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育差距调查报告(优质16篇)

小编: 曼珠

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需要注意收集的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且要准确地分析和解释这些数据。通过阅读这些调查报告,你可以了解当前的社会现象和趋势,为自己的决策提供参考。

城乡教育差距调查报告

在今年的暑假我参与了我市遵义师范学院组织的以“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间,我们深入遵义市道真县棕坪乡进行了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资料有:支教扫盲、文化宣传、法律普及、义务劳动、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社会调查、济困助学、走访老党员和重走长征路等。其中,我重点参与了义务支教和社会调查两项。

此次活动使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生产,近距离和农民接触,了解当下农民的生活现状。对中国部分地区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有了整体的感性认识,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经过此次活动,也使我们当代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本事,磨砺了意志。对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活动以支教为主,故所得成果也是与教育有关。现将活动成果汇报如下:

此次“三下乡”活动重点针对棕坪乡的小学、初中学生进行假期补课。授课资料以中学阶段的主科为主,兼办有兴趣特长班。我在这当中担任七年级和九年级的数学教师,支教为期十天,共授课21课时,教授学生一百余人。其间利用休息时间,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经过当堂授课、家访以及同当地学校领导座谈,对农村的教育状况有了大略的认识,并为之作了相应的整理和思考,从而得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结论和提议。

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且加上近来大搞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供水供电不成问题,教室教具给配充足(比如也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学生食宿很有保障。所以,此刻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已不再是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出此刻软件上。具体而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乡镇中学是严重不足的。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再者是进来了留不住。这是农村教育长期缓慢发的展的关键因素。

其次,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会起更大的作用。但就调查下来的结果来看,家庭这一块基本上没能对学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贡献。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则祖父母辈就更没有闲暇也无精力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于此刻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本事进行专业的指导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多数农村学生并不一样城市的学生一样用很多的课余时间来学习,相反,农村的学生自律本事普遍不强,这主要是观念差异所致。所以谈及如何提高成绩这个问题上,学生和家长由切身体会而得出统一的结论是,教师严则成绩高,反之则低。这也合乎眼下应试教育的规律,这种教育体制下,并不要求学生有多么高的自主发挥,而是看谁肯下功夫,肯花时间,只要拼命做、背,就会成效显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试教育在维系城乡升学公平上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当然,农村学生的基础不牢固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但经过调查下来的情景来看,基础不厚可是是疥癣之疾,劲头不足才是心腹大患。因为基础不足尚能够亡羊补牢,劲头丧失、锐气大减则是釜底抽薪。以往想当然地以为农村的生活条件大不如城市,人言:困于心,横于虑,而后作。农村的孩子为改善改变这种状况而奋发读书。但实际考察下来与梦想大相径庭。具体是何种原因造成今日之农村学生思想之贫大于物质之贫尚待查明。或许是今日农村的物质生活相对提高,也或许是电视网络的舆论作用。总之,摆在眼前的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是阻碍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支力量。据了解,当地的初中学生一般不会在中考时填报遵义市的重点中学,其原因并不是没人有那个实力,而是填本县以外的高中,万一落榜,即便是上了本县高中的分数线也不必须能上该中学。所以多数的学生为求稳妥不得不填报本县的一般高中。学生水平有限固然是事实,但当地教育部门为维护自我的利益不鼓励也就算了,还如此设置障碍对学生就太不公平了。升学管道不畅通,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首先是在学生方面,虽然大多学生基础薄弱且学习积极性不高,但其资质还是相当不错的。山村虽然物质条件不甚丰裕,但基本的能保证青少年健康发育成长的物质所需还是有的。学生大多淳朴可爱,反应敏捷,可塑性强。所以,基于这个还算不错的客观条件,只要教师在学生身上多花心思,严格要求,并且善于引导,积极鼓励,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能够也是必须能够提高的。

另外,在支教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不少专业知识强,敬业程度高的优秀教师。不光如此,也有教师放弃了外调升迁的大好机会,甘愿扎根留在这穷乡僻壤,十几年如一日,从未止息。对于此种难得的教学资源,当地教育部门,当地政府应当加大扶持,重点关照。对这类安心扎根农村的教师一方面提高待遇,另一方面可遣至外地进行培训,促成其更好地为本地教育事业服务。

然而以上两点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和程度毕竟有限,这个长期构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长效的机制才得以彻底解决。在这当中,唱主角的正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倾向和重点帮扶。农村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穷字,但核心并不是穷经济,而在于穷知识、穷技术、穷观念,归根到底是穷人才。仅有想办法让无数的知识人才前赴后继不断地投身到中国的农村建设队伍当中,这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但目前就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基本上没有主动积极研究去到农村就业的。其中职责并不在于大学生,而是在于国家的政策性导引不够。并没有足够的鼓励来弥补其物质条件的匮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投身农村的建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近年来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相信随着城市就业的饱和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到位,将会不断有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生活,而城乡教育的差距届时将会逐渐缩小。

现总结如下,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习渐成不够积极主动的氛围。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能够尝试加强严看硬管式的应当教育的传统方法,着重要给学生树立起积极拼搏的意识。其根本的和实质性的改善则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且要坚持下去。

城乡收入差距的调查报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日益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城乡收入差距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因素,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进一步影响了国家内需的扩大。本文基于山东省1980-的年度数据对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造成这一差距产生的各方面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25.45亿元增长到20的33896.65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17.55%。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并已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然而,伴随着山东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山东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就人均可支配收入而言,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两者间的差距由1980年的237.98元扩大到年的11692.27元,扩大了49倍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当前中国居民分配结构中最受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山东省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加剧山东省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的混乱,对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

为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现选取《山东省统计年鉴》中1980-2009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参考数据。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这两个指标统计口径有所不同,不能准确反映城乡收入差距的情况,但毕竟是比较直观的分析指标,是现在分析城乡收入差距经常使用的指标。图1表明了1980-2009年间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

从图1可以看出,从1980年以来,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在逐年地增加,但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处于高水平的`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一直处于低水平的增长之上,而且两者的绝对差值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山东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抽样调查推算结果表明:全省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8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549元,农民收入水平仅占城镇居民的43.9%,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0年的448.21元到2009年的17811.0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80年的210.23元到2009年的6118.77元,两者的差距由1980年的237.98元扩大到2009年的11692.27元,收入差距扩大了49倍多。

而且,山东省各地区之间的收入也有很大差距,下面用2009年各市的数据来说明。

从图2可以看出,山东省各地区的收入差距还是很大的。就城镇居民来说,收入最高的济南市和最低的菏泽市相差10387.83元;而在农村居民方面,收入最高的青岛市和最低的菏泽市相差6786.75元。而且,从总体来说,山东省东部地区的收入要高于西部地区。

由此可以看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和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无疑是山东省现阶段的一大严峻的挑战。

城镇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为72.33%,是城镇居民收入来源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农村居民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占63.73%,是其最主要的来源,工资性收入仅占28.75%。而工资性收入对总收入的贡献率要远远大于家庭经营收入的贡献率,再加上近年来自然灾害增多,家庭经营收入很难得到保证,所以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

我国目前仍是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先进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落后的农村经济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城市依然主导着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是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集中体现。

首先,城乡之间的不均衡发展使得城市的产业发展迅速,各种物质和文化成果向城市聚集,而且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也不断增加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就不够,使得农村发展动力不足。

其次,各种基础设施完善,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向城市流动,可是户籍制度又使得这些剩余劳动力在就业和享受各种待遇上比不上城镇居民。农民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收入低于城镇居民,进城后就算从事一样的工作,收入仍然低于城镇居民。而且农民在各种福利、补贴、社会保障以及医疗、教育和住房等方面的待遇和城镇居民有很大差距,较为严格的户籍制度造成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这些制度性因素限制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制约了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同时不能忽视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待遇的差异尤其是教育方面的问题还会延续到下一代的身上,使农村孩子的起点就比城市孩子低很多,这将不可避免地促使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三)城乡文化教育水平不同。

从下面的表2和表3可以看出,目前山东省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文化程度有很大的差距。城镇居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中等职业学校以上文化水平的劳动力占城镇居民的一半以上;而农村居民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占少数,2009年中专以上学历的只占7.28%,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都是比较低的。

(四)农村金融服务的欠缺。

邓小平曾经说过:“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盘皆活”。应该承认,省内现有的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在服务农村龙头企业和部分大户方面的贡献确实不小,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服务一般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上的力度却很不够。

(一)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

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发展我省农村经济,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发展科技,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资深专家,了解国内其他地方和国际市场,实现科技兴农,提高农产品的生产率和质量。其次要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规模经营,将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各环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出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将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和更高的层次。最后,还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农村产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升级,从而提高产业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打破城乡二元经济,创造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的适宜环境。

政府应尽可能地改变城市倾向性经济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福利保障水平,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为农村居民提供平等的发展环境,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的发展动力。

同时还要关注进城农民工的生存状况,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和城市居民同样的就业机会,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提高他们在各种福利、补贴、社会保障及医疗、教育和住房等方面的待遇和权力保障,逐步形成城乡居民公平发展的机制,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农民工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更多地创造价值,增加自身的收入。

(三)加大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农村居民提供足额的金融服务。

积极进行农村金融的发展创新,加大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对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和保持农村经济生活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主要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使民间借贷法制化。并充分发挥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的作用,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商业银行吸收的农村存款要按一定比例用于农村信贷投资,确保农村投资总额。三是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供全方位的农村金融服务,有效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需求。

参考文献:

[1]周端明,蔡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述评[j].中国农村观察,(03).

[2]聂维亮,黄宜广.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调研世界,(11).

[3]秦克成.新时期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04).

[4]郑彩祥.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2008(12).

[5]高彦彦.城市偏向城乡收入差距与中国农业增长[j].中国农村观察,2010(05).

[6]梁淑英,杜程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j].理论学习,2010(12).

[7]苏允平,董雪.辽宁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03).

[8]王越,李玉江.基于arma模型下的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研究[j].经济研究,2010(05).

[9]吴艳美.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研究[j].北方经济,(12).

[10]张应禄.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原因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9(增刊).

[11]周虹,方天堃.我国经济开放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01).

[12]章国荣,盛来运.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及对策[j].调研世界,(08).

俄罗斯:缩小城乡间差距

按照俄罗斯现行体制,小学和中学的教师工资、建设和维护费用由地方政府负担,受社会经济差距日益扩大的影响,俄罗斯农村教育一度陷入困境。

俄罗斯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至2008学年,俄罗斯中小学校总数为5.73万所,其中农村学校3.63万所,占总数近2/3,但农村学生人数只占俄罗斯中小学学生总数不到1/3。在农村地区,分布着许多小规模学校,学生人数低于10人的学校就有6000所。虽然俄罗斯农村学生生均支出是城市学生的两倍以上,但是由于学校分布松散,有限的资源无法有效利用,直接影响教育质量。许多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老化、配套设施不全,1/3以上农村学校的校舍属危旧校舍。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为了维持学校运作,教师数量只好尽可能压缩,农村学校教师常常需要一人同时教几个年级的学生、教授多门课程。俄罗斯城乡教师学历水平大体相当。但是,城市学校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为15%,而农村学校只有3.5%。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偏大问题严重,近半数教师已经接近退休年龄或在超龄“服役”。许多年轻教师认为农村地区“生活艰苦、待遇不合理”,不愿意到农村学校任教,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只占农村教师总数的9.2%。

经费、学校设备、师资力量薄弱,加之通讯、交通设施不同程度缺失导致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偏低。这种差距始于学前教育阶段,并在以后各教育阶段固化。俄罗斯教育科学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俄罗斯高等教育阶段农村学生的比例低于全国农村人口的比例。

为了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进入新世纪后,俄罗斯联邦政府颁布实施《俄罗斯农村学校结构改革构想》,本着“集中与合作”的原则,对分布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系统进行结构性调整试验,创建符合新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多样化农村学校模式。

2006年,俄罗斯开始实施旨在改善民生的《国家规划》,提高农村教育质量问题得到进一步关注。《国家规划》改变了过去平均划拨资金的传统,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竞赛,将资金分配给获胜的学校和教师,并且在竞赛中向农村学校和教师倾斜。

2010年,俄罗斯总统签署国家教育创新政策《我们的新学校》,提出建设符合21世纪特点的超前发展学校,推进农村学校现代化、提高优质教育的普及度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城乡收入差距调查报告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城乡收入差距调查报告,欢迎参阅!

政府在执行就业、资金投入、财政税收政策、资料的价格有升无降,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这里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篇城乡贫富差距调查报告,让我们一起看吧。

中国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从"人民公社" "吃大锅饭"的社会走到了一个开放、发展、充满竟争的社会,同时也带来了开放社会中所固有的矛盾,广大人民群众已明显感觉和意识到了贫富差距的存在及其严重性。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着较多类型的贫富差距。主要有城乡贫富差距。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第三个表现是,在城镇居民中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与贫困群体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农民中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与贫困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这是最为人们关注的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

为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求我们做一篇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社会事件调查报告。经过近一个假期的调查和多年来耳濡目染所接触的现实,我做一篇关于城乡贫富差距现状调研报距、东西贫富差距、群众性贫富差距、政策性贫富差距等。其中城乡贫富差距是一个综合性的贫富差距。它综合地反映出我国贫富差距的深层次原因。贫富差距社会公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也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向。富差距所引发的社会公平、机会平等与利益分配的合理性等问题仍有异议,在缩减贫富差距、均衡利益差别等问题上,已民心所向、势在必行。因此,应该从造成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事实和原因着手,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社会走向稳定,经济得到持续的.发展。

现在,我将从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表现、原因、解决方法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实践调查报告结果。

城乡贫富差距表现在:1,改革初期,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一度缩小,但后来,形势发生了逆转,二者的差距呈现了逐渐扩大的趋势,如果考虑到城市居民享有多方面的福利,那么,真实的差距肯定还会更大些。2、城乡贫富差距又表现为城市豪与贫困农民的差距,这一差距更加明显,更为突出。其现象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家财万贯与一贫如洗、豪门宴与食不果腹、高档别墅与缺房无房、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我国实行的个人所得税税制,目前税制不规范,个人所得税难以发挥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低。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使得我国不断拉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剧;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相对滞后,许多非市场因素在发挥作用,导致各种违法行为、非法获取暴利的活动以及寻租行为的出现,形成非法收入。这些非法收入,破坏了正常的分配关系, 这也成为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是政策性因素。政策性因素主要体现在国家经济政策的城市偏向和政策上的财富分配不平等。政府在执行就业、资金投入、财政税收政策、资料的价格有升无降,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现在的中国是10%的人口掌握了95%的财富,贫富差距比发达国家更加严重,现在想要发财,可不是仅仅靠努力就可以达到了啊!十几年来中国的税收不断地增加,特别是房改后,国家本来可以通过征收房地产税进行资金再分配,取之于民而用于民。但是由于中国征收的房地产税的主要来源是通过政府卖地,还有房地产买卖中的交易税,而不是征收房地产者的占有和使用税。这样的结果是富人买了房子以后,占用了国家资源且不需要每年再缴税,一劳永逸。假如将房子租出去,他还可以将买房子的成本通过租金转嫁给房客(穷人)。富人一方面可以通过房地产的增值获得更大的利润,另一方面通过收租可以得到更多的财富。那么富人就越来越富。而穷人买不起房子,就得不到这样的好处。除此之外,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这十几年、二十年中,中国的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和其它福利的改革,使得政府在这些方面的负担减轻,应该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等的支出,政府一概推掉,或者减少。这样整个社会尤其是中下层民众的福利就大大地下降。使得中国的贫富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所以很多人上不起学,看不起病是非常严重的现象。还有失业社会保险方面也做得不好。而另外一方面,工资改革,近年来,政府大幅度的增加政府官员、教师、军队的工资。也就是说,属于政府的雇员,不管是学校的、还是军队的、政府的,他们都得到了非常大的好处。财政那么大的一笔收入都再分配给了与政府相关的人员,而跟政府无关的,不但从工资上没有得到好处,而且国家财政在对他们的社会福利、医疗保险、健康、教育等都比改革之前大大地减少。在中国,教员和医生一直是受人尊敬的职业,但改革开放以来,他们的收入增长明显低于其他职业,而且这种收入增长中,体现为工资增长的部分不大,很多以课时费、班主任津贴,或者病床费、手术费的形式体现。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大部分教员批改学生作业的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员用于“家教”的时间增加;同样道理,大部分医院的常规诊疗水平下降,但乱收费的现象屡禁不止。对此类只有靠“责任心”才能提高工作质量的职业,沿用工厂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的办法看来都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导致了职业服务水平的下降,以及收入分配秩序的混乱尤其在90年代以来减额非常大。所以中国的财政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驱使了中国贫富差距的扩大,人与人之间贫富差距扩大分析了城乡贫富差距的表现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后,我想谈谈解决贫富差距的方法。

我认为解决贫富差距的方法有以下一些:首先,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为农民建立起市场中心和交流中心,加快信息流通。因为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城乡分割,无疑也将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在科技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上的差距,形成信息时代的两种公民,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支撑起来的将是一个是衡的社会。其次,在政策上应积极保护农业,扩大农业投资。我国现阶段,农民几乎不能享受到国家政策上的什么优点,农业没有特殊性可言。因此也很难会有特殊的发展,这些都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有一些大量的投资。再次,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调节城市居民的高收入,农民收入增加,才能真正把农民、农业、农村中蕴藏的巨大潜力焕发出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才能真正使中国稳定,政通人和;只有农民增加收入,减轻负担,才能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多样化,发挥民族特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最后,应该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在农村中建立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学习班,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

城乡教育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城市和乡村,教育事业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乡教育的差距却依然存在,甚至出现加大的趋势。伴随近年来城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更为明显地滞后于城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1.1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也存在巨大差距,这是农村义务教育不能大发展的症结所在。据有关资料,2001年生均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表现为:城镇小学生均教育经费为1484元,农村为798元,城镇是农村的1.86倍;初中生均教育经费城镇为1955元,农村为1014元,城镇是农村的1.93倍。城乡教育投入的差距直接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必然带来城乡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的不均衡。

1.2城乡学校设施、师资力量差距明显。

长期以来,受教育政策导向的影响,教育经费的投入明显偏向于城市。而农村教育资金的自筹能力极其有限,教育设施的城乡差距也不可避免。

除此之外,城区学校学科教师配套,专业专任,专业水平普遍较高,教师进修交流机会多于农村学校,福利待遇高于农村学校。

2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尽管国家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上做了许多有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针对解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突出问题做出了全面部署。但由于农村老百姓传统思维的根深蒂固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偏低,使得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因此,只有通过发展农村教育来改变农村老百姓的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培养新型农民,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势在必行。

2.1农民思想道德素质需要通过教育来提高。

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和城市文化水平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教育,切实将农村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出符合新农村的新型农民,才能更好的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

2.2农民传统思想根深蒂固,需要教育来指导。

如今大量的农村青年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都进城打工,打工的农村青年去到城市,又被那里的物质生活所吸引不再甘于生活在农村。很多青年都不再回去,有能力的把家人接进城里,没有能力的就在城市里过着打拼的生活。我们必须把培养新型农民的期望寄托在敢于与勤于学习的农民身上,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转变农村人固有的思想,才能真正的培养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才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

3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差距之对策。

3.1提高教学硬件设施、缩小城乡教学设备差距。

3.1.1实施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在人口较多的乡镇保留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撤并部分人口较少的乡镇初中,个别规模较大的行政村根据需要设置完小,其余小学全部撤并或调整为初小及教学点。同时,对城区小学生源重新划片招生,争取做到校园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班额合适,并达到安全、卫生及绿化美化标准。

3.1.2加快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机比,逐步完善城域网建设和“校校通”工程,建设覆盖全县的教育资源库网络,加大教育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共用。全面提高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3.2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缩小城乡师资差距。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大专毕业生不想去,好老师外跳”的现象,而教师队伍的老龄化问题也已经十分严重。教师工资过低和教师工资标准不统一是制约农村教育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1)加大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执行省中小学教职工定编标准和下达的编制总额任务,在逐校核定教职工编制时要向农村学校倾斜,新增教师要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的需求。英语、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师配备,应重点向农村学校倾斜。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实行有利于边远山区学校教师稳定的补贴政策,修建教师公寓,努力为农村学校教师创造安心教育、服务农村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2)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县级财政统发制度。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做到教师队伍由县统一管理,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一县一标”,确保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通过银行按时足额直接拨人银行开设的教职工个人的工资帐户。

3.3创建适用于农村教学的教育模式及制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首先,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可以适当的根据农村的环境来调整农村孩子的课程,要偏重理科教育,然后文科辅助,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其次,继续改革现行的分省定额,划线录取制度。努力建立起以高校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新型高校自主招生、独立录取的新体制。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能满足农村广大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正,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从现在做起,抓住机遇,全力以赴,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城乡贫富差距现状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在现在社会,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城乡贫富差距现状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年暑假,为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求我们做一篇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社会事件调查报告。经过近一个假期的调查和多年来耳濡目染所接触的现实,我决定做一篇关于城乡贫富差距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从"人民公社" "吃大锅饭"的社会走到了一个开放、发展、充满竟争的社会,同时也带来了开放社会中所固有的矛盾,广大人民群众已明显感觉和意识到了贫富差距的存在及其严重性。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着较多类型的贫富差距。主要有城乡贫富差距、东西贫富差距、群众性贫富差距、政策性贫富差距等。其中城乡贫富差距是一个综合性的贫富差距。它综合地反映出我国贫富差距的深层次原因。

现在,我将从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表现、原因、解决方法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实践调查报告结果。

城乡贫富差距表现在:1,改革初期,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一度缩小,但后来,形势发生了逆转,二者的差距呈现了逐渐扩大的趋势,如果考虑到城市居民享有多方面的福利,那么,真实的差距肯定还会更大些。2、城乡贫富差距又表现为城市豪与贫困农民的差距,这一差距更加明显,更为突出。其现象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家财万贯与一贫如洗、豪门宴与食不果腹、高档别墅与缺房无房、贵族学校与露天小学等。

城乡贫富差距的原因:

首要的原因是制度缺陷,主要表现在分配制度、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监督制度几个方面。在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新的分配机制,虽然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但由于城乡空间地域在市场化等方面的显着差异,城镇居民从中受益较多而农村居民从中受益不大,结果在客观上也起到了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我国实行的个人所得税税制,目前税制不规范,个人所得税难以发挥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低。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使得我国不断拉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剧;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相对滞后,许多非市场因素在发挥作用,导致各种违法行为、非法获取暴利的活动以及寻租行为的出现,形成非法收入。这些非法收入,破坏了正常的分配关系, 这也成为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是政策性因素。政策性因素主要体现在国家经济政策的城市偏向和政策上的财富分配不平等。政府在执行就业、资金投入、财政税收政策、教育及各种医疗社保和其他福利待遇等方面实行“城乡分治”,优先发展工业和城市的政策,为促进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而以牺牲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为代价,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将资本从农业转向工业。同时,农民承担的负担有增无减,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升无降,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分析了城乡贫富差距的表现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后,我想谈谈解决贫富差距的方法。

我认为解决贫富差距的方法有以下一些:首先,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为农民建立起市场中心和交流中心,加快信息流通。因为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城乡分割,无疑也将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在科技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上的`差距,形成信息时代的两种公民,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支撑起来的将是一个是衡的社会。其次,在政策上应积极保护农业,扩大农业投资。我国现阶段,农民几乎不能享受到国家政策上的什么优点,农业没有特殊性可言。因此也很难会有特殊的发展,这些都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有一些大量的投资。再次,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调节城市居民的高收入,农民收入增加,才能真正把农民、农业、农村中蕴藏的巨大潜力焕发出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才能真正使中国稳定,政通人和;只有农民增加收入,减轻负担,才能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多样化,发挥民族特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最后,应该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在农村中建立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学习班,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对农村的调整和发展,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城乡贫富差距一定会缩小。

城乡贫富差距调查报告

政府在执行就业、资金投入、财政税收政策、资料的价格有升无降,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这里是一篇。

中国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从“人民公社” “吃大锅饭”的社会走到了一个开放、发展、充满竟争的社会,同时也带来了开放社会中所固有的矛盾,广大人民群众已明显感觉和意识到了贫富差距的存在及其严重性。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着较多类型的贫富差距。主要有城乡贫富差距。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第三个表现是,在城镇居民中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与贫困群体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农民中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与贫困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这是最为人们关注的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

为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求我们做一篇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社会事件调查报告。经过近一个假期的调查和多年来耳濡目染所接触的现实,我做一篇关于城乡贫富差距现状调研报距、东西贫富差距、群众性贫富差距、政策性贫富差距等。其中城乡贫富差距是一个综合性的贫富差距。它综合地反映出我国贫富差距的深层次原因。

贫富差距社会公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也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向。

富差距所引发的社会公平、机会平等与利益分配的合理性等问题仍有异议,在缩减贫富差距、均衡利益差别等问题上,已民心所向、势在必行。

因此,应该从造成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事实和原因着手,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社会走向稳定,经济得到持续的发展。

现在,我将从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表现、原因、解决方法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实践调查报告结果。

1,改革初期,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一度缩小,但后来,形势发生了逆转,二者的差距呈现了逐渐扩大的趋势,如果考虑到城市居民享有多方面的福利,那么,真实的差距肯定还会更大些。

2、城乡贫富差距又表现为城市豪与贫困农民的差距,这一差距更加明显,更为突出。其现象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家财万贯与一贫如洗、豪门宴与食不果腹、高档别墅与缺房无房、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我国实行的个人所得税税制,目前税制不规范,个人所得税难以发挥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低。

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使得我国不断拉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剧;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相对滞后,许多非市场因素在发挥作用,导致各种违法行为、非法获取暴利的活动以及寻租行为的出现,形成非法收入。这些非法收入,破坏了正常的分配关系, 这也成为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是政策性因素。政策性因素主要体现在国家经济政策的城市偏向和政策上的财富分配不平等。政府在执行就业、资金投入、财政税收政策、资料的价格有升无降,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现在的中国是10%的人口掌握了95%的财富,贫富差距比发达国家更加严重,现在想要发财,可不是仅仅靠努力就可以达到了啊!十几年来中国的税收不断地增加,特别是房改后,国家本来可以通过征收房地产税进行资金再分配,取之于民而用于民。但是由于中国征收的房地产税的主要来源是通过政府卖地,还有房地产买卖中的交易税,而不是征收房地产者的占有和使用税。

这样的结果是富人买了房子以后,占用了国家资源且不需要每年再缴税,一劳永逸。假如将房子租出去,他还可以将买房子的成本通过租金转嫁给房客(穷人)。

富人一方面可以通过房地产的增值获得更大的利润,另一方面通过收租可以得到更多的财富。那么富人就越来越富。而穷人买不起房子,就得不到这样的好处。除此之外,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这十几年、二十年中,中国的`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和其它福利的改革,使得政府在这些方面的负担减轻,应该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等的支出,政府一概推掉,或者减少。这样整个社会尤其是中下层民众的福利就大大地下降。

使得中国的贫富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所以很多人上不起学,看不起病是非常严重的现象。还有失业社会保险方面也做得不好。而另外一方面,工资改革,近年来,中国的政府大幅度的增加政府官员、教师、军队的工资。也就是说,属于政府的雇员,不管是学校的、还是军队的、政府的,他们都得到了非常大的好处。财政那么大的一笔收入都再分配给了与政府相关的人员,而跟政府无关的,不但从工资上没有得到好处,而且国家财政在对他们的社会福利、医疗保险、健康、教育等都比改革之前大大地减少。

在中国,教员和医生一直是受人尊敬的职业,但改革开放以来,他们的收入增长明显低于其他职业,而且这种收入增长中,体现为工资增长的部分不大,很多以课时费、班主任津贴,或者病床费、手术费的形式体现。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大部分教员批改学生作业的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员用于“家教”的时间增加;同样道理,大部分医院的常规诊疗水平下降,但乱收费的现象屡禁不止。

对此类只有靠“责任心”才能提高工作质量的职业,沿用工厂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的办法看来都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导致了职业服务水平的下降,以及收入分配秩序的混乱尤其在90年代以来减额非常大。所以中国的财政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驱使了中国贫富差距的扩大,人与人之间贫富差距扩大分析了城乡贫富差距的表现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后,我想谈谈解决贫富差距的方法。

我认为解决贫富差距的方法有以下一些:首先,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为农民建立起市场中心和交流中心,加快信息流通。因为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城乡分割,无疑也将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在科技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上的差距,形成信息时代的两种公民,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支撑起来的将是一个是衡的社会。其次,在政策上应积极保护农业,扩大农业投资。我国现阶段,农民几乎不能享受到国家政策上的什么优点,农业没有特殊性可言。

因此也很难会有特殊的发展,这些都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有一些大量的投资。再次,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调节城市居民的高收入,农民收入增加,才能真正把农民、农业、农村中蕴藏的巨大潜力焕发出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才能真正使中国稳定,政通人和;只有农民增加收入,减轻负担,才能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多样化,发挥民族特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最后,应该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在农村中建立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学习班,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

城乡教育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教育资金的投入提供了保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质量问题的关注,教育资金投入的数量越来越大。因此,城乡之间的教育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例如,师资队伍的质量越来越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改善。可是由于地区之间经济水平的不同,城乡之间教育资金的投入也就不一样,正是因为这样,城乡之间教育质量就出现了巨大差距,并且这样的局面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面对这样的状况,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期更好地扭转局面,可是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的综合水平,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我们需要做的便是不断的对教育落后地区加大资金上的支持、政策上的保障等,只有这样才会不断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更好地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进而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1.经济水平的差距。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城乡之间教育质量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距,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地区之间经济水平的差异。经济水平是教育资金投入的保障,如果地区之间经济水平有差距,难免会造成教育资金投入上的不一样。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可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地区经济差异却在逐渐扩大,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了扭转教育质量差距方面的问题,我们首先应做的便是加快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平衡。

2.师资队伍分配不平衡。

因为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教育资金的投入问题,使一批批自身素质高的教师团队积极地投入到了城镇学校。这样一来,便会造成城乡之间教师团队质量有差异,由于师资队伍上的差别深深地影响了学生的成绩,于是便进一步加大了教育质量上的差距。

3.教育观念的差距。

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教育观念也是相对滞后的,正是因为人们认为上学接受教育不重要,所以才导致很多未成年过早退学。这样的情况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依然存在,为了扭转这样的局面,我们要不断强化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和家长的教育观念得到转变,从而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1.不断强化教育的重要性。

造成城乡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的原因有很多,为此我们需要寻求多种措施,只有这样才会全面改善教育状况不平衡的问题。在教育问题改善措施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不断强化人们的教育意识。深深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才会更好地引起人们的关注,进而促进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2.加大财政支持。

提高城乡之间教育质量的措施有很多,经济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教育资金的财政支持力度,会进一步加快教育建设的质量,这包括落后地区教育基础设施的提高,师资队伍质量的改善,学生教学环境的优化等。相信随着教育资金的逐步加大,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会不断地提高。

3.加大教育政策上的倾斜。

扭转城乡之间教育质量问题的措施必须是全面的,师资、资金、政策一样都不能少,其中教育政策上的倾斜对于城乡之间教育差距的改善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国家针对教育落后地区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如西部助学计划,大学生助教工程等,相关政策上的倾斜深深地影响了教育质量的发展。

四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城乡中小学教育质量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师资队伍不断改善,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可是两者之间的差距却有所扩大,差距的存在影响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如果这样的发展状况得不到有效的改善,会严重制约我国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为了扭转局面,我们需要进一步做好相关方面的举措,如教育资金的投入、师资队伍的建设、政策上的倾斜等,相信随着措施的落实,城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局面会有所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调查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前一季度居民收入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各地xx年前三季度居民收入数据陆续出炉。据中新网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26日,全国至少已有25省份公布了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上海、北京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7568元、36047元,是目前仅有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大关的地区。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京沪超3万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7元。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9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

在全国数据出炉后,各地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也相继公布。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截至10月26日,除了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山西、西藏外,其余25省份均已公布了当地的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

所谓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转移性净收入和财产性净收入。

在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位居前两位的为上海和北京,其人均收入均突破3万元。其中,上海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568元,北京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047元,这两地也是目前全国仅有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大关的'地区。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8地区超全国水平

在城镇居民收入方面,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广东、天津、福建、山东这8个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在已公布数据的25个地区中,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到了39686元;北京排第二,为39142元;浙江位列第三,为33464元,这三地也是目前全国仅有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大关的地区。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暂排在末位是甘肃省,仅为17638.5元。

在农村居民收入方面,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江苏、山东、辽宁、福建、海南、河北这10个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在已公布数据的25个地区中,上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到了19237元;浙江排第二,为17004元;北京位列第三,为16450元。

而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来看,与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83相比,新疆、陕西、广西、云南、贵州、宁夏、青海、甘肃这8地区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超过了全国水平。

城乡贫富差距调查报告

中国的城乡贫富差距很悬殊,下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展开了调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调查报告,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从"人民公社" "吃大锅饭"的社会走到了一个开放、发展、充满竟争的社会,同时也带来了开放社会中所固有的矛盾,广大人民群众已明显感觉和意识到了贫富差距的存在及其严重性。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着较多类型的贫富差距。主要有城乡贫富差距。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第三个表现是,在城镇居民中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与贫困群体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农民中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与贫困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这是最为人们关注的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

为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求我们做一篇关于毛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社会事件调查报告。经过近一个假期的调查和多年来耳濡目染所接触的现实,我做一篇关于城乡贫富差距现状调研报距、东西贫富差距、群众性贫富差距、政策性贫富差距等。其中城乡贫富差距是一个综合性的贫富差距。它综合地反映出我国贫富差距的深层次原因。贫富差距社会公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也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向。富差距所引发的社会公平、机会平等与利益分配的合理性等问题仍有异议,在缩减贫富差距、均衡利益差别等问题上,已民心所向、势在必行。因此,应该从造成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事实和原因着手,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社会走向稳定,经济得到持续的发展。

现在,我将从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表现、原因、解决方法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实践调查报告结果。

城乡贫富差距表现在:1,改革初期,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一度缩小,但后来,形势发生了逆转,二者的差距呈现了逐渐扩大的趋势,如果考虑到城市居民享有多方面的福利,那么,真实的差距肯定还会更大些。2、城乡贫富差距又表现为城市豪与贫困农民的差距,这一差距更加明显,更为突出。其现象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家财万贯与一贫如洗、豪门宴与食不果腹、高档别墅与缺房无房、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我国实行的'个人所得税税制,目前税制不规范,个人所得税难以发挥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低。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使得我国不断拉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剧;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相对滞后,许多非市场因素在发挥作用,导致各种违法行为、非法获取暴利的活动以及寻租行为的出现,形成非法收入。这些非法收入,破坏了正常的分配关系, 这也成为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分析了城乡贫富差距的表现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后,我想谈谈解决贫富差距的方法。

城乡教育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集合

学校教育不是教育的开始,也不是教育的结束。城乡家庭教育差异是导致城乡教育差异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城乡家庭教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教育重视程度和教育方法上的差异。

(二)师资力量的差距。

1.教师队伍的隐性缺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些年来,虽然在农村地区出现了一些所谓的教师超编现象,但实际上我国农村地区教师资源的短缺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偏远农村真正用于教学人员出现严重的缺编。落后的教学设施,艰苦的教学条件,同工不同酬的待遇,甚至有些地方拖欠教师工资等原因造成农村优秀教师逐渐减少,纷纷向城市或者发达地区流动,致使农村教育师资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适应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教师的隐形缺编。

2.教非所学,学科结构的失调。

教师良好的专业素质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由于教师的缺编和专业教师的缺乏,导致农村教师“教非所学”的现象非常普遍。我们可以从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所学专业与任教学科、骨干教师状况和教研教改情况进行分析。

(1)从学历的起点看:农村学校的教师第一学历以中专为主,而城市基本上是重点师范大学的大专及本科毕业生。所以农村学校教师学历起点普遍偏低是导致城乡教学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2)、从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上看:城市中小学教师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但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评职称方面比城市困难。因此,职称难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从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的差异上看:农村学校教师所学的专业与任教学科不一致的情况还占一定比例。而城市学校这种现象非常少见。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不符也是影响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4)、骨干教师状况:农村学校基本上不存在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正教授级高级教师等;而城市几乎每所学校都有10多个特级教师,他们可以带动全校的教科研工作,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三)教學设施的不同。

在城区学校,由于政府投资力度大,教育设施可谓接近完美,多媒体、科技楼、以及各类教学器材、实验器材相比于农村学校都算齐全,甚至于农村学校望尘莫及的远程教育,根据一些地区的调查情况来看,远程教育既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别;,也给农村学校带来了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而且还对农村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将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给广大农村孩子带来了福音。由此看来,上面所说的这些差距都是造成农村与城市孩子教育差异的外在因素。国家以及政府部门都应该看清这样的情况,并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变这种现状。

(四)资料缺乏带来的差距。

教育公平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保证。然而,在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便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教育起点不公、过程不公,最终导致教育结果不公。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首先要考虑如何实现城乡教育公平。这就应该有当地政府部门拨款投资于学校各类学习资料与书籍,增加学生的广度。

(一)改变农村家长传统教育观。

增强农村家长的素质,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水平。首先,促进农村家长不断学习,更新农村家长教育观念。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其次,大力优化家庭教育外部环境。消除封建文化残余,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

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城乡互动。农村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方式,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家校两方教育力量配合协调;做好城乡家长互动。

(二)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

首先,是要解决农村教育投入问题。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在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中所占的比重,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动地方政府加大义务教育上的投入。

当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教育的评估标准从单一的以量为中心转向全方位以质为中心,过于关注量的指标,更加注重学习质量,是大限度的促进教育公平。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一方面,要提高农村地区教师收入,解决工资拖欠和工资过低的问题,切实贯彻落实农村教师医疗保险等权利的政策,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教师收入,增加农村教师数量。

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村教师的职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加强师德教育,使每一位教师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时代的教育理念。

(四)教育资源配置的倾斜性。

构建和谐社会,缩小城乡差距,实行对农村教育的倾斜性政策,修正过去一“城市为中心”的政策取向,增加对农民地区的教育资金投入总量,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为农村学校发展提供资金和物质保障。

尽管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在进步,但城乡教育的差距也在进一步加大,缩短城乡教育差距的问题已迫在眉睫。因为只有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才能推动农村学生更好地享有教育的权利,也才能让农村学生实现追求的梦想,进入像城市学生一样理想的殿堂。

如何缩短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抛开外部因素不说,笔者认为,作为学校,可从打造校园文化方面入手。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景观、校园建筑设计、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

城乡教育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集合

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出现了飞跃式的进步。但是,随着城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的义务教育发展明显地落后于城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城乡教育的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

城镇在硬文化建设方面:城镇生均占地面积达到标准,各功能室齐备,学校绿化建设较为理想。软文化建设方面:城镇学校有一套可行的规章制度;学生大多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精力充沛,精英集聚,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办学理念新颖;家庭重视,一般是六个甚至更多的人关心一个学生;教育质量高,是家长、学生向往的地方。

农村受教育政策导向的影响,多年来教育经费的投入明显偏向于城市。农村教育资金的筹备能力极其有限,教育设施配备的城乡差距日益严重。如在硬文化建设方面:与城镇相比,农村生均占地面明显不足;多数学校功能室不齐,且一室多用;学校绿化建设大多处于起步状态。软文化建设方面:农村学校虽然有一套规章制度,但不一定是可行的;学生的行为习惯差;部分学校教师趋于老龄化,结构比例不合理,学校管理者也很难接受新的理念;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的较多,多数学生是跟随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导致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学质量明显落后于城镇学校。

尽管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在进步,但城乡教育的差距也在进一步加大,缩短城乡教育差距的问题已迫在眉睫。因为只有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才能推动农村学生更好地享有教育的权利,也才能让农村学生实现追求的梦想,进入像城市学生一样理想的殿堂。

如何缩短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抛开外部因素不说,笔者认为,作为学校,可从打造校园文化方面入手。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景观、校园建筑设计、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

采取措施,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

抓住发展机遇,搞好规划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对于教育投入加大,农村小学也面临新的机遇。第一,国务院将教育定为强国之本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求全国城乡教育在一定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均衡发展。第二,重庆市对城乡教育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为重庆的教育改革注入了强大动力。第三,重庆市根据市城乡教育改革的总体部署,结合大足县的实际情况作了具体的安排,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建设发展规划》。第四,雍溪镇对溪中心小学教职工有着积极推进学校向前发展的热情和信心。

规划方面,依据《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进行科学的、结合实际情况的规划。第一,按生均占地面积的标准征足土地。第二,各室规划齐全。第三,三区分开(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置合理,且规划出绿化地带。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缩短城乡教育差距美化环境,营造育人氛围。赏心悦目的环境给人以精神鼓舞,让人享受教育,催人奋进。所以,校园的每一幢建筑、每一处场所、一草一木,都应该序列化、整洁化、人文化;教室、寝室、试验室、食堂等学生生活学习场所的布置应简洁、朴实;“说话”(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等)自然而贴切,富有警示性和教育性。

搞好文化建设。制度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好的制度,既能规范教职工行为,也能约束领导言行,促进人的发展和事业的发展。科学规范的制度能够形成干群同心、师生同德、共谋教育大计的良性循环机制。

明确学校办学理念,打造“三风”环境文化建设。明确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打造育人环境氛围,让“三风”上墙――校风:勤奋、进取、求实、创新;教风:敬业、严谨、爱生、乐教;学风:勤勉、认真、好问、善思。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是学校工作的“一号工程”,更是搞好文化建设的基本动力。搞好德育工作,第一是要充分调动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第二是要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第三是要调动后勤服务人员服务的积极性。第四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学校与家长的特殊联系。第五是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

爱岗敬业是推进文化建设的保障。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言行可以触及学生的灵魂,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我,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就学校方面,应通过多方面的工作来协助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具体做法上是加强业务学习,建构学习共同体,营造协作式文化氛围;学校搭建平台,展示教师风采;组织教师到区市参观学习,听取专家的学术报告,使他们不断充电,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只有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才能满足农村学生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才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也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村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城乡教育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实践是全世界追求的目标,也是我国教育的重点方针并受宪法及教育基本法所保障。然而在城市与乡村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很难实现。在这方面教育部积极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均和发展。在偏远地区通常人口稀少、交通不易到达、生活较为不便、文化资源少。正因如此,近年来政府及民间投入许多教育资源致力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1.环境及经济因素,限制家长的期待。

在偏远地区,因就业机会较少家长对孩子就业的期待相对较城市地区低,常因家庭经济因素而对子女或孙子女的期待趋向于提早就業、分担家庭负担。

2.教育资源贫瘠,学生文化资源较少。

在文化弱势的乡下及偏远地区,受限于社区资源不足,周围条件不够,相对城市地区而言,有明显差异。

3.教师身兼数职、流动性大。

在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因为教师人数少,代课门数多,且如果不是当地的教师,在婚后还会考虑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及生活机能而选择进城执教。

4.学生学习动机相对较低。

在城市地区,学生受到父母的关注和环境的支持、同学之间的竞争,使得学生的求学意愿和动机远比乡下小孩高。而农村地区,因为学习竞争较不激烈、文化资源也较少,和城市地区学生比较起来学习意愿也就不那么强烈。

二、城乡差距所带来的影响。

1.较重视教育的家长迁居,学区学生数减少。

笔者居住于乡村的亲友中,就有部分家长为了本身的工作机会考量、给孩子更多的文化刺激及同学竞争而迁居至城市。

2.学校人数锐减,冲击家长信心。

当学校人数锐减时,部分学区家长将学生的就学人数视同学校的办学能力而对学校逐渐失去信心而选择其他学校,重视同学竞争或文化刺激的家长也不会选择小校就读,而会选择开车接送孩子到较远的大型学校或特色学校就学,以符合家长期望。

3.留在农村就读的孩子,学习动机相对低落。

因多种因素,留在农村学校就读的都是上课缺乏动机之低学业成就的学生,只要能按时上课就已经不错了。

4.学生人数减少,学校面临被撤并校的危机。

实践中,某学校因上述三项因素交互影响、恶性循环的结果,从早期全校8班的规模,降到目前全校只剩3班。该校长正积极努力地筹划学校发展愿景,希望让学校不致于遭受到撤并校的危机。

5.教职员工面临超编而调动的情况。

学校招收学生班级数锐减甚或因全校人数太少被撤并校,对学校管理者及教师团队而言,将是一大挑战,首当其冲的当是校内的教职员工,因为班级的生师比,超额老师将被调往他学校。

1.发展学校特色。

发展学校特色是各校追求卓越、创新的途径,可考虑到学校愿景、文化、师生需求与共识及农村发展特色及方向,邀请校长、全校师生及家长、地方人士来共同参与规划。可融入乡土、创意、科技、环保、人文等概念,落实及应用在课程教学、环境文化、行为品德、服务管理、结合社区等策略。

2.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

借由学校特色结合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比赛、进行地方展演,提供学生表现的舞台,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亮点,相信自己只要肯努力,就有成功的可能,借以提高其自我效能。再开办晚自习、课外辅导、技艺课程,以同学的相互支持鼓励提升学业成就或是个性的技艺发展。

3.修缮教师宿舍,改善生活质量。

在偏远学校任教教师多半并非本地人,教师宿舍年久失修,额外的房租支出增添教师的生活负担。为满足教师基本的居住需求,打造适宜的居住空间,修缮教师宿舍,提升教师生活质量,才能留住偏远学校的教师。

4.建置后备教师资源系统。

在后备教师资源系统方面,除教育局的支教教师选派计划和推进轮岗交流,促进城乡教师流动,发挥支教教师的教学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外,还可以积极利用每年的大学生支教活动。政府机关和民间力量结合,适时提供人力与专业上的帮助,对农村学校的师资问题能够予以缓解。

5.开放多元的进修渠道。

偏远学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以及时间等因素导致教师参与研习意愿低,如若将研习时间调至周五或许能够增加教师意愿。此外,采取在线学习的研习方式也可解决交通距离的不便。校内自办研习活动,不仅能够针对该校问题,以教师为中心精进专业发展,还能符合在地需求,事半功倍。

综上,农村学校的师资问题对教育质量影响甚大,教师人力不足、流动率高、工作负担沉重以及专业进修不易等是长以来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发展学校特色、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整修教师宿舍、建立后备教师系统以及开放多元进修渠道等策略,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人力的窘境。

城乡教育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集合

随着新时代的快速发展,农村在时代潮流中发展,但也造成了许多问题。在城乡发展差距逐渐扩大的背景下,农村教育一度成为当今时代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022年,银龄讲座计划启动,招募5000名退休教师支持农村学校。近日,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2022年银龄讲座计划的通知》。义务教育阶段计划招募5000名讲师到县、镇、农村学校工作,重点关注国家农村振兴重点县和原深度贫困地区。

可以说,这是一项好政策,说明国家在重视农村教育问题。不过,这个银龄计划都是退休教师,虽说是有经验吧,但真的适合教小孩子们吗?为什么不招募年轻力量到农村支援呢?这个大家心里都明白,年轻人没几个拼搏多年再想回农村的,即使支教工作给你开出很大的诱惑,年轻教师们也不为所动。现如今的人都闲不住,即使是退休之后也想继续找点事去干,那么这个计划正好遂了这些老教师们的心愿,领着高额的退休工资,再去挣一份外快,说白了,这是给这些领着高额退休金的正式职工再就业活动。

农村教育现状:

现在的农村学校有多萧条?你只有亲自看了才知道。教育是关乎民生的大问题,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加速向城市流动,大部分农村学校成为“空院子”,教育问题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热题”。

拿我们村的学校来说,现在只有两个年级,零零散散校园里跑着**十来个孩子,跟我们小时候来比,真的只能用“萧条”来形容,孩子们上三年级还得跑到一二十里地之外的乡镇学校住校。还有的偏僻一些的农村,甚至有一个老师一个学生的学校。

百分之**十的孩子都跟着父母进城读书了,很多农村人在城市里买房安了家,也有很多人为了孩子在城里上学租房子住,因无房不能进城里学校,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托关系让孩子进去,现在造成了农村学校越来越空,城里学校爆满的尴尬局面。城乡教育失衡问题日益严重。

如何缓解城乡教育失衡问题:

这是如今社会的一个大课题,解决并没有那么容易。社会经济地发展所致,大量民工进城务工,孩子跟着进城上学,势必会造成城市教育压力增大,农村教育萧条,但长期以往问题就会越来越突出,必须要解决。

1、主管教育部门对于教育经费的安排部署要大幅度向农村倾斜,加大城乡之间教育投入的均衡。2、加大城乡之间教师队伍的轮换调岗力度,让更多专业水平较强的教师到农村支教。3、在农村多建立集中制的小学,让较好的师资力量可以平均分配与城市与农村!

说起来简单,这几点做起来却很难。照目前的形式,很难实现,优秀的教师资源都在城市,没几个教师肯到农村去,现在唯一的办法也就是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兴旺发达起来,没错,咱们正在搞乡村振兴,等我们农村真正振兴起来了,各种资源都跟上城市脚步,甚至是优越于城市的时候,等我们农村就业机会也多起来之后,等外出民工们一个个返乡回来之后,等我们农村再次兴旺起来之后,学校里会再次恢复以往的辉煌,想必那些优秀的教师也愿意来了吧。所以,农村一定要振兴!

城乡教育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集合

我是一名城县城周边学校的老师,工作已经20多年。我们与办公室同事聊天时,说的最多的就是当前教育的现状。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1.家长的关注度不一样,人生的格局决定了人生的目标。

不管你想不想承认,都存在一个事实,那就是城市的家长比农村的家长更重视孩子的教育。文化层次越高,越能够感受到知识带给人的幸福感,而文化层次低的人,不会想到要让孩子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他们中很多人,就是想要让孩子长大后像他们一样出去务工挣钱,养家糊口。

2.城乡师资距较大。

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老师之间,老师的素质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在农村学校,尽管也有好老师,但毕竟比不上城里学校多。最主要的是,老师们缺乏向城市学校那样的平台,出去学习充电的机会少,他们往往只能通过自学或者啃老,本来完成教学任务,长期下去就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

3.城乡老师的工作态度有一定差距。

4.不同的育儿思想导致孩子自身素质差距较大。

有的农村家庭比较愚昧,孩子智商不高,拿我们学校来说,几乎每一个班都有一两个智商低的孩子。

从先天的胎教到后天的培养,农村家庭和城市家庭投入都完全不同,孩子们从在妈妈体内孕育的那一天,就注定了有很大差距。城市孩子接受的教育要早,要精细化,而农村孩子除了在老师那里能够学到知识,获得知识的渠道就太窄了,如果农村孩子后天再培养不好,差距只会更大。

既然城乡教育差距这么大,我们应该如何缩小他们的差距呢?

1.增强城乡老师的流动。

有的城市老学校会派老师支教到农村学校,以帮助农村学校搞教研教学,提高老师素养。

2.片区联盟,城乡学校结对帮扶。

可以共享,教研活动可以共同开展。让城市学校发挥优势,带动周边学校共同发展。

3.加大农村学校师资培训力度。

很多农村学校的老师并不是基本素质差,而是缺乏提高的平台,我们要大力培训农村中青年老师,让他们的素质得以提高,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中流砥柱作用。

4.开办家长培训学校,提高家长素质。

家长的素质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素质。教育学生和培训家长应该同时抓,不然孩子在进步,家长却没有进步,只会让家庭关系变得不和谐,让孩子在学习的路上越来越孤单。

我们不能让学生的教育变成“5+2=0”的模式,要让老师的引导作用,家长的监督作用发挥到极致。但是如何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呢?除了开办家长,家长们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带着孩子一起听网课,学习他们先进的方法。

城乡教育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2012年8月24日,首节中国贫困地区小学校长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与会的主角并非有关部门的领导、学界专家,而是来自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等地贫困县的55名乡村小学校长。来自贵州赫章的校长郭昌举感慨:“我们村教育发展离县城至少差20年,县城离北京又差了50年。”如果城市教育仅一枝独秀的话,那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恐怕要变成一句空话,而教育的公益、统一又从何谈起。

本文首先将从城乡教育差距的现状分析,从城乡发展结构、经济基础、人为因素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继而研究采取什么措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缩短城乡教育的差距,加快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的公平,均衡。最后结合目前的现实情况,给予城乡教育差距合理的建议。

村与县相差20年、县与城相差50年。这样算来,乡村与城市间的教育差距相差70年。郭校长的话看似夸大,但并非夸口。贵阳作为贵州的经济、文化、政治发展中心,是贵州最发达的城市,但其各方面的建设不仅与京上广一线城市相差巨大,就算与武汉、南京、西安等二线城市相差甚远。除此之外,一些偏远地方,比如四川的一些县、乡在90年代初才用上了电。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如此缓慢,可想而知,教育的发展又该面临多少困难!

城市中的孩子上学有校车,私家车接送。即便没有这些,也可以做公交车上学;但是,乡村中的孩子上学则没有这么便利,坐索道过江、翻山等。一位参加论坛的校长聂章林就指出:“小学三年级毕业时,孩子就走完了25000里“长征”了,累都累得长不大。”另外的一些教学设施上,比如乡村的教学楼简陋,甚至是危房,即便如此,还经常会出现几个年纪的孩子坐在一个班里上课的情况。而城市中的孩子所用的各种教学设施则方便、优秀得多。

在一些贫困、偏远地区,学生们很难吃上早晨。事实上,就连正餐也常常只能吃一些营养极差的饭菜,仅仅是填饱肚子而已。根据论坛中的一些老师的描述:“只有家境好的学生,才舍得花5毛钱,给自己配上一包榨菜。”相比他们,城市中的孩子则又白又胖。我们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营养跟不上又怎能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除此以外,在学生中还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乡村学校里,9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家长连人都找不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是远胜于学校教育的,家长出外打工自然会对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起到不利的影响。

(三)城乡师资力量对比。

城市的师资力量几近饱和、超编现象严重,教学质量极其优异;而乡村则与之相反,缺编、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条件艰苦、待遇微博。一些乡村教师的待遇只有几百块钱,出去打工都比做乡村教师更有诱惑力。

关于城乡教育差距产生的原因,很多分析者给出了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主要包括了制度不够完善、地方财力不足、自然环境恶劣、个别领导重视不足等。诸多原因导致城乡的教育差距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发展模式——教育质量越高的地方,发展越是便利;而乡村的教育发展则越发艰难。本文则主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以下四个发面:

(一)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化结构变动。

中小城市的发展结构。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城镇化进程迅速。在城镇化的建设中,一些小城市采取的发展模式属于“猴子摘玉米”——捡了玉米丢弃芝麻、看到西瓜扔了玉米、最后看见蝴蝶则放下了西瓜追寻蝴蝶,最终什么也没得到。

这些小城市为了发展经济通常会将引进的资产投入到新区的建设中(或者说以新区为建设重心),由于城市规模较小,各种经济体都会迅速涌入重点区域——新区,在各种经济体活动的带动下,整个城市的居民、企业甚至是政府都会在新区重新建立居住、工作的新场地。在这种情况下,新区会投资建校,老区学校亦会想法迁至新区,学生们随着家庭的搬迁会转至新区学校,而且新校在个各方面的硬件设施会更加完善,师资力量也会转移至新建学校中,这会导致老区教育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模式——越发展越差。而周边的乡村教育会受到更加不利的影响,城乡之间的差距也会逐渐的被拉大。

大城市的发展结构变化。不同于小城市的中心迁移发展模式,大中城市通常是以原有的“点”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整个区域内的经济体都会被带动发展,随着区域发展的扩大,中心的教育在得到经久发展的同时,区域边缘的学校也会得到发展,因为这些学校受到城市发展规模的影响拥有者便利的交通和优异硬件设施,而未就业的本地人以及众多外地人则成为了学校发展吸纳人才的来源。这种发展虽然保障了本地城乡教育的差距,但从宏观来看却增加了其他地区(尤其是贫困乡村)的差距。以大城市为中心的这一区域吸纳着众多人才,这个区域外的一些优秀教师自然愿意进入这一区域,这就可能导致区域外的城镇、县乡的师资力量变得极为薄弱,久而久之亦会加大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二)经济发展导致家庭结构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农民工这一名词早已是耳熟能详。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导致乡村的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

父母作为子女的启蒙老师,对子女一生的影响极为重要。城市中的孩子无时无刻不享受着父母的关爱,父母为了他们的未来会教育他们学习的重要性,会告诉他们大学的美好。而乡村中的学生,没有家长对他们的影响,甚至连老师都不曾体会大学的美好,加之教育水平有限,很多孩子考不上大学,所以他们很难体会“知识改变命运,文化改变人生”的感觉,更加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与其将时间浪费在没有出路的学习上,不如早点挣钱养家,久而久之,较之城里孩子们良性的学习竞争气氛,乡村学生们则形成了读书无用的理念。

(三)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

上层建筑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教育、哲学等观点,以及适合这些观点的政治、法律等制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其实就是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是指物质的基础,上层建筑是指精神层面的东西。说白了,没有物质作为基础,就没有资格谈精神。当一个国家的人民连饭都吃不饱时,谈教育、艺术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经济基础稳固了,上层建筑才能稳定发展。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乡村,那么多孩子更愿意出门打工而不是上学受教育。上面已经描述了乡村的孩子连饭都吃饱,对他们更加实际的事情可能是挣钱养家而不是上学受教育,这样的思想只能是乡村的孩子与城市中的孩子受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

(四)制度虽不完善,执行力较差才是重点。

制度的一般含义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所以制度应该是一种工具,用来维护大家共同遵守准则的一把工具。既然它是工具,就一定存在漏洞,不可能满足或者规范所有人的活动准则。这就要求我们的责任人在办事的过程中善于变通,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勿死抠教条。

近十年来,农村教育出现了“留守儿童相应增加”和“适龄学生相对减少”的“一加一减”新局面,针对新形势,许多地方大力执行“撤点并校”政策。数年之间,农村中小学数量锐减一半以上。按理说,学校数量迅速减少,国家下拨经费稳步增加,这“一减一加”的新情况,应该可以保证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设施的改善需要。但具体执行是帐就不能这样算,国家下拨的教育经费虽然庞大,可在分配蛋糕时,占有先天优势的大中城市自然抢得了先机。加上农村地区的学校规模相对较小,如果在农村学校大兴土木,收益的学生人数相对偏少。所以,即使有数目可观的经费下拨到了各地,县、镇一级的财政、教育等职能部门在使用时,又私爱城镇学校。这样一来,偏远、贫困、薄弱地区的中小学能分到的教育经费自然少的可怜。可怜到捉襟见肘,难以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以农村寄宿制学校所必须的学生宿舍为例,根据中国扶贫基金会的调查,受益的88所贫困学校,仅占调查获知紧缺宿舍的乡村贫困学校总量的0.53%。这样推算,全国依然有超过万所贫困中小学,处于急需学生宿舍状态!这样,本就先天不足的农村中小学,与城市城镇相比差距越拉越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西斯战败国德国面临着相同的境遇,国家一片废墟,经济彻底崩溃,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德日两国重新崛起,经济恢复迅速,德国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以及世界三大强国之一。他们是如何缔造这一奇迹的,他们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是什么!——教育,出色的教育体系。由此可见教育与经济之间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就全国而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统筹城乡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统筹城乡教师队伍建设要从以下三点开始:一是加强农村教师和校长的教育培训工作,大力发展农村教师全员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以河南为例,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教育厅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省市两级为农村中小学培训5万名骨干教师,至2010年,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学历及以上者达85%左右,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以及上者达50%。二是把“以城带乡”的观念提升为城乡共同发展。建立城镇中小学和校长与农村教师和校长相互学习交流机制。2006年8月,河南郑州就启动了城乡教师异地交流任教活动,城市教师下乡,把教育理念、教学教改的新方法带到农村,对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是配合“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统筹策划和开发文本、光盘盒多媒体资源,为农村地区教师培训提供支持,尽快缩小城乡教师在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方面的差距。

(二)切实改变“穷国办大教育”的认识误区,真正把教育投入放在首要位置。

发展农村教育,从根本上还需要靠财力的支持。从国外农村的教育发展经验来看,德国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政府为普通初等和中等教育所给予的教育经费上的支持。在国家教育经费拨款总额停滞不前的趋势下,农村的教育经费却从未断裂,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而美国政府为了推动农业的教育,自1995年以来,每年都以8%的速度增长。而我国在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到20世纪末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到4%的目标还没实现。穷国办大教育并非是教育投入低的真正理由,相对于满足公共需求而言,政府经费永远是不足的,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关键是如何取舍的问题,如何把有限的财政收入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在很早以前,我们就曾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再穷不能穷教育”,然而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口号层上。农村基础教育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政府要把有限的财力优先投放到具有公益性的公共产品中。基础教育首先是政府的义务,然后才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三)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德国的著名元帅毛奇在俘虏了法国皇帝后说过一句极为精辟的话:“普鲁士的胜利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因为所有大学生和大学教师都是有小学教师培养成才的。所以中小学对学生们的影响极为之大。

注重当代老师思想的培育,同时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不健康的现象——“拜金主义”。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多人正在变的自私自利,跳槽、攀高枝的例子极其普遍。事实上,在教室的队伍中,也有一部分这样的人,他们考特岗教师、去农村支教的目的并不淳朴,知识想利用这些机会变成正式教师,再向城里调动。所以,在学校的教育中,从小到大都应重视思想的教育,调成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还要改善农村教师待遇极低的问题,农村教师队伍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待遇偏低,非常不利于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事实上,西部农村地区,国家为九年义务教育就已经设立特设岗位教师,由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地方设立专项经费,招聘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或有经验的优秀高中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由省财政设立山区教师岗位补助,改善山区教师待遇,特别是帮助农村教师承担一部分继续教育经费,减轻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成本。这样将会大大激发农村教师自主更新知识结构的积极性,也有利于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