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改革经验总结(实用22篇)

小编: 温柔雨

学校是一个培养人的摇篮,孩子们在这里不仅学习知识,还塑造了自己的品格和价值观。以下是几篇学校总结的精选范文,你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技巧。

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已经风风雨雨的整整走过了三年,三年来的新课改是怎样走过来的,给我们的学校教师、学生带来了什么,在此进行总结回顾,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有利于新课改的进一步扎实开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

三年来的课改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我们学校于xx年7月组建后,7月份进行了南北二区一年来课改工作的回顾摸底,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课改实施方案。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理念先行、机制保障、校本研训、改革评价、设备投入、反思改进的工作思路。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教材的`修改,而是对我国的教育进行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它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新课程秉持的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是课改的灵魂,它包涵了三层意思:

1、倡导全面和谐的发展的教育;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过程与方法及实践体验。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的能力。

我校利用xx年暑期师德培训和每周一的教师工作学习例会进行学习、宣传、谈体会、写心得、小组交流、大会交流,并利用周六下午多次召开专题会、报告会,先后两次邀请嘉兴教育研究院书记朱建人来校作报告,今年暑期结合师德培训在全校开展了校园文化和教育思想大讨论,使全校教师明确上述理念,内化成教师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从而指导新课改实验工作。

做好课改工作,需要组建相应的机构,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制订和改革原有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

1、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的课改领导小组。领导全校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

2、制订了课改实验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各学科组也分别制订了学科课改实施方案。科学组还申报了市课改实验基地学校。

3、制订了学生的评价细则,注重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设计了学生发展性评价和家长联系卡。

4、制订了教师的考核与奖励细则,并在细则中注重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5、制订了学生评教办法。

6、制订了校本研训制度。

7、制订了教导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和奖励办法。

新课程改革需要新的理念引导,有了新的理念,课改就有了源动力,但教师驾驭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能力是课改能否顺利开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的最基础最根本性的问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是当务之急,那会使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来个脱胎换骨的改变。,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必须狠抓校本研训重视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培训。

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范文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教材的修改,而是对我国的教育进行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它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新课程秉持的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是课改的灵魂,它包涵了三层意思:

1、倡导全面和谐的发展的教育;。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过程与方法及实践体验。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的能力。

我校利用xx年暑期师德培训和每周一的教师工作学习例会进行学习、宣传、谈体会、写心得、小组交流、大会交流,并利用周六下午多次召开专题会、报告会,先后两次邀请嘉兴教育研究院书记朱建人来校作报告,今年暑期结合师德培训在全校开展了校园文化和教育思想大讨论,使全校教师明确上述理念,内化成教师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从而指导新课改实验工作。

学校课程改革经验总结范文

1、强化通识培训,让教师感知新课程。

xx年暑假以来,组织全体教师参加通识培训,使教师深入了解把握新课程。

2、分组参与式案例培训,解读《纲要》和《标准》。

xx年-xx年,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培训,学校也安排进行了学科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主要是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在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辅导与解读,了解新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内容体系与特色和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3、系统学习课改理论和实践经验。几年来,学校在购置了大量有关新课程的书籍,《走进新课程》、《课程标准》这两本书人人都有,其它有关新课程的书籍,每个教研组一套。还给全体老师印发了大量的学习材料,如从《人民教育》、《山东教育》等期刊上选印了许多有关新课程的材料和优秀课例供老师们学习。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个人自学的形式了解新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基本理念。组织所有实验教师集中培训学习,看光盘、看录像,观摩课例。实验教师在深钻新教材的基础上,所有任教一年级学科的教师上了2至4节新教材研讨课。课后,对每一节课都进行了评课、议课、说课,对新教材进行广泛、深入地研讨。老师们在培训中学习,在培训中提高,边培训、边实践、边提高。

4、充分利用教育网络,扩大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荣成、人教网、园丁网、中国基础教育网等扩大教育资料,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淡化对教材的依赖,激活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

5、合理调整教研机制,强化对教研教改工作的领导。为了使教研工作更好的为课程改革服务,几年来,我们根据本镇实际,强化了对教研工作的领导。

(1)学区成立了小学教研领导小组,将各校校长及教导主任纳入领导小组,并作了明确分工,与此同时,要求学校领导带头搞教研、写。

论文。

(2)在布局得不到及时调整的前提下,学区打破学校限制,成立镇级教研组,由学区统一领导教研教改工作。

(3)强化激励考评机制,将教研教改工作直接与教师年终百分考核挂钩。我们规定,教师每上交一篇论文,交到中心完小,即奖0.2分;推荐参加联谊校评比,奖0.4分;参加市评选,奖0.8分;获奖,再视级别加倍奖分。参加优质课、课件评选,依此类推。镇教研组长也按学校教研组长的双倍计分。

(4)改变教研形式,今后,我们在学校教研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学区教研,这样可以使全镇的同年级同学科有时间集体教研、集体备课。镇教研组间周活动一次,为双周的周四,每次半天。

学校管理经验总结

开展“学校管理月活动”以来,学校高度重视,依据要求,对照标准,立足实情,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在全面抓好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班主任管理、“平安校园”、“绿色校园”的建设、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新课程实施、规范办学行为等工作,做到一周一个专题,一个专题一项中心任务,学校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将活动情况简要汇报总结如下:

为确保管理月活动效果,为管理月活动保驾护航,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校委会成员为成员的学校管理活动月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检查督导。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人员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了管理月活动日志。做到分工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保证活动有领导、有组织、有保障。

学校立足本乡实际,结合活动标准,制定下发了《xxx中学学校管理月活动实施方案》以及活动配档表,将管理月活动目标层层分解,层层抓落实。做到突出重点、深化优点、克服弱点、抓住主线,多点开展活动,确保了活动效果。

(一)、以创“平安校园”为主线,狠抓学校安全纪律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一是形成了校园安全教育网络,全方位加强学校安全工作。3月11日学校召开“平安校园”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安全创建工作。

二是切实抓好学生的纪律养成教育,在广泛借鉴兄弟学校管理学生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制定了《xxxx中学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核细则》及《全员监督实施方案》,并于3月4号召开全体师生大会讨论通过,《细则》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对学生实行人性化指标管理,做到条款细、目标明、量化实、操作性强,并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广泛宣传,大造舆论氛围,使条款深入人心。学校深入开展了“三好”、“五育”活动。“三好”即“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让学生做学校的主人。五育”抓好纪律安全教育,养成教育、诚信教育、校园文化教育,法德教育。全员督管实行一月来,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违反纪律的少了,文明守纪的人多了,自由散漫得少了,自觉学习的多了,达到了管理学生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目的。

三是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管理与探究,建立了“以人为本”的班主任工作机制,开好班主任工作调度会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促进班级管理和谐发展。

(二)、以新课程改革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教改活动。

为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我们广泛加强与兄弟学校的横向联系,确立了“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的步骤。一是走出去优化校园环境。从3月9日到3月29日,除了积极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课堂改革现场会、全县思品提高教学效益培训外,为相互交流、共同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学校先后组织骨干教师到东城教办交流,到xx中学、xx中学听课,相互研讨,到xx第一初中翻录了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实录,参学人数达80人次。人人谈体会、讲收获,有力的促进了本校教学。

二是学校拿出每天下午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为教师集中学习时间,分教研组、分学科、分层次反复观看杜郎口中学课堂改革教学实录,搞好校内杜郎口教学经验的实验与推广。学校依据实情,率先在初一、初二进行课堂改革试验,学校拿出专门资金添置黑板,刷新标语,营造了浓厚的改革氛围。

三是教师转变观念,相互到课堂听课、评课,3月29日—30日,东西学部举行公开课,贯彻落实全县初中课堂改革现场会,4月3号---4号,教办组织中小学校长到我校听课、评课,初一、初二所有老师均作了充分准备,提供观摩课18节,教办领导、听课小组组长当场进行了点评。

(三)、以创“绿色校园”为主线,搞好校园软硬环境建设,学校制定了详细的“绿色校园”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落实措施。首先搞好校园规划,绿化、美化校园,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在抓好现有绿化规模的基础上,又购置了杨树500多课,栽植在政工办公室前和学生宿舍前,并安排专人搞好草坪护理及绿化树的修剪工作。其次为创和谐教育,学校组织开展了《给家长的一封信》评选活动,学生给家长提建议、供感想、吐真言、抒真情,并由学校择优,印制《心声》小集子,发至家长、学生手中。第三,开展了“我与环境”征文活动,全员参与,学校层层筛选共评出一等奖6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8篇,对获奖学生及指导老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参与意识。

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3月份虽然过去了,但学校管理远没有结束。我们在学校管理月活动中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他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整体发展不平衡,新课程进展缓慢等问题,工作不够细致深入扎实等,制约了学校管理活动的开展。必须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总结经验,认真克服存在的问题,建立畅销管理机制,把学校管理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促进学校管理更加规范化。

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教材的修改,而是对我国的教育进行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它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新课程秉持的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是课改的灵魂,它包涵了三层意思:

1、倡导全面和谐的发展的教育;。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过程与方法及实践体验。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的能力。

我校利用xx年暑期师德培训和每周一的教师工作学习例会进行学习、宣传、谈体会、写心得、小组交流、大会交流,并利用周六下午多次召开专题会、报告会,先后两次邀请嘉兴教育研究院书记朱建人来校作报告,今年暑期结合师德培训在全校开展了校园文化和教育思想大讨论,使全校教师明确上述理念,内化成教师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从而指导新课改实验工作。

做好课改工作,需要组建相应的机构,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制订和改革原有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

1、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的课改领导小组。领导全校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

2、制订了课改实验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各学科组也分别制订了学科课改实施方案。科学组还申报了市课改实验基地学校。

3、制订了学生的评价细则,注重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设计了学生发展性评价和家长联系卡。

4、制订了教师的考核与奖励细则,并在细则中注重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5、制订了学生评教办法。

6、制订了校本研训制度。

7、制订了教导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和奖励办法。

新课程改革需要新的理念引导,有了新的理念,课改就有了源动力,但教师驾驭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能力是课改能否顺利开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的最基础最根本性的问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是当务之急,那会使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来个脱胎换骨的改变。,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必须狠抓校本研训重视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培训。

中学音乐课程改革教学经验总结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学业的加重,音乐在初中生的眼中是副科,是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的课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乐理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标。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

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学校课程改革经验总结范文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

总之,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唯如此,才能使我们跟上时代潮流。今后,我们将继续立足本校,为新课程改革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学校课程改革经验总结范文

近几年来,我镇教师队伍严重老化,师资力量薄弱。经过统计,小学教师60%的是老教师,剩下的40%的中青年教师也大都是初中教师淘汰下来的。师资力量的薄弱,严重制约着教研教改工作的开展。

针对教师队伍严重老化,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现状,几年来,我们结合教研教改、新教材培训、课堂达标、教师资质认定等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逐渐使他们成长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

1、扎实抓好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支持教师参加新课程的学习培训,要求参加人员回来要上交学习笔记,在镇教研组交流学习心得,将学习资料打印,向其他教师发放。与此同时,要上一节示范课,并指导其他教师上好教改课。

三年级教师全员参加市级培训,要求实验年级教师把握课标,熟悉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能体现新理念,突出新教法,通过理论学习,课堂实践,交流研讨,优化组合,不断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积极参与联谊片的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及优秀论文、优质课的评选。

2、规范教学过程,抓好教学管理。几年来,我们规范课堂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做到课堂教学达标。积极按教研室要求开展备课改革,使教师能正确认识与处理好备课与写。

教案。

的关系,处理好教学预案与课堂生成性教案的关系,变一元目标为多元目标,变整本教案为活页教案,切实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写好教学反思。学区将加大管理力度,加大检查性听课的力度,加大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监控,教案与作业检查由学区统一组织人员按计划进行。

3、抓好课改工作,提高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首先,我们要求人人要上教研课,参加教改的教师要上展示汇报课,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要上示范课。在此基础上,学区与各学校合力抓好校级课堂教学评优课活动、选拔与推荐优秀教师参加联谊校、培训中心组织的各类比赛,进一步培养我镇的骨干教师。其次,充分利用每周的教师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观看教学录像,组织各校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聘请有关专家来校上课指导,把提高教师上课和评课水平落到实处,带动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最后,要求教师及时积累材料,总结得失,写出具有较高质量的教学一得或教学论文,每学期不得少于2篇。

学校管理经验总结

综观xx年高三教学工作,我们最大的一点感受就是:方方面面的工作自始至终都有着统一的、明确的思想指导。而这种思想指导,就来自于我们学校以吕校长为代表的领导集体。一年来,我们时时刻刻能够聆听到来自于学校领导对高三工作的精辟指示,感受到来自于学校领导对高三工作的关心,体会到来自于学校领导对高三工作的温暖。校领导一旦发现问题,总是在第一时间内找到班主任商讨,加以解决。领导的率先行为,使我们身上干劲十足,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以昂扬的斗志、崭新的精神风貌、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努力做好高三班级各项工作。今天,当我们在庆祝胜利并深刻总结之时,我想,今年我们学校高考辉煌成绩的取得,这一因素就是我们班级开展工作,包括高三6班工作的强有力支柱。

当我讲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中不仅油然而生敬意。高三6班骄人成绩的取得,不但凝聚着各位任课老师的汗水和心血,更是我们各位老师密切协调的结果。一年来,他们为了一班的学生,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付出了太多太多。协调会上,我们六人畅所欲言,毫无避讳,话题所及,不拉下一个学生。我们六个,谁也不只为自己的一科着想,有时甚至主动让出作业时间给某一学科,只是为了班级的学习成绩各科均衡发展。我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让6班的学生更好。作为班主任,我深深的懂得:和任课老师搞好关系,密切协作,对班级的好处是无法估量的。人的因素相当重要。我经常和任课老师展开多种形式的交流,同时,我也教育我的学生要好好尊敬自己的老师。我经常说: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听老师的话,要学着讨老师的欢心。为什么呢?人都是感情动物,老师喜欢你,喜欢咱们班,他就会多给咱讲个题,他也愿意往咱们班跑,而最终受益的就是你们。在这种朴素理念的影响下,我们班的学生确实让老师喜欢了,而每一位老师也都竭尽所能的为学生付出了自己的最大努力。

回想我的班级工作,三年来,尤其是高三一年中,我付出心血最多的、收效最大的、最富有特色的工作是什么呢?我想,那就是我充分开展了成效卓着的谈心工作,并有效利用了家长会和班会这一特殊教育阵地。

做班主任,我始终认为,天下很难有教育不好的学生,而教育学生,需要班主任动脑筋,真正抓住学生的薄弱点,脆弱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正突破他的心理防线。只要班主任出发点是好的,学生的嘴上即使不说,甚至还和你顶嘴,但他的心里还是感激你的。

到了高三,我的谈心工作基本上就是围绕学习而展开。每一次考试,我都分期分批分类找学生谈心,或者鼓励他们,或者帮他们分析原因,每次在结束的时候,我总是充满信心的对他们说:你没问题,高考你一定会胜利的,朱老师我教过8届高考学生教学,难道你不相信我吗?开玩笑!也真怪,我的学生也确实相信我,每次谈完话,他们总是充满信心的走进教室。所以,每一次考试结束后,我们班能够迅速稳定情绪,学生按部就班复习,班级纪律严明一如既往。久而久之,每一次考试一结束,我班的学生就说,朱老师又要开始谈心了。他们都在热切的等待着我与他们的交流。谈心的工作是全方位的,一个学生也不拉。关于这一点,从教师角度而言,我觉得教师一定要以博大的胸怀和真挚的热情去呵护每一个学生。不可否认,有的学生不听话,影响了班级的声誉,甚至和你顶过嘴,伤了你的心。但作为教师,你能因为这些事而对学生耿耿于怀,心存芥蒂吗?你不能!不可否认,有些学生成绩不好,不属于所谓的升学“砝码”,但你能因为追求单纯的“质优”而忽视他们吗?你也不能!再换个角度想想,假如你是个家长,你万一有这么样一个孩子,你难道希望老师就像上面所说,不管不问吗?你打破头都不愿意,你甚至会大骂这样的老师!所以,当我们以一颗真心去对待学生,真正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要求呵护他,也许有很多工作就很好做了。爱心的汇报不必强求一时,有时它可能延续一生。谈心工作,一个都不能少。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xx年年高考已胜利结束,而高三6班伴随着他的辉煌也将成为永恒的记忆。但它留给我们的经验和反思有很多很多。最后,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个机会,能让我把高三6班的一些情况向各位老师汇报,再次感谢xx年年高考为高三6班直接作出贡献的栗妍老师、邢艳萌老师、秦昌老师、张学娟老师、任正雷老师,尤其是秦昌老师、张学娟老师,并衷心祝愿我校2010年高考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学校管理经验总结

1、严格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按规定收费,不擅自增加收费项目,不随意提高收费标准,做到全公开。在经费使用上,根据从紧节俭、量入为出的原则,坚持按预算行事,坚持按照教育局有关公用经费的相关规定合理安排经费支出。

2、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我们制定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各类资产都有帐册,且有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各负责人都能严格把关,遵守规定,保证了学校各种设备完好,发挥最大的效益,杜绝了学校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3、做好后勤管理,服务于全体师生。我校设立了学校后勤管理小组,建立了公物管理责任制,责任到人。其次,加强食堂管理,严格按照学校食堂食品卫生条例进行采购、制作,保证了食品的安全和卫生。不断改善伙食种类和配备,既讲究营养,也讲究口味,认真做好学生营养餐的供给。今年的伙食比以往有所改善。

4、完成了楼房土建工程和市政项目配套工程,并已投入使用。添置了几百套新的课桌椅、部分教师手提电脑、几台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多台空调,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教学和办公条件,提升了我校的现代化办学水平。

5、存在不足:

(1)对学生的簿籍资料分发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给学校造成不必要的经费支出。

(2)节约水电做得不好。

(3)多媒体的使用管理未能全部按照规章做好。

(4)班级财产管理欠佳,浪费严重。

音乐课程改革教学经验总结

首先应该从课程内容谈起,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观念,即是课程内容强调系统和规范,不成熟的内容是不能进入课程的。我们的课程强调的是打好学科的基础,强调学科基础中的原理部分。因此,我们是教所有人按同一种方法做同一种事情。老师讲,学生去操作,强调的是记忆、模仿,重现书本知识的间接经验,强调学生听讲与接受。几十年来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记忆、接受、模仿的学习方式,教学宁可要若干个知识的结论,也不愿意要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一种“唯书、唯上”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影响了人的一生。这是目前课程改革关注的重点。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西方课程关注做人的基础、生活的基础。西方课程强调理解和创造,强调实践活动,强调直接经验,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强调合作学习;西方人也有原理,但他们强调的是从生活中理解原理.强调学科中应用的部分。他们学原理是为了应用;是为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原理,寻找原理。他们是从儿童的生活经验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最后获得知识。也许时间不够,也许最后没有形成共识,但过程的教育价值比结论的教育价值更为重要。二十世纪初教育追求的第一价值是知识拥有的多少;二十世纪中叶随着苏联卫星的上天导致国际教育和科学的变化,国际教育的改革运动引起人们的思考;二战后随着计算机的产生,知识的更新极为迅速,在学校时间内获得的知识是极为有限的。因此,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应该有一种开放的姿态,使得课程内容随着时间的发展,能及时予以调整,强调应用和生活,这个问题应该值得我们思考。

对于新一轮的音乐课程改革,我们要从重视学生学习的心理研究开始:正如国际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如果没有精心建立一个真正的儿童心理或心理社会学,就不可能产生新的方法,新方法的存在无疑必须从建立这样一门学科之日算起,工作总结《音乐课程改革教学经验总结》。”纵观本世纪重大的教育改革,无一不是建立在研究儿童心理基础上的。而音乐学科中音乐学习的心理研究可以说在我国还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土地。这种滞后直接影响了目前音乐教学的深层次改革,即课程、教材、课堂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方式和评价等多方面的改革,有碍于二十一世纪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前景。

课程内容只是课程改革中的一部分,是根据教学目的来组织的,呈现一定的教学内容和信息,是供教师和学生展开教学活动的材料,并不完全等于教学内容。因此,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对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和改善教学方式。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改善学习方式。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认识过程,还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和实践过程,构成教学方式的思路为,不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参考建立当代心理学、教学论等理论基础上的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学习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创造和采用合理、灵活、适用的多种教学形式。如目前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创设和开发的教学形式有:发现式、情境学习式、范例式、问题解决式、资科研习式、课堂讨论式、合作学习式、探索情感和解决矛盾式、辩论式、分层自学指导式、角色扮演式、群体调查研究式、掌握学习式等等。其中分层自主学习式是利用编制“人机交互”型的多媒体课件,由学生自己操纵计算机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从课件的设计、大量资料的“引入”、“帮助”等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形式。学生喜欢的是活动性强的教学方式,例如:1.配合教学以各种形式欣赏听音乐,2.配合教学搜集音乐资料;3.老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4.希望不是老师一人讲,学生也参与教学;5.教师参与活动,如角色扮演等;6.研究音乐材料,进行间题研究式学习等等。音乐课程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走进音乐,领悟音乐和人生。因此,“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用新的信息和新的观念冲击陈旧的教学方法,加快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步伐,是我们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美国教育家弗雷塔科说过一句话:“只有教师拥有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寻找自己的道路的时候,教育才有可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愿此言作为共勉。

当然,当前这次大面积而迅速的课程改革实验对我们来讲还有些不太适应,课改的某些理论还不十分成熟(如,课程标准正在征求意见进行修订),对于教学中某些问题还显得模糊和茫然,在一些操作层面尚存在着和理论相脱节的现象,甚至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

1.课堂是越“活”越好吗?

2.表扬是越多越好吗?(程式化和庸俗化的现象)

3.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问题(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要赋予它新的内涵。如必要的识谱教学的必要性和唱歌方法的习惯性培养等等)

4.学科综合的某些问题(顾彼失此的现象)

5.音乐课的音乐含量的问题(音乐课应以声响为载体,以音乐审美活动为核心)

6.如何看待主导与主体的问题

7.音乐教师自身对音乐的情感有多少的问题(只有在教学中授课者以自己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和表现才能与学生一起享受音乐的快乐和美的真谛。)

面向21世纪,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涉及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认真领会和贯彻音乐课程的新理念,不断探索、总结音乐课改实验的规律和经验,经过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的音乐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学校管理经验总结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班级工作事无巨细一把抓,很多时候是既辛苦又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配合,可谓事倍功半。但如果我们应注意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学生的自治、自立活动,落实学生的管理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发展。以下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能力从而实现班级自主管理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任课教师要转变观念,大胆放手,切实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我班学生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在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在开学初让学生自订“班规”。以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据,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在每一位同学直接、民主的参与下,制定集体生活的规则,让学生用自己制订的制度来约束自己,不断培养自我调控、自我管理的能力,以达到自主管理的目的。学生可参照细则,自主管理。每周评出纪律、卫生、学习等方面的示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选小组长,这样一来,在班级管理上,教师就很好把握。

要实现班级自主管理,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摆脱班会课传统的说教、强制灌输模式,让学生自己设计主题班级活动方案。除了学校规定的主题班会外,班级活动方案、主题班会的方案都让学生自己来设计,从而从根本上打破以往班级活动、主题班会“我说你听”、“我讲你做”的被动局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教师让学生根据一周班级所发生的大小事件,让学生自由发言,谈体会,谈改进的措施,制定改进方案。

制定了班规后,还要把它完善和健全,并且落实好,充分利用“班级法律”,约束学生行为,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1、以行为规范作为切入口,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尊、自觉意识,体现“学生发展为本”思想,启迪学生摆脱依赖,自主决策,勇担责任。如在作业和纪律等方面,让同学们自我审查,自我监督。

2、试行“班委竞选制”、“班干部轮值制”、“班级日记制”。通过自荐和他人举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候选人,候选人发表竞选演说,由全班同学投票产生班委,班委通过轮值制度对班级实施管理。同时实行“值日班长制”,每天一位小值日班长配合班主任具体负责本班全天的班级管理工作,作好值日记录。从机制上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空间和自我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学会做人”。

3、班级事务实行“包干负责制”。对班级的事务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班级卫生工作、服务工作岗位明确、责任到位,要求学生自觉做好,并由班长、劳动委员和值日班长负责检查监督。

只有使教育者的教育与学生的自主教育协调发展、形成“共振”的时候,教育才是有效的。因此,首先就要建立学生自主发展的激励机制,创设发展学生个性的环境与氛围。自主教育是班级自主管理的延伸和深化,也是班级自主管理的归宿和落脚点。以下是我积极探索和实践的几个方面:

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能让学生说的道理就让学生说,能让学生做的事就让学生做,使之在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受到教育和锻炼。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年级组和学校的各种竞争。要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必须让学生经常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体验到团结的力量,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年级组和学校的各种竞争,培养学生“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班集体主人翁精神,这是学生自主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班级自主管理德育模式”对形成良好的班风,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提高班级管理效益,切实有效,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

创建市课程改革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在学习和工作中,汇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汇报可以以某个具体项目为单位进行汇报,也可以以某个阶段的工作为单位进行汇报,大家知道正式的汇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创建市课程改革特色学校汇报材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校是xx县初中教育教学的传统名校和龙头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市教科院和县教研室的具体指导下,我校遵循名师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和谐理校的发展思路,确立了以教师发展为保证、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积极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不断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向管理要效益,靠管理促发展,教育教学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学校的综合办学效益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1.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为确保学校顺利且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我校制定了课程理念学习制度,以集体与自学相结合为学习方式,每位老师做到学习有记录,并通过理论测试、论文撰写及课堂实践等形式作为检查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对于新课程理念,学校通过会议、网络、《xx实验学刊》和《xx实验晨报》等渠道进行宣传;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能够紧紧围绕先进的教学理念,使校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尽最大努力地体现教育理念。在新课程实施中,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符合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

我们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研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初中学业考试制度、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市县教育局有关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解析,明确课程实施标准与要求,分析目前课程实施中我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制定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xx县实验中学教师教学规则》和《xx县实验中学学生课堂规则》等。

2.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学习意识。为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每年选派了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的新课程培训,全体教师全员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暑期远程培训,所有班主任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班主任网上远程研修,。学校建立了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新课程教学交流制度,每周进行一次组内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大力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学校倡导儒雅之风,构建学习型校园,配备了教育图书,订购报刊杂志,创建教工阅览室、教师书吧,开辟读书论坛,开展读书比赛活动,每年评选“十佳读书之星”,让读书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每位教师都制定个人专业成长计划,确定研读书目,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争做研究型、创新型教师。

1.规范开设国家课程。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以及主题班会、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综合实践类课程,没有随意增减课时的现象,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安全一致。

2.科学安排地方课程。高度重视并认真上好地方课程,我校选用的地方课程教材有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规划等。制订地方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坚持每学期两次对将地方课程的考查,并把考查情况纳入教师工作评价与学生综合考核之中。

3.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学校成立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确立了“以自主探索为核心,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发展为目的”的开发思路,引导教师科学设计学校课程与教学方案,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课程保障。经过不断修订与完善,我们开发出了《经典美文读本》、《人防民防知识读本》、《消防安全教育读本》、《书法》、《心理教育》、《版画》、《剪纸》等。

4.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现在通过开展每天上下午各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等方式,大力实施“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建康标准》,按照标准测试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学生早上起床不早于7:00,上课时间不早于8:00。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超过8小时。睡眠时间从晚9点到第二天早7点,中午还有1个小时的午休,确保学生睡足睡好。

5.开发拓展性课程。一是坚持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班级接力比赛、现场书画表演、才艺展示、运动会等活动。二是大力开发校外课程资源,多次组织学生“走进西苑社区”、“佳乐购物广场、银座超市劳动体验”、“孙子文化节志愿服务”等活动,参观工厂、大王刘集支部等校外教育基地,实现“开门办学”。三是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通过家访、电话、网络、学校网站等各种灵活多样方式搞好家校沟通,家长满意度达到90%以上。四是每天上午10分钟信息播报活动,每个班学生轮流主持,将自己搜集的新闻、重要事件、历史故事、学习方法等知识进行宣读交流,实现信息共享,成为学校的一门特色课程。五是建立个性化的社团组织。学校积极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机会、创建团队,先后组建了“金百灵”、“轻舞飞扬”、“水墨舫写意”、“墨雅轩”、“数之慧”、“化学与生活”等社团组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参加这些社团组织,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几个人组织起来申报成立社团,这些社团都定期组织作品展览、艺术展示等活动,有些社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体操队在东营市健美操、啦啦操比赛中,连续第三次取得了全市第一的好成绩。xx年学校艺术社团应邀与韩国三陟市文化艺术团在东营合作举办文艺晚会,今年7月我校又组织35人学生考查团到韩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学习考查。“语之韵文学社”被评为“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创作十佳文学社”,69名同学在作文大赛中分获金银铜奖。学校经典诵读队在山东省中小学生经典诵读及演讲比赛中获二等奖,连续三年荣获全县中学生诗歌节、合唱节一等奖。学校田径队在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得第二名。学校男女乒乓球队在全县乒乓球比赛中,分获第一、第三名。6名学生参加全县英语风采大赛,5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每学期,学校都要以“创文明校风、树师表形象”为重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师德建设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师德规范再学习、师德演讲、优秀教育案例征集、近师周等活动,激发广大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意识,人心思上、人心思进的工作氛围日益浓厚。

2.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狠抓教研组织建设,形成了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教研网络。坚持每周半天教研活动,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做到了时间、地点、内容、中心发言人“四落实”。坚持每学期开展“人人上一堂精品课”、“写一篇好论文”、“撰写一堂典型案例”、“研究一个课题”为内容的“四个一”工程。大力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强师”战略,立足课堂,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通过撰写学术论文、教后札记、教学反思、教育理论考试等,引领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其专业能力的发展。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实施了青年教师基本功达标和骨干教师带动工程,每学期通过结对帮扶、青年教师教学比武、讲课比赛等途径,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截至目前,我校拥有国家骨干教师2名,山东省教学能手5名,东营市教学能手31名,东营名师2名,东营特级教师1名,省优质课获奖、省级以上公开课、“功课异构”、市级公开课等120多人次。今年,学校共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国家级课题《通过反思性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生命教育教学组织与实施策略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3.积极构建“自主合作”和谐高效课堂。一是规范师生教与学的行为。学校制订了《xx县实验中学教师课堂规则》和《xx县实验中学学生课内规则》,简称“教学六条”和“学生六条”,作为教师常规考核的基本内容和学生课堂的基本要求,采取级部检查与学校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严格落实,从细节、从小事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良好习惯。二是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落实“三个必须”,即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课时间必须控制在20分钟左右、必须有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必须有训练的时间。教学环节上要做到:教学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目标要发展整体素质,教学过程要生动活泼,教学关系要民主互助合作,教学方法要启发内化转化,教学语言要生动精练,教学环境要和谐愉悦共鸣,由此达到了知识教学、方法点拨、能力训练、情操陶冶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立体的多功能的教学效应。

4.实施三项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是实施信心教育,利用三操路队的誓词、班团队活动、升旗仪式,培养学生成功的信心,让信心教育引领成功的信心;二是开展孝心教育,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开展孝心教育,使每个学生知道感恩,体会自己生活在爱的世界;三是开展生活习惯教育,我们提出生活无处不教育,把起床、洗刷、吃饭、洗澡等都列入教育内容,把各种能力还给学生。

5.探索作业布置形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生作业总量控制,难易适度,分层次布置作业,提倡研究性作业,严禁布置机械性、惩罚性、重复性作业。教辅资料只提供市教科院推荐的资料,严禁教师向学生推荐和统一订购复习资料。

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化,如果不改变评价制度,那么课程改革就是“带着镣铐跳舞”。因此学校打破“以分论教”,只注重结果的传统评价方式,建立以人为本,促进师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制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教师工作评价方案》,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和《学生成长梦想档案》。

1.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编制教师成长档案,建立名师培养机制,实施了“教师学业积分方案”,把过程考核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通过实施了“xx县实验中学特色教师评选办法”、“特色教师培养方案”和“百佳教师评选方案”,让每位教师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内成为不同层次的名师。每个教师可能不是最出色的,但每位教师都是独特的。

3.改革学生评价制度,全面落实新课程评价观。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成绩实行等级制,日常考试实行无分数评价。学校、班级不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严禁按学业成绩排列学生名次。考核知识与考核能力相结合,平常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注重激励性、发展性评价,积极进行学生考试评价改革。

4.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的品德与公民素养、学习与实践能力、审美与表现能力、运动与健康状况等分类评价,每学期评选表彰“星级少年”。建立学生《学生成长梦想档案》,突出过程评价意识。将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及时记录,体现评价的民主化、人性化和个性化,改变了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加强自评和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各位领导、专家,近几年来,我校深化课程改革,将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纳入到课程管理中,初步构建起了国家、地方和校本“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校相继被表彰为“中国教育综合实力百强中学”、“全国初中教育改革和创新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中国最具社会责任品牌中学”;“山东省学校文化建设重点基地”、“山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东营市文明单位”、“xx县高效课堂建设先进单位”。同时,学校还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课题“‘十二五’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课题”核心校之一,被教育部、中央教科所确定为国家级课题实验基地,被全国中小学校本教程研究专业委员会接收为重点协作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吸收为“初中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被推荐参加第三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评选。学校办学经验在国家级刊物《中小学校长》xx年第一期上刊载介绍。

学校推进课程改革方案

课程设置应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方式相一致人工智能课程主要讲授当今智能领域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是一门涉及哲学、逻辑学、语言学、控制论、生物神经学等多个学科的课程。以普通高校高年级计算机专业学生为讲授对象,人工智能课程在教学上一般以理论讲授为主,并辅以一些应用实例加以分析。课程本身理论性强,内容较为抽象,因此对学生专业知识基础的要求高,在教学上往往强调对各种智能理论的深入讲解和分析,以此达到提高学生专业理论水平的目的。

当前高职教育中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人工智能课程很大程度上沿用了普通高等教育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这显然与高职教育本身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式不一致。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适应生产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而高职教育在教学方式上应更为注重实践教学,包括各种实验、实训、实习和设计。因此,人工智能课程中单纯的理论讲授并不能有效地适应高职教育的实际教学环境要求,有必要对人工智能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加以改革。三个改革途径(一)引导学生阅读应用研究文献高职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的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由于人工智能课程理论性强,难于从课本理论联系到实际的专业应用上,这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技能应用水平是不利的。实际上,人工智能涉及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其中在专家系统、模式识别、智能控制、数据挖掘、自然语言理解等方面尤为突出,每一种应用都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人工智能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特点。因此,在课程学习的开始阶段,应让学生按照个人兴趣自行选定某个应用领域,在一定的提示和引导下通过检索有关文献,访问相关的科研院校网站等方式获取资料,了解当前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具体产品的开发和使用情况,最后在课程的结束阶段以学习报告的形式在课堂上加以演示和共同讨论,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人工智能课程的主观能动性,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资料的收集阅读与思考是知识应用的首要环节,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知识应用技能很有帮助。(二)安排学生对经典算法程序进行实验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实践中学习和理解理论知识,并且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人工智能课程内容抽象而概念性强,单纯的理论讲解学生难以从中得到启发,也难以体现出高职教育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为此需要安排学生动手实验,从实践中理解人工智能科学的理论原理和应用途径。在人工智能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先后提出了一些经典的优秀算法程序,如a*算法、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的bp学习算法等,在科研和工程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践教学中同样有着重要价值。根据教学要求和实际情况,学生并不需要自行设计关于这些算法的具体程序,在提倡开放和共享源代码的今天,通过网络能够获得大量相关的程序代码资源。同时,一些软件平台也集成了一些工具箱,如遗传算法工具箱、神经网络工具箱等,只需设定相关输入参数和数据,便可通过调用工具箱函数实现算法,极为简便而易于理解。学生应通过对这些程序作验证性实验来理解所学内容。为安排学生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师应结合当前阶段所讲授的内容准备相应的算法程序,当该部分内容结束后在课堂上讲解和演示算法程序的运行方法。学生获得该算法程序以及具体的实验任务后在课后完成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例如,在讲授启发式搜索时,可向学生提供a*算法求解八数码难题的算法程序,并对某个学生给定某个初始棋盘状态,要求学生动手运行程序并记录由算法扩展所得的每个棋盘状态的估价函数计算结果,以及相应的`open表和closed表的变化情况,从中理解a*算法的原理特点。又如,在讲授bp学习算法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调整,强调bp神经网络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而对bp算法的基本原理只作简单介绍。向学生提供利用bp神经网络学习特定目标函数的matlab程序代码后,要求学生动手运行该程序,并且记录和对比神经网络在训练前后对目标函数的逼近效果。

(三)启发学生引入人工智能理论方法对毕业设计加以创新。

毕业设计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对以往所学知识作系统性总结,通过毕业设计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技能应用水平。从实践教学的角度来讲,毕业设计不仅仅要求学生对已学知识和技能的简单重复运用,更重要的是强调学生能够主动独立地分析实际问题,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新的观点并付诸实践。然而从教学的实际来看,在毕业设计中学生创新的主动性不足,往往停留在继承和模仿阶段,毕业设计作品少有突破和创新。究其原因,并非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不足,而是学生未懂得如何分析已有问题,在其基础上引入新的解决方法或提出新的应用内容。在计算机领域中,人工智能属于研究和创新的前沿和热点,许多旧有问题利用人工智能方法都得到了新的解决途径。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可针对某一问题恰当地启发学生引入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方法,并尝试性地运用在解决当前问题之中,这样能较容易地获得新的改进和突破,对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和能力很有意义。近年来,高职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社会认可度也不断提升。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突出的是如何对以往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加以改革,以适应高职教育的新要求。人工智能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仍需要结合高职教育的实际要求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加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上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参考文献:[2]韦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注重实践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5):264.,高职教育中人工智能课程改革方案飞雪

学校推进课程改革方案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教学改革,又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学习革命。它将影响、触动传统思维方式,它将进一步关注学习主体的发展,学习方式的变革,它必将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推动基础教育向前发展。我校积极贯彻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情,积极探索课改的路子,摸着石头过河,为了扎实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按照市、县主管部门要求,积极组织课改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手段,改革单一评价模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稳妥地探索课程改革的新路子,争做全县课程改革的头雁。

二、课改组织机构。

课改组长:詹宇意。

副组长:胡建议、肖本初、王万利、舒克章。

成员:岳佰成、潘峰、孙教育、刘兵、杨李、王富林、余盛国、教研组长。

三、目标任务。

1、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2、了解新教材的内容,体例结构、特点、使用策略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校本研究,开发乡土课程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3、开展教学方式的研究。科任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摒弃一支粉笔“满堂灌”的现象,积极探索教师的角色意识,当好课堂的“导读”,而不是“演员”,研究课堂教学结构、流程,教师要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4、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积极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展个性潜能,转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5、开展形成科学的评价观,评价机制,建立一套适合长冲中学情的评价体系。

四、措施方法。

1、大力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任何改革,先要过思想关,即是思想观念要先行,这是改革的保障。我们组织的三级培训,第一级即上层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到省、市参加骨干培训,第二级即组织全体教师的通识性培训和学科培训;第三级是由学校组织培训,定时间反复强化学习,特别是观摩实验区的示范课例。通过三级培训,要使全体教师彻底转为思想,杜绝“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落实集体备课活动,各科、各年级成立备课组、年级组跟踪监督。各备课组要有指导性的教学计划,时度安排表、活动安排表。备课组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次备课要有中心发言人,备课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探索课改的新路子,备课组还应定期开展看课、说话、评课活动,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3、健全课改相关制度。推进课改还应从制度方面进行约束,我们决定研究制订课改学习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课程评价制度等,让教师的全部身心和精力指向课程改革,让长冲中学师生能在最短的时限内融入课乞讨的洪流。

4、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经常进行课堂听课、研讨、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加强实验过程的管理与监控,杜绝老套的教学方法行为,运用新教材采用老教法的作法。

5、探究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业生的学双方互动的过程,它决不是教师教学生听,或者学生专注听教师讲的单向传输。课堂的互动性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角色地位的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垄断者、教材机构的传授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平等的参与者,学生探究疑难的积极引导者与促进者。课堂的结构模式也将发生彻底的改变,不再是以教论学,而是以学论教。教师出色地教是为学生更好地学提供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给自己的课堂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学与教的统一。

变革教法还表现在教材的解读与处理上,很多教师总习惯于传统的教学的思维,因为过去的教材的处理有固定的模式,易操作、简单,不需动脑筋,如:语文的课堂教学重视课文的肢解、分析,总离不开“字、词、句、段,语、修、逻、文”,数学课堂教学从“概念——定理——公式——例题——浩如烟海的习题训练”的固定模式。而“课改”的课堂教学重视精神性的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实践中来感悟体验所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没有定式,非常灵活,不易把握,特别是备课要求高、难度大,尤其如“问题探究”,教师不能只凭自己过去的经验,更要深入为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置凝提问的“估计”,过去备课有一本“教参”便可高枕无忧,现在备课要阅读大量书籍,查阅大量资料,广泛搜集有关信息,此外,还要通过自己的真切感受,进行删选、加工、处理,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给学生释疑、答疑。“课改”课堂教学的这一系列变化对教师来说将意味着不轻松,难度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锤练自己,加快自己对这种课堂教学的“磨合”、适应,要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真正为学生制作出丰盛、营养丰富的“课堂大餐”。

6、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标准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非易事,如果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时操作不当,即使我们在课堂上留给了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但学生却感到无所事事,无所适从。这样学生非但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反而成为课堂学习的冷漠的旁观者,学生在课堂肯定是收效甚微。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课堂学习呢?其一:体验学习。在课堂上要设法引导学生置身于教材学业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教材情境中来感悟、来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动机,来唤起他们解决问题欲望,不断地升华学业生思想情感,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如:数学课引导学生学习圆的知识,首先让学生置身于教材情境,生活中哪些圆的现象,圆对人类有何作用,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萌生探求圆的奥秘的欲望。其二,“对话学习:就是让学生多与教材对话,多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在课堂上多创设特定的话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讨论,在群体交流中,各个学习体体思维不断碰撞,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7、积极推进课题研究。我校有市教科院立项的“创新教育”研究课题。我们要在各学科中大力研究、实验,不惜花费财力、精力、人力投入实验研究,用坚强组织领导,充足的科研经费,扎实的实验研究,优秀的实验成果向市教科院汇报结题,在全市占据市示范学校的地位。

8、注重资料的整合和成果的总结、转化。各学科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要收集一手资料,适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在课改方面有在全县仍至全市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特别是要推出一批课改名师、论文、材料等优秀成果。

五、注意的问题。

1、防止个别教师不愿改,不敢的情况发生,从思想上武装教师的头脑。对学生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养成训练,切忌随遇而安,畏难情绪。

2、课程评价的缺位现象。课程评价本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学校要制订适应课改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教师也应当用科学、发展的观念评价学生,多元评价、发展评价、过程评价是应当贯彻的评价原则。

3、杜绝“懒人”“懒思想”的现象,课程改革需要“孺子牛”、“痴人说梦”,不要传统的时间+汗水式的“懒人”,这其实是不愿动脑,不愿干事。教师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与时俱进,同时代同步,与思想同步,超前发展,,在课改中有所作为。

总之,推进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与时代同步,与课改同步,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管理手段、以及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推进基础教育的革命,为国家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

学校推进课程改革方案

摘要:教学改革措施与力度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改革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本文就《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门课程从教学内容、方法及实验实训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思路与方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主要介绍现代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原理、检查维修、装配调试及故障诊断方面的内容。在汽车各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中起着称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课程《汽车电控》、《汽车电器》、《汽车检测》等的学习,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认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系统地讲授发动机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维护检修、故障排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发动机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对发动机进行维护检修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他们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能胜任未来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对汽车进行维护检修分析排除故障的能力,同时也为考取中高级汽车维修职业资格证做准备。

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能力,为适应汽车专业岗位群打下基础,从而提高走向社会的职业竞争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注重实践性。

贯彻理论“必需、实用、够用”的思想,重点加强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实践为未来岗位服务的理念。经反复研讨制订教学大纲,对教学课时进行合理分配,其中理论教学为72学时,实践学时为40学时,在时间上为学生专业实践提供了保证。

2.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将活塞环的检查、润滑油的更换、气门间隙的检查及发动机水温过高等相对独立的内容采用项目教学和任务教学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同时,学习相关的理论,教师教学严格按照生产实际要求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3.按照由浅入深地。先易后难的规律完成教学过程。

以发动机各机构和系统作为一个单元,按照由理论(整体认识)到实践(零部件结构拆装)再到理论(整体分析)再实践(综合维修技能训练)的顺序完成教学。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是;牢固掌握发动机各机构部件的作用组成结构原理;掌握各总成和部件的支承定位调整润滑密封;掌握各总成的装配关系及机构系统的保养维修;初步掌握分析排除故障的方法。

构系统为一个教学模块,理论教学完成后可将相关的实验实训整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每一项技能。如曲柄连杆机构可按以下所示进行安排:。

由于本课程涉及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汽车实际结构讲解汽车各种装置的作用、要求、工作原理和结构、维修技能特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而目前学生大多对机械结构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对原有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程各知识点的特点,我们将“气环三隙检查”、“发动机润。

滑油的更换”、“气门间隙的调整”、“供油时间的检查调整”、“发动机水温过高”等相对独立的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或任务教学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同时,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生产实际的要求与规范来指导学生完成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实践教学环节将学生进行分组,争取使每个学生都掌握相应的技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进行教学。

教具相对缺少,原理比较抽象复杂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课堂气氛活跃、生动,使学生能够理解所学内容,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现场实验实训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课堂理论讲授与现场实验并行穿插的方法,让学生及时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在教学方法上将结构原理部分的内容重点讲解,结合实物现场分解,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实训,对故障分析等难点内容可让学生结合结构原理讨论,然后由老师引导总结分析,归纳出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深度。严格按照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比例进行教学。专业课的教学应尽量进实验室,接近实物,课堂效果会更显著。如图1所示,将有关结构原理的内容重点讲解,先结合实物分步、分解讲述,结合实物让学生将原理吃透。对一些运动关联性较强的机构系统,如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等尽量安排在实验室讲解,在老师讲完原理之后,针对实物分解,并演示其传动关系,然后将学生分组,由学生自己观察实物和传动关系理解原理,再从每一小组中抽一两位同学讲述,最后老师总结。如图2所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学生使对结构原理看的比较清楚,容易理解其原理;另一方面构件的传动关系可进行现场演示。使学生对结构原理的掌握比较扎实。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故障分析,就显得比较容易了。

故障分析与排除部分,尽量按排在现场进行。有条件的情况下,预先设置故障,让学生自己针对故障现象,结合所学结构原理进行故障原因的分析讨论,然后由老师总结。再引导学生按照由外到内,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除故障。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避免了由老师在黑板上分析故障原因,讲述故障排除的方法的枯燥乏味,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牢固地掌握了故障分析的方法。

五、实验实训的改革。

在第四学期专业课结束之前进行的二次拆装实习,主要是对已学专业课进行巩固,在这个环节中将学生应知应会的项目进行反复训练。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一小组在完成拆装的过程中对所列的实验实习项目逐项完成。最后组织考核小组进行实训考试,成绩不合格者再组织重新训练,参加实训补考。最后一个环节是第五学期毕业实习前的专业综合实训,将所有的实习项目再加强,为就业做准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规定的实验内容可不严格按照学时要求,应以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技能为原则,反复实验、反复操作,直到每个学生都会为止。实训结束后按照实训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进行单独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计入实训成绩。不能完成任务者按不及格论处。毕业前必须修完实训学分。否则不能毕业。

新课程改革与学校发展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场深刻改革,涉及到学校各个方面,可谓牵一发动全身。校长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关注什么?应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如何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是校长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学校发展计划校长支持性环境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正在进行的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教育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学校发展计划则是一套从国外引进的比较先进的学校管理理念和技术。在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过程中,校长要联系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实际,正确地履行校长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角色职责,为新课程改革营造一个适宜的管理环境,去统领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一、新课程改革中的软肋——新课程改革需要寻求一个支持性的管理环境。

较之以往,新课程改革的确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涉及到学校各个方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当新课程改革实施到了一定深度,触及到学校的文化、制度、管理理念等深层次问题的时候,教师们就会感觉到无奈和无助。教师们迫切需要一个为他们提供开放的、自由的,能够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的,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充分施展才华的支持性的管理环境。然而,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个软肋就是一个从制度层面、从学校整体出发的管理良性环境没有先期建立起来。尽管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学校也能够对原有的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学校管理做局部的改革,但显然这样的做法是被动的和辅助性的。解决这一软肋的关键人物在于学校校长。校长必须为学校进行新课程改革提供一个支持性管理环境,这对校长来说是一个新挑战。在新课程改革中,校长的关注点在哪里?何为校长应为之事?这些问题应引起校长足够的重视、思考和正确定位。校长应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主动者,去统领全局,去寻觅和建立一个能从学校整体上,从制度层面上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一个支持性的学校管理环境。学校发展计划无疑是一个可供校长选择的较为理想的选项。

二、学校发展计划与新课程改革。

学校发展计划下的学校管理适合并能够支持新课程改革无论是在学校发展计划下的学校管理,还是新课程改革,都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文化、社会的相同背景,都体现了现代教育、现代学校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其底蕴和渊源是一致的。

两者所处的层面不同,但相互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显然,前者对于后者是一种根本性的支持,能为后者提供一个适宜的良性的管理平台,一种安全背景,一种自由氛围,一个制度支撑,一种生长的“土壤”。这正是前期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许多学校所缺失的,是许多校长在新课程改革中需要寻觅和建立的一个新的学校管理模式。而这一新的管理模式是可以在学校发展计划的技术及理念引领下建立起来的,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脉相承的.。

校长要制定一个能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支持的学校发展计划总体上说,旧的管理理念及模式与新课程改革是格格不入的。在全国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一些学校管理层面引入了学校发展计划。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因此,校长在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过程中必然要把新课程改革作为一个热点来关注,从而制定出一个能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支持的学校发展计划。

(一)在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过程中,校长必须明确和处理好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如果从学校管理学角度来考查这两者关系的话,学校发展计划引发的学校管理改革必须承担起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支持性管理环境的历史使命,即在学校发展计划下学校能形成一个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通的全局性的管理制度、工作平台、文化背景,去正面服务新课程改革。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主动统领和倡导新课程改革,使校内形成一种新课程改革的驱动力。

在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过程中,校长必须将新课程改革纳入视野。一方面校长在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全过程中必须深切关注新课程改革。另一方面,不能将学校发展计划的实施与新课程改革割裂开来,学校发展计划不应是充当一个被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角色,而应该做新课程改革的主角,将新课程改革主动纳入到学校的发展计划当中去,从学校整体层面去规划和推进新课程改革。

(二)既然学校发展计划与新课程改革是一脉相承的,学校发展计划就可以也应该要有意识地将新课程改革的一些具体策略、行动纳入到学校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的具体过程中,使这两者同步发挥各自的作用,相互交融在一起,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比如在学校发展计划具体的目标和措施上,应该有目的有步骤地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任务加以体现,并通过学校发展计划的实施得以落实。还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学校发展计划目标体系去构建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规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去推进新课程改革。比如,第一步可以是建立一个与新课程改革目标一致的学校管理制度,第二步是围绕新课程改革实施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抓好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第三步回到课堂上来,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实施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要在学校发展计划基础上建立一个适宜于新课程改革的自主管理机制——校本管理机制。所谓校本管理是指以学校为本位的管理,是学校组织有相当大的办学自主权,并根据学校本身的特性和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校本管理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学校的管理是否立足于学校的根本,从学校的本色出发,进行自我管理;二是学校是否有能力、有权力、有责任进行自我管理。学校发展计划自下而上,广泛参与等机制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第一个问题,同时也对第二个问题提出了匹配性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学校能从学校的本源出发,从当地社会发展的特点出发,从学校的条件、问题和特色出发来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学校的本源是什么?当地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什么?学校的发展条件和问题在哪里?学校需要如何定位?学校需要配备怎样的教师?培养怎样的学生?诸如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学校发展计划的制定过程很好地加以解决,从而更好地配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形成校本课程,开展校本研修,发生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管理。

(四)在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过程中,校长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植民主、开放、参与、充分尊重人性的学校文化氛围。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一个适宜的“土壤”,在这样一个适宜的“土壤”里,新课程改革才能充分地、自由地、健康地“生长”。在一个禁锢、封闭、没有参与、只见物不见人的环境里实施新课程改革,会让人们感觉到突兀、别扭,会使新课程改革变形,甚至于窒息。

新课程改革与学校发展

在价值变革的引领下,我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课程典范、课程理念、课程体制、课程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创新与发展。

1、课程典范的重构。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评价体系的改革等等,是一场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它不只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具体说来,有这样几点:

一是新课程规定了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新世纪的发展积极准备的素质教育观念。

二是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现了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

三是突破学科中心,基于“四基”选择课程知识,体现了面向全体,切实关心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素质教育理念。四是建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这改变了传统学校只重视“学业智力”,而对其他诸如“社会智力”、“实际生活智力”、“自我认识智力”等“生存智力”均有所忽视的现象,强调对学生进行多元智力教育的素质教育观念。五是推崇“档案袋评价”“真实评价”等质性评价手段,体现了多方面评价学生的素质教育观念。六是调整现行课程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合理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课程结构从整齐划一走向多样化,从分科走向综合,体现了给基础教育注入生命活力需要提供良好政策空间的素质教育观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果坚持“学科本位”,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以及各个学科相互配合的整体效应,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就深刻分析了以往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鲜明地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

2、课程理念的创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离不开课程理念的创新。

如果没有课程理念的创新,课程改革就只能局限于技术层面而缺乏文化创新的动力。正是这些理念的创新,推动了课程研究,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唤起了课程改革的生机和活力。

(1)创新的学校观。

学校是学习型组织,是培养人的机构,而不是官僚机构,不是公司,不是监狱,不是附属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过去的官僚本位、国家本位等僵化的管理体制正在被打破,学校正在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

(2)创新的课程观。

传统教育中,课程知识多是文本的,这种文本的课程知识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组织上的线性和顺序性;单向性,课程知识早已安排好,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统一进程进行讲授;课程知识是围绕一个主题或侧面来进行论述和描写的。而新的课程观则强调课程知识要尽量体现超文本的特点。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

(3)创新的教材观。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坚持“教材是范例”的观点,认为教材要由控制和规范逐步转向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成为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范例,成为不断获取知识、提升精神、完善自我的范例。

(4)创新的教学观。

传统的教学观把教学视为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教学被窄化为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新的教学观则认为课堂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在对话中不断建构知识。

(5)创新的教师观。

新的教师观认为,教师应由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向批判者、反思者、建构者等转变。首先,教师要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课程知识的建构者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6)创新的学生观。

新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有着完整生命表现形态的发展中的人,具有生命的整体性和发展的能动性。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学生,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考,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课程体制的发展与上述理念层面的创新相伴随的往往是体制层面的发展,因为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必然是二者的同步变革。

在课程管理方面,需要继续研究课程体制的统一性、灵活性以及有效性等问题,科学地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模式,以有效提高课程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适应性。

4、课程文化的再生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持续不断的系统工程,注重时间上的全程性与空间上的无限性,营建了一种生活、对话、探究与合作的课程文化模式,实现了课程文化的再生。

虽然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创新与发展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中也还有许多“艰难险阻”需要大家克服,但只要大家共同来呵护这棵小树,用爱来浇灌,用心来关爱,用汗水来培植,这个创新与发展的春天就一定会来临。

学校推进课程改革方案

本文主要对中职学校教学课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数学教学和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教学及课程改革方案,呼唤教师进行转变,使教学落到实处.

作者:李青作者单位:陕西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陕西汉中,7230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18)分类号:g71关键词:中职学校数学教学课程改革方案

论新课程改革与学校发展计划的学校工作计划

张掖铁路学校。

语文组张晓军。

【备课时间】:、3、27。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德育目标:

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2、理解“海燕”精神的内涵,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对比、衬托、象征等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1、诵读法。2、提问法。3、练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诗歌?或者你喜欢诗歌的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能涉及: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有强烈的节奏感)但是可能有一些同学对散文是情有独衷,是因为散文不仅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如果我们要饱览这两种眼福,怎们办呢?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同学们说:哪一种文学样式?(散文诗)今天我们就走进。

【板题】:海燕。

高尔基。

去感受这一文学样式。

二、作者简介。(投影,并请一位同学朗读。)。

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家,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著有《高尔基全集》。著名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代表作《母亲》。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范读。

要求:学生不要看书,看屏幕,仔细聆听,发挥想象,去感受你听到了什么。

提问:用一句话概括你听到了哪些内容?

(教师应引导学生理出文章中表现的主要形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画出文中描写海燕的句子。

提问:用一个词语概括海燕的精神内涵。

(答案可能有:临危不惧、高傲、勇敢等)。

四、自主、合作、探究。

(一)品析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1、刚才我们已经在文中画出了描写海燕的句子,下面请同学们从这些句子中找出能够突出海燕精神的关键词。

提示:高傲、勇敢、冲、渴望等。

【板书】:

新课程改革与学校发展

语言是人们传达信息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作为课堂教学,主要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教师的语言表达,是教学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古今中外的著名教育家都很重视教师语言艺术的自觉修养。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多彩,但教学语言的地位和作用是难以被完全取代的。下面就教师语言艺术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谈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教师的语言对于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受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的教学观的影响,教师往往充当着主体主宰的角色。学生只是一件器具、一件物体、一个留声机。我讲你听,我管你服,要灌即灌,这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种关系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师生之间实现平等,使教学过程从原来的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交流,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不可替代的学习主体,教师应将每个学生都看成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的主体,理解、尊重学生,创造平等的民主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主动地发展。

新课程的试行,广大教育工作者都拍手称快,但想要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我认为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新型师生关系应充分体现在师生间的尊重与民主上。而要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首要的.就是注重教师的语言。教师该多运用“让我们一起来好吗?”“请你再花点时间想想。”“你说应该怎样呢?”这些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代替“老师要考考你。”“再给你三分钟时间想一想。”“你来回答这个问题。”“你要这样做。”“你那样子学习不行。”这些居高临下的语言;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没关系,你大胆讲。”“你的看法很独特,比老师的还要好。”“你分析得头头是道。”“你想一想,肯定会说好的。”代替生硬冰冷的语言“今天,老师教你们课文。”“你要认真想才行。”“你真笨。”其实教师在课堂上所说的平等而富有感情的话语,是孩子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低头不语、愁眉苦脸转向满脸轻松、兴高采烈,才能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或许教师鼓励、赞扬优等生很容易做到,但对于差生、胆子小的学生就不容易了。过去教师对差生往往“有错必纠”、“有错即惩”,遇到功课不好或不用功就对学生批评、指责一番,甚至挖苦、讽刺。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严格要求学生吗?不,这样只会拉远师生之间的距离,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话不敢说,有问题不敢提。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精神紧张,情绪低落,自尊心受到打击,失掉学习的信心。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和记忆效果就差,学生变得唯老师是从,样样照着老师说的去办,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创造力被扼杀。更甚者,学生渐渐习惯老师的批评惩罚,产生逆反心理,以后老师的话一句也听不进了。我们这里说的民主平等是师生间的民主平等,更是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民主平等。教师应欣赏每个孩子,理解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教师身上对自己尊严、权利、灵感和积极性的尊重,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的肯定。其实差生、胆子小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热情支持和鼓励。

[1][2][3]。

论新课程改革与学校发展计划的学校工作计划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参加新课程改革的省份逐年增加,到以前,高中新课程将全面推开。在领导学校课程改革的实验中,高中校长究竟要做些什么?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已经摆在了众多校长的面前。

换个视角看教育。

会考试只是工业化时代对学生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是那么重要了。然而,中国中小学培养的多为基础扎实,能够应对各种标准化考试,并且能够取得高分的人才,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针对中国基础教育的缺憾,这次高中新课程改革不是对现行教育的一次简单的改良,而是对中国基础教育采取的一场革命。它是由过去排斥一部分人、选拔一部分人,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其核心是通过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与以往高中课程方案相比较,本次课程方案最大的特点是从共性化教育模式向个性化教育模式的转变,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选择课程的空间。学生在每个学年、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的学分;学生管理实行走班制,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促进学生形成有个性的学习计划;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在学业评价方面推行学分管理、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定和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等。

校长必须“专业”

校长大部分都是教书出身,因为书教得好,才被提为中层干部,提为副校长、校长。按说校长整天就在学校里摸爬滚打,对学校里教育教学这点儿事应该很熟悉。但是细想想,当了校长之后,整天忙里忙外,忙的都是琐事,都是可以让别人做的事,而自己该做的事反而没有时间去做。作为校长应该做什么?我认为,校长应该经常多想想对学校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问题。这就逼着校长必须要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和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政策。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理论功底和政策基础支撑的校长,能对一个学校的发展做出一些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思考,他只能够模仿别人做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现今的校长最缺少的就是理论功底,如果我们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提高了,理念和观念发生了变化,我们就会敏锐地发现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就会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我们说,校长发现问题的过程,并非只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它更多的是一个理论学习和理性思考的过程。校长的理论思维水平提高了,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有时候,我们有一种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感觉,什么时候才有这种感觉?就是当你的观念、理念发生了变化,这时候一通百通,感觉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面对高中新课改,校长对专业化问题需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所谓专业化就是指专业性很强,其他人不能替代的,如医生、律师、教师都属于专业性很强的职业。过去中小学校的课程都是由国家统一设置的,校长没有权力增加或减少课程。所以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派一个不懂教育的行政官员去中学当校长,似乎也能过得去。而这次高中新课改之后,课程设置与管理实行的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校长不懂教育教学,就不可能对本校的课程开发与管理实施课程领导。

高中新课改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为学校提供了选择课程发展,构建学校特色的空间。过去的课程设置完全是国家行为,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基本面对的是“一本大纲”、“一套教材”、“一份试卷”,政府评价学校也是使用“一把尺子”。各学校之间除了在生源、师资、场地、经费、硬件设施及考高考成绩存在着差异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不同。而这次课程改革,对课程开发与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这就为学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能,为一些学校在某一领域优于别人,处于领先地位,塑造一种品牌、一种特色创造了机会。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学校充分利用、使用好课程设置的“自主权”,关键是要制定出一个能够体现新课程改革指导思想、能够适应学生发展需要、能够符合学校发展特色的课程方案。

校长必须回到课堂。

在中国当校长很不容易,校长承担了许多不应该承担的东西,进课堂的时间和机会也就越来越少。课程改革中绝大多数的问题都出现在课堂,我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还是在课堂。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细胞”,课改理念的“内化”,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因此校长必须沉下身子,深入课堂与老师们一起来研究教学、研究课改。

中小学的教育研究应该是以校为本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的研究;二是在学校中研究;三是基于学校的研究。“为了学校的研究”就是校长和教师的研究要以改进本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解决本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研究。“在学校中研究”就是对自己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研究的方式使问题得以解决。“基于学校的研究”就是从本学校目前面临的实际状况出发,充分依靠本学校的干部教师,挖掘学校内部现有的具备研究能力的人力资源,使问题得以解决。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任何一所学校内部都蕴藏着一线干部教师教育教学的丰富经验,这是新课改促进干部教师专业发展最宝贵、最鲜活、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但是对于多数学校来说,这一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合理地利用。

每个干部和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经验,这是干部教师学习和提高最便利、最独特、最具活力的教育资源。高中新课改绝不是一个简单地执行课改方案的过程,而是一个全体干部教师统一理念、理解标准、互动调适、主动创新的过程。

新课改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改革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课程改革如果没有教师的理解和支持,没有教师积极而有创造性地工作,新课改就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也更不可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校长要作一个有研究视角和有研究能力的校长;教师要作一个具有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教师。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在给本校发展永久性的“造血”,而不是临时性的“输血”。新课改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校长必须主动研究课堂教学,深刻理解课堂教学,积极引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是时代赋予校长的历史使命。

高中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新课改的实践,才能把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自觉和行为,校长对新课程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就成了“必然”和“必须”。校长必须站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去影响和引领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发展。(作者北京一五六中学校长朱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