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优秀20篇)

小编: 紫衣梦

调查报告是根据实地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对特定问题进行分析和展示的一种书面形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

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摘要:我于20xx年9—11月在六盘水市四中学对初中生进行了心理状况调查。由于六盘水市中学属于经济发达区域,学生家庭环境和条件普遍优越,但是,学生早熟,家长素质较差,学生成长中的许多困难不能得到有效指导。而对于此种情形,初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世界观各不相同,所以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各不一致,当前教育危在旦夕,面对当今年轻一代无论是初中,高中毕业生,还是大学毕业生,他们的基本功一点也不扎实。在当前看来有很大一部分初中高中毕业生的基本远不及上世纪50,60年代的小学毕业生,可想而知啊!为了更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当前城市初中生的学习动向,深化教学改革,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以及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加强城市教育的针对性,探索实施教育教学的新路子。把当前年轻一代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教育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及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教育领域中去,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了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从而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教育机制。所以我对此就展开了对六盘水市四中初中学生学校心理的一系列调查。

中心词:心理初中学生素质教育城市。

一:调查的目的。

主要是了解城市初中学生的学习心里及现存的问题。解决城市初中学生的学习心里及现存的问题。

二:调查对象及一般对象。

调查对象:六盘水市四中初中学生。

一般对象:初一,初二,初三。

三: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和随机抽样,在六盘水市四中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80份收回65份,回收率为81.25%.

四:调查时间。

20xx年9-11月。

五:调查内容。

主要是了解城市初中学生的学习心方面。在此共设计15个问题,12个客观题,3个主观题。具体内容见调查问卷及报告。

六:调查结果分析。

1.城市初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

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初中学生的学习观不同,具有明显的厌学心理,学习欲望不强,没有学习兴趣。但也有部分初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一部分初中学生认为现在课程设置存在一系列问题。

大部分初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价值观,有66%的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而25%的学生认为是为了考高中或中专。仅有9%的学生没有考虑。同时城市初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经济与教育相联系,其中有59%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24%的学生认为是初中毕业生挣钱多。其中11%的学生认为小学生挣钱多。有6%的学生认为是文盲挣钱多。

现在城市初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学课程理念,有的学生认为现在课程存在的问题特别严重。有55%的学生认为现在课程只注重必修,而忽略选修。其中40%的认为现在教学注重学科而轻活动,而只有5%的认为现在课程设置没有存在问题。

具有明显的厌学心理,学习欲望不强,无学习兴趣,调查表明,完全不讨厌上学的初一占51.6%,初二占37.3%,初三占33.7%。认为乐在其中的初一占53.7%,初二占41.5%,初三占63.7%,其余则认为学习“很苦很累”或“无可奈何”,喜欢现行学习方式的占32%,调查统计数据表明:在城市初中教学学生中,半数以上不喜欢现行的学习方案。

经济调查结果显示,有69%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有15%的学生学习热情度处于中等,有16%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高中,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占相当数额。并且在调查中还发现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一是与教育者密切联系,二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三是与公共性密切相连。79%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科的热爱度高,而对学习性强的科目。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敢兴趣。有69%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生活几乎没用”。

3城市初中生的学习要求。

现在许多学生都认识素质教育,他们都认为素质教育是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有8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教导,同时有76%的学生希望在劳动技能和活动课上学到较多和实用性强的技能知识,其中,有63%的学生希望学校让学生在德,志,体,美,劳全面发展,使之能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学习的目的,调查结果表明,初中毕业后有53%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36%的学生选择就业,11%的学生还没有考虑。

虽很多学生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作为现代社会是人际关系极为复杂,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经济社会。从而使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转为另外另外两个特点: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想结合,增加更多的实用术。虽然初中生已经步入青春期,趋于成熟,但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学识的不足,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所以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从当今严峻的就业来看,不仅中专生就是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这一现象导致学生产生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

八: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当前城市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大部分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经济的影响。

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许多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从而使他们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学科课程。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使更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但有更多的人责处于失业状态,从而淡化(最新关于城市管理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3.科技创新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使一个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的时代。从而使很大一部分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使生存的前提。从而在学习中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忽视了学科性较强的学科课程。

4.家庭的影响。

当前城市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的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只顾享受。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

1.加强道德规范的制定,宣传和教化工作,用以促进道德规范内化为人的道德良心。落实在人们的道德行为上。让学生学会求真、学会至善、学会爱美。从而使学生皆知、皆信、皆行。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社会道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2.作为教师要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解放。为今后学生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当代发展先进文化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心理。改造落后的文化努力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学习的侵蚀,逐步缩小和剔除他们借以滋生的土壤,从而消除学生学习的消极心理。

3.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扩招的合理性、科学性。现代社会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解。

4.开设心理辅导班: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

5.开摄入职业教育:用以在毕业之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6.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

目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目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目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本文所研究的学习心理是指农村初中生在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等方面的影响下,对现实学习的态度和对未来教育产出的期望。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的法制教育中,我们坚持知行结合,将法制教育工作列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三大课程之中。根据教委要求开设法制教育专题讲座,班班开好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出好法制教育黑板报,学校出好法制教育宣传橱窗,在我们学校的宣传橱窗中,设有法制之窗、法律小知识、从小懂法制等栏目;在我们学校的良好班集体验收中,也将班级是否开展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列入考核内容;要求班主任通过晨会课每周不能少于一次的法制教育,我们每个班级有一本《班务日志》,每天都记载,每星期都检查,我们要查看每周各班的法制教育情况。

我们还积极发挥校外的教育力量,特别是校外辅导员的作用。每学期均请所聘请的镇派出所、司法办的同志来校进行法制讲座,我们每学年召开校外辅导员会议,制订校外辅导员工作职责,要求校外辅导员每年为学校做一件实事。我们还选派一些重点教育对象到派出所参观他们的宣传橱窗等,感受法律的威严和神圣,加强教育,提高法制意识,防患于未然。

家长是学生的法定监护人,我们学校加强学生家长工作,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成立家长学校,开设家教知识讲座,并编印每月一期的《家教园》,对家长进行比较系统的家教知识讲座,通过《家教园》进行法制教育的宣传,我们要求各班班主任对班级中重点学生、苗头性学生建立家校热线联系,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比如对家长开舞厅、酒家、理发室的学生,对父母离异的家庭,加强教育与防范。

2、强化法制训练与加强常规教育相结合。

每学期,我们都开展一些法制的强化性教育,一是开展法制专题教育,二是组织对重点同学的强化教育。学校设立法制教育周,在法制教育周内开展强化法制观念的教育,通过法制讲座、法制知识竞赛、组织观看法制教育电视片、写观后感等强化法制意识,各班也根据要求开展各种法制教育演小品知法制、我是知法的小公民主题班会等活动,布置专题黑板报《法制在我心中》等;而对重点需要教育的同学,因为他们往往是品学双后进生,我们就成立帮教小组,由教师与同学参与,学校要求各班建立跟踪档案,转化的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

我们还把加强法制教育与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就是法制教育的基础。我们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规定了学生的一日、一周、一月常规,并分班进行打分,评出常规教育先进班级,学校的常规教育为学生良好习惯、良好品德的养成打下了扎实基础,为法制教育的奠定了基础,今天是遵守校纪校规的好学生,将来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常规教育意义重大。

3、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

我们认为,法制教育还必须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法制是抵制歪风邪气的坚强武器,而道德教育是抵御不良思想的坚强长城,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要在学生心中筑起坚强的人格长城,他又说,“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的人会成为法制社会中专政的对象。为此,我校加强了德育工作,特别加强了德育的过程管理,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比如我们办了一年的《德育周报》,在德育过程管理中发挥了作用,《德育周报》内容较广,反馈及时,也把学生的德育、法制教育情况列入重要内容。每周一期,弘扬正气,弘扬道德,效果是好的。关于德育工作的一些做法,我校唐校长已在去年年底德育百分考核会上作了发言。我校已于今年被评为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治表治本之效。

以上,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些做法和思想。目前,暑假即将来临,这个阶段,是学生最容易发生异常情况的时间,我们必须认真落实学生管理。今年暑假,我们学校就如何加强学生法制教育上作了一些打算,也借此机会向各位请教。

暑假加强法制教育,我们总的设想是这样的:一是一定要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学生要人管,每个学生不能空,包括村校学生;二是也要有重点,重点学生重点防范。

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我们于××××年××月至××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

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1、问卷调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调查结果分析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教育价值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学习态度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学习习需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目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我于20xx年9月10日至12月20日,对全乡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三、调查目的:

主要是了解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及现存的问题。解决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中现存的问题。

四、调查内容。

主要是了解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方面。共设计15个问题,12个客观题,3个主观题。

我于20xx年2月在县第四中学对初中生进行了语文学习心理状况调查。第四中学属于经济欠发达区域,学生家庭环境和条件普遍较差,由于学生早熟、家长素质较低,学生成长中的许多困难不能得到有效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初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世界观各不相同,造成学生的学习动机各不一致,从当前来看,有很大一部分初中毕业生的基本远不及上世纪80年代的小学毕业生、为了更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当前初中生的学习动向,深化教学改革,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以及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加强初中教育的针对性,探索实施教育教学的新路子,把当前年轻一代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必须努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现代化的教育要求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教育领域中去,从而改进初中教育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围绕这一主题,我对四中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心理进行了深入系统调查。

五、调查结果分析。

1、对目前初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分析。

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初中学生的学习观不同,具有明显的厌学心理,学习欲望不强,没有学习兴趣。但也有部分初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一部分初中学生认为现在课程设臵存在一系列问题。

—1—。

大部分初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价值观,有66%的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而25%的学生认为是为了考高中或中专。仅有9%的学生没有考虑。同时初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经济与教育相联系,其中有59%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24%的学生认为是初中毕业生挣钱多。其中11%的学生认为小学生挣钱多。有6%的学生认为是文盲挣钱多。

现在初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学课程理念,有的学生认为现在课程存在的问题特别严重。有55%的学生认为现在课程只注重必修,而忽略选修。其中40%的认为现在教学注重学科而轻活动,而只有5%的认为现在课程设臵没有存在问题。

初中学生具有明显的厌学心理,学习欲望不强,无学习兴趣,调查表明,完全不讨厌上学的初一占51、6%,初二占37、3%,初三占33、7%。认为乐在其中的初一占53、7%,初二占41、5%,初三占63、7%,其余则认为学习“很苦很累”或“无可奈何”,喜欢现行学习方式的占32%,调查统计数据表明:在初中学生中,半数以上不喜欢现行的学习方案。

调查结果显示,有69%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有15%的学生学习热情度处于中等,有16%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高中,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占相当数额。并且在调查中还发现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一是与教育者密切联系,二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三是与公共性密切相连。79%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科的热爱度高,而对学习性强的科目。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有69%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生活几乎没用”。

3.初中生的学习要求。

现在许多学生都认同素质教育,他们都认为素质教育是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有8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教导,同时有76%的学生希望在劳动技能和活动课上学到较多和实用性强的技能知识,其中,有63%的学生希望学校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之能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关于学习的目的,调查结果表明,初中毕业后有53%的学生选择。

读高中或中专。36%的学生选择就业,11%的学生还没有考虑。

当前,学生的家庭条件转好,加之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从而导致了很多学生认为学与不学都一样,自认为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学习好对今后的发展没多大影响。

虽很多学生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作为现代社会是人际关系极为复杂,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经济社会。从而使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转为另外两个特点: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想结合,增加更多的实用术。虽然初中生已经步入青春期,趋于成熟,但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学识的不足,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所以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从当今严峻的就业来看,不仅中专生,就是大学生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这一现象导致学生产生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

七、对调查结果体会。

对当前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结果:当前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大部分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形成其消极学习态度的原因主要有:

1、经济的影响。

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许多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从而使他们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学科课程。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使更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但有更多人则处于失业状态,从而淡化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3、科技创新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使一个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的时代。从而使很大一部。

分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是生存的前提。从而在学习中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进而忽视了学科性较强的学科课程。

4、家庭的影响。

当前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的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只顾享受。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

1、加强道德规范的制定,宣传和教化工作,用以促进道德规范内化为人的道德良心。落实在人们的道德行为上,让学生学会求真、学会至善、学会爱美。从而使学生皆知、皆信、皆行,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社会道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2、作为教师要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解放。为今后学生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当代发展先进文化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语文学习心理。改造落后的文化,努力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学生学习的侵蚀,逐步缩小和剔除他们借以滋生的土壤,从而消除学生语文学习的消极心理。

3、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扩招的合理性、科学性。现代社会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解。

4、开设心理辅导班。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

5、开设入职业教育:用以在毕业之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6、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

八、调查单位的意见:

该同志认真、积极,按时上下班,得到同事们的支持帮助,调查结果真实。

九、指导教师的评语和成绩:

目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我于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对全乡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本文所研究的学习心理是指农村初中生在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等方面的影响下,对现实学习的态度和对未来教育产出的期望。

参考文献。

1?王善迈、杜育红、刘远新?《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证分析》,载《教育研究》,.6?。

2?刘国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若干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5?。

3?贺银瑞:《关于当前学校心理辅导的若干思考》,载《教育研究》,1998?1?。

4?覃章成:《中国的“三农”问题与农村职业高中发展研究》,载《湖北省职教学会农村职教专业委员会1997年年会论文》。

5.覃章成?《农村职高生的专业需求与教学需要的问卷报告》,载《农业高教研究》,1998?1?。

6?m·p·托达罗:《第三世界经济发展》,452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一)具体目标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调查方法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问卷调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调查结果分析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教育价值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学习态度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学习习需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4、家庭教育的影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5、学校教育的影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6、教师的影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目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1、建立监察网络。

具体做法是:建立暑假学生生活日历。

学生暑假生活日历内容为学生一日生活内容,特别要注出有无去过“三室一厅”,日记由学生自己记录,每天由家长签字,学生根据住址、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分头挂到班级小组,学生小组每周集中一次,交流生活日记,小组长负责向老师汇总,汇报小组内同学的基本生活情况,暑假设三个回校日,班主任要与请同学交流近阶段的情况,学校行政要召开教师会,了解学生假日的生活,严防违法现象发生,坚决禁止学生出入成年人娱乐场所。建立暑假学生生活日历的做法要覆盖到村校,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监察网络之中,在这个网络中,每个学生都是受教育者,也都是教育者。

2、进行读书活动。

我们还要利用假日让学生多掌握一些法制知识,结合读书活动开展法制知识的学习,要求每个同学做到法制教育几个一:读一本法制知识书(学校图书室负责推荐);做一件法制宣传的好事;分小组进行一次法制知识学习、演讲、比赛。

加强暑假家访。

放假前,学校召开法制教育专门会议,实实在在、实事求是地排出班级中表现不太好的同学,作为重点教育对象,然后要求有关教师认真做好对这些学生的家访工作,要求每个教师暑假里家访至少一次,每个重点教育对象必须有一次以上的家访,确保他们健康度假。

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靖边四中学生。

调查人:宋怀霞。

我于20xx年11月份,对靖边四中初级中学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靖边四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靖边四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具体目标。

1、靖边四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靖边四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靖边四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三个方面,问卷调查在靖边四中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一次教师座谈会,两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会结果显示,靖边四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靖边四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2%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8%的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当代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8%的学生认为高中、大学毕业生挣钱多,24%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6%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够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5%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3%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12%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的调查中还发现95%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

3、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70%的学生选择读高中,18%的学生选择就业,12%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50%,初中学生对于“打工”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靖边四中学生大部分不愿意打工,且随年级变化,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70%,初二为60%,初三为82%。

(二)当前红墩界中学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靖边四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其他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2、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务农。很明显,他们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却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务农。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一)当前靖边四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靖边四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使城镇周围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城镇化更使人们的生活发生质的变化。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继续务农,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靖边四中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安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面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3、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家长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当前,学生们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相对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3、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待遇,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许多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初中生调查报告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足;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欠缺;缺少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没有成为课堂主体;学生对课堂教学缺乏兴趣;合作学习的资源利用不充分。结合所查阅的文献资料及调查结果,现提出初中科学合作学习指导策略如下:

第一、教师要认识到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应积极的把合作学习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使学生能在融洽的、良好的氛围中,活跃思维、张扬个性、健康发展。

第二、“合作学习”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时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教学水平,使新知识,新教育观念能及时地渗透到教学中。

第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如何是“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采取一切措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最重要环节。因此,怎样改革课堂教学,变“教书”的课堂为学生合作学习的课堂,便成为实施合作学习的焦点。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习惯为“先学生合作学习,后教师精讲”。这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合作行为。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抓住学生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做精要陈述或讲解。

变空洞说教为互动式教学模式,创新与合作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离不开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的给学生以独立思考和课堂表述观点的机会。“听老师讲是学习,独立思考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性特征,根据差异,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给予相应的合作学习学法指导。只有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前人或别人的合作学习学习方法,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方面要靠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去探索和积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好的学习方法获得,在借鉴学习他人成功的学习方法时,不能机械照搬,一定要遵循学习规律,结合个人的特点,创造适合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化的合作学习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学习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摸索和创造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注意及时帮助学生发现和总结,并适时组织交流和学习、推广,使大多数学生的合作学习学习方法不断地得到优化。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指导、促进、帮助的作用,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首先要创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其次要尽可能以围绕如何引导合作学习设置教学;再者把讲授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结合起来,创设培养合作学习的环境,从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其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这是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前提。使他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成就其中。

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缺乏父母关爱,性格孤僻,不善交际。

(一)具体的目标。

3、引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成因及对策。

(二)具体的方法。

通过学生问卷的形式,主要对他们的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的需求和学习的目的四个方面来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共发放了56份,实际有效的为50份,接近理想的目标,接近理想的样本数,具有可操作性。

对学生进行调查,可以发现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反应了许多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中学生无法抵制来自网络的诱惑,以及各种社会问题。

1、教育的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教育价值观,64%的学生认为学习可以改变自已,提高各方面的素质,2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考上好大学,16%的学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以后干什么,对自己未来没有考虑过。另外一方面,学生的教育价值观与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他们认为学历高的比学历低挣的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显示,64%的学生对学习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12%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另外,90%的学生不喜欢学英语,认为英语作用不大。大部分人喜欢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与实际比较密切的。

3、学习的需要。

每个学生都有特长,而且大多数学生有正确的认识,大多数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4、学习的目的。

大多数学生有自己的目标,考上一个好大学,少数的学生暂时还没有考虑。

(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

现在的学生心理与以往学生的心理有明显的不同。

1、教育价值的需求多样化。

大部分人认为教育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可以掌握基本的生存必要的科学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另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他们的教育价值观趋向于功利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把教育与经济价值联系在一起。由于中学生的价值观还尚未成熟,他们的认知,判断能力都还不稳定,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的教育价值观比较迷茫,其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从而对考大学失去信心。还有学术性较强的课程不能瞒足他们的职业需求,使许多的学生产生厌学的思想。

2、学习的需求多层次和多目标。

在调查中发现,在学习基础、学习目标、对未来的期望的差异,使他们对学习的需求也产生了不同的需求,高中后准备就业的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而想考上大学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而且要很优秀,学业成绩达到上等的水平。

3、学习目的明确,但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调差显示,大多数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存在着不协调性和主观性,有很多学生知道就业很难,但在实际的学习中表现得不积极,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学习目标很明确,但是思想和行动上出现不一致,学习不积极,呈现出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说明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严重的不协调性和主观性。

1、教师应该有健康的心理而且具备一定你的心理健康的知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言行、举止、行为对学生带来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但具有很高的教育业务水平,而且应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还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心灵的教育。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应给与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学生也只有在老师的真心、真情、真爱下,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会积极的投入学习生活中。

2、关心学生的心理,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作为老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而且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但是要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是有难度的。其实,中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比成年人更加的敏感和脆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首先跟家长取得联系,不然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出现。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但是提高教学的有力保证,而且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证。教师要主动通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3、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中学生的合理需要包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安全、交往、和爱的需要,还有尊重的需要。这些合理的需要如果没有满足,那么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的成长。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教育的功能,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引导,帮助他们来认识事物和判断事物。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抵制不住诱惑,很容易走错路。这就要求老师给与治疗和指导,是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4、心理健康的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体老师共同参与,教师不仅为学生传授知识,还为学生做好榜样。做好这一点,教师应该做到一下几个方面:

1、教师尊重学生。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2、教师要讲诚信。

教师应该如实的向家长说明孩子的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教师用做到客观。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心理健康尤为重要,这意味着当一名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应该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作为师范生的我们即将走向教师岗位,我们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初中生调查报告

自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改革以来,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但课前的预习还是比较低效的,主要表现在学生对预习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主动型,只是机械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做。这也就需要我们教师进入深度的思考,对学生预习方法进行有的效指导,最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无疑对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是一件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

学生的预习是否落实?在落实中是否做到位?这两个问题也深深的困扰着我们。这关系到我们能否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水平,从而最终实现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的两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这问题难道真的无解了吗?在我看来不是这样的。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寻求有效的途径,及时做好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的了解及反馈工作。

调查的目的:为了了解学生当前预习情况,寻找学生预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制定实施策略提供依据。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方法等状况。

1.调查对象:从本校三个年级选取了三个班级,14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42张,收回率100%。

2.调查过程: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由10道题组成。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当学生认识到某件事的意义时,便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动机。学生对课前有没有必要预习是怎么看的呢?见下表:

你经常进行预习吗?

a、经常54%。

b、偶尔22%。

c、老师布置的时候24%。

经常会预习和在老师布置的时候的人数占到了78%,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预习比较重视,有22%学生课前就不预习。喜欢课前预习的占52%,不喜欢的4%,一般的44%。由此可见,大多学生还是认可预习的。

你觉得预习对学习新课有帮助吗?

a、帮助很大67%。

b、一般29%。

c、基本上没帮助0。

d、预不预习一个样4%。

可见学生普遍都能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且也能参与到课前的预习中。

2.预习的主动性你的预习是:。

a、老师的要求53%。

b、自己的习惯47%。

选a的占53%,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是在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而进行预习,这对培养学生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是不利的。选b的仅占47%,可见有一半的学生在被动的预习或不预习。

3.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

你是怎样预习的?

a、看看书,画一画20%。

b、做摘录,做练习68%。

c、提出问题12%。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不讲究预习方法。预习的内容偏重做课后练习,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随便看看书的就占12%。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4.预习的效果调查。

你对即将上的语文课的内容。

a、已全部掌握7%。

b、已经认真预习42%。

c、知道要学的内容39%。

d、一无所知学合作12%。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预习效果不大,全部掌握知识的仅仅只占到了7%,没有预习一无所知的占到了12%,而其他81%的学生只是浅层次的预习。结合“你能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吗”的问题,经常能的完成任务的仅仅只占了37%,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五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对课前预习重视程度不够。

以为只要课堂上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背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提前预习。这样就不愿动脑筋,长期不加思考和分析地接受一切,就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未养成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走马观花,匆忙完成,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如就简单地看看课文和画一画,自己却不愿动脑思考。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我们应养成良好的自觉的预习习惯。

3.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学生预习结束后,能主动去做课后习题进行自我检查的学生较少,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4.不善于合作学习。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或者千篇一律的抄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5.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敷衍了事,装模作样。对各种问题不钻研、不归纳、不总结;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证。

1.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学生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预习任务,我们绝不包办代替,同时教育引导学生不要迷信教参,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个性解读。

2.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让他们体认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如课堂上教师创设自由、民主、安全的氛围,激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在给予积极评价。又如教师想办法创造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提前预习,甚至超前预习。

3.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和目标。预习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读很重要,所以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高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4.关注学生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抓紧预习底线不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分层要求,层层递进,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学困生战胜自我。

5.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联系,发挥小组教育功能。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因此会有一些贪玩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预习,这时就很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配合监督。

初中生调查报告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根据我国的婚姻法在不断地更改,给更多的人们有了选择的余地,因此造成我国大量单亲家庭,为了准备而又全面的了解清楚单亲家庭逐渐增多的原因。以及人们因此对此的看法和认识与其评价,为了使我国人民更加和谐,青少年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我将以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根据我国在南京调查结果,在740个调查样本中。如下表:

单亲家庭占0。82%。

离婚有子女家庭占0。68%。

未婚子女的占0。04%。

因此通过上表得出结果,单亲家庭高出于离婚有子女的14%,现在社会的人们太多出于不负责任,在婚姻素质方面太过于低,在我国单亲家庭大约占我国人民20%,而且数量不定,有上升现象。

(1):由于违背家庭规则和家庭成员的主观意见让家庭成为了一种被动状态,在这种状态占我国单亲家庭中的12。74%。

(2):家庭随着时间而自然死亡,多半出于重组家庭,和年龄悬殊大,关系不符合,但这占单亲家庭增大不多。

(3):单亲家庭的个我主观性太强占我国单亲家庭的87。26%,其一由于家庭暴力,而让另一方压力太大而选择自由,其二离婚虽普遍但造成这原因主要是第三者插足,这占我国单亲家庭的5%以上。总之,不管是在一个怎样的原因下,都会不利单亲同学的成长和产生的心理问题。

单亲家庭中的青少年肯定是没有双亲家庭的爱要充足,总会少那么一些什么,单亲家庭中的青少年总会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人生长在世界上没有父母亲的疼爱,留给他们的是那么冷冰冰的房间和重重的责任,他们就像一根草一样没有人疼爱。而双亲家庭他们有充足的阳光和财富,他们有父母亲给他的问候与其比单亲家庭双倍的爱。他们就像温室中的花朵,他们有着花工的照顾,所以单亲家庭是永远不能与双亲家庭能比的。他们需要我门社会上给的关爱,哪怕只是一点。

单亲家庭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性格孤僻、感情脆弱、敏感、亲情观淡泊、整体要比双亲家庭要灰暗一些和悲观。觉得自己的人生与其自己本身的年龄不符,渴望父母父母亲的疼爱。对待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们应该多与他们说说话,谈谈心,少忽视他们,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注意帮助孩子充实生活。

家庭的稳定性是阻止单亲家庭增多的原因之一,我们的家庭稳定性有了保证,那么小孩的成长环境就有了保障了!我们应该减少家庭暴力和大男子主义让家庭更加的和谐,我们虽不能阻止离婚率的增加,但我们可以让这一现象从此不在有,我们应该改变父母对婚姻法的观念加强他们对婚姻法的认识,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让父母们对婚姻观念更加正确一些。让他们的是想得到改观,解决他们的是想问题,说出他们对婚姻的想法和对单亲家庭的意见。

结果证明,我国的单亲家庭逐渐增多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好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单亲家庭的逐渐增多我们应该有效控制,让家庭更加和谐美满,是我国人民更加的和谐美满,是我国人民都走向幸福,不再出现单亲家庭增多现象,而成反比,能让我国青少年更加的健康成长。我们要多实行措施控制当前情况,我们应该重各个方面来发展,只有家庭的美满,家庭的稳定,社会才会稳定,青少年才会健康的成长。

初中生调查报告

问卷调查显示95.6%的家长认为在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孩子写一手好字还是十分必要的,64.7%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执笔姿势不好,只有24.9%的家长多次对孩子的写字姿势、方法进行指导。为什么意识到写字问题却缺少指导呢?因为只有11.3%的家长认为自己有能力指导好自己的孩子写好字。其他一些调查信息显示大部分家长自身对写字的一般常识了解不够,对正确的执笔姿势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书写水平不满意,导致他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指导自己的孩子写好字。64.9%的家长认为学生写好字主要取决于学校老师的指导。

二、学生对写字重视情况

通过对调查的材料进行分析,从中了解到95%的学生是想把字写好,70%的学生认为练不好的原因是不知道怎么练字,30%学生认为写字常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45%的学生认为写好字作文能得高分,37%的学生认为写好字能提高自身的能力,77% 的学生认为要想练好字必须要求老师和学生制定详细的计划,做到持之一恒,常组织一些写字活动,老师越严越好,23%的学生认为靠自学较好。

抽查结果显年级学生执笔姿势错误率高达77.3%,学生错误执笔姿势的主要表现形式依次是手指屈卷掌心、执笔太低、手指抓抱笔杆、手腕扭曲、执笔太竖。学生执笔的错误姿势表现形式往往不是单一出现的,而是几种一起出现的。

调查中还发现学生执笔的正确率并未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提高。这说明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注重写字姿势的教育,没有一贯的要求去指导学生的执笔姿势。而学生由于要写大量的作业,为了追求速度,无暇顾及执笔姿势正确与否,以致有些正确的姿势也开始慢慢变型。据笔者的跟踪调查,小学生要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至少要两年以上的时间,且需老师、家长、学生共同的努力。

三、应对策略:

1、重视正确执笔姿势的养成

在八年级的学生中,有一大部分已经形成了错误的执笔姿势和书写姿势,要纠正这一错误是很困难的。这时教师应强化这方面的训练,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写字的姿势,让学生记住顺口溜,头正,肩平,臂张,脚分开,“三个一”要求记心上。这里的“三个一”是指笔尖离手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子离桌一拳。利用教学挂图让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姿势,逐渐形成习惯。正确的姿势一旦形成,会使学生受益一生。我们还让学生牢记“执笔歌”,利用指托规范学生的执笔姿势。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正确的执笔与书写姿势。同时,学生也做到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用认真的态度去练字,使学生能树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

2、提高教师的书写水平和教学能力

俗话说“字如其师”,勿庸质疑,教师的.写字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写字好的老师也往往会更加注意学生正确写字姿势的培养。学校要请书法老师对其他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教师的书写水平。语文教研组可将正确的执笔姿势的养成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提高教师重要性的认识,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督促子女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

教师要利用家长会向家长讲明执笔姿势和写好字的关系,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要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一对一的优势,学生在家中要写作业时,家长要密切配合,时常提醒子女注意执笔姿势的正确性,手把手纠正其错误姿势。

4、营造良好的班级写字氛围,引导学生互帮互学

国外有研究表明,对儿童影响最大的人依次是父母、同伴、老师。教师可把班里写字好姿势又规范的学生作为榜样,让他们去当小老师,动员全班的力量对同学的执笔姿势进行监督。教师要经常进行“看谁写的好,看谁姿势正确,看谁进步快”的写字比赛,使学生人人争当上游。

初中生调查报告

我于9月10日至12月20日,对全乡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初中生调查报告

20xx年8月24日至9月11日,笔者在陇南市武都区两水中学实习。实习期间,笔者对两水中学的素质教育实施情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并以初三级学生为例采用访谈调查、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对学校进行了分析与调查,现将有关现状、问题及相应的改善措施总结如下:

一、素质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

两水中学是乡镇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以从学生角度来调查来看素质教育实施的成果,看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否真的起到作用。调查显示,初三级的学生99.5%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式各样课外活动,有体育、艺术、竞赛等,但是只有4.55%的学生认为自身素质确实得到了很大提高,22.73%的学生认为有一定提高,而超过一半54.55%的学生认为收获不大,18.1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学校组织的活动兴趣不大,从中得不到提高。素质教育还包括全面提高每个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道德素质。经过调查发现,45.45%的学生并不认为自身的道德思想素质有提高,甚至有18.18%的学生认为与上一辈相比,思想道德素质有所降低。笔者了解到,有些教师认为现在的初三学生缺乏远大理想,缺乏吃苦精神、缺乏甚至根本没有信仰。过去说为祖国学习、为人民服务,而现在由于社会经济的转轨,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把学习与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

二、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素质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一个实践问题。所以两水中学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综合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凸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是充分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但现实中,农村家长们的观念常常是"读书--考大学--当官"的思想,所以把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考试与素质、智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分割开来。错误的观念不转变,素质教育就不可能走上正途。

二是教师队伍。素质教育不只是对学生的要求,它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一个素质不高、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而教师状况的根本改变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三是课程建设。且不说课程的内容改革是个难题,单就课程的形式而言,要实现由教师的"教材"向学生的"学材"转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是考试制度。中考作为选拔初中学生能否到高中学习的一种比较公正的手段是不能取消的,只要考试存在,应该就具有合理性。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样的考试能把学生真正的素质考出来,减少偶然性和片面性,这又是一个难题。

五是教育评价。评价是检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属于情感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内容能否评价出来?用什么方法来评价?谁来评价,是社会还是学校?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素质教育的尴尬局面就很难改变。

三、针对以上问题及制约因素在可采取以下措施: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是要通过努力使学生学得"自由",学得"主动",促进他们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通过本次调查笔者认为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进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道德理论知识教育与道德责任行为教育的结合。

重视道德责任行为教育就是要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把整个社会倡导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主体的道德义务,并自觉履行这些义务。可以通过教学、共青团、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班会、班主任工作等多种活动形式来开展教育。

第二、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应注重养成教育。

责行是责任感的外化,是责任感的最终归缩。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开始,如互助学习活动、参加家务劳动等。学校可建立家务劳动制度,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要求学生承担相应的家务劳动,家长给予具体安排落实,学校定期的监督和检查,并在校园里定期开展家务劳动竞赛和表演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逐步具有集体、社会责任感。

第三、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调整和规范教育行为。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哪些提倡做,哪些反对做,哪些禁止做,都要有章可循。修改完善中小学校的教育评估制度。切实通过评估,引导、调控和激励基础教育行为,保证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完善师生互评制度,赋予学生实在的评价权利。奖惩制度要面向全体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要改善办学条件,搞好学校建设。

第四、突出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学校必须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开设课程,坚决制止那些只重视开设应考学科,忽视甚至放弃那些不参加考试的课程的应试教育现象。要深化教学改革,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素质教育必须承认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贫穷落后山区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方面要体现出这种差异,使不同的地区有较大的选择弹性。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

第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敬业爱岗,关心、尊重和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必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教师必须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比较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帮助;教师必须努力钻研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必须尊重和关心教师,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