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验在中学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范文(12篇)

小编: BW笔侠

范文范本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同风格和不同主题的写作参考,拓宽我们的思路和视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启发和思考。

高拍仪对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一)讨论世界城市分布纬度与海陆特点。由学生自主读取全球夜间灯光分布遥感影像图,教师引导得出规律,世界上很多大城市都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而这些地区均有气候适中、降水适度的气候特点。很多沿海地区分布的城市密度大,规模也比较大,在中低纬度和沿海地区几乎分布着世界上大多数的城市。

(二)绘制我国400mm等降水量线。课堂所用降水数据为我国454个测量站点常年测量所得年降水量数据,数据中包含各站点的经纬度、海拔及年降水量数据。在arcmap中载入中国国家边界线图层,以及测量站点数据。对测试站点数据按照设定区间进行分级,由站点分布情况绘制粗略400mm等降水量线(同时可绘制200mm、800mm及1600mm等降水量线)。由图可得我国降水由东岸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而我国的城市分布密度也正是与之相随。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将中国地图面要素分为两部分(本操作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划分相同),将得到的两个面图层分别与中国地级以上居民点点图层相交(intersect),其中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城市,共有49个,降水量在400mm以上的城市,共有275个。我国百万以上人口城市降水在400mm以下的只有包头、乌鲁木齐和兰州3个城市。

(三)高纬寒冷地区与热带雨林地区的城市分布。高纬寒冷地区人口分布少,很难形成很大的城市。热带雨林地区过分湿热,不适于人类居住,因此人口稀少,城市密度小。过分干旱、寒冷、湿热的地区都不适合人类居住,不利于城市形成和发展,分布规模较小。

(四)归纳填写表格。

二、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一)处理初始数据。在arcmap中加载一级河流线图层,利用的融合(dissolve)功能将name字段为相同名称的数据条合并,可得长江包含的四段河流,依次为: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以及长江。选中属性表中相应内容,导出长江线图层。选中四段河流,使用merge功能合成一个字段,以便进行下一步操作。

(二)对河流进行缓冲区分析。对长江线要素进行缓冲区分析(buffer),缓冲半径为1千米,将缓冲区间与我国地级以上居民区图层进行交叉(intersect),得到缓冲区内的城市点图层,这个点图层里的城市代表位于长江两岸的较大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以及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芜湖、南昌、长沙等中等城市。

(三)河流交汇处形成城市。高亮显示长江与主要支流交汇的城市:岷江流入长江,交汇点宜宾;嘉陵江流入长江,交汇点重庆;汉江流入长江,交汇点武汉。河流交汇地点人流物流集散中转频繁,频繁的河流水运也带来了城市的繁荣。

(四)河流的其他影响。河流两岸也会形成城市,如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在多瑙河两侧一端叫布达,另一端叫佩斯,两边的地区同时发展,共同繁荣,形成了匈牙利最为繁华的城市。另外河流的河口也是影响城市区位的重要因素,河流入海口,支流入主流的河口都是如此,由于腹地非常宽广,如我国广州位于珠江入海口,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天津位于海河入海口河口的位置,这些大城市正是借助河港、海港得以发展壮大。

(五)课后练习。对照课堂中对长江及其支流的数据分析,对黄河进行类似的数据分析,熟悉课堂中涉及的相关arcmap操作流程,同时复习课堂内容。

三、结论。

gis工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自主学习空间,在课堂中利用gis技术教学可以把学生领入一个崭新严谨的数据时代,学生在逐渐熟练gis软件数据分析操作以后,可以自行探究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培养较高的地理素养。本文对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作了一个简单的探索,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以ppt作为辅助工具,具体的授课流程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1微课的概念。

2微课的特征。

2.1教学时间短资源容量小交互性强。

2.2教学内容精炼主题突出设计精细。

2.3情境真实形式多样生动灵活。

3开展大学物理微课教学必要性。

3.1教学内容与学时间的矛盾。

3.2大班教学与学生层次的差别。

3.3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足。

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地理作为我国高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是集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本身具有的浓厚的知识底蕴,而且在于其较强的实践性。本文将从微课内涵及特征的介绍出发,结合微课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对微课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出建议。

1.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效应易通过微课得到成倍扩大。

微课是一种借助于视频这个主要载体以远程的方式进行普遍教育的形式,它所面临的不只是一个学生、一群学生,而是全国范围内听课的学生,它的效应将通过微课这个平台成百、成千的扩大,因此视频所记录的该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这就对录制微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地理又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很熟练,而在我国微课的实际运用中,只要有录制设施,任何人都可以录制,甚至有些人并没有取得该方面的教师资格。这不仅没有达到提高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目的,反而会产生以讹传讹的恶性循环效果,从而降低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2.微课内容过于生硬,不能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微课优于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地方就在于其形式的创新性,不受实际课堂的限制,能够以多种方式吸引高校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然而,在我国高中地理微课的实际运用中,微课并未能呈现丰富的内容,而是把现实中的枯燥课堂照搬到荧幕上,内容生硬、单调、乏味,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反而因其缺乏现场交流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大大地降低了教学质量。

微课既然是辅助现场高中地理教学的一种途径,它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性和指向性,然而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具体实践中,缺乏明确的目标性和指向性,没有能够很好地区分现场教学和微课的内容,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用微课的形式来表达,也不是每一个知识点用微课就一定优于现场教学,两者的混淆不仅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相反只会降低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带来教育资源的浪费。

4.缺乏现实生活的根基,教学内容失去立足点。

高中地理是一门与我们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要想真正掌握这门学科,必须基于具体现实情景,立足于现实根本,从现实出发,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地理知识的存在,并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热情。但是在微课的高中地理教学渗透中,如果只是单一地通过依靠微课的形式去完成高中地理的教学,那么就会使得高中地理失去现实生活的根基,使教学内容失去立足点,让学生无法真实感受其博大精深的奥妙。

1.提高我国高中地理微课教师水平,优化我国高中地理微课质量。

我国高中地理微课质量的好坏是决定微课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成败的关键所在,只有确保我国高中地理微课的高质量,才能实现提高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目的。要想加强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质量,就必须加强我国高中地理微课的录制门槛,要加强课程录制教师的资格审核,要加强高中地理教学教师团队的师资力量,要不断提高和完善微课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制作出精良的高中地理教学课程奠定基础。

2.丰富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微课只是为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一种创新性教学方式,但是它本身不具备教学内容的优势,要想充分利用好这个创新教学方式的便利,就要让它和高中地理具体教学相结合,不断丰富其包含的内容,不仅要考虑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普遍性问题,也要考虑到不同教材版本的特殊性,要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满足多方面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增添趣味性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没有方向的帆船只会在大海中随波逐流,永远到不了彼岸;没有指向的微课只会迷失在高中地理教学的海洋里,永远提高不了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要为微课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明确指向,明确区分好应用微课教学效果更佳还是应用现场教学效果更佳,取长补短,两者相互穿插、相互融合,竞相迸发火花,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综上所述,尽管近几年微课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初有成效,但是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所以必须提高我国高中地理微课教师水平,优化我国高中地理微课质量、丰富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为微课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明确指向、立足于现实生活的根基,为微课补充现实来源。

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多媒体设备、图像资源和视频资源为初中教学提供了更加便捷生动的知识传播手段。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利用微课程将所用的地理知识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完成对学生的信息传达,从而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达到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传播。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当今初中地理教师的喜爱,更多的教师通过寻找不同的微课程来完成地理课的信息导入和教学任务,大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下面主要对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做出探讨。

二、地理微课程特性。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知识难度大、内容较为繁杂的综合性学科,对于处在发展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具有枯燥、难学习的特征。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会因为受到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影响,阻碍整个课堂教学任务的正常进行。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手段,能够将枯燥的地理性知识转化成为图文结合的教学知识,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自我学习和探讨,从而在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微课程是将大容量的信息通过视频播放、图文结合的形式有效地传达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生动的图文形式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深入到地理教学课程学习当中。地理微课程能够有效地体现整个初中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点,在其中贯彻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内容和综合性基础知识,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地理教学当中,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合作探讨学习。通过信息的强烈对比,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理知识的相似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和观察能力。

(一)课前导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我国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主要是依靠老师的讲授法进行系统性传课,这种知识传授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不利于培养具备创新和发现能力的新式人才。而微课程则可以通过前期的视频制作或者图片文字制作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概括,在课程的开头将其作为引导性知识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学生在观察微课程表达的信息资料后,也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整节课程当中的知识轮廓,从而为随后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老师在讲授世界七大洋四大洲的地理分布状况位置示意图时,则可以利用形象的图形图像对整个世界做出直观性的展示,通过利用图像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界线,能够直观地使学生了解到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状况,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前期通过形象的微课程演示,了解整个课程的知识点内容,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教学难点和重点做出知识引导。

老师在进行教学过程当中能否有效地完成整个课程内容的教学任务,往往取决于教师能否对整个教学任务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做出充分的把握,在整体上带动整个班级内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可以通过将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展现在微课程中,学生在观看微课程视频过程中能够发现本身知识基础存在的不足方面,这样也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领学生进行知识探讨。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往往会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大大阻碍了初中的教学的正常进行。而微课程的出现则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有效地带动整个课程目标的正常进行。例如,利用文字和图像结合的形式将地形部位直观展示出来,然后再通过动画效果展示同一海拔高度的连线,再讲解等高线的含义,抽象的地理事物可以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微课再对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微课程当中展示出来,这样也就能够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节课程的知识点内容。

(三)对某些复杂的地理现象做出形象描述。

初中地理教学当中往往会应用到某种形象的描述,某种地理现象描述往往无法通过文字进行表达。我们就需要用到微课程当中的动画效果来制作相应的地理现象展示图,这样能够通过动画来对整个地理现象的全部运动趋势做出充分的展示,使学生能够生动形象地了解整个运动情况。例如,我们在进行描述日常的地质变迁时,通过制作的动画效果展示山体的地质层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地发生地壳变迁的结构转变,学生能够直观生动地了解运动情况,从而也就能够了解课程内容当中所要传授的知识点细节。

(四)章节知识总结复习。

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总结章节性知识。教师通过对前期的课程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和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解析,制作出能够对前期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回顾的微视频。让学生在进行章节性知识回顾的过程当中,能够不知不觉地掌握本节课知识点内容的主体脉络,对整个课堂的了解有更加深层次的研究。目前,微课程主要是通过将所有的课程内容知识点做出充分的总结,然后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播放,使学生能够将繁杂的知识点内容转变成为易学的知识点,这样也就能够大大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受到当今初中地理教师的喜爱。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制作相应的微课程,有效地对课程内容知识做出引导、总结和回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高拍仪对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一)图表直接比较。

图表比较法是比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图表直接比较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初中地理课本中含有很多图表,在教学中如果能通过直观的插图内容进行知识比较,在比较中找出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辨析,学生在理解知识时就会更加透彻和准确。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图表直接比较法。例如,课本中的潜力与承压水图、反气旋和气旋图,以及地质构造、背斜图和向斜图等。这些图表的对比都能很好地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以图形的形式展现出来,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类比法。

类比法就是将同类或相似的地理现象和事物进行对比,保证学生在学习中对同类事物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使问题具体化。例如,在学习气候问题时,可利用类比方法将已学过的气候知识与将要学习的气候知识联系起来,在比较中进行教与学,归纳出气候的共同特点及不同之处,使学生在学习中将两者区分开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自比法。

自比法,就是将地理现象进行自我比较,但这种比较是有时间性的,也就是在不同的时间阶段进行比较,这种基于时间跨度的比较方法也被称为“纵比法”。在地理的学习中,由于时间不同,地理现象会有不同,所以需要用自比的方法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掌握同一地理现象不同时期的差异之间的联系及存在的异同点,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将地理现象和事件进行时间的纵向对比,进而研究地理现象的未来变化并对现象的变化趋势进行评估,减少教师对抽象知识的枯燥讲解,节省时间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率,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专题比较。

专题比较主要是指在地理事物或现象中,对于不同的事物进行专题比较。在课本中,适合专题比较的内容非常多。例如,国际与国内的比较、自身因素及外部因素的影响等,将这些问题化成各类专题,帮助学生理解,这样的方法实际上是对一件事物进行多方面分析和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保证他们考虑问题时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五)综合比较。

在学习中综合比较,一般应用于复习期间,这样的一种比较方式可使学生将过去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互相比较,在比较中找出其中的联系及需要区别的地方,实现知识点的统一和完善,对知识进行全面理解和把控。这样的一种比较方法可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综合比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问题理解得更加透彻和完整,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可以将知识进行全面地把控,起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比较法的应用是很常见的,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使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在地理的学习中应用比较法非常合适,因为地理涉及本国的不同地理环境,同时还有国外的一些地理环境。例如,关于我国北方和南方地理环境的差异的学习,可利用比较法,借助对比法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对比,针对植被差异、气候变化、饮食习惯、文化特点及农作物种植等的对比,在对比当中,学生就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画面,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不同之处进行区分,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合理区别,之后对南方和北方的实际特点进行整体把握,使得学生对我国的地理特点进行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再如,学习我国与美国的地理环境的不同之处时,可以在理解我国的地理环境的丰富性和差异的基础上理解美国的地理环境。美国同样是北半球国家,其地理环境也呈现东西、南北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介绍美国地理环境的具体特点,并扩展介绍美国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美国作为移民国家的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发达的科技等,满足同学们多样化的知识需求。将复杂的区域地理知识理出清晰的脉络,帮助学生理解和识记,在脑海中形清晰的知识网,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地理比较法是一种基于逻辑思维的思考方法,在教学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帮助学生从抽象、分散的知识中解脱出来,实现整体把控,综合理解学习。保证学生在学习当中理解问题更加深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地理比较法还可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和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温故知新。使学生通过对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将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结构更加清晰。客观上,运用地理比较法进行学习,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2]庞海珠.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分析[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6):37.

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模式,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运用为初中地理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分析了电子白板交互协同等优点,探讨了电子白板工具与初中地理教学进行有效整合的积极意义,对目前电子白板在初中地理教学应用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电子白板存在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电子白板技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感官认知和学习积极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传统地理教学僵化死板的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压制,极大的影响了教学质量,而现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地理教学从静态走向动态奠定了基础。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将图片、文字、动画、声音有机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认知,这无疑会使学生处于心情愉悦的状态,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电子白板技术能够实现圈点、拖动、旋转、放大缩小等动作演示,这些功能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内容的强调性暗示,使学生能够更加注意知识细节,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二)电子白板技术有利于讲解初中地理教学难点在初中地理的授课内容中,存在着大量立体、复杂的知识点,在传统授课模式下,这些知识点需要教师反复讲解、多次演示才能被学生吸收。电子白板技术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应用能够克服这一难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具体。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将重点难点形象化、具体化。如在初中地理的地域产生原因的学习中,可以将演化形式以动画形式展现;在地球运动的知识难点地球公转中,可以导入地球公转的三维立体动画,配合动画进行灵活的教学演示、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公转的特点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的产生原因。

(三)电子白板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主动探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利用电子白板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教学内容,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学生的探究结果,记录探究过程,教师利用白板的回放功能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如在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铁路干线的学习过程中,提出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状况的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教师将学生合理分组后进行小组展示绘图,将结果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演示。最后,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回放功能,让学生对刚才所学知识进行温习回顾,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以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一)电子白板教学应用流于形式化在应用电子白板的初中地理的授课实践中,相当一部分的应用的都是将电子白板作为传统黑板或是播放ppt的投影仪,没有真正发挥出电子白板的作用,没有根本上改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活跃度。仅仅应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和展示功能,实质上是把电子白板作为了一种彰显教学信息化的工具,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策略。实际上电子白板完全可以取代黑板和投影设备,只有完全发挥出电子白板的优势才能实现交互参与的教学创新。

(二)课堂主体之间互动协同性较低电子白板应用技术的一大亮点是让学生走到讲台前进行参与和分享,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这一设想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目前大多数教师在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只使用了电子笔拖拽、移动、旋转等基本操作,这种的层面的交互操作效果是极其有限的。互动协调的重点不在于技术层面的应用,而在于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学环节的设计,唯有将同学们带入电子白板构建的初中地理授课环境中,带动学生参与思考、讨论和演示,才能实现高层次的学习和高阶的思维拓展。

(三)现有教学素材有限,教师备课压力大教师的授课素材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沉淀才能丰富起来,ppt授课模式普及以来,几乎所有的.教师手头的课件都是powerpoint(以下简称ppt)课件,教师已经习惯、擅长修改ppt课件资源。相对的,电子白板技术普及时间尚短,教师可以直接利用的notebook课件素材非常少,课件素材的积累要从零开始。而初中地理知识有着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点琐碎复杂的特点,这就更加大了教学素材整合的难度,导致教师备课压力很大。

(一)培训初中地理教师应用电子白板的能力教师对电子白板的应用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电子白板的实际应用和电子白板的教学设计。培训应当针对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对教师加强训练,首先要使参训教师大量观摩优秀教学应用案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提炼出其优点和缺;其次给教师以锻炼和应用的机会,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模仿优秀案例进行课程设计,逐步熟悉电子白板的功能应用;最后要引导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更多运用电子白板技术,鼓励教师参与电子白板教学案例研讨,交流心得与体会,推动教师提高自身技术应用水平,切实发挥电子白板技术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作用。

(二)融合教学目标适当穿插新奇事物利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这就要求在整合中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先,一方面不能为了使用新技术而简单堆砌教学素材,仅用信息技术作为丰富教学形式的工具,会导致本末倒置,失去整合初衷;另一方面,不能过多或过少依赖电子白板,对电子白板与初中地理授课的盲目整合将会导致教学方式的喧宾夺主,忽视对最终教学效果的评估。在教学大纲之外,可以在授课时适当的穿插新奇的内容,但穿插内容一定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最好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如结合初中地理的授课知识穿插历史知识、语文知识、数学知识和科普知识等。教师要把握好课外知识拓展的深度和广度,确保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又不背离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

(三)加强教师本身与白板技术教学应用的配合将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与初中地理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需要自觉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更多相关的教学理论,还需要在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定位自身与电子白板这一授课方式的关系,技术不能取代教师本身,要意识到任何硬件资源和软件技术都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师本人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四、结语。

目前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但是在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实现应用电子白板技术的教学创新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要加强我国学校师生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积极意义的认识,形成学校、教师、学生共同重视、共同参与的教学氛围,促进我国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中学地理论文]在中学地理教学JIP实验中开发非智力因素的途径中学地理论文

[摘要]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一直以来是地理教师们追求的目标。而地理实验作为高中地理演示和模拟地理现象的直接途径,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培养思维习惯和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走近地理现象,感受地理现象。本文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介绍了地理实验的内涵和价值,并结合实例提出了地理实验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策略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地理教学;地理实验。

高中地理的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对实验教学的忽视,将地理实验教学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作为以实践探究问题的重要手段,以此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理现象,增强地理实用技能。

一、地理实验的内涵和价值。

地理实验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模拟实际地理现象和过程的教学活动。地理实验教学指的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借助教具或者相关器材,把真实的地理现象的过程还原到课堂之中,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合理性。地理实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地理教学的过程变得更加形象和直观,而且地理实验的启发性较强,学生在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改变传统的认知方式,扩展科学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地理实验还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地理规律以及原理,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地理实验教学的程序包含以下几个步骤:确定地理实验主题、选择地理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和完善修改实验方案。教师需要对每个环节都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地理实验在地理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下面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为例,具体阐述地理实验的应用策略。

(一)集体备课,就地取材。在传统的备课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教师独立完成备课。而在实验的备课过程中,可以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集思广益。教师首先对教材内容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该节课程的重难点,以便确定实验的主题。通过集体研讨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保证所选择的实验方案更加全面,有利于教师的地理实验开发能力的提高。在地理实验项目器材的选择上,要坚持简单、安全、绿色和环保的原则,学会就地取材。例如在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的课堂教学之前,学科组的地理教师可以一起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分析,教师们通过研讨可以发现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角速度与线速度、时差的计算、日界线、地转偏向力、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教师们通过讨论发现角速度与线速度等知识点使用实验教学并不能提高效率,其中地转偏向力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不能仅仅依靠讲解就让学生掌握。因此教师们经过讨论,将地转偏向力的验证作为实验的`主题。紧接着,教师们对实验器材进行讨论,目前现有的教具有地球仪,其他的实验器材可以就地取材,如选择办公室常见的红墨水。

(二)明确主体,设计方案。实验方案是对整个实验的总体设计。一个优秀的实验方案需要满足目的明确、科学组织和现象明显的要求。实验方案的设计首先需要紧紧围绕所选择的主题,确定实验的类型;其次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脉络,以启发引导学生为目的进行设计。教师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还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位置,让学生能参与到质疑、验证等各个环节当中。例如: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选择的主题,首先确定本次实验的类型为操作性课堂实验。开展的方式是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相结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验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将地球仪北极点竖直朝上放置,教师使用红墨水笔在地球仪的北半球上滴下一滴红墨水,然后请学生观察墨水流动的状况。紧接着,教师请一名学生自西向东旋转地球仪,采取同样的方式滴下红墨水,然后再观察墨水的痕迹。最后,教师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南极点朝上,自东向西旋转地球仪以后出现的现象。随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给出实验结论。

(三)实施实验,完善方案。在完成方案的设计之后,紧接着就是实验的实施。教师需要根据实验实施过程中学生们的状态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发现规律。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找出其中的问题,对于重点知识,随后进行针对性讲解。在整个实验教学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做好总结工作,对实验的可行性、科学性、实验达到的效果等各方面做综合评估,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改完善。例如:在《地球的运动》的课堂上,教师根据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教学。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提问:“大家看到我手上的地球仪,假如我现在滴一滴水在上面,大家觉得水会往哪里流?”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争先恐后地说出了答案。教师开始进行实验,在每一步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猜测,实验结束之后,教师鼓励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实验现象进行总结。讨论结束,教师趁热打铁,将地球偏向力的知识引入到现实问题中。教师提问:“大家都已经明白了地球偏向力的规律了。老师有个问题,想请大家来解决一下:在北半球,有一条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大家觉得河流哪一块侵蚀最厉害?”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将实验串接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在活跃的状态下。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认真分析了整个实验课堂,发现实验仍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墨水痕迹不明显,观察略有困难等。教师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

(一)学校应该完善制度,保证实验教学日常化。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在目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实验的应用较少。一方面,地理教师接触到的专业地理实验知识较少;另一方面,学校的硬件、软件条件较弱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地理实验的实际应用。因此,为了让实验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学校层面给予大力支持,如学校可以建立联盟,共享教学资源,同时定期对地理教师进行培训等。

(二)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对整个实验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应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实验上。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乐趣。

(三)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解决实验突发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实验中的突发问题,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应变能力。例如在上述实验中,有学生说现象观察不明显,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是转速太快或者墨水滴的太少,鼓励学生,重新开始实验。

总之,将地理实验应用在中学地理教学当中,可以促进地理课堂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提高教学效率,而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地理知识,实践能力也能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汪清,章彦芳.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3,(1):55―56.

[2]王磊,刘金锤.新课标下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12):20―22.

高拍仪对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21世纪是网络时代,信息技术作为网络的工具,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方便。如何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首先需要电脑教学,把真实的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对地图、地形、地貌的轮廓,方便记忆学习。信息技术的广泛性适用于地理这门特别的学科,摆脱了原来单一的讲课模式。信息社会,信息量比较大,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新教学模式下,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大脑创造力。地理这门学科范围比较广,不仅有中国地理,还有世界地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很强的大脑创造力。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运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更好地把它带到学习生活中。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让信息技术和地理知识相结合,新的教学模式的形成,有利于新的教学活动的'实施。

二、网络平台的运用。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对于初中地理这门学科,它把地理变得更加真实了。上网搜索地球的轮廓,详细的图片、资料一下子就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网络平台的运用,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多好处。不仅更好地把老师的教学方法展现在学生面前,还有利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新的教学模式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合作。地理这门学科,其实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在新的教学模式下,需要老师多进行实验研究。把地理教学带到生活中来,联系实际生活。生活带入教学,地理就是生活,让学生轻松学习地理。初中地理教学是初级地理教学,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打好基础很重要,这就需要在新课标教学模式下,利用电脑教学,把网络平台带给学生,让学生广泛利用并学习。

三、运用信息,实际操作。

把信息技术带到地理课堂,这是一个落实新课标的过程。地理知识有些是比较抽象的,比如介绍地球。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把地理知识活学活用,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还开阔了视野。学生应该学会实际操作,利用网络平台,把地理课堂气氛带动起来。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做幻灯片来展示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展开知识竞赛,学生积极学习地理知识,对新模式进行肯定。新的教学模式,就是为了把知识变得更加灵活。运用先进的技术,让学生投身到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地理在初中生眼里不再那么抽象了。地理属于文科,需要大脑的记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知识变得不那么复杂化,而是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轻松完成上课教学的内容,让地理学科更接近实际生活。没有完美的人和事,中国的教育模式存在着不足。在新教学的模式下,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也减轻了老师的教学任务;提高了课堂效率,把初中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这也是广大家长希望看到的。还有一点就是信息技术的硬件设施也需要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大力支持,为了学生的未来,需要共同努力。

[中学地理论文]在中学地理教学JIP实验中开发非智力因素的途径中学地理论文

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地理承担着向学生进行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发展观教育的责任,在地理教学中树立、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意识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之一。

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向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应通过下列途径:

一、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新旧课程标准无不把可持续发展这一当代社会和地理学研究主题作为贯穿全教材的主题思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揭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人口、经济、生产生活方式的紧密关系,认识到离开环境、资源、人口、经济、生产生活方式等谈可持续发展是毫无根据和意义的空谈,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生产生活观,在此基础上连点成线,逐步建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意识。

如我在教学西双版纳的旅游与经济时与学生谈到以下问题:

西双版纳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是凭借什么而发展起来的?

(位置优势和动植物资源优势。)。

因此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什么问题?

(保护动植物资源。)。

如果在产业发展中不注意保护环境、任意砍伐,其结果会怎样?

(山变光、水土流失、动物迁徒或死亡,无景可观、游客锐减、旅游业成无米之炊。)。

旅游业的衰退,会影响到当地人的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吗?

(那是肯定的。)。

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的减少会在当地产生什么后果?

(生活水平降低、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

通过上述简短谈话,学生就逐渐建立了环境保护与当地人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

二、在研讨活动中巩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毋庸置疑,新课程中的活动内容给课堂教学之余增加了生生互动的平台和话题,这将有利于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首先应该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研讨交流;其次,鉴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视野,教师应根据学生研讨的内容主题,选择学生熟悉的本地具体事例进行展开。这样能保证学生有话可说,且指向性明确,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我在教学《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课,组织学生研讨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的好处时,组织学生讨论的题目是:“临淄区全区有23个民族。其中,汉族有594597人,占全区总人口的98.2%;回族9114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5%;蒙古族1164人,占全区总人口的0.19%;满族987人,占全区总人口的0.16%。不同的村组都有一个主体民族,你认为这样的分布对各民族有什么好处?”经过小组研讨后,进行全班交流,在研讨活动的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心领神会了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含义。

三、在实践中增强和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既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能在实践中增强和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增强和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地理教育关系十分密切,有着积极的互动性。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把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熔为一体,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观念是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是要求控制人口规模、使人类经济活力和社会发展保持在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发展;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结合实际,让学生充分了解国情、理解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发展观。

[中学地理论文]在中学地理教学JIP实验中开发非智力因素的途径中学地理论文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如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的效果就会很好。中学地理教学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创造最佳的成绩呢?我认为:

1.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

2.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特别是对部分青年教师来说,图若画得正确、标准,并不容易。这样影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3.课堂上的教学挂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它往往又是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而且能见度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发展。

4.地理教学名词概念多,原理、规律也不少,往往需要借用挂图来帮助学习理解、类比归纳,实现图文转换,一般情况下45分钟内不易完成任务。

5.地理教学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以及人地关系等问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具体国家生产建设的发展状况非常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这就妨碍了学生认知过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发展。

6.地理教学中我国国情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内容丰富,素材多,但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少。一般情况下难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完成德育任务。

7.地理教学在中学阶段授课时间少,往往不被学生所重视,加之目前高考取消地理考试,必然使部分学生产生偏科的现象,有的甚至干脆放弃,给教师正常的授课带来很大困难。地理教学如要正常进行亟需一种既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又用时少,收效大的教学手段。

二、地理教学运用电教手段,有利于克服一般教学中的困。

难,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自己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把电化教学运用于地理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实现。

[1][2][3]。

高拍仪对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一直以来是地理教师们追求的目标。而地理实验作为高中地理演示和模拟地理现象的直接途径,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培养思维习惯和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走近地理现象,感受地理现象。本文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介绍了地理实验的内涵和价值,并结合实例提出了地理实验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策略以及注意事项。

高中地理的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对实验教学的忽视,将地理实验教学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作为以实践探究问题的重要手段,以此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理现象,增强地理实用技能。

一、地理实验的内涵和价值。

地理实验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模拟实际地理现象和过程的教学活动。地理实验教学指的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借助教具或者相关器材,把真实的地理现象的过程还原到课堂之中,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合理性。地理实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地理教学的过程变得更加形象和直观,而且地理实验的启发性较强,学生在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改变传统的认知方式,扩展科学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地理实验还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地理规律以及原理,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地理实验教学的程序包含以下几个步骤:确定地理实验主题、选择地理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和完善修改实验方案。教师需要对每个环节都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地理实验在地理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下面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为例,具体阐述地理实验的应用策略。

(一)集体备课,就地取材。在传统的备课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教师独立完成备课。而在实验的备课过程中,可以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集思广益。教师首先对教材内容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该节课程的重难点,以便确定实验的主题。通过集体研讨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保证所选择的实验方案更加全面,有利于教师的地理实验开发能力的提高。在地理实验项目器材的选择上,要坚持简单、安全、绿色和环保的原则,学会就地取材。例如在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的课堂教学之前,学科组的地理教师可以一起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分析,教师们通过研讨可以发现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角速度与线速度、时差的计算、日界线、地转偏向力、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教师们通过讨论发现角速度与线速度等知识点使用实验教学并不能提高效率,其中地转偏向力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不能仅仅依靠讲解就让学生掌握。因此教师们经过讨论,将地转偏向力的验证作为实验的`主题。紧接着,教师们对实验器材进行讨论,目前现有的教具有地球仪,其他的实验器材可以就地取材,如选择办公室常见的红墨水。

(二)明确主体,设计方案。实验方案是对整个实验的总体设计。一个优秀的实验方案需要满足目的明确、科学组织和现象明显的要求。实验方案的设计首先需要紧紧围绕所选择的主题,确定实验的类型;其次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脉络,以启发引导学生为目的进行设计。教师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还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位置,让学生能参与到质疑、验证等各个环节当中。例如: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选择的主题,首先确定本次实验的类型为操作性课堂实验。开展的方式是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相结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验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将地球仪北极点竖直朝上放置,教师使用红墨水笔在地球仪的北半球上滴下一滴红墨水,然后请学生观察墨水流动的状况。紧接着,教师请一名学生自西向东旋转地球仪,采取同样的方式滴下红墨水,然后再观察墨水的痕迹。最后,教师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南极点朝上,自东向西旋转地球仪以后出现的现象。随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给出实验结论。

(三)实施实验,完善方案。在完成方案的设计之后,紧接着就是实验的实施。教师需要根据实验实施过程中学生们的状态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发现规律。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找出其中的问题,对于重点知识,随后进行针对性讲解。在整个实验教学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做好总结工作,对实验的可行性、科学性、实验达到的效果等各方面做综合评估,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改完善。例如:在《地球的运动》的课堂上,教师根据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教学。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提问:“大家看到我手上的地球仪,假如我现在滴一滴水在上面,大家觉得水会往哪里流?”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争先恐后地说出了答案。教师开始进行实验,在每一步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猜测,实验结束之后,教师鼓励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实验现象进行总结。讨论结束,教师趁热打铁,将地球偏向力的知识引入到现实问题中。教师提问:“大家都已经明白了地球偏向力的规律了。老师有个问题,想请大家来解决一下:在北半球,有一条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大家觉得河流哪一块侵蚀最厉害?”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将实验串接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在活跃的状态下。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认真分析了整个实验课堂,发现实验仍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墨水痕迹不明显,观察略有困难等。教师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

(一)学校应该完善制度,保证实验教学日常化。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在目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实验的应用较少。一方面,地理教师接触到的专业地理实验知识较少;另一方面,学校的硬件、软件条件较弱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地理实验的实际应用。因此,为了让实验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学校层面给予大力支持,如学校可以建立联盟,共享教学资源,同时定期对地理教师进行培训等。

(二)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对整个实验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应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实验上。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乐趣。

(三)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解决实验突发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实验中的突发问题,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应变能力。例如在上述实验中,有学生说现象观察不明显,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是转速太快或者墨水滴的太少,鼓励学生,重新开始实验。

总之,将地理实验应用在中学地理教学当中,可以促进地理课堂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提高教学效率,而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地理知识,实践能力也能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汪清,章彦芳.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b),,(1):55―56.

[2]王磊,刘金锤.新课标下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2):20―22.

矛盾情境在物理实验教学的应用论文

《大学物理实验》是本科教学理工科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有些物理实验很抽象,直观性不够,难于理解,而且学生常满足于课堂上学会的基本仪器操作,不利于学生的系统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因此,我们需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计算机仿真技术运用到物理实验教学中,不失为改进传统实验教学的一种新途径与新方法。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传统模式为学生根据统一排课的实验课表轮流到规定的实验室上课,采用“讲解—实验—报告”的教学模式,此种模式形式单一,方法落后,不能紧跟发展需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开发,不能体现创新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要求。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使得学生只是机械地忙于应付实验,实验报告与结果千篇一律,大同小异,这一结果严重违背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初衷。面对这些现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改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大学物理实验,利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已是当今时代的要求。

二、仿真技术应用于大学物理实验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仿真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国际上用于仿真模拟的大型通用软件包含有ansys,abaqus,nastran,adina,sap等等,这些软件的优点在于通用性强,易于操作,计算精度高等。不仅能够解决结构分析问题,还能够应用于电学,热学,电磁学,声学等众多领域。将仿真技术引入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优势具体表现为:

1.经济性。

由于实验经费的匮乏,大学中实验设备更新缓慢。仿真技术的引入为我们提供了简洁、便利的教学手段,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平台下的仿真实验模拟真实实验,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校由于经费不足带来的设备更新难题。与此同时,大学物理仿真实验为物理实验教学拓展了新的教学手段,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符合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2.直观性。

借助仿真软件模拟大学物理实验,可以得到色彩丰富的物理场分布云图。以静态图形和动态视频形式展现模拟结果,得到二维或三微的图形以及视频图像,大大提高了物理实验的可视化程度,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现象得以充分展现。使得学生能够直观,准确的理解实验现象与物理结果。对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科学素质具有独特优势。

3.高效性。

借助仿真软件模拟大学物理实验,仿真操作均可在计算机上完成,可缩短材料、仪器等的准备过程,同时也节省了材料、设备等的回收时间。在仿真操作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轻松的对错误操作进行初始化,对尚未完成的操作选择节点存贮,对已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调入回顾,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效率。

三、结束语。

计算机仿真实验能够逼真地模拟真实实验,引入仿真模拟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适当的减轻授课难度。此外,运用仿真教学手段也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平台下的仿真技术优势,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验课题的选取上注意立足基础、着眼现代,加强学生实验技术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手段的信息化、网络化将是大势所趋,数值模拟仿真技术的综合应用是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加大仿真模拟辅助教学在现代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力度,从而更好地迎接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