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童年(优质16篇)

小编: GZ才子

教学工作计划应具备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能够全面指导教学实施。接下来是一些成功的教学工作计划示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音乐教案-音乐第四单元《童年的歌》教案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演唱歌曲《萤火虫》。2、通过歌曲《萤火虫》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旋律,抒情愉悦的情绪以及孩子对萤火虫的亲切情感。3、在游戏活动中复习“吉达巴”节奏;感受2/4、3/4拍乐曲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演唱歌曲《萤火虫》,唱出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

教学突破口:“听觉领先,动觉切入”创设情景,通过听听、跳跳、画画、敲敲等活动不断感受歌曲,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学会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多媒体、节奏卡、打击乐器。

教学思路:本课时重点是进行歌曲新授,在歌曲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审美活动,运用“以听觉领先,动觉切入”为新歌教学理念。我创设多种有效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听听、演演、跳跳、敲敲、唱唱的活动过程中体验音乐风格,感知音乐情绪,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音乐的旋律,为后面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还强调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学习的实践与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音乐实践能力。同时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情景,诱发学生创造的兴趣,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培养学生“即兴创造”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部分1、听音乐律动:听2/4拍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律动跳吉达巴。方法:听着音乐的跳吉达巴舞步。2、复习吉达巴舞步典型节奏。3、复习歌曲情绪、拍号2/4,强弱规律4、复习演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且用打击乐器伴奏。说明通过复习歌曲再次感受欢快活泼的音乐形象,同时进一步理解2/4的`特点,为歌曲学习作铺垫。

二、歌曲新授部分(一)、导入部分(1)、感受不同风格音乐的特点(2)、学生用跳跳、画画、拍拍等形式体验音乐情绪。(3)、师生共同小结音乐的情绪、风格。(4)、复习3/4拍的强弱规律(5)、创遍简单的3/4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说明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生运用喜爱的形式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体验3/4拍的韵律、强弱规律。

童年音乐教案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

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以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童年的思想内涵。

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童年图片资料、色笔、彩色纸等。

稳定学生情绪。

1、导入,播放课件(全班同学的照片)

2、感受不同时代孩子的童年生活,引导学生分析现在的童年生活。简单介

绍《流民图》这幅画的创作背景。欣赏战争时期的作品。

3、分析绘画中的构图,展示《翻身奴隶的儿女》(演示课件)“s”形构

图。

4、分析画中的人物动态,了解不同创作材料的特性,指导学生看书分析自

己喜欢的作品。

5、评价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出示课件,展示其他绘图画形式。

6、尝试一重表现形式,知道学生绘画、制作。

音乐童年教案

二、歌曲学习:

童年的摇篮曲》。

(一)、导入部分。

1、初听歌曲范唱(提问:歌曲情绪?拍号)。

2、介绍歌曲背景与歌名。

3、学习引子部分(第一乐句)。

(1)视唱歌曲旋律。

(2)用lu哼鸣演唱旋律。

(3)引导学生表达歌曲引子部分的情绪(怀念)。

(二)、学习旋律。

1、教师出示歌谱并示范演唱五线谱(提问:几个乐句?)。

2、学习第三乐句。

3、师生合作演唱歌谱(五线谱)。

4、完整用lu哼唱旋律。

(三)、歌词学习。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初步学唱第一声部歌词。

3、教师指导学生纠正易错环节。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处理(^***乐句)。

5、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尝试处理歌曲。

6、根据师生共同设计的情感处理,有感情的完整演唱。

(四)、低声部学习(机动)。

1、出示合唱部分旋律。

2、学唱低声部旋律。

3、演唱低声部的歌词。

4、合作演唱合唱部分。

音乐童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童年的美好,与即将告别童年的依恋心情,感受成长的快乐。

2.体会诗歌中经典的比喻句营造的诗歌意境。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悟童年的美好与作者告别童年的依恋心情。

教学难点:体会比喻句营造的诗歌意境。

三、教学准备:

读钱万成诗集《温馨的世界》。

四、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留住童年》。

2.简介作者,读了钱万成《温馨世界》谈谈感受。

二、理解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出示思考题。

(1)为什么春天“会不老,而且能被珍藏?

(2)为什么失落的往事是缤纷的花瓣?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对童年的依恋心情。

4.感悟。

“迷路的只是眼睛,清醒的总是脚板”

“如果前面示一片海,那就做一条乘风破浪的船”

5.指导背诵,思考:诗人为什么要留住童年?

6.讨论交流。

7.质疑。

三、拓展延伸。

运用联想和想象,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首小诗。

(1)我想飞。

(2)秋之落叶。

(3)美。

音乐教案-音乐第四单元《童年的歌》教案

教学内容:

唱《拍皮球》。

听《乒乓变奏曲》《五星红旗》。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以非连音的唱法和二拍子的旋律来表现大家一起拍皮球的愉快心情。

2、步掌握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感受二拍子的韵律。

3、欣赏《乒乓变奏曲》,学生初步感受乐曲,体会乐曲带来的欢快情绪。

4、通过欣赏《五星红旗》拓展学生知识,结合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材分析。

1、《拍皮球》是一首欢快的儿童歌曲,平拍五声f宫调式。曲调活泼,跳跃,歌曲富有儿童情趣。歌曲为一部曲式,第一、二乐句为规整乐句,第三乐句为扩充乐句,衬词“嘭通”的运用使歌曲更加形象有趣,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在一起玩皮球游戏的愉快心情。

2、《乒乓变奏曲》的主题音乐取材于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活泼欢快地表现孩子们打乒乓球时的快乐神情和熟练球技。像通常的变奏曲一样,主题非常简洁,带顿音的单声部旋律由左右手交替弹奏,灵巧轻快,好象乒乓球在小球手的你推我挡之下,一来一去,银光闪闪。乐曲共包含五个变奏。最后一句乐句使人如闻为精彩的球赛所发出的喝彩声。

3、《五星红旗》这首歌曲由一个复乐段加上类似副歌的结构组成。全曲的音域在八度以内,且素材多重复,因此易于学唱。这首歌曲表现了小朋友对国旗的崇敬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通过学习了解运动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爱国情绪。

难点:学唱的歌曲中出现的附点音符,第9、10小节的音准把握。

教具准备:磁带,钢琴,盒子,皮球,乒乓球,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来举行一场有趣的运动会,你们想参加吗?(学生回答)。

2、教师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皮球,问:小朋友都拍过皮球吗?谁来拍给老师看看?

3、学生自由活动,徒手做拍皮球的动作。

4、今天咱们要举行的第一场比赛就是拍皮球比赛。

5、教师提出拍皮球的要求: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听着音乐节拍有节奏的拍皮球。(评价:谁拍的好,在相应的组下贴一个笑脸,以示鼓励。)。

过渡语:刚才大家伴着一首欢快的旋律,做游戏,拍皮球,有人还为他填上了歌词,写成了一首歌,歌名就叫拍皮球,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二)师生合作,学习歌曲。

1、教师多媒体出示画面,学生欣赏歌曲,并跟着歌曲做拍球的动作。

2、朗读歌词。

要求:按节奏朗读歌词,解决附点音符。(可以看学生情况是否继续做拍皮球的动作)。

3、学生学习并演唱歌曲。

要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解决重点难点。

理难点:3666|3555|。

嘭通嘭通嘭通嘭通。

(先把两小节的音准作比较,请学生先听辩两小节有什么不同,然后再演唱。)。

6•536|523|523|1-‖。

大家玩得多愉快,多愉快。

(唱准附点音符,可以把第一个“大”字唱得有力一点就很容易解决,同时教师多范唱就更容易解决。)。

4、学生熟练演唱歌曲2~3遍,可采用分组唱或者借口唱等一些形式让学生更加感兴趣。

5、边唱边拍。

请学生一边演唱一边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成两组练习降低难度,一组小朋友演唱,一组小朋友拍。(此时,教师评选出冠军,亚军,季军)。

过渡语:拍皮球是小朋友喜欢的一种活动,那小朋友还喜欢那些活动呢?(学生回答:跳绳,拔河,游泳……)。

(三)欣赏乐曲,拓展知识,培养爱国情感。

《乒乓变奏曲》。

1、教师导语:有一个小朋友啊他喜欢一种运动,他说请小朋友听了这首乐曲之后猜一猜是什么运动。(多媒体播放乐曲)。

2、听完后回答。(可以各抒己见,不强求统一答案).

3、小朋友们知道刚才听到地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教师多媒体出示木琴,有条件地可以出示实物.教师和小朋友一起感受一下木琴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

4、复听音乐,请小朋友边听边随着音乐节拍模拟自己认为合适的体育活动的动作。

5、揭示曲名。

师:这首乐曲的名字刚才有好多小朋友用自己的动作语言猜出来了,它就是《乒乓变奏曲》。(教师出示一个乒乓球)。

师:小朋友知道了解乒乓球吗?(学生各抒己见)。

(多媒体显示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奋力拼搏的场面,我国奥运健儿,世界冠军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上领奖台那一刻激动、自豪的情景,多媒体同时播放《国歌》,教师做适当讲解。)。

《五星红旗》。

师:请刚才在拍皮球比赛中获得名次的小朋友上台领奖(学生热烈鼓掌)叔叔阿姨们还给小朋友创作了属于自己的歌曲,让我们在《五星红旗》的歌声中再次祝贺他们取得的优异成绩吧!

多媒体反复播放童声齐唱歌曲《五星红旗》,出示歌谱歌词,画面滚动播放各种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以及运动健儿为国争光的一瞬间。(鼓励学生站起来,可以加上拍手的一些动作跟着音乐边唱边体会歌曲情绪,把课堂推向高潮。)。

师:小朋友们,当国歌再次奏起,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我们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我们一起来呼喊“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我们热爱您”(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呼喊)。让我们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吧。

(四)总结下课。

奥运健儿们的那种顽强的奥运精神,坚强的毅力,都是值得我们小朋友一起学习的,我们就从最简单的拍皮球,跳绳开始吧,好好锻炼身体,将来在各种岗位上为国家争光。

音乐教案《童年》

1、播放由歌手李宇春和常宽演唱的歌曲《童年》录像,问学生曲名;说明:超级女生是现在最热门的一个话题,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选择《童年》的现场演唱版本效果会更好,一方面引入课题,另一方面也把这首金典的老歌推荐给学生。

2、公布曲名。

3、听由学生或老师弹奏的乐曲《童年的回忆》(不出示曲名)。并问学生:你的童年里所发生的事和刚才歌里唱得一样吗?最难忘的事是什么?(可以说出或画出)。

说明:以学生的实践为基础,发展学生的个性,教案《《童年的回忆》音乐教案》。但这里不易花太多的时间。

4、交流最难忘的事,播放乐曲《童年的回忆》说明:由学生或老师亲自演奏并反复聆听此曲,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

二、听赏钢琴作品《童年的回忆》。

(一)介绍此曲。

1.出示之前听了两遍的乐曲曲名;

2.介绍演奏此曲的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

(二)再次听赏此曲,完成活动与创造。

1.结合自己童年的幸福时光,边听赏边想象不同的主题代表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

2.学生交流。(如听一遍不能完成,可以反复听)。

3.简单介绍轻音乐的相关知识说明:欣赏是以“听”为主的,通过之前两遍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也相信学生再次仔细聆听时,定能较好的完成该练习。

三、学唱歌曲《一生一世学做人》。

(一)介绍此曲。

(二)听赏或观看此曲录像。

(三)学唱。

1、注意难点:休止符、附点和切分节奏的把握;顿音的唱法等,老师可以先示范演唱。

2、视唱曲调,或试着用乐器吹奏。

3、加词完整演唱。

说明:

(1)把观看此曲录像作为教学,无论对学生的学唱还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都能有很好的帮助。

(2)能视唱的视唱,能吹奏的吹奏,各尽所能,发展个性。

四、布置作业:课后搜集相关轻音乐的作品,为课后配乐朗诵作准备。(也可以选择其他诗或自己创作的小诗)。

音乐教案-音乐第四单元《童年的歌》教案

动《钻山洞》;创编拉拉队动作与喊声。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溜冰圆舞曲》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并鼓励学生能在音乐声中模仿溜冰的动作.

2.通过音乐游戏《钻山洞》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加深对歌曲的感受与理解,培养学生当众表演的自信心。

3.通过创编活动,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初步的感受能力、创造能力及合作能力。

教学分析:

管弦乐《溜冰圆舞曲》将圆舞曲和溜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在溜冰场上大显身手洒脱的姿态,用这样的乐曲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本课中还以音乐游戏与创编为主,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歌曲《钻山洞》,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教师应充当激励、引导、欣赏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寓教于学,寓学于乐.

教学重点、难点:

1.随着音乐节奏合作游戏《钻山洞》。

2.通过创编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初步的感受能力、创造能力、及合作能力.教具准备。

电脑多媒体及相关课件,钢琴,磁性黑板,磁带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欣赏。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录像,想看吗?(多媒体播放一段溜冰运动的录像)。

2.欣赏与创造。

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刚才看到了什么?)。

生:溜冰.

生:想!

(教师播放管弦乐《溜冰圆舞曲》,学生静坐聆听)。

师:嗯,听完了这首曲子你们想干什么呢?

生:溜冰.

师:那我们就给这首曲子取个名字叫《溜冰圆舞曲》好吗?

生:好!

师:那你们想溜冰吗?让我们跟着溜冰运动员一起来溜冰吧!

(多媒体播放溜冰的录像,配以《溜冰圆舞曲》)。

学生边听边想象运动员溜冰的动作与姿态,并模仿运动员做各种溜冰的动作.

然后请个别模仿得比较好的学生到前面来带着其他同学一起做(并称他们为“溜冰教练”让全体同学体会一下溜冰时洒脱的姿态)。

3.音乐游戏。

师:刚刚小兔子看见我们在溜冰,它也想来运动一下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来感受一下小兔子的运动---(复习《钻山洞》).

播放音乐《钻山洞》,让学生跟着音乐演唱,教师提醒学生要唱准第一,第五小节的后半拍休止及乐曲中两处附点节奏.

活动步骤。

1.学生面向圆心排成大圆圈.

2.播放第一遍音乐,让学生模仿兔子的各种动作即兴表演.

3.播放第二遍音乐,学生变换方向,从正面相对的两位同学开始,单手相拉上举,另一手叉腰成洞状,其余同学两手中指、食指伸出,放在头上方,按音乐节拍模仿小兔跳.扮兔子的学生一对接一对向山洞里跳,两人出洞后,立即拉手搭成山洞,依次进行,音乐进行到最后一小节时,所有搭山洞的同学双手相拉,放下,套住要出洞的“兔子”,被套住的“兔子”要为大家表演节目.

图例。

我的创造。

(1)各小组创编一种为运动员助威的喊声并辅以特定的动作,教师将四小组的创意稍做调整.将呐喊口令写在黑板上.(各种节奏型)。

(2)全班同学一起念一念黑板上的所有节奏口令.

(3)教师把其中两个例子合起来,把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进行同步练习.(从而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初步的感受能力,创造能力及合作能力).

谱例:xxxx|x0‖。

嘿嘿嘿嘿耶。

x—|x0‖。

噢耶。

尾声。

教师总结: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老师想请大家回去搜集更多的助威呐喊的方式,下节音乐课我们再来一起玩游戏!

童年音乐教案

1.成语导入。

斏栉剩骸按ゾ吧情”这句成语怎样解释?

2.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

斏栉剩焊枨表达了什么内容?(童年的回忆)

3.再听一遍。要求用指挥图式划拍,判断歌曲是几拍子?有几个声部?

4.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

(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

(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6.表演歌曲:

(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没有其他处理方法?

(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7.拓展: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

8.边讲故事边听听《彼得与狼》。

9课后小结:

音乐教案-音乐第四单元《童年的歌》教案

动跟着音乐变队形。

拓展骄傲的中国人。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运动员进行曲》,跟着音乐变队形,在行进中感受进行曲的风格,体会乐曲雄壮有力的气势。

2.通过拓展学习,了解奥运知识,产生民族自豪感,做一回骄傲的中国人。

教材分析。

《运动员进行曲》这首乐曲已成为国内各类运动会上经常播放,演奏的乐曲。乐曲的曲式结构为回旋曲式,主部主题铿锵有力,催人奋进。用这样的乐曲作为律动及其他音乐活动的体裁,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了解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及其使用场合。

了解奥运知识。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在这里举行一场特殊的音乐奥运会!你们说好吗?

(学生回答)。

师:那么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随着老师的音乐按照节拍来踏步走!踏得最神气的小朋友可以得到老师的小队旗哦!

师:准备好了吗?

(学生回答)。

师:好!请小朋友们戴好头饰,我们的音乐奥运会又开始啦!

(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并带领学生随着音乐的节拍踏步。)。

老师点评,评出“最神气”小队长。

2.亦赏亦动。

老师选出小队长,其余队员排好队迎接。

(老师哼唱主部主题,要求小队长随着节拍踏步行进,其他队员排好队。)。

师:小队长领到旗后必须踏着音乐的节拍回到队伍中,小队员按节拍拍手迎接队长。

(老师再次播放《运动员进行曲》)。

师:小队员们,想一想,你们会在什么地方听到这首乐曲呢?

生:(回答)。

师:就让我们来看看,奥运会的运动员们是怎样入场的。

(老师播放奥运会入场仪式录像)。

师:我们的音乐奥运会是特别的,要求各队的小队员根据刚才的《运动员进行曲》编排不同的队形走进赛场。你们能行吗?队形编排得出色的小队可以拿到“创意奖”哦!好,开始排练吧!

(老师播放音乐,以较小的音乐为背景,循环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各小队在老师的引导下,设计排练入场队形。)。

老师根据学生编排的队形,在黑板上简单的表示出来:

龙摆尾(小花猫队)交叉列队(小花狗队)。

大雁飞(小猴队)卷心菜(小白兔队)。

(各小队随《运动员进行曲》音乐进行队形表演。)。

各小队相互点评,说出被评小队的优点及欠缺之处,最后评出“创意奖”。

3.拓展延伸。

师:今天玩的高兴吗?

(学生回答)。

师:那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提一点希望可以吗?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师:那就让让我们在充满青春活力的《运动员进行曲》音乐声中,涌向操场并自觉地排好队,精神饱满地面对即将升起的五星红旗吧!

(老师带领好学生,有纪律的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音乐《童年》教案

这是一首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2/4拍,d宫调式。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第一乐句前两小节旋律相同,音调的起伏富有荡漾的小船或睡在摇篮中小宝宝的情境。第3小节的四度跳进,在情绪上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从而把喜悦的心情释放出来。第二乐句在前句和后句中曲调和节奏运用了宽与紧缩的变化,展现了宝宝和外婆之间的亲热情景。歌曲的末句采用了换尾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旋律趋于平静,表现了宝宝沉浸在甜美的睡梦之中。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三拍子。

2.老师范唱,学生律动体验六拍子。

3.边看书上的插图,边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情景。

4.听琴默唱。

5.讲解三拍子和六拍子相同与不同。

6.轻声读歌词(接龙)。

7.轻声接龙唱。

8.指名演唱。

9.处理歌唱。

10.4小节一句跟琴模唱曲调,要求唱得连贯流畅,像小船在河中匀速前进。

11.完整唱好这支童谣。边唱边用动作表现(即兴表演)。

音乐《童年》教案

3.学生练唱旋律。

4.聆听歌曲范唱,仔细听清歌词内容并复述;

歌曲中有一个乐句。

老师重复了一遍,谁听清了是哪一句?(复习反复记号)。

5.学生听琴学唱歌曲,老师及时做纠正;

6.出示打击乐器碰铃,请学生尝试用碰铃为歌曲伴奏;

7.一部分同学用身体律动表现歌曲,一部分同学用碰铃为歌曲伴奏完整表演歌曲。

音乐教案《童年》

1、通过欣赏,感情不同历史暑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了解。

教学简要过程及重、难点的突破:

1、导入。

2、感受不同时代孩子的童年生活。

引导学生分析现在的童年生活。

简单介绍《流民图》。

3、分析绘画中的构图。

展示《翻身奴隶的儿女》“s”形的构图。

4、分析画中人物形态,了解不同创作材料的特性。

指导学生看书分析自己喜欢的作品。

5、评价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

学生可以摸一摸不同绘画材料,观看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尝试以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觉进行评价。

6,尝试一种表现形貌。

音乐教案《童年》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会认的生字,会写“梦、瓦”两个生字,学会一个新部首“夕”。

2、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记住字形。

教学难点:。

学会用多种方法识字。

教学具准备:。

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你能不能想起那些,曾经最想探求的奥秘最想知道的问题呢?都是些什么?谁愿意告诉大家。

生自由回答。

师:你的小宇宙里原来有这么多问号啊,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童年的问号》?(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

1、这篇文章短小而精美,我愿意来给大家读一读,好吗?

师范读(配乐)。

2、你也来读一读,好吗?遇到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确,然后把带有生字的词再读二遍。

3、谁能说一说,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我们来分自然段读一读,好吗?

4.课文中都写了谁的故事?你最喜欢谁的故事,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吗?

指生读。

难倒你们呢?

(二)1.出示词语:

梦乡、这里、瓦片、居住、治水。

伟大、科学、而今、停顿、特别。

壶盖、飞舞、伴随、采药、治病。

1)、开火车领读、认读。

2)、指读。

2.字卡认读。

认生字。

形声字:顿左声右形。

药上形下声。

病字旁病外形内声。

伟左形右声。

治左形右声。

特左形右声。

3.出示词语:

美梦,而且等。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写了几个人物,都是谁?(牛顿、瓦特、李时珍)。

3、学生汇报。

三、指导写字。

学习“梦、瓦”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找同学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在范写中强调:“梦”是夕字旁,注意笔画的位置和轻重,写好“林”字和“夕”的关系。“而”注意强调笔顺,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4、小小书法家(展示学生作品)。

四、小结课文,留下悬念:

1、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们知道了什么?

2、他们提出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进行探讨。

五、总结。

师:大家的问号还真不少,但老师发现,有些问题很简单,我们可以通过读书,请教父母或老师找到问题的答案,而有些问题提的特别有价值,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学习,多思考,多发现,做一个生活上的有心人,老师相信将来的你们一定会有重大发现,将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诞生。

板书设计:

童年的问号。

牛顿。

瓦特伟大的。

李时珍科学家。

音乐教案《童年》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以童年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感受其艺术特色。

2.能口头或用简短语言描述出自己对艺术品的感受。

3.让学生喜欢欣赏美术作品。

教学设计思路:。

一.学习评述的方法。教师通过语言的引导和板书的解释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

二.运用评述的方法来欣赏作品。用学过的评述方法描述出自己对艺术品的感受,进一步提高评述的水平。

三.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体验成功的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媒体运用:。

多媒体图片。

教学内容:。

一.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入童年话题。

1.同学们,你们今年几岁了?

2.师:八、九岁的你们,正处在美好的童年的美好时期。

3.让学生说说童年的趣事。

二.看自己的照片感受童年,回忆童年。

三.欣赏书中图片,认识其他人的童年和自己有什么不一样。

1.出示《艰苦岁月》的图片。

著名雕塑家潘鹤的作品。

2.教师有目的地让学生观察作品,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

表情什么样?衣服什么样?他们的姿势呢?

2.这件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铜雕。

雕塑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材料体现了作者对作品的不同理解。

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百子图》。

构图挺满。

百子图》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经常表现的题材,百子有百福的意义,它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整幅画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觉。《百子图》的形式很多,表现的方法也很多,这幅只是其中的一种。”

4.《又一个二分》。

画家画的非常像,表情也很逼真。

前苏联画家列歇特尼夫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形象,反映了孩子又得了一个二分后内心的愧疚,以及母亲的担忧,姐姐的不满和弟弟的嘲笑,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4.总结:我们欣赏了三幅表现童年的作品,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角度,感人的画面以及不同的表现手法传递出自己对童年独特的感受,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些童年的作品吧!

四.学生欣赏多媒体图片-童年。

这些作品让他们感到亲切,也让他们感动,更容易打动他们,也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五.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童年是风车,童年是花朵,童年是爷爷胡子里的故事,童年是妈妈背上的歌谣。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这么多表现童年的作品,我想你们一定对童年有了更深的认识,课后你们可以把对童年以及对这些作品的看法用笔记录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在不同的年龄段体味到人生不同的快乐!下面就让我们随着童年的歌声来结束这节课吧!

音乐《童年》教案

生:高兴!幸福!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的生活是快乐、幸福的!有一首歌曲就是唱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快乐,我想同学们一定很想听一听!

2、欣赏《我们多么幸福》,可以随着音乐拍手或做动作。

3、播放flash,结束本课!

音乐《童年》教案

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描绘了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他们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及远大理想。

歌曲由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旋律常作跳进,给人以爽朗明快的感觉,儿童们的`天真神态跃然于歌声之中。副歌为两部合唱,旋律以级进为主,优美流畅。“哈哈”的旋律音调使笑声既生动真实而又不失其音乐性,在欢笑声中,人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歌曲最后,以歌曲中惟一的上行四度跳进达到高音区形成了歌曲的高点,表现了孩子们幸福、激动的心情。

1.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对歌曲《我们多么幸福》的理解,要求学生看课本上的歌词。

2.教师简单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3.复听时,可以要求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4.请同学们谈谈对歌曲的感受,教师可适时提示:

(1)流畅的三拍子曲调,你想像当年的同学们在什么场景中?

(2)歌曲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景?

(3)生活在21世纪的你感到幸福吗?以加强德育教育。

5、再次聆听“当你听到歌曲兴高采烈时用动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