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实学读后感想心得(专业13篇)

小编: 雅蕊

读后感是一种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与书中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让思想从书本上升华到生活中。以下是一些精彩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稻盛和夫实学读后感想心得

《稻盛和夫的实学》第四章读主要谈论了第四条原则:贯彻完美主义原则。

这里所说的完美主义,是指不允许暧昧和妥协,所有工作都要追求完美,达至每个细节。

企业的经营者要想在工作上达到完美的要求,不但要在宏观上充分明白整个公司的状况,而且要在微观上了解部下所做的工作,所以要频繁出入现场,感受现场的气氛,了解现场的情况。记得以前李总经常说团队的气味不对,指的就是现场的氛围不对。

真正实现完美主义当然很困难,但具备追求完美主义的态度,就能减少错误。同时要严格核查以求完美。书中说稻盛先生在审阅资料时,不知道为什么,有不对劲的地方都会扑入他的眼帘。这让我联想到部门的文案和设计审核,不管在我前面有几个人审核,到我审核的时候都会发现有可修改的地方,甚至是错别字!我觉得一方面是我对工作的责任心,另一方面我觉得在工作中我有追求完美主义的态度。而且只有我这样的认真审核,提供相关资料的人才会自然而然地去追求完美主义,产生精进心。

《凡卡》读后感想心得

读完《凡卡》这篇课文,我不禁感慨万千,却又忍不住泪如雨下。我曾度过许多文章,却没有一篇是比《凡卡》一课中写得还要悲惨的,也无一是让我如此般印象深刻的。

凡卡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只有爷爷一个亲人。可爷爷又害怕自己连累了凡卡,况且在爷爷的身边学不到什么太大用处的东西,怕凡卡长大后埋怨他,所以就狠下心来,将凡卡送到鞋匠那做学徒,希望凡卡能学好这门手艺,也望凡卡能懂得他的良苦用心。

可怜的凡卡啊!他到那里却过上了猪狗不如、生不如死的生活。凡卡在那被老板打,被伙计们捉弄,每天都少不了挨打、挨骂、挨饿,睡又睡不好,吃又吃不饱,穿也穿不暖。这样的生活让凡卡绝望了,让他无比想念从前快乐的生活,虽然很穷,但是至少他很开心,很满足啊!他将他心中仍残留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化作了一封承载着他心中无限期望的信,寄给了乡下的爷爷。

读完了这篇课文以后,我更加珍惜现在这样幸福美好又快乐的生活了,但愿凡卡的生活也能得到改善。

《凡卡》读后感想心得

凡卡·茹科夫是一个九岁的儿童,在那个时代被迫去当学徒,悲惨的学徒生活使他无法忍受。

老板让他给老板的小崽子摇摇篮,可凡卡太累了不知不觉的睡着了,老板揪着凡卡的头发拖到院子里,用皮带狠狠地打他;老板娘叫他收拾一条青鱼,因为他从鱼的尾巴弄起,就遭到老板娘拿鱼嘴直戳他的脸;伙计们捉弄他,叫他去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拿个家伙就打他,小凡卡吃不饱、穿不暖、还挨打。

小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写道: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最后小凡卡写完信,满怀希望把信塞进邮筒里,这个似喜实悲的画面让人心酸落泪。

可怜的凡卡与我们相比是多么的不幸呀!热闹的莫斯科有那么多。

人,却没有一个人去关心这个不幸的儿童——凡卡·茹科夫。

背影读后感心得感想

29岁再读朱自清的《背影》,我的眼角湿润了,再听筷子兄弟的《父亲》,悲伤的情绪难以自拔,对父亲这个名词我仿佛多了一层理解。父亲寥寥数语,却牵动了我心中那根弦。尤其是那三个感叹号,就像是一根锋利的钉子一样钉入了我的心头。

“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是父亲第一次出现的话,面对丧母之痛、事业之痛,父亲简短的话掩盖了自己内心的悲伤,尤其最后那个感叹号,更是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父亲的力量,作为家里顶梁柱的责任担当。

当时朱自清的父亲时任徐州榷运局长,因为纳了几房小妾,被徐州的姨太太知道了,来大闹一场,导致父亲丢失了官职,祖母也不堪承受如此变故而逝世。此时的父亲早已悲痛难以自已,但是面对“我”,他依然轻描淡写地说:“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是对朱自清说的,仿佛也是对他自己说的。一个感叹号,四两拨千斤,痛不欲生却还要宽慰儿子,这是一个多么坚强的男人!这是一个如山一般的父亲,男儿有泪不轻弹,纵使再多的苦难,也要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这是一个充满责任感的感叹号,萦绕在我心头,久久难以散去。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是父亲对“我”说的第二句话,依然以感叹号收尾。当时的朱自清已经是二十岁的青年了,但是在父亲的眼中,他依然是个需要人照顾得小孩子。我们经常说:“在父母眼中,我们可以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的确如此。父亲嘱咐茶房送“我”,但是依然不放心,非要亲自去送,而年轻的“我”总觉得父亲的“迂”,“我”觉得父亲唠叨,殊不知那是父亲对儿子一生的牵挂。这是一个充满父爱的感叹号,仿佛是命令式的语气,却又有一份温情在里面。

在《背影》中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望父买橘”的画面了,面对高1.8米的月台,只有1.6米高的父亲,拖着他肥胖的身体爬过月台为“我”买橘子,除了父爱,我想没有什么能解释的。在父子惜别时,父亲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又一次出现了感叹号,我感受到了父亲内心的不舍。但是父亲不像母亲那样的絮絮叨叨,男人的爱大多是婉约而深沉的,这个感叹号是沉甸甸的,它仿佛在说:你到了北京后赶紧告诉我平安的消息;你到了北京后我们要常联系;你到了北京后要照顾好自己……万千的关怀,都蕴含在这个感叹号里。一句嘱托,一个感叹号,父子情深跃然纸上。

叶圣陶曾将《背影》选入教科书,并说道:“篇中的人物语言,看来很平常,可是都带着感情。”确实如此,哪怕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感叹号,都值得我细细品味,语言的力量是可以穿越时空的。父亲何尝不像这个感叹号一样,笔直地挺立在大地之上,荫庇着家人的幸福。父爱无言,一字一句沉甸甸。

厚黑学读后感想与心得

《厚黑学》这本书我是不久前阅读的,那时候挺喜欢这本书的。当时流行这么一句话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这句话虽然带有偏激看法,可是从某种程度来说,我觉得是有道理的。

《厚黑学》是民国作家李宗吾著作的一本书。厚黑指的是脸皮厚,心肠黑。虽然书里是这样写的,可是李宗吾却是一个安于清贫的人,他当过官,却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一向到去世的时候,家里的财产也没多少。

我小学的时候,因为家里有电脑,同学经常在我家玩电脑游戏。此刻想起都觉得自我以前是一个网瘾少年。但正因如此,很多三国的游戏,如《三国无双》、《三国志》等等让我了解到三国故事的大概。

三国时期,刘备先是依附陶谦之后和吕布联盟,吕布败亡之后又归顺于曹操,从曹操那里叛逃后又跟着袁绍混,最终脱离袁绍自我混,自我势单力薄被曹操打回原形后不得不逃到荆州依附刘表,刘表势力灭亡后又不得已投靠孙权。虽然刘备的前半辈子除了寄人篱下看人脸色就是四处逃亡,可是之后刘备最终入住西川成就了帝业。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还四处受到礼遇,这脸皮也是厚到没边了,我也衷心感到佩服。

曹操虽然没有刘备如此的脸皮厚可是曹操的心是够黑,不论是善待他的恩人吕伯奢还是名士孔融他都愿意毫不顾忌将这些人杀死并且每个人都是诛杀全家。在攻打滁州时候甚至连普通老百姓都不放过,百里之地鸡犬不留。以前很喜欢玩三国的游戏,记得曹操有句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我印象很深刻。当时觉得曹操是真的自私自利,但如此心黑的曹操在应对刘备的时候却没占到多少便宜。看来,厚和黑的重要性真的是不分上下。

孙权本来和刘备结了亲戚但转眼就翻脸杀害了关羽夺取荆州但之后又和蜀国联合对抗曹魏政权,心黑和脸皮厚都比曹操和刘备差一截可是孙权是厚黑兼备,所以才能三分天下。在三人去世后,司马懿深得曹操熏陶又博采刘孙两家的长处,集厚黑之大成。能理解先帝的托孤重恩,又能欺负寡妇孤儿,心黑程度绝对不亚于曹操。诸葛亮送一件女装衣服给司马懿,司马懿能光明正大的穿,其脸皮之厚也不亚于刘备。

在作者看来,孙刘曹的厚黑修养仅仅停留在第一层水准“厚如城墙,黑如煤炭”。司马懿比他们高一个水准“厚而硬,黑而亮”。虽然也是厚黑,但已经将自我伪装的道貌岸然,必须细心查看才能发现蛛丝马迹。而到了第三水准的人绝对不是普通人,这种的特点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他将厚黑的本质藏匿于仁义道德之下。这种人在世界历史中凤毛麟角。王莽最具代表性。

脸皮厚其实就是一个面子的问题。常言道:“人要脸,树要皮。人们来来往往,有多少是因面子而至。但厚黑学指出,人的脸不应当太薄,不应当怕丢面子,正如“脸比城墙厚”当你放下了面子,很多平时里会让人不痛快的事,也就不再是什么事情了。生活中,我们怕丢了面子而丢失了很多机会,会议上发言怕丢面子而丢失了受领导重视的机会,团体活动中害怕唱歌跳舞丢面子而丧失了自我展现的机会,看上一个女孩,却怕向她表白被拒绝而丢了面子从而错失追求真爱的机会。可见,在乎面子的我们会因为面子而失去太多太多。而厚黑教导我们“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这就是厚黑学的厚,厚如磐石,厚如城墙,仅有做到不关心面子,方能放开束缚,施展拳脚。

在前几年,有个亲戚教导我处事之道。在如今这个社会当中,人不能太老实,也不能喜怒于色,待人处事必须要圆滑,厚脸皮否则你很容易吃亏。我就想起自我前几年读的《厚黑学》,第一次读的时候,真的令我感悟挺大的。其实我的缺点自我也懂,努力吧,慢慢去改正自我的不足和缺点。他直击我的缺点。要把胆大,心细,脸皮厚发挥的恰到好处才能成功。

《厚黑学》的确在我几年前读得时候受益匪浅,即使到了此刻,它也有借鉴的地方。每当我老爸教育我的时候,基本离不开书中的资料,脸皮厚,不能太仁慈,心也不能太黑。但我认为我们没必要按照自我设定好的区域去挑战自我的人生境界。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价值观,能够把其作为人生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不一样读者有不一样的领悟,也有自我的独特见解,毕竟一千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要抱怨,不要觉得不公平,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即使有人觉得《厚黑学》是一本禁书,也无法掩盖人性的弱点。书中的资料是对是错在于你如何去看待。

一件事物的好与坏,真实亦或虚伪,往往取决于我们的心态。

稻盛和夫《活法》读后感心得字

《活法》是每位管理者必读的一本书,也是每个职场人应该读的一本书。每个读完《活法》的人,都会对职场和工作产生新的理解。这里给大家分享《活法》读后感,让大家感受不同人对《活法》的理解,增进自己的感悟。

现代生活太过浮躁,急于求成亦或者眼高手低,总是很难慢下来去思考追寻的意义,亦或者自己的真正价值。静下来且带着求知地去看书学习更是难上加难。春节期间,终于读了一本书,就是稻盛和夫的《活法》。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52岁创办第二电信(目前为日本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两大事业皆以惊人的力道成长。,日本航空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稻盛和夫以78岁的高龄出任日航的会长,重整问题重重的日航。日航实现财年的合并经营利润达到2049亿日元,创历史新高,并在9月19日重新上市。

纵观稻盛和夫的成名史,他就仿佛是个叱咤商场的企业家,但从他给社会传播的理念来看,他更像是一个追求正确思考和正确行动的哲学家。

《活法》总共分为五章,分别为实现理想、从原理原则思考问题、磨练灵魂,提高心智、以利他心度人生、与宇宙潮流协调。每一章都独立于其他部分,但是却又彼此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告诉你什么是人生的真理?生活的意义何在?人生应有的状态是什么等等。

每个人都有迷茫胆怯的时候,会陷于对未来的恐慌,会纠结于过往的错误无法释怀,会对当下的种种表示出漠然,迷失自己,缺乏方向。《活法》就让我对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提供了新的思考。

1、着手于当下的事情,并把它做好。大多的焦虑,源自对现状的不满意,却又疲于作出积极地改变,转而怀疑自我,怀疑人生。实际上,我们只需把眼光对焦于当下,对一切微小事物都满怀热情并全力以赴,那么生活一定会一点一点变得美好。

2、热爱自己的工作。一切的行为都需要意志力去支配,当你足够喜欢、热爱自己的工作,那么才会产生让你拼尽全力去做好做成的信念。只有这强烈的意志力能量,你才能激发工作中的更多可能性,同时通过工作获得的成就感,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从而形成实现工作目标-产生自信-更好地实现工作目标的闭环。

3、战胜自己。当面对让自己产生抵触情绪的事情时,要作出怎样的举措才能真的解决问题?不是抱着抵触情继续、也不是选择逃避,而是思考战胜他的方式,看似是在跨过一道生活的坎,实际是自己与自己内心在战斗。正面迎击困难,不惧与困难直接交锋的态度,才是面对困难最该有的姿态。

4、全身心投入每一天的工作。工作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渠道,没有了工作,人生的意义也变得虚无缥缈。劳动不该成为只为了获得报酬得以谋生的手段。埋头于本职工作,不断钻研,反复努力,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劳动不仅创造经济价值,而且提升人本身的价值。

大道至简。这本书中的很多道理,简单、质朴却不同凡响,我想这就是稻盛先生的魅力。就像他在书中说的“如果要问我成功的理由,理由就是这一点。就是说,我的才能或许有限,但我拥有虽然单纯却非常有力的指针——追求做人的正确准则。”这个结论简单的令人难以置信。事情果真如此吗?是的,真理就这么简单!

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

兔子坡阅读后感想与心得

我最近迷上了《兔子坡》这本书。一翻开书,我就被书中丰富多彩的插图和风趣生动的语言吸引住了,于是如饥似渴地地读了起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罗伯特·罗素,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风趣幽默,却又发人深省的童话故事。在一个叫做兔子坡的地方,生活着许多动物,但是由于旧人家十分懒惰,田地里一片荒芜,它们没有了食物来源。当新人家搬来之后,动物们一再试探,发现新人家十分勤劳,而且爱护动物。于是,动物们决定和新人家和睦相处。从此,兔子坡又恢复了昔日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者把动物们刻画得栩栩如生,在他的笔下,我认识了聪明勇敢的小兔子乔奇,文质彬彬的乔奇老爹,一天到晚担心个不停的乔奇老妈,固执的土拔鼠波奇,爱吃剩菜的灰狐狸菲伟……它们都在我的脑海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不禁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在新人家搬到兔子坡时,在路旁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看在动物的份上,请绕道行驶。看啊,他们是多么细心,生怕来往的车辆会把动物撞到。如果换作是别人,也许根本不会放在心上,更别提立牌子了。

同时,我也看到了动物们有情有义的一面,当它们和新人家和平相处之后,动物们庄严地将菜园列为“禁地”,这该要下多大的决心啊!新人家的菜园没有栅栏,可是里面的菜却完好无损;同样住在兔子坡的另一户人家的菜园里,即使有陷阱、鼠夹、毒饵等武器轮番上阵,菜园也得到了动物们的“光顾”。

我们和动物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应该和谐相处,除去对彼此的戒心,拥有一颗金子般地爱心,和动物们一起开创美好的生活。

《凡卡》读后感想心得

读了课文《凡卡》,我不禁为课文一边记叙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情,一边通过这封信讲述凡卡的悲惨遭遇的独特写法拍案叫绝,又同情凡卡,他在当学徒时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民的悲惨命运和社会制度的腐朽黑暗。

“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小摇篮。”凡卡的生活很悲惨,每天就吃一点儿面包和稀粥,只能睡在过道里,还要给孩子摇摇篮,还得挨打。

相比之下,我们现在吃得饱,穿得暖,生活得十分幸福。相比凡卡的生活,简直是天壤之比。但还有很多人还不满足这样的生活,仍抱怨连连。凡卡只剩爷爷一个亲人,每天还得挨打、挨饿、挨冻,多可怜呀!“……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凡卡在鞋匠那儿干活,却没有一双鞋!

我读到这儿时,不禁想起自己,家里一年买6双鞋以上,有一点损坏就不要了。此时我仿佛看见凡卡光着脚跪在地上向爷爷哭诉。可怜的凡卡!虽然他无法享受与拥有我们这样的生活,但凡卡还是渴望回到爷爷身边。因为爷爷是他唯一的'亲人,只有与他在一起,才会感到幸福。

和凡卡当学徒时的生活比较。我们是那么幸福,可我们还在抱怨不幸福,此时有拿凡卡来对比么?就让我们珍惜现在的幸福,好好爱着自己的亲人吧!

灿烂千阳读后感想与心得

《品三国》顾名思义是易教师对三国的见解,易教师以近代视角,以故事说历史,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十分形象的为读者重现了三国时尔虞我诈、战火纷飞的场景。而品这本书,使我对历史的好奇又一发不可收拾的萌发了出来。

易教师在这本书中花了不少的笔墨来阐述他对曹操的认识和看法。曹操,无疑是三国中最让人难读懂的人,由他的性格就能看出,两种相对反面的性格能集于一身,但又不会觉得矛盾。

我对于曹操的认识,最开始似乎是林俊杰的《曹操》中那个“一心要那荆州,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淡薄”的曹操,然后便是电视剧中那个阴险狡诈的小人。然而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历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归结为某个领袖人物和主导人物个人品质的优劣好坏。我们总是学不会从两面来评价一个人。

而在这本书中,虽然很多人都说易教师是在“扬曹抑诸葛”,但我并不认同,先不说这只是易教师个人的看法,而事实上,他并没有说诸葛孔明如何如何不好,如何如何不如曹操,他只是在文字中更多的表现了对曹操的一丝偏爱。而他也是从两面来评价曹操的,而不是只说了曹操的好。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曹操就是其中一位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他生前威震天下,他死后骂名最多,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而我想说的是,曹操是奸臣没错,但他也的的确确是个英雄。

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窦丛生,一家之言品三国。

我合上书,望着窗外的绿树浓荫,我想,我的人生,也该由我自我来品。你说呢?

慈母情深读后感想与心得

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写的。他说他小时候很想买一本一元五角钱的小说――《青年近卫军》。他去妈妈上班的地方给妈妈要钱。当妈妈给他钱的时候,他看到了妈妈单薄瘦弱的身体,妈妈日日辛苦工作的情形一一浮此刻眼前,他很理解妈妈的辛苦,情不自禁地用买书的钱给妈妈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当妈妈收到罐头的时候,把他数落了一顿,可是,之后妈妈又东拼西凑来了一元五角钱,于是作者才拥有了自我的第一本小说。

今日,我们可能觉得一元五角钱简直微不足道,它甚至还买不了一块雪糕。可在梁晓声的童年时代,那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它也许是全家人一个星期的生活费呢!但梁晓声的母亲依然节衣缩食把钱给他凑够,让他买书,梁晓声母亲对孩子的理解和支持深深打动了我,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母爱啊!

这篇文章使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她是一名高中教师,又是一名班主任,每一天在老城和市区之间奔波,疲惫不堪。妈妈真的很辛苦,早晨五点起床,回到学校,给学生上课、改作业,还要备课、制课件、开会等等。回到家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她又开始忙着给我做饭、检查作业,还要洗衣服,很多家务都落到了她一个人的身上。本来,妈妈能够住在学校,少受很多奔波之苦,可是妈妈深深爱着我,为了照顾我的生活和学习,依然不辞劳苦,并且无怨无悔。

每当想到这些,我都心里都有深深的感动,母亲为我为我们这个家付出得太多了。当孩子需要的时候,妈妈总是能毫无怨言地付出。就像美国诗人惠特曼说的那样: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在爱孩子这一点上,我的妈妈和梁晓声的妈妈一样伟大。

母爱是一盏启明灯,在你人生的道路上给你照明;母爱是一轮太阳,在你寒冷的时候给你温暖;母爱是一棵大树,能为你遮风挡雨。能拥有永恒的母爱,我们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母亲,是永远给你支持的人,母亲,是永远听你诉苦的人,母亲,是永远值得你尊敬的人。

亲爱的妈妈,您辛苦了,多谢您!有朝一日我长成了参天大树,我必须给您最温柔的呵护!

伊索寓言读后感心得感想

大家知道《龟兔赛跑》,《谁的本领大》,《狼和小羊》,《狐狸与山羊》等有趣的故事是从哪儿选出来的?没错,就是《伊索寓言》中的寓言。

最脍炙人口的是《牧童和狼》了。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狐狸和山羊》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苍蝇与蜜》告诉我们: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蝉和狐狸》告诉我们: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在每则寓言的最后,大都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

我最喜欢《农夫与山鸡》这篇寓言了。说是有一个农夫,家中来了客人,没有东西招待只好杀了家中的山鸡。山鸡临死前问农夫;“我将同伴招来,供你抓捕,为什么你还要杀了我?”农夫回答道:“就是因为你残害同伴!”这则寓言让我明白了,残害同伴,会让自己的同伴和知己感到厌恶。我也喜欢《狐狸、狮子和驴子》。故事内容是狐狸、驴子相约去打猎,狮子见了,要吃掉狐狸。狐狸急忙说道;“我将驴子给您,您别吃我。”于是狮子让它去了。狐狸安了一个陷阱让驴子跌了进去。然而,狮子却先吃了狐狸。这就是害人终害己。

《伊索寓言》是一本好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推荐给大家,愿大家都读读。

雷雨读后感心得感想

读《雷雨》,我只用了半天时间。应该说能够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地感受其神韵的文字魅力和行云流水的情节,本就是一种非凡享受。而其中最玄妙,也是最出彩的地方,无疑是结局一个又一个突如其来的死亡,它会让人们在匆匆的一瞥中有些措手不及的茫然。

然而平复了那些纷乱的情绪,定神浅思,也许“死亡”,对于这些生活在痛苦之中的人们,本就是一种痛定思痛的解脱。抛离爱恨的纠葛,解系世俗的仇恨,最终我们还是要把灵魂交还给上帝,经历审判,得到救赎。

“死亡”一词,可以说贯穿了整部《雷雨》,姑且以此为线索梳理一下思绪,会发现它更像是一个引子,通络了一个家族的命运。

其实我一直在想,鲁四凤——这个揣着小幸福蠢蠢欲动的女人,这个在爱情与道义的挣扎中活脱出来的女人,如果不是意外,不是命运的捉弄,她是否会得到最终的幸福呢。也许会吧,带着母亲临终的祝福,携着爱人私奔海角,从此摆脱家族地位的一切捆绑和束缚,从此过上一种世外桃源的生活;但是更也许不会吧,因为她双手紧紧挽着的是一个背负罪责,终生处于悔恨和惶恐中的男人,他们可以背离家族的往生,可以亡命天涯追寻他们想要的幸福,然而无论足迹印留在多远的彼处,他们的精神里却始终会残留另一个的女人身影。如那夜雷鸣的雨后,她恶毒的诅咒,那低低的呜鸣声竟会如此四壁回荡。四凤的悲哀并不在命运玩人,而在于她本就选择了一个担不起责任的男人。

家长暑假读后感想心得

从教将近十年,一直在思考怎样“教好”数学课,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数学课,伏案回眸,发现我是一种“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要”的状态,总想把会的都教给学生,让学生什么都学会,最后发现:这种“一厢情愿”的学习状态不仅没让学生学的很好,而且老师和学生都很累。

今年暑假,拜读了俞正强老师写的《种子课》这本书,特别是书中的一句话“莳也若子置也若弃”,让我思绪良多,感触颇深。“莳也若子置也若弃”源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他用“莳也若子置也若弃”来描述树的态度。俞老师在书中很形象的这样描述: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

俞老师的这段话寓意深刻,愈品愈感其厚重,愈品愈明晰。之前的一些困惑也都豁然开朗,是啊,学好“种子课”,后面才会有“生长的力量”,而不是没有生长的重复。比如《厘米的认识》就是一节“种子课”,这节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它的意义在于将数学知识植根于学生的经验之中,这样,学生的所有经验就会支撑种子的芽进行生长。因此,种子课的特点是深耕细作,不怕花时间。只有把这样的“种子课”上好了,后面的《分米的认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些“生长课”才有生长的力量,才能更“放心”地放手给孩子。当然课堂上的40分钟肯定是不够的,但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功。”刀磨透了,当然是费时一些,但后面就会省时间了。

其实,我们的学生本身便是一颗来自天地的种子,无论是否愿意,都会生长。既然是种子,那么,就不是白纸任意涂鸦了,就像华应龙老师所说“学生不是工业、是农业”,需要施肥、等待、守望。是啊,学生是带着能量、带着春夏秋冬的记忆、带着生长的使命而来,需要我们去体会、去感悟、去尊重、去唤醒。