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改论文范文(15篇)

小编: 碧墨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类型作文的结构和写作思路。随后,小编将向大家推荐一些高分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写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新课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体会论文

摘要: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如何尽快寻找一种更适合新时期教育发展所需要的教学方法,是当今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积极板书,拼命灌输知识;另一方面,学生拼命记笔记,怕有点滴遗漏,根本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许多知识更难于理解和消化。

2.课时不足与教学容量大的`矛盾。

虽然教师都经过了新课程的培训,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多问题还是课时不足的问题。必修教材的内容涉及面广,栏目多,教师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更何况探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活动,很多结论在教材中没有直接写明而要求学生自己归纳,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使得时间分配出现困难。

二、开展课堂有效教学探究,符合新时期课堂教学要求,体现新课程教育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发展观、强调使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得以充分发展,我们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

首先,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组,每小组四个左右人,每组中有一个人学习属上等,并定为该组的小组长,负责召集本组成员,商讨预习“学案”中的难点,并督促成员一定落实预习“学案”,同时落实指定某人在上课时代表本组发言。

其次,把尝试教学法中的教学步骤应用起来。先把新授课的“学案”设计成练习形式,提前几天分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自学中查找有关参考书,并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落实学案中的难点、重点,并准备整理好在上课听讲时需重点注意的有关知识点。上课时,教师集中精力引导解惑,并对重点、难点加以分析突破。其间,可采用提问形式或让学生发言讲解本组对本课内容的预习情况、遗留问题,各组间可以在上课时,互相帮助,共同解决自己的难题。

最后,学生一致不消化的难点让教师来突破。每一节新授课讲完之后,要配上一节提高性尝试练习,通过一课一练,加强对新授课内容的巩固。

题。总之,教无定法,教亦有法,只要认真地探索,本着节约课堂45分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性原则,充分挖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总结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或模式,是每一位热爱教学工作的教师所应努力做到的事,本人把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做法提出来,与同行们探讨研究,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帮助。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五中)。

高中化学新课改论文

摘要:化学作为一门描述性和理论性很强的自然科学,既无传神的形,又无诱人的情,只有繁多的物质名称,陌生的化学符号,难认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元素,化合物的化学共性和个性的无穷无定牲,显得既单调又枯燥,似乎化学只能启迪人们对一切事物真谛作深邃冷静的理性思考,只能揭示物质的真实面目而不能显示其美,事实上,化学美是客观存在的,化学美具有美的严谨,有序,奇异,守恒,对称和律动特征。

关键词:新课改;化学;角色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实施,转变我们自身的角色变的越来越重要,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转变自身角色的策略。

一、认知、传授给学生化学之美。

化学结构美是化学物质美的内在反映和决定因素:如氯化钠的晶体是一个规则的立方体,每个钠离子周围有序的排列着六个氯子,而每个氯离子周围有序的排列着六个钠离子,这种对称排列,体现了美的和谐,有序和多样牲。从某种意义上讲,化学变化是化学美之源,化学物质美只是化学变化美的终极表现,百炼成钢,金属电镀以及烧石成灰(生石灰),石林奇峰,神州飞船的上天无不体现化学变化的美妙绝伦。化学思维创造离不开化学美,化学美不仅包括化学知识美,而且包括探求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美。美育在陶冶人的心灵上能以形悦心、以情感人、以美引善、以美育人,所以我们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化学教育中美育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化学学科中涉及许多大自然的天然景观和丰富的矿藏,它们所展示的祖国壮丽河山,又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自然的情感,其效果远远超过单纯的说教。化学为现代社会奉献了数以千万种的新物质,这些新物质已进入千家万户,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化学研究的各种高精尖材料大放异彩,推动着核能,宇航,信息等科技事业的发展,利用化学分子修补方法,治疗遗传病、精神病,用化学方法可以控制衰老,这是多么引人入胜的宽阔领域,多么瑰丽壮美,令人向往。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探索。

从教几年来,每年都会遇到了许多学生对化学充满了兴趣,但他们的成绩却一直不好,我们教师在新教材面前以前的经验和许多看法都要改变,如何与时俱进,用新的思想和符合新教材改革理念的新的教育方式来指导学生,让学生用新的思想来学习。首先教师和学生都要吃透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才能少走弯路。新教材体现了“活”、体现了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轻视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传统学习方式。所以学生应结合课本的内容在有条件的条件下可以多动手自己把化学的思想、化学的原理、化学的知识----体现在身边的一些活动中。

三、认识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与传统高中化学课程的“接受”式学习相比,新课程积极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内容标准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咨询、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结合有关的线索做出假设和猜想,自主设计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方案,借助模型、图表、反应式和定量方法等描述化学变化过程,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在各个课程模块中,突出强调了化学实验的作用,并对实验室建设提出了基本要求。在活动与探究建议中,许多案例涉及的文献资料来源于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这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帮助学生感受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课程标准从多个方面选取素材、提出课题,但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实践中还需充分关注学校的、社区的、工厂的多种资源,不断地开发、优化和利用好这些资源。

四、打好基础提高学习效率。

不论教材如何改革、学习方法如何有效,扎实的基础是学好化学的前提条件。以前发现有很多学生的成绩很好,但一直不是出类拔萃,不能脱颖而出。如果仔细分析他们每次的讲义的话,都能发现他们在审题,书写方程式,化学符号很多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失误和错误,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对于这部分的学生的成绩的好坏就取决于他们的失误,如何避免或减少失误值得教师和学生好好深思,本人在教学中也积累了一些个人的经验,学生操作后有着不错的效果。如果要让学生能在以后不再出现曾经的错误,许多学生都学会了订正,但我发现许多问题学生是订正了一次又一次,这也说明订正是一种弥补知识不足的途径但效果并不理想。而我发现如果让学生做老师的话,坚持把每次的错误问题讲解给我听或讲给其他的同学听,如果他能把问题清晰、透彻地剖析给周围的人听,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他几乎都不会出错。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自己学会归纳和总结。以前我很喜欢把很多的知识总结好,在让学生记忆,结果时间一长学生是忘的一干二净,如果学生能自己动脑动手总结一些知识,效果是很明显的。例如有很多相似的概念: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的区别,如果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相互交流和讨论把它们区别清楚的话,以后他们在这方面就几乎不会出错。类似的内容还有很多。

五、总结。

以上是本人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和对新教材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看法,如何使教材更合理,使教学更符合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让学生学的更有价值和意义,转变教师的角色转变,需要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和进步。

高中化学新课改论文

新课改视阈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摘要: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面临着高考的检验,所以教学效果也包括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新课改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新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学怎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名任课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来衡量和约束教学行为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科学制订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是贯彻课程标准的体现,也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体现,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探究实践。

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新课程改革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面临着高考的检验,所以教学效果也包括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新课改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新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学怎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名任课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既要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又要教师具备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的。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新课改下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和体会。

一、教学目标要多元化。

不管是什么学科的教学,确定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目标,永远是教学的两个核心任务。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来衡量和约束教学行为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科学制订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是贯彻课程标准的体现,也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体现,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原有的基础怎样,新课学习要达到什么程度,学生在课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学生要在本课学习中掌握哪些技能,哪些能力应该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该达到什么目标,都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的问题,并且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制订目标时,要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学习能力,目标的确定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例如,“卤族元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对这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应该使学生掌握氟、溴、碘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元素组成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其次,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卤素的原子结构,理解和掌握卤族元素之间性质的关系,初步形成元素自然族的概念;最后是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在情感目标的确定上,应该将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充实在教学中。

二、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则,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学效果就无法保证,更别提教学效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用教材教,不能教教材,应该把教材作为教学活动安排的一个依据,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设计。教学中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要讲究空白艺术,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养成科学探究的意识,为日后的高等教育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三、正确领会和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材是依照课程标准编制的,因此备课时,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所提供的深远内涵,理清教材的外延和内涵,适当补充教材内容,开发教学资源。不管是教材自身的内容还是教师增加的内容,都应该明确让学生获得什么认知,提高什么能力,掌握什么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方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什么改变。教师不应该局限教材,也不应该偏离教材。所选择的内容,都应该是围绕教学目标来决定。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验,教师要把这部分内容作为化学教学的重点。注重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四、坚持科学化的学科特色。

化学教学与其他教学不一样,实践性和操作性突出,学科特色明显。化学教学要注意科学化,所谓科学化,就是指能够高效率地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课堂教学至少包括教学设计的结构,层次化和有序性。教学设计的有序是每一个教师都关注的问题,一般是按照教学的进程分为开始、新课教学、总结巩固这三个阶段。新课开始时,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新课教学时间,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在这个时间段,要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结尾部分,归纳、概括本课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要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化学教学的特点是实践性和探究性,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前人总结的科学论断,形成新的认知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的选择,注意教学目标的确定,从而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

参考文献:

[1]方保中。乍看异常,其实寻常:例谈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及反思[j]。现代阅读:教育版,(06)。

[2]姚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质疑能力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6)。

(作者单位北京市延庆第一中学)。

高中化学新课改论文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当地学校大都以江苏教育版为新课程版本。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笔者试做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4.案例研究法。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在《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课堂教学中,笔者一开始做了“滴水生火”实验,这时学生十分惊奇,议论纷纷,水可以用来灭火,怎么生火?然后引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金属钠”,学生很想知道钠是怎样的一种物质。接下来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钠与氧气、水、盐溶液的反应。再通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为什么钠保存在煤油中?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实验时为什么钠不能用手直接拿?“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钠燃烧起来,能用水扑灭吗?多余的钠能否放回原试剂瓶?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以学案上的习题巩固和拓展。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我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传授都必须建立在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我所指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那么对化学课堂心理环境应如何更好的营造与引导呢?在此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正如乌申斯基说的: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有关研究也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情感是维持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条件。

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教师走进课堂稳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气氛。我认为教师必须首先得“愉快”,一个“愉快教师”的感染力能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学习环境。

三、趣味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

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造深厚的学习气氛,比如蔗糖作“黑馒头”、“魔棒”点灯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好的教学环境仅仅只是一个前提,一个课堂的主体还是课堂教学。我认为化学教学最基本的便是化学概念的传输。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学生后面的应用与创新。我们应把概念的教学过程分为引入、形成、深化、运用四个层次,使学生能完全理解与接受。下面就概念教学的四个层次,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不能直接把概念“灌”给学生,这样会使课堂显得枯燥,而且学生得到的将不是理性知识,而是肤浅的,表面现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只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我尽可能地做到启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的情境,循序渐进的引入概念,并特别注意教学中多“导”,在“导”字上做文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个别的具体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事物本质,形成概念。中学化学教材中概念很多,引入的方法也很多。比如,我常用以下“导”的方法:

1、言语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以及生活、生产实际中的例子引入概念,如“天火”——引入缓慢氧化,“鬼火”——引入自燃。

2、直观法:主要通过直观的实验手段,展示实验事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引入概念,如:碘的升华——升华的本质,苯与酸性溶液kmno4——引入苯结构不同于不饱和烃,几个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现象——引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概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3、旧知识依靠法:通过复习旧知识或旧概念,结合有关的事例或现象引入概念。如回顾乙烯引入乙炔类似的性质,如na的性质引入碱金属性质。

在教学中引入的方法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并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概念的学习。在教学中我还常用一幅图画、一首古诗、一条谜语、一则小故事等为引导,再加上生动、直观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恰当的比喻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比较、概括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学,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好处?由此建立一个新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概念的形成。

我认为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合乎实际的、能够理解的感性材料,这是形成准确概念的前提。由于教材有些概念的引入与实例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学生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调查力,善于捕捉教材中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感性材料。如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因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限于链烃。我们需把这一信息及时补充给学生,再如,教材对于溶液所举的实例都是无色溶液,我们应及时补上一些有色溶液,更正学生的认识。

其次,我们还需用准确的语言叙述概念,避免因口误而引入错误的概念。如弱电解质是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的电解质,而不是在溶液里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三、概念的辨析。

我认为在概念的辨析上要深刻、要讲到位,而且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概念,避免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这需要在复课时多琢磨,多下功夫,我主要着手于每一个概念的关键字、词的含义,每一个概念的适用范围。比如: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关键强调解释。再如同系物的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若干ch2原子团。应着力于强调解释——结构相似。还有气体摩尔体积四要素等等。

在概念的适用范围上,一般地讲概念是人们从某一角度下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概念有其自己的适用范围,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注意好以下两个关系:

1、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如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但共价键不一定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再如能电离的离子的未必是酸。如nahso4。

2、处理好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的辩证关系。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做好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原理应用和普遍性与教材和教学实例的共型性。应理解教材中“一般”、“通常”、“大多数”或“许多”等的含义。如金属氧化物大多数为碱性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等等。

四、加强训练。

学生的能力并不完全随着知识的获得而自行产生,它是教师有意识培养的结果。我们应加强规律性认识通过凝聚和升华,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并形成一定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在训练中注意选题与方法。我们应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例题。这可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同时我应注意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熟练。

对于概念教学,虽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但学生在学习中更为直接的应学会创造性思维。这也对我们化学教师提出高的要求,我们着重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化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分思维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化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发挥了化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的作用。我们应按最优化的化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化学创造的完成。

11月16日,在尚志高中举行了黑龙江省高中化学新课改课堂模式公开课。本次公开课吸引了全省众多的化学教师和专家到场观摩,我共听了两节课,都是选修5第二章第二节“苯的同系物”他们采用的都是“先学后讲,分层训练,跟踪指导”的课堂模式,具体方法是:每节课给学生10分钟时间自学,教师给出自学提纲,然后25分钟交流、梳理、讨论知识,最后十分钟时间进行测试,讲课的两位老师都有很扎实的教学功底,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引导等方面都各有高招。两节课都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下既让学生获取了知识,又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节课都很值得我学习和回味,两名化学教师的优秀课堂教学活动和专家们的精彩点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与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进行了对照,使我们感受颇多,受益匪浅,深切感受到本次听课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在此谈谈自己的感受。

感受之一:只要老师动脑筋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办法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就能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无论是在知识点的讲解,语言的组织,实验设计的新颖,还是在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感受之二:新课导入各有千秋。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两位老师的开场白各不相同,但都异彩纷呈,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感受之三: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两位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进行现场即兴表演,对学生精彩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等手段,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让整个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感受之四:他们真正做到了集体备课,据两位老师讲,他们对本节的教学内容是统一教学理念,统一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一起分析哪是重点、难点,分析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评议出教案框架,定出大体的方案。每位教师再对照课标,研究学生,钻研教材,研究学法,发挥创造性,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及本班学生情况,再进行补充修改,写出每节的个性化的以学定教的教案,这样做老师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感受之五:16日下午,各地市的专家代表对公开课进行了中肯的点评,也让我更进一步的重新认识了每一堂课优缺点,学习了从哪些方面去评课、如何评课等。这也是这次听课留给我无比宝贵的教学财富!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只能追求完美,但无法达到完美。专家们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模式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质疑:

1、先学后教,分层训练,跟踪指导的课堂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但也有专家和很多老师提出学案在给学生学习带来辅助的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甚至限制了老师的思维,束缚了师生的手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由教教材变成了教学案,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2、多媒体辅助的同时很多老师削弱了黑板的作用,忽视了教师板书和学生板演的作用。如两位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黑板上只是板书了课题,也有的一节课下来除了让学生口头回答一些问题外,没有让一名学生上黑板进行板演。

3、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形式化,而缺乏实效性。如有的老师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学生进行讨论时间太短,甚至不到1分钟,导致后续的汇报交流难以开展而无效;也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或实验只是灌以一个名称而已,尤其是实验探究只不过是学生按照步骤演示一下而已,实质并没有真正展开探究活动或探究实验。

高中化学新课改论文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巨大前提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认同新的教育方式。近几年,我国的教育教学和考试考核方式都有了变化,不再只注重学生的书本知识,更偏向于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而在这一前提下,高中化学也开始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创新型教学方式转变。

教学效率低一直是我国课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而在更加传统的高中化学教育中这一现象更加明显。因此,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课本和理论知识,更加注重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也就越来越注重教学策略,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高效课堂这一话题就不得不被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教师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更加投入,让学生勇于提问、勇于探索、乐于思考,使学生真正地融于课堂,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这就是高效课堂的最终理想与目标。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指以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旁观变成参与,最大化地使学生吸收更多、理解更多所学的知识,能够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就是秉承这一原则,让学生拥有学习的动力,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更加活跃和融洽。这种高效课堂使教育更加人性化和合理化。在这种高效课堂中教育出来的学生也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二、新课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学校是否能够按照新课改的指示认真地履行实施这一方针政策是关键。因为高考的模式基本没有发生改变,校方对于突然改变教学策略存在着疑虑,教师也未能立刻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这就使得新课改成了“纸上谈兵”,未能落到实处。再者,学生常年在教室学习理论知识,实践跟不上理论,使得学生想问题都过于理想化,动手能力不足,这也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限制。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的支持,学生不可能真正理解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这也是在新课改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

实现。

四、高效课堂实施的方法。

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怎样实现,怎样使理想变成实际,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真正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这个问题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

1.理论方面。

(1)因材施教。

教师必须明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教育也应遵循这种特异性。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只会使学生中的“贫富差距”加大,让理解能力好、学习方法佳的学生更加优秀,而理解能力差、学习方法劣的学生更加不明白教师讲的什么,使得这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因此,因材施教就显得更加重要。

(2)从基础演变。

化学课堂教育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掌握了这些之后,当碰到新的难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应该从浅入深地教导学生,把难的知识变成学生学过的较浅的知识,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这个方法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在其中加以引导,让学生主动对比其难易相似的两种知识,还可以从中找出区别与联系,使学生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3)增强动手能力。

化学教育本身就注重实验,而在新课改这一号召下,实践看起来就更加重要了。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对于新时代的学生来说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学会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化学实验中的各种反应直观的感受比听教师叙述更能让学生记牢,也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实现化学教育的高效课堂,增加动手能力是前提之一,也是更应该加强的部分。

2.具体的实施方面。

(1)选好组长,培训组长。

化学教师应通过观察选出热爱化学、热心化学服务工作的学生担任每一小组的组长,在每一节课之前对组长进行适当的培训,使他在课堂上能引领小组学生讨论,只有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讨论,每个人才会有进步。

(2)建立每个学生的化学档案。

把小组学生作业情况、考试情况都登记在册,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指导,从中也让学生去感受自己的进步。

(3)学会小结。

可由组长组织,教师监督。引导学生从作业、从月考试卷进行分析总结。要尽量关注中差生,让他们喜欢你、敬佩你,他们才会乐学,让他们在一次次总结中找到和优生的差距,从而缩小差距,逐步变成优生。

参考文献:

[1]刘永东。谈普通高中实现化学高效课堂策略:高效备课[j]。新课程,2011(11)。

[3]王国民。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小学教育,2012(2):9-11.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新课改下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论文

高效课堂就是注重效率、强调教学成效的课堂。高效的化学课堂要求在化学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的化学素质为目的,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而达成课堂的高质量、高效益。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新课程理念下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几点认识。

一、转变观念,科学施教。

化学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教学本身是围绕着学习展开,教是为学服务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起引导、组织的作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主动学习意识,改变过去的满堂灌。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把化学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在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探究活动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并能对自己的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新知进行自主建构,掌握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方法。教学中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师生共同研讨等探索性活动,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水平,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细化目标,一课一得。

新课程提出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这对学科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传统化学教学也强调目标的达成,但目标对于教师和学生双边都是模糊的。新的`课程标准强调的三维目标,既强调传统教学中的知识掌握,也强调学习过程和方法,这是对传统教学的改进;更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是在对传统教学深入思考中提出的一种新的目标形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堂三维目标的达成是一个学段一节课的要求,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将整个高中学段的目标作一个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将每一个知识点、每一种学习方法、每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价值渗透到具体的课堂中,这样目标就细化了,就具有针对性了。如果能将学段目标细化到每一个课堂,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这样,学生达成目标就容易了,也避免了重复操作。

三、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重视课堂讲授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教学方式是指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技术、途径。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有力保障。

课改专家特别强调和呼吁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首先,要把握好时间安排。教师在课堂上要惜时如金,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课堂上要少讲精讲,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其次,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于学习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的愉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式、讨论探究式、实验探究式等容易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课外作业是一个增效过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另外,要上好实验课。在高中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实验有观察实验、实验探究、设计实验,不同的实验所具有的功能是不同的,其层次也不相同。高效实验,不一定要学生都亲自动手操作才有效,要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要突出方法、技能还是现象、本质。

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程课堂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在教学中如果一方感情受压抑时,在情感上是不会合拍的,教学活动也很难达到理想的境界。所以,即使是教学内容不包含情感因素,也可以对其进行情感化处理,从而更好地达到情感教学的效果。学生回答问题,不论正确与否,都要积极肯定他们的参与,让回答问题成为快乐而不是负担,先做朋友,再做师长。实践证明:环境越和谐,亲和力越强,教学越有效。

五、关注细节,形成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学习习惯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得最多的东西,其实质就是对学生学习细节的要求。学生在一个化学原理完成之后,是否能有自己的思考,一个化学实验做完之后,是否能有所收获,是否能有自己的创意等等,这些学习细节的培养有时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要让学生知道细心观察,知道求实验证,知道创新思考比学习知识更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学生的学习细节,使这些学习细节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习惯,是高效化学课堂的特点之一。

总之,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一方面要思考学科特点,要根据化学学科对课堂的要求进行设计;另一方面要思考教与学双边的特点,根据化学教学的规律和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此外,还要思考学生的发展需求,不管哪一种教学模式的构建,我们思考的主要的一点就是人的发展,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主要依据而思考设计。

高中化学新课改论文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课改下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论文

摘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新课改下怎样上好高中化学课: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运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加强实验课教学。

关键词:实验课教学;新型师生关系;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深入与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的要求:化学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因此,作为一名新课改形势下的化学教师,应该尽快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积极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上好高中化学课。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教师主宰课堂,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组织教学,学生只能俯首倾听,任教师自由摆布,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我们的学生都是有感情、有思想、有个性的。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欧文说:“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爱护,往往比他的专业修养和学问重要。”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角色,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此,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尊重、信任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

尊重、信任是对学生的一种鞭策、一种厚爱,学生在老师的尊重与信任下会更加充满信心。新课改精神要求我们教师以“育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教育宗旨,把学生当成有个性、有思想的人。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敏感期,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很在意别人对他们的评价。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从不用粗暴简单的语言训斥学生,而是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在教学中,我尽力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给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并走入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真诚地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2.爱心是建立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

陶行知先生说:“要给学生营造一个适合他们身心健康与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就应该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那么怎样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那就是用爱关心学生,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爱,这样学生才能敞开心扉与老师彼此对话。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尽最大可能地在学习上鼓励学生,在生活上帮助学生。

二、运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教学应该从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出发,我们的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内容较多,学生很难理出头绪,而且记忆的东西多,学生很难清晰地记住。()何况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化学知识不够系统,他们很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更不会联系身边熟悉的现象和事物思考问题。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虽说是一门自然科学,只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过程,学生就会快乐地学到知识。例如,我这样设计高中化学第一课:上课伊始,我没有急于让学生打开课本,而是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现在,我就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请同学们看好了,在同学们的一片欷[中,我拿出四个小烧杯(事先沾有无色的不同液体)放在桌子上,然后把一瓶无色的液体分别倒入四个烧杯中,这时奇迹就出现了,四个无色的杯子出现了红、黄、蓝、白四种不同的`颜色,所有的学生既惊讶又好奇。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说:“想知道其中的缘由吗?我们的化学课将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这样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学好化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来源于动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实践、积极探索,让他们有动手、动脑的机会。新课改理念也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教育教学理念。因此说,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法,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因为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就会积极表现,就会主动学习。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总是尽最大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化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改善大气质量》等课时,我都成功地运用了合作探究教学法。

三、加强实验课教学。

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一名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怎样在新课改引领下上好化学实验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3)实验能培养我们的创造能力等等。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实验习惯,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从这些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正确地使用实验仪器、规范实验操作过程、遵守实验规则、规范填写实验报告等等。

总之,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实践、积极探索,运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上好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

参考文献:

[1]孔秀芳。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上好化学实验课。实验教学与仪器,(12)。

(作者单位贵州省剑河民族中学)。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体育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地位日益突出,作用日益突显。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不能再沿用旧模式、旧思想,而应树立全新的思想与观念,这样才能推进体育学科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师生关系。

一、与学生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教师所任教学科的态度。因此,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建立和谐而融洽的师生关系,以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

1.站在学生的立场,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减负增效成为教学的重要理念,但高中生依旧面对着高考的压力。因此,体育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要切实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与学生展开交流,理解学生,这样才能听到学生的心声,才能避免师生之间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帮助学生缓解紧张的心情,让学生更加放松而自由,从而使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2.言传身教,取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尊重。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上的向导,用爱来熏陶学生,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爱的抚摸与眼神,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与心灵的互动,这可以在学生的内心中产生强烈的情感波澜。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信任、尊重与宽容都可以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尊重,这样自然也会拉近学生与体育学科的距离,使学生与教师、学科之间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理上的协调。这样的教学比起以往的强制与命令更有说服力,更有力量。

二、开发校本资源,开创全新的教学局面。

以往的体育教学只是就教材机械展开,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身体需求以及学校的体育器材,造成许多的体育项目因没有体育器材或是学生方面的原因而不能有效展开。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以教材为中心,与学生资源整合在一起,开发校本课程资源,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这样才能带着学生走进体育教学,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享受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从学生的身体状况出发。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不管教学资源如何开发,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在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资源,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这样所开发出来的教学资源才能更加符合学生的身体状况,不会超出学生身体的强度,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损伤,实现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和谐发展。

2.从教师的具体条件出发。教师在体育运动项目方面并不是样样精通,有着自己的专业与特长,具有相对的局限性,对于有些项目没有能力开发或是开发出来并不能达成预定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发教学资源时要考虑到自身的具体条件。这样,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才能游刃有余,驾驭好教学活动。

3.从学校的传统项目出发。要实现体育教学的特色化就必须要考虑到学校的具体情况,如可以体现学校的精神面貌,也可以体现体育设施方面的优势。这样具有特色化的.体育运动项目才能拥有灵魂,才能更加吸引学生。这就需要教师要成为一个有心人,要深入挖掘学校的独特资源,来创办富有特色化的学校体育运动项目。

4.从社会的具体需求出发。以学生为本这是新课改的重要教学理念,也是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思想,以学生为本,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也要将眼光放得更远,要从社会具体需求的角度来审视体育教学,这样才能为将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打下基础。

三、确立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全面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然也是体育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不要总是以高高在上的身份来强制学生,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与自主权,确立学生在整个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更能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起学生更大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其情感得到升华,性情得到陶冶,身体更健康,心理更健全。

1.让学生参与到器材的整理中来。器材是开展体育运动的重要方面,运动前器材的准备以及运动后器材的整理都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爱护这些体育器材,我们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更加利于整个体育活动的开展。

2.让学生参与到活动的组织中来。让学生来参与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更能使活动贴近学生,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这样不仅可以给予学生更宽广的空间,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己,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面对自己设计与组织的活动自然会积极地参与进来,从而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蒋斌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中学。

参考文献:

[1]潘雅梅.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资源配置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2]黄嘉富.高中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障碍因素及对策[j].吉林教育,(8).

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学论文

摘要:在实践中准确将三维目标融于教学,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终都在摸索的课题。其一,政治教学在知识和知识的传授方法上需要紧跟时代;其二,政治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其三,要凸显政治教育的本色,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翻转课堂;新课改。

以让学生受益终身。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紧跟时代,创新知识传授方法。

高中生拥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着探究的欲望,谁能博得他们的眼球,谁就能将知识播进他们的心田。如果教师能够引起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尾的全程关注,能用恰当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愿意参与其中,那课堂必然是优质高效的。古语有云,“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一节成功的政治课,从知识上来讲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本节的重难点已被突破。可是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理解能力有很大差异,要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上都能顿悟重难点问题,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那几乎是无法完成的。同时学生的注意力又被色彩斑斓的网络生活吸引着,他们更是缺少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时间。现代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让管理学生的难度日益加大,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给教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提供了可操作的平台。

“翻转课堂”就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微时代的到来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它有效连接了课堂与媒体。在这一模式下,教师别出心裁地把重难点知识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在课下一次或多次进行观看,并记录下自己难以突破的问题,然后利用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疑惑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探究、讨论,教师给予恰当的点拨解惑,使学生真正“吸收内化”知识,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微课视频,不但可以让学生进行反复观看加深印象、突破重难点,而且一定意义上解决了媒体与课堂的.冲突,为新课程的成功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微课真实地完成了这种要求。

教师就是导演,是课程的组织者和课堂的引导者,而学生就是课堂的主角,要思考、参悟、表现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最终师生互动配合在课堂中共同释疑解惑、拓展升华知识。难点的突破让学生兴致盎然,可是一般来说,临近下课时学生注意力就会开始分散,学习热情会有所下降,课堂气氛由热烈变得冷清。常言道:“编筐织篓,贵在收口。”在最后时刻教师如何做好主导、组织好课堂呢?由于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一个章节的结尾往往是通向另一个章节的开头。因此,如果教师在课堂收尾时,善于抓住章节之间的联系,巧设悬念,吊住学生的胃口,既可活跃气氛,又可为下一章节做好铺垫,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如在讲完“世界的物质性”后,教师可前瞻性地总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既然世界是运动的,那是谁在动?既然在动,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那昨日的欠账今日还需还吗?同一瞬间,物体既在这儿,又不在这儿,矛盾吗?这就是下节课所要讨论的问题“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请课下观看视频微课,试着解决一下问题吧。生涩的哲理问题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情绪再一次被调动起来,思维像在自由王国中,顿时产生了许多想法,而且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激烈的讨论。这样,既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在旧课的“收尾”中巧妙地埋下了伏笔,为新课的“开场”做了自然过渡。

二、动之以情,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的过程,更是人性养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社会进步、“中国梦”真正实现的思想保障。在教学中,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并不是一件易事,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形成不是在一两次说教之后就能悉数完成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不是学习一两个理论就能顺利实现的,这些都需要长期的教导与培养。但是卢梭又说:“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讲的道理,你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由此可见,教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教师———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要用自己的光芒点亮学生前行的路。首先,在教学上我们要通过多种方法,深刻挖掘政治学科内在的情感因素,真诚地进行教学,发挥情感魅力来感染学生。其次,教师要真心地爱护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感受学生的爱与痛,帮助他们撑起远航的帆。一点一滴中师生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学生有了对教师出自心底的尊重和信任,此时教师的教育会顺其自然地如涓涓细流般淌进学生心田,引导他们用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去看待生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内隐的,它融汇在玄妙的知识中,散发在谆谆教诲的期盼中,生长在真诚眼神的抚摸中。它的培养和养成会成为学生永远的精神财富和力量之源,使其受益终生。

新课改的实践中教师找到了自己准确的位置,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我们的使命是在紧跟时代层层推进的知识教学中,让学生的智力得到最大开发;在关注着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挖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中,让学生的心灵不再荒芜,为他们播种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黄凉.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构建活力政治课堂[j].中学时代,(8).

[2]胡光泉.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活动有效教学的探索[j].中华民族教育,(2).

[3]门瑞霞.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若干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12(6).

[4]吴燕萍.高中思想政治课趣味性教学方法探索[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探讨论文

随着新一轮教学课改的开展,新课改的理念不断深入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但如何抓好历史课堂教学,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关系。

课堂教学模式是制约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一方面教师授课时以自我为中心,偏重于知识的多少,而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在教学中缺少师生间的多向交流,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厌倦的心理严重。因此,为改变这一状况,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探索运用了开放型活动性教学模式。如讨论课教学、辩论式教学等,实现历史课教学模式多样化,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参与意识。同时,在“学生是历史课堂的主人”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努力做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质疑、讨论的时间和机会,启发、鼓励他们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教师则甘当教学活动的“配角”,发挥“导演”的作用,对教学进行引导、控制,并随时进行调整,形成师生合作、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保证学生在这种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如学习完日本的明治维新后,我们组织了一节讨论课:为什么日本成功了?课前先让学生阅读日本明治维新前后和中国戊戌变法前后的一些史料,教师则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认识和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出两个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19世纪的中国历史与19世纪中期的日本历史有何相似之处?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上课时,教师把问题引入课堂,作为组织本节课教学的主线,然后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教师随时鼓励引导。课堂上学生们跃跃欲试,争相发布自己的见解,并针对问题从多方面、多视觉、多层次地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实践证明,这种开放型活动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开发和利用课堂资源,让历史课充满活力。

大多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就需要我们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堂资源,让历史课活起来。如通过学习阅读一些人文学科方面的通俗读物,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让学生观看一些历史影视作品的录音,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体会;通过让学生看自己的家谱、不同时代的照片、图片和实物等,进一步感受具体生动的历史。历史课的学业成绩考核除了书面考试还要有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演讲、历史小制作、历史参观考察等活动,鼓励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等。

自古文史相通,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样,任何历史内容都能够依靠文学形式记录下来的,因此,把一些语文课上的内容和方法运用到历史课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历史课在大多学生眼中都认为是板上钉钉的事,说什么就是什么,不存在一些学科的争论问题。其实不然,好多历史背景、历史事实、历史结论都还有着不同的意见。虽然我们用的课本是编写好了的,但不是说课本把一部历史完全展示在了我们面前,有些东西必须是进行思考、辩论才能让真相更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所以可以在历史教学中引入讨论法进行教学,这种讨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为了驳倒对方,他们会查阅好多资料,场面热烈,趣味盎然,真正体现了历史“留与后人说”。

三、改革教学方式,让历史课生动起来。

要让历史课真正地生动起来,则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要在课堂上关注到学生基础和智力的不同,使他们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去。讲述、自学、提问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全体同学在不同基础上都可以取得不同的成功,而成功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迁移到整个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会学习、会动脑,并充分享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同时要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动脑、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开放式的课题教学形式对老师的`课堂组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新课堂的这种特征,老师如何带领和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的和任务来开展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让课堂既高效又有趣、既严肃又生动活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种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师的知识不可能完全涵盖学生的思路,也不可能覆盖他们的知识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让他们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活动中获得知识、享受乐趣。教师什么讲、什么时候不该讲、从什么角度作为突破口来讲,这些都应该作为一门艺术来加以深入探讨研究和总结。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或是缺乏设计,或是停留在一问一答的认识活动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化,会造成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只有线索明确了,知识才不会散,前因后果才更加一目了然。教学线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要有条不紊,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

学习历史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的发展历程,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因和规律,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习历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感,历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领悟历史的意义。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探讨论文

当前越来越多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对他们的关爱和期待都很多,对他们的管控也非常严,总喜欢为孩子安排好一切,费尽心思地想让孩子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路来走。然而这样做却严重践踏了孩子们的天性和兴趣,同时也忽略了他们的真正需求,幼儿的心理容易遭受创伤,最终结果很可能与家长的期望背道而驰。

2.幼儿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2.1兴趣第一的原则。

对幼儿园里的孩子而言,兴趣是最重要的,学习和玩耍在他们心中已经深深地融合在一起。而新课改理念也要求以新的教学方式突出教学的趣味性,幼儿教师对此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尽量顺应孩子的天性,科学合理地引导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尽量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2.2肯定性原则。

幼儿通常内心都很敏感,同时对幼儿教师也很依赖。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该多给他们正面的反馈,不论孩子们做什么事,提什么问题,尽量从积极的角度去肯定他们,多赞美和鼓励他们,这样有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的身心能比较顺利地成长。

2.3平等原则。

新课改中强调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应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关系。在这一要求下,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让幼儿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通过相互合作、共同讨论等方式来进行学习。教师在师幼平等、尊重幼儿的基础上,要以幼儿同伴的`身份与他们一起游戏和交流,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这样有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3.幼儿教育的策略分析。

3.1确定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

幼儿阶段不仅是孩子们的人生起始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各种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开始形成的阶段。而且由于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可塑性非常强,如果在幼儿教育阶段能够塑造好孩子们的品质和习惯,对他们将来的成长将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基于这一原因,幼儿教师在确定教育内容时要将对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第一位,而把知识的教学放在次要的地位,尽量能够让孩子快乐成长和学习。

3.2明确幼儿的教学内容。

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不能贪多求快而设置超出他们理解和接受能力的教学内容,另外还要保证不同教学内容之间要保持平衡。

3.3家校有效沟通和合作。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构成了幼儿教育的完整体系,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相互之间无法取代。针对当前家长普遍不重视家庭教育的问题,幼儿园要以平等、合作的态度来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尽量争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同时要帮助家长提高对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明白双方的有效合作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引导家长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在这一过程中,父母也要不断学习和提高,有效弥补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缺失的部分,这样才能给幼儿完整的教育。

4.结语。

在当前人们普遍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同时不断将关注的目光扩大到包括幼儿教育在内的各个教育阶段。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幼儿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就更高了。在这一过程中,各种新的幼儿教育策略也被应用到了幼儿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当前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个别问题存在,但随着这些幼儿教育策略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将会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

在新时期,教师和学生都要对政治学习重视起来,作为一名政治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上有所变革,做到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让学生对政治学习逐渐产生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2.1更新教学理念,时刻进行创新。理念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思想指导。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上有所创新,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新课改中提出了许多和传统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做到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新课改下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因此,在新时期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做到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展开,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只有教师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才能够激活课堂,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到政治学习过程当中。在自己参与的过程当中,学生体会到政治学习的乐趣,认识到政治学习的意义,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会有大的提高。“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也是新课改下的重要教学理念。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政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对全体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传统课堂上,教师所关注的往往是成绩优异的同学,对学困生的关心较少,甚至对学困生挖苦、讽刺,不利于全体学生的提高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在新课改下只有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多给予学困生帮助和关爱,才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更新,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做到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2.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新课改下进行课堂教学,教—105—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参与到政治学习过程当中。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接收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时期,教师要让课堂教学恢复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运用好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和启发工作。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辩论会、演讲、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保护自我》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可以让学生在课前编排相关的小品剧,把侵害青少年的一系列行为以及青少年应该如何自我保护形象的表演出来。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2.3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多给予学生鼓励。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不能忽视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但是,传统单一的评价机制不仅不能对学生形成激励性的作用,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构建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形成激励性的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要把学生的书面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要对学生形成全面的评价,看到学生的方方面面。除了教师评价之外,教师还可以展开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有更加清楚的认识。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政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加大力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只要教师能够从实际出发,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建设人才。

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学论文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教材的使用,结合高中英语学习内容繁多、任务繁重的实际,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匮乏直接影响着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严重制约着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想有效地提高英语教与学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语言学习的潜能,我们就必须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教师由传统的“说中教”转变为新型的“做中教”,使学生由传统的“听中学”转变为新型的“做中学”。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要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改变英语教学观念,拓展英语教学思路,用“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实际教学,注重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我提高。

(一)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入学后,学校就应开展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活动形式,如专家讲座、优秀毕业生主题报告会、观看相关视频资料等。我校在开学伊始,学校领导就特意邀请优秀毕业生为新生作了“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并且在会后,各班又开展了“我的未来”等主题班会,大家各抒己见。这时,在班主任的要求及各课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就水到渠成了。从听他人演讲其职业发展,到自我评述、畅所欲言,使学生对自身发展的未来增添了一份使命感和危机感,从而更加迫切希望增进知识,并且渴望能力的增长,变过去的被动为现今的主动。

(二)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探究学习是以问题解决为基础的,问题贯穿探究全过程,从引入到过程都是由不同的问题连接在一起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设置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问题的设计要遵循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趣味性、开放性,科学合理。学生有了问题,就明确了探究的方向。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和难易程度,采取不同的形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

(三)建立发展性评价系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成功的学习能取得好的成绩,再加上教师的鼓励和表扬,更能进一步推动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重视评价的作用,切不可轻描淡写,也不能指责无视。恰当的评价能让学优生更上一层楼,也能让学困生鼓起学习的勇气。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如学习习惯的改善,学习方法的改进,学习状态的变化等,多用鼓励性的话语,如“comeon/ok/good/welldone/wonderful/perfect!”等,让学生从教师的肯定中获取力量,继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总之,及时、准确、有针对性的赏识性评价,可以让学生在发展性评价中欣赏到自己的优点,感受到被认可的快乐,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结语。

本文是一个尝试性的初探,还需要不断完善,但这些应成为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学努力的一个方向,希望对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高中英语教学有所裨益。湖南近代教育家胡元倓有这样一句诗:“从来纬地经天业,皆在躬行实践身。”我们将在今后的英语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不断完善,切实贯彻落实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使自主学习不仅成为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的宝刀利剑,更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探讨论文

随着新课改步伐的不断加进,课改这个名词已家喻户晓。从古代私熟式的小教育天地,到引进西方教育的模式,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那它为什么变化呢?这是因为社会在变,潮流在变,旧的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潮流了,所以才有了课改这个名词,今天我们利用的教材,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不是长久的,也许明天就会改变,过去,人们是在书本加教鞭和黑板加粉笔的模式下产生了教育,而现在好象对于这些几乎淡化了,粉笔、黑板的价值,已经不太那么重要了,而不完全取代它们的则是卡片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便获得知识,确实不可思议,我想:“这就是新课改的魅力吧?”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师生同属于课程的构成因素,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在参与中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与认识,一道寻找真理,在参与中勇敢地承认自己的过失与错误。作为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教师一定要在思想上有一个大的改变,要由“教师为中心”,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要打破“一统天下”的旧思想,在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教师一定要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尽量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是每个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梦寐以求的目标。这就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上去寻找更好的契入点,而“寓教于乐”教育思想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最早体现在孔子的教育理论当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其实所主张的“乐之者”就是一种快乐学习法,即学习源自兴趣,而兴趣源自快乐。北宋教育家程颐进一步提出寓教于乐,适时教学,他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乐学必见意趣,否则索然寡味,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教育的目的便不可能达到。

“寓教于乐”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只是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快乐的气氛,或者用某种教辅手段使学生在枯燥乏味的学习之外暂得一时欢娱。我认为它应该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是教学、教育,“乐”是乐趣、兴趣、意趣、情趣,即把教学活动放到对学生的意趣、情趣的培养上,激发起学生的潜能和学习源动力,让学生最大可能地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其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具体包括这几个方面:情境创设、教育过程、评价与激励。

一、情境创设。

语文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情感交流课,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令人愉快和谐的情境更便于情感的表达与交流,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舒适温馨的氛围当中去感受语文的魅力,是语文课首要的工作。

情境的构成又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了图画、音乐、影视作品、多媒体等硬件设置,又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角色的转换与情景演示等等,让课堂变成社会自然历史科学人文的缩影,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一种审美愉悦和以知识心领神会的目的。比如讲授《孔雀东南飞》可以从古代四大传说讲起,运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铺垫一种凄楚哀婉的情景,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节当中;讲《再别康桥》就可以先从电视剧《人间四月天》讲起,通过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缠绵的爱情故事,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徐志摩对爱与美的追求上来。要想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师一定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强化服务意识,用爱心去面对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调动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去接受知识的熏陶和美的启迪。

二、教育过程。

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寓教于乐”体现为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借助于情趣去获取知识,强化能力,得到审美愉悦的快感,完善人格。教学活动给人的感觉应当是快乐的、愉悦的,整个过程应当是和谐的、平等的,而教师可选择的教学措施也是很多的,大到一节课的安排,小到一个细节的处理,都能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就是让学生去尽情享受教学的整个过程,一般来说,整个教学过程这是这样安排的:学生参与――教师简评――引题过渡――设置疑点――共同探究――得出结论――评估激励,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进入到这个过程当中,而且也只能由学生充当这个过程的主人。

语文课最能体现互动性与参与性,对于每一篇课文而言,学生既是听众,又是讲解人;既是观众,又是主演;既是接受者,又是批判者。他有他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甚至与老师的意见相反,他在听的同时也在幻想,课文中哪个地方是他向往的,课文中哪个人物也许就是他自己,作者笔下的跟我想象的还不一样,他也许会从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提出一个很让人费解的问题,也许会在老师讲课过程中不经意地插上一两句话。其实这正是一种自由融洽的课堂气氛所带来的必然的结果,也是学生去充分调动自己思维的必然结果,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一切都转化成一种契机,一种动因,进一步去激发学生探究与思考,质疑与思辨,去发现知识的闪光点和美的所在,要让学生永远以思考的主人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

对过程的把握体现了一个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缺乏激情的课堂只能培养出缺乏激情的学生,诗的节奏,散文的韵味,小说的深刻,文言的博大,都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激情,同时又不乏思辨和探究,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极有帮助的。

三、评价与激励。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并准确地做出反馈与评估,是继续保持学生学习热情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应当说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并集中体现在两个地方,一是上课导入时,一是随堂检测。在我的语文课上,我力争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语文活动当中,无论是抄讲成语、评析古诗还是解读格言,我都力争去鼓励每一个学生,从一个眼神到一句首肯的话,只要能够燃起学生学习的火焰,便是一种成功,有时结果可能会出现一点问题,但整个过程就已经说明了他在努力让自己达到老师的要求,对于教育来说,这是最重要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力求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开拓知识领域,寻找广阔的语文天地,从而更好的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包办代替,知识的天地是广袤无垠的,我们也根本包办不了,但我们却可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营造活跃,和谐的教学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给予学生的正是这样一种活泼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我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其中探究语文之美,提高语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正是每一个语文老师所期盼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