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多少人教版教学设计(优秀17篇)

小编: 影墨

教学计划是指规划和安排教学活动的文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一些值得借鉴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制第九册教材p30。

教学重点: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回答,小黑板出示:

指出下大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哪一个量是作单位“1”的量。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2)脐橙的重量是台湾青枣的8/9。

(3)公鸡的只数是母鸡的5/4倍。

2、指出下面每题中的两个分数,各把谁看作单位“1”

(1)脐橙的重量是桔子的6/7,桔子的重量是梨的7/8。

(2)甲厂做的是已车的5/6,两车做的是已车的5/8。

3、让学生比较1和2题的异同点。教师小结。

4解答下题。

1、学校开学初装到1200只煤球,用去2/5,用去了多少只煤球?

单号做第一题,双号做第二题,再指2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总结出这些是上一节课所学内容。

二、新授。

1、出示例: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2)画出线段图,标明条件和问题。(学生分成小组,画出线段图,教师再指导订正)。

(3)分析数量关系。

a、小组合作讨论提问题(要求各小组指派一名代表把自己所在组的问题的数量及推选一个最优秀的问题汇报出来)。

b、对每组说出问题的数量,进行比较。看看哪一个小组的问题质量更好。让组长代表本组提出推选好的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完成例题教学。

列举学生提出的问题:

(1)要求小会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分,必须先求出谁的成绩?

(2)先求小茂的成绩,要把谁看作单位“1”的量,怎样求?

(3)要求小会的成绩,要把谁看作单位“1”的量,根据哪些条件?

(4)这道题必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应用题有什么不同?

(5)能不能先列关系式,再列式子或者把两个关系式合而为一?

(第4和第5的问题,老师先表扬他们,让学生保留问题,等一下再来解决)。

c、把这道题列出综合算式怎样列?由学生独立完成。

三、反馈练习。

1、p30、做一做。

2、看课本例2。

四、小结。

先解决学生的第4和第5的问题,从这两个问题,使学生明确今天所学的内容(板书出来)然后老师总结出两步应用题的关键。

五、作业:

1、书面作业:教师自拟。

2、课外作业:练习九、8和9。

3、引申作业:对练习九第九题讨论,看哪组提的问题多、质量高。下节课进行评价。

比多少人教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

教法学法:

利用旧知前一类推引出新知,在通过观察、示范学习新知,最后总结规律巩故新知。

教具准备:

例6主题图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对对子(上、下,前、后,左、右,大、小,多、少)。

2.数数1---100。

3.比较数的大小。

65○6299○20。

27○2585○23。

89○8657○8。

完成后让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引入:今天继续来学习比多少的有关内容。(板书课题)。

过度:今天看看谁最爱动脑,观察的仔细,老师就奖励他一支铅笔。

二、探究新知。

师:这样比较小的差距,数学上叫做多一些(板书),师:65比62多一些。让学生试着说27和25、89和86.

师:根据上课时我们对的对子,65比62多一些,反过来怎样说?

生试着说一说。62比65少一些(板书)。让学生试着说25和27、86和89.

2.99和20的差距大不大?怎样来形容99与20的差距大呢?

师:这样差距比较大的,数学上叫做多的多(板书),师:99比20多的多。让学生试着说85和23,57和8.

师:99比20多的多,反过来怎样说?生试着说一说(20比90少得多)。(板书)。让学生试着说23和85,8和57。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比多少》第四课时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比多少》第四课时教学设计3.小结:结合板书,什么时候用多一些、少一些,(差距小时)。什么时候用多得多、少得多。(差距大时)(板书)。

4.看书43页例6,提问:书中是谁和谁比的?怎样比的?红球比蓝球多得多,还可以怎样说?(蓝球比红球少得多)。黄球比蓝球少一些,还可以怎样说?生:。红球和黄球比呢?这里可以用课件投到屏幕上,让学生回答。

三、多样练习,深化新知。

1.课本43页做一做。

2.课件展示基本题练习(略)。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室里的课桌数量和讲台数量比,风扇数量和灯棍数量比,学生人数和老师人数比,头发根数和眉毛根数比,老师的年龄和学生的年龄比。

2.活动:师:老师上了一节课,累的腰酸背疼,谁来给老师锤锤,指明两个上来锤,要求,记住自己锤的下数,然后用学过的知识比较一下,老师给学生锤2下,让学生锤的下数和老师锤的下数比比。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六、作业:

回家举个例子,把所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思考题:把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和少得多四个词分类,并说出分类标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理解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学会分析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3、全力以赴挑战困难,享受学习的快乐。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新课标第一网。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学会分析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20-p21页。

2、想一想,填一填。

1)、公园里有牡丹花800盆,月季花的盆数是牡丹花的,题中把()看作单位“1”,月季花的盆数是多少?列式为:()。

2)、一袋大米25千克,吃了一部分后,还剩,题中把()看作单位“1”,求还剩多少千克大米就是求()的()是多少。列式为:()。

3)、在长跑比赛中,第二名的速度是第一名的,第三名的速度是第二名的,求第二名速度时,把()看作单位“1”,求第三名速度时,把()看作单位“1”。

二、合作探究:

要求:请用线段图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

思考:你有几种方法?

要求:请用线段图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

思考:你有几种方法?

小结:已知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量的解题方法:

要点提示:在题中出现多个单位“1”时,一定要找准所给分数以哪个量为单位“1”,做到正确对应。

三、学以致用:

1、填空:

一种国产冰箱原来每台售价2700元,现在比原来降低了,现在每台多少元?

1)、应把看作单位“1”。

2)、2700×求的是。

3)、1-求的是。

4)、2700×求的是。

2、我能辩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鸭的只数比鸡的只数多,是把鸡的只数看作单位“1”。()。

2)、某工厂原有男工18人,女工22人,又调来女工人数的,则现在有职工51人。()。

3)、a是b的,b是c的,c是36,a是27。()。

4)、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乙不为0,则甲大于乙。()。

5)、3千克的与4千克的同样重。()。

6)、1米长的绳子,用去,还剩米。()。

3、列式计算。

1)、甲数是120,乙数比甲数少,乙数是多少?

2)、25的与15个的差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2)、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现在有5升水,结冰后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某工厂去年用煤4800吨,今年比去年节约,节约了多少吨煤?今年用煤多少吨?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

4.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传向他们宣传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难点: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具: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并口算。

12xx。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2)的是多少?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二、新课。

(学生读题)。

分析:(1)数量关系:(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的理解:

(2)线段图:略(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看作单位“1”)。

(学生讨论)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就是求?(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板书: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x。

(3)解答:略。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解此类问题的方法是:这个数x几分之几(分率)。

三、巩固练习。

1、你会判断下列式中的单位“1”吗?(学生个人回答)。

(1)生物组人数是美术组人数的;

(2)鸡是鸭的,鹅是鸡的。

2、一头鲸体长28米,一个人的身高是这头鲸体长的,这个人的身高是多少米?(2个学生上台做,并画线段图)。

3连一连。

白兔有180只,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灰兔是白兔的,

黑兔有多少只180x。

灰兔有多少只180x。

4.对号入座:

生物组养红金鱼48条,黑金鱼的数量是红金鱼的,花金鱼的数量是红金鱼的,根据算式48x选择问题()。

a红金鱼的数量b黑金鱼的数量c灰金鱼的数量。

四、作业:p182、3、7。

比多少人教版教学设计

使学生认识关系符号=并理解其含义,知道读法、写法,能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方法,以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符号的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及其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以及创新的数学思想。

二、目标分析。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知识是有困难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基础上来学习,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表征比较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和=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由于和比较相近,学生难以分辨,教学时,通过学生自己的分辨小方法和教师讲授的'顺口溜以及之后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熟悉并且能正确使用这三种关系符号。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和记忆和。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和=。

四、教学准备。

课件,猴子、梨、桃、香蕉图片,三种符号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回顾已经学习了哪些数字?(1~5)。

2、小猴欢欢今天过生日,它邀请了2位好朋友一起参加生日派对,欢欢的爸爸、妈妈帮它们准备了很多好水果,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

师: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

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一一对应的把所有物品排列起来。发现猴子数量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梨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多,香蕉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少。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创设小猴过生日的故事情节有效地激发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旧知和新知搭建了桥梁。

(二)激发兴趣,类比迁移。

1、认识关系符号。

(1)教学=。

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

师:一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要求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加以说明。3只小猴的数量和3个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写成3和3一样多。

师:数量一样多的情况用符号怎样表示?

可以让学生先表达想法,之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将3和3一样多写成3=3,并认识等号。

总结:当小猴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读作3等于3。由于等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量相等,所以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而且一样长。(板书3=3,等号,读作:3等于3)。

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个新认识的符号朋友。

(2)教学。

师:一只猴子吃一根香蕉,香蕉够分吗?大家想办法说明。

预设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猴子多,香蕉少。

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也就是3比2大,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2。

总结:猴子的数量3多于香蕉的数量2,我们就用(大于号)来表示,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最后写2。读作3大于2。

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二个符号朋友。

(3)教学。

预设1:用一一对应摆图的方法比较猴子少,梨多。

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香蕉的数量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少,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4。

总结:也就是说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上这个符号,最后再写4。这个是小于号,表示3比4少,读作3小于4。

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三个符号朋友。

要求学生用学具摆出图,找到两个数大小关系,并用所学的符号进行连接。将摆图的结果写出来,再与他人说一说。

(4)辨析: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一对好兄弟,长得很像,该怎么区分它俩呢?(张着大大的嘴的一边就是大数,尖尖的小尾巴的一边就是小数,大数在前面就是大于号,小数在前面就是小于号。)。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教顺口溜: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2、小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

出示两张数字卡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用或=连接。教师演示游戏。

玩法。教师出示5和3,学生选择摆在两个数中间。

(2)同学之间进行游戏,一人出题,其余人摆符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可以表示两边的数的大小,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基础应用。

(1)以学生独立的形式完成教材第17页做一做第1、2题。

(2)以学生独立计算的形式完成教材第18页第3题,数一数,比一比、

2、内化提升。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9页、第6题,涂一涂,比一比。

(2)以讨论的形式完成教材第19页的思考题。

提出问题:小猴说得一定对吗?

(四)全课总结。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全力以赴挑战困难,享受学习的快乐。

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在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运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15分钟,然后20分钟独立做完学案,正课由小组讨论交流10分钟,25分钟展示点评,5分钟整理落实,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17页。

2、想一想,填一填:

1)、千克是()千克的,是()克。

2)、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把()看作单位“1”。

3)、黑兔的等于白兔,把()看作单位“1”。

4)、已修这条公路的,把()看作单位“1”。

5)、一根长15米的铁丝,用去,还剩()米。

6)、苹果有48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48×表示()。

二、合作探究:

要求:请用线段图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

思考:你有几种方法?

要点提示:分析时要弄清是哪两个量相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是以哪个量为标准量(单位“1”),哪个量为比较量。

小结:

要求:请用线段图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

要点提示:正确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是解答“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关键。

小结:

温馨提示:在已知条件较多的情况时,一定要分清哪些条件与所求的问题有关。找准所求问题以哪个量为单位“1”。

三、学以致用:

1、开动脑筋填一填。

1)、晶晶商店今年营业额的等于去年的营业额,把()看作单位“1”。

2)、甲数占乙数的,把()看作单位“1”;乙数等于甲数的,把()看作单位“1”;

3)、六年级一班有45名同学,其中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列式:

4)、一本书有246页,看了,?

列式:

四、解决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2)、一根绳子长40米,第一次剪去5米,第二次剪去余下的。第二次剪去多少米?

比多少教学设计

1.初步学习用对应和重叠摆放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5个以内)的多少。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多一些、少一些、一样多的含义。

3.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1.教具准备:操作卷,操作卡

2.教学准备:ppt;小兔子头饰4个,小萝卜头饰3个,碗5个,勺子4个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幼儿在线上站好,练习1-10唱数,用集体说数

(1) 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2)用重叠摆放的方法比多少

(3)出示ppt,比一比物品谁多谁少

ppt1:杯子和板凳谁多谁少(幼儿回答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

ppt2、萝卜和茄子谁多谁少(幼儿回答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

ppt3、白菜和蘑菇谁多谁少(幼儿回答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

第一组:操作“白菜和蘑菇”,“萝卜和茄子”“椅子和杯子”,比较多与少。

第二组:做操作卷。

教师轮流指导,并问幼儿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

(1)小猪和鸭子比谁多谁少,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谁多谁少

(2)幼儿操作册比谁多谁少的方法讲解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加法的含义,正确列出加法算式。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学生上一年级后第一次由实物---图像---抽象符号的这一数学模型的建立,这个数学符号、数学算式的建立对发展学生以后的数感、符号感尤其重要。一年级学生在学前教育已经学会计算20或100以内加减法,他们的计算能力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重在引导学生从实物、图像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建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真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正确列出加法算式,理解加法的意义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具准备。

师准备5支铅笔和15张圆片;学生准备学具小棒一包。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探索新知,体验发现。

1.老师拿出铅笔直观演示。(先拿出3枝铅笔,再拿出2枝铅笔,最后把3枝铅笔和2枝铅笔合起来)。

2.师:谁来完整地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并注意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述合起来的过程:老师一只手拿出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出2支铅笔,然后把3支铅笔和2支铅笔合到一起。)3.师讲解:我们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可以用一个数学问题来表达: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师课件出示)。

好,请大家数一数。谁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一共有多少》(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两遍。

4.师:下面,老师带大家到熊猫乐园里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师在黑板上板书:3,再板书2。

请同学们打开学具口袋,用小棒代替图中的熊猫摆一摆,点一个学生上台用圆片摆,贴在黑板上。(注意各贴在3和2的上方)。

同学们摆得真整齐!老师提问题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请你们数一数。生答。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熊猫乐园图,谁能像老师刚才一样给大家提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引导学生说出问题,师再课件出示:一共有多少只熊猫?)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5师说明:在数学上,我们要回答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就要用一个数学符号把数字3和2合起来(师在黑板上板书“+”)。

6.认识“+”的名称,写法和意义。

师:这个符号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对,它叫做“加号”(板书:加号),请同学们一起读两遍。它在算式中读“加”,表示把数或物体合起来的意思。请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师强调:我们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就要把3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7.师:板书“=”,这个符号它叫什么名字?同学们记得真准!它是我们学过的等号,表示合起来一共有多少的意思。那么,3和2合在一起是多少呢?用数字几表示?生回答5,师在黑板上板书5。

8.师:(课件出示:3+2=5)这个算式在数学上叫加法算式。算式中的3表示这边的3只熊猫,那么2表示什么呢?5表示什么呢?谁来读一读这道加法算式?(课件出示读作:3加2等于5)请同学们齐读两遍。师问:看着这道加法算式,谁来完整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师再问,大家一起回答。

9.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今天大家表现得都很棒!请表扬一下自己!下面老师想考一考你们。请同学们看看第一幅图,请用小棒代替桃子在桌子上迅速摆出来。

(1)指一名学生上台用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其他学生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先说说自己摆的过程,再说出算式(课本中“摆一摆”1),最后回答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2)师:请你们用小棒摆一摆第2幅图,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指名说出加法算式。看着这道加法算式,谁来回答,一共有多少朵小花?生答。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2.师:瞧!一群小鸟正在叽叽喳喳唱歌呢!你能用加法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吗?(指导学生完整地说出图意并列出算式)。

3.下面我们一起来活动一下吧。(做《课中操》)。

4.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到25页,师读题,生接着做练一练1-6题。做完点学生一一汇报。

5.师:明明小朋友听说大家今天学会了加法题,很想邀请大家去做客。可他喜欢爱动脑筋的同学,想请你们找找他家里的加法问题。愿意帮助他的同学请坐举手!

(出示大屏幕图片,分大组比赛说,后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改变教材呆板图画出示方式,尽力由情态图变为动态.教师的动作表演(将3支铅笔和2支铅笔合在一起),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接着举一反三,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尝试用棒摆小朋友图、熊猫图,得到等于5的两个算式。最后把圆片图当做检验学生摆的情况,并让学生说出这样摆的想法,多次体会加法的含义。

整堂课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出发点,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具体现象和事物,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学具的运用,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酝酿创新的火花。

《大小多少》教学设计

1.认识“苹、果、杏、桃”4个生字。会写“小、少、牛、果、鸟”5个字。认识1个新笔画“”

2.生活中,正确运用“你、我、他”人称,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

1.认识“苹、果、杏、桃”4个生字。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小、少、牛、果、鸟”5个字。

2.会读儿歌。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一、谈话导入,学习词语。(用时:1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上的水果是什么?

2.课件出示图片:苹果。教师指导苹果读音。

3.教师引导观察这两个生字字形。

4.引导学生分小组识记字形。

5.检查识字情况。

6.用以上方法引导看图片:杏子、桃。

7.教师课件出示“杏、桃”指导读音。

8.指导用“杏”和“桃”口头组词,说一句话。

9.开火车读“杏”和“桃”,检查全体同学掌握情况。

二、认真书写,掌握笔顺。(用时:17分钟)

1.指导书写“小”“少”并观察“小”“少”的区别在哪里?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同学指导书写汉字“果”。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鸟”,指导学习新笔画“”。

(5)教师指导“鸟”短,“鸟”“眼”“”不能掉。

2.指导书写“鸟”。

(1)范写“”和“”。

(2)领写“小”的笔顺。

(3)在田字格中范写“鸟”。

(4)教师巡视,展示优秀示例。

三、巩固练习,扩展知识。(用时:8分钟)

1.教师出示习题与习题要求并说明习题要求。

2.组织学生汇报答案。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指导书写必须细致。不仅应该从整体观察生字的结构,还要对笔画的占格位置、正确笔顺、生字的大小,甚至笔画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进行提醒。在教学书写生字时,我逐字指导笔顺。意为夯实学生对汉字笔顺的掌握,逐渐熟悉汉字笔顺的规律,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好字的本领,并通过展示评价,有针对性地再次写字,提高写字质量。

比多少教学设计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1、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2、培养学和表达能力。

一、导入:

同学们,小兔子来搬砖了,你能帮助它很快的完成任务吗?(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会同样多,谁多谁少。)。

1、教学“同样多”。

师:图上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多少块砖?

生:3只小兔,一只小兔搬一块砖。

师:说得很好,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可以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仔细观察什么和什么也同样多?(随意比较)。

同桌两人交流。

指名回答。

2、教学“多”“少”

除了发现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如,我发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

师:小猪和木头谁多谁少?

生:木头多,小猪少。

师:还可以怎样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仔细观察,什么和什么比谁多谁少?(随意比较)。

刚才所讲的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揭示课题:比多少。

3.解疑合探。

1.小组交流:组内个体充分展示,明确共识与争议。确定全班交流人员与内容。

2.全班交流:代表小组充分展示共识与争议,求得同学的帮助。

3.动手操作。(同位两人合作)。

要求:

一人先摆学具,同位与他摆得同样多。(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摆一摆)。

一人先摆学具,同位摆得比他多或少。(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摆一摆)。

4.思考:

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摆的同样多,谁摆得多?谁摆得少。

独立思考。

交流方法。

在多种方法中让学生发现对齐摆,即一一对应的方法摆,比较容易比较。

二、巩固练习。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知识?

比多少教学设计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一一对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叠,另一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一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一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一一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一一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l)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一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一组物体应放成一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一定间隔距离的一排积木,让幼儿用另一种颜色的积木做一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广告知多少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广告的形式和广告词的作用,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欣赏、评价广告的能力。

2、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认识到广告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便人的生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对广告研究的兴趣。

3、通过设计广告词,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创作欲望,加深对广告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新精神。

活动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广告的形式和广告词的作用,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欣赏、评价广告的能力。

活动准备阶段:

课前,让学生围绕以下四个小主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

1、广告的历史与发展。

2、现代广告的形式和特点。

3、广告的作用。

4、收集经典的广告词。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小记者在行动。

[通过这个采访交流活动,师生互动,让学生们对广告大略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三、各小组汇报调查情况。

第一组上台汇报:广告的历史与发展。

1、学生以“提问——解答”的形式进行汇报,生生互动。

2、最后学生再介绍几条古代有趣的广告第二组上台汇报:现代广告的形式和特点。

1、以直观的方式出示各种形式的广告(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挂历广告等)。

2、每出示一种广告,其中一名组员则针对性地进行该广告形式的特点介绍。

1、小组以课件的形式出示收集到的广告词。

2、欣赏与评价(互动):让其他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一条广告词,说出喜欢的理由。如:“一次一滴除菌,蓝月亮洗手液。”师: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一条广告词。

四、议一议。

1、出示一则虚假的广告,请学生们说一说这样的广告能会什么危害。

2、你在生活中也见到过这样虚假的广告吗?举例说一说。

1、请从下列的题目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创作一条广告语:(1)蓝猫是同学们十分喜爱的卡通小动物,蓝猫系列产品也深受大家的喜爱。请你为它设计一则广告语,使它拥有更多的朋友。

(2)为2008奥运在中国举行设计一则广告语。(3)为曾营小学设计广告语。

2、交流汇报、集体评价。

3、评选出最佳广告设计师。

六、谈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大小多少》教学设计

1、认识“多、少”等12个生字,会写“小、少”等5个生字。学习“犭、鸟”2个偏旁和1种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获得对大小、多少的感性认识。

1、掌握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书写。

2、朗读书写,背诵课文。

1、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纸张,请学生说说哪张纸大,哪张纸小。比一比男生和女生的数量。

2、揭示课题:通过两次比较,你知道了什么?

3、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大小、多少都是通过比较才能得知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大小多少》。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两遍。

1、课件出示第1小节(插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一头黄牛、一只猫)。

认读“黄、牛、只、猫”。

(2)指名读,自由识记字形。

提示:“黄”是后鼻音;“牛”是鼻音,声母是n;“只”是整体认读音节。

2、课件出示第2~4小节(插图)(方法如上)。

(1)认读“边、多、少、鸭、苹、果、杏、桃”。

(2)采取多种方式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学生自由认读生字,集体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学生说识字方法,教师点拨)。

1、师:再读儿歌,标出儿歌共有几个小节,看看是谁和谁比,比什么?(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板书:大——小多——少)。

(1)学习第1、3小节。

(2)师:哪个小节是比大小的?(第1、3小节)。

(3)让学生自由举手读第1、3小节。(课件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黄牛和猫,一组是苹果和枣。)。

(4)指导学生观察,比一比,明白谁大谁小。(板书:黄牛——大猫——小;苹果——大枣——小)。

(5)师拓展: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能比较大小?(学生讨论,交流。)。

(1)学习第2、4小节。

师:除了比大小,还比了什么?(多少)哪个小节是比多少的?(第2、4小节)。

(2)让学生自由举手读第2、4小节。(课件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一群鸭子和一只鸟,一组是一堆杏子和一个桃。)。

(3)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明白什么多什么少。(板书:鸭子——多鸟——少;杏子——多桃——少)。

(4)师拓展: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事物多,哪些事物少?(学生讨论,交流。)。

4、认识反义词。

出示“大——小”“多——少”,认识反义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反义词。(如:远对近,来对去,白对黑,高对矮,有对无。)。

《大小多少》的教学设计

1.认识"多、少"等12个生字,会写"小、少"等5个生字。学习"犭、鸟"2个偏旁和1种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获得对大小、多少的感性认识。

1.掌握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书写。

2.朗读书写,背诵课文。

1课时。

1.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纸张,请学生说说哪张纸大,哪张纸小。比一比男生和女生的数量。

2.揭示课题:通过两次比较,你知道了什么?

3.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大小、多少都是通过比较才能得知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大小多少》。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两遍。

1.课件出示第1小节(插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一头黄牛、一只猫)。

认读"黄、牛、只、猫"。

(2)指名读,自由识记字形。

提示:"黄"是后鼻音;"牛"是鼻音,声母是n;"只"是整体认读音节。

2.课件出示第2~4小节(插图)(方法如上)。

(1)认读"边、多、少、鸭、苹、果、杏、桃"。

(2)采取多种方式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学生自由认读生字,集体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学生说识字方法,教师点拨)。

1.师:再读儿歌,标出儿歌共有几个小节,看看是谁和谁比,比什么?(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板书:大--小多--少)。

2.比大小。

(1)学习第1、3小节。

(2)师:哪个小节是比大小的?(第1、3小节)。

(3)让学生自由举手读第1、3小节。(课件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黄牛和猫,一组是苹果和枣。)。

(4)指导学生观察,比一比,明白谁大谁小。(板书:黄牛--大猫--小;苹果--大枣--小)。

(5)师拓展: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能比较大小?(学生讨论,交流。)。

3.比多少。

(1)学习第2、4小节。

师:除了比大小,还比了什么?(多少)哪个小节是比多少的?(第2、4小节)。

(2)让学生自由举手读第2、4小节。(课件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一群鸭子和一只鸟,一组是一堆杏子和一个桃。)。

(3)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明白什么多什么少。(板书:鸭子--多鸟--少;杏子--多桃--少)。

(4)师拓展: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事物多,哪些事物少?(学生讨论,交流。)。

4.认识反义词。

出示"大--小""多--少",认识反义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反义词。(如:远对近,来对去,白对黑,高对矮,有对无。)。

本课是一篇识字课文。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富有童趣的诗歌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一些生字。并引导学生结合图文,在情境中识字、认字。学生都能很好地跟着我的引导学习。在教学反义词的训练中,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说一说什么是"大-小",什么是"多-少",让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积累和运用反义词中去,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广告知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对废物的种类、质量、处理方法的调查活动,做好调查的准备、实施、整理分析、完成调查报告等工作。

2.了解我们周围的废物的处理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有责任。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指导学生对身边的废物进行调查、研究,并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

由鸡蛋壳、易拉罐、塑料瓶制作的艺术品,废品组成的大象漫画、小科学家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兴趣引入。

1.出示由鸡蛋壳、易拉罐、塑料瓶制作的艺术品,由它们的制作材料揭示本课的课题。

师:在生活中,我们人类凭借智慧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了许多极富美感的艺术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由生活中常见物品制作而成的艺术品。(出示由鸡蛋壳做成的脸谱、由易拉罐和塑料瓶裁剪而成的花瓶)。

师:看了这些艺术品,你有什么想法?

生1:很漂亮。

生2:鸡蛋壳、易拉罐和塑料瓶这些东西十分常见,只是我们没有再去利用,而是直接扔掉了。

生3:这些艺术品都是由废品制作而成的。

生4:这些东西我们也会做。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艺术品的材料是我们生活中的废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有关废物的知识。

2.板书课题:废物知多少。

二、回顾、交流和整理。

1.回顾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废物。

师:除了鸡蛋壳、塑料瓶这些之外,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废物?

生1:这太多了,废纸、酒瓶、纸箱、塑料袋等等。

生2:还有坏掉的衣服、电器都被我家当废品卖了。

生3:写完的废本、坏掉的笔,说不完。

生4: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的生活垃圾,比方说烂菜叶、剩饭,那也是废物。

2.出示漫画,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废物数量的庞大,通过对废物的直观感受,引发对废物的关注。

师: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产生大量的废物。据统计,平均每年每个家庭产生的废物堆起来,占用的空间大约有一头大象那么大。(出示漫画)。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漫画,感受废物与我们的关系密切相连。

师:那这头大象都是由哪些废物组成的?

生1:我发现它是由烂笤帚、破篮球、旧书本、废纸盒、牙膏盒组成的。

生2:我帮他补充一下,还有电池、头盔和烂拖鞋。

生3:还有呢,易拉罐、轮胎、塑料袋、啤酒瓶、破衣服等等,很多东西呢。

师:看到这么多的废物,你认为我们应该关注什么?

生1:这些废物如何处理的?

生2:废物分为哪几类?

生3:这些废物对我们人类的影响有多大?

生4:哪些废物可以再利用?

3.回忆、交流和整理。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还真不少,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对废物的种类及处理方法进行一下研究。现在,小组合作讨论一下,你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废物的种类有哪些,分别是怎样处理的,讨论后,把结果填在小科学家记录表中。

师出示记录表。

废物名称处理方法。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组的记录结果。

生:我们小组的结果是这样的:

像酒瓶、塑料瓶、纸箱、书本等这些废品还能再利用,所以卖给了废品收购站。

鸡蛋壳、烂菜叶这些生活垃圾都倒入垃圾筒。

电池一类的废品不能再回收,最好交给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师:你们小组总结得很完整。

三、调查、研究。

1.确定研究方法。

生1:我们可以去废品回收站或垃圾中转站实地调查。

生2:我们还能去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生3:也可以请教专家。

生4:也能分类进行统计。

师:看来同学们都打算采用调查法进行研究。那我们如何进行调查研究?需要准备什么?注意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指名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生1:我认为必须小组分工明确,确定调查的内容及地点,做好调查记录。

生2:我觉得调查要实事求是,尽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师:同学们考虑得很周到,调查结束后,将你们组的调查结果整理一下,记录下来。

2.指导调查报告的写法。

师:你们的调查结果都会呈现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1:调查过程,调查时间、地点,调查内容。

生2:还可以写我们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生3:调查的范围和调查的项目。,师:你们考虑得很好,很完整。将你们说得这些汇总起来,就形成了一篇调查报告。(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调查报告范例)。

3.进行实地调查。

(由于时间关系,调查当堂没有结束的,课下继续进行,调查报告下一课时完成。)。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演示操作,使学生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能正确的读出加法算式。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用加法来解决,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学习和体会“合起来”的过程,理解加法的含义。

理解加法的意义,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用加法来解决。

多媒体课件,小棒,圆片,正方形磁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谈话:李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铅笔,猜一猜李老师这一只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猜测。然后教师出示三支。

师:请一位同学来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李老师手里有三支铅笔。

师:大家再猜猜李老师另一只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猜测。教师出示两支铅笔。

师:你这次又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李老师另一只手里拿了2支铅笔。

(二)探索新知,引入加法,理解含义。

(1)实物操作,体会合起来的过程。

生:李老师一只手拿了三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两支铅笔,把三支铅笔和两支铅笔合在一起了。(引导学生说)。

师:你说的真清楚,能提个数学问题吗?

生:合起来有多少支铅笔?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一边演示一边提问题呢?

请学生代表到台前演示。

(2)探索数法,数一数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师:你说合起来到底是多少支小棒呢?

生:5支。

师:同意吗?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回答数的过程。(一个一个的数,先数出三个,再数四、五等)。

师:老师也用小棒在黑板上摆出来。你们看懂了吗?

(1)仔细观察,说明图意。

生:三只熊猫在吃竹子,两只熊猫在玩球。

师:说的真清楚,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借助图形符号,理解加法含义,交流数法。

师说明要求:请大家用圆圈代替熊猫在纸上画一画。

学生独立画,教师巡视指导。

请两名学生代表上台画画,并讲述自己的作品意思。

师:哪些圆圈代表3只熊猫,哪些圆圈代表2只熊猫。

学生上台讲清楚。

师:把这些熊猫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只熊猫?你是怎么数的?

生汇报。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数法?

师:这些熊猫合起来一共是5只熊猫。老师用圆片代替熊猫摆出来。

板书:

(3)引入加法算式,阐明加法意义。

师:刚才这两件事我们是用摆小棒和画圆圈的方式表示的,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3+2=5。教师板书:3+2=5。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符号吗?

生:加号。

师:你们知道加号是什么意思吗?(做合起来动作)。

学生回答。

师:真聪明,那3、2、5分别在两件事里表示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师:把两个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法表示。我们一起来读这个算式:三加二等于五。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师:看来大家已经学会加法啦,老师就来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师:那我们就开始吧!(引入练习部分)。

(三)巩固新知,加深印象,帮助理解。

1、摆一摆,算一算。(p24)。

(1)出示课件。

师:谁能讲一讲图上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呢?

生:左边有一个桃子,右边有三个桃子,一共有几个桃子?

(老师带着学生摆。用小棒代替桃子,先摆一个桃子,再摆三个桃子,一共是4个桃子。就是1+3=4。1、3、4分别表示什么呢?)。

(2)出示课件。

师:谁能讲讲这个幅图上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呢?

生:左边有两朵花,右边有两朵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师:谁想当小老师像刚才李老师一样到讲台上来带着大家摆一摆呢?

请一名同学上台带着大家摆:先摆两朵花,再摆两朵花,一共是四朵花,就是2+2=4。

(请一个学生代表上台带着大家摆。先摆两朵花,再摆两朵花,一共是4朵花。2+2=4。)。

(3)出示课件。

师:请大家一起告诉我这幅图讲的故事。

齐说:左边有四只鸭,右边一只鸭,一共有多少只鸭?

师:大家自己试着用小棒边摆边说。

先摆四只鸭,再摆1只鸭,一共是五只鸭。就是4+1=5。

请大家自己试着边说边摆。先摆4只鸭,再摆1只鸭,一共是5只鸭,4+1=5。

2、猜一猜。(出示课件)。

学生回答:2+3=5。

师:为什么呀?

学生回答。

师:还有吗?

2+3=51+4=54+1=5。

师:同学们还真是和我心有灵犀,太棒了。

3、结合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加法算式。(p26第七题)。

师:下面我要看一看,我们同学会不会根据生活情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a)人物:图上有一个小孩,两个大人,一共有多少个人?1+2=3。

b)水果:一个盘子放了一个梨,另一个盘子里放了2个梨,一共有多少个梨?1+2=3。

c)小孩的一边又两个凳子,另一边有三个凳子,一共有多少个凳子?2+3=5。

d)窗台上左边有四盆花,右边有一盆花,一共有几盆花?4+1=5。

(四)课堂小结,深化理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比多少》教学设计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多媒体课件、第6-7页的主题图、学具卡片。

一、创设情境:

出示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通过讲故事、看动画,你学到了什么?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

二、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并说出你发现了什么?

一只兔子搬一块砖,没有剩余的砖。

一只小猪扛一根木头,还剩一根。是谁多谁少?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一比。板书课题。

三、应用拓展:

说说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四、比谁聪明:

出示一串红、黄相同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五、小结:

你们今天学到什么知识?数学王国有许多奥秘,你们愿意探索吗?

六、作业设计:

课本第8页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