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攻坚战全面(专业17篇)

小编: 笔舞

在实施方案过程中,需要及时跟踪和评估进展,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施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局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局扶贫攻坚实施方案,扶贫一直是国家关注的事情,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局扶贫攻坚实施方案,欢迎阅读!

我村结合《xx县农村扶贫开发纲要(xx—xx年)》,实现贫困人口每年递减10%,xx年达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目标,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帮助贫困对象找到新的产业转型思路,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我村扶贫攻坚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为更好的帮助贫困农户尽快脱贫致富,特制定了xx年扶贫攻坚行动计划。

xx村把“一升一降”目标作为扶贫攻坚方向,通过加强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提升扶贫攻坚的工作成效。

一、工作目标

我村结合村情民情实际情况,做到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瞄准贫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在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上,集中力量和资金解决深层次贫困问题,发挥扶贫资金效益和辐射功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通过综合采取特色产业帮扶、技能培训帮扶、基础设施帮扶、互助资金帮扶、合作社带动帮扶、保障帮扶等帮扶措施,确保到xx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水平。确实让扶贫政策改变贫困户的贫困现状。

二、基本任务

对全村xx户xx人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通过“一户一策、一户一帮扶单位、一户一帮扶联系人”等措施,重点对因灾因病等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有产业项目、经过扶持当年能脱贫的贫困对象进行帮扶,力争xx年内成立一个果业专业合作社、一个生猪合作社带动村民进行产业转型,实现年内xx人脱贫致富。

三、帮扶措施

(一)大力培育发展农村主导产业

(1)经济果园:组织贫困户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技术培训班或向有关部门申请组织技术人员上门实地指导樱嘴桃种植技术,利用现有果园,进行产业转型,引导部分有条件村民连片先行试种,实现脱贫致富。

(2)蔬菜种植:举办蔬菜种植相关技术培训班,引导部分有条件的群众进行蔬菜种植,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3)劳务输出:积极联系当地企业或与周边县市企业加强联系,帮助贫困户均输出劳动力。

(4)养殖业帮扶:利用我村现有几个养殖厂为基础,建立帮扶措施,从技术上,资金上,政策扶持上给予帮助,真正让村民从养殖业走向致富路。

(5)技能培训帮扶:以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劳务输出岗前培训为载体,以提高农民应用果业生产先进技术水平、提高农民谋生手段为主要内容,整合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职业教育等培训资源,为贫困户帮扶对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促进稳定就业、增收脱贫。

(二)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对对贫困人口比较集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严重滞后的地方,重点帮助改善通路、通电、通水条件,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结合危旧土坯房改造集中建设点,打造一批整村推进扶贫示范村,解决产业难发展、路难通、水难饮问题。

(三)积极提供互助资金帮扶

创新扶贫模式,对重点贫困户的贫困人口给予资金信贷扶持,有效缓解贫困村、贫困农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培育新型农民合作社和新型农民,提高贫困农户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大力推动合作社带动帮扶

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贫困户以土地、山林、草地、水域、劳动力等资源入股或流转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对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争取一定的贷款贴息或产业资金扶持。通过示范带动,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五)有力确保保障帮扶

实施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突出扶持重点,划定贫困群体、制订具体帮扶措施,目的在于提高扶持效果。我们当务之急是要按照“识别到人、帮扶到户、落实到位”的'要求,抓好三个工作环节:

一是把扶贫对象弄准确。首先是由各村小组召开户主会会议,按上级文件要求,重新评定贫困人口。其次是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和步骤,把各地扶贫对象户和农村低保户平稳、准确地识别出来。然后将识别出来的扶贫对象户和低保户,建立规范的档案。

二是把扶持措施搞对路。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逐个分析致贫原因,号准“脉”,找准症结,选好“药方”。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制定帮扶计划,明确挂牌帮扶责任人,确定具体的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一家一户调研摸底、一家一户一本台帐、一家一户一个扶贫计划、一家一户结对帮扶、一家一户回头跟踪扶贫效果”,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把帮扶责任落到位。以“三送”平台为载体,实现对贫困户帮扶全覆盖,为每户帮扶对象指定一名党员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并将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作为明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帮扶责任人和帮扶实施情况建立电子档案,以便随时查询。参与帮扶工作的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高标准要求、高效率工作、高质量服务。同时建立和完善考评考核机制,定期督查通报情况,对在帮扶工作中有实招、干实事、见实效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帮扶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县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扶持贫困地区尽快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贯方针。以下是由本站pq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出来的县扶贫攻坚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根据《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xx】25号),《山东省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

工作方案。

》(鲁扶贫管理字【2019】7号)和《平邑县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实施方案》(平办发【2019】24号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精神,不断完善贫困群体精准识别工作,努力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探索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为今后精准扶贫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提升我镇农村扶贫工作水平。

全面调查,分级负责,民主公开,客观公正。

全镇所有行政村提出申请的贫困农户家庭,重点调查双河村、南庞庄、碌碌泉村、周庄村、石棚村、曹家庄村、黄金庄村、五块石村、前马槽村、桃沟村“”期间确定的省级和市级贫困村10个。

(一)工作方法。

1、标准:按照山东省农村扶贫标准3000元(2019年不变价,相当于20xx年现价3322元)的标准进行识别。

2、规模:对10个重点贫困村内的贫困人口按贫困发生率平均50%的比例进行识别,非重点贫困村内的贫困人口按贫困发生率平均5%的比例进行识别。

3、做法: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采取“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进行贫困户识别。

(二)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组织培训(5月13日—5月22日)。制定《临涧镇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业务指导组、督导检查组、抽调人员成立入户调查组(每个村2-5人,1000人以上的村不少于3人)。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和业务培训。

第二阶段:农户申请(5月23日—5月26日)。各社区、村通过广播、入户走访、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强化政策宣传,发动群众自愿填写《贫困户。

申请书。

》。

第三阶段:入户调查(5月27日—6月2日)。对提出申请的农户由镇工作人员会同村委会开展入户调查,核实相关信息,剔除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户,筛选出贫困户初选名单。

第四阶段:民主评议(6月3日—6月4日)。各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贫困户初选名单进行民主评议(1000人以下的村不少于20人,1000人以上的村不少于30人),确定贫困户入选名单。

第五阶段:公式公告(6月5日—6月25日).将贫困户入选名单在村内显要位置张榜公示(公示时间7天),公示无异议后报镇。镇汇总审核确定全镇贫困户名单并在各行政村进行公示(公示时间7天)。公示无异议后报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复审,复审结束后在各行政村进行公告(公告时间5天)。

第六阶段:建档立卡(6月26日—6月30日)。各村对农户调查登记表进行分类统计、装订后报镇政府,镇汇总后报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备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社区、村相应成立领导小组,抽调人员认真开展工作,确保按时准确完成任务。

(二)强化宣传发动。各社区、村通过广播、入户走访、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强化,把精准识别的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个农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严肃工作纪律。严格按照程序和步骤开展工作。要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表不漏项、项不出错”,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走过场等行为,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可靠、合理。要严格做好保密工作,任何人不得擅自将农户信息对外公布、提供或泄露。

(四)确保时间和质量。各社区、村要严格工作程序,严格标准,做到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能入,确保精准识别工作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要集中人力、物力确保6月底前全面完成。

(五)强化督导检查。对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力、工作被动落后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凡是验收不合格的,将责令进行重新识别。并在年底千分考核中给予倒扣10—20分的处罚。

为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有效推动全镇脱贫攻坚战略的顺利实施,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2019年全镇扶贫开发。

工作计划。

认真贯彻xx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农村首要政治任务,以新一届中央领导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镇的产业发展现状,牢牢抓住国家、省、市、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机遇,坚持以连片开发为抓手,以整村推进为载体,积极整合人力、财力、物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加大扶贫资金争取力度,精心组织实施产业项目,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农民收入稳步提高,贫困人口不断减少,脱贫攻坚主导产业逐步形成。

2019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着力抓好整村推进项目。要紧紧围绕贫困村的产业基础,瞄准当地群众的传统生产生活习惯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力量,分类施策,整体推进。重点抓好花园村、门前村中药材、茶叶、养羊、养鱼等产业的发展壮大,以求带动多数农民脱贫致富。

2、着力抓好贫困户的干部结对帮扶。根据全镇人口的现状,结合我镇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我镇今年必须约470户2050人脱贫致富。在县水利局和发改委牵头等单位扶贫花园、曹畈村的同时,集中全镇所有干部对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重点是帮助其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对干部结对帮扶建立扶贫卡片,年终检查评比,对没有发展产业及脱贫的农户,明年干部继续结对,直至脱贫。

3、着力抓好产业扶贫项目。要统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整合各类自然和社会资源,紧紧围绕“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能增收”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扶贫互助资金的作用,积极协调争取各级信贷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行政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群众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业等短平快产业项目,着力摸索光伏产业项目的实施,全面推动脱贫攻坚战略的顺利实施。

4、着务摸清贫困人口家底,明晰扶贫思路。加大力度对贫困人口的监测,对低保户、返贫户、贫困人口摸清摸准,这是今年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对来年的结对帮扶早作准备、早定措施,确保完成每年脱贫任务。

5、完成200名劳动力转移培训、200名贫困劳动力农业技术培训和40名贫困家庭子女的助学。

通过努力,争取2019年全镇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全县先进行列!

1、加强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组织领导是关键。要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的工作机制,实行党政领导包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责任制。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扶贫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在全镇上下形成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2、加强扶贫资金的争取力度,推进行业和社会扶贫。资金支持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要积极动员广大镇村两级干部主动走出去,多渠道争取扶贫资金支持,借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全镇产业发展思路、各级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动员在外务工和在家务农、且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民群众,投入到特色产业发展中来,通过组织筹措大量民间资本,增强自我脱贫致富能力。

3、加强扶贫项目的管理服务。使每一个扶贫项目尽快发挥更大更好的经济效益,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所在。要建立健全项目领导组及其组织机构,做到“一个项目、一套人马”,全程跟踪服务,加强项目前、中、后期管理,不定期分析项目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确保项目良性发展,创出成效。

全面开展“四查四补”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为坚决贯彻落实党***、xx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和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根据《xx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四查四补”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在全乡开展脱贫攻坚“四查四补”,全面排查解决影响脱贫质量问题,巩固提升脱贫质量。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精准要义,持续发力防松劲,严把标准防闯关,巩固成果防返贫。在认真整改脱贫攻坚“回头看”排查问题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查损补失、查漏补缺、查短补齐、查弱补强“四查四补”,巩固提升脱贫质量,让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群众评判、经得起考核评估、经得起舆论监督,坚决实现脱贫攻坚圆满收官,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脱贫攻坚“回头看”排查问题

(一)排查“三落实”方面问题

一是少数干部有盲目乐观、松劲泄气、疲劳厌战思想和闯关心态。二是对脱贫攻坚政策宣传不到位,部分帮扶责任人、群众对脱贫攻坚政策不熟悉。三是乡党委书记、村书记未能完全做到遍访贫困对象。四是个别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存在脱贫攻坚政策理解不到位、宣传不到位、落实不到位现象。五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未能形成合力,少数帮扶责任人工作流于形式,个别村“两委”过分依赖驻村工作队。

一是贫困村对贫困人口慢性病签约服务、“先诊疗后付费”等政策落实不到位。医保结算系统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与健康扶贫信息系统病人信息不一致,医保结算系统无法实时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二是健康扶贫政策宣传不够到位,建档户对医疗报销比例及额度已基本知晓,但对报销途径不太清楚,随意跨县、跨市、跨省就医致使合规报销比例降低。三是部分产业项目进展缓慢,有的产业项目与贫困户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带贫减贫成效不明显。四是精准扶贫培训针对性、实用性不够强,与市场衔接不紧密,就业效果不明显。

一是部分村级扶贫项目与资金公示公告制度落实不够到位,村级未公示或公示方式简单。二是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信息不完善。项目未按照实施年度分别入库,2018年仅入库贫困县实施的项目,水利、交通、就业等部门实施的项目未完全入库。三是少数基础设施项目实施进度较慢,个别项目验收不够规范。四是问题整改工作不够彻底,部分已整改的问题反复出现。

(二)排查“三精准”方面问题

一是个别村存在扶贫标准把握不精准,存在将患大病、受灾未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农户识别为贫困户。二是村干部对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的认定标准和程序掌握不准确;边缘户基本信息不完整,村级会议记录不规范。三是个别贫困户基础信息采集核实不扎实,数据录入质量不高。

一是个别村驻村帮扶工作不够扎实,帮扶措施停留在入户填资料、走访慰问的层面。二是个别帮扶责任人工作不够扎实,帮扶措施停留在入户填资料、走访慰问的层面,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帮扶效果不够理想。三是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和支出制度不健全,资产收益资金发挥作用不明显;集体经济单一,自身发展能力弱。四是个别贫困户扶贫手册填写的扶贫项目有漏填、错填现象,不能做到实际情况、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数据和扶贫手册信息“三统一”。

个别贫困户脱贫退出质量不高,存在返贫风险,尤其受新冠疫情影响,兜底保障措施不能及时跟进。个别群众对脱贫退出满意度不高,仍有部分农户存在不愿脱贫、等靠要思想。

(三)排查“三保障”方面问题

受疫情影响,学校未复学,暂时不存在此问题,持续关注。

一是部分贫困群众自主缴纳医保的主动性不强,2020年基本医疗缴纳工作进度较慢,部分建档立卡户、边缘户还未缴纳基本医疗保险。部分户籍未迁入或未入户的贫困人口存在漏缴医疗保险现象。二是建档立卡户患病人群中,一些重病、慢病患者需长期就诊,门诊花费大、报销少,存在一定经济负担。

非贫困户未做房屋安全鉴定。

不存在。

三、“四查四补”工作任务与措施

(一)“查损补失”。重点查找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造成的冲击和影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重点排查因疫情影响而滞留在家情况,无法复工上岗情况。

针对性措施:抓紧与用工紧缺企业精准对接,组织帮助贫困劳动力有序上岗返岗稳岗就业;支持扶贫车间有序复工复产;积极申报公益性岗位,帮助出不去的就业困难人员就近安置就业。

重点排查脱贫不稳定户、监测户因疫情影响务工就业和产业发展等,出现的返贫风险。

针对性措施:对低保户、残疾贫困户、监测户等在疫情防控期间工作生活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全面落实各类社会保障救助政策,通过低保、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就业援助等措施兜住贫困底线;建立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

重点排查基本医疗保险缴纳等情况。

针对性措施: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利用“空中课堂”保障贫困户子女学习需要,降低因疫情误课误学风险。

重点排查已安排的脱贫攻坚项目受影响情况。

针对性措施:在符合疫情防控条件下,督促扶贫项目加快施工进度。

(二)“查漏补缺”。对照脱贫标准查找漏洞,解决漏统、漏项、漏扶、漏管“四漏”问题。

1.排查漏评错评错退的贫困户,排查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建档立卡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真实,是否存在不该统计的统计了、应该统计的未统计。

针对性措施:做好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对漏评错退的,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并安排网格员对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进行全面修正更新,对接扶贫办将贫困户新增人员录入系统,及时更新、修正、完善建档立卡数据。

2.排查脱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程度,特别是历年来脱贫户各项指标是否稳定达标,有无漏项。

针对性措施:因户因人综合施策,在解决“三保障”漏项问题的同时,做好到户产业发展、务工就业精准帮扶,逐条逐项限期整改销号,确保各项指标稳定达标。

3.排查扶贫政策、帮扶措施、扶持项目、扶贫资金落实情况,是否存在资金未兑现、项目未完成、政策打折扣,是否存在到户项目资金“一发了之”“一补了之”“一股了之”,扶持没成效,群众不认可。

针对性措施:开展扶贫资金结余结转问题自查自纠;对历年扶贫资金计划完成情况开展“回头看”;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政策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持续开展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

4.排查兜底户、脱贫不稳定户和监测户,是否做到动态监测、动态管理、精准帮扶。

针对性措施:对“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摸排,

对符合监测户条件的及时纳入监测范围,将家庭条件好转的监测户移出监测范围。建立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

(三)“查短补齐”。紧扣全面脱贫摘帽和“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查找和补齐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短板。

1.个别患大病重病、慢性病的建档立卡户受户籍和就诊地点影响,不能及时的享受基本医疗保障。

(四)“查弱补强”。重点对照贫困户脱贫标准,查找发现一些弱项,对不达标的要保证达标,对已达标的要巩固提升,确保脱贫质量过得硬。

1.排查所有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是否稳定超过xx元(2020年),其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是否稳定可持续(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两无”兜底人员除外)。

针对性措施:大力发展扶贫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培育扶贫龙头企业、劳务经济组织等减贫带贫经营主体,推进实施就业扶贫、消费扶贫,拓展贫困户增收渠道。

2.排查移民后续产业就业帮扶政策措施,是否有力支持移民群众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针对性措施:建立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移民群众的利益联接机制;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引导移民群众从事种养加工、商贸物流、家政服务、物业管理、旅游服务等或就近在扶贫车间工作,提高就业组织化程度,确保不出现零就业家庭;加强村务管理服务,落实网格化管理制度。

3.排查贫困户能否实现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问题。

针对性措施:健全贫困群众利益与需求表达机制,健全贫困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机制;加强教育引导,强化贫困群众的主体责任和进取精神;大力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四、“四查四补”工作方式与进度

以村为单位,组织力量逐户开展“四查四补”,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切实抓好“四查四补”相关问题排查和整改落实工作。2020年3月—4月,全面开展“四查四补”和脱贫攻坚“回头看”排查问题整改,各村、各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建立台账、列出清单、边查边补、边查边改、对账销号。4-5月,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督查组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持续巩固“四查四补”和“回头看”排查成果。6月,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我市“四查四补”“回头看”排查整改、***考核反馈问题整改等工作落实情况实地督查,全面精细做好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和全面验收各项准备工作。

(一)坚持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统筹推进。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密切跟踪分析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创新工作方式,分类精准施策,克服疫情影响,确保收官之战有序推进。

(二)坚持自查自纠与挂牌督战相结合。对照“四查四补”和“回头看”排查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发挥主体作用,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对泾兴村、海子井村脱贫攻坚工作实行挂牌督战。

(三)坚持全面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在认真整改“四查四补”和脱贫攻坚“回头看”排查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排查解决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以及“两不愁三保障”、产业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扶贫项目开工复工、防止返贫等影响脱贫质量与目标实现的突出问题。

(四)坚持实地排查与数据比对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与市直各部门脱贫攻坚数据共享,强化信息比对,组织村干部、网格员、帮扶责任人及时排查核实、解决问题。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都是重大政治任务。乡政府和各村领导、干部要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落实党***、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坚决克服松懈思想、厌战情绪和侥幸心理,在持续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快推进帮扶措施全面落实,切实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决战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抓紧抓实抓细,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二)强化组织领导。乡党政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村书记、扶贫专干抓执行,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做到每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问题有人整改、成效有人监督,问题查摆不留死角、不留漏洞,做到底子清、问题明、措施强、彻底改,确保“四查四补”“回头看”真正取得实效,切实提高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和成效。

(三)坚持目标标准。坚持“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绝对贫困,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脱贫目标和“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严格贫困人口退出程序,坚决杜绝扩大脱贫攻坚范围、拔高扶贫标准的倾向,坚决取消超出“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的任务指标。

(四)狠抓问题整改。坚持问题导向,将“四查四补”与“挂牌督战”、巡视巡察、考核评估、督查暗访、审计检查等反馈问题和脱贫攻坚“回头看”问题整改统筹安排、一体推进。进一步细化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建立台账、督办落实、办结销号,对影响脱贫攻坚任务完成的问题必须彻底解决,带有探索创新性质的问题逐步规范,涉及长远发展的问题要有阶段性成效。(五)建立长效机制。坚持目标导向,既查找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环节,也查找疫情带来的影响,深刻剖析深层次原因,在制度和政策上进一步改进完善。坚持不懈抓好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确保2020年上半年整改任务全见底、反馈问题全清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以过硬举措实现脱贫攻坚圆满收官,让脱贫质量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省、市关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要求,以打造xx生态经济带明星县,建成较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xx,打赢生态靓县战役,完成区、市下达的各项环保目标任务,努力改善全县环境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来x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xx***精神,示范引领xx都市圈建设,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实施生态靓县战役,扎实整改***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加快建成xx生态经济带明星县,推进“美丽xx”建设。

二、工作目标及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

22020年底前,圆满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全县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确立,基本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坚持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切实做好攻坚战终期考核验收,全面总结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经验。

(二)基本原则。

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为导向,抓紧解决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深化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与考核,用环境质量改善良好成果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深化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强化协调、整合力量,区域协作、条块结合,严格环境标准,完善经济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和能力保障,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参与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依法严惩重罚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以推进突出环境问题解决为重点,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规范为主线,紧盯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倒逼企业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建立完善政府主导、企业治理、公民参与的“大环保”格局,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各尽其责、共同发力、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

各有关单位要强化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谋划,主动协调处理重大问题,要切实贯彻落实好***和区、市、县的各项重大政策措施。

(一)落实党政主体责任。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统一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坚持定期调度,统筹推进本实施方案。县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组织领导、调查研究、决策部署,至少每月研究一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将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强化各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坚持管发展、管生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原则,各有关单位要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年度工作计划和措施,报县委、政府备案,并向社会公开。

(二)强化考核问责。县委和政府按照年度目标对本实施意见推进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管理使用、评先择优、污染防治相关奖补资金分配挂钩。按照时间步骤相关要求,对落实较好的予以通报表扬,对不认真落实本实施意见、完成目标任务排名靠后的由县政府领导约谈或按相关程序启动问责。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落实本实施意见的监督检查,定期调度、分析、通报。年底,结合污染防治攻坚战终期考核结果,对没有完成攻坚任务的,首先要问责相关单位第一责任人和相关领导。对导致环境质量恶化,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务处分,终身追究责任。各乡镇场、园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本实施意见具体工程、项目动态跟踪机制,及时解决本实施意见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6月底、12月底前,要向县委、政府报送目标任务推进情况。同时,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量化问责机制,对各级各类环保督察、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生态环境违法问题累积达到一定数量,未完成各级各类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的,按累积数量逐级问责分管负责人、党政主要负责人。

四、扎实有效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打造xx生态经济带为抓手,坚持节约优先,加强源头控制,整合工业园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全面节约能源资源,引导公众绿色生活,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不断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和谐统一。

(一)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区市相关发展规划,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认真落实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推动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和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改造,制定专项计划并向社会公开;严禁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对确有必要新建的必须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严禁以综合资源综合利用、配套或副产品等名义规避产能置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重点污染行业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改造或清洁化改造。逐步改变倚重倚能经济结构,鼓励企业采用高新技术、节能低碳环保技术和先进工艺,发布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导目录,推进实施一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点技术改造升级项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按照“整合园区、盘活存量、低端退出、转型升级”思路,构建“一县一园、一园多区、各有特色”的发展格局,建立产业转移指导目录,促进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县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完善集中供汽、供热、供水、污水处理回用、固危废处理处置等配套设施,促进企业间上下游衔接、副产物和废物交换、能量和废水梯级私用,实现园区整体绿色发展。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严控“两高”行业产能,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要严格执行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建设项目必须落实等量或减量置换,并向社会公告置换方案。重点区域不得新建、扩建产生异味的生物发酵项目。按照园区功能及产业定位,统筹调配用地指标,严格控制项目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环保和能耗等指标,切实提高入园企业和项目的档次和水平。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依法依规推进落后产能退出,严防“地条钢”等列入淘汰名录的低端落后产能“死灰复燃”强化工业园区企业清理。对工业园区内现有企业进行逐一排查,将不符合产业政策、园区产业定位,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备、超标排放和长期不生产的企业列入清理清单,责令限期搬迁。由工业园区提交园区清理清单和实施方案,2020年底完成工业园区企业的清理工作。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完善政策和市场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提高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产业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为工业企业装上“绿色引擎”,2020年底,绿色环保产业快速发展,装备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推进细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污水处理、垃圾处置、土壤修复、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等新型技术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第三方监测治理、特许经营等环保服务业,推动形成新型服务供给体系。2020年底,通过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一批环保服务业项目,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二)推进能源资源全面节约。

严格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重点用能行业能效提升计划,全面降低能耗、物耗。“十三五”期间,全县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xx%,能耗增量控制在xx万吨标准煤。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完善节水型社会考核指标体系,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节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级各部门绩效考核。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管理,将再生水、雨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建立实施工农业计划用水管理制度。电力、钢铁、纺织、造纸、石油石化、化工、食品发酵等高耗能水行业达到国家先进定额标准,开展节水型工业园区、节水型单位(企业)及公共机构创建工作,2020年底,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xx%及以上。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大力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推广农作物节水抗旱技术。2020年底,全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xx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大于或等于xx;促进再生水利用,完善再生水利用鼓励政策及管网等配套设施,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用水优先使用再生水,2020年底,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xx%及以上。“十三五”期间,全县水资源总量控制在xx亿立方米。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在全社会开展节约水、电、土地等行动,加快向绿色低碳的方式转变,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坚持规划引领,严格管控城镇开发边界,合理确定发展规模和开发强度,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充分发挥园区集约发展功能,推进土地、能源、资本等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工业领域,全面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全面实施能效“领跑者”行动,全面推进能效对标达标活动,进一步完善企业能源计量、统计管理体系。建筑领域,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大力发展低能耗建筑,持续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严格执行65%居住建筑节能标准,全面推行绿色建筑。交通运输领域,继续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逐步提高运输系统效率。构建合理公交线网,发挥公交运能优势,建立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减少能源浪费。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在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和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推广应用纯电动、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加强配套充电、加气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三)引导公众绿色生活。

将绿色理念和要求全面融入供给侧和消费侧体系,以低碳、循环经济模式组织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活动;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大力倡导公众绿色着装、绿色饮食、绿色居住、绿色出行、绿色采购、绿色旅游;提倡和鼓励使用太阳能、生物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强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鼓励公众将生活类危险废物送入安全收集、处置通道,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五、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编制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在县域范围内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进一步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

(一)强化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实行拉网式排查和清单式、台账式、网格化管理,分类实施关停取缔、整合搬迁、整改提升等措施;坚决关停用地、工商手续不全并难以通过改造达标的企业,可以达标改造的企业予以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的依法一律关停,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区、市下达的散乱污企业治理任务。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全面执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2020年年底前,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火电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完成建材、有色、火电、焦化、铁合金、电石、活性炭、铸造等行业和燃煤锅炉的无组织排放排查,建立管理台账;对物料运输、装卸、转移和工艺过程等无组织排放实施深度治理,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组织对工业企业大型料堆、工业固体废弃物堆场进行全面排查并建立清单,制定堆场扬尘整治计划,实行“一企一策”。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制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严格涉vocs排放的工业企业准入条件,新建项目实行区域内vocs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开展重点行业vocs排查工作,初步建立全县vocs排放基数。加大制药、农药、煤化工、日用化工等化工行业vocs治理力度。实施vocs排放总量控制,完成区、市下达减排任务。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二)严格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着力消减煤炭消费需求,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实施化工、水泥高耗煤行业节能改造。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天然气利用率,加快天然气应急储气设施建设。2020年底,全县煤炭消费总量下降xx%。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所有新建、改建、扩建耗煤1万吨及以上项目一律实施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新建耗煤项目实行倍减量替代(热电联产除外)。严格落实燃煤锅炉限建、禁建管控措施,建成区、集中供热管网和天然气管网覆盖区域内一律禁止新建燃煤锅炉、茶浴炉、经营性炉灶、储粮烘干设备等燃煤设施,其他地区一律不再新建x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建立煤质全链条监管体系,大力实施清洁煤替代散煤,2020年底,基本完成城市建成区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实施锅炉环保升级改造,城市建成区全面淘汰xx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保留的应急锅炉、供暖锅炉、调峰锅炉除外)。加快建成区内xx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淘汰力度。2020年,全县建成区基本淘汰工业企业xx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保留的应急锅炉、供暖锅炉、调峰锅炉除外),力争东热西送项目工程(二期)连接xx。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三)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

1.以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整治为抓手,强化车辆登记、检测、维修、报废全过程管理。统筹开展油、路、车治理和机动车(船)污染防治。实施清洁柴油车(机)、清洁运输和清洁油品行动,确保柴油货车污染排放总量明显下降。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达标车辆、排放检验机构检测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2.制定柴油车货车和燃气车辆提前淘汰更新目标及计划,通过经济补偿、限行禁行等措施,加快淘汰老旧车,鼓励使用清洁能源车辆,严格查处违规车辆和高排放车辆。优化重型车辆绕城行驶,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管控。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3.加强油品监管,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用油标准并轨。严厉打击黑加油站点,加强油品质量、车用尿素质量监督检查。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4.实施公交优先战略,调整城区路网结构,有效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推广应用节能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扩大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逐步提高电动汽车保有量。基本形成便捷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服务网络。

责任单位:xxx。

(四)强化国土绿化和扬尘管控。

1.积极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全县范围内露天开采矿山(含砂石料厂)摸底排查,建立整改整治矿山企业清单。对违反资源环境法律法规、规划,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乱采滥挖的露天矿山,依法予以关闭;对污染治理不规范的露天矿山,按照“一矿一策”制定整治方案,依法责令停产整治,整治完成并经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对拒不停产或擅自恢复生产的依法强制关闭;对责任主体灭失的露天矿山,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景则景”的原则,加强修复绿化。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2.积极实施城市绿化行动。加强防沙和国土绿化,保质保量完成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增加林草覆盖率。在城市功能疏解、更新和调整中,将腾退空间有限用于增绿以及增加公共服务设施。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3.落实城市道路和城市范围内施工工地等扬尘管控。提升施工扬尘管控水平,建立工地动态管理清单,将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纳入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文明施工管理范畴,建立施工扬尘控制责任制度,治理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建筑工地全面落实“六个100%”的扬尘防控措施,对扬尘防控措施达不到要求的工地一律责令停止施工,依法予以行政处罚,记入企业不良信用记录,情节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期间,停止各类土石方作业和房屋拆迁施工(特殊项目除外)(住建局)。加强城市道路扬尘综合整治,全面推广“以克论净”精细化管理,建立“机械深度洗扫+人工即时保洁”的环卫工作机制,提高机械化清扫率。严控渣土运输车扬尘污染,建立渣土拉运夜查长效机制,严肃查处渣土车不冲洗、不遮盖等道路扬尘污染问题(城管局)。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五)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1.按照区市要求统一预警分级标准、信息发布、应急响应,统一提前采取应急减排措施,实施区域应急联动,有效降低污染程度。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2.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各部门及企业的应急责任,科学确定重污染期间管控措施和污染源减排清单。指导公众做好重污染天气健康防护。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3.重点区域采暖季节,对建材、铸造、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实施错峰生产。重污染期间,对有色、电力、化工等涉及大宗原材料及产品运输的重点企业实施错峰运输;强化城市建设施工工地扬尘管控措施,加强道路机扫。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4.全面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制定年度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2020年年底前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全面加强秸秆禁烧监管,强化各乡镇场秸秆禁烧主体责任,按照网格化监管要求,建立行政区域内秸秆焚烧易发多发区域清单,落实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地块的分片包干工作责任制,对秸秆焚烧行为加强宣传教育,保持常态化监督检查,依法查处秸秆焚烧行为。2020年底,全县农作物秸秆焚烧现象得到有效管控。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六、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

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保障饮用水安全,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推进水生态建设。

采取沟道清淤砌护、采用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方式,建成银新干沟、四二干沟、三二支沟、滨河湿地等重点沟道人工湿地水质提升、净化工程,提高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集中收集管网,城镇污水和入园企业污水基本实现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推进污泥处理处置;提高城市污水再利用水平,严格执行国家污水处理收费政策。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全面提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能力。加强xx县工业园区内涉水企业监管,加大执法力度,督促园区污水处理厂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加强运行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全面排查取缔“九小”企业和直排口,积极推进清洁生产。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扎实推进河湖长制,扎实开展“清水畅河净源”行动,层层压实各级河长责任,加大巡河频率,再整治水域岸线“八乱”行为,实现全河道无垃圾、无违法占用。对县域符合湖长制要求的x处湖泊;x处湿地;x处水库列入湖长制管理范围,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采取截污控源和生态修复相结合,深化流域污染综合防治,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严格按照国家和区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等,开展水源地保护区排查和规范化建设工作。对水源地划定、保护标志设立、保护区内存在违法问题进行专项排查,摸清水源地环境问题底数,依法完成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违法项目拆除或者关闭,视情况实施生态修复。定期监测、检测和评估饮用水水源、出水厂、管网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至少每季度向社会公开一次。建立完善水源地保护长效机制,加大日常监管巡查力度,落实辖区政府属地管理责任,禁止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保持保护区内自然属性,确保城乡饮水安全。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严格遵循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加快推进黑臭水体治理。通过改造排水管道、封堵排水口、敷设截污管道、设置调蓄设施等措施,大力实施排污口专项整治。科学确定疏浚范围和深度,及时清理城市水体沿岸积存垃圾和水体底泥污染物,强化黑臭水体内源治理成效。因地制宜选择岸带修复、植被恢复、水体净化等,逐步恢复河道生态功能,强化河湖长对黑臭水体治理的协调督导责任,实施城市黑臭水体专项治理行动,大力整治排污口,强化黑臭水体内源治理成效。2020年底,建成区黑臭水体。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全面消除。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以“两处理两改造”(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改造厨房、改造厕所)、“五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六通”(通水、通电、通气、通暖、通网、通公交)为目标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程,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大提升。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从畜禽养殖空间布局到末端环境管理全体系监管,加快农村污水处理及厕所改造,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严格管理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量,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范围,推进有机肥、缓释肥利用、秸秆还田等举措,实现农药化肥零增长,从源头上治理农田退水污染。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建立健全农用残膜回收利用机制,推广农用残膜回收利用技术,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率达到x%。2020年底,全县农村自来水、卫生厕所普及率、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完成区、市下达的指标任务。全县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实现全覆盖,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有效利用率达到x%,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x%;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x。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七、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

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

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土壤调查技术规范与要求,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深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配合区市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大各类土地保护力度,实施农用地环境质量分类管理,严格保护优先保护类耕地,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加强林地草地园地土壤环境管理。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建立污染地块用地联动监管机制,加强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将建设用地环境管理要求纳入用地规划和供地管理,加强土地征收、收回、收购以及转让、改变用途等环节的监管。采取污染物隔离、阻断等措施,强化暂不开发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2020年底,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状况,建立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清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严格执行企事业单位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根据企业分布和污染排放情况,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并开展自行监测,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强化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加强监督管理等举措,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开展重点行业企业专项环境执法,对严重污染土壤环境、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进行挂牌督办,处罚一批、移交一批。2020年底,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较2013年下降3%。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以黄河沿岸、工业园区等区域为重点,开展固体废物非法贮存、倾倒和填埋情况专项排查,全面规范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建设、贮存、处置。持续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实施重点工业行业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处置全过程监管(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完善工业园区渣场建设,提升固体废物处置能力。2020年底,全县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基本满足贮存要求,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园区管委会)。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采取综合利用、回收处理、无害化处理等不同的处理方式,做到处理过程“垃圾不暴露、转运不落地、沿途不渗漏”。实施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或处理)、县处理”的主体模式,建立环卫清扫保洁、垃圾转运处理、运营维护机构队伍和运行体系,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统筹处理利用。将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对各乡镇场及各相关单位年度工作绩效考评内容。2020年底,县城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全覆盖,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xxx%。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全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基本消除。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八、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统筹开展全县生态保护与修复,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2020年底,严格按照已经批准并公布的生态红线,完成全县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纳入全国“一张图”管理,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制定保护管控措施,做好“绿化、水系、空气”三篇文章,着力加强水源地、xx湿地、xx山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系统保护,重点实施入黄口人工湿地工程,持续推进城市建设管理上水平、出品味。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对保护区森林资源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严格保护,并加强监测。开展自然保护区整治绿盾行动,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排查全县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全面取缔保护区违法建设项目,全面禁止一切与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全面落实各项生态修复措施。确保自然保护区违法建设项目零存在,拟保留人类活动项目按照相应环境整治方案要求进行整改,实现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明确、边界清晰、功能区科学合理、管理规范。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加快xx山东麓酒庄防风生态林建设,规划建设市xx山东麓葡萄长廊防护林带,扩充黄河两岸绿色廊道,重点对现有防护能力低下的林带进行改造提升,以乔木林为主,增加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维护xx生态安全。开展绿地修复,对城市破损绿地进行修复,种植乡土适生植物,重建植被群落。完善绿地系统,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均衡布局公园绿地。通过拆迁建绿、破硬复绿、见缝插绿等方式,拓展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绿化效果。挖掘城市微小未利用地块、不能建设地块及街心、街角裸露地面,在县城打造星罗棋布的城市小微公园。提升存量绿地品质和功能,乔灌草合理配植,推行生态绿化方式。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抓好园区道路绿化、黄河护岸林、市民生态公园等重点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黄河护岸林提升改造工程。对现有林带残缺不全的,应按照以带为主,带、片、网、点相结合的原则,完善黄河主河道护岸林。加强黄河流域河滩、湖泊、水稻田等各类湿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重点实施入黄人工湿地等工程,出台河湖湿地管理办法,开展湿地产权确权试点。进一步预防水土流失、改善水生态、提升景观,保障黄河水生态安全。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抓好工业园区道路绿化、黄河护岸林、生态公园等重点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绿色通道建设xxx两侧植绿工程。三年新增绿化面积xx万亩。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九、抓好***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递压力,全面抓好***环保督察、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及历次交办转办件的整改工作,以解决实际环境问题来回应社会关切,以整成的实际成效来取信于民。

坚持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高度重视环保督察交办转办群众信访投诉件的办理,持续发力抓好环境问题整改工作,确保落实到位,处罚到位,整改到位。对环境投诉举报件要即交即办、立行立改,把整改行动落到实处,切实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整改效果,要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强化问题整改落实,对于一般性问题,要按照整改目标和时限要求,认真开展交办举报环境问题的调查核实工作,围绕存在的环保问题,明确整改责任,细化工作举措,全力以赴推进整改工作,按时办结答复;对于情况复杂或需长期整改的问题,要认真研究部署,建立任务清单、时间表、路线图,明确整改落实责任和要求,坚持不懈抓整改,持之以恒求实效,坚决杜绝已整改问题“死灰复燃”,切实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

牵头单位:xxx。

责任单位:xxx。

严格对照***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认真研究制定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实施方案、逐项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措施、时限和责任单位,全力推进***环保督察和“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严格按照区市整改销号要求,进一步明确督察整改验收标准、流程及责任、为彻底整改提供支撑依据。各级各部门要定期研究分析环保督察整改情况,及时解决督察整改中的重大问题,实行领导干部包抓重点问题的工作机制,经常性组织开展环保督察整改调度、督查、通报,强力督促各级各部门落实环保责任,狠抓***环保督察整改。要坚持依法整改、科学整改,既要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法》,合理运用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等手段,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环境污染行为;又要紧密结合具体问题,科学确定环保督察整改阶段目标,不得对目标任务层层加码,整改时限层层递减,严禁搞“一刀切”整改,确保环保督察整改成效经得起检验。

牵头单位:xxx。

责任单位:xxx。

县纪委(监委)、组织部门要对不符合整改时序要求的,按程序采取谈话提醒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抓好环保督察整改;对存在表面整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问题的,责成其主要负责人向县委、政府做出深刻检查,并从重问责;对组织整改不力、存在突出问题、造成恶劣影响的有关单位实行一票否决,效能目标考核结果直接列为末位。

责任单位:xxxx。

(四)建立环保督察整改长效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亲力亲为抓环保督察整改,定期督查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确保重点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取得明显成效。各级履行环保职能职责的部门每年向县委、政府专题报告环保履职情况。县人民政府每年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环保工作时,要将环保督察整改情况作为一项专题进行报告。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代表视察等方式,政协常委会通过提案、委员视察等方式加强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履行环保职责情况的监督,结合区市环保机构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加快建立环境监察专员制度,充实环境监察力量,对环境质量下降、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重点环保问题,由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牵头开展专项督查。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十、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切实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职能,配合区、市建立统一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规划和标准制定、统一监测评估、统一监管执法、统一督察问责的“四统一”工作职责;完成环境保护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健全县、乡镇(街道)、工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设立环境保护机构或明确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机构和人员,整合组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统一着装、统一标识、统一证件、统一保障执法用车和装备,统一实行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提升全县生态环境监管执法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和市环保局加快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际需要,统一建设大气、水、土壤、声、自然生态、重点污染源、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完善生态环境预报预警体系,全面客观反映全县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状况。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生态环境质量达标地区要保持稳定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达标区域,根据属地原则,制定实施限期达标规划,向县政府备案并向社会公开。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完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政绩考核办法,强化政绩考核中生态保护、环境质量等指标约束,对区域环境质量恶化,出现重大生态破坏事件的实行“一票否决”。建立完善决策过错认定、问题线索移送等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配套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的实行终身追责。开展县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负有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乡镇场开展督察,督察整改情况作为被督察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领导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制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实施办法,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和损害赔偿解决途径。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将企业环境信用信息纳入征信体系,定期向社会公布,推动实施联合惩戒、联合激励。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坚持财政投入与攻坚任务相匹配,建立常态化、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采用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运营补贴等方式,建设运营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项目。拓展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渠道,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绿色发展长效投入机制,加大财政、价格、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县政府投资资金的引导作用,强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撬动社会资本支持重大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促进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明确生态环保领域主体责任,积极推广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竞争性分配,强化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充分利用区、市、县三级财政资金投入机制。统筹整合既有生态环保专项资金,集中财力支持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改革顺利推进。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规范性文件制定发布,全面修订清理规范性文件中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相适应的内容,配合区、市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大气、水、土壤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xx山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分类管控、开发强度管控和责任分级管控制度。加强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合执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推进公安、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指导调查,建设环保法庭,合力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保持生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加强移动执法系统建设,强化网格化生态环境监管。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加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人才队伍建设,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xx县人才规划,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建立污染防治攻坚战战略智库,健全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强化国内外交流合作,引进吸收和开发利用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开展大气、水、土壤等重点领域突出环境问题成因分析,推广一批能源节约、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新技术,突破一批资源综合利用、湖泊湿地污染防治、生物发酵行业异味污染治理核心技术。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乡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乡扶贫攻坚实施方案,贫困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乡扶贫攻坚实施方案,欢迎参考!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我镇的第一要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相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动员全镇人民决胜脱贫攻坚战。

二、 总体要求

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原则,从2016年起,各村要因村施策、想方设法,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 目标任务

2019年实现全镇脱贫摘帽。

2017年元圩村出列,2018年共同村出列,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

2019年底前,基本解决全镇整体贫困问题。

2015年全镇五保324人,低保618户1112人,一般贫困户386户1004人。

计划“十三五”期间,产业发展358户916人,教育扶贫28户88人,政策扶持942户1436人。

2016年脱贫500人,2017年脱贫300人,2018年脱贫300人,2019年脱贫200人。

四、 建档立卡、精准管理

做到动态管理,每年依照贫困线为标准(2015年人均纯收入2800元为贫困线)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开展一次调查评估,对上年度脱贫和返贫的贫困户按照程序核定,做到“两公告一公示”,逐级报批为准,落实动态管理。

五、 实施精准扶贫

1、产业推动。

我镇是农业大镇,种养业有一定的基础。

麻黄鸡、皖西白鹅、山羊、生猪等饲养量都有一定规模。

经过高标准农田整治农业基础优势更加明显,推动整体脱贫拥有独特的条件。

元圩、共同要充分利用扶贫养殖补贴项目,动员贫困户广泛参与增收脱贫。

共同、天堂壮大龙虾养殖规模尽快形成产业。

积极支持金沙湾发展观光旅游业,介绍贫困户入股创业。

积极向上争取各村养殖扶贫项目。

各村要发挥自身优势,不等不靠,因村因户施策,想方设法使大多数贫困户通过发展种养业稳步增加收入脱贫。

2、项目推动。

积极向上争取农业开发、农电整治、土地治理、美丽乡村建设、一事一议、扶贫等项目工程。

用项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组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在项目施工中,各村要积极推荐有劳力的贫困户参与工程建设,以增加收入,同时建筑公司也有义务帮扶贫困户以回报社会。

2018年全镇实现组组通水泥路,2019年电力设施基本改造完毕。

3、合作社带动。

我镇已发展多家种、养业合作社和协会。

合作社有资金、有技术、有品牌、有市场,各村要充分利用,挖掘潜能,双向带动使贫困户增收脱贫。

有条件的村也应发展专业合作社或成立社会扶贫协会,募集资金发展生产帮助贫困户脱贫。

4、政策扶持。

对因病、因残、无劳动能力、因学致贫的,因户而异,积极向上争取大病医保、残疾人就业、雨露计划等政策进行扶助。

帮助他们脱贫摘帽齐奔小康,对“三无”人员给予最低生活保障,使其不愁吃穿、病有医、居有所。

5、政府支持。

提供技术培训,每村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贫困户种养殖的技术培训。

优先推荐贫困户学习驾驶等生活技能的职业培训,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都有一技生活之能。

提供劳务输出服务,贫困户外出务工各村应在土地流转、子女上学等需求方面提供应尽的服务和帮助,使他们安心务工。

提供金融帮助,对有劳力想发展生产也缺资金的贫困户,协调当地农商行按评级授信给予资金扶持。

扶贫先扶志,对那些有劳动能力而不愿吃苦劳动脱贫的人,要批评教育帮助,强力推动使其转化;对那些老弱而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的贫困人员,村支两委要主动上门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对以上经批评教育不改的可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取消当事人贫困户资格。

6、继续实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

全镇广大干部职工要动真情、真扶贫、力所能及的为贫困户提供帮助,使他们共同迈进小康社会。

六、加强组织领导

1、强化脱贫攻坚领导责任。

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是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点长、村书记、村主任、包村扶贫单位一把手是直接责任人。

各村要成立相应组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方案报镇备案,镇、村、包村单位、贫困户层层签定脱贫攻坚责任状或责任书,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完成。

2、强化队伍建设。

镇成立扶贫工作站,指导脱贫业务工作。

各村确定村主任为扶贫专干,专抓脱贫工作。

3、强化脱贫攻坚考核。

十三五期间每年对各村脱贫工作进行考核,完成年度脱贫任务的村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村给予经济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处罚资金交财政用于扶持全镇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补贴。

20xx年,全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以下简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已全面有序铺开。

宜章县被省扶贫办定为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县,经争取,我镇香花、高枧两个村纳入试点村。

为切实搞好这项工作,根据县扶贫办的安排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思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市《关于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关于编制扶贫攻坚实施意见及方案的紧急通知》要求,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大扶贫”工作思路,按照“三年攻坚、一年完善”的总体部署,结合《宁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xx-20xx年)》,根据宁县电网实际现状,制定《宁县农村电力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二、目标任务以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用电为总目标,消除农村电网低电压、网架供电瓶颈、配变过载运行等问题,改变村组单电源、提高主网架结构建设标准,打破乡域供电界限,缩短农网供电半径,提高供电能力和电压质量。

按照交通、水利、产业建设规划,积极争取电力设施配套项目。

规划建设长庆桥330千伏变电站一座,新建宁县县城110千伏变电站一座,新建宁县35千伏湘乐输变电工程,新建宁县35千伏南义输变电工程,新建宁县35千伏政平输变电工程,新建盘克至金村35千伏线路22千米。

按照政府需求计划逐年解决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用电问题,到20xx年实现三相动力电到所有贫困村,到20xx年实现三相动力电到所有村组,到20xx年彻底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

三、项目规划随着长庆桥工业园区的建设,为解决园区配网需求,预计20xx-20xx年规划建设330千伏长庆桥变电站一座,建设规模2×240兆伏安主变。

新建330千伏丰乐变—长庆桥变送电线路34千米,配套建设110千伏线路29千米。

按照庆阳市电网滚动规划方案,预计20xx-20xx年在宁县新建110千伏变电站一座。

110千伏宁县县城送变电工程,建设规模为主变两台2×20000千伏安,新建丰乐变至宁县县城线路16千米,导线型号为lgj-300。

新建宁县35千伏湘乐输变电工程:新建35千伏湘乐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2×10000千伏安。

新建盘克至湘乐35千伏线路15千米,导线采用lgj-240型钢芯铝绞线。

新建宁县35千伏南义输变电工程:新建35千伏南义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2×10000千伏安。

新建宁县至南义35千伏线路20千米,导线采用lgj-150型钢芯铝绞线。

新建宁县35千伏政平输变电工程:新建35千伏政平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2×10000千伏安。

新建中村至政平35千伏线路12千米,导线采用lgj-240型钢芯铝绞线。

新建35千伏盘克至金村35千伏线路19千米,导线采用lgj-240型钢芯铝绞线。

解决金村变电源单一现状,实现环网供电,提高供电质量。

按照项目逐年推进计划,预计20xx-20xx年共投资9259.88万元。

新建10千伏线路294.83千米,0.4千伏线路134.38千米,配变190台,户表改造7048户。

其中:解决三相动力用户3186户,累计涉及60个自然村;解决低电压用户3862户,累计涉及59个自然村。

20xx年规划在焦村、湘乐、春荣等乡镇新建10千伏线路82.83千米,0.4千伏线路134.38千米,新建配变60台,农户2638户。

解决偏远山区至今未改造的农村电网和农户,并为这些乡镇的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提供电力配套。

解决三相动力用户897户,涉及17个自然村;解决低电压用户1741户,涉及29个自然村。

20xx年规划在盘克、和盛、九岘等乡镇新建10千伏线路84千米,0.4千伏线路120千米,新建配变50台,农户1800户。

解决偏远山区至今未改造的农村电网和农户,并为这些乡镇的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提供电力配套。

解决三相动力用户901户,涉及12个自然村;解决低电压用户899户,涉及14个自然村。

20xx年规划在米桥、早胜、焦村等乡镇新建10千伏线路78千米,0.4千伏线路85千米,新建配变50台;户表工程1600户。

解决偏远山区至今未改造的农村电网和农户,并为这些乡镇的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提供电力配套。

解决三相动力用户865户,涉及13个自然村;解决低电压用户735户,涉及9个自然村。

20xx年规划在新宁、南义、瓦斜等乡镇新建10千伏线路50千米,0.4千伏线路46千米,新建配变30台,户表工程1010户。

解决偏远山区至今未改造的农村电网和农户,提高部分村组低电压,同时为该区域农户的种植、养殖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并为这些乡镇的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提供电力配套。

解决三相动力用户523户,涉及17个自然村,解决低电压用户487户,涉及8个自然村。

四、规划布局与建设标准1、导线选用10千伏导线采用jklgyj-10/70、jklgyj-10/95型交联架空绝缘铝线,0.4千伏导线采用jklgyj-1/50、jklgyj-10/70型交联架空绝缘铝线。

(导线参数详见下表)2、配电线路的档距导线的适用档距是指导线可以使用到的最大档距,其适用档距不超过80米。

导线的适用档距,安全系数及允许最大直线转角角度(见下表)。

10千伏线路导线采用三角排列,特殊地形的档距采用水平排列。

0.4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的导线采用水平排列。

零线应靠近电杆和靠近建筑物侧。

同一回路的零线,不应高于相线。

3、配电线路线间距离的确定配电线路导线的线间距离参见下表所列数值:(m)五、投资估算330千伏变电站造价1400万元/座,110千伏变电站造价1200万元/座,35千伏变电站造价600万元/座,330千伏线路造价70万元/千米,110千伏线路造价50万元/千米,35千伏线路造价30万元/千米。

共计投资9592万元。

其中20xx年计划投资702万元;20xx年计划投资5680万元;20xx年计划投资960万元;20xx年计划投资2250万元。

10千伏线路造价12万元/千米,0.4千伏线路造价12万元/千米,配变造价6万元/台。

共计投资9259.88万元。

其中:20xx年计划投资3312.88万元;20xx年计划投资3136万元;20xx年计划投资1767万元;20xx年计划投资1044万元。

六、技术经济评价

该工程实施后,将使这些乡镇、村组供电设施进一步改善,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进一步提高,损耗进一步下降,彻底解决“低电压”、“卡脖子”及村组三相动力用电问题,完成宁县农村电力扶贫攻坚目标,全面保障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的生产用电,预计每年可节约电量29.8万度,为农民减负15.18万元,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1、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农村电网改善,供电得到保障,必将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乡镇饮食、娱乐、大棚蔬菜种植、农村禽畜养殖以及旅游业、服务业等富民措施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2、促进农村消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电费负担减轻,供电质量保证,电能方便清洁安全的优点,加上家用电器的普及,可改变农民生活习惯,使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同时改变消费观念,逐步养成使用电能习惯,节约社会能源。

3、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速度。

配合政府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工程,建成一批新农村电气化村,必将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促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步伐。

4、提高供电企业运营效益,使企业社会均从中受益。

配电网络完善和设备技术水平提高,使电网运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提高,加上售电量增长,使供电企业运营效益改善,经济实力增强,管理服务能力提升,企业、社会都将从中受益。

根据省、市、县“1+17”、“2+19” 、“2+20”工作方案相关要求,我乡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结合乡情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署要求,深化拓展“1236”扶贫攻坚行动,坚持将精准扶贫与双联行动紧密结合,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积极推行落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和包片责任制,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因村制宜、因户施策,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制定具体可行的帮扶目标和帮扶措施,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到2016年实现基本脱贫,2020年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情况

龙门乡位于灵台最西部,与崇信、陇县相僻邻,是一个山、川、塬兼备的乡镇,流域面积142.8平方公里,海拔1450米。

全乡耕地30236.5亩,其中川地2511亩,旱塬地3418亩,山地24307.5亩,人均7.4亩。

全乡造林总面积53875亩,其中荒山造林25628亩,退耕还林28247亩,森林覆盖率达43%,完成林权制度改革面积35819亩。

全乡幼龄果园总面积4476亩,人均1.1亩,基本实现塬区苹果全覆盖。

全乡辖9个行政村,57个村民小组,1123户4059人,其中贫困人口328户1176人,贫困人口数量较大,贫困面较广,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经济基础薄弱。

三、工作目标

通过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整村推进、生态移民、基础设施等到村到户项目实施,确保2014年龙门乡减少贫困人口146 户 601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素质技能和村风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群众发展信心明显增强。

三、工作任务

1.规范建档立卡。

在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暨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中,具体要按照以下“五步”进行精准识别和开展动态管理。

一是农户申请,社内评议。

在广泛宣传动员的基础上,由农户自愿提出书面贫困户申请,然后以社为单位,组成15人以上的民主评议小组采取逐户排队、顺排倒取的方式,综合考虑每一户群众的具体情况,全面摸底排序,提出贫困户和脱贫户备选名单。

二是村民复议,入户调查。

对社内提出的贫困户和脱贫户备选名单,由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复议,确定贫困户、脱贫户拟选名单,再由乡村干部和帮扶工作队员,采取“一问一看一算账”的办法,即:问收入状况、看家庭情况,算账分析,进一步核查。

三是村级议决,乡镇审核。

对拟选的`贫困户、脱贫户,村两委会把好四关,即是否有漏选错选、是否符合政策界限、是否有家族势力干扰、是否有干部优亲厚友,再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议决后形成初选名单,第一次公示后报乡政府审核。

四是两次公示,一次公告。

对选出的贫困户、脱贫户名单,先在村社公示,每社不少于一处,再由乡镇公示,两次公示时间均不少于5天,公示后报县精准扶贫指挥部在县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告,最终确定后报省、市备案。

五是实名建档,动态管理。

对确定的贫困户和脱贫户进行建档立卡,认真填写贫困户基本信息卡和精准扶贫计划表,经乡镇、村、社、帮扶工作队、户“五级签字”确认后,录入贫困户信息管理系统,实名制管理。

对经过精准扶贫脱贫的,按照“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的原则,实行“脱贫销号、返贫挂号”,实现扶贫对象科学化动态管理。

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步骤开展工作,并且要完整保存各种档案资料,在返贫人口管理方面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摸底核算都必须把农户签字认可的原始资料完整地保存,村民会议要有所有参加人员签字的原始记录,要有议决的《决议》。

公示公告在保存原件的基础上,还必须有标注日期的照片,退出管理方面除以上资料外,特别要保存好民主评选原始记录和入户调查核实的原始资料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返贫户、脱贫户识别要做到“两公示一公告”,接受社会监督,防止“被脱贫”现象发生。

严禁优亲厚友,严禁提供虚假信息,严禁拆户、分户和空挂户,杜绝平均分配。

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要认真做好数据纠错和资料归档,建立“三簿一册一墙表”。

“三簿”即:贫困人口簿、减贫人口簿、返贫人口簿,由乡镇、村委会各执一套;“一册(表)”即:《扶贫手册》、《贫困农户登记表》由村委会、贫困户各执一套;“一墙表”即:《贫困村登记表》由贫困村制作上墙。

同时在乡、村各建立一套扶贫对象电子台帐,以高家山、英武,枣子川、代家庄、王家山、官庄沟6个贫困村为主战场,兼顾民乐、牛宅、崾岘3个非贫困村扶贫对象进行精准扶贫,对建档立卡的328户1176个贫困对象进行统一识别标准、统一数据口径,动态掌握基本信息,做到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责任清,数据准确、管理规范。

2.列出需求清单。

坚持问题导向,依据建档立卡确定的扶贫对象,区分因灾、因病、因学、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不同致贫原因,找准制约贫困村户发展的瓶颈问题,准确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需求。

精准制定减贫计划,提出精准扶贫专项方案和年度计划。

建立乡、村扶贫作业图,标清贫困村基本情况,明确脱贫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把帮扶信息精准到一家一户,做到对号入座、逐年销号。

3.明确脱贫措施。

从贫困群众最期盼、获得感最强、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入手,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坚持项目资金、帮扶力量和监测评估到村到户,明确进度、倒排工期,精准制导,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滴灌”。

四、紧盯目标,抓好落实

1.明确阶段目标。

从2015年到2020年,按照省、市、县的安排部署,前两年集中攻坚、后四年巩固提高,紧紧抓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这个核心,确保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同步推进扶贫开发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集中攻坚阶段,2015年减少贫困人口601万人,2016年减少291万人,2015年全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08元,2016年达到5859元,其中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00元以上,贫困面下降到8%以内,实现整乡基本脱贫。

巩固提高阶段,围绕全面建成小康要求,补齐短板,强化弱项,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达到6855元,2018年达到8020元,2019年达到9384元,2020年达到10000元以上,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消除绝对贫困。

2.确定脱贫时序。

综合考虑各村的扶贫攻坚任务、工作难度、扶贫成本、资金投入等因素制定减贫计划,明确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时序。

全乡2013年底6个贫困村(高家山、英武、代家庄、枣子川、王家山、官庄沟)及3个非贫困村(民乐、牛宅、崾岘)共有贫困人口407户1445人。

计划2014年减贫2个村(高家山、英武)269人,2015年减贫2个村(代家庄、枣子川)601人,2016年减贫2个村(王家山、官庄沟)291人届时全乡贫困面控制在8%以下。

四、措施到位,内容精准

1.完善基础设施

(1)村道硬化。

2015年实施崾岘村至英武村通畅工程1条7.1公里,年底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的目标。

硬化社道5条11.5公里,2016年硬化社道路12条23公里,2017年硬化社道路6条12.9公里,2018年硬化村社道路6条7公里,到2017年全乡村组道路硬化(砂化)比例达到70%以上,实现全乡所有村社道路水泥硬化路全覆盖的目标。

2018年起,用3年时间实施农村路网改善工程,加快推进断头路、瓶颈路、年久失修路改造,完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支持产业基地田间道路建设。

(2)梯田建设。

2015年在代家庄新修梯田500亩,崾岘新修梯田1000亩。

(3)饮水安全。

提高水质达标率和自来水入户率。

2015年完成自来水入户41户,2016年完成自来水入户58户,到2017年全乡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健全完善农村饮水工程运行保障体系。

(4)危房改造。

进一步加大危房改造力度,2015实施危房改造60户,采取社会力量帮扶、整合项目资金、双联单位帮扶等措施,为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众建成最基本的保障安置房。

到2016年全乡有安全稳固住房贫困户比重达到100%,基本消除全乡农村贫困户危房。

完善贫困村住房建设规划,改造后的住房面积须达到贫困户危房改造标准、基本功能齐全、符合抗震设防要求。

(5)农电保障。

加快农网升级改造,科学制定农村低压配网建设改造标准,合理提高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覆盖面,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2016年解决6个贫困村三相动力电问题,全乡三相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5%以上。

(6)信息网络。

加快贫困乡村宽带网络建设步伐,到2016年底实现贫困村宽带信息网络全覆盖,农村通信普及率达到95%,为提供优质信息服务打好基础。

(7)易地搬迁。

完善我乡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及后续管理,统筹保障性安置房项目建设,采取整村推进,易地搬迁,插花安置,改善条件等多种方式,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步伐。

(8)生态环境建设。

认真落实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倾斜扶持政策。

支持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发展特色优质林果产业和林下经济,每年新建规模不等的标准化特色优质林果示范基地1个以上,鼓励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加工。

大力开展国土综合治理,加强农田水利和梯田建设,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建设,有效预防地质灾害,2017年完成规划80%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搬迁避让工程。

(9)村容村貌整治。

2015年在代家庄村实施“五改三建”40户,彻底改变改变人居环境;2016年进一步完善辖区村庄建设规划,实施环境整洁村建设,开展以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为重点的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加强卫生厕所普及工作,推进改厕、改圈(舍)、改灶、改院、治污、治理乱搭乱建,创建干净整洁的农村人居环境。

制定村规民约,健全完善群众自我管护村内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机制。

加强舆论宣传,增强群众卫生意识,改变群众生活习惯,提高贫困群众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创建整洁有序、生态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

2.壮大富民产业

(1)重点发展农村主导产业。

坚持“塬区抓果树、川区抓养牛”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多元富民产业,全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2015年在代家庄村扶持贫困户购买良种基础母牛42头,配套修建温棚牛舍,逐步扩大牛饲养量,实施科学饲养,加速育肥出栏。

2016年在高家山、代家庄新植早食核桃1500亩,使面积累计达到3000亩以上,妥善解决高龄贫困群众丧失劳动力后增收无门路的问题,真正使核桃树成为群众的“致富树”。

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培育,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向贫困村覆盖,把双联帮扶的重点转移到联村联产业、联户促增收上,落实帮助贫困户多栽一亩果、多养一头牛、多输转一名劳力、多措办一件实事、多掌握一门技术等措施,持续稳定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水平。

(2)重视发展劳务经济。

抓住五举煤矿开发建设的大好机遇,引导群众积极发展餐饮、汽配、运输等服务业,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

鼓励能人带动务工,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整合培训资源,开展订单、定向、菜单式培训,推进培训、输转一体化,免费对贫困劳动力开展精准培训,对在岗务工人员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对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开展创业培训,加强对创业和技能带头人的示范培训。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和政策扶持机制,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人。

到2020年实现技能提升培训全覆盖。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商业服务网点、农畜产品交易市场等项目建设。

在贫困村大力发展农超对接、直供直销等新兴流通业服务,加强农产品营销组织队伍建设。

积极推进电商扶贫,拓展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

推动农产品进城。

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在贫困村设立服务网点,到2020年物流、快递服务基本覆盖全乡9个行政村。

(5)积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

完善贫困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对带动贫困户增收效果好的经营主体给予扶持帮助、信贷支持。

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增强生产标准制定、种畜种苗统供、疫病统防统治、农业机械使用、技术信息服务等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的功能,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组织化程度。

到2016年每个贫困村至少建立1个产业合作组织和1个资金互助协会,每个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至少加入1个合作组织。

3.发展社会事业

(1)教育扶贫。

大力发展贫困乡村学前教育,改善贫困乡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15年配合县教育局完成龙门中心小学教学楼建设任务。

2016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贫困乡村学校教室、桌椅、图书、运动场地等教学设施设备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宿舍、厕所、饮水等基本满足生活需要。

(2)卫生扶贫。

加强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在官庄沟、代家庄两村修建标准化村卫生所2个,到 2016年实现全乡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通过返聘、招聘和培训等方式,2016年实现村村有村医,所有村医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资格。

从2016年起,对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下贫困村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定额补助由每月200元增加到每月400元。

2016年村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

对农村五保和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参加新农合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

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和救助对象范围,实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对救助对象住院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其它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无力承担且符合规定的剩余费用,衔接民政医疗救助给予补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

全面落实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失独计生家庭补助等计划生育优惠政策。

(3)文化扶贫。

按照国家构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准要求,加大贫困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推进贫困村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体育健身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2016年建成民乐、英武2村文化广场,实现全乡村村有文化广场的目标,健全贫困村文化体育设施,适时更新图书等文化产品,支持贫困乡村发展民间文化艺术发展。

(4)科技扶贫。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综合服务机构建设。

促进科技资源配置与扶贫开发直接挂钩, 2015年至2016年每个贫困村每年培育10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户,全乡建成2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建立科技扶贫网络、建设“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加强“12316”“三农”服务热线建设,免费为贫困群众提供信息咨询、富民政策和科技服务。

(5)社会救助保障。

推行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完善农村低保补差发放办法,一、二类低保户保障水平达到贫困线以上,对持有残疾证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和农村五保户,按最低缴费标准。

2016年底实现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全覆盖。

五、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正向激励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

乡村要牢固树立把实现全面小康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抓好精准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的思想,聚焦重点,全力攻坚,做到组织领导、时间安排、决策部署、脱贫效果体现精准扶贫要求。

乡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促进各项任务落实。

乡扶贫工作站要认真履行协调、沟通和服务职责,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作开展,成立由乡镇党委书记任站长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站,每个贫困村都要成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室。

2.逐级靠实责任。

严格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体责任,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强化督查考核。

严格考核评价,对抓精准扶贫成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推荐提拔,对完不成阶段性工作任务的干部,严肃问责处理。

4.强化人才支撑。

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到贫困村服务,建立选派农业、教育、科技、卫生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到贫困乡村对口帮扶常态化机制。

积极引进金融和科技人才到贫困乡村服务,加大对贫困村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党政干部等各类人才的培养交流力度。

5.夯实基础,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如期实现。

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堡垒核心作用,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工作落实年”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乡村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常思贫困之苦,常议脱贫之策,常问扶贫之效,扑下身子抓落实、促增收,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如期实现。

攻坚战实施方案

以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习对我省扶贫攻坚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央、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开发扶贫和保障扶贫两轮驱动,贫困村发展与贫困户脱贫统筹推进,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衔接,锁定贫困村、瞄准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制定帮扶措施,聚力帮扶,切实把精准扶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为确保我县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对象识别到村到户。建立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册,县、乡(镇)两级建立精准扶贫电子信息系统。

2、坚持规划落实到村到户。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充分利用建档立卡的成果,精准分析贫困户的分布、致贫原因、扶持需求等,并精准分类施策,制定减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做到“县有减贫规划、乡(镇)有脱贫方案、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

3、坚持项目资金到村到户。扶贫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到村到户项目的扶持,县直各单位涉农项目资金要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住房、教育、卫生、扶贫、救助、就业等各类社会保障项目要对贫困户实现全覆盖。

4、坚持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实施“八个一”帮扶措施,即一乡(镇)有一个挂点县领导、一乡(镇)有一个帮扶方案、一村有一个定点帮扶工作组、一村有一个帮扶计划、一村确定一批扶持项目、一户有一个帮扶措施、一户有一个增收项目、一户有一名帮扶人员。

5、坚持跟踪管理到村到户。强化扶贫项目实施效果监测,县、乡(镇)、村均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台账,对扶贫对象实施跟踪动态监测管理。

三、目标任务。

按照中央和省确定的到20xx年扶贫开发工作部署,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力争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的工作目标,结合我县实际,具体达到以下工作目标:

(一)贫困村。按照省确定的15个贫困村,从20xx年起县乡两级抽调干部组建驻村帮扶工作组,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同时,按照中央、省、市要求,针对15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选派“第一书记”,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对具备发展条件的村,按新农村建设要求,实施整村推进;对自然条件恶劣和基础设施滞后,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的,实施整村整组移民搬迁。通过综合施策,分步实施,使贫困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农民安居乐业,确保全县贫困村到20xx年基本实现稳定脱贫目标。

(二)贫困户。根据省测定我县贫困发生率,结合我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实际,截止20xx年底,全县有贫困人口14326人。从今年起,通过加大精准扶贫攻坚力度,力争实现以下工作目标:一是确保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增幅,到20xx年底,具备劳动能力但缺乏发展条件的轻度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全县平均水平的70%左右;具有部分劳动能力的中度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的50%左右;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处于重度贫困的农户实行重点保障,提高标准,兜牢底线。20xx-20xx年为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扶贫攻坚成果阶段,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目标。二是到20xx年底,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旧房改造任务。三是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到20xx年,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贫困户都有一个以上增收致富产业,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

四、工作重点。

(一)精准识别。

1、精准摸底。按照国家制定的贫困对象识别办法和程序,坚持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的原则,把真正贫困的人口纳入扶贫对象。为确保特困人群的真实性、精确度,在前两次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全县农村特困对象进行再次核准。

2、科学分类。在前两次识别和再次核准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贫困村、贫困户类型。在贫困村中,区分出基础设施落后致贫村、产业发展滞后致贫村、村级班子软弱涣散致贫村等类型。在扶贫对象中,先区分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五保、低保户等托底保障对象和有劳动能力及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再区分出因智、因病、因学、因残等致贫户及因缺乏生产经营技能或缺少发展资金致贫户,为制定针对性措施,精准扶贫奠定基础。

3、建档立卡。按照国家统一的贫困建档立卡要求,完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建立扶贫对象帮扶工作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与贫困户信息直通,做到资源共享。

4、动态管理。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以乡为单位,以年度为节点,以脱贫目标为依据,逐村逐户建立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档案,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实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二)精准施策。

按照“突出产业扶贫、强化社会救助、建设美好家园”的要求,大力实施“三大扶贫工程”。

1、产业扶贫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扶贫到户、分户施策,依托我县现有的烤烟、食用菌、香榧、白茶、毛竹、水产养殖等优势产业,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户发展1-2项“短、平、快”的种养、加工或旅游服务业,加强扶贫造血功能。

(1)精准使用产业扶贫资金。充分发挥每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使用的精准。资金使用上瞄准贫困村、贫困户,采取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产业直补、产业保险等多种形式,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能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务项目和其他产业项目。对于缺乏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结合土地山林流转、租赁或入股,积极探索扶贫资金出资折股到户的资产受益方式。对于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户,努力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每年从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中安排不低于30%的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县扶贫和移民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烤烟办、县商务局、县金融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列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其它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2)精准培育产业扶贫模式。按照“一村一品”产业格局要求,因地制宜培植特色扶贫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全县贫困村都按照“选准一项优势主导产业、设立一笔贷款风险金、组建一个合作组织、落实一种帮扶机制”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要求,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大力培育“合作社+贫困户”示范项目,采取贫困户土地、山场、劳动力或扶贫资金入股等多种方式,打造贫困户户户有股份、年年有分红、持续增收有保障典型。每个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抓好1个产业扶贫示范点,每个村抓好1个产业扶贫示范点。(县扶贫和移民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商务局、县金融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委组织部、各乡镇等)。

(3)精准创业就业培训。积极整合“金蓝领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资源,实施能人带动工程,大力培养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农业合作社领头人。教育部门要针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用足用好普惠扶持政策;农业部门、劳动人事部门和扶贫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对象培训特惠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培训课堂进田园、地头的新方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职业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在当年计划资金内,对凡自主自愿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并获得技能证书(技能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实行凭证直接补助。力争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实现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促进稳定就业和增收脱贫。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或开发公益性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到20xx年,完成贫困人口技能培训1000人,实现就业率在90%以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局、县扶贫和移民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等)。

2、保障扶贫工程。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加强特困扶贫对象救助,实施精准特惠救助扶贫。

(1)加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实行“应保尽保”,对全县开展的农村特困对象摸底调查确定的人员进行政府保障兜底。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对农村低保对象中无收入来源、依靠自身条件无法改变生活状况的群众加大倾斜力度。充分发挥省民政厅挂点帮扶黎川优势,全面提高农村五保供养能力和水平,到20xx年,全面完成农村敬老院升级改造。(县民政局、各乡镇等)。

(2)加大医疗保障和保险救助。逐步扩大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范围,对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落实县级住院新农合补偿取消起付线,及在新农合补偿基础上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政策。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推进“费用+病种”的医疗救助模式,突出重特大疾病救助,逐步提高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重特大疾病患者的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县卫生局、县民政局等)。

(3)强化教育救助。凡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直接享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就读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等方面的资助政策,保障基本学习和生活需求,保证贫困家庭子女上得起学,斩断穷根,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积极开展“金秋助学”、“圆梦大学”、“春蕾计划”、“老促会千百十助学工程”等各类助学活动,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成功人士设立助学基金。为保障贫困乡村基础教育力量,分期分批定向招收教师到贫困乡村学校任教,并建立贫困乡村教师奖励激励机制。(县教育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4)完善临时和社会救助。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及中轻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力度。强化民政、残联、妇联、红十字会组织慈善救助的职能,搭建政府部门救助资源、社会救助项目与贫困农户救助需求相对接的信息平台,鼓励、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开展慈善救助。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健全完善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政策,引导有影响力的慈善组织和企业设立社会救助扶贫公益基金、组建慈善救助机构。(县民政局、县残联、县妇联、县红十字会等)。

3、安居扶贫工程。打好安居扶贫攻坚战,帮助扶贫对象建设美好家园,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小康成果。

(1)加大扶贫移民搬迁力度。顺应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优化村庄、人口布局的要求,对不宜居住的贫困村自然村庄和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按照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扎实推进移民搬迁扶贫,依照德胜镇、厚村乡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成功经验,有序引导贫困人口向县城、工业园区、中心镇或中心村搬迁转移,帮助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发展环境。积极整合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建设、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扶贫和移民、烟草、教育、卫生、电力、交通运输、新农村建设等部门资金,集中用于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搬迁移民的劳动技术、就业技能的培训,实现搬迁移民有业安置,稳步增加收入。到20xx年,实现有搬迁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应搬尽搬。(县扶贫和移民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建设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国土局、县烟办、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供电公司、县交通运输局、县新村办等)。

(2)加快贫困村村容村貌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对“”规划15个贫困村未完成的基础设施和未完成村庄整治的村组,继续给予扶持。在“十三五”贫困村选定工作中,重新识别确定15个发展条件差、贫困程度深的贫困村。在“十三五”期间,统筹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政策给予重点扶持。在省每年每个贫困村20万元的基础上,县级每年整合150万元以上财政性资金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将贫困村宜居自然村庄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新农村建设的村点安排对贫困村全覆盖,每个点叠加新农村建设资金和扶贫资金给予重点扶持,全面优化村容村貌。力争20xx年完成全县15个贫困村中20户以上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20xx年完成全县108个行政村25户以上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实施贫困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优先安排扶持城镇供水网管向贫困村延伸,无条件实施集中供水的村庄实施分散供水工程,20xx年底基本解决贫困村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力争20xx年,自来水普及率达90%。力争20xx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全面解决贫困村和易地扶贫搬迁村无电和电压不稳问题,农村通信网络全覆盖。土地整治项目优先向有条件的贫困村覆盖。优先支持贫困村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优先扶持贫困村小型水利建设。(县新村办、县水利局、县供电公司、县电信公司、县国土局、县环保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建设局、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3)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住房保障体系,优先安排农村危旧房改造指标,对特困扶贫对象住房救助实行“交钥匙”工程。到20xx年基本解决农村特困群众的安居问题。(县建设局、县民政局、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4)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支持贫困农村完成薄弱学校改造,切实做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工作、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以及针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各种资助政策。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让贫困地区群众享有全县同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农村低保、新农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就业援助、安全住房以及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福利补贴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文化、广播电视等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县发改委、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民政局、县残联、县文体广电局等)。

五、帮扶方式。

(一)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全县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要指派工作组到挂点行政村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确保每个行政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做到工作到村、扶持到户、责任到人。帮扶工作做到五年不变,坚持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各乡(镇)统筹安排乡村干部到各行政村结对帮扶,每名干部结对帮扶1-2户贫困户。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挂点贫困村,结对帮扶1-2户贫困户,年底跟踪问效。构建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实行网上公开,为干部帮扶提供准确的需求信息。(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将贫困户、贫困村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互联互通,实现社会扶贫资源的精准化配置。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赠救助、发展产业、促进就业等各种形式参与扶贫,发挥“1017中国扶贫日”平台作用,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今后凡是各类社会捐赠资金或项目优先投向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对社会力量救济性捐赠,先缴入红十字基金会、慈善基金会账户,凭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监)制的公益性捐赠票据,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按规定在税前扣除。对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符合信贷条件的各类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并按有关规定给予财政贴息等政策扶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主设立扶贫公益基金。率先在东鑫电子商务园设立扶贫公益基金,通过互联网每销售一斤茶树菇捐赠1元钱用于扶贫公益事业。(县扶贫和移民局、县民政局、县红十字会等)。

(三)用好定点帮扶平台。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用足用好国家文化部、省政协办公厅、省民政厅、江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政策,发挥定点帮扶单位职能优势,搭建好项目对接、产业承接平台,积极争取定点帮扶单位的技术、信息、人才及改革试点等支持,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与扶贫攻坚。建立扶贫联系工作机制,每个帮扶单位定点联系一个贫困村,着力推进一批对口扶贫重点项目建设,解决一批难点重点问题,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县扶贫和移民局、县苏区办等)。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乡(镇)党委、政府是实施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要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精准扶贫上,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坚持扶贫开发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问题亲自协调、关键环节亲自过问,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推动精准扶贫取得更大成效。

(二)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建立扶贫开发资金持续增长机制,县政府将认真落实、足额完成上级下达的财政扶贫资金配套任务,并逐年增加。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家振兴原中央苏区等方面的各项政策,积极向上争项目争资金。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项涉农资金用于扶贫。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充分发挥社会资金扶贫作用。

(三)密切配合,强化协作。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认真研究制定行业扶贫规划和计划,切实发挥行业和职能优势,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扶持,保证帮扶措施和任务的落实。各有关部门(单位)每半年要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告行业扶贫工作落实情况。各帮扶部门(单位)和个人要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通力协作,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全面推进。扶贫部门要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牵头协调,整合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四)健全机构,建强队伍。切实加强扶贫移民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充实工作力量,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各乡(镇)要尽快适应精准扶贫工作,充实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工作人员,落实专门干部专门负责扶贫移民工作。乡(镇)扶贫专干享受扶贫工作津贴,保证其待遇不低于乡(镇)农、林、水、计生等部门工作人员的待遇。

(五)选好班子,夯实组织。乡(镇)党委要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到贫困村工作,向贫困村派驻党支部“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实现扶贫目标提供组织保障。鼓励和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积累,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六)强化考核,严格奖惩。把扶贫攻坚的实绩,作为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有行业扶贫任务的部门及定点扶贫单位,把落实扶贫责任的情况列入绩效考评和年度班子考核的内容。严格实行奖惩制度,对在帮扶工作中有实招、干实事、见实效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黄牌警告,并要求限期整改。

百日攻坚战实施方案

百日攻坚战实施方案,响应党的号召,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百日攻坚战实施方案,欢迎阅读!

为进一步夯实平安创建的群众基础,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经研究,镇综治委决定,从2015年8月1日至11月10日,在全镇开展“六大活动提民调,百日攻坚保平安”主题活动。

为确保活动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委领导、综治牵头、部门联动、条块结合、公众参与”的原则,紧紧围绕“保稳定、创平安、促和谐”的工作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法治思维,着力开展社会治安大整治、矛盾纠纷大排调、党员干部大走访、综治工作大宣传、百日治安大巡防、平安**大创建活动,努力把**打造成最具安全感、公平感和正义感的幸福家园。

二、活动时间

2015年8月1日至11月10日,为期100天。

三、工作目标

通过“大六”主题活动,将平安创建工作引向深入,实现“一升”、“两控”、“六不发生”的目标,确保我镇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始终走在浏阳前列。

(一)“一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与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带动长沙市民调成绩上升。

(二)“两控”:侵财性案件得到控制,进京非访量得到控制。

(三)“六个不发生”:不发生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重大案(事)件;不发生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重大案(事)件;不发生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不发生群死群伤的生产、交通、消防、食品等安全事故;不发生影响恶劣的治安问题和重大刑事案件;不发生暴力恐怖事件;不发生重大舆情事件。

四、组织领导

成立**镇“六大活动提民调、百日攻坚保平安”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巫文根兼任办公室主任,综治办、派出所全体工作人员为办公室成员,具体负责“六大活动提民调、百日攻坚保平安”活动的部署、组织实施和督查通报。

五、活动内容

(一)社会治安“大整治”活动

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精准打击,强力整治,着力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彻底铲除一批滋生乱源的土壤,依法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迅速扭转一批重点地区社会治安状况落后的局面。

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治安重点整治长效机制,确保我镇社会治安持续向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1.成立**镇社会治安“大整治”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潘储粮

副组长:刘落成 汪丰产 张常文

成 员: 谭常炳 刘 波 李 旦 朱 辉

综治办工作人员 各村(社区)负责人

2.工作内容:

一是集中开展打击“两抢三盗”专项行动。

注重打防结合,加大案件的侦破和追赃力度,挤压多发性侵财犯罪空间。

二是集中开展“打霸痞、除黑恶”专项行动。

坚持黑恶必除、除恶务尽,集中侦查、起诉、审判一批黑恶势力犯罪案件,端掉一批黑恶势力背后的“关系网”和“保护伞”。

三是继续开展“扫黄治赌禁毒”专项行动。

彻底查禁宾馆、酒店、按摩休闲场所内色情服务活动;严厉打击为聚众赌博活动提供条件的场所业主、开设赌场的赌头、以赌为业的赌棍和为赌博提供资金的“典师”;严厉打击地下“xx”等多种形式的赌博活动;严厉打击吸、贩毒违法犯罪行为,对容留吸毒贩毒的酒店、宾馆、酒吧、歌舞厅、出租房屋进行依法打击处理。

四是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题教育。

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开辟法制教育讲堂、法制栏目宣传,在9月份由镇司法所、派出所在各中小学校内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和培训,使青少年从小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五是持续开展麻将馆专项整治。

贯彻执行《浏阳市棋牌娱乐场所暂行管理规定》,严格按照《**镇2015年麻将馆、棋牌娱乐室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高综委发[2015]8号)文件要求,对辖区内麻将馆、棋牌娱乐室进行彻底整治并规范管理,由镇派出所组织每周不少于1次的巡查暗访,对存在聚众赌博、扰民滋事现象,不符合消防条件的麻将馆必须依法取缔,坚决防止临街门店、市场、学校周边、交通要道两侧等人流密集场所麻将馆的反弹。

(二)矛盾纠纷“大排调”活动

围绕全镇工作大局,构建由镇党委政府领导、司法信访部门牵头、综治维稳部门协同、职能部门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的多级矛盾纠纷“大排调”工作体系,及时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继续深化“三调联动化矛盾,息访息诉促平安”活动,千方百计化解信访积案,依法依规处理进京非访。

二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健全完善预警预防、定期排查、联合调处、分级调处、督查指导和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真正做到矛盾纠纷发现得了、控制行住、处置得好。

三是各村(社区)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每月20日之前将各辖区内不稳定问题和重点矛盾纠纷情况上报镇综治办(见附件1),建立好动态管理机制,对重点问题和重点涉案对象的信息做好记录、补录、更新、整理,及时梳理分类,明确责任部门,及时上报镇政府主管领导,确保有效及时化解,防止矛盾升级和群体性事件发生。

四是严格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领导责任,落实防范措施,扎实做好相关稳定工作,切实预防化解不稳定因素,通过领导包案方式处理一批,化解一批信访积案(见附件2)。

五是严格执行督查通报制度,每月镇综治办将对各村(社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对排查调解工作有力,矛盾纠纷化解及时,人民群众满意度高的村(社区)优先考虑年终评先评优,并予以通报表扬;对排查调解工作不力,矛盾化解不及时,人民群众满意度差的村(社区)将取消年终评先评优资格,并予以通报批评及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三)党员干部“大走访”活动

结合“平安进基层,综治大走访”、“三联三访”活动和群众工作,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进家庭、进门店、进企业、进单位,宣讲平安知识、通报治安形势、倾听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回应群众关切,营造“平安创建你我有责”的浓厚氛围。

一是各村(社区)要以“三联三访”和“平安进基层,综治大走访”活动为契机,以领导包村(社区)、干部包网格的形式,对辖区所有企业、单位、家庭、门店进行一次全面走访,收集所有群众的电话号码、发放微信号(见附件3),建立群众电话号码库,关注**镇微信公众号。

二是各村(社区)要对在家的群众进行**镇综治满意度问卷调查(见附件4),群众存在的疑问要当场解释,问卷当场收回;对外出务工的群众进行电话走访调查。

三是要发挥群众工作站“驻村走家串户,为民排忧解难”的阵地作用,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见附件5)。

各群工站工作人员、全体党员干部要亲临村组一线,下到田间地头,深入群众身边,将党的政策法规和平安创建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四是综治述职必须严格按照《**镇2015年村(社区)综治工作述职实施方案》(高综委发[2015]4号)文件要求,认真开展2015年下半年村(社区)综治述职,组织综治干部、村(社区)民警、联村(社区)网格干部深入辖区通报治安形势,指导治安防范,受理居民咨询,解决群众诉求,引导辖区群众参与平安创建。

(四)综治工作“大宣传”活动

着力宣传社会治安“大整治”、矛盾纠纷“大排调”、党员干部“大走访”、百日治安“大巡防”、平安**“大创建”等活动的进展和成效。

按照《**镇2015年“平安**”宣传实施工作方案》(高综委发[2015]3号)文件要求,坚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将传统宣传与新型媒体宣传有效结合,将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多层面的宣传格局,做到主题鲜明、形式多亲、成效显著,掀起新一轮宣传高潮。

一是要对收集的所有电话以打电话、发短信的方式,开展一次全面的政法综治宣传,引导群众理解、支持、配合民调。

二是要以平安单位、平安屋场、平安门店、平安家庭创建为载体,将综治述职会议、群众满意度问卷调查走进千家万户,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三是要在全镇各村(社区)主要路口、主要干道、交通要道、集镇等醒目位置设立平安建设公益宣传牌,同时调动全镇所有公共场所的电子屏纳入“大宣传”阵地范畴,全天候插播平安**建设内容。

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电子屏、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和媒体,发起强大舆论攻势,营造浓厚氛围。

五是要积极组织辖区人员关注“平安**,长寿**”微信公众号,延伸平安**宣传的触角,提升平安创建成效的知晓率。

(五)百日治安“大巡防”活动

继续推进和完善“红袖章”建设工程,严格落实“红袖章”治安巡防的各项举措,大力开展**镇治安“大巡防”活动,按照民警带队、错时巡防、看门守栋的要求,科学整合专业巡防队、机关单位值班人员巡防队、村(社区)义务巡防队、平安志愿者等巡防力量,加大对人流量大、密集度高的重点部位、重点场所和重点区域的巡防力量投入和巡防巡查力度,切实提高集镇街面的见警率、见巡率、管事率。

一是规范专业巡防队伍。

以镇派出所、综治办为主,组织一支专业巡防队,定期和不定期、定线路与不定线路相结合进行每周不少于一次的巡防巡查。

二是值班和巡防相结合。

政府值班干部与镇派出所值班民警相结合,每晚9:00时至11:00时对**集镇和石湾集镇的重要部门、重点区域进行每日巡防。

三是完善村级义务巡防队。

每个村(社区)必须组建一支10人以上的义务巡防队;平时每周不少于两次的巡防,在重大节日、特护期间必须每日巡防。

巡防区域主要是村民集中居住地、边远地区的村民居住地;自然灾害时期,义务巡防队要及时加强对可能发生事故的道路、山塘等重要地区进行巡防巡查。

(六)平安**“大创建”活动

不断强化各级各部门综治维稳责任,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平安**“大创建”活动,做到平安创建“人人有责,个个参与”,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

一是深入推进“十百千万”平安建设工程(即十个平安行业、百个平安单位、千个平安企业、万个平安家庭),并在此基础上提档升级,扩大创建面,力推平安屋场、平安家庭等基础末梢平安创建活动。

二是培植一批叫得响、推得开、可复制的平安典型,全力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构建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区的平安网。

三是按照《关于全面推进治安保险工作的通知》(浏综办发[2015]9号)有关要求,认真执行《**镇关于全面推进治安保险的工作方案》,在辖区内开展治安保险工作,通过治安保险的开展,达到政府得民心、群众得平安、社会得和谐的效果。

各村(社区)治安保险工作开展情况将进行排名,并纳入年终村(社区)考核内容。

四是结合“三严三实”教育活动,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强化政法队伍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牢固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着力解决好当前政法队伍在公正执法、服务态度和工作效率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树立**镇政法队伍良好形象。

五是以平安单位、平安屋场、平安家庭建设为抓手,指导单位、企业、屋场、家庭落实平安建设工作举措,加强与驻地综治部门的联动协作,形成“平安联创、治安联防、矛盾联调、信息联通、问题联治、违法联打”的平安建设长效机制。

六、活动步骤

“六大活动提民调,百日攻坚保平安”活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8月1日至8月10日)。

各村(社区)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组织实施阶段(8月11日至10月25日)。

各村(社区)要根据“六大”活动的要求,按照“专群结合”的原则,将“六大”活动有序推进。

请各村(社区)、网格干部将群众电话号码收集表于8月25日前交到镇综治办,汇总后上报市综治办基层科。

(三)巩固提升阶段(10月26日-11月10日)。

对专项行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整改、补火,坚持做到“工作不达标不放过,成效不明显不放手”。

同时,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做到常抓不懈,巩固提升。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六大活动提民调,百日攻坚保平安”活动是确保全镇社会稳定,实“六个走在前列”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做好下半年省市民调工作的有效方法。

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部署,要把“六大”活动摆在重中之重,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

此次“六大”活动由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一把手”为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要至少召开一次工作动员会和工作推进会,要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明确工作任务,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要立足自身职能职责,结合工作实施,切实开展“六大”活动专题宣传。

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联村网格干部要把宣传发动的重点放在村组,深入村组、深入企业、深入屋场、深入家庭,积极有效的制做宣传栏、发放宣传册,公开信等形式,利用广播、网络、微博微信、短信平台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六大”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进展,为活动推进营造浓厚氛围。

(三)协调配合,注重实效。

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坚持“全镇一盘棋”格局,注重上下联动,主动作为,协同作战,共同推动“六大”活动深入开展。

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齐抓共管,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模式,努力将各项工作举措落到实处。

(四)落实责任,强化考核。

“六大”活动开展情况将纳入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季度讲评、年度工作考核内容。

届时,镇综治办将组织联合督查组深入各村(社区)组网格、企事业单位进行明查暗访,对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工作开展扎实有效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并在考评中予以加分;对不按照要求落实、行动迟缓、工作走过场、效果不到位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将予以通报批评,视情给予“挂牌整治”、“黄牌警告”甚至“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局属各单位:

根据县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在全县开展“百日攻坚”活动的要求,为进一步推进我局各项工作,确保年底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在全系统开展“百日攻坚”大行动,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效率为手段,以扎实工作为基石。

深入贯彻落实县委“百日大会战”会议精神,动员全局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大战一百天,奋力促发展”活动主题,采取超常规措施,提高信心,振奋精神,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奋战100天,破解畜牧建设难题,全面掀起畜牧产产业建设新高潮,确保各项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推进我县畜牧兽医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百日攻坚”工作目标是:要紧紧围绕畜牧业生产、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项目建设、秋冬农业开发、信访维稳、干部作风建设等重点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倒排时间、狠抓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力度,确保全县10个养殖小区、100个规模养殖场建设目标实现;全面落实信访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加大力度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狠抓市综合目标考核及县经济考核各项指标的落实,确保在2012年度市综合目标考核及县域经济考核争先进位。

三、主要内容

1、以秋冬农业开发和项目实施为重点,狠抓项目建设进度。

全系统干部职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上下联运,要顾大局、识大体,想办法、添措施、强手段、重落实,强力推进秋冬农业开发和石漠化项目建设,重点是百万只山羊产业,城关、潘口、文峰三个“1235”羊场改扩建,15只种公羊投放,五房沟千只羊场和百头牛场建设;加大对庙湾万头猪场、溢水十万只蛋鸡场、麻家渡和宝丰两个百头牛场等在建重点项目督办力度,确保重点项目12月底建设完工。

2、以动物疫病防控和投入品监管为重点,狠抓畜产品质量安全。

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推行动物疫病防控专业化、常态化管理,坚持“集中免疫”与“季防月补”相结合,重点是开展好秋季动物防疫工作,确保以生猪五号病为主的六种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分别达到100%;增加疫情监测数量和频次,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提高分析预警能力;充分发挥村级疫情观察员的作用,加强疫情举报核查,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落实“属地管辖”责任制,县、乡(镇)

联动,共同搞好市场动物产品监管;各乡镇防检工作站对辖区进行梳理、普查,县动物卫生监督局搞好抽查和督导,规范市场秩序,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狠抓到场到户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狠抓消毒灭源工作,规范病害动物的“四不一处理”,保障我县畜产品质量安全。

3、以畜牧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狠抓结构调整和品质提升。

以县委、县政府将畜牧产业化发展目标纳入“三大三特”产业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强化责任意识,把任务明确到分管领导,目标细化到站、股、室,责任落实到部门负责人和具体经办人员。

深入开展“百日攻坚”活动,突出规模养殖、提升畜禽养殖总量,建好无规定动物疫示范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

把示范区建设、养殖小区建设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在巩固、提升生猪产业的同时,立足资源,突出优势,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彰显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家禽和草食家畜。

在“百日攻坚”活动结束前,完成养殖小区1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个的建设任务。

4、以干部作风转变为重点,狠抓效能建设。

干部职工加快心态调整,转变工作作风,加快工作节奏,尽快与“百日攻坚”活动合拍。

合理调整工作方法,在工作中用心用脑,把工作做细做实,狠抓督查监督,对项目建设实行一周一汇报,养殖小区建设实行一月一督查;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财务制度,开源节流。

加强对养殖场建设技术服务,从选址、规划、建舍、

配套设施、生产、销售实行全方位技术服务;狠抓效能问责,严防“三乱”行为,加强明查暗访,不定时的对机关和基层站人员的在岗和工作状况进行明查暗访,加大通报力度,严格奖惩。

5、以构建和谐稳定为重点,狠抓矛盾排查调处。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股室、和谐机关、和谐基层站、和谐单位,抓好不和谐因素的梳理、排查,理性分析、积极疏导、合理处置,对本级不能处理问题,要求及时上报。

高度重视抓好信访件调处工作,逐件制定调处方案,全力以赴做好协调工作。

对已协调解决的信访件要继续做好跟踪服务,防止复访。

对有信访苗头的,要及早介入,及早调处,力争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要建立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将接访工作纳入常规化管理,完善信访预案,排定时间,认真执行信访接待和矛盾纠纷调处制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变上访为下访,尽量减少民怨,通过深入基层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一方平安,为“十八大”顺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主要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

全体干部职工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百日攻坚“大行动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确保全面完成我局所确定的重点工作目标上来。

要认识到这是检验我们工作能力的关键时刻,是表现工作能力的时候,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困难面前,要

大胆往前,不能畏首畏尾;要抓住机遇,攻坚克难;要不折不扣,坚决完成2012年目标考核任务;咬定目标不放松,在100天的时间内,变压力为动力,充分发挥潜力,突破困难,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强力推进畜牧产业建设;要坚决克服厌战情绪和畏难情绪,以顽强的工作作风、昂扬的斗志、不服输的干劲,确保各项政策、措施、部署落实到位。

2、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局成立“百日攻坚”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张道钦同志任组长,领导班子其它成员为副组长,各二级单位负责人、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活动的综合协调和督查指导,肖厚新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百日攻坚”活动的重视程度,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攻坚任务,确保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3、强化督办检查。

要进一步加强督办检查力度,尤其是对时间跨度较长,工作任务较重、范围涉及较广的工作,畜牧重点建设项目,主要领导、各分管领导将进行定期督查,及时了解工作动态、掌握工作进展,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要实行重点工作半月会议制度,各股室、二级单位要主动向分管领导、主要领导汇报工作,共同研究对策,协助解决难题。

定期召开局长办公会议,通报近期工作完成情况,安排部署下阶段重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协调有序推进。

直属各单位、各部门:

根据市作风办关于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开展“百日攻坚、狠抓落实”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集团现就开展“百日攻坚、狠抓落实”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切实转变集团作风、促进广电文化事业产业发展为目标,通过开展“百日攻坚、狠抓落实”专项行动,动员和引导各单位、各部门党员干部走进矛盾攻坚破难、转变作风狠抓落实,进一步巩固上半年所取得的活动成果,着力破解影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破解基层员工长期关注、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破解影响集团作风和效能建设的“懒、庸”等突出问题,切实加快重点项目实施、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单位建设、生态文化建设和年度重点工作推进步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执行力,全面推进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为集团提出的“创业惠民、创新强台”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

二、时间

2010年8月中旬—11月底

三、参加对象

直属各单位、各部门

四、活动内容

(一)围绕发展大局,抓好集团重点工作的落实,着力破解中心意识、全局观念不强的问题。

紧紧围绕集团下半年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各单位、各部门实际,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完善配套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以更科学、严谨、细致、务实的作风做保障,切实推进集团部署的各项目标任务,特别是生态文化建设工作任务的完成。

继续推进下半年转型升级、城乡建设、惠民工程、维护稳定和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行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认真分析梳理工作目标,倒排倒逼进度计划,对尚未完成的重点工作特别是由本单位本部门牵头承办的集团重点工作,要排出任务进度表,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明确工作措施和完成时限,确保重点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并带动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二)围绕项目推进,抓好联系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着力破解服务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要着眼“三贴近”,充分发挥本单位本部门工作职能,对“三个年”活动中的宣传报道、集团的品牌名牌建设、技术升级改造、产业拓展、数字电视整转、网络升级改造、“村村响”工程、“一线通”业务等事关全台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特别是“作风建设加强年”活动中明确由本单位联系的项目,根据“千个项目问责效”的要求,组织精干力量深入项目一线,实时跟踪服务。

对于项目推进中的困难,要主动帮助,找准问题症结,有针对性加以解决,力争未开工项目早日开工、开工项目早日竣工、竣工项目早日投产,真正做到“联项目、优服务、助推进”。

(三)围绕服务群众,抓好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着力破解事关广电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狠抓落实五项推进活动,通过开展办公秩序规范活动,建立健全体现一致化、规范化、正规化的办公秩序,努力塑造集团(总台)文明热情、团结高效、制度规范、秩序优良、环境整洁的良好形象。

通过开展参观见学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通过开展“三个年”征文比赛活动,解决“三个不”( 责任意识不够强、创业激情不够高、本职业务不够精),做好“三服务”( 服务好基层、服务好企业、服务好群众),促进“三个年”(转型升级加速年、城乡建设提升年、作风建设加强年),推动集团(总台)各项工作创佳绩、再塑广电新形象。

通过开展宣传板报展评活动,充分展示集团(总台)活动特色亮点和自身形象,进一步巩固“三个年”活动前阶段成果,推动下一阶段活动。

通过开展“文明标兵”评比活动,进一步增强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推进职业道德建设,树立优良行业风气,不断提升员工的文明素质和集团的文明程度。

通过开展百日攻坚活动,上下联动、部门互动,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前阶段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蹲点调研、督导检查、“九查九看”活动中发现和查摆出来的问题,久拖未决的难点问题,切实为员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努力在攻破解决难题中提升工作层次、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实效,让基层员工切身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气象、新感受、新变化、新成效。

(四)围绕效能提升,抓好党员干部能力建设,着力破

解能力欠缺、执行力不强的问题。

对照全面落实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广电建设工作要求,努力在思想观念、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服务能力、遵章守纪等关键点找差距、比举措、下功夫,进一步加强学习能力培养、增强创建实效,切实提升党员干部思想理论和政策业务水平,提高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乡镇的实际能力。

要建立健全工作落实、决策执行的跟踪、监督和保障机制,积极探索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通过“赏罚分明”保证“令行禁止”,加强本单位本部门执行力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坚定的执行理念,掌握科学的执行方法,解决应付执行、选择执行、机械执行、被动执行等问题,全力提升集团执行力和工作效能。

(五)围绕“懒、庸”治理,抓好监督检查,着力破解执纪不严、监督不力的问题。

针对“九查九看”活动中发现和查摆出来的“办事拖拉、消极怠工、作风飘浮、推诿扯皮、偷奸耍滑”等“懒、庸”问题,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花大力气加以纠正,要加强对本单位本部门监督检查、坚决维护纪律。

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明查暗访、投诉处理等工作,对本单位本部门发现的“懒”事“庸”情,做到不回避、不推诿、不敷衍,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严格问责。

要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集团决策、决定贯彻不下去、党委声音员工听不到的这些“中梗阻”、“下搁浅”现象,集团中层干部特别是正职要当好“传话筒”、“ 扬声器” ,确保政令畅通。

从源头着力加强监督,筑牢单位部门内部纪律执行的第一道防线。

(六)围绕长效管理,抓好制度建设,着力破解作风建设机制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

要把制度建设贯穿活动始终,边建设、边运行、边完善。

结合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本单位本部门作风和效能建设制度规定进行一次清理”工作,进一步抓好集团已经出台的作风建设制度、政策文件等的贯彻落实,特别是要将“三个年”活动中行之有效的有益经验、举措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建立健全“懒、庸”治理、项目助推、帮扶基层等务实、管用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百日攻坚、狠抓落实”专项行动是“作风建设加强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集团全年工作目标任务落实的重要抓手。

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百日攻坚、狠抓落实”专项行动作为转变作风的具体行动,按照“领导带头、上下联动、合力攻坚、注重实效”的要求,落实工作责任,组织开展专题调研,认真梳理分析基层党员干部员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需要破解的难题,研究制订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任务目标,精心组织推进。

2.注重统筹兼顾。

争优”活动、生态文化建设务虚研讨活动、集团成立一周年活动结合起来,与其他“两个年”活动结合起来,与推进本单位本部门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结合起来,进一步整合资源、增强合力,确保活动落到实处。

3.讲究工作方法。

要围绕服务发展、服务基层、转变作风这一重点,突出解决那些外部条件基本具备、符合发展要求的难题。

既要破解点上的个案难题,又要着力破解事关群众根本利益的、涉及全局的难题;既要注意采取集中性行动破解难题,又要着眼长远,形成长效性的破解难题工作机制。

4.营造舆论氛围。

要充分发挥声、屏、报、网、团等媒体的作用,紧扣活动主题,大力宣传各单位、各部门党员干部在专项行动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和党员干部中的先进典型,重视宣传活动推进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营造凝心聚力破难攻坚的浓厚氛围。

县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为有效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加快全县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充分发挥统战职能和社会力量资源优势,将统战工作目标与做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调动广大统战力量参与社会扶贫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做到“三个一批”(重点发展一批特色产业,解决一批贫困户劳动就业,落实一批公益捐赠项目)、“四个精准”(帮扶对象精准、帮扶内容精准、帮扶方式精准、帮扶成效精准)。

通过广泛动员非公经济市场主体参与产业精准帮扶工作,深入开展爱心公益捐赠和助医助学活动,大力实施“同心温暖工程”、“思源教育移民班”、“大别山教育移民班”、“红十字会义诊”等一批民生项目,促进全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整体脱贫。

二、帮扶模式

(一)实施产业精准帮扶工程。

动员一批非公经济市场主体参与我县五大产业精准扶贫工作,以民营企业为帮扶方、以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为帮扶对象,大力推进产业精准帮扶工程,发展壮大一批特色产业,促进一批贫困户劳动力就业。

大力实施“同心温暖”培训工程,组织农村贫困对象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推动特色产业发展,达到以产业发展提高生产技术、带动贫困农民增收的目的。

到20xx年,帮助78个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完成全县贫困劳动力培训3000人次。

(二)开展公益捐赠活动。

广泛宣传动员,引导非公经济人士、企业家、民主党派等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捐赠,捐助款项注入县政府设立的医疗救助基金,主要用于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大病医疗救助。

建立统战成员爱心帮扶制度,开展统战成员爱心帮扶活动,实行“一对一”联系贫困户帮扶计划。

(三)广泛开展助医活动。

争取各级民主党派、工商联资源支持,广泛开展助医活动,并投入一批对口帮扶资金,加强农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

到20xx年,帮建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6个,投入帮扶资金30万元,开展大型医疗义诊活动3场次,免费问诊赠药2000人次。

(四)大力实施助学工程。

通过实施“思源教育移民”、“大别山教育移民班”等项目,资助一批农村贫困大学生,解决贫困户子女就学的后顾之忧,达到以知识改变命运、以促进就业带动家庭脱贫的目的。

到20xx年,资助贫困大学生不少于1000人,每人不少于2000元。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

结合统战职能,加大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

加强与中华职教社、民主党派、工商联、非公经济企业家等统战成员的沟通联系,争取关注和支持,积极引导参与精准扶贫工作。

(二)帮扶对接。

通过座谈走访、实地调查,确定帮扶项目和帮扶主体。

由县委统战部牵头,县工商联参与,动员非公经济人士、企业家、民主党派等社会力量开展资金捐赠、参与“一对一”结对帮扶。

(三)组织实施。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启动实施相关项目,加强业务培训、督促指导和全程服务工作,实现帮扶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目标。

(四)检查验收。

由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牵头,制定考核评估细则,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对帮扶项目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验收,组织考评结账。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扶贫攻坚指挥部成立社会扶贫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县委统战部,由常务副部长任办公室主任,县工商联主席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社会扶贫工作的组织实施。

各乡镇要把社会扶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社会扶贫工作卓有成效。

(二)强化责任落实。

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民营企业、中华职教社等统战成员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

各相关参与单位要切实履行精准扶贫职责,强化责任分解,实行责任上肩、任务到人,做到宣传发动、安排部署、精准服务和督促检查“四到位”。

(三)严格督办考核。

将社会扶贫工作考评纳入全县精准扶贫考核体系,由县扶贫攻坚指挥部统一组织实施,日常考评和检查督办由县社会扶贫工作专班具体负责。

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可依据本方案制定年度具体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本项工作。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实好省、市扶贫开发工作要求,全面打好我县“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战,特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根据“三年脱贫,两年巩固”总体要求,举全县之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18年全县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摘帽目标。

再经过2年时间脱贫巩固,到2020年,全县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9.1万贫困人口减贫目标:2015年脱贫1.9万人,20xx年脱贫3.5万人,20xx年脱贫2万人,2018年脱贫1.7万人。

2019年和2020年对极少数的返贫人口进行脱贫巩固。

(二)70个贫困村出列目标:20xx年出列22个,20xx年出列25个,2018年出列23个,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三)贫困县摘帽目标:到2018年全县总体达到脱贫标准。

二、重点工程

按照省、市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的决策部署,结合“一个关键环节”、“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一)实施产业脱贫工程

1.发展特色种养业扶贫。

围绕经果林、蔬菜种植、特色养殖等我县传统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开展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每年建设20多个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贫困村特色主导产业示范点。

到2018年,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1项特色种养业,使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能从事1项特色种养业。

(责任单位:县农委、县林业局、县商务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各乡镇。

排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其他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2.发展光伏扶贫。

继续鼓励和支持无劳动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户,以及集体经济薄弱、资源缺乏的贫困村,建设户用光伏电站和村级光伏电站,三年内实现全县70个贫困村和10000个贫困户全覆盖。

(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发改委、县供电公司、县国土房产局、县规建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各乡镇。)

3.发展乡村旅游扶贫。

编制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规划,加强经营人才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原生态体验、观光采摘、农家乐、垂钓休闲、养生度假等乡村旅游特色产品。

(责任单位:县文广新局、县发改委、县经信委、县商务局、县农委、县扶贫办,各乡镇。)

4.发展商贸流通扶贫。

支持邮政、供销合作等系统在贫困乡村建立服务网点,大力发展贫困村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

将“互联网+”与扶贫开发相对接,推行电商扶贫,积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以农村淘宝为纽带,完善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点功能及配套设施,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信贷等支持,推进贫困村网上销售农产品和购买生产生活资料服务全覆盖。

(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供销社、县经信委、县邮政局、县电信局、县农委,各乡镇。)

5.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

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经信委、县国土房产局、县林业局、县农委,各乡镇)

(二)实施就业脱贫工程

加大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创新补贴方式,确保全县每个贫困户劳动力通过技能培训至少掌握1项致富技能。

支持本县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优先吸纳当地贫困人口就地就业。

以盐化基地为龙头,引导和支持用人单位在我县建立劳务培训基地,搞好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和创业培训。

积极开展劳务信息服务,搭建贫困劳动力和用人单位对接平台,建立完善输出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探索建立对跨省务工的农村贫困人口给予交通补助机制,鼓励贫困乡村能人带领贫困户劳动力外出务工,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带领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农委、县科技局、县扶贫办,各乡镇。)

(三)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工程

结合新型城镇化、工业园区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和美好乡村建设,抓紧编制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

对江巷水库淹没区、盐矿采空区等贫困人口,尤其是已经省发改委和扶贫办确认的建档立卡3432贫困户、11915贫困人口,合理安排搬迁地点、搬迁资金、搬迁进度。

以县城投公司为投融资平台,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统一规划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城投公司、县国土房产局、县扶贫办、县规建局、县环保局、县农委、县林业局,各乡镇。)

(四)实施生态保护脱贫工程

大力支持贫困乡村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坡耕地综合整治和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

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

加强贫困地区农村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和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加大贫困乡村传统村落保护力度。

结合美好乡村建设,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开展以脏乱差治理、垃圾污水处理、改厕和村庄绿化美化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加快改善贫困乡村人居环境。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林业局、县城管局、县美好办、县气象局、县国土房产局、县农委、县发改委,各乡镇。)

(五)实施智力脱贫工程

1.加强教育扶贫。

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

全面落实多元扶持与资助政策,推动城乡老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帮助改善农村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努力办好特殊教育。

实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在校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每人每年补助3000元,对贫困家庭大学生每人每年提供不高于8000元助学贷款或一定数额助学补助。

到2018年,全县学前3年入园率达到75%以上,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基本普及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财政局、县农委、县残联、县规建局、县扶贫办,各乡镇。)

2.加强人才科技文化扶贫。

开展科技特派员 “包村联户”扶贫服务。

积极推进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培训。

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努力创建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支持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

建立完善贫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一批文化扶贫项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科协、县农委、县文广新局、县教体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卫计委,各乡镇。)

(六)实施社保兜底脱贫工程

1.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加大临时救助制度落实力度,建立农村低保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共享信息平台,20xx年实行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

对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

(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残联、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扶贫办,各乡镇。)

2.健全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加强儿童福利院、救助保护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社区儿童之家等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

加强对孤儿、留守儿童等困境未成年人的监护。

健全发现报告、应急处置、帮扶干预机制,帮助特殊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加大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特殊教育、技能培训、托养服务实施力度,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等重点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水平,确保基本生活。

(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残联、县妇联、县教体局、县卫计委、县扶贫办,各乡镇。)

3.加快推进贫困户危房改造。

整合使用危房改造、抗震改造、灾损农房恢复重建、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等资金,探索采用贷款贴息、建设集体公租房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贫困户危房改造。

到20xx年底,完成全县70个贫困村所有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且自愿实施改造的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全县存量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确保贫困群众住有所居、住得安全。

(责任单位:县规建局、县发改委、县民政局、县国土房产局、县地震办、县扶贫办,各乡镇。)

(七)实施健康脱贫工程

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计生服务网络,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

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扩大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

全面实施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到20xx年,实现县、乡、村三级卫生计生服务网络基本健全,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责任单位:县卫计委、县人社局、县总院、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残联,各乡镇。)

(八)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脱贫工程

1.实施全县乡村道路畅通工程。

积极争取省交通厅加大对县乡公路畅通工程和乡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支持力度,加快实施全县乡镇、建制村和撤并建制村以及贫困村内40户以上住户的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工程,以及老村级道路加宽改造工程。

到20xx年底全面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

(责任单位:县交通局、县发改委、县国土房产局、县扶贫办,各乡镇。)

2.实施水利建设扶贫工程。

积极推进江巷水库工程项目落实和进度,强化水源保护,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程,加大“八小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养护,重点打通农业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到20zz年,实现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全面提高。

(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环保局、县卫计委,各乡镇)

3.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加快全县农村的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

到20xx年底,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和质量,基本解决满足全县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责任单位:县供电公司、县经信委、县发改委,各乡镇)

4.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

加强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提升贫困乡村互联网服务水平。

到20xx年,实现贫困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责任单位:县经信委、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各乡镇。)

(九)实施金融支持脱贫工程

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脱贫攻坚的金融支持,县农发行要按照微利或保本的原则发放长期贷款,专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县农商行、农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延伸服务网络,创新金融产品,增加贫困乡村信贷投放。

全面落实扶贫再贷款利率优惠政策,重点扶持贫困乡村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

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妇女小额贷款、康复扶贫贷款实施力度。

加快县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建设,设立小额贷款贴息项目,建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大力推行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贷款,支持县农商行等金融机构为评级授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内、3年以下免抵押、免担保扶贫小额贷款,财政按基础利率贴息。

积极发展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对贫困户保证保险保费予以补助。

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支持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探索给予一定保费补贴。

(责任单位:县金融办、县人行、县财政局、县农商行、县农发行、县农行、县邮储银行、县扶贫办)

(十)实施社会帮扶脱贫工程

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进一步完善领导联系和单位帮扶贫困乡村制度,健全“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制度。

充分发挥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在人才智力扶贫上的优势和作用,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

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职业培训补贴等就业支持政策。

落实企业和个人公益扶贫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

发挥好“1017”全国扶贫日社会动员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捐资捐助、参与扶贫开发。

(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工商联、县直机关工委,各乡镇。)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机制。

一是落实责任机制。

构建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格局,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共同担任组长,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落实扶贫开发职责。

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行业直接责任人,要立足行业资源,切实按照职责落实扶贫开发责任。

“十大工程”相关单位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好作用。

各统计调查部门和扶贫部门要加强合作,做好农村脱贫人口核查工作,确保脱贫成效精准。

二是建设基层组织。

鼓励和选派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

进一步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快推进贫困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

三是完善帮扶机制。

在全面落实贫困村“双包”制度的基础上,明确每位县领导联系1个乡镇、1个贫困村、5个贫困户,每个县直单位要有三分之一干职工参与联系帮扶贫困户,确保所有贫困村都有包村单位、所有贫困户都有包户干部“两个全覆盖”。

(责任单位: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调查队、县扶贫办等,各乡镇。)

(二)强化推进机制。

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

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多规划衔接、多部门协调的长效机制,整合目标相近、方向类同的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用于扶贫开发。

今后三年,县级整合各类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各项惠民政策投入每年不低于5000万元。

二是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

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实行“两必进、五不准”(五保户、低保户必进,干部家庭、村干家庭、有车家庭、公司和小老板家庭、“小洋楼”家庭不准纳入贫困户)的原则,采取“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逐级审核”的方式,进一步深化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成果。

推行“一册两表”(扶贫手册和贫困户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明细表、贫困户按月帮扶登记表)台账制度,对建档立卡信息实行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做到“五清”,即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和任务清。

三是进一步强化项目支撑。

向上争取将我县更多脱贫攻坚项目纳入省、市大盘子,获得省、市更大支持;向下谋深谋细谋实项目安排,筛选一批针对性强、效果好、可持续的项目,充实项目库,实现与“五个一批”对接聚合。

四是进一步加强资金监管。

完善扶贫资金分配、监管、绩效评价机制,做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监察以及稽查等工作,健全公告公示制度,强化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监管,确保投向精准、使用安全。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监察局、县审计局、县扶贫办等。

(三)强化考核机制。

一是分解细化任务。

立足建档立卡数据,把脱贫时限具体到年,把脱贫任务明晰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把脱贫对象具体到村到户到人。

二是完善考核指标。

进一步明确指标范围,增加考核权重。

把减贫数量、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增加贫困村集体收入作为考核乡镇的重要指标;把对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力度折算成资金,量化考核县直帮扶单位, 实行加分制。

三是加强过程监管。

比照秸秆禁烧、计划生育等重点项目调度办法,严格开展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

四是强化结果运用。

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挂钩。

对扶贫实绩突出的优先提拔使用;对未能完成年度扶贫开发目标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对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不予评先评优,3年内不得提拔、重用或调离。

对没有完成扶贫开发任务的包村单位和帮扶单位,暂停干部提拔使用,单位继续履行原包村帮扶职责,直到完成任务为止。

对完不成脱贫任务、违规安排使用和管理扶贫专项资金、以及在建档立卡工作中优亲厚友、不公开透明、不规范程序等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和纪律处分。

对提前脱贫的农户,在完善相关程序之后,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奖励,并在脱贫攻坚期内让其继续享受相关政策。

贫困村不出列、工作队不撤出,贫困户不脱贫、帮扶责任人不脱钩。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纪委、县效能办、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扶贫办。

(四)强化宣传机制。

以10月17日“扶贫日”宣传活动为平台,每年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名义进行一次社会扶贫和专业扶贫表彰,充分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济困宣传活动,积极倡导全县干部群众、社会各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增强脱贫攻坚的合力,坚定脱贫攻坚的必胜信心,努力实现扶贫宣传常态化、经常化、制度化。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扶贫办、团县委、县总工会、县妇联、县直机关工委、县工商联,各乡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总书记对我省扶贫攻坚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央、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开发扶贫和保障扶贫两轮驱动,贫困村发展与贫困户脱贫统筹推进,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衔接,锁定贫困村、瞄准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制定帮扶措施,聚力帮扶,切实把精准扶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为确保我县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对象识别到村到户。

建立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册,县、乡(镇)两级建立精准扶贫电子信息系统。

县20xx年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2、坚持规划落实到村到户。

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充分利用建档立卡的成果,精准分析贫困户的分布、致贫原因、扶持需求等,并精准分类施策,制定减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做到“县有减贫规划、乡(镇)有脱贫方案、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

3、坚持项目资金到村到户。

扶贫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到村到户项目的扶持,县直各单位涉农项目资金要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住房、教育、卫生、扶贫、救助、就业等各类社会保障项目要对贫困户实现全覆盖。

4、坚持帮扶措施到村到户。

实施“八个一”帮扶措施,即一乡(镇)有一个挂点县领导、一乡(镇)有一个帮扶方案、一村有一个定点帮扶工作组、一村有一个帮扶计划、一村确定一批扶持项目、一户有一个帮扶措施、一户有一个增收项目、一户有一名帮扶人员。

5、坚持跟踪管理到村到户。

强化扶贫项目实施效果监测,县、乡(镇)、村均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台账,对扶贫对象实施跟踪动态监测管理。

三、目标任务

按照中央和省确定的到2020年扶贫开发工作部署,根据省委、政府《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力争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的工作目标,结合我县实际,具体达到以下工作目标:

(一)贫困村。

按照省确定的15个贫困村,从起县乡两级抽调干部组建驻村帮扶工作组,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同时,按照中央、省、市要求,针对15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选派“第一书记”,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对具备发展条件的村,按新农村建设要求,实施整村推进;对自然条件恶劣和基础设施滞后,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的,实施整村整组移民搬迁。

通过综合施策,分步实施,使贫困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农民安居乐业,确保全县贫困村到2020年基本实现稳定脱贫目标。

(二)贫困户。

根据省测定我县贫困发生率,结合我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实际,截止底,全县有贫困人口14326人。

从今年起,通过加大精准扶贫攻坚力度,力争实现以下工作目标:一是确保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增幅,到20xx年底,具备劳动能力但缺乏发展条件的轻度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全县平均水平的70%左右;具有部分劳动能力的中度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的50%左右;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处于重度贫困的农户实行重点保障,提高标准,兜牢底线。

20xx-20xx年为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扶贫攻坚成果阶段,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目标。

二是到20xx年底,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旧房改造任务。

三是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到2018年,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贫困户都有一个以上增收致富产业,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

四、工作重点

(一)精准识别

1、精准摸底。

按照国家制定的'贫困对象识别办法和程序,坚持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的原则,把真正贫困的人口纳入扶贫对象。

为确保特困人群的真实性、精确度,在前两次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全县农村特困对象进行再次核准。

2、科学分类。

在前两次识别和再次核准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贫困村、贫困户类型。

在贫困村中,区分出基础设施落后致贫村、产业发展滞后致贫村、村级班子软弱涣散致贫村等类型。

在扶贫对象中,先区分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五保、低保户等托底保障对象和有劳动能力及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再区分出因智、因病、因学、因残等致贫户及因缺乏生产经营技能或缺少发展资金致贫户,为制定针对性措施,精准扶贫奠定基础。

3、建档立卡。

按照国家统一的贫困建档立卡要求,完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建立扶贫对象帮扶工作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与贫困户信息直通,做到资源共享。

4、动态管理。

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以乡为单位,以年度为节点,以脱贫目标为依据,逐村逐户建立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档案,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实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二)精准施策

按照“突出产业扶贫、强化社会救助、建设美好家园”的要求,大力实施“三大扶贫工程”。

1、产业扶贫工程。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扶贫到户、分户施策,依托我县现有的烤烟、食用菌、香榧、白茶、毛竹、水产养殖等优势产业,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户发展1-2项“短、平、快”的种养、加工或旅游服务业,加强扶贫造血功能。

(1)精准使用产业扶贫资金。

充分发挥每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使用的精准。

资金使用上瞄准贫困村、贫困户,采取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产业直补、产业保险等多种形式,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能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务项目和其他产业项目。

对于缺乏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结合土地山林流转、租赁或入股,积极探索扶贫资金出资折股到户的资产受益方式。

对于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户,努力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每年从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中安排不低于30%的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

(县扶贫和移民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烤烟办、县商务局、县金融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列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其它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2)精准培育产业扶贫模式。

按照“一村一品”产业格局要求,因地制宜培植特色扶贫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全县贫困村都按照“选准一项优势主导产业、设立一笔贷款风险金、组建一个合作组织、落实一种帮扶机制”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要求,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大力培育“合作社+贫困户”示范项目,采取贫困户土地、山场、劳动力或扶贫资金入股等多种方式,打造贫困户户户有股份、年年有分红、持续增收有保障典型。

每个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抓好1个产业扶贫示范点,每个村抓好1个产业扶贫示范点。

(县扶贫和移民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商务局、县金融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委组织部、各乡镇等)

(3)精准创业就业培训。

积极整合“金蓝领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资源,实施能人带动工程,大力培养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农业合作社领头人。

教育部门要针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用足用好普惠扶持政策;农业部门、劳动人事部门和扶贫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对象培训特惠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培训课堂进田园、地头的新方法。

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职业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在当年计划资金内,对凡自主自愿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并获得技能证书(技能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实行凭证直接补助。

力争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实现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促进稳定就业和增收脱贫。

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或开发公益性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

到2018年,完成贫困人口技能培训1000人,实现就业率在90%以上。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局、县扶贫和移民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等)

2、保障扶贫工程。

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加强特困扶贫对象救助,实施精准特惠救助扶贫。

(1)加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

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实行“应保尽保”,对全县开展的农村特困对象摸底调查确定的人员进行政府保障兜底。

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

对农村低保对象中无收入来源、依靠自身条件无法改变生活状况的群众加大倾斜力度。

充分发挥省民政厅挂点帮扶黎川优势,全面提高农村五保供养能力和水平,到2018年,全面完成农村敬老院升级改造。

(县民政局、各乡镇等)

(2)加大医疗保障和保险救助。

逐步扩大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范围,对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落实县级住院新农合补偿取消起付线,及在新农合补偿基础上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政策。

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推进“费用+病种”的医疗救助模式,突出重特大疾病救助,逐步提高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重特大疾病患者的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

(县卫生局、县民政局等)

(3)强化教育救助。

凡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直接享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就读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等方面的资助政策,保障基本学习和生活需求,保证贫困家庭子女上得起学,斩断穷根,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

积极开展“金秋助学”、“圆梦大学”、“春蕾计划”、“老促会千百十助学工程”等各类助学活动,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成功人士设立助学基金。

为保障贫困乡村基础教育力量,分期分批定向招收教师到贫困乡村学校任教,并建立贫困乡村教师奖励激励机制。

(县教育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4)完善临时和社会救助。

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及中轻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力度。

强化民政、残联、妇联、红十字会组织慈善救助的职能,搭建政府部门救助资源、社会救助项目与贫困农户救助需求相对接的信息平台,鼓励、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开展慈善救助。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健全完善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政策,引导有影响力的慈善组织和企业设立社会救助扶贫公益基金、组建慈善救助机构。

(县民政局、县残联、县妇联、县红十字会等)

3、安居扶贫工程。

打好安居扶贫攻坚战,帮助扶贫对象建设美好家园,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小康成果。

(1)加大扶贫移民搬迁力度。

顺应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优化村庄、人口布局的要求,对不宜居住的贫困村自然村庄和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按照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扎实推进移民搬迁扶贫,依照德胜镇、厚村乡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成功经验,有序引导贫困人口向县城、工业园区、中心镇或中心村搬迁转移,帮助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发展环境。

积极整合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建设、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扶贫和移民、烟草、教育、卫生、电力、交通运输、新农村建设等部门资金,集中用于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搬迁移民的劳动技术、就业技能的培训,实现搬迁移民有业安置,稳步增加收入。

到2018年,实现有搬迁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应搬尽搬。

(县扶贫和移民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建设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国土局、县烟办、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供电公司、县交通运输局、县新村办等)

(2)加快贫困村村容村貌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

对“十二五”规划15个贫困村未完成的基础设施和未完成村庄整治的村组,继续给予扶持。

在“十三五”贫困村选定工作中,重新识别确定15个发展条件差、贫困程度深的贫困村。

在“十三五”期间,统筹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政策给予重点扶持。

在省每年每个贫困村20万元的基础上,县级每年整合150万元以上财政性资金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

将贫困村宜居自然村庄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新农村建设的村点安排对贫困村全覆盖,每个点叠加新农村建设资金和扶贫资金给予重点扶持,全面优化村容村貌。

力争2018年完成全县15个贫困村中20户以上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2020年完成全县108个行政村25户以上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

实施贫困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优先安排扶持城镇供水网管向贫困村延伸,无条件实施集中供水的村庄实施分散供水工程,2015年底基本解决贫困村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力争2020年,自来水普及率达90%。

力争20xx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

全面解决贫困村和易地扶贫搬迁村无电和电压不稳问题,农村通信网络全覆盖。

土地整治项目优先向有条件的贫困村覆盖。

优先支持贫困村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优先扶持贫困村小型水利建设。

(县新村办、县水利局、县供电公司、县电信公司、县国土局、县环保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建设局、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3)加快农村危房改造。

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住房保障体系,优先安排农村危旧房改造指标,对特困扶贫对象住房救助实行“交钥匙”工程。

到20xx年基本解决农村特困群众的安居问题。

(县建设局、县民政局、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4)完善基本公共服务。

支持贫困农村完成薄弱学校改造,切实做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工作、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以及针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各种资助政策。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让贫困地区群众享有全县同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健全农村低保、新农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就业援助、安全住房以及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福利补贴等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文化、广播电视等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县发改委、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民政局、县残联、县文体广电局等)

五、帮扶方式

(一)深入开展结对帮扶。

全县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要指派工作组到挂点行政村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确保每个行政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做到工作到村、扶持到户、责任到人。

帮扶工作做到五年不变,坚持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

各乡(镇)统筹安排乡村干部到各行政村结对帮扶,每名干部结对帮扶1-2户贫困户。

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挂点贫困村,结对帮扶1-2户贫困户,年底跟踪问效。

构建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实行网上公开,为干部帮扶提供准确的需求信息。

(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将贫困户、贫困村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互联互通,实现社会扶贫资源的精准化配置。

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赠救助、发展产业、促进就业等各种形式参与扶贫,发挥“1017中国扶贫日”平台作用,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

今后凡是各类社会捐赠资金或项目优先投向贫困村和贫困人口。

对社会力量救济性捐赠,先缴入红十字基金会、慈善基金会账户,凭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监)制的公益性捐赠票据,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按规定在税前扣除。

对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符合信贷条件的各类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并按有关规定给予财政贴息等政策扶持。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主设立扶贫公益基金。

率先在东鑫电子商务园设立扶贫公益基金,通过互联网每销售一斤茶树菇捐赠1元钱用于扶贫公益事业。

(县扶贫和移民局、县民政局、县红十字会等)

(三)用好定点帮扶平台。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用足用好国家文化部、省政协办公厅、省民政厅、江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政策,发挥定点帮扶单位职能优势,搭建好项目对接、产业承接平台,积极争取定点帮扶单位的技术、信息、人才及改革试点等支持,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与扶贫攻坚。

建立扶贫联系工作机制,每个帮扶单位定点联系一个贫困村,着力推进一批对口扶贫重点项目建设,解决一批难点重点问题,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县扶贫和移民局、县苏区办等)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乡(镇)党委、政府是实施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要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精准扶贫上,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坚持扶贫开发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问题亲自协调、关键环节亲自过问,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推动精准扶贫取得更大成效。

(二)整合资源,加大投入。

建立扶贫开发资金持续增长机制,县政府将认真落实、足额完成上级下达的财政扶贫资金配套任务,并逐年增加。

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家振兴原中央苏区等方面的各项政策,积极向上争项目争资金。

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项涉农资金用于扶贫。

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充分发挥社会资金扶贫作用。

(三)密切配合,强化协作。

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认真研究制定行业扶贫规划和计划,切实发挥行业和职能优势,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扶持,保证帮扶措施和任务的落实。

各有关部门(单位)每半年要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告行业扶贫工作落实情况。

各帮扶部门(单位)和个人要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通力协作,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全面推进。

扶贫部门要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牵头协调,整合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四)健全机构,建强队伍。

切实加强扶贫移民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充实工作力量,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

各乡(镇)要尽快适应精准扶贫工作,充实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工作人员,落实专门干部专门负责扶贫移民工作。

乡(镇)扶贫专干享受扶贫工作津贴,保证其待遇不低于乡(镇)农、林、水、计生等部门工作人员的待遇。

(五)选好班子,夯实组织。

乡(镇)党委要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到贫困村工作,向贫困村派驻党支部“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实现扶贫目标提供组织保障。

鼓励和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积累,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六)强化考核,严格奖惩。

把扶贫攻坚的实绩,作为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对有行业扶贫任务的部门及定点扶贫单位,把落实扶贫责任的情况列入绩效考评和年度班子考核的内容。

严格实行奖惩制度,对在帮扶工作中有实招、干实事、见实效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黄牌警告,并要求限期整改。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省、市关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要求,以打造xx生态经济带明星县,建成较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xx,打赢生态靓县战役,完成区、市下达的各项环保目标任务,努力改善全县环境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来x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xx***精神,示范引领xx都市圈建设,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实施生态靓县战役,扎实整改***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加快建成xx生态经济带明星县,推进“美丽xx”建设。

二、工作目标及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

22020年底前,圆满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全县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确立,基本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坚持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切实做好攻坚战终期考核验收,全面总结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经验。

(二)基本原则。

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为导向,抓紧解决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深化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与考核,用环境质量改善良好成果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深化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强化协调、整合力量,区域协作、条块结合,严格环境标准,完善经济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和能力保障,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参与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依法严惩重罚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以推进突出环境问题解决为重点,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规范为主线,紧盯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倒逼企业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建立完善政府主导、企业治理、公民参与的“大环保”格局,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各尽其责、共同发力、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

各有关单位要强化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谋划,主动协调处理重大问题,要切实贯彻落实好***和区、市、县的各项重大政策措施。

(一)落实党政主体责任。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统一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坚持定期调度,统筹推进本实施方案。县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组织领导、调查研究、决策部署,至少每月研究一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将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强化各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坚持管发展、管生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原则,各有关单位要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年度工作计划和措施,报县委、政府备案,并向社会公开。

(二)强化考核问责。县委和政府按照年度目标对本实施意见推进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管理使用、评先择优、污染防治相关奖补资金分配挂钩。按照时间步骤相关要求,对落实较好的予以通报表扬,对不认真落实本实施意见、完成目标任务排名靠后的由县政府领导约谈或按相关程序启动问责。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落实本实施意见的监督检查,定期调度、分析、通报。年底,结合污染防治攻坚战终期考核结果,对没有完成攻坚任务的,首先要问责相关单位第一责任人和相关领导。对导致环境质量恶化,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务处分,终身追究责任。各乡镇场、园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本实施意见具体工程、项目动态跟踪机制,及时解决本实施意见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6月底、12月底前,要向县委、政府报送目标任务推进情况。同时,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量化问责机制,对各级各类环保督察、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生态环境违法问题累积达到一定数量,未完成各级各类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的,按累积数量逐级问责分管负责人、党政主要负责人。

四、扎实有效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打造xx生态经济带为抓手,坚持节约优先,加强源头控制,整合工业园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全面节约能源资源,引导公众绿色生活,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不断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和谐统一。

(一)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区市相关发展规划,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认真落实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推动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和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改造,制定专项计划并向社会公开;严禁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对确有必要新建的必须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严禁以综合资源综合利用、配套或副产品等名义规避产能置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重点污染行业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改造或清洁化改造。逐步改变倚重倚能经济结构,鼓励企业采用高新技术、节能低碳环保技术和先进工艺,发布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导目录,推进实施一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点技术改造升级项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按照“整合园区、盘活存量、低端退出、转型升级”思路,构建“一县一园、一园多区、各有特色”的发展格局,建立产业转移指导目录,促进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县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完善集中供汽、供热、供水、污水处理回用、固危废处理处置等配套设施,促进企业间上下游衔接、副产物和废物交换、能量和废水梯级私用,实现园区整体绿色发展。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严控“两高”行业产能,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要严格执行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建设项目必须落实等量或减量置换,并向社会公告置换方案。重点区域不得新建、扩建产生异味的生物发酵项目。按照园区功能及产业定位,统筹调配用地指标,严格控制项目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环保和能耗等指标,切实提高入园企业和项目的档次和水平。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依法依规推进落后产能退出,严防“地条钢”等列入淘汰名录的低端落后产能“死灰复燃”强化工业园区企业清理。对工业园区内现有企业进行逐一排查,将不符合产业政策、园区产业定位,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备、超标排放和长期不生产的企业列入清理清单,责令限期搬迁。由工业园区提交园区清理清单和实施方案,2020年底完成工业园区企业的清理工作。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完善政策和市场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提高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产业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为工业企业装上“绿色引擎”,2020年底,绿色环保产业快速发展,装备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推进细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污水处理、垃圾处置、土壤修复、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等新型技术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第三方监测治理、特许经营等环保服务业,推动形成新型服务供给体系。2020年底,通过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一批环保服务业项目,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二)推进能源资源全面节约。

严格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重点用能行业能效提升计划,全面降低能耗、物耗。“十三五”期间,全县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xx%,能耗增量控制在xx万吨标准煤。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完善节水型社会考核指标体系,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节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级各部门绩效考核。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管理,将再生水、雨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建立实施工农业计划用水管理制度。电力、钢铁、纺织、造纸、石油石化、化工、食品发酵等高耗能水行业达到国家先进定额标准,开展节水型工业园区、节水型单位(企业)及公共机构创建工作,2020年底,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xx%及以上。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大力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推广农作物节水抗旱技术。2020年底,全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xx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大于或等于xx;促进再生水利用,完善再生水利用鼓励政策及管网等配套设施,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用水优先使用再生水,2020年底,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xx%及以上。“十三五”期间,全县水资源总量控制在xx亿立方米。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在全社会开展节约水、电、土地等行动,加快向绿色低碳的方式转变,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坚持规划引领,严格管控城镇开发边界,合理确定发展规模和开发强度,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充分发挥园区集约发展功能,推进土地、能源、资本等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工业领域,全面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全面实施能效“领跑者”行动,全面推进能效对标达标活动,进一步完善企业能源计量、统计管理体系。建筑领域,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大力发展低能耗建筑,持续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严格执行65%居住建筑节能标准,全面推行绿色建筑。交通运输领域,继续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逐步提高运输系统效率。构建合理公交线网,发挥公交运能优势,建立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减少能源浪费。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在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和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推广应用纯电动、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加强配套充电、加气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三)引导公众绿色生活。

将绿色理念和要求全面融入供给侧和消费侧体系,以低碳、循环经济模式组织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活动;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大力倡导公众绿色着装、绿色饮食、绿色居住、绿色出行、绿色采购、绿色旅游;提倡和鼓励使用太阳能、生物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强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鼓励公众将生活类危险废物送入安全收集、处置通道,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五、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编制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在县域范围内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进一步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

(一)强化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实行拉网式排查和清单式、台账式、网格化管理,分类实施关停取缔、整合搬迁、整改提升等措施;坚决关停用地、工商手续不全并难以通过改造达标的企业,可以达标改造的企业予以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的依法一律关停,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区、市下达的散乱污企业治理任务。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全面执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2020年年底前,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火电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完成建材、有色、火电、焦化、铁合金、电石、活性炭、铸造等行业和燃煤锅炉的无组织排放排查,建立管理台账;对物料运输、装卸、转移和工艺过程等无组织排放实施深度治理,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组织对工业企业大型料堆、工业固体废弃物堆场进行全面排查并建立清单,制定堆场扬尘整治计划,实行“一企一策”。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制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严格涉vocs排放的工业企业准入条件,新建项目实行区域内vocs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开展重点行业vocs排查工作,初步建立全县vocs排放基数。加大制药、农药、煤化工、日用化工等化工行业vocs治理力度。实施vocs排放总量控制,完成区、市下达减排任务。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二)严格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着力消减煤炭消费需求,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实施化工、水泥高耗煤行业节能改造。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天然气利用率,加快天然气应急储气设施建设。2020年底,全县煤炭消费总量下降xx%。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所有新建、改建、扩建耗煤1万吨及以上项目一律实施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新建耗煤项目实行倍减量替代(热电联产除外)。严格落实燃煤锅炉限建、禁建管控措施,建成区、集中供热管网和天然气管网覆盖区域内一律禁止新建燃煤锅炉、茶浴炉、经营性炉灶、储粮烘干设备等燃煤设施,其他地区一律不再新建x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建立煤质全链条监管体系,大力实施清洁煤替代散煤,2020年底,基本完成城市建成区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实施锅炉环保升级改造,城市建成区全面淘汰xx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保留的应急锅炉、供暖锅炉、调峰锅炉除外)。加快建成区内xx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淘汰力度。2020年,全县建成区基本淘汰工业企业xx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保留的应急锅炉、供暖锅炉、调峰锅炉除外),力争东热西送项目工程(二期)连接xx。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三)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

1.以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整治为抓手,强化车辆登记、检测、维修、报废全过程管理。统筹开展油、路、车治理和机动车(船)污染防治。实施清洁柴油车(机)、清洁运输和清洁油品行动,确保柴油货车污染排放总量明显下降。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达标车辆、排放检验机构检测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2.制定柴油车货车和燃气车辆提前淘汰更新目标及计划,通过经济补偿、限行禁行等措施,加快淘汰老旧车,鼓励使用清洁能源车辆,严格查处违规车辆和高排放车辆。优化重型车辆绕城行驶,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管控。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3.加强油品监管,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用油标准并轨。严厉打击黑加油站点,加强油品质量、车用尿素质量监督检查。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4.实施公交优先战略,调整城区路网结构,有效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推广应用节能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扩大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逐步提高电动汽车保有量。基本形成便捷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服务网络。

责任单位:xxx。

(四)强化国土绿化和扬尘管控。

1.积极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全县范围内露天开采矿山(含砂石料厂)摸底排查,建立整改整治矿山企业清单。对违反资源环境法律法规、规划,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乱采滥挖的露天矿山,依法予以关闭;对污染治理不规范的露天矿山,按照“一矿一策”制定整治方案,依法责令停产整治,整治完成并经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对拒不停产或擅自恢复生产的依法强制关闭;对责任主体灭失的露天矿山,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景则景”的原则,加强修复绿化。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2.积极实施城市绿化行动。加强防沙和国土绿化,保质保量完成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增加林草覆盖率。在城市功能疏解、更新和调整中,将腾退空间有限用于增绿以及增加公共服务设施。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3.落实城市道路和城市范围内施工工地等扬尘管控。提升施工扬尘管控水平,建立工地动态管理清单,将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纳入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文明施工管理范畴,建立施工扬尘控制责任制度,治理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建筑工地全面落实“六个100%”的扬尘防控措施,对扬尘防控措施达不到要求的工地一律责令停止施工,依法予以行政处罚,记入企业不良信用记录,情节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期间,停止各类土石方作业和房屋拆迁施工(特殊项目除外)(住建局)。加强城市道路扬尘综合整治,全面推广“以克论净”精细化管理,建立“机械深度洗扫+人工即时保洁”的环卫工作机制,提高机械化清扫率。严控渣土运输车扬尘污染,建立渣土拉运夜查长效机制,严肃查处渣土车不冲洗、不遮盖等道路扬尘污染问题(城管局)。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五)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1.按照区市要求统一预警分级标准、信息发布、应急响应,统一提前采取应急减排措施,实施区域应急联动,有效降低污染程度。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2.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各部门及企业的应急责任,科学确定重污染期间管控措施和污染源减排清单。指导公众做好重污染天气健康防护。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3.重点区域采暖季节,对建材、铸造、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实施错峰生产。重污染期间,对有色、电力、化工等涉及大宗原材料及产品运输的重点企业实施错峰运输;强化城市建设施工工地扬尘管控措施,加强道路机扫。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4.全面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制定年度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2020年年底前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全面加强秸秆禁烧监管,强化各乡镇场秸秆禁烧主体责任,按照网格化监管要求,建立行政区域内秸秆焚烧易发多发区域清单,落实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地块的分片包干工作责任制,对秸秆焚烧行为加强宣传教育,保持常态化监督检查,依法查处秸秆焚烧行为。2020年底,全县农作物秸秆焚烧现象得到有效管控。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六、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

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保障饮用水安全,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推进水生态建设。

采取沟道清淤砌护、采用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方式,建成银新干沟、四二干沟、三二支沟、滨河湿地等重点沟道人工湿地水质提升、净化工程,提高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集中收集管网,城镇污水和入园企业污水基本实现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推进污泥处理处置;提高城市污水再利用水平,严格执行国家污水处理收费政策。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全面提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能力。加强xx县工业园区内涉水企业监管,加大执法力度,督促园区污水处理厂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加强运行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全面排查取缔“九小”企业和直排口,积极推进清洁生产。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扎实推进河湖长制,扎实开展“清水畅河净源”行动,层层压实各级河长责任,加大巡河频率,再整治水域岸线“八乱”行为,实现全河道无垃圾、无违法占用。对县域符合湖长制要求的x处湖泊;x处湿地;x处水库列入湖长制管理范围,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采取截污控源和生态修复相结合,深化流域污染综合防治,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严格按照国家和区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等,开展水源地保护区排查和规范化建设工作。对水源地划定、保护标志设立、保护区内存在违法问题进行专项排查,摸清水源地环境问题底数,依法完成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违法项目拆除或者关闭,视情况实施生态修复。定期监测、检测和评估饮用水水源、出水厂、管网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至少每季度向社会公开一次。建立完善水源地保护长效机制,加大日常监管巡查力度,落实辖区政府属地管理责任,禁止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保持保护区内自然属性,确保城乡饮水安全。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严格遵循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加快推进黑臭水体治理。通过改造排水管道、封堵排水口、敷设截污管道、设置调蓄设施等措施,大力实施排污口专项整治。科学确定疏浚范围和深度,及时清理城市水体沿岸积存垃圾和水体底泥污染物,强化黑臭水体内源治理成效。因地制宜选择岸带修复、植被恢复、水体净化等,逐步恢复河道生态功能,强化河湖长对黑臭水体治理的协调督导责任,实施城市黑臭水体专项治理行动,大力整治排污口,强化黑臭水体内源治理成效。2020年底,建成区黑臭水体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全面消除。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以“两处理两改造”(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改造厨房、改造厕所)、“五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六通”(通水、通电、通气、通暖、通网、通公交)为目标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程,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大提升。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从畜禽养殖空间布局到末端环境管理全体系监管,加快农村污水处理及厕所改造,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严格管理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量,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范围,推进有机肥、缓释肥利用、秸秆还田等举措,实现农药化肥零增长,从源头上治理农田退水污染。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建立健全农用残膜回收利用机制,推广农用残膜回收利用技术,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率达到x%。2020年底,全县农村自来水、卫生厕所普及率、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完成区、市下达的指标任务。全县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实现全覆盖,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有效利用率达到x%,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x%;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x。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七、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

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

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土壤调查技术规范与要求,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深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配合区市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大各类土地保护力度,实施农用地环境质量分类管理,严格保护优先保护类耕地,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加强林地草地园地土壤环境管理。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建立污染地块用地联动监管机制,加强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将建设用地环境管理要求纳入用地规划和供地管理,加强土地征收、收回、收购以及转让、改变用途等环节的监管。采取污染物隔离、阻断等措施,强化暂不开发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2020年底,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状况,建立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清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严格执行企事业单位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根据企业分布和污染排放情况,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并开展自行监测,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强化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加强监督管理等举措,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开展重点行业企业专项环境执法,对严重污染土壤环境、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进行挂牌督办,处罚一批、移交一批。2020年底,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较2013年下降3%。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以黄河沿岸、工业园区等区域为重点,开展固体废物非法贮存、倾倒和填埋情况专项排查,全面规范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建设、贮存、处置。持续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实施重点工业行业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处置全过程监管(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完善工业园区渣场建设,提升固体废物处置能力。2020年底,全县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基本满足贮存要求,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园区管委会)。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采取综合利用、回收处理、无害化处理等不同的处理方式,做到处理过程“垃圾不暴露、转运不落地、沿途不渗漏”。实施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或处理)、县处理”的主体模式,建立环卫清扫保洁、垃圾转运处理、运营维护机构队伍和运行体系,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统筹处理利用。将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对各乡镇场及各相关单位年度工作绩效考评内容。2020年底,县城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全覆盖,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xxx%。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全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基本消除。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八、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统筹开展全县生态保护与修复,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2020年底,严格按照已经批准并公布的生态红线,完成全县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纳入全国“一张图”管理,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制定保护管控措施,做好“绿化、水系、空气”三篇文章,着力加强水源地、xx湿地、xx山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系统保护,重点实施入黄口人工湿地工程,持续推进城市建设管理上水平、出品味。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对保护区森林资源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严格保护,并加强监测。开展自然保护区整治绿盾行动,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排查全县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全面取缔保护区违法建设项目,全面禁止一切与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全面落实各项生态修复措施。确保自然保护区违法建设项目零存在,拟保留人类活动项目按照相应环境整治方案要求进行整改,实现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明确、边界清晰、功能区科学合理、管理规范。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加快xx山东麓酒庄防风生态林建设,规划建设市xx山东麓葡萄长廊防护林带,扩充黄河两岸绿色廊道,重点对现有防护能力低下的林带进行改造提升,以乔木林为主,增加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维护xx生态安全。开展绿地修复,对城市破损绿地进行修复,种植乡土适生植物,重建植被群落。完善绿地系统,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均衡布局公园绿地。通过拆迁建绿、破硬复绿、见缝插绿等方式,拓展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绿化效果。挖掘城市微小未利用地块、不能建设地块及街心、街角裸露地面,在县城打造星罗棋布的城市小微公园。提升存量绿地品质和功能,乔灌草合理配植,推行生态绿化方式。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抓好园区道路绿化、黄河护岸林、市民生态公园等重点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黄河护岸林提升改造工程。对现有林带残缺不全的,应按照以带为主,带、片、网、点相结合的原则,完善黄河主河道护岸林。加强黄河流域河滩、湖泊、水稻田等各类湿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重点实施入黄人工湿地等工程,出台河湖湿地管理办法,开展湿地产权确权试点。进一步预防水土流失、改善水生态、提升景观,保障黄河水生态安全。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抓好工业园区道路绿化、黄河护岸林、生态公园等重点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绿色通道建设xxx两侧植绿工程。三年新增绿化面积xx万亩。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九、抓好***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递压力,全面抓好***环保督察、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及历次交办转办件的整改工作,以解决实际环境问题来回应社会关切,以整成的实际成效来取信于民。

坚持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高度重视环保督察交办转办群众信访投诉件的办理,持续发力抓好环境问题整改工作,确保落实到位,处罚到位,整改到位。对环境投诉举报件要即交即办、立行立改,把整改行动落到实处,切实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整改效果,要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强化问题整改落实,对于一般性问题,要按照整改目标和时限要求,认真开展交办举报环境问题的调查核实工作,围绕存在的环保问题,明确整改责任,细化工作举措,全力以赴推进整改工作,按时办结答复;对于情况复杂或需长期整改的问题,要认真研究部署,建立任务清单、时间表、路线图,明确整改落实责任和要求,坚持不懈抓整改,持之以恒求实效,坚决杜绝已整改问题“死灰复燃”,切实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

牵头单位:xxx。

责任单位:xxx。

严格对照***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认真研究制定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实施方案、逐项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措施、时限和责任单位,全力推进***环保督察和“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严格按照区市整改销号要求,进一步明确督察整改验收标准、流程及责任、为彻底整改提供支撑依据。各级各部门要定期研究分析环保督察整改情况,及时解决督察整改中的重大问题,实行领导干部包抓重点问题的工作机制,经常性组织开展环保督察整改调度、督查、通报,强力督促各级各部门落实环保责任,狠抓***环保督察整改。要坚持依法整改、科学整改,既要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法》,合理运用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等手段,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环境污染行为;又要紧密结合具体问题,科学确定环保督察整改阶段目标,不得对目标任务层层加码,整改时限层层递减,严禁搞“一刀切”整改,确保环保督察整改成效经得起检验。

牵头单位:xxx。

责任单位:xxx。

县纪委(监委)、组织部门要对不符合整改时序要求的,按程序采取谈话提醒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抓好环保督察整改;对存在表面整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问题的,责成其主要负责人向县委、政府做出深刻检查,并从重问责;对组织整改不力、存在突出问题、造成恶劣影响的有关单位实行一票否决,效能目标考核结果直接列为末位。

责任单位:xxxx。

(四)建立环保督察整改长效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亲力亲为抓环保督察整改,定期督查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确保重点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取得明显成效。各级履行环保职能职责的部门每年向县委、政府专题报告环保履职情况。县人民政府每年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环保工作时,要将环保督察整改情况作为一项专题进行报告。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代表视察等方式,政协常委会通过提案、委员视察等方式加强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履行环保职责情况的监督,结合区市环保机构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加快建立环境监察专员制度,充实环境监察力量,对环境质量下降、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重点环保问题,由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牵头开展专项督查。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十、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切实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职能,配合区、市建立统一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规划和标准制定、统一监测评估、统一监管执法、统一督察问责的“四统一”工作职责;完成环境保护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健全县、乡镇(街道)、工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设立环境保护机构或明确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机构和人员,整合组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统一着装、统一标识、统一证件、统一保障执法用车和装备,统一实行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提升全县生态环境监管执法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和市环保局加快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际需要,统一建设大气、水、土壤、声、自然生态、重点污染源、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完善生态环境预报预警体系,全面客观反映全县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状况。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生态环境质量达标地区要保持稳定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达标区域,根据属地原则,制定实施限期达标规划,向县政府备案并向社会公开。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完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政绩考核办法,强化政绩考核中生态保护、环境质量等指标约束,对区域环境质量恶化,出现重大生态破坏事件的实行“一票否决”。建立完善决策过错认定、问题线索移送等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配套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的实行终身追责。开展县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负有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乡镇场开展督察,督察整改情况作为被督察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领导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制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实施办法,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和损害赔偿解决途径。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将企业环境信用信息纳入征信体系,定期向社会公布,推动实施联合惩戒、联合激励。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坚持财政投入与攻坚任务相匹配,建立常态化、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采用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运营补贴等方式,建设运营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项目。拓展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渠道,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绿色发展长效投入机制,加大财政、价格、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县政府投资资金的引导作用,强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撬动社会资本支持重大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促进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明确生态环保领域主体责任,积极推广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竞争性分配,强化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充分利用区、市、县三级财政资金投入机制。统筹整合既有生态环保专项资金,集中财力支持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改革顺利推进。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规范性文件制定发布,全面修订清理规范性文件中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相适应的内容,配合区、市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大气、水、土壤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xx山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分类管控、开发强度管控和责任分级管控制度。加强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合执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推进公安、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指导调查,建设环保法庭,合力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保持生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加强移动执法系统建设,强化网格化生态环境监管。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加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人才队伍建设,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xx县人才规划,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建立污染防治攻坚战战略智库,健全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强化国内外交流合作,引进吸收和开发利用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开展大气、水、土壤等重点领域突出环境问题成因分析,推广一批能源节约、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新技术,突破一批资源综合利用、湖泊湿地污染防治、生物发酵行业异味污染治理核心技术。

牵头单位:xxx。

配合单位:xxx。

扶贫攻坚战实施方案

扶贫攻坚战实施方案,2会仍然提起扶贫攻坚,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扶贫攻坚战实施方案,欢迎阅读!

为确保到2018年全市整体脱贫,按照中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部署要求,结合汉中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全省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并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11个县区为主战场,以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为主攻对象,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五大脱贫攻坚行动”、“1+19配套支持计划”,打赢脱贫攻坚“三大战役”,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确保到2020年实现同步小康目标。

(二)主攻目标。

2016年至2018年,重点打好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决胜战和贫困县脱贫摘帽总体战,通过扶持产业就业及生态补偿30.8万人、易地搬迁17.5万人、教育支持8万人、医疗救助5万人、兜底保障15.1万人(各类贫困人口有交叉),实现1188个贫困村、53.8万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

其中:2016年,佛坪县率先实现整体脱贫摘帽;2017年,汉台区实现整体脱贫、留坝县实现整体脱贫摘帽;2018年,其余8个县全部脱贫摘帽。

2019年至2020年,重点打好脱贫成果保卫战,脱贫摘帽后的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户,继续享受扶持政策,巩固提高脱贫成果。

二、筑牢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基础

(三)扎实做好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

由扶贫、民政、移民、残联等部门联合行动,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低保户进行一次拉网式摸底识别和核查,核查结果由镇和县区党政一把手签字确认后逐级上报,对差错率高的县、镇进行问责。

建立健全市、县、镇、村四级精准扶贫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规范贫困人口信息采集、整理、反馈工作,通过网络监管系统对贫困户和扶贫项目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实现基础数据和需求信息互联互通。

在全市1188个贫困村统一建立“五牌六档一簿一手册”基础资料,对外公示公开,实行动态化管理、挂图式作战。

加强扶贫绩效社会评价监督,开展扶贫满意度调查,建立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和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机制。

制定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认定标准和退出办法,对照时间表实行脱贫对象目标化管理。

三、强力推进五大脱贫攻坚行动

(四)产业就业脱贫行动

1.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认真实施《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汉中市产业扶贫规划(2011-2020年)》,加快发展猪、茶、药、乡村旅游等扶贫支柱产业和优质粮油、蔬菜魔芋、干鲜果、食用菌等主导和特色产业,不断培育壮大特色经济林、特色养殖、苗木花卉、蚕桑等贫困户增收项目。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广泛吸纳贫困户土地经营权入股,强化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

加大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支持力度,大力培训职业经理人,积极推进旅游扶贫、观光农业、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项目。

利用水电利益共享机制,将国家用于水电发展的补助资金和部分发电收益用于扶贫。

制定汉中市国有、民营企业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和到贫困地区投资办厂的鼓励政策。

2.打造劳务输出和就业平台。

加大劳务输出培训力度,支持建立就业和社保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定向培训。

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

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工程。

对在城镇工作生活一年以上的贫困人口,输入地政府要承担相应的帮扶责任。

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加强就业援助,落实就业见习和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政策。

3.探索资产收益脱贫。

抓好西乡、洋县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及推广工作。

探索将财政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资产可由村集体、合作社或其他经营主体统一经营,贫困户享受收益。

明确资产运营方对财政扶贫资金的保值增值责任,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确保资产收益及时回馈持股贫困户。

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科学合理有序开发水电、煤炭、油气等资源,赋予土地被占用的村集体股权,让贫困人口分享收益。

(五)易地搬迁脱贫行动。

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积极稳妥、保障基本的原则,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脱贫为重点,结合陕南移民搬迁、土坯房及危旧房改造,以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为突破口,遵循靠城镇、靠园区、靠中心村安置原则,紧密结合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全域旅游和农业产业化等工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加大投入,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抓好安置点公共配套、产业发展和后续管理,严格执行易地搬迁的各项政策规定,继续落实特困户、危困户搬迁“交钥匙工程”,确保2018年前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任务。

(六)教育脱贫行动。

从2016年起,全面落实对免费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前一年在园幼儿每年给予750元生活补贴,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按照每生每年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贴等政策;对贫困家庭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发放2000元补助;对贫困家庭的中高职在校生,除享受国家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外,每人一次性再给予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对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实行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全覆盖,仍有困难的,再由高校事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建立资助专项基金给予补助。

积极争取中省增加我市“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教育经费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三支一扶(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从教计划、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

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教师招聘引进办法,建立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全面落实贫困地区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实行优质学校同贫困地区学校结对等帮扶措施。

(七)社会保障兜底脱贫行动

1.分类落实社会保障政策。

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引导农村贫困人口积极参保续保。

从2016年开始实行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的“两线合一”,对确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差额按照脱贫标准补齐。

实行渐退低保帮扶,对当年超过低保标准但收入尚不稳定的农村家庭,延续12个月低保政策,其中残疾人家庭可再适度延长救助时限。

加大临时救助制度的落实力度,帮助农村贫困群众应对突发性、紧迫性和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

加快敬老院、幸福院、光荣院等养老设施建设力度,最大限度实现对孤、残等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

2.开展医疗救助脱贫。

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由政府全额出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

门诊统筹率要先覆盖所有贫困县,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制度。

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救助等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贫困户,再进行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

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扩大纳入基本医疗范围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

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建立三级医院(含部队二级医院)与贫困县县级医院稳定持续的一对一对口帮扶关系,实行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镇卫生院全覆盖,实施基层卫生计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

为县镇医疗卫生机构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类本专科生,支持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

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3.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对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详实完备、动态更新的信息管理系统。

加强儿童福利院、救助保护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社区儿童之家等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建立家庭、学校、基层组织、政府和社会力量相衔接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健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低收入家庭重病重残等困境儿童的福利保障体系。

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等重点救助对象,按照低保标准的比例增发补助金。

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工作。

(八)生态保护脱贫行动。

生态扶贫要与汉江水质保护和秦岭、巴山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用好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并列出一定比例用于脱贫攻坚。

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生态保护人员。

对贫困县25°以上坡耕地全部纳入退耕还林范围,积极申报调整贫困县基本农田保有指标。

积极开展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制定公益林补偿办法。

充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实行生态环境审计。

四、加快破除发展瓶颈制约

(九)加大镇村道路建设力度。

积极承接车购税对农村公路建设的专项转移政策,多方争取农村公路建设补助项目资金。

集中各类涉及农村道路建设的项目补助资金,重点投向贫困村桥梁道路建设,有计划有目标地解决贫困村 “行路难”问题,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危桥改造等完善提高工程建设,加快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通硬化路的建设任务,大幅提升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行能力。

(十)加大水利建设力度。

向贫困县、贫困村优先安排重大水利工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水利项目建设,小型农田水利、“五小水利”、抗旱水源建设、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要向贫困村倾斜,加强农村气象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到2018年自来水普及率超过90%,供水保证率超过95%。

(十一)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力度。

支持发展水电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质能发电,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积极争取增加我市年度发电指标,提高水电工程留存电量比例。

(十二)加大文化体育事业建设力度。

增加文化投入,普遍建立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对贫困户有线电视进行财政补贴。

加快县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使其达到国家标准。

支持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红色、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

(十三)加大“互联网+”扶贫推进力度。

加大贫困镇村网络与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实现贫困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资费补助、小额信贷支持。

开展互联网为农便民服务,提升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水平,扩大信息进村入户覆盖面。

支持邮政、供销等系统在贫困镇村建立服务网点,加快实现建制镇超市全覆盖。

到2017年,建设1000个电商乡村服务点,基本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

(十四)加大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力度。

加快实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积极争取中省加大对革命老区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和项目支持力度,促进革命老区县加快发展。

五、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十五)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

对照脱贫任务列出脱贫预算,以脱贫任务倒逼各类资金投入到位,促进形成扶贫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积极争取中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和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市、县区每年按照不低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的比例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并确保每年增长不低于20%,压缩的“三公”经费主要用于脱贫攻坚上;从2016年起通过扩大地方支出规模,增加对贫困村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投入;中省在贫困县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级配套;对中省市下达的各项专款,县区可以整合用于脱贫攻坚项目;财政支持的微小型建设项目,涉及贫困村的,允许按“一事一议”方式直接委托村级组织自建自管。

加强扶贫资金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工作,规范使用流程,完善监管制度,保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十六)加大金融扶贫力度。

发挥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作用,建立贫困县区发展基金和农产品信用担保公司,搭建融资平台。

逐年增加县区精准扶贫财政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向有产业发展意愿和条件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和免抵押、财政资金全额贴息的小额贷款。

同时,支持向承担扶贫任务的小微企业提供产业发展贷款,由财政资金按规定给予贴息,促进小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用足扶贫再贷款规模和利率优惠政策,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支持国开行、农发行在我市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延伸服务网络,到2018年实现金融机构镇全覆盖和金融业务行政村全覆盖;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妇女小额贷款、康复扶贫贷款实施力度,贫困镇村优先设立村镇银行等机构;支持培育发展互助资金组织,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增加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发展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增加特色农产品保险险种和价格保险,将其纳入保费补贴;规范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探索开展农产品存货质押、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试点,推广以设施大棚所有权、大中型农机具、农产品订单以及农业知识产权等为标的'新型抵押担保方式。

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信贷投放,确保每年涉农和扶贫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市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平均水平。

(十七)完善脱贫开发用地政策。

实施“双退”方案,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调整完善土地利用和林业规划,将宜林地中的宜耕地从林业规划中退出。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贫困县,并专项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在安排土地整治工程和项目、分配下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和补助资金时,向最贫困地区倾斜。

对贫困县实行节约用地指标市域范围内挂钩流转,增加挂钩收益用于易地移民搬迁;在贫困县优先建立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十八)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持。

加大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市级产业资金对科技扶贫的支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园区。

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创业式扶贫服务,依托大学、院所、企业建设青年农民创新创业的“星创天地”;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鼓励各类人才扎根贫困地区建功立业,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普通高校设立扶贫特色产业班、党校和行政学院开设脱贫攻坚班;大力实施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和本土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加大对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合作组织经营管理人员等致富带头人培训。

六、做实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

(十九)完善“1+19”配套计划。

由19个牵头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在2016年3月底前,制定出台全市脱贫攻坚行业部门配套支持计划实施方案(见附件),作为对行业部门扶贫目标责任考核的主要依据。

各配套方案要重点从目标任务、主要措施、责任分工、完成时限、检查验收等方面逐一进行量化、细化,运用部门职能和行业资源做好项目安排、资金保障,聚合行业部门力量,着力破解贫困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小额信贷、易地搬迁、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瓶颈制约。

(二十)夯实驻村帮扶措施。

实行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全覆盖,将各级农技人员纳入驻村扶贫工作队,今后招聘的大学生村官有计划地向贫困村安排,确保每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有一名农技人员或大学生村官;制定《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管理办法》,确保工作队驻村时间全年不少于220天;市、县区财政每年从预算中分别给同级每个驻村工作队安排7000元工作经费,并在三年帮扶期间给予包扶村8万元产业发展资金支持;积极配合中省单位赴汉开展定点扶贫和“两联一包”扶贫工作,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双联双包”、“531干部连心连亲结对帮扶”活动,优先帮扶有劳动能力和有脱贫意愿的贫困户,确保使每一个贫困村都有一个帮扶单位,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帮扶责任人。

强化驻村联户扶贫跟踪管理,做到不稳定脱贫不撤队伍。

(二十一)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持续推进“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强化苏陕对口协作交流,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搭建爱心平台,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脱贫有效对接。

发挥好“10.17”扶贫日社会动员作用,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组织社会捐赠活动,构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网络,探索发展公益众筹扶贫。

积极争取外资扶贫项目,加强扶贫领域对外合作交流。

落实企业和个人公益扶贫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

七、营造脱贫攻坚氛围

(二十二)做好脱贫攻坚政策宣传。

积极开展“千村万户”精准脱贫示范带动活动,以“双联双包”联系点为依托,市、县区领导带头包抓,通过人、财、物、技综合投入,带动面上脱贫攻坚。

加大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力度,各县区要在国省道路、高速公路出入口等醒目位置设置精准脱贫政策宣传标牌;市、县区各主流媒体要开辟专栏,广泛宣传、系列报道精准脱贫先进事迹,营造加快推进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

(二十三)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载体,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坚持扶贫先扶志,引导贫困户转变等、靠、要观念,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正确导向,坚定贫困群众依靠自身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着力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坚持参与式扶贫, 抓好“一事一议”、村民自建、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政策落实,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发挥乡规民约、村监委会作用,强化群众监督和群众评价,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八、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四)实行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

市、县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改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第一组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

成立汉中市脱贫攻坚指挥部,由xx、市长任总指挥,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总指挥,其他市委常委和副市长任副总指挥,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书记、副市长分别兼任办公室主任、常务副主任,内设综合协调组、扶贫指导组、搬迁指导组、督查组、宣传组和考核组等6个工作组,从相关成员单位抽调专人,集中办公,主要承担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导落实、检查考核、宣传引导等工作任务。

同时,将全市11个县区划分为11个独立攻坚作战区,由各副总指挥任扶贫包联县区(战区)总督导,并对所分管的行业部门扶贫任务落实情况实行责任督导。

脱贫攻坚工作,县级党委、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党委书记和县长是第一责任人,主要做好精准识别、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脱贫攻坚期内各县区领导班子要保持稳定。

市、县区要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到基层挂职任职,选好配强贫困村领导班子和“第一书记”,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稳定和加强扶贫机构,成立市、县区脱贫统计监测中心,专门负责建档立卡系统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脱贫动态监测、行业社会扶贫信息反馈等工作,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精准依据。

脱贫任务重的镇要成立脱贫攻坚工作站,镇党委书记任站长,重点抓好脱贫政策任务落实。

创新干部用人导向,使用和提拔干部向扶贫一线倾斜,制定“逢提必下”或“先下后提”的用人制度。

(二十五)严格考核问责。

加大扶贫绩效考核,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落实贫困县约束机制。

将脱贫攻坚年度工作任务纳入县区和部门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提高减贫指标权重,实行脱贫攻坚年度考核“一票否决制”。

制定《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和《脱贫攻坚工作督查问责办法》,建立扶贫工作责任清单、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制和考核督查制度,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落实不力的县区和部门单位,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向同级党委、政府报告并提出责任追究建议;对未完成年度脱贫任务的要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

按照省委、x政府《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赣发〔2015〕10号)的部署安排,进一步落实就业扶贫工作目标任务,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xx总书记关于加强扶贫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提升扶贫对象就业创业能力、实现稳定就业为首要工作任务,按照“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思路,以建立扶贫对象台帐为基础,以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工作平台,以就业援助、就业培训、产业促进、创业带动为手段,努力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二、实施范围

凡本省行政区域内,符合农村贫困人口条件、有就业能力且有就业或创业愿望的适龄劳动者,均属本方案的扶贫对象。

三、工作目标

到2018年,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全部建档,实行实名登记并录入就业扶贫信息系统;每个扶贫对象每年至少获得一次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等“一对一”免费就业服务,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普遍提升;扶贫对象中有求学愿望的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均可免费就读技工院校;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新生代劳动力具备转移就业基本职业素质,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四、政策措施

(一)建立动态台账,实现就业精准扶贫

1.建立扶贫对象就业、培训、创业普查台帐。

以扶贫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对本地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为基础,按照“准确、清楚、动态”的要求,依托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平台,对登记建档的贫困户逐一进行普查,进一步了解贫困群体的人员结构和就业创业需求,掌握本地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技能、就业创业状况等)、就业愿望(包括就业地点、就业岗位、薪酬福利等)、培训愿望等,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在江西省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中增加“就业扶贫”模块,录入就业扶贫对象实名信息,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措施,实现就业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

2.建立扶贫对象就读技工院校台账。

充分利用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平台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建技工院校招生毕业信息员队伍,向扶贫对象宣传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本省本地区各类技工院校专业特色、优秀技工院校毕业生等,让每一位贫困生可以结合自己爱好免费学习一技之长。

各类技工院校要对扶贫对象单独建立学生名册,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帮助,切实解决求学过程中的困难,在教学安排、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中给予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学生毕业时优先推荐就业。

(二)实施就业援助,引导就地就近就业

3.加强就业信息的宣传对接。

各地要结合每年开展的“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扶贫对象搭建用工对接平台。

加强岗位信息收集整理,对本地企业缺工岗位进行统计分类,筛选出适合扶贫对象就业的工作岗位,通过村组宣传栏、新媒体、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将岗位信息送至贫困户家中,帮助符合岗位条件并有意愿赴企业就业的扶贫对象与企业取得联系,促进其上岗就业,实现就业援助的常态化。

4.鼓励创建乡镇(村)就业扶贫车间。

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在人口聚集度高的乡镇建设农民创业园和创业一条街,吸纳周边扶贫对象在园内就业创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就业。

引导本地服装纺织、电子、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在有条件的乡镇(村)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加工点),为扶贫对象在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

对入驻就业扶贫车间企业、个人三年内所涉及的场地租金、水电费,给予60%的补助。

5.促进扶贫对象在家里就业。

结合本地产业特色,鼓励和支持适合分散式、家庭作坊式生产的产业发展。

对分散式生产和家庭作坊式生产的企业,可以进行再就业基地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认定,享受税费减免和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

广泛搭建分散式就业和家庭作坊式就业供求信息对接平台,将扶贫对象纳入供求信息监测平台,实现“点对点”对接。

6.鼓励中介机构介绍扶贫对象就业。

对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成功介绍扶贫对象与当地企业或其他实体签订劳动合同(就业协议)且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职业中介机构,每介绍1人给予150-200元补贴,每名扶贫对象每年可享受1次职业介绍补贴。

(三)开展就业培训,提升扶贫对象就业能力

7.统筹开展扶贫对象各类培训工作。

各地要根据扶贫对象意愿和当地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含工业园区定向培训)和岗前技能提升培训,提升贫困家庭成员就业能力。

加强劳动预备制培训,对未继续升学的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并按培训时间,给予每人每天不超过15元的生活费补贴。

对于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的具体标准按国家和省规定的鉴定收费标准的70%给予补助,但最低不少于300元/人。

争取到2018年,有技能的扶贫对象占贫困人口的比例,由2015年的0.54%提高到30%。

8.鼓励院校和企业开展扶贫性就业培训。

引导职业(技工)院校采取顶岗实习或校企合作等方式,对扶贫对象开展培训并介绍到当地企业上岗就业,根据培训专业、培训成本和培训期限等情况,按规定给予院校300-1000元/人的培训补贴。

鼓励园区企业优先招用扶贫对象,对园区企业与新招聘的扶贫对象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并在6个月内开展岗前培训的,按规定给予企业300元/人的培训补贴。

(四)依托产业发展,扩大扶贫对象就业

9.大力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品”特色扶贫产业体系建设。

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以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为平台,通过建立“一村一品”产业带头人培训基地,举办分类、分专题培训班,为贫困农村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能带领农户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聘请国内外专家到贫困地区,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进行现场指导,传授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帮助解决遇到的技术问题,提高致富能力。

同时,向贫困地区大力推广国内外新品种、新技术。

10.引导扶贫对象转向家庭服务业就业。

组织引导扶贫对象就近参加家庭服务业培训,掌握家庭服务业上岗基本技能。

加大对家庭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发展和培育一批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对吸纳扶贫对象就业的家庭服务业企业按规定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

11.鼓励企业吸纳扶贫对象就业。

对于吸纳安置了贫困人员的园区企业,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和职业介绍补贴。

(五)鼓励创业带动扶贫对象就业

12.鼓励扶贫对象自主创业。

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扶贫对象,给予免费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政策扶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给予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扶持,个人创业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10 万元,合伙和组织起来创业的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0 万元。

上述贷款期限两年,并予全额贴息。

13.加强对扶贫对象的创业服务。

对有创业能力且有创业愿望的,组织开展电子商务、syb等创业培训(实训),创业培训补贴1000元-1600元/人。

为创业培训合格的贫困人员,提供开业指导、项目推介、政策咨询等免费服务。

对工商新注册登记的贫困人员,稳定经营6个月以上的,每户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5000元。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谋划,认真研究分析就业扶贫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量化、细化指标,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要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就业扶贫工作有效开展。

(二)强化资金保障。

就业扶贫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人员多,持续时间长,各地、各部门要统筹安排,保障就业扶贫工作所需资金筹措到位,用实、用足、用好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落实部门责任。

要抓好就业扶贫重点工作任务的责任落实,人社部门牵头负责就业扶贫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政策落实;扶贫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雨露计划”,指导各县(市、区)建立贫困家庭就业台账;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筹措和监督。

(四)加强政策宣传。

就业扶贫工作涉及的政策范围广,新政策较多,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确保就业扶贫政策及时、有效、准确的落实。

遵义市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自“八七”扶贫攻坚以来,通过历届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扶贫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14年底,实现习水、正安、务川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85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9.5万人。

但扶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繁重,目前还有道真县和31个贫困乡镇未摘帽,仍有贫困村871个、贫困户19.44万户、贫困人口54.57万人(不含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两无”人员10.13万户18.41万人)。

为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发展、集中力量决战决胜扶贫攻坚,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3〕25号)、《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m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黔党办发〔2014〕23号)、《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m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的通知》(黔党办发〔2015〕13号)精神,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见实效,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推进精准扶贫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xx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贵州省“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坚持扶贫攻坚与全面小康创建统筹推进,以“三业”(产业、就业、创业)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创新扶贫开发机制为动力,以开放促开发,以“三化”兴“三农”,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扶贫开发的生命线,持续巩固“减贫摘帽”成果,大力实施扶贫攻坚“三步走”发展战略和“35669”行动计划,抓好产业发展主线、基础设施关键、素质提升根本,全面落实扶贫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和“六个到村到户”工作机制,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1. 精准识别。

对全市31个未摘帽贫困乡镇、871个贫困村、19.44万贫困户、54.57万贫困人口进行再调查、再摸底、再精准,逐乡逐村逐户深入分析贫困原因,建成精准扶贫分类建档立卡信息库。

2. 精准帮扶。

用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成果,分类制定帮扶计划,采取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六个到村到户”措施,实现精准扶持扶贫对象。

3. 精准管理。

对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资源进行精准配置,对社会扶贫和市场资源进行有效引导,对扶贫对象进行全过程监测,实现建档立卡对象动态管理,形成“市级统筹、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的工作机制。

4. 精准考核。

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行量化考核,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重点考核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把精准扶贫工作实绩作为评价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精准扶贫上。

(三)总体目标

围绕扶贫攻坚“三步走”发展战略和“35669”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减少50万以上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完成基础设施“六个小康建设”任务,到2017年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

第一步,到2016年,全面实现习水、正安、务川、道真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116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全市减少贫困人口40万人以上,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控制在10万人左右。

第二步,到2017年,全市减少贫困人口54.57万人,基本消除建档立卡绝对贫困人口,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实现8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第三步,到2020年,补齐脱贫指标和小康指标的差距,全市建档立卡脱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超过西部平均水平,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二、精准目标,精准帮扶,加快实施精准扶贫工程

(一)精准实施“六个到村到户”工程

1. 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健全完善精准扶贫结对帮扶与同步小康驻村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市四家班子分别挂点联系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市领导挂帮31个未摘帽乡镇,县领导联系乡镇挂帮1个贫困村,省市干部驻村、县级部门帮村、县乡干部联户,每年选派驻村人员5000名以上,组建小康驻村工作队,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帮扶,保证871个贫困村、19.44万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帮扶作用,因地制宜发展贫困地区特色经济,确保挂帮重点县和贫困乡镇不摘帽不脱钩、贫困村和贫困户不脱贫不脱钩。

持续开展市直部门“集团帮扶”,广泛开展“干群结亲”活动、“党群直通车”服务行动,持续抓好“千个支部结对”、“万名干群结亲”及“帮一带一”工程,认真组织开展“10.17”扶贫日系列活动。

全面落实上海市对口帮扶遵义市工作规划,加强对口帮扶项目建设、产业园区共建、引企入遵、职业教育、人才交流、文化旅游等重点工作,不断提升对口帮扶成效。

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

2. 产业扶持到村到户。

坚持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实施“1234”战略和“8531”工程,加快推进45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休闲农庄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加大新型农民培育力度,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水平,加快培育一批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5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示范村。

通过增加投入、调整结构、设施配套和科技应用,将土地亩产值和户均畜牧渔业效益梯次分别提高到3万元、2万元、1万元,不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大幅提高经营性和转移性收入比例。

根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19.44万户贫困户的主观意愿和客观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因户择业,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类施策,实行产业扶贫规划到村、项目到户、增收到人。

重点针对缺资金致贫的6.78万户贫困户,把扶持资金落实到每村每户经论证可行的产业项目,大力发展中药材、干鲜果、草地畜牧业、茶叶、商品蔬菜等优势扶贫产业,努力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村、种养殖大户。

加大扶贫专项、以工代赈、民族发展等项目投入,重点扶持每个县发展2—3个扶贫主导产业,确保支柱产业覆盖50%的贫困乡镇、70%的贫困村和80%的贫困人口。

到2017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600家,扶贫龙头企业达400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当年脱贫标准线。

牵头单位:市扶贫办

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发改委、市民宗委,各县(市、区)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3. 教育培训到村到户。

把发展教育作为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享受公平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大力实施“扶穷志·农民夜校”工程,对全市贫困对象进行普及性教育培训,提升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脱贫意识和综合素质,增强决战决胜贫困的信心和勇气。

在全市871个贫困村开办新型农民夜校,2015年完成缺技术致贫的6.3万贫困户的集中轮训,三年内完成19.44万贫困户、54.57万贫困人口中的劳动力人口集中轮训,从政策法规、农业技术、文化体育、卫生健康、公民道德等方面,培育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每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万人以上。

深入实施“雨露计划·1户1人1技能”工程,在三年内实现建档立卡19.44万贫困户培训全覆盖,确保每户至少有1人接受中职及以上学历教育、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后转移就业、接受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挂靠1个龙头企业(合作社),到2017年基本消除全市农村贫困家庭,实现“职教培训1人、就业1人、脱贫1户”。

针对自身发展力不足、因病因残、因灾因学等贫困户,组织开展贫困地区科技二传手、青年致富带头人、妇女创业能手、残疾人就业扶助等专项培训,实现转移就业。

全面推进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深入实施教育“9+3”计划,在三年内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公办幼儿园590所以上,新建和改扩建农村中小学450所以上,建成“千校达标”工程标准化小学750所以上、标准化初中250所以上,建立健全以“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为重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到2017年,实现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和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贫困地区教育发展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片区县学前三年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达到85%以上,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

到2020年,贫困地区办学质量有较大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更加稳定,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培训就业衔接更加紧密,教育质量和水平持续提高。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4. 危房改造到村到户。

加快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优先解决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农户的基本安全住房问题,确保改造任务落实到户、施工技术指导到户、补助资金拨付到户、竣工验收具体到户,切实改善农村困难群众居住环境。

积极向省农危改办争取农村危房改造指标计划,力争到2017年,完成18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到2020年,完成27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基本消除农村危房。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各县(市、区)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5. 生态移民到村到户。

坚持尊重群众意愿、科学规划选点,集中安置生态环境脆弱、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石漠化严重、交通不便深山区、石山区的贫困农户。

精准确定移民搬迁对象,把移民安置与园区建设、集镇商贸、旅游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统筹起来,积极落实移民土地、产业、就业、户籍和社会保障政策,加强移民创业培训,引导转移安置就业,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

对条件恶劣地区实行整组、整村搬迁,修复生态环境。

加大就业安置力度,确保移民稳得住、能致富。

到2017年,完成扶贫生态移民搬迁3.01万户13.33万人。

到2020年,完成扶贫生态移民搬迁6.35万户26.65万人,全面完成移民新村水、电、路、讯、绿化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牵头单位:市移民局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各县(市、区)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6. 社会保障到村到户。

把保障改善民生与推动经济发展统筹起来,突出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重点解决贫困地区服务群众和扶贫攻坚“最后一公里”问题,优化民生社会领域发展环境,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1)卫生计生建设。

加快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健全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卫生计生服务网络。

稳定计划生育政策,加大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力度,积极实施“少生快富”扶贫工程。

到2017年,实现200所乡镇卫生院和3000个村级卫生计生服务室标准化建设,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以内。

到2020年,贫困地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建设达到全面小康标准,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逐步实现人口均衡发展。

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各县(市、区)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2)文化体育建设。

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每县完成1个标准体育运动场和室内体育运动馆、游泳馆、图书馆、文化馆等4个馆建设,实现“一场四馆”建设工程全覆盖,全面提高农村文化体育服务整体水平。

加快实施行政村数字广播电视延伸覆盖工程,每年新增发展农村数字电视用户8.64万户。

到2017年,实现“一场四馆”建设向乡镇延伸,贫困乡镇综合文化站和贫困村文体广场实现全覆盖并免费开放,农村数字广播电视用户达18.1万户。

到2020年,贫困地区公共文体设施设备标准化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农家书屋”覆盖所有贫困村,基本实现农村数字广播电视实现“户户通”。

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体育局,各县(市、区)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3)救助体系建设。

加快贫困地区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提升社会保障服务能力。

到2017年,实现城镇医保参保率90%、新农合参保率9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6%,使城乡低保每年提标增幅10%以上。

到2020年,构建形成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实现社保对象动态精确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最大限度减少因病致贫和返贫问题。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卫计委,各县(市、区)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二)精准实施“六个小康建设”工程

全面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6+1”行动计划,加快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建设步伐,把资金和项目优先安排到贫困县、贫困乡镇和贫困村,加快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环境。

牵头单位:市文明办

1. 小康路。

围绕建成功能完善、安全便捷的“小康路”,加快推进交通建设三年会战,加大对贫困乡镇、贫困村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实施县乡道改造700公里、乡道泥路改沥青路(水泥路)300公里,建成通村沥青路(水泥路)5200公里,新建通组(寨)公路11000公里、人行步道90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500公里,新建乡镇等级客运站40个、行政村客运招呼站2000个。

到2017年,实现行政村100%通油路(水泥路)、100%通客运。

到2020年,全面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抗灾能力,全面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村村通客运、组组通公路、村寨路面硬化”目标。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2. 小康水。

围绕建设安全有效、保障有力的“小康水”,大力推进水利建设三大会战,优先安排贫困乡镇、贫困村和贫困户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新打机井120眼,新建改建微型水库120口,小水池700口,新增耕地灌溉面积30万亩。

到2017年,全面完成5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任务,基本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到2020年,全市新增供水量10.15亿立方米,达到29.75亿立方米。

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各县(市、区)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3. 小康房。

围绕功能完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按《遵义市黔北民居2013版图集》、《遵义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工程小康房建设图集》要求,打造符合节地、节水、节材、节能、环保要求和蕴含历史文化传统的农村小康房,其内涵可延伸为房前屋后靓丽整洁、屋内屋外生态环保、楼上楼下安全卫生、设施设备经济实用、生产生活便利舒适,切实改善农村群众居住环境。

加强小康房建设与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结合,引导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危改户按小康房标准建设,在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基本居住条件基础上提高农民居住质量。

到2017年,全面完成省住建厅下达的0.5万户小康房建设任务。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各县(市、区)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4. 小康电。

围绕建设安全可靠、智能绿色的“小康电”,加快推进贫困乡镇、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结合遵义市“十三五”配电网规划,2015年—2020年,全市新建扩建110千伏变电站36座、线路629公里,新增变电容量172万千伏安;新建扩建35千伏变电站74座、线路756公里,新增变电容量50万千伏安;新建改造10千伏配变4522台、线路5071公里,新增容量66.71万千伏安。

其中,到2017年,新建改造“一户一表”73.55万户,农村“一户一表”率达99.79 %;到2020年,农村居民电压合格率达98%,城乡居民半小时缴费圈覆盖90%以上。

责任单位:遵义供电局,各县(市、区)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5. 小康讯。

围绕建设宽带融合、普遍服务的“小康讯”,加快推进贫困村接通符合国家标准的互联网,努力消除“数字鸿沟”带来的差距。

完成63个空白乡镇邮政所补建工作,对15处农村危旧邮政网点实施改造和设备更新。

到2017年,全面实现通电自然村“村村通电话”和行政村“村村通宽带”,农村宽带接入能力12m用户覆盖比例达到30%;在50个乡镇开办快递服务网点,在120个行政村设置村级邮件接收场所。

到2020年,基本实现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电话户户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

6. 小康寨。

围绕建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康寨”,坚持人口集中优先的原则,重点向贫困乡镇、贫困村倾斜,打造一批示范村寨,既让贫困地区农民身有所栖,更要留住美丽乡愁。

2015年,加快推进6.56万户“三改三治”及庭院硬化,完善55个乡镇垃圾收集处理、16个行政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812个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86个行政村公共厕所、农家书屋、村务宣传栏等便民设施,安装12888盏太阳能照明设施,建成399个行政村文体活动场所。

到2017年,完成7764个自然寨建设任务,重点打造466个示范村寨。

到2020年,累计完成18625个自然寨建设任务,累计打造793个示范村寨,实现集中居住村寨“小康寨”建设全覆盖。

7. 生态文明建设。

围绕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走出一条“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特色发展之路。

认真落实“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月月造林”活动,加快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到2016年,全面完成“四大区域”及高速公路、旅游通道沿线重点森林景观62个规划景观点(引爆点)的建设,建成景观绿化面积117500亩,完成营造林1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67万公顷。

到2020年,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1.35万公顷,森林面积扩大到1.64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8%以上。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力争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要求,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各县(市、区)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三、精准领导,精准责任,确保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实行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部门主要领导是行业扶贫第一责任人的精准扶贫工作责任制。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发扬“滴水穿石”精神和树立“弱鸟先飞”意识,以“四下基层”、“马上就办”和“钉钉子”作风,科学确定发展规划和项目,一张蓝图干到底。

各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要切实履行帮扶职责,做到敢于担当,强化执行力,把工作重点放在精准扶贫上,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重点县、贫困乡镇和贫困村领导班子要层层立下军令状,确保限期完成“减贫摘帽”目标任务。

市、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总牵头、总联系、总协调的职能作用,统筹推进扶贫开发机制创新,加强工作指导和绩效评价。

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和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工程的实施要求,围绕扶贫开发“三步走”目标任务,认真编制“三步走”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在2015年6月底前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后实施,确保各项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协作配合。

坚持“市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正确处理片区攻坚与精准扶贫的关系,加大政策统筹、资源整合力度。

市直各部门要加强行业统筹、分类指导,以贫困乡镇、贫困村和贫困户为主攻方向,突出强化对片区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力布局、经济协作等事项的督促、衔接和协调,公共投资要向连片特困地区倾斜,并加强协同配合、信息互通、政策对接,共同汇聚扶贫攻坚强大合力,努力形成行业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良好态势。

(三)加强扶贫投入。

市级财政加大非片区县的插花式扶贫投入,从2016年起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非片区县贫困地区急需的基础设施及产业示范带建设。

各县(市、区)投入扶贫开发的专项资金应不少于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2%。

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整合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确保提高扶贫的整体效果和精准率。

(四)加强队伍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完成精准扶贫任务的实际需要出发,切实加强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选好配强扶贫部门领导班子,调整充实工作力量,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

市委组织部定期对31个未摘帽贫困乡镇、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定期对未摘帽的871个贫困村班子开展运转考察,配齐配强领导班子,调整贫困乡镇领导班子必须报市委组织部审批,调整贫困村领导班子必须报县级组织部门审批。

建立完善乡镇(村)扶贫工作机制,明确专人负责扶贫工作。

各级扶贫部门要定期加强扶贫业务培训,确保适应精准扶贫工作需要。

(五)加强考核奖惩。

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对本方案落实情况的精准督导检查,督促各级各部门按时完成精准扶贫各项目标任务。

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考核导向,把改善贫困地区面貌、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提高考核指标分值权重。

把市直各部门落实减贫目标责任情况纳入市直机关目标考核。

将各县(市、区)和新蒲新区精准扶贫工作绩效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把精准扶贫工作实绩作为评价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年度考核等次确定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各县(市、区)和新蒲新区要把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纳入各部门、各乡镇年度综合考核目标,对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优先提拔重用,对未按期完成减贫脱贫目标任务的实行问责。

(六)加强宣传引导。

大力加强精准扶贫效果的总结宣传,重点宣传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自强不息、战胜贫困的典型经验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广泛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精准扶贫的良好氛围。

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力度,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以下是小编的有关于2017扶贫攻坚实施方案,欢迎阅读。

20xx年是组织实施全县“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最为关键的一年,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对全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以及伊犁州安排布署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对于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17大会议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17大会议精神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扶贫开发工作,坚持用科学的扶贫观抓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抓住机遇、紧紧瞄准贫困群体,把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中心任务,以4个重点乡和40个重点村为扶贫开发主战场,从本县实际出发,具体落实好自治区扶贫办【20xx】36号和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注重实效,加快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继续实施庭院经济、计划生育、残疾优扶、畜牧兴家、扶贫救助、抗震安居、技能培训、劳务创收、产业带动、社会扶贫等“十大扶贫工程”。

通过整合扶贫资源,抓好一批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扶贫开发工作绩效,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在推进尼勒克县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目标任务

20xx年,全县要完成自治区下达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计划2036人392户的脱贫任务和伊犁州下达的3326人595户脱贫任务,争取使20%的低收入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到958元和超过动态脱贫标准,贫困农牧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全县确定400户脱贫重点户,争取人均增收400元。

全县通过缺项补项确保20xx年自治区验收的4个重点村基本达到整村推进“五通”、“五有”、“五能”标准。

全县培训贫困劳动力1万人(次),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2000人,重点培植和扶持龙头企业带动2000户贫困户稳定增加收入。

三、工作措施

(一)抓好整村推进,改善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坚持高位推动,加强资金整合力度完善缺项补项项措施,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大力支持农口资金的整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验收村“五通”、“五有”、“五能”的缺项补项问题,当年财扶项目资金70%将用于验收村和试点村的整村推进建设。

首先确保四个验收村(克令乡萨拉尕什村、乌赞乡吐尔克买里村、胡吉台乡乌兰布鲁克村、乌拉斯台乡巴彦郭勒村)完成整村推进缺项补项任务。

重点抓好扶贫项目资金计划的落实,争取财扶资金、以工代赈、扶贫贴息贷款、外资项目、社会扶贫五块资金,总额超过3000万元,实施50个以上的整村推进缺项补项建设项目,覆盖贫困人口1万人。

积极做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工作的前期准备,减贫重点放在西三乡,通过区域性扶贫开发,缓解我县连片贫困问题。

同时,20xx年全县将争取和确认10—20个州级和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扩大扶贫开发的覆盖面。

认真实施好抗震安居扶贫工程,完成2698户抗安工程任务,结合整村推进验收计划,把抗震安居工程作为扶贫开发一项十分重要工作稳步推进。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争取和实施好集体经济扶贫项目,实现23个“空壳村”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10万元,争取10“空壳村”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5万元的目标。

(二)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着重加强贫困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促使贫困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依托职业学校和扶贫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培训,全县将确认20—50个技能培训点,全面实施贫困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程,尤其要抓好少数民族贫困农民的汉语培训。

通过岗前技能培训,引导贫困农牧民从事餐饮、运输、建筑、家政服务等行业。

积极组织、引导贫困劳动力输出转移,大力实施“5+2”劳务创收扶贫工程(即:每年输出贫困劳动力5000人,年净创收2000元),拓宽非农收入的领域,提高工资性收入的比例,使当年非农收入的增长额占到贫困户增收额的40%以上。

20xx年,全年计划培训贫困农牧民总数达1万人(次)。

(三)抓好产业化扶贫,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牧民增收的功能。

把产业化扶贫作为增加贫困人口农牧业生产性收入、提高贫困乡村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

实施“5321”产业扶贫工程(即:争取到20xx年每户户均达到5头牛、30只羊、20只鸡或鹅、10亩农作物高产田)。

在确保粮食自给的前提下,要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特别是设施农业和农区畜牧业;同时,要加快传统畜牧业的改革步伐,走牧民定居、牧农结合的路子。

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提高贫困乡村的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做大做强贫困户稳定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和确认新疆褐牛、伊犁白鹅、尼勒克县“六辫红”大蒜、脱毒大蒜、鸵鸟繁育等5—10个示范乡和示范村。

20xx年,全县将确认3---5个县级扶贫龙头企业,申报1-2个自治区级扶贫龙头企业,尽快形成县有龙头企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化扶贫格局。

(四)抓好社会扶贫,构建和谐扶贫运作机制。

坚持进村入户,实施干部包扶。

加强与中央、自治区、州直机关等定点帮扶单位和东西扶贫协作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的沟通交流,继续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扬扶贫济困的美德,扶持贫困乡村发展。

挖掘社会扶贫内在的潜力,拓宽社会帮扶领域和方式,既发挥行业部门优势对口支援,又切合实际状况解决吃穿住等实际困难,既无偿扶贫济困,也互惠互利进行双赢合作,不拘形式,突出成效,使社会扶贫在扶贫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积极实施好“42225彩虹计划”社会扶贫工程,即:州、县、乡、村四级责任帮扶4000人结对子帮扶2000户贫困户。

另外,200名社会扶贫志愿者帮扶200户贫困户,争取社会各界扶贫总资金总额达到500万元,筹建尼勒克县扶贫基金会;助建2个扶贫医院和5个“扶贫超市”,全面推行县级机关定点帮扶村量化考核制度,加大县级机关帮扶资金投入力度,及时做好社会帮扶工作的公示、宣传、总结、表彰工作,增强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举全县之力,集全社会之能,解群众之贫,大力营造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使社会扶贫成为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五)抓好进村入户,实现贫困户收入的突破性增长。

把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作为核心任务,用增收体现扶贫开发的效果。

认真研究扶贫开发重点村和扶贫到户的增收方案,一户一户地制定增收措施,确保覆盖面广、带动力强、见实效快的增收措施进村入户。

根据贫困户的需求和特长,逐户研究设计扶贫项目,彻底改变分散使用力量、不分贫富一起扶的现象。

充分利用贫困户建档立卡的成果,全面掌握贫困户受益的情况。

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宜、多样的'方式,扎实做好进村入户工作,避免表现化、形式化。

重点实施好安居乐业庭院经济扶贫工程,其内容是“四带”、“五起来”,(四带:带着感情去乡村、带着亲情去农家、带着激情去蹲点、带着热情去扶贫;五起来:房子亮起来、院墙围起来、院内绿起来、家禽养起来、劳务输出干起来)。

20xx年,全县要建立和确认10庭院经济扶贫示范小区;万头优质奶牛县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选定一个扶贫开发重点乡新建一个千头优质奶牛乡;选定一个重点村为新建百头优质奶牛村;启动和新建“大蒜村”、“肉鸽村”、“贝母村”、“养牛育肥村”、“养羊育肥村”、“大棚村”、“刺绣村”、“鸵鸟村”、“土鸡村”、“养鹅村”、“火鸡村”等15个专业村。

同时,重点实施好计生扶贫幸福工程、残疾人优扶工程和贫困妇女“畜牧兴家”扶贫工程,充分调动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

增强扶贫资金项目的引导、支撑、辐射功能,确保扶贫效益最大化。

加大对自治区确认的小康建设示范乡和示范村的投入力度,同时,确保低收入贫困人口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面达到100%。

另外,认真实施好“两建一补”扶贫救助工程,即:建立扶贫救助基金会,建立扶贫救助网络,除对低收入贫困人口实行最低生活定补救助之外,由县扶贫救助中心利用扶贫救助基金对农牧区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尝试和开展实物供给等救助活动。

(六)抓好科技扶贫,引领扶贫开发向纵深发展。

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科技扶贫为主线,向科技要扶贫效益,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的科技含量,以促进贫困乡村和农牧民稳步增收。

充分发挥尼勒克县的资源优势,选准项目,建好基地;滚动发展,综合开发。

着重建设好脱毒大蒜、脱毒马铃薯、旱作马铃薯、新疆褐牛繁殖推广、驼鸟繁殖、澳州羊驼引进、肉鸽养殖、火鸡养殖、伊犁草原牧鹅养殖、哈萨克妇女刺绣、果蔬保鲜库等10个科技扶贫基地。

20xx年,要依靠先进实用技术的导入,培育特色产业和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牧民,让贫困农牧民从科技扶贫的实际应用中增长致富本领。

争取自治区科技扶贫成果展示会在我县召开。

通过大力推进科技扶贫,将提高我县科技扶贫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绩效。

(七)抓好和外资项目,拓展外资扶贫领域。

积极拓宽外资扶贫的范围、领域,丰富外资扶贫的内容,不断增加合作伙伴,开展富有成效的投资合作项目。

构筑外资项目利用平台,建立外资扶贫规划和协调机制,保障外资项目办公室的正常运行,加强与国内扶贫资源的整合,增强外资扶贫的实际效果,为贫困乡村提供更为广泛、更为有力的外资扶贫服务。

具体抓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唐布拉旅游风景区绿色扶贫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启动国际农发基金(ifad)项目,借助外资参与扶贫开发,助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20xx年,外资项目进入启动阶段,按照县委11号文件精神,县委组织、人事部门要及时协调人员,落实机构编制,保证人员到位。

(八)抓好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库建设和制度落实,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管理。

1.扶贫开发规划要以乡(镇)场为基本单元,以贫困村为基础,先编制村级扶贫开发规划,再在村级规划基础上编制乡(镇)场和县级规划。

村级规划一是要在县扶贫开发局的指导下,按照向自治区申报的40个贫困村指标和县政府依据贫困状况确认定的县级贫困村而编制;二是要明确奋斗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措施、帮扶单位和资金来源等;三是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评估论证并批准;四是由县扶贫开发局汇总报州扶贫办和自治区扶贫办备案。

2.通过规划建立20xx-20xx年县、乡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库。

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每年10月份以后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县政府规定的扶贫开发规划原则和程序进行适当调整。

今后每年度的扶贫开发项目计划必须从扶贫规划项目库中选择编排,凡未列入扶贫规划项目库的项目,不能安排使用扶贫资金。

3.在财政扶贫资金、扶贫项目的安排上,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在自治区下达的资金指标内,从本县实际出发,贫困村之间适当平衡,但也要体现重点,其中70%用于自治区当年验收的贫困村发展生产。

同时,项目的资金补助标准不得高于自治区规定的标准;项目要由县扶贫开发局会同县财政局审核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申报,项目下达后由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研究、安排下方可组织实施。

4.要巩固“制度落实年”的工作成果。

全县的扶贫工作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的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和自治区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和扶贫动态监测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

组织专门力量,集中人员,高质量地完成建档立卡任务,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设立微机档案。

另外,完善扶贫资金监管体系,对扶贫资金运行实行全程监控。

落实《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对财政扶贫项目运行、扶贫资金管理、扶贫效益分析等情况继续进行绩效考评。

同时,要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尼党发[20xx]11号《关于进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精神,不断建立和完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县、乡、村三级层层落实扶贫开发目标责任书,坚决实行扶贫开发“一票否决制”。

县财政20xx年列入预算的100万元县级扶贫配套资金,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具体研究扶贫项目,并落实到当年农口资金整合的重点验收村。

(九)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构,高位推动,坚持扶贫就是讲政治的基本要求。

20xx年扶贫开发继续实行高位推动和“一把手”负责制,各乡(镇)场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把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17大精神以及自治区、自治州和县委工作导向的具体行动落到实处。

要健全县、乡、村三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扶贫开发中强化政府行为,把具体措施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

同时要切实充实和加强县、乡两级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力量,稳定人员,改善条件,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增强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能力。

要认真落实尼党发【20xx】11号文件精神,县委组织部、人事、机构编制要大力支持县、乡两级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建设,强化人员力量,强化部门职能,强化考核管理,切实保证扶贫开发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十)加强调研,全面协调,认真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加强调研,全面开展扶贫规划工作。

扶贫规划工作是深入各乡、村和贫户整个工作的过程,是反复思考形成思路的过程,也是明确发展方向、坚定信心的过程。

这是要求必须在准确把握发展方向、进村入户、深入调查研究,吃透基本情况,在理清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开展规划工作。

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要做到:一是认真总结“十五”扶贫开发的经验,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二是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我县实际,紧紧抓住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三是适应扶贫开发新形式加快扶贫开发步伐;四是深入了解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和群众的所想所盼的问题;五是充分应用已有的扶贫成果,超常规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20xx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虽然任务重、难点多、压力大,但我们相信,在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一定能够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为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有效推动全镇脱贫攻坚战略的顺利实施,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20xx年全镇扶贫开发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农村首要政治任务,以新一届中央领导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镇的产业发展现状,牢牢抓住国家、省、市、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机遇,坚持以连片开发为抓手,以整村推进为载体,积极整合人力、财力、物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加大扶贫资金争取力度,精心组织实施产业项目,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确保农民收入稳步提高,贫困人口不断减少,脱贫攻坚主导产业逐步形成。

二、工作任务

20xx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着力抓好整村推进项目。

要紧紧围绕贫困村的产业基础,瞄准当地群众的传统生产生活习惯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力量,分类施策,整体推进。

重点抓好花园村、门前村中药材、茶叶、养羊、养鱼等产业的发展壮大,以求带动多数农民脱贫致富。

2、着力抓好贫困户的干部结对帮扶。

根据全镇人口的现状,结合我镇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我镇今年必须约470户2050人脱贫致富。

在县水利局和发改委牵头等单位扶贫花园、曹畈村的同时,集中全镇所有干部对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重点是帮助其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对干部结对帮扶建立扶贫卡片,年终检查评比,对没有发展产业及脱贫的农户,明年干部继续结对,直至脱贫。

3、着力抓好产业扶贫项目。

要统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整合各类自然和社会资源,紧紧围绕“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能增收”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扶贫互助资金的作用,积极协调争取各级信贷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行政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群众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业等短平快产业项目,着力摸索光伏产业项目的实施,全面推动脱贫攻坚战略的顺利实施。

4、着务摸清贫困人口家底,明晰扶贫思路。

加大力度对贫困人口的监测,对低保户、返贫户、贫困人口摸清摸准,这是今年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对来年的结对帮扶早作准备、早定措施,确保完成每年脱贫任务。

5、完成200名劳动力转移培训、200名贫困劳动力农业技术培训和40名贫困家庭子女的助学。

通过努力,争取20xx年全镇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全县先进行列!

三、主要措施

1、加强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

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组织领导是关键。

要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的工作机制,实行党政领导包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责任制。

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扶贫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在全镇上下形成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2、加强扶贫资金的争取力度,推进行业和社会扶贫。

资金支持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

要积极动员广大镇村两级干部主动走出去,多渠道争取扶贫资金支持,借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全镇产业发展思路、各级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动员在外务工和在家务农、且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民群众,投入到特色产业发展中来,通过组织筹措大量民间资本,增强自我脱贫致富能力。

3、加强扶贫项目的管理服务。

使每一个扶贫项目尽快发挥更大更好的经济效益,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所在。

要建立健全项目领导组及其组织机构,做到“一个项目、一套人马”,全程跟踪服务,加强项目前、中、后期管理,不定期分析项目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

确保项目良性发展,创出成效。

附:南溪镇20xx年帮扶脱贫人口任务分解表

2017年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范文3

为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和《湖北省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进一步推动随州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这一战略目标,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以整村推进为纽带,一手抓扶贫政策到户,一手抓贫困区域发展,帮助贫困人口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扶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政治的、战略的、全局的高度把扶贫开发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有利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

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积极动员和组织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采取多种形式支持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

(二)坚持瞄准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指导。

扶贫开发要始终瞄准贫困地区、贫困农户、贫困人口,实事求是地确定扶持标准和对象,明确扶贫开发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对农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行全面扶持的扶贫政策。

同时,对不同类型的贫困地区采取分类决策,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逐步解决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其他特殊类型地区的贫困问题。

(三)坚持综合开发,走全面发展之路。

按照"产业第一、能力至上、基础先行、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把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摆在扶贫开发的首要位置,把改善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重视贫困地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改善贫困人口生存和发展环境。

(四)坚持生态环保并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扶贫开发必须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与计划生育相结合,与发展减灾、避灾农业和低碳经济相结合,提高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坚持自力更生,走自我发展之路。

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自强不息,苦干实干,不等不靠,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三、扶持重点

20xx年底全市农村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万人,是扶贫开发的重点扶持对象和实行低保政策对象。

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革命老区、边远山区,以及库区、地方病多发区等特殊困难地区,是20xx-20xx年扶贫开发的重点扶持区域;在重点扶持区域内继续确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贫困镇(11个)、村(55个)和重点老区贫困镇(9个)、村(45个)。

四、目标任务

(一)扶贫对象减贫主要目标。

到20xx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大多数扶贫对象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特困人口实行应保尽保,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贫困户户均达到"三个一":建成1项特色产业项目或其他稳定增收项目,就近或向外转移1个劳动力,有1个科技致富明白人。

(二)重点贫困村(老区村)建设主要目标。

到20xx年,每个村建有2-3项能够辐射带动贫困户的支柱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本地平均增长水平;每年脱贫人口1万人以上;正常年景贫困发生率、返贫率控制在2%以内;有达到通畅标准、延伸到大多数自然湾的村组公路;100%的群众能够饮上安全卫生水;贫困农户居住的危房基本得到改造;群众看病、上学、通信等"几难"问题得到解决;100%的村有活动场所、卫生室;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地区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五、主要途径

(一)产业开发

贫困地区在现有食用菌、干鲜果、茶叶、蔬菜、畜禽、渔业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使产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

边远贫困山区重点发展干果、食用菌、茶叶、木本油、草食畜禽和特种动物养殖,形成以绿色、特色食品生产为主;中部丘陵贫困地区重点发展水果、优质粮棉、大蒜、牲猪、家禽养殖,形成以大宗农产品生产为主;城市郊区重点发展蔬菜、水果、水产,形成以现代高科技农业示范,应时农产品生产为主。

在推进产业化扶贫的同时,要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大力发展庭园经济、打工经济及第三产业,通过多种途经增加收入。

(二)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抓好贫困地区农田、水利、道路、通信等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按照人平1亩当家田的目标和工程标准进行治理改造。

强化基本农田的保护,确保大田面积。

大力实施沃土工程,提倡使用农家肥,培植土壤肥力,加大科技、资金投入,提高土地生产力。

--抓好贫困地区水系配套工程。

扶持修建窖、井、塘、堰、渠,抓好病险水库整险加固工程,加强小流域治理,扩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良田面积,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积极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确保到20xx年100%的贫困群众饮上安全卫生水。

--加快贫困村交通建设。

强化部门职责,解决尚未通路的村交通问题,加快改造贫困村村级道路,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油路),通组公路通达率2017年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

--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公共文化建设。

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电力需求,切实解决村办企业安全用电和少数农户用电条件差的问题;加快农村邮政网络、调频广播、无线通讯、宽带网络、有线电视"村村通"建设,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武装农民。

(三)搬迁扶贫

对居住在水库库区、边远山区、地方病多发区等生存条件恶劣、生存困难、发展无望的贫困农民,要通过实施多种形式的搬迁方式,解决他们的生存发展问题。

制定搬迁扶贫、生态移民的优惠政策,努力提高搬迁户补助标准,解决搬迁户后顾之忧,使被迁户迁得出,住得稳,能致富。

对住居分散的农户,在实施新农村建设中进行相对集中,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改善贫困农户生活环境。

(四)科教扶贫

--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组织考察、试验示范、办班培训、能人带动等形式,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先进种植模式、加工制作技术、现代管理方式,把先进适用技术普及到贫困地区千家万户。

把实用技术培训、科学技术推广延伸到村组、农户。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建立和完善教育资助制度,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受教育的权利;支持农村贫困户子女接受高中以上全日制教育,完善贷款助学方式;落实对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农村困难学生学费减免和生活费补助政策;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尽快实现农村贫困户子女就读中职全免费。

加强乡村文体设施建设,力争到20xx年实现贫困乡村乡乡有文体综合站、村村有"农家书屋"和体育锻炼设施。

(五)劳动力培训

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加强能力建设。

雨露计划以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劳动力为对象,初中、高中毕业生后未升学、未就业的"两后生"以中长期职业培训为主,其他贫困劳动力以农业实用技术、短期务工技能为主,逐步拓宽工作领域,提高就业领域、稳定增收的能力。

六、主要措施

(一)增加财政投入,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把扶贫专项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市级财政扶贫投入按照省扶贫投入的10%以上安排项目配套资金,1.5%安排项目管理经费,县(市、区)也要逐年增加扶贫资金投入总量,逐步达到配套比例;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贫困群众改善民生的投入。

同时,调整和优化资金使用结构,重点用于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和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安排更多资金通过项目效益让更多贫困户直接受益。

(二)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逐年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把整村推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

全市每年实施20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主要选择基础薄弱、发展滞后、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启动实施。

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结合实际,制定新的整村推进验收标准,完善后续管理机制,做到推进一个村、脱贫一个村、长远致富一个村。

(三)充分发挥部门作用,做好驻村定点帮扶工作。

进一步做好党政机关驻村帮扶工作,坚持党政领导带领部门开展驻村帮扶一定三年,不脱贫不离开的对口帮扶工作机制。

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能优势,在项目资金、物资、技术、人才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优先安排,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全覆盖、均等化。

(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

加大扶贫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开展多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鼓励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到贫困地区参与经济建设,兴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充分发挥老促会、扶贫基金会等社团组织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

七、组织领导

(一)落实扶贫开发领导责任制。

继续实行扶贫开发工作"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把扶贫开发工作进展快慢、效果好坏作为考核各级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

各地主要负责同志要对本区域内的扶贫开发工作亲自部署、协调、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扶持政策和帮扶力量落到实处。

要切实改进作风,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搞花架子,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组织实施本地区扶贫开发工作。

(二)制订各级扶贫规划和专项规划。

各县(市、区)都要按照《湖北省农村扶或发纲要(20xx-20xx)》和本方案的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综合设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分别制订本级本地区扶贫开发规划,明确奋斗目标、建设内容、政策措施、实施步骤、帮扶单位和资金来源。

(三)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监管。

政府相关部门要依据《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和督办检查,及时纠正项目实施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实行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加强对县(市、区)、乡镇、村扶贫规划的组织落实、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对口帮扶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做好扶贫统计监测工作。

各级统计部门负责贫困统计监测工作,有关部门配合,制订新的扶贫统计与贫困监测制度,全面、系统、准确、动态地反映规划实施情况和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的变化,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实施扶贫开发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加强基层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形成能够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积极推行村务公开,着力抓好社会治安,努力形成文明村风,为规划实施和新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六)加强扶贫工作机构队伍建设。

建设好各级扶贫工作机构,是扶贫规划顺利实施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各地要把加强扶贫工作机构队伍建设作为搞好扶贫开发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帮助解决机构调整、人员编制、经费安排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各级扶贫部门要大力加强效能建设、廉政建设,增强扶贫开发的组织协调和科学管理能力,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确保完成扶贫开发工作任务。

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坚持精准帮扶、扶持到户、资助到生、促进公平的原则,遵循教育规律,把提高贫困学校和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上好学作为我校教育扶贫工作未来几年的核心任务,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促进全镇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从2016年起,实现全镇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的全覆盖,建立全镇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幼儿、适龄儿童的资助制度和助学制度,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确保每个贫困家庭有一个主要劳动力都能学会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到2016年底,实现全镇小学教育发展总体均衡和学校办学条件有提高,努力实现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和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寄宿生达30%以上。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办学条件持续发展,教师队伍素质有效增强,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教育管理更加高效,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全镇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到2020年,办学质量有较大提升,老师队伍更加稳定,实现教育均衡,使教育对精准脱贫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达到教育扶贫的战略目标。

三、基本原则。

1、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针对制约贫困村和薄弱学校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和关键领域,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争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镇域内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项目扶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实现全镇有1所公办幼儿园;改建幼儿教学班,鼓励和引导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扩大在园幼儿规模,确保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

二是推动寨坝小学迁建工程,解决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问题,确保搬得出、入学好。

三是积极争取助学金,扩大资助人数和资助金额,切实减轻贫困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为我镇教育扶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关注特殊群,规划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留守儿童提供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一是狠抓保学控辍。认真落实保学控辍双线考核和七长责任制的要求,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十三五时期小学辍学率控制在%以内。二是大力促进促进教育均衡。以2016年省对我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千方百计完成硬件建设,合理调整布局,科学调配教师,努力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三是着力完善管理机制。健全教育考核机制、目标管理机制、质量研究机制、质量评价机制、教育督导机制等,推行教学质量监测,每学期对小学四至六年级进行教学质量监测测评,并充分利用好测评结果,促进质量提升。四是落实帮扶措施。开展条件较好的学校挂帮薄弱学校工作,实行教师进交流,资源共享,以强带弱,以优促劣,实现全镇小学教育质量和人口素质整体提高。

(四)发挥资源优势,实施精准滴灌,助推贫困家庭脱贫。

各学校营养改善计划食堂其它需要使用的食材,在确保安全优质等价的前提下,优先向贫困家庭订购,有效拓展贫困农民农产品销售渠道。

学校保安、宿管、食堂从业人员等各类临聘人员在新增岗位时,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各方面条件均满足的前提下,优先面向精准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劳动力聘用,以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

一是按照镇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认真开展好入户帮扶工作。中心校班子成员、学校负责人帮扶二至三户贫困户、教师帮扶一至二户贫困户,并确保脱贫。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按照镇党委的统一部署,中心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专门办公室,统筹镇属小学精准脱贫工作,为精准脱贫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督导检查。成立专门督查组,对镇属小学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严格的督促检查,落实一次通报、二次约谈、三次问责的督查工作机制,确保人人身上有压力,个个头上有指标,使精准脱贫工作成为全县教职员工共同的奋斗目标。

三是严格问责。制定中心校精准脱贫工作问责办法,对工作认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成效不明显的学校和个人,严格实行问责,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倒逼工作到位、倒逼成效落实。

为贯彻落实省委xx届六次全会精神,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市级领导同志及市级部门(单位)联系指导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由市级领导同志及市级部门(单位)联系指导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全市70个省级贫困村,全部纳入市级领导同志及市级部门(单位)联系指导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范围,市教体局、区教育局正在开展贫困村儿童、青少年接受教育情况调查,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调查范围及对象。

(一)调查范围:全市70个省级贫困村仁和区共有10个:务本乡大火山村、布德镇老村子村、平地镇波西村、平地镇辣子哨村、同德镇双河村、啊喇乡啊喇村、大龙潭乡大龙潭村、大龙潭乡干坝子村、大田镇乌喇么村、中坝乡大纸房村。

(二)调查对象:贫困村儿童、青少年接受教育情况。

二、工作要求。

1.学校要切实做好辍学及未入学适龄儿童少年情况核查工作。学校要对辍学及未入学适龄儿童少年情况进行全面核查,摸清接受教育的情况,辍学时所在教育阶段,辍学原因,班主任、学校报告和动员复学所做工作,乡镇政府、村委会工作情况,现状如何,有无补救措施等,摸清情况后及时上报区教育局教育股。

2.学校要建立辍学学生报告制度。学校每学期初应将学生辍学情况向区教育局和当地乡镇政府书面报告,由乡镇政府责令其入学。在上学期间,学生无正当理由一周内不到校,学校应及时向当地乡镇政府报告,并配合乡镇政府、村委会共同做好动员辍学学生返校工作,对经多次说服教育仍不返校的学生,由乡镇政府向辍学学生家长发出《敦促入学通知书》,要求辍学学生限期返校。3.学校要建立班主任、任课教师控辍责任制度。要切实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和辅导,通过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对子等形式,帮助其克服学习困难、树立学习信心,解决厌学情绪。对已辍学或有辍学意向的学生,要及时了解情况并采取措施,耐心说服学生家长,动员学生复学。对动员辍学学生返校的对象、做动员工作的人员、时间和效果等造册登记,相关证明材料齐全,有案可查,严禁弄虚作假。

团员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及《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精神,落实着力加强教育扶贫的重大任务,进一步提高我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更好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逐步提高学前教育财政补助标准。学前一年达到每生每年1300元标准,免除保教费和补助公用经费;按照每生每年750元标准,对贫困家庭幼儿、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进行资助。对中班和小班按照每生每年400元标准补助公用经费。

(二)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到2019年,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贫困家庭寄宿生按照每生每年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的标准补助生活费。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贫困地区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补助资金,确保学校正常运转。

(三)稳步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免除学费,对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每生每年发放2500元的助学金生活补助,对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在校贫困家庭学生每生每年发放2019元的助学金生活补助。对贫困家庭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除享受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外,每人再一次性给予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对全省普通高中学生免除学费。

(四)统筹实施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资助政策,完善财政资助资金分配方式,通过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等实现学费、生活费、住宿费补助全覆盖。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大学生每生每年发放6000元的助学金生活补助,学费、住宿费高出国家助学贷款限额部分,以及助学金生活补助超出国家助学金标准部分由所在高校从资助专项基金中全额补助。精准发力,精准帮扶,做好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引导和鼓励学生毕业后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

(五)依据《陕西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试行)》,扩大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按照有利于利用富余校舍和师资、有利于幼儿方便就近入园、有利于乡镇分级管理、有利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原则,结合需求实际,加快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儿园项目建设,满足贫困家庭适龄幼儿入园需求。“十三五”期间,力争全省每个乡镇均有1所公办幼儿园,人口密集的县城至少有2所公办幼儿园,全省公办幼儿园数量达到幼儿园总数的5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达到在园幼儿总数的50%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

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国家素质取决于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主要在于学校的教育。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巩固“无因贫辍学”成果,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法》,现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工作情况,为贫困生能顺利完成学业,我校建立和完善脱贫机制,做到不让每一名学生流失,不让每一名贫困生因贫辍学,特制订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坚持“精准帮扶、扶持到户、资助到生、促进公平”的原则,遵循教育规律,把提高贫困学校和薄弱学校教育。

教学。

质量、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上好学作为我校教育扶贫工作未来几年的核心任务,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促进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二、奋斗目标。

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对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努力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落实多元扶持与资助政策,加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技能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实施教育强民、技能富民的精准扶贫举措,促进贫困家庭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三、

领导组织机构组。

长:史来祜副组长:王小鱼组。

员:赵桂宁。

贺治珊。

俞雅雪。

四、主要措施。

(一)认真开展贫困学生核实及数据清查工作。

采取入户、走访排查的方式,逐人摸清我村各级各类贫困学生底数,建立完善各学段贫困学生和“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精准信息库,对接县民政、扶贫部门,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数据互联互通,做到数据精准、监测精确。

(二)精细实施贫困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资助政策,落实贫困家庭学前阶段、学生义务教育阶段补助政策,做到“应助尽助”,确保无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三)加大教育政策倾斜帮扶。

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按照特困学生标准进行贫困资助。

(四)认真开展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活动。

学校正式教师每人帮扶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明确教师结对帮扶学生名单,实施“一对一”帮扶工作;建立党员教师包扶贫困学生制度,每名党员教师至少与1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结对帮扶,做好“三扶”(扶志向、扶学业、扶生活)工作。

(五)切实加强技术培训帮扶。

以家长学校为基础,加大学校与家庭沟通交流,建立线上线下家长培训机制,针对贫困家庭实施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创业致富教育引导。

(六)积极开展爱心捐赠帮扶活动。

组织我校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师生广泛开展爱心捐款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人士自愿捐款,凝聚全社会力量,推动建立“爱心扶贫基金”。

五、组织保障。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我校成立以校长史来祜为组长,王小鱼老师为副组长,赵桂宁、贺治珊、俞雅雪、曹静几位老师为组员的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我校会议室。具体负责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协调及其他日常工作,扎实组织开展扶贫帮困工作。统筹协作、上下联动,全力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为精准脱贫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建立健全包联帮扶工作责任。

我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开展帮扶活动。确保我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一对一”全部包扶到位。

(三)严格问责。

制定精准脱贫工作问责办法,对工作认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成效不明显的教师,严格实行问责,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倒逼工作到位、倒逼成效落实。

(四)建立教育脱贫领导小组定期议事制度。

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扎实推进,确保帮扶质量和效益,注重工作资料收集和整理。

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根据《廉江市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为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保证扶贫任务的落实,特制定以下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格局,以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和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的,着力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环境,加快脱贫致富奔康步伐。

从20xx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我局负责帮扶的塘蓬镇留村村46户被帮扶对象(共177人)采取综合扶贫措施,确保被帮扶的贫困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80%以上被帮扶的贫困人口达到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上,实现三年基本脱贫。

(一)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我局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局办公室主任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二)成立帮扶工作小组。

帮扶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到户扶贫工作,根据留村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不足0.4亩),农业基础设施差,农业生产发展落后等问题,针对被帮扶对象主要贫困原因,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切实把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三)如实录入,及时上报。

按照要求,根据帮扶情况,由专人如实填写《帮扶记录卡》,管理贫困户入网资料,更新帮扶情况,上报帮扶信息。

(四)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我局将负责帮扶的塘蓬镇留村村46户被帮扶对象(共177人)的帮扶责任分别落实到干部职工身上,进一步明确职责,并帮助制订发展规划,协调跟踪落实相关扶持措施,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联系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等。通过帮扶确保受帮扶的贫困户有自我发展和稳定收入,并实现稳定脱贫;确保贫困户家庭危房完成改造;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确保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能参加免费职业技术培训,至少输出一个劳动力;确保每一贫困户学会一至二门种养技术或者手工加工技术,提高种养劳动技能。

切实落实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实行局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各方面,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扶持,保证扶贫任务的落实。切实加强贫困村领导班子建设,开展党支部的一对一帮扶活动,大力开展村干部培训教育,不断提高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局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20xx年是“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为圆满完成年度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毕节试验区的重要指示、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全省扶贫开发大会、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推进大会、市委一届七次和八次全会、全市扶贫开发大会、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为统领,按照《黔西县扶贫攻坚行动计划(20xx—2018年)》有关要求,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县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一)总体目标。

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3.85万人以上(附件1),实现68个贫困村出列(附件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巩固13个贫困乡镇“脱贫摘帽”成果。

(二)具体目标。

贫困乡镇“脱贫摘帽”成果巩固严格执行省定标准,贫困户脱贫和贫困村退出在坚决落实省定标准的基础上,分别达到或实现下列标准即可减贫脱贫。

1.贫困户脱贫标准。

在以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的基础上,运用“四看法”进行比照,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达到“四有五覆盖”标准。

即:有安全饮水、安全用电、安全住房和就业技能,实现入户路和院坝硬化全覆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农村合作医疗及医疗救助全覆盖、教育资助政策全覆盖、拥有1项以上增收产业全覆盖(或有固定资产等投资收益、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联结带动)。

2.贫困村退出标准。

贫困发生率原则上下降到5%以内,有不低于3万元的集体经济积累收入。

同时达到“五通四有”标准。

即:村村通水泥路(沥青路)、通客运、通宽带及电话,组组通公路及连户硬化便道,自然村通生产用电;有美丽乡村创建点覆盖,有达标合格的村卫生室和医生或执业(助理)医生,有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信息员。

3.贫困乡镇脱贫摘帽(巩固)标准。

贫困乡镇“摘帽”继续执行省定标准。

已经实现省定标准“摘帽”的贫困乡镇,在“贫困发生率年度下降4.3个百分点以上”的基础上,年末农村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年省定考核标准。

报市进行年度复查,确保稳定脱贫。

年终开展“脱贫摘帽”考核时,乡镇的贫困发生率低于5%的国定退出标准,可视为达到“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指标要求。

(一)抓好精准识别,夯实建档立卡

1.摸准贫困人口底数。

以现有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信息为基础,由驻村工作队、乡村干部以村为单位,对农村贫困户情况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比对排查,逐户逐人核实,核准贫困人口基本情况、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准确分类“两因户”“两缺户”“两有户”“两无户”。

针对贫困户不同情况,分类指导,明确帮扶责任、制定帮扶措施、补充完善建档立卡数据,实行台账管理。

(牵头单位:县扶贫办。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分解20xx年脱贫目标。

按照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在满足脱贫摘帽乡镇巩固和拟退出贫困村脱贫标准的基础上,

统筹考虑年度拟脱贫对象,整村整乡连片同步推进,确定攻坚拔寨的主 “战场”和“靶场”,引导各类帮扶资源向贫困乡镇和拟退出贫困村聚集,锁定目标、集中力量打好脱贫攻坚战。

(牵头单位:县扶贫办。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各帮扶单位)

3.制定脱贫攻坚作战图。

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按照任务提速、先易后难、前重后轻、精准脱贫、到村到户、分类指导、动态管理的原则,结合贫困乡、贫困村、贫困人口分布情况,制定脱贫攻坚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认真制作脱贫攻坚作战图,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图销号。

县直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能,针对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人口及脱贫计划制作脱贫攻坚作战图。

(牵头单位:县扶贫办。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4.强化精准扶贫信息平台管理。

建立县、乡、村三级贫困户联网管理台账,规范精准扶贫信息系统管理权限,由村第一支书或驻村(包村)干部担任村级建档立卡信息员(录入员)。

实行扶贫脱贫信息月报告和月例会制度,以村为单位进行贫困人口基础数据和帮扶信息采集,做到建档立卡和帮扶措施等信息准确无误、更新及时。

贫困户信息调查核实数据录入,要按照“谁签字谁负责、谁录入谁负责”的原则,经村支书、村主任、联系村负责人共同签字确认后,由村信息员录入《贵州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

对因灾、因学、因病等原因返贫的,要按程序精准识别后重新纳入贫困户台账进行管理。

对已有效脱贫的要做到精准退出贫困户台账系统。

(牵头单位:县扶贫办。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5.加快扶贫大数据建设。

按照识别对象精准、帮扶措施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管理精准、干部选派精准、管理监督精准、考核评价精准、督促检查精准、脱贫退出精准的要求,建成扶贫帮扶项目申报、审批、资金拨付、实施、监管、验收、报账、评估为一体的项目精准管理体系,按省、市时限同步建成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成“扶贫云”,实现建档立卡数据实时更新、动态交换,确保对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动态化、数字化、常态化精准管理。

(牵头单位:县扶贫办。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工能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农牧局、民政局、教育局、卫生计生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统计局、供销社、残联、气象局、供电局、人行黔西县支行)

(二)明确帮扶责任,细化帮扶任务

1.构建三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格局。

紧扣“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五个关键,建立脱贫攻坚责任链,层层签订责任状。

县级负责做好资源整合、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大力推广七星关区扶贫资金配置“一市五金多套餐”经验和中建乡精准帮扶到村到户“红板经验”。

乡村两级要抓好精准识别、项目到村、资金到户、措施到人等工作,承担直接责任。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落实行业部门帮扶责任。

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本部门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充分发挥好部门职能和行业资源的作用,围绕年度脱贫任务,制定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具体责任人,将行业扶贫政策、措施、资金优先安排到拟脱贫对象。

要对中央、省、市、县各项扶贫政策进行梳理,将政策条目转化为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确保各项帮扶政策落到实处。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配合单位:各乡镇街道)

3.落实包保责任制。

按照省“五包”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作用,完善落实“县领导包村、乡镇领导包户、党员干部包人”的包保责任制,制定详细的包保工作计划。

县、乡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落实好结对帮扶责任,实现包保工作覆盖所有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确保帮扶干部到位,帮扶责任明确、帮扶措施具体、帮扶成效明显。

县直单位主要结对帮扶重点贫困村(以一类贫困村为主),其余贫困村由乡镇(街道)具体结对帮扶。

所有参与结对帮扶的部门和单位要在同步小康驻村干部结对帮扶的基础上,安排干部职工采取“1+n”或“n+1”的方式,结对帮扶本单位所帮扶村内的贫困户,实现“一村一扶贫工作队、一户一帮扶责任人”。

各乡镇扶贫工作站通过党建信息平台,建立各乡镇“4321”帮扶群组,按季度向帮扶干部了解对口帮扶工作情况,记入信息库,存入云端,立档备查。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各结对帮扶单位。

配合单位:县扶贫办)

(三)落实帮扶措施,打好“六大战役”

1.打好农业产业培育行动攻坚战。

稳步推进烤烟生产,重点实施蔬菜、生态畜牧业、特色经果林、中药材、茶叶、马铃薯六大板块经济,通过产业扶持2.9万人,实现有劳动能力、有资源的年度拟脱贫对象产业覆盖率100%。

发展烤烟4.8万亩,建成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基地6.5万亩、商品蔬菜基地27.8万亩,实现牛存栏14.1万头,羊4.1万只,鸡180万羽。

新增特色经果林8.46万亩、高山生态茶0.5万亩,种植优势中药材5万亩。

鼓励贫困农户按照“量化到户、股份合作、入股分红、滚动发展”的方式建立利益联接,每个贫困村建成1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引进1个与本村产业相关的企业),逐步提高贫困农户加入合作社比例。

加大农业(扶贫)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新增市级以上农业(扶贫)龙头企业3个以上,县级农业(扶贫)龙头企业10个以上,带动贫困农户脱贫0.6万人。

大力延伸种养业等产业链条,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带动贫困农户脱贫0.5万人。

新增农业示范园区带动贫困户脱贫2000人。

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完成1个旅游扶贫示范村规划编制,打造6个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带动贫困群众脱贫600人。

实施电商扶贫,通过发展电子商务销售带动贫困户脱贫600人。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500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0人。

(总牵头单位:县农牧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县林业局、扶贫办、烟草局、科技办、文体广电旅游局、工能局、供销社、人才办)

2.打好基础设施夯实行动攻坚战。

紧紧围绕贫困村退出计划,帮助群众搞好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脱贫0.6万人的目标。

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座,中小河流治理1个,解决农村5000人的饮水问题;新建或改造电网线路104.36公里;实施2001年撤并建减少小村公路(通村公路断头路)硬化112公里,集中连片自然村寨内道路硬化448公里;68个拟退出贫困村通宽带和电话全覆盖;实施农村危房改造7969户,完成290户小康房建设。

(牵头单位:县发改局、水务局、工能局、交通运输局、住房城乡建设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县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农牧局、水库和生态移民局、扶贫办、城乡规划局、供电局、烟草局、邮政局、中国电信黔西分公司、中国移动黔西分公司、中国联通黔西分公司)

3.打好生态环境绿色行动攻坚战。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今年脱贫攻坚战的难中之难、重中之重。

按照“政府引导、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户施策、多元安置”的原则,优先对居住在地质灾害点、深山、石山、高寒、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恶劣的农村建档立卡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行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住房建设差别化补偿政策,重点推进整村整寨搬迁,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360人。

充分整合造林绿化项目和资金,全力推进绿色毕节行动

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造林合格率达85%以上;发展特色经果林2万亩,发展林下经济2万亩,新增覆盖贫困人口2.23万人。

根据森林资源分布情况,让更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为护林员,积极拓宽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渠道。

实施环境保护工程,积极鼓励农户使用生物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1%;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8%。

(牵头单位:县林业局、水库和生态移民局、环境保护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县发改局、水务局、国土资源局、农牧局、扶贫办、城市管理局、交通运输局)

4.打好美丽乡村靓丽行动攻坚战。

按照“依山傍水、显山露水、亮出田园风光”的理念,整合农村危改、易地扶贫搬迁、小城镇建设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群众集中建房,全面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

20xx年,80%的行政村开展村庄整治,开展106个村“四在农家61美丽乡村”创建。

重点选择林泉镇、中建乡、观音洞镇、五里乡、金兰镇开展整乡镇推进。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县发改局、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城乡规划局、农牧局、交通运输局、环境保护局、水务局)

5.打好人口控量提质行动攻坚战。

着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3.9‰、7.3‰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5.5%以上。

全面落实教育精准资助,对就读高中阶段以上学校(不含研究生阶段)的农村贫困学生和对因灾因病等特殊原因返贫的非在册贫困户子女,落实高中阶段“两助三免(补)”、中职学校“两助三免(补)”、普通高校“两助一免(补)”,实现应助尽助、应免(补)尽免(补)全覆盖。

贫困户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5%,保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5%以上,确保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穷辍学;积极实施圆梦行动和适用技术培训等,对贫困家庭录取二本(含)以上大学的,实现圆梦行动应补尽补全覆盖。

对农村贫困家庭中职高职一、二年级及教育培训一年以上的在校生,实现助学工程扶贫补贴全覆盖。

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接受中职以上学历教育或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后转移就业覆盖率达80%,农村贫困人口新成长劳动力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比例达100%以上。

全年贫困家庭职业教育、技能提升和适用技术培训2400人,农村贫困人口转移劳动力培训200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50人;新(改、扩)建乡镇、社区和村级卫生计生服务中心(室)10个,贫困村有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生的比例达100%;贫困乡镇卫生院达标合格率达70%,村卫生室达标合格率80%。

41.9%。

20xx年,低保标准达到3060元/年。

(牵头单位:县卫生计生局、教育局、民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文广局。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农牧局、扶贫办、团县委、妇联、残联,各乡镇街道)

6.打好基层组织固本行动攻坚战。

坚持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继续巩固集团帮扶成效,深入推进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贫困村的有效覆盖。

抓好“三支队伍”建设,选好配强贫困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

完善同步小康工作队和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管理和考核办法,落实工作经费,明确管理主体。

建立派出单位和乡镇定期联席会议制度,派出单位和县组织部门联合制定考核办法,从严从实考核考察干部。

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支持村集体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业产业项目,支持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益性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所形成的固定资产交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持有和管护,彻底消除“空壳村”。

拟退出贫困村集体经济积累不低于3万元。

建立健全贫困村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稳定保障制度,完善村干部基本报酬和医疗、养老等保障机制。

加强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所有乡镇(街道)必须于20xx年1月30日前完成扶贫工作机构设置工作,落实2至3个编制及人员专抓扶贫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确保有专人管、专人抓。

深入推进“千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积极开展“圆梦小康专家行动计划”、“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活动、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发展项目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农技人才在贫困地区助推脱贫攻坚的作用。

继续深化“农民讲师”巡讲活动,加强农村“土专家”“田秀才”和返乡创业人才培训培养,着力建设一支植根于农村、创业于农业、带动农民致富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贫困村所在乡镇的党委书记每年参加1次以上县级以上的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80个学时。

选优配强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实现全覆盖。

每年在村(社区)中评选表彰一批“文朝荣式村党组织书记”。

每年对贫困村的村干部进行1次乡镇以上轮训,其中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

配齐配强贫困村的村民组长。

每年培育贫困村致富带头人100名。

贫困村农村青壮年党员每年接受1次乡镇以上的集中培训。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农牧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委党校,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扶贫办、民政局、财政局、监察局、编委办)

(四)完善进退机制,强化脱贫管理

1.建立贫困户形象化脱贫指标考核体系。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围绕“六个到村到户”和小康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目标任务,运用“四看法”对脱贫对象一一比照,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客观公正、群众信服的脱贫考核体系。

(牵头单位:县实绩考核办。

配合单位:各乡镇街道,县扶贫办)

2.建立群众评议机制。

各乡镇(街道)要根据年度脱贫情况,以户为单位对全部拟脱贫人口进行进村入户核查,要同群众一起算账,得到群众认账。

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并稳定脱贫后,要在精准扶贫信息平台中标注清楚,实行逐户销号、精准退出。

对因灾、因学、因病等原因返贫的,要按程序精准识别后重新纳入精准扶贫信息平台进行管理。

(牵头单位:县扶贫办。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3.开展民意调查。

要在脱贫对象联系电话中随机抽取10%以上的贫困人口作为调查对象,详细了解贫困群众产业扶持、危房改造、易地搬迁、教育培训、社会保障、水电路讯等年度项目扶持情况,及时了解年度拟脱贫对象的脱贫满意度。

(责任单位: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

4.落实摘帽不摘政策。

对贫困乡镇提前或如期摘帽的,严格执行省级奖励政策,在攻坚期内各类扶持政策措施继续执行;对贫困农户当年脱贫的,教育类扶持措施从学生入学开始直到完成当期学段学业为止。

其它到户的政策措施在脱贫后连续执行2年,省级以上明确扶持年限超过2年的按省级规定执行。

(牵头单位:县扶贫办。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配合单位: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成员)

(一)需求摸底阶段(20xx年1月1日—1月25日):根据脱贫攻坚要求,对照贫困户脱贫和贫困村出列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逐一摸准贫困村、贫困户的主要致贫原因和实际脱贫需求。

在彻底盘清底数后,按照“相对集中、合力攻坚、定点消除”的思路,综合考虑板块经济、基础设施“六项行动”计划、社会事业等情况,明确脱贫攻坚的“战场”和“靶场”,整村整乡连片推进脱贫攻坚,为各部门(单位)的各类资源向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聚集提供支撑条件。

各乡镇(街道)要将20xx年拟脱贫摘帽需要实施的扶贫项目建立台账,并于1月25日前报县扶贫办。

(二)梳理汇总阶段(20xx年1月26日—1月31日):县扶贫办对20xx年度各乡镇(街道)扶贫项目台账进行梳理汇总,报县委、县政府审定后按要求上报市扶贫办。

(三)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2月16日—11月15日):实行落实普惠政策和整中连片同时推进相结合,对教育扶贫、医疗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全面落实,对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等实行集中攻坚。

各乡镇(街道)和县有关部门(单位)要根据脱贫区域和认领内容,于20xx年2月28日前制定“脱贫攻坚作战图”和《20xx年脱贫攻坚工作方案》,以正式文件印发并抄送县扶贫办、县实绩考核办、县督办督查局备案。

对于贫困村退出和贫困人口脱贫的必须项目,县有关部门(单位)没有项目支撑的,由各乡镇(街道)安排财政资金或争取其它资金予以解决。

(四)核查验收阶段(20xx年11月16日—12月20日):对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对象,通过现场考核、第三方评估、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严格按照贫困户脱贫和贫困村退出标准,及时启动退出程序,按程序申请省级验收。

(一)强化责任落实。

着力抓好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双组长”责任落实,认真按照省“五主”“五包”责任制要求,着力建立健全贫困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制度,优化细化考核指标。

坚决实行县对县直部门和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脱贫攻坚实绩“一票否决”制。

县督办督查局和实绩考核办要切实加大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力度,坚持把推动脱贫攻坚作为督查检查和考核的重中之重。

建立脱贫攻坚专项督查制度,对脱贫攻坚任务落实不力的部门和乡镇,由督查组向乡镇党委、政府提出整改意见。

(牵头单位: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督办督查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县扶贫办)

(二)强化经费保障和监管。

认真研究中央和省的投资政策及方向,积极与国家部委和省直部门沟通对接,不断加大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着力扩大扶贫再贷款额度和政策补助规模。

县级财政预算专项扶贫资金不少于1亿元,每年按每个贫困人口不低于150元的标准预算专项财政扶贫资金。

以县为单位,着力对财政资金进行统筹、归并、整合,有针对性地对年度拟脱帽(退出)的贫困村和拟脱贫对象安排财政资金和项目,确保每个拟脱帽(退出)贫困乡镇、村有财政资金保障、每个拟脱贫对象有扶贫项目支撑。

要充分发挥“民生监督组”和第三方评估的作用,围绕扶贫项目资金开展精准专项监察和专项巡查。

要加大扶贫资金审计力度,集中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从严查处截留、挪用、挤占、套取、骗取、浪费扶贫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

同时,要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扶贫政策允许下,积极引导各地探索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新经验,不断激发基层活力和贫困群众的积极性。

(牵头单位:县纪委、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成员)

(三)创新金融扶贫。

要及时组建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承接和使用好国家通过专项建设基金、地方政府债务注入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本金,采取项目融资方式筹集低成本、中长期信贷资金、扶贫再贷款等专项贷款。

要建立扶贫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县级注入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额2500万元。

支持建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开发建设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

要落实小额扶贫“特惠贷”,由农商行向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中有贷款意愿、有创收增收项目、有创业就业潜质的农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除担保抵押、扶贫贴息支持、县级风险补偿”的特惠金融信用贷款。

安排好专项扶贫资金和县级财政预算资金,足额补齐“特惠贷”实际发生利息。

(牵头单位:县财政局、扶贫办、金融办、中国农业银行黔西县支行、农商行。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四)注重宣传培训。

宣传部门要准确宣传解读中央、省、市、县扶贫开发决策部署、政策举措,广泛宣传扶贫开发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营造全社会关注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

黔西刊社、县电视台要开设专栏,对有关扶贫政策进行分析解读、滚动宣传。

要结合“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1+10”配套文件,汇编“扶贫惠农政策口袋书”向县乡领导干部、乡村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发放,制作“扶贫政策明白卡”和扶贫政策落地操作流程图向贫困群众发放。

要依托党校平台,组织所有乡镇(街道)党政正职、村支两委负责人和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进行全员培训,每半年开办1次县、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精准扶贫专题学习班,切实提振广大干部党员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提升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能力水平。

要强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建设文明乡风,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扶贫办、文体广电旅游局,各乡镇街道)

(五)引导社会参与。

充分借助民建中央、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和深圳市光明新区、东部十省市统一战线参与支持黔西建设工作平台,进一步加强汇报对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信息、技术和智力支持,凝聚各方力量推进脱贫攻坚。

要加强与深圳市光明新区在经济协作、脱贫攻坚、园区共建、职业教育、人才交流、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对口帮扶成效。

要开展好“10·17”扶贫日活动,不断拓宽社会帮扶渠道,建立和完善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制度,服务好集团结对帮扶工作,不断总结推广帮扶经验。

(牵头单位:县委统战部、县扶贫办。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县发改局、工能局、农牧局、教育局、文体广电旅游局、投促局、卫生计生局、民政局、团县委、工商联)

团员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赣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精神,根据省委、政府精准扶贫工作部署,加大信贷支持精准扶贫力度,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通过市财政筹集10亿元设立风险缓释基金,撬动80亿元银行资金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用于发展蔬菜、刺葡萄、茶叶、白莲、烟叶、生态鱼、甜叶菊、芳香苗木等地域特色明显、见效快、可持续的种养殖业及其他扶贫效果好的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赣州农信社(农商行)、农业银行赣州分行、邮储银行赣州分行、赣州银行、江西赣州银座村镇银行作为“产业扶贫信贷通”的试点银行。鼓励其他商业银行同步参与,对试点银行实行“试点—淘汰—递补”的动态管理机制。

(一)列入全市2019年以后(含2019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符合银行贷款基本准入条件,年满18周岁、不超过60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人口,贷款以户为单位,必须用于产业发展。

(二)农业企业(一产、二产、三产)、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申请贷款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2019年起新吸收贫困户以债权或股权形式投入的;。

2.2019年起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且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

3.2019年起与贫困户新签订1年以上种苗供应、技术指导、回购协议的。

四、条件设置。

各试点银行要结合自身实际和所支持产业的发展特点,开发出具体的“产业扶贫信贷通”产品。

(一)贷款额度。试点银行对贫困户个人的贷款总额不得低于“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总额的50%。每户贫困户申请的信用贷款总额不超过5万元;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信用贷款金额,不超过吸纳贫困户以债权或股权形式投入总额的两倍;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吸纳贫困户就业或与贫困户签订种苗供应、技术指导、回购协议的,其贷款总额不超过吸纳贫困户就业户数或与贫困户签订协议户数相应贷款总额的两倍。

(二)贷款期限。项目贷款期限为3-5年,贷款期内可以只付息不还本,到期还本。

(三)贷款利率。执行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贷款按季结息。

(一)给予风险补偿。风险缓释基金根据实际发放扶贫贷款总额的12.5%进行折算金额,按季存入专户。风险缓释基金对试点银行因发放精准扶贫贷款而产生的本息损失进行等额代偿,政府以风险缓释金为限承担有限责任,按当年实际发生贷款损失金额进行代偿,直至风险缓释基金扣完为止。银行从贷款贫困户及处置完抵质押物或向保证人追债后,所追讨回的资金全额归还风险缓释基金专户。对“产业扶贫信贷通”实际发生的代偿损失,市、县两级按5:5比例承担。

(二)开展小额信贷保证保险试点。在全市试点开展“产业扶贫信贷通”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由人保财险赣州分公司等保险机构作为承接保险机构,试点县(市、区)政府协同各贷款银行共同提供风险保障,按照一定比例分摊贷款本金损失,具体方案另行制定。

(三)支持贫困户联合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贷款贫困户以债权或股权形式投入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四)贴息扶持。县(市、区)对贫困户贷款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100%给予贴息,对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贫困户的贷款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贴息期限为3年。对贫困户的贷款贴息每季度结算一次,对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贷款贴息每年结算一次。

(一)对象申请。贷款申请对象对照“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条件准备好向意向试点银行申请贷款需要提交的资料,由当地村委会、市县驻村扶贫工作队和乡镇驻村干部对项目进行论证签署意见后,统一做好贷款申请材料的收集上报工作。

(二)贷款发放。试点银行依据信贷业务要求,及时安排人员开展实地调查,根据贷款申请对象的借款用途、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情况,确定是否提供信贷及具体额度。试点银行发放贷款后,于每季度结束后次月10日前将贷款发放情况汇总表报市、县两级扶贫和财政部门。当地村委会、市县驻村扶贫工作队和乡镇驻村干部要做好项目的跟踪与服务。

(三)风险缓释金缴存。市扶贫和移民办根据试点银行贷款发放情况提出风险缓释金额度计划,市财政据实将风险缓释金拨付至县(市、区)财政,再由县(市、区)财政拨付给试点银行。市财政按照试点银行扶贫信贷指导任务预拨一定比例的风险缓释金。

(四)贷款回收。贷款到期前30天,试点银行在7日内将还款催收通知书送至借款对象。对象接到还款通知后,要严格履行贷款合同并按时归还借款。

(五)贴息支付。贷款期内应付利息由贷款对象自行结清后,试点银行以县为单位,于每季最后一个月26号前,按批次将利息补贴名单和金额报县(市、区)扶贫和移民办审批,县(市、区)财政局在5个工作日内按比例据实审核拨付贴息资金。

市扶贫和移民办:负责向银行提供贫困户名单,安排管理风险缓释基金,提出风险缓释基金额度计划。

市委农工部:负责指导县(市、区)构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市财政局:负责风险缓释基金的拨付、使用监督和绩效评价。

市农业和粮食局、市林业局和市果业局:负责指导贫困户发展相关产业。

市金融工作局:负责“产业扶贫信贷通”工作的协调调度,与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赣州银监分局协调银行相关工作,协调保险机构试点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牵头对参与试点银行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和考核工作。

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积极向上沟通汇报,争取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精准扶贫货币信贷政策倾斜,支持试点银行加大“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发放力度;共同做好对试点银行的指导、督促、检查和考核工作。

赣州银监分局:负责协助试点银行争取信贷规模,在“产业扶贫信贷通”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业务指导,共同做好对试点银行的指导、督促、检查和考核工作。

成立赣州市金融扶贫工作协调小组,市金融工作局、市扶贫和移民办、市委农工部、市财政局、市农业和粮食局、市林业局、市果业局、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赣州银监分局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金融工作局,由蓝应尚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协调小组日常工作。县、乡两级要成立相应协调小组,负责扶贫信贷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实施,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当地村委会、市县驻村扶贫工作队和乡镇驻村干部负责扶贫信贷工作的配合、协调和指导。

一是纳入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目标考核办法。二是对信贷工作滞后,造成财政资金沉淀严重的给予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