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论文(精选21篇)

小编: 笔舞

很多好书、电影和音乐作品都是以英语为原始语言制作的,学习英语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它们。下面是一些帮助学习者记忆英语语法规则的有效方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初探教育论文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口语教学创设人际氛围;指导学生加大课内外语言的输入量,增加课内外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口语交流创造条件和机会;培养学生口语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同时提高其运用语言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可持续性发展。

口语教学;素质;观念

素质教育理论的探讨和实践要求广大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语言教学的目的不是传授语言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首先,英语教师是语言的使用者,既应熟知语言知识,又要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流畅自如地使用所教语言。在课堂上用英语讲英语,创设英语环境。

其次,英语教师是语言材料的呈现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甚至表演者。

第三,英语教师是语言材料的讲解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解答学生问题的引导者。

教师角色的变化,要求教师既掌握英语语言的结构系统,更要有较强的运用英语的能力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育艺术。教师自身的语言能力和素质是实施新的教学观点的桥梁,直接与教学中交际性活动的质量有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口语教学是训练面对面的口头交际能力,需要有一种融洽的人际氛围,而且应该是互求了解、倾诉、传递信息、互相合作的氛围。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人际氛围,就需要创造师生之间的和谐气氛,气氛越和谐,交际就成功,而且更容易汲取交际欲望。教师应把自己置身学生之中,以平等的身份,和蔼的态度,积极乐观组织、指导教学,并与学生一起参加到听、说活动之中,从而使学生在这种平等的口头交流中,消除对语言、对老师的畏惧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乐说,积极主动的地提高口语能力。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noam chomsky最近提出,知识是一种能力,就是k-ability(知识能力),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语言习得理论启示我们应该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接触语言的机会,以增加其输入量。fillmore认为,语言输入的质和量对第二语言的.习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影响习得的速度。目前,对于我国中学生来说,课本是语言材料输入的重要信息源,课堂教学是主要的输入活动中心。这毕竟有限,还必须辅以课外的真实的、知识性、信息性、更全面、综合性的听力和阅读材料,以增加学生的信息储存,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增强其自信心,并产生听、说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英语学者steve walsh认为,课堂是一个话语群体,群体的活动必须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必须精心构思、设计课堂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话语群体水平。

1.坚持课堂值日报告,为学生开辟“说”的园地。从初一开始,学生学会了一定的单词、词组,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之后,我就在课堂上开辟了“说”的园地。每天安排两个学生做日常的值日生报告,并让他们结合所学内容,依据现实生活,自编自演一段对话、戏剧故事等。课余学生自己备课,用心读书,阅读材料,认证推敲,互相切磋如何把语言组织更得体、恰当、正确。实践证明,值日生报告活动既给报告者提供了“说”的园地,也给其他学生创造了听的机会,是培养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创造语言场景。初中英语教材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依据新教材交际性、实用性与趣味性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安排、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横排、纵行等多种组织形式,运用对话、表演、猜谜、游戏、采访、调查等多种组织形式进行教学,以英语功能和话题为主线,训练学生在课堂操练活动中学习语言知识,在实践中度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能力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从长远意义上讲,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必将会提高全民族的国际交往水平,为保证中华民族在地球村的应占地位和长足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必须进行有效的口语教学。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肢体语言在高职英语心语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肢体语言的种类及自产生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适当的肢体语言,可以提高口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正确使用肢体语言可以简化口语教师的教学语言。

前言。

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更好的组织课堂教学,使其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外,更需要借助于一些类似于面部表情或身体动作的肢体语言。它能够帮助教师把教学内容表达的更生动、更清晰、更准确,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高职英语教口语教学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恰当使用肢体语言,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各部分能为人所见的活动来进行表达和交流,也可称之为体态语或无声语言。它主要包括手势、眼神、动作及姿态等,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手段和补充。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除了用语言来表述之外,还可以通过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对我们学生加以教学暗示,这种无声语言即是肢体语言,它有时甚至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更好效果。

2.1教材的使用不合理。首先,我国目前的英语口语教材不充实,很多教材售价很高、印刷精美但是缺乏实用价值。还有些教材由于出版年份较早,内容陈旧,很多表达方式已经过时,这些教材均不能满足口语课的教学要求。其次,在教材不充足的条件下,有些教师主张不使用固定教材,而是收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练习。这样做,固然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但也可能会变成教师信口开河,无法使学生得到系统的语言训练。再次,选用了固定的教材,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则难免乏味。

2.2教学方法及模式不合理。目前,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通常采用大班上课的模式,每个班50~60人。学生太多,教师组织课堂活动很难控制,而且每个人发言的机会和时间也大大减少了。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迫切需要英语表达方面的实践,以便能够无障碍的与外国友人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制定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2.3学生英语口语水平起点低。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与高等教育存在着脱节现象,各阶段的英语教育按照各自的需要建立独立的教学体系,如教学大纲、测试等。中小学因升学的需要常“考什么学什么”,不考口语就不进行口语训练,甚至有的学校干脆用中文上英语课。这种应试教育导致了学生口语水平普遍低下,有些学生甚至缺乏最基本的口语知识,更谈不上口语能力。而高等院校英语教学起点较高,这种脱节现象给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肢体语言在英语口语课堂中的运用比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更具有发展空间。它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姿势、声音、身体移动等。

1眼神。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心理表达与接受往往与眼睛分不开。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看着学生的眼睛说话,将眼神与语言协调起来,帮助组织教学,传递信息,表达自己的思想,并有关善于审视我们学生的眼神,及时捕捉反馈信息,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

在西方文化中,目光对视或眼神交流是诚实、坦率的表现,教师要深刻理解这一点,不但要用言语把这种差异讲解出来,还要在课堂上大胆使用目光对视使学生适应并习惯这一颇具欧美文化特色的肢体语言,在今后的中外交流中避免误会,更加自如。这一点对高职学生和高职学校的教师尤为重要。

2面部表情。

人的表情千变万化,很丰富,英语口语教师追求的表情应是亲切、自然的不变性和随着口语话题体现出来的喜、怒、哀、乐的善变性。“所谓不变性,即指教师对我们学生态度要始终和蔼可亲,投射给我们亲切、温柔而又充满鼓励的目光。让我们感到温暖可亲,心情愉快、放松。”(注解:摘自参考文献3)“所谓善变性,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沉浸在教材特定的氛围中,表情随意境、情节、人物的遭遇而变化。”

在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性人才为目的的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以及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能力。教师的面部表情会带来学生的一系列心理效应,因此,恰当地运用面部表情至关重要。教师在运用面部表情时不宜过于含蓄也不宜过于夸张。微笑是教师常用的基本面部表情。

3手势。

手势是口语教学中最常用的动作。不当的手势不仅会给人画蛇添足的感觉,而且还会造成不好的课堂氛围,进而影响教学效果。通过观察,笔者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教师在用英语讲课时。他们使用的手势普遍比说中文时要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知道,欧美人大多手势使用比中国人要多:二是大多数教师在说外语时,不自觉地希望通过手势来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在高职英语的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手势不仅能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而且能帮助他们记住要学的知识。

4姿势。

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我觉得教师应恰当地运用头、手、身等展示教学内容,情感变化等。运用姿势语言时应让我们学生感到轻松,恰到好处。

5声音控制。

“声音控制法指教师通过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来引起和控制我们的注意。”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到另一种速度时,已分散的注意力会重新集中起来。在口语交流中适当加大音量,也可以起到加强注意和激发学生想说英语欲望的作用。

6身体移动。

我们的胳膊,手,眼睛以及其他身体器官的运动可以传递信息。一般说来,教师可以借助于身体的移动,从而更好的描述一件事物。教师在组织英语口语教学活动,采用平淡乏味的语言,学生的注意就极易分教,而如果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加上不断变换的肢体语言来吸引他们,他们的眼睛就会随教师而动,并积极思考如何用英语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英语口语教学是我们当今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的目标,现阶段口语教学对我们而言仍然任重而道远,如何逐渐地突破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境,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更需要我们高职英语教师对此做更多的思考,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高职学校的教师应该针对高职教育的目的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形成有个人风格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变换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参与口语实践,从而促进高等院校英语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实际能力。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论文

首先,掌握好26个字母的准确发音,尤其要熟记含有共同元音音素的字母。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读准单词,尤其要注意分辨长元音和短元音,单词重音也不可忽视。再次,平时注意加强数字、年、月、日、时刻、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的朗读方法和技巧方面的训练。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增强求知欲,树立学习的信心。当学生有点滴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鼓励和肯定。当学生在口语或发音表达有困难时多用“tryagain!yourpronuncia-tionismuchbetterthanbefore.”等鼓励性语言,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在自然的语言的环境中得到更多的鼓励和锻炼,将所学知识直接运用于交际活动中。

三、强化听力训练,提高交际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往往难以控制所听材料的语速、语言清晰度以及说话人的语言特点等。因此要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理解并掌握说话人的意思是一项有难度的学习任务。首先,强化听力训练。听的能力不仅与听的技巧及其熟练程度直接有关,而且与听者的语言能力、文化知识以及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因而提高听的能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技巧、丰富知识并同时锻炼分析、推理能力的综合性训练和实践的过程。平时应强化听力训练,如,单词辨音、句子理解和反应、对话理解和短文理解。听的过程中,一定要听准听清,注意辨别那些极易混淆的词或短语。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论文

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两大重要问题。有了获取语言知识的渠道,学习者才可能习得语言;而通过语言输出,人们可以了解到学习者是如何习得语言以及语言水平如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krashen提出了“输入假设”,认为学习者习得语言的方式只有一种,即通过大量可理解性输入。许多学者认为,仅有语言输入对于语言习得是不充分的,当学习者听到语言输入时,通常无需调动句法知识就可以理解语言的意义。

一、输出假设理论及其功能。

1985年,swain提出了输出理论――通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的产生,学习者就能习得或学习语言。swain通过对加拿大的法语沉浸式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学校里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的一些课程全部由法语教授。然而,他们尽管在听力与阅读理解方面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写作和口语方面却表现出了语法准确性方面的劣势。这表明,仅有语言输入对于习得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是不足的,要习得一门语言,必须鼓励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出,并且在使用目标语时注重语言形式的正确性。swain提出了输出在二语习得中的三大功能。

1.输出能引起学习者对语言的注意。

在使用目标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可能会遇到语言问题,从而使他们注意到他们所不知道的或者只知道一部分的目标语知识。1994年,swain和lapkin做了一项实验,检验学习者注意到语言问题之后的认知过程。被试者是法语沉浸式教学项目的八年级学生,平均年龄13岁,他们使用有声思维方法。他们要为一份报纸写一篇关于环境问题的文章,在写作过程中,他们要使用这种有声思维方法,说出他们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这些有声思维材料中摘选和语言有关的情节,其中40%和语言有关的情节中学习者都注意到了语言形式。研究结果表明,二语学习者在使用二语的过程中注意到他们语言知识的缺陷。语言输出不仅能使学习者注意到语言缺陷,还能使其在改正语言问题的同时提高语言水平,逐渐使目标语达到本族语的输出流利程度。

2.输出能对目标语进行假设检验。

学习者书面和口头的目标语错误揭示了他们对目标语运用持有假设,要检验某一假设,学习者必须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研究表明,在意义协商过程中,学习者会依据谈话中的澄清请求或证实询问来修改他们的语言输出。pica(1993)和同事们研究发现,在会话中学习者从语义和句法上只修改了言语的三分之一。学习者言语的三分之一得到了修改,这一事实表明他们只检验某些假设而非全部,即他们的语言输出的确是在检验他们自己对目标语形成的假设。学习者有时因为思考错误而导致对目标语形成不正确的假设和不恰当的概括,所以相应的反馈在二语学习中就显得很重要。在课堂教学中,非本族语使用者之间的交际互动所提供的意义协商的机会远比非本族使用者和本族语使用者之间的互动提供得多,课堂中的小组讨论活动有助于语言的意义协商。同时,学习者还可以从交谈对象的反馈中得到语言信息,从而修改语言输出。

3.输出具有元语言功能。

输出的第二个功能是输出能对目标语进行假设检验。其实,输出本身就是学习者持有的假设。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学习者并不会表现出这些假设,而是用语言对假设进行反思,这种层次的输出就代表了其元语言功能,即用语言反思语言,使学习者控制并内化语言。lapierre(1994)对二语习得中输出以及反思在输出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意义表达中的语言形式进行反思能促进二语学习。

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用英语进行交流。外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要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必须加大学生的练习量,强化语言输出。

1.转换教学模式,重视语言输出。

现在,二语习得研究的重点已经从怎么教转变到怎么学上,口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说英语,教授他们学习方法,在长期的语言输出练习中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口语输出,教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语言上的缺陷,帮助其改正,并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还可以提高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资源加以练习,从而达到流利的语言输出。

2.设计合适的语言输出活动。

输出是学习者对目标语持有的假设,但是,受语言学习水平的限制,学习者可能会形成不正确的假设。因此,注意到这些不正确的假设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尤其重要。在口语课堂上,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活动形式鼓励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出,从而提供反馈,使他们能够修正不正确的假设。

(1)小组讨论或对话。对给定的题目进行讨论或编简短的对话。学习者在意义协商的过程中会修改不正确的假设,从谈话对象得到相应的反馈,并且这种形式更加自由,能够引导出更多的输出内容。

(2)复述课文。这种语言学习形式非常有效。因为学习者可以根据学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加工处理,既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基础。

(3)辩论。这种活动适合于英语水平中等以上的学习者,因为辩论需要更多的语言输入基础和灵活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行辩论之前,学习者要搜集资料,从而得到了更多的语言输入。而辩论过程本身就能使学习者最大限度地输出语言。

3.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输出环境。

我国的英语课堂通常是班大人多,学生常常把教师看作课堂的领导者,只愿意做倾听者,这在口语教学中是一定要避免的。有些学生不喜欢当众发言,教师可以深入到每个小组的讨论中去,在小组成员的范围内进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的语言输出。老师的亲近程度也会影响学生的输出活动,和蔼可亲,愿意随时提供帮助的老师更容易鼓励学生的输出活动。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图片或者影片,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

目前,英语在我国只是外语,而非第二语言。英语学习者就缺乏相应的英语使用环境。作为学生使用英语的主要环境,课堂教学的作用不可小视,老师必须鼓励学生加强语言输出训练,从输出中找到问题所在,逐步提高外语交际能力。

语言输出的基础是输入,输出是对输入知识的检验和强化。在加强听读训练的同时绝不能忽视说和写的培养。学生要顺畅流利地表达自己,首先要牢固掌握基本语言知识和口语语言的特点,然后通过大量的口头练习内化知识,真正掌握其用法,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卢仁顺.“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xx,4.

[2]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xx,5.

[3]张庆宗.论高校英语口语教师的角色定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xx,8.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论文

英语作为一门口语式语言,需要学习应用者在实践以及应用的实践中真正做到口语的有效表达,对于英语课程的教学和落实,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自身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还需要教学参与者有效完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内部的高效落实,才能实现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目的。

一、通过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开口表达。

初中学校内部设置课程较多,其中英语课程作为现代教学参与的主要教学课程之一,旨在真正通过课程教学,保证学生的有效参与性,教师需要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课程上,不断鼓励学生参与英语表达,保证学生英语学习课堂真正得到有用的学习内容。

例如,在初中英语学习课堂上,以初二年级下册“ifyougototheparty,youhaveagoodtime”一节为例,让学生试着多用同样的句式参与造句和表达,比如,“ifigetuplatetomorrow,iwillbelateforschool.”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和口语表达当中,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育。

二、设置英语小游戏,引导学生参与口语表达。

学生有效参与学习获取有效知识的起端在于义务教育教学的不断贯彻和实践,英语课程作为初中学校内部参与教学的一部分,保证学生开口交流和表达,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做到对于学生口语表达的有效帮助。

例如,在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两一组进行“你说我猜”的小游戏,当一个学生讲到“小猫”,另一个学生就需用英文讲出“小猫”的读音并拼写,让学生真正通过小游戏进行英语口语的表达。

三、观看英语短剧,让学生积极开口。

要想保证学生英语口语的真正表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上课之初观看一些有趣的英语短剧,鼓励学生跟着读和表达,让学生得到成长和进步。

综上所述,学校内部教学真正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和有效学习,是现代教育教学不断追求的教学目的之一,落实初中英语口语的教学和实践,保证学生的有效成长和进步,实现现代教育教学的真正践行。

参考文献:

编辑鲁翠红。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

本文通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提出了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的重要性,并从几个方面提出如何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关键字]:

英语教学是高职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扩大,对运用英语的要求也不断升级,特别是英语口语能力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然而目前,英语的教学方法多局限于语法、翻译、偏向于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一般口语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结果往往使学生“高分低能”,“非聋即哑”,缺乏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很难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因此,怎样提高高职生英语口语能力,使之在今后学习、工作中得心应手,对传道授业的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着重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一、语音是基础,首先从培养学生掌握语音、语调入手。

语音、语调的学习和掌握是提高口语能力的前提和关键。由于发音基础没有打好,导致口语无法提高的例子比比皆是。我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其中很多是来自教学条件不够理想的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相对较低,许多学生入校时语音很不规范,在交谈中严重影响相互间的沟通,甚至出现不少笑话。所以,我主张要想提高英语的口语能力就首先从语音方面入手,夯实基础。首先,教师应从理论上系统的讲明英语的发音规则,如连读、重轻音、不完全爆破音、升调、降调、意群等。然后,随时随地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让学生听正确的读音,有必要的话,可以介绍一些专门攻克语音难关的书和资料或者从反面举出几个同学因为语音发音问题导致的小笑话。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给学生们播放一些英语原声的电影和音乐,增强他们对纯正英语发音的审美观。总之,经常给学生们灌输语音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语音学习是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基础。

二、大量阅读和背诵,增加语言的输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大量阅读是扩大词汇量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口语的根本途径之一。从语言学的规律来看,口语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大量的语言输入,尤其是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没有广泛的阅读,没有大量的输入,就不会有口语输出的材料。阅读量如果严重不足,学生则无法积累起对各种事物、概念的正确的英语表达法,也就是说离开了语言基础的训练,根本无法做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即使发音再好,口语能力也只能停留在几句招呼语上。

因此,要坚持让学生背诵和复述课文。朗读和背诵课文是培养学生开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新编的职校英语教材课文都不是很长,应坚持要求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篇课文或部分课文。要通过各种方式加以检查。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通过这样的活动,既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又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能力。

三、听说结合,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

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但交际能力的基础是语言能力。口语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不但要单方面的说话,而且还要听别人诉说,并在听懂、听真切的情况下,作出正确的反应和答复,这样才是成功的交际。如果只是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意图,当对方开口讲话后,自己却不能完全听懂,或只能听懂一部分,这样将直接影响到交际的效果。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训练听力,以便和口语练习配套呢?除了引导收听录音以及电台和电视的英语节目外,对貌似原始的朗读亦不可轻视。通过朗读,不仅联系了发音,还同时刺激了自己的听觉。此外,经常性的反复朗读和背诵,会使有关的词汇和短语在大脑中形成条件反射,当需要用时,便易于“招之即来”。再者,在与自己的同学、朋友对话时,要学会注意倾听对方,力求听懂对方话语中的大部分含义,其实这也是一种听力训练。只有听说能力同步提高,才能最终促进交际能力的发展。

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听写单词、词组,但主要还是听写短文,短文的内容可以根据课文改写,也可以选用比课文内容稍易的短文,字数以50-100为宜,语速可适当放慢。通过听写,既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无形中又增强了他们的听、说能力。随着学生听说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加一项新的内容,即让他们听英文歌曲。

四、克服羞怯心理障碍,大胆开口说英语。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虽有提高口语的愿望,却因怕出丑,思想顾虑较大,导致心理自卫,没有勇气正视自己的语言现实,其结果是口语始终得不到提高。还有的学生主观上不重视口语练习,上课不积极发言,即使有出色的教材,优秀的教师,多样的教学手段也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所以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大胆开口说英语,不失为是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良策。

许多学生不敢说话或是说不好话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心理因素――恐惧感和自卑感。在课堂口语训练过程中,学生心理上固然不可能出现面临比赛或是重大交际场合的恐惧、焦虑等现象,然而自卑或是过度自尊却表现得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愿抓住训练的机会,甚至是训练机会已在眼前却不敢开口,也有的学生把训练机会当作无奈的任务,草草了事。课后,询问其选修口语课程的目的,却又无一例外的表示,想提高口语水平。学生这种主观愿望与客观表现相背离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学工作者的反思。要缓和此矛盾,笔者认为:第一,要营造平等、轻松和自由的课堂氛围。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外和私人空间如寝室,并不存在日常生活交流困难的情形,而在课堂上,面对同学和老师,却很难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因此必须创设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以有效的激起学生想说的欲望和表达的信心。实践证明,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主动投入训练,有时甚至有争先恐后之势,其有效性可见一斑。第二,要细心观察,寻找症结,主动出击。在口语教学过程中,不能否认的是有一部分学生不管你怎样鼓励,并把机会直接放在他们面前,他们的反应却是惊人的相似,迅速低头。面对这部分学生,笔者认为,不仅要在语言上鼓励他们抓住每一次锻炼机会,更要发现其症结所在,拉他们“下水”,因为站在岸边看别人游泳的人,无法排解对水的恐惧,更无法体会到在水中的快乐。只有下了水,才能不怕水,只有通过当众说话才能克服害怕当众说话的心理。在开学初的一堂英语课上,有一位女生的表情引起了我特别注意,每当我走过她的课桌或与她目光对视,她的脸马上就会通红,肢体上也显得局促不安。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她主动进行口语训练难度很大,因此只有采取被动训练即教师点名的方式进行训练,在每一次的训练中逐渐克服其心理障碍,一学期下来成效将十分明显。

五、坚持用英语授课,让学生多开口。

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缺点是缺乏语言环境。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的机会,尽量创造语言环境,而且用英语组织教学,可以烘托英语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但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基础比较差,而且差距大,要使英语授课顺利进行,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用语。开始语速应放慢些,并加上适当的语境、手势和中文解释。在讲授语法时,可适当多说些母语,因为语法较难理解。同时,还要尽量让学生多开口,一般不打断学生讲话,当他们讲不下去时,可用一些英语词汇引导和启发他们,或让其他学生帮助他们。这样,逐步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氛围之中,通过英语交流提高口语能力。

六、改革考试方法,增设口试。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即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除了运用上述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外,还应对学生的听讲能力有一个科学的、形之有效的测试方法。为此,每学期除笔试外,应增加口语测试,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把成绩计入总成绩,并在笔试试卷中加大口语题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得不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注重英语交际能力,学好口语。

高职院校学生有其自身的综合素质结构特征,而实践性与应用性是其优势所在。因此,在口语训练中,要真正贯彻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是主线的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全面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语综合水平,为其就业和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勃然.胡燕玲.影响英语教学的三大因素及解决对策[j]中美英语教学,20xx,(1)。

[2]黄伟,关于当代高职教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导刊,20xx,(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职教育改革与建设(上下册)[a]高职高专教育文件资料汇编[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农村英语教学是农村各科教学中主要的薄弱环节之一,解决农村初英语口语教学面临许多困难,但必须针对相应困难,采用合理的方法。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熏陶;建立平等地师生关系;第教师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1、课堂语言环境的缺乏。

2、教师口语水平的偏低。

农村初中的英语老师,极大多数并不是专科毕业的教师,语音语调不准确,不能流利自如地使用英语教学,自然给学生起不了正确的.引导作用。相反,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今后对英语语音语调的正确学习,这对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也是很不利的。还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听得更加“明白、彻底”,干脆直接用普通话甚至方言教学,这样的课堂还能起到听说训练的效果吗?恐怕学生除了听到一些单词外,都记不起这是一节英语课了。

3、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

由于本身英语基本功就不够扎实,语音语调不够正确规范,词汇、句型、语法训练不够到位,朗读、背诵等基本功不到火候等,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以致形成心理障碍,怕说错,说不好,遭同学讥笑,受老师批评。在学生已经产生了这样的心理障碍下,有些农村初中教师还在和学生进行言语交流的过程中,过多去干涉、影响学生的思维,甚至指责学生的不足,批评他们的过失,导致学生表达的愿望就更少。因此学生开口难,连贯叙述就更难,越怕越不敢说,越不说就越不会说,导致恶性循环。

二、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方法。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位外国教学专家曾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情景教学本身就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并且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之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情景使学生产生言语的动机。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方式营造口语表达的氛围,创设有利于学生说的情景,激发学生说得欲望,让学生在情景中感知语言,交流语言,发展语言。比如在教授8aunit1friends时,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好朋友,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带一张自己最好的朋友的照片,并且事先准备好五句话描述该朋友的外貌长相。课上,我先出示一张明星的照片,说他就是我的好朋友,加以描述,以此激发学生说听的欲望,然后再请班上几名口语较好的同学描述,并分小组进行交流,要求他们的描述增到十句。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交流,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最后每组作汇报演讲。这样的课堂中,大部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2、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熏陶。

英语教学的主要矛盾是汉语和英语学习之间的矛盾。平时学习所听,所想,所说的全是汉语,只有课堂才是学生接触英语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把握好课堂的四十五分钟。

我在实践中,还坚持做到用英语解释英语,而且要求学生模仿,尽量也用英语解释,所说我的课堂常听到这样的一句,canyousayitinenglishbutinanotherway?包括评讲练习的时候,学生基本能够由一开始的听不懂,到逐渐地自己能够用英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像一些语法性的单词,学生虽然有的不会拼写,但他会告诉是这是verb那是adjective。所以我的主张就是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说英语的能力只能通过说的实践才能逐渐培养起来。我也非常喜欢李阳疯狂英语的“三最法”说英语,也积极地采用这种形式鼓励学生最大声、最快速、最清晰地去说,去比赛。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发他们说的兴趣,更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建立平等地师生关系。

英语教学是师生共同合作的工作,老师对学生友爱同情的态度使师生双方都能发挥各自的长处。课堂上尽量给足他们想表现欲望的机会,当然纪律必须要有,但纪律应建立在友善,严格要求的基础之上。初中生的自尊心很强,对外界的反应十分敏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进取精神,多鼓励学生。

4、教师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学高为师;想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先有一桶水……这些都说明,想要学生提高口语能力,首先教师先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基础。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加强自我进修,不断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其实方式有很多,我坚持的两个方法就是,阅读英文报刊,收听收看英文类的节目。只有这样,知识才能不断更新,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坚持教改实验,像多媒体技术在英语口语教学上的应用等。教师应大胆地去以多种形式实施教改实验。做为农村初中在硬件条件不是很好的前提下,更应该在这方面动动脑筋,花点心思,大胆创新。比如,使用课堂游戏、讲故事等等,同样也能起到辅助作用。关键在于,我们敢去尝试、实验,敢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创新。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初探论文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缸窑中学)。

摘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教学理念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的不断落实和实践,现代教育教学在学校实践当中得到践行,以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为例,分析英语口语课“分层教学”的实践参与,真正落实现代教育与教学。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论文

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两大重要问题。有了获取语言知识的渠道,学习者才可能习得语言;而通过语言输出,人们可以了解到学习者是如何习得语言以及语言水平如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krashen提出了“输入假设”,认为学习者习得语言的方式只有一种,即通过大量可理解性输入。许多学者认为,仅有语言输入对于语言习得是不充分的,当学习者听到语言输入时,通常无需调动句法知识就可以理解语言的意义。

一、输出假设理论及其功能。

1985年,swain提出了输出理论――通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的产生,学习者就能习得或学习语言。swain通过对加拿大的法语沉浸式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学校里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的一些课程全部由法语教授。然而,他们尽管在听力与阅读理解方面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写作和口语方面却表现出了语法准确性方面的劣势。这表明,仅有语言输入对于习得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是不足的,要习得一门语言,必须鼓励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出,并且在使用目标语时注重语言形式的正确性。swain提出了输出在二语习得中的三大功能。

1.输出能引起学习者对语言的注意。

在使用目标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可能会遇到语言问题,从而使他们注意到他们所不知道的或者只知道一部分的目标语知识。1994年,swain和lapkin做了一项实验,检验学习者注意到语言问题之后的认知过程。被试者是法语沉浸式教学项目的八年级学生,平均年龄13岁,他们使用有声思维方法。他们要为一份报纸写一篇关于环境问题的文章,在写作过程中,他们要使用这种有声思维方法,说出他们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这些有声思维材料中摘选和语言有关的情节,其中40%和语言有关的情节中学习者都注意到了语言形式。研究结果表明,二语学习者在使用二语的过程中注意到他们语言知识的缺陷。语言输出不仅能使学习者注意到语言缺陷,还能使其在改正语言问题的同时提高语言水平,逐渐使目标语达到本族语的输出流利程度。

2.输出能对目标语进行假设检验。

学习者书面和口头的目标语错误揭示了他们对目标语运用持有假设,要检验某一假设,学习者必须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研究表明,在意义协商过程中,学习者会依据谈话中的澄清请求或证实询问来修改他们的语言输出。pica(1993)和同事们研究发现,在会话中学习者从语义和句法上只修改了言语的三分之一。学习者言语的三分之一得到了修改,这一事实表明他们只检验某些假设而非全部,即他们的语言输出的确是在检验他们自己对目标语形成的假设。学习者有时因为思考错误而导致对目标语形成不正确的假设和不恰当的概括,所以相应的反馈在二语学习中就显得很重要。在课堂教学中,非本族语使用者之间的交际互动所提供的意义协商的机会远比非本族使用者和本族语使用者之间的互动提供得多,课堂中的小组讨论活动有助于语言的意义协商。同时,学习者还可以从交谈对象的反馈中得到语言信息,从而修改语言输出。

3.输出具有元语言功能。

输出的第二个功能是输出能对目标语进行假设检验。其实,输出本身就是学习者持有的假设。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学习者并不会表现出这些假设,而是用语言对假设进行反思,这种层次的输出就代表了其元语言功能,即用语言反思语言,使学习者控制并内化语言。lapierre(1994)对二语习得中输出以及反思在输出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意义表达中的语言形式进行反思能促进二语学习。

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用英语进行交流。外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要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必须加大学生的练习量,强化语言输出。

1.转换教学模式,重视语言输出。

现在,二语习得研究的重点已经从怎么教转变到怎么学上,口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说英语,教授他们学习方法,在长期的语言输出练习中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口语输出,教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语言上的缺陷,帮助其改正,并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还可以提高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资源加以练习,从而达到流利的语言输出。

2.设计合适的语言输出活动。

输出是学习者对目标语持有的假设,但是,受语言学习水平的限制,学习者可能会形成不正确的假设。因此,注意到这些不正确的假设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尤其重要。在口语课堂上,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活动形式鼓励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出,从而提供反馈,使他们能够修正不正确的假设。

(1)小组讨论或对话。对给定的题目进行讨论或编简短的对话。学习者在意义协商的过程中会修改不正确的假设,从谈话对象得到相应的反馈,并且这种形式更加自由,能够引导出更多的输出内容。

(2)复述课文。这种语言学习形式非常有效。因为学习者可以根据学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加工处理,既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基础。

(3)辩论。这种活动适合于英语水平中等以上的学习者,因为辩论需要更多的语言输入基础和灵活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行辩论之前,学习者要搜集资料,从而得到了更多的语言输入。而辩论过程本身就能使学习者最大限度地输出语言。

3.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输出环境。

我国的英语课堂通常是班大人多,学生常常把教师看作课堂的领导者,只愿意做倾听者,这在口语教学中是一定要避免的。有些学生不喜欢当众发言,教师可以深入到每个小组的讨论中去,在小组成员的范围内进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的语言输出。老师的亲近程度也会影响学生的输出活动,和蔼可亲,愿意随时提供帮助的老师更容易鼓励学生的输出活动。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图片或者影片,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

目前,英语在我国只是外语,而非第二语言。英语学习者就缺乏相应的英语使用环境。作为学生使用英语的主要环境,课堂教学的作用不可小视,老师必须鼓励学生加强语言输出训练,从输出中找到问题所在,逐步提高外语交际能力。

语言输出的基础是输入,输出是对输入知识的检验和强化。在加强听读训练的同时绝不能忽视说和写的培养。学生要顺畅流利地表达自己,首先要牢固掌握基本语言知识和口语语言的特点,然后通过大量的口头练习内化知识,真正掌握其用法,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卢仁顺.“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xx,4.

[2]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xx,5.

[3]张庆宗.论高校英语口语教师的角色定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xx,8.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历史教学策略论文

学生们在课堂上为什么会主动回答,甚至抢着回答问题呢?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想要表现出自己的价值。这样不仅能得到老师的赞扬,更会或得其他的同学的赞赏。那么,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时机给予学生们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就需要老师们思考一番。我们平时上课所用的课本,并非是从古代传下来的,而是很多科学工作者把当时的社会情况用白话文的形式,以课本为载体呈现给学生们。这就说明了课本与文字的局限性。白纸黑字是死的,只有生活本身才是丰富多彩的。如果老师一味地念课本,要求学生机械地朗读背诵,那学生们肯定会认为历史这门课程实在太枯燥了,除了背就是背,根本没有任何想学的冲动,毫无新鲜感。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在一线的授业者们,要想法设法地让学生们有兴趣,想学习。所以,依靠高科技的方式进行授课就十分必要。一段影片可以让学生们从视觉上直接认识历史,一部电影可以让学生们不仅熟悉历史,更被很多感情和品格感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就被释放出来。在授课过程中,一旦能直观地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那么取得的教学效果会非常令人满意。

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授课氛围的轻松愉快,都可以让同学们更快更好地学到历史知识。一名教师要真正从内心深处顾及到、考虑到学生的尊严。对于一个历史人物或者问题,当某位学生能够正确回答或者有自己其他的正确的理解时,都不应该吝惜自己的赞美,让鼓励伴随学生们的成长。

当老师把学生们分成不同的研究小队时,我们应该在正确的教学方向上,倡导一种相对批判式的教学,不一定非要按照大众的思维,可以让学生们根据史实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而老师此时要做的就是在可行的范围内,以正确的历史观,以正确的语气和方式来纠正学生们的某些不妥观点。这样可以加深他们对正确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其实有相当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可以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我记得有一位男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找到我,问我咱们的国家在当年的国际环境下是那么的贫穷、那么的悲哀,我们中国人的话语在国际上根本没有用。可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中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兴旺发达的呢?可见,这位同学有着非常高涨的求知欲。因此,我以此为契机,让这位同学通过互联网来大致查找到我们国家发展的轨迹。

在第二天的课堂中,我让他在全班面前以饱满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小的演讲,获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我接着他的演讲,进行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效果非常良好。这样既让学生们得到充分的自我展示,又可以让我自己有了继续钻研的动力。但是我们都知道,凡事都是矛盾的,不管一个方法有多好,它的另一面一定会显出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比如说有的学生天生内向甚至孤僻。他们不愿意合作,不顾及队伍的团结,只知道自学,从不把知识分享给别人。有的学生争强好胜,就想着领导别人,只希望别人听从他,因此没能达到分组学习的教学目的。所有暴露出的不利方面,作为教学者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加以干预。

自主的思维能力是自学的根基。而自学的成果很大程度上不仅仅依靠学,更要依靠分门别类总结,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一位学生只有自学了,才能总结得出来,也只有进行了科学有效的总结,自学的效果和积极性才会更加明显。那么怎么进行总结呢?同样都是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也许他们的发展规律有些出入和不同,但很多要素都是具备的,社会环境、历史价值、转折契机等等,都可以提炼出来进行对比。这样更加直观,能让学生们通过总结横向记忆更多的事件,甚至可以从小培养学生们“以史为鉴”的思维方式。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思维方式上都是可塑的。关键是要赔养他们如何正确看待事物。我们目前的教学目的还是为了应试,这个我不否认。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多多培养和注重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要让他们知道学习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使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因此,我们在教授学生们历史这门学科的时候,不能忘记联系实际,要告诉学生们历史的车轮是永远向前的,学习历史就是在学习先人们总结出的最最宝贵的经验,它们能让我们少走太多的弯路和错路。

一些直观的视觉刺激更能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点的印象和记忆,比如短片和绘图。我记得有一节课专门讲的是丝绸之路,就把丝绸之路不同的区域分派给不同的小组,让每个组在地图上画出自己负责的丝绸之路是从哪里到哪里。把各个组所画的路线连在一起,再加以修改,就成了同学们亲手绘制的丝绸之路。每一段都有不同的故事发生。用图片作为载体,让学生们直观地对丝绸之路进行理解,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贸易方式,为什么我们的祖先会有如此精湛的技艺,这个贸易的往来有着什么样的深远意义,这些都可以迎刃而解。要把分队学习模式放在重要的高度,并且千方百计鼓励学生们彼此分享知识成果。只要能够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对学习有激情、有向往,那么他们的能力可以得到迅速提升,老师的教学任务也可以按照预期完成。可以根据考试的分数,把学生们划分成不同的研究小队,要在队内确定每个学生的的个人任务,各司其职,告诉他们:“在一起才是整体,是整体就要团结,讲团结就要分享,分享后才有收获!”

正所谓“有问才有答”。只有先问出问题,发现问题,才能有理由和动机去研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也就是抛砖引玉。所以,对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不能回避,更不能不屑一顾。相反,这恰恰是我们要鼓励的,让学生们根据史实,在允许的范围内提出自己的猜测甚至质疑。如果没有问题、没有质疑,那我们的研究就好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样,没有意义,又走上了应试教育的老路,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分数而学习。在有些历史问题上,我们可以主动带领学生们提出质疑:“举步维艰的发展,为什么会大获成功呢“”看似良好的关系,怎么会突然破裂呢?”这些质疑就像引线一样,帮助我们点燃了学生们一探究竟的情绪。

授课的第一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方式。所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作为老师,应该注意不是说我讲什么,学生就要听什么,而是我要讲的正是学生想听的,学生希望听的也是我能讲出来的。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性格,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思维。这样才成就了我们这个世界。学生们更是如此,他们涉世未深,人生观和思维方式都在形成的过程当中,这就更加说明每个学生之间是存在很大不同的。作为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到这种不同,更要尊重这样的不同。有的学生不敢在班级同学面前讲话,怕丢脸,那就要给他信任,让他自信,让他多说,让全体同学给他鼓励,让他体会到勇于表达的喜悦!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突然有一次分数不理想,那就要让他知道,谁也不是不败将军,分数只能代表过去,振作起来才是强者应该做的!这些都是激励学生的好方法,不管什么样的方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有兴趣,不让他们有厌烦感,让他们总是希望知道更多的历史知识,以史为鉴,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浅论论文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朗读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对于知识点的讲解,而没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对课文进行理解。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许多初中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并没有养成朗读的习惯。正是由于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所以导致朗读渐渐地被人们所忽略了。但是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基础,教师必须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他们养成朗读的习惯,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

(一)教师重讲轻读。

要想更好地进行朗读教学,首先必须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朗读时间。但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并没有给学生时间来进行朗读,而是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花在了知识点的讲解上,从而使得学生没有时间来进行朗读。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为了将课文内容进行梳理,于是就将课文逐字逐句地为学生进行了解读。但是语文学科往往更侧重于感性认识,即使教师十分细致地对课文进行了解析,学生也有可能会不理解。但是相反,如果让学生自己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代入了课文的情景之中,或许能够对课文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再加之许多教师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并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所以就使得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讲解,而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朗读。

(二)朗读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

虽然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在进行朗读教学时,却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大合理。一些初中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课文进行朗读,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了一定的朗读时间,并且专门增设了朗读环节。虽然看似学生进行了朗读,但是大部分学生仅仅只是为了朗读而朗读,并没有带着思考去读。再加之教师也没有就学生的朗读提出具体的要求,没有明确朗读教学的目标,从而就使得朗读教学流于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而且,朗读教学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读,教师也应该为学生进行朗读示范,并向学生介绍朗读技巧。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使得朗读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即使是进行了朗读教学,学生也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收获。

(三)学生对朗读的认识存在偏差。

许多学生对于“朗读”都没有准确的理解。他们认为“朗读”与“读”是一样的,但实质上“朗读”与“读”是存在很大差别的。“读”所强调的只是将课文读出来,所以“读”往往是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和思考的。但是,“朗读”不同。“朗读”要求学生有情感地将课文读出来,并在读的过程中有所思考。正是由于学生认识上的偏差,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当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学生往往只是在读,而没有进行任何的思考。这样的朗读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这种形式的朗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没有任何帮助。因此,教师应当及时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从而使朗读教学能够正常开展。

(一)让学生重视朗读。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时刻记住这一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更好地进行朗读教学,教师必须先要让学生对朗读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学生正确理解了朗读的含义,并对其引起重视,朗读才能够真正发挥它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为此,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朗读的含义以及一些朗读的技巧,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朗读,将“朗读”与“读”区分开。要让学生重视朗读,教师应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只要学生对朗读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进行朗读。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朗读示范,或者举行一些朗读比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得他们发现朗读的好处,进而对朗读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要使得学生重视朗读,教师还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营造班级良好的朗读氛围。如果整个班级都对朗读引起重视了,那么即使个别学生不喜欢朗读,为了跟上班级的步伐,也会对朗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在课前做好朗读准备。

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之前,应该让学生事先做好朗读准备。课前的朗读准备可以让学生在进行朗读时更加有自信,而且还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同时,课前的朗读准备也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教师也需要做好课前的朗读准备工作。要做好课前的朗读准备,教师和学生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练好普通话。因为普通话是朗读的基础,如果普通话水平有限,那么在其进行朗读的过程中,必然会影响到情感的表达。所以说,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必须要有扎实的普通话功底。其次,就是要掌握必要的朗读技巧。朗读有着很强的技巧性,如果对于这些技巧不能够有效掌握,那么朗读必然要受到影响。朗读的技巧主要包括停顿、语速、重音和语调等。只有注重这几个方面,才能使朗读更加有感情和感染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许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朗读,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这部分学生往往不敢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因此,他们在朗读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来自于他们的心理。对此,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将直接影响学生朗读的效果。如果学生的心理素质良好,那么他的朗读一定是自信和充满感情的。相反,如果学生的心理素质差,那么他的恐惧和不自信必然会影响朗读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使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更好地进行朗读,使朗读的过程更加轻松、愉快,最终使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2]黄永红.试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12):59.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浅论论文

中学生从接受学习到自主学习是学习方法的根本转变,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面临新的挑战,有压力更有动力,更应尽快熟悉新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的思路,不断探索与实践,从思想上、行动上做出积极的准备。

一、抓住自主学习的课堂特征。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的过程,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参与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习进度,设计自己的学习评价指标。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处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试;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基础,离开了自主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从这个角度上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的本质要求。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自学能力的形成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精神。

二、注重学法指导,创设超市式学习的平台。

“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教”。语文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变化是角色的转化,教师不再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教法,更要研究和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举一反三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自主设计、练习、探究、评价和思考地进行创造性学习,从方法上探究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与原理,掌握如何运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提高自学效果,促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不妨模仿超市的自选方式,开展自由选择式的学习活动。它并不是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而是老师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校的条件,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层次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置不同的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由学生(小组)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安排学习进度、自己选择学习方法。自主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在完成学习的同时,各取其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积极性的发挥。

三、优化学习组合,开展合作的学习方式。

根据自愿和兴趣的原则让学生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将课内学习和课外锻炼结合起来,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自身技能的提高。具体的分组方法:可以是兴趣相投、性格相似的分成同组;同桌同座、同路的分在同组;思想、学习、生活能得到互相帮助的分成同组;或者根据成绩的好、中、差分组。

学生每个人对知识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体会。合作学习的优点在于学生之间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理解、消化学习内容;学生之间的相互勉励、相互帮助和督促以及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共事、共进,间接地帮助其实现教学效果的期望,的确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四、引进柔性的教学管理,运用激励的教学评价。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它采用的是非强制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施加潜在影响,把教师的意志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其职能是教育、协调、激励、互补。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解除传统课堂教学常规对学生过多的束缚,该紧的时候紧,该松的时候松,少些军训的架势,多些民主的互动,使其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在和谐平等、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激励性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进步从积极的方面加以肯定,它关注的不是学生达到了什么标准的学习结果,而是侧重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步与发展的情况,对于那些从书刊、电视、互联网等信息源获取信息的自学方法应给予充分肯定,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与语文适当联系,培养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五、反复实践,及时反思,发现问题及时化解。

反复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过程。反思性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要把掌握的朴素而有效的方法通过归纳总结提升,最后要分析和处理材料,得出初步结论,写出反思性教学后记或教研论文等。

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

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离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我们谈其它问题都是不现实的。在思考学校的发展思路过程中,我们把思考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是非常现实的。而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全方位地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实践。多年来,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始终坚持实践魏书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思想,借鉴其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潜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主学习绝对不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教师无事可做。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进行循序渐进的有效引导和指导。教师在构建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有哪些需要教师解决的问题,教师怎样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特点和不同的学习内容,提供必须的方法指导是其中重要的环节。

总之,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是以发展学生主题性的教学,它要求教师将“外部”的指导转化为“内部”的能力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运用最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展开学习与锻炼,这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建构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的平台,更有利于学生终身语文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它符合当前语文改革的要求。我觉得应加强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使其为语文课程改革发挥更大的作用。

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突出和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然而学生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迫切与必要的。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结果。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有效的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启发和激励,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1.1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给他们创造成功的种种机会。

2.1.2生物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

生物教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紧密联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与生物有关的生活现象,探索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生物规律。例如:使用加酶洗衣粉不应用开水;发高烧消化不好;吃饭时大量喝水喝汤、过多食用冷饮和冷藏食物影响消化;清晨不宜在树林中晨练;胰岛素不能口服,只能注射等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2创设丰富有效的生物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2.1设置讨论情境。

讨论情景的创设就是让不同品质的思维进行碰撞,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归纳出最佳思维过程。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将各自的结论展示给大家,大家共同讨论结论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兴趣。

2.2.2创设热点情景。

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要联系当今世界科技新发展,要与社会实际、现代化技术和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科学知识对解决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如:在“动物细胞工程”小结时,可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克隆羊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而后设问:多利绵羊的遗传性状与上述亲代甲、乙、丙的那一只绵羊相似?为什么?多利绵羊的培育过程需要用到那项技术?学习“环境污染”时提出什么是沙尘暴?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是什么?温室效应、酸雨是如何形成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3.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习活动中的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是“传授”或“教导”。因此,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师生观,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形成师生相互尊重、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现代型“师生观”。

2.3.2在探究中展示自主。

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敢说、爱说、唱主角,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如在“观察鲫鱼外部形态”教学时,前后座4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的.玻璃缸中放几条大小不一的鲫鱼。提出问题:同学们都想知道鲫鱼的哪些知识?你打算怎样来学习这些知识?说说你的设想并作好记录。根据学生的愿望、设计,重新分成:鳞片组、呼吸组、视力组、鱼鳍组。要求每组学生认真观察的结果,得出结论并向全体同学汇报。要求同小组内(每两人一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及时转化角色,以促使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促使他们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以此达到学生人人有事干、个个有收获。由于不同背景和学力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使得成员间优势互补,通过学习方法和策略的交流和碰撞,实现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双向发展。

2.3.3指导学法,提高效果。

只有把教师的最优化与学生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最优化有一个完整的过程。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第斯多惠也指出,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享受探究的乐趣。老师要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使学生从被动地获取知识向主动探索知识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使我们的课堂活动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徐作英,王玉瑶.生物学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0.

[2]薛彦.生物课堂“交流一互动”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生物学,,(7):42.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初探论文

随着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英语变得愈来愈重要,各个行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十分注重求职者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在这种形势下,中学英语教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作为教师,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上面,但是,结合实际教学可得,教学效果不理想。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之一,将其运用于口语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开展,有助于提高口语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

一、巧用多媒体,提高学生音准。

语音、语调是开展英语口语教学的重难点,良好的英语口语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语音、语调的强化,在此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有效改变当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参差不齐的状况。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的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教学方式不同,为实现英语发音高准确度目标服务的。故此,结合教学中的一些特别的语言发音,比如单词、语句等,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为学生呈现出一个标准化的示范,在此种语言氛围的指导下,学生的发音也会更准确,为激发他们的口语表达欲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奠定好基础。

二、创建多媒体教学情境。

恰当的语言情境的构建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达到融合视听、语言及情感,加深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力度。例如,在单词“policeman”、“thief”时,两者都是介绍关于人物名称的单词,为此,可播放相关的动画片段:某街段有一警察正在追赶小偷,场面较为激烈……观看中学生既学到了这两个单词,对这两种人物产生深刻印象,而且还能增强他们善恶分明的意识。而且,这种动态的画面会长时间地留在学生的脑海中。就这一情境鼓励学生展开互动交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良好的语言情境中指导学生开始口语训练,如此一来,学生不但有了开口练习的机会,而且还有了锻炼口语能力的时间,在课堂上不断进行交流,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升。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指导学生为电影配音。

在口语训练课上,教师可以选择英文原版电影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关闭音效,让学生结合电影的画面去猜测故事的发展情节,再分组让他们进行讨论,并且设计人物之间的对白,之后,播放无声电影,每组派几名代表分角色对电影进行配音。此种方法既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且还能增强团队之间的合作精神,同时,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具有很大帮助。分组展示完毕后,再打开音效,播放电影,让大家对照原声电影去检查自己的发音和句法。这种方法对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帮助,让他们都能在轻松p愉快的氛围中灵活运用口语知识。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已经成为大趋势,多媒体技术的合理使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有效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拓展教学资源的同时,为课堂教学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提升了英语课堂的教学趣味性,而且还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在声情并茂的氛围的刺激下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教师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引导与点拨,给予他们一定的积极鼓励,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多开口、多表达、多互动,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提高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成效,最大限度地把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变成可能。

参考文献:

[1]罗新华.多媒体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

[2]杨楠.针对中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误区的解决方案[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11).

[3]宋芹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浅论论文

(一)概念的界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重视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它既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又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去研读课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因此,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逐渐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激发内在的学习动能。

(二)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1.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开放的,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并不硬性规定学生必须掌握什么技能或者达到什么水平;探究性学习在内容上也是开放的,教师并不限制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探究性学习将最大的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学习过程因人而异,学习效果百花齐放。

2.自主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依靠自己探究学习内容,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改变原来固有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体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实践性。

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在于要求学生自己去质疑、思考、解惑。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思考、探索、交流,收获才更加丰富,记忆才更加深刻,学习效果才更显着,学习能力才可以进一步提升。这也是与“灌输式”教育最明显的不同之处。

(一)入情入境,情境式教学在语文探究性教学的实践。

在探究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意识。对于情境的设计,教师需要经过精心策划迎合学生的思维方式,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挖掘课文当中的典型素材,在优美的画面和旋律中,学生融入情境,边读边悟。

以《春》这篇课文为例,在教学一开始,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名家朗读视频,学生在听完之后,满脑子都只剩下一个字--“美”!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在悠扬婉转的音乐声中反复朗读美文。在优美的画面和旋律中,学生感受春的意境,在书声琅琅的课堂中,学生体会到文章的绘景之实、神韵之清和情感之真。在优美如春的意境中,在身心享受的课堂中,学生看春、读春、悟春、写春,融入“春”中。

(二)循疑遂思,质疑式教学在语文探究性教学的实践。

学习离不开思考,有思考,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但是多数的课文,学生往往随着阅读的推进,才会出现困惑,然后才会开始寻找不同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高他们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得到思维的碰撞,实现探究能力进一步的提升。

例如,在《社戏》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文章教学之前,可以先用图片、视频向学生展示传统的社戏场面,让学生感受到社戏的浓厚氛围。学生在观看了图片、视频之后,阅读文章中作者在北京看戏的部分,就会思索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社戏。接着让学生再去阅读文章中作者童年看戏的内容,使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共同寻找出社戏中“美”的地方,引申出作者想要通过对看社戏的描写,所表达出来的风景美、人情美、语言美。学生通过寻找、思考,有着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三)矛盾激趣,问题式教学在语文探究性教学的实践。

初中课本所选取的文章,大多具有丰富的哲理,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真理的探索。不少课文的学习中,有很多前后内容看似相互矛盾,但是通过细细品味,深入理解,能够发现其中的道理。教师应抓住文章中的前后矛盾之处,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迫使”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线索,形成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记忆中场景时,连续用到了“似乎”和“确凿”这两个矛盾的词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到底作者是确定,还是不确定。从“似乎”的角度来分析,作者印象中的百草园,除了野草之外,还有其他的动植物,比如菜娃,作者将它视为自己童年时的乐园。从“确凿”的角度思考,百草园现在只剩下野草了,童年的乐园也不复存在了。学生通过这两个角度的分析,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

(四)联系实际,迁移式教学在语文探究性教学的实践。

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主观感受的过程。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会发现许多文章都是生活实际的缩影,只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调动主观情感与探究内涵相结合,就能更加深入地感作者之感,解作者之情。在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时候,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关注自己的内心体验。

《马说》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是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虽然时代在更迭,但是人们对于伯乐和千里马的渴求从未停止。教师应由千里马引发学生对“现在的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的探讨,使他们各抒己见,或结合生活体验,或应经据典,在迁移思维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特点各异,但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地质疑、思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精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要在课堂中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断成长。

大学英语口语交际策略教学研究论文

在回顾交际和交际策略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口语课上三种主要交际策略(迂回表达策略、澄清策略、确认检查策略)教学的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在其他教学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控制班和实验班分别进行普通口语教学和导入策略口语教学。研究发现在口语教学中引入交际策略,能加强学生对交际策略的理解,增加学生使用交际策略的频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口语交际能力。

自1972年语言学家selinker提出“交际策略”的概念,众多学者开始研究和发展交际策略理论,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交际策略的概念、分类以及它和语言的其他方面的关系。

ellis把交际策略定义为“心理上的计划行动,是语言使用者的交际能力的一部分。这种能力潜意识存在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在语言活动遇到障碍时,起到替代和补充的作用’侧。认知语言学者chesterfield在研究)l童语言习得中,总结出了二语习得中使用的主要交际策略:规避、放弃信息、求助母语、延时策略、迂回表达、副语言策略、求助策略、要求澄清、检查理解。

诸多语言学者总结的交际策略分类方式各有不同,chesterfield的分类包括了交际双方在交际中的努力过程,而且这种分类下的各策略界限相对明确,利于学术研究,也利于语言学习者理解掌握,因此被广泛采用。

在交际策略和与其相关的外语教学研究中,“是否可以通过教学培训来增加交际策略意识”这一问题在二语习得研究者中存在不同观点。一些学者曾认为,交际策略存在于人的潜意识,是一种自发性的活动,因此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进行交际策略的教学培训。但是也有学者持有相反的观点,并通过论证和部分实证研究提出证据,。此外,还有学者认为,通过交际策略教学,可以改变外语学习者对某些交际策略的意识,而对于另外一些交际策略,则没有明显改变.

1.研究对象和变量

研究主要的自变量是学生对于long(1983)在交互预设中列出的三种主要的交际策略(迁回表达、要求澄清和检查理解)的受训频度.

主要因变量是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使用这三种交际策略的频率和效果。

千扰变量主要包括(1)在处理记录时对于每个策略的界定;(2)课堂口语评估和期末口语是否可信?针对这些干扰因素,研究采用long的交际策略观点,所要研究的三种策略在定义上比较明确;为保证课堂评估和口试的可信度,除采用标准口语教材外,在练习和评测活动中,还使用了国际上公认权威的雅思口语测试的话题。口试中,按照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口语测试标准独立打分,尽量保证较高的信度;另外还采用了定性分析,以弥补定量研究的.不足。诸多干扰因素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但完全可以采用针对措施确保误差不会对结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2.研究方法

学生分为普通班和实验班,在其他教学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普通口语教学和导人策略口语教学。教学过程中,设计了问卷调查、课堂评估和期末口语测试,记录并分析学生课堂口语活动和测试中的使用交际策略的情况和口语活动的表现。最后,对比同一班级内受训前后使用交际策略的情况、不同班级受训后使用交际策略的情况,和两个班级学生口语评价中的表现。还通过和学生座谈,收集学生对于交际策略培训的态度和接受程度。

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对比(百分比变化和问卷统计),统计分析(spss分析)和定性分析。

3.研究步骤

(1)受训前,对59名学生进行口语测评,根据记录的结果,参照学生平时英语水平和四级考试成绩,进行分班,一个班28人(控制组,标记为a班),另一个班31人(实验组,标记为b班)。两个班的英语水平和口语能力比较均匀。然后在每个班级选取12个在口语能力上趋近中间水平的学生,作为spss分析的对象。并对b班发放调查问卷。

(2)然后对两个班进行口语教学。a班接受传统口语教学;b班在口语教学中导入交际策略,在教学、操练的基础上,讲解、例示并引导学生使用三个目标策略。两班级教学进度和话题均相同。为期17周,每周两个课时(100分钟)。并进行课堂观察评估。

(3)期末考试。所有学生再次进行口语测评,对考试内容录音。处理数据,统计受训前后不同班级使用交际策略的变化,并采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t检验,检查因变结果的显著性。

在研究以下数据的基础上,对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和统计分析:

(1)交互总量。亦即统计口语谈话当中的话语总数量(c-unit),c-unit是brock(1986)为定量研究交际活动定义的,意为意义完整的话语单位。

(2)策略使用次数频率。受训前的调查问卷显示,94.9%的学生经常遇到口语交际表达障碍,但对交际策略了解甚少,只有25.4%的学生听说过三个目标交际策略,71.1%的学生认为交际策略可以帮助提高英语表达水平,86.4%的学生愿意在口语课上接受交际策略培训。

受训前两个班级在使用三个交际策略上没有明显差异,话语总量中只有5.8%使用了交际策略,而受训后,a班的话语总量中8.2%使用了交际策略,改变不大,而b班为20%,明显增加。为验证这种改变是否有显著性,对所选的24名同学的受训前后使用交际策略的数据进行t检验:b班受训后对于三个目标策略使用频率的均值,相对a班有较明显增加。t检验结果证明了教学和交际策略频率变化的因果关系:检查理解策略频率的改变在两个均值之间有显著性(p=0.0000.05);迂回表达策略频率的改变在其两个均值之间也有显著性(p=0.0020.05);要求澄清策略频率的改变也具有显著性(p=0.0050.05),这一点上和其他研究者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上述结果表明,在平时口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迁回表达、要求澄清和检查理解三个交际策略的引导和培训,能增强学生使用这三种交际策略的意识。

对受训后实验组的调查问卷则显示,27位学生(87.1%)认可在口语课堂上导人交际策略,2位同学表示“无所谓”,只有2位同学认为“没有必要”。其中30位同学认为“迁回表达”对自己的口语交际有帮助,23位同学认为“要求澄清”有帮助,认为“检查理解”有帮助的有18位,略低于前两者。和实验组座谈也得到了积极反馈:在口语课堂引人交际策略教学,学生易于接受相关概念及其作用,不仅能够有意识地使用交际策略,而且能够学会正确使用,帮助学生克服口语交际中的部分困难,使口语表达更流利。

实验分析表明: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导人迁回表达、要求澄清和检查理解三种交际策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使用这些交际策略的意识。根据交际能力理论,交际策略能力是口语交际能力的一部分,有意识地使用交际策略,能在学生语言能力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口语交际能力。本次研究还显示,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交际策略的概念和使用普遍不了解。经过相应的解释和例示后,大多认同这些策略的作用,可以初步认为开展交际策略教学容易为学生接受。

在对记录的口语交际样本进行定性分析时还发现,受试者使用这三种交际策略的频率增加后,口语表达更加流利,谈话中的话轮(talkturn)增加,内容更加充实。而分析受训前后的口语测试成绩,也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明显优于控制组。因此,建议大学英语教学在设计、实施口语评估和考试时加强交际策略的使用和考查,引导学生在口语课程的学习中加强交际策略意识。

初中历史教学策略论文

图片教学是中学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图片是具有实践性的,可以更刺激学生们的思考,让事件的表达方式更为直观,比起文字,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理解。至此,图片在教材中的出现就更加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图片占据了教材中一半的篇幅,这就已经说明了,在历史教材中,编者们已经摒弃了古旧的编辑方式,不再只是干涩的用文字表达,更多的运用文字与图片的结合,让同一件历史事件,以更加清楚明了的方式表达。

(一)端正对图画资源的态度。

图片在历史教材中的应用俨然成为了历史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都是被解释为插图,但事实上,图片历史绝对不仅仅是插图。现在中学生使用的教材当中,绝大部分都是图片历史,图片和文字的搭配也迎合了学生们的兴趣,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有的教师会把图片直接当做是图画,认为在历史教材中加以图片仅仅是为了增加趣味。这样的理解就说明了教师没能够仔细的品阅教材。举例来说,在七年级历史教材中曾有一篇象形文字起源的选题,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细致的了解象形文字的起源,编者把最初的文字状态的演变一直到后期文字的成型全部用图画的形式展现了出来。以图代字最早是出现在古代的,远古时期根本没有文字,人们只能根据象形的图片来理解文字,文字也是由象形图片演化而来,这就很好的说明了图片是文字的长辈,这也是有料可证的。至此,图片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文字不能代替的,应该对图片历史更加正视,更大程度上的发挥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二)多种方式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人们切实的认识到了图片的应用性,在初中的历史教材中编者更加强了对图片的应用。举例来说,在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教材中,有一篇课题为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的选题,编者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凡尔赛体系,在教材中设计了两幅画进行对比展示。两幅画分别表示了欧洲版图的前后迁移,学生们通过仔细的对比观察,很明显的看出了欧洲版图前后迁移的变化,并借由此找出了问题关键,得到了最后的结论。根据学生们的观后表示,这样的方式更加有利于记忆,让原本无聊的历史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在引起学生们的关注之后,学习就变得更加轻松快乐。再比如,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历史与社会》教材中,会大量的出现战争的分析图、各个朝代的领土分割图和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等等,这些图片的出现会让学生们更清晰准确的理解教师所讲述的知识,并给予学生们最直观的内容共鸣。

(三)注重学生思维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也越来越多的采取图片对照式学习,这样的方式不仅仅达到了学生们学习的目的,还做到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观念。学生们在对比图片和文字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更加轻松的做到知识的储备。有一点值得教师们注意的是,在图片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多多启迪、关怀学生,让学生们主动去动脑思考,这对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会有所帮助。

图片在历史教材中的应用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图片历史的辅助,让学生们对历史的学习更加有兴趣,也培养了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让学生们能够拥有起码的逻辑思考能力。至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注重图片的应用,强化学生们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让历史成为学生们喜爱的学科之一。

初中历史教学策略论文

(1)合理构建合作小组。合理构建合作小组,对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分组时候需要注意小组规模,规模过小难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规模太大则人数太多,不利于全面发挥学生作用。老师需要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不同层次不同特质的学生进行组合。6人左右的人数是最为合适的,为相互合作奠定了基础,形成上中下互补,性格上讲究动静相宜。这样才能够为小组展开竞争创造了一个公平的条件。合理地构建合作小组,需要教师紧密地结合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集合学习情况进行分配,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2)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明确分工各施其职是小组有序进行的基础,小组成员需要有明确的分工,才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小组成员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分工的不同,要做到能够相互支持配合,同时能够承担个人责任,这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积极地参加到合作学习中去以后,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习的成效。小组成员的分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位同学需要担当不同的角色,同时轮流担任,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得每位同学都有提高的机会。

(3)指导培养合作技能。小组学生的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开展小组学习,需要充分认识到小组学习的功效,落实团结合作的意识。还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学生合作技能进行指导。例如,怎样去向合作伙伴提问,怎样辅导同伴,怎样分配学习任务等。这样才能够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

(4)精心设置学习内容。精心的设置学习内容是进行小组学习、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辅助,没有必要的讨论内容,则很难达到小组学习的效果。教师需要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内容,选择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合作情境之中去,才能够使得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合作学习。例如,对知识进行整理构建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小组成员通过互评、互检以查漏补缺,达到综合提高的目的。(5)教师引导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效果与教师的引导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小组学习进行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进行学习的引导,引导学生成为交换思想的参与者。老师的主导作用要贯穿小组的设置、任务选择、教学全过程。教师不仅仅是学习活动设计上的掌管者,还是教学活动控制方向的主要承担者。教师需要做好对教学的引导,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小组学习的作用,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小组学习能够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积极意义。历史与社会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人格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提升历史与社会教学的质量,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鉴于小组学习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老师只有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制订合适的小组学习计划,才能够促进历史与社会教学功效的发挥,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教师从多方面入手,小组合作学习才会高质高效,历史与社会教学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探析论文

英语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学科。从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来看,英语课堂大多数气氛沉闷,台上教师唱独角戏,而台下学生只是机械记录。多数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时,仅仅是照本宣科朗读课文。一旦脱离课本,除了会最基本的单词表述外,多半是无从下“口”,更谈不上口语表达的多样化。实际生活中,更多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并且部分学生英语发音带有浓重的方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传统教学法注重语言输入的形式,注重语法概念的分析和训练,整个课堂都是以教师口述为主,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更难有开口说的机会。这种单纯注重语言的教学,忽视了传授使用语言的社会背景及培养语言交际的能力,一旦遇到口语交际场合,这种语言学习中的弱项便立刻凸现出来。因此,应从传统机械的背诵、听写转化到最终以实现英语口语交流为目的的学习中来。

教育心理学认为环境在人的认知、感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语言学角度来看,以儿童为例,儿童的语言习得能力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儿童所接触的环境;二是儿童开始学习语言的年龄。我们发现,在英语国家,儿童的英语词汇量并不大,语法知识也不如我们掌握得多,但说英语的能力却要比我们的大学生高许多倍。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所接触的世界都是用英语来交流的,可以从他们生活的周围环境里得到各种概念;并且他们所处的幼儿时期是人学习语言能力的发达阶段。相比之下,我们的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相对处于略势。首先在我国,英语只是作为一门外语,其使用范围也仅仅局限于部分领域,如对外新闻发布会、国际交流组织、外企单位等,它并不是人们进行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故学生们能够说英语的机会并不多,缺乏相应的英语环境;第二,大多数学生是从中学才开始学习英语的,过了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再学就很难达到母语的水平,尤其是语音方面,因此很多学生的英语发音带有地方特色,很难做到标准化。

这一结论已得到社会广泛承认,显然,如果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民族的生活方式感兴趣的话,那么他们就能够更好地输入语言,从而更好地习得语言。当学习者由于强烈的工具性需要而学习第二语言时,他们会倍加努力;相反,当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知识能够满足其功能性需要时,就会停止学习。随着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越来越多的学生都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很多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英语,都有明确的目标。在大学校园里,这种功利心理表现尤为突出,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拿张证书。一旦目标实现,便将英语抛之脑后,若干年后,别说开口说英语,就连单词恐怕也是认识得为数不多了。

针对大学生英语口语现状,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的方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反映英语课内容枯燥,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最后完全放弃。笔者从自己亲身教学中体会到,要提高大学生口语水平,必须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语言的运用牵涉到言语的辨知能力,人们在进行语言活动时首先要听懂对方的话,而自己又要说出话来。为了在交流过程中避免沟通障碍,就要表达清楚,尽可能地贴近英语国家本土人的发音习惯。首先,我们在发音时,双元音、长元音要饱满,短元音要急促,尽量学会丹田用力发音,避免靠肺部用力发音,这样可使英语发音洪亮圆润、悦耳动听。其次,注意英语发音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

(1)省略,如haveagoo(d)-time、wen(t)-downstairs、are(d)-shirt,通常两个辅音连读时,只读后一个音。

(2)连读,如hadn’t-youbettertellhimyourself?这里,以辅音结尾的单词后接以元音开头的单词要读成辅音+元音。

(3)齿间音要发音到位,如father、mother、thankyou等,在这些单词发音时一定要将舌尖接触到上齿。要掌握好这些发音规律,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声讯媒体资料,多听常练,必将事半功倍。

许多大学生总是希望找条捷径,快速轻松地学好英语、说好英语。但事实证明,语言的表达离不开对英文单词的掌握,撇开单词来谈说好英语无异于架设空中楼阁。对于英语单词当中出现的许多音近词、意近词、单词同音不同形、同形不同音等,都需要我们在学习时秉着认真、细心的态度,了解这些单词之间的细微区别,并做到熟练运用。丰富的英语词汇储备量是开口说英语的必要条件。从单词的记忆、理解到复用词汇,非下苦工夫不可,且需要反复接触、反复练习,这样才能为说好英语做好准备。

与英语国家人交谈,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消息时所发生的一切。交际是一种影响我们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不管我们发出或接受的是言语的或是非言语的消息,我们都在创造和产生行为。因此。任何交际必须考虑、了解有关我们筛选消息时所做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所产生的结果。多数中国学生在长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英语环境,容易形成中式思维,闹出“中式英语”的笑话。比方说,一名男士称赞一位女士:“to day you looks very beautiful!”这位女士立刻谦虚地回答:where!where!结果对方只好尴尬地说:“every where!”(全身都漂亮!)事实上,在西方交际文化中,对于社交场合上的这种恭维话,我们只需回答“thanks”(谢谢)即可。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教育论文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德化鹏祥中学)。

摘要:通过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可以发现有效教学属于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立足于新课程的背景,针对有效教学的特征以及内涵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同时立足于教学实施以及教学准备,针对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策略;新课程。

一、有效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内涵。

在一开始的时候是采用经济学上的效益、效率以及效果的概念针对有效教学进行解释。在这种观点中,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遵守,充分利用尽可能少的物力、精力以及时间投入,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并且有效地保证特定目标的实现,最终使社会以及个人的价值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这就是所谓的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一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有效率的教学、有效益的教学以及有效果的教学。教学活动的结果符合预期的教学目标就是所谓的有效果;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之间成正比就是所谓的有效率;能够很好地实现教学活动的收益以及教学价值就是所谓的有效益,其主要是指教学目标符合特定的个人教育需求以及社会教育需求的程度。

二、有效教学在新课程下的主要特征。

新课程对教师教学的效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有效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了新的特征。

1.发展性的特征。

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发展性的特征。

2.开放性的特征。

灵活的、富有弹性的开展教学,将教学计划仅作为教学行动的参考依据,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以教学情境为根据,针对教学行为进行灵活多变的选择和组合。

3.个体适应性的特征。

教学行为在新课程标准下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然后对学生的'丰富多彩个性起到有效推动作用,从而使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得到满足。

三、有效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实施对策。

立足于新课程的背景,针对有效教学的特征以及内涵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以下从立足于教学评价、教学实施以及教学准备三个方面针对有效教学的对策进行了初步分析。

1.有效教学的准备对策。

在有效教学的准备阶段当中,必须要重视正确的备课观以及正确的教学目标观。

(1)首先应该将正确的教学目标观树立起来。各种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新课程背景下不再只是对知识进行传授,而且要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和方法以及知识和技能三个方面的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全面的、正确的教学目标观。

(2)将正确的备课观树立起来。备教师的“教”是传统备课观当中的重点,其将学生的“学”忽视了。所以,教师备课在新课程背景下除了要对教师的“教”予以充分的重视之外,同时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学”。

2.有效教学的实施对策。

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实施环节中要想保证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重视学习差异、情感以及学习动机的作用。

(1)如何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从而让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充分地参与进来,就很难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首先,针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能够将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的学习实践、学习条件以及学习材料提供出来,使学生能够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探究,这就是所谓的问题情境。其次,针对教学内容的价值进行阐述,教学内容的价值不仅能够在整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当中将一门课程的价值体现出来,同时也可以将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教学内容或学习经验的作用体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明白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最后,必须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得以加强,从而将学生更为强烈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

(2)对情感教学的方法进行充分地利用。要想促进学生学习的不断发展,教师就必须要注重情感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效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主要目的,所以有效教学不仅要对在这些教学过程当中情感的促进作用予以关注,同时还要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进行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情感教学的作用,真正做到以情动人,将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对教学目标进行完善,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增强。

(3)对学生的差异性予以充分的关注,从而采取适应性教学的方式。在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时候,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要对适合学生的内容进行选择,所以教师必须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能够看到知识与他们生活的相关性,从而真正能够对所学内容产生应有的兴趣。其次要对多种教学策略进行综合运用。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措施很难保证有效教学的实施,因此教师必须对多种教学策略和措施予以掌握。最后,教师应该以教学的实际情况为根据,针对教学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基础进行研究,从而能够采取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合的教学速度和进度;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潜力进行充分的挖掘,从而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提高速度,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效益得以有效增强。

要想保证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将正确的备课观以及教学目标观树立起来,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激发出来,对情感教学的方法予以充分的利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并且对学生的差异性予以关注,采用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最终使有效教学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01)。

[2]陈晓端,马建华。试析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有效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j]。教育科学研究,(02)。

初中历史教学策略论文

新编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形象的插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在教学过程中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利用插图结合教材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将教材内容与插图有机结合,给学生细致讲解,引发学生兴趣,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在教学《战国七雄》时,教材中有一幅《商鞅舌战图》,而该课的重点内容是商鞅变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鞅变法的情况,我先从这幅图开始讲起。这幅图画的是当时商鞅与大臣们舌战的情景,中间坐着的就是秦孝公,手拿竹简、振振有词,与大臣进行辩论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商鞅,商鞅在辩论中喊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意思是说只要变法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

这一历史性的大辩论最后由秦孝公做决定,他同意商鞅进行变法,这才使得商鞅变法得以实施。学生深深地被这个故事吸引,产生了求知欲望,接下来再通过具体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商鞅本人的气概和才华、改革的不易和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让学生从历史事实中概括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为其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打下基础。这样,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学生对这一历史事实的记忆更为深刻,对这一事实引发的历史作用以及对历史趋势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并能按照自己的理解组织语言、表达观点。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产生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巧妙地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然后经过点拨、引导,又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当他们解决掉一个疑问之后,得到了成功的快感,激发了求知欲望,从而又带着兴趣去探究下一个疑问,这样层层深入、不断进步。如在讲“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我首先从现代生活中离不开纸让学生感受到纸的重要性,然后再围绕纸的作用展开疑问,如纸的发明时间是什么时候,造纸用的原料是什么,纸的特点有什么,纸和古代竹简、帛书比起来有什么优点,这样环环相扣,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不断思考,锻炼思维能力,又使他们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提高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善于为学生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独特的情境中体会情感,体会历史。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教师对历史事实的教学一定要做到具体、生动,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历史人物的喜与悲,同时加深对历史人物和事实的了解,建立历史知识的系统。这样,通过情感教学,以情动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历史,认识历史,在历史学习中修身养性,陶冶自己的性情。此外,激发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引入典故、诗词朗诵、编写歌谣等,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合理利用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将学习化繁为简,从而使其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带着兴趣去探索、研究。这样在课堂中既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感,又能使其增长一定的历史知识,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真正达到使学生学习历史以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