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委员会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专业19篇)

小编: 琴心月

月工作总结是对我个人能力和发展的一种检验和反馈,能够帮助我不断成长和进步。在写月工作总结时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了解如何组织语言和结构。

年农业委员会农业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措施扶持力度。为及时贯彻落实中央、省、州有关政策精神,中共xx州委、xx州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xx党发〔2020〕1号)、《xx州全面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工作方案》(xx委办字〔2020〕60号)等文件。州农业委员会结合脱贫攻坚春季、秋季攻势行动,成立了蔬菜种植工作专班、家禽养殖工作专班,制定了《xx州蔬菜产业扶贫裂变的方案》、《xx州绿壳蛋鸡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xx州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实施方案(2020—2020年)》;结合农业改革制定了《xx州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方案》、《xx州全面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工作方案》等,通过政策措施扶持,强化了对各县市指导,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

(二)创新发展思路,进一步打造“185”工程升级版,加快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围绕全州生态优势和现代山地农业园区的打造,加大力度多方面整合资金,形成发展合力,加快贵定老干妈油制辣椒产业园、“万马归槽”国家农业公园、“双10农业公园”、山地特色农业公园、休闲农业园区等建设,把农业园区建设成为引领xx州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的龙头。一是继续做好“农业园区”向“农业公园”转型升级工作。完成在惠罗高速、贵新高速、马瓮高速、平罗高速等几条交通要道沿线按照国家标准建设8个州级农业公园,并将条件成熟的申报为省级、国家级农业公园。二是开展农业园区“接二连三”(三产融合)升级转型工作。督促各县市各园区特别是省级重点园区和全州“双10农业园区”,以园区核心区为基础,以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度假养身为重点。2020年全州共建设州级以上农业园区94个,其中:省级以上园区57个,州级园区37个。农业园区完成投资261亿元,预计实现总产值442.75亿元,同比增长24%;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79.21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57个省级农业园区招商引资签约资金、到位资金、总产值、园区销售收入省排位第1,农业园区建设推进稳居省第一方阵。

(三)加大农业投入,强化龙头带动,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一是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固定资产投入54.49亿元,完成任务的108%;二是强化农业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大抓市场主体引进和培育,推行“以市场带龙头(合作社),龙头(合作社)带基地,基地连贫困户”的经营方式,走出去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2020年全州共储备农业招商引资项目72个,总投108亿元。全州完成农业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84个,其中:当年签约项目数145个;当年签约项目资金123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03%;到位资金111亿元,到位资金占当年签约项目资金的91%;三是积极引进培育农产品种、养、加、贸等各类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35个,共培育5524个专业合作社、1750个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全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37家,总产值达232亿元,同比增28.5%,形成了企业外连市场、合作社内联基地的经营格局,扩大了基地生产规模,为广大贫困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增收。四是大力开展农产品营销推介,推动xx品牌风行天下。加强与周边地区、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协作,办好茶人会、粤桂黔高铁沿线农产品展销会、农交会、农业园区招商会等重大活动,促进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四是设立农产品展销窗口,积极拓展“黔货出山”渠道。组织了150多家企业参加各种产销对接会,在广州、北京、湖南贵阳等地建立了xx州蔬菜销售专区。都匀毛尖品牌在北京、上海等全国大中城市累计开设专卖店263个、销售点3939个。确保我州蔬菜、水果、家禽等农产品销售顺畅,避免出现滞销现象,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四)融合农业一二三产,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和养生康体产业,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将农业产业发展与文化旅游、城镇景观建设有机融合,一是狠抓示范点建设,打造茶旅一体化建设示范点,长寿寨新农村休闲观光旅游示范点,茶叶科研与实训基地、沿山马坝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格桑寨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示范点等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点。二是狠抓品牌创建。树立品牌就是效益的理念和意识,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全州获各级部门认定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共有34个,其中: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国家级示范点1个,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中国美丽田园6个,省级示范点11个,州级示范点12个。全州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567个,接待人次近900万人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6.5亿元,同比增25.5%。

(五)坚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州。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建立健全监管、监测、执法“三大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追溯、消费者查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体系。加大农产品质量监测与监管力度,农产品“三品一标”申报认证达53.8%,切实维护好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绿色、生态、健康”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开展品牌建设。全州累计完成种植业无公害产地认定596家、面积387.3万亩,认定覆盖率达53.8%;畜禽类无公害产地认定327家、规模1146.99万(只、头、羽),占全州规模养殖场77.12%;绿色食品新增申报14家,有机食品产地认定65个,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登记12个,其中获农业部登记保护7个。全州获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贵州省名牌产品32个、贵州省著名商标45个,创建5个贵州省知名品牌,绿色农产品品牌产业产值11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330亿元的34%。二是大力实施标准化建设。制定《xx州乡(镇、办事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体系建设标准》(试行);抓追溯系统建设,建立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追溯系统”36家;2020年新增追溯系统16家。三是农产品质量监测。完成各级畜牧、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20201个,合格率99.95%以上。“三品一标”、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区)核心示范区、“三园两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的农产品抽检合格率100%。四是加强投入品监管。组织开展市场巡查、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和“3.15消费者活动日”等活动;完成定点屠宰环节“瘦肉精”抽检1.7996万份。检疫率100%;完成“瘦肉精”专项治理快速监测16785条(份),其中养殖环节4800条(份),屠宰环节11535条(份),专项整治抽检450条(份)。五是狠抓安全县创建。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县组织申报国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家质量安全县。目前,罗甸县已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授牌,长顺、龙里两县分别获国家、省级第二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项目,全州其余县(市)正在抓紧制定创建方案。

(六)加强保障体系建设,抓好动植物疫病防控。一是为保障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全州12个县(市)共落实动物防疫经费789.77万元,州级落实动物防疫经费121.5万元,其中兽用疫苗配套经费52.5万元,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县、乡、村覆盖率达100%,全州畜禽应免疫密度达100%,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全年共检测样品68485份,其中血清学35058份,病原学33427份,完成了上级安排监测任务的327%;大、中家畜及家禽的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5%、13%以内;2020年全州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严格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处理3起零星疫情,没有造成疫情扩散和蔓延,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开展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2020年项目资金720万元,在全州十二县实施开展重大农作物(小麦、水稻、茶叶、马铃薯、果树、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技术应用及稻水象甲防治专项等;全州共开展疫情监测普查167.05万亩,开展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面积62万亩,全州各级植保站共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42个,核心技术示范面积5万余亩,建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6个(都匀、荔波、福泉、贵定、罗甸、龙里);完成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31.28%;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38.21%;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

(七)全面深化改革,激发“三农”发展动力。一是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2020年全省农村“三变”改革现场观摩推进会召开后,我州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制定了《xx州全面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工作方案》,全面推进“三变”改革工作。目前,全州共有133个村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共盘活农村集体耕地入股1.8万亩,林地、荒山等资源入股4.9万亩;清理出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折合人民币1.56亿元,已入股经营性资产折合人民币5926万元;整合各级财政资金已用于本村“三变”改革资金合计3.2亿元,形成股金2.2亿元,其中量化到村集体7228万元,量化到农户1.68亿元;发展承接经营主体265个;参与“三变”改革农民12.3万人,实现农民变股东11.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3.8万人;参与“三变”改革农民获得收益总计6543万元,试点村集体获得收益共计328.5万元。二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州共有105个乡(镇)、1409个村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分别占全州105个乡镇的100%和全州1409个村的100%;完成实测面积684.8万亩,占国土二调面积的94.45%。各县(市、区)到位中央财政补助资金6906.4万元;到位省级补助资金3497.93万元;13个县(市、区)配套资金已全部到位,到位资金12439.67万元;各县(市)已拨付资金9991.157万元给技术服务等单位;全州受理土地纠纷2243件,已结案2204件。三是抓好土地流转工作。全州预计完成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200万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

(八)全面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不松劲。一是加强责任,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按要求组织开展农机、渔业等安全生产大检查,监管企业自查自纠覆盖率达到100%。开展“两节”、“两会”、“汛期”、“十九大”等重大活动和节假日期间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今年以来检查企(事)业单位137家(次),重点企业安全检查覆盖率达到100%,累计排查安全隐患32条,整改率100%。二是加强宣传,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参加由州安委办牵头组织的“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活动当天共展出展板8块,发放农业机械、渔业、饲料工业等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安全技术、安全防护等宣传资料1000余份,接待群众200余人次。

(九)坚持生态优先,深入推进全州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坚持政府主导、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社会参与、稳步推进,xx州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先后印发《xx州人民政府关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xx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xx州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污水处理)项目后续管理办法》等文件,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一是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立足州内已建的大型沼气池,通过水肥一体化+远程自动控制技术,加强“三沼”综合利用及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促进农产品种植与畜牧养殖的紧密结合,对全州农村户用沼气池进行功能提升改造,将以生产沼气为主提升为生活污水净化为主,实现农村户用沼气池功能提升转型。同时,在州内开展秸秆和有机废弃物(食用菌棒)制肥,不断探索农业资源循环再利用。二是积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全州重点开展了沅江、清水江、都柳江等重要水系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加大对畜禽排污整治,认真开展土壤重金属、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普查和详查,推进土壤污染防控,实施土地休耕计划,扎实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为全州农村环境建设、农业科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完成推广节能耕整地、种植、田间管理等机械1584(台、套);淘汰老旧农业机械539(台、套);建成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污水处理项目点10个。

农业委员会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一是民生工程提前完成任务,2020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65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350人、专业技能型50人、专业服务型250人。

二是不断完善农技推广网络,安排291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与全县291个村(居)建立对接联系,每名农技人员包1个村、联系5个科技示范户、2个贫困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技术培训3次以上,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5次以上,指导服务每个科技示范户10次以上,辐射带动100个辐射户。

三是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遴选惠颍农牧专业合作社为xx县生态养殖暨种养一体试验示范基地、八里河刘则录家庭农场xx县水产养殖试验示范基地、庆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为xx县生猪养殖试验示范基地、十八里铺栖溪花卉苗木公司为xx县花卉苗木种植试验示范基地等四大示范基地,重点就花卉栽培、水产高效养殖和繁殖等方面开展试验示范。

农业委员会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1、承办的重大活动。共承办四次全国、全省现场会:一是全国产业扶贫(xx长治)现场推进会,推广了平顺县中药材产业扶贫开发典型范例和我市“龙头带村、能人带户、两头激励、共同致富”的产业扶贫新模式。二是全省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现场推进会,楼阳生省长对我市以“五道五治”为统领、推进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市美丽乡村不次于浙江的标准。三是全省产业扶贫到村到户现场推进会,对我市立足资源禀赋,坚持规划引领,创新发展模式,精准推动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四是全省功能食品、药食同源产品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在现场签约仪式上,我市共签约5个项目,签约资金7.55亿元。

2、举办的重要活动。全年共组织举办五次重要活动:一是在屯留县组织召开全市农业标准化暨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现场推进会;二是在长治县组织举办第二届年货采购节暨2020年长治市名优特农产品展销会;三是在沁县组织举办太行山名优特新农产品展销会;四是联合市旅发委、新闻中心举办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精品景点新闻发布会;五是联合工商、质监、长治日报社、长治广播电视台,组织举办了2020长治市十大农业品牌评选系列活动。

农业委员会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2020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围绕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进改革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呈现出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农委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编制的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区工作方案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通过,承办了全市春季农业生产暨农民增收工作现场会、全省行蓄洪区脱贫攻坚工作现场推进会。荣获全市现代农业考评先进单位(并列一等奖)。美丽乡村建设考核2020年度全省第五、全市第一;2020年度美丽乡村第一次全市考核综合成绩全市第一。全年粮食生产预计达120万吨,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80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15%。

农业委员会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一是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家乐,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发展智慧农业,融入省市大数据、云计算平台,改进监测统计、分析预警、信息发布等手段,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

二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商,新产业新业态正在成为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方面。我们利用得天独厚条件,积极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以农业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特色农产品为基础,突出农旅结合、打造精品、培育品牌,培育环淮颍河、八里河、迪沟国家湿地公园、颍城四条乡村休闲旅游带,塑造“皖北四季田园风光”旅游特色品牌。在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引导本土农产品电商企业做大做强,要依托村陶网、邮乐农品网等电商平台,积极推进益农信息社进村工程,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开展农业企业与电商平台对接工作。

四是积极创建国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2020年我县被列为全省第一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县,为国家级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

年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统筹推进西部山区、东部平川、城区街道三大区域农业发展,重点提升优质主粮、生态杂粮、设施蔬菜、本土传统特色产业发展水平,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二是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以西部山区为重点,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旱作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创新、农机配套融合和绿色循环发展六大工程,推广普及小麦探墒沟播、秸秆还田、机械深松等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提高全市土地生产能力。加快旱作农业体系建设,高标准实施有机旱作农业示范片工程。

三是大力发展城郊农业。加快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鼓励省、市示范点新(扩)建基础设施,改善和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力争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示范点、1个省级示范点、3个市级示范点,3个县级示范点;拓展旅游宣传载体,做大农民丰收节、果蔬采摘、文化艺术等系列农事“节庆”活动;深入挖掘农业、农村旅游亮点,积极推动汾洲核桃树龄王申报国家农业文化遗产。

四是大力发展质量农业。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制订农业、畜牧业技术规程,农业标准化生产率提升5个百分点。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加大对农(兽)药检测力度。完成农产品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力争通过实验室机构考核认证和计量认证,为农业综合执法提供法律保障。

五是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助力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力争认定1个省级龙头企业,3个地市级龙头企业,3个县级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年销售收入达18亿。

六是大力培养“三农”队伍。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强市乡农技推广机构及队伍建设、完善农技推广运行机制,提高队伍整体专业素养。进一步壮大农村人才队伍,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力争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0人。认真组织学习新时期“三农”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增强科学判断形势、把握发展规律、解决突出问题、应对突发事件、推动执行落实的“五种能力”。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规范行政行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不断增强农业干部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委员会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一是开展加绿行动。围绕林业生态建设,结合产业扶贫,制定了《xx县林业生态扶贫工程实施细则》通过成立316家林业专业合作社,完成新增造林面积41123.5亩。

二是开展加彩行动。围绕四森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对全县22个森林村庄进行高标准绿化,新增造林面积3000余亩,提高我县城镇和乡村绿化标准。

三是开展加高、加密行动。围绕乡村道路提升工程,实施中小河流绿化提升任务110公里、县道绿化提升任务134公里,乡村道路提升100公里,渠道提升80公里。

四是开展加花行动。围绕进城道路和新修道路,对主要进城道路,及新修道路,在加高、加密、加彩的基础上进行加花,不断提高我县绿化品质。

五是改革林业管理体制,建立林长制工作体系与机制。全县30个乡镇要设立乡镇级林长550人,村级林长1027人,护林员3453人,其中生态护林员3213人。

农业委员会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一是巩固土地确权颁证成果,对30个乡镇、304个村、32.14万户农民的承包地进行摸底调查,发放经营权证书32.14万户,建立全县承包地数据库,实现了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成立了“xx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对土地流转交易的各种信息进行公开交易。积极推进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农产品加工、烘干仓储物流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截止目前,全县流转土地面积达120万亩,占农村家庭承包土地总面积的69.1%。

二是加快农业、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成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三变”改革工作。举办了全县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培训会议。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颍办发[2020]11号)、《关于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颍办发[2020]12号)、《xx县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颍农组[2020]5号、《xx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指导意见》(颍农组[2020]7号)文件。委托第三方开展清产核资并进行了业务培训和清产核资工作。目前全县30个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进入扫尾阶段,“三变”改革工作正在陈桥三王村进行试点。

农业委员会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一是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库长制。全县经省政府规划核准的31个库点库长制公示牌全部挂牌,并按库长制管理办法定期开展督查。

二是实行驻库监管制度。驻库监管员每周至少督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督导整改。

三是开展政策性粮食出库大检查。对13家企业2020年度粮食出库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全部做到账实相符,手续完备。

四是开展消防安全生产培训和演练。6月份,县粮食局联合县公安消防大队,组织开展全县粮食行业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现场演练。

五是对企业管理存在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对个别外租库点考勤和粮温上传缺报情况进行通报,责令单位负责人和具办工作人员写出深刻检查。对违反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有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分别作出经济处罚和问责处理。

农业委员会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1、稳根基,巩固粮食生产。重点抓好:一是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二是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品牌粮食;三是搞活粮食流通,坚持政策性粮食收储和市场化粮食经营“两线运行”,坚守“种粮卖得出”“种粮有效益”底线。

2、优结构,推进产业提升。重点抓好: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适水农业、高效农业、品牌农业,如水生蔬菜、稻田综合种养、芦笋、蚕桑、设施蔬菜、葡萄、黄金梨等;推进养殖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草食畜禽,如大别山黄牛、淮山羊、皖西白鹅、淮河麻鸭等;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着力推进“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粮食流通对生产和消费的引领作用,努力让广大消费者由“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和“吃得健康”。

3、壮园区,增强引领作用。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按照xx县现代农业“两带一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布局,深入挖掘“水上、水中、水下”的“三水”特色资源,突出扶持水上特色水禽养殖、水中名特优水产养殖、水下特色水生果蔬等产业发展;突出发展有机果蔬、休闲采摘、苗木花卉、农牧循环、清洁农业、品牌农业,扎实推进阜颍河生态农业示范带建设。依托我县八里河公园、迪沟湿地两大风景区和小张庄、三王等美丽乡村,着力培育王岗、半岗田园综合体等一批在全省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4、兴科技,加快转型步伐。继续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完善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完善农技推广体系。鼓励采用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加强粮油储藏技术、粮油精深加工、副产物高效利用、粮食质量安全、节粮减损、现代粮食物流、粮食机械装备制造、粮食智能化和信息化等领域的科技开发与推广应用。

5、强品牌,提升竞争优势。推进粮食、水产品等五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力争新增5家;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和创建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农业企业品牌,推进优质农产品品牌升级,拓展我县农产品的国内市场。

6、促融合,放大增收效益。推进农业与观光体验、休闲旅游、文化康养等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培育环淮颍河、八里河、迪沟国家湿地公园、颍城四条乡村休闲旅游带,创建风貌特色化、功能现代化、服务标准化的四星级以上特色农家乐50个以上。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行动,引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对接区域性、全国性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继续推进益民信息社进村工程,力争2020年完成全覆盖。重点扶持鑫泉米业、管氏面业、皖润米业等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粮油食品产业集群,使现有粮食加工企业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特色加工和主食产业集聚加工转变,从单一的粮食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促进粮食就地加工转化,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粮食附加值。

7、添绿色,夯实生态支撑。围绕林业生态扶贫工程,开展加绿行动,力争生态苗木育种种植面积新增5万亩。,加强古树名木、林木良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消防等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继续实施绿化提升行动,抓好农业生态保护。大力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继续推进“三线三边”等重点区域绿化,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完善公益林生态保护机制;推进森林扩面提质,大力推进彩色健康林业发展。

8、严监管,筑牢安全防线。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出台的“一规定两守则”,层层压实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

9、抓改革,厚植发展动能。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一县一企、一企多点”改革,壮大企业规模,降低管理成本,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10、补短板,提高特色产业扶贫效果。瞄准产业脱贫“靶心”,提高政策实施精准度、加大产业宣传力度,补齐产业扶贫短板、拉紧脱贫责任链条,凝聚产业扶贫攻坚合力、强化工作督查督办,确保各项任务有效落地,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当前,我县正处于脱贫摘帽最后冲刺阶段,县农委将按照既定工作目标,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扎实做好产业扶贫、农村环境整治、美好乡村建设、大棚房专项清理、四森创建及林长制检查、秋收秋耕秋种秋购和秸杆禁烧等工作,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对标对表,抓细抓实,补齐短板,注重长效,为坚决打赢全县脱贫摘帽攻坚战,开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农业委员会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针对今年我县夏粮收购工作中出现的小麦质量严重超标、托市难以收购的新情况、新问题,县粮食部门多措并举开辟小麦市场化销售渠道。至9月底,县级储备粮轮换任务通过异地采购方式全面完成,各类经营主体通过边购边销、代购代销、就地加工转化等方式共收购市场小麦12万多吨,全县小麦收购市场平稳有序。

一是深挖潜力,引导县内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小麦收购。重点引导县内面粉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拓展销售网络,提高小麦就地加工转化能力。

二是部门联动,加大对小麦市场化收购扶持力度。协调县农发行对3家龙头产业化企业进行小麦市场化收购贷款申请。

三是内引外联,提高粮食外销能力。引导县内外粮食贸易商充分利用沙颍河码头水运优势,组织粮食经纪人走村串户开展小麦收购,集中装船外运。

四是主动作为,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在各乡镇粮站设立政策咨询台,通过政策咨询、现场检验和实物样品比对,切实为售粮群众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及时提供粮食需求信息服务。

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一年来,全市农业系统围绕“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农业农村工作主题,全力以赴应对自然灾害,积极开展灾后恢复生产,及早分解下达目标任务,积极筹备生产资金物资,切实加强作物田间管理,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及时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大力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全市各项农业工作向前推进,全面完成了各项计划任务。

——受严重干旱影响,全市粮食总产量66.85万吨,比上年减少14.05%。其中夏粮总产18.35万吨,比上年增长75.37%;秋粮总产48.51万吨,比上年减少27.94%。

——预计肉类总产量15.56万吨,同比增长16%;禽蛋产量1万吨,同比增长22%。全市水产品总产量预计完成1479吨,比上年增长20.2%;水产养殖面积195公顷,与20xx年持平。

——预计蔬菜产量76.37万吨,比上年增长26.7%;预计果品产量4.71万吨,比上年增长12.2%;预计茶叶产量380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预计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比上年增长15%;

——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农业产值28.64亿元,林业产值1.42亿元,牧业产值31.5亿元,渔业产值0.14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4亿元;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7.18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农业增加值19.63亿元,林业增加值1.17亿元,牧业增加值15.03亿元,渔业增加值0.0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27亿元。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53万千瓦,比20xx年增长37.3%。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5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

安排工作计划。制定印发了《xxx市农业委员会20xx年工作要点》、《xxx市20xx年秋冬种工作安排意见》和《关于扎实抓好20xx年粮油生产的意见》等,做好秋冬种和春耕生产计划安排、农资储备、市场监管、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等各项筹备和安排工作,保证了农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年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我市多次聘请省农大、农科院多名专家编制、修订玉米、黄瓜、肉鸡等主要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20余项。成功创建部级蔬菜标准园2个,省级蔬菜标准园1个,省级玉米标准化基地1个,市级蔬菜标准园5个,市级绿色杂粮生产基地3个,市级玉米、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5个;胜溪新村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优秀示范区。积极开展质量安全认证工作。投资43万元在吕梁市率先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和农业投入品监管平台,发放可追溯二维码5万余枚,实现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全链条可追溯。目前,全市共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2个,产品56个,面积达1964.87公顷;绿色食品产地2个,食品4个,面积363.3公顷;有机转换产地8个,面积826.91公顷。

二是构筑市乡村企“3+3+3”监管网络。第一个“3”是在市乡村三级构筑起安全监管平台,第二个“3”是在市乡企构筑起三道监测防线,第三个“3”是在监管部门建立“源头检查、环节控制、上市检测”的监管网络。建立健全监管名录,将全市新型经营主体纳入名录管理,将51个监管对象包干到人、监管责任落实到岗。聚焦农药残留超标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26人次,巡查405次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农资经营户;查处案件32起,罚款金额32127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完成蔬菜、水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2463个,合格率达99%;完成瘦肉精监测2000余份,生鲜乳专项监测1000份,兽药残留检测样品200份,定量检测43个项目,结果全合格。

三是坚持宣教并举,推进群防群治。牢固树立“宣传也是监管”的工作理念,把科普宣传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截止目前,共开展农药使用等安全宣传2期,发放《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工作手册》《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汇编》等宣传资料和手册3000余份。

年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为改善农业发展基础条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我市以孝政办发[2020]33号文件出台《关于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耕地质量提升、农水节约增效、旱作良种示范推广、农艺农机集成推进、绿色循环发展五个方面开展加强耕地建设、引进优良抗旱节水新品种、发展循环农业等17项工程措施。目前,已推广穴播免间谷子2万亩、1万亩绿色杂粮、7万亩无公害杂粮;2万亩宽窄行探墒沟播小麦即将收获,实现良种全覆盖。同时,在xx市申江沟科技农业专业合作社创建1500亩杂粮有机旱作封闭示范片,通过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种、养、加相结合的生产经营模式,应用优良抗旱节水新品种、宽窄行探墒沟播、增施腐熟圈肥、机播机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对产品进行绿色认证、品牌认定,将生产的莜麦、荞麦、豆类等作物加工成杂粮面、杂粮米以及苦荞醋(酱油)、燕麦醋(酱油)、胡麻油等产品,以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最大程度保障农户的经营收入,打造绿色有机杂粮标准化示范基地。目前,莜麦、荞麦等各类作物已按规划面积应用相应技术全部完成播种。

年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1.“三品一标”获证产品认证数量13个。截止目前,全市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6个、产品19个,正在等待省厅评审;申报绿色食品产地8个、产品11个,已通过专家评审;获得有机农产品产地2个、产品5个,面积5282.7亩;有机转换产地6个、产品9个,面积7120.95亩,其中中绿华夏认证的有机转换产地1个、产品2个,面积5000亩。

2.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增幅8%。今年1—11月份,我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15.22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11亿,增幅16.1%;与目标任务相比增幅160%。全年预计销售收入达16.5亿元左右。

3.完成马铃薯夏薯2万亩等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年度计划任务。今年,全市铺开了1万亩绿色杂粮、7万亩无公害杂粮、2万亩马铃薯建设任务。实际完成种植绿色杂粮1万亩、无公害杂粮6.17万亩、夏薯1.16万亩。

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以争创全国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全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为目标,重点做好“1236”文章,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现将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是抓好园区建设。园区建设是我县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按张书记指示精神,要把航天科技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我县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样板和典型,建设成我县加快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建设成我县加快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机制创新和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试验田,建设成我县“三生三园”的重要园区。园区立足于农业招商招大商,共引进经营主体6家,目前重点引进是青岛昌盛日电光伏农业公司,该公司与6月15日与我县签订合作协议,流转土地4000亩建设光伏大棚,农委将积极做好该项目落地的各项服务工作。安农大皖北综合实验站、隆平高科综合服务中心以及中国科技大学苏州功能农业研究院硒谷公司院士工作分站即将在园区开工建设,目前已启动拆迁工作。该园区带动贫困户120户,主要是通过务工带动贫困人口320人。

二是抓好“两带建设”各个项目对接、服务和指导。重点抓好屏山现代农业产业园、长沟徽商光合庄园、墩集草莓示范园、泗城现代农业博览园以及瓦坊张楼、山头惠庙、刘圩张谷等园区建设,设施大棚蔬菜由20xx年初的1.2万亩发展到近3万亩,增长60%,带动园区务工3000多人。同时做好山头、大庄、草庙、泗城、大杨设施农业园区帮扶、指导、规划等前期工作,利用省专项扶贫资金500万元建设设施蔬菜大棚,目前5个乡镇全部完成选址规划,大庄镇、山头镇已进入招标程序。

三是支持和服务好经营主体。今年上半年,为22家经营主体进行了设施农业登记颁证,办理抵押贷款1200多万元。由农委牵头开展了“劝耕贷”试点,目前向阳牧业、新联禽业等已通过“劝耕贷”办理贷款1000多万元。经营主体获得融资后通过在贫困村建立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吸纳贫困户入社、流转土地和务工就业,带动脱贫解困。

四是抓好“双包”工作。上半年共争取各类资金500多万投向结对帮扶村。在黄圩镇东北村、曹场村、王宅村、大路口皇姑村建设玉米、大豆和花生高产创建片,重点推广良种良法、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近期拟安排为每个贫困户送2—3袋复合肥,约520户,帮扶复合肥50吨。争取市农委项目资金120万元,在大路口网周村、屏山镇彭鲍村、长沟镇汴河村和邵庄村建设设施蔬菜大棚等。

(2)、园区缺乏整体规划,标准偏低;。

(3)、我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20xx年我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xx年增长10.2%,低于全市10.5%的水平。

今年时间过半,产业扶贫工作距县委、县政府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倍感压力,下半年农委将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和各乡镇及县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按扶贫攻坚工程的时间节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推进力度,全力以赴投入20xx扶贫攻坚加速年建设中。

1、引导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推动经营主体开展土地托管和订单农业。如安徽金色家园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限公司,已托管3000亩;龙宇农业联合社,已托管700亩。我们将对土地托管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实现经营主体和被托管土地的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2、瞄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这块短板,积极组织我们130多名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田,降低播量精准施肥,降低成本,适时防治病虫害,增加单位面积效益。积极引导农民有目标外出务工和就地就业,增加收入。加强与农调队及各乡镇协调联动,力争20xx年改变我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落后的局面。

3、积极推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但不是农业强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关键是起到引领作用的农业园区少,规模小,科技水平和效益偏低。针对这一情况,一是我们和各乡镇及县直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将已规划的园区做大做强;二是充分利用省委主要领导牵头包扶我县契机,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帮助泗城镇、航天科技园、屏山产业园等园区发展壮大;三是协调财政局等相关部门,把航天育种基地打造成集物联网、精准农业、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全市一流现代农业产业园,真正起到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为全县20xx年产业脱贫奠定一个坚实基础。

4、稳定粮食生产。20xx年我们将以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为抓手,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创新农技推广方式,着力打造“一牌”、“三平台”。我们130名农技人员每人包一个村、培育10个科技示范户,建一块示范田,竖示范牌。通过农业技术推广网、短信服务平台和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平台,向广大农民、镇村干部适时发布优良品种、病虫草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自然灾害应对措施等,让农民通过手机适时获得最新农业信息,为粮食丰收奠定基础。

年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1.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差,产量、质量、效益仍然不高,土地撂荒、损毁的问题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今年发生冻灾,核桃、水果基本绝产,农林牧产值难完成。

2.精品农业、高效农业发展规模小、档次低,未形成产业优势,农业供给侧改革任重道远。

3.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产业链条不长、品牌不响、市场竞争力不强,自身生产经营困难问题不少,在帮扶贫困村、带动贫困户方面心有余力不足,效果不明显。

4.乡镇农技站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一套人马,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工资发放均由乡镇管理,部分工作人员身兼数职,无法做到专职负责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而一些生产经营企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检测手段、人员配备、经费投入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需要。

年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一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今年,我委组织已认定的153名新型职业农民开展能力提升培训,通过聘请市委党校领导和高级讲师讲解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聘请吕梁市专家解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设施蔬菜示范基地、养殖龙头企业、核桃连片种植基地进行实践学习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我市新型职业农民的从业水平。全市第二批认定新型职业农民44名;228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将于12月份展开。

二是开展冬春农民素质大培训。今年,我市379个行政村全部挂牌“乡村农民夜校”,同时组建11个培训分队组织农民开展十九大精神、农村电子商务、农作物种植技术、惠农政策等方面的培训,截止目前,共培训农民42500人次。

三是持续抓好吕梁山护工培训。今年,我们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民参加护工培训,共上报非贫困人口七批共698人,实际培训人数共611人,就业率达80%。

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市农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吕梁市和xx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有力保障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1、“发展“三品”产地面积7万亩、发展“三品”养殖规模1万头、新认证“三品”产品5个”指标完成情况:

今年,全市发展无公害杂粮5万亩、绿色杂粮2万亩,7万亩杂粮已全部收获,无公害产地申报9688亩、绿色产地申报3000亩;共发展无公害肉鸡60万只、生猪1500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7个,完成率540%。

2、“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增长5。4%”指标完成情况:

我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共有20户,包括8户省级、12户地级,其中有5户停产。正常生产的15户企业前三季度销售收入达10。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9%。

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9月底,我市农林牧渔总产值达101027。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6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5666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16%。

今年,我市农作物播种面积33。4万亩,其中:小麦2。13万亩、玉米16。52万亩、杂粮9。04万亩、薯类2。48万亩。因遭受旱灾,粮食总产量0。68亿公斤,占正常年景产量的62。9%。

截止9月底,全市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总产量为12706万公斤,实现产值40803。4万元。其中,设施蔬菜共1。6万余亩(西红柿13430余亩,总产量为10744万公斤;黄瓜1260余亩,总产量为882万公斤;其余豆角、西葫芦、茄子、辣椒和菠菜、卷心菜等中小品种,总产量为720万公斤);露地蔬菜共1800亩,总产量为360万公斤。

截止目前,全市生产食用菌349万公斤,实现产值2786。6万元。我市食用菌种类主要包括平菇、香菇、双孢菇,其中:平菇、香菇累计入料生产220万棒(袋),共生产鲜菇286万公斤;双孢菇投入生产4。2万平米,共生产鲜菇63万公斤。

今年以来,我市新申报递补省级龙头企业5家、吕梁市级龙头企业5家,全市现有一定带动能力的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2家,其中:省级8家、吕梁市级12家。

今年,我们重点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组织各乡镇扎实开展冬春农民素质培训,共培训农民4。25万人次;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30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53人;组织447名非贫困人口参加“吕梁山护工”培训,帮助232名护工就业;与联通公司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114人,指导农民完成手机app下载1770余人;组织143名退耕还林户开展退耕还林能力提升培训。

今年,我市在通过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验收工作的基础上,铺开了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工作。重点推进“三品”认证工作,目前,全市共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个、产品35个,其中新认证产地12个、产品18个,换证产地5个、产品8个,有效期内产地3个、产品9个;无公害农产品面积达15800余亩,绿色农产品面积达5000亩。同时,加大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力度,共检测样品3002个,检测合格率达99。8%。进一步推进了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共组织开展执法检查86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38家次,豆芽菜加工坊12个次,农业生产基地36个次,出动执法人员258人次,下发整改书21份,查处违法案件3起,共收缴罚款4500元。

1、项目带动生产,推动结构调整。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在稳定玉米、小麦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在非优势产区适当调减籽粒玉米种植,玉米种植面积比去年减少4万亩左右,加强了优质杂粮、薯类、经济作物的推广力度,实施了2万亩绿色杂粮和5万亩无公害杂粮种植项目,通过物化补贴的方法,为项目区示范户补助生产作业地膜、肥料或种子,建成了10个以上千亩谷子、高粱或大豆集中连片种植基地。选择基础条件好的合作社,铺开了20xx亩富硒谷子试验示范,促进了我市功能农业的发展。同时,把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作为我市粮食增产增收的关键,实施了渗水地膜谷子穴播技术推广项目和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项目,促进了我市农业经济的高效持续发展。

2、落实惠农政策,拓展保险品种。为确保玉米、马铃薯保险政策落到实处,我们组织各乡镇(街道)、xx人寿、人保、中煤、太平洋4家保险公司以及部分种植大户进行了农业保险工作安排。各保险公司共承保玉米9。925万亩、薯类0。166万亩、小杂粮0。38万亩。同时,针对小杂粮、设施蔬菜未列入国家财政补贴范围的情况,经过去年以来的多次协商、争取,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吕梁市梧桐工业园支公司与我委共同确定了小杂粮、设施蔬菜商业保险方案。

3、强化基础设施,提高生产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大孝堡芦南村实施1100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展以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农田林网等工程措施和增施精制有机肥、加厚耕作层等农艺措施为主的建设工程,目前项目所需的精制有机肥、硫酸亚铁已购置完成;已投资100余万元开展项目水源、渠道建设工程,预计年底可全部完工。

今年以来,我市继续鼓励经营主体扩大设施农业发展规模,新建成塑料大棚160余栋、日光温室28栋,总面积300余亩;建成食用菌棚30余个。支持我市2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三新”试验示范,引进亨得利192、迪达、美红2号等蔬菜新品种30余个,选取200栋日光温室开展po膜、pea膜新型覆盖材料示范,以及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等新技术示范。在抓好生产的同时,积极争取项目,扶持重点大户新建、扩建食用菌基地,其中艺升合作社新建6000平米种植双孢菇,东杰岩公司新建20亩大棚种植平菇和花菇,涌玉合作社上马了烘干、加工等设备加工食用菌。

1、实行县级龙头企业动态监测管理办法。为切实发挥好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我们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动态监测力度,对不符合龙头企业标准的金绿禾、城兴等5家公司实行退出机制。

2、支持龙头企业拓宽销售渠道。组织羊羔酒业、九州香、华一宝等8家龙头企业参加了山西紫晨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召开的全国经销商大会,大会收获订单达23亿元以上。在第五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上,我市招商引资和贸易签约总额达20。128亿元,位居吕梁第一。同时,鼓励企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展“互联网+销售”模式,组织13家企业进行了为期20天的电商培训,进一步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3、帮助企业打造农产品品牌。为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荐符合条件的一果公司和九州香公司参与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创建品牌正在申报当中;着力打造“吕梁山特色大礼包”品牌产品,对接智宝康、九州香、天颐健康三家企业,组织由九州香豆腐干、黄豆浆粉、智宝康枣圈组成的大礼包85份,借助“吕梁山护工”就业渠道推向全国市,进一步提升我市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

按照“夯实基础、突出特色、提升水平、规范发展”的思路,坚持科学规划引领,聘请省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xx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xx—20xx年),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意见》,形成了支持和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体系。通过两年的发展,我市于20xx年底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森明采摘园、金世嘉生态园、丽锦山庄等7个庄园被确定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研究制定了农家乐、休闲农庄、民俗村等管理制度和行业标准,评定了龙湾生态园、华一宝传统豆腐制作体验等7个县级示范点,带动引领我市休闲农业发展。先后举办了芦南甜瓜节、森明草莓采摘节、金世嘉文化艺术节、鲜花节等系列农事“节庆”活动。目前,我市春德朝阳沟农场的梧桐草堂及丽锦山庄的温泉、青少年拓展训练基地也已投入运营,我市休闲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按照“因需施教”的原则,运用“菜单式”、“分段式”、“帮带式”培训方式,开展种养殖实用技术、核桃管护等培训活动,着力提高农民劳动就业技能,共培训农民4。25万人次,其中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xx余人;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遴选100名技术指导员,针对性开展玉米、大豆等技术培训与指导,带动农民提高亩产、增加总产;和联通公司联合出台《xx市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暨建设美丽乡村活动实施方案》,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114人。同时,为加快推进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步伐,针对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积极性不高、对认定工作认识不够等问题,组织人员深入乡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宣传,共出动12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9000余份。

今年,在通过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验收工作的基础上,铺开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一是建设标准化基地。完善制定食用菌、杂粮等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采取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的方法,在粮、菜、菌、果、核桃、畜牧等不同生产领域,建设9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引导周边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扩大标准化生产覆盖率。二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根据农业生产的不同情况,系统性开展农业标准化操作知识和技能培训,共组织农技人员和农业生产者参加标准化生产知识培训10期,聘请专家进行技术培训20xx余人次,免费发放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宣传材料2万余份。三是健全监管体系。坚持每周二、五抽检,共抽检农产品样品1206个,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99。5%。建立了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质量追溯“三合一”监管平台,将首批5个农资经营户和8个生产基地纳入实时监管,以投入品监管和农产品追溯为抓手,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不断提升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强化农资市场整治。组织各农资经营单位按种子、化肥、农药分类进行备案登记;全面推进农资诚信经营建设,开展农资经营户和农药安全使用培训3期,培训人员90余人次;与农资经营户签订《农资诚信经营责任书》和《诚信经营承诺书》,进一步提高了农资经营单位遵纪守法自觉性;重点围绕种子、农药、肥料等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