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科普大篷车日记(汇总15篇)

小编: QJ墨客

日记是一个倾诉的窗口,可以让我们将内心的感受和想法都写下来,给自己一个宣泄的机会。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日记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创意。

我与科普大篷车

为了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学生勤动手、善动脑、爱科学、乐创造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根据市局安排,我校开展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

10月15日上午8点,“科普大篷车”满载着各种神奇的科普仪器缓缓驶进了我们的校园。启动仪式上,相关领导们对科普大篷车的相关情况向学生们做了精彩详细的介绍,让同学们对科普大篷车有了更全面、更具体的了解。学生代表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要多学习,多提问,多积累,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争做科技好少年。”

本次“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在学校的进行半天的展示,全校师生参观了本次展览。现场展出了“翻转的镜像”、“拓扑”、“锥体上滚”等二十台科普仪器以及作品的展板,涉及到物理学、光学、数学、电磁技术等多门学科知识。

活动结束后各班以班会等形式进行了总结及交流,学生们纷纷表示:“科技实在太神奇了、真是大开眼界阿希望科普大篷车能常来我们学校”还有的同学在观后感中写道:“本次参观科普大篷车,使我受益匪浅,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以后长大我也要发明创造一些高科技的东西,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次“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同时培养了孩子们勤动手、善动脑、乐创造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校定会借着“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的契机,将科技普及的种子深深埋进孩子们的心里,我们坚信终有一日科技之花将芬芳满园。

我与科普大篷车日记作文

昨天听儿子回家兴高采烈地讲起了科技展览:火箭上天、旋转风火轮、向上动的椎体、好玩的镜面写字、吊车吊重物等等,噢,还有他自己做的手电筒,从我接回家他的路上说到了家里,看着儿子兴奋的笑脸我心存感动,学校教育活动丰富有多么重要,学校为孩子打开了一扇科技的大门。站在家长的角度我心存感谢,谢谢校长、老师们为了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作出的一切。看看校园里忙碌的老师们我为孩子感到幸福。

听了儿子的介绍,我想科技展也会来我们校区吧,果不其然,今天,晨跑时间我们看到了科技大篷车!班里孩子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的心里可兴奋了起来!第二节课广播里通知各班参观,我的孩子们排着队来到操场,先是来到3d动物图片展区,孩子们刚戴上了眼镜还有点不知所措,但看到了栩栩如生的动物,忍不住叫了起来。“老师,大老虎活起来了!”“是呀是呀!金丝猴真可爱!”“老师,我想摸一摸它!”

来到实验区,无皮鼓吸引了孩子们,没有鼓皮,可小手一放上去,却有了声响,太神奇了!怎么回事?小眉头拧成了一个个小问号。负责讲解的老师耐心的讲了起来,孩子们认真的听着,小脑袋歪着,有趣极了。

环境保护图片展区,孩子们三一伙俩一串的围在一起,说着自己的发现。室内甲醛的问题,水资源的保护,南极冰川的融化等等都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还以为他们听不到呢,没想到孩子们关心的问题还真不少!伊通河的治理更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

参观完毕,我和孩子们在温暖的阳光中交流着感受和发现,孩子们的笑脸比阳光还灿烂,孩子们的好奇心比金子还珍贵!

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的孩子们的知识面在拓宽,问题意识在增强,这是多么的可贵!还更关心身边的社会问题;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校的全面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科普知识展真好!

一个艳阳高照的上午,太阳烤着火辣辣的大地,就在这天,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科普大篷车的活动。

第四节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一个个迫不及待的跑到了操常终于,期盼已久的科普大篷车拉开了序幕。

一切是那么新奇,同学们一涌而上。原本整齐的队伍一下子像放飞的小鸟,冲向四面八方。同学们有的东瞧瞧、西看看,有的好奇的用手摸摸,有的目不转睛的盯着,有的聚精会神的听着讲解员叔叔的讲解,还有的忍不住自己动起手来。

我也带着好奇,来到了星座观察处。我在讲解员叔叔的帮助下用特殊的眼镜看到了十二星座。这一切是那么的神奇和不可思议。我看到了我的处女座。

然后我有空看到了其它科技展览。有引力机、电力机、还有手触灯泡......一个个让人眼花缭乱。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一个个都入迷了,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回到家我就问爸爸。爸爸说这是电磁感应的原理,“电动生磁,磁动生电”。而电的发明就是这个原理产生的。我的手麻麻的就是这个原因。

接着我又完了“引力机”。引力机?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特别吧?作用也很奇特。我们平时都只看见过所有的物体都是从上往下滚,可是利用引力机可以把走下坡的小球用引力使它往上走。我不信试了试,果真奇迹发生了:小球真的往上走了。我不得不佩服科技的力量。

这次科技大篷车的活动真是让人大饱眼福。让我知道了十二星座的来源,也让我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和科技的力量,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索之心。也让我明白了要认真学好知识,将来用科技为人类造福,真希望以后学校能多开展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让我们多增长见识,同时也能亲身感受到科学知识的神奇力量。

我与科普大篷车日记作文

爸爸说,我做个科学小实验给你看!他拿出一根空心的塑料管,先在公司厨房的水龙头上注满水,然后把管子放进鱼缸里,鱼缸里的水就流到下面的脸盆里。哦,鱼缸底里的脏东西原来是这样排掉的!可是为什么水会从较高的鱼缸流入较低的脸盆呢?爸爸告诉我,这个科学小实验叫“虹吸现象”。

只要去探索和试验才能知道,不能只读书里的知识,还要去探索知识,这样的知识才会牢牢的记在心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与科普大篷车活动

科普宣传周期间,学校把“无锡市锡山区第九届科普宣传周”的宣传口号印发给各班级,张贴在教室里,每天在校园内电子屏幕早晚播放,营造了浓厚的科普宣传氛围。围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障安全”这一科普宣传周活动主要工作,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例如传染病防疫讲座、黑板报宣传、金点子征集等,通过活动学生们对节能、节水、节地、节约资源的知识掌握了不少,并开始自觉地转化为个人的行动,为共建和谐校园出一份力。具体工作如下:

1.宣传工作: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了防震减灾主题安全教育;各班利用黑板报等方式宣传科普宣传周标语;在科普周期间学校利用大屏幕每天早晚滚动播放标语。

2.在全校师生中举行“我为节约型、生态型校园建设出金点子”比赛。比赛教师和学生两个组,教师以办公室为单位,由工会组织,成绩纳入学期文明办公室考核体系。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成绩纳入优秀班集体考评。在很多种学校教导处、总务处带头积极参与,大家围绕学校自身的建设,提出了“空中花园”、“雨水收集系统”、“路灯led改造”等多个优秀金点子。学生更是妙思连篇,一个个好点子令成人刮目相看。

3.在无锡—阿合奇两地的网络科普知识竞赛中,我们广泛发动全校高年级学生开展科普知识竞赛,选择50名同学参加了网络答题,最后获得两地排名第13名,位居锡山区第2。

4.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利用科普宣传周的机会开展了一系列的自主活动。例如带领低年级学生参观学校科技馆,激发了低年级小朋友对科学的兴趣。进行了太阳能汽车表演,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神奇的太阳能,对未来开发新能源充满信心。

科普周活动,旨在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通过科普周活动,培养学生对等科学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索和自主探索的精神与能力,使学生逐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会以此为新起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同时,我们要继续从兴趣入手,不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把科学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各项活动之中,努力把我校科学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文档为doc格式。

我与科普大篷车日记作文

在长长的高速公路上,汽车在奔驰;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飞机在翱翔;在无边无际的海洋中,轮船在驰骋;在世界的各个地方,手机在联络……这是一个高科技的时代,这是e时代。在通讯高度发达的今天,手机成了我们每天出门必不可缺的通讯工具。此外,电脑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且比手机更有用处,但家用电脑笨重,根本不可能带出门,这并不要紧,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现在不但有可以带出门的笔记本电脑,而且还有更便于携带的掌上电脑。

我们出门在外除了要有通讯工具外,另一个我们不可缺的工具是什么呢?那就是交通。古时候有人感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在今天,轻松行路的梦想终于得到了实现。从自行车到汽车,从汽车到轮船,从轮船到飞机,海陆空样样齐全。这都得感谢科学赐予我们的恩惠。汽车的发明影响着全世界的行路问题,它坐得舒服,开着气派,而且速度快,是每个人心目中理想的交通工具,但也有个不理想的地方,就是尾气问题,它是世界污染的源头之一,不过,不用担心,科学的伟大弥补了汽车的不足,现在已经发明了电力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多种无污染交通工具,其中数电瓶自行车最受大家青睐,原因有三:一、普遍。二、便宜。三、无污染。

现在,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浩淼的太空,随着国际宇宙空间站的建成,人们对太空的了解将更加深入,从而可以利用太空更好地为我们人类服务,是的,科学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科学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我与科普大篷车

这个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碧空如洗的星期五,我们怀着好奇,激动的心情来到北山公园参观科技大篷车。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怒发冲冠”,这是由一个玻璃球和旁边那个站在舞台上的芭比娃娃和下面那个红色的按钮组成的。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按下按钮,突然,芭比娃娃的头发像被一阵风吹起,翩翩起舞。我通过旁边的说明,知道了原来是静电的作用,使我不由自主地感受到科学的奇妙,科学的奥秘。展示的作品还有很多,真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有平衡测试,无皮鼓,万花筒,蛇形摆……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无玄琴了。无玄琴,是由7个圆柱形空心的圆筒组成的,由矮到高的顺序。起初,我不明白该如何使用,我以为从圆筒里吹,便会发奇妙无比的音乐。我试了一遍,可是没有一点儿效果。于是,我仔细看了一边说明,原来把手放在红灯下,“哆哆……”呵!还真别说,真的有音乐,我由第一红灯移到第七个红灯,组成了“哆来咪发嗦啦西”这美妙的音乐。这科学的奥秘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呀!

我又大步流星地来到展示栏,这里更是五花八门:节能减排,地震自救,雪崩自救……多得令我们不知看哪个是好。

我从中知道了:节能灯最好不要短时间内开关,节能灯在开关时是最耗电的,对于保险丝的损伤也是最大的;白天可以干完的事不要留着晚上做,洗衣服,写作业在天黑之前做完。早睡早起有利于身体健康,又环保节能。让我们每个人都节能减排吧,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挽救地球妈妈的命运吧!

通过这次参观科技大篷车,我体会到科学的奥妙;节能减排要从每个人抓起,共同创造一个美妙又和谐的社会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与科普大篷车活动作文

我们学校举行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我们看到了机器人表演等许多科技发明创造。看到这些,让我更相信科学的神奇力量了。

“不就是一些小机器人吗,我看搞不出什么名堂。

”它们的表演开始了,天哪,我惊叹起来了!这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它们身手非常敏捷,表演时,还翻了几个跟头。我真担心它们翻跟头的时候会从桌子上摔下来,可它们并没有,它们翻了一个跟头便敏捷地站了起来。接下来,它们连续翻了十几个跟头后,突然一个倒竖葱立在那里,这时,我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接着,它们还表演了一段优美的舞蹈,动人的舞姿一点也不逊色于真人。

“我要努力学习,以后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当中的奥妙,并且自己去创造出更神奇的机器人。

”接下来,我们又去了参观“空中音乐”,它看起来非常简单——一块长方形的东西,只要敲打它下面的洞口,用耳朵对着上面相应的洞口就可以听见美妙的音乐了。我试了一下,好神奇呀!我太想制作一个了,可惜我不会呀!接着,我来到了“哈哈镜”前,哈哈镜有三个面,一个面照出来的我又矮又胖的,一个面照出来的我是又高又瘦的,一个面照出来的东西是奇形怪状的,看着镜中的我都不敢相信是我自己,这些都是科技的力量,太神奇了。

看着一个又一个的神奇科技产品,我为它们的有趣、神奇折服了,使我深深感受到了: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攀登科学的高峰。同学们,请我们一起努力奋斗吧!

我与科普大篷车活动作文

多年来,我校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我校科技教育工作,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教育和普及功能,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科技教育的重要意义。对青少年开展科技教育,是向青少年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有效措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加强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引导他们参加科技活动,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和志向;能培养学生勤于钻研,勤于思考,勤于研究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科技教育是终生教育,从小接受科技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有很关键的作用,将终生受益。学校领导和教师以对社会对青少年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把科技教育列入重要日程,采取了有效措施切实抓紧抓好了此项工作。

二、建立健全科技教育组织网络。开展科技教育工作,组织建设是关键。学校科技教育网络分为二级。1、学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导处主任任副组长,主抓科技教育工作,下设科技教育总辅导员,组织各学科科技辅导员开展工作。2、科技辅导员队伍。成员有:科技兴趣小组教师、科学课教师、美术课教师、信息教师和学生家长等兼职辅导员。

三、广泛开辟科技活动场所。青少年科技活动需要必要的场地、器材、人员等基本条件,为便于科技活动的开展,我校在经费十分困难情况下采用多种方式为青少年开展活动投入了一定资金,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我与科普大篷车活动作文

对于科学,我们都觉得它似乎离我们很遥远,是一种遥不可及的东西,但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例如我国的科普大篷车项目,就是一个很好地让中小学学生了解科学、走近科学的方式。

针对于科普大篷车来说,它更多的是关于物理方面的一些知识和在生活中的运用。关于内容较单一这一点,我觉得还是可以有很大的改善之处的。

科普大篷车主要涉及了声、光、电、磁学等科普展品。在我们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的同时让我们领略到了科学的魅力,激发了我们对于科学的了解和探索兴趣。我个人最喜欢的展品是无弦琴。对于它的第一感觉就是非常不可思议,我学习古筝,自带职业病属性,所以觉得无弦琴是一种不可能的事情。但它余音绕梁般真真切切响在我耳边的声音却也是无法否定的。自己百思不得其解,就去询问老师。答案是这样的:无弦琴是一种光控装置和电子琴电路组成的电子乐器(大型可操作玩具),它由七个孔各发出一束看不见的激光,又分别被七个接收器所接收。无弦琴便是利用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无弦琴工作的。当“拨动琴弦”时(挡住一束激光),就会阻断对应音符的红外光,产生一个电信号,触发电子琴电路,对应的接收器发出一个音频的响声,连续拨动不同的琴弦时,可以弹奏出不同的琴声。我们就可以听到悠扬的琴声了,仿佛是在弹奏有弦的琴。这个展品的确是让我感到耳目一新,让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乐趣。

居里夫人曾在《我的信念》一文中说“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这也说明科学的魅力是使居里夫人能够终生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可见科学的魅力对科学家的研究是十分有用的。而我们作为祖国美好未来的建设人,更应该多参加科普大篷车这样的活动,走近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

科普大篷车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探索兴趣。科普知识是我们全面健康成长的基础,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品质,有效地培养我们基本生活常识,对保障我们人身安全、提高我们对生活常识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应该多去参观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这类为我们提供科学知识的地方,让我们一起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我与科普大篷车”

著名的天文学家和科普工作者卡尔?萨根1988年在康奈尔大学曾发表演讲《科学家为什么应该普及科学》。对于中国来说,尤其要讨论的是,中国为什么需要科普工作者。

科学和科普工作者某种程度上在中国的公众面前有一个很奇怪的形象。一方面,科学被视为象牙塔,科学家则被描绘成没有生活常识,每天拿一些奇怪而深奥的数字、公式唬人的教授、学者:另一方面,公众对于科学知识、科技进程要么望而却步,认为自己没有理解它们的能力,要么不屑一顾,认为他们与自己毫无关联。这正是我们为什么需要科普工作者的原因。

西方作为科学精神的起源,很早便有了科普著作。到近代,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贝尔写出《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后,科学普及工作便蓬勃开展,这一百年来,很多优秀的科学家致力于科学普及,例如俄裔美籍科学家乔治?伽莫夫,美国科学家阿西莫夫、卡尔?萨根,英国科学家霍金、彭罗斯、约翰?格里宾等等。而这些科普工作很快便收到了成效。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正是因为幼年时阅读贝尔的科学著作《数学大师》才立志于数学研究:约翰?格里宾因为乔治?伽莫夫和其笔下的“汤普金斯先生”才想到要探索宇宙的起源,而他自己日后也成为一名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科学的接力棒就是这样代代相传。

但是,科学普及的意义远不止培养一代代的科学家。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不需要那些繁杂的公式,但他们需要一种科学思想。他们需要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方法。有了这样的科学精神,懂得了这样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公众会更有意义地、更充实地生活,并且知道为什么而活,他们将略略领会人类是如何如一步步地改造世界,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太空而不是呆在地球温暖的家里,更重要的,他们会摆脱愚昧,更科学有效的处理日常事务,当然,他们也决不会让他们的孩子辍学打工,也决不会听信谣传。他们虽不会成为科学家,但他们应当认识科学的力量。

我与科普大篷车活动作文

这个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碧空如洗的星期五,我们怀着好奇,激动的心情来到北山公园参观科技大篷车。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怒发冲冠”,这是由一个玻璃球和旁边那个站在舞台上的芭比娃娃和下面那个红色的按钮组成的。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按下按钮,突然,芭比娃娃的头发像被一阵风吹起,翩翩起舞。我通过旁边的说明,知道了原来是静电的作用,使我不由自主地感受到科学的奇妙,科学的奥秘。展示的作品还有很多,真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有平衡测试,无皮鼓,万花筒,蛇形摆……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无玄琴了。无玄琴,是由7个圆柱形空心的圆筒组成的,由矮到高的顺序。起初,我不明白该如何使用,我以为从圆筒里吹,便会发奇妙无比的音乐。我试了一遍,可是没有一点儿效果。于是,我仔细看了一边说明,原来把手放在红灯下,“哆哆……”呵!还真别说,真的有音乐,我由第一红灯移到第七个红灯,组成了“哆来咪发嗦啦西”这美妙的音乐。这科学的奥秘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呀!

我又大步流星地来到展示栏,这里更是五花八门:节能减排,地震自救,雪崩自救……多得令我们不知看哪个是好。

我从中知道了:节能灯最好不要短时间内开关,节能灯在开关时是最耗电的,对于保险丝的损伤也是最大的;白天可以干完的事不要留着晚上做,洗衣服,写作业在天黑之前做完。早睡早起有利于身体健康,又环保节能。让我们每个人都节能减排吧,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挽救地球妈妈的命运吧!

通过这次参观科技大篷车,我体会到科学的奥妙;节能减排要从每个人抓起,共同创造一个美妙又和谐的社会吧!

我与科普大篷车小学生

这天,科学陈老师对我们说:“后天,我们将进行一堂实验课程,请同学们准备好蚯蚓。”听到这个好消息,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一放学,我便直奔渔具店,买了一盒蚯蚓。

终于,期待已久的实验课来了!我拿起盒子、书与铅笔袋,蹦蹦跳跳地走向科学教室,陈老师说:“同学们都知道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这节课,让我来证明一下吧......”经过一番实验说明,我们就开始实验啦!我们组先做关于阴暗的实验,先把纸盒的一边开个小口子,再把蚯蚓放到纸盒里透光的地方,开始观察。只见小蚯蚓在有光的地方竟不跑,而是悠然自得地躺在那儿,仿佛在享受日光浴呢!它边晒还边扭一扭屁股,好像在说:“我在盒子里待着,哪儿惹着你们啦,不仅打搅了我的午睡,还把我放到这儿,还好我这儿不坏,有太阳晒。”见着这个情形,我又好气又好笑,着蚯蚓压根是疯了,我换一条蚯蚓,原来那条一放到盒子里便装进了土里。新的一条一见光,哪还受得了,拼命往暗处跑,好像在说:“救命啊,我受不了这东西,我得赶快跑到暗处!”接下来,我又试了五条蚯蚓,这几条全部往暗处跑,于是我得出结论;蚯蚓确实喜欢暗处的环境。下一个关于潮湿的实验开始啦!我这回吸取教训拿了五条蚯蚓和,再准备了一个盒子,在里头一边放湿土,一边放又细又干的沙子,我们把蚯蚓放入盒子中央,开始观察。只见这几条蚯蚓里只有一条往沙子那儿跑,其它四条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往湿土里钻,那一条往沙里的,后来也跟着大部队到了湿土中。

我们组做完实验,便到其他组看看情况,只见邵黎轩组的蚯蚓缠成一团,像希腊神话中美杜莎的头发,胡镒梵组蚯蚓钻到了盒子的洞中......大家都不亦乐乎。

最后,下课铃声结束了这堂生动的课,但我的快乐与探索科学的热情并未停止!

我与科普大篷车小学生

还记得,那是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与好友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科普大餐”——参观科普大篷车。这次“科普大餐”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更是燃起了我与好友向往科学和热爱科学的熊熊火焰。

科技的发展带动着人类的进步。正是有了科技的发展,我们才过上在电灯下学习,在教室里上课,开着汽车回家,吹着空调做作业,看电视了解国际局势,手机上网搜索资料等。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科技发展带来的便捷。

目前,全世界的年耗水量已达7万亿立方米,正以每年百分之五的速度递增,其中43个国家严重缺水,危及20亿人口的存在。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是丰富的,但是人均水资源量比较少,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排名在世界110位之后。缺水状况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而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以城市为例,全国近66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10多个。照这样发展,地球村以后的水资源是怎样的呢?但我相信,总有一天,这个严重的问题会被解决的。在此之前,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呢?一个人的力量虽小,但大家的力量团结在一起,握成一个拳头,那么就一定有用。

稀缺了,种庄稼的农田沙化了……。

让我们站在地球——这位慈祥而又美丽的母亲的角度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做?让我们记住保护地球的节日: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3月22日为“世界水日”,3月23日为“世界气象日”,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6月17日为“世界防沙漠化和干旱日”。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不仅仅记住这些节日,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地球出一份力,携起手来保护我们生命的摇篮,保护我们这位和蔼可亲而又美丽的母亲吧!

我非常感谢科技大篷车,是它让我懂得了这么多的道理,明白了我们同住地球村,要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做出应有的贡献,只有保护好我们生命的摇篮,人类才会得以延续。更明白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懂得许多的知识才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能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次参观科普大篷车,让我明白了我们不应该只拘泥于眼前的的小天地,应该展翅翱翔,飞向更广阔的天地,去创造属于我们更美好的未来。

我与科普大篷车小学作文

“大篷车”这个词好像并不陌生,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经过老师都讲解后,我终于想了起来。

回想大篷车到来的那天,还没见着影子,同学们就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终于等到他来了,我的脚下像踩了筋斗云,飞跑到操场上。

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这那些高科技,有机器人、无人机、3d眼镜……一个机器人在桌子上跳着机械舞,它扭动着十分灵活的身体。同学们十分惊讶地看着他,台下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第二个展示的是无人机,一个叔叔操控着它在空中旋转翻滚,给我们表演着。

我最喜欢的就是3d眼镜了,里面有三种场景:恐龙世界、太空旅行、仙境。带上3d眼镜以后,仿佛身临其境一般,那些恐龙因为火山喷发都在拼命的逃跑,从我身边擦肩而过。火球不停的向外喷发,看着恐龙向我狂奔而来,我感到很害怕,就拽向前跑。但是老师把我拉住了,说这样很危险的,容易撞到东西。

我又把3d眼镜带上了,这次我看到了一片森林,我的前面有几个特别大的蛋,像是几个篮球。突然蛋裂开了,里面钻出了几只小恐龙。原来这是个恐龙蛋,我抬头一看恐龙妈妈回来了,他肯定以为我是来偷蛋的,像我狂奔而来,把我吓得不轻。于是就把3d眼镜摘下来了,半天都没回过神来。因为这件事,同学们笑话了我好几天。

那次“大篷车走进校园”活动让我体会到了科学的发达,感受到了科学的无穷魅力。未来我国的科技肯定会越来越发达,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我与科普大篷车小学生

记得去年暑假,妈妈带了几个乒乓球回来,我们争先恐后地拿乒乓球。并把乒乓球当做弹弹球一样,扔在地上,让它弹起来。突然,“嘎”的一声吸引了我们的视线。原来是我表弟的球不小心被他踩扁了,他顿时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于是妈妈把它的球放在一个装了开水的碗里,慢慢地,球鼓了起来。表弟不要那个湿了的球,就和我换了一个。我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扁了的.乒乓球放在开水中一会儿就鼓起来了?”妈妈说:“这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把扁的地方顶起来,乒乓球就复原了。”

一年冬天,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

一天晚上,在我脱下厚厚的毛衣准备睡觉的时候,听见毛衣发出了噼噼啪啪的声音,我很好奇。我跑去问妈妈:“妈妈,我脱毛衣时,毛衣怎么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呢?”妈妈说:“可能是静电,我也不清楚。”

我立刻穿好衣服去查资料。哦,原来,这是摩擦产生的静电发生了放电现象。我们白天穿着毛衣的时候,由于不停地运动,毛衣与衬衣,衬衣与身体之间不断地摩擦,使得身体和衣服上都带上了电荷。这些正负电荷重合,就会产生放电现象,于是,我们就会听见“噼啪”的声音。啊,原来是这样啊。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关于科学的小窍门呀!

所以,我们要勇敢地去探索、探究,靠自己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