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质因数的教案(通用22篇)

小编: 梦幻泡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是一份经过多次实践和反思的教学工作计划,内容翔实、全面,非常适合教师参考。

分解质因数的教案【】

(1)使学生了解每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

(2)掌握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学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备注。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做素数?什么叫做合数?各举例说明。

2、20以内的素数有哪几个?为什么”1“既不是素数又不是合数?

二、教学新识。

1、教学例2。

(1)10是由哪几个素数相乘得到的?

(2)教学归纳:10是由2和5两个素数乘得到的,板书:10=2×5。

学生答后板书:24=2×2×2×3;63=3×3×7。

(4)把以上3个合数,分别写成了几个素数相乘的形成,是不是每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相乘的形式呢?再举例说明。

(5):从以上的合数可以看出,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出示:“一个合数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其中一个素数都叫做这个合数的()。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引导学生看书作答。(板书:“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并举例例2说明)。

2、练一练。

(1)p44第1题,同桌讨论后口答反馈,并说出打x的理由。教师:“2和5,都是素数,但不能叫质因数。因为2和5都是10、20......这些合数的素数,离开这些合数,就不能孤立地叫质因数。4和5都是20的因数,但4和5不都是20的质因数。”

(2)p45第2题,提问:“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是什么意思?学生答后独立作业在书上之后再评讲。

如果:“51=1×51”对吗?为什么?

“42=3×14”对吗?为什么?

我们已经懂得了什么叫做分解质因数。我们通常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

教学过程。

备注。

数,如何用短除法进行分解呢?

3、教学例3。

(1)15可用哪几种素数相乘的形式来表示?

教师说:“用短除法来分解,先用一个能整除15的素数3除。(板书:3),用3去除得出的商是几?(板书:5),商5是素数还是合数?得出的商是素数,就不要再除下去了,就把除数和商写成相乘的形式。板书:15=3×5。这就是用短除法把15分解质因数。

(2)”42“怎样用短除法进行分解呢?学生答后,教师强调先用一个最小的能整除这个合数的素数去除,板书。

商21是素数还是合数?商21是合数还不是素数怎么办”(继续分解?照上面的方法,继续除下去。)第二次除时,把21当被除数,除数应该是几?为什么?(除数必须整除这个合数的素数,其中最小,通常用3作除数。)学生答后,板书。

(4)学生看书上概括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结语。要求分清三层意思,划出没层中的关键词语。

三、巩固练习。

365475123。

(1)口答:

6=21=22=12=。

(2)共同练习:

25=66=16=91=。

3、课内作业:书上p45第4题。

四、教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作业本》。

对于分解质因数的形式,学生较易掌握,但在实际分解过程中,往往分解得不彻底,最后的因数不都是质数。强调质因数既是质数又是因数。

在教学“分解质因数”这一课时,反馈阶段“把24分解质因数”,我请做得快的同学上黑板板书,板书情况如下:书写非常端正工整,答题步骤及答案无可挑剔。集体订正时,我表扬了这位同学做题迅速、正确、工整,同时也委婉的指出,今后书写时最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写。这时,一个同学突然举手,我让他说说有什么问题,他大声说:“老师,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认为从右往左写是一种创新,你不是经常要我们多创新,常创新吗?”我怔了一下,然后微笑着肯定了他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及自己的想法,同时引导大家来讨论,这算不算是一种创新?许多同学都踊跃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分解质因数的教案

1、能够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了解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会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掌握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判断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研究过程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学习乐趣,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1、如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分清因数和质因数,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联系与区别。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1、从研究团体操表演中各方阵人数的特点这一情境入手,抓住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通过把每个数的因数罗列出来,思考:有两个以上因数的,都能排成方阵吗?进一步研究,验证,概况出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再出示几个数,让学生学会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也可让学生自己写出几个质数和合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评判,以达到辨析概念的目的。

2、在认识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时,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对合数进行分解,然后从学生中选择用塔式分解式的方法,进行交流,归纳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然后学会用塔式分解式分解质因数。学习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格式,然后学生自己试算,然后归纳步骤。

教学要点:

1、认识质数和合数。围绕“排成各个方阵的人数,分别是24、25、40、35、32,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呢”这一问题,放手让学生寻找这些数的特点。教师在学生思考后可适当引导,看组成方阵的人数与它们的因数有关系吗,让学生观察因数的个数,初步得出这些数因数的个数都在两个以上的结论。再利用学具摆一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列举的个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得出非零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分类可分成质数、合数和1。

2、分解质因数。先安排学生列塔式分解式对具体数进行分解,让学生清楚地认识的到质因数时一个合数的因数,同时还必须是质数的双层含义。在学习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让学生按照:了解格式,试算,对分解步骤进行归纳这三步完成的。

分解质因数的教案

(1)使学生了解每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

(2)掌握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学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做素数?什么叫做合数?各举例说明。

2、20以内的素数有哪几个?为什么”1“既不是素数又不是合数?

二、教学新识。

1、教学例2。

(1)10是由哪几个素数相乘得到的?

(2)教学归纳:10是由2和5两个素数乘得到的,板书:10=2×5。

学生答后板书:24=2×2×2×3;63=3×3×7。

(4)把以上3个合数,分别写成了几个素数相乘的形成,是不是每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相乘的形式呢?再举例说明。

(5)小结:从以上的合数可以看出,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出示:“一个合数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其中一个素数都叫做这个合数的。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引导学生看书作答。(板书:“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并举例例2说明)。

2、练一练。

(1)p44第1题,同桌讨论后口答反馈,并说出打x的理由。教师小结:“2和5,都是素数,但不能叫质因数。因为2和5都是10、20......这些合数的素数,离开这些合数,就不能孤立地叫质因数。4和5都是20的因数,但4和5不都是20的质因数。”

(2)p45第2题,提问:“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是什么意思?学生答后独立作业在书上之后再评讲。

如果:“51=1×51”对吗?为什么?

“42=3×14”对吗?为什么?

我们已经懂得了什么叫做分解质因数。我们通常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

教学过程。

备注。

数,如何用短除法进行分解呢?

3、教学例3。

(1)15可用哪几种素数相乘的形式来表示?

教师说:“用短除法来分解,先用一个能整除15的素数3除。(板书:3),用3去除得出的商是几?(板书:5),商5是素数还是合数?得出的商是素数,就不要再除下去了,就把除数和商写成相乘的形式。板书:15=3×5。这就是用短除法把15分解质因数。

(2)”42“怎样用短除法进行分解呢?学生答后,教师强调先用一个最小的能整除这个合数的素数去除,板书。

商21是素数还是合数?商21是合数还不是素数怎么办”(继续分解?照上面的方法,继续除下去。)第二次除时,把21当被除数,除数应该是几?为什么?(除数必须整除这个合数的素数,其中最小,通常用3作除数。)学生答后,板书。

(4)学生看书上概括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结语。要求分清三层意思,划出没层中的关键词语。

三、巩固练习。

365475123。

(1)口答:

6=21=22=12=。

(2)共同练习:

25=66=16=91=。

3、课内作业:书上p45第4题。

四、教学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作业本》。

对于分解质因数的形式,学生较易掌握,但在实际分解过程中,往往分解得不彻底,最后的因数不都是质数。强调质因数既是质数又是因数。

课后反思:在教学“分解质因数”这一课时,反馈阶段“把24分解质因数”,我请做得快的同学上黑板板书,板书情况如下:书写非常端正工整,答题步骤及答案无可挑剔。集体订正时,我表扬了这位同学做题迅速、正确、工整,同时也委婉的指出,今后书写时最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写。这时,一个同学突然举手,我让他说说有什么问题,他大声说:“老师,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认为从右往左写是一种创新,你不是经常要我们多创新,常创新吗?”我怔了一下,然后微笑着肯定了他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及自己的想法,同时引导大家来讨论,这算不算是一种创新?许多同学都踊跃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分解质因数的教案

(课标人教实验教科书24页的学习内容)。

一、教学目标。

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并会用一种方法或自己喜欢的方法分解质因数。

二、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准确分解。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答】。

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1是什么?

【解答题】。

下面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把你判断的填在指定的圈里。

(二)新知学习。

引入:今天,我们学习合数与质数之间关系。

【典型例题】。

合数。

1.看合数21。

(1)有多少个因数?并写出:1、3、7、21。

(2)回到今天讨论的问题是合数与质数之间的关系,排除1和它本身21,即121=21。

(3)只剩下研究37=21的问题,表示成21=37。那么,3和7叫做21的质因数。

(4)质因数与因数的分别?(也就是1和合数做质因数,也就是分解质因数中不能有1和合数;什么数都可以做因数)。

2.研究讨论合数的分解方法。

(1)“树枝”图式分解法。

【小结】(分解质因数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10题)。

【基础练习】。

1.判断下面的横式哪些是分解质因数?哪些不是?理由?

24=2266=12360=2235。

2.把分解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提高练习】。

【拓展练习】。

1515=。

1818=。

2020=。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2—3题)。

分解质因数教案

1、使学生了解每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2、掌握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学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一、复习。

学生回答质数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二、引入新课。

1、教学例2。

把合数10、24和63分别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10=2×524=2×2×2×363=3×3×7。

(1)一个合数可以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

(2)一个合数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

(3)把合数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叫做分解质因数。

2、区别几个概念。

(2)分解质因数,是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3)质因数要求因数本身必须是质数。

3、教学例3。

(2)什么是短除法。

(3)练习。

(4)注意: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除数一定要用质数,看被除数能被哪个质数,整除,就用这个质数去除,直到得出的商是质数为止。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四、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反思:我认为这节课最重要的的.是:

1、让学生理解短除法的意思。

6的分解教案

1.学习6的分解组成,加深对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理解,对分和活动感兴趣。

2.知道每一个数都有比这个数少1的几种分合方法。

3.书写数字6.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1.一个老爷爷、16条鱼和两个金鱼缸的图片,圆片、数字卡、分合符号若干。

2.每个幼儿瓶盖、石子、扣子和豆子各6个,数字卡、分合符号若干,记录纸每个幼儿一张。

一、出示6条金鱼和2个金鱼缸的图片,提出问题:老爷爷买回6条金鱼,他要把这6条鱼养在两个金鱼缸里,要求每个鱼缸里都有金鱼,可以怎样做,你能帮助老爷爷吗?请幼儿说出分法,教师贴出实物分解图及数字分解图(不一定按顺序)。

二、请幼儿取瓶盖、石子、扣子和豆子各6个,各分成两堆,要求每种的分法都不一样。说出是怎样分的,有几种分法,并尝试记录下来。

三、在黑板上出示6个圆片及分合符号,请一名幼儿上来将他的分法逐一摆出,再请一名幼儿用数字卡摆出相应的分解式。引导幼儿观察并读出6的几种分法,知道有5种分法。

四、讨论:3有几种分法?2有几种分法?将2~6的分解式逐一摆在黑板上,引导幼儿发现,每个数字都有比这个数少1的几种分法。

五、练习:翻开用书,添画或填写6的分解组成式。

在练习册上进一步复习巩固6的分解组成和书写。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分解质因数教案

2、掌握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学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一、复习。

学生回答质数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二、引入新课。

1、教学例2。

把合数10、24和63分别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10=2×524=2×2×2×363=3×3×7。

(1)一个合数可以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

(2)一个合数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

(3)把合数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叫做分解质因数。

2、区别几个概念。

(2)分解质因数,是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3)质因数要求因数本身必须是质数。

3、教学例3。

(2)什么是短除法。

(3)练习。

(4)注意: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除数一定要用质数,看被除数能被哪个质数,整除,就用这个质数去除,直到得出的商是质数为止。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四、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反思:我认为这节课最重要的的'是:

1、让学生理解短除法的意思。

分解质因数的教案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8页例7、例8和练一练你知道吗,第39~40页练习六第4~8题和你知道吗。

1.使学生认识质因数,知道合数能写成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能把合数分解质因数;了解可以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分解质因数的过程,理解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技能,发展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加探究活动,在探索分解质因数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相信自己能学会数学,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黑板。

1.写出算式。

引导:在这些算式中,哪些数是5的因数?哪些数是28的因数?5和28的这几个因数中,分别有哪些是质数?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能把你们的意见和大家分享吗?

明确:在积是5的乘法算式中,1和5是5的因数,其中5是质数;在积是28的算式中,1和28、2和14,4和7都是28的因数,其中2和7是质数。像这样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板书:质因数一个数里是质数的因数)。

3.强化认识。

强调:一个数的质因数要符合两个条件:它是这个数的因数;它又是质数。这时它就是这个数的质因数。比如5是5的因数,又是质数,所以5是5的质因数;2是28的因数,又是质数,所以2是28的质因数。

4.做练习六第4题。让学生阅读习题,独立思考。

分解质因数的教案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1、在自主写算式、小组合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经历认识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过程。

2、知道质因数,会把一个数分解质因数。

3、在小组合作中积极与他人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收获和乐趣。

认识质因数、会分解质因数是本节课知识技能目标的重点和难点。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恰恰是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有效地落实过程性目标和情感目标。

在认识质因数的教学中,利用课前学生猜老师的年龄、身高、体重的数据,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开展研究。如先研究老师的年龄(36),通过学生自主写算式、比较、分析、交流得出36=2×2×3×3是与众不同的,从而引出“质因数”的概念,而此时学生对质因数的概念并不是真正了解。因为概念的形成大致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展示大量的感性材料——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得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初步形成概念的表象——试误辨析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形成概念——付诸实践应用——加深概念的理解。而上述过程中学生只是初步形成了概念的表象。所以,此时,充分利用黑板上板书的大量数据,让学上按要求把他们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在自我试误辨析中、在同学间的交流中形成质因数的概念。在质因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对分解质因数的基本方法也已基本形成。下面关于分解质因数的教学主要是指导学生书写方法和格式方面的问题了。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6的分解教案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1、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2、难点: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教具、多媒体课件。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对对碰(复习5的分解和组成)。

师:我说5.幼:我对5。

师:5可以分成1和几幼:5可以分成1和4。

(......)。

师:5可以分成4和几幼:5可以分成4和1。

2、复习2、3、4、5的分法与几种,引导出6有5种分法。

3、今天这节活动课,我们一起来学习《6的分解与组成》。(出示课题,领读两遍)。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动手操作积木,探索6的五种分法,并把探索的结果记录在作业纸上。

2、小朋友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汇报操作结果。哪位小朋友来把你找到的6的分法告诉老师?

(请小朋友发言,并把他们的记录结果板书到黑板上,并比较)。

4、引导幼儿观察6的分合式,有什么发现?(提示:两边的数字有什么变化/)左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多1,这叫递增,而右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少1,这叫递减。还有两组数字位置互换了,但总数没有变。这就是数的分解组成的规律。

5、请幼儿演示6的5种分法。

6、领读6的分合式。

6可以分成1和5,1和5合起来就是6。

三、结束部分。

1、小问号的时间到了:他要检查我们小朋友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填上缺少的数字。

(2)(课件出示)填上缺少点。

2、做游戏:今天这节活动课小朋友们学习了6的分解与组合,知道了6有几种分法?(5种)我们一起再来做个游戏。

老:小朋友,告诉我,6可以分成1和几?

幼:刘老师,告诉你,6可以分成1和5。

四、延伸活动。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最近我们学的《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忙着写着信,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每个幼儿都分到6只小动物,小动物各不相同,有的是6只小狗、有的是6只小猫、还有的是6只犀牛、6只大象、6只狮子等。每个幼儿还一张画有两座房子的图。形象可爱的教具,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6”的五种分法,在展示幼儿分房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6”的五种分法,还有的分出的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6”,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教师并演示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分解质因数》教学设计

1、使学生了解每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2、掌握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学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一、复习。

学生回答质数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二、引入新课。

1、教学例2。

把合数10、24和63分别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10=2×5。

24=2×2×2×3。

63=3×3×7。

(1)一个合数可以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

(2)一个合数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3)把合数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叫做分解质因数。

2、区别几个概念。

(1)质数,因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2)分解质因数,是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3)质因数要求因数本身必须是质数。

3、教学例3。

(2)什么是短除法。

(3)练习。

(4)注意: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除数一定要用质数,看被除数能被哪个质数,整除,就用这个质数去除,直到得出的商是质数为止。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四、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我认为这节课最重要的的是:

1、让学生理解短除法的意思。

6的分解教案

学习完《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这天有位小朋友突然问我:“老师我知道了5的分解与组成,可是我们马上就六岁了,你能告诉我们6的分解与组成吗?”,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最近我们学了《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学习6的分解组成。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1、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2、难点: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教具:大挂图一张(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6的分解式)、6只熊猫卡片、记号笔、记录纸。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图(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6的分式)、

每人6只动物卡片、铅笔、橡皮、1—5数字卡若干。

(一)、开始部分。

1、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问:都有谁收到了树妈妈的信?(引导小朋友回答都有哪些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

问: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

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2、出示大挂图引出“6的分解组成”

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6”的数字卡。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帮助自己的小动物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自己的学具,说说自己分是什么小动物,点数小动物的数量(6只)。

(2)、幼儿将6只小动物分在两座房子里,每分一次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请幼儿分别到前面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在记录纸上记录幼儿的分法。

3、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6”的5种分法。

4、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

(1)、教师演示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

(2)、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5、幼儿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尝试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的结果。

(三)、结束部分。

游戏《找朋友》。

幼儿每人挑选一个数字卡(1—5)戴上,伴随找朋友的音乐找到和自己的数字和在一起是“6”的幼儿做朋友。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最近我们学的《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忙着写着信,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每个幼儿都分到6只小动物,小动物各不相同,有的是6只小狗、有的是6只小猫、还有的是6只犀牛、6只大象、6只狮子等。每个幼儿还一张画有两座房子的图。形象可爱的教具,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6”的五种分法,在展示幼儿分房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6”的五种分法,还有的分出的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6”,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教师并演示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因式分解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因式分解的概念;2、巩固因式分解常用的三种方法。

3、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4、应用因式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因式分解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恰当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拓展练习2、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若a=101,b=99,求a2-b2的值。

利用因式分解往往能将一些复杂的运算简单化,那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因式分解和怎样来因式分解。

二、知识回顾。

1、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因式分解?(让学生先思考,教师提问讲解,让学生明确因式分解的概念以及与乘法的关系)。

2、.规律总结(教师讲解):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互逆过程.

分解因式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解的对象必须是多项式.

(2).分解的结果一定是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3).要分解到不能分解为止.

4、强化训练。

(3).4x2-8x=4x(x-2)(4).2x2y-6xy2=2xy(x-3y)。

三、例题讲解。

例1、分解因式。

(1)-x3y3+x2y+xy(2)6(x-2)+2x(2-x)。

(3)(4)y2+y+例2、分解因式。

4、-1-2a-a2=5、x2-6x+9-y26、x2-4y2+x+2y=。

例3、分解因式。

1、72-2(13x-7)22、8a2b2-2a4b-8b3。

三、知识应用。

1、(4x2-9y2)÷(2x+3y)2、(a2b-ab2)÷(b-a)。

3、解方程:(1)x2=5x(2)(x-2)2=(2x+1)2。

四、拓展应用。

1.计算:7652×17-2352×17解:7652×17-2352×17=17(7652-2352)=17(765+235)(765-235)。

2、20042+20xx被20xx整除吗?

3、若n是整数,证明(2n+1)2-(2n-1)2是8的倍数.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对因式分解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6的分解教案

1、学习6的分解、组成,掌握交换规律将数量进行分合的方法。

2、能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体验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ppt课件、幼儿画册3练习、笔活动过程:

一、复习5以内的组成1、游戏"对数":教师出示一个数字,如,教师说一个数字3,幼儿快速地说出一个对数,两个数合起来必须是5。

2、组织小朋友利用游戏的形式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二、学习6的组成l、(观看ppt)提问:秋天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果树上长出了许多的果子,有红的、有绿得,看第一棵树,先长出了几个什么颜色的果子,又长出了几个什么颜色的果子,一共长出了几个果子。

2、引导小朋友讲述:第一棵果树上先长出了1个红苹果,又长出了5个绿苹果,一共长出了6个苹果。

3、师:1和5合起来是6。

4、(点击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果树上先长出了几个果子,又长出了几个果子,一共长出了几个果子?引导小朋友说出5和1起来是6。

5、提问:这两个组成式你发现了什么。

6、小结:我们发现这两个组成式两个数字交换了位置,它们的总数不变。

7、以同样的方式学习6的其他组成。

8、小结:6有5种组成,其中有两对是可以交换的。

2、引导幼儿讲述:树上一共有6个果子,喜羊羊摘了1个果子放到第一个篮子里,又摘了5个果子放到第二个篮子里。6可以分成为1和53、同法学习6的其它分解。

3、小结:6有5种分解,其中有两对是可以交换的。

四、练习6的分合。

1、教师出示作业,介绍作业要求。

2、幼儿做练习,教师指导评价。

3、小结讲评:今天我们知道了6的5种组成方法和5种分解的方法,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和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吧。

6的分解教案

1、学习6的分解组成,加深对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理解,对分和活动感兴趣。

2、知道每一个数都有比这个数少1的几种分合方法。

3、书写数字6、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1、一个老爷爷、16条鱼和两个金鱼缸的图片,圆片、数字卡、分合符号若干。

2、每个幼儿瓶盖、石子、扣子和豆子各6个,数字卡、分合符号若干,记录纸每个幼儿一张。

一、出示6条金鱼和2个金鱼缸的图片,提出问题:老爷爷买回6条金鱼,他要把这6条鱼养在两个金鱼缸里,要求每个鱼缸里都有金鱼,可以怎样做,你能帮助老爷爷吗?请幼儿说出分法,教师贴出实物分解图及数字分解图(不一定按顺序)。

二、请幼儿取瓶盖、石子、扣子和豆子各6个,各分成两堆,要求每种的分法都不一样。说出是怎样分的,有几种分法,并尝试记录下来。

三、在黑板上出示6个圆片及分合符号,请一名幼儿上来将他的分法逐一摆出,再请一名幼儿用数字卡摆出相应的分解式。引导幼儿观察并读出6的几种分法,知道有5种分法。

四、讨论:3有几种分法?2有几种分法?将2~6的分解式逐一摆在黑板上,引导幼儿发现,每个数字都有比这个数少1的几种分法。

五、练习:翻开用书,添画或填写6的分解组成式。

活动延伸在练习册上进一步复习巩固6的分解组成和书写。

在课上的每个环节及时给予鼓励,并奖励小粘贴,这样可以清楚的让学生感到自信和努力的方向,并给其他人做出好的榜样。在玩和游戏中探究知识,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学生会参差不齐,会有个体差异,调动积极性让他们充分愉快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6的分解教案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能够有顺序的记录6的分成。

6的分合点图一张,6的分合式空白记录单,笔,《幼儿画册》(第三册p39)。

(1)幼儿观察小猫,将6条鱼分在两只小猫,可以怎么分?

师:猫妈妈给猫宝宝买回来6条鱼,请你给两只小猫分一分。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将每分一次的结果记录下来。

(1)教师演示给6只小猫分小鱼,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小鱼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

(2)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2.巩固新知识: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6的分成,学会了记录,接下来请你做兔妈妈给兔宝宝分胡萝卜,你可以怎样分,请你按照顺序分一分。

3.幼儿操作;

兔妈妈采回来一些胡萝卜,请大家说一说可以怎么分给小白兔和小黑兔,请你上来分一分。完成操作!

《分解质因数》的教学反思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8页例7、例8和练一练你知道吗,第39~40页练习六第4~8题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因数,知道合数能写成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能把合数分解质因数;了解可以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分解质因数的过程,理解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技能,发展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加探究活动,在探索分解质因数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相信自己能学会数学,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1、写出算式。

引导:在这些算式中,哪些数是5的因数?哪些数是28的因数?5和28的这几个因数中,分别有哪些是质数?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能把你们的意见和大家分享吗?

明确:在积是5的乘法算式中,1和5是5的因数,其中5是质数;在积是28的算式中,1和28、2和14,4和7都是28的因数,其中2和7是质数。像这样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板书:质因数一个数里是质数的因数)。

3、强化认识。

强调:一个数的.质因数要符合两个条件:它是这个数的因数;它又是质数。这时它就是这个数的质因数。比如5是5的因数,又是质数,所以5是5的质因数;2是28的因数,又是质数,所以2是28的质因数。

4、做练习六第4题。让学生阅读习题,独立思考。

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

数学课堂教学应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最近我上了“质数、合数和分解质因数”的练习课,这一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质因数的概念,进一步学会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但课前我发现课中还有一精彩处,那就是让学生研究一个数的质因数与它的约数之间的关系,及两个数的公有的质因数之积与它们两数的关系。我知道,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益而无害的,而且能让学生探究、发现这些关系比学生单纯掌握几个概念,模仿一些解题方法更为重要,但另一方面也得舍得腾出一些本可用于“多练”的时间让学生去观察、研究。事实证明,我的这一设计是成功的。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不仅能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还能提高观察、操作、分析、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相信,经过长期的训练,定能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年级数学《分解质因数》教学反思

分解质因数是五年级第三单元倍数和因数中的内容,是在因数和倍数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解质因数是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的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感觉设计还算流畅,但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课后,经过听课教师的评议及个人总结,感觉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将60写成几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这一环节后,让学生观察式子发现其中的特殊性,这些都引导的较为恰到好处。可之后就匆忙地揭示了质因数的概念,开始进行下一环节了。这样一来学生对质因数的概念只是理论上的了解,而没有实质上的应用。所以,应将揭示质因数概念环节放到举例完成后再进行,让学生观察所有的式子,再说说这些式子有什么特点。学生会说道:所有的式子中因数都是质数。此时再揭示质因数的概念,同时加入让学生找质因数的环节。在此,教师可先以“60”为例找出其质因数,说明2、2、3、5都是60的质因数,其中虽然“2”出现了两次,但不能只说一个。之后,再将举例环节中学生所举出的一些例子做为训练点,再让学生去找每个合数的质因数,这样学生对质因数的理解就更扎实到位了。

在小组合作举例说明时,本想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举例验证,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找到答案。由于所要求每组举例的个数有些多,班内学生又比较多,这样一来,无论是小组讨论环节还是汇报环节都耽误了不少时间,以至于后面的环节有些拥挤,甚而没有了更多练习的时间。在此应要求举3个例子即可,这样还可以均出时间给更多小组汇报的机会,以此来充实例子进行总结,效果会更好。

在小组合作举例环节,学生在汇报时式子中出现了合数,可教师却没有及时的发现,失去了一次实例教学的机会。如果当时能够及时发现,引导学生讨论,相信学生会对分解质因数的概念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也会对学生后期的应用练习起到警示的作用,就不会在后续的练习中屡屡出现有合数的现象了。

在教学短除法时,由于短除法是学生新接触的内容,而且只是一种特定方法而已,在未接触时学生是没有探究能力的,所以采取先由教师利用最简单的例子介绍讲解方法,再由学生探究难点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师先以“6”为例,讲解短除法,只除一步即可,之后写成式子。再举出“18”为例,让学生按刚刚所讲的方法来叙述,学生在叙述完这一步之后就出现了问题“商是9,是否停止?”让学生讨论明白:9是一个合数,还要象上面这样继续除下去,直到商是质数为止。这样,学生对短除理解掌握就更深刻了。接着再紧跟练习,进行尝试训练,由此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再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补充教学。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既突破了方法教学的难点,又让学生很自然的掌握了方法,效果较好。

总体来说,这节课在整个教学设计上环节清晰紧凑,教师在课堂上语言简练,评价到们,引导适度,但在重难点突破上有些急于求成,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扬长避短,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有效、高效地教学,让自己的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

2.作业:课本p63练习十三:7,8,9。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一个数的约数的方法和质数,合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先安排学生列塔式分解式对具体数进行分解,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质因数是一个合数的因数,同时还必须是质数的双层含义。在学习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让学生按照:了解格式,试算,归纳分解步骤这几步进行,这样使学生能准确把握住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的关键和方法,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新课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和方法。共分为三层,写塔式分解式对合数进行分解;归纳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会用塔式分解式分解质因数。

第二部分学习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分为三层。掌握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巩固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归纳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步骤。

板书设计。

《分解质因数》教学设计

1、使学生认识质因数,知道合数能写成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能把合数分解质因数;了解可以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分解质因数的过程,理解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技能,发展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加探究活动,在探索分解质因数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相信自己能学会数学,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练习导入。

1.口算。

0.16×5=。

0.7×0.01=。

0.4×0.5=。

53×2=。

1.25×8=。

2.37+6.3=。

2.下面的数中,哪些是合数,哪些是质数。

1、13、24、29、41、57、63、79、87。

合数有:

质数有:

3.判断:

(1)任何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2)偶数都是合数,奇数都是质数。()。

(3)2是偶数也是合数。()。

(4)1是最小的自然数,也是最小的质数。()。

(5)除2以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1.写出算式。

要求:你能把5和28分别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吗?自己写一写。

交流:你是怎样写的?(板书:5=1×528=1×2828=2×1428=4×7)。

2.认识质因数。

引导:在这些算式中,哪些数是5的因数?哪些数是28的因数?5和28的这几个因数中,分别有哪些是质数?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能把你们的意见和大家分享吗?

明确:在积是5的乘法算式中,1和5是5的因数,其中5是质数;在积是28的算式中,1和28、2和14,4和7都是28的因数,其中2和7是质数。像这样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板书:质因数——一个数里是质数的因数)。

3.强化认识。

1.引入课题。

谈话:我们认识了质因数,就可以学习新的知识,学会新的本领,这就是分解质因数。(板书课题)。

出示例题,明确把30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让学生在课本上尝试表示,把30写成质数相乘的结果。

交流:把30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可以怎样做?(根据交流板书,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

说明:把30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先写成质数2乘15;15是合数,把它写成质数3乘5,这时乘数全部是质数;就把30写成这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30=2×3×5。可见,要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可以把合数先写成质数和另一个数相乘的形式;如果另一个数是合数,再把这个合数写成质数和另一个数相乘的形式,直到分解成全部是质数相乘为止。像这样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板书:分解质因数——把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

3.总结。

我们在上面是用逐次相乘的形式分解质因数的,人们在分解质因数时,经常用短除法。看看你能不能明白短除法是怎样分解质因数的。

交流:能说说短除法是怎样分解质因数的吗?

结合交流说明方法:每次用质数做除数,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每个除数和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说明:我们上面分解时,每次用质数乘一个数,直到所有乘数都是质数为止、,和用短除法的思考方法是相同的,只是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过程简便一些。

4.尝试短除法。

引导:你能用短除法把42分解质因数吗?

学生尝试,指名板演。

交流:能说说这里用短除法怎样分解质因数的吗?

说明:用42每次除以质数,除到商是质数为止,把42写成除数和商连乘的形式。

四、练习巩固。

612。

交流:6和12分解成哪些质数相乘的形式?(板书结果)你是怎样想的?

指出:6分解质因数,可以先想质因数2,写成2×3,全部是质数,于是得到6=2×3;12分解质因数,也是先想质因数2,写成2×6,因为6还不是质数,再分解为12=2×2×3,已经全部是质数,得出12=2×2×3。

2、做一做。

先圈一圈,交流哪些是合数,再让学生独立把9和16分解质因数。

检查板演题分解质因数的过程,确认结果。

五、拓展视野。

学生阅读后,围绕上述问题交流,说说知道了些什么;教师适当说明。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为学生总结知识点,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多想,从学习中感悟方法。

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1~12的数字卡片,画圈的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学习准备.。

教师:什么是约数?(学生回答略)写出下面这些数的所有约数:

15182026344155。

学生写完后,将一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集体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1~12的数字卡片,把这些卡片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二、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