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教育发展论文(专业16篇)

小编: 翰墨

范文范本是文学素材的一种,它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丰富我们的写作内容,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和有趣。范本是指具有代表性的、可供借鉴的样板作品。通过学习范本,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范本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文体和写作风格。怎样写一篇完美的范文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写一篇完美的范文需要注重观察和思考,能够抓住重点和亮点。完美的范文应该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以下是一些著名作家的范文,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

公平视野下的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弱势论文

浪漫主义时期的声乐艺术在19世纪的欧洲声乐发展史上起了巨大的历史推动作用。这一时期,涌现出来了一大批的声乐艺术作曲家及声乐演唱家,他们对声乐作品的处理个性十足,强调主观意识和民族观念,使19世纪的欧洲声乐文化呈现出丰富而又有个性的特征。

19世纪的浪漫主义主要渗透于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等较为宽泛的领域,并在欧洲各个国家的戏剧文学和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领域得以呈现。如在德国、英国和法国,它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小说、诗歌、雕刻以及绘画等方面。浪漫主义在音乐中主要体现在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主义倾向,所推崇的是个人情感最大限度的释放和用心灵感悟世界。

一、欧洲浪漫主义声乐艺术特征。

(一)注重人物形象塑造。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声乐作品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以人为本”,这个特征主要体现在音乐的人物形象塑造上。如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作曲家就是通过乞丐艺人的脚印影射了他对自己的命运和前途的担忧。

(二)重视民族特点。

为了强调个人的音乐风格,艺术家们开始重新审视本国和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价值,并着眼于对其的兴趣和挖掘。作曲家通过吸收自己本民族的民间声乐中的传统音乐要素和独特主要特征,并加以改变和创新,从而使其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更好地体现本民族的民族特性。

浪漫主义比较重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是在19世纪的被誉为“钢琴诗人”的波兰音乐奠基人——肖邦。肖邦把他的音乐植根于波兰民族民间文化,以民间生活为创作素材,将民族解放情怀和爱国主义思想融入创作,开创了波兰舞曲和玛祖卡两种钢琴曲的体裁。他的一生致力于弘扬波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并以此创作了一大批钢琴曲。

(三)侧重情感表达。

浪漫主义时期的声乐艺术还非常注重抒情性和幻想性的情感表达。处于弱势的客观理性以及崇尚个人的主观感受,注重感性理解使作曲家在这一时期的声乐艺术诉求中更富有感情色彩,主观空想因素和人物内心精神世界刻画成为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声乐创作的灵魂所在。

二、浪漫主义时期的大歌剧。

(一)大歌剧的兴起。

19世纪,法国大歌剧的兴起及其繁荣对欧洲歌剧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和意义。浪漫主义音乐发展初期,以罗西尼、贝多芬和斯蓬蒂尼等人为主的作曲家创作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大歌剧。这其中又以罗西尼创作的歌剧最为经典,他的歌剧创作强调象征性意义和整体化倾向,他的歌剧作品《摩西》和《威廉退尔》迄今是歌剧音乐舞台中的稀有之物。在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后期,来自意大利的作曲家多尼采蒂、贝利尼、威尔第和来自法国的作曲家古诺,他们创作的歌剧作品对大歌剧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繁荣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伴随巴洛克时期阉人歌手退出歌剧舞台的同时,男声歌唱家和女声歌唱家开始逐渐解决歌唱的技术问题,并在大歌剧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逐步开始登上歌剧舞台并在歌剧艺术中占领主导力量。

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基欧凡尼·鲁比尼被歌剧界称誉为“男高音歌王”。他擅长演唱贝利尼、多尼采蒂的歌剧,以嗓音圆润、音色甜美、音量大、音域宽广,活跃在歌剧舞台上,并成为当时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男声歌唱家。尤其多门尼科·唐采利也是意大利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他的声音丰满、洪亮,擅长罗西尼的歌剧演唱。同时期的男高音歌唱家还有法国的男高音歌唱家阿道夫·奴力,许多的戏剧性男高音剧目都是由他建立流传下来的。

女高音歌唱家有德国的出身艺术世家的施罗德-德夫里恩特,她17岁就出演莫扎特歌剧《魔笛》中的.帕米拉,屡次把德国歌剧搬上歌剧舞台,为浪漫时期德国歌剧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女高音歌唱家林德,以优美清纯的音色、有力而灵活花腔技巧,被称作“瑞典的夜莺”。本时期的著名女声歌唱家还有女低音歌唱家格拉西尔、女中音歌唱家维亚尔多-加尔西亚等等。她们都使烂漫时期的欧洲歌剧舞台和音乐会舞台散发迷人的光彩。

三、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

浪漫主义者认为音乐与哲学一样能够影响人类的思想意识,他们认为各种艺术之间有很大的内在联系,为了能被受众接受和理解这一观点,他们尝试把音乐与其它艺术结合,创造了很多音乐体裁。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的奥德的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是由音乐与诗歌的结合产生而来。大多用钢琴单独伴奏,以音乐会为主要演唱形式,主题常以渴望、自然、幻想、幸福和恋爱等为主,演唱的最大特色是具有抒情性和民谣风格。艺术歌曲在演唱时,用声较轻,音色多变,吐字清晰,语调细腻,尤其在高声区的处理上用渐弱来表现温柔的戏剧情感。德奥艺术歌曲在发展时期,舒伯特偏重用音乐去加强歌词的感染力,舒曼则强调用文学去加深音乐的表现力。但他们都没有顾此失彼而失去平衡,而是用自己的创作为德奥的艺术歌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也被业界认定是古典主义音乐最后的巨匠。他一生致力于追求自由的声乐艺术创作之路,在生活和艺术的夹缝中谋求生存,受德国的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和启发,他把奥地利的民间音乐素材运用于歌曲创作,写了大量的艺术歌曲。这其中包括室内乐、歌剧、合唱以及宗教音乐等600多首抒情歌曲。在今天还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艺术歌曲有《魔王》、《鳟鱼》、《春思》等。其中,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和《美丽的磨坊女》这两部声乐作品是其本人的生活写照,更像是作曲家的自传抒情小说,可以堪称巅峰之作。

舒曼是19世纪浪漫派音乐家最著名的作曲家,他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爱国主义民主主义音乐文化的灵魂人物,他的艺术歌曲为德国音乐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舒曼一生创作的艺术歌曲将近300首。据说,他在1840年就创作了138首歌曲。其中包括著名的艺术歌曲《桃金娘》、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和《诗人之恋》等。他的艺术歌曲还被称作“声乐室内乐”。

综上所述,19世纪的浪漫主义声乐艺术是欧洲声乐发展史中的一枝奇葩。它以追求个性、解放思想为本,注重作曲家内心情感的表达,并展开丰富的幻想来描写和塑造音乐形象。伴随大歌剧和德奥艺术歌曲的兴起,浪漫主义声乐艺术的风格特点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论文

[摘要]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首次提出了“家庭农潮这一概念,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鼓励农业经营体系和经营主体创新,其中再次提到了“家庭农潮,受到了社会各方面极大的关注,激发了全国农村发展家庭农场的热情。然而,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家庭农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培育和发展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但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条件限制,亟需在如何认清条件、克服困难、顺势而积极有为等方面作深入研究,以便科学指导与实现。本课题以我县为例,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县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提炼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中的影响因子,借鉴国内外家庭农场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我省家庭农场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社区治理制度设计政策建设。

一、研究背景与国际国内经验借鉴。

家庭农场是源于欧美的舶来名词,在我国它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全省社会各界投资农业的热情在不断增长,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劳动力、技术、资金等制约,有的新办农业企业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还出现了个别农业企业“跑路”现象。自2006年起,宁波、嘉兴等地先后进行了家庭农场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不少可借鉴的经验,有的还成为了全国示范点,实践已证明了家庭农场的坚持和完善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同时具有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没有的长处,它适应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需要,发展家庭农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县先行探索的家庭农场还存在理念、要素。技术、素质等方面的不足,尚不足以成为推而广之的先进样板,急需在理论与实践上再深入研究和探索。

(二)横向比较。

综合多重考虑,在国内,课题组选择上海松江区、浙江宁波市和安徽郎溪县家庭农场发展这三大“范本”作进一步剖析;在国际,课题组选择有代表性的荷兰和日本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进行介绍。从国内外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一是家庭农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适度规模经营。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让土地活起来,使农地相对集中,适度扩大经营规模,并赋予家庭农场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物权;二是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荷兰、日本以及国内三地的家庭农场发展的共同点便是都有较好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家庭农场主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使得家庭农场适应市场经济,满足市场千差万别的需要,有效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三是政府需要加强对家庭农场的管理和扶持。如强化政府和资金扶持,建立家庭农场的准入和考核淘汰机制,注重发现和扶持培育典型,提供教育培训机会,提高农场主素质等。

二、**县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县的家庭农场已在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业、畜牧和水产养殖业、种养结合业以及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出现多年。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县就有了家庭农场的雏形,出现了一批适度规模经营的种粮大户。90年代后期,随着效益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又出现了一批从事蔬菜、瓜果、畜禽养殖等等的多种经营的规模大户。同时,大户们的市场意识、经营意识不断增强,一些大户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自发的或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将自己的经营行为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形成现代农场的先行版。1998年,平湖市广陈镇第一农牧场经工商注册登记成立,成为最早具有家庭农场性质的农业经营主体之一。2009年,我们嘉兴首个家庭农唱―海盐宏亮农场经工商登记注册成立。紧接着,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也制定了相关政策予以鼓励和支持,我市相继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的指导意见》、《嘉兴市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考评办法》,嘉兴市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家庭农场425家,总面积7.11万亩,平均经营面积167亩左右,产品涵盖粮油战略产业及水产、水果、蔬菜、畜牧、食用菌、花卉苗木、蚕桑等七大主导产业。从我们**县的家庭农场的发展总体情况来看的话,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示范带动、标杆引领,产业全面、规模适度,效益突出,注重品牌。

三、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子。

我们**县家庭农场发展成效初显,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了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较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的收益,同时也为循环农业及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提供了载体。然而,由于家庭农场发展尚处于基层自发探索和实践阶段,从政府宏观角度研究分析,存在鼓励支持发展的政策性缺陷;从农场微观角度分析,则又有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诸多瓶颈。而且,通过对**县家庭农场的深入调查研究,我们还发现,当前不同产业的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子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大方面:思想认识不足,主体身份不明;生产要素制约与农业科技装备滞后并存;政策扶持薄弱,抗风险能力弱;社会服务水平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这些问题,都是对可持续发展有影响的因子。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是探索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农业现代话的重要途径。然而,家庭农场的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必须兼顾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现有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与配备社会服务体系下一个家庭所能顾及的范围,否则如果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超过自身经营能力,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都可能下降。因此,要通过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土地、劳动力、资本、管理四大要素的优化配置,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进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推进。

四、加快家庭农场发展的路径与政策建议。

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以效率和公平为原则,以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为目标,坚持方向性和渐进性相统一,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加强示范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服务管理,是家庭农场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一)准确理解家庭农场的含义,明确不同类型家庭农场认定标准。

探讨了家庭农场的内涵;进一步明确了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在培育现代家庭农场的过程中,坚持发展、规范、提高并举;同时,应当促进家庭农场经营结构的多样化。

(二)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为培育发展现代家庭农场创造必要条件。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提高家庭农场生产力水平。

设立财政专项发展资金,用于家庭农场提高生产力建设;优化金融服务,为家庭农场提供资金支持;拓展农业保险服务,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加大农产品销售环节扶持,确保农民获得更大收益。

(四)促进合作与联合,支持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动发展。

鼓励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继续鼓励合作社走向联合;充分发挥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

(五)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突出服务机制创新。

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着力推进合作型服务;提升发展市场型服务。

(六)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层次,增强科技对家庭农场发展现代农业的贡献率。

增强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运用;全面提升农业装备的层次,着力提高家庭农场的水利化、装备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七)提升现代农场主的素质,培育职业农民。

逐步建立农场主职业化制度;研究农业职业的变化,增强对现代农场主培训的针对性;鼓励大学生从事农业,提升经营者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公平视野下的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弱势论文

二、艺术社会学观念在高等美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塑造。

(一)充分认识到艺术社会学对高等美术教育改革的研究意义。

艺术社会学的研究客体有艺术品、创作者与欣赏者和社会,它们是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具体而言由社会决定和影响创作者及欣赏者,再由创作者及欣赏者决定和影响艺术品。简而言之,艺术和社会是通过创作者和欣赏者这根纽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著名艺术史家岑家梧在《论艺术社会学》中提出“百数十年来,艺术社会学者在着重艺术与社会关系的分析研究,指出艺术发展的规律性,使艺术学的研究,逐渐脱离了玄学的范畴,这是这派学者重大的灾献。”他还充满信心地说:“现在艺术社会学,不管它的本身怎样的幼稚,在将来,它终必能采取史精密的科学方法,吸收史进步的学说的精华,而成为真正科学的艺术学,这确是一种趋势!”[3]蔡仪认为,包括艺术社会学在内的艺术学是以美学为基础的,没有美学便没有完全的艺术学;而美学的领域应当包括美的存在、美的认识和美的创造,也就是现实美、美感和艺术美。因此,“艺术学和美学的关系,好像内切的两个圆,艺术学是内切于美学的。”由此决定,艺术社会学的意义“是考察艺术及其产生的社会基础的相对应的关系,和其随社会基础的发展而变化的相关联的规律。”[4]据此可知,艺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的,所以想教好和学好艺术,就必须重视艺术社会学的指导作用,在高等美术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充分认识到艺术社会学对高等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二)严格区分社会学批评与艺术社会学。

社会学批评与艺术社会学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应该严格区分二者,不要混淆二者。一方面,社会学批评,是指把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加以考察和研究的批评方法,即是一种艺术批评模式。与社会学批评不同,艺术社会学是将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行研究讨论的,是用社会学的先进的理论和观点以及科学的方法对艺术的产生、创作、传递等艺术现象进行考察研究的。另一方面,社会学批评是从社会这个大环境对艺术现象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关系来考察研究艺术现象,从艺术作品、艺术家个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中来考察研究艺术作品,从而在揭示艺术现象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依存的联系关系中体现出的社会学批评的广阔视野。艺术社会学是把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对艺术进行宏观的、整体的、综合的研究。由此可见,在高等美术教育改革中,高等美术教育应当立足于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从社会生活的视野对所学习和创作的艺术作品和一系列的艺术现象进行宏观、综合地学习研究。

(三)摒弃“庸俗社会学”的影响。

中国艺术发展史上,中国艺术理论界由于对庸俗社会学缺乏清醒的辨析能力,曾一度错把庸俗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家弗里契视为“马克思主义艺术学之指导者”,庸俗社会学在中国艺术发展历史中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中国艺术发展受到庸俗社会学的干扰和影响是相当严重的。我们所说的艺术社会学立场与庸俗社会学是有根本区别的。艺术社会学是建立在一种综合和包容的立场上,探讨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研究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掌握世界的方式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高等美术教育中如何摒除庸俗社会学对高等美术教育影响的同时,如何正确加强艺术社会学的学科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三、艺术社会学视野下的高等美术教育改革对策。

(一)注重学生关注生活,加强生活体验的培养。

艺术社会学认为艺术现象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例如艺术与经济、政治、哲学、、宗教等的关系。在进行高等美术教育改革时,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艺术现象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社会背景,艺术现象的社会功能,艺术现象的艺术价值的标准和取向,艺术社会过程中的艺术生产、传播和消费等一系列活动的完整整体的各个环节。因此,在高等美术教育活动中应注重对学生关注生活,加强生活体验的培养。高等美术教育应当以对生活的切入来极大地丰富学生个体的经历和体验。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离开了生活,体验就无法生成。如果高等美术教育中,老师对美术知识与技能技巧的传授得不到学生个体经验的认同,那么学生在这样的高等美术教育中所学习到的相关的美术技能技巧就只能停留于技术层面本身,由于缺乏生活的体验,与社会生活脱节,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就会相应地缺乏艺术生命力。

(二)注重高等美术教育的包容性和多元化。

美国的小威廉姆e多尔在其著作《后现代课程观》提出:教育和文化两个方面,前者可自然称之为教育联系,指课程中的联系赋予课程以丰富的模体或网络,后者也可自然地称之为文化联系,指课程之外的文化或宇宙联系,这些联系形成了课程赖以生存的大的模体,两者相互补充。[5]艺术社会学强调艺术现象与社会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其在揭示艺术与社会诸多因素的关系时,把艺术活动当作多种因素的复合整体,重在宏观研究和整体性考察。这就要求高等美术教育改革中要注重高等美术教育的包容性和多元化。高等美术教育的包容性和多元化不但是指教育内容、方式和类型的繁多,而且也包含着“求同存异”、“包容并蓄”等教育理念和思想。高等美术教育应当是一种综合的教育,高等美术教育的课程改革应主要以综合性为原则,从传统的分科走向综合的发展,实现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融合,建构起综合的学科门类。高等美术教育的课程改革还应当注重美术学科内容的综合,将“工艺美术、现代设计”与强调审美的精神功用的`“纯艺术”结合起来。老师在高等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讨论的空间,并积极地引导学生从一点出发多点结果的多元或从多点出发以多点结果的多元地进行思考和学习。

(三)注重高等美术教育形式与内容的和谐。

艺术的理想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使二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伟大的艺术作品不仅仅在于形式,而是期望艺术作品的形式能够体现和表达更为广阔丰富的社会人生意义。艺术形式有其相对独立性,如果不是结合着社会现实而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创新,那么其就很有可能流于成为一种空洞的形式,所以成功的艺术作品中,形式与内容是不可分的。艺术社会学的转向就是从对形式技巧的讲究转向对内容意义的追求。简而言之,艺术作品的形式是完成了的内容,内容是具有形式的社会。综上所述,在对高等美术教育进行改革时,我们应当注重高等美术教育形式与内容的和谐,即在进行高等美术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具有既要注重艺术的形式创新,又要注重艺术的内容丰富的思维。

(四)注重高等美术教育方式的革新。

在高等美术教育中,我们应当注重对教学方式的革新。在美术课程设置上,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教育目标,改变过去以美术知识、技能为内容标准,而以素质教育为依据,开设社会学、生态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从而确保学生具有更为全面合理的文化素养。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也应当有意识地进一步增强美术第一理论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美术理论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更为完整和合理。老师还应当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如电影、电视、录像、参观、访问、旅游等方式,引导学生更为直观的体验生活和大自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鉴别、判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学校还可以多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学校与社区携手,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社区的保护与美化环境的活动,既可以对社区的发展作出贡献,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

总之,艺术社会学是用社会学的先进的理论和观点以及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艺术的产生、创作、传递等一系列活动与社会各现象间的因果关系,及其所蕴含的的社会本质及其社会职能的一门学科。其把艺术现象放置在社会文化大背景之下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考察,充分关注艺术产品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特殊性质。在研究艺术社会学对我国的当代高等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高等美术教育改革,应当更加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更为完整和合理,要充分认识到艺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关系,更为强调学生与社会生活的更多地接触,使我国高等美术教育成为一种综合全面的美术教育。

参考文献:

[1]宋建林.艺术社会学的学科定位及现代形态问题[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12.

[2]杨晦.杨晦文学论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248.

[3]岑家梧.中国艺术论集[c].北京:考古学社,1949:142.

[4]蔡仪.新美学(改写木.第三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08.

[5][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54.

公平视野下的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弱势论文

摘要:农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国家重视的热点,而幼儿教育更是教育中的重点。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教育内容呈现小学化,教学方法单一,教育环境落后,极大地限制了农村幼儿接受良好素质教育。对此,必须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积极提升农村幼儿教育水平,优化教育环境,建设科学合理的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教育模式,提升农村幼儿整体素质水平。

与城市的幼儿教育相比,农村幼儿教育无论是从师资力量上,还是从社会资源上,或者是原生家庭情况上都相差较远,这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局限性。而幼儿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开端,对幼儿今后的一生都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无论幼儿今后是走出农村去更发达的地方,还是留在农村建设家乡,都会或多或少受到早期幼儿时期教育的影响。因此,对于提升农村整体人文素质上,幼儿教育发挥了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作用。因此,农村幼儿教育应当更加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只有农村幼儿教育水平提升了,整个幼儿教育界才能更上一层楼。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对当前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一)教学资源欠缺。

农村的社会资源有限,资金缺乏几乎是所有农村幼儿园面临的最大问题。再加上农村并没有博物馆、美术馆或艺术馆等公共资源,甚至连基本的电脑和多媒体都没有。在资源如此匮乏的情况下,很多教学内容无法很好地展示,局限了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模式。另外,农村的整体物质条件较差,很难吸引到优秀的幼教人才,现在农村幼儿园的师资水平相对较低,这也不利于农村幼儿教育的开展。

(二)教育内容过于传统。

幼儿教育作为一个人的启蒙教育,却未被计入九年义务教育中,再加上受观念和经济的影响,幼儿教育很容易被有关部门和家长轻视,认为幼儿教育就是去玩玩,学不学到知识都无所谓。而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很多幼儿园都还以学会多少字、会背几首诗、会唱几首歌为幼儿教学的评价方式,造成幼儿教育偏向“小学化”,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无聊,要求孩子反复诵读古诗等形式也容易使幼儿产生厌学心理。从整体来看,教育内容重知识灌输而非情感素质的潜移默化,重教育功绩而轻幼儿的成长规律,这样对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可以说是毫无益处。

(三)教育方法陈旧落后。

当前农村幼儿园的一些幼教本身并不具备教育资格,但是因为无法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只能由这些缺乏系统幼教知识的幼教带领幼儿,而这些幼教本身素质不高,对教育学并不是十分了解,在教育时就容易采用一些陈旧落后的方法,或将所学习到的教育方法生搬硬套到自己的教学中,却没有考虑到农村幼儿的实际情况,使得教育内容或枯燥无聊,或与实际脱节,根本无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教育效果不佳。

(一)加大资源投入,优化教育环境。

对于农村的幼儿教育,当地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都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支持和资源投入,完善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另外,幼儿园也要积极主动出击,与民间团体或社会企业联谊,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在有资金支持的前提下,注重优化教育环境。例如改善教室单调的风格,用野花、芦苇等装饰教室,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自然氛围,使其天性得到更大的解放。另外,还可以在幼儿园里设立一些饲养角或种植园,这些对于农村儿童来讲并不陌生,更具有生活气息。另外,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高薪聘请优秀的幼教来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平。鉴于农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资源,不太好聘请外地幼教,所以最好聘请在本地长大的优秀幼教,以其为中心,加大培训力度,带动全体幼教整体水平提升。

(二)丰富教育内容。

农村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要注意结合当地有限的资源,利用无限的想象开发更多趣味教学内容。例如农村有得天独厚的大自然环境,教师可以根据季节特点和设置一些与大自然亲近的课程,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会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另外,教师应当改变教育观念,要注意丰富教学内容,从良好习惯养成和健全人格培养上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另外,乡镇政府和领导应集中组织优秀的教师对当地的自然、人文、人力资源进行深刻的研究,找到符合幼儿健康成长的教育资源,并据此编写和编制学前教育教材,解决农村学前教具缺乏的问题,让幼儿到田野等他们可以经常接触的地方去感受、去学习,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教学目标和策略,达到资源和目标相统一的目的。

(三)创新教育方法。

兴趣是幼儿认识科学的动力,它表现为儿童对事物的心理倾向性。农村幼教应该注重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基调,结合实际教育内容开展教学。例如通过让孩子们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的方式,使他们对周围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各种愉快的体验中学习科学,获得科学知识,效果显著。另外,为提高幼儿浓厚的活动兴趣,还可以巧用当地物质资源,为幼儿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在体育活动中,带领孩子们走田埂,跨水沟,跳草丛,鼓励每个幼儿勇敢地参加活动。对于教育方法,教师之间也应该加强交流和学习,获得更多的最新的教育方法。

三、结语。

总之,当前农村幼儿教育形势还依然不容乐观,尤其是在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只有发展教育才能为农村建设提供更好的未来,只有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水平才能逐步提升农村群众的整体素养。对于当前农村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要由政府、社会和幼儿园三方共同努力积极解决,促进农村幼儿教育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兴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

[2]盖笑松,焦小燕.当前村屯学前教育发展的难点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5).

[3]王默,洪秀敏,庞丽娟.聚焦我国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发展:问题、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j].教师教育研究,2015(3).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论文

摘要:从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以来,农村学前教育虽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其底子薄、范围广、数量大、欠账多,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短板”。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拓宽资金来源,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加强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学体系;改变家长陈旧教育观念,加大力度推进家园合作等。

1.1经费投入有限,办园条件差。

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学前教育的发展对经济支持的需求就更大,再加上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和筹资渠道的不畅通,导致一些地方农村教育经费来源先天不足。当前,虽然我国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有所加大,并有意识地向农村地区倾斜,但真正用于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却是杯水车薪。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一些农村地区幼儿园办园条件差。一些农村幼儿园选址不合理,幼儿活动空间狭小,班额远远大于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并且对于整个园所缺乏合理的规划。在设施设备上,一些农村幼儿园没有足够数量的可供幼儿操作的玩教具,大型的活动器械除了滑滑梯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了。最值得关注的是幼儿园在安全、保洁、消毒设施方面的欠缺。

1.2师资力量匮乏,教师队伍流动性强。

教师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质量。一些地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不足折射出农村教师队伍的参差不齐。在一些地方农村,由于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待遇低、缺少专业发展机会等原因,鲜有具有幼儿教师资历的合格教师选择去农村工作,即使去了一些人也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换取工作经验的“跳板”。这种现状一方面致使农村幼儿教师师资力量陷入极度匮乏的状态,另一方面,造成了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流动性强,虽然有优质教师存在,但教育质量却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1.3“小学化”倾向严重。

幼儿教育“小学化”不仅是对幼儿现阶段的身心发展,还是对将来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都起着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然而,一些农村地区幼儿园教育始终存在于小学的影子里,无论是在教育内容、教育管理还是教育评价上都成为小学的预备班。在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当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回顾我国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可以发现其中普遍重视“读、写、算”的教育,而轻视对幼儿的保育工作。

1.4家庭与幼儿园教育脱节。

在一些农村地区,绝大多数孩子都属于留守儿童,这部分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孩子的教养大多是由祖父母承担,在祖父母辈的人眼里,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万事大吉,他们不会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而孩子的父母也因为不在孩子身边,再加上工作繁忙,与老师很少有充分的沟通,甚至有部分父母觉得幼儿园没什么好沟通的,等孩子上了小学再于老师沟通也来得及。这种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脱节,使得幼儿园教育往往事倍功半,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2.1拓宽资金来源,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

当前,制约农村学前教育的关键是教育经费不足。现阶段,政府作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经济支持者,在今后政府工作中要提高对这方面政策倾斜力度同时坚定不移的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经济支持。巨大的资金缺口仅仅通过政府的投入来填补很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拓宽资金来源,通过社会募捐、慈善捐助、企业对口援助等社会力量来筹集资金。我们要利用已有的经济支持,合理规划园所,维护、增添设施设备,不断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

2.2加强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尽快解决长期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教师编制、待遇等问题,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适当增加农村幼儿教师编制,以减轻她们的工作负担,并将她们纳入社会保障的范畴。其次,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和园长的培训,可以通过与城镇优秀幼儿园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在不断的交流研讨中改进观念,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园长的管理能力等。再次,可以通过城乡幼儿教师的双向流动来促进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成长。

2.3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学体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活的乡村教育就要用活环境,不用死书本。首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农村孩子的特点,注意动静结合、室内户外相结合、小组个别相结合等。其次,在五大领域方面,要充分利用农村天然的环境,选取幼儿感兴趣的自然事物或生活事件,教师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给幼儿自由的环境,积极的引导幼儿去探索、观察、记录,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要更关注农村幼儿艺术领域和语言领域的发展。最后,要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重视民间传统游戏的的价值。

2.4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推进家园合作。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伙伴,幼儿的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完成。我们必须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孩子幼儿阶段的教育,这里的教育指的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不只是智育。幼儿园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家园合作,针对农村地区大多由祖父母辈的家长教养孩子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家园合作形式。同时,要加强与孩子父母的沟通,将幼儿的成长现状,遇到的问题反馈给父母,并向父母传递科学的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2]严仲连,何静.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现状与执行策略[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3]杨莉君,曹莉.中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公平视野下的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弱势论文

[摘要]目前,民族地区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其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对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田野调查发现,民族地区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办学条件普遍较差,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师资数量不足,素质相对较低,教师结构不合理;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地域特色不明显。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地方政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充分利用国家各项扶持政策。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合理调整城乡中小学布局,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效率;同时突出“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特色。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乌江流域民族地区。

(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并且承诺,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发展,教育的公平度也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由于受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与全国教育整体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为此,笔者选取乌江流域民族地区进行了三年的田野调查,以探索教育公平视野下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乌江流域是指乌江干流及其众多支流流经的地域及附近地区。由于这些地区绝大部分属于民族聚居区,故将其称作乌江流域民族地区。虽然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从教育公平视角看,该地区教育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办学条件比较差。

与其他地区相比,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着办学条件较差(除贵阳、遵义等中心城市和部分重点高中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校舍建设面积不足、危房率较高、学校教学生活配套设施不全等。以贵州省威宁县为例,该县小学现有校舍面积295318平方米,生均1.6平方米,其中危房30500平方米,危房率10.4%;初中校舍面积121860平方米,生均2.5平方米,其中危房17200平方米,危房率15.8%。很多乡镇村办小学没有校舍,有的租借民房,村办小学基本无法维持。再如,镇雄县全县28个乡镇中,有1个乡无中学,21个初级中学无寄宿制项目。要实现“普九”目标,镇雄县小学尚缺校舍53,71万平方米,初中尚缺校舍55,87万平方米。而且全县中小学有d级危房156982平方米,有28所农村寄宿制项目学校没有厕所、食堂、实验室等配套设施。这反映出乌江流域民族地区不但校舍严重紧缺,而且现有学校中基本的教育教学设备也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

(二)师资数量不足,素质相对较低,教师结构不合理。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存在教师数量不足的现象,如镇雄县小学专任教师缺5011人,中学专任教师缺1881人;威宁县小学专任教师缺2986人,中学专任教师缺2316人。同时教师队伍素质相对较低,教师结构不合理。受编制所限,许多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不能引进新教师,导致教师年龄结构失衡。这又加剧了教师队伍素质低下、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20,笔者对该地区8617名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测试(测试用题有两类:一是公民基本科学素养问卷,二是中小学语文课本涉及到的科学文化知识)。测试结果是,100%被测教师的科学素养不达标(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制定的标准),高达70%的被测教师的科学文化知识不及格。同时,笔者又随机跟踪了119名教师的120节课堂授课情况。在对课堂实录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课堂上有明显知识性错误的教师达79%;普通话不过关、书写笔顺不对的教师高达90%。

(三)区域内部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缺乏。

在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城乡、县市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各阶段教育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学校辍学率居高不下。在调查的两所学校中,一个是城市重点初中,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5%;另一所农村学校有教师78人,高级职称一个都没有,中级8档及9档各有2人,10档有14人,其余均为初级职称。城乡之间教师资源的差异,导致城乡教学质量差别很大(见表1)。

(四)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地域特色不明显。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资源,该地区的教育理应突出“民族特色”。但是,该地区在将民族文化引进学校课堂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应景性,缺乏连续性、稳定性;发展民族教育缺乏明确的目标、任务、政策,没有专项民族教育经费,且对民族教育的研究和指导也不够。在走访的14所民族中小学,笔者发现这些学校把民族传统文化课程变成了“节日”课程,变成了迎接上级检查的活动课程。与此同时,许多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教育情境及素材被闲置,如绝大部分民族教育器材常年放在“库房”里,利用率非常低。多数民族学校从教学内容到办学模式都没有特色,除在校名上冠以“民族”二字外,其他r方面t殳有什么区别。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地理条件制约。

乌江流域地形山高坡陡,人口分布较为稀疏,使得学校布点分散,校均规模偏小,办学效益低下,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发展。例如,普定县补郎苗族乡辖16个行政村、106个村民组、408个自然村寨,全乡有中学1所、村级完小8所、初小3所、教学点2处。即使这样,学生上学走一两个小时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到年,这里仍然有办学点2462个。由于办学点过于分散,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发挥最大的合力,使整体的教育效益受到很大影响。

(二)教育欠账过大,成为教育发展的阻力。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国家加大了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但是由于社会发展整体跟进不足,教育发展仍然十分缓慢。乌江流域近60%的县为国家扶贫重点开发县,由于民贫财弱、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不少学生无法完成学业。例如,在随机选取的11个县中,区县级财政负责部分的教育债务仍未结清,被调查的每个区县都有超过千万的教育债务,个别区县债务接近3亿元。沉重的债务负担严重制约了当地教育的发展。

(三)影响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主观因素。

除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等客观因素外,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缓慢也受到教育内部一些因素的制约。

20世纪50-60年代,为了实现工业化目标,在当时教育投资有限的条件下,国家实行精英主义教育,设立了一批重点中小学,以为高等学校输送“尖子”。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某种历史合理性,但今天重点学校制度存在的问题日渐显露出来。而乌江流域民族地区还是按照传统的做法,突出重点,打造名牌。层层设置的“重点”学校加剧了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区域内学校之间差距不断扩大,产生出一大批“薄弱学校”。甚至在义务教育阶段,该地区就奉行培养尖子生,为上级学校输送人才的精英教育,使得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分治。这种人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等级化的制度,不但违背了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宗旨,而且加剧了升学竞争,无形中强化了应试教育,使义务教育畸形化。

同时,乌江流域民族地区表现出特有的“城市偏好”。长期以来,许多地方实行县办高中、乡办初中、村办小学的“三级办学”体制,形成了普通高中集中在城市和县镇的局面。调查发现,就读普通高中的城镇户口学生走读,而农村户口学生则要住宿。农村孩子上高中的支出大增,这既加剧了农村孩子的升学困难,也成为农村初中生流失、辍学比例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以贵州省2008年9月30日公布的普通高中(公办)收费办法为例,仅就学费一项,一类示范高中就比一般高中高出5倍。而且大部分区县还有这样一个政策,即优秀的农村教师可以通过考试进城。这使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加大了城乡学校教师队伍的差距。

2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管理日益被边缘化,教育中民族文化、地域特色严重弱化。

笔者所调查的35个农村区县在教师管理体制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行政部门权力失位的现象。教师的选拔、录用、职务评聘等权力均被集中于上一级人事部门,学校及其主管部门没有自主权,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管理日益被边缘化。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被放弃”,了大部正当权利,其自身的优势及特色未能充分发挥。一是由于编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具体教学安排中出现了“教非所学、职称系列与所教学科不一致”现象。有一所学校,什么专业都有,但是有45%的教师不教所学专业;有的学校教师学科分布不平衡,个别学校小学英语、科学等专业教师严重缺乏,无法正常开课;很多教师要跨学科、跨专业进行教学。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二是课程设置上没有体现民族特色。乌江流域有着多种自然风貌、立体的自然生态及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校可以将符合当地环境条件和生产要求、体现当地特色的知识和技术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如折叠、剪纸、编织、刺绣、蜡染、烹饪、果树栽培等,但是学校没有这样做,甚至有的民族教育特色学校,也只有在上级检查的时候才开展民族特色活动。

3教育结构不合理,双语教学步履艰难。

目前,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的教育以普通教育为主的局面并没有多大变化,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结构不够合理。首先,该地区初级中学少。如务川自治县15个乡(镇)只有6所初级中学,有9个乡(镇)没有初中。其次,学校结构不合理。在乌江流域,农村三教的比例是:成人教育约占0.5%,职业教育占12.4%,普通教育占87.1%。普通中等教育远远大于中学职业技术教育。如一个人口130万的大县,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才300多人,根本无法满足就业结构转换对劳动力技能和素质的需求。这种不合理的中等教育结构只能造就大量“升学无望,致富无门”的农村青年,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同时,由于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整体上是“大杂居、小聚居”状态,大部分少数民族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民族语言文字在民族教育中面临着双语教学的问题,而目前这方面的`师资比较缺乏,教材等方面也遇到不少困难。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不懂当地主体少数民族语言的现象很普遍。双语教师极其缺乏,双语教学步履艰难。以开展双语教学较好的松桃县为例,该县只有6个乡(镇)12所学校开展双语教学,仅占全县小学总数的3%。语言障碍成为制约民族地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促进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对策。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要努力克服历史和地理环境的不利因素,充分争取并利用现有政策借势而上,从而促进区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教育公平。

(一)用好、用足中央的各项扶持政策。

充分利用好“新农村建设”政策,认真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使学校办学设施明显改善。国家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力度是国家的责任。但是,怎么用好中央的投入则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要把教育投入的钱用到刀刃上,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笔者认为,如何用好新增教育投入比增加教育投入本身更重要。地方政府要避免教育经费被浪费、挪用,也要防止教育经费只为重点学校锦上添花,不为薄弱学校雪中送炭的现象。从教育公平与效率的角度讲,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应该把新增义务教育投入向薄弱学校倾斜,改变过去一些地方政府基于教育政绩的需要,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名校身上的做法。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用于改造薄弱学校的经费不是来自对其他学校教育拨款的“挤出”。而应主要来自于新增教育经费、专门用于改造薄弱校的教育附加费、上级财政的专项转移支付以及来自优质学校的对口支援经费等方面,对此,我们要建立薄弱校资金筹集和补偿长效机制,逐步推进校际均衡。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认真落实好2月23日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联合印发的《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的精神,全面实施“大学生西部志愿者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计划。这些计划所需费用大都是由中央财政负担的,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尽可能多地申请岗位,接受相关人员,并提供相关的条件使这些志愿者能够走到农村中小学,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二)改革教育结构和评价机制。

在类似乌江流域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内陆民族地区,改革教育结构和评价机制实为必要。

首先,要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职业教育的学历层次,通过中考制度改革(科目对应、分值相等、内容区别),选拔出职业能力强的学生到职业高中就读,形成“职业高中”“高等职业学校”“应用性本科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直通车教学、升学模式。也就是说,读职业学校也可以正常达到博士学位,为生产一线培养高层次人才。

其次,改革评价机制。要改变一直以来教育部门对学校评价存在的偏颇,即主要看学科竞赛、办学水平、师资力量、人均分,评估项目重点放在学生考试成绩上,尤其是升学率上,升学率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学校发展快慢的命运,以切实推进评价机制改革,从操作层面上推进素质教育。笔者建议,把原来的评估学校分成评估政府和校长、教师两部分,评估政府看投入与监管,评估校长看是否执行了教育方针和政策,评估教师看是否做到了教书育人。同时要把评估的重点放在课堂上;放在对教师的监管上。

(三)合理调整城乡中小学布局,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效率。

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是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的大开发,其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越来越多,使城镇学校学生爆满,城镇学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农村学校学生却越来越少,合校、并校是必然趋势。针对这些情况,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政府要遵循教育规律,根据人口和城镇发展趋势,构建学校布局新框架;要从实际需要及区域发展综合考虑,建设好山区村校;要解放思想,采取灵活的政策解决农村学生就学问题,比如免费提供交通工具,使学校上课能够基本规模化,从而提高教育效率和综合效益。

(四)突出“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特色。

根据乌江流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可以有意安排乌江流域民族经济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以为振兴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民族经济和特色产业服务。同时,要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效益。现代远程教育不受时空限制,教学信息交互性强,教学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进而提高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效益和质量,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

同时,培训一支数量足、质量优,既懂民族传统文化又有现代科学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搞好双语教育至关重要。所以,乌江流域民族地区要努力办好当地师范学院,造就一支民族语言和汉语兼通的少数民族教师队伍,以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的素质教育。

农村幼儿教育发展论文

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我们先后于1993年6月、8月及11月,采用问卷、谈话、测查、参观、访问等方法,分别对安徽省绩溪县、祁门县乡镇幼儿教育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八十年代以来,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昔日贫穷山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幼儿教育已逐步得到了重视,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幼儿入园(班)率逐年提高。如绩溪县北村乡幼儿入班率1990年是20%,1991年为23.8%,1992年上升到27.9%。但是,发展中的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着诸多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寻求这些弊端的矫正对策,尽快地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不仅是实现中国政府对《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承诺的需要,也是提高二十一世纪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迫切需求。

农村幼儿教育在步履维难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陷入了许多并非完全因客观条件而形成的困境之中,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园(班)条件简陋。

农村幼儿园(班)由于缺乏资金、领导不够重视和管理不善等原因,使办园(班)的物质基础条件十分简陋。幼儿班的室内高度一般不足3米,人均占地面积不到1.2平方米,缺乏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幼儿活动必要的空间;受传统农居窗户狭小的影响,室内采光面积普遍小于地面的1/5,远远低于幼儿活动室规定的采光标准;大多数幼儿园(班)的桌椅、板凳由农户家庭筹借,高低长短不一,极不适应幼儿形成正确坐姿的需要;还有的班级缺少最起码的卫生盥洗设施,没有幼儿厕所、饮水桶、洗手水龙头,茶杯与手巾混用现象十分普遍;更有一些班级的房舍、门窗陈旧破败,严重危及幼儿及教师的人身安全;室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场地狭窄,人均占地面积不足3平方米,教具、玩具和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奇缺,各种游戏活动难以进行。

由此可见,农村现有幼儿园(班)还未能为幼儿创设必要的生活、学习和娱乐备件,这既对幼儿身心的发展、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形成严重的障碍,也阻碍了幼儿基本动作的训练、智力的开发和品行的.塑造。

(二)“小学化”现象严重。

农村幼儿班基本上都附设在小学里,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制于小学,“小学化”现象十分突出,几乎所有的幼儿班没有分设教养员、保育员,而是参照小学的做法,配备一名教师,幼儿教育的保育功能被严重弱化;幼儿的一日活动与小学生如出一辙,到校后坐在教室里上自习,和小学生一起做早操,按照小学的铃声上下课,教学内容方面,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注重读、写、算的学习,教学方法上,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的“注入式”或死记硬背的方式统治着课堂,教学时数上,每周上课节数多在18节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4节,每节课长达45分钟,幼儿户外活动时间被大量挤占,每天尚不足1小时,给幼儿布置课外作业,进行期中测验、期末考试。

实践证明,这种把幼儿班当成是小学预备班来施教的错误做法,使幼儿未能得到符合其身心特点的适当的教育,天真活泼的稚气、竞争向上的意识和求知的愿望逐渐熄灭,阻碍了幼儿未来的发展。

[1][2][3][4][5]。

公平视野下的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弱势论文

随着我国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有关中职教育政策的逐渐出台,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中职教师的热门话题。中职酒店专业教师作为实用技能的传授者,在其专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目前中职酒店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师专业发展从学校共同愿景、良好工作环境舒缓压力、骨干教师榜样作用、有效培训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是(positivepsychology)是研究人类的力量与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是着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好品质的一门学科。b.lfredrickson提出管理心理学家应当努力培养组织成员的愉悦、兴趣、自豪和满足感等积极情绪,这些情绪通过影响组织中的他人和顾客给整个组织带来变化,从而有助于组织的兴旺和发展。所有这些不同领域的研究都表明,强调人性的积极面可以使心理学研究的各个分支都更加注重培养和调动人性中固有的力量,从而使得治疗、咨询、培训、教育、人际交往更为有效和顺畅。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唐玉光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既包括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态度的转变、情意的升华。朱新卓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以教师的知识、技能和情意等专业素质的提高与完善为基础的专业成长与成熟的过程,是由非专业人员转向专业人员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仍为达成共识。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从教育学维度提高教师应有的从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另一部分是从教师个人发展角度对其职业生涯设定目标,最大限度实现其人生价值,即最大程度体现教师的工作价值、发挥工作积极性、整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等。

三、中职酒店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中职酒店专业教师作为实用技能的传授者,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品德合格、专业技术过硬的酒店服务人才的神圣使命。他们起点不一样,大部分是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虽然工作热情较高,教学设想丰富,但专业技能不熟,实践经验不足;只有极小一部分是直接来自行业中的佼佼者,他们虽然专业技能较强,实践经验丰富,但教育理论知识又比较欠缺,不能较好的演绎课堂。鉴于以上情况,中职酒店专业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工作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忽视教师专业发展。酒店专业一直是个比较热门的专业,学生多,而专业教师少,教学任务普遍较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将课程内容较好的呈现在课堂上,同时还要花大量时间与精力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违规行为及其突发事件,最后導致教师身心疲惫、心力交瘁,敷衍了事,逐渐对工作产生倦怠、工作热情减退,从而忽视自己的专业发展。

2.对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不了解。中职酒店专业教师多为年轻教师,往往只关注教育教学能力,而忽视了自身专业发展,对专业发展路径缺乏了解,从而导致专业发展的停滞不前。

3.培训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力,中职酒店教师大多是从高校“学科型”人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实践经验缺乏,企业化程度低,而中职酒店师资培训又大多借助高校内的师资培训基地,培训内容理论性强,但难以适应当前酒店业发展的要求。

4.职称推荐名额有限,工作积极性不高。无论教师有多么优秀,或早已达到评审要求,如果没有名额或没有已评为高级教师的.教师退休让出名额时,是无法晋升高一级职称的。很多教师,特别是是年轻教师,看到晋升无望,出现懈怠抱怨,逐渐形成一种得过且过的状态,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和能力的发挥。

四、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促进中职酒店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积极舒缓中职酒店教师的心理压力。

压力是把“双刃剑”,适度的压力能在工作和生活中起到动力作用,而过度的心理压力则能造成教师的身心疾病。因此让教师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工作,使他们的心理压力能得到一定的舒缓是很重要的。第一,要增加对酒店专业的投入,增加专业教师人数,增加各类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经验,从而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的自信心,减少并杜绝教师的消极心理。第二,学校教研室要经常性地开展活动,促进教师相互交流,教师间的互相支持能大大降低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第三,学校适当开展教学比武活动,多给教师展示才华的机会,多给肯定性评价,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心。

(二)利用骨干教师特有优势,发挥其榜样带动作用。

骨干教师是优秀教师的代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独有的专业发展特质,具有较强的专业敏感性、很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骨干教师有着追求事业成功与成就的强烈欲望,他们的工作态度与工作能力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的教师,在学校中能起到楷模的作用,甚至成为其他教师借鉴和效仿的榜样,能产生示范、辐射的作用,能影响着学校的每一个人。逐渐形成“以点带面,以面带片”的发展势头,从而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的有效机制,调动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建立有特色的中职酒店教师培训管理机制,提高培训的质量与针对性,加强培训考核,规范培训基地。鼓励教师带薪培训,建立多元化培训经费筹措机制,保证有稳定的经费来源,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利用多种途径吸引酒店接受专业教师顶岗实习,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发展探析论文

摘要】为了全面认识和发展新时期农村体育,本文针对农村体育发展中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进行描述基础上,阐明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论述了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未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下体育的发展对策,以期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促进农村体育的发展。

1.发展农村体育的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近56%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对于增强广大农民体质、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有着重要作用。为此,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新农村的建设不仅要解决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提升物质文明建设水平,同时也要在农村建立现代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和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差别,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有体现,体育也不例外。究其原因,存在许多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即农村体育在资金、基础设施、体育人才、体育信息、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了农村体育开展不力,农民体质较差,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也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2.1农村体育人口偏低,青壮年流动频繁,主体力量削弱。体育人口是一个反映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国农村人口参与体育的比率很低。而且农村人口中体育参与者在不同年龄段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城镇人口,且随年龄增长,差距不断加大,呈下降趋势。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农村2亿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大多数是青壮年劳动力,他们的身体素质要高于一般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水平,理应是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长年漂泊在外,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农村体育,这无形中削弱了农村体育的主体力量,从而导致农村的体育人口偏少。

2.2农民体质状况较差。由于农村的经济落后,农民的生活水平较差,医疗保健体系不完善,所以长期以来农民的体质状况不如城镇人口。农民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等大部分指标低于科技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工人等人群,部分地区的农民仍然是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各种传染病的高发人群。

2.3农村体育健身指导员匮乏。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一项系统工程。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组织、指导农民进行科学体育健身,传授体育健身知识技能的骨干力量,是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在农村,体育健身组织机构缺失、社会体育指导员匾乏的现象较为突出。远远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2.4农村体育资金的筹措渠道单一。经费困难是农村体育工作的共性,落后的体育意识阻碍了人们去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就全国平均水平看,我国社会体育消费水平还很低。广大农民还不具备从事社会体育的物质条件。体育消费能力的薄弱是体育筹资不足的主要内在因素。

2.5农村体育资源匮乏。体育资源是农村体育发展的物质载体,是农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我们国家长期对农村体育的投入不足,使农村的体育资源严重匮乏。城市体育设施由国家拨款投资,而农村则由县、乡财政负责,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城乡居民享有体育资源的不均衡。

2.6农村体育法制建设落后、体育普法宣传力度不够。我国现行体育法是在我国的国情和历史基础上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尽管我国体育法制建设在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体育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已是不争的事实。

2健全农民体质监测体系。健立健全国民体质检测体系,可以为农民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科学依据。各省、区、市体育行政部门要为农民进行免费体质测定。同时应组织义务开展健身指导和健康咨询服务。

3.3加强农民工和流动人员的体育管理。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经济条件以及教育、卫生等项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把农民工体育的发展纳人到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总体发展的规划中,制定切合实际情况的农民工体育发展规划。

3.4完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发展新农村体育事业应以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突口,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公共设施。另一方面,多方筹措资金。第一,加大政府体育资金投人向农村地区倾斜的力度。第二,以体育彩票公益金为引导,刺激农民体育消费。第三,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人新体育文化建设。第四,鼓励农民自筹资金发展新体育文化。

3.5加强农村体育指导员培训。借鉴国外大众体育指导员发展的经验,立足中国国情,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建立和发展农村体育职业教育、成人体育教育体系,是有效地开展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途径。

3.6完善我国新时期农村体育法制建设。努力完善我国新农村体育法律法规体系。1995年我国《体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体育法制建设进入了新阶段,特别是体育立法,出现了空前的大好形势。

参考文献。

1.王建新.开展农村体育重要性的几点认识.体育文化导刊,,8。

2.赵晓红.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的发展对策.上海体院学报,,9。

3.我国农村体育公平研究.

4.基于国内外比较分析的我国新农村体育发展研究.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发展探析论文

搞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我国教育方针的贯彻,一个具有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必须具有健强的体魄,而小时候正规系统的训练,就需要从体育课开始。抓好中、小学体育教育,也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使中国在未来实现“保持”体育强国伟大战略目标的需要。农村的中小学生,大多具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对这些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的体育教学和训练,是可以为国家输送大批体育后备人才的。同时,也可以使农村中小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缩小他们与城镇学生受教育的差距。所以大力发展农村体育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势在必行的。但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教育观念滞后。

的农村父母心中形成了定势。他们认为,体育无非是身体运动,而农村的孩子,除了在学校里念书以外,其余的时间大多在劳动中度过,在家长们的心中,平时的体力劳动则完全可以代替体育运动。因此,如何处理体育锻炼与体力劳动的区别,如何处理升学与全面发展的矛盾,如何贯彻党的方针,强化农村体育工作的地位,转变人们的观念,端正人们的认识,便成了影响农村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体育教师队伍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

由于经济不发达,许多农村学校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特别是村级小学,专职教师可以说了了无几,即使配备了专职教师,也是挂名的,他们大多数人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即使很有天赋的孩子,没有一位具备体育知识和技术的.老师去培养,去发掘,而靠自己盲目地去练,或在错误的指导下去练,就有可能形成错误的动作定型,而且还有可能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建国以来,国家虽然培养了诸多的体育师资。但是,由于城乡差距的存在,农村经济过于落后,都使他们望而却步。所以,导致农村的体育教师极其缺乏,体育教师队伍的短缺,给本就难以开展的农村体育教育雪上加霜。而那些对体育充满渴望的乡村孩子们,在朝气蓬勃的时代没有正确的体育引导,最终即使成长,也只能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无力的弱书生。

三、场地器材匮乏。

四、备课缺少成效。

元和镇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促进我县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推动农村幼儿教育建设,根据县政协xxxx年工作安排及主席会议确定,县政协成立了以xxxx副主席为组长,零佩英副主席为副组长,县政协提案法制委员会及部分县政协委员组成的调研组,于6月17日至25日对我县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在听取县教育局相关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分别到桃城、宝圩、雷平、昌明、福隆、硕龙、榄圩等乡镇深入调查了解,并深入实地察看了部分幼儿园。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幼儿教育事业基本情况。

(一)在园幼儿情况。目前,我县适龄幼儿有12259人,在园(校)幼儿共8016人(县直机关幼儿园1025人,民办幼儿园5430人,小学附设幼儿班1561人),适龄幼儿入园率达65.4%。全县有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71所,小学附设幼儿班36个。其中县城幼儿园12所,乡镇幼儿园21所,村屯幼儿园39所。

(二)师资情况。全县有幼儿园老师341人,教辅人员117人,其中公办教师84人,民办教师257人。民办教师中专中师以上学历195人,合格率76%。全县有45个幼儿园园长经过培训,执有幼儿园园长资格证11人。

我县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大多数幼儿园办园方向比较明确;园务管理比较到位;办园条件不断改善;教学秩序逐步规范。所有幼儿园均按照要求征订使用教材,多数幼儿园制定了比较科学的教育工作计划、月教学重点和周教学安排等,幼儿一日室内学习、户外活动、游戏娱乐等安排比较科学合理,统筹幼儿体、智、德全面发展,教育效果较好。大多数幼儿园建立了食品采购、门卫值班、幼儿接送等制度,制订了食物中毒等应急处理预案,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相关部门还加强了以幼儿园接送车为重点的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幼儿人身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县的幼儿教育工作近几年来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幼教事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

(一)县乡政府对幼儿教育工作投入不足。相对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来说,由于多方面原因,近年来我县投入幼儿教育工作的资金较少。一是国务院《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中政府应投入的经费未得到有效落实,文件中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保证教育经费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做到逐年增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安排幼儿教育专项管理经费,主要用于师资培训、教研活动的开展、支持示范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保证幼儿教育管理工作和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要安排公办幼儿园的发展经费,用于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教职工工资、示范性幼儿园建设等方面”。而我县公办的县直机关幼儿园除了教师工资和办公电话费是财政全额拨款外,其余费用如聘用教师工资和教学、生活设备的添置更新几乎全部依赖于幼儿园的收费收入,幼儿园不但要承担扩大事业规模、改善办园条件的经费,还要支付人员经费、公务费等,幼儿园的经费难以确保良性运作。民办幼儿园的运行经费都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大多数幼儿园在支付校舍租金后能保证正常运转都已经感到步履艰难,幼儿数在50名以下的幼儿园运转更为困难,由于经费来源单一,增加教职工工资、改善办学条件显得力不从心,许多幼儿园只能通过克扣幼儿伙食费、代收交通费及紧缩教职工人员编制、降低工资标准等不规范操作手段,使幼儿园得以勉强运转;二是国务院《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但我县14个乡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立中心幼儿园,多数乡镇只有中心校有附设幼儿班,教室设施陈旧,师资队伍老化,难以更好地起到乡镇幼儿教育的龙头示范作用。其余均为私立幼儿园,由于私立幼儿园是以营利为目的,与辖区其他幼儿园存在利益冲突,彼此存在着竞争关系,业务指导、经验交流很难开展。(二)办园条件较差,独立的幼教管理体制尚未形成。《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幼儿园的园舍设备、工作人员、卫生保健、教育工作、经费管理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对照标准,我县多数幼儿园在各个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

二是保教工作欠规范,部分幼儿园办园质量堪忧。包括县直幼儿园在内的各园班额超编现象严重,与此相反,相应的保教人员却严重不足,大多数幼儿园每班仅有1名教师,1名保育员,有些幼儿园甚至两个班才配1名保育员,没有达到两教一保的要求,甚至一教一保的要求也达不到。一些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认知规律,要么“重教轻保”,采用小学化教学方式;要么“重保轻教”,实行“保姆式”管理,缺乏科学施教方法,幼儿智能得不到有效发展,预期活动目标难以实现。

三是幼儿园卫生、饮食质量令人担忧。部分民办幼儿园厕所简陋不卫生,流动水龙头设置数量不够,有些对幼儿也无饭前便后洗手的要求。厨房卫生条件差,许多民办幼儿园食堂生、熟食不分区摆放,没有配餐间,“三防”设置陈旧,部分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伙食品种单一,营养较差。有些食堂工作人员没有经过卫生知识培训,有的干脆就是办园者的家属担任,无健康证上岗,食堂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四是幼儿教育管理体制还存在缺失,行政执法方面软弱无力。全县72所幼儿园,36个小学附设幼儿班只配备一名幼教专干,难以应付各项管理工作,对于非法办园者无可奈何。如在新民农场有一原代课老师占用原农场小学内的一间破教室外搭一间厨房收有农场内职工的小孩23人,每人每天收费4元(其中2元是工资、2元是小孩的伙食费),23个小孩吃、住、学都在一间危房中。教育局已经下发了停办通知,但办园者说她不是办幼儿园,而是家长们自愿让她帮带小孩,拒绝签收停办通知书,许多老幼儿园对幼教专干指出的整改意见充耳不闻,继续我行我素。全县幼儿教育还没有象高中、初中和小学一样形成政府部门上下联动的教育管理体制。

(三)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县直幼儿园在园幼儿1025人,按照常规至少编成30个班,教职工按两教一保的标准应配备110人,但目前县直幼儿园有教职工75人,公办教职工只有47人,聘请员工28人。由于近几年没有招聘名额,教师严重缺编,在县政府没有额外拨款的情况下,只靠本校的收费用于聘用人员开支,导致聘请教职工待遇偏低,难于聘到幼儿师范类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构成幼教队伍主体力量的非公办教师,大多是原来的小学或初中代课教师,有些只有高中和中师文凭,没有经过幼教培训就上岗,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技能。加之绝大多数就职于民办幼儿园,缺少学习交流的机会,缺乏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必要条件,素质很难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不高,月工资在600元至750元之间,聘用幼儿教师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普遍没有解决。幼儿教师对其职业缺乏认同感,造成好教师留不住,优秀幼师毕业生不愿应聘的局面。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的参差不齐,不利于幼儿园教学水平的提高,严重影响保教质量。县直机关幼儿园教师集资筹建的宿舍楼于xxxx6年将要竣工投入使用时,因种种原因被通知停建,四年来,该园多次书面向县政府请示恢复重建却一直没有得到答复,教师的后顾之忧没有得到解决,直接影响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幼儿教育发展不均衡。具体表现在幼儿园布局不够科学,各乡镇的村屯闲置教学点因生源不足等原因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民办幼儿园多集中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如硕龙镇除了中心小有一个附设幼儿班外,只有1所私立幼儿园,辖区内的多数适龄幼儿集中到这所幼儿园上学,现有幼儿160名,教职工14名,边远村屯幼儿上学主要靠三辆面包车接送,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岩应村距离硕龙镇有8公里且路经十九峺,山高路险,有时多达20名幼儿挤在一辆核定座位只有十座的接送车上,一旦发生交通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偏远地区农村幼儿入托难,加之群众对幼儿接受学前教育意识淡薄,因此少数群众在幼儿就读一年级之前只送去上一年学前班或直接上小学一年级,严重影响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

三、加快我县幼儿教育发展的意见建议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我县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幼儿教育整体水平,特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确保幼儿教育事业顺利发展。县委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重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将幼儿教育纳入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进行认真的谋划。

要增强行政主管意识,加强领导和管理。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建议由县政府牵头成立协调机构,建立以政府领导统筹,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幼儿教育管理机制,明确管理权限,逐步形成“政府负责、分级办园、分级管理、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的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加大对无证办园和办园中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加强幼教管理力量,建立幼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乡镇、社区设立幼教专干,形成幼教管理网络。

(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统筹幼教事业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建议加大政府投入,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

一是将幼儿园规划纳入我县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根据居民区人口密度和辐射半径规划建设配套幼儿园,从而使城区幼儿园布局趋于合理。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教事业。建议财政投资,扩大县直机关幼儿园办学规模,在城区筹建第二所县直幼儿园,使公办幼儿园切实起到全县幼儿教育的龙头示范作用,乡镇要将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创建和常年经费纳入乡财政预算,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起到骨干、示范性幼儿园作用。

三是进一步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切实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要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各乡镇要抓住当前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契机,按照各乡镇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创建中心幼儿园。建议各乡镇充分利用中学闲置校舍,把小学六年级学生转移到中学,腾出小学校舍创办中心幼儿园。目前全县闲置的教学点有104个,可推行联村办园的思路,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利用闲置教学点办园,这样既解决农村幼儿入托难的问题,又减少了幼儿接送车的交通安全隐患,确保幼儿教育有序、健康发展。

四是建议政府给予民办幼儿园政策支持,增加幼儿教育资源供给。鼓励引导硬件设施好、办学质量高的民办幼儿园兼并条件较差、规模较小的幼儿园,对基础较好、有发展潜力的民办幼儿园(如昌明乡新民村的新星幼儿园),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政策扶持,支持其做大做强,优胜劣汰、特色发展、整体推进,使我县幼教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三)依法保障师资待遇,保障幼儿教育蓬勃发展。建议公办幼儿园实行通过考试选拔、竞争上岗,对从事幼教一线多年的教师给予转正或职称评定等相应待遇;按幼儿园入园人数和班额限制,逐年增加公办幼儿教师编制以达到《纲要》两教一保的要求;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聘任和录用尽量在教育部门注册合格的教师中选用,逐步解决聘用教师良莠不齐问题;定期进行有效督导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广泛接受社会支持与监督,使公办、民办幼儿教育沿着合法、科学、规范的轨道发展。

(四)进一步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幼教师资队伍素质。一是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及配套规章,做好幼儿教师的资格过渡及认定工作。切实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和保健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教师聘任制,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二是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教育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要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在评优、晋级、工资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广大幼儿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水平。尤其是对民办幼儿园的教师,要研究制定保证他们的工资和待遇的实施办法,如监督民办幼儿园聘任教师必须签订劳动合同,解决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以解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在职教师的业务培训。对尚不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的教师,应采取措施限期使其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具备教师资格的应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要有计划地逐步使大专以上学历占一定比例。

(五)全面实施幼儿素质教育。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督促各幼儿园认真贯彻《规程》、《纲要》,积极推行幼儿教育改革,摆脱“保姆式”的教育模式,制止“小学化”的教育方法,防止“应试教育”的消极因素向幼儿教育渗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合理设置课程,关注个体差异,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促进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切实使全县幼儿园教育步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良性轨道。

(六)成立民办教育管理机构,规范民办教育行为。建议县教育局成立民办(含幼教)教育管理机构,加强对全县幼教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管服务,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制定符合国家规定的准入等级标准,严格幼儿园审批程序,对个别不具备资格的民办幼儿园进行整顿;实行相应专业学历的幼儿教师注册登记制度;建立申报等级评估制度和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强化行业自律;实行分等定级,按级收费,坚决遏制不良竞争和恶性竞争;加强对民办幼儿园在环境设施、师资业务、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督导检查,规范办园行为。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发展探析论文

近几年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以及各种惠农政策和改革举措的实施,农民的经济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是,也存在着农村经济收入的增长点少,农民人均收入不高,因此在科教文卫方面的投入仅占1%,由此推出对体育投入更微不足道。经济增长平较低,是塔斯海垦区体育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二、建议。

政府部门应该带领农民拓宽收入渠道,增加家庭收入;国家应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特别是文体方面的补贴,应在每个连队建设阳光健身路径;农场财政支出应加大经费投入,大力发展农村体育健身基础设施,加大体育健身重要性宣传使农民增加体育用品的投入资金。

三、塔斯海垦区农村体育场地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据调查,塔斯海垦区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十分滞后,目前农村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刚刚开始,文化体育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场地建设不健全是影响芳草湖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连队投入的健身路径都已落实但是出现了篮球场上停车、打晒谷物等占用场地还有一些健身器材遭到破坏等现象。

四、建议。

每个连队每年的体育事业经费应该列入年初计划,并保证落实到位;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保证农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和举行大型体育活动的需要;努力提高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效率。

五、服务体系情况。

调查显示46。3%的连队没有体育指导站,有的村农业机构主管体育的人员中没有一位专职的农民体育工作人员,都是兼职管理农民体育,对农民体育的组织,多以村委会、团支部代管,93。4%的农村体育管理干部是兼职的。所调查的村民小组没有一名体育社会指导员由于缺乏相关服务管理直接影响了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得出塔斯海垦区农村农民每年举行的大型体育项目多是自发组织的。

六、建议。

塔斯海垦区政府应以建设各基层体育指导站为重点,线、面结合、覆盖各个的连队,形成体育组织网络。培养一批有较强体育专业知识的社区体育引导员,培育和发展一批区域特色鲜明,建设管理规范、队伍整齐有序、形成明确的管理机构定点定时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或活动,能够吸引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七、农场农民锻炼时间锻炼方式调查。

根据调查由于塔斯海垦区农民大多数进行的是体力劳动且锻炼方式单一,只是简单地跑步锻炼没有具体的时间规定,运动项目相对较少严重打击了爱好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八、建议。

因地制宜,发展农场特色体育健身项目:冬季结冰期保证每个连队浇出一块200米的冰场并组织专业人士进行教学;开展秧歌队并进行表演等;夏天可以开展篮球赛但一定要严格参赛队员的出场条件;适当开展小型运动会提高农民竞争意识;并且利用农闲季节和传统节日元旦、春节、五一、端午、十一、中秋等,组织开展具有本连队特色的活动。

九、结论。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尽管塔斯海垦区农村体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当地农村体育还比较落后,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当地农村体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各级地方党政领导应把农村体育工作作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使“体育三下乡”经常化、制度化,继续从农村体育基层的组织制度建设、体育活动指导建设和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大对塔斯海垦区农民的体育理论和指导。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强化农村的健身舆论氛围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特色体育健身项目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建设,培养农村体育的主体力量建全农村体育村约,促进农村体育良性发展加强农村体育指导使农场职工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发展探析论文

在现在的教育改革环境中,学校体育教育是提升人们身体素质的关键力量,对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有一大半的农村学校,因此,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素质教育。

1.体育教育观念落后。

在农村,有一个十分常见的问题就是过分追求升学率,这就造成了农村小学体育课程中的问题。体育课程不符合国家的规定,而且学校的重视程度也不够,甚至一些家长也不闻不问,这就造成了小学体育课程形同虚设,这种落后的观念严重地阻碍了农村小学体育的有序运行。所以,农村学校观念的滞后性就是影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不能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2.师资力量贫乏。

体育老师的数量有限,使得体育课程不能保质保量地进行。容易出现兼课的情况,或是没有专业的老师来担任体育老师,从而使得体育教学的水平大大地降低。体育科目和体育老师也逐渐被学校忽视。中等师范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进入农村小学任教时,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转教其他学科。甚至有的学校里面根本就没有体育老师,也就没有体育课。

3.基础设备构建滞后。

运动场地符合标准的比较少,有体育设备的学校,设备的数量也很少,并且常年没有进行保护,基本不能使用。并且有25%的学校只有一片荒芜的空操场,没有单双杠、跳绳、足球等运动设备。

1.强化宣传力度,摆脱传统观念的制约。

(1)利用多种宣传手段来转变过去的观念意识,改变人们对体育的错误观念,强化理论学习,加强人们对体育的关注程度,让人们认识到学校体育的真正意义,从而更加注重体育工作。

(2)使用媒体进行全面的宣传,更好地展现体育的价值,让家长更好地认识体育,改变家长对体育的错误观念。

2.强化体育师资力量。

因为现在很多农村小学都出现了专兼体育老师的情况,需要不断地加强专职、兼职体育老师的专业培训,提升思想认识,加强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熟练地使用技术,构建知识的整体模式,把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使得体育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提升。还有,关注农村教师的日常生活,建立专业的教师团队,正确地处理体育老师的待遇、地位和奖励等激发体育老师的热情,从而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

3.有效地使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器材。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实际的体育场地和设备,合理地进行使用。农村学校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资金来提升设备的质量和改善场地以及器材,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因此,农村老师要改变因为农村体育课程设备不足,场地小就不容易进行教学的观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研发体育设备资源。

(1)构建简单的器材。在教学的时候,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创新,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一些简单的器材,为体育课程提供更多的道路。比如,可以使用废旧的物品制作实心球、用凳子当“山羊”、用砖块来建造乒乓球台等等。使用废旧物来弥补器材的缺失,改善教学环境,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2)改变场地,提升场地的使用价值。把成人标准的比赛场地改成适合小学生活动的场地。比如,对排球网和篮球网的高度进行调节等等,突破竞技化的规格制约,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乐趣,进行相应的改造:对排球场地和网球高度进行调节,提升场地的使用效率;还可以调整篮球架高度,建立多方向的篮球筐,利用篮球场的一些边线和端线进行灵活性的训练,还可以使用三分线进行弯道训练;还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自己带一些器材,解决器材短缺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4.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教学内容。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学计划的关键力量。通过体育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拥有健康的身体,提升学生的精神品格,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观念。怎样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师生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最少,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1)建立完善的教学方案,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善于使用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效率。

(3)老师要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和总结,记录学生的锻炼效果,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对体育教学进行不断的优化,这是促进农村体育发展的关键力量。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发展探析论文

(一).教学设施落后。

由于这些年我们国家对农村的投入太少欠账太多,致使农村和城市的教育差别越来越大。教育的均衡发展也成为水中月镜中花。目前偏远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仍然停留在九十年代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上。教育设施设备“普九”后基本没有补充充实更新过。由于经济落后,教育缺少经费的支持,农村的教育设施极其落后。一些教育必需的设施比如基本的体育设施、多媒体、实验器材很少甚至没有。由于基础设施的严重匮乏,导致许多教育内容以及教学管理不能正常的开展并完成。

(二).学生个人问题———留守儿童越来越多。

在农村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长时间的缺乏父爱母爱导致任性、偏执等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问题学生越来越多。也就造成了正常的教学工作无法很好的在他们身上开展并得到相应的效果,使得教学工作的困难日益加剧。并且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导,许多儿童的思想顽固不化,身上带有不良的风气,这就给教学工作增加了困难,老师很难的去管理与教育。

(一).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切实做好对教育事业的支持。

为了使农村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中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政策向农村教育倾斜。当地政府应切实把教育工作放在首位,不仅加大资金的投资力度,同时也要积极协调人力、物力、财力,努力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

(二).加强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

基础设施是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中一个重要因素,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健全会对小学教育管理起到莫大的作用。因此,面对当前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与关键,当地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修建与维护,力图保证孩子们在一个较好的硬件环境中生活与学习。

(三).师资力量的扩充。

首先国家应加大对大学生与农村教书的鼓励与支持,并相应的给予物质上的支持与精神上的支持。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中坚力量,是教育事业的最新成果。他们带着无尽的新鲜活力和与时代靠近的知识,让他们去农村教课最合适不过。其次,也要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宣传,使这些大学生知道农村小学教育对于他每年的迫切需要与渴求,使他们懂得自己的社会作用。同时,也要提高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的思想境界以及人生观,价值观。

(四).完善老师的管理运行机制。

老师作为农村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可控对象,如何管理老师,留住老师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工资作为一种调控老师的手段,要与老师的工作和相结合。充分尊重有能力,能者多劳的老师,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局势,让老师真正体会到工作的切实必要性与紧迫性。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群体,缺少父母以及周围人的关心,从小心理就会产生变化与阴影。因而心理辅导就极为重要。一个好的心理教育不仅会改变孩子心里的整个世界,同时还会对他以后的健康成长有莫大的帮助。

三.结语。

农村小学教育作为一个备受广大社会群体关注的部分,做好的农村小学教育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在农村的小学教育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个性,共性的问题。但是在国家,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的帮助下,我相信,农村小学教育会实现更好的发展。

元和镇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近日,全国上下连续发生了几起幼儿园校车重大安全事故,为了切实做好幼儿园安保工作,进一步摸清农村幼儿教育现状,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宣传办结合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中的实地调研课题,特组织相关人员对全镇9所幼儿园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我镇现有私立幼儿园9所,其中镇区3所,农村6所,除其中2所外,其余7所幼儿园均为无证无照经营。

2、我镇现有3—5岁幼儿1131人,其中在园幼儿有1492(361名外来幼儿)人,其中接受学前一年教育的有142人。

3、9所幼儿园现共有教职工61人,其中老师42人,职工19人。所有工资及其他待遇均由幼儿园自筹自支,幼儿园园舍大型改造、设备添臵及更新均由幼儿园自行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农村私立幼儿园纷纷出现,这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幼儿教育问题,减少了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但问题不少。

一是家庭“作坊式”幼儿园较多。所有私立幼儿园没有办园许可证,往往是园主一家老少齐上阵,既是教师又是司机,既是保姆又是厨师,孩子的学习、安全和健康成长无法保障。

二是师资力量薄弱。幼儿园(班)园长、教师、保育员准入制度把关不严。目前一无幼师资格证,二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上岗的园长、幼师、保育员仍然存在。私立幼儿园教师中具有教师资格证或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比例不高,教学随意性大,要么是“保姆式”哄孩子,吃饱玩好不出事就行,要么是“拔苗式”超前教育,灌输小学知识,忽略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是学生安全难以保证。私立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远远赶不上公立中小学;绝大部分私立幼儿园无证无照经营;绝大部分幼儿园基础设施跟不上、办学条件差,校舍简陋、陈旧,有的校舍已成危房,如姚贾幼儿园、中心幼儿园、徐园幼儿园等;有的防护栏低矮;有的校园操场上堆放危险物品,如董口幼儿园教室门前堆放木材;有的无活动场所,如乌庙幼儿园等,教室面积不足30平方米,学生达60人,1也没有宿舍,学生睡午觉均趴在低矮的课桌上。有的无封闭条件,如涂园幼儿园院墙低矮且有缺口,不法分子能轻易进入;安保设施条件差,所有幼儿园都无专门治安岗亭及专业保安。

四是校车安全隐患大。私立幼儿园为了能多收学生,多创效益,往往都有校车接送学生。但大多数校车车况很差,有的甚至使用麻木车托运小孩。此外,校车超载现象严重,双语幼儿园一辆核载7至9人的面包车,硬塞进十几、二十几个孩子。

五是食堂卫生状况差。部分私立幼儿园生熟食不分开,幼儿餐具混用,对蚊蝇、老鼠灭杀不到位,炊事人员无定期体检,极易引发传染性疾病。

三、主要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是农村私立幼儿园多,无公办幼儿园,不能较好利用国家政策。国务院、省、市幼儿教育改革与指导意见精神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保证教育经费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做到逐年增长。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安排幼儿教育专项管理经费,主要用于师资培训、教研活动的开展、支持示范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保证幼儿教育管理工作和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要安排公办幼儿园的发展经费,用于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教职工工资、示范性幼儿园建设等方面”。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私立幼儿园如雨后春笋,但是没有公办幼儿园,乡镇政府想要给予资金、政策支持也爱莫能助。政府对幼儿教育及中心园几乎没入任何投入,目前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设施陈旧,师资队伍老化,难以更好地起到乡镇幼儿教育的龙头示范作用。由此建立一所大规模的公办幼儿园已迫在眉捷。

二是扶持政策不完善。国家虽然明确鼓励企业和个人创办幼儿园,但都没有具体的政策,如许多园所在扩大规模时,难以得到贷款,幼儿园的收费大多较低,我镇农村幼儿月平均收费在150元左右(含中餐费),但由于农村幼儿分散,相当一部分幼儿园人数不多,达不到规模效益,导致不少幼儿园难以健康持续发展。

幼教收费较高,少数老百姓在其子弟就读一年级之前只送去上一年学前班,严重影响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二是园所条件参差不齐,条件好的能达到幼儿园设臵标准,差的场地窄小,硬件条件落后,安全隐患突出,没有任何幼儿保健设备,也未按要求配臵保健室、隔离室及消防设施,毛巾、餐巾、口杯共用,厨房与寝室只有一门之隔,炉灶、开水锅、菜刀等用具没有任何防护,甚至个别幼儿园连幼儿午休床都没有。

(三)人员配臵上师生比例过大。

大多数幼儿园(班)为追求赢利,未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实行每班两教一保,部分幼儿园三个班百余名幼儿的幼儿园只有园长、教师、保育员共计5人,师生比1:20,严重超标。

(四)幼儿教育保教质量不高。

由于对幼儿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经费投入不够,重视不够,导致农村幼儿园(班)保教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一是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跟不上时代,大多数幼儿园(班)只考虑办园效益,尽可能少花钱,没考虑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素质与教育科研能力,从而影响保教质量提升。二是保健水平低。为了招揽生源,幼儿园竞相压低学费,导致绝大部分园所收费偏低,为了确保赚钱,许多办园者不按国家规定和要求,一味减少保育员的人数,大多数幼儿园二至三个班只配一名保育员,且幼儿的伙食费不能做到专款专用,不按代量食谱开餐,伙食还不到规定的标准。

四、思考及建议。

(一)切实提高认识,不断强化政府责任。

1、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实行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财政补助。完善幼儿园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和收费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宏观指导和管理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建议由市政府牵头成立协调机构,建立以政府领导统筹,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幼儿教育管理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加大对无证办园和办园中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

(二)改革办园模式,理顺管理体制,努力实现均衡发展。

1、坚持国家办学为主的思路,确保每个乡镇有一所规范幼儿园。建立顺畅有序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是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全镇有7所幼儿园属于无证办学,师资配备、设备配臵、办园思路等方面的不同,造成园所之间发展不均衡,影响了整体保教质量的提高,成为制约农村幼儿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们建议将幼儿园办学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坚持政府办学、规模办学、规范管理,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确保幼教资金的投入。建议每个乡镇建立一所公办幼儿园,各级政府应保证将幼教经费开支纳入财政预算,并做到幼教经费的投入比例逐年增大,管理体制的改变,有利于综合考虑教育资源合理配臵问题,有利于对中心园业务的统一指导,提高办学质量,减轻家庭负担。同时也能较好地发挥出了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传播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研究、培训师资和指导家庭早期教育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

2、严把民办学校准入关,确保农村片区幼儿园保教资质。一要抓住当前小学布局调整的契机,按照各乡镇幼儿教育发展规划,继续推行联村办园的思路,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园,按规划程序完善审批制度,清理整顿关闭非法办园,确保幼儿教育有序、健康发展。

二要提高幼教师资队伍素质,稳定师资队伍。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及配套规章,做好幼儿教师的资格过渡及认定工作。切实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和保健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教师聘任制,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在职教师的业务培训。对尚不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的教师,应采取措施限期使其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具备教师资格的应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并注意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幼儿教育专家。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被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和国家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平稳快速发展。

然而农村学前教育在环境设备、师资、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待遇,鼓励新教学理念普及。

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切实行动,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1、背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从概念上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在多次讲话中将教育摆在战略高度上加以强调。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之基,对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更多城市家长愿意孩子尽早入园接受正规系统的教育,然而农村学前教育却在教育环境、方式、设施等方面相对落后。

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俨然成为我国绚丽的腾飞协奏曲中颇为不和谐的音符。

2、农村学前教育现存问题农村一般较偏远,生活环境差,幼儿园常由自家院落或废旧房舍稍加粉刷改造而成,选址无合理考究,卫生处理粗略草率。

教学设备陈旧简陋,玩具品种单一,室外仅有简单松散的娱乐器械,缺乏防护装置。

卫生消毒工作不够完善,幼儿伙食种类单一,无法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除此之外,大部分农村幼儿教师未受过正规的培训,水平有限,因待遇较差,其责任心也大打折扣。

相应地,在教学方法上也问题百出,打骂似乎是家常便饭,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教授内容错误频出,更有盲目模仿小学教育模式之倾向。

1、调查目的`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笔者认为农村的幼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并未起到教育所应起到的效果。

因此,笔者走访了当地农村一些幼儿园,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查,以期揭示农村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反思改善的有效方法,呼吁社会更多关注农村幼儿的生活。

2、调查对象和方法积极融入幼儿生活。

一、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孩子的课堂和游戏圈,关注他们在园活动及对幼儿园生活的情感态度。

(1)问卷调查幼儿家长,了解家长对孩子上幼儿园的态度及对孩子今后发展的期望。

(2)对附近村民走访调查,询问幼儿园的运营情况,入园离园的状况等。

3、结果分析在接受调查的50多位家长中,42%左右的家长送孩子入园是因没空陪孩子;12%出现盲目跟风。

村民也表示,附近幼儿园条件简陋不说,更经常能听到孩子的哭声和老师的训斥声.....明显地,农村幼教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幼儿园简陋的环境对孩子的安全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其次,幼儿天真烂漫,不良的教育方式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这些都和农村较为落后的经济状况及思想意识分不开。

1、提倡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政府应带头设立学前教育发展的专项经费体制,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

还应制定相应政策,把幼儿教育工作纳入考核地方人民教育工作的标准,将幼儿园列入国家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加大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

此外,决策组织要在制定政策过程中遵循法定程序,避免盲目性随意性。

社会各界应鼓励慈善捐助和经济投资,推动农村幼教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加大整顿力度提升教师素质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在我们的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她认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许多方面由环境决定,儿童需适当的环境才能正常的发展。

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育观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幼儿教师需培养创新精神、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较高道德和文化水平等。

政府应鼓励幼师的专业教育,培养其专业特长和全新教学方法,加强园本培训工作,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倡导新型幼教理念及方式倡导寓教于乐,摒弃小学化成人化教育。

结合儿童身心发育特点,树立合理的教育目标,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

创造丰富的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如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等,探索富有特色的游戏和教育活动。

定期开展家长会,使家长认识到挖掘孩子的潜力需适时适当的教育。

发放幼教知识资料,设置家长开放日,让更多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

陶行知先生说过,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本。

儿童是社会之希望,关注儿童就是关注社会发展,学前教育的发展希望和困难同在。

在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21世纪,改善农村学前教育现状,使其顺应现代化发展方向,是党和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高度的关注,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推新,必将为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我们相信,农村学前教育改革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2.

[2][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育法[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35~42.

[3]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