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年版心得体会(模板24篇)

小编: 字海

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和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果你对写心得体会感到迷茫和无从下手,那么这些范文可以给你一些启示和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自己xx年毕业至今已有15年,应该说自己参加工作的年头也不短了,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现在应该出些成果的时候了;而且我还听很多人说这个年龄段应该是工作和生活黄金年龄,说在这个年龄段的工作情形如一朵正在开放的花,有着生命,有着活力。但自己现在却不知怎么了,对于曾经热爱的语文越来越不会教了,天天早来晚走的,你在看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敢表达、会表达的越来越少了,这种学习状态,成绩能高吗?挫败感越来越强。内心有时还有这样一种想法,下一次再分科不教语文了,改教数学吧。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问题问了自己很多次。

有幸的是暑假期间,学校布置我们学习了20xx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及,昨天又听了张静教研员关于《20xx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分析,在学习与倾听中让我心中那个为什么的问号慢慢变成了半个句号。下面我就把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一直努力把指引学生写一手整洁、漂亮的字作为自己教学中任务之一,为了让学生写一手好字方法用了不少,打字头,搞评比,实在不好打手板,可效果还是不理想。

新课标的出台标志着语文教学又将进入一个深沉探究的新时代,让自己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思考着,改变着,收获着……在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研究让自己的那个句号越画越园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最近我对《语文课程标准》再次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学习中我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写出做为下步语文教学继续努力的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都会以这样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巩固、课外拓展。

课前预习具体让学生做到: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决。

2、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3、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思考自己那些地方还没有读懂。课内探究过程中做到具体解决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学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再解决老师提出的学生尚未想到的问题。此环节的实施,关键要做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合作探究学习为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从而做到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后巩固就是要求学生做到对当天学到的内容进行及时巩固复习,在教学中我采用课堂随堂检测卡的形式。课外拓展就即咱们平常所说的以一篇带多篇,通过学习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发学生去阅读这位作者的其它文章;通过学习一篇文章推荐、激发学生阅读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对于我们有59人的这个大班怎样完成课程目标中的这些要求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诵、古诗文诵读、中外经典品读三管齐下的办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平时在教学中我也在思考该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我也常常把《语文课程标准》拿出来翻看对照自己的教学,看看是否有不对或者不合理的地方。虽然平时常看《语文课程标准》,但总觉得自己了解的内容浅之又浅,只能看到表面的内容,并不能触及到深层次的内涵。

十年发布一次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年版)》终于在20xx年4月发行了。这一次新课标发布后,我迫不及待地下载进行浏览阅读,如获至宝。但是读后却有些迷茫,这次的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和变化确实有些大,有些内容更是感觉理解不透彻。幸好,在4月30日上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发起了一场公益直播,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国民主讲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

在讲座中,郑教授不仅为我们梳理了新课标的主要变化,新增加的内容,讲解了课程的.有关知识,并对命题、质量检测、教师培训等内容都给出了建议,让我耳目一新,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的理念实用性更强,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更加注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的熏陶作用,再也不只强调语文知识结构的完成性与系统性。比如郑教授所说的核心素养的内容指向变化,从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转为重视学生的应然状态也就是学习成果,这个崭新的理念需要我们好好揣摩才能真正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切实提高。

郑教授的讲座时间很快就结束了,让我意犹未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年版)》我还需要好好研究才能真正为我所用,用于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立(基础)、自为(实质)、自律(保证)。具体表现为:学生参与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参与制定学习计划,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生自己发现认识解决问题,发展思维,掌握方法,养成习惯。有自己的情感投入和体验,并以之激发自己学语文、用语文,自己能在语文实践中及时反思并调整学习活动。合作学习要求明确共同的任务,要求学生积极承担个人的责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支持和配合,共同完成任务,要求师生共同评估学习活动,寻求改善途径。合作学习不仅要求掌握合作的学习方式,更要培养合作的生活态度。探究学习着重探索和研究。探究学习要求在语文实践中,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重要现象,在对重要现象的观察体验感悟中,有针对性的所及与处理相关信息,在对问题的探索认识体验感悟的'过程中,积极表达交流,逐步形成,并呈现、说明、评价和检验探究解惑,在探究学习中掌握防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发展实践创新和探索进去精神。

对立面包括教师的指导性学习,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强化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要对学生惊醒必要的指导和要小的帮助。包括使他们明了学习目标和内容,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涉及语文学习活动,发现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反思评价学习过程和结果。合作学习的对应面是学生的个体学习。合作学习钱,个体都应对学习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这样,合作学习才会有知识和经验的新的建构。探究学习的对应面是学生的接受学习。如果接受学习中学习者是主动地,能够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建立实质的联系,就是有意义的。

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部分,我感触最深的有三点:

从事语文教学以来,我在教学中最大的困惑和困难就是语文课缺乏语文味儿,知识的灌输压制了思想情感教育。尤其是初三阶段,老师和学生们在紧张激烈的升学考试中挣扎,追求成绩,却忽视了情感的熏陶和升华。这个现象最为突出的就是阅读理解,为了应试,学生记忆了各种答题技巧和模板,反复训练,最后达到能写出满分答案的`效果。但是很可惜的是,那些优美的阅读篇目并不能给学生带来审美的愉悦和思想的启迪,阅读是为了做题,找到题目的正确答案,实在是很可惜。

语文课在学生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价值,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要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语文是和学生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科目,语文课只有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才能让学生在学有所得的同时学有所用。比如识记字词,除了要学会读写,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在生活中如何使用。学写作文,除了完成课堂和考试中的作文篇目,更需要在生活中会用笔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心情,学会用文字达到沟通交流的效果。另一个发挥语文实用价值的重要途径就是读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只有这样才能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阅读能力和审美品味。

新课标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教师的评价应当是丰富多样的。传统的目标导向的学业评价,将评价的目标框定在教师认为重要的、十分有限的范围内,这种做法使得很多有价值的教育目标被忽视。其实,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师应当做到凡是有价值的学习结果都进行肯定的评价,而不管这些学习结果是否在预定的目标范围内。

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丰富自己的评价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促进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至今已经一年多了,各地掀起了学《标准》用《标准》的热潮。《标准》的颁布,对于今年秋季,新教材将在我区全面启动,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感觉到这又将是一个语文教学的春天。解读《标准》不难发现其中的鲜活力量,它以全新的视觉揭示了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发展方向。课程以全新的理念把握时代命脉,处处体现着时代精神。《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分四个学段,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研读《标准》写作目标。我以为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大家在教学过程特别注意:

不难发现,重视兴趣的培养是《标准》有别于试用修订版“大纲”的显著特点之一。第一学段是“写话”。“对写话有兴趣”、“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其中的“兴趣”、“乐于”就强调了兴趣的培养。第二学段中同样要求“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得写下见闻、感受和想法”、“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教学评价中也强调“是否有写作的兴趣、有良好的习惯”。无论从课程标准的确立还是教学评价的建议,《标准》都把培养习作兴趣放在首位,这是任何老师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引起重视的。

以前的教学重视课堂教学资源,有的教师死守教材大纲,不敢越雷池半步。长期以来课程资源的拓展落后于学习要求的不断提高,使我们的教改落实不到实处而流于形式。《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并有详细的例举,而且还指出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开发各地区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也要积极创造条件,教师也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对这些资源有充分的了解,为作文训练构建起一个稳固的空间,注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学以致用”、“教是为了不教”《标准》郑重地提醒我们“学生的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为解决他们的实际需要服务。”这在写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冒号、引号。”、“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这些目标明确告诉我们学习标点符号是为了使用的需要。切忌为了学习而学习,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哪种标点符号,教师就要灵活多样运用教材,因材施教。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另外,“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看出写作是为了交际的需要,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应该把握好写作教学的目的,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明确写作不是让学生会写或长或短或朴实或华丽的文章。

曾几何时,写好事都帮军属大娘打扫房间,扶盲人阿姨过马路。看见有人经过菜地必定是去树一块牌子:“请不要从菜地走过。”看见水龙头没关就挂:“请节约用水!”老师都用自己的审美观点牵扯着学生,把传统美德往学生的身上套。有的老师甚至为了考试的需要让学生被范文照套。使学生的习作有如工厂产品般整齐划一,没有个人的东西。

《标准》十分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创造精神的培养,第一学段“写话”目标中:“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觉。”强调的是个人的感受。书法抒发的是个人的愿望。整个习作目标中共有10处提到“自己”这个词,明确告诉我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写作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从学生的思想意识出发,写出他们“自己觉得新奇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当然。这不是说对学生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若学生在习作中出现不健康的话语或者流落出不良的思想倾向,教师应当在肯定其勇于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巧妙地加以引导,而不该粗暴地一棍子打死,挫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就看教师如何准确把握教材,如何使用教材资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习作教学中忌死守教材,死搬硬套,无病呻吟地要求学生写一些和他们生活实际毫无关系的作文。比如“帮军属老大娘打扫房间”。当地若没有需要帮助的老大娘,教师就得灵活处理教材,换上适合实际情况的训练篇目。

《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是在以往的“大纲”中没有提到的。写作目标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第二学段中“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第三学段中的“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既提出了合作的理念。有注意了坡度,而且还注意合作后的收效。能否于他人合作,合作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人成才与否。《标准》站在时代的高度民主,从长远目标出发,在写作中溶入合作精神的养成,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我们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牢牢把握这一目标,在写作教学中彻底落实这一目标,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方法。在写作中学会合作。

以往的教学重视结果,“读书人看考”说的就是这个理。《标准》的评价与以往的评价有很大的区别。《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这就要求我们要彻底改变陈旧的评价观念,从注重结果转移到注重过程上来。去了解学生是如何积累材料、如何处理所收集的信息的。从草稿本上也可以折射出学生修改时的态度及方法。通过各种评价使学生主动自改互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标准》的颁布,已经掀起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又一次浪潮。每次的浪潮中总会出现一大批优秀的弄潮儿。我们没位教师都应该静心研读《标准》,把握其中精髓,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共同构建语文教学大厦。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年版解读心得体会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对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等内容均作出了调整。

关于课程方案。

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

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落实中央要求,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

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纺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关于课程标准。

一是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例如,道德与法治课程明确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培养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0xx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这部凝聚着无数专家学者和一线广大教师心血和智慧的厚重文本,是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总结这十多年来课改的经验,同时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的总体要求,面向未来,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主要立足于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

1、那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

2、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

3、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我在寒假期间对该标准进行了仔细的研读通过与实验稿比较、分析,我收获良多。

总体感觉上新课标有以下几个变化:

新课标变厚了由原来的29页变为80页,内容有了大篇幅增加,显得更加厚实。特别是在附录中增加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使得课标文工结构显得更加完善,化随意力规范,增强了课标的科学感。

虽然总体结构没有变化,仍由“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附录”四个部分组成,但在每部分中内容都有变化或是增删,或是修改,或是顺序调整,全篇修改点多达200余处。虽然课程标准体现的基本理念基本没有变化,但是在对具体问题的认识与处理上,在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与操作上都有明显调整,从内容到形式变得更加合理、科学。

文本中对概念的阐释更加准确全面具体,减少了模糊性,提高了可操作性。

总之,通过吸收十余年来课改和教材实验的成果经验,吸取方方面面好的意见建议,修订后的课标更加逼近语文课程的本质、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更加贴近教学实际,因而更加有利于指导语文课程深度改革和教材教法深入实验,更好地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近日,备受关注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xx年版)》正式发布。此次课程标准在多个方面都有了新的调整。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与领悟,使我对英语课程教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也能够对标准和要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收获颇丰。

首先,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英语的核心素养要求。核心素养是英语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构成。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我们需要明确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为学生创设高质量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不断强化自身的英语核心素养。

除此之外,新《课标》还明确了阅读依然是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新《课标》对阅读要求的字数变多,难度变大,突出强调了学生对英文文章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对于教师来说要求就更高了。我认为在这方面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阅读指导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同时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巩固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帮助学生形成并逐步增强语感,逐步养成按意群阅读的良好习惯,并能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对所学内容进行主动练习和实践,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通过课内课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机会去了解英美文化,使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拓展学识广度,拓宽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自学能力。通过阅读技能的培养,阅读策略的应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信息化应用方面,新《课标》倡导教育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重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特别是在这近三年的疫情期间,信息技术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创新教育方式的可能性。从直播上课到在线学习,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包括一些多媒体、云应用等,为学生提供了随时随地学习英语的可能。教师也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来进行学生的学习成果检验。学生们通过云应用的使用,在上面进行留言互动,老师们可以及时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师课后的一些活动和工作都可以通过云平台进行。利用在线题库,系统组织测验和布置家庭作业,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家长也可以参与互动,了解教学进度与学生表现,督促其课后复习工作的展开。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总而言之,《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xx版)》的重大变化不仅在于要求更加严格,而且还要求有创新精神与灵活掌握的方法。未来的英语教育也将更加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时代的全面来临,对于我们英语教学工作者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更是提升自我的关键时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秉承严谨认真的态度,积极运用现代化技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学生们英语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昨天有幸参加了线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的网络专题培训。郑国民教授围绕20xx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以价值引领,以文化人素养为纲,任务导向立足生活,时间主线强调情景,主题统整四个方面为主线,阐述了新课标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听后,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

郑教授的讲座,使我对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教师的教法有了新的认识。

其实,我们在准备公开课时,往往会让孩子做很多的实践准备,比如,搜集资料、拍照片、带实物道具,课前小采访、假期小调查这些都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新版的课程标准更突出了这个实施特性,这其实是育人核心素养目标的一大展现,也要求学生更高的参与度、更强的思辨能力、更好的审美体验。这也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转变观念,情境性和实践性不仅仅体现在公开课中,更应该切实融入家常课里。

核心素养要求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无一不体现了课程内容的变革。这都带动着我们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相应地改变。教师的能力要求越高了,我们需要学习和教的内容也更多了。唯有终身学习,才会适应时代变革。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让我认识到语言文字积累、实用性阅读、文学阅读、思辨性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渗透学习任务群,不断地去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阅读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沁入,提高学生认知理解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本次线上学习,我不仅快速有效地理解了语文新课标,并且能精准抓住新课标的重点、难点,尤其是新课标的变化和特点。这对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学习,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努力,积极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近期,课题组组织成员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在组内进行了深刻的交流,对比自己的教学,颇有感触。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创新意识才能推动社会进步,而语文课堂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沿阵地。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的确,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其中不少都是语言材料中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使用频率较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感受中国文字的语言魅力呢?这是我们语文教者在教学中应该深思的问题。

3、“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自动化的行动方式。学习习惯有优劣之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活动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而低劣的学习习惯将严重阻碍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甚至影响人的一生。研究语文学科的特性和习惯的特点。不难发现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等特性。而习惯则有长期性、渐成性、固定性和自动性等特点。因而语文学习习惯就是学生在语文读、写、听、说过程中,逐步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自动化了的语文行动方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适合语文学科特性的,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挥较大促进作用的行为。它是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语文学习能力是它的发展。所以有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会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4、“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5、“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多少年来,初中生阅读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中考,而很少享受到阅读带来的愉悦和激情,这是我们阅读教学亟待改革的现状。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其思维,丰富其情感,又能训练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这成了教者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6、“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多角度、多层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加以提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0xx年4月23日上午,观看了程晓堂教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发展的新方向》讲座。前几天刚刚出了20xx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程晓堂教授的讲座可谓是一场及时雨,帮我们解读了新课程标准,更好的帮我们理解了新课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xx年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顺应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潮流,做了重要的修订:重新界定了英语课程的性质;提出了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设置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目标;优化了英语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重新规划了英语课程的实施路径。程晓堂教授也从核心素养的演变、内涵与构成,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英语课程的核心理念,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英语教学途径与方法和英语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六个方面解读了新课程标准。通过教授的举例解读分享,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是需要认真去研读新课标,然后应用在实际教学中。

最后,雷老师给我们分享了自己心得。面临“双减”和新课标的双重挑战,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也有新的要求。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地朝着“真实课堂”的思路在转变,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方案

根据《xx省财政厅、xx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通知》,为保证项目工程按要求如期完成和正常运行,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方案。

以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努力提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以师生应用为本,以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优化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强化应用培训,提升管理水平,构建优质资源共享的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促进形成日常信息化课堂教学方式,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我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总体目标是:按照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装备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班班通教学设备。

(一)教学实验仪器设备。一是小学科学实验室;二是初中理科实验室,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设备。

(二)音体美器材。在整合原有教学设备的基础上,依据《xx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的基本要求配备,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

(三)图书。按小学每生15册、初中25册标准进行配备,同时,根据各单位现有实际情况,为各中小学配备基本需要的图书架、阅览桌。

(四)班班通设备。结合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需求,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每个班级配置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每校配备部分教师电子备课室、计算机教室等设备,满足师生应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需要。

(一)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确定项目学校以学校布局调整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精神和要求为指导,以实现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为基本目标,充分考虑学校的校舍、场地等基础条件和应用管理的能力,科学制定总体建设规划和分年度实施方案。

(二)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统筹考虑教学装备配备问题,既要向薄弱学校倾斜,又要向薄弱环节倾斜,特别是音体美器材和班班通等,使其按照课程教学规定要求,实现整体均衡达标。

(三)明确责任、确保质量。为确保教学装备质量,该项目在学校意愿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招投标机制和相应的责任机制,实行集中采购、交钥匙的方法。

(四)重在应用、杜绝浪费。区教办将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验收,确保实现政策目标,确保教育资源有效利用。各校要加强图书、实验室、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人员配备,抓好实验教学、图书阅读和信息化手段教学,提高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的利用率。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将为我区实施课程改革、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撑和条件保障。这是一项德政工程、民生工程、阳光工程。因此,圆满完成这项工作是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要按照省定标准和要求做好配套用房、场地的建设和准备工作。实验室设备、仪器、文体器材、课桌凳、图书等方面省装备处已专门下文提出具体要求。

(三)严格验收与管理。

一是要及时做好相关设备和图书的接收、安装和验收工作。

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项目设备管理的各项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设备维护。

三是充分利用装备资源,大力开展教育教学应用活动。要防止闲置浪费,宁可用坏,不能放坏。资源建设和教师培训要统筹考虑,同步推进。

(四)加强督导与检查。区教育局将组织专班对项目实施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检查各校的教育技术装备规划是否合理、是否严格把握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项目实施是否到位,设备使用、管理是否达到等。对工作做得好的学校,区教育局将在后续项目予以倾斜。对工作不力的,将约谈单位负责人,并停止安排其他项目与经费。

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按照xx市与xx区教研室暑期学习安排,参与了7月11日到7月18日的xx市课程标准解读,以及7月19日xx区课程标准培训。为期8天的培训结束了,本次活动是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介绍到20xx版数学新课标的解读;从修订的基本原则到主要的变化的阐述;从理论分析到案例分析;从四个领域到学段内容结构化分析及教学指导等,都一一做了详细的解读与指导。

从本次培训不仅使我了解了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整个过程,还明白了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变化,听完后让我深深体会到,这种变化不仅促使幼小衔接与小初衔接工作,更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站在社会的角度体现数学的社会价值,站在知识的角度遵循知识的形成为基础。现总结如下:

义务教育的性质和目标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就是全面落实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体现了课程的育人功能。

不仅课程的设置有了变化,同理课程的内容也做了调整,有了相应的增加与删减,这些课程内容的增加和删减完全是站在不同学段的学生的经验需求和社会需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能力上进行的。比如在说到方程这一个内容,的确从教11年来,如果没有特定的要求,很多学生不会直接使用方法解答的。每次用方程解决问题,我都得先找到方程的优势,思维不用逆过来,反之学生会说逆向思维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这种说法正确,我又得从解决问题的目的上,举一些稍微复杂一些的问题说明它的优势。适当的举一些再稍微复杂一些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方程的数学应用价值。但是无我怎么解释,要想让基本全部的学生认同,在小学阶段真的是很难的。在视频平台也搜到过类似的家长质疑的例子。还有增加了尺规作图删减负数概念的学习等,本次新课标进行了修改,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课程内容结构化,提出主题教育,大单元,核心概念,跨学科等。学生思维的发展是结构化的,那么内容就应该结构化,学生的发展不是单一的,一条一条的,是以一个核心为根本,其他知识点串起来织成的一张网,这些用来知网的知识点,不仅是本单元的知识点,更是本领域,其他领域,乃至其他学科的知识点,甚至包含了文化教育的内容。这样的教育才是一个人完整的'教育,所以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也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

发展学生就是要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三会)的形成,从而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将核心素养学科化、学段化、甚至具体化到数学学习的每一个过程当中,其中小学阶段有11个具体的核心素养,课标提出要设计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也是要求我们在备课的时候,站在大单元的台阶上,就需要提炼和牢牢抓住核心基本知识,从促进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教学活动,从而很好的发展学生。

学生的学习的目的最重要的是适应并逐步发展社会。所以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必须是体现社会的应用价值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即要求老师们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出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我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我是为了解决社会中真实问题而学习,并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的。

课程内容百分数领域的变化也体现了社会的应用价值。我们都知道已经学习了分数了,为什么还要学习百分数呢?其实根本的目的不是只是停留在将数据都画成百分数利于比较,更重要的是分析后做出判断或预测等,它是有社会意义的,所以不再把百分数当做数来研究了,而是丰富了它的统计意义,不正是充分考虑了百分数在现实的社会价值。

新课标中特别谈到了“一致性”。数的概念本质的一致性与数的运算的一致性。其核心就是计数单位。数学中数的学习过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就是从少到多,又到少的一个过程。又到少最关键的就是感受到“一致性”,数在概念本质和运算上感悟到了一致性,不就将学习到的这些数,找到他们共同核心点,这样数的认识不再是杂乱的,而是具有共同的特点,而是系统性的了。这样的修订,就是以知识的发展为基础的。

本次课标还有一个给我带来了大的好处的变化就是增加了学业质量,让老师们明白了从教什么到怎么教,教到哪种程度,相比较20xx版课标有了更明确的要求。

人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课程标准的修改就是依照社会的发展的需求,以知识的形成为基础,人的发展为根本修订而成的。作为课程标准的实施者,我应该怎么做?课程标准的要求就是我的方向。对比自己过往教学,寻找不足或欠缺的地方进行完善自我的能力。比如育人体现不足,就要多思考人文教育的事;比如单元整体不够整体,只有知识的整体,欠缺领域学科的整体,就要多联系;比如结构化有待提高,就要多听多看多思考,核心抓准;再比如增强创新能力与应用意识的渗透等等。我的未来就是一个省略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方案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xx]2号)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做好20xx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工作的通知》(教师函〔20xx〕1号)要求,结合省情和我省xx年、xx年“特岗计划”实施情况,制定本方案。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教师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旨在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我省“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从xx年起,用5年的时间实施“计划”。特设岗位教师聘期3年。

20xx年,我省拟将特岗计划的实施范围扩大到42个以“两基”攻坚县为主的国扶县和省扶县(包括两个移民基地),具体为:皋兰县、镇原县、宁县、合水县、华池县、环县、庆城县、清水县、武山县、秦安县、麦积区、武都区、宕昌县、康县、文县、西和县、礼县、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玉门市、瓜州县、夏河县、碌曲县、迭部县、玛曲县、舟曲县、临潭县、卓尼县、合作市、积石山县、东乡县、永靖县、康乐县、广河县、和政县、临夏县、临洮县、岷县、陇西县、通渭县。

20xx年全省计划招收农村特岗教师xx名。

(一)招聘工作由省教育、人事、财政、编办等部门共同负责,遵循“公开、公平、自愿、择优”和“三定”(定县、定校、定岗)原则。

(二)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招聘特设岗位教师。

(三)特设岗位教师的安排按照学科结构,科学搭配,岗位的设置相对集中,原则上1所学校安排3人以上。

(四)特设岗位教师原则上安排在县以下农村初中,适当兼顾乡镇中心学校。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小民族县可安排在农村生源占60%左右的县城学校。各县(市、区)应选择确定2所办学条件较好的县城以上学校,对新录用的教师先安排进“计划”,去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3年服务期满后回原聘用的县城以上学校执教。

(五)特设岗位教师实行公开招聘,合同管理。合同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和应聘人员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并招少量省内师范类专业应届专科毕业生(高职院校除外)。

(二)取得教师资格,具有半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年龄在26岁以下(1982年6月30日以后出生)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

(三)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从教经历的志愿者和参加过半年以上实习支教的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

(四)报名者应同时符合教师资格条件要求和招聘岗位要求。

(五)招聘对象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思想政治素质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身体健康;

3.志愿到农村乡镇学校任教,服从组织安排。

(一)公布需求。

(二)自愿报名。

(三)资格审查。

(四)考试考核。

(五)集中培训。

(六)签订合同。

(七)上岗任教。

(一)3月份进行宣传动员。

(二)从3月底到4月上旬开始组织报名。

(三)4月下旬进行资格审核,选拔进入专科笔试和本科面试的人员。

(四)4月底至5月中旬组织笔试和面试。

(五)6月上旬公布考试通过人员名单,入选人员到所报县区进行试讲面试和体检,最后报省教育厅进行汇总统计。

(六)7月初向教育部上报录取人员名单,县(市、区)对录取人员进行岗位分配,办理毕业生报到证换取手续。

(七)8月上旬特岗计划毕业生分配结束,8月中旬至8月底,录取人员由各县(市、区)组织集中培训。

(八)9月初,录取人员到岗工作。

专科生报名时间为3月31日—4月11日,本科生报名时间为3月31日—4月16日。报名者填写《甘肃省20xx年教师特设岗位报名表》(一式二份),省内高校毕业生将《报名表》交本校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由学校按要求统一报送省教育厅师范处;省外高校毕业生和符合条件的往届本科毕业生在网上报名后,将《报名表》传真到甘肃省教育厅师范处,面试报到时将《报名表》交招聘县(市、区)考核小组。

本科生选拔以面试方式进行。面试由省上统一组织,招聘县(区)组成考核小组进行。

面试时间:5月24日、25日,面试地点:兰州,具体事宜网上另行通知。

专科生选拔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笔试由省上统一组织综合考试。考试主要内容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英语,满分150分,每个学科50分。英语专业毕业生英语成绩另作要求。考试时间:4月19日上午8:30—11:00,考试地点原则上在所在学校。面试由省上统一组织,招聘县(市、区)组成考核小组进行,具体事宜网上另行通知。

有关高校要确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报名等工作。

(一)特设岗位教师享受《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xx]18号)、人事部等部门《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xx]16号)和《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xx〕133号)中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今后,城镇、农村学校教师岗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必须优先聘用特设岗位教师。

(二)“计划”的实施与“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相结合。符合相应条件要求的特设岗位教师,可按规定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特设岗位教师3年聘期视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要求的3年基层教学实践。

(三)特设岗位教师在聘期内,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跟踪评估,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对不按合同要求履行义务的,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改正;对不适合继续在教师岗位工作的,应及时向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不再列入本项目管理,自主择业。

(四)服务期满后自愿留在本地学校继续任教且经考核合格的特岗教师,县(市、区)必须负责落实工作岗位,将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安排。

(五)服务期满后,不留基层学校工作的特岗教师,由其自主择业。本人找到工作、其档案户口关系已经转到县(市、区)的,办理改派手续;其户口档案关系没有转到县(市、区)的,办理派遣手续。

“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以中央财政为主。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设岗位教师的工资性支出,并按人均年1.896万元的标准,与地方财政据实结算。特设岗位教师在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其他津贴补贴由各县(市、区)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报省级有关部门备查。凡特设岗位教师工资性年收入高于1.896万元的,高出部分由县(市、区)政府承担。

特设岗位教师户口和档案关系原则上统一转至工作学校所在地的县级政府教师人事档案管理部门。

各县(市、区)和学校,要为特设岗位教师提供相应的周转住房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各县(市、区)制定实施细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修订稿)》,将数学观更改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有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数学观念,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不仅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处理好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与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强调学生主体作用与突出教师组织和引导作用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之间的关系。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2、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代学生观认为,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教育潜能,我们的教育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内在素质,即自然天性,小心加以呵护、开发。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与可能。数学课程必须立足于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它应当是“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课程,而不能成为专门用来淘汰的“筛子”。要改变陈旧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要牢记两条,一是除了知识传授之外,还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二是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课标解读工作自上而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我们在旬阳中学阶梯教室参加了20xx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会,感触颇多;特别是师训中心老师对于数学素养的解读,及其风趣的举例,更让我印象深刻。在这个活动中,我的体会颇多。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观点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6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2、通过新课标解读,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过程,应当是学生和教师互相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壤之别。

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继上次耿校长组织我们学习之后,我再一次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新的感悟。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在当今社会,在新课标下,师者,不止传道受业解惑。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第三个问题答案很清楚,往大了说,为了国家,为了世界,为了地球培养;往小了说,为了他们的小家,为了他们自己。我们这里不多做讨论。下面我就剩下的两个问题,谈一下我个人粗浅的认识。

1、我们要培养不是死读书的学生,而是热爱学习、会学习、会运用知识的学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课程总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

学生能:

(1)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我们要培养的是身体、心理健康的学生。

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3年版)》其中,“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10%-11%,超越外语成为小、初阶段第三大主科。

“健康”不止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一定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充满正能量。

3、我们要培养爱劳动的学生。

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3年版)》,其中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于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除了新课程标准要求,我还认为,我们还要培养自强,大气的学生。

1、要培养热爱学习、会学习、会运用知识的学生,就要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严格遵守《课堂教学常规七条》、《五项规范》等要求。

(1)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教学方式的转变。

(2)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的能力。

(3)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学生数学的综合素养。

2、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培养身体、心理健康的学生;培养爱劳动的学生;培养自强,大气的学生;老师首先就要达到这些要求,做出表率,起到示范作用。

(1)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建立正确的三观,养浩然正气。

(2)老师带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学校开足、开好体育健康课程。

(3)老师带头积极参加劳动,亲身示范劳动,学校提供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课程安排。

(4)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播正能量。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根接力棒,我们该从上一代人手中接过来了,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也要稳稳当当的交给下一代,这也是我们的责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方案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xx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的通知》(教师厅函[20xx]5号),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为确保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于20xx年秋季全面展开,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立足甘肃实际,借鉴先期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和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结构、内容和教学要求,增强实施新课程的紧迫性和责任感;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特征、结构特征及各学科之间的关系;了解和掌握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的情况,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逐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指导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完善高中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体系,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支撑和保障,为各普通高中学校顺利实施高中新课程提供师资保障。

(一)培训学科: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13门学科。

(二)培训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总体情况及各学科课程方案的介绍;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介绍;各学科有关重要内容的解读;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培训;有关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辅导;教学评价方法的指导;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教研活动特别是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等。

(三)培训对象:20xx年我省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各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学、民办高中,下同)起始年级学科教师、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分学科参加)、省市县高中学科教研员,共计约1.5万人。

(一)准备阶段:6月5日—7月20日,各市(州)完成各学科班级组织工作,组织对班主任、辅导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培训,配发课程资源,组织学员做好学习前各项准备。

(二)培训阶段:7月28日—8月6日,组织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13个学科教师学习。每天5学时,共计50学时。其中学习视频课程2小时,在线学习、交流和研讨时间不少于3小时。

(三)总结阶段:8月7日—8月17日。各市(州)培训主管部门将本地区培训工作总结报告(电子版)报送至“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邮箱。

(一)本次远程培训工作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省教育厅专门成立项目管理小组,由分管副厅长担任小组组长,成员由省教育厅基教处、师范处、财务处、民教处、督导室,省教科所、省电教中心负责人以及十四个市(州)教育局负责人。省教育厅成立“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执行办公室),执行办公室设在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项目执行办公室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和省项目管理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我省培训实施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协调多方力量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主要包括研究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组织新课程省级骨干培训,组织培训者培训,加强与教育部相关部门和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的沟通、联系。省教育厅成立巡视督查组,对各地培训工作进行巡视、指导与督查,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二)网络培训服务平台的主要职责。“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挂靠在中央电教馆)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具体协调工作。通过招标机制遴选有关专门网培训机构提供远程培训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工作,具体任务分配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负责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学科;北京今日园丁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负责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负责思想政治、信息技术学科。

网络平台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参与培训课程资源开发和培训光盘制作,协助专家团队进行教学,组织专家在线辅导、远程答疑,提供教务管理服务,制作操作指南,配合培训者培训的实施,组织在线研讨和提供培训信息交流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

(三)各市(州)教育局的主要职责。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分解、细化我省的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制定本地区针对培训工作的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市直高中的培训工作;成立检查小组,对各县(市区)培训工作的准备、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向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和省教育厅上报本辖区辅导教师、班主任、联络员、参训学员编班情况等信息;审核各县、区呈报的学员培训成绩报表;为本辖区远程培训项目的实施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并对本地区培训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四)各县(市区)教育局的主要职责。根据上级主管部门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本县(市区)学校、教师分布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县(市区)集中学习点(以下称为“学习中心”);做好本县(市区)各“学习中心”班主任、指导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的遴选工作;及时向所在市(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上报本县(市区)班主任、指导教师、联络员、学员编班情况等信息;制定本县(市区)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相关措施和应急预案,对培训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做好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选派辅导教师的接待和在各学习中心的分配工作;做好本县(市区)普通高中教师参与培训的相关信息的收集、存档、上报工作。

(五)普通高中的校长、“学习中心”配备的班主任和指导教师是培训的具体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对顺利实施和完成本次远程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的主要职责是:担任“学习中心”的主任,全面负责该中心培训期间的组织和管理、协调工作;对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按时参加培训,保证培训质量。

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和管理本班学习活动,了解本班学员学习进度,记录学员学习活动参与情况,对跟进不足的学员进行督促,检查审核作业。辅导教师的主要职责:负责本班学习指导,组织并引领学员研讨,点评并推荐优秀作业,编辑并提交学习简报。各地要选择富有经验和责任心的骨干教师和教研员担任班主任和辅导教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聘请已进入实验省区的高中课改优秀教师承担辅导工作。同时,要切实发挥教研部门的力量,要求各市(州)教研部门积极总结和利用在“甘肃省基础教育网络教研教师教学远程研修”平台中开展的两次研修经验,保证本次培训的顺利实施。

(六)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网络技术人员,其职责是:密切配合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开展工作,协助行政部门、班主任、辅导教师进行管理与辅导,解决学员在注册及学习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做好本地的技术保障工作。

(一)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进入新课程的高中一年级各学科教师进行系统的全员岗前培训,原则上各学科任教教师都必须接受不低于50学时的系统岗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二)组织方式:采取班级化组织管理。组班方式以县为单位,分学科组班(网上虚拟班级)。每个班不超过100人,设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各1名。各市(州)、县(市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组织学员以县(市区)为单位按学科集中参训。各市(州)、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设立若干“学习中心”,组织学员集中培训。

各市(州)、县(市区)高中学科教研员、各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按相应学科组班进行学习。

(三)学习方式:由市(州)、县(市区)集中安排学员在“学习中心”学习。其学习形式主要包括:通过多媒体投影在线或离线(dvd光盘播放)集体收看专家主讲的视频课程;辅导教师组织学员针对专家授课内容结合各自教学实践开展网下的研讨和交流;学员个人借助可上网的计算机自学网上的拓展性课程资源和相关学习资料,参与网上的案例研讨和专题讨论,提出问题或咨询,接受专家的问题解答和教学指导;按要求完成相关作业等。

(四)辅导方式:本地研讨、在线交流与专家答疑相结合。本地研讨应在班主任与辅导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开展。在线交流应在本地研讨的基础上,在课程专家团队的主持和指导下,组织学员进行学习交流和专题讨论。针对各地学员学习研讨和交流中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由课程专家集中答疑指导。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工作从20xx年6月启动,分阶段、分学科逐步推进。具体实施步骤为:

(一)6月10日前,各市(州)应负责将参加本次培训的不同学科的教师人数(含高中学科教研员、各高中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设施设备的数量及技术状况以电子文本的形式上报“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邮箱。另外,各市(州)对各县(市区)学校上报的上述信息数据进行认真审核,按照参训学员的数量和分布状况,设立和确定“学习中心”。(注:“学习中心”在冠名时可以其所在学校为基础,冠以“xx高级中学学习中心”、“xx学校学习中心”等),确定学习中心负责人与技术保障人员。指定“学习中心”所在学校的一名校长和两名副校长担任“学习中心”的主任和副主任,负责培训期间该“学习中心”培训的具体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二)6月11日,省教育厅将通过视频会议方式,组织进行对管理者进行培训,一是部署我省“国培计划——20xx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工作;二是对各市(州)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学习中心”负责人、技术保障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培训流程,各级培训管理者的职责任务和工作要求。

(三)6月20日前,各市(州)按附件2的信息上报要求(相关表格请在省科所网站下载:),完成统计参加培训相关信息:

1.将各县(市区)应接受培训的教师按学科进行编班,原则上每个学科为一个班,并确定每个培训班级培训期间所在的“学习中心”。对于学员人数超出50人以上的较大班级,可再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学习组,便于组织网下的交流、研讨。

2.为每个培训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和培训辅导教师,对人数较少的小学科,可二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

3.各市(州)指定一名同志作为联络员,负责与“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和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的沟通、联系、接洽工作。

(四)7月1日前,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将帐号分配到我省;7月10日前,完成辅导教师、班主任的注册报名工作;7月20日前完成学员注册报名工作,以便学员及早体验网络平台操作。7月22日班主任在各学校校长的配合下完成审核确认工作,7月24日之前,“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将确认信息(线下)上报给平台,7月25日完成用户调整工作。

(五)7月15日前,省教育厅将组织全省培训者培训,届时邀请国家学科课程专家及网络平台教学管理和技术人员对我省班主任与指导教师进行培训。

培训者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介绍培训组织流程、培训辅导者工作职责、课程主要内容、讲解课程特点、组织交流研讨与辅导答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教务管理与技术操作办法与流程、学习简报内容与编制、与课程专家组交流沟通及信息反馈形式与办法。期间,组织学员做好学习前准备。

在此期间网络服务平台应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1.相关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将向市(州)教育局送达各络视频课程的dvd光盘,各市(州)教育局根据县区上报的“学习中心(学校)”数向各县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送,最终逐级配送给辖区内各“学习中心”的培训点。

2.完成计算机网络检测、dvd光盘播放测试、学员网上注册、分班、预览相关课程资源等工作。

(六)7月28日至8月6日,培训工作正式实施。在此期间,各“学习中心”负责人(校长、副校长)、班主任,应认真组织本中心的教师按照网络远程培训课程表的安排到指定的培训点集中进行培训;班主任负责对参训学员集中培训的考勤和日常管理。辅导教师在业务上具体指导参训学员的网上学习和组织网下集体研讨、交流等活动。

(七)网上远程培训工作结束10天内,辅导教师应根据有关规定,综合评定出学员的培训成绩并交给班主任;班主任经审核无疑义后应将学员培训课程、课时、成绩等信息呈交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归档保存,作为学员进行继续教育登记和颁发结业合格证书的凭据。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学习中心”对培训工作做出认真的总结,对培训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要纳入本年度“教师培训年”评选表彰活动中。

对成绩合格的学员,省教育厅颁发由教育部监制的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合格证书,同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

(一)组织保障。为了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省教育厅成立了项目管理小组,并在省教科所成立了项目执行办公室,由省教科所负责组织实施。各地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统筹协调当地的培训工作。各相关部门和组织管理、辅导人员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责,确保远程培训各个环节落实到位。各普通高中校长要特别重视本次培训工作,保证每位教师完整参加培训全过程,并严格实行持证上岗。

(二)质量保障。培训期间,省教育厅将组织人员分赴各地检查、督促培训工作。省教科所要组织省级专家团队深入培训现场指导培训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培训结束时要提交高质量的评估报告。

(三)应急保障。各地要认真做好培训的准备工作,对突发情况要做到快速有效应对。对黑客、病毒攻击等导致培训无法进行的情况,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尽快恢复正常;对培训过程中出现停电、设备故障及其他突发情况等,要有应急措施,确保培训的顺利实施。

(四)经费保障。

本次活动经费采用分级负担:

2.省教育厅负担本次培训中管理者培训费用,班主任与指导教师培训费用(不含交通费),督查指导工作、省级管理组织费用以及班主任与指导教师的工作补助等费用;对于在培训中获得优秀的班主任与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4.各县(市区)及各校承担本次活动中对各“学习中心”班主任与指导教师集中培训费用,县级管理组织以及督查指导,场地、设备使用维护及其它费用(上网费、电费等)。

本次活动不向培训教师收取任何费用。

本实施方案的解释权归省教育厅“甘肃省普通高中课改试验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如需咨询相关问题请与办公室联系。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相较于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首先在课程性质方面,保留了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新增了审美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其中旧版课标中的视觉性、愉悦性特点被涵括于新课标的审美性和情感性特点之中。情感对学习而言十分重要。学习是基于情感、动机、认知的动力性交互作用的影响而产生的。教师应当高度地协调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达成感的作用机制。从中不难发现,新课标的课程性质相较于旧版课标,有了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对于我们的艺术课程有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也有了变化。课程内容更加多元化,要求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强化育人导向。重视艺术体验和突出课程综合。新课标的`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都开始聚焦于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美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学设计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运用多学科知识融合,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新课标下,教师应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大概念,设置真实任务问题情景,形成单元化教学,驱动学生的长期的深度的思考和研究。

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务课程标准,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同时,全国各地纷纷开始了课改实验。xx市教体局组织了为期两天的新课标理论与实践培训,为此,我校数学教研组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进行课程标准的学习,并要求教师们在平时的课堂中将新课标落到实处。通过教学实践,下面就学习新数学课程标准,谈一谈我的一点体会和做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权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课堂中“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另外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是跟着教师学,学生的学变成了复制。缺乏主动和创造精神。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项的输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交往也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当师生之间建立起温馨的情谊,课堂教学氛围必然轻松。同时,教师也会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从学生对自己的热待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真正体会到教学工作的意义和快乐。

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充分信任,课上教师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讲为主的数学教学过程,占用了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时间,成为课堂上的独奏者,学生只是听众、观众,这大大地剥夺了学生地位。其实,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各自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这就要求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己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讨、交流,让他们发现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从而认识形成技能,并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先生的责教,而在教学生学。”当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也不能完全放手,学生说得不全、理解不够的地方,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以往中,教学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学习的潜力估计不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进而发展各种潜力。教师应时时刻刻把这种观念渗透到教学设计中,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的课型特征,挖掘出教材背后所蕴涵的思维方式、方法,通过各种形式巩固和训练,最终达到学生能自如地运用,真正“会学”目的。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又一次深深地感到学生要全面和谐地发展,教育也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学生要全面和谐的发展,数学学科也要随着各方面的发展而改变内容及教学方法。总之,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们应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平,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最根本依据,是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而20xx年颁布的新课标则是“双减”政策下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新依据。学校数学教研组也在第一时间组织大家聆听了史宁中教授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讲座,讲座中分析了20xx年新课标修订的背景与要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表达、课标内容的结构与调整,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在新课标的内容变化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为了增强几何直观而新增的知识:尺规作图。

新增内容要求学生“会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并要求学生“经历用直尺和圆规将三角形的三条边画到一条直线上的过程,从而直观感受三角形的周长的概念。”

那什么是尺规作图呢?尺规作图就是指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无刻度的尺,在尺规作图中的主要作用是用它将两个点连接,也可以画直线、射线。圆规是可以用来画圆、画弧,在尺规作图中更多的是截取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其原理就是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半径)不变,画等圆,体现距离相等。所以在画与已知线段相等的线段时,不能直接测量出已知线段的长度去画图,可以借助圆规作图:

方法一:

1、先用直尺画一条射线;

2、再以射线的端点为圆心,以已知线段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相交;

3、以射线端点和交点为端点的线段即为所求线段

方法二:

1、先画一个点,以该点为圆心,已知线段长为半径画弧;

2、在圆弧上任取一点,用直尺把该点和圆心连接起来成一条线段,该线段即为所求线段。

而对于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将三角形的三条边画到一条直线上,其本质就是连续三次使用画与已知线段相等的线段,只是作图时以前面的线段端点作为后面作图时的圆心,做到首尾顺次相接,这样就可以把三角形的周长“画”到一条直线上。

初中阶段尺规作图,还要会画与已知角相等的角、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已知角的角平分线等,而小学阶段的新增内容为初中的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小学阶段感受尺规作图中尺子和圆规的作用,明确尺规作图的基本原理,为小学和初中知识做好衔接。

研读新课标,让我更加明确了教学的内容、目标和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新课标为“指挥棒”,以核心素养为核心,潜心钻研课标和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素养,努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随着金猴的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又将踏上一个新的征途。当我再次捧读《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20xx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由原来“双基”的提法变成了现在“四基”提法,《数学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始终贯穿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与过去的课标的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何适应这一变化,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呢,通过学习,结合多年教学工作经验,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提高数学的教学水平。

数学学科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感到有些枯燥,困难,特别是学生对于抽象性、逻辑性的东西的理解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要达到“四基”的要求也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具体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他们天真活泼、敢想敢干的创造性的心理特点,广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地接受它,集中精力地学习它、应用它。作为数学教师,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时刻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与学之间才能达到真正的合谐统一,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

新数学课程标准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情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机会,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才能有益于学生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数学。要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必需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确就在身边,现实生活的确离不开数学,从而消除了对数学的陌生感。

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程度、认识角度会有所不同,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所以要体现差异性培养,一是要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活动中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要承认这种差异。然后因材施教。二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有权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能力。

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做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达到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侵犯!

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王老师主要从数与代数的内结合教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数感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以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够体会事物背后简单的规律,能用数表达这样的规律。数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建立数感有助于理解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初步感受数学表达的简洁与精确,增强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括“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的两个主题,学科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构成相对系统知识结构。

“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数与运算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学生经历由数量到数的形成过程,理解掌握数的概念,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初步体会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感悟数的概念本质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数的认识与运算,从自然数-分数-小数,数的认识具有一致性,用计数单位贯通。自然数是十进位值计数原理,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和核心,是理解算理的基础,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应逐步理解十进位制计数原理,核心概念有,数位、计数单位、十进制,10的产生是一个里程碑。从历史上追溯,商朝甲骨文就产生了十进制,产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十进位制完全可以和中国的四大发明相媲美。

王老师从数的认识,从数的表达来看9比8大是量变,10比9大是质变,可见数的产生是有根源的',添一根捆起来的进位。再到100以内数的认识,10个十是一百,于是百位就产生了。小数的产生也有本质,通过测量身高活动,学生与老师的单位用米做单位,在操作活动中积累经验,一般情况下,量完之后,剩余的部分用米作单位,怎么精确表达身高?把1米分成10份,小数也是有历史可以追寻的,十进位制始于春秋战国,只要把个位确定了,个位后面的就是小数位了。《九章算术》第四章少广章中,开方的运算结果用十进分数表示,成为微数,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小数,小数最初是有限小数,到18至19世纪才开始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把小数的范围扩大到实数。这样小数就和整数统一起来,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左到右,单位越来越小,相邻两个单位是10倍关系,任意一个小数都是以10为基底的展开式。

分数的定义和运算是这样一个逻辑顺序,首先定义分数,然后定义两个分数的等与不等,在此基础上,再去推导两个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本源是真分数,1个饼用自然数1表示,以1个饼为单位,半个饼比一个饼小,无法用一个自然数表示,那么用两个自然数加一条线表示,感悟分数单位,比较1/2和的大小。通过两个同样大小的圆被平均分成2份或3份,孩子11到12岁是逻辑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理解分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在同样单位下才能比较分数的大小。

百分数就是穿了马甲的分数,这次《新课程标准》划分到统计里面,分母化100,只表示关系,不带单位。

运算整数、小数分数的一致性,乘除法运算是一致的,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运算本质上是推理,理解算理的算法就是推理,计算具有一致性,计数单位的重新分解与组合。通过学习,感受到数学逻辑思维之美,体味到数学的渊源流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方案

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讲求实效,全面落实教师培训工作。

1、了解课程改革背景、理念与目标,重点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目标。

2、掌握推进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3、究并实践新课程,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水平。

新课程培训,包括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重点对有效性教学进行研究探讨。具体内容:

1、我对新教材的感悟;

2、新课程教学中,我尝试了哪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3、班主任工作反思和优秀经验交流;

4、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如何才能更好的开展;

6、进行教育叙事,讲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感受最深的事情;

7、围绕课题、课例进行研讨,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好的建议;

9、对在新课程环境下理想的教师队伍的思考;

10、对新课程环境下学校管理模式的思考等。

11、参加全区的资源在线培训;

全校所有在职在岗的教师。

1、全员校本培训,7月12日起,时间一周,由学校组织。

2、市级各类培训,按上级发的通知要求落实。

3、资源在线培训,7月14日,大同二小校本培训。

4、区级集中培训,8月底9月初,由区教科中心组织,具体安排看通知。

根据“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基本要求,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运用专家讲座、课例研讨、教学反思、小组讨论、教育叙事、合作学习和自主研修等方式进行。

1、制定暑期校本培训计划。

2、落实培训具体内容、方式、施训人员、培训资料及进度安排等。

3、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4、建立档案管理。

1、谭菜花校长为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

2、成立暑期培训工作小组,负责培训工作的管理与指导。

组长:校长。

副组长:教研室主任。

组员:书记副校长白教导处主任。

大队部主任工会主席总务主任。

内容形式时间具体执行人行政负责人。

感悟新教材沙龙探讨半天教研组长。

班主任工作反思和经验交流在线资源观看半天。

追寻名师足迹全体老师会上交流半天何莎主任。

新课程背景下我的教育叙事小组交流一天年级组长。

综合实践《身边的垃圾探讨》课堂教学观摩课例研讨半天龙泉。

制定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自主研修一天半每位老师。

学习一篇新课程文章,并用眉批和尾批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感悟自主研修一天半每位老师。

贯彻落实教育局“全区教学工作暨期末结束工作”会议精神传达、讨论一天每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