“扶贫驻村工作队,‘拉’起来就是疫情防控的先锋队,作为党员,就是要在党和群众需要的时候,亮明身份站出来,戴上了党徽就要做对得起党徽的事情………”,正在加入村入户了解排查外出返乡人员情况的韩毅龙说。戴党徽、亮身份、作表率,紧要关头映照初心。制定“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工作方案,排查筛选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对筛选出的16名返乡人员测量体温,严控入村外来人员、外省籍车辆,悬挂横幅宣传标语、张贴疫情防控指挥部公告、致党员的一封信、疫情防控“十个核心信息”、告知书,签订防疫责任………。“众志成城,疫情就无容身之处,凝心聚力,战“疫”就会胜利”,在这铿锵有力的话语背后,作为扶贫干部,他深知责任不可卸,作为防疫“守护人”,他深知使命不可轻,戴上了党徽他就是党和政府政策的宣传员,就是群众的贴心人,戴上了红袖章他就是疫情防控的狙击者,就是群众的“守护人”。

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2020年8月25日,成了水塘寨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杨逢春永远也忘不了的日子,他怎么也想不到,刚刚在镇上脱贫攻坚百日提升行动会议散会时“下雨,骑车小心,村委会见”的招呼,竟是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章保靖说的最后一句话。刚到村委会还没坐下,就接到通知,有村民报警,看见保靖的摩托车倒在了路中间,人叫不应。再看见,已是在医院急诊室门外,刚做完手术,昏迷中。4天后,保靖永远地离开了他脱贫攻坚的战友,离开了他当家一样爱、一样付出的水塘寨。

章保靖,2019年3月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选派到青龙镇水塘寨村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70年出生、性格谦和的他,一到村上就把水塘寨当成了自己的家。

水塘寨是2020年出列的贫困村,为了精准推进工作,高质量完成决战脱贫攻坚任务,经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会议研究,将“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员编组,每组包保一个自然村,保靖分到了保山寨村。保山寨村离村委会不远,他习惯早起,起来后步行去保山寨转转,一到村中,他总要先到村长孔庆荣家里坐坐,一来唠唠家常,二来商量商量村里要干的活计。聊起保靖在村里做的事,孔庆荣说:“那就多了,都不容易,不过最让我难忘的就是饮水管网入户。”

保山寨村和整个水塘寨村委会一样,缺水,大家饮用的是雨天采集的水窖水,还要看天脸色,干旱时,还得去拉水,最高的时候达到65元/立方米。2020年村脱贫出列带来了项目,投资1200多万元,从业组村委会机井提水,经11.2千米到达水塘寨,全村586户2439人将全部受益。党恩深重,但我们更要自强,经村两委、村小组干部研究,水塘寨不能只等帮扶,自己的事,自己也要出力,要发动群众,自筹入户管网的费用。一预算,每户600元,含水管、水表、施工、维修基金几部分。

自筹任务落到了每一个包保自然村的人员。领到任务,保靖像往常一样一入村就到孔庆荣家里商量,两人一碰头,觉得这是大家盼了多少代人的事,是大好事,大家应该会支持,先在广播里通知,等晚上大家干活儿回来开个户代表会,大家同意了就去实施。然而,让两人想不到的是,等开会一宣布,几分钟的沉默后,大家就议论开了,有的说:“要得呢。”有的说:“收得有点儿高,等等看。”有的说:“暂时喝着水窖水。”……你一句,我一句,统一不了意见。

看到这个情况,孔庆荣回忆,当时保靖对他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先让大家回去,党员、村代表留下来商量怎么办。”人散了,保靖动员大家,他说:“自来水,是我们水塘寨盼了多少辈人的事,不是脱贫攻坚我们还不知道还要盼到什么时候,1200多万,如果是我们村民自己筹,那得筹到什么年月,党和国家帮了我们那么多,我们自己克服一下困难,力所能及出一点,那不是应该的吗?”然后他动员留下来的带头筹款,并指定了具体负责的人,告诉大家要收一户装一户,让群众看得见,群众看见了,就会跟着来了,不要钱收了,长时间不装,群众就不会相信我们了。从第二天起,他便带着负责的人一户一户去宣传,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如今,保山寨村的入户管网已完成安装,洌洌的清水哗哗地流到了每一家的院子里,流到了每一个人的心田,滋润着幸福的日子。

当问孔庆荣,“在你看来,保靖是不是尽到了一个驻村队员的责任”时,他说得断断续续,零零散散,但大致想说的是:他来后,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战斗,路硬化了,水通了,村子打扫干净了,困难的群众得到照顾了……他就是我们村的人,责任不够形容他为保山寨的付出。

听到章保靖走了的消息,坐在床上,刚吃完饭,正把碗递给照顾自己的老母亲的普士珍,眼泪刷地流了下来,哽咽着说:“他经常来看我,遇到什么事都帮我处理,看到我的房子不好,他告诉我说:‘不要担心,我会去帮你协调改造的’……以后我想见他的时候到哪里去看呢?”

普士珍是章保靖包保的保山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下肢一级残疾,瘫痪在床,一年365天,不是躺着就是坐着,生活自理困难,80多岁的老母亲常年照顾着她。第一次到村走访时,普士珍住在30多年前建的土房里,正间二楼封墙的木板已年久失修,掉了几块,风雨一来,呼呼地直入家里,一楼的堂屋,走近一看,室内空无一物;右边的耳房早已弃用,二楼空荡荡的,他和老母亲挤着住在左边的耳房内,除了简单的生活用品,屋内没有多余的物什。虽然普士珍已享受着a档低保,但现实的境况深深刺痛了章保靖。村长孔庆荣回忆说:“第一次我陪保靖大哥走访完普士珍后,他告诉我:‘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她的问题呀,家里实在是太困难了,房子的问题要解决,收入的问题也要解决。具体怎么办,我们先到村上商议,提出我们的意见,一起想办法。’”他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决定实施危房改造,为普士珍新建安全住房;将普士珍从低保户申请为特困供养对象,提高综合保障水平。

办法有了,他亲自跑腿办理,在建设新的房屋时,他发现普士珍不能下床,生活垃圾等不方便处理,就让施工方在后墙也开了一扇门,在门下墙脚建一个小垃圾池,供她临时投放垃圾。建好后,他把普士珍的床铺在门边,垃圾只要装在袋子里,开门就能“送”出去,然后由村里的保洁员每天定时来清运。为了办理好特困供养手续,他亲自跑县民政部门,送申请材料,和办理人员解释普士珍的具体情况,将普士珍纳入特困供养人员,进一步提高了她的住房、医疗、养老等保障条件,真正实现了兜住、兜牢;他深知普士珍生活的不易,此后每次入村走访,都会去看看她,帮她解决生活中临时遇到的困难。

“他经常来看我,这么好的人,以后见不到了……”,走访了解结束,离开时,在门外又隐隐听到普士珍对自己的母亲说。

翻看保靖身前的工作资料,他经手的村集体13个铺面承包合同整齐地夹在档案夹中;他负责的厕所革命的进出物品登记簿、改造名册等,清楚地记录着他为水塘寨这个大家庭所有的付出和倾注的心血。

一起看着户厕改造的资料,和他共同负责这项工作的村委会副书记普福金话就多了:“这是在湾子寨村公示时的照片,这是在李建斌家做工作时的照片,这是接收和发放物资的记录……”

队长杨逢春说:“厕所革命这项工作分给保靖大哥负责,其实他困难也很大,我们要改造的户厕共342座,分布在9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面广、缺水、工作量大,完成厕所革命任务,客观制约的因素很多;加上要改变群众习惯,更是难上加难。”就连一同负责的普福金也认为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们担心的难事,被保靖解决了,他的办法很简单,也极难——入户。

简单,是因为这是每个人都做得到;难,是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尤其面对的是千家百户。为了做通群众工作,用了两个多月,他和普福金一起,一户一户走访宣传,动员实施;一户一户实地勘察,确定建设方案和预算,甚至化粪池建在哪儿、建多大都和农户一起商量,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342户全部同意了改造。白天入户回来,晚上,他还要把材料录成电子文档,和他一起住在村委会一楼的杨逢春说:“厕所革命那段时间,几次深夜2点多起来,看见他在电脑前工作,劝他休息,他口上应着,却硬是要把当天的工作弄好。”公示那天,看着用电脑录成的公示表,上面不止标注了户主,每一户的预算、补助金额、收费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杨逢春心里不禁感叹保靖大哥的用心和认真,自己也被深深地折服。

保靖大哥,你说自来水要通了,保山寨村的水表改造还有几户没完成;

你说户厕改造的工作还没有做完,污水的排放要抓紧宣传,排污设施要争取项目建设;

你说全村虽然脱贫了,要巩固脱贫成效,在谈产业项目的公司要赶快敲定了。

保靖大哥,水,每户都通了,你惦记的家里其余的活儿,战友兄弟们会干了,沿着你的脚步,我们一定不让水塘寨在脱贫振兴的征程中掉队。

祭牛山顶,青松巍巍,初心不改,日夜奔跑着你对水塘寨、对“家”、对乡亲们的坚守。

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xx,中共党员,20xx年2月担任xx省xx县xx乡xx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上级表彰,1998年以来连续四届被选为信阳市人大代表,期间8次被评为“优秀市人大代表”;20xx年被县评为“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20xx年被评为xx省“优秀共产党员”;20xx年被县评为“十佳优秀共产党员”;20xx年被县评为“最美村干部”、“优秀人才”,20xx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xx县xx乡xx村位于乡政府西南8公里处,属丘陵地区,辖8个村民组,402户,1462人,是xx乡五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其中20xx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户,368人,外出务工人数600多人;20xx年初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复核后,现有贫困人口57户,141人,县对口帮扶单位为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口帮扶企业为xx超市。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xx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xx村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五进十出”工作法,在严格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村组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乡村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初的57户贫困户名单在村部显眼位置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她排除万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实施了到户增收项目,落实项目资金5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落实项目资金86万元;新修村组道路4.5公里,落实项目资金120万元;新建提水站一座,落实项目资金30万,整修硬化大塘三口,落实项目资金60万元;新建生产桥2座,落实项目资金30万元。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除了积极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我们还确定了农民义务监督员和义务养护员,确保项目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xx同志带领村干部,配合驻村工作队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是20xx年年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致富能人”来村里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莲藕种植,使xx村群众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解决了扶贫异地搬迁户的生计问题,通过产业拉动,保证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如xx村xx组贫困户xx,家有三口人,其本人体弱多病,妻子因家庭贫困改嫁他人,两个女儿都在上初三,家庭负担十分沉重。当莲藕基地落地xx村时,xx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始终抱着几亩农田田不肯放松,汪书记通过反复与xx算经济账,他终于同意将自家土地流转出去。目前xx除了可以获得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报酬,还可以通过在基地务工,获得每天100元的劳动报酬,年收入达1万元左右,同时还照顾了两个孩子,现在见到xx他很有信心的说:“我20xx年就能脱贫了!”二是引导群众在发展养殖业做文章,引导贫困户和在外务工的成功人士返乡发展养殖业,目前全村养鸡60万只,总收入1500万元,群众增收明显,尤其是有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养鸡脱贫致富。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xx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该村xx组的贫困户xx,家有三口人,妻子因家庭贫困离家出走,母亲也偏瘫在床,一个13岁的孩子在小学就学,家里的住房也是“东边看日头、西边看月亮、遇上雨天无处藏身”,对于他来说,上有病重的老人,下有就学的儿童,压的他无法脱身,生活黯澹无光。采取xx在村内走动时,见人“不抬头、不说话”透露出深深的自卑。xx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明白如果解决不好,xx很有可能走到社会的对立面。为此她同驻村工作队一起,经常到xx家帮助照顾卧床的母亲,同他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协调孩子的学校,让孩子安心学习。同时帮助xx落实了危房改造项目资金和动员亲戚帮助,建起来三间平房,又给xx介绍在村旁边的水泥零售店,帮助装卸水泥,他既能照顾卧床的母亲,又能挣钱保障孩子上学,现在xx走路腰板也硬了,见人也热情了,年内就能脱贫。

目前汪书记正带领村“两委”班子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今明两年,将重点实施两个项目,一是依托扶贫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二是实施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帮助贫困户搬离“穷根”,发展莲藕种植业和养殖业。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具有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那么事迹材料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时光飞逝,转眼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在这一年的时光里,我在通海公司变电管理所的安全监察专责的这个平凡岗位上,认真履职岗位职责,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操守和诺言。

始终坚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工作中时刻不忘认真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深入钻研专业技术技能,从而养成了对工作高度负责的.主人翁责任感。积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党支部学习活动,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意识和学识,对于自身的岗位,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为己任,面对安全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将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作为自觉行为,不断丰富积累新时期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知识,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用,理论联系实际,向专业人员虚心请教,参加安全检查活动,在丰富自身业务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使自己从一名安全生产工作的“热心人”转变成为用专业知识武装起来的“明白人”。

一是相关人员对安全规程,两票管理制度学习、执行不到位。

二是对两票业务指导书的规定内容,相关人员不够熟悉;

三是责任心不强,刚性执行不强。

针对主要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一是要求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安全规程,两票管理制度并刚性执行到位;

;三是部门加强对施工单位惩处力度,保持对施工单位的高压态势,促使施工人员形成敬畏心理。

同时,组织员工对本班组或周边的生产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对本区域内的违章行为及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在安全活动月的开展过程中,本着提高部门员工安全意识,推进部门人员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范各类事故发生。负责通海供电公司所有变电站安全生产大检查本次检查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在所辖变电站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春季暨迎峰度夏安全检查工作,检查内容覆盖安全管理及责任制方面、设备运行维护方面、基建安全管理方面消防、保卫及交通管理方面四个专业进行检查。组织变电管理所全体人员开展地震状态下办公室紧急疏散现场应急演练,组织全体人员开展了本次演练,提高本部门、各专业指挥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抗震应急能力。负责编制通海所辖变电站作业风险数据库工作内容包括:变电站检修工种、变电站试验工种、变电站运行工种的作业风险数据库(区域内部风险以及区域外部风险评估)、作业任务清单、关键任务识别表、作业固有风险数据库。以上工作开展目的是为变电站作业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提供操作技术参考,系统地识别作业过程潜在的风险和指导作业风险的有效控制。

在工作和生活中严于律己,作风扎实细致,严谨认真。坚持原则、处处以大局利益为先,注重细节管理,爱岗敬业、责任心强,勤奋工作、乐于奉献、积极创新、务实争先,与人为善,真心实意对待同事,尊重领导。时刻保持一个学习的心,充实自己,主动学习,参加并通过全国性的安全专业类考试,使自己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和工作。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勇敢的迎接挑战,为促进服务质量提升和企业安全平稳发展,尽最大努力,贡献才干与力量。

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扶贫就是要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消除贫困负担。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力度,完善农民工人才市场。建立一种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脱贫的社会工作,实施农村贫困地区规划,旨在帮助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贫困面貌。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汪荣秀,中共党员,2001年2月担任河南省固始县张老埠乡桥头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上级表彰,1998年以来连续四届被选为信阳市人大代表,期间8次被评为“优秀市人大代表”;2010年被县评为“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2011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被县评为“十佳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被县评为“最美村干部”、“优秀人才”,2015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固始县张老埠乡桥头村位于乡政府西南8公里处,属丘陵地区,辖8个村民组,402户,1462人,是张老埠乡五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其中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户,368人,外出务工人数600多人;2016年初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复核后,现有贫困人口57户,141人,县对口帮扶单位为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口帮扶企业为国源超市。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汪荣秀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桥头村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五进十出”工作法,在严格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村组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乡村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初的57户贫困户名单在村部显眼位置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她排除万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实施了到户增收项目,落实项目资金5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落实项目资金86万元;新修村组道路4.5公里,落实项目资金120万元;新建提水站一座,落实项目资金30万,整修硬化大塘三口,落实项目资金60万元;新建生产桥2座,落实项目资金30万元。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除了积极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我们还确定了农民义务监督员和义务养护员,确保项目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汪荣秀同志带领村干部,配合驻村工作队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是2015年年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致富能人”来村里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莲藕种植,使桥头村群众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解决了扶贫异地搬迁户的生计问题,通过产业拉动,保证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如桥头村圣岗组贫困户杨运田,家有三口人,其本人体弱多病,妻子因家庭贫困改嫁他人,两个女儿都在上初三,家庭负担十分沉重。当莲藕基地落地桥头村时,杨运田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始终抱着几亩农田田不肯放松,汪书记通过反复与杨运田算经济账,他终于同意将自家土地流转出去。目前杨运田除了可以获得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报酬,还可以通过在基地务工,获得每天100元的劳动报酬,年收入达1万元左右,同时还照顾了两个孩子,现在见到杨运田他很有信心的说:“我2016年就能脱贫了”!二是引导群众在发展养殖业做文章,引导贫困户和在外务工的成功人士返乡发展养殖业,目前全村养鸡60万只,总收入1500万元,群众增收明显,尤其是有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养鸡脱贫致富。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汪荣秀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该村朱圩组的贫困户袁江海,家有三口人,妻子因家庭贫困离家出走,母亲也偏瘫在床,一个13岁的孩子在小学就学,家里的住房也是“东边看日头、西边看月亮、遇上雨天无处藏身”,对于他来说,上有病重的老人,下有就学的儿童,压的他无法脱身,生活黯淡无光。采取袁江海在村内走动时,见人“不抬头、不说话”透露出深深的自卑。汪荣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明白如果解决不好,袁江海很有可能走到社会的对立面。为此她同驻村工作队一起,经常到袁江海家帮助照顾卧床的母亲,同他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协调孩子的学校,让孩子安心学习。同时帮助袁江海落实了危房改造项目资金和动员亲戚帮助,建起来三间平房,又给袁江海介绍在村旁边的水泥零售店,帮助装卸水泥,他既能照顾卧床的母亲,又能挣钱保障孩子上学,现在袁江海走路腰板也硬了,见人也热情了,年内就能脱贫。

目前汪书记正带领村“两委”班子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今明两年,将重点实施两个项目,一是依托扶贫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二是实施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帮助贫困户搬离“穷根”,发展莲藕种植业和养殖业。

**村委位于**县桂江沿岸,属第三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贫困村,自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启动以来,xx就带领该村群众积极投入到扶贫开发建设当中,他针对路难行、饮水难等,组织村民实施生态建设、人畜饮水、村级道路建设,不断加大村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实施资金捆绑、整村推进、综合开发,该村水、电、路、配套到村,特色产业建设初具规模,农户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交通扶贫开发工作,他经常走村串寨,深入村屯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龙田村委每一寸的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本村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道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在他良好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带动和感染下,村委其它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全体同志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进一步确立了本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制定出台了“**村委扶贫规划”,科学合理的确定了龙田村扶贫工作的目标、规模、重点。全面改善本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龙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良好的条件。

回想到以前,**村的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支部活动室建设差,几间危房,摇摇欲坠,无法发挥阵地作用,村里致富路子差,虽然有搞种植和养殖的习惯,可小农思想严重,意识不够开放,支部又没能及时为群众致富当好引路人。

***为及时了解情况,进入角色,他深入群众,倾听民声,积极开展村情民意走访,克服各种困难,走村串户与农民交谈,听民声、察民情。几年来,他走遍了全村每一个角落,重点走访了村民代表、组长、党员骨干、种养大户、困难户家庭。除了直接走访农户外。他还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分片到村民家中召开多次民情恳谈会,直接倾听群众呼声,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会后,他又及时整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及建议,在村委会中集中讨论,通过他的积极反映,外出跑项目、筹措资金。新修村组扶贫道路3条8.5公里,全村通机耕路率达到100%;新建人饮工程3处,解决全村饮水困难260户,100%的群众解决了饮水困难问题。

他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利用业余时间和岗位锻炼的机会,不断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他刻苦钻业务知识,加强对党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善于洞察新的形势,具备较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积极参与干部教育培训、作风效能建设等活动。同时,他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使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升华,使理论转化为生产力,表现出良好的理论功底、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的**村委,伴随着一条条扶贫路的延伸,带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交通状况明显改善,高效农业迅猛发展;特色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自觉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难怪**村委老百姓都说:“扶贫使***村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而***更是“快车道”上的“领路人””。

2020年8月25日,成了水塘寨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杨逢春永远也忘不了的日子,他怎么也想不到,刚刚在镇上脱贫攻坚百日提升行动会议散会时“下雨,骑车小心,村委会见”的招呼,竟是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章保靖说的最后一句话。刚到村委会还没坐下,就接到通知,有村民报警,看见保靖的摩托车倒在了路中间,人叫不应。再看见,已是在医院急诊室门外,刚做完手术,昏迷中。4天后,保靖永远地离开了他脱贫攻坚的战友,离开了他当家一样爱、一样付出的水塘寨。

章保靖,2019年3月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选派到青龙镇水塘寨村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70年出生、性格谦和的他,一到村上就把水塘寨当成了自己的家。

水塘寨是2020年出列的贫困村,为了精准推进工作,高质量完成决战脱贫攻坚任务,经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会议研究,将“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员编组,每组包保一个自然村,保靖分到了保山寨村。保山寨村离村委会不远,他习惯早起,起来后步行去保山寨转转,一到村中,他总要先到村长孔庆荣家里坐坐,一来唠唠家常,二来商量商量村里要干的活计。聊起保靖在村里做的事,孔庆荣说:“那就多了,都不容易,不过最让我难忘的就是饮水管网入户。”

保山寨村和整个水塘寨村委会一样,缺水,大家饮用的是雨天采集的水窖水,还要看天脸色,干旱时,还得去拉水,最高的时候达到65元/立方米。2020年村脱贫出列带来了项目,投资1200多万元,从业组村委会机井提水,经11.2千米到达水塘寨,全村586户2439人将全部受益。党恩深重,但我们更要自强,经村两委、村小组干部研究,水塘寨不能只等帮扶,自己的事,自己也要出力,要发动群众,自筹入户管网的费用。一预算,每户600元,含水管、水表、施工、维修基金几部分。

自筹任务落到了每一个包保自然村的人员。领到任务,保靖像往常一样一入村就到孔庆荣家里商量,两人一碰头,觉得这是大家盼了多少代人的事,是大好事,大家应该会支持,先在广播里通知,等晚上大家干活儿回来开个户代表会,大家同意了就去实施。然而,让两人想不到的是,等开会一宣布,几分钟的沉默后,大家就议论开了,有的说:“要得呢。”有的说:“收得有点儿高,等等看。”有的说:“暂时喝着水窖水。”……你一句,我一句,统一不了意见。

看到这个情况,孔庆荣回忆,当时保靖对他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先让大家回去,党员、村代表留下来商量怎么办。”人散了,保靖动员大家,他说:“自来水,是我们水塘寨盼了多少辈人的事,不是脱贫攻坚我们还不知道还要盼到什么时候,1200多万,如果是我们村民自己筹,那得筹到什么年月,党和国家帮了我们那么多,我们自己克服一下困难,力所能及出一点,那不是应该的吗?”然后他动员留下来的带头筹款,并指定了具体负责的人,告诉大家要收一户装一户,让群众看得见,群众看见了,就会跟着来了,不要钱收了,长时间不装,群众就不会相信我们了。从第二天起,他便带着负责的人一户一户去宣传,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如今,保山寨村的入户管网已完成安装,洌洌的清水哗哗地流到了每一家的院子里,流到了每一个人的心田,滋润着幸福的日子。

当问孔庆荣,“在你看来,保靖是不是尽到了一个驻村队员的责任”时,他说得断断续续,零零散散,但大致想说的是:他来后,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战斗,路硬化了,水通了,村子打扫干净了,困难的群众得到照顾了……他就是我们村的人,责任不够形容他为保山寨的付出。

听到章保靖走了的消息,坐在床上,刚吃完饭,正把碗递给照顾自己的老母亲的普士珍,眼泪刷地流了下来,哽咽着说:“他经常来看我,遇到什么事都帮我处理,看到我的房子不好,他告诉我说:‘不要担心,我会去帮你协调改造的’……以后我想见他的时候到哪里去看呢?”

普士珍是章保靖包保的保山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下肢一级残疾,瘫痪在床,一年365天,不是躺着就是坐着,生活自理困难,80多岁的老母亲常年照顾着她。第一次到村走访时,普士珍住在30多年前建的土房里,正间二楼封墙的木板已年久失修,掉了几块,风雨一来,呼呼地直入家里,一楼的堂屋,走近一看,室内空无一物;右边的耳房早已弃用,二楼空荡荡的,他和老母亲挤着住在左边的耳房内,除了简单的生活用品,屋内没有多余的物什。虽然普士珍已享受着a档低保,但现实的境况深深刺痛了章保靖。村长孔庆荣回忆说:“第一次我陪保靖大哥走访完普士珍后,他告诉我:‘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她的问题呀,家里实在是太困难了,房子的问题要解决,收入的问题也要解决。具体怎么办,我们先到村上商议,提出我们的意见,一起想办法。’”他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决定实施危房改造,为普士珍新建安全住房;将普士珍从低保户申请为特困供养对象,提高综合保障水平。

办法有了,他亲自跑腿办理,在建设新的房屋时,他发现普士珍不能下床,生活垃圾等不方便处理,就让施工方在后墙也开了一扇门,在门下墙脚建一个小垃圾池,供她临时投放垃圾。建好后,他把普士珍的床铺在门边,垃圾只要装在袋子里,开门就能“送”出去,然后由村里的保洁员每天定时来清运。为了办理好特困供养手续,他亲自跑县民政部门,送申请材料,和办理人员解释普士珍的具体情况,将普士珍纳入特困供养人员,进一步提高了她的住房、医疗、养老等保障条件,真正实现了兜住、兜牢;他深知普士珍生活的不易,此后每次入村走访,都会去看看她,帮她解决生活中临时遇到的困难。

“他经常来看我,这么好的人,以后见不到了……”,走访了解结束,离开时,在门外又隐隐听到普士珍对自己的母亲说。

翻看保靖身前的工作资料,他经手的村集体13个铺面承包合同整齐地夹在档案夹中;他负责的厕所革命的进出物品登记簿、改造名册等,清楚地记录着他为水塘寨这个大家庭所有的付出和倾注的心血。

一起看着户厕改造的资料,和他共同负责这项工作的村委会副书记普福金话就多了:“这是在湾子寨村公示时的照片,这是在李建斌家做工作时的照片,这是接收和发放物资的记录……”

队长杨逢春说:“厕所革命这项工作分给保靖大哥负责,其实他困难也很大,我们要改造的户厕共342座,分布在9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面广、缺水、工作量大,完成厕所革命任务,客观制约的因素很多;加上要改变群众习惯,更是难上加难。”就连一同负责的普福金也认为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们担心的难事,被保靖解决了,他的办法很简单,也极难——入户。

简单,是因为这是每个人都做得到;难,是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尤其面对的是千家百户。为了做通群众工作,用了两个多月,他和普福金一起,一户一户走访宣传,动员实施;一户一户实地勘察,确定建设方案和预算,甚至化粪池建在哪儿、建多大都和农户一起商量,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342户全部同意了改造。白天入户回来,晚上,他还要把材料录成电子文档,和他一起住在村委会一楼的杨逢春说:“厕所革命那段时间,几次深夜2点多起来,看见他在电脑前工作,劝他休息,他口上应着,却硬是要把当天的工作弄好。”公示那天,看着用电脑录成的公示表,上面不止标注了户主,每一户的预算、补助金额、收费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杨逢春心里不禁感叹保靖大哥的用心和认真,自己也被深深地折服。

保靖大哥,你说自来水要通了,保山寨村的水表改造还有几户没完成;

你说户厕改造的工作还没有做完,污水的排放要抓紧宣传,排污设施要争取项目建设;

你说全村虽然脱贫了,要巩固脱贫成效,在谈产业项目的公司要赶快敲定了。

保靖大哥,水,每户都通了,你惦记的家里其余的活儿,战友兄弟们会干了,沿着你的脚步,我们一定不让水塘寨在脱贫振兴的征程中掉队。

祭牛山顶,青松巍巍,初心不改,日夜奔跑着你对水塘寨、对“家”、对乡亲们的坚守。

佘湘林,中共党员,现年59岁,自1981年以来长期担任慈利县江垭镇劳保站站长一职,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多年来始终坚持为农村、农民服务。自从2014年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肩挑重担,具体负责全镇扶贫工作,认真贯彻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农民实际困难,积极指导全镇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为全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做出了巨大贡献。

江垭镇地处慈利县西北部,是慈利县第二大建制镇,全镇有13421户近5.2万人,为了准确把握江垭镇当前农村基本现状,有针对性地做好全镇脱贫攻坚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深入村、户调查研究,进行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每到一处,走家串户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认真听取村干部和群众的反映和要求,共同分析解决脱贫的方法,研究脱贫对策。建立健全、完善和充实了全镇35个村(居)、15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档案,弄清了全镇各村(居)贫困人口的分布和贫困状况。在他辛勤、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带动和感染下,全镇干部同志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进一步确立了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江垭镇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科学合理的确定了全镇脱贫攻坚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任务、项目规划及实施计划,为推动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长期以来,江垭镇的扶贫工作一直处于人少事多的超负荷运转状态中,平时的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撰写汇报材料,与对口扶贫单位联系,落实各项扶贫工作计划措施,接待贫困户来访等各项工作忙的不可开交。特别是在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回头看”和贫困户动态调整时,为了切实把超出标准贫困人口的甄别出去,把低于标准贫困人口容纳进来,经常吃在村、住在村,不怕若、不怕累、不怕脏,耽误了饭点,吃方便面是常有的事。

为了完成全镇2018年脱贫任务,迎接上级脱贫工作检查考核,他委屈了孩子,慢待了父母,辛苦了妻子,也忙坏了身子。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乡村干部进行政策培训,讲脱贫致富的技能和办法,尤其2018年全镇实现脱贫的工作中,家务事基本上全部移交给了妻子。镇扶贫办的工作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扶贫办的同志们都以苦为乐,团结进取,认真开展各项工作任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六年来,他始终以农民增收脱贫为核心同时监管了2018年全县规模最大、安置人口最多、质量一流的杜心五大道集中安置项目,这一切,无不倾注着他的心血和奉献。

然而,面对这些成绩,佘湘林同志却谦虚的说:这些成绩和荣誉是大家共同取得的,是全镇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脱贫攻坚工作大力支持的结果,成绩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脱贫攻坚工作的任务还很艰巨,还需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继续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工作,为江垭镇的脱贫致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做出新的贡献。

在百年古镇桥头河,有个风景秀美的新塘村。每天清晨或傍晚,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在洁净的水泥路上散步,和村民嘘寒问暖、家长里短,不时响起一阵欢声笑语,乡亲们亲切地喊他“刘干部”。“刘干部”的全名叫刘超,53岁,娄底市侨联党组成员、副调研员、秘书长,市委统战部驻涟源市桥头河镇新塘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帮扶以来,他守初心、担使命,量身打造新塘中长期发展规划,夯实基础设施,依托产业引领,扶真贫,实现高质量脱贫帮扶,用辛勤的汗水,绘就了一幅振兴乡村的新画卷。

2018年3月,组织安排刘超担任新塘村扶贫工作队长。“说实在的,接到扶贫工作任务,心里头很忐忑,倒不是说舍不得舒适的工作环境,更多是担心自己不太熟悉农村,不熟悉精准扶贫工作,怕干不好。但工作容不得挑肥拣瘦,我就义无反顾地来了。”刘超这样说。不但来了,还做好了新塘不脱贫就不回市里的准备……。

新塘村2017年由原璜珠、新长、华美三个村合并而成,1087户3586人,村情、社情复杂,支村两委尚在磨合期,协调配合不足,贫困人口体量大(180户496人),脱贫担子重。一到村刘超立即做了三件事:一是走访每一个组、每一个贫困户,掌握第一手准确资料。2018年3-4月,他走遍全村27个村民小组180个贫困户,随身携带脱贫攻坚手册,用心记住群众问题。晚上回到住宿点,一边认真梳理问题建议,一边认真学习关于脱贫攻坚有关文件、政策,并撰写和学习笔记3本,迅速掌握新塘村情、贫困户情况和扶贫政策。二是精准施策,制定帮扶清单。刘超同志梳理前工作队未完善的遗留问题,根据每一个贫困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可享受的政策和脱贫措施、方案一一记录在案,并和支村两委、帮扶责任人逐一商讨,因户精准施策,采用发现问题菜单式记录,处理落实问题销号的形式,确保扶贫户能享受的每一项政策都精准落实落地。三是用心谋划,统一村支两委思想。针对全村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且合并前三个小村情况不一、分布各异,刘超说服支村两委克服小地域观念,摒弃成见,完善基础设施,依托项目为集体和扶贫人口增加收入,达成了按区域逐步实施,到2020年基本均衡建设完善的共识。

作为新塘村的一支书,刘超20天内走访了76位党员和54多个村民代表,了解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思想动态,多次组织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和支村两委会议,宣讲扶贫政策,统一思想。两个月时间,新塘村干部都知道扶贫政策、新塘扶贫帮扶怎么干,精神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事大家同心干、抢着干,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为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他整合村级涉农扶贫资金120万,协调驻村帮扶单位资金165万,修缮了村级办公大楼,完善了村级服务功能,硬化村组道路5条2000米,新修、维修水渠、河道3000米,铺设安全饮水水管网5000米,让500多农户喝上自来水,架设路灯30盏,亮化道路1500多米,至2018年底,新塘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为更好地发挥产业龙头帮扶作用,刘超多方协调,邀请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专家到新塘村多次实地调研,量身打造一个新塘生态旅游村中长期发展规划,契合博盛生态园的发展,实现新塘华丽转身。因地制宜,发挥域内休闲旅游生态园和农业加工企业的优势,引导180户建立企业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连续五年让贫困户得到收益。其中143户与博盛签订委托帮扶协议,10户无劳动能力户与邬辣妈签订协议,4户与祥兴农林签订协议,8户与博盛签订务工合同。

2018年11月,“非洲猪瘟”疫情期间,他与镇村干部一起连续奋战3个昼夜,扑杀生猪800多头。之后又马上协调落实种养殖业发展帮扶专项资金45万元。看到累得又黑又瘦的他,乡亲们都心疼地说“都五十多的人了,还这样玩命”,对防控捕杀生猪的不满牢骚顿时烟消云散。

扶贫先扶志,为拔掉贫困群众的精神穷根,刘超还想办法筹措资金,为新塘的老百姓修建了九个小型文化场地,每一处都按照“场地硬化、两盏路灯、一台音箱、一名责任人”的标准,方便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在精神上先富裕起来。

“来到了新塘,新塘就是我的家”。刘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2018年3月至今,他没请过一天事假,天天吃住在村,坚守在村。去年12月,刘超妻子眼睛玻璃体脱落,必须立即手术,否则有致盲的危险。但时值新塘村脱贫摘帽考核验收,他完全离不开,只好把患病的妻子托付给亲朋好友照看。新塘村得以顺利脱贫,扶贫工作也得到了群众和领导的好评,却只能把对妻子的愧疚,深深地藏在了忘我的工作中。

“一枝一叶总关情”,贫困户的事刘超却点点滴滴挂在心头。华一组年近40的贫困户李瑞生,因自幼家贫无房,又无一技之长,很是自卑,也一直没有谈对象。刘超了解到这一情况,主动上门做思想工作,并多方协调,帮他在华雷线旁兑换了一块土地,自掏腰包帮助平整地基。2018年底顺利实施危改,让他住上了新房,还找到了称心的女朋友,李瑞生逢人就讲:刘干部真是一个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东风组李业成,因和邻居土地矛盾纠纷问题,多年上访。刘超多次组织调处,终于解开了老人心结,圆满调停。李业成动情地对镇村干部:“刘干部是他这辈子见到的最好的干部。”后来,还亲自在塘里抓了几十只龙虾送给刘干部吃……这样的事例,一桩桩,一件件,不胜枚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焕然一新、欣欣向荣的新塘村,刘超满怀信心,有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决策,有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工作队同仁和支村两委及全村人们的和衷共济,不久的将来,一个富裕发展和谐相融,美丽文明交相辉映的新新塘一定会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2018年8月,我成为尖刀班成员,开启了人生经历中不可多得的宝贵的经历。我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

我作为尖刀班成员,始终坚定政治站位,坚持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战略思想和调研座谈重要讲话精神,做好笔记反复研读;认真落实省、州、县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向党员靠齐,保持高度一致。同时,结合我村脱贫“摘帽”工作安排,以高度的责任感到组到户进行工作,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任务。

扶贫期间,我主要负责落实教育资助政策。(一)义务教育阶段贫困户子女46人全部落实系列教育资助政策,学生的情况摸底、信息处理、资料上报等,我都在前线指挥部规定室内完成,资助款打到贫困户一本通账户上后,我再次入户或者打电话核实资助款落实情况;去年11月上旬,本村三组贫困户子女覃某某,2018年新入学大一学生,因高中毕业后出门打零工导致资助政策漏报,我得到信息主动联系到覃密了解情况后,立即电话咨询县资助中心工作人员,带上所需资料包车到市民之家三楼县资助中心,完成了政策申报和资料补办,一个月后,该生资助款打到学生账户上,我电话核实了落实情况得到确定。

我主要是协助做村户档案,根据要求,我和尖刀班其他档案工作组同志一道,按照细目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指挥部交办的村、户档案资料整理工作,并完成封面规范制定、装订入盒迎检,2018年8月份以来,我村扶贫档案建设得到了州县各级检查组的高度评价,9月份,片区各村到我村参观了档案建设,并现场交流了经验。

xxx,男,汉族,xx年x月生,中共党员,xxx学历,现任xxx。xx年x月,被选派到xxxx担任驻村干部。到村任职以来,他始终按照省、市委组织部对选派到村任职干部的要求,牢固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理思路、谋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xxx位于宽坪乡东南部,距乡政府7.8公里,全村233户、887人、7个村民组。耕地面积1540亩,田660亩、土880亩。2017年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136人。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他用了4个星期的时间对全村的贫困户、五保户、困难党员户、致富能手户进行了全面走访,熟悉了本村各个组的具体位置和本村的具体民俗习惯及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通过一次次的田间地头拉家常,拉近了和村民的距离。了解到xxx存在以下问题:1、地理位置偏远,交通基础设施落后;2、水资源严重匮乏,部分村民组未通自来水;3、村内无主导产业,无集体经济;4、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存在“等靠要”思想;为了尽快将脱贫攻坚行动落到实处,与村支两委班子认真分析村情,查找存在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有力措施制定计划,计划在3年内实现脱贫致富。

1、作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xxx重点抓了村“两委”班子、优秀党员队伍、驻村帮扶队伍“三支队伍”建设,在建强村级班子,提升为民办事水平、加强综合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xx村扶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2017年4月至今召开大小会议10余场次,现场培训3次,参会群众100余人次。通过大力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培训会,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3、在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方面,他严格落实市、县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考核办法,落实驻村到岗、考勤签到等各项制度,用严的纪律促进了帮扶队工作顺利开展。

1、经过多方沟通规划,并在相关部门的大力帮扶下,新建村级道路近8公里,为村民出行解决了实际困难,为良田坝全体村民铺设了一条脱贫之路。

2、完善软硬件推动阵地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搞好党建工作,始终把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建设扶贫的首要任务和第一责任,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xxx投入资金5万元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各类软硬件建设,购置了桌椅、打字复印机、文件柜、文件盒、宣传展板等急需的办公设施,并将各类制度进行了上墙、上展板。

3、争取易地搬迁项目,对居住在偏远自然村的11户农户进行了搬迁,对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

4、xxx帮扶领导实地对多处水源点进行了多次的调研。拟定投入资金30多万元在良田坝村修建2-3座可供全村饮水的水窖。解决了部分村民组饮水难的问题,新增灌溉面积100多亩。

1、在xx村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在公告低保户人口名单后,部分非贫困人口的群众就到村委反映情况,对部分享受低保人员提出异议。造成了不安定的隐患。问题发生后,他每日坚持在村委对反映情况的群众做思想工作,给群众答疑解惑,并在乡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不分双休日,连续几个星期下到村内逐户进行入户调查、宣传。经过走访和宣传,村民们情绪得到了稳定,排除了不安定的隐患,为下一步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xx有位村民在挖自己家后面排水沟的过程中,造成了另一农户家土地破坏。此事因双方发生口角,自行协商无果,引起了村民们的不满,村民们就到村委找到了第一书记解决这个难题,并表示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就准备用暴力进行解决。第一书记在听了村民们的讲述后,次日就召集了村干和当事人各方到现场进行了实地的调查,了解了双方所说的情况和诉求,当即对双方村民做了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法律宣讲。本着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原则双方当即表示各退一步,愿意对被损坏的农田进行赔偿,村民们听了第一书记的劝说后也当即表示接受这次调解。使得此次村民纠纷得到了妥善的处理,避免了更加恶性事件的发生。

在驻村帮扶的一年多时间里,坚持下村走家串户,特困户则询问疾苦,致富户则倾听经验,有脱贫意愿的农户则帮忙筹划,让村中的农户都感觉到政府对他们的关心,让群众觉得,政府尊重他们的愿望,政府会全力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从而增加了他们对自己脱贫的信心。

xxx始终立足服务群众,在群众的需求中丈量脱贫致富的步子、寻求精准扶贫的办法,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苦干实干,有效解决了良田坝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等制约发展的问题,展现了一名组工干部敢于担当、服务群众的时代风采。

作为扶贫战线的一名基层工作者,从_年3月担任项目办负责人以来,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和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攻坚行动,深入学习领会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政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在上级部门领导的悉心指导和镇党委镇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自身不断学习,扎实努力工作,_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_人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质量到数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017年,通过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老百姓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在2017年全县精准扶贫专项考核中,_镇获得全县扶贫工作专项考核“创新奖”的好成绩。

镇项目办作为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工作的专门机构,

承担着指导镇村两级开展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的重要职责。自担任扶项目办负责人以来,始终牢记职责,坚持深入村社调查研究,指导帮助各村尤其是深度贫困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工作,先后协助扶贫工作站制定了《_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指导方案》、《_镇精准扶贫项目工作规划》、《_镇产业发展规划》等镇发展规划,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项目和产业发展的选择上,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并经常在县级单位衔接学习业务,并深入村组农户家中,反复调研工作。通过不断衔接、不断走访、不断总结思考,为镇党委、镇政府的决策部署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为_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和顺利推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康驻村工作期间,1月至今召开大小会议40余场次,现场培训5次,参会群众1100余人次。通过大力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培训会,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新建村级道路推动脱贫致富。经过多方沟通规划,并在县相关部门的大力帮扶下,2017年_镇县级规划道路近65公里,启动25公里;新增乡级道路20公里,为_镇全体村民铺设了一条脱贫之路。重点改善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按照省、市、县、镇实施计划和我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村内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用水和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着力改变村基础设施落后面貌。

2017年上半年,我镇通过开展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让我镇养牛、大田两个深度贫困村的农户庭院、串户路硬化率达到80%,农户在建设过程中得到很大的实惠。通过开展庭院硬化、串户路、机耕道等项目的开展,带动农户开展产业发展。农户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农户发展的内生动力。

为_镇养牛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确实解决农户困难,让贫困户得到实惠,_同志向村支两委建议召开群众会,群众建议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建设为朱仲明户硬化完毕庭院及串户路。经过协调,项目建设及验收组同意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解决该户实际困难,不收取朱仲明户的项目建设以资折劳款,并硬化其超出部分,不收取任何费用。为此,朱仲明户非常感动,并说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连称党和政府就是好。

在民宗局扶贫项目、发改局扶贫项目、一事一议扶贫项目、交通局扶贫项目、农业局扶贫项目、“短平快”政策落实、等工作中,积极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向上级学、向身边同事学,对相关业务知识始终做到了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拥护党的领导,重大局、识大体,维护集体领导,群众关系好。特别是十分注重把理论学习、工作实践和认真思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用认真学习充实理论知识,用正确理论指导实践,用丰富的实践完善思想,实现了在实践中丰富自我,提高自我和发展自我;不同标准的扶持政策,减少了贫困户实施项目的自筹资金量,贫困户既能够把项目建成,又能够把项目建好,达到了扶持一户、脱贫一户、致富一户的扶贫效果。在他的埋头苦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下及党委、政府的指导下_镇的“两率一度”得到了提高。为_镇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我们_镇人民政府党政办科员_。

沈为明,男,汉族,1964年9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1984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阿荣旗农牧局工作。该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扶贫工作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扶贫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勤学思考、精准识别,不断提升扶贫工作能力。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沈为明同志积极学习上级扶贫相关政策、参加扶贫培训,强化帮扶意识、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为了准确把握他所包扶堆粮山村曹守礼、卢国喜等4户贫困户基本情况,多次上门走访,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施策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深入村里调查研究、摸底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意见。同时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和该村的实际情况,帮助村里制定了年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帮扶措施,使帮扶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有效的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有力的改善了包扶村的集体经济。并且他同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实事做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甘当后勤“服务人”。沈为明同志利用堆粮山村自然优势,结合专业知识协助农牧局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购买40只鸡雏,他亲自组织养殖户集中到村主任家为其讲解如何科学饲养鸡雏、怎样预防疾病、选配饲料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能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他自掏腰包拿出550元钱购买中草药种子让贫困户种植;记得2016年6月22日早上8点正在下乡去堆粮山村途中沈为明突患心梗住进医院治疗,住院一周后他就要求出院,因为心里惦记自己帮扶的贫困户还有工作没完成;还积极参与全旗贫困户编写《科学养殖手册》;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着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热衷于扶贫工作事业的坚忍不拔精神。

找准路子,依托优势,发展扶贫产业。沈为明同志带领村干部,驻村引领队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是2018年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致富能人”来村里流转土地,发展中草药种植,使堆粮山村群众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二是引导群众在发展养殖业做文章,积极参与旗里扶贫产业(发展肉牛养殖),沈为明同志在2018年8月前往澳大利亚为我旗挑选安格斯肉牛。

求真务实,急群众之急,为群众办实事。2016年初沈为明同志刚到堆粮山村时,看到村里从村部通往四组的路缺一座桥,他暗暗记在心头。与局领导汇报后,经多方协调为该村新建一座12米钢筋水泥桥,目前已建成达标验收投入使用,切实解决了群众出门难的问题。针对该村五保户、低保户居住条件差的问题,他与村两委一同与旗民政局沟通协调后将李春英老人送到公费养老院。目前,沈为明同志正与村“两委”班子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同旗扶贫引领队和乡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今明两年,将重点实施两个项目,发展中草药种植业和养殖业,帮助贫困户搬离“穷根”。他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就是这样一个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和服务群众的真感情,用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情系农村,情系农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是沈为明同志奋斗目标和永远追求。他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献爱于农村,服务于农民。在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创造幸福生活的进程中,时刻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真正本色。

xx,男,汉族,19xx年x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19xx年x月参加工作,19xx年x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xx局工作。该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扶贫工作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扶贫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勤学思考、精准识别,不断提升扶贫工作能力。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xx同志积极学习上级扶贫相关政策、参加扶贫培训,强化帮扶意识、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为了准确把握他所包扶xx村xxx等4户贫困户基本情况,多次上门走访,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施策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深入村里调查研究、摸底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意见。同时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和该村的实际情况,帮助村里制定了年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帮扶措施,使帮扶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有效的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有力的改善了包扶村的集体经济。并且他同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实事做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甘当后勤“服务人”。xx同志利用xx村自然优势,结合专业知识协助农牧局为201x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购买xx只鸡雏,他亲自组织养殖户集中到村主任家为其讲解如何科学饲养鸡雏、怎样预防疾病、选配饲料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能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他自掏腰包拿出xxx元钱购买中草药种子让贫困户种植;记得201x年x月xx日早上x点正在下乡去xx村途中xx突患心梗住进医院治疗,住院一周后他就要求出院,因为心里惦记自己帮扶的贫困户还有工作没完成;还积极参与全x贫困户编写《科学养殖手册》;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着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热衷于扶贫工作事业的坚忍不拔精神。

找准路子,依托优势,发展扶贫产业。xx同志带领村干部,驻村引领队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是201x年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致富能人”来村里流转土地,发展中草药种植,使xx村群众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二是引导群众在发展养殖业做文章,积极参与x里扶贫产业(发展肉牛养殖),xx同志在201x年x月前往xxx为我x挑选xxx。

求真务实,急群众之急,为群众办实事。201x年初xx同志刚到xx村时,看到村里从村部通往四组的路缺一座桥,他暗暗记在心头。与局领导汇报后,经多方协调为该村新建一座12米钢筋水泥桥,目前已建成达标验收投入使用,切实解决了群众出门难的问题。针对该村五保户、低保户居住条件差的问题,他与村两委一同与x民政局沟通协调后将xx老人送到公费养老院。目前,xx同志正与村“两委”班子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同旗扶贫引领队和乡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今明两年,将重点实施两个项目,发展中草药种植业和养殖业,帮助贫困户搬离“穷根”。他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就是这样一个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和服务群众的真感情,用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情系农村,情系农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是xx同志奋斗目标和永远追求。他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献爱于农村,服务于农民。在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创造幸福生活的进程中,时刻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真正本色。

__镇__村,对于__县乃至__州的人们来说,都不算陌生。不陌生的原因是,州纪委自__年牵头驻村帮扶后,全村基础设施、产业建设发生根本性变化。

今年2月12日,州接待处副处长__担任“尖刀班”班长,带领接待办、纪委等州直单位8名同志组成的“尖刀班”,接起__村脱贫攻坚的接力棒,舞起脱贫尖刀。

从机关到农村,只是换了服务对象。

5月29日,沥沥小雨让__村的乡村小路变得格外泥泞。__一手提着资料袋,一手扶着路边桃树向贫困户钱之权家前行,已没有当初进村走小路的畏惧。

钱之权夫妇和两位老人疾病缠身,两个女儿正在读书。见到__,钱之权老婆刘梅珍的泪水漫过眼眶,一个劲儿地说着感谢话。针对钱之权家重、慢病患者多的情况,__了解医保门诊补贴政策后,专程来为其落实低保,宣讲重病、慢性病门诊补贴政策,并为两个孩子争取了“雨露计划”和困难学生生活补贴。根据医保政策,钱之权一家可享受5000元的门诊补贴。

今年60岁的田世忠孤身一人,双眼白内障、听力弱,生活难自理,三间土坯房破旧,靠兄长帮衬。__将田世忠送到__慧益眼科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双眼视力基本恢复,并争取项目资金对旧房进行危改。

“把群众当成家人亲人!”这是__时常念叨的一句话。勤于走访,与百姓交心谈心,是__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法宝。驻村3个多月来,她对贫困户的家长里短,她早已烂熟于心。

从接待到产业,同样展现精准特色。

提起__,在__村无人不知:是来自州城的女干部,娇秀、大方,办事干练。因农村工作和生活经验缺乏,性格要强的__驻村后没有退缩,她始终坚信一点: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把接待工作细心服务的特点带到农村,就没有啃不掉的“硬骨头”。

__村在州纪委为牵头单位的帮扶工作队的努力下,发展了以茶叶、黄金梨、香桃、蔬菜、养殖等种养为主的长中短期产业。如何让这些产业快速发挥效益,让村民从中受益?__借助做接待工作的经验,将接待工作的精准服务做法带到村里。

3个多月来,__走遍__村的组组户户,了解群众对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和需求。当群众对产业发展的技术信心不足时,她组织“尖刀班”成员分组召开屋场院子会,在每个组推荐产业发展带头人3至5个,组成20支产业发展小分队,分期进行技术培训。

生猪、蔬菜、桃、梨等农副产品发展起来了,销售又成了难题。__号召帮扶单位借自身资源优势,联系酒店、超市等企业,与__村实现农超对接。同时,引进金果茶业、吴嫂子蔬菜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3家,让百姓吃上产业脱贫致富的“定心丸”。

从贤妻到班长,更多牵挂存留心间。

母亲长年住在医院,靠年近花甲的父亲守护;女儿刚满6岁,由公婆照顾。讲起家中的困难,__有若干个可以不到驻村“尖刀班”工作的理由,而她没有半句怨言。每次离家进村,看着女儿期盼的眼神,阵阵酸楚只有__自己才清楚。

今年4月中旬,丈夫生病手术,__仅陪伴了两天。在前往__村的路上,她默默地在微信圈留言:对家的眷恋也是一种传承,深入血脉,你的不舍挂在脸上,我的在心里。

面对亲人,“尖刀班”班长__谈不上贤妻良母;面对村民,__表现出来的则是更多牵挂。向真维离异后带着儿子生活,今年3月患重病医治无效去逝,留下12岁的儿子。__知情后,迅速带领“尖刀班”协助其亲属和乡邻处理后事。当年幼的儿子身披孝衣跪在__面前时,她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潸然泪下。__的泪水感动前来吊唁的群众,也感动了向真维的兄长,他当场承诺承担孩子的抚养问题。

群众对扶贫政策有疑惑、对优惠政策落实有意见,__既是忠实的听众,又是问题解答者。当村民对环境卫生,垃圾乱倒有意见时,__带领“尖刀班”组织200多名村民清扫公共区域,分组成立环境整治小分队,引导村民自觉爱护环境,打造干净家园。今年以来,她带领“尖刀班”解决老百姓困难和矛盾纠纷100余起,赢得无数村民点赞。

胡文明同志自2017年3月入驻拉伯乡拖甸村委会以来,按照省、市、县关于“回头看”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四项工作”,以走村入户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为前提,以解决群众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目的,与当地党员群众同学习,同工作,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了拖甸村委会帮扶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拖甸村位于拉伯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47公里。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610户,2542口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1户,667人。

胡文明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村民,把驻地当作自己的家,克服了高温的考验,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深入农户调查摸底,访贫问计,短短两个多月时间,足迹踏遍了拖甸村委会15个村民小组,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159户。他还不时与村组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座谈交流,了解生产生活状况,认真记好民情日记。通过查村情和深入的走访调研,他不仅准确掌握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第一手资料,还清楚掌握了整个村情社貌。

胡文明同志刚来,正赶上全省扶贫工作转入整改阶段,按照省、市、县关于“回头看”文件精神,先后进行了7次“回头看”。他先后参与了拖甸村委会易地搬迁工作存在问题的摸底调查、拖甸村卡外农户的摸底调查和托甸村精准扶贫动态调查等专项活动。胡文明与两委班子一道,及时组织广大扶贫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把握政策要点,吃透政策精神,并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六九五六”贫困退出标准,严格对标对照,逐户分析研判。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进村入户摸底调查等工作任务。

在调查工作中,胡文明同志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脱贫目标,深入查找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创业、安全饮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兜底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查找扶贫对象是否精准,扶贫措施是否有效,资金管理是否严格,贫困退出是否真实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四定一公示”的要求,逐村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对村内建档立卡户进行核实,拟定贫困户于组内,经村内评议、村内张榜公示后无异议报乡政府,确保了全村贫困户的准确性。

摸底调查结束后,他与其他队员一道不辞辛苦,认真撰写出《宁蒗县拉伯乡托甸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入户调查统计表》、《托甸村回头看整改意见汇总》、《托甸村回头看统计表》《托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增减情况明细表》、《托甸村贫困户信息表修改》等,准确掌握了拖甸村民委员会建档立卡贫困户变动情况,着力降低错评率、漏评率,努力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从而确保了拖甸村委会“整改”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胡文明同志与云南省社科院驻村工作组,筹建了托甸村委会精准脱贫作战室,并以查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为出发点,同村班子一道,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把跑办帮扶项目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尽最大努力争取项目资金。

胡文明与他的队友们,在确保托甸村委会贫困户1万元挂联配套资金、家庭助学基金10万等足额投入外,时刻关注并落实托甸村委会三江口、布落、两家村“灌溉用水”、托甸村委会文化活动广场等工程项目推进情况。同时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更多资金帮助村民解决安装太阳能路灯及安装厕所+淋浴室+太阳能热水器等项目建设。为此,胡文明同志亲自认真撰写了《安装厕所+淋浴室+太阳能热水器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安装太阳能路灯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等报告。经过胡文明等同志不懈的努力,云南省社科院共落实项目资金27万元,在格落、草皮甸、古鲁甸三个村组试探性地实施了太阳能路灯项目,经评估验收后进行运营,效果十分良好。在最短的时间内办成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到,用得上的好事实事,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胡文明还直接参与了《托甸村精准脱贫示范村建设项目》方案的草拟工作。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掌握了拖甸村目前的发展现状,初步确定了以打造4个示范村,即民族文化生态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房屋固化工程、道路硬化工程、路灯亮化工程、庭院美化工程、环境净化工程、特色产业、村民素质提升工程、基层党建创一流工程等为主的10大惠民项目。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余洋福,男,生于从教二十多年来,余洋福同志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师德高尚,赢得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他矢志教学改革,求实创新,敢于拼搏,勇于奉献。团结协作,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辛勤人教,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余洋福同志是一名深爱教育事业的老师,他数十年如一日忘我的工作,是全体师生学习的楷模。他有舍小家顾大家,爱学生如子女,视事业如家业的事业态度;他勇于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的牺牲精神;有苦口婆心教育学生,上好每一节课的责任感。他的脉搏与一中一起跳动,他的精神感染着一中的师生,他是一中教师的脊梁。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校内留守儿童较多,这些孩子由于长期与家长分离,导致性格沉默,不爱交流,没自信心,成绩下降,余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老师就像家长,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于是他将校内的留守儿童、学困生集中到一块儿,成立“高寺一中体育队”,开始,他对这些学生并不是制定体育训练计划进行训练,而是对他们进行心理沟通,心理疏导,然后根据学生情况将他们分配到相应的体育小组中,在平时的训练中,他总是利用机会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手把手的教,利用小组比赛,对学生进行表扬,重塑学生的自信心,结果在大家眼里的这些“差生”、“学困生”,经过余老师的指点,不但成了学校的“体育明星”,学习成绩还直线上升,而且成为班级的“学习标兵”。

在平时的训练中他注重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有一次训练中,他发现七年级学生张新磊训练时出现腿软现象,及时与这位学生进行沟通,开始这位学生不说原因,经过多方了解,得知他家庭条件不好,营养不良,于是余老师给她钱,他不要,最后余老师直接给他买吃的,让他补充营养,这位学生非常感动,训练更加刻苦,取得河南省田径锦标赛60米短跑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平时工作中余老师还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举动与家庭的关系,九二班学生马会杰,有几天训练时心不在焉,余老师经过了解,得知她父亲出车祸了,做了手术,家里需要钱又没地方借,马会杰产生出去打工挣钱的念头,余老师拿出准备假期给妻子治病的钱给其家长治病,马会杰全家感动的泪流满面,这两位学生捧着河南省青少年儿童田径锦标赛上获得的奖牌,向余老师深深鞠了一躬,这是用爱哺育出的师生情。

在历次学生评教中,余老师均得到学生的高度评价,誉为最受欢迎的教师,深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余老师感到还应提高,他认为“酿得好蜜,必采百花之蕊”,镇中心校和学校领导对余老师工作大力支持,先后派余老师出外学习、培训,现在他的训练方法更科学,学生成绩提高的更快。余老师还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发明家,由于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体育设施还不健全,为了训练学生的在跑步这一项目上学生的起跑速度,他用木材自制了“起跑器”,为了训练学生的腿部力量,他找了一些废弃的轮胎,代替了专业训练器材“皮条”,由于余老师的不懈努力,“高寺一中体育队”便在项城市小有名气。余老师有效利用自身条件,因为他少年时练过武术,于是他又成立了“高寺一中武术队”,每次上级检查时,总要欣赏他带的武术表演。为了丰富我镇教师的业余生活,我镇中心校组织全镇教师学习太极拳,余老师太极拳打得很好,他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帮助全镇教师进行太极拳训练,我镇一共二十六所中小学,余老师骑着自行车跑了一趟又一趟,有的远的学校路上就要花费将近一个小时,有的学校只有五六位教师,但他依然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演示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全部学会了为止,而他所做的这些没有一分钱的报酬,有时候饭都顾不上吃,有的学校要他留下吃饭,但是他不肯,中心校要给他一些补助时,他婉言谢绝了,他认为能够用自身所学帮助他人,内心感到很快乐这就值了。他还训练了一支“高寺一中太极表演队”,参加了举行的项城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的开幕式,同学们的精彩表演,令大家眼前一亮,也得到项城市各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xx年,余洋福同志的爱人被查出得了肝癌,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一方面照顾妻子,一方面要从事着他钟爱的教育事业,他没有因此影响工作,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精心培养有特长的学生,成立了体育训练队。除了上课,他还长期带领学生坚持训练,并做到训练有阶段,有测验,测验有记录,带领学生科学系统的进行训练,在训练时间上,为不耽误学生的学习,每天都是等天黑了才能回家。因为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每天下班回到家他还要照顾生病的妻子。妻子病重,需要住院治疗,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尽量都安排妻子在节假日里住院,见过他的人,无不为他全身心扑在事业上,忘我工作的精神所感动。

xx年,妻子病重不能行走,瘫痪在床,吃喝不能自理,更是离不开人照顾,为了工作他只有让在外工作的孩子回家照顾妻子,白天孩子在家照看,晚上下班回家后由他来照看,还要给妻子输液,有时要输到很晚,长时间以来他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整个人消瘦了许多,朋友同事都劝他请假,他执意不肯。为了迎接省市举行的运动会,暑假本该休息的时间,他还带领学生坚持训练,不说苦,不说累,不计报酬,无私奉献,他以自己的行动彰显着一名教师的无私情怀。直到妻子去世,他也没有因为妻子有病而耽误自己的工作。在爱人做化疗阶段,为争取更多工作时间,又方便照顾她,他把爱人安排到离学校最近的医院进行输液,妻子从怨言到理解给了他最大的精神支持。他的这种精神深深感动着我校的全体师生,当他来到妻子病床前,看着她忍受化疗痛苦的面容时,眼睛里已充满丈夫对妻子深爱和愧疚的泪花。多少个夜晚他默默流泪,这里面的痛苦谁又能知道呢?他虽没有尽到丈夫照顾妻子的义务,没有尽到父亲教育子女的责任,但他尽到了一名教师对待工作的责任。作为一名教师他是老师们学习的榜样,他是同事们学习的标杆,为了学生的将来,他燃烧着自己,照亮了事业。他就是这样一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在教学工作岗位上的奉献模范。

付出总有回报,xx年7月在鹤壁市举行的河南省青少年儿童田径锦标赛上,他带的队员张新磊同学获得男子短跑第二名。9月在周口举行的田径锦标赛上,他所训练的队员袁明珠获得铁饼、铅球第二名,袁凯、马会杰等队员均获得中长跑第二、三名。十月,在辉县举行的河南省第23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马会杰、张亚兰、袁凯、张新磊、宋文静等同学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了市教体局领导的一致好评,为项城的体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争得了荣誉。由于成绩突出,受到了周口市体育局领导的赞赏,为高寺一中赢得了荣誉,高寺一中被誉为周口市体育特色学校。张亚兰、袁凯、靳秋雨等六名同学成绩突出,被河南省体校破格录取。

生命有限、激情无限。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在他的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而闪光的足迹,尽其所能作奉献,是他不懈的人生追求。

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承担组织重托,肩负百姓期待,不敢有丝毫懈怠。”奚建军是区扶贫办的一名普通干部,去年8月,被选派到余兴庄办事处闫庄沟村挂职第一书记,从那天起这句话便被他挂在嘴边,放在心上。

团结两委成员强化班子建设闫庄沟村位于榆林城区南50公里处,距办事处所在地13公里,由原常家焉、闫庄沟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村看村,户看户,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一个好的班子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关键,于是“新官上任”的奚建军便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作为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在办事处党委政府的配合下,在换届选举过程中把责任心、工作和带头能力强的人选入村支两委,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同时,注重村干部的学习培训。积极组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的精神和中、省、市、有关文件,努力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的思想认识水平;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赴临近先进村子学习考察,开阔眼界,启发思维,增强致富能力,组成了一支团结一心,敢干实干,共谋发展的和谐班子。

干部群众一条心稳步发展促脱贫班子组建了,两委团结了,一个新的问题却成为了奚建军“精准扶贫”的难题:群众看他眼生,他看群众也眼生,怎么和群众打成一片?奚建军犯了愁。于是在随后的两个月里,总能看到他与乡亲们在农田里聊天、拉家常。群众很少见他坐在办公室里,没见他穿过皮鞋。只要有要办的事,他从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大热天还是下雨天。遇到工作忙,中午就在办公室冲碗方便面,啃个馒头。“好书记,真的是好书记、实心实意为村子谋发展呢。”现年56岁的张启志笑着告诉记者他对奚建军的印象。为了确保贫困村持续发展,奚建军摸清每家每户情况后又积极搞好调查研究,实地查看村内道路、群众住房、主导产业等基本生产生活情况,并与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具体了解所在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与办事处领导、两委成员、群众代表一起研究讨论贫困村今后发展的思路和办法。通过登门拜访老党员、老村干及困难群众,向他们征询发展之计。最后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结合村情,立足长远,为村子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打好脱贫底子探索致富路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打好基础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有见于此,奚建军利用区扶贫办项目投资160万元(闫庄沟整村推进项目80万元,常家墕整村推进项目80万元),引进种羊300只,改良品种。投资64万元,新修常家墕生产道路边沟2.7公里,青砖硬化闫庄沟生产道路1.5公里,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向区财政局争取资金56万元,加固淤地坝2座;迁户4.2公里,向发改委、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畜牧局等部门争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力促进有关项目落实。奚建军明白让广大群众真正富起来就必须“变鱼为渔,改输血为造血”。根据自然条件和村情,奚建军决定让农民走一条种、养、结合的特色路子。拟新建淤地坝1座,预计淤地260亩,人均增加口粮田1.5亩,并可打通两山之间生产道路。结合现有坝地推广种植地膜绿豆300亩,脱毒马铃薯300亩,香谷300亩;大力发展养殖业,对现有的羊子品种进行改良,并扩大养殖规模,形成独特的羊产业基地;发展散养鸡项目,每户发展土鸡30只。引导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组织农民劳技培训、与招工企业建立联系网络,畅通渠道,加强信息传递,搞好服务,使劳务输出不仅从数量上还要从质量上有大幅度提高,推动全村劳务输出快速发展。

10多年的扶贫工作经历造就了奚建军看似“风风火火”实则“认认真真”的性格,挂职第一书记后更让他切身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重大、感受到了国家精准扶贫的意义重大。付出总有回报,奚建军的努力让贫困户的困难逐个化解,发展的信心、脱贫的志向也更加坚定了。据了解,2015年,闫庄沟村脱贫41户84人,2016年兜底脱贫10户13人。奚建军默默的在这片土地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书写着自己的“扶贫心得”。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得世界变了样"。还记得这首气势澎湃、豪情万丈的歌吗?无论你记得与否,请看看咱们的窦铁成。

窦铁成是那种走在人堆里就难以发现的普通人,他头发灰白、脸庞黝黑,但那双眼睛,炯炯有神,透着执著、坚定。他的经历并不复杂,下乡务农、招工上岗、流动施工、四海为家,一落脚就是三十年。他从一个知识青年或者说农民后生起步,心中有大山河,手上勾画蓝图,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变配电专业的施工专家,成了咱们响当当的金牌工人。

有人却说,工人再怎么折腾也就是工人,有什么好学的!当下,"重学历、轻技能"的风气确实严重,轻视现场一线的操作工人,干什么工作都要看学历。公司内部也有杂音,只要有工程,还怕没人干!有的是农民工!

那么窦铁成呢?他身上的价值是否已经过时,是否无足轻重?

乌鞘岭铁路复线工地,三四月的天气比三九天还冷,地下冻层达四、五十米,仪器数据无法正常显示,窦铁成和咱们工人却成功了,这是工人身上最质朴的艰苦奋斗精神。京珠高速公路某变电所施工现场,窦铁成挑战世界最新技术,攻克设备故障,在法国专家面前展示中国工人的风采,这是工人身上最自信的时代精神。窦铁成一路走来,桃李满天下,上至所在单位——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副总经理,下至普通电力工,很多人都称是他的徒弟。他授人以渔、共同进步,是工人身上最鲜明的团队精神。

从窦铁成的身上看到了当代工人的实力,他用行动冲破不良风气、打消误解,学习赢得尊重、实干率获殊荣!公司召唤他到哪里,他毫无怨言奔赴哪里。新的难题迎面挡住,他百折不挠、遇难争先。他带领大学生干工程、与专家教授制定标准,他是工人中的杰出代表,用双手和业绩,用奉献和拼搏证明了工人的价值,在变革的洪流中确立了当代工人的坐标,站立于时代潮头。窦铁成的身后还有很多平凡的中国中铁的工人,他们踏实工作,勇于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不断做强做大的基石和动力,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中坚力量。

一滴水怎么样才不会干涸?那就融入大海吧!窦铁成是一个平凡的人,他融入中国中铁的优秀团队中,是咱们工人的杰出代表!

农村人干活有句俗话,"不怕慢、只怕站",也就是说做事最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持之以恒。而窦铁成用一种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精神,实现了个人的价值,也给企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看一组数据,窦铁成坚持学习三十多年,买书花了近万元,积攒了三大箱子"比老婆都亲"的专业书,记录了60多本学习笔记。

讲一个细节,西康铁路电力施工时,窦铁成领着两个徒弟夜以继日地研究图纸,一贯细心的他竟忘记了电热杯还在烧水。直到别人看到窗户里冒烟,紧忙敲门,他这才回过神来。

说一个亮点,45岁的窦铁从学拼音、练打字、写通知开始接触电脑,之后慢慢"啃"下表格制作、cad制图,甚至用cad完成了"牵引变电所施工工艺图",让人刮目相看。

窦铁成为什么能坚持学习呢?什么样的力量使他"终身学习"不放弃呢?

窦铁成终身学习的背后,是他忠诚企业、爱企如家的思想,更是他对建设铁路、振兴国家这一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念。"终身学习"的背后,让人看到他高尚的思想,看到他对事业热烈的爱,如火一样燃烧着的激情。当别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时,他以时代人物特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淡泊名利,埋头苦干,与娱乐绝缘、和学习导通,从而创造出辉煌的人生轨迹。

爱企如家,绝不是挂在嘴边说的,而是像窦铁成那样,用心血和汗水,用智慧和创新努力奋斗的。

窦铁成有个口头禅:"看标准规范怎么说?拿规范说话!"工程施工,有两台50吨重的变压器就位后离标准还差1厘米,他带领大家干了两小时,直到分毫不差。技术考核,有名职工考了58分,他扣了人家三个月奖金。变电所管理,他在地沟里发现了一条草绳,罚了值班人员数百元。

1厘米、58分、一条草绳,有人说不影响大局、何必认真?然而一支二极管装反就可能导致火车掉道,变电所停电就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窦铁成深知"小恶不除,必酿大患",他说不按标准施工就是给自己挖陷阱,不执行标准就是犯罪啊!

凡是窦铁成主持的工程,无一例外的顺利交工。业主赞叹之余常说,"我们想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到的,你们做到的;我们没有想到的,你们还是做到了!"工程竣工,皆大欢喜,之前不以为然、粗枝大叶的职工这才明白窦铁成的良苦用心。在窦铁成"严字当头"的管理思想下,所在公司的整体施工能力持续增强,从电气化变配电专业的初学者成长为技术领航员。此时,那个过去得了58分的职工已是技艺扎实,能独当一面了。窦铁成把一种浩然正气传播给同事,运用在工作中,自觉地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把每个细节都做到位,不出现一丝偏差。

标准看似教条刻板、冰冷无情,其实也散发着人性,充满了魅力。标准的制定恰恰是最大程度上满足需要,充分考量操作者的因素,所禁止的就是对人的关怀和爱护,所要求的就是应有的目标和高度。

一部机器,钢铁齿轮之间的传动,一旦遵循了标准,动作就变得柔和、富有美感。一个工程,每道工序的标准完全执行,会使工程运行的过程变得和谐有序,细节的完美就是一步步缔造精品。

窦铁成把《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烂熟于心、随手拈来,一丝不苟,运用实践、就是努力践行着这种精神。他苛求标准、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实际上已经超越标准的要求,逐步变成自觉自发的一种行为,引导成一种唯实唯美的工作正气,创造出一种高于标准的价值和精神。

别把标准当作羁绊,试着用心发现、用手创造那标准的魅力吧!

如今武侠影片风行,据说古代大侠英雄如虎、剑气如虹、功夫了得。而现代人为什么武功皆失?有人说,这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思想作祟,更是师傅"留一手"造成的恶果。武侠暂搁一旁,说说咱们的窦铁成。

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初见窦铁成都称他窦师傅。从出于礼貌到逐步了解,最终心悦诚服,称呼依旧,但是此"师傅"已变成彼"师父"了。

窦铁成从不将技术视为己有,总是乐于传授给大家。在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系统,上至副总经理,下至普通电力工,三分之二的人自称是他的徒弟。窦铁成的徒弟中,既有顽冥捣蛋的社会青年,也有专业培养的技校学生,更有天之骄子的大学本科生。窦铁成一视同仁,爱心付出、用心调教、全心培养。他所培养的人才已充实到所在公司的各个关键岗位,一茬又一茬的,但他还兢兢业业肩负着"传道、授业、答疑、解惑"的师父职责。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去年11月,窦铁成亲率弟子参加陕西省电力线路工职业技能竞赛,技压群雄,包揽了个人三甲和团体冠军。窦铁成所在的公司在他的带动下,实力稳步增强、不断赢得市场。公司大发展,个人有收益,实现了团队和个人的共赢。窦铁成站在团队的肩上,不断的挑战专业技术的发展前沿,实现者人生的一次次跨越。

窦铁成在师傅与师父两重角色的转换中前进着,从而完成了金牌工人的塑造。他与大家同患难、共进退,更多的时候他冲在施工一线,奋战在最艰苦的岗位,从这个角度看他是一位普通的工人师傅。然而,他倾其所有、授徒育人,无私地拿出学习笔记,把他多年积攒的经验与人分享,他又是工人值得尊敬的师父。同时,他超越了武侠影片中古代师父的门第观念、狭隘心理,只要愿意学习的,他都真心传授,学历不分、男女不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也人称他为"工人教授",一来他有教授样的才华和经验,是教授级的工人。二来,他广收学子、传授技艺,是咱们工人最贴心的教授!窦铁成没有止步于此,他以那种早上七八点钟太阳的激情学习,然而以一个长者的目光关怀着年轻人的成长成才!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在窦铁成身上,有一种精神在交流中成长,有一种力量在传递中强大!

常言道,忠孝不能两全。在窦铁成的身上似乎体现了这一点。

窦铁成是一届铁道部劳模、两次火车头奖章获得者,他获得奖状、证书装满了整整一口大箱子。在中国中铁一局他被称为金牌工人,领导肯定、职工拥戴,威望很高。施工中,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一年四处跑,工程一个个顺利交,火车来了、机器转了、线路送电了,他露出会心的笑容,自豪写在那黝黑的脸上。

然而,对于家庭、对于妻女,窦铁成怀有愧疚之心。他的妻子这样数叨:"结婚三十年,他和我相守的日子加起来不过三年。孩子出生他不在,老人生病他不在,盖房他也不在,他永远都忙。我已经习惯了。他也有好的时候,年前我有病住院,他在跟前伺候了几天。呵呵,这么些年,我算第一回享了老汉一次福!"。

如今,有的人教育孩子如何奋发向上,一转身就哗啦哗啦打麻将。有的人过分计较个人的得失,工作却吊儿郎当得过且过。有的人口口声声的漂亮话,就是懒得动一个手指头。对比窦铁成,他身上的品质难得不值得我们深思。

其实,窦铁成用他另一种的方式——他特有的大爱实现了"忠孝两全"。他无形之中教育、培养了女儿,更用自己的言传身教鼓舞、启发着女儿。大女儿说,父亲勤奋学习的样子是她童年最深刻的记忆。窦铁成生活上对家庭、女儿关心的很少,但是他思想上潜移默化,树立了精神的楷模。他的妻子说跟了老窦一辈子踏踏实实,作为丈夫他是成功的。三个女儿个个独立、出类拔萃,作为父亲他是优秀的。他的家庭在四邻八舍中最为祥和、令人羡慕,作为男人他有魅力!回到他最爱的工作中,工地是窦铁成最爱的大家庭,作为工人他是伟大的!

窦铁成那微驼、瘦削的身影,散发着咱筑路工人独有的气质,那就是爱者无怨、仁者无忧、勇者无畏、行者无疆!

记者采访窦铁成的时候,他几度哽咽,那过去的磨难、曾经的挫折、对家庭的愧疚、对事业的痴迷,让这个西北汉子落下泪来。他的妻子,那个豁达开朗的农村妇女、风里来雨里去的赤脚医生;他的小女儿,那个天真烂漫的花季少女都红了眼睛伤心哭了。还有与他的领导、同事、弟子,说起了苦难岁月,都是黯然神伤。作为记者,十几天的采访是在感动和震撼之中进行着。

学习窦铁成,发扬窦铁成精神,不是说他就是一个不识人间烟火的"怪人",也不想把他"神话"成某一种高不可攀的象征。他就是你我身边的一个普通工人,他身上的品质是千千万万个工人所有共有的,他的成长轨迹和公司不断发展、国家日益富强的道路是一致的。

咱们的窦铁成也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喜欢摄影,在戈壁滩施工他喜欢照些石头、山啊的,在南方干活,他又特别把镜头投向一些花啊、树啊,与大家分享。他和家人聚少离多,现在下班后多了一项内容,通过qq和视频与女儿网上聊天,坚持每天和老伴儿互发一条问候平安的短信。只是,窦铁成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一些,背有点驼,头发花白,在人堆里更像一个不起眼的"小老头"。

有一次,窦铁成喝了一点酒,别人数说他得罪人不少、半辈子胡跑、什么事情都较真,还不是一个老工人。窦铁成酒后吐真言:"我要写个大大的‘人’!"。

近年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在社会上反响热烈,是因为从那些人物身上,人们看到了一种值得肯定的精神,感受到了一种时代应有的品质,用自己的心去触目那些人物的内心,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震撼,受到一种激荡的教育,给予生命一种深深的感动。窦铁成,同样给人一种久违的感动和荡气回肠的精神。他这样一位人物,发生在你我身边,他的事迹和精神就是你所经历的,你所追求的,你所向往的,你所赞扬的。

学习窦铁成的事迹,只有感动,才能让人靠近他、理解他;只有感动,才能让人树立起一种对工作的信心,对生活的追求;只有感动,他的精神才不不至于像海市蜃楼样的空洞,也不是白驹过隙样的短暂;只有感动,才会让窦铁成精神物化成公司的一笔无形财富,沉淀在企业文化之中;只有感动,才能发挥窦铁成精神应有的价值,成为指引广大职工实现价值、促进发展的时代旗帜!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如今武侠影片风行,据说古代大侠英雄如虎、剑气如虹、功夫了得。而现代人为什么武功皆失?有人说,这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思想作祟,更是师傅“留一手”造成的恶果。武侠暂搁一旁,说说咱们的窦铁成。

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初见窦铁成都称他窦师傅。从出于礼貌到逐步了解,最终心悦诚服,称呼依旧,但是此“师傅”已变成彼“师父”了。

窦铁成从不将技术视为己有,总是乐于传授给大家。在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系统,上至副总经理,下至普通电力工,三分之二的人自称是他的徒弟。窦铁成的徒弟中,既有顽冥捣蛋的社会青年,也有专业培养的技校学生,更有天之骄子的大学本科生。窦铁成一视同仁,爱心付出、用心调教、全心培养。他所培养的人才已充实到所在公司的各个关键岗位,一茬又一茬的,但他还兢兢业业肩负着“传道、授业、答疑、解惑”的师父职责。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去年11月,窦铁成亲率弟子参加陕西省电力线路工职业技能竞赛,技压群雄,包揽了个人三甲和团体冠军。窦铁成所在的公司在他的带动下,实力稳步增强、不断赢得市场。公司大发展,个人有收益,实现了团队和个人的共赢。窦铁成站在团队的肩上,不断的挑战专业技术的发展前沿,实现者人生的一次次跨越。

窦铁成在师傅与师父两重角色的转换中前进着,从而完成了金牌工人的塑造。他与大家同患难、共进退,更多的时候他冲在施工一线,奋战在最艰苦的岗位,从这个角度看他是一位普通的工人师傅。然而,他倾其所有、授徒育人,无私地拿出学习笔记,把他多年积攒的经验与人分享,他又是工人值得尊敬的师父。同时,他超越了武侠影片中古代师父的门第观念、狭隘心理,只要愿意学习的,他都真心传授,学历不分、男女不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也人称他为“工人教授”,一来他有教授样的才华和经验,是教授级的工人。二来,他广收学子、传授技艺,是咱们工人最贴心的教授!窦铁成没有止步于此,他以那种早上七八点钟太阳的激情学习,然而以一个长者的目光关怀着年轻人的成长成才!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在窦铁成身上,有一种精神在交流中成长,有一种力量在传递中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